查看: 92|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菩提心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051121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菩提心的讲记敬摘点滴
...常常会相混,实在不容易分辨。
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
若从心地上来看,小人和君子就截然不同了。
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儒家讲君子贤圣,佛门里讲诸佛菩萨,他们与一切凡夫所不同的,就是存心。行迹很难区别,所以往往我们把圣人看错了。
在佛门里,像过去浙江天台山出现寒山、拾得、丰干。[天台山志]上记载,在当时一般人看这三个人疯疯癫癫的,认为他们有神经病、不正常,没人理会他们。所以形迹上怎么看得出来呢?丰干是在碓房里舂米的,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的那一份工作。丰干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在厨房舂米来供养大家;寒山、拾得是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化身的,在厨房里烧火;都是在厨房里打杂的,做这种苦事。打赤脚,穿得破破烂烂,疯疯癫癫的,所以没人瞧得起他们。在行迹上,肉眼凡夫确实很难判别,实际上他们三个人是圣人应化,这是丰干说出来的。
当时有一位地方官吏闾太守,于上任的路上,母亲生了病。他很著急,请了很多医生都没能治好。丰干经过那里去找他说:[你家里有个病人,我有方法把他治好]。治好之后太守对他非常感谢。看他是出家人,请问他在那一个宝刹?他说:[我在天台山]。他就向丰干请教,你们的宝刹,有没有圣贤人住在那里?丰干说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在。太守说:我要怎么样去亲近?丰干说: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太守上任没几天就去朝山,参拜这两位大菩萨。结果他们是在厨房打杂的,疯疯癫癫的,可是太守一见到就顶礼膜拜。两个人根本不理,转头就跑。太守派人去追,看看他们到那去了。结果看到他们跑到山边,两座山就打开了,两个人一直退到里面,山就合起来,两个人都不见了。最后他们还说:弥陀饶舌。于是太守等人才晓得丰干原来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多事,把他们两个身分说出来了。三位是圣人,在庙里每半月诵戒,是很重要的法事,寒山拾得时常在门口讥笑,所以寺庙里的人都不喜欢他们。到最后才晓得是佛菩萨化身应现在此地,这个时候大众才生惭愧心。原来阿弥陀佛、文殊、普贤每天都来侍候他们的饮食。这是佛菩萨跟常人存心不相同处。
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这是从理上来观察。‘事’上确实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但都是我们的同胞。
所以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才晓得真正是皆吾同胞,皆吾一体。佛说: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所以佛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这样建立的。那一个不应该礼敬,不应该爱护呢?人人都应该敬爱,事事物物我们都应该要敬爱。
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
从前读书明理的人敬圣敬贤,跟我们现代工商社会贪、嗔、痴、慢不断增长的人敬圣敬贤,在思想、心态上不一样。从前人敬圣敬贤,是因为圣贤是我们的模范,取见贤思齐的意思。现代人敬佛、敬菩萨、敬鬼神,是希望佛菩萨、鬼神多让他赚一点钱,其目的在此。[通圣贤之志]。圣贤之志就是为众生造福。那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安和乐利?中国人常讲的五福,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福,希望自己长寿、富贵、健康幸福,这是世间人的希望,但是这些都是善因善果。希望得好的果报,但是忘了好的果报是要好因缘才结得的。若不修好因,不结善缘,希求好的果报,是决定不能得到的。圣贤人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殊胜的果报,所以圣人之志就是群众之心。只是圣人有智慧,群众迷惑颠倒,所以圣人教导大众修善积德,才能使人人皆得到好的果报。
修善积德从[爱敬]开始。先学爱人、敬人,爱物、敬物,爱事、敬事,对于人、物、事要真正爱敬。所以十大愿王里的菩萨修行原则,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我们读[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就是教[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要从这里下手。
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圣贤、诸佛菩萨,只有一个想法,一个心愿。就是教导一切众生[各得其所]。聪明杰出的人,诱导他成佛作祖。没有这个大志,他希望得到什么,都祝福他、帮助他能够如愿。这是圣贤之志,所以要心存爱敬。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
[成]是成就。别人有好事,我们要帮他成就,这也是性德。
[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这是举一个比喻,[玉]是石头里面最精最美的,加以琢磨就变成玉器。[圭璋]是古时候的信物。在古代,尤其是上古,玉做成璧,璧是圆形的,中间有个孔。[圭]是手上拿的。当时的用途,就像我们现在记事用的记事本子,是作备忘之用。[圭]大,[璋]比较小。这些玉器在故宫里可以看到,有商周的、秦汉的,历史的价值都非常高。
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
我们今天所讲的培育人才。看到这个人心地很善良,很忠厚,或者志向纯正可取。[资]是资助,我们应当要帮助他,成全他。[皆须诱掖而成就之],就是要诱导他,要成就他,教养他,培训他。[华严经]五十三参是很好的榜样。你看善财童子自己以学生身分去参访善知识。他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的长者。纵然年岁很轻,他的道德、学问是我们所尊敬的,我们应当跟他学习,见到善知识先是礼敬。善知识一定会问他,你从那里来的?你到这里来作什么?你有什么需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问与善财对答完全相同。所以这句话给我们的印象非常之深刻,前后重覆了数十遍。第一句是: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立志要成就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但是我不晓得怎样修持?怎样存心?所以到这里来请教。[发心]就是此地讲的立志。志可取、又好学,我们遇到了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所以有志向、有目标,不论世间、出世间都是有前途,有成就。遇到这样的人,就是俗话常讲的[遇英才而育之]。你真正遇到这样的材料,就要设法去帮助他,成全他。
[或为之奖借],[奖]是奖励。[或为之维持],[维持]就是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使他能安心于学业和道业。
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世出世间贤者在修行过程中免不了遭嫉妒、毁谤,往往会给他带来困惑,有时候足以教他退心,那就很可惜了。这时我们要替他分忧。[诬]是诬蔑冤枉。要帮他洗刷冤情,成就他,以[务使之成立而后已]为目标。如此成全人便是大学问、大智慧、大福德之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建功立业,是帮忙照顾他的人给他的。他将来有多少的功德,照顾他、帮助他的人也是跟他同等的。中国古代,荐贤受上赏。你替国家推荐一位贤人,国家对你的奖赏是最高的。为什么?这位贤人为国家建功,替国家服务,为老百姓造福,都是因你推荐的,等于就是你造的。所以在过去中国社会,确实是举贤能,举贤良,举孝廉。把人才发掘出来,推荐给朝廷,推荐给国家。
好人为什么还有人找麻烦?俗话常说,好事多磨,多魔障!你做恶,魔就喜欢做恶,他不但不会障碍你,还会帮助你。你做好事,恰恰跟他相反,他看了不顺眼,所以来找麻烦。一方面是魔来找麻烦。二方面是自己生生世世的冤家债主看到你修行,将来你超越六道轮回,过去世你欠他的命没有还,欠他的债也没有还,怎么可以跑掉呢?他不甘心!不甘心就要来障碍你,所以菩提道上魔难重重。
无始劫以来自己所造的业障,要怎样免除这些业障呢?我们每天将所做的功课回向冤亲债主,把所修学的功德都分享给他们。诸位要知道,全给他们就是自己圆满的功德。我们要什么?什么也不要。不发这样的愿心,你想在菩提道上没有障碍,相当不容易。所以发这个愿心,最好能依照[金刚经]的理论方法,要真正依教奉行,真实的去做。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
一般人,跟他同类的就喜欢,学佛的同修见到特别亲切;对于不学佛的人就有距离、有界限。尤其是在家庭中,父母没学佛,兄弟姊妹没学佛,你吃素,他们不吃素,这一家人就闹得鸡犬不宁。这是我们的错。自己要深深反省,最大的错在那里?家里的人为什么反对你学佛?因为看到你的同修道友到家中来,亲密超过了家人,你喜欢同道比喜欢母亲超过多了。母亲一看嫉妒,她心里当然不舒服。你要以爱护同道的心去爱护你家人,家人就不会有一个反对的。所以往往学佛搞得家庭不和,自己都不知道反省,不晓得原因出在那里,我们在旁边明眼观察,看得清清楚楚。问题出在那里?实在应当反省,一反省就找出来了。尤其是我们的同修到家里来,对我们的父母更尊敬、更孝顺,那你的家人也更快乐了。不但不反对,还觉得学佛好,学佛都不错,鼓励你的亲戚朋友都去学佛了。所以家庭里面亲属之间,不能用言教。要学舜王,要用身教,做出来给家人看。他们看到确实是好,自然就会给你宣传。
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
善人是一类,不善的人是一类。不善的人多、势大。善人少,势力孤单。“善人在俗,亦难自立”。善人要做好事不容易,恶的势力很大,决定造成了障碍。佛门中自从释迦牟尼佛示现,代代都不免有这种情形。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得法之后,明心见性了,还在猎人队里躲藏十五年。为什么?嫉妒、障碍。所以善人在俗,有些一生遇不到机缘,只好独善其身。如果要教善人能兼善天下,我们有智慧,有福德的人,一定要帮助他。
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铮铮]就是响亮的意思。‘豪杰’是指他的聪明、智慧、才干超过别人。
在地方上大家都知道他,我们现代人讲的知名度很高。这些人有专长,有才干。但他生活马虎、随便,不太讲求,不拘小节,有时就容易得罪人。我们也要知道,学佛对佛一定要恭敬,对三宝要恭敬,但是有一些小节也不要过份的重视。太重视会影响你的修行。恭敬心是应当有,但是看到别人无礼,我们也不要挂在心上,修行要抓到真正的纲领。真正的纲领是‘心净则土净,二六时中只有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都不重要。
年纪大体力衰,诵经就不一定要跪著,不需要拘执形式。求心里与阿弥陀佛不相舍离,才是重要。喜欢怎么念就怎么念,喜欢跪著、坐著、捧著经、走著念都可以,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功夫不间断。可以躺著听,放录音带。体力不够,躺在床上安安静静的听,躺在床上听念佛、听念经,功德都是相等的。躺著不可以出声念会伤气、伤身体。
大乘佛法是开放的,的确是自由自在没有拘束的。所有一切规矩仪式是做什么用呢?是唱戏表演做给别人看的│身教,启发别人的恭敬心,启发别人的道念,为大众做一个好样子,用意在此。
小乘著重在形式上,大乘人往往就没有拘束了。大乘佛法论心不论事,小乘法是论事不论心。因此英雄豪杰他们不拘小节,往往容易得罪人,容易招惹是非。所以善事常易败,好事多磨,好人常常容易遭受人的毁谤,遭受别人的指责。在这时候[仁人长者],有智慧,有福德的人,应当帮助他,排除他的困难,使他将来在社会上有成就。这个功德是最大的。因为不只是他个人的成就,是他替社会、替国家造福,为一切众生造福,这个功德就大了!
由此可知,如果在佛门里面,我们能够培养一位法师,功德之大,很多人不晓得。以为在佛寺里修个庙,出多少钱,做多少好事的功德最大。其实那个大是有限的,不见得是真正大,有些善心却做了恶事...(●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五十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发智慧,使接受教育的人明白伦理,知道道义,使他彻底认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天地大自然间之关系,做一个顶天立地之人,我们才有幸福可言,国家、民族才有真正的前途,那才是教育。民国初年废除了读经,当时多少贤哲痛心疾首。那时所造的因,我们今天尝到了恶果。尝到恶果还不觉悟,怎么得了!这样的心态足以亡国灭种。这是我们废除读经的后果,是摧毁了正法。所以儒家、道家的道统不能维护,大乘佛法决定不能建立。佛法能在中国二千年发扬光大,就是建立在儒、道的基础上。今天把根挖掉了,基础挖掉了,所有一切佛法全是空谈。
古时候读书,书本不是自己的,不可以写字作记号,书本用后还要留传给后人去念。自己需要的话可以抄一本。从前印刷术不发达,得到一本书是相当的珍贵。这是教我们要珍惜,要尊重,要爱护。古书如破损须知修补翻印流通,方不至于失传,功德最大。
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这一句是教我们要弘法利生。把儒、佛的教化发扬光大,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这是真正的[上报佛恩]。要做到这一点,有两桩事情要先做:第一、要替佛教培养弘法的人才。第二、要建立弘法的道场,使这些弘法的人才能有良好的修学环境。现代弘法人才少,与其求人不如求己。请别人发心,人家未必肯发心,你既然请别人发心,为什么不回头来请自己发心,这比求人要方便多了。建大道场是希望多数人有机会来接触佛法、理解佛法。而现代最理想的道场,无过于电视台,把佛法送到每个家庭里面去。我们礼请很多的善知识,选择利益社会的经论,轮流来讲。佛法是建立在儒、道的基础上。应该先讲[四书],再讲大乘佛法,才得受用,讲佛法才不是空谈。所以要想提倡佛道,要先提倡中国固有的文化道统。这就是培养人才、建立道场。
建道场是不希望诸位花那么多钱去盖个庙。庙盖好了之后,里面必然又是斗争坚固,没有意义,钱花得没有意义。学了佛有了智慧总要明了,钱财过眼云烟。再多的钱财,只是给你看看而已。你们想一想,那一张钞票你们拿去收在家里保存,那里是自己的?自己的应该保存著,不应该给别人。一到手马上就给别人了,真是过眼云烟。所以不要把它看重了。
有一位同修移民到国外,他做股票,告诉我一千万才进来,又丢掉了。我就告诉他,为什么不听[了凡四训]呢?命里没有的,丢掉再多,心里也不要烦恼。所以赚了钱也不要欢喜,丢了也不要烦恼。每天浪费光阴,才是真正可惜。把大好光阴拿来念佛,这是真正聪明有智慧的人。人要明白事理,自己努力修学、弘法利生,功德无量无边,诸佛菩萨都赞叹。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中国古代的小学,著重于基础教育。教孝、教顺、教敬、教诚,以这些为教学的纲目。真所谓[少成若天性],培养圣贤人的根基。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道统,是圣贤的教学,治国也是圣贤的政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若教育本质没有认识清楚,错误的观念,足以毁灭国家民族。中国过去从政的人,没有一个不念圣贤书的。纵然自己有私心,还是有范围、有准则,不敢过分的越轨,多少还受良心的谴责。现在作奸、犯科、造恶,认为理所当然。耻心没有了,也就是天理良心没有了,的确人跟禽兽没有差别,这是最可怕的。
希望同修们要认识清楚:[诚敬]是学佛的根基,是入佛之门。[诚敬]的培养就在家庭。在家能够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他到社会上才能忠于国家,服从长官。对职务尽忠职守,为国家、为社会、为老百姓服务。[习以成性],习性培养成了,便是[和气格天],和平、心平气和就能感动天地鬼神。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失掉伦常的理念,道德观念没有了。人们每天头脑里想的全是贪、嗔、痴、慢。天地中的恶鬼、恶神,恶魔、鬼怪都下降了。为什么?感应道交,恶与恶交感。诸佛菩萨善神自然都不来了。人已经在造恶,再加上一批妖魔鬼怪来作乱,更不得了。所以我们的世间,一定有非常的灾难。这个灾难之降临,恐怕我们地球上的人会死很多。必须经历这么大的打击,人心才会回头,才会把他的迷惑颠倒打醒。小灾小难是打不醒的,一定要有非常的灾难才会叫大家觉悟,这是决定不能避免的。
诸位要读中国历史。以史识的眼光看世间之治乱,明了祸福的根源,则因果事理均可预见。今天世界人心,他们想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我们就晓得将来的结果是什么。从因就晓得将来的果报。我们今天看到的果报,是几十年前所作的因结成今天的果报。现在造的因比那时不晓得超过多少倍,所以二、三十年后,果报会快速的现前。从前造的因是恶因,但是成长缓慢,到七、八十年之后我们才看见果报。现在加快速度在造恶因,所以恶果的成熟会快也会大,不会超过三十年恶果就会现前,这是非常非常之可怕![善因]一定结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缘果报的真理是决定正确的。
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所以忠孝传家远。现在父子是朋友关系,伦理毁掉了。伦理是性德,中国儒家、道家所讲的。展开佛法仔细观察,全是性德的流露。舍弃私心[私心是迷惑],性德才会往外流露。这些大圣大贤一丝毫的私心都没有,全是性德的流露。孔夫子的学说是自性的流露。我们如果自性心现前时,流露出来的就跟他是一样的。就像灯光一样,他的灯光亮了,我的灯光也开了,光光交融,成为一体,是自性的流露,这才是真正的伟大,真正不可思议,是圆满的性德。
开发性德必须要用孝敬来做工具,才能明心见性。佛法里讲开发性德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发菩提心,儒家亦复如是。[诚意正心],就是佛所讲的大菩提心。凡是能够存心真诚,不自欺、不欺人,以孝顺心、恭敬心处世、待人、接物。自己只是默默去做,真正积善累德。[此等处,最关阴德]。果报可以从历史上来看,也可以从现前社会上观察,可见得这是事实,绝对不是虚妄。所以我们动一个念头,做一桩事情,决定不要认为别人不知道。人或许不知,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晓得的。了凡居士前面给我们讲,改过要三种心:耻心,畏心,勇猛精进心。成圣、成贤、成菩萨、成佛,你只要真正圆发此三心,的确一生足以成办。何谓爱惜物命。凡人之所以为人者。惟此恻隐之心而已。求仁者求此。积德者积此。
[恻隐之心]就是仁民爱物之心。见到一切动物有苦难,自自然然就生同情心,这就是恻隐之心。大家有没有?相信每个人都有。如果你们看一个悲剧会流眼泪,这就是恻隐之心。电视、电影的悲剧,那还不是真正的人物在面前遭受苦难,你都有这个心。何况真正见到一切人、物遭遇到苦难,一定会伸援手去帮助他。
不但人有恻隐之心,动物也有,这确实是天性,就是本性的性德。动物的本性跟人的本性不二,不过他比人迷得更深,才变成了畜牲。十法界一切众生同一个真如本性,所以佛在大乘法里才说:[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恻隐之心就是怜爱之心,怜悯之心,是从自性里流露出来的。[求仁],就是求的这个,[积德]也是积的这个。希望把仁民爱物之心培养扩大,能够真正的爱一切人,爱一切物,我们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
周礼。孟春之月。牺牲毋用牝。
[孟春]是初春。古时候祭祀,最大的祭典用三牲,牛、羊、猪,普通民间祭祀只用猪。春天用的牺牲,就是需要用来祭祀,不用母的。母的怀孕,杀一个等于害两条命。这是仁慈。
孟子谓君子远庖厨。所以全吾恻隐之心也。
孟夫子的用心,跟佛法讲的三净肉一样。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因为佛法在印度当时,生活方式是行托钵的制度,人家施舍什么就吃什么,不分别、不执著,没有选择的。这是大慈大悲。一切随缘而不攀缘,人家供养什么就吃什么。一直到今天像泰国、锡兰这些小乘国家还是如此。佛法传到中国,中国是当时最先进的礼仪之邦。现在礼仪都没有了,讲到礼仪比不上外国,实在讲这是教育彻底的失败。而中国人不重视乞食。当时法师是朝廷礼请到中国来,当然不能叫他出去讨饭,所以就在宫廷里接受供养。托钵的制度在中国从来没有实行过。但是那时供养出家人还是三净肉。
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所以现在全世界学佛的人,不论出家、在家,只有中国佛教是素食,全世界学佛的人都没有素食的习惯。我们参加国际会议时,见到外国出家人没有吃素的。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教传统是吃三净肉,不是素食,素食是中国人提倡的。素食卫生、卫性、卫慈悲心,仁民爱物做得真正彻底,真正究竟。是最好的食物、养生方式。值得提倡推广的。
[远庖厨],是远离厨房。不见杀、不闻杀,吃得就比较安心了。实在讲心还是不安。最好是不吃众生肉,尤其是现代的众生肉更不能吃。现代的肉品含有许多毒素,导致现代人常常得了一些怪病,病从那里来的?肉食来的。古人讲‘病从口入’。李老师时常很感叹的说,现代人是三餐在服毒,那里是在吃饭!每天服三次毒。想想看,你的身体怎能不病!当然是百病丛生了。
故前辈有四不食之戒。谓闻杀不食。见杀不食。自养者不食。专为我杀者不食。
这是佛法三净肉又多加一条。出家人不许饲养畜牲。在家人自己养的,自己再杀了吃,实在是讲不过去。
学者未能断肉。且当从此戒之。
实在不能断除肉食,应当要守食三净肉、四不食戒。以培养大慈悲心。
渐渐增进。慈心愈长。不特杀生当戒。蠢动含灵。皆为物命。求丝煮茧。锄地杀虫。念衣食之由来。皆杀彼以自活。故暴殄之孽。当与杀生等。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过短短几十年,维系自己的生命竟然是杀它以养己。对于一切众生,无论是有意无意的,亏欠得太多。也由此可知自身造的业有多重!所以佛说,如果罪业要有形相体积的话,尽虚空都容纳不下。我们业障有这么多这样重!想到此地,自己警觉心才真正提得起来。如何能对得起天地一切众生?不但要严持不杀生这条戒,就是在饮食起居上一定要节俭,决定不能够糟蹋。
[暴殄之孽]就是糟蹋一切生活必须品,不知道爱惜。现代人提倡消费,不消费,工厂就得倒闭,经济就不能发达。这种学说诸位想想正确吗?如果中峰禅师听到这些话一定会说[未必然也]。不见得正确,而且是非常的不正确。美国是一个提倡消费的国家,消费的结果还是逐渐走下坡了。唯有节俭才是富庶、康宁之道。没有积蓄的习惯,国家如何富强,人民如何能得安定的生活。若无储蓄,失业就要靠国家救济,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若有积蓄的习惯,即使失业或灾难,我们还能活得下去。不必依赖国家。这是真正值得我们认真去反省的,所以一定要爱惜资源物力。
至于手所误伤。足所误践者。不知其几。皆当委曲防之。古诗云。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何其仁也。
这些话我们只能自己去理解体会,在现代社会上决定是被否定的。怎么可以[爱鼠]?老鼠对人类是有害的,故常见有灭鼠运动!世间人不晓得六道轮回,这些老鼠被杀死了,会不会有冤冤相报呢?杀它、灭它是不是真能解决问题呢?除此之外有没有别的办法?没有杀人不偿命的,欠钱不还钱的。因果通三世,要是真正晓得事实真相,为非作歹的事绝对不能做。你若是做了,还是自己吃亏。想占人家的便宜占不到,人家想占我们的便宜也占不到。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绝对不会伤害一切众生,不跟它结冤,不欠人家的债,自己这一生心安理得。世间唯真诚、清净、慈悲,能解决世人所无法解决之难题。所以佛经不可不读。
善行无穷。不能殚述。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
[由此十事,而推广之,则万德可备矣]。[...(●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五十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所以时时保持著正念,纯正之念就是前面讲的‘吾心不动’,外面境界了了分明,这是正念。
修正念,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现在一般家庭里面都有电视,从小孩到大人,大概在家庭里面看电视的时间最多。看电视能不能修行?能。我过去就教不少人,把《金刚经》的四句偈写下来,贴在电视萤光幕旁边,这四句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用这句偈子来看电视,那就是修行。电视画面,你看得清清楚楚,电视的音响,你也听得清清楚楚,你在这里面学什么?学如如不动。不要被他转了,他演个欢乐的镜头,他笑,你也跟他笑,他哭你也跟他哭,你就完了。你自己做不了主,你被他转了。修行人怎么样?我不被他转,我转他,你就成功了。《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境界现前,你不被他所转,你就能转他。转他,你就能够教导他,你就能够改变他,帮助他改邪归正。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定力,没有这个智慧,你自己都保不住自己,你怎么能转别人?你明了,看电视是修行,是修戒定慧。然后你就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无处不是菩萨学处,无处不成就无上道;问题就是你会不会。
禅宗大德,我们过去在语录里面常常看到,他们测验学生,常常问学生:你‘会么!’这两个字的意思深广无尽,如果你要是真会了,点点滴滴都是佛法,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才是真正成就;这也是《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宗门跟教下用的术语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你们想想看:宗门讲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教下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是一个意思吗?法门虽然不同,方法不一样,殊途同归。在这个地方,我们果然明白了,我们对于所有宗派,所有法门,都要以恭敬心来对待,没有高下。绝不可以说,我念佛的很高,你那个不如我,这个错了!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已经迷了,你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对的,这是决定正确的。所以‘一心为善,正念现前’,要紧!
假如,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国家,每一个人都能够一心为善,正念现前,这个社会上哪里会有邪教?哪里会有邪知邪见?自然就消失无踪了。古德常说:‘破邪显正’,我们今天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显正,邪就不能存在。社会上为什么有这么多邪知邪见?因为没有正知正见的教学,于是邪知见一出来,大家好奇,就向它学习,盲从!谚语所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如果正法能提倡,人民他会辨别,他会比较,两个摆在面前一比较,他就认识了,他自然就会选择了。今天邪教在整个世界,充斥在社会上。什么原因?在这个时代里头没有人提倡正法。儒家,‘打倒孔家店’,儒家是正法,是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人‘五伦八德’,正法,不要了。佛法是正法,佛法教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现在大家认为佛法是迷信,破除迷信,打倒迷信,这里头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佛不迷信,佛的口号是‘破迷开悟’,把破迷开悟当作迷信打倒了,那什么叫不迷信?那一定是邪法是不迷信,邪教是不迷信,当然社会上一窝蜂都去学邪教去了。这个地方,我们要多想一想。怎样能够‘显正破邪’,这在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都用得上。再看下文,下文从比喻上说: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
这两句是比喻。把“太阳”比作正法。把“魍魉”比作邪法,‘魍魉’是妖怪。光天化日之下妖怪自然不能存在,这个道理是相同的。后面了凡先生做出结论:
【此精一之真传也】
“精”是精纯;“一”是唯一、独一。自古以来圣圣相传,这是真传。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
这是从根本改,这样改才能改得究竟,才能改得彻底。
【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这再用比喻说。譬如,我们砍树,这树有毒,不是个好树,我们要把它连根拔除。从根上去把它斩断,不必要枝枝叶叶,寻枝摘叶多麻烦!根拔掉就好了,枝叶自然就枯萎了。这是说改过,前面讲的从理上改,就像伐树,从树干上下手。从事上改,就好像从树叶上下手,这个很麻烦,很不容易。从心改,就是从根下手,这个容易,而且是真正做到究竟。再看底下这段文,总结: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我们学佛用功,也要抓到纲领,抓到纲领从根本上起修就不难。我们今天讲到佛法,佛法的经典那么多,古人形容‘浩如烟海’。从印度流传到中国来的经卷,最早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公元二千零一年,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而实际上,佛法由私人流传到中国来的,那个时间还要早,可能会早到二、三百年。正式由国家派使节去迎请、聘请的,这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经典不断的流入中国,大概最晚的是在南宋。南宋中国翻译、刻印的《大藏经》完成,总共有七千多卷,现在再加上中国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的著作,都收藏在这一部丛书里面,现在中文《大藏经》总共有三万多卷之多。如果我们要想学佛,这么多的典籍,都要去看,都要去研究,都要去学习,那就是寻枝摘叶,这多麻烦!这要到哪一年,我们才能入门?所以,会学的人,从根本学,这就重要了。
我学佛五十年了,我讲经也讲了四十二年。我在这一生当中总结佛法的精髓二十个字,我们存心,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什么心?佛在经教里面教给我们,用‘真诚心’,‘真’决定没有假,‘诚’则不虚,用真诚心;用‘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就没有高下;用‘正觉心’,决定没有迷惑;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慈悲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我们要用这五种心,这五种心就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如果用大菩提心来讲,很多人不好懂,照经典里面注解讲,也很难懂,我这样说法,大家就很容易理解;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心!佛是用这个心对人对事对物。佛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我也用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就是念念觉而不迷,念念正而不邪,念念净而不染,那就叫念佛;念自性佛。这个修行,抓住这个纲领修行就容易了。果然能够契入境界,佛家所有经典摆在你面前,你不会感觉到困难,你都能够通达、学习。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知道根本,都要抓住它的精要、它的纲领。
这样我们就明了,大概总是最上的是从根本修,“治心”,效果是“当下清净”。哪有那么多麻烦事情?“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个心才动,立刻就觉察到;一觉察到,这个念头就息。这是古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得快,不要叫恶念相续;恶念才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正念,这是最好的方法。
【苟未能然】
假如你做不到,最上的做不到,那就不得已而采取中间的,不得已而求其次;次是什么?明理。
【须明理以遣之】
道理清楚了,道理明白了,自然把恶念、邪思离开了。
【又未能然】
这个也办不到。办不到,怎么样?
【须随事以禁之】
那就只好在枝枝叶叶上下功夫。这个三层,实在讲就是佛家讲的三种不同根性。上根的人,从根本下手,从起心动念处,断一切恶;中等根性的人,用‘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那只有‘随事以禁之’。所以,佛为这些下根人,制定了许许多多戒条。这些戒条,诸位同学一定要晓得,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千年前古印度那个社会上的生活规范。在时间上,我们差距三千年;在地理环境,我们这边是中国,那边是印度;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你研究戒律才真正会有心得。要不要根据那个戒律一条一条去做?不必要。为什么?许多生活方式跟我们现在完全不同。这个要知道,要懂得它的精神之所在,要学它的精神,事相上应当要用现代的生活方式,不能去学三千年前古印度生活方式,那就错了!释迦牟尼佛看到也笑坏了,你怎么这么笨。所以佛法,即使是戒条,条条都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的。但是根本戒,那是超越时空,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一切时、一切处,那都是准则,这不能改变。这个根本戒是什么?五戒。只有五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确实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在哪一个地区,都行得通。这五条是超越时空,必须要遵守的。其他的戒条很多很多,一定要看适不适合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应该如何来修订;不违背它的精神,但是在事相上一定要加以修正。
第一次在中国,大规模做修订的工作是唐朝。唐朝在佛法里面来说,有人说,佛法在唐朝起了一个革命的运动,也可以这个说法;那就是中国的丛林制度,兴起了。‘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他们两位大师提倡共修、依众靠众。这两个人他们是师兄弟,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两位都是第八代,照一般讲法,是惠能大师的徒孙。建丛林,就是把佛法的教学、修行制度化,正式的制度化。丛林就像现在的大学一样,组织很严密。丛林的主席就是方丈,如同学校的校长;丛林的首座和尚,相当于一个学校的教务长;丛林的维那和尚,相当于训导长;丛林的监院,相当于总务长。名称不一样,跟现在学校的领导执事,他们的工作分配完全相同。所以丛林里面教务、训导、总务,它是学校。正规的立学校来教学,来帮助大家共同做改过修善的功夫,这叫做修行。修行,总而言之就是改过修善而已。现在有很多人误会,认为修行一定要吃长素,一定要天天敲著木鱼念经,那个完全想错了,那是形式。形式可以改变,精神、原理原则不能改变。
现在有许多同修常常来见我,他们在各个地方去修建寺庙。我不赞成。为什么?寺庙是两千年以前那个时代,或者是满清之前还可以能讲得过去。现代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总不能叫人再回到专制时代去,这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道场应当怎样建立?要建立学校的方式。佛教原本就是教育,还要回归到教学上去,所以建学校不要建寺庙,这样才好。如果讲弘扬佛法,弘扬佛法最好的道场、最理想的道场,那就是现代的卫星、电视传播。我们在摄影棚里面讲经说法,利用卫星传播,全世界都能收听得到,你说这个效果多大!用这个方法弘法利生,把佛法的教学送到每一个人家庭里面去。把佛法的修学,这些理论、方法,利用科学技术传递给每一个想学佛的人。这是正确的,不要再盖寺庙,盖寺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卷)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卷)
净公上人讲述
中国深圳凤凰卫视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接著看下面的文字:
【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
这一桩事情,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遇到,我们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五十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所以时时保持著正念,纯正之念就是前面讲的‘吾心不动’,外面境界了了分明,这是正念。
修正念,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现在一般家庭里面都有电视,从小孩到大人,大概在家庭里面看电视的时间最多。看电视能不能修行?能。我过去就教不少人,把《金刚经》的四句偈写下来,贴在电视萤光幕旁边,这四句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们用这句偈子来看电视,那就是修行。电视画面,你看得清清楚楚,电视的音响,你也听得清清楚楚,你在这里面学什么?学如如不动。不要被他转了,他演个欢乐的镜头,他笑,你也跟他笑,他哭你也跟他哭,你就完了。你自己做不了主,你被他转了。修行人怎么样?我不被他转,我转他,你就成功了。《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境界现前,你不被他所转,你就能转他。转他,你就能够教导他,你就能够改变他,帮助他改邪归正。如果你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定力,没有这个智慧,你自己都保不住自己,你怎么能转别人?你明了,看电视是修行,是修戒定慧。然后你就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无处不是菩萨学处,无处不成就无上道;问题就是你会不会。
禅宗大德,我们过去在语录里面常常看到,他们测验学生,常常问学生:你‘会么!’这两个字的意思深广无尽,如果你要是真会了,点点滴滴都是佛法,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才是真正成就;这也是《华严经》上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宗门跟教下用的术语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你们想想看:宗门讲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教下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不是一个意思吗?法门虽然不同,方法不一样,殊途同归。在这个地方,我们果然明白了,我们对于所有宗派,所有法门,都要以恭敬心来对待,没有高下。绝不可以说,我念佛的很高,你那个不如我,这个错了!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不平等,你已经迷了,你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平等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对的,这是决定正确的。所以‘一心为善,正念现前’,要紧!
假如,我们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国家,每一个人都能够一心为善,正念现前,这个社会上哪里会有邪教?哪里会有邪知邪见?自然就消失无踪了。古德常说:‘破邪显正’,我们今天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显正,邪就不能存在。社会上为什么有这么多邪知邪见?因为没有正知正见的教学,于是邪知见一出来,大家好奇,就向它学习,盲从!谚语所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如果正法能提倡,人民他会辨别,他会比较,两个摆在面前一比较,他就认识了,他自然就会选择了。今天邪教在整个世界,充斥在社会上。什么原因?在这个时代里头没有人提倡正法。儒家,‘打倒孔家店’,儒家是正法,是教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教人‘五伦八德’,正法,不要了。佛法是正法,佛法教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现在大家认为佛法是迷信,破除迷信,打倒迷信,这里头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佛不迷信,佛的口号是‘破迷开悟’,把破迷开悟当作迷信打倒了,那什么叫不迷信?那一定是邪法是不迷信,邪教是不迷信,当然社会上一窝蜂都去学邪教去了。这个地方,我们要多想一想。怎样能够‘显正破邪’,这在今天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都用得上。再看下文,下文从比喻上说: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
这两句是比喻。把“太阳”比作正法。把“魍魉”比作邪法,‘魍魉’是妖怪。光天化日之下妖怪自然不能存在,这个道理是相同的。后面了凡先生做出结论:
【此精一之真传也】
“精”是精纯;“一”是唯一、独一。自古以来圣圣相传,这是真传。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
这是从根本改,这样改才能改得究竟,才能改得彻底。
【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这再用比喻说。譬如,我们砍树,这树有毒,不是个好树,我们要把它连根拔除。从根上去把它斩断,不必要枝枝叶叶,寻枝摘叶多麻烦!根拔掉就好了,枝叶自然就枯萎了。这是说改过,前面讲的从理上改,就像伐树,从树干上下手。从事上改,就好像从树叶上下手,这个很麻烦,很不容易。从心改,就是从根下手,这个容易,而且是真正做到究竟。再看底下这段文,总结:
【大抵最上者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我们学佛用功,也要抓到纲领,抓到纲领从根本上起修就不难。我们今天讲到佛法,佛法的经典那么多,古人形容‘浩如烟海’。从印度流传到中国来的经卷,最早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公元二千零一年,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而实际上,佛法由私人流传到中国来的,那个时间还要早,可能会早到二、三百年。正式由国家派使节去迎请、聘请的,这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经典不断的流入中国,大概最晚的是在南宋。南宋中国翻译、刻印的《大藏经》完成,总共有七千多卷,现在再加上中国古时候这些祖师大德的著作,都收藏在这一部丛书里面,现在中文《大藏经》总共有三万多卷之多。如果我们要想学佛,这么多的典籍,都要去看,都要去研究,都要去学习,那就是寻枝摘叶,这多麻烦!这要到哪一年,我们才能入门?所以,会学的人,从根本学,这就重要了。
我学佛五十年了,我讲经也讲了四十二年。我在这一生当中总结佛法的精髓二十个字,我们存心,就是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什么心?佛在经教里面教给我们,用‘真诚心’,‘真’决定没有假,‘诚’则不虚,用真诚心;用‘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就没有高下;用‘正觉心’,决定没有迷惑;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慈悲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我们要用这五种心,这五种心就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如果用大菩提心来讲,很多人不好懂,照经典里面注解讲,也很难懂,我这样说法,大家就很容易理解;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心!佛是用这个心对人对事对物。佛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我也用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就是念念觉而不迷,念念正而不邪,念念净而不染,那就叫念佛;念自性佛。这个修行,抓住这个纲领修行就容易了。果然能够契入境界,佛家所有经典摆在你面前,你不会感觉到困难,你都能够通达、学习。所以,世出世间法,都要知道根本,都要抓住它的精要、它的纲领。
这样我们就明了,大概总是最上的是从根本修,“治心”,效果是“当下清净”。哪有那么多麻烦事情?“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这个心才动,立刻就觉察到;一觉察到,这个念头就息。这是古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要觉得快,不要叫恶念相续;恶念才起来,第二个念头就是正念,这是最好的方法。
【苟未能然】
假如你做不到,最上的做不到,那就不得已而采取中间的,不得已而求其次;次是什么?明理。
【须明理以遣之】
道理清楚了,道理明白了,自然把恶念、邪思离开了。
【又未能然】
这个也办不到。办不到,怎么样?
【须随事以禁之】
那就只好在枝枝叶叶上下功夫。这个三层,实在讲就是佛家讲的三种不同根性。上根的人,从根本下手,从起心动念处,断一切恶;中等根性的人,用‘明理以遣之’;下根之人,那只有‘随事以禁之’。所以,佛为这些下根人,制定了许许多多戒条。这些戒条,诸位同学一定要晓得,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千年前古印度那个社会上的生活规范。在时间上,我们差距三千年;在地理环境,我们这边是中国,那边是印度;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然后你研究戒律才真正会有心得。要不要根据那个戒律一条一条去做?不必要。为什么?许多生活方式跟我们现在完全不同。这个要知道,要懂得它的精神之所在,要学它的精神,事相上应当要用现代的生活方式,不能去学三千年前古印度生活方式,那就错了!释迦牟尼佛看到也笑坏了,你怎么这么笨。所以佛法,即使是戒条,条条都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呆板的。但是根本戒,那是超越时空,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一切时、一切处,那都是准则,这不能改变。这个根本戒是什么?五戒。只有五条: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五条,确实不管在什么时代、不管在哪一个地区,都行得通。这五条是超越时空,必须要遵守的。其他的戒条很多很多,一定要看适不适合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应该如何来修订;不违背它的精神,但是在事相上一定要加以修正。
第一次在中国,大规模做修订的工作是唐朝。唐朝在佛法里面来说,有人说,佛法在唐朝起了一个革命的运动,也可以这个说法;那就是中国的丛林制度,兴起了。‘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他们两位大师提倡共修、依众靠众。这两个人他们是师兄弟,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两位都是第八代,照一般讲法,是惠能大师的徒孙。建丛林,就是把佛法的教学、修行制度化,正式的制度化。丛林就像现在的大学一样,组织很严密。丛林的主席就是方丈,如同学校的校长;丛林的首座和尚,相当于一个学校的教务长;丛林的维那和尚,相当于训导长;丛林的监院,相当于总务长。名称不一样,跟现在学校的领导执事,他们的工作分配完全相同。所以丛林里面教务、训导、总务,它是学校。正规的立学校来教学,来帮助大家共同做改过修善的功夫,这叫做修行。修行,总而言之就是改过修善而已。现在有很多人误会,认为修行一定要吃长素,一定要天天敲著木鱼念经,那个完全想错了,那是形式。形式可以改变,精神、原理原则不能改变。
现在有许多同修常常来见我,他们在各个地方去修建寺庙。我不赞成。为什么?寺庙是两千年以前那个时代,或者是满清之前还可以能讲得过去。现代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总不能叫人再回到专制时代去,这不可能的事情!现在道场应当怎样建立?要建立学校的方式。佛教原本就是教育,还要回归到教学上去,所以建学校不要建寺庙,这样才好。如果讲弘扬佛法,弘扬佛法最好的道场、最理想的道场,那就是现代的卫星、电视传播。我们在摄影棚里面讲经说法,利用卫星传播,全世界都能收听得到,你说这个效果多大!用这个方法弘法利生,把佛法的教学送到每一个人家庭里面去。把佛法的修学,这些理论、方法,利用科学技术传递给每一个想学佛的人。这是正确的,不要再盖寺庙,盖寺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一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一键分享百度搜藏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QQ收藏我的淘宝百度空间MSN搜狐白社会奇艺奇谈美丽说蘑菇街点点网花瓣爱乐活手机快传堆糖和讯凤凰微博飞信有道云笔记麦库记事轻笔记凤凰快博人民微博新华微博饭否邮件分享搜狐随身看摇篮空间若邻网推他鲜果天涯社区FacebookTwitterMyspacedelicious51游戏社区139说客linkedin复制网址打印百度分享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一卷)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一卷)
净公上人讲述
中国深圳凤凰卫视
诸位同学,大家好!我们接著再看下面的文章: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这是学习的态度,也非常重要。上根人虽然是从心上改起,从起心动念处改起,决...(●菩萨本愿经讲记 (第五十卷) - 净公上人 - 显密文库 佛教文集分享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