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72|回復: 4
|
佛说贪嗔痴诸经集录南无阿弥陀佛20230419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尊敬的净公上人说:“『五欲』是财色名食睡,佛在经上讲「地狱五条根」。你要是对於五欲过分的贪著,很麻烦,这是三恶道的业因。五欲,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不能不要,心里头要淡一点,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就离不开三途。学佛的人,五欲需要,随缘随分,不强求,不攀缘,得过且过就够了。应该把这句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换句话说,把我们天天心里面攀缘五欲六尘给它换过来,换成阿弥陀佛,这样就行了,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我在五欲里起了贪心,阿弥陀佛,赶快换过来,逆缘里面起了瞋恚心,赶快阿弥陀佛换过来,绝对不要叫贪瞋痴增长。贪瞋痴这个念头起第一念,不要继续起第二念,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给诸位说,这叫念佛,这叫真正修行。古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念头。贪瞋痴慢这个念头起来,不怕!为什么?无始劫以来的习气,它怎么会不起来呢?当然会起来的。一起来的时候你就觉察,马上就看出来,不让它继续发展,立刻就换成佛号,也不必去断它,就是不要去理它,立刻提起佛号,用佛号代替它,你能这样念佛,这就叫功夫,这个念佛叫得力,念佛得力才能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念到一心不乱。一天到晚拿著念珠数,念个一万声、两万声,贪瞋痴慢照样起来,没有用,这种念佛的方法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往生。为什么?你念的佛号虽然多,不得力,伏不住烦恼,烦恼就是贪瞋痴慢,你伏不住。所以要会念!『三毒』是贪瞋痴,五欲是财色名食睡,『无量烦恼』,这讲的世间法,六道轮回生死的根本,你能够伏得住,你就可以超越六道了。『一切见病』,「见」就是见解。说个老实话,只要有见解就是错误的,只要有思想都叫做妄想。清净心里头没有思想,也没有见解,六祖大师所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我们的本性,那是我们的真心。把你一切的思想、一切的见解统统变成阿弥陀佛,就行了,你这个思想见解都正确了。别人骂你愚、骂你傻、骂你不懂事,你都「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最后往生西方,那个又懂事又不傻的到六道轮回,便宜到底谁占?决不为外面花言巧语动心,那就坏了。什么境界不动心,叫八风吹不动。”“『有佛名无量寿』,就是阿弥陀佛。『其土清净,无淫怒痴』,淫怒痴就是平常我们讲的贪瞋痴,那个地方的众生没有三毒,没有贪瞋痴。众生心里面没有贪瞋痴,你就想想他们那个社会多清净。所有一切罪业都是从贪瞋痴生的,没有贪瞋痴,那个社会里头没有造罪的人,没有作恶的人,所以叫诸上善人。无贪瞋痴就是善,那是善人,何况又跟阿弥陀佛学佛,叫上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都是上善之人。”有感于此,笔者敬集乾隆大藏经中关于“贪嗔痴”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7年10月6日
... 金光明鼓出妙声 遍至三千大千界
能灭三涂极重罪 及以人中诸苦厄
由此金鼓声威力 永灭一切烦恼障
断除怖畏令安隐 譬如自在牟尼尊
佛于生死大海中 积行修成一切智
能令众生觉品具 究竟咸归功德海
由此金鼓出妙声 普令闻者获梵响
证得无上菩提果 常转清净妙珐輪
住寿不可思议劫 随机说法利群生
能断烦恼众苦流 贪嗔痴等皆除灭
若有众生处恶趣 大火猛焰周遍身
若得闻是妙鼓音 即能离苦归依佛
皆得成就宿命智 能忆过去百千生
悉皆正念牟尼尊 得闻如来甚深教
由闻金鼓胜妙音 常得亲近于诸佛
悉能舍离诸恶业 纯修清净诸善品
一切天人有情类 殷重至诚祈愿者
得闻金鼓妙音声 能令所求皆满足
众生堕在无间狱 猛火炎炽苦焚身
...(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时。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一心专念。口自说言。归命顶礼。现在十方一切诸佛。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转妙珐輪。持照珐輪。雨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建大法幢。秉大法炬。为欲利益安乐诸众生故。常行法施诱进群迷。令得大果证常乐故。如是等诸佛世尊。以身语意。稽首归诚。至心礼敬。彼诸世尊以真实慧。以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善恶之业。我从无始生死以来。随恶流转。共诸众生造业障罪。为贪嗔痴之所缠缚。未识佛时。未识法时。未识僧时。未识善恶。由身语意。造无间罪。恶心出佛身血。诽谤正法。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害父母。身三语四意三种行。造十恶业。自作教他。见作随喜。于诸善人。横生毁谤。斗秤欺诳。以伪为真。不净饮食。施与一切。于六道中所有父母。更相恼害。或盗窣堵波物四方僧物现前僧物。自在而用。世尊法律不乐奉行。师长教示不相随顺。见行声闻独觉大乘行者。喜生骂辱。令诸行人心生悔恼。见有胜已...(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我所爱子 忧悲不自胜
苦哉谁杀子 致斯忧恼事
我心非金刚 云何而不破
我梦中所见 两乳皆被割
牙齿悉堕落 今遭大苦痛
又梦三鸽鶵 一被鹰擒去
今失所爱子 恶相表非虚
尔时大王及于夫人并二王子。尽哀号哭。璎珞不御。与诸人众。共收菩萨遗身舍利。为于供养。置窣堵波中。阿难陀。汝等应知。此即是彼菩萨舍利。复告阿难陀。我于昔时。虽具烦恼贪嗔痴等。能于地狱饿鬼傍生五趣之中。随缘救济。令得出离。何况。今时烦恼都尽。无复余习。号天人师。具一切智而不能为一一众生经于多劫在地狱中及于余处。代受众苦。令出生死烦恼轮回。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我念过去世 无量无数劫
或时作国王 或复为王子
常行于大施 及舍所爱身
愿出离生死 至妙菩提处
昔时有大国 国主名大车
王子名勇猛 ...(第0122部~金光明最胜王经十卷)
...妙之音 能除众生 诸恼所逼
断众怖畏 令得无惧 犹如诸佛
得无所畏 诸佛圣人 所成功德
离于生死 到大智岸 如是众生
所得功德 定及助道 犹如大海
是鼓所出 如是妙音 令众生得
梵音深远 证佛无上 菩提胜果
转无上轮 微妙清净 住寿无量
不思议劫 演说正法 利益众生
能害烦恼 消除诸苦 贪嗔痴等
悉令寂灭 若有众生 处在地狱
大火炽然 烧炙其身 若闻金鼓
微妙音声 所出言教 即寻礼佛
亦令众生 得知宿命 百生千生
千万亿生 令心正念 诸佛世尊
亦闻无上 微妙之言 是金鼓中
所出妙音 复令众生 值遇诸佛
远离一切 诸恶业等 善修无量
白净之业 诸天世人 及余众生
随其...(第0123部~金光明经四卷)
...妙之音 能除众生 诸恼所逼
断众怖畏 令得无惧 犹如诸佛
得无所畏 诸佛圣人 所成功德
离于生死 到大智岸 如是众生
所得功德 定及助道 犹如大海
是鼓所出 如是妙音 令众生得
梵音深远 证佛无上 菩提胜果
转无上轮 微妙清净 住寿无量
不思议劫 演说正法 利益众生
能害烦恼 消除诸苦 贪嗔痴等
悉令寂灭 若有众生 处在地狱
大火炽然 烧炙其身 若闻金鼓
微妙音声 所出言教 即寻礼佛
亦令众生 得知宿命 百生千生
千万亿生 令心正念 诸佛世尊
亦闻无上 微妙之言 是金鼓中
所出妙音 复令众生 值遇诸佛
远离一切 诸恶业等 善修无量
白净之业 诸天世人 及余众生
随其...(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言。归命顶礼一切诸佛世尊。现在十方世界。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转珐輪照珐輪持珐輪。雨大法雨击大法鼓。吹大法螺出微妙声。竖大法幢秉大法炬。为欲利益安乐众生故。行法施诱接荷负一切众生。为令无量无数众生得清净故得安乐故。欲令大众。得大果故。为诸天人得清净故。如是世尊故应礼敬。以身口意顶礼归诚。是诸世尊以真实慧以真实眼。真实证明真实平等。悉知悉见一切众生善恶之业。我从无始随生死流。与一切众生已造业障。贪嗔痴等之所缠缚。未识佛时未识法时未识僧时未识善恶。为身口意得无量罪。以恶心故出佛身血。诽谤正法。破和合僧。杀阿罗汉。杀害父母。十不善法。自作教他。见作随喜。身三口四意三业行。于诸众生横生毁呰。斗秤欺诳以伪为真。不净饮食以施众生。于生死六道所有父母更相触恼。塔物僧物四方僧物。心生偷夺自在而用。如佛所说言教法律过分谬学。师长教示不相随从。有行声闻者行缘觉者行大乘者。喜生骂辱令诸行人心退愁恨。见有胜己...(第0126部~合部金光明经八卷)
...。云何菩萨观诸有情。无垢称言。譬如幻师观所幻事。如是菩萨。应正观察一切有情。又妙吉祥。如有智人。观水中月。观镜中像。观阳焰水。观呼声响。观虚空中云城台阁。观水聚沫所有前际。观水浮泡或起或灭。观芭蕉心所有坚实。观第五大。观第六蕴。观第七根。观十三处。观十九界。观无色界众色影像。观燋败种所出牙茎。观龟毛等所作衣服。观夭没者受欲戏乐。观预流果所起分别萨迦耶见。观一来果受第三有。观不还果入母胎藏。观阿罗汉贪嗔痴毒。观得忍菩萨悭吝犯戒恚害等心。观诸如来习气相续。观生盲者睹见众色。观住灭定有出入息。观虚空中所有鸟迹。观半择迦根有势用。观石女儿所有作业。观佛所化起诸结缚。观诸毕竟不生烦恼。观梦悟已梦中所见。观不生火有所焚烧。观阿罗汉后有相续。如是菩萨。应正观察一切有情。所以者何。诸法本空真实无我无有情故。
妙吉祥言。若诸菩萨。如是观察一切有情。云何于彼修于大慈。无垢称言。菩萨如是观有情已。自念...(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此室经今几何。天女答言。我止此室。如舍利子所住解脱。舍利子言。天止此室如是久耶。天女复言。所住解脱亦何如久。时舍利子默然不答。天曰。尊者是大声闻具大慧辩。得此小问默不见答。舍利子言。夫解脱者离诸名言。吾今于此竟知何说。天曰。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如此解脱非内非外。非离二种中间可得。文字亦尔。非内非外非离二种中间可得。是故无离文字说于解脱。所以者何。以其解脱与一切法其性平等。舍利子言。岂不以离贪嗔痴等为解脱耶。天曰佛为诸增上慢者。说离一切贪嗔痴等以为解脱。若为远离增上慢者。即说一切贪嗔痴等本性解脱。舍利子言。善哉天女。汝何得证慧辩若斯。天曰。我今无得无证慧辩如是。若言我今有得有证。即于善说法毗奈耶为增上慢。舍利子言。汝于三乘为何发趣。天女答言。我于三乘并皆发趣。舍利子言。汝何密意作如是说。天曰。我常宣说大乘令他闻故。我为声闻。自然现觉真法性故我为独觉。常不舍离大慈悲故。我为大乘。又舍利子。我为化度求声闻乘诸有情故。我为声闻。我为化度求独觉乘诸有情故。我为独觉。我为化度求无上乘诸有...(第0145部~说无垢称经六卷)
...三藐三菩提。由是菩萨于诸如来素怛缆中所说菩萨学处及菩萨律仪戒。我应修学。何者是菩萨学处。何者是菩萨律仪戒。谓诸菩萨不住非处。顺时而语知时知方。菩萨若不如是即令有情不生敬信。由是菩萨随顺一切诸有情故。令至菩提及为己身菩提资粮速圆满故。成就具足威仪行法。音声柔软辩才简要无所执着。恒修寂静颜貌熙怡。是诸菩萨于如来所说素怛缆中。成就学处修律仪戒。是名守护菩萨净戒律仪。云何菩萨远离一切缠障热恼。所谓菩萨不为贪嗔痴等毒火所烧。亦复不为阙缘众具热恼所烧。以诸菩萨修习贪欲能对除法。及远离能起贪欲缘故。何者是贪欲对除。何者是起贪爱缘。谓修不净观是贪对除。世间妙色是贪起缘。云何修习观不净法。谓诸菩萨观察自身发毛爪齿皮肤血脉筋肉骨髓脾肾心肺肝胆肠胃生熟二藏肪膏脑膜洟唾涎泪脓汗脂痰疮。及尘垢大小便利流溢种种臭秽不净。如是观察不净体性。深生厌离不起贪心。设有顽嚚痴迷狂乱幼无了解。见是事时尚不起贪。何况智者。由是菩萨...(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正精进正念正定正见。是为菩萨修习道支。云何菩萨而得利根。谓此菩萨习道支已。利根明悟能正了知。菩萨由此安住寂静。远离执着一切愦闹不乐多言。复能舍离欲寻恚寻害寻及不死寻。远离眷属名称利养。云何菩萨得心善巧。谓此菩萨由前因缘。得心善巧身常寂静。观察其心于善不善及与无记。自念我今心住何性。若住胜善清净心生信乐欢喜。云何胜善。谓三十七菩提分法。若住不善应当厌离。发起精进便能永断诸不善法。云何名为诸不善法。谓贪嗔痴。贪有三种。谓上中下。云何上贪。谓此贪欲遍满身心。随顺下劣心常染着。于一切时无有惭愧。云何无惭。谓贪欲者恒起思惟寻求欲境。心生爱重耽着赞美。是名无惭。云何无愧。谓贪欲者为欲因缘。能于父母及余尊者起于诤论。轻欺损害重彼贪欲。是名无愧。谓贪欲者由是因缘生于恶处。是故说名增上贪欲。云何中贪。谓贪欲者。行贪欲已即生厌离。起变悔心不复随顺。是名中贪。云何下贪。谓贪欲者起贪欲时。或摩触身才共语言。或时见...(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云何中嗔。谓嗔恚者造罪业已。速能改悔即起对除。是名中嗔。云何下嗔。谓嗔恚者由起嗔故出粗恶言轻调讥嫌集不善业。经一刹那及一腊缚一牟呼栗多。即能改悔修习对除。是名下嗔。是痴应知亦有三种。谓上中下。云何上痴。谓愚痴者恒住贪嗔曾无忧悔。是名上痴。云何中痴。谓愚痴者起少不善。即能于彼梵行者前发露忏悔。不见恶业可受重故。是名中痴。云何下痴。谓愚痴者于佛所制非性戒中少有毁犯。或一二三便能舍离。是名下痴。菩萨于彼贪嗔痴法。皆能遮止由心善巧。得善巧已终无喜乐于彼染着。何以故。得心善巧故。若住无记即勤观察惟起正念。云何无记。谓起心时心不在内亦不在外。非住于善非住不善。不住毗钵舍那亦复不住于奢摩他。而心下劣引起睡眠。令心昧略。犹如士夫极重睡眠初觉之时根识惛昧不能明了。住无记心亦复如是。以无记心不明了故。菩萨于中心精勇锐安住欢喜。是名菩萨得心善巧。云何菩萨得奢摩他毗钵舍那善巧。谓此菩萨心善巧已。观察诸法如幻如梦。...(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能归依于佛法僧。云何悦乐。谓彼所有清净之心而常悦乐。是名菩萨欢喜净信悦乐滋润。云何菩萨令一切烦恼相续根栽皆悉朽败。善男子。譬如于水能令一切若树若草其根腐败。菩萨如是以修行所依三摩地水。能令一切烦恼根栽相续腐败。既腐败已烦恼相续体不可得。烦恼臭秽无有余习。是名菩萨令一切烦恼相续根栽皆悉腐败。云何菩萨自性澄清无浊洁净。善男子。犹如于水自性澄清无浊洁净。云何自性澄清。谓能远离缠及随眠。云何无浊。谓能远离贪嗔痴故。云何洁净。能令诸根得洁净故。是名菩萨自性澄清无浊洁净。云何菩萨息灭一切烦恼烧然。善男子。犹如水性于有情热恼及热时热处悉令息灭。菩萨如是。能以法水息灭有情诸烦恼热。是名菩萨息灭一切烦恼烧然。云何菩萨舍离一切诸欲爱渴。善男子。犹如有情为渴所逼。若得于水即便止渴。菩萨如是。一切有情为彼欲境渴所逼故生诸苦恼。菩萨即为雨大法雨。有情由此离境界渴。是名菩萨舍离一切诸爱欲渴。云何菩萨甚深难度。善男子。...(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皆柔软。及能息灭烦恼尘坌。是名菩萨息灭一切诸烦恼尘。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等之于水。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等之于火。何等为十。一者能烧诸烦恼聚。二者能成熟佛法。三者能干诸烦恼泥。四者如大火聚。五者如火光明。六者能令惊怖。七者能令安隐。八者能令一切有情共得。九者能令供养。十者得不轻欺。云何能烧诸烦恼聚。善男子。譬如大火能烧一切草木丛林诸秽恶聚。菩萨如是以智慧火。能烧一切缠及随眠贪嗔痴等烦恼恶聚。是名菩萨能烧一切诸烦恼聚。云何菩萨能成熟佛法。善男子。譬如火性成熟一切种种饮食诸药等物。菩萨如是以内证般若。成熟佛法而不退失。是名菩萨成熟佛法。云何菩萨能干诸烦恼泥。善男子。譬如大火能干于泥。菩萨如是悉能干竭诸烦恼泥。是名菩萨能干一切诸烦恼泥。云何菩萨如大火聚。善男子。譬如有人为极寒苦之所逼迫。然大火聚得离寒苦。菩萨如是。若诸有情为烦恼寒苦之所逼迫。以般若火令得销灭。是名菩萨如大...(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人天顶。令得最胜欢喜悦乐。成就圆满一切世间。及出世间诸白净法。皆令生长如彼云雨。能令药草丛林苗稼皆得生长。是名菩萨能广发起大法云雨。善男子。云何菩萨能得除灭一切有情烦惑热恼。善男子。如风吹击诸云藏时。周遍流注清净香雨能作清凉。除灭有情一切热恼。菩萨亦尔。大悲为风以正法为水。清净戒香及不空愿香饶益有情。谓亲近菩萨同居之时。若闻说法若见若触皆蒙获益。是名菩萨不空愿香。以此无上和合香水。能令恶趣一切有情贪嗔痴等。邪见恶行贫穷困苦。于其境界所爱乖离非爱和合。起非法贪能生众病。如是热恼皆得销灭。又能置于无忧恼地。是名菩萨能得销灭一切世间烦恼炎热。云何菩萨能普施与一切有情等流净法。出息入息活命善巧。善男子。如因风力有出入息。能令一切有情活命。菩萨亦尔。如彼风力能施一切白净之法。能与种种富贵满足。能令有情各得欢喜。
复次善男子。譬如风力广能安立一切世界种种庄严。谓风能持金刚轮等。七宝洲海。轮围...(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法无去。而诸有情妄执有去。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起于大悲。二十一切诸法无实造作。有情妄执有实造作。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二十一一切诸法无有戏论。有情爱乐执有戏论。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二十二诸法体空。众生执有。是故如来为诸有情而起大悲。二十三诸法无相。有情妄执而行有相。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二十四诸法无愿。有情妄执诸法有愿。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二十五此界有情安住世间。由各执着互相诤论起贪嗔痴。观见如是诸有情故。我今当为有情说法。令彼永断贪嗔痴故。是以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二十六谓诸有情安住世间。具足颠倒坠险恶路堕于非处。我应令彼诸有情等入真实路。由是如来为诸有情起于大悲。二十七此界有情恋着世间贪爱所蔽。侵夺他财心无厌足。我应令彼诸有情类得圣法财。谓施戒闻等。是故如来为彼有情而起大悲。二十八一切有情为贪爱驱役耽染舍宅妻子财物诸谷麦等。经求守护。与诸财物而作奴仆。我应为彼演说妙法。观舍宅等毕竟无常不坚之法。是诸有情妄作坚想。是故如来为诸...(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明犹不具足。善男子。如来珠宝与菩萨珠宝。体性虽同然亦有异。何以故。如来珠宝已清净故。离一切垢故。菩萨身中法性珠宝。未能普照一切世界。何以故。以有余故。犹有垢故。如末尼珠未已莹者。是故如来法身与菩萨法身如是差别。善男子。如白分月。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光明照耀渐渐圆满。虽同是月光明不等。而菩萨法身如来法身虽同一性相。然功德威力如是差别。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得金刚坚固之身。何等为十。一者贪嗔痴等不能沮坏。二者忿恚结妒我慢贡高颠倒之见不能沮坏。三者世间八法不能沮坏。四者恶趣苦恼不能沮坏。五者一切诸苦不能沮坏。六者生老病死不能沮坏。七者外道诸论不能沮坏。八者魔及魔众不能沮坏。九者声闻辟支佛不能沮坏。十者诸欲境界不能沮坏。善男子。菩萨成就此十种法得金刚坚固之身。
复次善男子。菩萨成就十种法为大商主。何等为十。一者得平等意乐。二者应受供养。三者能作出离。四者能为所依。五者能作饶...(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心实无常执着为常。实是其苦执着为乐。本无有我执着为我。本来不净执着为净。其心轻动无时暂停。以不停故。于诸杂染能为根本。坏灭善道开恶趣门生长三毒。与随烦恼等作其因缘。为主为导。又能积集净不净业。迅速流转如旋火轮。亦如奔马。如火焚烧。如水增长。遍知诸境如世彩画。菩萨如是观察心时。便得自在。得自在已于诸法中亦无挂碍。是名菩萨善行心念处。云何菩萨行法念处。善男子。菩萨如实了知诸不善法贪嗔痴等。及依止此所起余法。及能修习烦恼对治。令诸恶法皆悉永断。既能了知一切善法。于中安住要期发愿。复能安立一切有情。如是修学。是名菩萨善行法念处。云何菩萨行境界念处。善男子。菩萨于可意不可意色声香味触法中无染无著。亦不发起嗔恚之心。菩萨作是思惟。我不应于都无法中而生贪染。我若生染即是愚夫及愚痴性。为不了性。为不善性。如世尊言。若为贪爱所染即便顽钝。不能了知善不善法。由此因缘堕于恶趣。菩萨作是思惟...(第0147部~佛说宝雨经十卷)
...。若饮若食供身之具不敢辄毁。是名菩萨心常恐畏。云何名菩萨受持头陀法坚固不阙。若魔眷属及诸天等。以妙财色欲来扰逼菩萨。菩萨即时志固不动而心不毁。是名菩萨受持头陀法坚固不阙。云何名菩萨持戒不为求有造业。菩萨持戒不求世间果报。但为满足一切善法得无上道。是名菩萨持戒不为求有造业。云何名菩萨净于三业。云何净身业。离杀盗淫。以是义故名为净身业。云何净于口业。离恶口妄言两舌绮语。是故名为净于口业。云何净于意业除贪嗔痴邪见。是名净于意业。是名为菩萨净于三业。善男子。具此十事。是名菩萨成就净戒。
佛说宝云经卷第二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复有十法能净于忍。何等为十。内忍。外忍。法忍。随佛教忍。无方所忍。修处处忍。非所为忍。不逼恼忍。悲心忍。誓愿忍。云何名菩萨内忍。菩萨饥渴寒热忧悲疼痛身心楚切。能自忍受不为苦恼。是名菩萨内忍。云何名菩萨外忍。菩萨从他闻恶言骂詈毁辱诽谤。或毁辱父母兄弟姊妹眷属和上阿...(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两目皆赤。志逞常怒多怀扰害。以是义故名为上嗔。云何名为中嗔。所作诸恶速疾变悔。即修对治之法。是名中嗔。云何名为下嗔。或出恶言或起讥诃。或集微恶业。或时时起发寻生对治。是名下嗔。愚痴亦有三种上中下。何者为上痴。作恶不悔不生惭愧心无厌时。如是名为上痴。云何名为中痴。身作恶时寻生变悔。于同梵行边发露忏悔不显己德。是名中痴。云何名为下痴。依如来所制非性重罪少有所犯。是故名为下痴。菩萨摩诃萨。善心起时。能回贪嗔痴能除欲爱。能除欲乐能除欲着。以善心故令欲不起。云何名为无记心。此心起时不缘外不缘内。不缘善不缘不善。不从定不从智。如从眠起目视不了。不缘善恶名为无记。若无记心生时。菩萨方便自策发起善心。令生欢喜安住于善。是名菩萨得于善心。以善心故观察一切诸法。如幻如梦如热时焰如呼声响。此是善法此非善法。此法迹乘此法不迹乘。菩萨摩诃萨。观于一切法发起善心。以法为想心为先导。当善持其心调顺其心。善持诸法调伏诸法...(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想。不净净想。心甚猿猴如风动摇。念念不住速疾变异。是结使根本恶道之源。常生谄曲为烦恼主。亦是贪欲嗔恚愚痴因缘。是一切法宗主工匠心为前道。心从缘起悉知诸法。心如画师画一切像而心不知。心集诸业善恶所由。心如循环如旋火轮。心如火种然三有薪。心能生物犹如大水。观察之者。当知心相是大患本。不令是心而得自在。若能于心得自在者。于一切法亦得自在。云何观法念处。不善之法如实而知贪欲嗔恚愚痴及所依起一切恶法能修对治贪嗔痴等。断除不善观诸善法心乐随顺。系心专念顺行诸善。亦教他人同己所观。云何观于五欲摄心修行。于五欲中不生喜乐亦不憎恶。于色声香味触。亦不生爱亦不憎恶。于此无体相法生憎爱心。便同愚痴凡夫婴孩不善之者。又世尊说。若于法生爱乐亦生染着。若生染着便成愚痴。若生愚痴便是不识善恶。以是因缘堕于恶道。是故于此空法不应憎恶。若憎恶者名不堪忍。若不堪忍则增长恚心。为阿耆梨之所呵责。亦为同梵行者之所讥嫌。如是观察五...(第0148部~佛说宝云经七卷)
...得相见。咸作是言。云何此中忽生众生。是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有十八相。所谓摇动。极摇动。遍摇动。扣击。极扣击。遍扣击。移转。极移转。遍移转。涌覆。极涌覆。遍涌覆。出声。极出声。遍出声。边涌中没。中涌边没。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是时一切众生欢喜踊跃。爱乐清净快乐无极。称扬赞美闻诸声时。无一众生恐畏惊悸。梵释护世日月威光皆悉不现。一切地狱畜生饿鬼及诸众生皆蒙安隐。无一众生于此时中为贪嗔痴等一切烦恼之所逼迫。互相慈愍起利益心。如父如母如兄如弟。人天乐器不鼓自鸣。无量诸天顶戴擎捧是妙楼阁。无量百千天女前后围绕奏天伎乐。其乐音中出是妙偈。叹菩萨曰。
尊者长夜积修习 所有净业皆圆满
住于真正胜理中 今致天人上供养
往昔无量拘胝劫 能施所爱妻子等
由彼行檀获胜报 故得诸天妙花香
自割身肉而秤之 慈心救彼垂死鸽
复以行檀获胜报...(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扬还本国
四方男子及女人 为彼鬼魅所缠缚
露首袒体心狂乱 若见佛母皆除愈
所有黄痰与癫癞 盲聋喑哑种种疾
佛母舒手摩其顶 众病应时得销散
或有困笃在远方 折草作筹而惠之
筹至病者寻平复 世间无不蒙众祐
由法医王在腹中 苦恼众生尽安乐
圣后自观菩萨体 犹如空中见明月
形相微妙甚端严 欢喜悦乐心安住
无复贪嗔痴所扰 亦无爱欲嫉妒害
不为饥渴寒热侵 身心静然离众恼
人天上下更相见 音乐不鼓而自鸣
国土清宁甚安隐 眷属欣豫同无患
龙天由斯降时泽 草木花果尽敷荣
惠施一切之所须 王宫七日雨珍宝
是时无有贫乏者 犹如帝释欢喜园
王修法行持净戒 虽处堂殿如林野
由此圣后怀菩萨 每入后宫亲慰问
方广大庄严经卷第三 诞生品第...(第0155-01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一卷~第六卷))
... 西据频螺池
初起精进心 来求寂静地
见彼极闲旷 止此除烦恼
时魔王波旬 到于菩萨所
诈以柔软语 而向菩萨言
世间诸众生 皆悉爱寿命
汝今体枯竭 千死无一全
当修事火法 必获大果报
无宜徒舍命 为人所怜愍
心性本难伏 烦恼不可断
菩提谁能证 自苦欲何为
菩萨告波旬 而作如是言
惛醉贪嗔痴 与汝为眷属
将汝至于此 共汝坏善根
我不求世福 勿以此相扰
我今无所畏 以死为边际
志愿求解脱 决无退转心
虽有诸痛恼 我心恒寂静
住斯坚固定 精进乐欲等
我宁守智死 不以无智生
譬如义勇人 宁为决胜没
非如怯弱者 求活为人制
是故我于今 当摧汝军众
第一贪欲军 第二忧愁军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 莲华随步起
尊今于世间 必为应供者
导师坐道场 无量拘胝数
一切魔军众 皆当自摧伏
日月可堕落 须弥可崩坏
若未得菩提 终不可移动
愿我与眷属 得舍此龙身
功德自庄严 当往菩提座
说是偈已。其龙王妃名曰金光。与无量龙女恭敬围绕。持众宝盖衣服璎珞人天妙花。复持宝器盛众名香。奏诸伎乐说是妙偈。赞菩萨曰。
能断贪嗔痴 世间诸过患
渡生死海者 故我今顶礼
尊为大医王 善拔烦恼箭
众生未调伏 而当调伏之
众生处世间 恒为烦恼覆
尊当以慧日 照之令得除
世间无依怙 今当得依怙
而于虚空中 雨种种衣食
诸天龙神等 皆生欢喜心
辩才大导师 愿速坐道场
降伏众魔怨 当成无上道
似昔诸如来 所证菩提法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是时菩萨放大光明。其光名为开发菩萨智。周遍照耀尽虚空界一切十方诸佛刹土。尔时东方世界有国名离垢。其佛号曰离垢光明。彼有菩萨摩诃萨。名游戏庄严。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变现十方尽虚空界一切佛刹。成一清净琉璃道场。一切佛刹五道众生。展转指示各相谓言。此是何人神通游戏庄严威德色相乃尔。是时菩萨于一一众生前现化菩萨。而说颂曰。
能断诸垢浊 贪嗔痴习气
身照十方刹 映蔽众光明
福智及三昧 积劫转增长
一切诸庄严 最胜牟尼力
尔时南方世界。有国名宝庄严。其佛号曰光明。彼有菩萨摩诃萨。名现宝盖。遇斯光已。与无央数菩萨围绕而来诣菩提场。为供养故住菩萨前。尔时菩萨以神通力。持一宝盖周遍覆此菩提之场。大梵天王释提桓因护世四王。更相谓言。以何果报而现如此宝庄严盖。于宝盖中。出妙颂曰。
在昔亿千劫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略说偈言。
普变一切地 平正犹如掌
涌出妙莲花 一一皆千叶
无量诸天众 各雨众妙花
复于世尊前 合掌而瞻仰
世尊初成佛 作种种神通
须弥诸山王 草木丛林等
一切皆稽首 顶礼菩提座
此是佛世尊 现神通游戏
身放百千种 光明照十方
逮三恶众生 息苦获安乐
是时八难处 无有一众生
怀贪嗔痴等 一切诸烦恼
此是师子王 大神通游戏
日月摩尼火 电等诸光明
由佛放光明 蔽之皆不现
诸天人世间 无能见佛顶
坐于师子座 作游戏神通
佛以指按地 即时六种动
降伏魔军众 如制兜罗绵
魔王怀忧恼 以杖而画地
此是佛世尊 游戏大神通
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十 赞叹品第二十三
尔时佛告诸比丘。时...(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一切甚深微妙之法皆从中出。是故此地常为天龙夜叉乾闼婆罗刹等之所守护。以是义故。如来于彼鹿野苑中而转珐輪。
方广大庄严经卷第十一 转珐輪品第二十六之一
尔时佛告诸比丘。如来所作已办。弃舍重担拔烦恼根净诸尘垢摧灭外道降伏魔军。入佛甚深微妙之理。已得知见成就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无不具足。五眼清净观察世间。作是思惟。谁应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调柔。于所闻义速能开悟。清净离染薄贪嗔痴。于我所说而无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劳。若有所闻永无退失。作是念已。观彼外道罗摩之子聪明有智。虽具烦恼三垢微薄。若闻我法速能证知。彼得非想非非想定。常为弟子演说修习。今在何处。以佛眼观见其命终已经七日。时有诸天顶礼我足而白我言。世尊。彼人命终经于七日。如来为菩萨时。已能先知如来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终堪受正法。复告诸比丘。彼罗摩子不闻我法。遂便命终。若不命终我当最初为其说法。彼若闻已即能证知。 ...(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有智。虽具烦恼三垢微薄。若闻我法速能证知。彼得非想非非想定。常为弟子演说修习。今在何处。以佛眼观见其命终已经七日。时有诸天顶礼我足而白我言。世尊。彼人命终经于七日。如来为菩萨时。已能先知如来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终堪受正法。复告诸比丘。彼罗摩子不闻我法。遂便命终。若不命终我当最初为其说法。彼若闻已即能证知。
尔时世尊复作是念。谁应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调柔。于所闻法速能开悟。清净离染薄贪嗔痴。于我所说而无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劳。若有所闻永无退失。作是念已。观彼外道阿罗逻仙人聪明有智。虽具烦恼三垢微薄。若闻我法速能证知。今为所在。以佛眼观见其命终已经三日。又于是时虚空诸天作如是言。彼仙命终经于三日。如来为菩萨时。已能先知如来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终堪受正法。复告诸比丘。彼阿罗逻不闻我法遂便命终。若不命终。我当最初为其说法。彼若闻已即能证知。尔时世尊复作是念。谁应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劳。若有所闻永无退失。作是念已。观彼外道阿罗逻仙人聪明有智。虽具烦恼三垢微薄。若闻我法速能证知。今为所在。以佛眼观见其命终已经三日。又于是时虚空诸天作如是言。彼仙命终经于三日。如来为菩萨时。已能先知如来有大智力。其人若不命终堪受正法。复告诸比丘。彼阿罗逻不闻我法遂便命终。若不命终。我当最初为其说法。彼若闻已即能证知。尔时世尊复作是念。谁应最初堪受我法。根性淳熟易可调柔。于所闻法速能开悟。清净离染薄贪嗔痴。于我所说而无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劳。若有所闻永无退失作是念已。观见五跋陀罗。根性已熟易可调柔。于所闻法必能开悟。清净离染三垢微薄。于我所说而无忽忘。能令示教不生劬劳。若不于我得闻正法复当退失。我昔苦行之时谨心事我。我当最初为彼五人转正珐輪彼能了知。具足施戒善法圆满。解脱现前离诸障碍。即以佛眼观见五跋陀罗。在波罗奈鹿野苑中。
佛告诸比丘。尔时如来作是念已。从菩提树向迦尸国波罗奈城。...(第0155-02部~方广大庄严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当作善丈夫业而行布施。我应当离饿鬼恶道而行布施。我应当集修舍心因而行布施。我当获得大财封邑摄取他人而行布施。我应当行和敬之法而行布施。我当不离得善知识而行布施。我应当于一切众生无嗔害眼而行布施。我应当以布施善根向无上道而行布施。我应当学余菩萨舍而行布施。我宜应当庄严相好而行布施。我宜应当净佛国土而行布施。紧那罗王。是为菩萨三十二法净檀波罗蜜。紧那罗王。菩萨复有三十二法净尸波罗蜜。善自净身是名为戒净贪嗔痴故。善自净口是名为戒。不自欺诳佛及诸天是无虚相故。善自净心是名为戒离无明贪嗔邪见故。净十善业是名为戒生人天故。不忘菩提心是名为戒不贪余乘故。志意清净是名为戒舍幻伪故。称赞贤圣是名为戒勤摄非圣故。以慈为首是名为戒于诸众生心平等故。修大悲心是名为戒趣向教化诸众生故。善好等学是名为戒毕竟无缺故。惭愧所摄是名为戒怖畏恶道故。无有穿漏是名为戒不中舍故。无有瑕疵是名为戒究竟白法故。自己自在是名为戒至余佛...(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佛上。当其散时佛神力故。于虚空中化成八万四千真珠大台。四方四柱庄校分明。诸宝台中各有床座众宝璎珞百千天衣。是诸座上各有如来结加趺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自庄严。尔时紧那罗王。八万四千诸夫人等。见佛神力欢喜踊跃得未曾有。皆以深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既发心已欢喜踊跃。皆共同声以偈歌咏赞叹如来。
最胜无上应供养 其所利益叵思议
善学利益调伏法 我今顶礼于胜人
离贪嗔痴及谄伪 离烦恼习无畏声
从大宝藏开示法 稽首赞礼离欲尊
五眼清净无结垢 善能降伏诸怨敌
不染三有如莲花 得到彼岸我顶礼
能与世间明慧眼 能蔽日月诸光明
出生转轮圣王种 持于轮相我赞礼
心常不染着诸色 导师作归作救护
无与尊等况有胜 妙音演说我顶礼
于利无利等无著 悉知一切诸世法
堕爱网者令解脱 导师世...(第0158部~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四卷)
...丘。佛说大德智慧第一。是智慧者为是有为为是无为。若是有为是生灭三相。若是无为则无三相。智灯答言。修无为故佛说名圣。文殊问言。大德智灯。是无为者可修习不。不也文殊。文殊又言。云何大德。说修无为名之为圣。时智灯大声闻即便默然。尔时光相如来。告文殊师利。可说法门。令诸会众不退无上正真之道。文殊师利白言。世尊。一切诸法是寂静门。一切言说是寂静门。示寂静故。时有菩萨名曰法勇。在会而坐。问文殊师利。如来所说及贪嗔痴。是寂静门示寂静耶。文殊答言。善男子。是贪嗔痴从何所起。答言文殊。从妄想起。文殊又问。是妄想者为住何处。答言文殊。住于颠倒。文殊问言。是颠倒者复住何处。答言。文殊。住不正思念。文殊又问。不正思念为住何处。答言文殊。住我我所。文殊又问。我我所者为住何处。答言文殊。住于身见。文殊又问。是身见者为住何处。答言文殊。住于我见。文殊又问。是我见者为住何处。答言文殊。是我见者则无住处。无处是我见处。何以故。而是我者十方推求了不可得。况复有处。文殊又问。善...(第0165部~大方广宝箧经二卷)
...复见文殊师利。何等神变游诸佛国。舍利弗言。大德须菩提。我昔曾与文殊师利。在于西方游诸佛土。见有佛土大火灾起。于彼火中作莲华网。文殊师利从中而过。复见佛土火灾充满。文殊师利从中而过。是火触人如以坚[革*卬]栴檀涂身卧迦尸衣。柔软和适甚为快乐。复有佛土空无所有。文殊师利化作梵宫。入于禅定从中而过。复有佛土极为迮狭。其中众生造诸恶业。文殊师利从中而过。皆令休止而不为恶成觉慧慈。我当得成无上正道。为断众生贪嗔痴故而演说法。令诸众生得慈三昧。是名菩萨成觉慧慈。大德须菩提。我于尔时曾见是事。我又独处曾作是念。文殊师利所有神通。与我神通等无有异。文殊师利知我心已。即便将我游诸佛国。至火灾土而语我言。汝以神力从是中过。我时尽以神通之力。灭是火已经七日夜。我及文殊乃过此界。过已复至第二三千大千火灾世界。倍复广大在中住已。文殊师利而语我言。用谁神力过此世界。我时答言。文殊师利。用汝神力过是世界。
尔...(第0165部~大方广宝箧经二卷)
...绕。来向文殊师利童子。顶礼其足。右绕已毕。语波旬言。汝非使人。何故持钵在他前行。魔言天子。我今不堪与有力者诤。天子语言。波旬汝亦成就大威神力。
大方广宝箧经卷下
尔时波旬。为文殊师利力所持故答言天子。愚痴之力是为魔力。慧明之力是菩萨力。憍慢之力是为魔力。大智慧力是菩萨力。诸邪见力是为魔力。空无相无作力是菩萨力。诸颠倒力是为魔力。正真谛力是菩萨力。我我所力是为魔力。大慈悲力是菩萨力。贪嗔痴力是为魔力。三解脱力是菩萨力。生死之力是为魔力。无生无灭无有诸行无生忍力是菩萨力。魔王波旬说是法时。于天众中。五百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千二百菩萨得无生法忍。时文殊师利。共魔波旬持此钵食。置迦利罗华园中已。俱出外去。我时不见文殊师利。乃至食时犹不出房。我作是念。文殊师利。将不令诸比丘僧众失于日时。当往佛所具白是事。即至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日时已至。文殊师利犹不出房。佛告我言。阿难...(第0165部~大方广宝箧经二卷)
...角睐卷手脚跛。其形丑恶在下行坐。以此钵食复充足之。时魔波旬。令化比丘人人各食摩伽陀国十种之食。然此钵食犹满不减。令诸守园作使之人赋食疲顿。时文殊师利。以神力持令魔波旬所化比丘钵食不减。手口俱满而不能咽。气闭眼张悉皆躄地。文殊师利语波旬言。汝诸比丘何不更食。恶魔答言。文殊师利。是诸比丘在地垂死。汝将不以毒食与耶。文殊师利语波旬言。已尽毒人当有何毒。内有毒者则施人毒。内无毒者不施人毒。波旬。所谓毒者名贪嗔痴。善赞法中所调伏者。若与人毒无有是处。又魔波旬。所谓毒者无明有爱。见我我所。见无因缘。见于名色。见爱恚嗔。见我见众生。见诸盖缠。计着诸阴。起种性慢。执着诸入。常住三界系着所依守护取舍。若来若去爱着于身。坚着寿命。不净思念爱乐染心。多起诸过。违逆因缘。断见常见。谄曲憍慢。妄想分别。示现诈伪。执着樔窟。出没卷舒惊畏于空。于无想中生堕落想。于无作中生死畏想。于无著处生起畏想。于出生死生起缚想。于使...(第0165部~大方广宝箧经二卷)
...尊所。到已顶礼佛足却住一面。富楼那言。我时即问彼诸比丘。汝至何处从何所来。诸比丘言。大德富楼那。我是罗汉诸漏已尽。成就四禅具诸神通。我从文殊师利童子。闻相违法弃舍而去。见此佛土满中大火而不能过。即以神力上升虚空。复见铁网笼遮于上下见大火我等今欲问佛漏尽阿罗汉地。时佛告我。富楼那。若有大火能避大火无有是处。富楼那。若堕见网能出铁网无有是处。富楼那。若堕爱水能过水界无有是处。何以故。富楼那。是诸比丘有贪嗔痴火未断灭。以是事故不能出火。富楼那。是诸比丘堕在见网。是故不能出于铁网。富楼那。是诸比丘堕在爱水。能过大水无有是处。富楼那。而是火界铁网水界无有来处去无所至。文殊师利力所持故见如是事。富楼那。贪欲嗔痴诸见有爱。如是诸法无有来处去无所至。从于颠倒妄想分别欲贪自他。由是故生死生无我无有所属。若无乱心起正修行。于一静处庄严修禅。若得禅已不起憍慢不住不着。定心所作观察诸法。何法是因何法是缘。如是观察...(第0165部~大方广宝箧经二卷)
...众生三人差别。示现如来奋迅方便无碍辩才。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三乘者。依世谛说。文殊师利。诸佛如来说一乘者。依第一义说。第一义者。唯是一乘。更无第二故。文殊师利。我佛国土所有外道。僧佉毗世师遮梨迦尼干子等。皆是诸佛如来方便。皆是如来神力住持世间能见。何以故。以诸如来善除一切诸恶对故。文殊师利。诸佛如来名为善逝。有怨对者无有是处。文殊师利。譬如世间转轮圣王。成就少分善根功德。断绝善根非究竟法。具足一切贪嗔痴等。诸结烦恼不离三有。不离一切诸使烦恼。不离一切垢染烦恼。彼转轮王。毕竟无有一切怨对。毕竟无有一切敌对。何以故。文殊师利。以转轮王无怨刺故。文殊师利。何况如来成就一切功德智慧。得不断绝大慈悲心。行于无漏虚空法界。满足七觉诸善功德。毕竟成就不忘失法。能转无上大妙珐輪。毕竟成就无上菩提。而有棘刺诸魔怨刺外道敌对。无有是处。文殊师利。我佛国土所有僧佉毗世师遮梨迦尼干子等。皆是如来住持力故。方便示现...(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由旬。体净鲜洁光曜白日。火烧不焦水渍不烂。猛风摧岳吹不能动。体含温凉能却寒热。随王去处皮宝亦去。而彼皮宝。随转轮王所有士众。满十由旬遍覆其上。能作屋舍。充足一切人众所居。而彼人众。各得别屋。不相防碍。是名皮宝功德之用。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三床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所有床宝。立能平正安隐不动。不高不下不广不狭。不长不短不坤不垤。不坚不软不涩不滑。柔软得所。若王入禅坐彼床宝。即入解脱禅定三昧。若王欲起贪嗔痴心。坐彼床宝即时俱灭。女人见王坐宝床者。即皆得离贪嗔痴心。是名床宝功德之用。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四园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若欲入于禅定之时。入彼园中即得定心。若王欲受五欲乐时。入彼园中。依王所行善业功德。诸天界中所有可乐。华果诸鸟泉水流水池水河水妓乐歌舞戏乐之具。于彼天中自然隐没现于王前。时转轮王。亦如诸天受诸欲乐。是名园宝功德之用。大师。云何转轮圣王第五舍宝。大王当知。彼转轮王。若入彼屋。欲见日月彼诸星宿。即彼屋内一切悉见。彼天宫殿所有种种殊异珍...(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疲极。是名足宝功德之用。大王。是名转轮圣王七种软宝。是十善中少分习气功德果报。非正具足。十善业道。
王言。大师。云何名为遍行大地无有敌对。云何名为无有诸刺。云何名为无有诸恼。云何名为无有刀仗。云何名为依于正法。云何平等。云何名为安慰降伏。答言。大王。遍行大地无敌对者。以遍大地得自在故。无诸刺者。以无恶对怨敌刺故。无诸恼者。不以强力威逼人故。无刀仗者。离于刀仗不行损害故。依正法者。以离非法贪嗔痴使行于正法化愚闇故。平等者。等慈众生。如念一子不偏护故。安慰降伏者。余王众生各各住处。不移不夺安隐住故。何以故。大王当知。转轮圣王王四天下。彼时彼处所有城邑。有诸小王。彼诸小王迎转轮王。而作是言。大王当知。此诸大地。如是安隐。如是满足。如是大丰。如是大乐。如是无病。衣服饮食自然而得。无诸苦恼。多诸众生人民象马一切满足。皆是大天圣王所有。随王受用。我等随顺大王教命无敢违逆。时转轮王告诸王言。汝...(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成就如是四如意分已。能入一切禅定解脱神通无碍四无量心。
王言。大师。何者如来禅定。答言。大王。沙门瞿昙。有九次第定。入三摩拔提。一者初禅。二者二禅。三者三禅。四者四禅。五者空处。六者识处。七者不用处。八者非有想非无想处。九者入灭尽处。大王当知。沙门瞿昙。离诸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离诸欲恶者。谓初禅所对诸爱染法。远离彼法。名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者。谓因贪嗔痴起杀生等十不善业。是名不善法。远离彼法。是名初禅。有觉者。谓共觉故。何者是觉。依何境界随顺初禅。是觉多种。谓知觉思惟观集定等。是名为觉。何者是观。即彼随顺初禅觉行。思惟观受欲定知觉。是名为观。依于厌行共彼有觉有观而成初禅依。于厌行共彼有喜有乐而成初禅行。是名有喜有乐入初禅行。行者。所谓受持念护喜乐知等。是名为行。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住初禅中。得无生法忍。增上欲心。是故入初禅求无生法忍。为求转...(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法。以无边等故。彼法无有前际中际后际。如是观一切法无前中后际。入如是三昧。即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即舍一切法。得平等智而现在前。尔时于彼无生忍中。始得胜进光明现前。过一切无边虚空相。现前知无边识相。入无边识处行。生如是心。是无边虚空相。惟是识想分别。得如是心知一切法。惟是识相。是识无量。入如是三昧。得无生法忍。非究竟成就。无生法忍。过一切无边识相处。现前知无所有处。入无所有少处行。无所有者。无彼所有贪嗔痴等分别之心。种种分别虚妄分别。一切世间有为之法。皆从虚妄分别心生。无彼所有故。言无所有。少者。如向所说。法中少相细相微相等。名少相。无彼少相故。言无少。过彼一切粗细想故。言无所有无所少。住是三昧。得于转胜无生法忍光明现前。为得彼胜无生法忍。而不乐彼无所有无少三昧。生胜欲心。转求增上三昧胜行。生如是心。是无所有无少行相。亦是细相虚妄分别故。次观非想非非想。何等是非想非非想。非想者是空。非非想者...(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色相见外色者。见空无寿者。皆是因缘生法。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信净者。若分别净不净相。名为邪见。以信净故。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别异相。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者。无量虚空。虚空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虚空无边相。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行者。无量识无边识。此无边识。即是空。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无边识。知无所有少。即入无所有行者。所有者。名贪嗔痴烦恼。入无所有行者。灭彼烦恼。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无所有。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行者。非有想者。性空寂静。非无想者。以依因缘而有。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灭一切受想。入灭尽定行者。如是见想如阳焰受如泡。想即是受。受即是想。无知者无寿者。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大王当知。沙门瞿昙。毕竟成就如是解脱。是故我言。无有过失。王言。大师。何者如...(第0175部~大萨遮尼干子受记经十卷)
...眼不取色。如是耳鼻舌身意不取声香味触法。菩提亦如是不取一切法。如是眼识界色界中不住。眼识色界菩提中亦不住。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法界中不住。如是意识法界菩提中不住。眼识界菩提界无二无别。乃至意识界菩提界无二无别。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觉眼者是名菩提。如是觉耳鼻舌身意者是名菩提。眼体性空。能觉如是体性空者即是菩提。耳鼻舌身意体性空。能觉知者即是菩提。复次眼体性不贪不嗔不痴。离贪嗔痴即是菩提。如是耳鼻舌身意体性不贪不嗔不痴。离贪嗔痴即是菩提。眼无主者无取者。菩提亦无主者无取者。如是耳鼻舌身意亦无主者无取者。菩提亦无主者无取者。眼中无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无男法女法亦非男非女。耳鼻舌身意中无男法女法。耳鼻舌身意亦非男非女。如是菩提中无男法女法。菩提亦非男非女。复次眼色如如来。觉此如故名为菩提。如是意法如如来。觉此如故名为菩提。是故我说汝身即是菩提。
复次汝身无我。无众生。无寿命。无晡沙。无富伽罗。无人。无摩那...(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和合缘生故。烦恼如团聚。阴入界合故。烦恼不可识。无名色故。烦恼不可知。无善觉故。烦恼如种子。能生菩提故。何以故要因烦恼能满菩提故。
文殊师利。菩提者如金刚撅。众生烦恼不能动故。又菩提者如金刚迹一切烦恼不能破故。何以故。法界方便不可坏故。文殊师利。见烦恼者名为菩提。何以故。一切境界顺菩提故。如是菩提无有住处。一切烦恼亦无住处。何以故。生即灭故。文殊师利如心体性不可说示。亦不可说在此在彼。贪嗔痴体性亦复如是。菩萨如是知烦恼故。于多贪众生多嗔众生多痴众生。善能教化然不为彼众生恼乱。乃至教化等分众生亦不恼乱。文殊师利。如我贪嗔痴。一切众生贪嗔痴亦复如是。如我烦恼当知一切众生烦恼亦复如是。
复次文殊师利。譬如猛火于一切草木不生恐怖。如是智慧行菩萨。于诸烦恼不生恐怖。譬如日轮不与闇住。如是智慧行菩萨不与惑住。譬如大风诸山树木无能障碍。如是智慧行菩萨。一切世间烦恼境界无能障碍。譬如虚空劫火不烧。如是智慧行菩萨。诸烦恼火亦不能烧。譬如有宝名曰铁爱。不住不净随所止处一切清净。如是智慧行菩萨。于一切烦恼亦复不住。譬如虚空不与地合。如是智...(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言。以此善根种种功德。愿于来世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白佛言。世尊。此金色女众所知识。我为欲乐与彼财宝。将向林所共相娱乐。至彼林中枕我膝卧。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9 19:59:29
|
只看該作者
奄忽而死卒便烂坏臭秽可畏。所将眷属悉舍我去无有见者。恐阿阇世王知此女死。谓我杀害横加刑戮。是故我今生大怖畏。尔时佛告长者子言。汝莫忧怖。我当施汝一切无畏。汝长者子。归依佛者于一切处无所怖畏。又复告言。汝当放舍怖畏因缘。时长者子白佛言。一切怖畏从何而生。佛言。贪嗔痴因缘故怖畏生。身见因缘故怖畏生。恶见因缘故怖畏生。渴爱因缘故怖畏生。我我所因缘故怖畏生。执着因缘故怖畏生。斗诤因缘故怖畏生。自身爱缚因缘故怖畏生。于无常中生常想故怖畏生。于苦法中生乐想故怖畏生。于不净中生净想故怖畏生。于无我中生我想故怖畏生。执着五阴因缘故怖畏生。不观十二入故怖畏生。不观十八界故怖畏生。不见未来恶故怖畏生。不观内外身因缘故怖畏生。爱寿命因缘故怖畏生。长者子。如是等因缘故一切怖...(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业缘生故。如幻不实离色相故。如梦喜乐无实乐故。如热时炎非水水想故。亦如水光影发照壁水动则动无来去故。如镜中像业力生故。如水中月水静则现无来去故。如响从声生不可说实故。如影不可作故。如幻体性空故。如风性不可捉故。如是一切法虚假不实不增不减故。如是长者子。当知一切法无主无作无有执者。汝先欲觉今何所在。长者子言。此中所见长短好色。恶觉因缘凡夫贪着。于圣法中无如是事。圣人法中但是不净。如实见故。离恶觉故。贪嗔痴尽故。佛言。善哉善哉长者子。见贪性故离恶觉观。离恶觉故贪嗔痴尽。是故汝当生清净心修方便行。于一切境起智慧业。离自身见及他身见。长者子言。菩萨云何生清净心行智慧行。佛言。长者子。菩萨当于贪体性中求于菩提。如是嗔痴体性中求于菩提。亦于一切烦恼体性中求于菩提。如是贪嗔痴等一切烦恼性空无物。菩萨则于一切法中智慧行生。是故长者子。彼贪嗔痴性无有根本。亦无住处。亦无主者。亦无作者。内外清净公上人无所有。无我无众生无寿命。离富伽罗无相。离恶觉观故无愿。离渴爱取故。如是贪嗔痴体性无生故。菩萨于一切法中智慧行生。复次长者子。清净攀缘方便行。菩萨于一切生心法中悉有菩提。何以故。若彼心无色离色离分别。体性如幻彼此内外不相续者。是名菩提。复次长者子。菩萨不应觉于余事。但觉自心。何以故。觉自心者。即觉一切众生心故。若自心清净。即是一切众生心清净故。如...(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贪嗔痴尽。是故汝当生清净心修方便行。于一切境起智慧业。离自身见及他身见。长者子言。菩萨云何生清净心行智慧行。佛言。长者子。菩萨当于贪体性中求于菩提。如是嗔痴体性中求于菩提。亦于一切烦恼体性中求于菩提。如是贪嗔痴等一切烦恼性空无物。菩萨则于一切法中智慧行生。是故长者子。彼贪嗔痴性无有根本。亦无住处。亦无主者。亦无作者。内外清净公上人无所有。无我无众生无寿命。离富伽罗无相。离恶觉观故无愿。离渴爱取故。如是贪嗔痴体性无生故。菩萨于一切法中智慧行生。复次长者子。清净攀缘方便行。菩萨于一切生心法中悉有菩提。何以故。若彼心无色离色离分别。体性如幻彼此内外不相续者。是名菩提。复次长者子。菩萨不应觉于余事。但觉自心。何以故。觉自心者。即觉一切众生心故。若自心清净。即是一切众生心清净故。如自心体性即是一切众生心体性。如自心离垢。即是一切众生心离垢。如自心离贪。即是一切众生心离贪。如自心离嗔。即是一切众生心离嗔。...(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 亦复非愚痴
非染非清净 如是我识彼
诸凡夫如醉 颠倒生恶觉
智者所不染 如是我识彼
如彼林中尸 臭烂恶不净
身体性如是 如是我识彼
过去本不灭 未来亦不生
现在不暂住 如是我识彼
文殊当善听 彼恩难可报
我本多贪欲 见不净解脱
彼身实不死 为化我现死
愍众故示现 谁见不发心
如是贪嗔痴 及一切烦恼
如是体性法 善哉甚微妙
尔时如来即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照已还从顶入。尔时阿难见斯光已。即从坐起偏袒右肩。顶礼佛足右膝着地合掌向佛。赞言。善哉世尊。以何因缘示现微笑。诸佛如来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非无因缘而现微笑。佛告阿难。汝见是金色女不。阿难白言。唯然已见。佛告阿难。此金色女。文殊师利已于过去教化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今复...(第0181部~大庄严法门经二卷)
...心
女人奉金鬘 又女散面花
或解金璎珞 乳面手严具
或有散金花 及诸严身具
虽舍无一心 悕求诸佛道
城人布妙衣 或复散顶珠
及散众宝网 佛至城门故
若人病苦逼 种种忧箭射
一切咸具乐 导师威德故
拘翅罗鹦鹉 孔雀频伽等
诸鸟住空中 出和雅妙音
众鸟心欢喜 出是妙音时
能灭修行者 贪嗔痴烦恼
无量亿众生 闻声得顺忍
为圣授彼记 未来咸作佛
见佛十力身 众生乐佛智
我云何得此 佛知欲授记
佛一一毛孔 放百千种光
遍照诸佛刹 普眼入城故
障蔽于日明 摩尼宝天火
余光悉不现 佛入城门故
百千莲花敷 出地千叶净
十力尊蹈上 与众游城巷
道路无秽污 纯以香泥涂
遍城烧...(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定
弃舍一切利养事 修行诸佛所叹法
若有欲得自然智 我为一切世间上
应当学是胜三昧 若如是学人天最
尔时世尊告月光童子言。童子。是菩萨摩诃萨于是显说三昧智。应善修习为人显示。童子。云何显示。所谓于一切法起平等心。无有彼此无有分别无无分别。无造无起无生无灭。一切妄想分别忆想起想皆悉断除。心所攀缘意所思作。及诸假名皆亦断除。亦断一切诸恶觉观。于阴界入无有自性。断贪嗔痴。谓念慧解脱惭愧坚固修行仪式所应行处。谓空闲地智慧地。绝于去来一切菩萨所学。一切如来行处。一切功德成就。童子。是谓显说如是三昧。若能显说如是三昧。便不离诸定。其心不失一切三昧无有迷惑。起大悲心。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尔时世尊即于是时。而说偈言。
平等非崄地 微寂难可见
断除一切想 故名为三昧
非妄想分别 离见不可取
其心不可得 是名为三昧
正住如...(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到功德彼岸
于未来不去 已知法性故
无功用戏论 到功德彼岸
尔时月光童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快能善说一切诸法体性平等。此说一切诸法体性平等菩萨所学。若菩萨于所说三昧能修学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我复乐说。如来我复乐说。善逝我欲少有所说。佛言童子。乐说便说。尔时月光童子在于佛前。合十指爪掌向佛住立。称佛实德。说偈赞曰。
见生为老病死逼 贪嗔痴等常迷惑
佛本为发菩提心 愿成正觉解众缚
善哉无量劫修行 住檀调柔护诸过
持戒忍辱勤精进 善修禅定及智慧
以无悕望弃王位 妻子宝货悉能舍
头目手足及寿命 其心初无有疲厌
禁戒皎然净无垢 捐弃身命常护持
善能禁制身口意 归命善逝调心者
安住智矿忍力中 设使剜身无忿怒
以慈血变流出乳 归命如来甚奇特
...(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佛知彼胜最净行 善逝于时起微笑
弥勒睹笑而请问 惟愿人尊说笑缘
其时大地六种动 天龙欢喜住虚空
欣悦瞻仰两足尊 请为我说笑因缘
诸佛智慧所了知 非佛弟子声闻地
今欲安谁最胜道 惟愿怜愍为我说
惟除慈悲牟尼尊 一切世间无堪者
堪能授于法王位 愿为授于菩提记
我今善问世导师 释迦牛王大威德
已度智慧光明岸 除断贪嗔痴秽过
不可思议恒沙亿 导师尔所劫修行
为求胜妙菩提行 为何因缘而现笑
能舍自身手足等 妻子眷属余亲爱
常能修行是胜行 是故我问牟尼尊
象马车乘及牛羊 奴婢摩尼真珠金
不见所有诸珍物 行菩提时而不舍
其智最胜悉显现 知诸众生之所行
心信性欲已善知 愿说何缘而现笑
谁曾供养人中尊 谁复今成广大利
谁...(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住。谓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圣道分。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具足意戒菩萨摩诃萨。得住大悲。得住大舍。得安隐觉。得寂灭觉。得利益。得威仪。得胜行。是名具足意戒。
复次童子。若菩萨摩诃萨弃舍邪见不与邪见俱。断除嗔恚不与嗔恚俱。断除悭贪不与悭贪俱。弃舍懈怠不与懈怠俱。于父母师长所。不起谄曲心贪嗔痴心。亦不与俱。不舍菩提心。不舍信乐心。诸余过恶觉观心悉皆舍离。亦不与俱。是名具足意戒。善知诸法如幻如梦如化如焰如响如光影无去无来。亦复知苦如梦知无我如梦知无常如梦。知无众生如梦知空如梦。意无所得无分别无滞着无攀缘无取执。童子。是名菩萨具足意戒。若菩萨具足清净意戒法者。便远离一切诸难。得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法。得一切诸佛神通。得心解脱不动。童子。是名具足意戒。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一心谛...(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净。谓随宜所得便生知足。若不知足便生谄曲。夸谈诳诱激发他人。以利求利是事悉舍故。云何名不舍住阿兰若处。所谓不弃策勤。乐于边闲及以丛林岩穴涧谷。爱乐于法。不与在家出家交游。不着利养断除渴爱受禅定喜故。云何名地地住处智。谓声闻果处智。辟支佛果处智。菩萨地住处智故。云何名忆念不忘。谓念无常苦空无我故。云何名得阴巧便智。谓知阴界入差别而无所得故。云何名证于神通。谓获四神足能为变现故。云何名灭诸烦恼。谓断除贪嗔痴故。云何名断除习气。谓厌昔愚行不乐声闻辟支佛地故。云何名为转胜行。谓能起如来力无畏四无碍辩故。云何名修习因。谓断除憎爱故。云何名知犯方便。谓知波罗提木叉。知毗尼。知戒故。云何名断诸悔恼。于诸罪过。至诚忏悔更不重造。修诸善法故。云何名断除爱恋。拔于三界渴爱枝条。发生未起之善已生之善。令不坏失故。云何名越过诸有。谓于诸三界。而无所得又不顾念。是名过于诸有。云何名明达宿命。谓忆知过去世事故。云何名...(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方便故。云何名为一切诸天供养。所谓善能出生一切乐故。云何名梵王礼拜。所谓从彼出生解脱故。云何名龙礼拜。所谓能断一切恶道及诸见故。云何名野叉随喜。所谓蔽诸恶道故。云何名甄陀罗赞叹。所谓能致欢喜解脱故。云何名罗睺罗叹美。所谓断除生死故。云何名菩萨所修。所谓能获一切智故。云何名智者所求。谓为得不退转地故。云何名得无上财。所谓能得人天果报及解脱故。云何名非财施。所谓能除一切烦恼病故。云何名病患良药。所谓灭贪嗔痴患故。云何名智藏。所谓常乐修习智故。云何名无尽辩。所谓见如实智故。云何名远离忧愁。所谓知虚妄苦。而弃捐之悟无我故。云何名知于三界。所谓了知三界如梦幻故。云何名舟筏渡于彼岸。所谓信乐入般涅槃。修无常苦空无我智故。云何名渡四流舡所谓速得涅槃故。云何名求称誉者。所谓能获广大法故。云何名赞显如来功德。称言施无量功德法药故。云何名美叹如来名称。谓言施一切功德解脱乐施主故。云何赞叹十力。谓称言能施难得之...(第0187部~月灯三昧经十一卷)
... 护持无上戒
诸佛不记我 我时离于想
布施想无余 离一切颠倒
尔时我得记 说施得大富
持净戒生天 是中无所得
是无上菩提 凡夫依止有
愚痴妄忆想 我等得于忍
无为无有生 是无生法中
不思惟生者 于千亿劫中
是得忍不难 假名为说法
法无有作者 无根本住处
悉如空闲相 多亿数诸佛
断贪嗔痴故 演说无上法
是法不可尽 实法无虚妄
速疾归于尽 如是不实法
是实际叵得 淫欲嗔无边
愚痴亦无边 若不得实者
亦复不得中 种子中无芽
何处有果叶 若其不得叶
花亦不可得 无生法如是
众生当生子 不生亦不出
此见于如实 犹之如石女
是终无有子 以其无子故
亦无有子忧 慧如是分别 ...(第0189部~佛说象腋经一卷)
...
亿数幢盖及缯幡 并真珠贯铃网等
无量种福慧光明 灭除一切恶道苦
世尊何事现此相 妙净娑婆佛刹中
说此语已。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可复坐吾当为汝分别解说。何因何缘大希有法世间现者。弥勒。东方过阿僧祇恒河沙等佛刹。彼有佛刹名清净光轮功德庄严宝缕界厕。彼佛刹有佛名开敷精妙具庄严神通法界轮一盖吼声毗卢遮那藏安自在王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游行演说法要。世界清净除灭悭贪嗔痴一切烦恼诸恶道等。彼佛刹中十住菩萨摩诃萨之所居住。彼佛刹中有菩萨摩诃萨。名海妙深持自在智通。得一切菩萨禅定三昧神通陀罗尼最为第一持一切宝庄严殿。与过无边数诸菩萨摩诃萨。从虚空中欲来至此娑婆佛刹。是善丈夫威神力故。于此世界作大庄严。神通自在先现是事。
尔时世尊说此事已。海妙深持自在智通菩萨摩诃萨及其徒众。即时现大威德光轮庄严之中。有无量亿光明罗网。具足围绕虚空中行。作百千种音乐歌咏。...(第0191部~佛说大乘同性经二卷)
...一切智者必不受请。非一切智受请无疑。尔时长者闻六师教心大欢喜。叹言善哉。此计甚善快适我愿。我今堪能种种备办。惟愿大师莫为忧虑。六师答言。若如是者今可速办长者答言。善哉如教事事顺从。便当造作火坑毒食躬请瞿昙。我若不杀亦更无有能杀之者。此计甚要必果所愿。说此语已欢喜踊跃。覆自思惟我师所说甚善甚善。时诸外道教长者已各自庆幸。昔来所说今悉不违。作是赞言。我今教其舍离善事造作恶业。舍离无贪无嗔无痴。安置不忍贪嗔痴道。非理之教尚能随顺。善哉长者大信我语。发大喜声或歌或啸。各各辞退还其本处。尔时德护长者子名曰月光。年至十六形貌端正人相第一。身有二十八种大丈夫相。众生见者观无厌足。已曾供养过去诸佛殖诸德本。于多佛所听受正法。于八亿佛所净修梵行。聪慧利根勇猛坚固。具足辩才质直无伪。心口相应得念佛三昧。于诸佛所常得喜心。于正法中常得欢喜悦乐之心。心无怯弱得四辩才得不坏信。于诸法中心无疑网。能以上妙衣服饮食卧具...(第0228部~佛说德护长者经二卷)
...已 其心大欢喜
八千诸女人 得清净诸慧
有五百童子 及五百童女
见佛神通力 皆发菩提心
无量百千亿 那由他天子
见佛神通力 得清净智慧
长者怀忧恼 心生大惭愧
即便礼佛足 向佛而忏悔
此食杂毒药 今欲更办供
惟愿佛世尊 留神小停住
如来妙梵声 告德护长者
如来一切智 能却一切毒
贪嗔痴三种 及世间毒药
如来真实说 我已久远离
贪嗔痴三种 及世间毒药
离毒清净法 实语皆远离
贪嗔痴三种 及世间毒药
离毒清净僧 实语皆远离
佛说此语时。无量诸天出大声言。清净大智。已离众毒火坑皆灭。家内清净如本无异。皆是法王威神力故。时德护长者即于佛所生大信心。以上妙衣价直百千万亿覆佛身上。覆已白佛言。世尊。我本愚痴受六师教。今于佛前至心忏悔。由父昔世敬信外道。我顺父故作如是罪。今因月光令我信佛。我今殷勤至心忏悔。更不作罪。愿佛救我。
尔时色界诸天复出大声。散...(第0228部~佛说德护长者经二卷)
...善清净慧。彼诸菩萨作如是言。有为行相第一义相不一不异者。彼诸菩萨不名善说。善清净慧。汝当应知。彼诸菩萨。不名正念如实修行。是名邪念。善清净慧。譬如珂白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如是金黄箜篌妙声。沉水香味。荜茇辛味。诃梨勒苦味。甘蔗甜味。兜罗柔软苏乃至醍醐。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善清净慧。如是一切有为行体无常之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一切有漏所有苦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一切法中无我之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贪嗔痴染不寂静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善清净慧。如是一切有为之行第一义相。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善清净慧。如是我得细微细深甚深难证极难证。过一异相第一义谛觉。觉已为人说示开示现示建立。尔时如来而说偈言。
有为界实谛 一异相离相
若分别一异 彼痴非正念
彼人为相缚 及为烦恼缚
修毗婆奢那 奢摩他得脱
慧命须菩提问品第五
尔时世尊。依一切处一味等...(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者是可知法。弥勒。一切境界。所谓五阴。内诸入外诸入等。是名知境界。弥勒。何者是可知义。弥勒。无量种观如实知彼法。所谓世谛。第一义谛。功德法过咎法。因缘法三世法。生法住法灭法。病等诸法。苦集等法。真如法实际法法界法。略法广法。一向差别说问答法置答法。秘密法直说法。弥勒。如是等可知义。应知弥勒。何者是知法。弥勒。能生彼知三十七品。所谓四念处乃至八圣道。弥勒。是名知法。弥勒。何者是菩萨依知得证法。所谓灭贪嗔痴烦恼。远离贪嗔痴烦恼。得四沙门果。所谓我说声闻如来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彼诸功德如实证知。弥勒。是名菩萨依知证果法。弥勒。何者是菩萨如实受彼法。弥勒。即彼所证法。知解脱受解脱。复为一切众生广说示现开发。弥勒。此五法摄取一切义应知。
复次弥勒。菩萨知四种观名如实知义。何等为四。所谓知心生义。知受用义。知随心义。知染净义弥勒。菩萨毕竟得四种义。亦名摄取一切义应知。复次菩萨如实知三种法。名为如实知义。何等为三...(第0242部~深密解脱经五卷)
...。若福命尽琰摩使来。收录精神将至王所。随分判断无能免者。惟有残骸置之于地。父母妻子及以国人。咸共悲号推胸懊恼。灵舆送殡诣彼尸林。或烧或埋或沈于水。飞禽走兽鱼鳖鼋鼍。闻其肉气争来餐食。骨成尘粉与地无殊。大王当知。一切众生禀识之类悉皆如是。终为无常之所灭坏。体难保信念念迁移。诸烦恼身无可爱乐。谁有智者不生厌离。
是故大王当观如是身为患本无常所随。镇被死王之所驱逼。知是事已当为法王。不应恣情起贪嗔痴行于恶事。何以故。大王。我不说有愚痴。凡夫于五欲境色声香味触。恒多积聚常乐亲近。如是之人能生厌足。大王。谁于欲境能发厌心。谓贤圣人起胜智慧。现在前时方生厌足。渐当远离证妙涅槃。
尔时胜光天子。闻佛为说安隐自身。长保国位利益含识。名闻十方当得生天受胜妙乐。深心喜庆得未曾有。合掌恭敬一心瞻仰。白佛言。世尊。如来大慈。为说如是微妙法义。我今顶戴常愿流通。举国诸人皆令诵习。
佛言...(第0246部~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一卷)
...。亦非是我。非是众生。非命者。非生者。非儒童。非作者。非男。非女。非黄门。非自在。非我所。亦非余等。如是乃至水界火界风界空界识界。亦非是我。非是众生。非命者。非生者。非儒童。非作者。非男。非女。非黄门。非自在。非我所。亦非余等。何者是无明。于此六界。起于一想.一合想.常想.坚牢想.不坏想.安乐想.众生.命.生者.养育.士夫.人.儒童.作者.我.我所想等。及余种种无知。此是无明。有无明故。于诸境界起贪嗔痴。于诸境界起贪嗔痴者。此是无明缘行。而于诸事能了别者。名之为识。与识俱生四取蕴者。此是名色。依名色诸根。名为六入。三法和合。名之为触。觉受触者。名之为受。于受贪着。名之为爱。增长爱者。名之为取。从取而生。能生业者。名之为有。而从彼因所生之蕴。名之为生。生已。蕴成熟者。名之为老。老已。蕴灭坏者。名之为死。临终之时。内具贪着及热恼者。名之为愁。从愁而生诸言辞者。名之为叹。五识身受苦者。名之为苦。作意意识受诸苦者。名之为...(第0276部~佛说稻秆经一卷)
...食。除血肉等种种供养。其持咒者先应诵咒自防护身。于[疊*毛]帧前诵不空王咒一百八遍。是时使者现其人前。语持咒者言欲何所须。若见处分皆能成办。其持咒者随心所欲使者依行。于时使者随所见闻悉皆具说。若持咒人日索金钱百文应时即得。然不应别用及生吝惜。但应供养佛法僧宝。如是之事但当自知。不得辄向人说之。亦复不得共人结怨。应食净食不得杂食。每食之时先减己身一分饮食。供养使者然后自食。常须忆念不得忘之。心常舍离贪嗔痴等不得妄语。出诚谛言为他说法。于一切众生常起饶益慈悲之心。复以香华衣服幢幡宝盖。涂香末香烧香散华。恒常供养圣观自在菩萨作报恩心。若能如是即彼使者日日供承。得五百人所须资具。饮食衣服涂香末香。烧香散华一切具足。乃至持咒之者尽形已来。随意皆得无所乏少。
成就驱策僮仆使者分第六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作是言。若欲成就驱策僮仆。其持咒者应先造作僮仆者形。而此使者即是不空罥索王神咒之僮仆。...(第0309部~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三卷)
...(二合)多毗舍阇鸠槃茶啰刹娑。七耀诸宿毗那夜迦苾近那等之所供养。礼拜赞叹皆称吉祥。常为释梵护世四王。成就咒仙诸仙之众。供养随喜信受加持。获得修行赞叹称说。恭敬尊重供养一切供具。而为供养承事而住。已说第一赞叹品竟。
明主咒王受持成就品第二
尔时复说受持之法。欲持咒者。当净洗浴着新净衣。受持菩萨律仪之戒。住于慈心以大悲意。乐真实语除于贪垢。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诚心质直不谄曲心。愿乐福德除贪嗔痴。当知报恩常当洗浴。诵咒念佛法僧勿令忘失。设广大供养观自在菩萨。散花末香烧香涂香。鬘幢幡盖而为庄严。当于彼前一心坚固意乐信心。诵于圣者不空罥索心王之咒一百八遍。入于不空陀罗尼定。作莲华印默然而住莫语。则得成就。世尊观自在菩萨。则于梦中现比丘身婆罗门身。或现童男身或现王身或现大臣身。作如是身而来示现。赞言善哉善哉摩诃萨埵。汝今已能摄护教法。已成所愿更何所求。若其咒师所须之愿应当求之。如其所欲咒...(第0310部~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诣四衢道。或空室中安置其帧。以花花鬘末香烧香涂香供养应自护身。除血肉外一切饮食及以资具而用供养。供养既已当于其前。应诵不空罥索咒王一百八遍。时紧羯罗则来现前。随所处分依命而作。若须驱使令其问事。即诣彼所。如其所见所闻之事如实来报。若不驱使。彼当日日与持咒者一百金钱。得已为佛法僧用却。不应悭吝勿向人说。不得憎嫌勿作不净。恒常供养随所办食供养。常自食时每常须先出食分与之。所饮之味亦先出与。必不得忘。忌贪嗔痴皆当舍离。常当实语法语。不为圣者之所讥嫌。于一切众生常生慈心利益之心。唯当一心敬事于观自在菩萨勿念余事。常以众花末香烧香花鬘涂香。衣服幢盖及幡供养。亦应常当知恩报恩。如是日日五百眷属。恒以一切饮食资具花鬘涂香。尽其寿命终不乏少。所须去处则能得往。所须之物则能将来此为成就。紧羯罗品法第五已竟。
明主咒王成就制擿迦品第六
尔时复说制擿迦法。若欲受持制擿迦者。彼人应作不空罥索制擿迦...(第0310部~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二卷)
...大踰过大海微尘算分数分。
秘密主所有十方过现未来一切如来。有种种智三昧耶亦可知数。此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三昧耶。非所算数得知其际。
秘密主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所有法智。知五蕴等差别相转。所有类智。知蕴界处一切缘起。若总若别是无常等。所有俗智。知一切法假设名字。所有他心智。知诸有情心心所法修行证灭。所有苦智知苦不生。所有集智知集永断。所有灭智知灭应证。所有道智知道应修。所有尽智知贪嗔痴尽。所有无生智。知诸有趣而不复生。所有如实智。解一切智一切相智。所有未知当知根。于诸圣谛未得现观。未得圣果。所有已知根。于诸圣谛已得现观。已得圣果。所有具知根。谓诸声闻独觉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等。所有有寻有伺三摩地。离一切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而住。所有无寻惟伺三摩地。于初静虑第二静虑中间时定。所有无寻无伺三摩地。从第二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所有佛随念法随念。僧随念戒随念。...(第0313-02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会其中或有声闻独觉。或说彼乘相应法要。令我退失大菩提心。是故定应远离众会。复作是念。诸忿诤者能使有情发起嗔害。造作种种恶不善业。尚违善趣况大菩提。是故定应远离忿诤。五应远离自赞毁他。谓于内外法都无所见。故应远离自赞毁他。六应远离十不善业道。谓作是思此十恶法尚碍善趣。况大菩提。故应远离。七应远离增上慢傲。谓不见有法可起慢傲。八应远离颠倒。谓观颠倒事都不可得。九应远离犹豫。谓观犹豫事都不可得。十应远离贪嗔痴业。谓都不见有贪嗔痴事。如是修治此真言者。害诸漏障得身无畏得法无畏。大莲华上如来应正等觉现身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大积集不空王莲华顶陀罗尼真言坛印三昧耶大福德蕴菩提善根。皆得成熟。汝命终后。当得供养九十二殑伽沙俱胝那庾多百千如来应正等觉。种熟善根。乃来我国。莲中化生住极难胜地。
六字真言曰。
唵(一)钵(二)头(二合)么(三)皤(四)路(五)迦(斤逻反六)
如是真言大悲心观观世音。如...(第0313-02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言明神曼拏罗神尽皆弃舍。退失一切陀罗尼真言明出世世间三昧耶道。如此等辈定是阿毗地狱住。受无间剧苦之种。世尊由是业因非于我过。如此有情自己弃舍十方三世一切如来诸大菩萨一切种族坛印三昧耶。自己弃舍十方三世一切金刚种族坛印三昧耶。自己弃舍一切毗卢遮那如来种族秘密大坛印三昧耶。晖知此辈。恒为诸魔毗那夜迦药叉罗刹一切鬼神。种种业障之所摄受。世尊如此有情。缘是业因非我过咎。非我弃舍。世尊是辈旃茶罗等。业惟积畜贪嗔痴毒无明薪火。焚烧一切秘密陀罗尼真言大曼拏罗印三昧耶种种善根。复已焚烧一切如来种族坛印三昧耶诸行善根。复已焚烧一切金刚种族檀印三昧耶诸行善根。复已焚烧一切毗卢遮那如来种族秘密大檀印三昧耶诸行善根。世尊是辈旃茶罗等。现在未来曾无成就。舍身当于十方无量微尘大劫大地狱中。常受种种无间剧苦。此辈旃茶罗人。今世后世悉无安乐。世尊是故智者欲求是真不空罥索心王陀罗尼真言广大解脱莲华曼拏罗印三昧耶成就法者。应...(第0313-03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不敬信我兹陀罗尼真言经典。亦不敬信诸余一切甚深陀罗尼真言经典。但以我慢贡傲懱他。恒自叹导毁非他善作诸魔业。盗听盗说一切真言文字章句。不依禀师受持真言曼拏罗印三昧耶。世尊如是栴茶罗辈。尽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常所弃舍。一切种族真言曼拏罗神。一切天神亦尽弃舍。此栴茶罗辈。生生受身修诸善业曾无成就。过去今身一切善根皆悉烧烬。后身善根亦已坏烂。以斯因故则非我咎。世尊此旃茶罗辈。若有能诫能悔无明黑暗。贪嗔痴等众恶业行。专以无量善巧方便。精勤不退至心忆念诸佛如来。恳修净行。则得世间少分功德而便成就。复有有情自性纯善。无诸恶见以法修心。被大慈甲执大悲刀。踞忍辱地。于诸有情心常谦下。敬事怜愍心不厌舍意极猗适。世尊此人我即许可成是不空王香观世音像三昧耶。复有有情诸见永寂。法无相行于诸有情视之如佛。闻所未闻陀罗尼经。心不疑惑不嫉彼好不赞己利。常相应心观睹我之香像之者。即如见我清净法身功德无异。又如等见九...(第0313-03部~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三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毗那夜迦食者。若面裹物。蒸煮烧熟。欢喜团等。皆不得食。若食此食。于三昧力不得成就。若一切人畜生产处不得往到。亦不得食。诸死亡家十恶家。酤酒家。五辛家。埋死人家。卖凶具家。不净人家。淫女家。造经像家。皆不得往。亦不得食。诸不净人。看他产人。捉死尸人。截割众生身肉之人。如是等人。皆不得 近与身相触。亦勿交往。此名外护清净之法。内护清净者。身不得杀生偷盗邪淫。口不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戏论。皆不应作。意不应作贪嗔痴等。唯起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等心。是名菩萨四无量心三业清净。由三业净。乃能受持此三昧陀罗尼佛顶咒印。此三昧陀罗尼力。悉能解除一切天魔外道咒法。皆能降伏一切怨敌。及摩醯首罗诸天鬼神所说咒术。悉能除灭。
尔时世尊即说佛顶三昧曼荼罗法。善男子。若修行此陀罗尼法时。于十二月月生一日。净治一室。掘去恶土以好土填。坚筑令平。未填以前。先扫洒清净。烧安悉香。诵咒七遍。向前净地。立面向东。法师口云。我...(第0359-01部~佛说陀罗尼集经十三卷(第一卷~第六卷))
...童子知诸众生各心念已。即时入悦一切众生诸心三昧。于是文殊师利童子入三昧时。彼诸众生得未曾有快乐之心。尔时弥勒菩萨入一切法寂灭三昧。入三昧已。彼诸大众诸根寂静。尔时宝光菩萨。六十二亿菩萨围绕。向庄严聚落至金窟中。既到彼已。自见其身在虚空中。尔时观世自在菩萨。九万二千菩萨围绕。向庄严聚落至金窟中。既至彼已不能下地。唯在虚空。并诸菩萨坐莲华中。坐莲华已。得灭一切诸烦恼障清净一切众生三昧。即时能灭一切众生贪嗔痴等。尔时宝箧菩萨入大庄严三昧。入三昧已。于虚空中即有优钵罗花钵头摩花拘物头华分陀利华盖自然盖之。不藉日月自有光明。
尔时世尊。于是向上在虚空中。自然而住正念不动。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在虚空中整服右肩合掌向佛。白言世尊。何因何缘。而今世尊在虚空中正念不动。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我欲于此虚空界中为诸菩萨说金刚上味陀罗尼法门。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唯愿世尊。为诸菩萨说金刚上味陀...(第0369部~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
...陀罗尼中。无善不善分别。此诸菩萨欲度彼岸。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此岸彼岸及到彼岸者分别。此诸菩萨欲净世界。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净世界分别。此诸菩萨欲降伏魔怨。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魔无魔怨能障分别。此诸菩萨欲灭阴魔烦恼魔死魔。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阴界入名字分别。此诸菩萨欲过声闻缘觉境界。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声闻缘觉分别。此诸菩萨欲度一切众生。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众生无众生分别。此诸菩萨欲除贪嗔痴等烦恼。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贪嗔等烦恼分别。此诸菩萨欲灭除闇。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明无闇分别。此诸菩萨欲学上上智。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上不上智分别。此诸菩萨欲除烦恼。而金刚上味陀罗尼中。无烦恼垢亦无有净。无调不调无此无彼。无慈无悲无喜无舍。无施无悭。亦无持戒亦无破戒。无忍无嗔。无进无怠。无定无乱。无慧无痴。无犯不犯亦无声闻。亦无缘觉。亦无如来无法非法。若浅若深。无智非智种种差别。乃至亦...(第0369部~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
...如来说为无明。于本际中无有无明。以是故。言无明句也。于中际中亦无无明。于后际中亦无无明。文殊师利。若诸法中无无明者。云何言见。不着不染亦复不忘。然一切法而有净染复作障相。文殊师利白佛言。无有。如是世尊。无有。如是善逝。世尊。云何彼中无明而说令染。佛言。文殊师利。譬如钻火有燧钻草。人手功力众缘具故。先有烟出然后火生。而火不在燧中钻中。非草手中。众缘和合而生于火。文殊师利。无彼愚痴。而诸众生。生于我想贪嗔痴火。然贪等火。亦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然文殊师利。所说痴者。以何义故。名之为痴。一切诸法毕竟解脱。故说为痴。文殊师利。若一切法毕竟解脱。是则名为金刚上味陀罗尼句。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颇有法门。而此法门成就菩萨。令得一切顺向三昧。佛言。文殊师利。有一法门。菩萨成就彼法门故。则能通达一切诸事。喻如一字诠百千字。而于彼字不可尽也。随彼法门而说诸法。如是如是现诸法门。虽现如是...(第0369部~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
...大火烧我。复掷我身着镬汤中。彼如是语。嗔诸亲言。我受地狱受大苦恼。云何诸人而问我言。有何苦耶。诸亲语言。汝今勿怖汝以睡眠。汝今实不从此至彼。亦不从彼而至于此。彼人闻已。方自生念。我是睡梦。此是虚妄非是真实。虚假如幻。如是知见身心得安。世尊。如彼非有而说言有。而自说言我堕地狱。世尊。如是一切诸凡夫人。颠倒虚妄实不系缚而生女想。生女想已。见身共行。作如是言。我是丈夫彼是妇女。彼是我妇我是彼夫。彼人以起贪嗔痴等诸烦恼故。自心生于有所作想。以此因故。有斗诤等诸非法事。彼人如是起斗诤已。生大嫌恨。彼以如是颠倒想故。命终之后堕地狱中。于无量劫受诸苦恼。世尊。又如彼人。诸亲来言。是汝睡眠不去不来。世尊。一切凡夫亦复如是。有四颠倒妄见而说。而实于中无有丈夫亦无女人。无有众生及无命等。一切诸法皆是不实虚妄故。见一切法空本性不生而不可见。不可分别亦不可着。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如水中月。世尊。一切法中无有可染无不可...(第0369部~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
...。此是陀罗尼门。文殊师利言。世尊。如来本以为过生故而说诸法。佛言。文殊师利。所言生者。菩萨摩诃萨求此生法而不可得。以其不生亦不转故。文殊师利。是故我说生是菩提陀罗尼句。文殊师利。此是菩萨入生相法门陀罗尼句。说菩提故。令诸菩萨速得辩才利疾辩才无障辩才。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世尊为住何地菩萨而说此法。佛言。文殊师利。若诸菩萨不求菩提不喜菩提。不发菩提心。不证佛法。不清净佛世界。不动贪嗔痴。若心不欲过于世间。亦不起心度诸众生。不降伏魔。不欲说法。而于彼法不作二相者。文殊师利。我今唯为住如是地诸菩萨等说此法门。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有菩萨能受持此金刚上味陀罗尼法门。若读若诵广为他说。如是之人得几许福。佛言。文殊师利。若诸菩萨于此金刚上味陀罗尼法门。若受若持若读若诵为他说者。如是之人如一切佛。以一切佛常以舍故。一切天龙夜叉乾闼婆等。常以供养而供养之。文殊师利。此金刚...(第0369部~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一卷)
...一一菩萨复雨妙彩宝盖。如一佛刹微尘之数。一一菩萨复雨马瑙宝盖。如一佛刹微尘之数。一一菩萨复雨赤真珠盖。如一佛刹微尘之数。一一菩萨复雨细琉璃盖。如一佛刹微尘之数。一一菩萨复雨珊瑚宝盖。如一佛刹微尘之数。一一菩萨复雨杂色众宝之幡。如一佛刹微尘之数。一一菩萨复以微妙未曾有偈。如一佛刹微尘之数。称扬赞叹能仁世尊。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诸地狱苦痛皆悉休息。畜生慈心不相食啖。饿鬼安隐无饥渴想。一切人民贪嗔痴患皆悉休息。亦无饥渴寒热之苦。亦无昼夜风尘之患。其心寂然无迷乱想。亦无色声香味细滑心意烦恼。欲界诸天迷惑乱意悉皆休息。
尔时胜怨菩萨立住阿迦腻吒天上。遥供养能仁如来。以若干众妙杂花敷饰捣香泽香杂色妙衣诸盖幢幡众宝璎珞。遍雨三千大千世界。复雨诸天龙神夜叉揵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诸余天龙及四天下。普至三千大千世界。珍琦妙宝皆悉周遍。
尔时胜怨菩萨。从上来下。前诣佛所稽...(第0370部~佛说无崖际总持法门经一卷)
...陆所生无量杂华。一一菩萨各雨一佛世界微尘数微妙杂香。一一菩萨各雨一佛世界微尘数栴檀沉水黑坚沉水云雨杂香。一一菩萨各雨一佛世界微尘数七宝杂鬘。一一菩萨各雨一佛世界微尘数栴檀香。一一菩萨各雨一佛世界微尘数种种上妙天人之衣。一一菩萨各雨一佛世界微尘数种种庄严杂宝幢幡。一一菩萨各出一佛世界微尘数偈赞。皆未曾有赞叹如来。尔时此娑婆世界。所有地狱苦恼众生皆得安乐。一切众生慈心相向。一切饿鬼悉皆饱满。一切众生离贪嗔痴。不寒不热无有想欲不饥不渴。时日清和无有尘雾。时诸众生于色声香味触无不适意放逸。诸天悉得寂静。尔时尊胜菩萨摩诃萨即上至阿迦腻吒天。住于空中而雨诸供具。供养如来。雨一切华鬘杂香涂香末香衣盖幢幡种种众宝妙庄严具。雨于一切天宫龙宫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一切宫上。及四天王宫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悉皆遍满。
尔时尊胜菩萨摩诃萨从上来下诣世尊前。到已顶礼世尊足绕无量匝。以天清净琉璃金刚...(第0371部~尊胜菩萨所问一切诸法入无量法门陀罗尼经一卷)
...四大成。从始至终。五时流变。云何外器五时流变。谓尽虚空十方世界众生。所感妄业所持。劫初成时。人寿无量。自然化生。无我我所。次食段食贪等现行。次由我所共立田主。以为统御。次寿渐减。乃至十年。由恶业故。起小三灾。至第五时。世界将坏。火灾既起。梵世皆空。水灾风灾。相续亦尔。善男子。是名外器五时流变。云何内身五时流变。谓婴孩位。心无分别。如劫初时人无我所。次童幼位。能辨是非。如第二时立自他别。次壮年位。纵贪嗔痴。如第三时共立田主。次衰老位。众病所侵如第四时寿等损减。次至死位。身坏命终。如第五时世界坏灭。是名内身五时流变。善财白言。圣者。如是五时。因何而起。普眼告言。善男子。时无自体。分别所成。随妄业轮。循环无际。如人睡觉则名初时。从初刹那及怛刹那。次名腊缚牟呼栗多。昼夜年劫。时多差别。或约一岁。分为六时。所谓春时。热时。雨时。秋时。寒时。雪时。是故智者。知病增损。善达方域。所有诸时。谓春雪时。痰癊...(第0085-02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十一卷~第二十卷))
...。光相有异。何以故。满不满相有差别故。善男子。菩萨法身。与佛法身。亦复如是。满不满相。有差别故。以菩萨身。如从月初。至十四日。所有光明。不能圆照。如来法身。如十五日。白月圆满。光明普照。无有限碍。而彼菩萨十种法身。与如来身。同一体性。无有二相。但由所修功德有异。不可言一。是故善男子。若诸菩萨。住此解脱。具足十身。则能证得诸佛功德。圆满法身。复次菩萨由十种义。得于金刚不可坏身。何等为十。一者一切烦恼贪嗔痴毒不能坏故。二者我慢悭嫉邪见颠倒不能坏故。三者一切恶趣苦恼逼迫不能坏故。四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能坏故。五者生老病死愁叹忧恼不能坏故。六者一切异见外道邪论不能坏故。七者诸烦恼魔蕴魔死魔不能坏故。八者一切天魔及魔眷属不能坏故。九者一切声闻及诸独觉不能坏故。十者一切世间可爱欲境不能坏故。菩萨若能具此十义。则得诸佛犹如金刚不可坏身。善男子。复有十种善巧正道。能正了知无邪谬说。何等为十。一若诸众生。应...(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诸恶趣。离众险难。破无明闇。出生死野。息诸趣轮。度魔境界。舍住着处。不染世法。出欲泥。断贪鞅。解见缚。坏想宅。绝迷道。摧慢幢。拔惑箭。撤睡盖。除障山。裂爱网。解痴结。出有流。离谄幻。净心垢。断疑惑。到涅槃。诸仁者。此大丈夫。为被四流漂汨者。造大法船。为被见泥没溺者。立大法桥。为堕愚痴黑闇者。然大智灯。为行一切生死旷野者。示以圣道。为婴一切惑业重病者。与其法药。为遭一切生死厄难者。饮以甘露。为入一切贪嗔痴火者。沃以定水。多忧恼者。慰谕令安。系有狱者。晓诲令出为见缚者。授以智剑。住界城者。示解脱门。在险难者。导安隐处。惧结贼者。与无畏法。堕恶趣者。授以法手。拘害蕴者。示涅槃城。界蛇所缠者。解以圣道。着于六处空聚落者。以智慧光引之令出。住邪道者。令入正济。近恶友者。示其善友。乐凡法者。诲以圣法。乐着生死诸有城者。令其趣入一切智城。诸仁者。此大丈夫。如是勤求种种方便。誓当救护一切众生。发菩提心。相...(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菩提心解脱智药。永离一切生死横难。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摩诃应伽药。随其方所。一切毒蛇。闻此药气。即皆远去。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大应伽药。一切烦恼。诸恶毒蛇。闻其气者。悉皆散灭。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无能胜药。一切怨敌无能胜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无能胜药。悉能降伏一切魔军。善男子。譬如有人持毗笈摩药。能令毒箭自然堕落。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毗笈摩药。令贪嗔痴诸邪见箭自然堕落。善男子。譬如有人持善见药。能除一切所有诸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持菩提心善见药王。悉除一切诸烦恼病。善男子。如有药树名珊陀那。有取其皮以涂疮者。疮即除愈平复如故。亦无[病-丙+盤][病-丙+(一/艮)]。然其树皮。随取随生。终不可尽。菩萨摩诃萨。从菩提心生大智树。亦复如是。若有得见而生信者。烦恼业疮悉得销灭。一切智树初无所损。善男子。如有药树名成就根。以其力故。令阎浮提一...(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被执铠仗。一切怨敌。无能降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被执菩提大心铠仗。一切业惑诸恶怨敌。无能摧伏无能屈者。善男子。譬如天上白栴檀香。若烧一铢其香普熏小千世界。三千世界满中珍宝。所有价直。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一念功德普熏法界。声闻独觉。一切功德。皆所不及。善男子。如白栴檀。若以涂身。悉能除灭一切热恼。令其身心普得清凉。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发一切智。普熏身心。能除一切虚妄分别贪嗔痴等诸惑热恼。令其具足智慧清凉。善男子。如须弥山。众生近者。即同其色。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山。亦复如是。若有近者。悉得同其一切智色。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树拘鞞陀罗树。其皮香气。阎浮提中。所有诸华。若婆师迦。若瞻博迦。若苏摩那及郁金等。如是诸华。所有香气。皆不能及。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所发大愿功德之香。一切二乘无漏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诸功德香。悉不能及。善男子。譬如波利质多罗树。拘鞞...(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谕分。优婆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修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忏除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第0085-04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第三十一卷~第四十卷))
...谓不生他一切众生嫌恨心故。三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身业不作诸恶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身业不作诸恶行故。起安慰心。有言身业不作诸恶行者。谓离三种身恶行故。四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口业不作诸恶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口业不作诸恶行故。起安慰心。有言口业不作诸恶行者。谓离四种口业过故。五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意业不作诸恶行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意业不作诸恶行故。起安慰心。有言意业不作诸恶行者。离贪嗔痴诸恶行故。文殊师利。是名五法。诸菩萨摩诃萨。得此五法故。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复次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有五种法。则能清净初欢喜地。得大无畏安隐之处。何等为五。一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佛正念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佛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佛正念者。所谓见佛清净念故。二谓菩萨生如是心。我已得住法正念故。生安隐心。为令他住法正念故。起安慰心。有言法正念者。所谓能见清净法故。三谓菩萨生如...(第0086部~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生长广狭。大小成就。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有人到离恶刺诸药草处。一切恶刺。皆自堕落。然彼到处。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恶刺药草。悉皆堕落。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一切诸众生等。乃至尽解诸佛如来。或有经夹。彼诸众生。因彼因故。一切贪欲嗔恚痴刺。悉皆堕落。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贪嗔痴刺。悉皆堕落。何以故。以得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譬如如意宝王。随诸众生有所须者。悉皆能与。而如意宝王。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有所须者。悉皆能与。何以故。以不共法相应故。文殊师利。如是。若有人天若诸菩萨摩诃萨等。往到诸佛如来之所。欲得如是如是闻法思议。彼人天等。一切悉得闻彼彼法。而诸佛如来。不分别离分别。而自然如是。无分别离分别。自然如是。一切悉得闻彼彼法。何以故...(第0086部~信力入印法门经五卷)
...。言佛语者。是则名为最重身业。我之所说。皆悉无有不利身业口业意业。彼亦无语无能说者。亦无言者。善男子。诸有色语皆非佛语。若龙威德上王。色非语非佛语者。受想行识非语亦非佛语。善男子。若无色语。无受想行识语者。是名佛语。
善男子。若有身口意业语者。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身口意业语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地水火风空界。如是等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有不说地水火风空界等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贪嗔痴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贪嗔痴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漏语及无漏语。不名佛语。善男子。若非漏语非无漏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所悕。如是语者不名佛语。以彼佛语不悕求故。善男子。若无高下。如是语者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事语非事语者。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有非事非非事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于自性清净法上。言得证者彼非佛语。善男子。若非自性非他性语。是名佛语。善男子。若有实语非实语者。不名佛语。善男子。若无实语无不实语。是名佛语。善...(第0387部~佛语法门经一卷)
... 释师子蹈阃
现多希有事 净心听我说
盲者得目视 聋者得闻听
裸者得衣服 狂乱得正意
皆欢喜合掌 观佛无厌足
众鼓自然鸣 箫笛自出声
雁鸲鸠鸳鸯 俱出妙软音
失财得宝藏 众宝物出声
时地六种动 不信得净心
胜觉下转足 净莲花承接
触众生安乐 命终得生天
女人妊娠苦 安乐生妙子
无贪嗔痴恼 父母子俱尔
阶陛妙庄严 多亿天雨花
众生无病患 脱一切众苦
善逝入城时 一切受安乐
各谓我奉食 各谓佛看我
人仙福德力 非我说能尽
尔时世尊。于舍卫大城。次第乞食至于中路。有一空处捐弃婴儿。容貌端严极为鲜白自[口*束]右指。而此空处多狐狼狗。见是婴儿舐已而去无能逼恼。此婴儿者是福德人久种善根。多人住观生希有心。往来观看空处弃儿...(第0392部~不思议光菩萨所说经一卷)
...日月光明世尊(三称)。
是人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复过三十千佛国土。有世界名无垢佛。号无垢光明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说法。若善男子善女人。天龙夜叉罗刹。若人非人。闻是佛名。毕竟不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入恶道。
南无无垢光明佛。
舍利弗。东方过十千佛国土。有世界名百光明。佛号清净光明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说法。若天龙夜叉人非人闻名者。必得人身远离贪嗔痴烦恼。若人闻不信者。六十千劫堕大地狱。
南无清净光明佛。
舍利弗。复过百佛国土。有世界名善德。佛号日光明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说法。若人毕竟清净心称此佛名。所得功德满足如日轮。毕竟能降伏一切诸魔外道。超越世间三十劫。
南无日光明佛。
舍利弗。复过六十千佛国土。有世界名住七觉分。佛号无边宝阿罗诃三藐三佛陀。现在说法。若人闻彼佛名。是人具足得七觉分。能置众...(第0400-02部~佛说佛名经十二卷(第七卷~第十二卷))
...色中行。耳中行。声中行。鼻中行。香中行。舌中行。味中行。身中行。触中行。意中行。法中行。智轮童子言。云何眼中行。色中行。耳中行。声中行。鼻中行。香中行。舌中行。味中行。身中行。触中行。意中行。法中行。佛言。智轮。菩萨摩诃萨眼色中行。当知此眼为色作碍。耳为声碍。鼻为香碍。舌为味碍。身为触碍。意为法碍。智轮言。云何眼为色碍。乃至云何意为法碍。佛言。智轮。眼缘色故心生欢喜。或生苦恼。或生舍受。心取着故起贪嗔痴。因缘和合造身口意种种诸业。造此业已。生于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天人六道为依止处。彼中眼色果报出生受此报故。愚痴之人于当来世苦恼增广。如是去来循环不息。以是果故众苦不断。何以故。于流转中不见出道。凡夫众生愚痴颠倒。不知如是耳因缘声。乃至不知意因缘法。广说如上。智慧之人应当至心谛观。此眼眼为是谁。何者是眼。推觅眼义及非眼义。如是色义色非色义。乃至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义及非义。一切皆觅都无所见。智...(第0405部~力庄严三昧经三卷)
...者即无所有。以无所有故名虚空。无畏复言。若言如来即虚空者。如来虚空云何二别。佛告无畏。是为大智所行境界。难知难证。若能解知则于法性三世平等无复疑惑。无畏。若欲穷尽陀罗尼门甚深源底者。如彼大池水性清净。底有金沙与土泥合。时有智人取池底沙。随其多少聚之一处。以水洗濯简取精者。内于炉锅置之火中用功陶炼。是人不久必除沙石。得净妙金堪任为用。彼人尔时随意造作余庄严具靡不充足。如是无畏。如来世尊应供正遍觉。离贪嗔痴。灭除尘垢一切烦恼及诸习气。成就清净无碍智慧。出过一切四生众生。天人大众最为第一。世称上首。击大法鼓口自唱言。仁等可来。汝诸众生或起疑网。无有智慧暗于诸法。或于世间出世间事不能解了。或时一切天龙八部乃至无量亿劫已来。所有疑心迷倒失正。造作诸业堕坠诸有不能自出。此等速来问佛世尊。如来皆能为汝说法。明了显示断除疑惑。
复次无畏。譬如明镜见诸色像。如是无畏。如来世尊无有恶行谄曲烦恼秽浊嫉...(第0418-01部~大法炬陀罗尼经二十卷(第一卷~第十卷))
...后乃说。若有人言。何者名为具足佛智。汝等当于如是等经。观如来行然后乃答。汝等若闻诸所说门。皆应观察如来意行。为是事故说如是法。汝等若见众生所行。亦当应观如来法藏。谓诸众生有如是行。佛以是行如是转除。众生行者。谓有九万九千诸根。如来悉知贪欲多者有如是根。嗔恚多者有如是根。愚痴多者有如是根。似多欲者有如是根。似多恚者有如是根。似多痴者有如是根。似多贪恚有如是根。似多贪痴有如是根。似多恚痴有如是根。似多贪嗔痴有如是根。如是诸根能清净道能起诸事。如是诸根从本缘生。如是诸根从习行得。有作业根是起黑业。是起白业。起黑白业。是根顺道。是根顺定。是根顺慧。是顺尽智。顺无生智是根随顺。尽无生智是根顺谛。诸善男子。是中有二万诸根。和合先世因缘力故能起诸业。若黑若白。以是业缘得种种色。若黑若白不黑不白。若上若离。如是等色有二万根。能生诸身。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9 20:01:48
|
只看該作者
若长若短若粗若细若中容等。有二十万根能表内相。若于眼耳鼻舌身中。知是贪心...(第0421-01部~佛说华手经十卷(第一卷~第五卷))
...缚。是名解脱。云何内有色相见外色。见空无寿者皆是因缘生。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云何信净。净者。若分别净不净相名为邪见。以信净故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色相。灭一切有对相。不念别异相。知无边虚空。即入无边虚空行。无量虚空虚空空。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虚空。知无边识。即入无边识行。无量识无边识。此无边识即是空。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无边识知无所有少即入无所有行。所有者。名为贪嗔痴烦恼。入无所有行者。灭彼烦恼。能如是知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无所有者。知非有想非无想。安隐即入非有想非无想行。非有想者。性空寂静。非无想者。以依因缘而有。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灭一切受想。入灭尽定行。是菩萨。如是见想如阳焰受如泡。想即是受受即是想。无知者无寿者。能如是见得脱于缚。名为解脱。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八胜处。所谓有色见色。彼色中得自在而知。彼色中得自在而...(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入道智谛。以何等智以何等道。以何等功德聚集。以何等智聚集。知一切法不生不灭。依彼法自入令他入。是名入道智谛。何者是集如来智谛。谓法云地如来地中间。集如来智谛。得彼自然道证如来智。是名集如来智谛。是名菩萨摩诃萨十谛。
善男子。何者是诸菩萨摩诃萨九次第入三摩拔提。菩萨摩诃萨。离诸欲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行。善男子。离诸欲者。谓初禅所对爱染法。远离彼法名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者。谓因贪嗔痴。起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邪见。是名诸恶不善法。远离彼法是名初禅。有觉者谓共觉故。何者是觉。依何境界随顺初禅。是觉有种种异名。谓知觉思惟观集定等。是名为觉。何者是观。即彼随顺初禅觉行。思惟观受欲定知觉。是名为观。依于厌行共彼有觉有观而成初禅。依于厌行共彼有喜有乐而成初禅。是名有喜有乐入初禅行。行者所谓。受持护念喜乐知等是名为行。菩萨摩诃萨。住初禅中。得无生法忍增上欲心。是故入禅求无...(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后际。是菩萨入如是三昧。即于一切众生起大慈心。即于一切法得平等智而现在前。是菩萨尔时于无生法忍中。始得胜进光明现前。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虚空相。现前知无边识相。入无边识处行。是菩萨生如是心。是无边虚空相。唯是识想分别。是菩萨得如是心。知一切唯是识相。是识无量无边。是菩萨入如是三昧。得无生法忍。非究竟成就无生法忍。是菩萨过一切无边识相处。现前知无所有处。入无所有无少处行。无所有者无彼所有。何者是所有。谓贪嗔痴分别种种分别虚妄分别。一切有为法皆从虚妄分别心生。无彼所有故言无所有。无少者如向所说。法中少相细相微相等名为少相。无彼少相故言无少。过彼一切粗细相故。言无所有无少。是菩萨住如是三昧。得转胜无生法忍光明现前。是菩萨为得彼无生法忍。不乐彼无所有无少三昧。是菩萨更求增上三昧生胜欲心。是菩萨转求增上三昧胜行生如是心。是无所有无少行相亦是细相。虚妄分别故。次观非相非非相。何等法是非相非非相。非相者是空...(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前知。此是如是菩萨心念处。彼菩萨心念处有十种处。何等为十。所谓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念佛念处。念法念僧念戒念舍念天心念处。是名十种念处。善男子。何者是菩萨身念处。菩萨如是安心。此身来不从本际。去不至后际。不住本际未来际。唯从虚妄分别心而生。无作者无寿者。无前中后际。不住无根本。无教者无取者。而但以客尘言语而说。若身体形状。若质若入。若如是观身此身不坚固。唯是父母赤白和合不净而生。臭秽以为体。贪嗔痴怖以为贼乱。破坏不住。种种无量百千万病。以为家宅。复次善男子。菩萨于身中如是安念。是身从头至足。众分聚集。所谓。足足指跟踝[跳-兆+尃]胫髀膝臗骨腰脊胸胁腹肋。观手手指肘腕肩臂颊颐颈项髑髅眼耳。如是等事积聚成身。以业有为作者。以种种烦恼随烦恼虚妄分别百千万种为窟宅。此身多有种种不净。所谓发毛爪齿血肉皮骨肝胆肠胃生熟。二脏脾肾心肺肪膏脑膜黄白痰阴涕唾目泪大小便利臭秽可恶。是等无量不净物聚集。如...(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念故名念佛。诸佛无分别。亦非无分别。不取亦非不取。不去亦非不去。不生不灭。念如是念故名念佛。复次善男子。诸佛如来。以大功德智慧庄严。以大慈大悲为行。以度众生聚以为救者。为大医师拔烦恼刺。于一切众生起平等心。常在寂静三昧境界。不住离世间涅槃。到一切烦恼障智障彼岸。大众生住持。大众生依止。灭一切生身。得法身住法境界。一切处心无障碍。于一切时利益一切众生。身口无失不虚妄授记。于一切事不可嫌身口意业。远离贪嗔痴等一切烦恼。降伏一切诸魔外道。不与一切世间诤讼。深于一切世间大海。重于一切须弥宝山。不动不摇过于大地。柔软于水。光明于火。不着于风。无垢于空。去速于意。如意踰于摩尼宝。一切种智平等无二。于一切众生远离一切着处。度一切众生精进不休息。无量色身无量音声。无量功德无量境界。不可思议。得毕竟不思议法身。超过心意意识境界。以明行心。断除三趣恶法。大悲增上。所有功德与一切众生共。于一切众生犹如父母。怨亲...(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善住沙门法故。菩萨住沙门法中。以寂静身口意业故。菩萨住阿兰若处。以成就禅定三昧三摩跋提通明解脱故。菩萨住禅定中。以得真如甚深空故。菩萨住寂静处。以能教化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成就咒术妙药圣人法故。菩萨安住明智。以能具足成就三明故。菩萨住于胜寂。以得殊妙六通法故。菩萨住多闻慧。以能善知阴界入等差别法故。菩萨住于师处。以能善知一切诸论故。菩萨住法师地。以能离饮食供养说法教化故。菩萨善住毗尼法中。以能远贪嗔痴等诸烦恼故。菩萨住于摩夷处。以能一切处寂静故。菩萨住于柔软心。以能远离一切所求故。菩萨不住掉心。以能远离贪烦恼故。菩萨不住高心。以能远离嗔烦恼故。菩萨不住诸恶语言。以能远离痴心故。菩萨不住杂乱语言。以能成就善护言语故。菩萨住于大师。以能修行大乘法故。菩萨善住荷担负重。以能成就大菩提心故。譬如大水。菩萨亦尔。以能利润受用众生故。譬如大城。菩萨亦尔。以能满足一切智智功德故。譬如僮仆。菩萨亦尔。以...(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行。不乐说世间技术语言。不乐近恶知识。不乐供养恭敬诸事。不乐说世间杂语。不乐说诸国土事。不乐说诸王事。不乐说贼盗事。不乐说妇女事。不乐说吉会事。不乐说征战事。不乐朋党诤讼。不乐诸恶国城邑聚落边地难处。不乐近伎乐歌舞戏笑等人。
复次善男子。不乐与悭嫉人俱。不乐与破戒邪见多集诸恶放逸轻法等人俱。不乐与多嗔恨颠倒乱心人俱。不乐愚痴喑哑。如是等人悉不与俱。菩萨摩诃萨常乐勇猛舍法资生无畏等施。断除贪嗔痴烦恼大妙行者。乐离愦乱处乐于静默。常乐闲独所谓高山岩岭沟壑草木丛林清泉流水。乐如是等清闲之处。初夜后夜捐于睡眠精勤修行。发闻思修慧及诸禅定三昧陀罗尼自在神通无量无边百千万亿法门。而现在前。见无量百千万亿佛。得百千万亿三昧百千万亿陀罗尼门。能教化百千万亿众生。菩萨应成就如是等心。则能得彼如来妙法。
尔时无所发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能如实修行者。此大乘法故。即是如说修行者所乘之法。...(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
尔时慧命富楼那弥多罗尼子白佛言。世尊。世尊。若人为求福故说于法集。是人所说则为可呵。何以故。以着我故。若着我我所相。是人所作罪行福行不动行。不离邪见所作事。当知是人不能自利亦不利他。世尊。若人不能知如是法集。是人不起罪行福行及不动行。若人能知法集。是人不集五阴亦非不集。不集十八界亦非不集。不集十二入亦非不集。是人不取众生亦非不取。法亦非不取。不取实亦不取虚。不取境界亦不离境界。是人不取贪嗔痴亦不离贪嗔痴。不取世间不取涅槃。不取诤讼亦不取默然。不取空亦不取邪见。不取无相亦不取觉观。不取无愿亦非不取。不取诸佛法亦不取凡夫法。不取法亦不取非法。不取圣僧亦不取外道僧。世尊。菩萨摩诃萨知一切法。不求究竟处。何以故。是菩萨。知一切法无非究竟故。是菩萨不求解脱。一切诸法本性寂灭。无非解脱。是菩萨不乐一法。亦不厌一法。是菩萨。知诸佛法非是自法亦非他法。不取一法不舍一法。若有取舍则为可呵。不行不住。若有行住是亦...(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生。忍辱持戒菩萨。不畏一切诸魔扰乱。精进持戒菩萨。为诸众生修习菩提而不疲倦。禅定持戒菩萨。于一切音声及一切所作事不生染着。般若持戒菩萨。见一切法其性平等如菩提相。空行持戒菩萨。不行世间行。大悲持戒菩萨。不入涅槃。世尊。如是持戒名为法集。世尊。我今所说法集。为得随顺如来所说不耶。佛言。罗睺罗。汝之所说随顺佛意。
尔时慧命优婆离白佛言。世尊。若菩萨自远离烦恼。亦令众生远离烦恼。所有众生界法界贪嗔痴界。菩萨作是念。乃至众生界尽。法界尽。贪嗔痴界尽。于尔所时。教化众生而不疲倦。菩萨又作是念。一切诸法本性寂灭。而诸众生不觉不知。何以故。诸法空寂彼处不行。所谓一切邪见及诸诤讼皆悉不行。一切法无相灭。彼处一切觉观思惟等心皆悉不行。一切法无愿灭。彼处一切所求愿欲等法皆悉不行。一切法无我灭。彼处一切所著皆悉不行。一切法无众生灭。彼处一切种种皆悉不行。一切法无命灭。彼处一切生死皆悉不行。一切法实谛灭。彼处一切虚妄皆悉不行。一切法因缘集灭。彼处一切...(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共一切烦恼随烦恼。及住一切恶不善法而不起非法相。是名菩萨摄受妙法。得解脱心而不起心我得解脱。是名菩萨摄受妙法。于一切诸佛作弟子之业。而不起身口意心以修于行。是名菩萨摄受妙法。于一切法皆悉自在。而不起法非法想。是名菩萨摄受妙法。于一切诸法不取不舍。而修于行。是名菩萨摄受妙法。不为得法亦不为证。而修于行。是名菩萨摄受妙法。于一切物中不生着心。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菩萨起非凡夫非学人非罗汉心无所依止。而断贪嗔痴结。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菩萨于菩提得受记莂。而不求佛菩提。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菩萨诣道场时。于一切处皆见道场。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能降伏诸魔。而不见诸魔及魔眷属。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能成佛菩提。而不证先所无法。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能转大珐輪。而不成众生不坏众生。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能降伏诸魔外道而不斗诤。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能生而非新生而非故生。是名菩萨摄受妙法。若能死而不尽。是名菩萨摄受妙...(第0422部~法集经六卷)
...兵众。一支节同那罗延所得大力。童龀之年不学世事而能知之。无师而学。自然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梵天劝请为诸众生转正珐輪。正受三昧。雷声震吼不能令动。诸兽亲附爱如父母。畜生奉食佛知心故。云神降雨洗浴其身。树垂曲枝荫翳其躯。既成道已六年之中。魔常伺求不得其短。常在禅定成就念心。善能了知觉观起灭。是名菩萨共生不可思议。不共生者。为欲利益一切众生。如彼狂人。缘见如来还得本心。盲者得眼。倒产得顺。聋者得听。贪嗔痴者悉得除灭。是名不共生不可思议。又共生者。如来所行不可思议。常右胁卧如师子王。若草若叶无有动乱。旋蓝猛风不动衣服。发足行步如师子王白鹅王等。若欲行时先发右足。所行之处高下皆平。食无完过遗粒在口。是名共生不可思议。复次共生不可思议。一者足下平。二者足下千辐轮。三者指纤长。四者足跟佣满。五者指网缦。六者手足柔软。七者佣[蹲-酋+(十/田/ㄙ)]肠如伊尼延鹿王。八者踝骨不现。九者平立手摩于膝。十者...(第0427部~大方便佛报恩经七卷)
...五见。重者五阴。无明者。不知前后际及有罪无罪。不识佛法僧。不知施戒天。不知阴界入。此谓无明。痴者。忘失觉念。此谓痴。闇者入胎苦恼一切不净。而生乐受迷惑去来。此谓闇。冥者。于三世无知。无方便不明了。此谓冥。除者。真实谛开示光明。除自果除烦恼。除非烦恼除余习。入平等不可思议为主。此谓除义。此谓除坚重无明痴闇冥声。
豫知行声者。八种豫知行。谓正见乃至正定。此谓菩萨豫知行。除断五见谓正见。不思惟贪嗔痴谓正思惟。身意业清净此谓正业。口业清净此谓正语。欺诳谄谀诈现少欲以利求利。五种贩卖。酤酒卖肉卖毒药卖刀剑卖女色。除此恶业此谓正命。善身行善意行谓正精进。念四念处此谓正念。以定心无染着。寂静相灭相空相。此谓正定。此谓预知行声。四圣谛声者。谓苦集灭道谛。云何苦谛。能断十使。云何集谛。能断七使。云何灭谛。能断七使。云何道谛。能断八使四思惟断。乃至断色无色结。此谓四圣谛声。
断欲染声者。欲...(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长短不觅他过者。不相觅过。不以此语彼。此谓施寂静守护安隐声。
七圣财声者。一信二惭三愧四施五戒六闻七慧。此谓七圣财声。
分别名色声者。名者四阴。色者四大。分别者分别名色。此谓分别名色声。
第一义声者。分别五阴。此谓第一义声。
作证得果声者。果者四果。须陀洹乃至罗汉及缘觉果。得者入义也。证者现证也。作者造作也。此谓作证得果声。
解脱缚声者。缚者三缚。贪嗔痴缚。解脱者离此三缚。此谓解脱缚声。
生三有声者。所谓生有现有后有。此谓出生三有声。
断憍慢声者。憍者。色憍盛壮憍富憍自在憍姓憍行善憍寿命憍聪明憍。此谓八憍。慢者。慢慢大慢增上慢我慢不如慢胜慢邪慢。此谓七慢。断者。断憍慢。此谓断憍慢声。
通达诸法声者。通达者如境而知。诸法者善不善法。五欲众具谓不善法。除断五欲此谓善法。此谓通达诸法声。
如法分别声者。如者...(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经。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经名为文殊师利所问。汝当受持。亦名种种乐说。汝当受持。亦名断一切疑。汝当受持。亦名菩萨诸行修妒路。汝当受持。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正遍知所作已办可作已办。舍于重担已断一切诸结。已除一切烦恼已洗烦恼垢。已伏诸魔已得诸佛法。一切智者一切见者。成就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五眼具足佛眼无障。见一切世间如是思惟。我初得道先为谁说法。云何众生清净善行。何人易教少贪嗔痴。何人能现证智慧。彼若不闻此法必当退转。是故我当先为说法。彼能堪受无有疑谤。世尊。阿罗汉正遍知等有何义。佛告文殊师利。阿罗汉多者得正遍知名阿罗汉多。复次阿者何义。过凡夫地名为阿义。罗者何义。从染得无染名为罗义。呵者何义以杀烦恼得光明义。那者何义。到于醍醐道不为生死所缚义。多者何义。求觅真实义。三藐三佛陀者何义。自觉觉彼正遍见义。婆者何义。诸法平等如虚空义。摩者何义。能灭憍慢义。耶者何义。如法...(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义奄者何义。知后边身义。迦者何义。失业非业义。娑者何义。知生死轮转边义。婆者何义。解脱解脱系缚义。优者何义。能随问答义。陀者何义。得寂静义。他者何义。受持法性无体相义。所作已办者。舍身肉手足事已毕竟。谓所作已办。迦厘者。已舍不更舍。迦者见诸法如观其掌。厘者软直心相续。迦者断诸业行。厘者除三业性。多者觉真义。耶者灭没声如法成就义。所作已办者。诸善根已办舍于重担者。无复生死可担。已断一切诸结者。断一切贪嗔痴结。断一切烦恼者。拔三界诸烦恼。已洗烦恼垢者。无业烦恼气故。已伏诸魔者。除诸死魔故。已得诸佛法者。度一切般若波罗蜜。到一切般若波罗蜜。此谓已得诸佛法。一切智者无所不知。一切见者现证一切诸法义。成就十力者如法神力等。称量佛力胜一切众生力。百倍千倍百千万亿倍。不可思议不可数。佛成就无边力。从佛十力出无量力。成就一切诸力。名成就十力。十力者。谓是处非处力业力定力根力欲力性力至处道力宿命力天眼力漏尽...(第0438部~文殊师利问经二卷)
...故所愿皆成。尔时大德摩诃迦叶白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趣。若于如来起不善业。是众生等亦复不畏堕于恶道。佛言。如是迦叶。若有众生于大悲如来。生信敬心解入进趣。若佛现在。若灭度后。若有奉施如来及塔。若幢幡盖华鬘涂香及与末香。若宝若衣及诸饮食。随于种种所有诸物。若取若食。若自取若教取。迦叶。我说是人无有所犯。迦叶。贫为最苦。不恭敬故。作劫夺故。无畏惧故。不信敬故。不解业故。不虑报故。以贪求故。难调伏故。贪嗔痴故。无惭愧故。凶横恶故。不思如来有大慈悲。不信如来多利众生。取如来塔物乃至一线。若自取若使人取。我说是人不名少犯。我不说彼不堕恶道。迦叶。若有众生于如来物及佛塔物。若自取若教人取。如来今者悉知是人。悉见是人当堕恶趣。又以此缘当得断结。何以故。是人心行为佛护故。迦叶。若于如来若如来塔。生心缘念。乃至起于少许悔心。迦叶。是众生心自当改悔。以缘如来生悔心故。背弃生死一切之罪。结使微缓。迦叶。假有人...(第0439部~大方广如来秘密藏经二卷)
...息。泰然解脱不受诸有。常乐修行甚深禅定。诸天仙等端正女人而来供养。如观梦事不生染着。身虽在此。诸仙外道持咒之人。乃至梵天不能见顶。是人不久生摩尼宝藏宫殿之中。游戏神通具诸功德。此观行法是大心者所行境界。仁应速发广大之心。大心之人疾得生于光明宫殿。离诸贪欲嗔恚愚痴。乃至当诣密严佛土。此土广博微妙寂静。无诸老死衰恼之患。远离众相非识所行。妄计之人所不能得。诸仁者。此土清净观行所居。若怀希仰当勤修习。断贪嗔痴离我我所。何以故。贪等烦恼取诸境界。若取于境即三觉生。如有女人端正可喜。有多欲者见已生着欲心迷乱。若行若坐饮食睡眠。专想思惟更无余念。彼女容相常现于心。此心即为境界淤泥之所浊乱。是故于境不应贪着。诸仁者。譬如有人见牛鹿山羊有角之兽。即于彪兔生无角解。若使不见牛等有角。于彪兔等决定不生无角之见。世间妄见悉亦如是。妄有所得起有分别。后求其体不可得故。便言诸法决定是无。乃至未离分别之心。常生如是不...(第0440部~大乘密严经三卷)
...是罪故梦见怖畏。药上白佛言。世尊。初发心菩提萨埵。梦中见何等怖。佛告药上菩提萨埵。善男子。其人梦见炽然火聚。彼菩提萨埵应作是念。以此火聚烧我一切烦恼。药上。是名第一梦见怖畏。又见水流垢浊不净。彼初发心菩提萨埵应作是念。漂我一切结缚烦恼。药上。是名初发心菩提萨埵第二梦见大怖畏也。药上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见何怖畏。佛告药上菩提萨埵言。于其梦中自见剃发。药上菩提萨埵。见已不应恐怖。何以故。应作是念。剃贪嗔痴堕六道生。善男子。如是菩提萨埵不堕地狱。不堕畜生。不堕饿鬼。不堕龙中。不堕天中。药上。初发心菩提萨埵。唯生清净佛国土中。佛告药上。当来末世后五百岁。有诸菩提萨埵。心愿菩提。以发心故。得众多人毁辱打骂。药上于彼但应为其说法。菩提萨埵不应起于嗔恚之心。佛告药上。我于无量百千亿劫行诸苦行。善男子。我不为资生国土财产。为知诸法实相故。药上。我行苦行。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我闻此法。即日得阿...(第0445部~僧伽吒经四卷)
...世界。千日千月千须弥山。千弗于逮千瞿耶尼千郁怛罗越千阎浮提。千四天王千三十三天千帝释天王。千炎摩天千炎摩天王。千兜率陀天千兜率陀天王。千化乐天千化乐天王。千他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王。千梵身天千 大梵 天王。如是小千世界满中诸天。欲见如来面貌周尽不能得见。何以故。如来面光如百千电炎。出过世间所有光明。百千万倍。是故帝释大梵天等。常赞叹佛光明殊胜。如是之身却后三月当般涅槃。复告阿难。莫作是念。如来不尽贪嗔痴故自赞己身。如来身者。贪嗔痴使及彼习气永尽无余。如是阿难。如来应供正遍知有大威德。汝常供侍如来生身。以是因缘所得功德。不可量不可数不可思议。无量无边阿僧祇。阿难。汝今欲闻如来灭后未来众生供养如来碎身舍利因缘事不。尔时阿难。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白佛言。世尊。今正是时。大德婆伽婆。今正是时。唯愿如来。为我宣说佛涅槃后诸众生等供养如来碎身舍利因缘等事。我闻是法。至心受持广为他说。佛告阿难。汝善谛听。我今当说。阿难。如来入涅槃时...(第0461部~佛说莲华面经二卷)
...心欢喜除其愁刺。付嘱法已。告阿难言。吾今与汝可往诸国。阿难唯然受如来教。尔时世尊至波波城。所应度者皆悉度讫。复往诸国教化无量百亿那由他众生。皆成就已。尔时阿难随从佛行。如是次第至摩伽陀国道场菩提之树。世尊绕树作六匝已。即于树下结加趺坐。佛告阿难。如来不久后十五日当般涅槃。尔时诸天阿修罗迦楼罗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等。作如是念。如来不久于十五日当般涅槃。我等皆当最后礼拜。佛告阿难。莫作是念。谓佛世尊有贪嗔痴赞叹于此阎浮提处。而如来者离贪嗔痴。此三界处是众生生处。于三界中而此欲界。是诸众生习三恶业。又造人身及与天业。色界无色界业。乃至非想非非想业。说此语已。佛起于座。即时此地六种震动。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诸天。于虚空中忧愁啼哭作如是言。如是众生中。宝不久当灭。
佛说莲华面经卷下
尔时世尊离菩提树。毗沙门王共百万亿夜叉之众。同时举声悲啼雨泪以手抆泪。而说偈言。
如来容色甚微妙 超胜众生无比者
如是庄严殊...(第0461部~佛说莲华面经二卷)
...三业善根。共诸众生归依于佛常不离佛。如是归依坐道场者。常住常恒不迁变者。不老不死不灭坏者。无住无缘性寂静者。住于法舍作大护念为洲渚者。为归为依证涅槃者。于诸法中住最上者。我今至诚殷勤郑重。归命如是诸佛正法。重又如上至诚归命住种性中诸菩萨等。从欢喜地乃至法云。住于十地诸菩萨僧。
次应忏悔当作是言。唯愿十方诸佛世尊。证知忆念哀受我忏。身业三种。行杀盗淫。口业有四。妄言恶口两舌绮语。意三业行谓贪嗔痴。自作教他见作随喜。如是十恶今悉忏悔。又重思惟。无始已来轮转六道。于诸众生种种欺负。大斗重秤取物自资。轻秤小斗便与他物。假饰衣金潜行毒药。皆为损害今悉忏悔。或谤三乘。妄说法律。轻慢三宝。欺誷二亲。于诸尊长和上阇梨耆老之前。不生只敬。如是等过去诸罪今悉忏悔。现在恶业诚心发露。所未作者更不敢作。今于诸佛诸菩萨等最大众首。无比无上无等等前。发露忏悔不敢覆藏。一忏已后更不重造。如是忏悔。第二第三亦如...(第0517部~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
...梦中所见美女。大王于意云何。于眠梦中人间美女。是实有不。王言。非有。世尊告曰。大王于意云何。此之男子。于彼梦中所见美女。心生忆念恋慕不舍。可说此人是大博识明智者不。王言。不尔。此是愚人非明智者。何以故。由彼梦中人间美女。毕竟体空。不可得故。岂能与彼而行稠密。令此男子情怀爱恋生忆念耶。
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识凡人。眼见色时心生喜乐。便起执着。起执着已随生顾恋。生顾恋已情怀染爱。起染爱故随贪嗔痴。发身语意造作诸业。然此诸业作已灭坏。此灭坏时曾不依止东方而住。亦不依止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业皆悉现前。譬如男子从睡觉已。忆彼梦中所见美女影像皆现如是。大王。前识灭已后识生时。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堕傍生饿鬼地狱。大王。后识生时无间生起。彼同类心相续流转。分明领受所感异熟。大王。曾无有法。能从此世转至后世。然有死生业果可得。大王当知。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后识支起号之为生。...(第0522部~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一卷)
...具名。依时而食勿犯过中。日三澡浴知时及节。献花涂香供养。以香泥揩手勿以赞叹。莫阙三时。所供养物莫令污触。夜三时唯烧香供养。以香泥揩手。勿以触手而结手印。念诵之时应坐茅草。若不办诸杂供养者。以奉花水亦得。花香者。一切水生及野泽山间。种种杂花香者。皆充供养行住坐立通许念诵唯除卧时不许持诵。念诵已讫。恒思六念。观察彼等种种功德勿令散乱。
请问除障分品第三
复次苏婆呼童子。念诵人若起一念。贪嗔痴等一切烦恼。与心相合者。名为生死烦恼。若除此心即得清净。诸佛常赞是法。名为解脱。譬如净水必无垢秽。以尘坌故令水浑浊。性本元净。以客尘烦恼浑心令浊。真性不现。若欲令不乱浊者。当取数珠。念诵人守心一境。数珠有多种。谓活儿子 莲华子 阿嚧陀啰阿叉子 水精 赤铜 锡 木患 琉璃 金银 镔铁 商佉。
任取一色以为数珠。虔心执持数珠。已念诵或用右手或左手。应念真言。专心诵持勿令错乱。系心于本尊...(第0527部~苏婆呼童子请问经三卷)
...王。种种严饰手执刀杖。七宝莲华下作七宝池。于池岸上作多众仙人。皆悉胡跪。或持花或持宝。或手持香炉或手持数珠。各异严持瞻仰如来而为供养。于大像上。画梵天帝释大自在天。散花供养。勿以皮胶和于彩色。其画像人应受八关斋戒。诵咒之者。着新净衣食三白食。于月八日。在如来前如法诵念。至十五日令满一亿遍。乃见自身而发光明。便悟无障碍慧眼。证清净摩尼三摩地。于诸仙人得轮王位。亲见一切如来。若诵一遍不堕一切恶趣。离诸贪嗔痴无诸嫉妒。成一切功德。摄受一切善根。诸佛如来之所护念。常来安慰。能摄一切诸天。一切天龙药叉乾闼婆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来供养。国王大臣常应恭敬。在于人间游行无畏。诸波罗蜜皆速成就。其有但受持读诵者。无量功德。若能如法结坛场画像备诸坛法。彼人功德与佛无异。为诸人天之所敬养。诸佛如来授记此人。决定证于无上菩提。不复受胎藏之身。所生之处皆莲华中。常于佛前。与诸菩萨同坐一处。
火祭品...(第0531部~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
...三摩耶(二)摩尼跋社嚟(三)吽吽(四)
第九得胜印法(梵名阿波罗至多母达罗)
佛言我今说胜印法应以右手头指。拄大拇指头。侧舒余三指。左手亦然。后复以左手重于右手上。当于脐上面作嗔相自观己身。以右脚安左髀上。令右脚拇指拄地。以眼斜顾诵咒作印。作是法已即能降伏一切魔军而得强胜。摧诸毗那夜迦能隐其形一切有情及诸药叉罗刹等不能得见。一切怨敌不能为害。能破一切地狱饿鬼傍生等苦。离诸恶业及贪嗔痴。其作法人获福如是。于一切处常得尊胜。所作事业永无障难。离诸病苦速得菩提。十方诸天皆为拥护。即说咒曰。
唵萨婆呾他揭多(一)社耶微社耶(二)阿尔多跋阇梨(三)吽吽。
第十如来轮印法(此名一切诸佛转轮圣王母达罗亦是十方一切诸佛母达罗)
佛言我今说如来印法应先拳其右手四指压拇指上。然后微拳。左手似握物相。覆重右手上。手面向下按之。此名如来印。法一切如来悉皆随喜。作是...(第0531部~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三卷)
...时中欲令此国土境界及四天下,此佛世界一切众生诸有所须资生之具,随其相貌,随其多少,随其所乐。’所谓饮食、衣服、卧具、璎珞庄严之具,园林屋宅、形色状貌、肢节身分,可爱色声香味触等,欲见如是等事,是时菩萨便入此三昧。菩萨入此三昧已,随其时节,于此佛世界四天下一切众生,如上所说所须之具便得充足。或复作是念:‘随我住定时节远近,随诸众生多少分齐,欲除众生身心之病。’谓风黄癊等分之病,或人非人所作,如是欲灭贪嗔痴等烦恼诸病,及灭十不善业,令住十善业道中,便即入此三昧。彼菩萨摩诃萨随其住定时节久近,随其所为多少众生,如上所说身心病苦悉皆除灭。又菩萨复作是愿:‘随我住定时节已来,欲灭地狱种种诸苦,畜生之中互相残食等苦,阎魔罗界饥渴等苦,及寒热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随愿分齐,令诸众生离一切苦恼及不善法,成就一切善法。令诸众生慈心相向,生利益心、不动心、无怨心、无诤心、无斗讼心、哀愍心,乃至禅正...(第0062部~大集须弥藏经二卷)
...
“令恶刹利王及不见后世恼乱比丘者得如是恶。”
尔时,一切诸来龙众及乾闼婆众,各作是言:“愿放舍我!若刹利王违法行恶恼乱法僧,我当顺誓,还令我等于自宫内游戏歌舞自在受乐。”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同声赞言:“善哉!善哉!”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合掌礼佛而作是言:“世尊,我有一切三昧游戏神通,今亦欲说幢杖大陀罗尼门。若于此幢杖大陀罗尼门一经耳者,所有耳病悉得除愈,亦除一切贪嗔痴等烦恼诸病,设不全灭能令轻薄。以此咒咒于海皮,安禅百千遍用涂王鼓,有闻声者,所有贪嗔痴等一切烦恼悉皆微薄,于佛法中得清净信恭敬爱乐希有之心,亦得勇猛随顺法行,深信后世资生丰足,众人爱乐莫不喜见。”即说咒曰:
“多地他 崩伽婆 末帝阿卢波 摩帝器多罗浮革波那蹇地 句那摩仚隶 磨蹉奴隶 桥何啰那地 那叉跋迷槃陁何啰输迷 捭伽罗耆梨迷 卢醯多何罗鞞 儜伽罗苏 婆伽那子梨泥 安陁柘逝梨迦啰浮逝 鸡舍卢醯 三摩提头婆利 莎波呵。
“此陀罗尼句拥护某甲令离怖畏,莎波呵。” ...(第0062部~大集须弥藏经二卷)
...麻,
一切诸人天, 爱逼迫亦然。
百千众伎术, 虽见种种巧,
爱戏弄人天, 巧妙过于彼。
贪爱毒之过, 能害一切人,
设学武勇怨, 犹尚不能及!
如夜叉所执, 狂乱种种语,
爱夜叉所执, 狂乱过于是。
世有吉祥人, 能离恩爱怖;
若能干竭爱, 则度世彼岸。”
尔时,观世音菩萨亦说偈言:
“贪嗔痴惑人, 狂乱无正念,
远离一切善, 造作重恶业。
不敬尊父母, 散灭于善道,
不敬信三宝, 又造诸逆业。
无有悲愍心, 暴恶甚可怖,
彼嗔心力故, 入阿鼻地狱。
众生嗔恚故, 迭互相食啖,
数数恶道中, 众苦所逼迫。
远离善知识, 恶心所踬顿,
常处诸有海, 游行黑闇路。
菩萨大悲身, 为如是...(第0062部~大集须弥藏经二卷)
...相一向不共故。是戒分别相方便缘一切法故。是戒空相得无相际不杂三界故。是戒不作无生忍故。是净戒中无有已作今作当作。是清净戒过去不灭未来不来现在不住。又舍利弗。是净戒中心净无垢识不止住思不亲近。是清净戒不依欲界不近色界不住无色界。是清净戒舍离欲尘除嗔恚碍灭无明障。是清净戒不断不常不逆因缘。是清净戒无有我相舍我所相不住身见。是清净戒不取假名不住色相不杂名色。是清净戒不系于因不起诸见不住疑悔。是清净戒不住贪嗔痴不着善根。是清净戒不恼不热寂灭离相。是清净戒不断佛种求正法故。不断法种不分别法性故。不断僧种修无为故。
舍利弗。持净戒者相续不断故不尽。所以者何。凡夫戒者在所受生是故有尽。人中十善尽故有尽。欲界诸天福报功德尽故有尽。色界诸天禅无量心尽故有尽。无色界天所入诸定尽故有尽。外道仙人所有诸戒退失神通尽故有尽。一切声闻学无学戒入涅槃际尽故有尽。辟支佛戒无大悲心尽故有尽。舍利弗。菩萨净戒皆无有...(第0073部~无尽意菩萨经四卷)
...时。无量无数百千俱胝那由他等众生即闻法时。无量众生于三宝中得不坏信。诸众生等为善知识共相利益。及无量无数众生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不退转而得受记。
普请一切。诸佛世尊说大法故。彼诸佛等默受请已。即时于彼莲华台上端身正坐。即入如诸佛境界入平等愿三昧。入三昧已。欲令一切诸佛刹内。诸来会众一切众生。一切诸苦皆悉销灭。一切善根皆得圆满。及得信净念解成就。诸佛世尊即见如是。此佛刹内诸来众生。贪嗔痴等见慢醉高。身见疑取有爱沉下等过。诸心心数皆悉销灭。一一众生皆如是解。唯我一人于如来前正身听法。不为余人。唯我一人如来以一切思。观我一切心。一切热恼皆得销灭。更无余人为听法故请如来说。
尔时所有此佛刹内。一切众生普来会者诸根猛利。合掌同声白佛言。世尊。为我等说法。大德善逝。为我等说法。我等当共随顺成就佛世尊法。尔时释迦如来。以香庄严最上胜妙出过一切。遍满一切诸佛刹土。为供养诸余佛世...(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若于魔中诸魔中尊。若于释中诸释中尊。乃至毗沙门。毗楼茶。毗楼博叉。提头赖吒。大自在。那罗延。阿修罗等。于诸天主天主中尊。是时妙音梵王。变作第一女人之形色相圆满威仪具足。以胜庄严而自庄严。于释迦如来前合掌而坐。以其两手捧如意宝珠为供养佛故。瞻仰尊颜目不异视。诸根寂然不以诸相而观如来。
尔时世尊。告妙音梵天。汝今何故目不暂瞬。乃至无相观于我耶。善男子。颇有一法名为佛耶。颇有一物可为名耶。如贪嗔痴无明烦恼。有名物缘相。相缘无明。无明缘行乃至广说。相灭无明灭行灭亦复如是。妙音梵天言。诚如圣说。何以故。无明不可得。世尊。若无明不可得者。彼十二有支从何而起。可从虚空生耶。虚空复不可得。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一切法如虚空。所以者何。虚空无物无相。非闇非明。不分别无分别。无成无坏不可说。无一物无分齐断一切物。如是如是。善男子。佛法真际断。佛法如如。佛法不取此彼岸。佛法不减不增。佛法非阴界入。...(第0080部~宝星陀罗尼经八卷)
...人皆欲乞求解脱之法。愚夫顽嚚乃至如是果报云何。世尊有诸捡挍知事等类。因生憍慢喜怒自在纵愚夫势。不能了知所作之业善恶因果。应与不与不与而与。回改称意以为势力。如是等类果报云何。世尊复有一类同修出家。不能恭敬有德业者。多畜门徒不时教诲。应不应作犯与不犯。是有为法是无为法。是世间法是出世法。又自不解不令他解。世尊是业成就当生何道。复次世尊或复有人。不能敬重父母师长。不护家族尊者。当生何处。世尊复有一类行贪嗔痴及等分者。其人业报复生何道。世尊复有杀盗邪淫。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嫉妒嗔恚邪见等业。当生何处。复有一类作咒术法不从师受自妄出法。当生何处。世尊复有一类愚痴之人。越三摩耶自在作法。当生何处。世尊以我思惟见闻。如是心不能了。唯愿为说解释我疑而生利益。
尔时如来。即便称叹普思义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又复叹言。善哉善哉普思义。如是三叹。汝为利益怜愍世间诸众生故。又复开演至理因缘甚深之业作如是...(第0082部~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一卷)
...痴奴仆中
若有轻慢于父母 终无少选得安乐
妻子亲识皆逼恼 又无饮食得充饱
举国饲之常不足 生饿鬼形极恶报
若有轻慢于父母 当必生于海罗刹
色身如赫焰火然 日夜恒食热铁汁
若有轻慢于父母 及诸耆宿尊德者
常为世人所厌离 所有妻妾心亦然
如是种种恶色类 说之穷劫不可尽
若不作过于尊者 是名聪慧有智人
三种贪嗔痴不生 身口意业常安乐
若嗔恶心断生命 堕四趣中长受苦
劫盗邪淫及妄语 恶口两舌无义语
贪嗔恚痴诸业果 终不得于人中乐
清净心中施财宝 常当守慎诸戒业
修习忍辱无退转 精进不懈入禅定
般若鉴了常远离 是必当得萨婆若
终不犯于邪淫欲 常远离于口意过
是则当得大导师 而为众生演正法
嗔恚之心不暂有 离魔系缚...(第0082部~大乘金刚髻珠菩萨修行分经一卷)
...连,如汝所说。菩萨从初发心乃至道场,彼是世间天人福田,出过一切声闻、缘觉。”
时佛微笑。诸佛常法若微笑时,则有若干无量种色、种种异色,青黄赤白红紫颇梨,金宝色光从口中出,普照无量无数世界乃至梵世,照已还摄入如来顶。
尔时,尊者阿难从座而起,整服左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偈赞问曰:
“天王紧那罗, 娑婆世界主,
大梵天王声, 命命之音声,
音乐诸天声, 贪嗔痴寂静,
世界皆生爱, 无垢人王月,
力功德如海, 何故放光明,
复六种动地, 大地不倾覆,
空中雨天华, 见者心爱乐?
犹如师子王, 破坏小野干,
如来能摧坏, 一切诸外道。
唯愿牟尼尊, 今日为我说,
佛念何因缘? 何人得大利?
亿那由他数, 日月珠光明,
帝释娑婆主, 乃至梵天光,
...(第0041部~得无垢女经一卷)
... 佛言童子:“何者是诸烦恼自性?”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佛境界自性,即是诸烦恼自性。世尊,若佛境界自性异诸烦恼自性者,如来则非平等正觉;以不异故,于一切法平等正觉说名如来。”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能了知如来所住平等法不?”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我已了知。”
佛言:“童子,何者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云何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凡夫于空无相无愿法中起贪嗔痴,是故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即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空岂是有法,而言于中有贪嗔痴?”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是有,是故贪嗔痴亦是有。”
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贪嗔痴复云何有?”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以言说故有,贪嗔痴亦以言说故有。如佛说比丘,有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此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非不有。若不有者,则于生起作为诸行之法,应无出离,以有故言出离耳!此亦如是,若无有空,则于贪嗔痴无有出离。以有空故,说离贪等诸烦恼耳!”
佛言:“童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莫不皆住于空之中。”
文殊师利菩萨复白...(第0042部~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
佛言:“童子,云何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一切凡夫于空无相无愿法中起贪嗔痴,是故一切凡夫起贪嗔痴处,即是如来所住平等法。”
佛言:“童子,空岂是有法,而言于中有贪嗔痴?”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是有,是故贪嗔痴亦是有。”
佛言:“童子,空云何有?贪嗔痴复云何有?”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空以言说故有,贪嗔痴亦以言说故有。如佛说比丘,有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此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非不有。若不有者,则于生起作为诸行之法,应无出离,以有故言出离耳!此亦如是,若无有空,则于贪嗔痴无有出离。以有空故,说离贪等诸烦恼耳!”
佛言:“童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莫不皆住于空之中。”
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修行者,离贪嗔等而求于空,当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为修行之者。何以故?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即空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于贪嗔痴,为已出离,为未离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贪嗔痴性即是平等,我常住于如是平等,是故我于贪嗔痴,非已出离亦非未离。世尊,若有沙门、婆罗门,自见离贪嗔痴,见他有...(第0042部~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说比丘,有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此无生无起无作无为,非诸行法,非不有。若不有者,则于生起作为诸行之法,应无出离,以有故言出离耳!此亦如是,若无有空,则于贪嗔痴无有出离。以有空故,说离贪等诸烦恼耳!”
佛言:“童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莫不皆住于空之中。”
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修行者,离贪嗔等而求于空,当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为修行之者。何以故?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即空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汝于贪嗔痴,为已出离,为未离乎?”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贪嗔痴性即是平等,我常住于如是平等,是故我于贪嗔痴,非已出离亦非未离。世尊,若有沙门、婆罗门,自见离贪嗔痴,见他有贪嗔痴,即是二见。何谓二见?谓断见、常见。所以者何?若见自身离贪嗔痴即是断见,若见他身有贪嗔痴即是常见。世尊,如是之人非为正住。夫正住者,不应于己见胜、谓他为劣故。”
尔时,世尊复语文殊师利菩萨言:“童子,若如是者,住于何所名为正住?”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夫正住者无有所住,住无所住,是乃名为正住之耳!”
佛言:“童子,岂不以住于正道为正住耶?”
文殊师利菩萨言:“世尊,若住正道则住有为,若住有为则不住于平等法性。何以故?有为法有生灭故。”
尔...(第0042部~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二卷)
...得欢喜,
舍国城妻子, 头目等种种,
一切心喜与, 愿断我疑网。
世尊久已舍, 象马及辇舆,
头衣等种种, 舍百那由他,
饮食舍等物, 舍与牟尼那,
施时常欢喜, 是故成善逝。
割截身体时, 忍受无嗔恨,
随问皆能答, 巧说忍善力,
修行于空法, 善思量净施,
功德毕竟持, 故我问清净。
贪嗔痴磨灭, 见众生苦恼,
贪嗔痴所覆, 我想而自缠,
悲心愍此故, 百劫行到道,
示导诸有者, 是故我归依。
以智慧增长, 彼得行善行,
常为诸众生, 说空法令乐,
无屈行善因, 成善逝世尊,
世尊禅清净, 愿断我疑网。
修行施戒忍, 精进悉已备,
禅慧皆具足, 常乐修慈心,
无等等功德, 如海不思议,
如海水之深, 是故我归依。...(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性空觉非有我觉,分别色声香味触法本性空觉非有我觉。复次,文殊师利,所言菩萨摩诃萨者,五取阴觉。何等法觉?所谓空觉、无相觉、无愿觉、无染觉、寂静觉、远离觉、无物觉、无体觉、不动觉、不生觉、不来觉、不去觉、无有觉、无主觉、无记觉、无知觉、无见觉、无人知觉、无戏论觉、无我觉、分别起觉、无分别起觉、因缘生觉、如幻觉、如梦觉、如焰觉、如响觉、如芭蕉坚觉、不久坚觉、无物空觉。复次,文殊师利,所言菩萨摩诃萨者,贪嗔痴觉。云何而觉?从分别起,贪嗔痴觉,彼分别空,非有无体,非戏论,非记觉。复次,文殊师利,所言菩萨摩诃萨者,谓欲界觉,色界、无色界觉。云何而觉?无我行名空远离觉。复次,文殊师利,所言菩萨摩诃萨者,众生行觉。云何而觉?谓此众生欲行、嗔行、痴行平等,平等行故善知行觉。彼觉觉已,如如法说,令彼众生如如解脱。复次,文殊师利,所言菩萨摩诃萨者,一切众生觉。云何而觉?一切众生唯空有名,不离彼名更有众生,一切众生即一众生,彼众生者非是众生。若如...(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说。何以故?长老大迦叶,若一切佛皆不已得、今得、当得,若一切声闻、一切缘觉皆不已得、今得、当得,毛道凡夫一切皆得。”
大迦叶言:“文殊师利,一切诸佛不得何法?”
文殊师利言:“长老大迦叶,一切诸佛皆不得我,不得众生,不得寿命,不得丈夫,亦不得断,亦不得常,亦不得阴,亦不得界,亦不得入,亦不得心,亦不得色,不得欲界,不得色界,不得无色界,不得分别,不得无分别,不得因生,不得颠倒,不得贪嗔痴,不得此世,不得彼世,亦不得我,不得我所,乃至不得一切诸法。长老大迦叶,非一切法悉皆不得不失不脱、不取不舍、不近不远。如是法门,摩诃迦叶,应如是知,若一切佛悉皆不得,毛道凡夫一切皆得,如是难作。若非佛作、非声闻作、非缘觉作,则是毛道凡夫人作。”
大迦叶言:“云何作耶?”
文殊师利言:“断作、常作,阿梨耶作,忆念欲作,不作取舍戏论分别随顺举下。长老大迦叶,诸佛世尊不作此法,皆不...(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
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卷下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复语善住意天子言:“天子,若至我所求出家者,我为说言:‘汝善男子,若不受戒是汝出家,若如是者得言出家。’”
天子问言:“文殊师利,以何意故如是说耶?”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如佛所说二种受戒。何者是二?谓等受戒、不等受戒。何者名为不等受戒?谓不等堕。何者不等堕?谓著我堕、著众生堕、著寿命堕、著丈夫堕、著断常堕、著邪见堕、著贪嗔痴堕、著欲界堕,色无色界忆念取堕。如是,天子,乃至一切不善法堕,恶知识堕,不知出法取一切法。天子当知,如是名为不等受戒。天子,何者名为平等受戒?谓平等堕。何者平等?谓空平等、无相平等、无愿平等。天子,若如是证三解脱门,如实而入则不分别,无所分别则不退转。天子,如是名为平等受戒。复次,天子,若修贪欲、嗔恚、愚痴,若修自身自身根本六十二见,若修颠倒,若修三恶身口意行、八邪九恼、十不善业道,如是得言...(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字不动句义,次第问道如实而知,不知空、不知离,知无体、知不生,如是知,若不知非知、非解、非受、非作,是故得言唯言语句。”
尔时,世尊赞叹文殊师利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文殊师利,汝今已得陀罗尼故能如是说。”
文殊师利言:“世尊,非我得陀罗尼。何以故?世尊,若愚痴人得陀罗尼,非佛菩萨得陀罗尼。何以故?世尊,愚痴凡夫得陀罗尼,得何等法?所谓得我、得众生、得命、得丈夫、得断、得常、得贪嗔痴,得无明有爱、五阴自身、十八界、六内入、六外入、见分别不分别、无分别不分别行。如是,世尊,愚痴凡夫得陀罗尼,以取相故分别不分别、无分别不分别行。如是,世尊,愚痴之人得陀罗尼。何以故?若法愚痴人得则非佛得,非声闻得,非缘觉得,非菩萨得,如是得言愚痴之人得陀罗尼。何以故?如愚痴人,虚妄心取,非佛、声闻、缘觉、菩萨。”
尔时,善住意天子,语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仁者若非得陀罗尼,何故...(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能遮法界不?”
答言:“不也。”
文殊师利言:“如是,天子,以此意故我如是说,若汝染分平等非净分平等行,如是我汝同于梵行。”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复语善住意天子言:“天子,若汝天子,初始起心欲杀人时,汝能头上于先打者,如是我汝同于梵行。”
天子问言:“文殊师利,以何意故如是说耶?”
文殊师利答言:“天子,言杀、杀者,是何言语?杀何物人?天子,当知杀言语者,杀贪嗔痴、我慢嫉妒、幻伪谄曲、取相想受,如是名杀,已说杀竟。天子应知,天子,若有禅师生贪欲心,生已能离,能令寂静,能令寂灭,如是得言空无所有不善不取。如是,天子,欲心生灭思量通达,如是此心于何处生?于何处灭?于何处乐?于何法乐?如是观察,贪无所得,于何处乐?彼无所得。于何法乐?彼无所得。若无所得彼则不取,若不取者彼则不舍,若不舍者,如是彼则不取不舍,如是得言离欲寂灭,如是乃至心如是说。天子当知,如是...(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如是,如是,文殊师利,今有相现,此经法门住持不灭。”
文殊师利言:“如是,世尊,实作住持,令此法门久住于世。”
佛言:“文殊师利,若三解脱门得证涅槃,是实实语;此经法门,后世末世五十年时,于阎浮提广行流布,是实实语。”
文殊师利言:“若世尊,说非我、非众生、非命、非丈夫、非人摩那婆,非染非净,是实实语;此经法门,后世末世五十年时,于阎浮提广行流布,是实实语。若世尊,说非贪嗔痴、非名非色、非因非见、非有非有识、非身非身记、非心非心记、非忆非忆念、非处非处行,非色、非受、非想、非行、非识,非眼非色、非耳非声、非鼻非香、非舌非味、非身非触、非意非法,非欲界、非色界、非无色界,非断非常,是实实语;此经法门,后世末世五十年时,于阎浮提广行流布,是实实语。若世尊说,非须陀洹非须陀洹果,非斯陀含非斯陀含果,非阿那含非阿那含果,非阿罗汉非阿罗汉法,非辟支佛非辟支佛法,非如来非如...(第0044部~善住意天子所问经三卷)
... 贤护白佛言:“世尊,云何为积?云何为聚?云何为阴?云何为身不迁?”
佛言:“贤护,智界、见界、意界、明界,以此四界和合成身。四界境识,名之为积。聚谓六界、六入、六入境、三界因、二入因,即须发毛爪、皮肉脓血、涕唾黄痰、脂[月+冊]髓液、手足面目、大小支节,和合崇聚名之为聚。犹如谷豆麻麦,积集聚贮而成高大,谓之为聚。其地水火风空识,名为六界。眼耳鼻舌身意,名为六入。色声香味触法,名六入境。即贪嗔痴,名三界因。又风黄痰亦名三因。二入因者,谓戒与信。又有二因,谓舍与施。又有二因,谓进与定。又有二因,谓善不善。其受、想、行、识,此四名无色阴。受谓领受苦乐等相及不苦不乐之相,想谓知苦乐相,行谓现念作意及触,识者是身之主,遍行诸体,身有所为莫不由识。不迁者,谓身语意净证获道果,此人死已识弃有阴,不重受有、不流诸趣极乐而迁,不复重迁是名不迁。”
于是贤护与大药王子,礼佛双足白言:“世尊,...(第0049部~大乘显识经二卷)
...行戒定慧为益众生。久于无量无数世中怨亲等利无有差别。悉断一切无量烦恼。一一皆知一一众生为一烦恼。无量世中受大苦恼。如来世尊为众生故。难施能施难忍能忍。佛有二净。一庄严净。二果报净。如是二净因缘力故。从初十十至后十十。无有人天能说其过。如来具足八万音声。众生闻之不生厌离。以是因缘如来出胜一切声闻辟支佛等。善男子。若人受持优婆塞戒欲净戒者。当作如是修念佛心。若修念佛是人则离内外诸恶不净因缘。增长悲慧。贪嗔痴断具足成就一切善法。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修念佛心是不为难。在家修集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供养三宝品第十七
善生言。世尊。菩萨已受优婆塞戒。复当云何供养三宝。善男子。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功德田者。从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贫穷田者。一切穷苦困厄之人。如来世尊是二种福...(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作未竟不中休息。修善法时不随他语。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进波罗蜜。善男子。若有人能净身口意。乐处空闲若窟若山树林空舍。不乐愦闹贪着卧具。不乐听说世间之事。不乐贪欲嗔恚愚痴。先语软语常乐出家。教化众生。所有烦恼轻微软薄离恶觉观。见怨修慈乐说定报。心若逸乱生怖愧悔。见邪定者为说罪过。善化众生置正定中。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禅波罗蜜。善男子。若有人能净身口意。悉学一切世间之事。于贪嗔痴心不贪乐。不狂不乱怜愍众生。善能供养父母师长和上长老耆旧有德。修不放逸先语软语不诳众生。能分别说邪道正道及善恶报。常乐寂静出家修道。能以世事用教众生。见学胜已不生妒心。自胜他人不生憍慢。受苦不忧受乐不喜。善男子。有是相者。当知是人则能供养般若波罗蜜。善男子。一一方中各有四事。施方四者。一者调伏众生。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若人于财不生悭惜。亦不分别怨亲之相时与非时。是人则能调伏众生。于...(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男子。诸外道说。一切世间皆是自在天之所作。亦复说言。未来之世过百劫已当有幻出。所言幻者即是佛也。若自在天能作佛者。是佛云何能破归依自在天仪。若自在天不能作佛。云何说言。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9 20:06:01
|
只看該作者
一切皆是自在天作。外道复说。大梵天王大自在天毗纽天主。悉皆是一。复说生处各各别异。自在天者名自在天。名常名主名有。名曰律陀名曰尸婆。是一一名各有异事。亦求解脱亦即解脱。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自在天能生众生造作诸有。作善恶业及业果报。作贪嗔痴系缚众生。复言众生得解脱时悉入身中。是故解脱是无常法。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无常者云何得名为解脱也。如婆罗门子还得寿命。是故不得名自在天。是三种天亦不得一。何以故。阿周那人毗纽大天为作解脱。以是义故。亦不得一。若言解脱是无常者。当知即幻非佛名幻。若能了了正见真我。是名解脱。复有说言。见微尘者是名解脱。复有说言。见性异我异是名解脱。是义不然。何以故。若能修道见四真谛。是人乃得见性见我。若人能受三...(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善有恶有乃至解脱。是故众生应当至心分别体解十善之道。若有风云为持大水阿修罗宫大地大山饿鬼畜生地狱四天王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悉因众生十业道故。转轮圣王所有四轮金银铜铁。七众受戒求三菩提。亦因十善业因缘故。是十善业道因缘故。一切众生内外之物色之与命。皆有增减。是故智者应当具足修十善道。若诸众生少壮老时。春秋冬夏所起烦恼各各别异。小中大劫所起烦恼亦复如是各各别异。众生初修十善业时。得无量命色香味具。因贪嗔痴一切皆失。是十恶业道因缘故。时节年岁星辰日月四大变异。若人能观如是事者。当知是人能得解脱。众生皆由苦因缘故则生信心。既得信心能观善恶。如是观已修十善法意行。十处故名十道。
身三道者。谓杀盗淫。口四道者。恶口妄语两舌无义语。心三道者妒嗔邪见。是十恶业。悉是一切众罪根本。若诸众生异界异有异生异色异命异名以是因缘应名无量不但有十如是十事三名为业不名为道身口七事亦业亦道。是故名十。是十业道...(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正念分别善恶。当知是人决定能修十善业道。若多放逸。无有惭愧及以信心。当知是人决定能作十不善业道。是十业道复有三事。一者方便二者根本。三者成已。若复有人能勤礼拜供养父母师长和上。有德之人先意问讯言则柔软。是名方便。若作已竟能修念心欢喜不悔。是名成已。作时专著是名根本。善男子。是十业道复有三种。谓上中下。或方便上根本中成已下。或方便中根本上成已下。或方便下根本上成已中。是十业道三法围绕。所谓无贪恚痴有贪嗔痴。是十业道有共戒行不共戒行。舍戒有六。一者断善根时。二者得二根时。三者舍寿命时。四者受恶戒时。五者舍戒时。六者舍欲界身时。或复说言。佛法灭时便失戒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受已不失。未受不得。断身口意恶故名戒戒。根本四禅四未到禅。是名定戒。根本四禅初禅未到名无漏戒。舍身后世更不作恶。名无作戒。守摄诸根修正念心。见闻觉知色声香味触法。不生放逸。名摄根戒。何因缘故得名为戒。戒者名制。能制一切不善之法...(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阴界入等。众生世界国土世界。皆是十业因缘而有。善男子。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能观如是十业道者是不为难。在家观者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羼提波罗蜜品第二十五
善生言。世尊。佛先已说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菩萨云何而得修集忍波罗蜜。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饥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嗔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善男子。菩萨若值他人打骂轻贱毁呰恶口骂詈。是时内心无加报想。菩萨虽作如是忍事。不为现在但为后利。有善报之恶则不反。善男子。有是忍辱非波罗蜜。有波罗蜜非是忍辱。有是忍辱是波罗蜜。有非忍辱非波罗蜜。是忍辱非波罗蜜者。所谓世忍。声闻缘觉所行忍辱。是波罗蜜非忍辱者。所谓禅波罗蜜。亦是忍辱亦波罗蜜者。所谓若被割截头目手足。乃至不生一念嗔心。檀波罗蜜尸波罗蜜般若...(第1083部~优婆塞戒经七卷)
...着
如于眠梦中 染着于诸色
亦如刀割物 而刀无所知
凡夫亦如是 愚惑妄分别
于爱生染着 于恚增诤讼
世间犹如梦 空无不牢固
如焰空中云 痴爱寂无相
诸法如草木 心不在内外
爱非寿命人 自性无所有
凡夫见诸法 计从因缘生
无作不可取 性离常寂静
诸法犹如幻 凡夫生取着
幻性无坚固 贪嗔痴亦然
诸法常无相 寂静无根本
无边不可取 欲性亦如是
众生如镜像 计着于我所
离如妄分别 无坚固可取
诸法如影响 欲恚无处所
如幻梦水月 实无染恚者
境界不真实 空无不可取
分别法无主 根本常寂静
譬如幻化人 无有贪恚痴
幻梦等诸法 其边不可得
如月现于水 而不在水中
凡夫染...(第1089部~佛说净业障经一卷)
...恶知识生无佛处。若值佛世目不喜见。不喜闻法不与佛众而共和合。起是恶业。恶人共生乐下劣法。于正见中生邪见想。于邪见中生正见想。是名下欲下忍下慧。舍利弗。下慧之人。终不能为厌离灭道涅槃生心。舍利弗。遇恶知识而得如是诸衰恼患。有是相貌。是人闻是诸深经法。惊疑怖畏如堕深坑。则堕大罪深坑堑中。何以故。舍利弗。如经中说。破戒比丘有大重罪。何因缘故名为破戒。破所受戒难可教语。行无常准多所违逆。常行贪着多杂糅行。贪嗔痴行乐诸杂语。名为破戒。复有乐多事务。乐多讽诵。乐多睡眠。所言不顺无有次第。说不清净贪着我人寿者命者。是故名为弊恶比丘。不知节量。不知沙门法。不知婆罗门法。乐行医术贩卖求利。乐为国使污染诸家。乐与白衣给使作务。以诸树叶华果奉上好为白衣说外道法。心常舍离出世间法。未满二十受具足戒。受戒事中有诸不具。形体缺少不应于法。受生米谷钱帛金银。不顺教诲拒逆师命。不自知身不知他人。不能分别贵贱差品。好喜妄语...(第1090部~佛藏经四卷)
...起。不由观察道理建立。然于诤竞恶劫起时。诸婆罗门违越古昔婆罗门法。为欲食肉妄起此计。
又应问彼。汝何所欲。此咒术方为是法自体。为是非法自体。若是法自体者。离彼杀生。不能感得自所爱果。而能转彼非法以为正法。不应道理。若是非法自体者。自是不爱果法。而能转舍余不爱果法者。不应道理。如是记已。复有救言。如世间毒咒术所摄不能为害。当知此咒术方亦复如是。今应问彼。汝何所欲。如咒术方能息外毒。亦能息内贪嗔痴毒。为不尔耶。若能息者。无处无时无有一人贪嗔痴等静息可得故不中理。若不能息者。汝先所说。如咒术方能息外毒。亦能息除非法业者。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此咒术方为遍行耶。不遍行耶。若遍行者。自所爱亲不先用祠。不应道理。若不遍者。此咒功能便非决定。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此咒功能为唯能转因亦转果耶。若唯转因者。于果无能。不应道理。若亦转果者。应如转变即令羊等成可爱妙色。然舍羊等身。已方取天身。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造咒术者。为有力能及悲愍不。若言有者。...(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所欲。若有于妙五欲嬉戏受乐者。为离欲贪。为未离耶。若已离者于世五欲。嬉戏受乐。不应道理。若未离者。计为解脱清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诸得初静虑。乃至具足住第四静虑者。彼为已离一切贪欲。为未离耶。若言一切离者。但具足住乃至第四静虑。不应道理。若言未离一切欲者。计为究竟解脱清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为由内清净故究竟清净。为由外清净故究竟清净。若由内者。计于河中沐浴而得清净。不应道理。若由外者。内具贪嗔痴等一切垢秽。但除外垢便计为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为执受净物故而得清净。为执受不净物故得清净耶。若由执受净物得清净者。世间共见狗等不净。而汝立计执受狗等得清净者。不应道理。若由执受不净物者。自体不净而令他净。不应道理。又汝何所欲。诸受狗等戒者。为行身等邪恶行故而得清净。为行身等正妙行故得清净耶。若由行邪恶行者。行邪恶行而计清净。不应道理。若由正妙行者。持狗等戒。则为唐捐。而计于彼能得清净。...(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箭。能摄依事故名所有。不善所依故名为根。邪行自性故名恶行。流动其心故名为漏。能令受用无有厌足故名为匮。能令所欲常有匮乏故名为烧。能引衰损故名为恼。能为斗讼诤竞之因故名有诤。烧所积集诸善根薪故名为火。如大热病故名炽然。种种自身大树聚集故名稠林。能令众生乐着种种妙欲尘故。能障证得出世法故名为拘碍。诸如是等烦恼差别。佛薄伽梵随所增强。于彼种种烦恼门中。建立差别。结者九结。谓爱结等。广说如前。缚者三缚。谓贪嗔痴。随眠者七种随眠。谓欲贪随眠等。广说如前。随烦恼者。三随烦恼。谓贪嗔痴。缠者八缠。谓无惭无愧。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妒悭吝暴流者四暴流。谓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如暴流轭亦尔。取者四取。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系者四系谓贪身系。嗔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盖者五盖。谓贪欲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株杌者三株杌。谓贪嗔痴。如株杌如是垢常害箭。所有恶行亦尔。根者三不善根。谓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漏者三漏。谓欲漏有漏无明漏。匮者三匮。谓贪嗔痴。如匮如是烧恼有诤。火炽然稠林亦尔拘碍者有五拘碍。一顾恋其身。二顾恋诸欲。三乐相杂住。四阙随顺教。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烦恼过患者。当知。诸烦恼有无量过患。谓烦恼起时先恼乱其心。次于所缘发起颠倒。令诸随眠皆得坚固。令等流行相续而转。能引自害。能引他害。能引俱害。...(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谓无惭无愧。惛沉睡眠。掉举恶作。嫉妒悭吝暴流者四暴流。谓欲暴流。有暴流。见暴流。无明暴流。如暴流轭亦尔。取者四取。谓欲取。见取。戒禁取。我语取。系者四系谓贪身系。嗔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盖者五盖。谓贪欲盖。嗔恚盖。惛沉睡眠盖。掉举恶作盖。疑盖。株杌者三株杌。谓贪嗔痴。如株杌如是垢常害箭。所有恶行亦尔。根者三不善根。谓贪不善根。嗔不善根。痴不善根。漏者三漏。谓欲漏有漏无明漏。匮者三匮。谓贪嗔痴。如匮如是烧恼有诤。火炽然稠林亦尔拘碍者有五拘碍。一顾恋其身。二顾恋诸欲。三乐相杂住。四阙随顺教。五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烦恼过患者。当知。诸烦恼有无量过患。谓烦恼起时先恼乱其心。次于所缘发起颠倒。令诸随眠皆得坚固。令等流行相续而转。能引自害。能引他害。能引俱害。生现法罪。生后法罪。生俱法罪。令受彼生身心忧苦。能引生等种种大苦。能令相续远涅槃乐。能令退失诸胜善法。能令资财衰损散失。能...(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所谓身业语业意业。即此三种广开十种应知。
业因云何。应知有十二种相。一贪二嗔。三痴四自。五他六随他转。七所爱味八怖畏。九为损害十戏乐。十一法想十二邪见。
业位云何。应知略说有五种相。谓耎位中位上位生位习气位。由耎不善业故。生傍生中。由中不善业故。生饿鬼中。由上不善业故。生那落迦中。由耎善业故。生人中。由中善业故。生欲界天中。由上善业故。生色无色界。何等名为耎位不善业耶。谓以耎品贪嗔痴为因缘故。何等名为中位不善业耶。谓以中品贪嗔痴为因缘故。何等名为上位不善业耶。谓以上品贪嗔痴为因缘故。若诸善业。随其所应。以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应知。何等生位业。谓已生未灭。现在前业。何等习气位业。谓已生已灭。不现前业。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
复次业门云何。此略有二种。一与果门。二损益门。与果门者。有五种应知。一与异熟果。二与等流果。三与增上果。四与现法果。五与他增上果。与异熟果者。谓于杀生亲近修习多修习故。于那洛迦中受异熟果。如于杀生。如是...(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乐住。如是等类是他增上所生现法受业应知。损益门者。谓于诸有情。依十不善业道。建立八损害门。何等为八。一损害众生。二损害财物。三损害妻妾。四虚伪友证损害。五损害助伴。六显说过失损害。七引发放逸损害。八引发怖畏损害。与此相违。依十善业道。建立八利益门应知。
业增上云何。谓猛利极重业。当知此业由六种相。一加行故。二串习故。三自性故。四事故。五所治一类故。六所治损害故。加行故者。谓如有一由极猛利贪嗔痴缠。及极猛利无贪无嗔无痴加行。发起诸业。串习故者。谓如有一于长夜中。亲近修习若多修习不善善业。自性故者。谓于绮语。粗恶语为大重罪。于粗恶语。离间语为大重罪。于离间语。妄语为大重罪。于欲邪行。不与取为大重罪。于不与取。杀生为大重罪。于贪欲嗔恚为大重罪。于嗔恚邪见为大重罪。又于施性戒性无罪为胜。于戒性修性无罪为胜。于闻性思性无罪为胜。如是等。事故者。谓如有一于佛法僧及随一种尊重处事。为损为益名重...(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无故思所作业。四不利不数所作业。五狂乱所作业。六失念所作业。七非乐欲所作业。八自性无记业。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除此十种。所余诸业名为增长。不增长业者。谓即所说十种业。故思业者。谓故思已若作业若增长业。不故思业者。谓非故思所作业。顺定受业者。谓故思已若作若增长业。顺不定受业者。谓故思已作而不增长业。异熟已熟业者。谓已与果业。异熟未熟业者。谓未与果业。善业者。谓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业。不善业者。谓贪嗔痴为因缘业。无记业者。谓非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亦非贪嗔痴为因缘业。律仪所摄业者。谓或别解脱律仪所摄业。或静虑等至果断律仪所摄业。或无漏律仪所摄业。不律仪所摄业者。谓十二种不律仪类所摄诸业。何等十二不律仪类。一屠羊。二贩鸡。三贩猪。四捕鸟。五罝兔。六盗贼七魁脍。八守狱九谗刺。十断狱十一缚象。十二咒龙。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者。谓除三种律仪业及不律仪类业。所余一切善不善无记业施性业者。谓若因缘。若等起。若依处。若自性。彼因缘者。谓以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彼等起...(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无明自性是染污。不如理作意自性。非染污。故彼不能染污无明。然由无明力所染污。又生杂染业烦恼力之所熏发业之初因。谓初缘起。是故不说不如理作意。问何故不说自体。为自体缘耶。答由彼自体若不得余缘。于自体杂染不能增长。亦不损减。是故不说。问何因缘故。福行不动行。由正简择功力而起。仍说用无明为缘耶。答由不了达世俗苦因为缘。起非福行。由不了达胜义苦因为缘。生福及不动行。是故亦说彼以无明为缘。问如经中说诸业以贪嗔痴为缘。何故此中唯说痴为缘耶。答此中通说福非福不动业缘。贪嗔痴缘唯生非福业故。问身业语业。思所发起。是则行亦缘行。何故但说无明缘行。答依发起一切行缘而说故。及依生善染污思缘而说故。问识亦以名色为缘。何故此中但说行为缘耶。答行为识杂染缘。能引能生后有果故。非如名色但为所依所缘生起缘故。问名色亦由大种所造。及由触生。何故但说识为缘耶。答识能为彼新生因故。彼既生已。或正生时。大种及触。唯能与彼为建立因。
问如经中说。六界为缘得入母胎。何故此中唯说识界。...(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前。成满威势者。谓住于此受净不净诸业异熟。又有三种无明蕴。诸有情类住无明者。由此因缘。能生三世自体差别。谓于过去世前际等无知。能生现在自体。于现在世前际等无知。能生未来自体。于未来世前际等无知。即于未来能生后后当来自体。又有三种未究竟圣。共诸异生生死灾患。若有于彼深厌怖者。当速断除三种憍逸。修习现法涅槃方便。一无病衰退。二少年衰退。三寿命衰退。其有智者。应观未来如是三事定当随逐。又有三种有情之类。贪嗔痴缚所依处所身分差别。能急系缚诸有情类。闭在大苦生死牢狱。一能饶益。二能损害。三者平等。二种俱离。又有三处所生诸苦。遍摄有情所有众苦。一合会所生苦。二乖离所生苦。三平等相续苦。初由损害位和合故。第二由饶益位变坏故。第三于一切位相续而转。粗重所摄诸行所生。唯众贤圣觉之为苦。非诸异生。又有三种心高举法。违害欲求沙门果证修方便者预流果支。能障沙门令不得证。一者以己校量于他。谓我为胜心生高举。二者以己...(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侵夺。若所爱有情所摄诸欲。更相侵夺。或欲侵夺。若无摄受诸欲。谓歌舞戏笑等所摄。若倡女仆从等所摄。或为观看。或为受用。于如是等诸欲事中。未离欲者。为欲界贪所染污者。因坚执故。因缚着故。因耽嗜故。因贪爱故。发愤乖违。喜斗诤者。兴种种论。兴怨害论。故名诤论。或依恶行所起。若自所作身语恶行。他所讥毁。若他所作身语恶行。自行讥毁。若所爱有情所作身语恶行。互相讥毁。于如是等行恶行中。愿作未作诸恶行者。未离欲界贪嗔痴者。重贪嗔痴所拘蔽者。因坚执故。因缚着故。因耽嗜故。因贪爱故。更相愤发。怀染污心。互相乖违。喜斗诤者。兴种种论。兴怨害论。故名诤论。或依诸见所起。谓萨迦耶见。断见。无因见。不平等因见。常见。两众见等。种种邪见。及余无量诸恶见类。于如是诸见中。或自所摄他所遮断。或他所摄自行遮断。或所爱有情所摄。他正遮断。或已遮断。或欲摄受所未摄受。由此因缘。未离欲者。如前广说。乃至兴种种论。兴怨害论。是名诤论。
毁...(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有病。现见有病比知是人食不平等。见有静虑比知离欲。见离欲者比有静虑。若见修道比知当获沙门果证。若见有获沙门果证。比知修道。如是等类。当知总名因果比量。是名比量。
正教量者。谓一切智所说言教。或从彼闻。或随彼法。此复三种。一不违圣言。二能治杂染。三不违法相。
不违圣言者。谓圣弟子说。或佛自说经教。展转流布。至今不违正法。不违正义。
能治杂染者。谓随此法善修习时。能永调伏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及随烦恼。不违法相者。谓翻违法相。当知即是不违法相。何等名为违法相耶。谓于无相增为有相。如执有我有情命者生者等类。或常或断。有色无色。如是等类。或于有相减为无相。或于决定立为不定。如一切行皆是无常。一切有漏皆性是苦。一切诸法皆空无我。而妄建立一分是常一分无常。一分是苦一分非苦。一分有我一分无我。于佛所立不可记法。寻求记别。谓为可记。或安立记。或于不定建立为定。如执一切乐受皆贪所随眠...(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显示加行究竟作意。能离欲界欲及离色界欲入真谛现观能离一切欲等言。显示世间出世间加行究竟果作意。
已释意趣义圣教伽他。今当建立体义伽他。如颂言。
于身语意诸所有 一切世间恶莫作
由念正知离诸欲 勿亲能引无义苦
今此颂中所言恶者。谓诸恶行。于一切种。一切因缘。一切处。所所有恶行皆不应作。云何于一切种不作恶耶。谓由身语意不造众恶故。云何于一切因缘不作恶耶。谓由贪嗔痴所生诸恶。终不造作故。云何于一切处所不作恶耶。谓依有情事处及非有情事处不造众恶故。云何由念正知远离诸欲。谓断事欲及断烦恼欲故。云何断事欲。谓如有一于如来所证正法毗柰耶中。得清净信。了知居家迫迮犹如牢狱思求出离。广说乃至。由正信心舍离家法。趣入非家。然于欲贪犹未永离。如是名为断除事欲。云何断烦恼欲。谓彼既出家已。为令欲贪无余断故。往趣旷野山林。安居边际卧具。或住阿练若处。乃至或在空闲静室。于诸...(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名色者。谓五取蕴。若有于彼观见为苦。当谛现观。于五取蕴尽见苦时。于五取蕴所有贪爱由意乐故。皆说为断。非随眠故。彼若即如己所得道转更修习。于其我慢无余断灭成阿罗汉。诸漏永尽。由已证得阿罗汉果。心善解脱。便于自身自身众具。缠及随眠。皆悉永断。离爱离憍离诸放逸。彼由如是离爱离憍离放逸故。名烟寂静。无有烧恼亦无悕望。云何名为烟寂静耶。烟名为爱。何以故。如世间烟是火前相。能损眼根便为扰乱令不安住。爱亦如是是贪嗔痴火之前相。能损慧眼乱心相续。谓能引发无义寻思。彼于此爱已断已知。乃至令其于当来世成不生法。名烟寂静。彼既如是烟静离着。虽复追求命缘众具非不追求。然能解脱贪爱追求。所求无染。云何无恼。谓彼如是现追求时。若他自施或劝余施。施时殷重非不殷重。精而非粗。多而非少。速而非缓。然不爱味。于所得物无染受用。不生耽吝乃至坚着。如是受用命资具时。不为贪恼之所烧恼。若彼施主自不能施。或障余施。设有所施。现不殷重...(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流。能见诸色。乃至意暴流。能了诸法。佛圣弟子。有学见迹。于随顺喜眼所识色。不住于爱。于随顺忧眼所识色。不住于恚。于随顺舍眼所识色。数数思择安住于舍。彼设已生。或欲贪缠。或嗔恚缠。或愚痴缠三身为缘。所谓喜身忧身舍身而不坚着。乃至变吐由是因缘。于属三身诸烦恼缠。得不现行轻安而住。如是名为得身轻安。而未能得心善解脱。由彼随眠未永断故。彼于后时又能永断属彼随眠。即于属彼诸烦恼中。远离随缚。如是乃名即于三身贪嗔痴所心善解脱。如于眼所识色。乃至于身所识触当知亦尔。如是已断五下分结。越五暴流。谓越眼暴流能见诸色。乃至越身暴流能觉诸触。如是越度五暴流已。余有第六意暴流在。为当越度复修无作无动系念。云何无作。谓于涅槃心生愿乐。不为我慢之所倾动。无所思惟亦无造作。又不为彼计我我所当来是有。乃至我当非想非非想等之所倾动。无所思惟亦无造作。云何无动。谓不为彼上分诸结缠绕其心。无动无变亦无改转。又于随一寂静诸定。不...(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上分结断方便非断。而于彼断天女类前亦即领解。惟余下分结断方便及如彼善断。尔时世尊先以修无寻定。广说差别。答断方便。谓若能断如断所断。此中了法说名能断。修无寻定说名如断。所断愤过谓嗔恚品。所断爱过谓贪欲品。所断惛沈过谓愚痴品。如是名为能如所断。如是广答断方便已。唯有所余如善断在。复由第二修无寻定差别因缘。答其善断。言善断者。谓毕竟断。远分断一切杂染断。由了知法故。释毕竟断。由修无寻定故。释远分断。由贪嗔痴缠及随眠一切断故。释一切杂染断。当知是名此中略义。又彼天女依诸有学未得胜意。已离欲贪未离上贪。而兴请问。意名腰舟。如经说惭轴意腰舟。于此腰舟犹未得者。说彼名为未得腰舟。此中何等名为腰舟。谓于诸结善解脱心。
常有怖世间 众生恒所厌
于未生众苦 或复已生中
若有少无怖 今请为我说
天我观解脱 不离智精进
不离摄诸根 不离一切舍
我观极久...(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1)
...爱。谓由五种相貌。当知染爱增长。何等为五。谓如有一虽于下劣诸欲境界。尚生猛利诸贪欲缠。耽着不舍。何况上妙。又以非法多分凶暴积集珍财。不以正法。亦常摄受增上众具。又于轻贱无所用物尚不欲舍。何况贵重。虽为追求少劣财物。尚行众多身语意恶。何况多胜。又于受持少小妙行。其心尚无趣向爱乐。何况广大。又于涅槃尚不乐闻。何况欲得。云何坚固缚。谓由三种相知坚固缚。一坚牢故。二苦所触故。三长时随逐故。于现法中由恶行根贪嗔痴故。知缚坚牢。于当来世由生那落迦傍生鬼趣。知苦所触及长时随逐。
复次今当略辨上所说义。谓略显示依二失坏因有二种失坏。何等名为二失坏因。谓不正思惟力及因力。云何名为二种失坏。谓方求失坏及受用失坏。云何不正思惟力。谓随念先所受用境界因缘所生不正思惟。或邪分别现前境界因缘所生不正思惟。或邪取相不正思惟。或即于彼若住若行不正思惟。云何因力。谓于可爱境界宿习欲贪云何方求失坏。谓如有一成就二种...(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正思惟。或邪分别现前境界因缘所生不正思惟。或邪取相不正思惟。或即于彼若住若行不正思惟。云何因力。谓于可爱境界宿习欲贪云何方求失坏。谓如有一成就二种失坏因故。以非正法或以凶暴追求积集所有邪财。云何受用失坏。谓如有一于先所得顺乐顺苦顺非苦乐诸境界中。或有于一生染生着。广说乃至。不知出离而受用之。或有于一发生憎恚憎恚所蔽。或有于一发生愚痴愚痴所蔽。彼由如是贪染所蔽。乃至愚痴之所蔽故。行身语意种种恶行。为贪嗔痴三坚固缚之所缠缚。亦为那落迦傍生鬼等诸缚所缚。又有差别。谓爱结所系。补特伽罗略有七种杂染。当知皆是贪爱所作。谓随念杂染。不自在杂染。境界杂染。热恼杂染。善趣相应杂染。恶趣相应杂染。诸见杂染。云何随念杂染。谓如有一不正随念先所受用可爱境界。悕望追求令心散坏。云何不自在杂染。谓如有一宿世串习贪欲法故。今世贪欲为性猛利。虽复如理于可爱境随念作意。而有悕望追求贪欲散坏其心。彼由贪欲极猛利故。心不自在...(第1164-01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一卷~第二十卷)-002)
...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若于此中执取其相。执取随好。不如正理。由此因缘。由此依处。由此增上。发生种种恶不善法令心流漏。彼于如是色类境界。远离取相及取随好。云何名为恶不善法。谓诸贪欲及贪所起诸身恶行。诸语恶行。诸意恶行。若诸嗔恚若诸愚痴及二所起诸身恶行。诸语恶行。诸意恶行。是名种种恶不善法。云何由彼令心流漏。谓若于彼彼所缘境界。心意识生游行流散。即于彼彼所缘境界。与心意识种种相应。能起所有身语恶行。贪嗔痴生游行流散。是名由彼令心流漏。如是于眼所识色中。乃至于意所识法中。执取其相及取随好。由是发生种种杂染。彼于取相及取随好能远离故。便不发生种种杂染。若由忘念或由烦恼极炽盛故。虽独闲居由先所见眼所识色增上力故。或先所受耳鼻舌身意所识法增上力故。发生种种恶不善法。随所发生而不执着。寻便断灭除弃变吐。是名于彼修行律仪。若于其眼所识色中应策眼根。及于其耳鼻舌身意所识法中应策意根。即便于彼作意策发。如是...(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愚事。有猛利痴有长时痴。是名痴增上补特伽罗。云何慢增上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慢烦恼。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慢事。有猛利慢有长时慢。是名慢增上补特伽罗。云何寻思增上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其寻思。已修已习已多修习。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寻思事。有猛利寻思有长时寻思。是名寻思增上补特伽罗。云何得平等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虽于贪嗔痴慢寻思。不修不习不多修习。而于彼法未见过患。未能厌坏未善推求。由是因缘于所爱所憎所愚所慢所寻思事。无猛利贪无长时贪。然如彼事贪得现行。如贪嗔痴慢寻思亦尔。是名得平等补特伽罗。云何薄尘性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先余生中于贪烦恼。不修不习不多修习。已能于彼多见过患。已能厌坏已善推求。由是因缘今此生中于所爱事。会遇现前众多美妙上品境中起微劣贪。于其中品下品境中贪全不起。如贪嗔痴慢寻思应知亦尔。是名薄尘性补特伽罗。云何行向补特伽罗。谓行四向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向。二一来果向。三不还果向。四阿罗汉果向。是名行向补特伽罗。云何住果补特伽罗。谓住四果补特伽罗。何等为四。一预流果。二一来果。三不还果。四阿罗汉果。是名住果补特伽罗。云何随信行补特伽罗。谓有补特伽罗。从他求请教授教诫。由此力故修证果行。非如所闻所受所究竟。所思所量所观察法。自有功能自有势力随法修行。唯由随他补...(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由此疑故虽已发趣不行邪僻。而于正道未串习故。于如实见所知事中犹预疑惑。障碍圣道不令生起。由是因缘唯说断此立预流果。此预流果极余七有。由是因缘多生相续。若断再生相续烦恼生无重续。立一来果。谓若永断天有所摄人有所摄再生相续所有烦恼。极唯更受天有一生人有一生。故于尔时立一来果。若已永断能感还来生此烦恼。唯于天有当可受生。即于尔时立不还果。若已永断一切能感生有烦恼。建立最上阿罗汉果。而薄伽梵说永断三结。缚贪嗔痴立一来果。永断能顺五下分结立不还果。永断一切烦恼究竟建立最上阿罗汉果。是名修果。
又于此中贪嗔痴慢寻思行者。彼先应于净行所缘净修其行。然后方证心正安住。彼于各别所缘境界。定由所缘差别势力。勤修加行。若等分行补特伽罗。随所爱乐攀缘彼境勤修加行。如是勤修唯令心住非净其行。如等分行补特伽罗。薄尘行者当知亦尔。而彼诸行有其差别。谓贪等行者勤修行时。要经久远方证心住。等分行者勤修行时。不甚久远能证心住。薄尘行者勤修行时。最极速疾能证心住。问前已广说有贪等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其等分行及薄尘行补特伽罗。有...(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功德者。谓本性成就。极少欲等种种功德。如前所说沙门庄严应知其相。如是等类应知是名诸薄尘行补特伽罗行相差别。
云何补特伽罗异门。谓有六种。何等为六。一沙门。二婆罗门。三梵行。四苾刍。五精勤。六出家。第一沙门复有四种。
何等为四。一胜道沙门。二说道沙门。三活道沙门。四坏道沙门。当知诸善逝名胜道沙门。诸说正法者名说道沙门。诸修善行者名活道沙门。诸行邪行者名坏道沙门。诸善逝者。谓已证得贪嗔痴等无余永尽。说正法者。谓为调伏贪嗔痴等宣说正法。修善行者。谓为调伏贪嗔痴等勤修正行。行邪行者。谓犯尸罗行诸恶法。又学无学名胜道沙门。以无漏道摧灭一切见修所断诸烦恼故。若无如来及诸菩萨。为菩提故勤修正行。诸声闻众持三藏者。名说道沙门。任持世俗法毗奈耶。转正法眼令不断故。若诸异生补特伽罗其性调善。为自利益勤修正行。有羞有悔爱乐正学。为得未得。为触未触。为证未证。勤修加行。有力有能堪得未得。堪触未触。堪证未证。名活道沙门。由彼现有诸善法暖。堪能生长圣慧命根。名活非死。是故...(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将请问时偏覆左肩右膝着地。或居下坐曲躬而坐。合掌恭敬深生愧畏。低颜软语请问瑜伽。我于如是瑜伽行中欲求受学。唯愿慈悲为我宣说。
如是请已善达瑜伽诸瑜伽师。为欲安立初修业者瑜伽作意。应以慈愍柔软言词赞励庆慰。又应称扬修断功德。叹言善哉善哉。贤首。汝今乃能于堕放逸乐着放逸。沉没境界乐着境界。众生类中。独不放逸乐修出行。汝今乃能于久堕在种种忧苦险恶牢狱众生类中。独求解脱如是牢狱。汝今乃能于被种种贪嗔痴等杻械枷锁常所固缚众生类中。独求断坏如是固缚。汝今乃能于入生死旷野险道众生类中。独求超度旷野险道。汝今乃能于遭穷俭种种善根众生类中。独求获得丰饶善根。汝今乃能于堕种种烦恼怨贼广大怖畏众生类中。独求证得究竟安隐常乐涅槃。汝今乃能于为烦恼重病吞食众生类中。独求证得第一无病常乐涅槃。汝今乃能于为四种瀑流漂溺众生类中。独求越度如是瀑流。汝今乃能于入广大无明黑闇众生类中。独求获得大智光明。长老当知。汝...(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内令不散乱。此则最初系缚其心。令住于内不外散乱。故名内住。云何等住。谓即最初所系缚心。其性粗动未能令其等住遍住故。次即于此所缘境界。以相续方便澄净方便。挫令微细遍摄令住。故名等住。云何安住。谓若此心虽复如是内住等住。然由失念于外散乱。复还摄录安置内境。故名安住。云何近住。谓彼先应如是如是亲近念住。由此念故数数作意内住其心。不令此心远住于外。故名近住。云何调顺。谓种种相令心散乱。所谓色声香味触相。及贪嗔痴男女等相故。彼先应取彼诸相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彼诸相折挫其心不令流散。故名调顺。云何寂静。谓有种种欲恚害等诸恶寻思贪欲盖等诸随烦恼。令心扰动。故彼先应取彼诸法为过患想。由如是想增上力故。于诸寻思及随烦恼。止息其心不令流散。故名寂静。云何名为最极寂静。谓失念故即彼二种暂现行时。随所生起诸恶寻思及随烦恼能不忍受。寻即断灭除遣变吐。是故名为最极寂静。云何名为专注一趣。谓有加行有功用。无缺...(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得梵行边际离诸关键。已出深坑已度深堑。已能摧伏彼伊师迦。是为真圣。摧灭高幢已断五支成就六支。一向守护四所依止。最极远离。独一谛实弃舍希求。无浊思惟身行猗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独一无侣正行已立。名已亲近无上丈夫具足成就六恒住法。谓眼见色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如是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彼于尔时领受贪欲无余永尽。领受嗔恚无余永尽。领受愚痴无余永尽。彼贪嗔痴皆永尽故。不造诸恶习近诸善。其心犹如虚空净水如妙香檀。普为一切天帝天王恭敬供养。住有余依般涅槃界。度生死海已到彼岸。亦名任持最后有身。先业烦恼所引诸蕴自然灭。故余取无故不相续故。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此中都无般涅槃者。如于生死无流转者。唯有众苦永灭寂静清凉灭没。唯有此处最为寂静。所谓弃舍一切所依爱。尽离欲永灭涅槃。当知此中有如是相。阿罗汉苾刍诸漏永尽。不能习近五种处所。一者不能故思杀害诸...(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相假说所依。一切都无假立言说。依彼转者皆无所有。是名非有。先所说有今说非有。有及非有二俱远离法相所摄真实性事。是名无二。由无二故说名中道。远离二边亦名无上。佛世尊智于此真实已善清净。诸菩萨智于此真实学道所显。又即此慧是诸菩萨能得无上正等菩提广大方便。何以故。以诸菩萨处于生死。彼彼生中修空胜解。善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诸有情。又能如实了知生死。不于生死以无常等行深心厌离。若诸菩萨不能如实了知生死。则不能于贪嗔痴等一切烦恼深心弃舍。不能弃舍诸烦恼故。便杂染心受诸生死。由杂染心受生死故。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诸有情。若诸菩萨于其生死以无常等行深心厌离。是则速疾入般涅槃。彼若速疾入般涅槃。尚不能成熟一切佛法及诸有情。况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又诸菩萨由习如是空胜解故。则于涅槃不深怖畏。亦于涅槃不多愿乐。若诸菩萨深怖涅槃。即便于彼涅槃资粮不能圆满。由于涅槃深怖畏故不见涅槃胜利功德。由不见故便于涅槃远离一切清净胜解。...(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八种分别能生三事。谓若自性分别。若差别分别。若总执分别。此三分别能生分别戏论所依分别戏论所缘事。谓色等想事为依缘故。名想言说所摄。名想言说所显分别戏论。即于此事分别计度。非一众多品类差别。若我分别若我所分别。此二分别能生一切余见根本。及慢根本萨迦耶见。及能生一切余慢根本所有我慢。若爱分别。若非爱分别。若彼俱相违分别。如其所应能生贪欲嗔恚愚痴。是名八种分别能生如是三事。谓分别戏论所依缘事。见我慢事。贪嗔痴事。当知此中分别戏论所依缘事为所依止。生萨迦耶见及以我慢。萨迦耶见我慢为依生贪嗔痴。由此三事普能显现一切世间流转品法。云何名为自性分别。谓于一切色等想事。分别色等种种自性所有寻思。如是名为自性分别。云何名为差别分别。谓即于彼色等想事。谓此有色谓此无色。谓此有见谓此无见。谓此有对谓此无对谓此有漏谓此无漏。谓此有为谓此无为。谓此是善谓此不善。谓此无记。谓此过去谓此未来谓此现在。由如是等无量品类差别道理。即于自性分别依处。分别种种彼差别义。如是名为差别分别。云何名为总执分别。谓即于彼...(第1164-02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二十一卷~第四十卷)-001)
...无皆成失故。若言有者。由相异故便应有异实物体性。若言无者。计分位别则为唐捐。又不应谓如六识身分位差别。何以故。由六识身所依所缘有差别故。是诸分位一处可得故不应理。若谓转变亦不应理。何以故。于有色物可转变故。得有分位前后差别。非于无色有如乳酪生酥等异。又心因缘无差别故。行别分位不应道理。于一刹那必不可得差别因缘令彼分位而有差别。是故汝计分位差别不应道理。又违教故。唯心实有不应道理。违何等教。谓如经言贪嗔痴等恼染其心令不解脱。问此中何所相违。答若唯有心二不俱有。是即贪等应不依识。若汝复谓以识为先亦不应理。无差别过前已说故。又复经言与触俱生受想思等。又余经说如是诸法恒共和合非不和合。不可说言如是诸法而可分析令别殊异。又佛世尊为欲成立此和合义说灯明喻。是故不可离彼俱生而说和合。虽复经言如是六界说名士夫。然密意说故无过失。问此中有何密意。答唯欲显说色动心所最胜所依。当知是名此经密意。复有违彼圣教。可...(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1)
...相。答由二因缘。一者贪爱是愿不愿所依处故。二者贪爱遍生起故。所以者何。由彼贪爱于身财等所应期愿。为现摄受故便起期愿。于非愿处对治善中为非所愿。现摄方便故便起不愿。由此愿不愿故生死流转无有断绝。当知遍起复有三种。一者位遍。依一切受差别转故。谓由五门喜和合故。喜不离故。喜不合故。喜乖离故。常随自身而藏爱故。二者时遍。谓缘去来今三世境故。三者境遍。谓缘现法后法内身而起。亦缘已得未得境界而起。问何故唯说离贪嗔痴心得离欲。不说离色受等烦恼事耶。答由离于此亦离彼故。又诸烦恼性染污故。又即由此多过患故。所以者何。若于其事起诸过患。当知皆是烦恼所作。是诸过患如前蕴善巧中观察不善所有过患。又可避故。所以者何。于诸事中一切烦恼皆可避脱。非一切事。又由修习不净观等诸世俗道。虽厌其事入离欲地。然离欲地烦恼随逐。烦恼于心未得离欲。由此道理唯离烦恼。心善离欲非离其事。于此处所余决择文更不复现。问何因缘故于诸经中。从余...(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支相似故。能障修习如理作意故。问何缘故忿说名母驼。答似彼性故。由恶语者于他言词不能堪忍增上力故。能障得彼教授教诫。问何故悭嫉说名凝血。答由于虚薄无味利养而现行故。能障可爱乐法故。问何故诸欲说名屠机上肉。答系属主宰无定实故。能障无间修善法故。问何故无明说名浪耆。答似彼性故。障闻智故。问何缘故疑说名岐路。答似彼性故。障思智故。问何故我慢说名轮围。答似彼性故。障修智故。问更有所余能发恶行无量烦恼何故简取贪嗔痴立不善根。答发业因缘略有三种。谓爱味因缘故。损他因缘故。执着建立邪法因缘故。此贪嗔痴于上因缘如应配释。
中嗢拖南曰。
欲爱离欲 计我等欲 龟驼母等
及贪嗔等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九
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
问贪等十烦恼。几能发业几不能发。答一切能发。若诸烦恼猛利现行。方能发起往恶趣业。非诸失念而现行者。又分别起能发此业。非任运起。
问诸烦恼有几相。答略有三相。一自相。二共相。三差别相。自相者。谓贪嗔等各各自性所摄...(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得究竟。具一切支此业乃名圆满业道所摄。由此略说业道自相。一切不善业道自相应随决了。复次若广建立十恶业道自性差别。
复由五相。何等为五。一事。二想。三欲乐。四烦恼。五方便究竟。事者。一一业道各别决定所依处事。或有情数或非有情数。随其所应十恶业道依之而转。想者有四。谓于彼非彼想。非于彼彼想。于彼彼想。非于彼非彼想。欲乐者。或有倒想或无倒想乐所作欲。烦恼者。或贪或嗔或痴。或贪嗔或贪痴或嗔痴。或贪嗔痴一切皆具。方便究竟者。即于所欲作业随起方便。或于尔时或于后时而得究竟。由此五相于杀生乃至邪见诸业道中。随其所应当广建立圆满自性十种差别。杀生业道以有情数众生为事。若能害者于众生所。作众生想起害生欲。此想即名于彼众生名不颠倒想。依此想故作如是心。我当害生。如是名为杀生欲乐。此能害者或贪所蔽。或嗔所蔽。或痴所蔽。或二所蔽。或三所蔽。而起作心。是名烦恼。彼由欲乐及染污心。或自或他发起方便加害众生。...(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业道。
不与取业道事者。谓他所摄物。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劫盗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起方便移离本处。欲邪行业道事者。谓女所不应行。设所应行非支非处非时非量。若不应理一切男及不男。想者。于彼彼想。欲乐者。谓乐行之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两两交会妄语业道事者。谓见闻觉知。不见不闻不觉不知。想者。谓于见等或翻彼想。欲乐者。谓覆藏想乐说之欲。烦恼者。谓贪嗔痴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时众及对论者领解。离间语业道事者。谓诸有情或和不和。想者。谓俱于彼若合若离随起一想。欲乐者。谓乐彼乖离若不和合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所破领。
解。
粗恶语业道事者。谓诸有情能为违损。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乐粗言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呵骂彼。绮语业道事者。谓能引发无利之义。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乐说...(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多不可乐。饶诸怖畏恐惧因缘。如是一切是绮语增上果。若器世间一切盛事年时日夜月半月等渐渐衰微。所有气味唯减不增。如是一切是贪欲增上果。若器世间多诸疫疠灾横扰恼怨敌。惊怖师子虎狼。杂恶禽兽。蟒蛇蝮蝎蚰蜑。百足魍魉药叉诸恶贼等。如是一切是嗔恚增上果。若器世间所有第一胜妙华果悉皆隐没。诸不净物乍似清净。诸苦恼物乍似安乐。非安居所非救护所非归依所。如是一切是邪见增上果。
复次如世尊言。杀有三种。谓贪嗔痴之所生起。乃至邪见亦复如是。此差别义云何应知。若为血肉等杀害众生。或作是心。杀害彼已当夺财物。或受他雇或为报恩。或友所摄或希为友。或为衣食奉主教命而行杀害。或有谓彼能为衰损。或有谓彼能障财利而行杀害。如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随其所应。当知亦尔。如是一切名贪所生杀生业道。
复次若谓彼于己乐为无义而行杀害。或念彼于己曾为无义。或恐彼于己当为无义。或见彼于己正为无义而行杀害。广说乃至于九恼事皆...(第1164-03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四十一卷~第六十卷)-002)
...现法中。行身恶行行语恶行行意恶行。身坏命终广说乃至生那落迦。又由后有爱故能感当来生等众苦。如是乐受贪所依故能生当来五趣等苦。又于苦受多起嗔心。不随所欲触众苦事。便生种种愁恼怨叹乃至迷乱。由此因缘行三恶行堕诸恶趣。如是苦受嗔所依故。能感现法后法众苦。又于不苦不乐受中多生如上颠倒之心。于二种苦。谓依乐受贪所生苦。及依苦受嗔所生苦。生不舍思起不舍行。是故虽有众多烦恼及随烦恼。然佛世尊但立三种根本烦恼。谓贪嗔痴。依此密意佛世尊说。应观乐受是众苦法。应观苦受犹如毒箭。应观不苦不乐受性是无常有坏灭法。若能如实观无常性。渐次能断一切颠倒。如是诸行是第一义苦圣谛事。一切圣贤圣智观已。于第一有最极寂静诸取蕴中。尚不愿乐。何况弊下那落迦中。
复次即此能生后有诸行业及烦恼。由相道理是集圣谛。世尊经中据胜道理唯显示爱。
复次此烦恼品粗重永灭。是有余依涅槃增上所立灭谛。又因永断未来不生。及先世因...(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障者。谓害母等诸重恶业。不自在障者。谓父母等所不听许。若诸僮仆若王大臣他所劫掠。若兰所得。若有辩答。如是等。
复次略有五处。诸出家者于毗奈耶决定应学。何等为五。谓应学知有犯无犯若重若轻及略所说别解脱经。有犯无犯如前已说。由六种差别所犯成重。一制立差别。谓于学处而制立故。二事差别。谓虽同是波逸底迦。然杀生等所有性罪于余遮罪有差别故。三穿穴差别。谓如有一数数犯故。四烦恼差别。谓如有一用其猛利贪嗔痴缠而毁犯故。五智差别。谓如有一善品微少智慧狭劣。虽等建立等事等穿等烦恼起。然其所犯成极重障。非此相违有所犯者。如小水流少草能偃。于彼细草不能漂没。如大水流聚积草木亦不能偃。此中道理当知亦尔。六时差别。谓如有一于其所犯不能速疾如法悔除。长时习已然后对治。与此相违应知所犯名为轻罪。
复次诸持律者。应以五相观察所犯然后断罪。何等为五。谓一向杂染故。一向不行故。制立依处故。现彼过失生不生故...(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于彼增上安乐增上欢喜诸有情所。不欲令其得此兴盛。唯欲自得杂起种种嫉妒不忍变异不乐。第五第六有功德贪有过失嗔。由此因缘心不平等。于僧众中虽行惠施修诸福业。而常伺求种种差别。若作不作若恶所作。内怀忧苦不安隐住。云何四种依处。谓初境界为依处。余有情为依处。又初二依处各起一分杂染。所余依处各起俱分杂染。云何五种对治。一不净。二慈。三悲。四喜。五舍。复有异门六种爱恚杂染五种对治。何等为六。一事贪。二事嗔。三贪嗔痴杂染贪。四不贪不嗔不痴不杂染嗔。五不贪不嗔不痴不杂染贪。六贪嗔痴杂染嗔。云何五种对治。谓不净与慈及三种作意。一杂染无颠倒作意。二不杂染无颠倒作意。三杂染不杂染无颠倒心弃舍贪嗔作意。
复次有四种特补伽罗。应知出家得五种功德。云何四种补特伽罗。一自依者。二依他者。三已熟者。四未熟者。云何应知出家得五种功德。谓自依补特伽罗由出家故。弃舍王等所共财宝。依止不共清净尸罗。是名获得最初功德。依他补特伽罗由出家故。弃舍属他随他而转不自在事。获得自依不随于他自在转...(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谓诸菩萨未入菩萨正性离生所有发心。得法性发心者。谓诸菩萨已入菩萨正性离生。及回向菩提诸声闻等所有发心。不决定发心者。谓非彼种性。设彼种性复退还法所有发心。与此相违当知名为决定发心。不清净发心者。谓如有一或随他转。或被陵逼不揆不量。或怖王难或怖贼难。或怖鬼难或怖退转。或为活命或为利养恭敬因缘或复矫诳。如是等类而发心者。当知皆名不清净发心。与此相违而发心者。名清净发心。羸劣发心者。谓如有一已发心菩萨。贪嗔痴缠所蔽伏故。舍于正行处于邪行。与此相违名强盛发心。未成果发心者。谓从胜解行地乃至第十地所有发心。已成果发心者。谓如来地所有发心。如世尊言。我已解脱难行之行。我于一切难行之行极善解脱。自正愿满亦令于他趣证菩提。此十发心。几染污几不染污等广决择文更不复现。复次有四种心。菩萨应当恒常随护。一闻思所成心。二悲心。三资粮心。四修所成心。
复次菩萨有九正行。依于自义及与他义。一于生死正行。二于...(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界意所取。此是无色界意所取。此是不系意所取。遍计能取相者。谓遍计此色是色能取。此色是声香味触能取。又复遍计此受想行识是色能取。此是声香味触法能取。
云何遍计名自性。谓有二种。一无差别。二有差别。无差别者。谓遍计一切一切法所有名。有差别者。谓遍计此名为色。此名为受。此名为想。此名为行。此名为识。如是等类无量无数差别法中各各别名。
云何遍计杂染自性。谓遍计此色有贪有嗔有痴。不能远离贪嗔痴系。又与信等一切善法而不相应。又复遍计此受此想此行此识。有贪有嗔有痴。不能远离贪嗔痴系。又与信等一切善法而不相应。
云何遍计清净自性。谓与上相违当知其相。云何遍计非杂染清净自性。谓遍计此色是所取。此是能取。此受想行识是所取。此是能取。又于一切无记法中遍计所有无记诸法。复次遍计所执自性当知复有五种。一依名遍计义自性。二依义遍计名自性。三依名遍计名自性。四依义遍计义自性。五依二遍计二自性。
云何依名遍计义自性。谓遍计此色事名有色实性。此受想行识事名有受想行识实性...(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1)
...彼声闻虽复一向受学修行清净法因。亦为无量善友摄受。而不能引大菩提果。诸菩萨众与彼相违。而能引发。又诸声闻依菩萨生。非诸菩萨依彼声闻。
复次云何由世间出世间智。能作利益他事。谓诸菩萨遍于十方。或游历世界。或游历国土。或游历生。或劝请他。为大良医。善能疗治烦恼鬼魅所著有情。为无有上。宣说三学清净之道。云何世间智。谓于粗品所有杂染。能为止息对治。于中品者能为制伏对治。云何名为粗品杂染。谓在家者贪嗔痴行性。诸出家者见依止性。及彼所依不正作意依止性。后有愿依止性。由总别四颠倒故。于非解脱执为解脱依止性。
云何中品杂染。谓已止息粗品杂染。别别对治为依止故。于诸境界贪嗔痴缠依止性。于其所缘正系念故。令不定者心得安定。精勤修习菩提分法。方能制伏。不依此修而自恃举故。于所缘系心令住。勇猛精进。从此于住能正摄受。摄受住故。于积聚中。由一合执中烦恼转。便能制伏。从此为断出世间法所对治故。依止对治。即令坚住。从此能伏诸缘起愚。补特伽罗无我性愚。及法无我性愚。从此能于邪道正道皆得决定。由如是相应知粗品中品杂染止息制伏能对治智。是名世间智。
云何出世间智。谓如是制伏贪...(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痴缠依止性。于其所缘正系念故。令不定者心得安定。精勤修习菩提分法。方能制伏。不依此修而自恃举故。于所缘系心令住。勇猛精进。从此于住能正摄受。摄受住故。于积聚中。由一合执中烦恼转。便能制伏。从此为断出世间法所对治故。依止对治。即令坚住。从此能伏诸缘起愚。补特伽罗无我性愚。及法无我性愚。从此能于邪道正道皆得决定。由如是相应知粗品中品杂染止息制伏能对治智。是名世间智。
云何出世间智。谓如是制伏贪嗔痴缠诸杂染已。复能对治微细随眠所有杂染。此真实智名出世智。此复云何。谓即依彼制伏对治三处善巧。谓缘起善巧。补特伽罗无我胜解善巧。法无我胜解善巧。为欲超度无余杂染对治四种无知故。不待他教。于内精勤观察自心。四无知者。一于共相无知。二于自相无知。三于杂染相无知。四于清净相无知。由三种相应知心共相。一于缘生者不现在前无作用故。二于现在者唯一刹那无作用故。三于贪等自缘所生非心作故。由三种相应知心自相。...(第1164-04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六十一卷~第八十卷)-002)
...作动者。既希望已方便追求。作极厚重者。是所爱乐非可食用。谓金银等应可贸易。作极甘味者。是可食用。复有差别。谓此五句略显得道道果作证。是为婆罗门者。略显得道。无犹豫等断诸恶作离诸贪爱于有非有着无有随眠者。如是诸句略显获得道果作证。于记所解疑惑断故。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9 20:11:28
|
只看該作者
于所行中一切忘失法行断故。于未来世苦因断故。现在苦因粗重断故。所言有者。谓此义中当知于其三界所摄诸相作意。言非有者。于无相界作意思惟。所言著者。谓此义中是贪嗔痴。如无相定诸有学者。犹有随眠。非阿罗汉得有寻思戏论著想四种杂染。前二是出家品。后二是在家品。由有着随眠故。彼得生起。诸出家者由追忆念曾所更境故。有寻思动乱现行故。有戏论。诸在家者住现前境。有著有想由有染着取诸相故。复有二种杂染因缘。谓不如理作意。及顺彼处法。由此因缘彼得生起。是故说此为彼因缘。复次所有无常皆是苦者。义何谓耶。若有无常众同分者。有生老等众苦生起。若依诸触有诸受者。彼皆变坏。生已...(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经时无坚住故。何况坚实者。何况有余常恒实我作者受者而可得见。云何识如幻事。言幻士者。随福非福不动行。识住四衢道者。住四识住。造作四种幻化事者。谓象马等。如象身等虽现可见。而无真实象身等事。如是应知随福非福不动行。识住四识住。虽有作者及受者等我相可见。然无真实我性可得。又识于内隐其实性。外现异相犹如幻像。复次已说白品异门。黑品异门我今当说。嗢拖南曰。
生老死藏等 可欣等烦恼
广说贪嗔痴 少等差别等
所言生者。谓初结生。即名色位等生。则是胎藏圆满。出谓出胎。现谓婴孩乃至少年及中年位。起者。乃至极老年位。又蕴得者。谓名色位界得。即是于此位中彼种子得。言处得者。名色增长六处圆满。诸蕴现者。谓从出胎乃至老位。命根起者。舍故众同分。取新众同分。
复次言蹎蹶者。年衰迈时行步去来多僵仆故。言皓首者。发毛变改白银色故。言襵多者。皮缓皱故。言衰熟者。年衰迈时即彼黄皴无...(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名趣向事。由此因缘自行恶行。遭他笞罚缚录诃骂驱摈害等种种众苦而生起故。名能自损。若不自遭令他遭故。名能损他。若由彼故自他俱遭。名能俱损。能生现法罪者。谓由彼故遭如所说种种苦事。然不决定往诸恶趣。能生后法罪者。谓由彼故虽于现法他所不知。然能为因往诸恶趣。能生现法后法罪者。谓具二种。于现法中多怀染着。所欲不遂广生种种心法忧苦。复于当来往诸恶趣。结虽无量就胜而言略有九结。又约不随所欲义故。说有三缚。谓贪嗔痴依三受故。由彼因缘虽欲脱彼而不能脱。故名为缚。又烦恼品粗重种子之所随逐。说名随眠。是随缚义是微细义。取其根本但有七种。又从烦恼生故。亲近烦恼故。随恼乱心故。名随烦恼。除七随眠。所余一切染污心法。皆随烦恼。又现起相续无断绝义。说名为缠。缠有八种。谓无惭等。又彼能令转成上品相续起故。能令身心无堪能故。说为株杌。如舄卤田不任耕植。又处所别故。彼所生疑有差别故。说五心株。贪等别故。说有三种。又彼能令...(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刍分称有苾刍分故。实怀恶欲。而自称言我是第一真沙门故。非梵行者。实非远离淫欲秽法。而自称言我远离故。又失苾刍性。而自称有苾刍性。是故说名妄称梵行。实非沙门。而自称言我是第一真实沙门。是故说名妄称沙门。又舍所受故。名突尸罗。先舍恶法复还取故。名为恶法。形相意乐互不相称。由是因缘名内朽败。随其所欲而行住故。名下产生。毁辱所闻故。名水生蜗螺。由邪受用诸信施故。名螺音狗行。邪言说故。名为妄称沙门梵行。又有贪嗔痴忿恨等。乃至广说诸杂碎事。摄事分中我当广说。又有无常苦空无我生法老法乃至烧鸡。随其处所即于彼中我当广说。
复次染者。谓乐着受用故。著者。谓即于彼无所顾惜故。饕餮者。谓希望未来所得受用事故。吞吸者。谓彼所余助伴烦恼所吞吸故。迷闷者。次后当说。耽著者。谓坚执已得无所营为故。贪求者。谓追求未得勤加行故。欲者。谓于未得已得希求获得及受用故。贪者。谓于受用喜乐坚着故。亲昵及爱乐。如所亲昵所爱...(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爱乐中。应知其相。藏者。谓于内所摄自体中爱故。护者。谓于他相续中爱故。执者。谓于我所中爱故。渴者。谓倍增希求故。所染者。谓贪居处故。所憍者。谓七种憍所居处故。所欲者。谓种种品类受用贪欲所居处故。所亲昵者。谓是过去诸顾恋。爱所随处故。所爱乐者。谓是现在诸欣喜爱所随处故。又现法中串所习爱。名为亲昵。宿世串习所发生爱。名为爱乐。所迷闷者。不能于中观察功德及过失故。所贪著者。是耽乐心所居处故。所缚著者。是贪嗔痴所居处故。所希求者。能生爱故。所系缚者。是一切结所居处故。是恶者者。谓能和合不善法故。为令现前而喜乐者。谓希望故。为令现前而言说者。谓以语言而追求故。为令证得而遽务者。谓生贪着身追求故。耽着而住者。谓得已抱持而不舍故。等染者。谓于乐受起贪欲故。等恶者。谓于苦受起嗔恚故。等愚者。谓于三受起愚痴故。顾恋者。谓于过去故。系心者。谓于未来故。劬劳者。谓由彼因缘正起追求故。炽然者。谓所欲果遂起染污心故...(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加害故。颦蹙而住者。谓愤害已后颦蹙眉面默然而住故。遍生愤恚者。谓数数追念不饶益相。深怀怨恨恼乱心故。若生烦恼恼乱其心。由此因缘便住于苦。如说苾刍懈怠杂诸恶便住于众苦。有苦者。谓彼摄受未来苦故。有匮者。谓彼远离诸善品故。有灾者。谓彼能为余惑因故。有热者。谓于后时发热恼故。又言苦者。是其总句。有苦者。谓忧苦相应故。有匮者。谓乐受变坏故。有灾者。谓在不苦不乐受中。于二不解脱故。有热者。谓于乐等如其所应有贪嗔痴火故。有于过去有苦。于未来有匮。又害者者。显示摄受上品怨嫌故。敌者。怨者。如前已说。又摧伏者。谓与未生士用生相违故。破坏者。谓与生已士用住相违故。为他所胜者。谓与未生功能生相违故。落在他后者。谓与已生功能住相违故。又不摧伏不破坏非所胜有所胜者。如是诸句由前诸句其义应知。
复次在前际无智者。谓于过去诸行无常法性。不了知故。于后际无智者。谓于现在诸行尽灭法性。不了知故。于前后际无智者。...(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囹圄为种种缚之所系缚。所谓或木或索或铁。又置余人令其防守。或设有彼从幽絷处逃至远所。还执将来。或有尚不令彼转动。况得逃避。或有安置广大微妙种种可爱所系妙欲。在幽絷处令彼自然心生乐着无欲逃避。如是彼人为一切种缚之所缚。为善方便守之所守。为最坚牢系之所系。复为怨家随欲加害。所谓打拍或复解割。或加杖捶或总断命。若有能脱是四缚者。乃得名为从一切缚而得解脱。如是于彼三处世间愚痴有情为种种缚所系缚者。当知即譬贪嗔痴缚。其守禁者。譬不正寻思及未永拔烦恼随眠。不正寻思故尚不令动。况得离欲而远逃避。烦恼随眠未永拔故。虽世间道方便逃避远至有顶。复执将还。可爱妙欲譬之九结。由彼结故令于生死自然乐着。于自系缚不欲解脱。彼既如是为种种缚极所密缚。善方便缚之所密缚。最坚牢缚之所密缚。复四魔怨随其所欲以生等苦而加害之。若能从彼四种系缚善解脱者。乃可名为从一切缚而得解脱。复次嗢拖南曰。
略教教果终堕数 三遍智...(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四种爱所行路。一者意业希求境界。二者身语二业。三者获得。四者于所得中随其所欲若转若习。此是发业爱所行路。若求境界或复诸有。当知于彼四种行路。如其次第趋等差别。如说趋等。于余所说诸有漏事所有喜足爱所行路。喜乐戏论染着耽湎四处差别。如其次第当知亦尔。复有二种游爱行路果相差别。一心差别。二身差别。心差别者。复有二种。一品类差别。二杂染差别。品类差别者。谓由自性故。所依故。所缘故。助伴故。杂染差别者。谓由贪嗔痴等所有烦恼及随烦恼。身差别者。亦有二种。一种种身差别故。二一种身差别故。当知此中心之所有杂染差别。能为二种身差别因。为断彼故诸修行者应以无倒数数作意勤修观行。复由四种因差别故令果差别。谓若于此差别。若由此差别。若即此差别。若如此差别。于此差别者。谓于善趣恶趣所有差别。由此差别者。谓由贪嗔痴所染污心令彼差别。即此差别者。谓五种行所摄受身种种差别。如此差别者。谓于诸行流转杂染清净因缘及清净体。不如实知。生喜乐等及趋走等种种差别。
复次不能了达诸行无常。萨迦耶见为所依止顺流而行。诸愚夫类。由五种相当知顺流而被漂溺。谓若于此漂溺。若由此漂溺。若依此漂溺。若如此漂溺。若漂溺时诸所有相。于此漂溺者。谓于善趣恶趣而被漂溺。如从两岸彼此往来俱被漂溺。由此漂溺者。谓由爱河浸淫之性之所漂溺。...(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舍家趣于非家。深见过患厌弃诸欲。二依未来所生诸行为因有性。三依现在未断意乐杂染有性。为断如是三种有性故。有三断。谓无顾恋故。不欣乐故。断离欲灭界集成故。
复次于诸行中略有二种离增上慢观无我见。何等为二。一不善清净。二善清净。云何名为不善清净。谓如有一远离而住。依观诸行无常性忍。由世间智于无我性发生胜解。因此胜解于眼所识色乃至意所识法等随观察。我我所相不现行故。说名为断。又能制伏四外系所摄贪嗔痴三种所有。谓贪欲身系摄贪所有。嗔恚身系摄嗔所有。余二身系摄痴所有。当知此中极鄙秽义是所有义。离增上慢无我智者如理作意。共相应故定地摄故。当知此智由二因缘不善清净。一者即于此时。谓于趣入顺决择分善根位时。有粗我慢随入微细现行作意间无间转。由是因缘作如是念。我今于空能修能证。空是我有。由是空故计我为胜。如空无相及无所有当知亦尔。二者能令彼法现行因缘。谓于诸欲或萨迦耶有染爱识。由于如是有染爱识。不...(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养恭敬等爱为缘建立见取。定爱为缘立戒禁取。有无有爱为缘立我语取。
复次当知四系唯依外道差别建立。如前应知。复次违背五处。当知建立五盖差别。一为在家诸欲境界所漂沦故。违背圣教立贪欲盖。二不堪忍诸同法者。呵谏驱摈教诫等故。违背所有可爱乐法立嗔恚盖。三由违背奢摩他故。立惛沉睡眠盖。四由违背毗钵舍那故。立掉举恶作盖。五由违背于法论议无倒决择审察诸法大师圣教涅槃胜解故。建立疑盖。
复次若贪嗔痴缠所缠故。或彼随眠所随眠故。心不调柔。心极愚昧于得自义能作衰损故。名株杌。
复次于弊下境所起贪欲。名为贪垢。于不应嗔所缘境事所起嗔恚。名为嗔垢。于极显现愚痴众生尚能了事所起愚痴。名为痴垢。
复次若贪嗔痴数数现行恒常流溢。烧恼身心极为衰损。说名烧害。
复次若贪嗔痴远离惭愧。无惭愧故一向无间。不可制伏定为伤损。说名为箭。复次若贪嗔痴惭愧间杂。由相续故。非刹那故。有可制伏。说名所有。是系所摄。极下秽义。
复次一切不善身业。名为恶行。如说身业。语业意业当知亦尔。由此恶业数现行故。于诸恶趣。或已随得。或当随得。或现随得。是故说彼名为恶行。由此示现业杂染义。烦恼杂染前已显了。
复次有二安立业杂染论。一者邪论。二者正论。言邪论者。谓如是说。若有故思。凡所造作诸不善业。一切决定当受恶趣。此论便谤修行梵行能证涅槃。何...(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尚能弃舍。况不现前。故名解脱。
复次善修梵行。于诸蕴处我我所见已永断者。若为损身。乃至夺命苦受所触。终无色变心变可得。如是名粗善守根相。彼由如是善守诸根。四苦解脱增上力故。得四种喜。一由当来外缘生苦得解脱故。二由当来内缘生苦得解脱故。三于现法般涅槃时。由二种依所作众苦得解脱故。四命终已与世所见草木相似一切众苦不相续故。由二种相草木相似。一者六处离有情想。与世所见草木相似。二者六处为所依止贪嗔痴火乃得烧然。与世所见草木相似。善修梵行诸圣弟子。当来后有苦不生故。与诸如来成就明力。少分相似。非现法缘苦不生故。设暂生已速疾断故。然诸如来。二种明力。皆悉成就。是故说名无上明持。
复次有一沙门或婆罗门。越胜现量。世间愚夫尚不迷惑。况诸智者。一切愚痴所安足处。虚妄推度以为依止。或依前际。或依现法。坚固执着建立四种苦乐邪论。谓依前际。虚妄计度宿作因故立诸苦乐。一向自作。虚妄计度自在变化...(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初学所依。第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二学作其所依。后三处所所起胜解与第三学作其所依。若由此智能断烦恼。及烦恼断当知是名心无忘失。又于当来。后有因断。说名爱尽。现法境界诸杂染断。说名取尽。又彼第一补特伽罗。虽有正信出离胜解。而未决定堪于当来令彼一切悉皆弃舍及与变异。第二有其无恼胜解。第三有其远离胜解。当知亦尔。若诸有学六处胜解。虽无堪能当来弃舍及与变异。然似幼童等持念慧。皆悉羸劣。虽生圣处未善修故。于贪嗔痴。不能远离无余永断。由慧劣故。及由贪等未永断故。若遇胜妙境界现前。时时忘念。由此因缘而勤生起。学心解脱及慧解脱。尽诸烦恼。是故有学补特伽罗。仍有所作。由此分故。而名减劣。若阿罗汉六处胜解。尚无堪能当来变异。况有弃舍。善修道故。贪嗔痴等永断无余。爱尽取尽胜解圆满。已得尽智无生智故。六种恒住所摄受故。所有智慧非如有学时时忘念故。阿罗汉六处胜解。由第一义最极圆满。亦名成就最极清净。非余下位补特伽罗由此因缘亦无自高记别所解。于三摩地所行所缘。无散乱故。名内心住。即三摩地善成满故。名不狭小。一切烦恼皆离系故。名善解脱。所有智慧善积集故。说名善修。见灭尽故。无有爱味。其心一向善而无罪。
复次略有二种补特伽罗。一者不能密护根门...(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起如是五转差别悦不悦意。然诸如来终不为彼爱恚行相之所染污。由诸烦恼并其习气永离系故。善修根故。是故如来一切烦恼并习永断。为所依止。能善住念。于弟子众无诸杂染。说名五转无上修根。又于如是一切五转。随其所应。当正思惟三种对治。一无常想。二者慈心。三无想定。如是三种。随其所应当知其相。又佛世尊所作已办无学弟子。名已修根。由彼长夜乐涅槃故。虽遇如前诸有情数境相现前。或纯可爱。或纯非爱。或多杂类通爱非爱。由贪嗔痴永远离故。由心解脱及慧解脱增上力故。即由无相令心于彼速疾弃舍。由意乐故。于诸境界起厌逆想。又于涅槃见寂静德。如是速能安住于舍。由此因缘。一刹那顷失念所作杂染污心。亦不得起。当知齐此善修习故。名善修根。若诸有学未能速疾安住于舍。有余烦恼熏彼相续成杂秽故。又于一切三转境中。憎恶所起诸烦恼故。现行烦恼所逼迫时。则能方便住厌逆想及过患想。如是修行能令修根速得圆满。是故说彼名正行者。如是当知于善说法毗...(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或是后受六处由藉。爱等业等随其所应。当知亦尔。
复次由二因缘。后有生起。一后有业。二后有爱。而但说言诸有情类随业而行。不言随爱。何以故。略有三爱。一者欲爱。二者色爱。三无色爱。此中欲爱。是不善者虽有异熟。然若不起恶不善业。终不能与恶趣异熟。若欲界爱。于无明触所生诸受。起希求时。于可爱境发生贪欲。于可憎境发生嗔恚。于可迷境发生愚痴。由此三种增上力故。行不善业。由此业故。生诸恶趣。非但由彼贪嗔痴缠定堕恶趣。然即此爱于所造业异熟生时。能为助伴。又由希求可爱境界增上力故。修行善行身语意业。由此为因。得生善趣。此中可爱诸异熟果。但应用业为引生因。非染性爱。又若此爱色无色系。虽非不善。然是染污。一切皆非有异熟果。又即由此色无色爱。名有爱者。彼由听闻正法因故。于其欲界观粗鄙相证得明触而生世间如理作意相应诸受。调伏欲界贪嗔痴等。造修所成善有漏业。由于此间造彼业故。当得生彼。不由于彼染污性爱。然即此爱于所造业。异熟生时。能为助伴。是故但说诸有情类随业而行。不言随爱。
复次于外事中。世间假名增上力故。亦说有果及有受者。彼或时空世现可得。或时不空。如果受者。因与作者。当知亦尔。如是名为世俗谛空。非胜义空。若说恒时一切诸行唯有因果。都无受者及与作者。当知是名胜义谛空。应知此空复有七种。一后际空。二前际空。三中际空...(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苦因缘依处。是名三相。云何三际。一者中际。二过去际。三未来际。是名三际。当知此中内身苦依。是寒热等及病死等众苦差别现法生起之所依处。何以故。由有此故。于所依身彼得生故。外父母等亲属朋党。摄受苦依。是供侍等执持刀杖以为后边。忧愁叹等众苦差别之所依处。何以故。如前说故。此二种依用摄受爱以为其因。由似集爱此依生起。名苦因缘。又即此爱依止可乐妙色境界以为依处。方乃得生。说彼名苦因缘依处。又诸所有现在境界。贪嗔痴火热恼为因令生燋渴。由是遂饮。譬如杂毒可乐。妙色所缘境界甘美之饮。不能弃舍。转增渴爱。由渴爱故。有当来依。当来依故。便有众苦。如是当知。由第一义。名为趣死。即由如是现在道理。应当了知去来道理。当知是名能正思量中去来际。又即依止四种言说。应知一切所依三量。若见若知二种言说是依现量。若觉言说是依比量。若闻言说依至教量。
复次由五种相。正勤方便观察缘起。能尽众苦能作苦边。何等为五。一者观...(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正行。云何名为依止所有增上慧学起诸邪行。谓如有一。离近贤圣。依近恶友。闻不正法。胜解为因。不如正理思择诸法。于诸恶欲及诸恶见。喜乐受行。或于广大所学所得微妙法中。而自轻蔑。如是名为依止所有增上慧学起诸邪行。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依止所有增上慧学所起正行。此中异生补特伽罗。依止如是三种学中所起邪行。无有堪能超异生地。无倒趣入正性离生。永断三结。由不永断三种结故。无有堪能依止修道得阿罗汉。于现法中无余永断贪嗔痴等一切烦恼。超越当来疾病衰老及以夭没。与此相违。当知即是于三学中。如实正行一切白品。广说乃至。超越当来疾病衰老及以夭没。
复次若有苾刍。具净尸罗。住别解脱清净律仪。增上心学增上力故。得初静虑近分所摄胜三摩地。以为依止。增上慧学增上力故。得法住智及涅槃智。用此二智以为依止。先由四种圆满。远离受学转时。令心解脱一切烦恼。得阿罗汉。成慧解脱。此中云何名法住智。谓如有一。听闻随顺缘性缘起无...(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善安隐住。谓阿罗汉一向乐住。
复次嗢拖南曰。
有灭若沙门 婆罗门受智
流转与来往 佛顺逆为后
诸学见迹。虽于有灭寂静涅槃。不随他。信内圣慧眼。自能观见。然犹未能以身触证。譬如有人热渴所逼。驰诣深井。虽以肉眼现见井中离诸尘秽清冷美水。并给水器。而于此水身未触证。如是有学虽圣慧眼现见所求后烦恼断。最极寂静。而于此断身未触证。
复次有诸沙门若婆罗门。于贪嗔痴无余断灭。真沙门义婆罗门义。全未证得。而诸世间起沙门想婆罗门想。彼亦自称是真沙门真婆罗门。世间于彼虽起是想。然彼但是世俗沙门。及婆罗门。非第一义。若第一义诸有沙门及婆罗门。皆不忍许彼为沙门及婆罗门。所以者何。由彼不能如实了知诸杂染法。杂染法因。亦不如实了知彼灭趣彼灭行。杂染法者。谓老死支所摄众苦。及以生支。杂染法因。复有二种。一爱所作。二业所作。爱所作者。谓由缘起逆次道理有取爱支。若无明触所...(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执为我。或执我所。即于此身具足多闻诸圣弟子。如实知故。无有所执。是即能修苦无我想。此无我想由于其身唯有界想。有此想故。若复由他爱与非爱增语有对诸触现行。言非爱者。即是手足杖块等触。彼则于此及此为缘所有受等无色诸行。正观无常离爱离恚。唯观有界。心缘此身正安住故。如是亦名远离愚痴。如是所有分析聚想。于外大种修无常想。于内大种修不净想。若无常想。无常苦想。苦无我想。于所生起受等诸法。依大种身修无常想。离贪嗔痴。如是观品无量善法。始修业地由正修习循身念故。皆得生起。云何名止。云何生起止品善法。谓由修习循身念故。以观为依如理修止。又言。止者。谓于其内正安住心。止品善法者。谓得如是正思择力攀缘。锯喻沙门教授于怨家所正修忍辱。又即缘彼无倒修慈。既由忍慈所摄受故。戒得清净。观戒净故。作是思惟。我今已于大师圣教。微有所作。由是因缘。无所忧悔。无忧悔故。深生欢喜。广说乃至。得三摩地。彼于尔时由静定心。乃至获得...(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阶蹬。能令上升大智慧殿。又即如是四圣谛智。如四桄梯。能令蹬上解脱寂灭。当知此中有三种爱。譬如三枪。诸恶魔罗执持挠搅生死大海。令彼受生诸有情类随而回转。如是三种魔罗爱枪。不能令彼三种有情随而回转。一者劲锐。即是预流。二者处中。即余有学。三者逆流。道行圆满。随其所欲。皆能造作。已见圣谛补特伽罗。永断所有慢所作苦。慢所成苦。由是因缘。诸苦少在多分已断。谓诸有学及阿罗汉。如慢所作所成众苦如是。诸爱身语意业贪嗔痴等所生众苦。当知一切皆少分在多分已断。譬如砾石及大雪山。如是诸慢所作所成所有众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如大池沼其水盈满于中沾引二滴三滴。依大池沼水尚甚多。如是无色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如大陂湖。余如前说。如是色界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又如大海余如前说。如是欲界爱所生苦若余若断。当知亦尔。又大雪山。若诸金山。若苏迷卢。及大地喻。又有六种砾石之喻。又泥团喻。余如前说。如是身业语业意业...(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1)
...苦。当知此中前三名。为唯能引自无义利行。从一名为亦能引他无义利行。云何四处不得善巧。谓于诸界诸处缘起处非处中。皆不了达。与上相违。当知即是聪慧二相。又由无色意处所依所缘自类流转差别。当知建立有十八界。由五色处。安立运转驱役所依体性差别。当知建立有余六界。安立所依体性差别。谓地等四。运转所依体性差别。即是空界。驱役所依体性差别。即是识界。由染净品想及寻思所依义故。当知建立有余六界。谓欲恚害并彼对治。贪嗔痴缚所依义故。当知建立有余六界谓苦乐忧喜舍无明。若有非理作意思惟。即便生起邪想寻思。若有如理作意思惟。即便生起正想寻思。又由三界染净二品遍行义故。当知建立有余四界。谓名所摄受等四蕴。又由所染所净清净即此不净。清净增上如前所说。外不出离。出离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前所说。内不出离。出离义故。当知建立有余三界。谓色界无色界灭界。又即由此内外二事出离增上。听闻正法或不正法。如理...(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然由缘彼各别所行诸缠。生起此后睡眠烦恼随缚。即名于彼相续随眠。为欲永害诸随眠故。熟修梵行。非唯为遣诸缠因缘。
无思择力补特伽罗。受苦受时心极忧悴。即此苦受若身若心现前领纳。所余乐受非苦乐受。由未断故。而说相应。是故名为现见圆满冥闇受坑难得其底。有思择力补特伽罗。应知一切与上相违。
又于诸受心未解脱补特伽罗。但于苦受圆满领纳。犹如一人中二毒箭。二毒箭者即喻三受。或染心领纳。谓由贪嗔痴。或相应领纳。谓由生等苦。如是彼由现法所有上品苦故。及由现法诸杂染故。亦由后法所有苦故。由是诸处受其染恼。心解脱者。应知一切与上相违。此差别者。具领三受。又若有受于依止中生已破坏消散不住。速归迁谢不经多时。相似相续而流转者。应观此受犹若旋风。若有诸受少时经停相似相续不速变坏而流转者。应观此受如客舍中羁旅色类。又彼诸受自性所依染净品别。当知名受品类差别。有味受者诸世间受。无味受者诸出世受。依耽...(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止上定地故。下地诸受皆得寂静。二由暂时不现行故。而得寂静。三由当来究竟不转。而得寂静。当知此中暂时不行。名为寂静。令其究竟成不行法。名为止息。乐言论者。广生言论。染污乐欲展转发起种种论。说名为语言。即此语言若正证入初静虑定。即便寂静。又粗寻伺能发语言。诸未得定。或有已得还从定起能发语言。非正在定。正在定者。虽有微细寻伺随转。而不能发所有语言。是故此位说名一切语言寂静。是名第二义门差别。又瑜伽师。于贪嗔痴深见过患。安住领纳贪嗔痴等离系诸受。数数遍知数数断灭贪嗔痴等故。说其心于贪嗔痴离染解脱。
又由七行。于诸受中观受七相。谓观诸受自性故。现在流转还灭因缘故。当来流转因缘故。当来还灭因缘故。杂染因缘故。清净因缘故。及清净故。
复次嗢拖南曰。
受生起劣等 诸受相差别
见等为最胜 知差别问记
一切有情应断诸受。略由三缘而得生起。一者欲缘。谓于未来世。二者寻缘。谓于过去世。三者触缘。谓于现在世现前境界。云何名为一切有情。谓有情众略有...(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是三种对治。随其所应。如前所说。于可意等身等境界。住厌逆想不厌逆想。弃彼二种舍念正知。由此因缘。当知名为善修念住。
复次嗢拖南曰。
先诸根爱味 前后有差别
取相及诸缠 大果利为后
有三种根。于诸念住一切善聚为障碍故。当知说名不善法聚。何等为三。一恶行根。能令当来住恶趣苦。二寻思根。能令现法住不安苦。三者根根。与恶行根及寻思根为根本故。说名根根。应知此中。诸贪嗔痴三不善根。能与身等恶行为根。欲等三想。能与欲等寻思为根。欲等三界。当知能与贪等三根及欲想等三根为根。
复次有诸苾刍。于四念住勤修加行。以世间道离欲界爱。广说乃至。第一有定具足安住。即于此定多生爱味。即于此定生喜足想。不上勤求得所未得。此于圣法毗柰耶中。不名大士。何以故。其心未得善解脱故。与此相违。得名大士。
复次有诸苾刍。于身等境精勤安住循身等观。以九行相安住其心。令心内...(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现法涅槃。名为自义。能往人天善趣。亦名自义。当知此中。依第一自义。建立觉慧精进二力。由是二力。能有方便发起正勤。依第二自义。立无罪力。由此三力。一切自义皆得究竟。乐利他者他义。有余由此增上立摄受力。当知摄事如菩萨地已辩其相。
复次依国及王。若男若女。若夫若妻。若愚若智。若处居家。若出家众。当知建立有十种力。谓诸国王有自在力。如是等力广说如经。
复次诸阿罗汉。成就八力。如实领受。贪嗔痴等永尽无余。不造诸恶。修习诸善。谓心趣向远离出离般涅槃故。厌背后有。厌背因缘不造恶业。又见诸欲犹如一分热炭火故。厌背诸欲厌背因缘不造恶业。由此二力不造诸恶。不造恶故。复由六门修习诸善。谓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
复次诸佛如来。依自利行及利他行。为欲显己与诸弟子有差别故。说如是言。诸有学者成就五力。唯有如来成就十力。若有成就有学五力。行自利行诸圣弟子。获得最上阿罗汉果。从...(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与此相违。应知即是邪见为首八邪道支。所有差别堕在无明黑闇品故。说名为黑。往恶趣故。说名无义。不善性故。说名下劣。生现法中所有怖畏及怨憎故。说名有罪。诸有智者所讥毁故。所远离故。名应远离。
复次依第一义所有沙门。安立如是八支圣道。为沙门义。为此义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假名出家受沙门性。又此毕竟无失坏故。名第一义。其假名者即不如是。诸有成就此第一义沙门性者。当知亦名胜义沙门。又彼追求此沙门果贪嗔痴等毕竟断义。是故说彼名沙门义。此沙门义复有二种。一无差别总相建立。二若有所作。若无所作行向住果差别建立。如是一切总有四种。一沙门性。二是沙门。三沙门义。四沙门果。有婆罗门差别道理。当知亦尔。
复次嗢拖南曰。
障随惑寻等 果欲细身劳
学住及作意 智无执为后
入出息念修习差别有十六行。广分别义如声闻地。应知其相。又勤修行诸瑜伽师。修习如是入出息念。尔时应...(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三烦恼盛故。四轻慢故。云何名为由无知故犯所犯罪。谓如有一。于所犯罪不审听闻。不善领悟。彼无解了无有觉慧无所知故。于其所犯起无犯想。而犯众罪。如是名为由无知故犯所犯罪。云何名为由放逸故犯所犯罪。谓如有一。于所犯罪虽复解了。有其觉慧亦有所知。而住忘念。住不正知。彼由如是不住念故。如无所知而犯众罪。如是名为由放逸故犯所犯罪。云何名为烦恼盛故犯所犯罪。谓如有一。于其所犯虽复解了。有其觉慧亦有所知。而彼本性贪嗔痴等极为猛利。彼由猛利贪嗔痴故。虽知是事所不应。为烦恼缠逼不自在故。而犯众罪。如是名为烦恼盛故犯所犯罪。云何名为由轻慢故犯所犯罪。谓如有一。于所犯罪虽复解了。有其觉慧亦有所知。而彼信解极为下劣。无有强盛宿善因行。由其信解极下劣故。于沙门性。于般涅槃。无有顾恋。于佛法僧。无敬无惮无有羞耻。不乐所学。由轻慢故。随其所欲广犯众罪。如是名为由轻慢故。犯所犯罪。当知此中。无知放逸所犯众罪。是不染污。由烦恼盛及以轻慢所犯众罪。是其染污。...(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为五。一由自性故。二由毁犯故。三由意乐故。四由事故。五由积集故。由自性者。谓他胜罪聚是上品罪。众余罪聚是中品罪。所余罪聚是下品罪。复有差别。谓彼胜众余。是重品罪。陨坠别悔是中品罪。恶作罪聚是轻品罪。如是应知由自性故诸所犯罪成下中上三品差别。由毁犯者。谓无知故。及放逸故。所犯众罪是下品罪。烦恼盛故所犯众罪是中品罪。由轻慢故所犯众罪是上品罪。如是应知由毁犯故诸所犯罪成下中上三品差别。由意乐者。谓由下品贪嗔痴缠所犯众罪。是下品罪。若由中品。是中品罪。若由上品。是上品罪。如是应知。由意乐故。诸所犯罪。成下中上三品差别。由事故者。谓虽现行相似意乐。而由其事非一类故。应知所犯成下中上三品差别。如以嗔缠于傍生趣所有众生故思杀害。生陨坠罪。即以如是相似嗔缠。或于其人或人形状非父非母故思杀害。生他胜罪。非无间罪。即以如是相似嗔缠。于人父母故思杀害。生他胜罪及无间罪。如是应知。由事别故。诸所犯罪成下中上三品差...(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如是八种品类差别。及前所说异门体相释词差别。应知如前广略所序一切事中能正广辩。无过此辩。
复次嗢拖南曰。
初聚相摄等 其次成就等
自性等因等 后广说地等
有九法聚。摄一切法。何等为九。一善法聚。二不善法聚。三无记法聚。四见所断法聚。五修所断法聚。六无断法聚。七邪性定法聚。八正性定法聚。九不定法聚。善等法聚。广如意地已辩其相。见所断法聚者。谓一切见。若依见等贪嗔痴慢。若恶趣业。若于诸谛犹豫疑等。修所断法聚者。谓余一切所应断法。无断法聚者。谓无漏法。邪性定法聚者。谓无间业及断善根。正性定法聚者。谓学无学所有诸法。不定法聚者。谓余非学非无学法。
应知此中所有诸法自性相摄他性相应。或有一类补特伽罗。
成就善法及无记法。非不善法。谓诸圣者已离欲贪。及此异生除种子法。或有一类补特伽罗。成就不善及无记法。非诸善法。谓断善根补特伽罗除种子法。无...(第1164-05部~瑜伽师地论一百卷(第八十一卷~第一百卷)-002)
...。如实者略。谓四圣谛广。谓十二缘起。于彼加行。是正知义。业亦如无贪说。
云何精进。谓懈怠对治。善品现前。勤勇为性。谓若被甲。若加行。若无怯弱。若不退转。若无喜足。是如此义。圆满成就。善法为业。
云何轻安。谓粗重对治。身心调畅。堪能为性。谓能弃舍十不善行。除障为业。由此力故。除一切障。转舍粗重。
云何不放逸。谓放逸对治。依止无贪。乃至精进。舍诸不善。修彼对治诸善法故。谓贪嗔痴。及以懈怠。名为放逸。对治彼故。是不放逸。谓依无贪、无嗔、无痴.精进四法。对治不善法。修习善法故。世出世间正行所依为业。
云何舍。谓依如是无贪。无嗔。乃至精进。获得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性。又复由此。离诸杂染法。安住清净法。谓依无贪。无嗔无痴。精进性故。或时远离昏沉掉举诸过失故。初得心平等。或时任运无勉励故。次得心正直。或时远离诸杂染故。最后获得心无功用。业如不放逸说。 ...(第1169部~大乘广五蕴论一卷)
...。
云何昏沉。谓心不调畅。无所堪任。蒙昧为性。是痴之分。与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所依为业。
云何掉举。谓随忆念喜乐等事。心不寂静为性。应知忆念先所游戏欢笑等事。心不寂静。是贪之分。障奢摩他为业。
云何不信。谓信所治。于业果等。不正信顺。心不清净为性。能与懈怠。所依为业。
云何懈怠。谓精进所治。于诸善品。心不勇进为性。能障勤修众善为业。
云何放逸。谓依贪嗔痴懈怠故。于诸烦恼。心不防护。于诸善品。不能修习为性。不善增长。善法退失。所依为业。
云何失念。谓染污念。于诸善法。不能明记为性。染污念者。谓烦恼俱。于善不明记者。谓于正教授。不能忆持义能与散乱所依为业。
云何散乱。谓贪嗔痴分。令心心法流散为性。能障离欲为业。
云何不正知。谓烦恼相应慧。能起不正身语意行为性。违犯律行所依为业。谓于去来等。不正观察故。而不能知应作不应作。致犯律仪。
云何恶作。谓心变悔为性。谓恶所作故名恶作。此恶作体非即变悔。由先恶所作。后起追悔故。此即以果从因为目。故名恶作。譬如六触处说为先业。此有二位。谓善不善。于二位中。复各有二。若善位中。先不作善。后起悔心。彼因是善。悔亦是善...(第1169部~大乘广五蕴论一卷)
...。云何为诳。谓为诳他诈现不实事为性。云何为谄。谓覆藏自过方便所摄心曲为性。云何为憍。谓于自盛事染着倨傲心恃为性。云何为害。谓于诸有情损恼为性。
云何无惭。谓于所作罪不自羞耻为性。云何无愧。谓于所作罪不羞耻他为性。云何惛沈。谓心不调畅无所堪能蒙昧为性。云何掉举。谓心不寂静为性。云何不信。谓信所对治。于业果等不正信顺。心不清净为性。云何懈怠。谓精进所治。于诸善品心不勇猛为性。云何放逸。谓即由贪嗔痴懈怠故。于诸烦恼心不防护。于诸善品不能修习为性。云何失念谓染污念于诸善法不能明记为性。云何散乱。谓贪嗔痴分心流荡为性。云何不正知。谓于身语意现前行中不正依住为性。
云何恶作。谓心变悔为性。云何睡眠。谓不自在转心极昧略为性。云何为寻。谓能寻求意言分别思慧差别令心粗为性。云何为伺。谓能伺察意言分别思慧差别令心细为性。云何心不相应行。谓依色心心法分位。但假建立不可施设。决定异性及不异性。彼复云何。谓得无想等至灭尽等至无想所有。命根众同分。生老住无常。名身句身文身异生性如是等类。
云何...(第1170部~大乘五蕴论一卷)
...正寻求或复追念曾所经见戏乐等事心不静息为体。能障奢摩他为业。乃至增长掉举为业。如经说汝为掉动亦复高举。乃至广说。
不信者。谓于有体有德有能心不净信为体。障信为业。乃至增长不信为业。如经说若人不住不净信心终无退失所有善法乃至广说。
懈怠者。谓耽着睡眠倚卧乐故怖畏升进自轻蔑故心不勉励为体。能障发起正勤为业。乃至增长懈怠为业。如经说若有懈怠必退正勤。乃至广说。
放逸者。谓总贪嗔痴懈怠为体。由依此故心不制正恶不善法及不修习彼对治法障不放逸为业。乃至增长放逸为业。如经说夫放逸者是生死迹。乃至广说。
失念者。谓于久所作所说所思若法若义染污不记为体。障不忘念为业乃至增长失念为业。如经说谓失念者无所能为。乃至广说。心乱者。谓于所修善心不喜乐为依止故驰散外缘为体。能障等持为业乃至增长心乱为业。如经说若于五欲其心散乱流转不息。乃至广说。
不正知者。谓于身语意行...(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住。八种者谓预流果向等八。广说如经。一预流向。谓如有一纯熟相续。超过一切外异生地。入正性离生。若未证得初预流果终无中夭。二预流果。若随胜摄永断三结。若全摄者永断一切见所断惑。由此圣者已见谛故。最初证得逆流行果。三一来向。谓如有一或世间道。倍离欲界贪已。趣入正性离生。或预流果。为断欲界上中品惑。修对治行。四一来果。或倍离欲已。入正性离生。然后证得。或预流果。进断欲界上中品惑故得。即依此断。说名微薄欲贪嗔痴。此云何知。谓以筹虑作意观察境时。心生于舍无习向心无习趣心无习着心。应知是人三毒微薄。五不还向。谓如有一或世间道。先离欲界贪已。趣入正性离生。或一来果。进断欲界余烦恼故。修对治行。六不还果。或先离欲入正性离生。然后证得。或一来果。尽断欲界余烦恼故得。七阿罗汉向。谓如有一学。已见迹为断非想非非想地烦恼故。修对治行。八阿罗汉果。谓永断一切非想非非想地烦恼故得。
极七返等者。谓极七返等。...(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自性软或未增长。求胜进时加行迟钝。第二利根。应知反此。三贪行。谓于前世久习贪欲。及不修习贪欲对治。是因缘故。于此生中虽逢下劣可爱境界。亦起猛利相续贪爱。难离难厌。于修善法加行迟钝如贪行。第四嗔行第五痴行亦尔。此中差别者。虽逢微小可嗔境界。亦起猛利相续嗔恚。虽逢粗浅可痴境界。亦起猛利相续愚痴。六等分行。谓于前世不习上品贪欲嗔痴。设有习者复已修习彼对治法。是因缘故。于此生中逢可爱等三种境界。随境品类起贪嗔痴三种缠惑。非难离非易离。非难厌非易厌。于修善法不迟不速。七薄尘行。谓如有一于过去生不久数习贪欲嗔痴。然已修习彼对治法。是因缘故。于此世中虽逢胜上可爱等境。而能不起猛利相续贪恚痴缠。虽或时起下品中品。然易离易厌。于修善法加行速疾。
在俗者。谓处家白衣。受用五欲营构俗业。以自活命。
出家者。谓持出家威仪相貌。弃舍俗境受持禁戒。如法乞求清净自活。
声闻乘等。三者一声闻...(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如经。一佛证净。谓已见谛者。于如来所善住出世间信。及后所得善住世间信。如佛证净。如是第二法证净第三僧证净应知。四圣所爱戒证净。谓已见谛者。于已得决定不作律仪圣所爱戒所善住出世间信。及后所得善住世间信。
果者谓四沙门果。广说如经。一预流沙门果。若随胜摄三结永断。谓身见戒禁取及疑。若全分摄。一切见道所断烦恼永断。由彼断故。得预流果不堕落法。或极七返或复家家。二一来沙门果。若随胜摄三结永断。薄贪嗔痴。若全分摄。一切见道所断烦恼永断。及欲界系修道所断上品中品烦恼永断。由彼断故得一来果。或复一间。三不还沙门果。若随胜摄五顺下分结永断。所谓身见戒禁取疑贪欲嗔恚。若全分摄。一切见道所断烦恼永断。及欲界系修道所断烦恼永断。或色界系烦恼永断。或无色界一分烦恼永断。由彼断故得不还果。或中间寂灭。或生寂灭。或无行寂灭。或有行寂灭。或复上流。四阿罗汉沙门果。若随胜摄贪欲嗔痴无余永断。若全分摄。见修所断一...(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 五种义者。一所遍知事。二所遍知义。三应知遍知。四得遍知果。五受用遍知果。所遍知事者。谓一切所知事。若诸蕴事。若内处事。若外处事如是等。所遍知义者。谓尽一切种如所应知。若世俗谛若胜义谛。若功德若过失。若诸缘若三世。若起住坏相若如病等。若苦集若真如实际法性。若广若略。若一向记若分别记。若反问记若置记。若隐若显。如是等所遍知义应知。遍知者。谓能取前二境菩提分法。得遍知果者。谓永灭贪欲嗔恚愚痴及无遗余贪嗔痴断。四沙门果。及诸声闻独觉如来共不共世出世功德。具足作证。受用遍知果者。谓即于所证法中解脱智及广为他开示演说分别。此五种义亦摄一切义应知。
四种义者。一心所执义。二领纳义。三了别义。四杂染清净义。此四种义亦摄一切义应知三种义者。一文义。二义义。三界义。文义者。谓名身等。义义者。谓十种义应知。一真实相。二遍知相。三永断相。四作证相。五修习相。六即于真实等相种种差别相。七所依能依相属相...(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理建立。然于诤竞恶劫起时。诸婆罗门违越古昔婆罗门法。为欲食肉妄起此计。
又应问彼。汝何所欲。此咒术方为是法自体。为是非法自体。若是法自体者。离彼杀生不能感得自所爱果。转彼非法以为正法。不应道理。若是非法自体者自是不爱果法而能转余不爱果法者。不应道理。
如是破已。复有救言。如世间毒。咒术所摄不能为害。当知此咒术方亦复如是。
今应问彼。汝何所欲。如咒术方能息外毒。亦能息内贪嗔痴毒为不尔耶。若能息者。无处无时无有一人贪嗔痴等静息可得。故不中理。若不能静息者。汝先所说如咒术方。能息外毒亦能息除非法业者。不应道理。
又汝何所欲。此咒术方。为遍一切为不遍耶。若言遍者。自所爱亲不先用祀者。不应道理。若不遍者。此咒功能便非决定。不应道理。
又汝何所欲此咒功能。为但转因亦转果耶。若但转因者。于果无能。不应道理。若亦转果者。应如转变即令羊等成可爱妙色。然舍羊等身已方取天身。不应道理。
又汝何所欲。...(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离欲贪。为未离贪耶。若已离贪者。于世五欲嬉戏受乐。不应道理。若未离贪者。计为解脱清净。不应道理。
又汝何所欲诸得初静虑乃至具足住第四静虑者。彼为已离一切贪欲。为未离耶。若言已离一切贪欲者。但具足住乃至第四静虑。不应道理。若言未离一切贪者。计为究竟解脱清净。不应道理。
又汝何所欲。为由内清净故究竟清净。为由外清净故究竟清净。若由内者。计于河中沐浴而得清净。不应道理。若由外者。内具贪嗔痴等一切秽垢。但除外垢计究竟净。不应道理。
又汝何所欲。为执受净物故而得清净。为执受不净物故得清净耶。若由执受净物故得清净者。世间共许狗等不净。而汝计执受狗等戒得清净者。不应道理。若由执受不净物者。自体不净而能令他净。不应道理。
又汝何所欲。诸受狗等戒者。为行身等邪恶行故而得清净。为行身等正妙行故得清净耶。若由行邪恶行者。行邪恶行而计清净。不应道理。若由行正妙行者。持狗等戒...(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欲所起。若自所摄诸欲他所逼夺。若他所摄诸欲自行逼夺。若于自他所爱有情所摄诸欲互相侵夺。谓歌舞戏笑等所摄。若倡女仆从等所摄。或为观看。或为受用。于如是等诸欲差别事中。未离欲者。为欲界贪现所染者。因坚执故。因缚着故。因耽嗜故。因贪爱故。发愤现威互相斗诤。异诤乖诤违害诤论。或依恶行所起若自所作身语恶行他所讥毁。若他所作身语恶行自行讥毁。若自他所爱有情所作身语恶行互相讥毁。于如是事中为作未作。诸恶行者。重贪嗔痴所拘执者。因坚执故。因摄受故。因贪爱故。更相发愤。以染污心现威斗诤。异诤乖诤违害诤论。或依诸见所起。谓身见断常无因恶因雨种外道等所起邪见。及余种种诸恶见类。于如是诸见中。或于自所执他所遮断。或于他所执自行遮断。或为令他离所执见。或为摄受所未执见。于此事中未离欲者。如前乃至违害诤论。是名诤论。
毁谤论者。谓更相愤怒。以染污心振发威势互相谤毁。谓粗语所摄。或妄语所摄。或绮语所摄。乃至恶...(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知有病。若见有病比知食不平等。见有静虑比知离欲。见离欲者比有静虑。若见修道比知必获四沙门果。若见有获四沙门果比知修道。如是等类当知。是名因果比量。如是总名比量。
至教者。谓一切智人所设言教。或从彼闻法随法行。此复三种。一圣言所摄。二对治离染。三不违法相。
圣言所摄者。所谓如来及诸弟子所说经教。展转流布传来至今。不违正法不违正义。
对治杂染者。谓依此法善修习时。能永调伏贪嗔痴等一切烦恼及随烦恼。
不违法相者。谓翻违法相当知。是名不违法相。何等名为违法相耶。谓于无相增为有相。如执有我有情命者生者等。或常或断有色无色如是等类。或于有相减为无相。或于决定立为不定。如一切行皆是无常。一切有漏皆性是苦。一切诸法皆是无我。而妄建立一分是常一分无常。一分是苦一分非苦。一分有我一分无我。如是于佛所立不可记法。一向记别。又复推求。谓应立记。或于不定建立为定。如执一切乐受...(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别。八爱不爱俱相违分别。谓缘净不净可意不可意俱离事境分别。
如是略说有二种。谓分别自体。及分别所依所缘事。此中自性分别。差别分别。总执分别。此三分别能生分别戏论所依事。分别戏论所缘事。谓色等想事为依缘故。名想言说所摄名想言说所显分别戏论。即于此事分别计度无量种种众多差别。此中我分别。我所分别。此二分别能生余见根本及慢根本身见及能生余慢根本我慢。此中爱分别。不爱分别。俱相违分别。如其所应生贪嗔痴。是故如是八种分别为起此三种事。若欲略说分别体性。所谓三界诸心心法。复次颂曰。
由二缚所缚 坚执二自性
故二缚解脱 正无得无见
论曰。起前所说诸分别时。即为二缚所缚。所谓相缚及粗重缚。由此二缚执二自性。谓执依他起自性及遍计所执自性。是故解脱二种缚已。于二自性正无所得及无所见。所以者何。由遍计所执自性毕竟无故。不可得依他起自性。虽复是有不取相故无所见。如是成立遍...(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满缘境。净行缘境。善巧缘境。净惑缘境。如是为先复有多种余缘境界。谓欲界系心缘欲色无色及不系境。如是色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各缘四种境。又依欲界系心起欲色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依色界系心起色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依无色界系心起无色界系心及不系心。又过去心缘过去未来现在。如是未来现在心各缘三种。又善心缘善不善无记。如是不善无记心各缘三种。又乐俱行心缘乐俱行等三种境界。如是苦俱行心。不苦不乐俱行心。各缘三种。又贪嗔痴相应心。各缘贪等相应三种境界。
复次所治心非一者。谓欲界系有五种心。谓见苦所断心。乃至修道所断心。如是色无色界系心。各有五种。及无漏心合为十六种心复有二十种心。谓欲界系心有八种。一生得善心。二方便善心。三不善心。四有覆无记心。及无覆无记心。分为四种。谓异熟生心。威仪路心。工巧处心。变化心。色界系有六心。除不善工巧处心。无色界系有四心。谓除不善威仪路工巧处变化心。不系心有二种。谓学心...(第1171部~显扬圣教论二十卷-001)
...等易了故不再释。报教证智者。谓生得闻思修所生慧。如次应知。决择者。谓慧勇勤俱。
勤者。被甲方便无下无退。无足心勇为体成满善品为业。谓如经说。有势有勤有勇坚猛不舍善轭。如其次第应配释被甲心勇等诸句。满善品者。谓能圆满随初所入根本静虑。成善品者。谓即于此极善修治。
安者。止息身心粗重身心调畅为体。除遣一切障碍为业。除遣一切障碍者。谓由此势力依止转故。
不放逸者。依止正勤无贪嗔痴修诸善法。于心防护诸有漏法为体。成满一切世出世福为业。谓由正勤等为先能修一切善法及防有漏。是故依此四法假立不放逸体。有漏法者。谓诸漏及漏处所境界。
舍者。依止正勤无贪嗔痴与杂染住相违。心平等性。心正直性。心无功用住性为体。不容杂染所依为业。心平等性等者。谓以初中后位辩舍差别。所以者何。由舍与心相应离沉没等不平等性故。最初证得心平等性。由心平等远离加行自然相续故。次复证得心正直性。由心正直于诸杂染无怯虑故。最后证得心无功用住性。不害者。无嗔善根一分心悲愍为体。不损恼为业。当知不害不离无嗔故亦是假。
贪者三界爱为体。生众苦为业。生众苦者谓由爱力五取蕴生故。...(第1172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障正教授为业。矫设方便隐实过恶者。谓托余事以避余事。障正教授者。由不如实发露所犯。不任教授故。
憍者。或依少年无病长寿之相。或得随一有漏荣利之事。贪之一分令心悦豫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所依为业。长寿相者。谓不死觉为先分别此相。由此能生寿命憍逸。随一有漏荣利事者。谓族姓色力聪睿财富自在等事。悦豫者。谓染喜差别。
害者。嗔之一分无哀无悲无愍为体。损恼有情为业。
无惭者。贪嗔痴分。于诸过恶不自耻为体。一切烦恼及随烦恼助伴为业。无愧者。贪嗔痴分。于诸过恶不羞他为体。业如无惭说。
惛沈者。谓愚痴分心无堪任为体。障毗钵舍那为业。
掉举者。谓贪欲分。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障奢摩他为业。随念净相者。谓追忆往昔随顺贪欲戏笑等故心不寂静。
不信者。谓愚痴分。于诸善法心不忍可。心不清净。心不悕望为体。懈怠所依为业。懈怠所依者。由不信故无有方便加行乐欲。
懈怠者。谓愚痴分。依着睡眠倚卧为乐心不策励为体。障修方...(第1172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
惛沈者。谓愚痴分心无堪任为体。障毗钵舍那为业。
掉举者。谓贪欲分。随念净相心不寂静为体。障奢摩他为业。随念净相者。谓追忆往昔随顺贪欲戏笑等故心不寂静。
不信者。谓愚痴分。于诸善法心不忍可。心不清净。心不悕望为体。懈怠所依为业。懈怠所依者。由不信故无有方便加行乐欲。
懈怠者。谓愚痴分。依着睡眠倚卧为乐心不策励为体。障修方便善品为业。
放逸者。依止懈怠及贪嗔痴不修善法。于有漏法心不防护为体。增恶损善所依为业。忘念者。烦恼相应念为体。散乱所依为业。不正知者。烦恼相应慧为体。由此慧故起不正知身语心行。毁犯所依为业。不正知身语心行者。谓于往来等事不正观察。以不了知应作不应作故多所毁犯。
散乱者。谓贪嗔痴分心流散为体。此复六种。谓自性散乱。外散乱。内散乱。相散乱。粗重散乱。作意散乱。自性散乱者。谓五识身由彼自性于内静定无功能故。外散乱者。正修善时于五妙欲其心驰散。谓方便修闻等善法。舍彼所缘心外驰散处妙欲中。内散乱者。正修善时沉掉味着。谓修定者发起沉掉及味着故退失静定。相散乱者。为他归信矫示修善。谓欲令他信己有德故现此相。由此因缘所修善法渐更退失。粗重散乱者。依我我所执及我慢品粗重力故。修善法时于...(第1172部~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十六卷)
...粗重所随。然得建立为无漏性。以背一切有顺彼对治故。漏种类者。谓阿罗汉有漏诸蕴。前生烦恼所起故。五取蕴十五界十处全及三界二处少分是有漏。谓除最后三界二处少分圣道眷属及诸无为。非有漏故。为舍执着漏合我故。观察有漏。
云何无漏。几是无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