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6|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生死的讲记敬摘点滴20231022037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生死的讲记敬摘点滴
...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谓之密』。密里面,最重要的条件是绝对的信心,绝对不可以有一丝毫疑惑。显教里面,有疑惑还不要紧,在经教里面可以帮助你解决;密教有疑惑就不行了,就决定不能成就了。所以他要绝对的信心,为什么?咒里面没有解释的,佛这么说的,你就老老实实去持咒,就用这个方法。
「但持此咒,即得往生」,就像经上所说的,你能将往生咒持三十万遍,就决定能得生。古往今来,确确实实有不少人看到经上所说的,他也就念,念了三十万遍之后,没效果。你们知道什么原因?我刚才讲过,他没有绝对的信心,一面念,一面怀疑,试试看三十万遍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不是真心的,他是用试探的心去念咒,不要说念三十万遍,三百万遍也不行。这个毛病就出在他是试探的心,看看灵不灵,结果就不灵。所以持咒那个心不能假,不能用试探的心,不能用猜测的心。那个持咒的人,说老实话,我们常常讲老实念佛,比老实念佛的人还要老实才行;有一丝毫不老实,那三十万遍是白念了,不能成就。道理在此地,不是咒不灵。
你们看《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那个小注里有一段举「画符念咒」这个比喻,会画符的那个符灵;不会画符的,就被鬼神耻笑。那个符怎么会灵?诚则灵,大家要记住这一句话:「诚则灵」。「诚」的标准是什么?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对这个「诚」下了一个定义,他说:「一念不生谓之诚」。心里一个念头都没有,这是诚;心里有一个念头就不诚了。所以那个画符的人,平常他要练,练得很熟,一道符一笔就画下来了。不熟,画的时候,动一个念头、想一下就不灵了。他一笔下去到一道符画成功,一个妄念都没有,这个符就灵;起一个妄念就不灵。所以不会画符的被鬼神笑,不会画符的人,画符的时候有念头在。同样一个道理,念咒有人念得灵,有人念的音声一个字也没错,就是不灵。一个道理,诚则灵。
诸位要知道,愈是长的咒愈难。因为时间长,容易打妄想,一个妄想生了,那个咒就不灵了。所以古人讲:「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佛四个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当中,一个妄想也没有,可以,很容易做到。灵!
所以我劝大家用「十念法」来修持,就是十句阿弥陀佛,时间只要一分钟,这个容易摄心。我这十句佛号里面,没有一个妄念,这堂课时间虽然短,它灵。你们念,一天念几千声、几万生佛号,里头有妄想、有杂念,不灵!所以这个「十念法」,你真的好好的去念,一两个星期就感觉到效果,就能感受出来。你要问什么原因?道理就在此地,时间短,容易摄心,符合「净念相继」,符合「都摄六根」,符合这个标准,所以它的效果就非常显著。持咒、念佛,我们要懂得这个里面的要诀。
『显者,显此密也。密者,密此显也』。显密圆融,一桩事情,一个方法,佛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个是显说,一个是密说。
『兼持则双美毕具,单举亦交摄不遗,故曰圆通』,这一句说的好。「兼持」,我们现在都采取这个方法。你看《阿弥陀经》念完了,念三遍往生咒,有显有密,这叫「兼持」。「双美毕具」,这个「毕具」就是一丝毫缺陷都没有。可是「单举」呢?单念经或单念咒也可以,念经是显,显中有密,虽然不念咒,密义都在经里头。单持往生咒也行,虽然是密,显经也在密义之中。因为密是显之密,显是密之显,所以你单持一种,意思还是圆满,这才叫「圆通」。
「圆通」是《楞严经》上的话,这一句话在《华严经》里面叫做「无碍」,无碍就圆通了。有障碍就不通了,就不圆了。在《华严经》上,清凉大师称之为「四无障碍法界」,所以圆通就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是如来与大菩萨所证的境界。这个大菩萨是圆教地上菩萨,是指他们所证的。《华严经》上所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楞严经》上就用「圆通」两个字,就统统把它说尽了。下面这一段《疏钞》的开示非常重要。
疏【虽云交摄。而专持名号。犹胜持咒。亦胜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
这一段开示,说实在话,要不是莲池大师给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我们实实在在不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常听,也常常在祖师注疏里看到这个说法。究竟怎么不可思议?不晓得。不可思议,大概就是不可思议,懵懵懂懂,含含糊糊,这个不行。莲池大师在这一段把怎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到什么程度,为我们说出来了。真正是难得!我们能遇到实在是有福报,有大福报。下面也是一句一句的为我们解释:
钞【偏赞持名也。一。胜本咒者。以咒云。诵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而持名。则一日一心。即佛现前故。又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二。胜余咒者。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余可例知故。问。准提功德。至广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胜彼。答。准提因地菩萨。弥陀果位如来。持准提既有神功。念弥陀宁无妙应。是故经云。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不如一称观世音菩萨。其福正等。又云。持无量无数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如一称地藏菩萨。其福正等。况如来乎。】
『偏赞持名』,「赞」是赞叹。所有一切法门当中,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在这个法门里面,诸佛如来、祖师大德都特别赞叹持名,而且专持「阿弥陀佛」名号。道理在哪里?究竟为什么要这样赞叹?前面就给我们说了,「而专持名号,犹胜持咒」,第一个就是比持咒的功德大,比持咒的效果殊胜。这个「持咒」是本咒,就是净宗的本咒,就是往生咒。
『一、况本咒者,以咒云,诵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这个往生咒要念三十万遍才能见阿弥陀佛。可是经上给我们讲『而持名,则一日一心,即佛现前故』。那往生咒比不上佛号,佛号至心持名,一天一夜,阿弥陀佛就现前,就得一心不乱;往生咒还要念三十万遍,佛才现前。这是说明咒不如佛号。
莲池大师说这个话不是随便说的,都是有经典作依据的。三十万遍往生咒要念很长的时间,这一句佛号,一天一夜,超过三十万遍往生咒,这是往生咒比不上它的地方。再看底下:
『又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而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故』。你看看,念往生咒还要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三七共二十一遍。诸位要记住,昼夜六时,每一时念二十一遍,一昼夜念六次。昼三时,初日分念一遍,中日分念一遍,后日分念一遍;夜晚也是,初夜分念一遍,中夜分念一遍,后夜分念一遍,这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呢?夜深了,诚诚恳恳的,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这是我们刚才说的,这个诸位要记住,要真诚的心,不诚就不灵了。咒比不上佛号,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
有人不念佛,他要念咒,那有什么法子?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只好说各有因缘。这里面的关键就在诚(真诚),这是因。佛现前,灭五逆罪,那是果。诸位要知道,这当中还有一个缘;如果没有缘,果就不能现前。我们每天不止念一声佛号,佛也没现前,这是什么原故?当然第一个是因不正,缘缺乏了。缘是什么?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缘。我们果然是善男子、善女人,又有那个诚心,那就灵了。
善的标准,佛在《观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净业三福」,那是善的标准。人天善,要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天天念没有用,天天念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要做到,这是人天善。二乘善,还要加三条,从这四条基础上再加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这个法门、这个经典是大乘菩萨法,不但是大乘法,古大德教给我们,这个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真实第一无上法门,它那个善的标准要求的更高了。所以还要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些我们统统都做到了,以真诚的心来念这一句佛号,确实念一声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往生净土,上上品往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你别看有些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痴,像倓虚法师跟我们讲的,谛闲法师那个作锅漏匠的徒弟,他不认识字,没有知识,中年出家,老法师就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念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三福」他没有学过,你要问他「三福」是什么?他不知道。他怎么能那样殊胜的往生?说实在话,「三福」十一条他统统做到了,统统具足了。但是你问他,他说不出来,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但他做到了,这就是古人所讲:「愚不可欺」。他虽然愚,什么都不知道,但是我们比不上他。他的心地清净善良,一样一样去比这个标准,他统统都具足了。听老师的话,「奉事师长」他做到了。老师教他怎么做,他就老老实实去做,一点折扣都不打,百分之百的顺从,样样都做到了,所以他的缘具足。心地真诚,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他的因具足。他的因缘具足,果报现前,无比殊胜的果报!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否则的话,我们觉得怎么有人念灵,有人念不灵。到底那个灵的是不是他很幸运,很侥幸?不是的,一丝毫侥幸都没有。理论、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就晓得应该怎样修,所以「三福」非常非常重要。这是讲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比念往生咒要强。
『二、胜余咒者』,「余咒」就是其他的咒。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咒都比不上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这个里面包括了中国人最喜欢念的《大悲咒》,包括了《楞严咒》,还有人念《准提咒》,这在中国非常流行的,都比不上这一句佛号!
『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我在讲《心经》的时候,就是这个讲法。《心经》讲到后面是「大神咒,大明咒」,我就统统指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莲池大师这里讲的就更清楚了,为什么?『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这个大神咒,从名字的含义来看,六字洪名,当之无愧。这个十念往生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诸位想想看,十八愿是说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临终遇到善友劝他念佛,一念十念就能往生。哪一个咒能够比得上这句佛号?纵然其他的神咒也有这个能力,但是「一生便得不退」,大概其他神咒里找不到了,这个没有了。生到西方世界,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圆证三不退,这是所有一切神咒里统统找不到的。这就是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了,持咒不如念佛。多少人迷在这个神咒里,他不晓得名号功德更殊胜。这是他不识货,他不认识;真正把它认清楚、认明白了,这实实在在不容易。确实不是大福德、大善根、大因缘,你怎么会搞清楚?
我们这一会,昨天我问了一下,这是我们第三次讲这个《疏钞演义》。我说:「我们从什么时候讲的?」他们查了一查,告诉我,从七十三年开始讲的,今年八十三年,我们这一会讲了十年了。这谈何容易!在这十年当中,我在国外的时间多,也中断了一个时期,里面我们讲了《无量寿经》,还讲了《观经》,掺杂在其中,把它中断了。《阿弥陀经》不长,这《疏钞》可不短,像这样的大疏钞讲一遍,相当不容易,所以善根、福德、因缘不是每个人都具足的。他哪里晓得?不晓得名号的殊胜。
『威灵不测』,威德灵感,就是指十念往生,一生就不退,这个叫「大神咒」。
『余可例知故』,其他大师省略了,但是古德法师在小注里面补出来了。实在讲,这个很重要。我们看六百一十面最后的二行,这是补出来的。
演【余可例知者。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彼国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这就是大明咒。「明」,就是明心见性。诸位很冷静、很仔细的去想想,如果你过去或者现在学一点密,跟这个上师仁波切教给你几个咒,你每一天也在那里受持,早晚也念咒,你念的心是不是愈念愈明白?如果我们这个心愈念愈糊涂,愈念愈烦恼,愈念愈无知,这个咒就不灵了,确实不如这一句名号。名号功德的成就,要诀在专精。名号好持,它很短,这一句容易,叫「易行道」。其余的跟佛号一比较,都叫「难行道」,没有这个容易。「易」是什么?容易摄心。也就是我们在作功夫的时候,念佛是作功夫,持咒也是练功夫,读经也是在作功夫,作功夫里面顶要紧的就是摄心;摄心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都摄六根就是摄心。我们能不能摄得住?这是问题,愈简短、愈精要,愈容易摄心。诸位一定要晓得,说理要详细,愈详细愈好。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修行愈简单愈好,简单才容易!行不可以太复杂,不能太难,不可以多。
一句佛号真的要作到老实念。夏莲居老居士教给我...(●[净公上人·开示集三]净公上人谈治病)
...业,「没关系,将来还是可以往生」,那你是大错特错了。带的是旧业,不是带的新业;带的是过去的业,不可以带现行的业,这样才能往生。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他为什么不能往生?他把这个带业搞错了,认为现前造的业也能带,那就错了;现前造的业不能带,只能带过去的业。
所以我们参禅,或学教,或持咒,都要断见思烦恼才能成就。现在我们想想,见思烦恼能不能断?不但是断,伏都伏不住,你还有指望成就吗?所以大家要明白这个理,知道事实真相,才晓得这个事情真难!想想这个事情这么难,不要说我们难,阿罗汉也难,菩萨也难。说老实话,连文殊、普贤菩萨都摇头,难!难,怎么办?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前几天有个人告诉我,他说某个道场过去念阿弥陀佛,现在不念阿弥陀佛,改念毗卢遮那佛。他来问我,我说:「我不知道。念毗卢遮那佛也好!」真的能到毗卢遮那佛那里,去到那里文殊、普贤再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问题就是毗卢遮那佛那个地方,他能不能去得了?这是个大问题,烦恼都伏不住,你还想去。这个要真正提高警觉,早晨起来的时候,晚上睡觉之前多想一想,我们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没有一样能放下;换句话说,就是连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都有障碍,何况其他法门!这叫心不清净。心净则土净。
我们今天说实在话,第一个目标,唯一的目标,只有这个目标,这是能走得通的,就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的都不要去想了;其他的你想,说个老实话,都叫妄想。你如果不信的话,你仔细去想一想,是非人我,你放下了没有?名闻利养,你放下了没有?贪瞋痴慢,你放下了没有?如果这些统统都没有放下,你不是在痴想,打妄想吗?除了老实念佛,还有哪一条路可走?真的想通了、想明白了,万缘放下,这是真想通了,真想明白了。
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到了晚年,莲池大师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这是想通了,其他法门都不行,都不能成就,你们哪个要都给你们,他老人家晚年一句阿弥陀佛,一本《阿弥陀经》,这是真正想通的人、真正觉悟的人,他才这么作法。如果看到还搞其他经论法门,我们心里有数,他还没想通,他还没搞明白。他要真搞明白了、真想通了,一定跟莲池大师一样,一定跟文殊、普贤一样,这是真通了。
所以求生净土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保险了。阿弥陀佛是保险公司的大老板,决定一生成佛,这是成究竟圆满佛,跟密宗的即生成佛,那不能比。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无上咒,怎么能把它看轻!再看底下一句:
『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给诸位说,「无等等」是无上的无上。无上,还有没有可以跟它平等的?没有跟它平等的,那叫无上的无上。为什么?证无生忍。什么时候证无生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无生忍,这是所有一切经论法门里没有的。因为照一般法门里面来说,经论里来讲,无生忍是七地菩萨所证。七地、八地、九地,七地菩萨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再往上去是寂灭忍,十地菩萨是下品的寂灭,等觉菩萨是中品,佛是上品。
我们怎么晓得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无生忍的菩萨?《阿弥陀经》上讲的,《无量寿经》上也是这么说的,生到西方世界即是阿毗跋致菩萨,就是无生忍的菩萨。这个不是我们修得的,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你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神通道力、智慧等等,就跟七地菩萨一样。这是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有的,不是自己修得的,这很难懂。譬如你的命很好,一投生,投生到富贵家庭,你的父亲大富大贵,你上学念书的时候,自己没有赚钱,生活环境就过得最好,出门有最好的车给你坐;那是你爸爸的,不是你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到那里去,所有一切享受,统统享受阿弥陀佛的,就是这个意思。
等到自己尘沙惑断了,见思烦恼断了,无明断了。无明还要断了很多品,要断三十多品,你看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多品;再到七地的时候,要断三十七品无明,那个时候就是你自己的。在你没有到那个程度的时候,这是佛力加持。好比你自己有能力了,在社会上做事,也能赚钱了,你这些受用是你自己的,不是靠你爸爸的;在你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完全靠你爸爸的。它有这么个好处,其他诸佛世界没有这个好处,所以你在修学这个阶段是很苦很苦的,没有这么好的享受。西方世界的殊胜是任何一个佛世界都不能够相比的,我们必须要晓得,我们的信心才清净、才坚定,我们的愿力才真恳切,非去不可。这是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这是同时都得到,一生就得到。
「回入娑婆」,我们这个世界众生之所以不能够出离三界,就是情太重了,被这个情害了。情重了,怎么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出了家,还牵挂著俗家,这怎么得了?这不得了!这是极大的错误。你那个牵挂、那些忧虑都叫打妄想,对你的亲人,对你的儿孙,你能有帮助吗?帮不上忙,干著急。真正想帮助他们,告诉他们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真正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了,人家一看,你是菩萨的眷属,诸佛护念,龙天善神照顾,比自己照顾的周到。哪有菩萨眷属,护法善神不照顾的?没有这个事情,那叫真照顾,真的有人有好多佛菩萨善神去照顾。我们自己一心挂念著,佛菩萨也不照顾,善神也不照顾了;不但不照顾他们,连我们自己也不照顾了,这个亏才吃大了。世间愚人很多,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那是真正可怜。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了,得到阿弥陀佛无比殊胜的加持,你立刻就可以回到娑婆世界来,那个时候你可以照顾你的家亲眷属。
「回入娑婆」,这一句话是特别对娑婆世界感情重的这些众生说的。其实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心开意解,就是禅宗常讲的大彻大悟,跟现在的心量不一样,展眼看看虚空法界,原来十方世界里面许许多多我们的家亲眷属,不是只帮助这个地方这几个人,是同时你都可以帮他们忙。
「回入娑婆」,回来了,有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没离开,阿弥陀佛身边有你,娑婆世界也有你,这是化身来了。到达西方世界就有能力,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千百亿化身」,那个多自在!十方世界,你所认识的人、有关系的人,家亲眷属,你都能够化无量无边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化什么身得度,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普度众生。
所以这一句名号是「无等等咒」,你应该相信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把这一段念了之后,才有这么一点印象,真的不可思议。不知道里面什么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不可思议,糊里糊涂不可思议。所以不搞清楚不行,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明白。这就是「余可例知」,这都把它补出来了。下面问答我们把它念下去:
『问:准提功德,至广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胜彼』。在中国,自古以来持《准提咒》的人很多。你看云谷禅师教了凡居士,没有教他念阿弥陀佛,教他念准提咒,准提咒在中国的确非常流行。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名号也能胜过准提神咒?
『答:准提因地菩萨,弥陀果位如来,持准提既有神功,念弥陀宁无妙应』,这个回答的很好。其实准提是谁?准提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准提菩萨是密教的。密教里金刚手菩萨(金刚萨埵菩萨),这是密宗的祖师,开山的祖师,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密宗的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因地菩萨,不是果地的佛。
『是故经云,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不如一称观世音菩萨,其福正等』,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可思议,一称观世音等於念六十二亿恒河沙一般菩萨的名号。
『又云,持无量无数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如一称地藏菩萨,其福正等,况如来乎』。所以你念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一切菩萨的名号统统都包括尽了。不要再打妄想了,念这一个统统都念到了,一个都没少。你念其他的话,念这个就漏掉那个,漏掉的太多太多!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这才真正明了一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知道事实真相,那才真正值得庆幸。
底下第三段,就是持阿弥陀佛名号超胜其他一切法门。这是底下一段,我们明天经就圆满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六一一页第一行,看这个钞。
钞【三。亦胜诸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而专持名号。则种种功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如前文中广说。愿净业弟子。专其信。不二其心。如经云。设有一法。过於涅槃。亦所不顾。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直至无常。空无所获。罔思己过。反起谤言。呜呼谬哉。】
这是莲池大师为我们指出来,念佛法门的第三种无与伦比的殊胜处。前面说过第一种殊胜,念佛胜过持往生咒。第二种殊胜,说明念佛胜过持一切神咒,为一切神咒所不及的。今天这个第三段,大师告诉我们,它超胜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不仅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种种法门,都比不上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利益,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所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不出这六字洪名。所以这一句佛号,实实在在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大总持法门。我们在《弥陀疏钞》圆满的时候,把名号功德显示无余了,真正叫做和盘托出,我们才认清楚这个法门,才真正明白持名念佛的利益。
在这一段文里面,『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这两句包括尽了所有一切的法门。大乘包括了小乘,六度就是整个大乘法的总纲领。所以下面说「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净公上人·开示集三]净公上人谈治病)
...看虚空法界,原来十方世界里面许许多多我们的家亲眷属,不是只帮助这个地方这几个人,是同时你都可以帮他们忙。
「回入娑婆」,回来了,有没有离开阿弥陀佛?没离开,阿弥陀佛身边有你,娑婆世界也有你,这是化身来了。到达西方世界就有能力,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千百亿化身」,那个多自在!十方世界,你所认识的人、有关系的人,家亲眷属,你都能够化无量无边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化什么身得度,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普度众生。
所以这一句名号是「无等等咒」,你应该相信了,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把这一段念了之后,才有这么一点印象,真的不可思议。不知道里面什么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是不可思议,糊里糊涂不可思议。所以不搞清楚不行,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搞明白。这就是「余可例知」,这都把它补出来了。下面问答我们把它念下去:
『问:准提功德,至广至大,如何但持佛名,而能胜彼』。在中国,自古以来持《准提咒》的人很多。你看云谷禅师教了凡居士,没有教他念阿弥陀佛,教他念准提咒,准提咒在中国的确非常流行。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名号也能胜过准提神咒?
『答:准提因地菩萨,弥陀果位如来,持准提既有神功,念弥陀宁无妙应』,这个回答的很好。其实准提是谁?准提是观世音菩萨化身,准提菩萨是密教的。密教里金刚手菩萨(金刚萨埵菩萨),这是密宗的祖师,开山的祖师,是普贤菩萨的化身。密宗的准提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是因地菩萨,不是果地的佛。
『是故经云,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不如一称观世音菩萨,其福正等』,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可思议,一称观世音等於念六十二亿恒河沙一般菩萨的名号。
『又云,持无量无数观世音菩萨名号,不如一称地藏菩萨,其福正等,况如来乎』。所以你念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名号、一切菩萨的名号统统都包括尽了。不要再打妄想了,念这一个统统都念到了,一个都没少。你念其他的话,念这个就漏掉那个,漏掉的太多太多!这个诸位一定要晓得,这才真正明了一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知道事实真相,那才真正值得庆幸。
底下第三段,就是持阿弥陀佛名号超胜其他一切法门。这是底下一段,我们明天经就圆满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六一一页第一行,看这个钞。
钞【三。亦胜诸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而专持名号。则种种功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如前文中广说。愿净业弟子。专其信。不二其心。如经云。设有一法。过於涅槃。亦所不顾。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直至无常。空无所获。罔思己过。反起谤言。呜呼谬哉。】
这是莲池大师为我们指出来,念佛法门的第三种无与伦比的殊胜处。前面说过第一种殊胜,念佛胜过持往生咒。第二种殊胜,说明念佛胜过持一切神咒,为一切神咒所不及的。今天这个第三段,大师告诉我们,它超胜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不仅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种种法门,都比不上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的功德利益,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所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都不出这六字洪名。所以这一句佛号,实实在在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的大总持法门。我们在《弥陀疏钞》圆满的时候,把名号功德显示无余了,真正叫做和盘托出,我们才认清楚这个法门,才真正明白持名念佛的利益。
在这一段文里面,『六度万行,法门无量』,这两句包括尽了所有一切的法门。大乘包括了小乘,六度就是整个大乘法的总纲领。所以下面说「法门无量」,无量无边的法门,菩萨六度万行就包括尽了。
『专持名号』,这个名号就是指阿弥陀佛的名字,著眼点就在一个「专」字,这个字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得不到念佛种种功德利益,问题就在这个「专」字上我们做得不够,甚至我们还没有做,只要我们冷静反省一下就知道了,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所说的「夹杂」。我们念佛夹杂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夹杂著无量无边的世间法,我们心里常有牵肠挂肚的事情,牵肠挂肚就是夹杂,还夹杂著许许多多的佛法,因此持名的功德利益就不显著了。
假如我们能专,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能够舍掉,专持名号,功德利益就非常明显,而且很短的时间就见效。短到什么程度?本经佛给我们说:「若一日,若二日,顶多七日就见效了。」你要问这是真的吗?这可能吗?确实是真的,确实可能。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里确实看到过这些例子,看到过这些事实,这是我们不能不明白的,不能不深深反省的,因为夹杂不专的伤害太严重了!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里搞生死轮回,不能出离,诸佛菩萨眼中看到的,真正叫「可怜悯者」!迷在三界六道里,三界六道像迷宫,的确时时刻刻想出去,就是找不到门路,永远在这个里头团团转。佛虽然说得清楚,说得明白,你要想出去,只有一门专精。这个话我们听多了,我们也看得太多了,可是从来没有去做,多听多看,依旧不起作用,一定要自己认真的去做。
在古时候,我们看到最明显的例子,这是《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有记载的。宋朝莹珂法师念三天往生的,「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没错!三天成功。可见得经上讲的一日到七日不是骗人的,那是真正放下、彻底放下,一心专念。平常一般人念佛,我们在这些传记里面所见到的,从半年到三年,大概都成就了。所以过去曾经有人问我,他们看《往生传》,那些念佛人,大概都念了三年就走了,怎么会这么巧?难道念了三年,他的寿命就到了?不可能有那么巧。
没有那么巧,为什么念了三年都走了?三年功夫成就了,他可以走了。他也可以不走。我们心里想,可以不走就不走了;人家能走的、可以走的,赶快走。为什么?两个世界不能比!这不能去的是没法子,真有法子去见佛,你看这个经上所讲的,你生到极乐世界那种殊胜庄严,不要说别的,说一桩事情,到达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千百亿化身,这个多自在!你就有这个能力了。所以人家的功夫成就了,就赶快去,一时一刻都不想在这个世界多呆。凡是还不太想去的,依旧是迷惑颠倒,舍不得这个臭秽的环境,还要在这个染缸里多染几天。这是念佛人确确实实功夫成就的事实,成就而不去,还留在这个世间的,那是他的特别悲心。
为什么能去还不去?他要留在这里度众生,帮助别人,接引大众。可是接引大众要有缘,哪一个成就的人没有慈悲心?哪一个成就的人自己能往生,为什么不多带几个人去?没有缘。缘是什么?我劝你,你肯听,这就有缘;我劝你,你不相信,那就没有缘。没有缘,那就走了,没有理由再住在这个世间;有缘,就是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的理由。有缘一定要多住,没有缘,早一天见佛,早一天到西方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专!专精的利益不可思议。
我们的专之所以做不到,当然没有彻底放下。不能彻底放下,还是没有能看破;换句话说,对两个世界的情况没搞清楚。如果我们把西方世界跟娑婆世界彻底明白了、清清楚楚了,那就不一样了。彻底明了了,世出世间一切法决定不染。为什么?你把佛在《金刚经》上说的话完全证实了,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这两句话不仅仅说的是世间法,佛法也是虚妄的;《金刚经》上没有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法除外」,没有这个说法。
佛在世间所讲的一切佛法,也是有为法,所以世出世间法统统要放下。放下之后,真心就显露了;放不下,一丝毫放不下,那都是障碍,都是麻烦。障碍什么?障碍了自性,障碍了本心。学佛最终的目的、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佛。什么叫成佛?明心见性,心性圆满显露,就是佛,就是究竟圆满佛。究竟圆满的显露,就一丝毫的障碍都没有了。
所以大乘佛法常说:「只须除妄,不必求真」。求真的念头还是个妄念,所以不必求。我们求生净土这是愿,我们在日常功夫上没有这个念头,一句佛号老老实实的念到底。你为什么念?念就是求生净土。不要一面念,一面又要求生净土,这一面念里面,一面有障碍在里头,这个心很难清净,我们讲功夫很难成片,不容易得一心不乱。
所以这个「愿」跟「求」要辨别清清楚楚,有愿无求心是清净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平常大乘将一切佛菩萨的愿归纳起来,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总愿,大愿的纲领。有愿不能有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跟「随喜」都是清净心,随缘而不是攀缘。攀缘是什么?已经起心动念了。随缘,不起心,不动念,自自然然就成就了。
所以底下讲『种种功德,摄无不尽』。这个种种功德,刚才说过,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无量法门的功德,实际上包括一切诸佛如来的功德。为什么?『以不出一心故』。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又很真实。大家不要以为我们自己修学的功德很少,到哪一天才能成就?真的,如果我们要是得一心了,你的功德就无量无边了。为什么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是一心,你也是一心,你的心跟一切诸佛的心是一个心,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界限。你想想,一切诸佛无量劫来所修的功德都变成自己的功德,就是这么一回事情。
可是你要知道,如果你迷,一迷到底,迷人的心跟我的心是一个心,所有迷人造的罪业,都变成我的罪业了。各位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是不是这个事实...(●[净公上人·开示集三]净公上人谈治病)
...章」,他是真的专,专到了极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他用什么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那是专到了极处。我们还要念个《阿弥陀经》,他连《阿弥陀经》都不要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从初发心到成无上道。成无上道之后,到十方世界教化众生,还是用这个法门,自行化他,永远不变。我们在一切经里面所看到的,确确实实他老人家真的是第一,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效法。我们遇到这样的善知识,如果还要不相信,那真是叫愚痴到极处了,真的是经上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没有善根,遇到这样的善知识,还不能够信受奉行。所以,这个地方把根本的理说出来了,就是「一心」。
「一心」里含义无尽深广,我们跟佛一心,我们跟一切众生一心,我们跟阿鼻地狱也是一心。十法界因缘果,没有一样不具足,哪一个果报起现行,确实权不在别人,在自己。在自己,就看你自己怎样选择。这个选择是缘,因是圆满的。这个意思大师在此地不细说了,前面说得太多了。
今天我们非常欢喜,《疏钞》第三遍,我们从七十三年到今年八十三年圆满。实在讲,并不是《疏钞》真的讲了十年,在这十年当中断断续续,我们在国内的时间很少,在外面的时间很长,当中我们还曾经穿插著讲了《无量寿经》,讲了《观经》,讲了其他的一些经论,总算今天我们这个《疏钞》第三次讲圆满了。虽然后半部没有细说,如果要细说,我那个时候想像可能会讲到四百次。今天我们看到二百八十九次,很好!我们第二遍有录音带,好像是讲了三百三十五次。所以我那时候想,我们第三遍可能会讲到四百次,这是因为后半部我们没有细说;虽然没有细说,但是经义、精华都说出来了。现在人喜欢精简,不喜欢罗嗦,所以也非常符合大家的愿望,愈是精简愈好,我们省时间,把全经的重点、要义都提出来了,都掌握到了,这个地方略说了。
底下这一段开示,我们读了之后没有不感动的。莲池大师对我们的期望,苦口婆心的劝导,怎能不感激!
『愿净业弟子,专其信,不二其心』。修净业,一生能不能成就?这是一个关键,要专其信,不能够三心二意;能专信专愿,自然万缘放下了。
今天上午有些老朋友来看我,问我:「有没有写日记?有没有把修学弘法事迹都记下来?」我说:「为什么?」他说:「将来留一个传记给后人。」我告诉他,我没有,我没有日记,也没有笔记,什么时候讲的经,讲完了,统统不知道了。不但那个经讲完了不知道,我下了台都不知道了,都不晓得这一个半钟点在台上讲些什么话。确确实实不知道,记这些东西干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东西还要认真把它记下来,我们要想功夫成片,难!可是世间人喜欢这些,就因为喜欢这些,就出不了三界,就超越不了轮回。处处执著要求成绩表现,我们哪有成绩?心里什么都没有了,这叫成绩。心净则土净,心地干净了,这才叫成绩。
现在我听说有不少人,把我这些录音带写出来,好像现在还有一些人发心整理,将来出书,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们要的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早一天见阿弥陀佛,我们要的是这个;除此之外,这个世间、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所要的,没有我们所求的,这是「专其信,不二其心」。
『如经云』,这是举经来做一个比喻。
『设有一法,过於涅槃,亦所不顾』。这个「涅槃」是究竟圆满的佛果。经上假设说,这是佛说的,还有一个法门比如来极果还要殊胜,我们听了怎么样?我们听了也不要,那个「专」要专到这个程度。我们今天一般人差劲就差在这里,人家来给你说还有法门比念佛好,比念佛成就还要快,心马上就动了,阿弥陀佛不要了,去跟人家学别的法门。风吹草动,信心就动摇了,这样的人修学,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要知道,决定不动摇,佛来劝你、释迦牟尼佛到你面前来劝你:「我还有一个法门比念阿弥陀佛还要好。」我们听了怎么样?谢谢释迦牟尼佛,我现在就阿弥陀佛念到底,我不愿意再改其他法门了,要有这样的信心才能成功。底下说:
『禅宗知识,有教人但持话头,一切不作』,这样的禅德(禅宗大德)是真正的善知识,他教人「但持话头」。你们要把这个字看清楚,禅宗是参话头,他不是「参」,是「持」,持话头是什么?话头就是阿弥陀佛,持话头就是持名念佛,话头不要参了,好好的持就行了。那个「持」是个字眼,你看那个很有味道,不要参,老实念佛就好。这是把那个参禅的人拉回来,叫他老实念佛,「但持话头」就是老实念佛。「一切不作」,不要再参了,不必参禅了,老实念佛就成就。
『故知原业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这是说明真正的大德,真正觉悟,真正明了。实在讲,唯有这一门一生当中可以成就,其他法门虽然修,只是种善根而已,这一生当中想了生死出三界都不可能,这叫真善知识。你从前是参禅的、是念咒的、是持戒的、是学教的,全部都劝你回来老实念佛,你过去所学的那个统统放下,这是「原业余门者」。这个「业」是修学,原来修学其他法门的都要改修念佛。
这个我们在《净土圣贤录》里面看到很多,就是我们净宗的祖师也是这样子示现的。你看永明延寿大师,他是禅宗的大德,从禅宗回过头来,专修净土,专弘净土,变成净土宗的祖师,我们净土宗的六祖。蕅益大师,这个人身分没露,不知道是什么人再来的,我们从他的传记里面看,他是从天台里回过来的,他是学天台的,晚年专修净土,专弘净土。但是我们看印光大师对他的赞叹,他老人家著《弥陀经要解》,后面有一篇短短的跋文,述说他写《要解》的经过,他是九天写成的。我们九十天都讲不清楚,他九天写成的。印祖对他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是赞叹到顶点了,不能再往上加了,赞叹到头了。
我们晓得,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再猜想,要不是阿弥陀佛,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否则的话,不可能解释得那么好,《阿弥陀经》里面的意思都被他点出来了。注解并不长,简单扼要,经义的字字句句都点示出来了,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讲《阿弥陀经》历代的注解,确实《要解》是第一!莲池大师是蕅益大师的老师,但是蕅益大师跟莲池大师没有见过面,这是前面跟大家介绍过的蕅益是私淑莲池。蕅益大师修学净土法门,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读莲池大师的书,自己发愿做莲池大师的学生,就是私淑弟子,可见得他对於莲池大师的仰慕。《疏钞》跟《演义》,蕅益大师一定念得很熟,绝对不止念一遍,所以他赞叹《疏钞》博大精深,这是真的。
劝人回心转意,专信净宗,专修净宗,《疏钞》好,《疏钞》面面都讲到。如果已经信了净土,希望这一生决定得生,《要解》好,《要解》简单扼要,帮助你这一生决定得生。这是《要解》跟《疏钞》不同的地方。下面说:
『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这个地方几句话是念佛人最忌讳的,念佛为什么不能功夫成片?为什么不能得清净心?为什么不能往生?大师在此地一语道破,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要常常拿这个反省检点。如果我们犯这个毛病,我们念佛往生就没有指望了。人家学其他法门,到最后尚且舍弃,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原本念阿弥陀佛的,听了别人几句闲言闲语,把自己念佛舍弃,去搞其他的法门,这个错了,大错特错!这就是「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何况现在人不止「心怀二路」,这个心里有八条路、十条路、百条路、千条路,这是我们常常看见的,二路还算是不错的。但是你要晓得,二路都不能够成就,何况多!这是说明我们这一生,如果真正想往生,真正想永脱轮回,那你一定要依教奉行。
还有一等人,说起话来我们听到似乎也很有道理,他怎么说?这个念佛人,真是一点感情都没有,太冷酷了,家亲眷属儿女都不要了,一心就念阿弥陀佛去了,太自私了。听听也满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我们在三界六道为业力所主宰,自身难保,家亲眷属,你的儿孙,你能够保得了?你能够照顾得了?冤枉用了心,没有能力。你常常放在心里,不过是一大堆烦恼而已,决定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他们的想法、看法错了,没有见到事实。专心念佛,一心求生,你这一家出了一尊菩萨、出了一尊佛,佛门里常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所以你的家亲眷属有诸佛菩萨护念,有龙天善神照顾。我们自己想照顾,照顾不了,佛菩萨护法神是真的能照顾得了。这是世间人不懂的,世间人愚痴,他没有看到。我们常常听到这些话,我们心里明白,不会为他所动,他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那一面。一个人修行有成就,一家、一族人都享他的福,这个自古至今,各位要是仔细观察,这都是事实,你都能够亲眼看到。
我们举一个最浅的例子,倓虚大师在《念佛论》末后讲青岛湛山寺那位女居士,张氏往生。她有两个小孩,大的才十岁,小的当然更小。她有一个先生,生活非常穷苦,在那个时代,她的先生是拉人力车的,拉黄包车,在码头上工作,每一天赚那一点辛苦钱,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一天不去做工,一天就没饭吃,过那么苦的日子。她学佛了,在湛山寺念佛会,每一个星期都去参加,家境那么样的清苦,念佛堂里面,当然也没有人重视她。她在念佛堂打杂,厨房洗碗,做这些工作。你看她念佛念成功了,往生多自在!多潇洒!预知时至,坐著往生。往生前几个小时还嘱付她先生嘱付她小孩,她走了,她真的放下了。小孩那么小就走了,忍心吗?她这一走...(●[净公上人·开示集三]净公上人谈治病)
...写成的。印祖对他的赞叹,说:「即使是古佛再来,给《弥陀经》作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是赞叹到顶点了,不能再往上加了,赞叹到头了。
我们晓得,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这样赞叹,那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再猜想,要不是阿弥陀佛,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否则的话,不可能解释得那么好,《阿弥陀经》里面的意思都被他点出来了。注解并不长,简单扼要,经义的字字句句都点示出来了,确实不容易!所以我们讲《阿弥陀经》历代的注解,确实《要解》是第一!莲池大师是蕅益大师的老师,但是蕅益大师跟莲池大师没有见过面,这是前面跟大家介绍过的蕅益是私淑莲池。蕅益大师修学净土法门,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读莲池大师的书,自己发愿做莲池大师的学生,就是私淑弟子,可见得他对於莲池大师的仰慕。《疏钞》跟《演义》,蕅益大师一定念得很熟,绝对不止念一遍,所以他赞叹《疏钞》博大精深,这是真的。
劝人回心转意,专信净宗,专修净宗,《疏钞》好,《疏钞》面面都讲到。如果已经信了净土,希望这一生决定得生,《要解》好,《要解》简单扼要,帮助你这一生决定得生。这是《要解》跟《疏钞》不同的地方。下面说:
『何况原念佛人,乃变其所守,而复他尚,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云何三昧,而得成就』。这个地方几句话是念佛人最忌讳的,念佛为什么不能功夫成片?为什么不能得清净心?为什么不能往生?大师在此地一语道破,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要常常拿这个反省检点。如果我们犯这个毛病,我们念佛往生就没有指望了。人家学其他法门,到最后尚且舍弃,回过头来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原本念阿弥陀佛的,听了别人几句闲言闲语,把自己念佛舍弃,去搞其他的法门,这个错了,大错特错!这就是「心怀二路,志不归一」。何况现在人不止「心怀二路」,这个心里有八条路、十条路、百条路、千条路,这是我们常常看见的,二路还算是不错的。但是你要晓得,二路都不能够成就,何况多!这是说明我们这一生,如果真正想往生,真正想永脱轮回,那你一定要依教奉行。
还有一等人,说起话来我们听到似乎也很有道理,他怎么说?这个念佛人,真是一点感情都没有,太冷酷了,家亲眷属儿女都不要了,一心就念阿弥陀佛去了,太自私了。听听也满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我们在三界六道为业力所主宰,自身难保,家亲眷属,你的儿孙,你能够保得了?你能够照顾得了?冤枉用了心,没有能力。你常常放在心里,不过是一大堆烦恼而已,决定解决不了问题。所以他们的想法、看法错了,没有见到事实。专心念佛,一心求生,你这一家出了一尊菩萨、出了一尊佛,佛门里常说:「一子成佛,九祖升天。」所以你的家亲眷属有诸佛菩萨护念,有龙天善神照顾。我们自己想照顾,照顾不了,佛菩萨护法神是真的能照顾得了。这是世间人不懂的,世间人愚痴,他没有看到。我们常常听到这些话,我们心里明白,不会为他所动,他只看到一面,没有看到那一面。一个人修行有成就,一家、一族人都享他的福,这个自古至今,各位要是仔细观察,这都是事实,你都能够亲眼看到。
我们举一个最浅的例子,倓虚大师在《念佛论》末后讲青岛湛山寺那位女居士,张氏往生。她有两个小孩,大的才十岁,小的当然更小。她有一个先生,生活非常穷苦,在那个时代,她的先生是拉人力车的,拉黄包车,在码头上工作,每一天赚那一点辛苦钱,一家人一天的生活;一天不去做工,一天就没饭吃,过那么苦的日子。她学佛了,在湛山寺念佛会,每一个星期都去参加,家境那么样的清苦,念佛堂里面,当然也没有人重视她。她在念佛堂打杂,厨房洗碗,做这些工作。你看她念佛念成功了,往生多自在!多潇洒!预知时至,坐著往生。往生前几个小时还嘱付她先生嘱付她小孩,她走了,她真的放下了。小孩那么小就走了,忍心吗?她这一走,那个样子往生,你想想看,湛山寺念佛团那些同修,哪一个不照顾她的小孩?她的小孩福报马上就来了,这叫真正照顾到。看到这个小孩母亲念佛这样的成就,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去照顾他,这是真正聪明、真正有智慧、真正能够照顾家庭照顾儿女。所以,志向专一非常非常重要。志不专一,三心二意,念佛三昧就不能成就了。
念佛三昧,通指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都叫作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里面,功夫有浅深不同。最浅的是功夫成片,能够念到成片决定往生,往生就有把握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预知时至,走得很自在、很洒脱的,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要问他们功夫究竟念到什么程度?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里面好的,假如我们把功夫成片分成九品,上三品的可以达到生死自在。这个自在是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界上再住多少年,决定不碍事。这个不是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那当然是更自在了。功夫成片能达到这个境界,这就是说明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如果讲一心不乱,真的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功夫成片人人都可以做到,这就叫「万修万人去」!如果不依照这个方法,我们或疑或信,或念佛、又或持咒、又或修其他的法门,那这一生在佛门里面只种一点善根,不能起作用。
『直至无常,空无所获』,「无常」就是到死的那一天,一直到死,你是一无所获。换句话说,你的一生依然是业力在支配,生死有命,大限到来的时候,依旧随业力在流转,空无所获。
『罔思己过,反起谤言,呜呼谬哉』,大师感叹,那个念佛人到临终的时候,阎罗王派小鬼来抓他的时候,他还不服气,还在谤佛:「你看我一生都做好事,都念佛,不能往生,还要去见阎王。佛骗了我,这个经法不灵。」谤佛谤法。他不晓得,这是他自己没有如理如法的修学,造成的过失,还要去谤佛谤法,罪上再加罪。
疏【称理。则自性空。是拔业障义。自性有。是陀罗尼义。自性不有不空。是生净土义。】
演【自性空。即空如来藏。所谓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无不空也。自性有。即不空如来藏。所谓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无不假也。自性不有不空。即空不空如来藏。所谓一中一切中。无空无假无不中也。】
这几句话说得非常非常的圆满,自性确实是空。换句话说,真如本性里面哪里有业障?可见得业障本来无,本来无的一定可以拔除,一定可以断干净;自性有的,决定可以证得。
『陀罗尼』是总持,一切诸佛如来的大总持法门是什么?就是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决定可以证得。「空」是从体上说,「有」是从相上说,「非空非有」是从用上说的。在作用上,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我们看下面这一段钞,钞里面用禅宗的意思来讲。
钞【觅心了不可得。一切业障。谁为根本。即心无所不具。一切功德。何弗总持。当总持而不立纤尘。有是即空之有。无根本而出生万法。空是即有之空。即有则不空。即空则不有。不空不有。惟是一心。不越一心。是名净土。】
演【觅心了不可得者。二祖参初祖。时当隆冬。积雪至膝。坚立不动。初祖问欲求何事。二祖曰。乞师为我安心。初祖曰。将心来为汝安。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盖已得心空。已到觉心初起。心无初相地位也。即心无所不具者。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真实识知义故。自性清净义故。常乐我净义故。清凉不变自在义故。具足如是过於恒沙不思议佛法。乃至满足无有所少义故。名为法身如来之藏也。当总持而不立纤尘者。妙有即是真空也。故有是即空之有。无根本而出生万法者。真空即是妙有也。故空是即有之空。即有则不空。是如实不空也。即空则不有。是如实空也。而如实不空。与如实空。不离一真如心。而一真如心。正是寂光净土。故曰唯是一心。是名净土。】
『觅心了不可得,一切业障,谁为根本』,这个「心」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三心不可得,哪来的业障?这是真的。现在为什么会有业障?你误会了,你在那里打妄想,以为三心真的可得,以为三心真的有,这是迷惑颠倒,所以就造成了业障。三心,确确实实没有。由此可知,业障就像浮云一样,不是实在的。可是你迷的时候,它起作用,浮云真的把太阳遮住了,确确实实把本性迷住了。一念觉,业障就空了,业障就没有;一念迷,业障就现前了。不像真心自性,一念觉真心自性有,一念迷真心自性还是有,不属於迷悟。业障属迷悟,迷的时候有,悟的时候就没有了。所以,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大师在此地问了一句,「谁为根本」。
『即心无所不具,一切功德,何弗总持』,这是讲空无形相的自性,它起作用的时候能现一切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心本性变现的。现在科学家讲得好,真心本性是波动的现象,这个说得好,科学家最近发现这是波动的现象。波动的现象就不是真的,就是假的,跟《金刚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意思就非常非常接近了。科学家看出这个事实的真相了,是假的,不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所以这个相是幻化的,是幻相,不是真相。十法界这个现相是迷悟程度差别不同,变出来不同的境界。迷的少,悟的多的,现四圣法界;迷的多,觉的少,就现六凡法界;全迷不觉,那就是阿鼻地狱的法界。「即心无所不具」,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10-2 20:40:47
|
只看該作者
十法界是本心里本来具足的,迷悟而现的。「一切功德」,上从诸佛下至恶道众生都包括了,这是总持。
『当总持而不立纤尘』,这一点是我们修养当中最高的指导原则,因为我们晓得事实,相有体无,体是空的,《心经》上讲的色空,色有性空,所以可以受用而不可以据有,也就是说不可以执著。受用,诸佛菩萨受用的很自在,没有执著,所以他自在。我们今天受用里起执著,病是在执著,不是讲受用。可以受用的,怕执著。所以《华严经》上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可见得不可以有妄想,不可以有执著,你在十法界受用就自在了,就像诸佛菩萨在九法界里游戏神通,广度众生!
『有是即空之有』,有是空的。
『无根本而出生万法』,没有根本。一切万法是法尔自然变现出来的,不必去追究,追究不出来的,只有从甚深定境里面一眼就看清楚了。绝对不是研究...(●[净公上人·开示集三]净公上人谈治病)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