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8|回復: 17
|
净公上人讲解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锦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卷
前言
尊敬的净公上人说过:“今天,现在的人接受西方教育,中国传统教育丢掉了,传统教育的根就是孝道。不学《弟子规》,不要孝顺父母,中国文化的根毁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会跟著消失。历史上,地球上出现四个古文明,三个都消灭了,唯独中国还存在。中国在我们这一代如果救不起来,肯定会消灭,这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遇到头一桩大事。我们能够把佛法救住了,传统文化救住了,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会让这个世界往后出现千年盛世,肯定的。”“佛教是教育,不是迷信,不是宗教。”“一切要从教育著手,要从教育上下手。”当今,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灭绝危险。所以急需延续、拯救中华文化。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说“仁者爱人”, 又讲「仁者无敌」,一个仁慈的人他心里没有冤家对头。佛家说对人要慈悲。佛法是教育,是佛陀的教育!尊敬的净公上人说:“『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你要求著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迷信。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所谓大慈大悲,不求也要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况有求?这才叫大慈大悲。行不行呢?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那个地方是清净世界,那个地方的人都一心不乱,你乱心去了,跟他们不能相处,你这染污心一去到那里要跟人打架,那怎么行?所以你去不了。「求他不如求自己」,求自己一心不乱,求自己心不颠倒。只要我真正修到心不颠倒,一心不乱了,决定往生。与西方的条件完全相符合,这个时候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作增上缘,不是亲因缘,亲因缘是自己。四种缘里头,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增上缘而已。四个条件,其他三个条件要自家具足,阿弥陀佛才帮得上忙。一味的依赖阿弥陀佛决定要落空,那是你不解如来所说义,你误会了,不是佛法不灵,错在自己这边,不在佛那边。”“要怎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离苦得乐?「安乐」两个字,安是离苦,乐是得乐。先把果说出来,后面这一句是因,因是『大方便定』。定叫大方便定,我们想想什么定才是方便定,哪一种定最方便?最方便就是能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在无量修学法门之中,唯有念佛的方法是大方便定,可是这种定一些人不会修,佛号你会念,你不会修定;这种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会修的人,也就是会念佛的人,当我们念头才起,无论是善念、无论是恶念,念头才起如果不能把它转变,让念头继续增长麻烦就大了。什么麻烦?佛在经上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是错误的念头,不好的念头,烦恼的念头,邪知邪见的念头,这个念头能够破坏我们身心的调顺,所谓是四大不调,四大不调人要生病,身心都苦,不但是我们身心苦,我们周边生活环境也会起变化。”“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往生两、三个而已」,这给我们很高的警惕。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习气没有念掉。念佛目的何在?《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我们念佛目的之所在。我们怎样念到一心不乱、怎样念到心不颠倒?给诸位说,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你清净心念出来了,平等心念出来了;心不颠倒是智慧开了,正觉心起来了,慈悲心起来了。所以我们常常要反省问问自己,我的心清不清净、平不平等?有没有智慧、有没有慈悲?如果这五条统统没有,你的心是轮回心,念佛号也是轮回业,所以你不能够了生死,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原因在此地。”“圆照清净觉相怎么修法?《弥陀经 》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是圆照清净觉相。我们用心,从早到晚心里面是妄念纷飞,几时用过一心?没有用过一心。时时颠倒错乱,几时是心不颠倒?我们在《坛经 》里面讲过很多遍,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有分别,我们的心颠倒了;才有执著,心颠倒了;才有贪瞋,心颠倒了;才有嫉妒,心颠倒了。你们去念念《坛经 》,经 就是一面镜子,读经 就是拿这一面镜子照照自己。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晚上睡觉之前照照镜子,看看不干净地方会洗得干干净净的。经 书是照心的镜子,我们心里面迷惑颠倒要靠这面镜子把它照清楚,照清楚之后也要把它洗干净,你这个心就清净了,心清净现的相就是「觉相」。「圆照」,无时不照,无处不照,这才叫圆,圆是圆满没有欠缺,二六时中在在处处都用这部经 来照自己的清净心,使你的觉相现前,经 的功德就这么大。”“「确不可易」,这是正,「化者,自然而然」,这两句话说得很好,正是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我们的信愿是在求道,是在求证果,什么是证果?在佛法里面,阿罗汉是证果,菩萨是证果,佛是证果。要想求得证果先要断烦恼,烦恼习气不断,我们的修学就谈不上成绩可言。大家都知道,见思烦恼断掉才能证得阿罗汉果,我们纵然断不了,要向断烦恼这条路上去走,一定要做到烦恼轻,我们功夫才有成就。烦恼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你的生活就幸福、就自在、就快乐了,佛法里面常讲「法喜充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学佛学得很欢喜,很有受用。同修当中有没有?有,也不在少数。他们真有这个受用,来告诉我,我也为他欢喜,他得法喜,他真干!从什么地方干起?古德教给我们的很多,但是最要紧的还是讲「从不妄语始」,这是真实教诲。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不妄语修起。符合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修行的纲领,「善护三业」,你看它第一句就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古大德教给我们从不妄语始,从这开始,跟经训相应。古德又教给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净宗法门修一心不乱,净宗修学确实目的就是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如何能够真正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当然善护三业非常重要,可是从哪里开始?古人也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何必要知道那么多事情?到处去打听,那你就完了。”“千万不要以为临命终时来得及,现在多造一点业没关系,到临命终时我能够有一个星期时间足够了。理上讲讲得通,在事上讲靠不住,你临命终时你能够保持你头脑清楚吗?你看看多少临命终的人,病重的时候不省人事,家亲眷属来了不认识,那就完了,那什么忙都帮不上。那个时候念佛帮助他,只能减少他的痛苦,没有办法帮助他往生,往生要他自己神智清楚。所以神智清楚走的,大福报!中国人讲五福,五福最后就是好死,走得好,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绝不堕恶道。哪有一个头脑清楚的人会去做畜生、会去做饿鬼?不可能的,他选择的一定是人天。临命终时一下糊涂了,他就会堕三恶道。所以往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条件是临命终时清清楚楚,佛在经上讲「心不颠倒」,这才决定能往生,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往生。我们能不能保证自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个太难了。所以平常念佛是什么?练兵,临终往生是打仗,就是准备最后那一著。平常已经养成习惯,这个习惯有没有把握,不要去问别人,问自己。也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万一我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什么?阿弥陀佛出来了,你就有把握。如果说还有贪瞋痴慢就完了,你要晓得贪是饿鬼、瞋恨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搞这个就错了。所以自己有没有把握,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你想的是什么?你念的是什么?想的是名闻利养,念的是五欲六尘,西方这条路你这一生就没有分,虽然接触到,也学了,不管用。如果一切时、一切处,你所想的是阿弥陀佛,你所念的是阿弥陀佛。如果你还有余力的话,你会帮助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如果说算了,我别人不度,我把房门关起来度自己一个,那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没有缘可以,没有缘你自己关门念佛求生可以,没有帮助众生的缘。有缘就不行,有缘你要是舍弃一切众生,你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跟大乘不相应,大乘有慈悲心,这要知道。所以实际上四十八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两个条件,一个是一心不乱,另外一个是发菩提心。”有感于此,笔者敬集净公上人讲演中关于“心不颠倒 一心不乱”的文字于一编,以飨读者。
惭愧佛弟子:妙音
2018年5月19日
...,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二集) 2000/12/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2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掀开《十善业道经》第十六面,经文第三行:
【神足庄严故,恆令身心轻安快乐。】
「四神足」,昨天跟诸位讲了第一个「欲」;第二个叫「念」,第三个是「进」,第四个是「慧」。这些名词在经论裡面用得非常广泛,它应用的处所不一样,意思就不相同。这个地方是讲『神足』,神足也叫「思惟」,也叫「如意」。比较容易理解的,「如意」好懂,我们讲「称心如意」。欲望能称心如意,意思上面说过了。
今天跟诸位介绍第二条「念」,在经论的注解裡面叫「一心正住」,这是「念如意足」。从这个说法,我们念佛的人立刻就能体会到《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念就如意了,念就自在了。「一心」是真心,确实这才能称得上「正住」。一部《金刚经》,须菩提向世尊请教的,就是心要安住在哪裡;中心的问题是在此地,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麽地方。安住不妥当,你就不如意、就不自在,那称之为「邪住」,不叫做「正住」。正住是一心,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正住。
我们要怎样契入这个境界?淨宗法门妙,一句「阿弥陀佛」老实念,你就能契入这个境界。诸位要记住,「老实念」,关键在老实。我们念佛念了很久,没有得到一心正住,是什麽原因?我们不老实。怎麽叫不老实?念佛裡面有疑惑,这就是不老实;念佛裡头有夹杂,就更不老实;还有间断,所以修了这麽久,功夫不得力。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裡面教给我们念佛,纲领是八个字,「都摄六根,淨念相继」。「都摄六根」是一心,「淨念相继」是正住,那个「住」是佛住,菩萨也是住在「佛住」。通常我们说菩萨住六度,声闻住四谛,缘觉住十二因缘,这个「住」是讲存心,存的是什麽心。天人住十善、四无量心,慈悲喜捨。只有三途的众生,他那个心住在贪瞋痴裡头;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是三途众生。
所以,我们自己如果起心动念也落在自私自利,也落在贪瞋痴慢,天天搞是非人我,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前途是什麽?前途是三恶道。你走的路,走的是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这个世间很短暂,一百年光阴,一弹指就过去了。你到哪裡去?到恶道去。谁教你到恶道去?你自作自受,没有任何一个人干涉你,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左右你。你作佛、你下地狱,完全是...(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二集) 2000/12/28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2》)
...,那是初学,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到什麽时候才可以广学多闻?到戒定慧三学完成,智慧开了,智慧开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圆教初住菩萨,这个时候五十三参,广学多闻。这明白的教给我们,没有到破一品无明的程度,没有资格参学,没有资格广学多闻。
四弘誓愿裡面说得多清楚,头一条教你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条教你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那个烦恼是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也要破几分,才能进入第三个阶段,「法门无量誓愿学」。摆得这麽清楚,我们不相信,我们一开头就要广学多闻,颠倒了。所以用尽了心思,用尽了精力,到后来一事无成,这是不听佛陀的教诲。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善财参访普贤菩萨,最后一参参访普贤菩萨,那个佛道怎麽成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无上佛道成就了。这麽清楚、这麽明白摆在我们眼前,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你说多可惜!所以要知道精进无间,我们才得自在。
这四条裡面都得神通,所以「神足」也是「神通」。这四条是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神通从哪裡来?自性起用。后一条「慧」,慧是自性般若智慧起用,心不散乱了,实在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四神足裡头「慧」就是「心不颠倒」,四神足裡面的「念」就是「一心不乱」,这样才得大自在,这样才能够事事如意。因为这四条能发神通,所以叫「神足」。「足」是表「圆满」的意思。我们知道这个道理,晓得怎样修法。
凡夫修行最大的障碍,是我、法二执。我执造成了烦恼障,法执造成了所知障,两种障碍是这麽来的。所以佛教人,头一个要把「我」这个执着捨掉,捨掉这个执着,你才能找到真正的「我」。这个「我」是佛经上讲的「常乐我淨」,这个「我」你才能找到,这是真正的自己,禅宗裡面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才能找到。如果你执着这个身是我,那个真的我,你永远找不到。这身是假的不是真的,刹那生灭,捨了假的,真的就现前了。一切大乘经教教我们这桩事情,所以能够依教修行修四神足,经上告诉我们,『恆令身心轻安快乐』,这是受用。
我们希望我们生活得很快乐,「轻安」是佛法修学最初证得的境界,身心安乐,永离烦恼了。我们凡夫身体粗重,什麽原因?烦恼太多了,习气太重,得不到轻安。当我们自己修学功夫得力的时候,轻安的境界会现前,但是时间很短,不能保持。我相信有许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特别是在念佛的时候、诵经的时候,偶尔会短暂的感觉得身心清凉自在。如...(净公上人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佛说十善业道经 (第一一三集) 2000/12/29 新加坡淨宗学会 档名:19-14-113》)
...他引磬拿在手上敲了三下,祝福他,你放心,你可以走了,他身体马上就倒下去变成骨灰,骨灰装成骨灰盒,他第一个进塔。真的,塔建好他第一个进去。这是什么功夫?这真正念佛人!虚云老和尚是禅宗道场,教这个徒弟教念佛法门,为什么?别的他什么都不会。念佛法门,佛在经典上讲,在《大集经》里讲,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你得要相信才行!你怀疑,不相信,那就没法子。这是我们所听过的,古往今来这些念佛往生的人,什么站着、坐着走的,我们听的很多,见的也有,也见过,像他这样走,是用自己三昧火焚身的,这个我们没听说过。当时云南督军,这个地方上的领导人,军阀,那是民国初年的事情,唐继尧,听到这个消息,这是虚云老和尚通知他的,他带他全家老老少少都来看,赞叹,太稀奇了!为什么身体都烧化了,衣服没有动,衣服一点都没有动,这真奇怪!烧成灰了他不倒,他还是坐在那里。到老和尚送他的时候,唐先生全家跟着老和尚一起,对着具行法师顶礼三拜,老和尚敲三下引磬他才倒下去。当时云南省的新闻,这些记者都来采访,头条新闻报告。这是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的成就有秘诀,秘诀是什么?一心不乱,《弥陀经》上所讲的。念佛,功夫是什么?功夫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不仅是在临终走的时候心不颠倒,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工作应酬,心都不颠倒。心怎么叫不颠倒?与觉正净相应,与阿弥陀佛相应,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心不颠倒。我们想想,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想什么?不但是佛的行愿我们忘掉了,连佛的名号都忘掉了,那怎么能成就?
所以人在这个世间,世尊对我们教诲的确是真实不虚,佛在灭度之前,教导后世的弟子怎样学佛,他讲了两句话,“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太重要了。为什么我们的心是散乱的?为什么这个具行法师有这样了不起的成就?他就是从小苦吃太多,从小父母双亡,真正是个孤儿,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做小工,做小工是童年,我们讲童工。他二十岁才遇到虚云老和尚,老和尚收留他在庙里做小工。以苦为师,他知道人间苦,对人间没有留恋,为了讨生活,要做到让大家欢喜,全心全力工作,为别人服务,无依无靠,这是他成就真正的原因。所以无依无靠的人,想到我将来怎么办?不靠自己,没有人靠得住。特别是在现前这个社会,你要是生病了,谁照顾你?你的家亲眷属多,那行,有人照顾你。如果你是个孤儿,亲戚朋友什么都没有,这时你怎么办?你自己不能不发愤,不能不真干,全心全力依靠佛,佛真灵,佛真的帮助你、成就你。这是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在现前这个时代,选择法门,除净宗之外,你选择什么?净宗还有五经一论,六门功课,全学未必能学好。应该...(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三十五集) 2009/5/20 台湾高雄 档名:12-47-35》)
...。】
不疑谓信。
演【於净土妙理,深信不疑。】
这才叫真正的相信。我们现在信不信?很难说,你说不信,好像很虔诚;说你信,净土道理还不懂,还没懂。还没懂怎么样?不会疑!根本就不晓得这里头道理。人家说了,我就相信,我就学了,道理还没懂,疑问提不起来。入了境界之后,才能提问题,才能发问。我们对这个道理不懂,不懂是无明盖覆,那也是个大障碍。理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断疑生信,才是真实的信心。所以《疏钞演义》要常常读,常常去看,经早晚课诵你会念,《弥陀经》不长,《疏钞演义》每天总要看个几段,有疑就要问。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理愈辩愈明白,明白之后,我们疑就断了,信心才真正的建立。当然在讲解的时候,许多疑问在讲解里面都答覆了;讲解里面没有提到,没有答覆到的,我们每个星期天念佛会当中,专门为诸位解答问题,希望诸位多多的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讨论。
演【行者趋造之谓。於弥陀名号,念念明了。】
『行』是讲修行,「行」就是趋向、就是造作。我们向哪一个目标趋向?要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去走,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与这个目标相应。经中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三句最重要,这三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於弥陀名号』,名号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加上南无是六个字,六字洪名。『念念明了』,念不仅是口念,「念」这个字是会意字,「今心」,现前的心,现前的心「明了」,明了就不迷。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觉而不迷,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明了,念念都不迷,就是皈依无量觉。所以这句名号,要把你现前迷惑颠倒的心,要把它叫回来,要把它唤醒,从迷归悟,从染归净,从乱归到一心。这是行。
演【愿者乐欲之谓。】
『乐』是爱好,『欲』是希望。非常的欢喜,很希望能够达到极乐世界。
演【於极乐世界心心向往。】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叫做「愿」。我们想一想,信愿行有没有呢?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没有感应,不怪自己,反而怪佛菩萨不灵。我念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感应,不怪自己三个条件没有一条具足。我们真的心心念念想往西方极乐世界吗?到了念佛堂,念了经文,念了佛号,心里还想著别的,都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怎么行?还在打妄想,在胡思乱想。可见得是有口无心,没愿!这三个条件缺一条都不会有感应...(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5》)
...如果你有这种见解,你有这样的肯定,你修学大乘佛法就不难了,你真正是大乘佛法的法器,有资格接受大乘佛法。如果你要不相信,那慢慢再学,慢慢再培养,你要是能够相信,不疑惑了,你就有资格修学大乘。你的心量当然就拓开了,不会再有是非人我,为什么?晓得万法唯心所变,万法一如,万法不二,像《华严经》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要是认为佛在自心之外,是外道。
禅宗讲,『若认他是佛,自己却成魔』。为什么?有自有他,自他是二边,二边不是魔,谁是魔?六祖大师说过,二法就不是佛法,自他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自他不二。有没有自他?有自有他,就是事上决定有,相上决定有,理上决定没有。理是一,事相是有自有他,理是一个,理上没有。
『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你要求著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迷信。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所谓大慈大悲,不求也要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况有求?这才叫大慈大悲。行不行呢?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那个地方是清净世界,那个地方的人都一心不乱,你乱心去了,跟他们不能相处,你这染污心一去到那里要跟人打架,那怎么行?所以你去不了。「求他不如求自己」,求自己一心不乱,求自己心不颠倒。只要我真正修到心不颠倒,一心不乱了,决定往生。与西方的条件完全相符合,这个时候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作增上缘,不是亲因缘,亲因缘是自己。四种缘里头,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增上缘而已。四个条件,其他三个条件要自家具足,阿弥陀佛才帮得上忙。一味的依赖阿弥陀佛决定要落空,那是你不解如来所说义,你误会了,不是佛法不灵,错在自己这边,不在佛那边。这些都是就事论事,下面三行是从理上说。今天时间到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6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五页第十行:
演【初明性者,性即常住真心,全体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初明者,恐人认阿弥陀佛在自性之外。故古云:若认他是佛,自己却成魔。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
我们上一会讲到这个地方。这个科题的注解非常重要,以很少的文字把本经理论的依据以及它殊胜的功德都给我们介绍出来,这是非常难得而希有的。我们还没有读到经文,对於这个经就能够生起敬仰之心,对这个法门当然就非常向往。前面一段是就事上说。后半段是从理上...(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5》)
...智相,第二个是相续相,第三个是执取相,第四个是计名字相。『计』是计度分别,『名』是名相,『执』是执著,『取』是取舍。你在一切法里面起分别执著,有取舍得失的心,这完全是从我执(人我执)里面生的;这些东西不离开,增长我执。『人执』就是人我执,如果有这个东西存在,人我执没有破,我们念佛,事一心不能成就。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都是这么告诉我们,破人我执,得事一心不乱;破法我执(破法执),得理一心不乱。这很要紧!我们念佛功夫要在这个地方见,这是成绩,到这个标准,晓得自己得到一心不乱。
念佛法门用一句名号,这句名号是声声提醒自己,我们在境界里面才有分别(计名字就是分别),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自己唤醒。南无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觉心里面没有计名字相,没有执取相,迷惑才有!希望我们在迷的时候,赶紧一句佛号把自己喊回头,这就是回来,「就路还家」,这个佛号念了才有用。决不是说,我一天念几千声、几万声佛号,大概阿弥陀佛很欢喜,很喜欢我了,将来我临命终他一定来接我,计名字还照样计名字,执取还照样执取,烦恼一大堆,天天增长,没见得淡几分,这个不行!这都是误会,都是搞错了。经里面给我们讲往生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并没有讲一天念多少声佛号,不必一心不乱,没说这个!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可是这个佛号不能间断,为什么?一间断妄想就起来,这就是业障太重了。
所以,把所有妄念都换成一句,就是这一声佛号,换成这一念,而这一声佛号是念得声声要觉悟,不能迷。这就是这些经、疏、论不能不读,不能不讲求,否则的话,这一句名号虽然念,还是迷迷糊糊的念,声声迷惑颠倒,而不是声声觉悟,那个没用处。古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喉咙喊破了没用处,为什么?不能断烦恼,不能破我执。他不晓得佛号应该怎么念法,他那个十万声佛号,声声都是迷而不觉,这个不行。佛教我们念这个佛号是声声觉而不迷,从迷里面喊回头叫我们觉悟,是这个意思。所以成绩就是要破分别、执著。念佛人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著的心一天比一天淡薄,这个境界就好,功夫就有进步。一天比一天看得淡,看得淡就是看破,一天比一天能放得下,这样佛号就念得得力,有相当的力量,我执自然破除。
演【次破相续智相,荡其法执。】
再继续破相续相、智相,这是第七识里面的法执。前面是我执,这里是法执。『法执』,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知见」。凡是知见,都是所知障。所以你学...(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8》)
...的,我们天天念佛回向偈里面「花开见佛悟无生」,可见得人人都有这个愿望。这是什么境界?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换句话说,事一心里头还是用生灭心,到理一心,这把生灭心打掉了。生灭心一打掉,生无生这个念头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就证得无生法忍。
『故知终日念佛,终日念心』,这两句一定要把它记住,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真正懂得这个意思,念佛就变成自己的生活,否则的话,念佛好像跟我们的生活脱节了。有许多同修怀疑,二六时中佛号不断,那我什么事都不能做了,我做事要想事情、要想问题,那佛号中断了,那我将来不能往生了,我希望往生的时候,我什么事都不要做了。这就变成理事有碍,事事都有碍了,那是不明这个道理。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念佛,念阿弥陀佛原来就是念心,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要不把你的自性清净心给念出来,你就不能得一心。藉这个佛号,把自己无量觉心给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皈依无量觉,无量觉是谁?西方阿弥陀佛,那你搞错了,无量觉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不乱,因为一心就是无量觉。经里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果然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做得非常圆满,自在如意。
我们用一心处事、一心待人、一心接物,那就是念佛。我们念佛在生活上用上,派上用场了,现在的话就是活念、活用,不要死念!这佛号念的没用处,死念佛,这不能往生。我们现前就生活在觉而不迷的境界里面,这样才能决定往生。因为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个个都是觉而不迷、个个都是净而不染,这个佛号作用是在此地。这个就是「终日念佛,终日念心」。你要晓得,念佛就是念心,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念自己的无量觉心,就是念自己觉而不迷的心、正而不邪的心、净而不染的心,就是念这个。要把自己的觉正净给念出来,然后把觉正净应用在生活上。念佛的好处、功德利益,那是真正不可思议。
『炽然往生,寂然无往矣』,炽然是形容词,他有光明之相、有勇猛之相,好像火烧得很猛,烧得很大,我们人虽然还没去,可是你的身心都是极乐世界的人。现在把这句佛号给念活了,念佛确确实实是念自己的觉正净心,与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觉正净是心心相应,那么你是念念往生!这个往生,岂不是活著往生!这就是古德所讲的,修行要在转识成智;我们念念都是转迷邪染成觉正净,觉正净是智,迷邪染是识。念念转识成智,念念...(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1》)
...界,「真」就不是虚妄的。「一」不好懂,这个一不是数目字,要是落在数字里面,那就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个「一」是个代名词,表法的。这个「一」是代表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总相,我们用「一」这个字来做代表。佛门像这类似的字样很多,譬如「大方广」,「大」不是大小之大,它不是相对的,相对的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离开大小,这真正是大。离开了善恶,真善;所以善不是善恶之善,净也不是染净之净。譬如我们讲觉,是在讲真正的觉,不是觉迷之觉,觉迷之觉还是迷,还是不觉。邪正之正还是不正,那是比较正,不是纯正。邪正两边都打掉,那是真正的正。落在一边都不行,总是两边。
『常寂光』这三个字都是表法,「常」代表法身,「寂」代表解脱,「光」代表般若。法身、解脱、般若,这就是一切大乘经里面常讲的「三德密藏」,用常、寂、光三个字来作代表。我们学佛主要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证得自性的法身、般若、解脱,那就与十方诸佛没有两样。所以成佛,实际上就是证得自性的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没有生灭,所以叫常,不生不灭。法身是寂静的,是一念不生,这是清净到了极处。本经的修行方法,专门在「寂」上用功夫,寂是定。本经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寂、定,心不颠倒就是光、智慧。有人说净土法门有定没有慧,这话讲不通的。这部经专攻的就是要求证寂光。寂光证得,「常」当然也证得了,这三桩东西,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一而三,三而一。
『当人故乡田地』,「当人」是当事人,念佛的人,本人,常寂光净土是我们自己的「故乡田地」,这是比喻,禅家把它比喻做「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人,是自己。『是安我法身、立我慧命之处』,我法身慧命真正寄托之处,是在常寂光净土。
演【舍离飘泊。】
这也是比喻。
演【迷自本心。】
『本心』就是常寂光,我们把自己的常寂光迷失了。诸位要记住,迷失并不是真正的失掉,真正的失掉,那麻烦就大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迷失,迷失就是自己有,自己不知道,自己不会用。你要是觉,常寂光你就会用了,就得到了;你要是迷,你不会用它,虽有常寂光,等於没有常寂光,这是迷自本心。迷的相:
演【随逐六尘。】
『六尘』是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随逐六尘』,你这个心随著境界转,这是迷。
演【约事。】
如果就事上来说,这迷的相是什么?
演【则是不愿往生,贪恋此土。】
这就是随逐六尘具体的说明...(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8》)
...」,一天到晚忙碌,谁在忙?什么力量在那里叫你动作?「问翁翁不知,问渠渠不识」。这个意思就显示出来了,是你的自性弥陀、本觉真如,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关键就是在觉、迷,换句话说,这个觉迷说多了,你也听得耳边风了。我们再换一个名词,还是一桩事情,一心、乱心(三心二意),不管你是一心还是三心二意,总而言之,不离这个。所以,成佛是它,变畜生、下地狱还是它,没有别人,就是你自己的真如本性。
《楞严经》上说:「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是一不是二。譬如电,电力公司送出来的电是一,我们把电流放在灯上它会放光,放在这机器上它会把声音扩大,都是它!所有这些电器我们在这里运用,统统是一个东西,「一精明」,也是分成无量无边的作用。诸位要晓得,一就是你的一心,十法界依正庄严所有一切活动全都是它的作用。就像今天讲电器化,原理就是一个东西,实在讲,今天的电,电还是我们真如本性里面无量功德的一种。由此,我们才真正明了一心之可贵。一心是本源,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本源,根本源头是这个。
而在所有法门里面,直截了当入这个根源的,就是这部《弥陀经》,它的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禅家讲从根本修,这个根本的根本是念佛,所以念佛法门称之为「径中径又径」,道理在此地。径是直接、近路,大乘是径路,禅宗是径路当中的径路,念佛是径中径又径,没有比这个更直接,没有比这个再近了。你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才会死心塌地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才能真正的放下万缘。不但世间一切万缘放下,佛法也放下了,千经万论、无量法门统统放下,这一句弥陀念到底,为什么?这是直截了当去修根源。
疏【劬劳之德,昊天罔极,而乃叛弃本生,螟蛉异姓,惟应怀慕终身,左右无方,定省不违而已。】
这几句话是从比喻上说的,引用《诗经》里面的话。『劬劳之德』,把弥陀比作我们的慈父。前面说过,弥陀天天在那里盼望我们回头,盼望我们往生,而我们自家迷惑颠倒,辜负了佛恩。『螟蛉异姓』,螟蛉就是义子、干儿子,不是自己生的。阿弥陀佛与我们的关系,如同亲生父母一样,不是义子,是本生。「螟蛉异姓」是比作什么?比作本性一念不觉而起无明,变成了八识,这好比是螟蛉义子。我们现在被它所转,变现出来的境界是什么?六道轮回。本生里头没有六道轮回,本生里头是一真法界。「螟蛉异姓」比喻我们现前迷惑颠倒,六道轮回。『叛弃本生』,「本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9》)
...际,所以比喻作海。在我们世间,海是最大的,所以拿这个来比喻我们的本性,全是从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离开心性别无一物,一切大乘经典里面都是这个说法。所以,是以性海为宗旨。
这一段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一心」,一心流出来的是法界,所以法界叫一真法界。既然是一真,一真是真实的,决定没有错,为什么经上又讲十法界,或者讲无量法界,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说十法界、说无量法界是方便说,因为那不是真实的。既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又要说?虽不是真实,它有那个事在。譬如作梦,梦不是真实的,梦有没有?真有。绝大多数的人晚上睡觉都会作梦,它有,但是不是真实的。十法界、无量法界就跟作梦一样,《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十法界、无量法界。这是为了我们初学,不得不用这个方便法来说明那个幻有的现象,幻有不是真有,真有是一真法界。
既然法界是从一心里面变现出来的,修一心就重要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一心,无论哪个法门,名称不一样、名字不一样,修学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可是八万四千法门当中,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的,那就是我们这部经。《弥陀经》里面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是全经的主体、中心。用什么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号,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或念四字「阿弥陀佛」,就用这个方法,直接了当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开始修学的时候,当然心还会乱,还是会颠倒,可是你要把握著,决定不能放弃、不能退堕,一定要提起精神把这一句佛号念好。念好之后,你才晓得效果不可思议,真正能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一心不乱是最高的禅定,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是最高的智慧。所以念佛声声都是福慧双修,定就是福。我们在世间,什么是真正的福报?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个人有福。如果心随著外面境界转,这个相当苦,为什么?你被命运所转,你被风水所转,命运风水就真有。如果你定修成功了,命运风水没有了,为什么?命运风水随你转。风水不好的,你到那个地方一坐,风水就变好了,它是随你心来转的,而不是我们随它转,这是《楞严》上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法承认人有命运,这个世间有风水,但是佛法却不崇尚命运风水,佛法崇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自转命运、自转风水,这个多自在!所以学佛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前天遇到有个同修,年岁很轻,做生意的。有个算命看相的要帮他算命,但是要收费三十万。我跟他说:你很可怜,你的命只值三十万吗?这个人很聪明,他说:我有三十万,我去做功德,我才不要给那个算命先生。这个对了,他就能转命运了。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还有看风水的,我听说看一次也是好几十万,如果这几十万拿去布施、救济、做好事,风水就随你转,你就不会随著风水转。学佛一定要明理!
所以,在无量法门里面直接修一心的,就是这部经,这个经的好处就是在此地。你要是得一心,当然你就入一真法界。我讲《华严》,跟讲这个经的时候,常常合起来说;一真法界是所入,所入的境界;一心不乱是能入,只要你得一心,你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那就不是普通的人,在《华严经》上说,那是法身大士,那是大菩萨。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极力提倡这个法门,劝导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个法门有怀疑,不能生信心,不能依教奉行,那就像印光老法师所说的,业障深重!凡是能接受、能依教奉行的,都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之人,这三个条件要是具足,你这一生稳当成就了。
有一年...(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2》)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卷
...怎么才叫会读?懂得消归自性,这叫会读,这个很重要。
如何消归自性?这个地方简单明了的跟我们说出,第一个不要著相,就是『不专事相』。现在一般人专门研究名相,名词术语搞得再好,不过是一部活的《佛学辞典》而已,不能开悟!所以学东西不可以死记名相。名相在佛法里面是教学的工具,是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你要运用它达到目的,目的是开智慧。所以,不可以专於名相,要在名相里面去参究归著(归宿著落)。佛门里面叫参究,不叫研究。研究跟参究不一样,研究是用第六意识,用思考。佛法不能用思考,思考是分别执著。佛法教你要离一切分别执著,你现在偏偏用一切分别执著,与佛法整个相违背了。
用心意识,这是开悟最大的障碍。参禅,离心意识就叫做参,用心意识就不叫参。心意识是什么?「心」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作用是落印象、落种子。「意」是末那识,它的功能是执著,我法二执。「识」是指第六识,第六识的作用是分别。换句话说,什么叫离心意识?简单的讲: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叫做参,参究。参禅要用这个方法,听经也要用这个方法,读诵还是用这个方法。乃至於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不离这个方法,你才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就是开慧了,大彻大悟。
我们不晓得这个原理原则,天天念这句阿弥陀佛还是用分别执著妄想,那叫做盲修瞎练,只可以说念比不念好,为什么?盲修瞎练,阿赖耶识里头落著佛的种子。这样一说,这个境界就相当高,与最上上的禅、与最高的密,几乎是没有两样。这样说起来,我们初学的人恐怕这一生往生没指望了。诸位尽管放心,为什么?刚才讲,离心意识、消归自性,那的确是净土里面的上品上生,这是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你要懂这个门道,离心意识去念。这个法门最殊胜之处,就是凡圣同居土的带业往生,我们人人都有分了,为什么?可以分别、执著,也可以打妄想,还是能往生。这个我们一听,心里很舒服了,那我也有分,我也可以去了。凡圣同居土人人有分,实报庄严土不见得人人都有分,那是凤毛麟角。但是净土法门最不可思议的,生到凡圣同居土,那里面的享受、受用、境界几乎与实报土没有两样,也等於生实报土了,这是不可思议!
所以,不但很多人不相信净土,连许多菩萨都不相信。理太深了,可是事真的如此,你要是不信,不肯往生净土,这个殊胜的因缘当面错过,实在是可惜!古人有个比喻,好比我们得很重的病,现在遇到一个大夫,大夫一诊断,马上给你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2》)
...物你很明了,过去、未来都能知道。知道过去、未来,以为这个人就是神仙,错误了!这个没什么了不起,这是我们的本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为什么他有而我没有?他心清净,他有;我们的心不清净,这个能力丧失了。宿命通、他心通,这些神通是从定中得来的,换句话说,这是定中本有的功能。定就是清净心,我们讲一心不乱,心愈清净、愈接近一,这个能力逐渐都恢复,所以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这个神通,除了自己本能,真正定功之外,还有一种是鬼神附在身上的。他自己心并没有得清净,并没有得定功,但是有鬼神附在他身上,他也有这个能力,也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如果鬼神离开他的身体,他这个能力马上就丧失,为什么?不是他自己的,是鬼神藉他的身体来起神通的作用。现在这个世间,这一类的事情太多了,无论在中国、在外国,很多是妖魔鬼怪附在身上,可是这个很容易辨别,不是不容易辨别,为什么?他心术不正,所作所为都不是正道,而且常常要胁人,要你给他办事情,他要盖庙,他要化缘,你要替他募化多少。换句话说,你被他利用了,这都是妖魔鬼怪附在身上。
佛法决定不如是,为什么?佛法第一个大目标就是要求一心不乱,就是要求心不颠倒,换句话说,就是修定、修慧。如果常常攀缘,诸位想想,你的定怎么能得到?你那个心怎么会清净?不可能!所以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心才能得到清净。我们这个道场从建筑以来,一直到今天,我们没有去化过缘。大家帮助我们这个道场,也好像是恰到好处,道场月月没有结余,月月开销都够,这个好!这个妙极了!我们想多办一点事,这个月就多一点收入,不办事收入就少了,妙得很,不操心!凡是想做一桩什么事情,这个事情一定能做得成功,不攀缘,没有积蓄,身心清净,没有任何压力,这个才自在!我们一定要怎么做法怎么做法,要想办法去找钱,要去化缘,累死人!那个是得不偿失,那是绝对错误。这就是说明我们修清净心是第一,清净心里面自然就生智慧,能够恢复我们的本能。不但世出世间一切法,当然也包括西方净土,西方净土也是在一心之内,也不是在十法界之外的。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这是指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一一皆是本觉妙明』,这个就特别显出它的殊胜处。前面讲「无一法出於心外」,我们这个心有净有秽、有迷有悟,所以才有十法界。净土,只有悟没有迷,只有净没有染,这是我们往生西方净土必须具备的条件。心净则土净!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时...(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2》)
...我们供一尊佛像,一生当中不要更换,不要改变,到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阿弥陀佛现的那个身就跟你供的像一模一样,不会现别的身。为什么?你天天看他,印象很亲切,佛菩萨随类化身,他会现一个最亲切的身来接引你。你供养了一生、礼拜了一生,到时候果然来迎接了,这个多欢喜。所以像供一尊,经就念这一本,什么都要专一,二六时中念念不离开四字洪名,念六字也可以,这才叫一心持名。今天时间到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0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六十四页:
玄义【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
『障』,我们通常讲二障、三障。『多障』,尤其是在末法,换句话说,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不仅是五欲六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障碍,譬如我们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都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障碍。何以说起心动念就是障碍?佛法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以禅定为修学的枢纽。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只不过是方法不同、手段不一样,就是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修什么?就是修禅定而已。我们这个法门,经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就是禅定,一心不乱就是上上禅。所以我们要明了,只要是障碍一心不乱,叫我们心颠倒妄想的,那就叫障碍。
现在这个世间,障碍就太多了,不胜枚举,不但世法多障,再给诸位说,佛法里头也是障碍重重。世间人为五欲六尘所障,堕落在生死轮回;出家学道的人被见解所障,戒取见、见取见,这两种见解的障碍,他不能得禅定,不能得一心,实实在在是多障。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学东西学一样,学两样就分心,学三样那更糟糕了,正如同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经题里面所说的,你学的东西学多了是增长邪见,真的一点不假。什么叫邪见?只要是知见都叫邪见,为什么?清净心里面没有知见。诸位读《楞严》就明了了。富楼那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无明从哪里来的?佛就明白告诉他,「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你有知见,那就是无明的根本。《般若经》里面说「般若无知」,无知是佛知佛见,就是佛之知见,就是清净心的本体,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
佛心清净一念不生,当他对著我们这么多的大众,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分别、妄想、执著、苦恼,而佛一样一样为我们解答、为我们破除,那就是他无所不知,是他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般若智照。所以,这才叫真正的智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0》)
...达,在一切境界当中决不起分别,决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叫做正念。如果起分别、起执著、打妄想,那就是邪见,邪思邪见,不叫正见。所以一心念佛的人,他不迷惑,他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他样样都晓得!反过来说,散心念佛、乱心念佛的,一切法摆在他面前,邪正是非他都辨别不清楚,他都会错认,那是愚痴迷惑,不是般若智慧。
一心念佛,六波罗密就统统圆满,统统具足。诸位想想,我们还要修什么?前面说得很好,你修其他的,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你修恒沙劫都修不圆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果然一心念佛,统统圆满了。最容易圆满的修行方法你不相信,你还要去寻枝摘叶自找麻烦,那有什么法子?所以这个法门你真正相信,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真正不可思议。祖师给我们说得这么详细,不容易!我们之所以不肯学,就是放心不下,自己没有肯好好的去修学。下面这一句话说得尤其是好:
疏【推而极之,不出一心,万行具足。】
不仅前面讲的六度,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具足了。不但具足,正如前面所讲的,究竟圆满的具足,那就是一心。所以在一切行门当中,这部经、这个法门就是直接修一心的,它的殊胜处就在此地。经文上明明白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直接教你修一心。直接了生死的,直接出三界的,直接成佛的,没有拐弯抹角。愈是这样直接就愈容易、愈单纯,可是众生愈不肯相信,众生总喜欢奇怪,好奇骛怪,这是难信之法。
演【六度万行,有大小乘事理不同,而理中,又复深浅,如天台四教所明。】
天台四教、贤首五教都详细说明菩萨的六度万行。
演【不出一心万行具足者,此一心亦分事理,若理一心具足万行,自不必说。】
这个当然我们都会承认的。可是事一心怎么样?
演【即事一心,虽未入理,而於藏教事六度、事万行,亦可云具足也。】
小教里面菩萨所修的,你也圆满了。小教里面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没有事一心得来这么方便;大乘法里菩萨所修的理六度万行,不及念佛人的理一心不乱得来的容易。不但理上的六度万行要无量劫才能修成,小教里面事六度万行,经上讲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成佛,是藏教的佛,他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圆满,念佛人到事一心就圆满了。像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信!修行要特别著重在一心,我们用一心去念佛,用念佛求一心,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不一心念佛,你就得不到念佛一心。
疏【如大本法藏愿云。】
『大本』是《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4》)
...去,一点都不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你放不下!第一个要把世间名闻利养放下,你肯不肯?你肯,就入门了;不肯,佛给你说法也枉然,你也没办法入门。这个问题是在自己!它跟哲学不一样,哲学,愚痴一点、根性钝的人,他是真不能入!佛法不然,佛法没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像六祖都能入得进来。六祖凭什么?凭清净心,一切法他都不挂在心里。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就入进来了。他不认识字,听人家念经,念经的人没有开悟,而他听了开悟。为什么?念经的人没放下,他虽然会念,他不开悟。听经的人放下了,虽不会念,他开悟了,就这么个道理。不但世间法要放下,出世间法也要放下,为什么?出世间法放不下,心里面有拉拉杂杂的那么多佛菩萨名号,那么多经典,那都是障碍,你还是不能明心见性。你那个心不清净,不是被世间法染污,就是被佛法染污,顿教是一尘不染。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辩解,这个讲得很有道理。理一心不乱确实是一尘不染,跟顿教教义完全相符合。所以念佛法门纯粹是顿教所摄。不但莲池大师这样给我们开导,就是法相唯识宗的祖师窥基大师,也把这个经判作顿教。他还举例子,这个经里面说:若一日至若七日。七日成功,那就是顿。七日成什么功?成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就是心决定不再迷惑,真正是觉而不迷了。七天能办到,那是理一心不乱。这是顿教所摄的。我们讲一生成佛,那是圆教的意思。所以这个经是顿极,也是圆极。
这个地方句句讲的是理,我们明了就好,不能学。为什么不能学?学不到!譬如经上说,「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那我用什么心念?有心也不行,无心也不行,亦有亦无也不行,非有非无还是不行。这用什么心念?现在我们老老实实就用有心念就好!境界没到这个程度,这就用有心念。古德告诉我们:「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芥子是芥菜子,这是讲少!决定不能著空。著有,我们能带业往生,能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也有三辈九品,中上品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就很不错了。
等我们功夫到了这个阶层,再向上提升,提升求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定,就是我们常讲的念佛三昧。见思烦恼不再起现行,人无我做到了,那是念佛三昧成功了。这个境界达到了,再向上提升就是法无我,证法无我,才是此地「离四句,绝百非」,四句就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那才真正入这个境界,这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换句话说,决定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不要在这里面打妄想,老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2》)
...身尊特,犹待辩疑』,六十万亿那由他之身,这是讲「生身」,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相的高大。赞佛偈说:白毫宛转五须弥,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0:10:31
|
只看該作者
绀目澄清四大海。这都是大身!这个身殊胜,高大,远胜过秽土所现的劣应身。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他这个身也只是一丈六尺。一丈六尺,我们现在看这个人好高大!其实佛是个大个子,比一般人高不了好多。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尺没有现在这个尺这么长。弘一大师《律学三十三种》,提到周尺;周朝时候的尺,因为佛出生相当於中国的周朝。周尺一尺,只有我们现在尺的六寸多。这就是说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相之大,跟我们这个世界佛现的身相不一样。古大德有设疑问,专门来辩论这个问题,我们在此地就不再深入讨论。
疏【二者,十六妙门,虽云即观即心。】
能观跟所观是一不是二,这才能入得进去。但是它有次第:
疏【而先日,次水,次地,次树,次座,方入佛观,则不无次第,犹觉繁长。】
『繁』是麻烦,繁多。『长』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才能观到佛。
疏【此经不修余业,单事持名。】
《弥陀经》比《观经》,在修行上来讲,方便!他不必经过许多的次第,直截了当就见佛了。只要你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佛就来接引你。《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说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现在,没有往生之前就见到了。见到,你也不要欢喜;见不到,你也不要忧虑。即使见到了,见如不见,你也不要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就错了。自始至终保持你的一心不乱,这样就好。所以,持名念佛没有次第,《观经》所讲的方法有次第。在方法上来说,它方便得太多,所以称这个经独要,特别重要。
疏【三者,上三品生,乃能游历十方,承事诸佛,中下二品,皆无此文。】
净土三经,有的经上对某一桩事情说得详细,有的经上省略了。你想了解西方极乐世界,要把三经合起来看,才能把这个事情真正搞得清清楚楚。并不是这个经上说的那个经上没有,这个经就高明,那个经就差一点,绝对不是如此。你合起来看,才能看得周全。《观经》关於这桩事情说得就有欠缺,只讲上三品,没有说中下品,这就是讲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游历十方,承事诸佛』。可是,小本经就讲得详细。
疏【今持名往生,便得供佛诸方,食时还国,独要三也。】
这是《弥陀经》上说的,即使下品下生的人也有这种神通道力,每天都能普遍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所以,这个经在三经里头尤其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6》)
...应丝毫不爽。
疏【唤其妻云:速延僧为我念佛。】
他就叫他的太太,请出家人来给他超度。《往生传》里面记载,他大呼救命的时候,这是缘遇得好,因缘殊胜,刚好有一个化缘的出家人从他家门口经过,听到他叫的声音,问:什么事情?他太太请出家人到家里。他就告诉他,许多牛头人来问他要命。
疏【谕云:经中说临终恶相现者,至心念佛,即得往生。】
这个出家人就告诉他:《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五逆十恶是重大的罪业,临终时候念佛也能往生。
疏【和云:地狱至。】
张善和大叫:地狱相现前了。换句话说,马上他就要堕地狱了。
疏【急取香炉来,即以右手擎火,左手拈香,面西专切念佛,未满十声,自言佛来迎我,即化去。】
赶快拿著香炉,手上拿了一把香,他就大声的念阿弥陀佛。未满十声,他说:牛头人不见了,佛来了。他跟佛走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是作恶临终念佛往生。但是这一条必须跟诸位说明白,你们曾经看到有几个人临终的时候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这是先决条件。如果临命终时,人都不认得了,这就没救了。
张善和这个是大福报,这个福报是前生修的,前生修的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所以《弥陀经》给我们讲两桩事情,第一个是「一心不乱」,那是决定成就的,只要得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喜欢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喜欢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年就多住几年,决定不碍事,来去自由,那是得一心不乱的。没得一心不乱,那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心不颠倒」,你走的时候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有把握去得了。临终要是有痛苦,要是昏迷不醒,那就没办法,那个甚至助念都没办法。所以人在一生当中要修福,不要享福,不要把你所修的那点福报都享尽,享尽了,临终就没福了。
我过去看过不少富贵人家,少年得志、中年得志,尽情享受,一呼百应的,到晚年衰了。晚年的时候连一个伺候的人、照顾的人都没有了,洗衣服、烧饭都要自己动手,可怜得不得了。在他得志的时候,家里佣人十几个、二十个,伺候唯恐不周到,到晚年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上街买菜也拿个篮子自己跑去。我见过很多很多,这福享尽了。他死的那个情形就可想而知,怎么会清楚明白?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要知道修福,希望临终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念佛就决定可以往生了。带业往生,要靠临终这一刹那。像张善和这么清楚,这是他多生多劫修行的善根,在这个时候现前。一生没有闻到过佛法,临终听到了,他肯相信,肯专心的去念,所以临命终时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这是《观经》里面下品下生。可是千万要记住,决不能存一个侥幸的心理,看了这段故事,不要紧,这一生多造一点恶没关系,临命终还来得及。你要是这样想法,就大错特错!你临命终...(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1》)
...一个月、一百天不起来,这了不起!他的果报也不过是在初禅二禅而已,在四禅天,就这么一个功夫,出不了三界。
所以诸位同修,你要想在这一生了生死脱轮回,想真正离苦得乐,干净俐落,你必须对《阿弥陀经 》、对《无量寿经》要认真的去研究,除了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你别想在这一生成就。我不是这么武断的说,你自己想一想,你能不能断烦恼?不是说法门不好,法门都好,你要用那个法子修,果然能断烦恼,那就成功了。你用那个方法修,修来修去不能断烦恼,换句话说,你就不成功,你那个药吃了没效。
这个法门不断烦恼可以往生,妙就妙在此地,除这个法门之外,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只有这个法门不必。你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真正肯念佛,你这一生决定成功。你要把一切放下,不但把世缘放下,就是一切所有的佛法都要放下。一切经教我不要去研究,我只要研究这两部经够了,保证你这一生往生。你要再搞禅、搞密、搞教,那你就靠不住,为什么?你的思想混乱了,你这个功夫里头掺杂了,不纯,所以很难得效果。这个法门没有别的诀窍,就像大经里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这部经里面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只要真正能照这样做,就决定成功,所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跟诸位同修说,我是决定有把握往生,所以我今天这么肯定的来劝你们,就是我决定有把握。我在这个世界上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嘻嘻哈哈,为什么?我来旅行的,我是来玩的,我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怎么不自在!要认真努力。我在没得这法门以前跟你们一样,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烦恼重重,得到这个法门之后,没有了,妄想杂念没有了,一切烦恼也没有了,那个烦恼找都找不到,想一个烦恼都没有、都想不到,这法门的好处,我真正得利益了。
今天把这殊胜利益贡献给诸位。所以大家要是发心印经,最好就印这两部经,《弥陀经疏钞》、《要解》,《无量寿经》的注解,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为什么?人家得到这个,他真的能得度。得到别的经书,虽然是好,一生当中就救不了现在的命。这几本书真正救得了命,真正能解决问题,所以一切功德没有能够跟这个相比的。这是讲自觉,佛觉,凡夫不觉,『自觉异凡夫』,异就是跟凡夫不一样。
钞【觉他异二乘。】
『二乘』是讲声闻、缘觉,我们通常称为阿罗汉,辟支佛,在佛法里叫小乘。小乘见思烦恼断了,他能超越六道生死轮回。可是他只是自觉,没有觉他,...(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2》)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卷
...念的《地藏经》,这是经,《金刚经》也是经,《法华经》也是经,都称之为经,这个经字就是通题。凡是佛所说的,或者是菩萨、仙人们所讲的,经过佛印证的,都可以称之为经,所以它是通题。
钞【通别者,佛所说教,总名修多罗,是之谓通。】
『是之谓通』,这就是通称。
钞【析之则经名修多罗,律名毗奈耶,论名阿毗昙(阿毗达摩),是之谓别。】
这三样东西都是佛说的。佛当年讲经说法不是开班教学,都是这些弟子们,出家在家的有了疑问向佛来请教,这么一问一答,后来把它集结起来,就是记录下来,这就称之为经。佛每一次,不管讲的内容浅深长短,大概这三个意思都有。『经』多半是讲定的,换句话说,教给你修清净心,这一类的结集下来称之为经。教给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来守法,规范自己,这一类属於『戒律』。如何能启发自己的智慧,这一类属於『论』。这到后来我们归纳成为三藏经典,就是经、律、论。『修多罗』是经藏,『毗奈耶』是律藏,『阿毗昙』是论藏。
佛每一次讲经说法,内容这三方面都有,以后这个经典的分类,就是看这部经这三样东西哪一样讲得多?从分量多的来归纳、来分类。譬如我们这部经,完全是教给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论跟律都没有说,所以非常纯。《楞严经》,第六卷的后半「四种清净明诲」是讲戒律,讲根本戒;《楞严经》里面,佛与诸菩萨的讨论,有论;十卷经文里面将近七卷是讲奢摩他、三摩、禅那,讲定讲得最多,所以把它归纳到经藏。像《华严经》里面有论,也有讨论的地方,也有戒律,像「净行品」、「梵行品」就是戒律,但是还是讲定的占大部分,依旧把它归纳到经藏。《戒经》里头,也有讲定的,也有讲慧的,但是戒讲得多,就把它归纳到律藏里面。这些都是佛学常识。
钞【契复二义者,一者契理,则合道之言;二者契机,则逗根之教。】
『契』含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不能少,所谓「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简单的讲,佛说得深、说得浅,长说、短说,决定不能违背真理,这叫『契理』。真理就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因为契理,这个话就真实的,就不骗人,一定要如理。一切诸佛所证的理是相同的,所以真理只有一个,一切诸佛所证的,必定要与这个相应、相契合。同时一定要适合於现代众生他的根性,就是他的程度,他要能接受。假如他不能接受,你这个说不叫白说了?所以一定要『契机』。
可是诸位要记住,我们现在遇不到佛,你要是遇到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6》)
...成一百卷,换句话说,是十分之一。怎么翻法?前面第一分是完全照原来的论翻过来,一共翻了三十四卷,初分。后面每一分都翻大意,提要,就不是完全的。所以你要看龙树菩萨原来的注解,就是前面三十四卷,那是初分的注解。由此可知,佛经的注疏要详细的注解,义趣说不尽的。这是引用《大智度论》里面几句话来说,最重要的几句话就是信成就。
疏【又二字复为二义,有多种解。若以宗拣定,约当宗,则一心不乱曰如,唯此无非曰是。】
『以宗拣定』,宗就是本宗。因为一句经文意思很多,我们修学哪一宗,有哪一个宗派的讲法,这样我们对於许多种注解的取舍就有一个标准。同样「如是我闻」,禅宗有禅宗的讲法,禅宗跟净土宗讲法完全不相同,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因此不明了的,看到这个注解,两个人讲法完全不相同,互相抵触、互相矛盾,其实不然,各宗有各宗修行的方法,所以它讲的意思不相同。
『当宗』就是我们净土宗,念佛的。本宗讲法,这两句话是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把「如是」两个字说得清清楚楚的。『一心不乱』,这是『如』;『唯此无非』,这个决定不错,这就是『是』。取我们经文里头的意思。实在讲,一部《阿弥陀经 》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学佛要想在一生当中有决定性的成就,你遵守这两句就行了,这两句要把它学到真正能跟自己的思想、行为、生活打成一片才行。如果说我念佛的时候一心不乱,我不念就乱了,这个不行,这个没有用处;处事待人接物统统要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样子,你念佛才算是功夫成就了。
我们看到许多人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病苦,说走就走了,他有什么本事?其实说穿了,就是把「如」这个字运用在生活当中,他就成功了。所以修净土是修心净,心净则土净。一心不乱,心就清净了,心不清净决定做不到一心不乱。用什么方法修到一心不乱?就用念佛的方法。所以这一宗这个方法非常的简单,人人都能做得到。到一心不乱,什么事情都明了,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知道的。实在讲,人人都能做得到,问题就是你想不想做,你肯不肯去做,你要想做肯做,没有一个人做不到的。
「唯此无非曰是」,我套这个例子说,「唯此是真曰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的,其他统统是假的。这个世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个要觉悟!知道是虚妄的,这就是看破了,能看得破,你才能放得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不会太分别,也不会太执著了。你必定会抱一个态度,得过且过!这个事情没有一样是真的,都是虚妄而不实在的!唯有念佛是真的,唯有心地清净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整个佛法这么多宗派来说,唯有这个宗派是最容易成就的,最有把握成就的,古人讲「万修万人去」,这个一点都不假。
钞【智论云:佛法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3》)
...是诸佛如来神力加持,每个地区都有相信这个法门的人,都有认真修学这个法门的人,这是个好现象。我们台湾这个地区很多!在我们这个道场经常在一块共同研习念佛的同修,我们都熟悉。不在我们这个道场,我常常听说的,每个地区有不少人在念《无量寿经》,在听录音带,也在念佛,这是好相!台湾今天这个社会那么乱,幸亏还有这么多人在认真的修福,这个福报是世出世间第一大福报,希有难逢!因此我们要珍惜。
这一句的含义很多,不单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实在讲,从西方世界应化到他方世界的那些人都不知道有多少。特别是苦难的处所,愈是有苦难,菩萨悲心愈重,示现在这个地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我们常常读诵大乘经典,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这就是能说能受大乘法味。
『又正体智受真如味,能住持身命,使不断坏,长养万法,故名为食』:
演【正体智,即根本智,亦名如理智,此智能证真如。】
由此可知,这个智慧重要,念佛的人所求的就是这个智慧。念佛的人、修净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求的是什么?我们所求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怎样才能求得到?佛在一切大乘经典里讲得很多,「心净则土净」,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在大本里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总而言之,把它归纳起来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心经》上讲的「无智无亦得」,无智就是根本智。可是诸位听了这个话,不要发生误会,无智就是根本智,这个世间很多白痴的人都有根本智了,那就错了。这个无智是无邪智,他有正智,这是经上讲的正体智!他有正智,他没有邪智,跟禅家讲「无念」的意思一样,他无邪念,他有正念,这就叫做根本智。
所谓根本智,实在讲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在没有起其他作用的时候,没有起他受用的时候,就叫做根本智,为什么?它自己有智慧,智慧虽然没有作用,它自己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能证真如」。虽然能证真如,它不执著能所,这才是真的。为什么?因为所证的真如跟能证的根本智是一不是二,这里头没有界限,没有能所。智就是如,如就是智,所以叫「如理智」。因为一有能证所证,心里就动,就动了念头,这一动念头就叫无明。《起信论》上讲,无明从哪里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是什么?就是有能所,一有能所马上就产生相对,能跟所就相对,这就是无明,这叫根本无明。所以他这个心清净到了极处,清净心里的确是一念不生,一法不立,就是万法如如,是这个境界。这就...(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0》)
...成就,名事一心』,莲池大师这句说得好,这才算是信仰净宗,才算是信阿弥陀佛。我们有没有信?我们不信!天天念佛发愿求生,天天跟阿弥陀佛做对头,跟祖师大德做冤家,为什么?夹杂、怀疑、间断,这就是做冤家、做对头,不信!我们讲的信愿行,嘴皮上的信愿行,实际上信愿行统统没有,这怎么能往生?真正往生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力成就」,这才叫「事一心」。这个事一心不是高的,起码的事一心,也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条件,有这个条件就行了,就往生了。
这样看起来好难,不容易!是,如果那么容易,念佛人不是统统往生了吗?李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中,只有三、五个往生」,你就晓得原因在此地。那三、五个往生的,实在讲,真正叫老实人,你骂他、打他、侮辱他,他都不知道,甚至你在旁边骂了半天,他不晓得你在骂谁,他在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种人能往生,为什么?他能专一不二。
演【信力成就者,事一心人,不修理观。】
这个法门的理论太深、太妙,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不解没有关系,一样可以往生,从事相上下手就行,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演【唯凭信力。】
他相信!《弥陀经》上中心的两句开示,「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要紧!用什么方法达到?「执持名号」。这三句话十二个字,一部《弥陀经》就讲完了,整个净宗法门也讲完了;不但整个净宗法门讲完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一切法门也讲完了。才知道诸佛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最精要的开示就是这三句话,你这三句话要是真正掌握到,没有不往生的道理。能够一心受持,从事一心自然就念到理一心,因为事一心会得定,定了之后就开悟,一悟了就入理一心,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两样。「唯凭信力」,所以我们要相信。什么人真正相信?从今而后,再没有是非人我、再没有妄想执著,这个人信了。还有胡思乱想、还有是非人我,这人还是不信。不信的人多,信的人少,一万个人当中,真的三、五个相信,大多数人听听经,只不过是种一点善根而已。由此可知,信根之建立,确实大本经上讲得详细,这个人是无量劫来行菩萨道,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现在蒙十方诸佛加持,他的信心成就,不是普通人。
演【如水清珠,能清浊水。】
这从比喻上说,「水清珠」是宝珠,水混浊,这个珠子投下去之后,水之浊污自然沉淀。清水珠有没有?有,很普通,街上都买得到。水污浊,我们晓得用明矾,明矾下去之后,水自然就沉淀、就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二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27》)
...所见的。佛的慈悲无限,不一定是在临终时候见佛,我们在平常修学之中,缘成熟也能够见佛。下面举一个例子说:
钞【是故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时时』就是时时刻刻,时时处处也许佛都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认识,当面错过,这种情形确实很多。这两句话是布袋和尚说的。布袋和尚在历史上有很详细的记载,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姓名,也不知道他的籍贯。他的特徵就是肥胖,满面笑容,每天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去化缘,人家给他东西,他往布袋里一装,这就走了,这么样一个出家人。出现在南宋高宗的时候,跟岳飞同一个时代,出现在浙江奉化。老总统的家谱记载,南宋时候他们曾经将布袋和尚请到家里供养两个月。布袋和尚临走的时候,他当然是预知时至,他是坐著走的,说了一首偈就走了,这首偈就是「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这就告诉大家,他是真正的弥勒菩萨。这首偈说完,就坐化了。以后中国人造弥勒菩萨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另外一个是唐朝傅大士,居士的身分,这也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佛菩萨化身在我们这个世间,常常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不认识他。这说明诸佛菩萨时时示现,也是说明现前当来见佛的一个例子。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个经文我们不但要熟,要细心去体会。前面一段经文说念佛人在临终时佛菩萨来接引,是讲佛力不可思议;此地这一段是讲自力。如果没有自力,佛力也加不上,这个法门叫做「二力法门」。自己必须具备前面所讲的一心不乱,是在平时;此地所说的「心不颠倒」,是在临终。前后文仔细看,你就明了,临终最重要的条件是「心不颠倒」,纵然在平时「一心不乱」做不到,那个没有关系,临终心不颠倒就决定得生。我们在《观经》看到下辈往生的,十六观里面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都是作恶的众生。《观经》对於九品讲得详细,上三品是大心凡夫,发大乘心的;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可见得佛法里,大心是第一,大心就是发菩提心,持戒修善是中等,下三品是造罪业的众生,下上品造的罪业轻一点,下下品造的罪业极重。造极重的罪业,一生都没有闻过佛法,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神智不清楚的话,那就没有法子,劝他,他不能接受,他听不懂;如果神智清楚,就是心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要是接受劝告,这个时候一心念佛求愿往生,佛也来接引,他也能够往生。由此可知,临终心不颠倒是往生决定的因素。为什么平时我们要求一心?平时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很有把握,这是一定的。平常不能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没有把握,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我们要想将来临终时候真正是心不颠倒,佛来接引,自在往生,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第一个就是修自己的一心不乱,这对自己,一心不乱是定慧;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有力量的话,我们修福积德,这样就是福慧双修!符合经上给我们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因缘,我们已经遇到,这个因缘不必操心了。实在讲因缘很殊胜,这三个条件具足,一定往生!我们看注解:
疏【上言临者,是将欲命终。】
这是前面佛来接引的时候,你看这个话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佛来接引是现前,为什么?人没死,活著的,『将欲命终』,他还没命终,这是见到佛来接引。
疏【今言终时,正暖尽识去。】
这个地方讲的『终时』,这是恰恰我们讲的断气的时候,他的神识离开身体,心不颠倒,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疏【心不颠倒者,以一心不乱,故不颠倒。以不颠倒,故不生他处。】
他一生念佛,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他见到了,他一生所向往的目的达到,你说这个时候多欢喜!多么幸...(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9》)
...土。】
这个经文我们不但要熟,要细心去体会。前面一段经文说念佛人在临终时佛菩萨来接引,是讲佛力不可思议;此地这一段是讲自力。如果没有自力,佛力也加不上,这个法门叫做「二力法门」。自己必须具备前面所讲的一心不乱,是在平时;此地所说的「心不颠倒」,是在临终。前后文仔细看,你就明了,临终最重要的条件是「心不颠倒」,纵然在平时「一心不乱」做不到,那个没有关系,临终心不颠倒就决定得生。我们在《观经》看到下辈往生的,十六观里面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都是作恶的众生。《观经》对於九品讲得详细,上三品是大心凡夫,发大乘心的;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可见得佛法里,大心是第一,大心就是发菩提心,持戒修善是中等,下三品是造罪业的众生,下上品造的罪业轻一点,下下品造的罪业极重。造极重的罪业,一生都没有闻过佛法,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神智不清楚的话,那就没有法子,劝他,他不能接受,他听不懂;如果神智清楚,就是心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要是接受劝告,这个时候一心念佛求愿往生,佛也来接引,他也能够往生。由此可知,临终心不颠倒是往生决定的因素。为什么平时我们要求一心?平时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很有把握,这是一定的。平常不能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没有把握,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我们要想将来临终时候真正是心不颠倒,佛来接引,自在往生,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第一个就是修自己的一心不乱,这对自己,一心不乱是定慧;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有力量的话,我们修福积德,这样就是福慧双修!符合经上给我们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因缘,我们已经遇到,这个因缘不必操心了。实在讲因缘很殊胜,这三个条件具足,一定往生!我们看注解:
疏【上言临者,是将欲命终。】
这是前面佛来接引的时候,你看这个话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佛来接引是现前,为什么?人没死,活著的,『将欲命终』,他还没命终,这是见到佛来接引。
疏【今言终时,正暖尽识去。】
这个地方讲的『终时』,这是恰恰我们讲的断气的时候,他的神识离开身体,心不颠倒,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疏【心不颠倒者,以一心不乱,故不颠倒。以不颠倒,故不生他处。】
他一生念佛,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他见到了,他一生所向往的目的达到,你说这个时候多欢喜!多么幸运!目的达到了,跟佛去了,这是讲的这个时候。所以最怕的是临终神智不清,这是最恐怖的。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如果在临终的时候神智不清,迷惑颠倒,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很多,可以说是许许多多人有这种情形。不要说到临终的时候,病重的时候,甚至家亲眷属他都不认识。我们过去遇到一个老居士,他得的是老人病,病了七、八年,最后两年只认识一个家人,其他人都不认识,临终的前半年,一个人也不认识。这种人决定随业流转,他自己做不了主,这是事实。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很多,那就是给我们真正的警告,我们将来会不会像他一样?
如果我们希望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现在就应该认真去努力修学。佛菩萨是人修成的,六道也是人变现的,这问题就是看我们怎么走,十法界这十条路,我们怎么走法?要走到哪里去?如何让我们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生就算是有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仔细冷静的观察,古往今来那些成就的人,他怎么成就的?那些修行失败的人,他怎么失败的?在这里面吸取教训、吸取经验...(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9》)
...说这个道场不要你来。他说:我要出点功德。我说:我也不要你来,也不要你在这里出一分钱的功德,你回去老老实实去念半年,你的病就好了。他又担心,那个法师叫我念《地藏经》,我不念行吗?那个又叫我念《金刚经》,不念不是又得罪了吗?我说:那好了,那你没完没了。所以要晓得专精之可贵!散乱就坏了,那就错了。
以学经来说,你用十年的时间去学十部经,平均一年学一部,你的成绩平平,很难出人头地!十年专门学一部经,你就出人头地,为什么?看看现代这个世界,用十年时间学一部经的人不多!你就是这部经的专家!你这部经走遍全世界一定受人欢迎,为什么?专家。一生专攻《阿弥陀经 》、专弘《阿弥陀经 》,干上十年,人家见了你的面合掌:你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全世界的人想听《阿弥陀经 》,一定头一个想到你,他不会找别人,为什么?别人不是专家。现在资讯发达,交通便捷,请你来讲经不难!从前从中国到美国坐轮船要一、两个月,那的确是不容易,现在十个小时就过来了,非常容易。所以学一部经,弘扬到全世界。专精,不但能利他,决定自利,自己得一心,自己得一心不乱。同样学很多的东西,说实在话,一心得不到!你这个心还是散乱的,换句话说,往生的时候心不颠倒很不容易。心不颠倒的人一定是有福有慧,没有福慧做不到!因为不颠倒,所以他决定不会生到别的地方去,是随著他自己的愿望去往生,想见阿弥陀佛决定见佛,想生净土决定得生。
疏【即得者,言其速也。】
这是讲快速。
钞【颠倒者,繇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如前所谓将舍暖触,一生所作,俱时现前,心神惶怖,动止挥霍。】
这是为我们说明什么叫『颠倒』,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这部经,经文字字句句跟我们一生生活的幸福,跟我们将来想达到的圆满目标有密切的关系,而莲池《疏钞》、蕅益《要解》等於是为我们导游,我们去了很生疏,不认识,这两位大师是导游,一样一样详细为我们说明,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以及一个修净土现在的生活状况,这个非常的难得。我们在这里面去体验,在这里面去学习,那就叫真正的修行。所以先要认识什么叫颠倒,然后认真反省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犯这个过失?我们这个经就没有白念、没有白听。
『繇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这两句话最重要了。我们平常是不是随顺妄想?随顺妄想,不知道随顺妄想的可怕,不知道随顺妄想的结果,这就叫迷惑。佛法常讲迷跟悟,什么叫迷?什么叫悟?妄想现前立...(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9》)
...么说五痛?五大类的因感得这五大类的果报。『五烧』是果报,佛法里面讲,五痛是花报,先开花后结果。这个意思也是清清楚楚告诉我们,花报是现世报,果报是来生,来生是三途的苦报。特别用这个「烧」,烧,实在讲是地狱的果报,无论哪一类型的地狱都是一片火海。『五恶』是因,五恶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诸位要晓得,这就是五戒的反面,人造作这五种恶就感得五痛五烧的果报。世间人不知道这事实真相,不晓得利害。今天造这五种恶业,在造作的人,他并不以为这五种是恶业,而以为这五种是正常的,这叫迷惑颠倒。造作的心非常盛旺,非常的强烈,感得的果报也就非常明显。这些果报,如果我们头脑稍稍冷静一点,你都能够见到,因为它报得太快,最快的不超过一年,二、三年,三、五年,五痛五烧现前,我们就常常能见到。当然在一般学佛的人,经常受到佛法的薰陶,心地比较善良,一切造作知道收敛,我们的五痛五烧不能说没有,比一般人来得轻微。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东西还是障道,我们今天讲的道,要往生净土,它是障碍。
经论上祖师大德们都告诉我们,真正往生,关键就在临终的那一刹那,这一刹那心地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不乱是平常的功夫,临终那一刹叫心不颠倒。《弥陀经》上「心不颠倒」是指临终的时候,临终那一念不颠倒就决定得生。我们看看,几个人能保得住临终头脑很清醒,一点不迷惑?这是大福报,中国古人讲的五福,第五个福就是好死。所谓好死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纵然不念佛,不求往生,他也不会堕恶道。要知道堕三恶道是糊里糊涂去的,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的。清楚明白决定在人天两道,你能够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往生。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利害得失,我们从今天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要严持戒律。五戒是根本戒,不要贪多,这五条守好,那就没有不往生的,这是古德垂训教导我们「持戒念佛」。这五条要真正做到,对於往生有大帮助。这五条要不能受持,佛念得再好,它都是障碍,往生没有把握;严持戒律,往生才有真正的把握。
疏【此五浊处,能自立者,亦已鲜矣,得成正觉,宁不难乎?是为第一重难事,明自利功德不可思议。】
在五浊恶世能自立的人,这就不容易,『鲜』是少,莲池大师说那已经是少数。莲池大师那个时代跟我们现代一比较,我们的浊恶超过他们一百倍都不止!由此可知,在现代社会里面能够自立的,凤毛麟角,太难太难了。
钞【自立者,五浊恶世,人生其中,外则时势之所逼恼,...(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9》)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四卷
...也迷了,这个东西就难了。大师讲『交相为用』,就是经跟咒相辅相成,这个意思非常之好。
疏【此咒详见不思议神力传。】
这是把往生咒的出处说出来了,它不是出在《弥陀经》,也不是出在《无量寿经》,净土三经里面都没有,它是出在《不思议神力传》这本书上。
疏【持此咒者,灭罪往生,故以拔业障生净土为名。】
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要是专修这个法门,专持往生咒,确实能够灭罪,确实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我们五经读本里面收的有,也许诸位看过,经上说得很清楚,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就感得阿弥陀佛现前。在过去我们道场的张龄老居士,总统纪念歌的歌词就是他作的,他夫妻两个天天都来听我讲经。他看到「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就感应得佛现前」,他就认真每天念,念满三十万遍,他来告诉我:「法师,不灵,佛没有现前,什么感应也没有。」这个造的罪就很重,为什么?谤法!不是咒不灵,是你不如法。你念这个咒,先问问罪灭了没有?罪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烦恼,这是罪。一天到晚口里都是念咒语,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生,罪就灭了。三十万遍往生咒,是要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你不起一个妄念,就是我们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才有用处,才有感应。一面念往生咒一面打妄想,那怎么行?这个就不如法。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个关键的所在,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话说得太好,不但是净土修行的秘诀,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也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违背这个原则,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会有成就的。
无量法门,特别是大乘法门,目的是在明心见性。我们净宗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跟禅宗讲的名词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他说大彻大悟、见性成佛,我们讲理一心不乱实报庄严土往生就是见性成佛,可见得那个原理是相同的,一定要做到「净念相继」,净是清净心。禅宗里面六祖所说的「本来不一物」,你那个心里要一物都没有,这个心是清净心现前了。你如果弄错了,我心里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是无明!把无明当作本来无一物,又搞错了,这是一丝毫不能够错会。佛的心清净,确实没有一个念头,虽然没有一个念头,但是他没有一样不清楚,叫寂寂惺惺,寂是清净寂灭,惺是照得清清楚楚,没有一样不明了,那才是真心。寂,不落在妄想里,没有妄想;惺,不落在无明里。二边都不落,那叫真心。我们凡夫很糟糕,不是落在妄想这一边,就是落在无明那一边...(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6》)
...道理,一毛孔、一微尘都含摄尽虚空遍法界,里面无尽的智慧德能都在其中。所以根性利的,正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哪里没有悟处?一定要去找个地方去搞悟处,找不到,到哪里去找?因为那个找,就是个妄想分别执著,正好把你的悟门障碍住,这正是古人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这么个道理。
因此,我们对智跟境都不可以分别、都不可以执著,这是总结论。才有分别执著,迷了。迷,正好障碍你的悟门、堵塞你的悟门。不但於世法不分别、不执著,佛法也不分别、也不执著。为什么?佛法从缘生,换句话说,哪里有佛法!佛法是跟世法相对建立的,这一边没有了,那一边也没有了。有世法才跟你讲个佛法,世法没有,佛法在哪里?我们要晓得,世尊说法善巧方便,真正能体会他说法的真实义,我们才会得受用。千言万语,总归一心,所以古德才说,平等无碍是事实真相。所谓不碍真而恒俗,不碍理而发挥事相,理事无碍,真俗无碍;不但无碍,它是一,它不是二。
在佛法里面,讲到修学的总原则、总纲领,实在讲很多很多。「转识成智」是一个纲领。宗门用「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宗门常用,禅宗里面常用,也是修学的总纲领。净土里面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所以定慧也是总持法门,也是总纲领。寂就是定,照就是慧,所以你细细去思惟,他们讲的话不一样,用的字不一样,里面的意思还是一桩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不在这上下功夫,我们什么时候能成就?定,不是叫你天天盘腿面壁去打坐;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甚至在一个很复杂应酬里面,面对著这些境界,你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定。样样清楚、样样明了,那就是慧。在复杂环境里,是修定修慧最好的场所,真的是道场。办事也像世间人一样分别执著,不用识,用智!分别执著不是意,第六叫意识,第七末那叫意根,都可以说分别执著不是意。这样生活、这样处事待人接物,怎么不自在?怎么不幸福?定慧等学,寂照双融,理事无碍,在哪里修?原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我们的工作。佛法跟世间法不二,学佛跟生活也是不二,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真实无比殊胜的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4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最后一行,昨天讲到「入法界藏,智无差别」,接著看第二句:
【证佛解脱。甚深广大。】
这里面文字虽然不多,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3》)
...不到,眼见不到,耳也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想也想不到。它真有,它不是没有。真的是真有,妄相是假有,那个本来没有。体性是真有,现相是假有,真有是不可得,真有是无所有。所以佛实在是不得已用一个「空」来形容它,用一个「寂」,寂就是寂然不动,那是真的。凡是动的,都是假的。无明,无明是动相;明,无明翻过来是明,明是静的相。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留意,特别是学讲经的法师们。智是静的,决定是静的,智慧;动是分别,所以你要晓得,动生识;识是动的,智是静的。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动的,把它转变成智,四智是静的、是清净的、是不动的。
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修行的纲领你就掌握到。怎么修法?要修不动。《金刚经》上讲得好,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相就是不著相,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把这个原则完全掌握到,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功夫没有不得力。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原则,外著相,内动心,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功。再给你说,念佛都不能往生。念佛往生的条件,《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要是心不定的话,有妄念在夹杂,就不是一向专念;《弥陀经》上给我们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曾经有人给我提过,《弥陀经》要求的标准太高,一心不乱,我们做不到,怎么能往生?往生是一定要一心不乱,你才能往生。但是一心不乱真的不容易做到,几个人能做到?我们不能不再去查查经,罗什法师翻译是意译,他老人家翻成「一心不乱」;玄奘大师译《弥陀经》是直译,那个文字就不是如此。梵文原本的意思,玄奘大师译的是「一心系念」,跟「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差好远。一心系念我们做得到,一心不乱不容易。
一心系念怎么说?就是我们一般世俗人讲,心里面牵挂,一心牵挂。这个行,一心牵挂,你挂的什么?把那个东西换成阿弥陀佛,那不就行了吗?你要是挂念你的钱财,把钱财换成阿弥陀佛;挂念你的儿孙,把儿孙换成阿弥陀佛,就行了。心里面只系念这一桩事情,不系念其他事情,其他的万缘放下。玄奘大师译的,我们读了之后很舒服,觉得这个可以做到。罗什大师译的有没有错误?给诸位说,没错。怎么没错?我们自己只要做到一心系念,临终佛来接引,接引的时候一定是先见到佛光,佛光照你,佛光这一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你本来是一心系念,佛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乱,罗什大师没讲错。所以要晓得,凡是往生的人,在临命终时见到佛来接引,受佛光的加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4》)
...三个,一个得到,三个同时都得到。性宗、禅宗从觉门入,教下从正门入,正知正见。正知正见,也是一部经!现在人是什么经论都要学,这是印祖在《文钞》里常常呵斥的,要想作大通家,什么都通,结果是什么也不通,还是被烦恼所系缚,依旧搞轮回,轮回心造轮回业,搞的是这个。出家人再搞这个,那就实在太可惜了。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之处。
我这一生得力老师的教诲,所以我对老师感恩之心,跟现在人比的时候超过很多。我念念不忘老师,我读书的书房,我老师的照片都挂在旁边,都像他跟我在一起一样。我们会所里面的教室,你们都看到,我们老师、韩馆长照片护法,都挂在那边。我们的感受,他们都在我身边;我们上课,他们都在场;我们很认真努力,他们生欢喜心。我们不如法,我们怎么对得起他们?仰报师恩,报答护法。朴老给我们题的字「知恩报恩」,现在在这个社会要大力提倡。为什么?现在社会忘恩负义。他懂什么恩?恩将仇报,干的是这种事情,干的都是地狱的罪业,这是无知。
什么方法能够破除我们的烦恼业障?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禅定当中来,智慧从清净心来,希望同修们要好好的记住。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禅定。我们念佛,念佛修的是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念佛,目的不外这两句。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心不颠倒就是对一切理事因果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心不颠倒。念佛,什么叫功夫?你真正得清净心,真正得真明了,那就是功夫。功夫浅的,我们常讲功夫成片,就能消业障、就能断烦恼;你的烦恼轻,智慧就长了。智慧是从这么得来的,智慧不是读经读很多你就有智慧,不见得。读经开智慧,你也要懂方法。读经开智慧是随文入观,契入境界,那开智慧。经文一看,里头的意思统统显出来,知道怎么学习,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法。所以心地要清净,心地要慈悲。
再跟诸位说,现在人重视养生之道。怎样保养身体?怎样令自己身心健康?心地清净,不受病毒。许许多多疾病的病毒你不会受,因为你心清净。心污染就很容易感染病毒,心清净不会感染病毒。心慈悲能够解毒,你要想你自己身体健康,不要用药物,药物不好,药物有反作用、有副作用。不要用药物,也不必找医生,你就修清净心、修慈悲心。你修清净心,自己就有抗体,能够抗拒一切病毒。慈悲心,纵然接受病毒了,可以化解病毒。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1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经文第二行:
【须弥华光执金刚神。】
这是金刚神众里面第三位,列名的第三位。这是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0》)
...这一尊不动,别的都没有说不动。我们要这样子看经,三世佛都喊冤枉,这叫什么?「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全解错了。岂不闻《华严经》上跟我们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尊佛的名号里面就圆满含摄一切神的名号,不但是圆满含摄一切身众神的名号,《华严经》自始至终所列的一切大众的名号,都在这一个名号之中。为什么?圆满的性德。一个名号要是不具足,你的性德就欠缺一分,你就不圆满。由此可知,每一尊神都是互相摄持,这是一点不错,这是事实真相。千万不要说认一位,我要跟这一个学;学一个就是学一切,学一切可以融摄在一尊,菩萨一尊,神众之中。若非如是,你永远不能契入华严境界,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透彻的明了。
所以你要是修,从哪里修?首先要修不动,关系太大了。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实在讲最大的魔障就是叫你起心动念;一切时、一切处叫你起心动念,那是魔王。读经叫你起心动念,这个经是真的,那个经是假的,你读那个经,不如读这个经,叫你听了起心动念,把你那个不动破坏掉了。念佛堂里也叫你起心动念,把你那个不动破坏掉了。念佛堂里头修不动心,大家容易懂。我们念佛修的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的目的是求这个。所以我们的念佛堂一个字都没有,全是佛像,就是叫你在念佛堂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修不动。起心动念都落在阿弥陀佛佛号上,这个多殊胜。念佛堂里面所供养的佛像,完全是一致的,你怎么去看,都是看到这一尊佛像。所以不可以供不同的佛像,不同的佛像一看又起心动念了。正因为不动心太难太难,所以我们要用种种善巧方便,诸位一定要明了,无量善巧方便帮助你修不动光明。
果然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性般若光明就现前,智慧就透露,你的身就放光。你身放光,凡夫看不到,为什么凡夫看不到?凡夫的业障太重,障碍了他的慧眼,障碍了他的法眼,他见不到。佛菩萨看到,有一些鬼神,鬼神有五通的他看到。你以前光很小,光颜色不好,灰色的、暗色的、黑色的、蓝色的,光都不好。为什么?你心里贪瞋痴慢,邪思恶念放出来的光不好。现在你是到了不动光明,你放出来的光是金色的光明,颜色不一样,光也大,都不一样。在佛法里面叫做光,在中国内地里面练气功的人叫气,外国人叫磁场,实在讲都是一桩事情,确实有。讲到这些磁场,科学仪器也可以能够侦测。如果现在再进步,像照相机一样,可以能把你的光照出来,把你光的颜色照出来,我也听说现在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3》)
...到四楼去老实念佛,念佛就是转境界,念久了豁然大悟,他就转过来了,所以念佛堂无比的殊胜。现在你们念佛算是不错,功夫还不得力。怎么不得力?你们进念佛堂,有人告诉我,念佛堂的法师一天比一天瘦,这就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愈念愈胖,愈念精神愈好。你们精神不错,瘦一点是没问题,精神不错,体力强壮、容光焕发。要像《弥陀经》上,世尊念阿弥陀佛那样的光彩,念佛功夫得力了。我们现在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你们知道不知道?口里有佛,心不像佛,所以他不得力。口里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出来,心里也真的是阿弥陀佛,那就像了,那你的法相马上就变了。现在我们口里有佛,心里不是佛。心要怎么样才是佛?你的心,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思想见解,你的思想见解要跟《无量寿经》完全相应,你心里就有佛了,你的色相就变了。心要像佛,心是佛心,愿是佛愿,把《无量寿经》完全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愿就行了,这非常重要,这是你真正会学,你学得很像。希望诸位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然后也得如来五眼圆明,对於世出世间诸法实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大智慧现前了。虽然明了,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大禅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跟诸佛菩萨就差不多了。
所以念佛要以这个为我们修学的标准,我们自己要把自己提升到这个境界,那个时候往生自在了。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不是说寿命到那天,不是的;喜欢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喜欢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叫自在。喜欢什么方式走就什么方式走,有人喜欢坐著走,有人喜欢站著走,这叫自在。也有人喜欢没有病这样走,也有人喜欢生一点病给大家看看,你说多么自在!维摩居士就是示现生病来度众生,为什么?不生病没人来看他,生病大家都来看他。来看他向他问候,他就给他说法,机会教育;生病也是教化众生,也是度众生,他不是真生病。所以这叫得大自在,你自己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做得了主,第一个条件就是你的见识能做主,真的是重要,所以用焰眼主来表法。见色闻声自己做得了主,确确实实入佛境界。
第六尊,『金刚眼夜叉王』。前面是焰眼主,这是金刚眼,这两个名号意思相同。但是在佛法里面相同决定不能说两个,如果两个不在一块的时候,两个意思可以说完全相同,如果两个在一起那一定有讲究。焰眼主是菩萨的五眼,金刚眼是如来果地上的五眼,这就有差别了。法身大士也有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但是不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5》)
...好老师,我们比不上他,我们到哪里去找文殊菩萨来做老师?起这种疑惑的人没有念过《华严经》,真正明了《华严经》,你就开悟了。文殊也是表法,表什么?根本智;后面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后得智,全是表法,跟此地讲这些天王一样都是表法,你可不能把它看死。文殊表根本智,根本智要从一个老师你才能够得到,这是你入门;你要是学许多法门,亲近很多老师,那你注定失败,你不会有成就。
所以佛在这个经里面,叫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善知识做一个修学榜样给我们看,老师只有一个人,学生也只有一个人,这个意思深。我们亲近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你才专、你才精,不杂;两个老师教你是两条路,三个老师是三岔路口,四个老师是十字街头,你往哪里走?你愈学愈复杂、愈学愈迷惑,你怎么能开智慧?佛家的教学一门深入,一个老师,中国过去儒家教学也是一个老师,也是一门功课;一门没有学会,决定不能够学第二门。用这种方法成就你的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文殊菩萨所表。根本智成就,什么叫根本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无知,实在讲就是大定,在我们净宗来讲就是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合起来就是根本智,就是《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慧就是根本智。你几时得到,然后老师才叫你出去参学。
参学是什么?出师,中国过去的话叫出师,现在的话叫毕业,可以离开老师,毕业了;从前我们不叫毕业,叫出师。出师之后干什么?参学,那就是五十三参,他在文殊菩萨这里修学毕业,再出去参学。参学是什么意思?面对广大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如同禅宗惠能大师所说「不生烦恼,常生智慧」,常生智慧是生后得智。所以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的是,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的一切人物,接触这一切人,接触这些人他从事的哪些行业,我们今天讲各行各业。你所见到的事,你所见到这些人在造作,那是因,你再看这些人的生活当中受用,那是果。换句话说,后得智从哪里来?从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一切人、一切事,一切因、一切果这里面开悟,不生烦恼,只生智慧。惠能对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0:12:00
|
只看該作者
那叫做五十三参。
在五十三参里面可了不起,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是善友」,这句话的意思正是佛在经里面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他这个认知是肯定的,面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跟我是什么关系?是我过去父母,是未来诸佛;是过去父母,我们的孝心生起来,三福里第一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80》)
...有功夫的人我们看不出来。盘腿面壁不动,我们认为那个功夫高,那是初级的修学法;天天逛市场,如如不动,高级修行法,我们不知道。高级修行的人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我们凡夫市场上一逛,贪瞋痴都起来了,这个东西要喜欢起了贪心,那个不喜欢起了瞋恚心,不晓得人家在逛市场的时候修戒定慧。这是定的意思。
慧是什么?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所以《华严经》上法身大士教给我们,定慧在哪里修?最热闹的地方去修。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你不被外面境界诱惑,自己能够如如不动,这是定,定慧等持,也叫做福慧双修,福是什么?定是福。这是「最胜功德」。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断恶修善,三轮体空;三轮是不著相,断恶不著断恶之相,你的心清净平等,修善不著修善之相。如果著相修善,你所得到是三界有漏的福报,如果不著相断恶修善,那是最殊胜的功德。可是从断恶修善事相上来说没有两样,从用心上来讲凡圣完全不同;凡人修福,圣人积功累德,圣人所修的是功德,凡人所修的是福报,怎么会一样?
德号里头加上「最胜」,诸位现在明白了吗?最胜的功德幢就是讲堂跟念佛堂,没有比这个更殊胜。讲堂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念佛堂能令一切众生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还有什么功德能够跟这个相比?你要是明白,你才知道建讲堂,请法师、大德居士讲经说法;建念佛堂,领导大众在一起念佛共修,这是最胜功德幢。不过这里面要认识清楚,我在这里不能不多说几句,怕的是大家生起误会。佛家任何一个道场都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念佛的道场也只能有一种仪规,念佛里面也是一个腔调,如果我们用的仪规不相同,念佛的腔调不一样,今天念这个调,明天念那个调,念佛堂共修的人怎么会得一心?你的功夫怎么能得力?所以念佛堂领众的法师,或者是领众的大德居士,一个人,这样才得力。今天我念佛堂请甲法师来念佛,过两天我再请乙法师来念佛,每个人念的不一样,这个念佛堂的人就念乱掉了,这个事情很难。请法师讲经,我这里有个讲堂,今天请甲法师来讲《弥陀经》,下一次又请一个法师来讲《金刚经》,把听众也听糊涂,这个事就难了。所以你真正想建立道场,成就众生,不能随便请人讲经。
我过去初学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在台中住十年,我看到他老人家做的方法,的确跟人不一样。这个道场他一个人领导,念佛他教的,他没有请任何人来指导莲社同修念佛,没有过。顶多一年偶尔打一个佛七,请一位法师来主...(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80》)
...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八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8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四面第七行:
【不动光自在天王。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解脱门。】
这一尊天王的德号前面介绍过,他得到的法门是『与众生无边安乐』,清凉大师给我们说这是「慈障解脱」。佛经里面常讲,慈是与乐的意思,悲是拔苦的意思,我们很希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做不到,所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什么原因?佛告诉我们有障碍,你的慈心有障碍,你的悲心也有障碍,离开障碍我们慈悲的愿心就能够圆满,像不动光自在天王一样没有障碍了。「无边安乐」,这是给众生无边的安乐;安是离开一切忧苦,我们的身心就安稳,能够满足我们一切愿求,身心就快乐了。要怎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离苦得乐?「安乐」两个字,安是离苦,乐是得乐。先把果说出来,后面这一句是因,因是『大方便定』。定叫大方便定,我们想想什么定才是方便定,哪一种定最方便?最方便就是能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在无量修学法门之中,唯有念佛的方法是大方便定,可是这种定一些人不会修,佛号你会念,你不会修定;这种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会修的人,也就是会念佛的人,当我们念头才起,无论是善念、无论是恶念,念头才起如果不能把它转变,让念头继续增长麻烦就大了。什么麻烦?佛在经上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是错误的念头,不好的念头,烦恼的念头,邪知邪见的念头,这个念头能够破坏我们身心的调顺,所谓是四大不调,四大不调人要生病,身心都苦,不但是我们身心苦,我们周边生活环境也会起变化。我们相信佛说,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境是我们生活环境也随心转。华藏世界为什么好?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居住在那边的人心都善良、都清净,佛在经上为我们介绍,那个地方的居民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心地上善。我们要问:为什么那个世界会那么好?佛讲过境随心转,居民都是上善之人,他的社会环境怎么会不好?今天在这个世界,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国家,城市国家,为什么受到许许多多大国的尊敬?它的社会安定。社会为什么会安定?人民守法,守法是善。人民不但不会去犯罪,连犯罪的念头都没有,所以身心健康,离苦得乐,社会安定繁荣,在经济风暴当中它还能够屹立不动;我们展开大乘经看看,佛所讲的理论与事实,我们不是看见了吗?我们再观察观察,有一些社会不安定的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八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8》)
...师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我们现在读的这一部分是「信」,第二部分是「解」,第三部分是「行」,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证」。他证的是什么?完全把你所信的、你所解的、你所行的,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就是证。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尊佛示现给我们看,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现身,随机说法,那是五十三参,那就叫证。证就是证明、证实,证实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兑现了,真正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工作,变成我们日常应酬,处事待人接物。这样我们才真正认识佛法,是了不起的大学问。欧阳大师所讲的「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今人所必需」,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错,他要没有契入这个境界,这句话说不出来。能说出这句话不是凡人,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有学、有修、有证,才能说得出来。
信解行证都离不开平等的法性。佛经里面也常常讲「一味法性」,一就平等,二就不平等。这个话很难讲,为什么?你要有「一」的念头,还是不平等;一的念头没有,才真正叫一念。净宗里面讲「一心不乱」,一心是什么?一心就是平等的自性,就是此地讲的法性平等,二心就不平等。所以我们念佛求什么?每天用功夫,还不就是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的八个字,净宗人所求的就是这个。如果你能真正得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给诸位说,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身大士。为什么?你已经证得平等的法性,你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也是法身大士。
但是净宗里面讲一心不乱有程度差别,这个差别很大,古人才讲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里面差别也很大,最低我们讲功夫成片;其实,功夫成片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差别,总要诸位同修细细去体验、去体会。到理一心不乱,祖师大德所说的理一心,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叫理一心,也就是理一心是真正证得平等的法性。《华严经》上给我们说有四十一个位次,也就是说理一心浅深程度有四十一个阶级,但是这都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就跟《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无二无别。可是净宗法门很特殊,这是个特别法门,难信之法;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也跟实报同居土里面的人在一起听经,在一起上课,在一起生活,这是不可思议。这是其他经里没有说过,其他诸佛国土里面,释迦牟尼佛也没有给我们讲过,唯独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在一起。诸佛国土都有四土,四土不在一起,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四土不同时空。现在科学家讲时空的维次,诸如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空间的维次不相同,所以见不到。我们三度...(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二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102》)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五卷
...有讲六道,没有讲十法界,意思有。五乘齐入报土,这还得了?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的,诸位去看《大藏经》,哪个经上有这种说法?唯独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很特别。
凡圣同居土,这是最低的,什么条件才能去?要伏烦恼,没有叫你断,断就难了。其他诸佛刹土要想往生,要断烦恼你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断,伏烦恼就行,这一点要记住,然后具足信愿行就决定得生。如果你有信愿行,你的烦恼伏不住,你还是不能往生。这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常讲,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也不过就一个、两个。一万个念佛人,这一万人都具足信愿行,为什么不能往生?烦恼没有伏住。带业往生是带旧的烦恼,不能带新的烦恼,这要懂得。如果新的烦恼都能够带,那我们不统统都往生?新的烦恼不能带,就是现行不能带,只能带过去的那些烦恼习气,这个烦恼习气控制住,现在不起作用。虽有贪瞋痴慢,贪瞋痴慢被你念佛的功夫压住、伏住,确实有贪瞋痴慢,但是贪瞋痴慢确实不起作用。这个东西还起作用,还常常在生活当中发作,你要晓得念佛都不能往生,这就是古人讲,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弥陀经》上告诉我们,念佛的标准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标准,要达到这样的功夫才能往生。由此可知,我们念佛求的是什么?求的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不同,功夫深的叫理一心不乱,那是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是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这是最轻的,能够把烦恼控制住,就叫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这些道理、这些事实,佛知道,这种能力叫「业智力」。诸位要晓得,前面这十条是从事上说的,统统属於真实智慧。这个「智」就是我们讲的根本智,「是处非处、业、定、根、欲」,那就是权智,权智叫后得智。你有根本智,根本智起作用就是前面讲的这些差别,这是说十种,十代表无尽,无量无边;这个智慧无量无边,是从后得智上说的、从权智上讲的。
第三「定智力」,修定,定能开慧,「知一切诸禅三昧」。禅种类太多,在佛法里面,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宗门教下,无论是显教密教,诸位要知道,都是修禅。绝对不是说禅宗修禅,其他宗派都不是禅,那你就全都错了。佛法修学,用这个「禅」字就全部都包括了。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方法,八万四千种门道,修的是什么?全是禅。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来修禅,念佛方法里面有很多,我们用持名念佛方法来修禅。我们如果是修成功了,得到禅的受用,叫念佛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六卷) 1999/5/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36》)
...善神守护,再大的灾难,这个地方不遭难。谁懂得这个道理?明了佛法的人知道,懂得佛法的人晓得。我们在这个地方,知道现在世间有很大的灾难,这个灾难的讯息会在这段时间当中愈来愈明显,让我们了解愈来愈详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灾难事实真相,我们怎样面对它。努力用功,不但是自度,度一切众生,这个地区可以免难,消灾免难。地区附近的周边也都沾光,纵有灾难,灾难会减轻,时间会缩短。这是个中心点,福报最大,往外去愈远当然我们力量愈薄弱,完全在我们自己真正用功努力。
念佛人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不能够深入经藏,他那句佛号力量就薄弱;懂得这些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一句佛号力量很大,起很大作用,这是境随心转。明了,那个信心坚定,愿心广大,所以这一句佛号,随著你的信心、随著你的愿心起了作用。平常我们念佛,一天念到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信心脆弱,万一一个灾难来了,吓得发抖,佛也忘掉了,叫爹叫娘,你说糟糕不糟糕?这个时候就证明你信心坚不坚固,愿心没有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种佛号念得很勤快,力量很薄弱。真正具足信愿的人,再大灾难来的时候如如不动,清清楚楚;如如不动是定,清清楚楚是慧。真的契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那个佛号力量就大了,不但消自己的业障,消自己的灾难,你住在这个地方,一个地区的人都消灾免难。
你们读过《地藏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那一段所说的。婆罗门女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用多少时间?一天一夜。为什么她能得一心不乱?她为了救母亲,一心一意救母亲;知道自己不发愤、不认真,她母亲不能脱离六道,所以是拼命一心一意专注念佛。一天一夜,她在定中见到地狱。地狱现相只有两种人会见到:一个是造地狱业因堕地狱,地狱现相现前;另外一个是菩萨,到地狱去参观,去度众生。除这两种人之外,见不到地狱。她不是造地狱业而能够见到地狱,这是她修行的成就,最低限度的成就是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得事一心不乱,没有这个功夫,地狱境界不能现前。地狱里面无毒鬼王接见她,她向鬼王请教,打听她母亲的消息。鬼王告诉她,三天前她就生天了,不但她生天,跟她在一起受罪的人统统生天了。一个人有福,把这一群人都带走了,大家都沾光。你从这一段经文就能体会到,你要真修行,你修成功了,新加坡这个都市也都沾光,都能够消灾免难。所以我们不能不努力,不能不认真,我们自己祸福安危事小,这么多人在我们周边,我们不能不顾。我修成功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一卷) 1999/6/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41》)
...人没有这个认知,不知道这些教材里头有真实智慧。古圣先贤他们修学经验、智慧的结晶,流传后世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的资料,世间所有一切书籍不能跟它相比。为什么?因为它是真实智慧,它能为我们解决根本问题,能为我们解决全面的问题。
典籍虽然多,道理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枢纽是一个,一定要通过禅定的修学,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样说来我们是不是要修禅定?没错,是要修禅定。是不是天天要去面壁打坐?不尽然也。大家都知道,佛教里面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诸位念得很熟,「法门无量誓愿学」,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径。佛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修的是什么?修的是一桩事情:禅定。所以修禅定的方法八万四千种、无量种,都是修禅定。盘腿打坐,那是八万四千种里的一种。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修禅定?我们用持名念佛。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现在修的不是禅定,那你讲的是外行话。只要是佛法,统统都是修禅定,修禅定的方法手段不相同,这是我们一定要理解的。方法手段尽管不一样,修学的效果一定是相同的,成就是一样的,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说这桩事情。《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念佛求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念佛人求的是这个目的。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心不颠倒就是般若,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无量寿经》就更明显,经题上跟我们讲修学的方法「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都在题目上。
佛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我们自己不清楚、不明白,所以我们的修学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受用;换句话说,完全没有遵守三学的原则。这桩事情佛讲得清楚,祖师大德也讲得清楚,我们所亲近的善知识也说得很清楚,可惜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没有听明白。纵然当时听明白了,转眼之间又忘掉,疏忽掉了,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不能成就。在方法上我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说我们现前修学环境,我们自己一定要肯定,承认自己没有智慧,烦恼习气、业障很重,跟古人比我们差太远太远了。不要说更早,我们跟半个世纪以前这些大德们相比就逊色很多。半个世纪前,出家人里面,印光法师、虚云法师、兴慈法师、太虚法师、谛闲法师,这出家人,我们看看他们的著作,比不上人家,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落在人家后面,落得太多了。在家居士,我们现在看到人家的著作,江味农居士、蒋维乔居士,我们也比不上人家。
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怎么办?怎么能成就?这是善知识把水平降到最低,我们学经教学老师的。我过去年轻的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四卷) 1999/11/0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4》)
...佛法的机缘更短,抓不住,空过了,下一次再遇到又是无量劫之后。千万不要想错了,「不要紧来生还可以接著干」,来生忘得干干净净,来生又去造业去了。我们这一生已经就是糊里糊涂,来生还会明白过来吗?没这个道理!能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能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就在这一生,就在这短短时间当中,你能够抓住、能够掌握住,你就决定成就。生佛实在讲一念之间,一念转迷为觉你就成佛,迷而不觉你还是凡夫。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受生善根,即念佛力」。「念佛力」三个字是个双关语,对根熟的众生来说,这个念佛力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怎么知道的?《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华严经》。广义的来说,就是念佛教诲,佛在一切经里面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要能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是力。你没有力你不能受持,你没有力你不能读诵,你没有力你不能为人演说,这是广义的。从广义来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字字句句都是念佛力。这个意思,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为他开示的二十一种念佛法,具体为我们说明白了,一切法哪一法不是念佛法?天王慈悲为大众开示,「令不迷惑」,《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福慧具足。在这里我们做个总结,最重要的善根,我重复一句,以纯善之心处事待人接物,以纯善之意、以纯善之行帮助一切众生,这才能够自度度他。决定不能造轮回业,决定不可以堕三恶道,所以我们常常要反省、要检点,特别是在朝暮二课,我们要与佛相应,不能够与三恶道相应,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真学佛了。请看最后一句:
【自在光明天王。得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
佛在《无量寿经》上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自在光明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我们在这里看到这两尊天王,智日眼天王开示,自在光明天王开悟,他们的方法,我刚才跟诸位报告,讲经说法。世尊千叮咛万嘱咐,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开示、开悟都是为人演说。所以我们发心学讲经为什么?为度自己,唯有发心讲经才有长时薰习的机会。天天要讲,天天劝别人,天天也劝自己;说实实在在的话,是劝自己为主,劝别人是附带的。所以我们对於听众要有感恩之心,他是我成就的增上缘,他不听,我就不讲了,我今天一天不讲,我今天一天薰习断掉了。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听众?感恩戴德之心。他不是听众,他是我的老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9》)
...能够明辨利害得失。实在说这种人不多,不是说没学的人,佛门里已经学佛多年、受戒多年,几个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跟佛菩萨一样,对於任何一个人欢喜接纳,密切合作,成人之美,决定没有障碍善事的事情。
我们世间人难,难在哪里?晓得这是个好人,是个好事,但是对我不利,决定要障碍,决定要破坏,这造业。学了佛的人,明知故犯,这个罪就重。这些念头无非是嫉妒,好像看到别人得好处,自己心有不甘,想尽种种方法来障碍、来破坏,有意无意之中造这些罪业,错了,大错特错!那是迷而不觉。自己起心动念,还是堕在迷邪染之中,我们没有回头。三皈白受了,三皈是教我们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三皈都没有了,哪里会有众戒?持戒是假的,不是真的,戒也没有了。戒没有了,哪来的定慧?所以你怎么能不迷?你怎么能不邪?你怎么能不染?你的前途在哪里?不是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靠念佛不能往生。古人说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心口不相应,「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怎样念佛才能往生?弥陀第十八愿告诉我们,十念、一念都能往生,那是怎么念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说得更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个一念都能往生。关键在一心,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三心二意不能往生,一心是真心,一心是至善。心里面才起一个念头,就二心了,就不是一心。净宗虽然说易行道,我们也要搞清楚,易行道的标准究竟在哪里?我们符不符合它的标准?不能不知道,不能够错会经义,不能够曲解经义,自己耽误了自己一生的大事。
世法,纯是虚假;不但六道,还包括十法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虚假的,觉悟的人就不会攀缘,觉悟的人随缘度日,永远保持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是世尊在一切经论里面所说的「受持读诵」,读诵是亲近诸佛如来。其他宗教没有不注重读诵的,伊斯兰教他们的经典称为《古兰经》,古兰的意思就是读诵,他们的信徒称穆斯林,伊斯兰的意思是和平,所以读诵是他们最重要的功课。天主教、基督教每天都要读诵经文,尤其是天主教徒,他们非常认真努力在做。读诵,佛法里面讲得透彻,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每天读诵佛菩萨的教诲、圣贤的教诲,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我们一些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自自然然就转过来。不能够勤於读诵的人,转过来很难!唯有勤於读诵的人,有机会回头,有机会转恶为善,转迷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二三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23》)
...身首先要懂得修心,诚意正心。你们看看诚意正心不就是中吗?正,正中。六道凡夫没有办法用中,能够不邪就算不错了,这是六道。会用中的,那都是佛菩萨乘愿再来的,为什么?只要他用中,决定超越六道;不但超越六道,给诸位说,一定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我们很明显的体会到,他们用心还是有一点偏心,偏的幅度不大,相似的用中,也就是接近用中。如果我们用时钟来作比喻,正中十二点是如来果地,偏差一分是等觉菩萨,偏差二分是法云地的菩萨,偏差三分是九地菩萨,你用这个方式来体会,你就晓得法身大士接近正中,所以还是算他中,用中。到十法界的四圣法界,这些圣者是相似的用中,天台大师六即佛判他们是相似即佛,判《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真的用真心。
四圣法界里面用心还是用识心,识心用得纯正,接近真心,他不是真心。为什么?他见思烦恼虽然断尽,也就是执著没有了,分别犹存;分别的念头虽然很淡薄,没有干净。如果分别的念头完全没有了,干净了,他就超越十法界,自自然然的超越,不带一丝毫勉强,也不需要人帮助。所以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弥陀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才能往生。一心是什么?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心。所以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心不乱的人,心不颠倒。这种人生到西方是生到哪一土?给诸位说,实报庄严土,生到那边去就是法身大士。净宗祖师大德常常赞叹,不用修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一句弥陀就超越。超越三大阿僧只劫,超越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是法身大士,他圆满成佛了,我们为什么不肯用一心?
什么叫一心?这个一不是数字,你要认为是数字就错了;数字有一,一定有二,这个一是表法的。所有一切妄念统统都没有,这叫一心。我们还有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算不算一心?不算一心,但是非常接近一心。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好像你用心,正中十二点你只偏差一点点,这个往生西方世界,这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对凡夫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因为叫我们一个念头都没有,我们做不到,决定做不到!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太重了,我们压都压不住。所以佛用这个方法教我们念阿弥陀佛,以一念断一切妄念,这叫真功夫。实在讲,比禅宗殊胜,比禅宗容易。宗门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不怕,为什么?无量劫的烦恼习气,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自然会起现行。这个现行起来不怕,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这叫真正念佛,这叫真会做功夫。不管是善念、恶念,统统用一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1》)
...人能够感受到的是三度空间,四度空间我们就感受不到了,低级的动物是两度空间。黄念祖居士是个学科学的,他在《大经解》后面有一篇文章,附印在后面,谈到近代科学。近代科学家已经承认,确确实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不晓得用什么方法能够突破,如果要突破了,你就能看到过去、看到未来。在理论上讲空间是无限维次的,不只十一个维次,无限维次。这些复杂的空间究竟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不知道,佛知道,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怎么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像经上常常讲的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下面是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这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个不同的空间,如何突破?佛知道它的来由,知道它怎么形成的,所以就懂得如何突破。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突破了。
佛家的法门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法门都是突破空间的方法。它的总原则、总纲领:「戒、定、慧」三学,而以定为枢纽;换句话说,法门再多,都是修禅定。我们净宗是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修戒定慧,所以念佛,念佛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用念佛得到的定功,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现前,空间维次突破了。你的定力浅,突破的层次少;定力大,突破的层次也大。最低的定功,最低级的、最初级的,鬼道的障碍没有了;换句话说,你可以跟鬼往来,跟鬼交通。再高一点层次,你可以跟欲界天交通;更深的禅定可以跟色界天、无色界天交通,跟他们往来。这叫世间禅定,你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六道外面的那个境界,你就没有办法接触到了,所以要修更深的定功。
佛法是用禅定的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就是禅定。平等里面没有界限了,清净里面没有污染、没有执著,平等里头没有分别,离分别执著你就得清净平等心,你就突破这个障碍,你就能够跟一般人所见所闻不相同;也就是你的空间变大了,别人看不见的你能看得见,别人听不见的你能听得见,别人接触不到的你可以接触得到。到如来果地,那是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清净平等达到极处、达到圆满,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他眼里,宇宙人生真相他才圆满的得到。真相是什么样子?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说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我们读的这一段是宇宙里面的龙众,我们今天见不到龙,你要有定功,你就见到了。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七卷) 2000/3/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87》)
...这叫仁。中国「仁」这个字是两个人,两个人就是想到别人就想到自己,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我们跟别人要平等。我自己喜欢,人家也会喜欢;我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也不喜欢。看出这个世间众生,没有慈悲心,没有仁慈的心,所以佛的名号提出「释迦」,这是教化宗旨。再仔细观察,这个世间人,人心乱、妄念多,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名号里面提出个「牟尼」。牟尼是什么意思?寂灭的意思,清净寂灭。灭什么?把妄想分别执著灭掉,你的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是真心,没有被污染。这是说明娑婆世界现前众生根本的病根,名号就是专门对治病根的。
我们天天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想到把自己本性的性德念出来?名号没有别的作用,把我们的性德唤醒、提起来,那你执持名号功德就成就了。念到释迦,我要以大慈悲心待人接物;念到牟尼,我要用清净心对待自己。所以在这个时代,无论哪一个菩萨、哪一尊如来到我们这里来成佛,名号都要叫释迦牟尼,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如果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他这个名称不能用了,为什么不能用?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每个人都是仁慈博爱,你还讲什么「释迦」?都做到了!极乐世界个个人心都清净,都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牟尼」两个字也没得用了,所以这个名号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起作用。
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一定要叫阿弥陀佛,教化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那个地方的众生,虽然都是阿惟越致菩萨,经上讲的,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的菩萨,但是他们的性德还没有到圆满,还有几品无明没破。阿惟越致就是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还有五品无明没破,所以那个名号要提醒他们最后这五品无明要破尽。「阿弥陀」是什么意思?无量,「佛」是觉,无量觉才是究竟圆满。他们虽然是大觉,还没有达到无量,所以用这个名号来教化极乐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萨。
到哪个地区,众生根性不一样,方法就不相同。在华藏世界,这是了不起的。华藏世界去作佛,佛叫毗卢遮那,这是显示清净法身。华藏世界的菩萨有四十一个人,这四十一个是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明心见性。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但是他所证得的没有圆满,所以还要不断的扩充,因此佛的名号叫「毗卢遮那」,这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法身佛,是我们的自性本体。所以读了《华严经》,《华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九卷) 2000/3/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89》)
...证」,要我们亲证。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都要亲证,这是佛法教学。
有没有方法证得?有。我们现在在理论上明了了,事实上我们今天功夫不到家。佛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也就是用什么方法突破空间的界限;你突破了,不就是见到了吗?现在这个空间界限我们没有办法突破,科学家也证实,我们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文章,他是一个学科学的,《无量寿经》注解末后附有一篇文章,说明近代的科学家,证实确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不晓得怎么突破。在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限的,科学家不知道空间维次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他不知道。在今天来讲,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佛在经上讲得透彻,不同空间维次怎么形成的?是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形成的。佛把这个起源搞清楚,然后就有办法对治,怎样突破?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不就突破了吗?
佛家修学虽然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无量无边的方法门道目的是一个:禅定。由此可知,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全修的禅定,决不是说只有禅宗修禅定。我们无量法门里面,采取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修禅定,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念佛是求这个;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在佛法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是修的这个,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所以佛在经上常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修一心不乱,都是修心不颠倒,定慧等持,都是修定修慧。「定」,突破空间维次;「慧」,了解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持名念佛是修定、是修慧。
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得不到禅定、开不了智慧?是你不会用功,你用功用错了,你在修学的时候,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要怎样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用这个方法念佛,那就是修定修慧,你才能得一心不乱,才能够得心不颠倒。大势至菩萨教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都摄六根?我们常常在念佛堂,堂主有个口头禅,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那就是都摄六根,这是基本条件。我们没有做到,所以「口念弥陀心散乱」,心里头还在胡思乱想,古人所谓是「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不会用功,你不会念佛。会念佛的人,心是清净的。
大势至教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心就清净了,什么都放下了,心清净了。用清净心念佛叫净念,清净,不能夹杂,不能怀疑,不能犹豫;相继,佛号一句一句不间断。这里面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不为自己念,这个很少人知道。为自己念,增长自私自利,是障碍。我念这一句佛号,我为一切众生念,把自私自利换为一切众生,我为全世界苦难众生念佛,念头转过来,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为一切众生念佛,往生才会上品上生;为自己念佛,你要真能往生也是下品,为什么?心量太小了。这个地方要转得过来,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念佛与《金刚般若》相应,如何相应?《金刚经》上教菩萨要离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四句话也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无我相,不执著我,我的对面是人,这两句是讲有情众生,十法界里头有情众生,我跟人;众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九八卷) 2000/4/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98》)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六卷
...恼,你这一生不但出不了三界,恐怕来生人天都难保住。你要是细心去思惟,怎么不可怕?所以学佛要真学,老实学,老实学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从《了凡四训》,深信因果。《了凡四训》是教我们深信因果,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必定有恶报。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印光大师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这两本书给我们做善恶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犯?大师不用戒律,而用这两样东西,用心良苦。用戒律,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不学佛的人他看不到,他不懂;用这两种书在过去家喻户晓,人人能接受,很容易懂得,尤其纯粹都是中国东西。把这两本书代替戒律,来挽救社会的劫运,这是大师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然后再劝你念佛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
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念佛也很难往生。净宗法门虽然说是易行道,也不是你想像当中那么容易。佛在《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想想我们善不善?所以印祖用《了凡四训》、《感应篇》、《阴骘文》让我们修善,断恶修善。我们是善人,这才有资格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社团,不善怎么行?在功夫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讲的三个条件,我们三个条件统统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得生。如果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有问题,能不能往生那就不能肯定。所以我们总要认真努力,千万不要被现在这花花世界欺骗了。这花花世界是什么?妖魔鬼怪,你读读《楞严经》,「清净明诲章」里面讲的妖魔鬼怪。妖魔鬼怪是什么?杀盗淫妄,杀盗淫妄的心是饿鬼、地狱心,杀盗淫妄的行为决定堕三途。所以我们不但这些事不能做,念头都没有,养自己纯善的心,念头都不生,我们的前途才一片光明,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此地这个偈颂里,「离尘」非常非常重要,关键的字眼就是这两个字。远离一切尘垢,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寂灭法。一心是大定,不乱是慧,普发华神他从这里开悟的。清凉在这里说,「智穷妄本,理无不显」,当然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智慧没有边际、没有底,要认真努力求,为什么?智慧开了,理就显,理显了之后,这个事你就明了。「妄彻真源,惑无不尽」,妄惑断尽了,真源是讲真心本性,彻底显示出来了。「喜方满足」,所以到喜方满足,这是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尽,换句话说,讲...(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0七卷) 2001/5/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07》)
...里有佛,心里没有佛,不起感应道交作用。所以你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依然随顺烦恼习气,造作罪业,佛法殊胜功德利益你是一毫一分都得不到,你心不清净。
这里头的根,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我讲经常常提醒同学,就是自私自利,这是所有烦恼的根,所有罪孽的根,我们要把它拔掉。要向夜神学习,就是把心量拓开,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想众生、想佛法,想众生可怜、众生愚痴,没有人教导他,要想佛法正法常住世间。正法常住世间不是在寺庙,寺庙再多也没有用;也不是在经典,经典再多也没有用。在什么?真正依教修行的人,这才是正法常住,依照佛法修行的人多,佛法就兴了。
今天佛法为什么衰微到这种程度?真正依照经教修行的人没有了,念经的人多,理解经的人少;理解经的人还有,依教奉行的没有了,禁不起诱惑。到什么时候五欲六尘摆在你面前,六根接触它,心里头如如不动,你的功夫才得力。如果你还会动心,还会起心动念,你就造业了,纵然念佛也不能往生。这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一两个而已。什么原因?古大德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句话讲得好,一句话点醒我们,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为了这个,为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所以这句名号是定慧等学。一心不乱是自己心有主宰,六根对一切境界如如不动,这是念佛有了功夫;心不颠倒是了了分明,绝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这叫念佛功夫。达到这个功夫,净宗里面常讲功夫成片,你能到这个功夫,你肯定往生,你自己有把握。功夫好的人可以自在往生,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统统没有妨碍,叫了生死。住在这个世间干什么?绝不是贪图享受。要讲享受,这个世界怎么能跟极乐世界相比?住在世间的理由,怜悯这个世间迷惑颠倒众生,要帮助他破迷开悟;住在世间是为这个,不是为自己。做种种示现,没有一样不是无意义的,种种示现都是给愚迷众生做启发的,教导他们的。所以后头有「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解说。
在今天我们要认真干,这里头丝毫假都做不得,你才能够为人演说。演是表演,第一个你的形象要好,现在世间头一个就看外表,外表怎样?外表你不衰老,这是头一个给人印象;健康,世间人对这个很重视,他看到你这个样子,他就不能不服,他就希望向你学习。在新加坡大家晓得有一位许哲居士,她今年一百零二岁,前天我听说,她托人来跟我说她要发心到这边做义工,照顾老人,一百零二岁的年轻人。我看她,我很仔细的观察她,除了头发白了,掉一个牙齿,其他一点毛病都没有,一生不生病,这是样子,表演,演给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0九卷) 2001/5/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09》)
...名,将来等他们身分拿到之后,名马上改过来,所有一切都交给他们,为他们安一个家,我自己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我自己在图文巴也买了一个准备自己居住的小房子,我会死,死了之后我带不去,所以我这个小房子住男众,图文巴教堂完全住女众,男女众分开。现在男众不多,只有三个人:悟通、悟胜、悟全在那边,所以现在就是三个男众住在那边,我去的时候我们四个男众住在那里;男女众分开,很好。统统都交了,常常想著退身。澳洲土著所讲的,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一定要清净心,一定要纯善的心。在这个世间没有造作恶业,没有丝毫留恋,也没有丝毫的怨恨,心平静善良,我们的去处好,这个要想到,有好去处。纵然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像当中决定是天道。假如我们的欲念没有断,那生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决定往这上面去;如果七情五欲断了,决定到色界天。当然我们的愿望跟世俗人不相同,我们念念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具足清净心、纯善的心,念佛决定得生。
经教里面世尊教导我们,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因。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选择净宗,净宗学的是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心清净;心不颠倒,善具足。纯净纯善,只要发个愿,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系就联系上。如果我们的心不净,我们的善不纯,纵然念佛,能不能往生都有问题,没有把握,不可靠。我们要做可靠的事情,要做有把握的事情,这个样子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
「神通示相」这一句里头,包括范围无量无边。这个名词里最重要的是「通」,通是没有障碍,只要通了,问题就解决了。世出世间许许多多的麻烦,今天有很多人说,社会病态、世间病态,是什么?人与人之间没有信心,彼此互相猜疑,这是世间的病、社会的病。从猜疑向上发展就变成互相嫉妒、互相毁谤,那个病就愈来愈严重,到互相毁谤就互相斗争,到最后就互相战争,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追究其根源,不通!所以人与人之间要通。这个通有直接的通,有间接的通;直接不能通这就找间接的,不能不通。神通,这个「神」里头含著有真实的智慧,善巧方便,我们一般世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种方法。他有智慧、他有方法,他能够通达,这叫神通。神通是能力,能力落实就是示相,要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让人家一看,他明白了,就通了,所有疑虑都化解了。要做出榜样来给人看,这是「能成办业」,这个业是菩萨事业,菩萨事业前面一句说得好:「现身说法,令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三卷) 2001/5/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3》)
...」,这一章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若能一心受持,他必定能通《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佛家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得一法门,得一切法门,何以故?《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入不二法门」。可是诸位要记住,入不二法门一定从一法门入,从一门入,你所得到的是一切;因为一,一是不二,才能入不二法门。你要搞二搞三搞四,这个不二法门你永远进不去。所以务必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离妄想分别执著,禅、教、密、律、净就是一,如果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五,五没有办法契入,你入不了门;「一」才入得了门。由此可知,这个一心,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一心?障碍究竟在哪里?诸位能体会得到吗?原来障碍就在分别执著,我不提妄想;只要你有分别,只要你有执著,你决定做不到一心,我们净土法门讲「一心不乱」,分别执著害得我们生生世世不能往生。
我们的同修们跟净土的缘深,怎么知道深?你听到这个法门,你能够生欢喜心,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缘深!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分别执著障碍了,障碍你一心。因为念佛往生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你肯定往生。你有执著,你一心不乱做不到;你有分别,心不颠倒你做不到。分别执著破坏了我们一心不乱,破坏了我们心不颠倒,虽念佛而不能往生,今天我们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无量寿经》跟我们讲的,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给诸位说,大小这两部经合起来看,一向专念就是一心不乱,发菩提心就是心不颠倒,两个经上讲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导我们依义不依语,言语怎么讲法,没有关系,意思是一样的,我们要懂得。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心不颠倒,一个意思。净念相继就是一向专念,都摄六根就是发菩提心,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所以,放下分别执著要紧,比什么都要紧!分别执著就是严重的暗障,「暗」是指无明,「障」就是分别执著,我们先破障,再破暗,这里头是有顺序的。这个「暗」就是妄想、无明烦恼,最难破的。先破「障」,先破烦恼障执著,再破所知障分别;最后破无明障,就是此地讲的「暗」,这样才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今天有缘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善友,这五十年的修学有一点成就。接著下面的,我们要知恩报恩,怎么报恩?弘法利生,把佛陀这样纯正至善神圣的教诲要传下去,这才能报佛恩。不但要传下去,还要尽一切能力把佛陀教学扩大,利益一切众生,就像菩萨所说的,「其光普照无不见」。这个「见」在此地也可以说「现」,其光普照无不现,现是明显的意思;两种解释都讲得通,我们称为双关语。对我们同一个时代的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我们将佛法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让佛法常住在世间久久不衰不灭,这是真正报佛恩。要把这两桩事情做得圆满,自己一定要真修,自己一定要具足「实、德、能」这三个条件,我们才能做到,才不辜负佛菩萨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三卷) 2001/6/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3》)
...,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说这个人身体是透明的。我们一般人身体是不透明的,他的身体是透明的,这是什么道理?烦恼轻;我们不敢讲他烦恼断尽,烦恼断尽了,那他是如来化身来的,有可能,我们没办法证实。诸佛菩萨身体都是透明的,没有障碍。我们这个身体是漆黑的,什么原因?三种烦恼:见思、尘沙、无明,所以不透明。透明的人了解不透明的,他那个不透明,透明的人一看也能看得穿。像我们身体这个内脏,我们一般肉眼看不清楚,但是在x光之下,就看得很清楚,透视了,透明的人他有透视的能力。透明的人没有别的,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这个能力就现前,这是功夫,真功夫,我们应当要学习。
就看你能不能放下?关键就在放得下。种种心都要放下,执著的心,分别的心,妄想心,这三个是总说;要细说,愚痴的心,贡高我慢的心,嫉妒障碍心,人我不平心,贪而无厌的心,自私自利心,损人利己心,说不尽。我们有没有?我们有,一切凡夫都有,这里头只有轻重广狭的差别;你要是没有了,那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凡夫可以成圣,只要把「种种心」放下,种种心放下之后就是一心。净土宗的修行纲领是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自性本定,《楞严经》里面讲的首楞严大定,《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师子奋迅三昧,三部经上讲的名字不相同,实际上一桩事情。所以我们的修学学什么?一心不乱。要是有种种心,你的心当然就乱,何止三心二意!三心是指阿赖耶、末那、意识;二意是指末那跟意识,末那是意根,第六识是意识。三心二意!凡夫用三心二意,菩萨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人知道三心二意,三心二意的人不知道一心不乱。所以从总纲领、总原则上来讲,如是而已,我们不能不知道。
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我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没有离开境缘,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离开,就在这里头修行,在这里头练功夫,在这里头修一心不乱。一心转境界,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心放下,转变成一心。一心是真心;不乱,绝不受外面境界干扰。外面是五欲六尘的境界,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不动心」就是一心,一动就二心、就三心二意;「外不著相」,实在讲就是世尊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你就对了。不取於相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不乱,如如不动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一心不乱在哪里修?不是在念佛堂念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九卷) 2001/7/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9》)
...悟。
『所有世间常出现』,「所有世间」不但是十法界六道,包括一真法界。我们虽然不能契入这样甚深,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向上,不断的努力把自己往上提升。提升的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虽然多,但是它的原理原则就是一个:看破、放下。知道一切法「无相无形无影像」,这看破了,真正看破之后,你才能把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再看第二首:
【汝观如来於往昔,一念供养无边佛,如是勇猛菩提行,此善现神能悟了。】
第二尊普现勇业主风神,他得的是「无量国土佛出现咸广大供养解脱门」,菩萨是修供养的,从供养当中福慧双修,成无上道,给我们示现的圆成佛道种种不同的法门。偈颂第一句,『汝观如来於往昔』,这是说一切诸佛如来,你仔细观察,他在成佛之前作菩萨的时候,天天修供养,一念供养无边佛,他用什么供养?法供养。给诸位说,一念是真正的供养,一念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这是真供养,这是究竟圆满的供养,理事具足,四种无碍具足。
『如是勇猛菩提行』,我们要懂得,一念我们做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无论如何要向这一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尤其是净宗的学人,净宗学人学什么?无非是修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法修成了,佛在经上讲「心净则佛土净」,净土就现前了。清净心现清净土,一念心现一真法界,不就这么个道理吗?由此可知,我们要放下虚伪的心,修真诚心;放下染污的心,修清净心;放下高下的心,修平等心;放下迷惑的心,修正觉心;放下自私自利的心,修慈悲心,我们从这里才有一个入手之处。不这样真干,那我们方向目标全都错了,要勇猛精进,普现勇业主风神教导我们的,这是真正的供养。再看第三首:
【如来救世不思议,所有方便无空过,悉使众生离诸苦,此云幢神之解脱。】
飘击云幢主风神,他的法门是以「香风普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这个确实,这个世间往往这里有一些传染病,有些瘟疫,一场大雨、一阵大风过去之后,这里病菌就消除了。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菩萨这个风是戒定真香的香风,众生的病毒贪、瞋、痴,我们用这个风,这个风是什么?要形成风气,我们要形成什么样的风气?真诚的风气、清净的风气、平等的风气、正觉的风气、慈悲的风气,我们用这个,这里面戒定慧、五分法身都具足了,我们用这个风。
『如来救世不思议』,不思议是指它的方法,理论方法都不思议。『所有方便无空过』,「所有方便」就是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0:13:27
|
只看該作者
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五卷) 2001/7/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35》)
...就没有了,从断疑惑我们说它作修。这个地方都是说的大菩萨们。
修的利益说了很多,说了七门,从『各各三昧方便门』。这十一句里,第一句『各各信解』,这是「闻益」;第二句『各各所缘』,这是「思益」;下面统统是讲「修」。修益说了七种,第一种是「修门」,法门,「谓三昧方便」,这一句很重要。我们学佛讲修行,你修的是什么?许许多多学佛多年不知道自己修的是什么?功夫怎么会得力?我常常听同修们说「功夫不得力」!你不知道自己修什么,你功夫如何得力?在这个地方,菩萨明白的开导我们,修的是什么?修三昧方便。三昧是什么?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正定、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凡夫有享受,他享受什么?佛把它分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六道凡夫里头五种受。这五种受不正常,而凡夫贪恋其事,想这个!诸佛菩萨的享受是正受,什么叫正受?离开这五种受,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就叫舍。凡夫的舍很短暂,所以它不能叫三昧;如果这个舍受永远保持,这就叫三昧,所以三昧就是禅定。
在我们净土宗我们常讲「念佛三昧」,我们念佛有没有得三昧?什么是念佛三昧?《弥陀经》上讲得最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就叫念佛三昧。我们念佛人修什么?修一心不乱,用念佛这个方法。我们今天多半采取持名念佛的方法,希望得到什么效果?希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定,就是这里讲的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慧,决定不再留恋六道轮回,不再留恋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决心取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求愿往生,这是慧,这个心不颠倒。假如我们还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半信半疑,这叫颠倒错乱。慧从哪里来的?慧从定来的,念佛是个方法、是个手段,目标是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之后,自然就心不颠倒,这才决定往生。我们今天确实是搞错了,不知道自己功夫用在什么地方,不知道,错在此地。都是我们读经疏忽了,听经也太大意,没有能够依教修行,所以时间虽然长,功夫还是不得力,充其量只在佛门修一点有漏福报而已,你说这多可惜!这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的。
第四句是讲『各各修习助道法』,这是讲「修法」,法是方法,这是讲的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要会用,巧妙的用这些法门帮助我们断烦恼,帮助我们得念佛三昧,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清凉大师注解讲「资粮助道」,我们净宗常讲的正助双修。什么是正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正修。为什么还要助修?因为无始劫来的业障习气非常深重,必须要找一些方法帮助我们,断烦恼做不到,帮助我们把烦恼伏住。用什么方法?世尊教导我们,历代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世尊教导我们那是教导所有的佛弟子,世尊入灭之后,所有的佛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是总原则、总纲领。在正法时期这两句话可以做为正修,他修这个法门就能修因证果;像法、末法,这两句就变成助道。像法禅定成就,禅定要断烦恼不能不持戒,不能怕苦,样样都讲求享受、怕苦,怎么能成就?我们看看自古以来哪一个修行人不是吃尽苦头?现在人不能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四卷) 2001/12/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54》)
...性。佛证得究竟圆满,所以佛有能力帮助众生,这个能力就是智。智从哪里来的?智从定来的,定从戒来的。千千万万要记住这一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大家不要把戒疏忽,如果离开戒、不能持戒,你想得清净心,你办不到。过去无量劫又无量劫,无量无边那些菩萨圣众修行都是走这个路,都走戒定慧而成就的。我们今天戒不要了,定也不要了,单单来学教,想在这里面开智慧,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听说此地这些居民,曾经到我们这边来问,「这边有没有禅坐?」我们新建的这些房子,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小的禅堂,还要建一个教室教中国功夫,我们请吴居士来教太极拳、瑜伽,有一个教室给他。我们这里是多元文化,禅坐有必要,修清净心。讲堂我已经请悟行法师把《沙弥律仪》细细的讲一遍,跟大家在一起共修。过几天杨老师回来,我还会要求他把《弟子规》再好好的讲一遍,我们录像,这个录像带将来普遍流通。不但我们自己要得利益,我们同时要想到利益一切真正发心想学佛的人,我们要帮助他,自利不能够忘掉利他。帮助人转恶为善这是持戒,转迷为悟那是定慧,如果断恶修善做不到,定慧就没有了,哪里会有定慧?你要想有定有慧,我们念佛人这个定就是念佛三昧,念佛法门里面讲慧就是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慧,我们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才有能力成就别人。
自己务必要福慧双修,持戒是修福,禅定里面有福有慧,不能不认真。不认真过失很重,重在什么地方?头一条罪名:破坏佛教形象。不出家,那好一些,没这么严重;出家,穿上这个衣服,破坏佛教形象。自己一定要晓得,穿上这个衣服是佛的代表,代表佛要像佛,代表佛要是跟佛完全相反、唱反调,这个罪过就很重了。我们要多想想,既然出家穿上这个衣服,代表佛,要做得很像,要没过失,帮助众生。『诸佛安乐咸令证』,这一句是得乐,上面一句是离苦,离苦得乐。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三卷) 2002/1/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3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供声偈赞第三首:
【菩萨无数等刹尘,俱来此会同瞻仰,愿随其意所应受,演说妙法除疑惑。】
这十首偈颂前面三首是「叹德请」,第一首、第二首是赞叹如来,第三首是赞叹大众,后面七首是「举法请」。第三首前面两句赞叹大众,后面这两句就是请法,说明除疑生信。『菩萨无数等刹尘』,这个数字无法计算,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刹土,就有无量无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二卷) 2002/1/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2》)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七卷
...知道,你修净土,你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心量不大,你去不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它是多元文化的社会,这里面的同修来自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来自一切刹土的九法界。你的心量能不能包容?如果说这个看不顺眼、那个还有意见,你这一生念佛念得很好,你跟西方极乐世界种下深厚的缘分,这一生不能去。为什么?你还有这些分别执著,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以前你的冤家对头,「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你们两个还在极乐世界吵一架、打一架不成?那不像话!一定要知道,别人可以不能包容我,我不能不包容别人,这是往生必要的条件。这个念头差不得,念头差了这一生往生的机会破坏了。
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念佛真正往生的人实在不多。过去李炳南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个。换句话说,一万个念佛人,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五个恐怕都不能往生,真正能往生的三个到五个。那是什么条件?他心里没有界限,真正做到像世尊在《八大人觉经》上讲的,「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他的心真正到清净平等。古德常讲「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的真因。我们念佛,念佛的功夫是什么?就是念到心清净,《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心不颠倒就是正觉慈悲。这个人过去对我不好,毁谤我、欺负我,甚至於陷害我,我见了他,他有苦难我就不肯帮助他,错了!这不是菩萨,这是凡夫。为什么?你有报复的念头,报复的念头就是冤冤相报,你还有这个念头怎么行?再不好的人、再恶的人,看他做的善事我们欢喜赞叹;看他做的恶事要生怜悯心,他愚痴又做恶事了。能帮助他的时候,要以善巧方便帮助他,慈悲怜悯,怎么可以记恨在心?这哪里是菩萨?普通菩萨都做不到,哪里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看世间一切众生,造恶的众生,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真慈悲、真平等!他那个心真是广大、真是自在,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纯净纯善。我们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
头一条教我们「礼敬」,礼貌是在外表,敬是在内心,真诚的尊敬,外表不失礼。礼里头是有分寸的,不能够超过也不能不及,也就是说外面表现的是恰到好处,随顺众生的根性。换句话说,随顺他能够接受的程度,我们是发心帮助他,他能接受多少,要有智慧,所以你要会观机。一定要落实在现实的生活里头,菩萨道、菩萨行不是在口里说的,不是我们在经本上念的,不是,是自己实际上的生活行为、思想、见解。
第二是「称赞如来」,言语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祖师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九卷) 2002/1/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9》)
...佛弟子,住在佛的道场享受四众的供养,你过去生中修积的福报很快就耗尽,你的前途可悲!你有没有觉察到?有没有看到?
我们一定要遵循佛陀的遗教,「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常常放在心上,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因戒得定。定是什么?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这是定;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我不动心,内里面不起贪瞋痴慢,不起自私自利,这是定。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禅定是佛家修学的枢纽,无论是哪个法门都不能够离开禅定。佛法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你要晓得,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方法门道有八万四千种,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方向目标是禅定。这样你才晓得,不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哪一法不是修禅定!绝对不是禅宗才是修禅定,那你搞错了。禅宗以外,所有的佛法无一不是修禅定,只是修禅定的方法、门道不一样而已。禅宗用的是观心的方法、参话头的方法,这是总的来说。我们净宗修禅定的方法是用念佛的方法,念佛又分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今天采取的是持名念佛。我们用持名修什么?跟诸位说,修禅定,懂得的人不多。《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我们持名念佛的目标是这个,要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就开智慧了。用持名这个方法,达到一心不乱,达到禅定,从禅定达到心不颠倒,智慧开。
净宗法门所依的还是「戒定慧」三学,它的大根大本还是在持戒。怎么知道?你看看佛教导学净宗的人,从哪里学起?「净业三福」。在《观无量寿佛经》会上,韦提希夫人代表我们大众向释迦牟尼佛请法,他是代表我们净宗学人出面请法的。佛教他求生净土的方法,没有说方法之前,先讲「净业三福」。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教导我们,你想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先决具备的条件。你没有这个条件,那就不必谈了,给你讲方法没用处。
你要先具备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你懂不懂?你做到没有?你要是没有做到,念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心行不善,阿弥陀佛就是慈悲把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跟那些人不能相处。为什么?那些人是纯善之人,你的心行不善,也会被人家把你排挤出去,你不是他那个团体的,我们自己要清楚、要明了。西方世界的人心地行为纯净纯善,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做到没有?你没有做到,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看古大德常说:「喊破喉咙也枉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二三卷) 2002/2/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23》)
...诉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才知道这是修行的根本,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是不具足,你念佛不能往生。
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跟《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开头佛讲「从明师受戒」,一个意思!「从明师受戒」那个戒是教诫,要听老师的指导,这个老师是高明的老师,不是知名度高,是真正有修有学。在古时候特别重视师承,他的学有来历。我跟李老师学的,李老师的老师是印光法师,有师承,不是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我们要问问他的老师是谁,对於我们自己修学就产生信心了。我们知道,他的老师是真善知识。李老师的教是跟梅光羲居士学的,这在民国初年是佛门当中的大德。《无量寿经》夏莲老会集本,前面很长的一篇序文是梅光羲写的,所以李老师得到这个本子,他有承传的使命,前面那么长的文章,老师介绍的。李老师是学生,学生一生当中不能够违背老师,违背老师是背师叛道,只要挂上这个罪名,你就一切都完了。我是李老的学生,他把这个东西交给我,这是师承,这是信物,在古时候这是传法。所以不认真的学习,不从根基上做起,念佛都不能往生。
念佛的功夫在什么地方?《阿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能令一念中」,一念是一心。「一一尘中现」,一一尘中、一一毛孔现佛刹微尘数诸佛刹土,每一个刹土里面,你会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在那个地方教化众生,大转珐輪,然后你能够真正看出这个世界是重叠的。从前方东美先生讲《华严》,他说这个世界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立体就是重叠的。这个重叠层次是没有边际,重重无尽!不是一次的重叠,重叠里头还有重叠,重重无尽!这个世界太美了,什么人能看到?一心的人能看到。
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些道理,了解有这种事实真相,发心去追求。真发心追求,我们的时间不够用,哪有时间去看电视?哪有时间到外面去闲逛?没有时间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二十四小时在这里用功,感觉得时间不够。你真正功夫得力,给诸位说,就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无有疲厌」,你的精神饱满,你不会厌倦,你不会疲劳。为什么?法喜充满,它里头真有乐趣。这个乐趣决不是世味能够相比的,世味比不上法味,可惜的是你没有尝到法味。我现在每天读经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人家问我:「法师,你读什么经?」我读《华严经》。现在讲《华严》,天天就读《华严》,我读的是欲罢不能。你们没有入法味,你们体会不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三卷) 2002/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33》)
...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不能往生?你去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讲到的你相不相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六) 02/0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46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
【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
这两句是「出纳一对」,出是讲「出生三昧门」,这个意思是说「若自相若共相等一切三昧,皆从此生,此为诸定本故。后摄受法界门,终归此故,法界体性故」。这两句经文跟前面合起来,这四句说明这个大定无所不入,它的境界深广无际,总的解释是毗卢遮那光明遍照之意。三昧是正受,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声闻、缘觉,各个修证的方法不相同,所以就成了无量三昧。『一切诸三昧法』,就是无量无边修学三昧的方法。那要问,我们净土法门修不修?当然修,不修怎么能成就?净土用什么方法修?方法也是很多,我们采取的是持名念佛的方法,《十六观经》里面第十六观。十六观是完全讲修念佛法门的,最后这一个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执持名号。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特别提示这一个修学方法;修学的目标,《阿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心不乱」是三昧,净宗称之为「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还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有一切佛法,世尊所传,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没有一个方法不是修定的,这一点同修们特别要记住。如果不是修定,那就不是佛法,那就离开戒定慧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跟诸位说,是修戒定慧三学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方法不一样,方向一样,目标一样。世尊为什么要说这么多法门?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为了契一切众生的根性,佛宣说无量无边的方法,以戒定慧三学统摄,无量无边的方法、门径统统归戒定慧三学。
我们学的宗派不一样,学的法门不一样,彼此决定不可以毁谤,毁谤那就是毁谤三宝。而且对於所有的法门不能不信,为什么?是佛宣说的,我们要不信,那就对佛不信了。一定要信仰,仰信!可以不解,法门太多了,我只要解一门就行,何必多走路?很多条路都能达到目的地,我只要认识一条就行,我不必认识很多。为什么?条条路都达到目的地,可能有些路近,有些路比较迂回、比较远,有人早到,有人迟到,但是你只要走一条路,肯定会到达。早迟没大关系,并不是很重要,到达才是真正重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於所有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肯定是尊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五卷) 2002/0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45》)
...面跟诸位说过,『三昧』是正受,也翻作禅定。「无差别」是从定体上说的,没有差别。要从修定的方法来讲,那个差别就多了,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八万四千方法门径,修什么?统统修禅定。所以诸位要知道,绝对不是禅宗才修禅定,那你就搞错了,佛法都是修禅定。佛法的总纲领「戒定慧」三学,《大藏经》就是按照这个编排的,所以称之为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称之为「三藏」,藏就是仓库。中国干隆皇帝那时候编了一套丛书,称为《四库全书》,库跟藏是一个意思。佛家有三藏,经藏讲定学,律藏讲戒学,论藏讲慧学,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教的是这个,佛在经典上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众生说法,不离这个原则,统统讲的是戒定慧。所以定哪里会有差别?差别怎么能产生智慧?
但是修定的方法有差别。我们净土宗,我们用什么方法修定?我们用执持名号,用这个方法修定。定的名字叫什么?叫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我们用念佛的方法,目的要达到三昧。天天念佛没有三昧,就是说你天天念书没有成绩,一考试都得零分,没有成绩。我们念佛的成绩是三昧。三昧在《弥陀经》里面不称三昧,称什么?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诸位要晓得,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你看用念佛的方法得一心不乱,得定了,定得到之后,智慧开了。经里头的名称叫「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智慧,智慧开了,所以还是戒定慧三学。「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就是戒。
只要是佛所教导的,无论哪一个法门,它的名词术语不一样,它的内容绝对不会离戒定慧。戒定慧三学,定是枢纽,戒是方法、是手段,关键在定,慧是目的,所以佛法求的是智慧。禅宗求的还是智慧。你们看看《六祖坛经》,六祖跟大家说的第一句话,「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你就晓得禅宗修的是什么?禅宗修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一句话统统是梵语音译的,要是翻成中国的意思,「摩诃」翻作大,「般若」翻作智慧,「波罗蜜多」翻作圆满,整个翻成中国意思是大智慧圆满。照它的文翻,那是外国文法。中国文法怎么翻法?一定称圆满的大智慧,我们中国人是这样说法,或者是大圆满的智慧,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他那里是大智慧圆满。禅宗是修大智慧圆满,不是修禅定。为什么称为禅定?禅定是手段,戒律是手段之手段,我们得搞清楚。智慧现前,你就得自在。我们常常在讲席里面,勉励同学一定要开智慧,智慧开了,自在!经卷展开,字字句句真的是含无量义,你就看出来了。为什么看不出来?智慧没开。智慧为什么不开?你的心不定,心不清净,心清净一定开智慧。那么你对别人介绍佛法,可深可浅,可长可短,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八六卷) 2002/4/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86》)
...不忘。我每一堂课,上课下课一定要拜老师、护法菩萨,所有对我有滴水之恩的都是我的护法菩萨,我天天在拜。他对我有误会,但是过去他有一天、有一次对我有好处,我就记得那一次,我天天就拜那一次。他对我有误会,不好,忘得干干净净,那个不能放在心上。那个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就不善了。谁吃亏?自己吃亏,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我们的心永远装纯善纯净,丝毫不善不净都不可以放在心上。佛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应当这样学习。
这一生这一世人家对我误会都不能解除,没有关系还有来生来世。佛帮助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他的误会纵然到无量劫,无量劫之后,还有回头的一天,还有欢欢喜喜聚会的一天。佛菩萨有耐心等无量劫,等他的业障消除,这叫学佛。这个世界真的完全缘都没有了,菩萨就入般涅盘到他方世界去了,在他方世界教化有缘,等待这个世界缘成熟。
「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等待什么缘成熟?等待这个世间众生业障消除,回头向善了,菩萨再来。来去自由,来去自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式教化就用什么方式,没有定法。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我们要懂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这两句话。第十八句:
【或以菩萨形宝为体。】
菩萨的形无量无边,像《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就三十二应,三十二应就是三十二种不同的形。由此可知,『菩萨形宝』没有法子计算的。觉悟的人,阿罗汉就觉悟了,阿罗汉是正觉,阿罗汉、辟支佛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觉悟的人,菩萨不舍弃他;不觉悟的人,菩萨也不舍弃他。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但是不觉悟的人,菩萨来度化是很困难的,菩萨虽然时时刻刻在示现,这个不觉悟的人他不懂,他看不懂,他也听不懂,他也想不通,六根暗钝。
难怪《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虽然刚强难化,诸佛菩萨都在众生的周围,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去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些很难相信,现在我们在《华严经》的学习,我们肯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佛菩萨没有离开我们,世间十法界所有的善神没有离开我们。善神没有离开我们,恶神呢?恶神也没有离开我们,妖魔鬼怪也没有离开我们,就看我们自己的一念心。我们一念善与善神感应,一念净与佛菩萨感应,一念恶与妖魔鬼怪感应,都没有离开身边,这是真正的事实真相,所以我们自己要懂得怎样学习。
我们自己一定要保持善心、善念、善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二七卷) 2002/6/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27》)
...看到鬼神,能力大一点的能看到天神。我们知道鬼神包括地狱,很复杂。天神,天有二十八层天,一般来说他们能够看到欲界天,欲界天最普通的是四王天、忉利天,比较上容易看到的。忉利天以上,那需要相当的功夫。在一般我们常讲报得的,他这种特异功能不是修的,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讲天生的。那个大的大概可以能看到四王天、忉利天,往上去就看不到了,这是说他能力有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修行人修行,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佛法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径无量无边。修什么?统统修禅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只有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不是修禅定,那你就完全搞错了。佛家里头,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用的修学方法不一样,都是修禅定。方法无量无边,像我们这个净土宗,我们今天所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我们用这个办法。持名念佛修什么?修禅定。这个禅定要得到了,叫做念佛三昧。
你看学《华严》,学《华严》要得华严三昧,学《法华》要得法华三昧,《华严》、《法华》方法不一样,三昧是一样,三昧就是禅定。《弥陀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净宗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所以念佛也没有离开定慧。持名念佛是属於方法,方法是属於戒,你们想想看,还是戒定慧三学。如果离开戒定慧三学,那就不是佛法了。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得了。否则的话,你即使再用功、再努力,勇猛精进,你得不到成绩。为什么?错用了心。你修行走错路,所以没有办法达到目标。由此可知,我们不能不著重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三昧。
在净宗功夫浅的,也就是浅的念佛三昧,很多人都能成就叫「功夫成片」,再深一等的叫「事一心不乱」,最高等的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等的境界,那念佛的功夫当然也是同等的。事一心不乱,这是差一等,《般若经》里面讲的照住。照住,能够住在照里头,这是得定!理一心不乱是照见,见是开慧了。所以宗门的三个阶级,「观照」,观照跟我们功夫成片是相等的,「照住」是事一心,「照见」是理一心。名称不一样,用的方法门道不一样,成就是相同的。所以大乘经佛常常讲法门很多,殊途同归,《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二无别。
这么多法门,我们要选择哪一个门?这要看个人自己的根性,与根性相应的修起来容易、方便。与自己根性不相应的,修起来很累很辛苦,很不容易成就。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二八卷) 2002/6/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28》)
...行易。知真难,行不难。你不能行是因为你不知道,你知道得不够透彻。
我们在澳洲这个地区,此地立了一个净宗学会,著重在行门;我们在图文巴山上,诸位也曾经去看过,那一边我们立了一个净宗学院,著重在解门。那个地方是以研习经教为主,这个地方是以精进念佛为主,我们这两个地方合起来,净宗的道风、学风才完整。此地总干事邱居士来问我,应该怎样来修学?我跟他讲得很清楚,这个道场应当要效法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在苏州建立的灵岩山寺,纯粹净宗道场,提倡专修。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当年印祖在世指导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不讲经、不做法会,没有经忏佛事,常年佛七。常年佛七就是天天都是打佛七,佛七不间断。在佛七当中偶尔讲一点开示,开示的时间都很短。
一般讲开示最长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为什么?人家要念佛,你讲开示是打闲岔。开示在什么时候讲?大众念佛的时候有疑惑,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帮助他解决困难。解决困难只要几句话,提醒他、警策他,而不是障碍他。打佛七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是以这个为目的。你夹杂著这些开示、夹杂著经典进去,就把你这个目的破坏了。所以你打佛七,到底是为什么?我为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讲的,那就不能打闲岔。真正用功的道场,决定不能说话。所以我在古晋建个道场,派悟忍法师到那边去带领大家,我教他只有一句话:不讲话。上山就不讲话,你讲话的时候下山去。不讲话,他心定,功夫才能成片,才能得念佛三昧;杂心闲话,一天到晚在那里「口念弥陀心散乱」,不能成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五段「刹庄严中」: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庄严。】
下面也举了十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明,这也是「唯明净刹」,都是菩萨的净土。这十句里面,或者是以「宝」为庄严,庄严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美好,是一般世间人所喜爱的,以宝为庄严。或者以「人」为庄严,人,诸佛如来是人,诸大菩萨是人,佛菩萨所在之处,焉得不庄严?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欢喜、敬仰,这是庄严。再其次的,「法」庄严,这个地方有讲经说法,说希有大乘的经论,这是法庄严。再其次是「修行」,这个地方有真正修行人,不论他是依照哪个方法来修,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他在这里修学某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能够证得希有殊胜的果德,...(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二卷) 2002/06/10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32》)
...大意,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信愿念佛」,对於净宗法门真信。怎么样才能真信?你要了解,你了解得不透彻,你的信不真实,你半信半疑,那个信愿若有若无,不起作用。所以,你要真信。
真信,现在读经难,为什么?不懂。所以,你一定要找机会听讲。现在讲经的录相带、录音带、VCD流通得很普遍,《无量寿经》我讲过十遍,第十一遍在新加坡讲,没讲完,最后一遍讲得很详细。要多听!有机会听听大乘经,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然后你再选定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专学专修,你会有成就。佛法跟世间法没有例外,都要专攻,不能学杂,不能学乱;这一杂乱,你是一无所成!一定要懂得,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大乘也好、小乘也好,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决定不离戒定慧。如果与戒定慧相违背,那就不是佛法。广义的来说,戒是方法,你一定要遵守方法。你遵守方法,教你一门深入,你心是定的;你同时学很多法门,你心是乱的,你不能成就。我们要成就的是戒定慧,一门,专攻一门。你专攻《无量寿经》或者专攻《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你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定。三昧功夫深了,就开智慧,符合《弥陀经》上学习的标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它确确实实没有离开戒定慧三学。信愿持名,跟前面祖师开示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都是属於戒律,方法!你能够遵守,能够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你能够证得,你怎么会不成就?
功夫成片上等的,往生就自在。不但是有把握,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可以早一天去,如果这个世间还有有缘的人得度,我们也可以晚个几年去,帮助他们,把他们都带去。这就叫生死自在,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殊胜?你们去想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一点障碍都没有!去留都不是为自己,都是为众生。也许有人问:去,那还为什么众生呢?你走了!留,可以说你为众生,去,为什么说为众生?去,还是为众生,你要了解众生的根性。如果常住在这边,这边众生对你疲了、厌倦了;如果听说你很快要走了,他著急,他觉得什么?「我学的机会没有了」,就有一些他加功用行,把他这个勇猛精进带动了。所以,走,还是利益众生。觉悟的人他清楚、他明白,是该留还是该走,不要用思考,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慧!智慧观照,照见一切众生的心相、心行。去留,说穿了还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觉悟的人不例外,他也有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九卷) 2002/0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49》)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八卷
...运动。这个运动,现在我们知道,有自转、有公转,有这两种动相,这两种动相在佛法里都叫做「风轮」,又叫做「妄想风」。
这个意思深了,讲「风轮」还好讲,大家还容易体会,讲「妄想风」大家就不容易懂了。那说什么?这个动是什么原因?是从哪里来的?佛要不给我们说出,我们要去研究,不晓得研究多少万年,恐怕还是找不到原因。你想,太阳为什么绕著银河转?地球为什么绕著太阳转?月亮为什么绕著地球转?你去研究,研究的人很多,有很多种说法,但是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见解,说得好像都满有道理。我们看到,佛是怎么说法?佛讲:「众生妄想。」妄想是动的,为什么?心动。智慧是不动的。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定心里头生的。定心生出来的叫智慧,妄心生出来的叫妄想。无明是动的,明就不动,明是智慧就不动了,无明就妄动。
然后,你才真正明了佛为什么教人修定。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修定的方法,实际上讲不止八万四千,无量法门,就是修定的方法有无量无边个方法,不是一个方法。佛法的修持,不管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包括我们净土念佛,修什么?统统修禅定。净土宗经典里面讲的,我们修什么东西?「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要知道,我们念佛的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大彻大悟,是开慧,智慧开了,跟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没有两样。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用执持名号的方法,他们用参话头、观心、参究的方法,方法不一样,得的结果完全相同,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现在念佛的人,实在讲,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所以永远不能得念佛三昧,念佛真正的效果、真正的功德利益他得不到,这就是我们讲修行不如理不如法,他功夫不得力。如理如法的修行,你一定要懂得教理,一定要有人教你,帮助你,指导你。这些理论方法都在经典里头,修净土一定要依净土三经,这是根本。《往生论》,天亲菩萨修行的心得报告,他怎么修行成就的,给我们做印证,加强我们的信心愿心。这是头一个做心得报告,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的。历代,一直到现前,修行有成就真正往生的太多太多了。最明显的例子,我们亲眼见到的,亲耳所闻的,真实不虚的,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
过去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早年间台南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太,我过去讲经曾经说过,念佛三年,预知时至,站著走的。这个老太太心地善良,为人忠厚,早年的时候神佛不分,到处拜拜。以后娶了个媳妇,媳妇学佛,懂得佛法,就劝她婆婆不要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七一卷) 2002/07/14 香港佛陀协会 档名:12-17-0771》)
...主庄严品」说的是国主。要尊重,要拥护,要在国主指导之下团结起来。尊重,不但要尊重这个社会、国家、地区,而且要互助合作,全心全力来建设这个国家地区,使人人都能过著美好的生活。国主在带头,在领导,那是讲各个阶层的领导人,要懂这个意思。
另外两句,《璎珞经》上说的,「不漏国税」。我们知道国家为人民服务,许许多多的经费要靠税收。国民有纳税的义务,决定不能够漏税。漏税在佛法里面讲是盗戒,你偷盗一个人好还,债主只有一个。你要是漏税可麻烦了,中国有十几亿人,那谁是你的债主?这十几亿人都是你的债主,吃不消!所以国税不可以漏,漏国税,麻烦大了!第四条,「不犯国制」,国家的法律,地方政府的规章,法令规章,我们一定要遵守。我就讲四句跟大家见面,为什么?这四句重要,许许多多学佛的人把这个疏忽掉了。能够遵守佛陀的教诲,可以把这个地方恢复成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真心性定自自然然显现出来的。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性定,现在这个心一天到晚七上八下,妄念纷飞,可怜!这个心是轮回心。
佛法无论哪个法门,经典上都讲的三昧。我也常讲,我们念佛人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要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念佛三昧。我们学《华严》要入华严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禅定,翻成正受,正常的享受。妄想不是正常享受,分别执著不是正常享受;正常的享受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国内许许多多的道场,我何尝不想去看看,缘不足。你们今天听到我赞叹东天目山,我去看过。你们的道场我没有去看过,我要看,看到好处,我是平等的赞叹,不是偏在某一个地方、某一家,不是,没有偏心。只是我对於国内非常生疏,是去过几次,时间都很短促,都很匆忙。我非常感激国家,国家对我不错,宗教局长叶小文先生,我跟他也很熟。承蒙他的招待,二000年我们新加坡宗教团访问中国,他派外司司长陪同我们这个团游览长江上游,有机会参观大足石窟,朝拜峨嵋。国内有许许多多同学们,出家在家写信给我,打电话给我,甚至於我在香港讲经,在新加坡讲经,你们很多团体来看我,我很感激。你们邀请我回国去弘法,我说过我在国内如果有任何宗教方面的活动,一定要得到叶局长的批准。我说得太多了。
不是宗教活动,去旅游,去观光?是很想,我抽不出时间。我这个五年当中一定要把《华严》、《法华》、《楞严》、净宗五经一论讲一遍。我定的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一卷) 2002/0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1》)
...亦复如是,听经也是,问题你会不会听。你要会听,一次完成,三学三慧具足。说了这么多的话,真正重心是要知道随顺经典的教诲,这就是「右旋围绕」。千万不要搞错方向,搞错方向就是三途六道。这一句是「举数」,长行里面也是三段。下面有十句辨别庄严,请看经文:
【一切皆以金刚为岸。】
『一切』,就是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这个「一切」就是指各个香水海,它具有的四天下微尘数的香水河。表法的意思要懂,所有相应的心所没有一个不顺,非常难得!从念佛法门里面来说,就是没有一丝毫的夹杂,有毫分夹杂,那个毫分是左旋不是右旋。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毫分不善是左旋。我们今天学佛最困难的,我们有没有善心?有没有善意?有!为什么不成功?这里头夹杂不善,麻烦在此地。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不纯,善恶混杂,细心去反省,善少恶多,这怎么得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个根性,这个根性能不能往生?完全看缘分,真的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所以念佛缘要殊胜,什么叫殊胜?《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不能夹杂,夹杂就不是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的「净念相继」,这些大的前提、大的原则我们要掌握到,真正是一个念佛道场。
我们结七念佛,现在是非常时期,怎样念才能收到效果?我们是因应环境,我们举行十个佛七,十个佛七连起来,人在这个地方念佛心是定的。通常一个佛七,说老实话,大概到第五天心才能定下来,第六天念一天。第六天的心有的时候都浮动,为什么?佛七圆满,刚刚定下来的时候又圆满了,一圆满心又动了,很难收到效果。所以我们提供修行的道场是十个佛七,这十个佛七第一天有仪规,按照念佛仪规来做,第二天以后就没有了,就一句佛号。这十个佛七当中没有开示,你要听开示、要听讲经,到佛学院去,念佛堂里面没有,念佛堂主七师一句佛号念到底。佛号我们念四字,不念六字,为什么?临命终时,你要晓得愈简单愈得受用,六个字比四个字多了三分之一。往生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的是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我们就是执持名号,一个妄念都没有。
怎么个念法?我们还是分三个区,绕佛是一个区,以绕佛为主;止静是一个区;拜佛是一个区,分三个区。实在念累了休息,休息的时候不脱衣服,你还是穿著海青;出家人衣抽下来,海青不脱。稍稍休息,醒过来了,精...(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四卷) 2002/08/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4》)
...很好的朋友被灵媒附身,他说这个灵是他过去生中的师父,是个藏传的喇嘛,教他学密。这个同学是念佛修净土的,就向他请教念阿弥陀佛好不好?这个附身的灵说很好,念阿弥陀佛很好。他就问他,你要不要念,要不要念阿弥陀佛?他说:我现在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事情发生在美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个同学决定不会讲妄语,是他大学同学的朋友。类似这些事情,在现代社会里头,真的是此界他方,在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我们都听说,还有见到的。
去年我在图文巴遇到一个灵媒,从达尔文来的,也说了许许多多的讯息,有些说得很准。所以这些事情,我们学佛的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最好的心态是从这些灵媒传递的讯息告诉我们,确确实实有过去、有来生,这个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说法,我们得到这个讯息,我们的信心加强了。这一世很短促,纵然活到一百岁,真的是一弹指,要珍惜这一生当中短短的时光,这个时光是非常的宝贵,要好好的掌握住。
既然遇到净宗法门,对净宗法门有兴趣、有信心,能生欢喜心,那就说明过去生中与这个法门有缘,一定要认真努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就会有成就。现前的成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这两句话就是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念佛人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换句话说,一定是把不正常的享受抛弃了,你现在得正常享受。正常享受是一心,我们平常讲的清净善良,套一句《十善业道经》上的话: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个大受用!你的心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你的行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能够「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念佛三昧。这个时候就像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广大法味,喜乐受持」。我这个身命,身命在这个世间获得最有利的支持,净宗的修学。
如果是学教的同学,我在这一生遇到的也不少,欢喜学教,有在家的、有出家的来找我,很想跟我学讲经。当然我们仔细观察确实有一些有善根,从哪里看?他很容易学会。他对於经教,上台去讲经很有兴趣,能生欢喜心,讲的也很有进步,这个说明前生曾经学过。有一些人很想学,学不成功;真的是想学也很用功,就感觉得很难,我们晓得前世没有学过这个法门。
经教内容非常丰富,就像一所圆满的大学,各种不同的科系统统都有,所以这里头也要契机。有人是大乘根机,有人是小乘根机,有人是圆教根机,有人是渐教根机,贵...(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七卷) 2002/08/1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27》)
...如露如电?电是闪电,《楞严经》上讲的,所有一切现象,包括虚空,「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现一切现,没有前后次序的,这个话很难懂,确实是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误以为这些现象是真实的,在这个里面生起了妄想分别执著,这亏就吃大了!误以为真有,佛菩萨清楚这个有叫幻有、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能现能变的性、识它不是物质,没有形相,所以叫它做空。我们六根接触不到,连思惟想像都达不到,六根缘不到称之为空;它确实是有,它能现能变,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它所现所变的。所现所变刹那生灭,那个生灭太快了,快到我们没有办法想像,生灭几乎是同时的,生灭同时也可以说不生不灭。生灭这个分别、这个执著、这个念头都不能存在,不能成立,到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能够明了事实真相。这在佛经里面说,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叫不动地,他看到事实真相,我们想像八地菩萨那个定功多深!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修什么?都是修的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都是修的禅定。我们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修什么?还是修禅定。《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那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宗门有什么两样!方法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所以佛在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那在我们分上来说,好像法门不平等,有高下,这什么原因?这是我们各个人根性不平等,善根福德因缘有高下,不是法不平等,我们人不平等,所以学习才需要选择法门,道理在此地。
选择什么样的法门?选择我们学习容易,与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相应,与自己现前生活环境相应,学起来,我们现在人讲,很轻松没有压力,很容易没有困难,这就适合自己的根性。法门很多,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释迦牟尼佛曾经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像《大集经》上佛讲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释迦牟尼佛提供给我们的参考资料。那想想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讲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选择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里面修行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平常读《十六观经》,《十六观经》理面讲的是大的区别,就是修行的方法就有十六种。「持名念佛」是十六种里面最后的一种,第十六种;最后的一种,往往也是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根机的一种,这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所以我们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也是有道理、有依据...(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四卷) 2002/8/3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4》)
...,而仅仅在枝叶上,枝叶上很难收到效果。根本是什么?根本是人心。今天我们的真心被污染,我们的真诚心被污染。现在是什么心?虚伪。清净心被污染,现在这个心浊恶;平等心被污染,这个心贡高我慢;正觉变成了愚痴,慈悲变成了自私自利,这是什么?无明烦恼。浊恶不断的再向上提升,性德逐渐逐渐消失了,这个世界怎么能不乱?这个世界怎么能不浊恶?佛所说的五浊恶世,正是讲我们现前这个地球。我们看到诸佛世界清净庄严,我们要觉悟。
佛的德号里面告诉我们『超胜梵』。「梵」,这是印度梵语,意思是清净。清净上面加个胜,胜是殊胜,殊胜的清净,大梵天王,菩萨要超过他,真正要做到纯净纯善。我们学佛,佛是纯净纯善。我们学佛要抓住重点,佛法的重点是觉、正、净;觉正是纯善,净也要达到纯净。特别是我们学净土的同学们,大家都有一个愿望,将来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但是你要记住,往生西方世界的条件是什么?诸位只晓得执持名号。「执持」两个字怎么讲法?执是执著,持是保持。二六时中(我们今天讲昼夜二十四小时),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叫执著;决定不能有一个杂念夹杂在里头,这叫执。持是什么?永远保持,不能失掉,这叫做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你功夫成就,一心不乱你得念佛三眛,心不颠倒你开悟了。所以,执持两个字里头就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
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秘诀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九个字就是注解执持。不怀疑、不夹杂是执,不间断是持,这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势至菩萨为我们开示念佛法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执,净念是执,相继是持,保持!经文说得那么清楚、说得那么明白,我们千万不要错解了。念佛人口里面念佛,心里头打妄想,把你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坏了。你念佛既没有受,也没有持,执持两个字都没有。古德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后一句就不好听了,「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知道怎么念?用真诚心念、用清净心念、用平等心念,务必要向著纯净纯善这个标准努力。真正要达到这个标准,不能不放下万缘。一般人做不到,不是别的,放不下!现在我们晓得不能不放下,不放下自己吃亏!这一生空过了,没能成就,那是真正错了。要多想想「超胜梵」如来的名号。再看上面第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是距离,大概每一个世界的距离都差不多。
【有世界名普光明变化香,佛号香象金刚大力势。】
这个世界的名号『普光明变化香』,多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三卷) 2002/10/2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73》)
...概懈怠、放逸这个毛病严重,所以用精进。
六波罗蜜对治我们六种根本的烦恼、严重的烦恼,我们要知道。佛教我们修学佛法,我们希望要开悟、要证果,「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开悟,没悟不能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证果。你想开悟、你想证果,先决的条件是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烦恼不断,你怎么能学法门?所以六度是帮你断烦恼的。布施是帮助你断悭贪,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学的。你有这些烦恼,你就迷了自性,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德能、相好统统不能现前,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把自己的菩提心变成了烦恼习气。世间本来没有六道三途,六道三途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佛说之为「可怜悯者」。
佛教我们如何脱离?先教你修布施。布施什么时候圆满?悭贪断掉就圆满了。可见它不是对外,它对内。要对外,那到处布施,那是永远没办法圆满的;对内!是治自己的病。自己有的决定不吝啬,自己没有的决定不希求,布施波罗蜜圆满。持戒是度恶业,不但身、口不造恶业,恶的念头都断掉了,那你持戒波罗蜜就圆满。瞋恚,像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没有丝毫的怨恨,还生起感恩的心,忍辱波罗蜜圆满。永远不会再懈怠退转,精进波罗蜜圆满。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禅定波罗蜜圆满。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正知正见没有一丝毫疑惑、邪见,般若波罗蜜圆满。
你看看佛给我们开的方子是治病的,我们现前这统统都要修,因为我们的病很多,而且都很重。尤其这一尊佛的德号对我们现前学习非常契机。我们今天放不下,布施是放下;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懈怠懒散这个毛病非常严重,佛教我们精进。精是精纯,也就是我们常常提示的「一门深入」,一门就精,学得太多、太杂就不精。修学一定要正确的了解,我学习的目的何在?我希望得的结果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如果你希求的结果是广学多闻,那你当然不愿意一门深入;你希望多门并进,你求的是佛学常识,希望自己常识丰富,这样的人很多很多。真正学佛的人目的不在此地,他希望得什么?他希望得三昧,真正希望得三昧,那就是一门深入。三昧是禅定,三昧是正受。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没有讲三昧,但是他讲了正受,「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们想想看这一句话是不是正受?正受梵语就叫三昧。你要真正在佛法里面获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那除精进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佛学常识再丰富,你可以拿多少个博士学位,「正受」没有!正受是什么?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清净平等觉」你得不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八九卷) 2002/10/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89》)
...、显密统统都有,在这三个字里头都包含了。这个世界里面众生的根性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讲经说法,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统统都说;这个世界,佛也是这个说法。两个世界比较一下,他的世界比我们好。为什么?学的人多,佛在那个地方好教。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虽然根性也是很复杂的,业障太重,佛苦口婆心在这里教导我们,学的人很少,所以世界叫「娑婆」,不叫「妙胜藏」。
『佛号最胜功德慧』,佛在这个地方教导大家福慧双修;「慧」是智慧,「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想必这个世间的众生修福的人很多,所以佛教他福德里头加上般若智慧,福德就变成功德;没有智慧的那是福德。智慧跟聪明又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智慧是从戒定慧里面生的,从戒定上生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聪明不是从戒定里头生的,他没有戒,他也没有定,人很聪明,那个不叫智慧,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0:14:55
|
只看該作者
叫聪明,佛法叫「世智辩聪」。我们不能够把世智辩聪误认是智慧,这个差错太大了。别人差错与我们不相干,自己不能差错。所以诸位想想,持戒重要!你不能不持戒,你不能不修定。定,在我们净宗来讲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还有一个条件,心不颠倒才能往生,临命终时心要一颠倒,就不能往生了。往生条件好多,所以我说一句都不能疏忽!再看第十层,这是超略了,前面讲的是最下方,现在看第十层:
【此中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与金刚幢世界齐等。】
跟华藏世界第十层金刚幢世界等齐,像这个大楼一样都是第十层,差不多高。
【有世界名庄严相,佛号超胜大光明。】
这个世界的名称好,『庄严相』。「庄严相」是什么?我们世间人常讲真善美,世间人所说的庄严。佛法所说的庄严还要比这个超胜,佛法里面讲庄严一定与性德相应,才是真正的庄严。换句话说,是真实的真善美慧!真善美慧,说老实话,世间有名无实,大乘佛教里头它有真的东西,那一点都不假。『佛号超胜大光明』,「大光明」已经非常难得,上面还加个「超胜」,胜是殊胜,超是超越。「超胜大光明」是什么?肯定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大光明!加上一个超胜那就变成「无上」,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现前,德能也现前,相好也现前,一个得到,全部统统都得到。世尊在这个世界用这个做教学的纲领,很殊胜!为什么?这个世界众生有这样的善根福德,佛给大家做增上缘,希有难逢!
...(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九○卷) 2002/10/1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90》)
...相同。人真正回复到自然,古人所谓反璞归真,回归到自然,天人就合一。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合而为一最健康。如果我们的思想行为、饮食起居违背自然,毛病就出来,人生病。如果跟大自然相应,这人健康,这人当然长寿,这个人自自然然恢复到自性的本能。自性本能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能力,无量的相好,真的能现前。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也如是,声闻缘觉得少分。我们凡夫称他们为神通,现在人称他们为特异功能,其实很平常的事。什么时候我们真正能够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到「各各无杂乱」,那你就「一一皆自在」。
由此可知,无杂乱是自性本来的现象,杂乱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杂乱」从哪里来的?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起来的,自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晓得、要明了。妄想分别执著绝非自性,所以佛教我们把它断掉,你才能回归自性。我们跟性德不相应,就是被这些东西障碍了。从这个地方我们明白,佛法的修学,无非是断妄想分别执著而已。用什么方法断?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哪一门不是禅定?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是修学禅定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念佛也是修禅定,《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般若智慧。我们现在用执持名号的方法修一心不乱,就是修「各各无杂乱」。果然到「各各无杂乱」,那你就「一一皆自在」。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是恶缘,没有不自在的。
大小宇宙是一桩事情,我们看到大宇宙的运行那么自在,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一切顺乎自然,不能作意。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作意,错了,错在这里。诸佛菩萨这些大修行人的本事,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他能够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随顺自然,凡圣差别就在这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心里很想做,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古德常说的,你放不下!自己很想放下,偏偏放不下,这是什么缘故?是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叫做看破,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肯定你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起心动念,你的性定现前了。佛在经上讲「性定」,自性本定。你的真心,你的本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清净寂灭,本来就清净寂灭。这个道理要懂,你真的懂得了,你就会用功。佛菩萨他们的功夫成熟,不需要用什么功,已经回归到自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回归自然,所以得要用点功夫。用功夫什么?要克服分别执著,要克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九五卷) 2002/11/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95》)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九卷
...到究竟圆满。这是等觉菩萨里头最殊胜的。下面这一段经文是说这个三昧的作用,得这个三昧有什么用处?
『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萨,一切众生』,这个「一切」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里面诸菩萨;这个诸菩萨,从初发心到等觉;「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你有福还是没有福,没有一样不知道。我们得细心去想想,这个能力是自性本具的德能,业障消除了,性德恢复了,究竟圆成佛道。我们看到很羡慕,应当发愤努力学习,大威光菩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五度皆福,定为最大,寂无不照,名普光明」。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六度前面五个统统是福,都是修福,哪一个福最大?禅定的福最大。为什么?定能生慧,没有禅定,智慧不能现前。智慧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明了了,不再迷惑了。所以定是大福。
我们修净土的同学,你每一天在念佛堂念阿弥陀佛,修什么?总得要晓得,我们到念佛堂去念佛,所希望得到的,「一心不乱」,就是这一句;一心不乱是定,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佛在经上说得很好: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换句话说,定为最大,念佛三昧更大,最大里面的最大。念佛三昧要是得到了,起的作用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就跟此地讲「普光明」,智慧现前,寂无不照。寂是定,定是根本智,起作用是后得智,普光明。这普光明这一句里面,把根本智、后得智统统包在里头,圆满的根本智跟后得智。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念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你进念佛堂,你就有方向、有目标了。
怎么个念法?万缘放下,一心持名。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的,那也是很好的一个要领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万缘放下!觉明妙行菩萨讲的「不怀疑,不夹杂」。都摄六根,不怀疑,不夹杂;净念相继,就是菩萨讲的不间断。这三句好懂,我常常用这三句。怎么个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间断就是净念相继。这两位菩萨讲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你就懂得念佛的方法了。
我们烦恼习气重,念著念著妄念还是起来,你就夹杂妄念。这怎么办?很多念佛的同修生烦恼,生烦恼就错了。生烦恼是愈夹杂愈多了,那要怎么办?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就很多,念佛的时候妄想杂念起来了不管它,不要理会它,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所以这句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用这个方法摄心。你念久了,这个效果自己可以勘验,那是什么?妄念愈来愈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七卷) 2003/3/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7》)
...间断,就在生活上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去培养,佛法里头叫修行、叫修正,我们现在人讲培养,中国儒家讲涵养、修养,一个意思。所以我们要学佛光照大千、光照法界,法法平等,无有一法不平等。
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就把这个世界转变成极乐世界,就把五浊恶世转变成华藏世界。要靠自己转,别人转了我们受用不到,他是他的境界,我是我的境界,我受用不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偶尔示现一下,把他的境界用神力示现给大家看,很短暂的时间,看了之后就消失了、没有了,佛住的那个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在一起。
佛那个示现依正庄严,真的跟极乐世界讲的没什么两样,极乐世界琉璃为地,释迦牟尼佛也是琉璃为地;极乐世界众宝庄严,释迦牟尼佛这里也是众宝庄严,哪有两样!但是释迦牟尼佛的世界偶尔要示现让你看一下,你享受不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世界,你能够享受得到。可是你要记住,老老实实记住一句话,「心净则佛土净」,这个告诉你,心不清净念佛不能往生。念佛的用意在哪里?用这一句佛号把自己的真诚平等觉念出来,是这个意思。
《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这个八个字。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能往生,所以说念佛的功夫得力了。如果是「口念弥陀心散乱」,什么散乱?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六根为外面六尘境界所转。就是说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跟著就起来了,贪瞋痴慢跟著就来了,这就叫为境界所转,这样的人不能往生。往生的人心是定的,六尘境界他都放下了,他眼也看,耳也听,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他放下了。所以,好的他不会贪,不好的他也不会瞋恨,他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功夫得力了。更进一步,从一心不乱提升,心不颠倒,智慧开了。
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慈悲。慈悲心是从智慧里头生的,一般世间人的爱是从情识里头生的。慈悲是爱,根源不一样,慈悲的根源是智慧,智慧里面起的爱叫做慈悲,永恒不变。你侮辱我、害我、杀我,对你的爱心一丝毫没有减一分,这是慈悲。世间人,你爱我,我爱你,你恨我,我恨你,这不是慈悲,这是感情在作祟。所以世间人没有慈悲,他喜怒哀乐变化无常,他是意识心在做主。妄心,妄心是不定的,妄心是无常的,所以它起的作用不定,但是它起用是造业,业感果报,因此他有苦受,有乐受。善心善行他得的是乐受,恶心恶行他所感得的是苦受。这些原理原则你真正通达明了,宇宙之间这些事,理事因果你就都明白了。明白是智慧,明白你才知道怎么样解决,你解决的方法是正确的、是有效的。
世间人情识非常严重,坚固的执著。纵然有觉悟的人给他建议,告诉他,他迷得深,情执很重,他不能接受,总以为自己所想的、所思所做的是正确的。这些事情我们从历史上看得很多。再回头看看我们现实环境,我们的周边甚至於包括自己,又何尝不如是。如何能够学得诸佛菩萨那么样活活泼泼,游戏神通,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要大智慧,没有大智慧就没有大自在,情识里头绝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四卷) 2003/5/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4》)
...断层的直径,如果说有一百亿个这样的微粒,你就晓得那就一百亿个世界,然后你才晓得这世界有多少?真的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是一个世界。《华严》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但是这世界确实重重无尽,怎么变化出来的?没有理由,一时顿现,佛经里面讲「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一时顿现出来境界之后,这里头为什么会又有十法界,又有六道三途?这佛的解释「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不了解事实真相,那叫无明,无明不觉,从不觉里面就产生三细相,无明业相,这业相就是妄动,它不稳定,这一动,动就现相。首先现的是能见相,我们现在讲的精神、思想,你只要有想,随著想就变出境界相,唯识里面讲的见分、相分,跟一念不觉就是妄动,这叫三细相。什么人能看到三细相?大乘经上常讲八地菩萨,八地菩萨看到三细相,那是多么深的禅定功夫。所以佛法没有别的,佛法所修的大家一定要晓得是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禅定,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禅定。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法门?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
我们今天念佛法门,念佛法门里面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只取一种,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修禅定,这一定要知道。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心不颠倒就是智慧,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定慧等修。这方法方便,一切时、一切处,不拘束任何形式都在定中。真正修的人,起心动念,这个念都安住在佛号上。前面我们读过「善安住」,那就叫念佛三昧,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念佛法门,不但定能生慧,而且还得佛力加持,这是不思议的法门。
我们要明了,明了不能去想像,不能用思惟,为什么?思惟想像落在意识里面,成了妄想。你要想求真实智慧,一定要离心意识,离心意识是什么?第七识执著,第六识分别,第八识落印象,这讲法大家容易懂。不落在意识里面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不执著,不执著不落在第七识里头,末那识;决定不分别,不分别你决定不落在第六意识;最后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就不落在阿赖耶识里头。这是什么?这就是交光法师讲的「舍识用根」。当然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应该怎么学法?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要淡一点,不要那么认真,愈淡薄愈好,愈淡薄愈接近真性;你要愈认真就愈接近烦恼,凡事何必那么认真?有很多人真的很认真。
凡是有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去做,我们对得起众生。认真去做也要看缘分,机缘不成熟,你勉强去做,那也是错了,佛法讲中道,缘不成熟。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四九卷) 2003/5/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49》)
...方世界阿弥陀佛,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既然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那我自己怎么可能不往生,想去就去了!
早年我在美国,曾经有一次我们附近基督教的牧师,好像有三、四个人,到我们达拉斯佛教会来访问。他们的态度也都很好,告诉我,他说我们基督教跟你们净土宗是一样的。我说一样在哪里?他说我们都是从「信」入门,他们信上帝。我听了之后,懂他的意思了。我说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你们净土宗不是讲信愿行吗?我说没错,净土宗的信,头一个信自己,第二个信佛。你们跟我们恰恰相反,你们第一个是要信主,要信上帝,第二个才信自己,这个不一样!天堂是属於天道,不是极乐世界。粗粗的看好像是很接近,是一桩事情,仔细再一观察,不是的。
所以,佛门讲「信」头一个是信自己,自己的信心丧失了,信别人也不行,别人帮不上。你看看往生的,凡是往生的人,阿弥陀佛来接引他,阿弥陀佛帮助他的,恰好是他自己信愿的一倍。就是说你有一分的信愿,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加持你一分,你就变成两分的信愿。诸位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你就晓得他是对等的加持。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弥陀经》,他翻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再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罗什大师是意译,玄奘大师是直译的,照著梵本(梵文经典)直译的,直译里头没有一心不乱。那一心不乱的原文是什么意思?原译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容易,一心不乱不容易。是不是罗什大师翻错了?跟诸位说,罗什大师没有翻错,而是我们往生的人,确确实实这个念佛的功夫成片,念佛的功夫能够伏烦恼你才能往生,你伏不住烦恼不能往生,能伏住烦恼就叫做功夫成片。佛来接引你,首先佛放光照你,这就是加持,这一加持把你的功夫马上提升一倍,就一心不乱了,罗什大师翻的不错!这一心不乱,你自己修一半,阿弥陀佛加持一半,把你带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有浅深,你的功夫并不很深,所以还是在凡圣同居土,而不是在方便有余土。所以祖师翻经的意思我们都要懂得,我们对他才不会怀疑,乐意的依教奉行。
取净土不难,这是真实利益,无比殊胜的利益,千万不要被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所转。这个世间人,他心目当中所希求的,是地位、是权力、是财富、是名誉,现在人讲知名度,他搞这个,名、位、权、利这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沾上一样,极乐世界去不成!你这个损失多大,没有法子比!所以,你要想真的在这一生当中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不能不放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二卷) 2003/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2》)
... 在中国历史上有显著成就的人物很多,像汉朝的大儒司马迁,司马迁的老师是谁?左丘明。左丘明跟孔子同一个时代,怎么会变成他的老师?实在讲司马迁学孟子,以古人为师。左丘明有一部著作《春秋左传》,司马迁一生专攻《春秋左传》,他学成功了。《春秋左传》的文章好,司马迁成为大文豪,他的著作《史记》。唐朝的韩愈,在文学史上后人赞叹「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第一个人,他老师是谁?他老师是司马迁,司马迁汉朝人。我们晓得他是私淑弟子,他一生专攻《史记》。他的文章是从《史记》里头学来的,这是古时候有名依古人做老师而成就的。
在我们佛门里头也有个很殊胜的例子,蕅益大师,净土宗的。他的老师是谁?莲池。蕅益大师归心净土之后,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他依靠什么?依靠莲池大师的著作,这个我们图书馆有,《莲池大师全集》,精装这么厚,有四册。蕅益大师专攻,他成就了。莲池大师是净宗祖师,蕅益也是。做学问、修道要紧是跟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为什么说跟一个老师会成就?跟一个老师,你的心是定的,你所学的东西,专,你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目标,勇猛精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们净土宗《弥陀经》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就成功了。你跟两个人学,你的心是乱的;你跟一个人学,你的心是定的。古时候儒释道三家,传法的理念、方式都相同,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亲近李老师,在亲近他之前,我接受两个老师教诲过,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老师告诉我,他们所教的要作废;李老师说我不承认,你要跟我学,从头来起。有道理,为什么?「教之道,贵以专」,教要专,学更要专,专才精,专才能契入!你要是做不到,同时亲近两个、三个老师,真正善知识不教你,为什么?不能成就,肯定你不能成就。你的成就,可以成就世间法,道业不能成就。
道业是讲开悟,你开不了悟;是讲得三昧,你决定得不到了三昧。三昧是定,你得不到定,你开不了悟。那你要多学一点佛学常识,皮毛的这些东西,这个没有问题,这个没有障碍,你读多少书,亲近多少善知识不妨碍。但是你要想得定,要想开慧那不行,想得定、想开慧的时候只有一个老师,两个老师是决定不行。我学佛的时候诸位同学要知道,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才跟李老师,章嘉大师如果说是长寿,我肯定是跟他到底。但是跟他大概不会走到净土宗,可能学密去了,非常非常可能。
他走了之后,我没有依靠了,想想看,没有高人指点,没有法子成...(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一五卷) 2003/10/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15》)
...教,他们的教主也不亚於释迦牟尼佛。所以我常讲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是一个真神的化身,所有宗教的典籍都是真神教化众生的记录,现在讲就是教科书。它怎么会有矛盾?怎么会有冲突?一个真神所说的。我们佛门里面不称为真神,佛门里称为真性,称为真心,性现识变。所以学习,四弘誓愿里面有「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法门不仅是佛教里面的法门,包括世间所有宗教他们的法门。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给我们做出榜样,他是什么样的学派都接触,什么样的宗教都参访,广学多闻,没有他不知道的,这才能普度众生。最后,这个回头在菩提树下入定,为我们表演一招豁然大悟,成无上菩提。这豁然大悟,悟什么?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现在也读了不少,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豁然大悟,悟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圆满的通达明了,明了之后晓得什么?晓得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不是二。一里面没有矛盾,没有对立,二就有对立,所以宗门说得好,禅宗里面讲,「若人识得一,大事就毕」,那个毕就是你毕业了;又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大地无寸土是比喻,那净土宗就殊胜,殊胜在哪里?净土宗求的是什么?一心,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净土宗修学的目标在此地,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一心能入能证,一真法界是所入、所证。你看看多么直截!
所以净土的修学依靠三福,决定不能疏忽。我们在净宗学会成立,提出修行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很好记,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不是读诵,不是讲解,是要落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要跟这五个科目相应,决定不能够「败坏」。你与五个科目不相应,你就败坏,败坏的果报在三途六道。如果是相应,你决定得生净土,换句话说,你的方向目标达到。这五个科目跟儒家讲的基本理念完全相同,可是心量不一样。儒家这个心量不大,所以它是人天果报。佛法到普贤行愿,心量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圆满的佛道。所以败坏道德,败坏伦理,败坏圣贤的教诲,败坏经典的教导,果报一定要自己承当,不能怨天尤人。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二句,苦集圣谛第二句:
【或名浑浊。】
这个名号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五浊恶世。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染污,染污到很严重的程度,『浑浊』,这也从比喻上说的。好像水被泥沙染浊,中国有一条大河,诸位都知道黄河,为什么称黄河?...(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二七卷) 2003/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27》)
...七集) 2003/1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77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九段关钥世界,苦灭道圣谛第七句看起:
【或名摄念。】
大乘教里面,我们也常常看到「摄心、一心」,这些词句很多。念是念头,凡夫妄念太多了,多到无法想像,应当是宇宙有多么复杂,我们的妄念亦复如是。怎么知道?我们可以从推理上来体会,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念头,心想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世间无量无边不可说微尘数世界,每个世界里面都有十法界。世界无边,众生无边,三途六道无边,从哪里来的?念头生的,你这才知道念头是多么复杂!念头有多少,没有人能知道。起念是因,因必定感果,所以,佛教我们『摄念』。摄念,跟孟夫子所说的「放心」,义趣完全相同。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都摄六根」,他的都摄六根,跟这个地方「摄念」是一个意思。念有分别,所以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收回来。
这里是讲的道谛,这个法门当然也是大总持法门,我们想一想,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不是摄念?我们今天学习净宗,采取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目的,《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是摄念。禅宗用观心的方法,用参究的方法,参话头的方法,也是摄念。密宗里面,所要求的三密相应,又何尝不是摄念的方法?由此可知,无量法门只是方式不一样,无有一门不是摄念。这是从横的说。从纵的讲,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亦无非是摄念而已。念有粗细,我们今天摄念,是摄粗念,能不能摄得住?你能够摄住了,你就有效果,你就有成就。许许多多人没有办法,持名念佛,念著念著里面还夹杂著妄念,这就是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得念佛三昧,道理在此地。
妄想分别执著实在是太多!这个事情佛菩萨非常清楚,他是过来人!无量劫薰修成的,妄想、分别、烦恼、习气,在阿赖耶识里面是种子。《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给我们归类,善心所十一个,善念种子;恶心所二十六个,烦恼心所。根本烦恼六个,随烦恼分大随、中随、小随,二十个。这就是明显的给我们说明,无始劫以来,我们接受善恶的薰染,恶多善少,恶习气的力用远远超过善习气。所以人学坏很容易,学好很难,道理就在此地。人在六道,往上升少数,往下堕落的占多数。
恶道众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地狱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这个非常非常希有。那是什么因?他在过去生中曾经学过大乘,曾经学过《华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七七集) 2003/1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77》)
...,改心。这个心就是现在人说的思想观念,我们要把旧的想法、旧的看法完全转换过来。为什么?以前我们的看法错误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学佛没有别的,首先我们要肯定佛菩萨才是真正的正知正见,我们是错误的。那有人说,凭什么这么说法?所凭的不是别的就是一二,凭的就是一二。这一二怎么讲法?佛菩萨一心,凡夫二心、三心。中国人常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你怎么能比得上人家一心?一心是定,三心二意是乱,乱心生烦恼,一心生智慧。就凭这个,我们就肯定佛菩萨是正知正见,我们确实是邪知邪见。何以故?我们起心动念是依烦恼、依无明。
换句话说,凡夫无量劫来在六道搞生死轮回,谁做主?烦恼习气当家做主。再说得明白一点,自私自利,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这个东西做主。诸佛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诸佛如来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高明在这里。我们是四相、四见统统具足,一条都不缺。人家离四相的离四相,离四见的离四见。我们总能够肯定清净心生智慧,乱心则肯定生烦恼。凭这个,我们肯定佛知佛见是正知正见。
我们是凡夫没有到一心,净宗念佛,你看看《弥陀经》里面佛是怎么跟我们说的?执持名号的目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心不颠倒就是一切明了,一心不乱是如如不动,《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佛说的。他的智慧究竟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佛给我们说真实话,自性里面的大圆满是一切众生各个具足。这桩事情在佛位(在佛不增)没有增加一点点,在凡夫位也没有缺少一点点,真平等。可是现在这个事相上,确确实实我们看不出平等,确实有高下,这个高下是怎么形成的?高下是妄想分别执著,从这个地方而有差别。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不相同,於是他的思想、见解、行为,他的果报也就不相同。佛把这桩事情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识就是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一真法界扭曲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谁变的?自己变的,与别人不相干。怎么样扭曲不要紧,扭曲是形相,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形相立刻恢复原状,原状是最美好的,原状是一丝毫瑕疵都没有。在哪里?本经里面所说的华藏世界,往生经里面所说的极乐世界,这是举个例子来跟诸位说。
极乐世界跟华藏没有差别。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一切诸佛如来的报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诸佛都有四土,我们自己也有四土。四土里面,第一个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一丝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九0卷) 2003/1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90》)
...活、工作、待人接物,你把释迦牟尼佛这些记录下来,这就是戒律。
在释迦牟尼佛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点造作都没有,一点意思都没有加在里头,我们称他作自然而然,是他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那是什么?正常的,正常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正常的心态。我们今天违反了,不正常了,他那是性德自然流露。我们现在没见性,如何恢复性德?看看佛,向他学习,他的思惟,他的言语,他的行动,就是自性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虽然没见性,但是学他这一套,行,学久了自然而然就明心见性了。你要不学,不学是永远迷在烦恼里面。我们凡夫势必要克服烦恼,方法就是经教里面所说的,不但有方法,还有理论,理论是智,方法是断。
『一念见一切』,这就是用,作用。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非常有道理,他说智、断就是「精义入神」,这句话说得好。精是精纯,纯而不杂,义是义理,一个人修养到这种境界,他起的作用是「一念见一切」。这首偈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一念」这两个字,我们念起来很容易,懂不懂?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得过一念,你怎么知道一念的样子,你怎么会知道一念的好处!「一念」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见一切」就是《弥陀经》里面说的「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这两句话重要,你看看莲池大师的《疏钞》,解释这两句话,占整个《疏钞》分量的八分之一。如果把《疏钞》分开成八册,解释「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解释这两句就占了一册,你们想想这两句话多么重要。
真的,一心是什么?一心就是明心见性,见一切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一切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性,性是体,哲学里面讲宇宙的本体。一切相,相是现相,一切事、一切理、一切因、一切果,整个宇宙过去、未来统统都见到了。为什么?一念里面没有差别,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整个宇宙里面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远近,没有时间,没有先后。见一切,见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精义入神」这四个字重要。古圣先贤、祖师大德教人,我们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什么意思?你想想看,跟这里「精义入神」相不相应?所以,学的东西不在多,在精,贵精不贵多。时间要长久,长时薰修,怎么个薰修法?天天读,天天思惟其义理。这还不行,如何把这些义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言行,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这才能入神。如果不能落实,你就白学了。
今天我们学佛,说实实在在话,前面我们还谈到,举孔老夫子做例子,夫子之德,仁道!真正是个好人,是个善人,他老人家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我们有没有?这五个字就是古往今来大众公认,这是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0集) 2003/12/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10》)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〇卷
...,一念叫正念,一念是真心。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所以「一念普观无量劫」,这个无量劫是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你全都见到了。「无去无来亦无住」,这一句讲空间。空间的维次全部突破了,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就是一法界,一念,你就见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此界他方。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在不在一法界里头?在,我们凡夫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迷在幻相之中,梦幻泡影,迷在这个地方。正如同作梦一样,迷於梦中境界,把梦中境界当真,真的境界忘得一干二净。梦中境界没有离一真法界,梦里头还有梦,你们同学们有没有这个经验?你作梦的时候,你觉得你在作梦里头又在作梦。我有这个经验,我也常常提出来问问同修们,有几个,不多,真的有这个经验。梦中还有梦,梦中又有梦,不可思议。我们今天到底是堕落在第几个梦境当中,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萨要不给我们说破,我们哪里知道是在作梦?永嘉大师觉悟了,他要不觉悟他说不出来。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是梦,十法界也是梦,「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念就觉,二念就迷。一念是真心,一念是真如。
我们念佛,念佛真正的功夫总要记住,真正的功夫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真如、是本性,心不颠倒是自性本具智慧现前。我们也可以这样的来体会,一心不乱是根本智,心不颠倒是后得智,万事万物了了分明。《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一念是无知的根本智,心不颠倒是一念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我们念佛与般若相不相应?怎么个修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都是修这桩事情,都能够圆满的达到,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确实是平等的,人的根性不平等,烦恼习气不平等,於是你就要在法门当中去选择,选择什么?适合自己根性的,适合自己程度的,适合现前生活环境的,这样学习方便,困难少,容易成就。佛为我们开这么多法门,就路回家,不要绕圈圈,这就是方便法门。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主观客观的条件,选择净土是最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就是说你怎样能够修到一念?我们今天方法是执持名号。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很多,念佛,通常我们讲的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选择持名,为什么选择持名?世尊在《弥陀经》上教我们持名,在《无量寿经》上也教我们持名,在《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最后一观第十六观也是教我们持名,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好好运用这个方法,达到你的目标,目标...(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七卷) 2004/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7》)
...。《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一念是无知的根本智,心不颠倒是一念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我们念佛与般若相不相应?怎么个修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都是修这桩事情,都能够圆满的达到,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确实是平等的,人的根性不平等,烦恼习气不平等,於是你就要在法门当中去选择,选择什么?适合自己根性的,适合自己程度的,适合现前生活环境的,这样学习方便,困难少,容易成就。佛为我们开这么多法门,就路回家,不要绕圈圈,这就是方便法门。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主观客观的条件,选择净土是最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就是说你怎样能够修到一念?我们今天方法是执持名号。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很多,念佛,通常我们讲的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选择持名,为什么选择持名?世尊在《弥陀经》上教我们持名,在《无量寿经》上也教我们持名,在《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最后一观第十六观也是教我们持名,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好好运用这个方法,达到你的目标,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念佛的人不少,有许许多多的方法都在流行,到底哪一种方法适合我?这些问题很多人来问我,我都告诉他,不必来问我,问你自己。哪一种方法能帮助你到一心不乱,或者我们平常讲,讲得浅显一点,哪一种方法我学了之后,我的心比较清净?我的妄想杂念比较少?这个方法就有效。诸位要记住,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没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身形,所谓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我们决定不能执著佛是什么形状,不可以,你执著就错了。
我前几天在马来西亚,好像是在麻六甲一所缅甸的寺庙,我去参访。大殿里面供奉著有三十多尊释迦牟尼佛的像,统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像,石雕的,缅甸玉,玉佛。像差不多有一个人这么高,都是立像,站著的,全是释迦牟尼佛。我仔细一看面孔不一样。看看下面说明,这个大雄宝殿造得好,有特色,释迦牟尼佛像有印度人的像,你看他是印度人,只是缅甸玉是白色的,不像印度人皮肤比较黑一点,全是缅甸玉雕的;有缅甸人,有越南人,有泰国人,有中国人,有西藏人,有韩国人,有日本人。我一看,那个面孔是哪一个国家人就是那一个国家面孔。这是说明,告诉你释迦牟尼佛没有一定的相,在哪一个地区,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七卷) 2004/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7》)
...念十遍,人家十遍能背,我念一百遍,只要自己勤奋,一定有成就。这个要有勇气、有毅力,把自己懒散这个毛病彻底改除,我们才能成就。所以,他是精进心。
财首是念心,明四念故,都是最初修学的纲目。财首,财是功德法财,不是世间的财富,是讲你的智慧、德能。智慧、德能从哪里来的?从念心来的。所以,四念处是智慧,这个我们讲「三十七道品」讲得很详细,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要深入去观察,才能够成就你自己的功德法财,财首菩萨做代表。
「德首定心,心性无念为上定故」。《华严经》里面讲修定,不是一般所说的盘腿面壁,不是的。《华严》的定很别致,它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也就是说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怎么说法?心性无念就是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慧;正在接触的时候,如如不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大定,这叫自性本定。当然这种功夫不是我们凡夫能学得来的,我们凡夫盘腿面壁在打妄想,哪里是在修定?妄念纷飞,这个要知道。所以,诸佛如来劝我们念佛,用念佛这个方法修定。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持名念佛,诸位要晓得持名念佛的意义、目的,《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念佛的功夫,念佛的目标。然后你再看看《维摩诘经》里面所讲的,「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得清净,就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这里面障碍没有了,什么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
也许诸位要问,这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才有这么样的自在?功夫,上中下三辈都不障碍。随意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放下,娑婆世缘你真放得下,这个消息就通了,什么时候去没问题。有许多人告诉我们,学佛学了多少年,连消息都没有,还有出家的老法师跟我讲,这讲真话。为什么没有消息?没放下!你自己想想,你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没完全放下,原因在这里;果然真放下,决定是感应道交。我们在《净土圣贤录》看到宋朝莹珂法师,破戒的一个出家人,他是畏惧地狱苦,真正勇猛精进,一句佛号念了三天三夜没休息,真的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三天就往生。这都是给我们做模范,把自在往生的讯息传递给我们,没有别的,放下!
下面一位,智首,「智首即慧心,慧为上首,兼己庄严,故有十度」。《华严经》上统统用十表法,大乘教里面佛教菩萨六度,《华严》统统用十,所以《华严》有十度。十度怎么来的?后面...(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二集) 2004/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2》)
...,这是佛自己说的。「如」一般讲就是这个样子,一切诸法就是这样,这句话很深!我们凡夫不懂。怎么说一切法就是这样的?真的,本来就是这样的。《楞严经》里面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又告诉我们一句真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它有阿赖耶在里面,所以它现的相绝对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它所现的相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但是所现的这些相,你真的是通达明了,觉悟了,你就会肯定《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实性如是,实相亦如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之性就是心性,虚妄之性就是如来藏,关键就在觉迷。觉悟了,从此以后解脱了,真正解脱,得大自在;迷了?迷了就要受不同空间维次的障碍。在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你只能够见到一个境界,或者你能够见到两个境界、三个境界,你不能统统见到。
清凉大师第二个解释让我们更清楚,「心即性故」,心就是性,性就是心,「是自性清净心」,这个话我们比较好懂,自性清净心就是「心性是一」。特别是我们修净土的同学,净宗里面所修的法门再多,方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自性清净心,心不颠倒就是自性般若心,心不颠倒就样样都明了,通达明了。心跟性可以合起来讲,也可以分开来讲,看在什么时候。我们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清净心?得清净心就是得一心不乱,功夫到了你自然知道,不必去问别人。自性清净心是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事一心还不清净,理一心才真正清净。得理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没得一心,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里头的理事因果我们总要晓得,我们才知道要怎样用功,怎样努力。
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了,什么都是假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要记住佛这个教训。得究竟圆满殊胜的利益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真正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你必须要把这个世缘放下,你心里面还有那么多牵挂、忧虑,这个东西决定障碍你往生。不但障碍你往生,障碍你开悟,不舍不行!清净心怎么那么难得?眼前这些事事物物放不下,你的清净心怎么能现前?这事事物物里面最难舍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财是第一个,能舍吗?眼前许许多多这些事物,你都很喜欢,你都想拥有,你能放下吗?你要想想,我现在在修道,我修的是自性清净心,这些东西跟我所修的完全相违背。我心里面有这些东西,自性清净心永远不会现前,这亏吃大了。
带业往生这是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八卷) 2004/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8》)
...然后我们自己在这一生日常生活当中,跟外头境界接触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将来我来生到哪一道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三恶道,饿鬼道贪心,畜生道痴心,地狱道瞋恚;贪瞋痴是三毒的引业,引导你到三恶道去。我们今天处事待人接物起什么念头?如果这个念头是贪瞋痴,那么我们这一生就是造三途的业因,来生这个引业引导你入三途,这不能不知道。
无论在哪一道受生,你的身体六根是具足还是有欠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这些是满业。满业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实在说就是修善、造恶所感得的。这是凯西说,没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是偶然的、是没有前面因的,没有。他非常肯定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遭遇都有前因后果。我们明白这个事情,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一定要懂得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样念佛才能往生。
佛是天天念,心行不善不能往生,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那么这一生我们修净土只是跟净土跟阿弥陀佛结了个缘,这个缘这一生当中不成熟,那你就不能往生;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你就把这个缘要抓住。这个缘里头最重要的是清净心,大乘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弥陀经》上讲得也很清楚,八个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引业,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这样的功夫,这才行,到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再告诉同学们老实话,不止三辈九品,三辈九品是讲大的阶段,不止三辈九品;三辈里头还有三辈,九品里头还有九品。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都有因果。
我们念佛的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浅,品位就低。不是说念佛多少,念佛功夫的浅深。那这什么意思?什么叫浅?什么叫深?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一心不乱里头有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功夫就深,事一心不乱功夫就浅,还有更浅的叫功夫成片。行,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功夫成片;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由此可知,功夫成片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成就。
那大家要问什么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个什么样子?我用最浅显的话告诉大家,功夫成片就是一天到晚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就成片了。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叫功夫成片,对西方极乐世界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对极乐世界不疑惑,对阿弥陀佛不疑惑,对三经一论不疑惑,对自己念佛求生净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一卷) 2004/10/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1》)
...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我们读经文,清凉大师帮助佛菩萨来指导我们,引导我们契入境界,了解说听的真相。这里面分几个段落,第一段「初总标告,问德首者,显佛德故」,这就是经文里面的第一句。「菩萨问明品」第四段是德首菩萨,经文总共十段,都是文殊菩萨发问,回答的是十个不同的菩萨,这一位是德首。为什么称德首?说法甚深,显佛德故。佛德要不深,怎么能说得出来?显示佛德甚深,所以菩萨名号称之为佛德,到末后李长者还会有详细的介绍。第二段,从「佛子,如来所悟」以下,这是「正显问端」。正显问端里面又分三段,第一段「举法案定」,先把前提确定。所以他说,「佛证一味法界」,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共许」就是共同许可,我们今天讲承认、肯定,是我们都能够肯定的,都没有疑惑的。
『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一法」是什么?一真法界,只有一是真的,二就迷了,一才真。怎样才能证得一真?一心。你看我们净宗修行的,你才知道它的殊胜,净宗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的境界就是一真,直截了当,没有丝毫拐弯抹角的委曲相,没有,直截了当。我们今天修净土的人,有几个人知道这个道理?实在讲,这个道理《弥陀经》上讲得多么明显。「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修一心。我们没有了解这个意思,我们的心念随著外头境界转,得不到一心;得不到一心很苦,得一心就自在,得一心的境界就跟惠能大师完全相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再继续学习。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菩萨问明品」,第四大段「说法甚深」,首先我们将长行经文念一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
这段是文殊菩萨向德首菩萨提出的疑问,实际上这些问题是我们的问题,而不是文殊菩萨的问题;我们虽然有这么多问题,纵然遇到菩萨也问不出来,所以问得出来必定是内行人。我们听听文殊菩萨所问的,第一句前面说过了,『如来所悟,唯是一法』,这句话很重要。所以我们净宗修学著重在一心不乱,这也是无比重要,修净宗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净宗就很难成就。不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怎么会有成就?总要有人帮助我们,指点我们,让我们醒悟过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0卷) 2005/5/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80》)
...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修一心。我们没有了解这个意思,我们的心念随著外头境界转,得不到一心;得不到一心很苦,得一心就自在,得一心的境界就跟惠能大师完全相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再继续学习。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菩萨问明品」,第四大段「说法甚深」,首先我们将长行经文念一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
这段是文殊菩萨向德首菩萨提出的疑问,实际上这些问题是我们的问题,而不是文殊菩萨的问题;我们虽然有这么多问题,纵然遇到菩萨也问不出来,所以问得出来必定是内行人。我们听听文殊菩萨所问的,第一句前面说过了,『如来所悟,唯是一法』,这句话很重要。所以我们净宗修学著重在一心不乱,这也是无比重要,修净宗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净宗就很难成就。不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怎么会有成就?总要有人帮助我们,指点我们,让我们醒悟过来,我们修学的是要一心不乱,是要心不颠倒。这个纲领明白了,方向知道了,要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当然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一心有浅深次第不同,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一心不乱,你刚刚得到的时候,得到功夫成片你就得到法喜,我们常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现在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把这个看得很重,所以功夫不能够成片;功夫不能成片,往生就没把握,就非常非常之难。怎样才能念到功夫成片?念佛堂的堂主常常给我们开示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真的能接受,就有可能得功夫成片。由此可知,功夫之所以不能成片是放不下,放不下执著,放不下分别。我们在讲席里面不知道讲了多少遍,放下执著就超越六道,放下分别就超越十法界,放下妄想就成无上佛果。你看讲得多容易、多简单!可是你要知道,这个里头有浅深次第,从哪里放起?从执著放起。
人为什么放不下?对於自己这个身体,佛法讲臭皮囊,看得太重!饮食起居样样都要讲究,你怎么能放下?古大德距离我们太远,近代的大德,我往年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同修告诉我,弘一大师曾经在新加坡住过。他跟广洽法师非常友好,广洽法师住的薝葡院我去访问过,弘一大师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0卷) 2005/5/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80》)
...个大愿是很大的力量。然后有这个愿望,真正发了这个大愿,从哪里做起?断烦恼做起。你看,六度完全是自利,底下四无量心才是利他,慈悲喜舍是利他,这完全是自利,就是自度。自己不能度,怎么能度他?
我遇的善知识,确实是很幸运,第一天传给我,直截了当,没有麻烦,言语简单,很少。我对老师尊敬,这是从小养成的,尊师重道。老师看人、看学生也很会看,看你这个人诚不诚实、老不老实?是不是像真干的样子?老实,像真干的样子,他就跟你说真话。我们听了之后就真干,他老人家叫我干六年,我真的干六年。六年之后受戒了,我是第七年出家的。所以这个基础教育你要不认真努力学,你以后怎么能发展?你以后有什么能力抗拒现代社会这种的诱惑?你如何能保全你自己不受诱惑?太不简单了。我们今天就是年轻时没学,现在补习,恶补。要非常认真努力,学成本事能抗拒外面的诱惑;名利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你有这个能力抗拒,道业才能成就。这个道业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你才能有成就。你要是禁不起诱惑,一点成就都没有,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妄念太多,这是我们修学很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影响我们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心不颠倒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愿望成就这两桩事情,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了,这一生没有白修了,真的有把握往生。定不下来怎么办?你就想到精进重要。用什么方法摄心?每个人根性不相同,不是同一种方法。用念佛摄心,比较讲起来是占多数,念佛摄心。可是念佛同修当中还有不少的人念佛不能摄心,那你就得用另外的方法。念佛怎么样?还是起妄念。这个事情很严重,就像病一样,重病,这不是轻病,一定要想办法对治。我自己的根性不好,持咒、念佛都很难收心,就是持咒、念佛都会打妄想。用什么方法?我用读经研教。你要专心,要专注,妄念就少了,我用这个方法。
妄念少,念佛功夫就得力;妄念多,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0:16:32
|
只看該作者
念佛功夫不得力。怎样除自己的妄念,重要。妄念,头一个要看破,看破是般若,这得要大经来帮助。如果我们程度不够,也没有这个缘分,很难涉猎这些大经大论,古人有个好方法,《金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里面的精华。你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他就说得好:《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一卷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这话说得有道理。换句话说,你能够受持《金刚经》,你就等於受持六百卷《大般若》。
《金刚经》如何受持?实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二二卷) 2005/8/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22》)
... 现在没有了,现在寺院庵堂都变成观光旅游点。住在里面的出家人,唯恐游客不多,交通不太方便,现在还开了公路,汽车可以开进去,甚至於还有缆车,登山太方便,都变成旅游观光区了。能不能修行?不能了,每天接待客人精疲力倦,你想想看还有什么时间去学教?去读经?没有了。可是观光旅游确实给道场带来可观的收入,财得到了,道丧失了,这两下一相比较,得不偿失。道重要,道能够了生死,能够出三界;钱再多没有用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禅定波罗蜜是佛法修学的枢纽,你看看在这个教学纲领里面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的终极目标是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定开的。定就是清净心,心不清净生烦恼,不生智慧;心清净不生烦恼,生智慧。所以你不放下执著,你不放下分别,你的心生烦恼不生智慧。如果要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一定要把生智慧的障碍除掉,障碍是什么?总的来说,执著、分别,你要把这个舍掉。
因此,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而言之,全都是修的禅定,只是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仪式不一样,目的全相同。我们修净土宗,我们采取持名念佛,我们修什么?《弥陀经》上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你想想看,念佛修的是什么?定慧,不是别的,这不能不知道。佛在《大集经》上说的尤其是好,「持名念佛」,佛说这是「无上深妙禅」,无上深妙禅是持名念佛。所以禅是佛法修学的枢纽。
因戒得定,前面讲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统统属於戒,把戒展开详细说,说了四种,这四种都是戒。你要想得定,前面这四种你一定要修,你才能得禅定,也就是你才能得清净心。我们今天念佛,很多同修说我念了不少年,功夫不得力,不要说一心不乱没得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什么原因?你现在懂得了,前面四条你没做到。所以你念佛,没错,这个法门确实是无上深妙禅,但是你功夫不得力,原因不是别的,前面四条没做到,这个很重要。换句话说,《弟子规》、十善业道、三皈众戒,你都没有认真去学习,所以功夫不得力!天天诵经、研教、念佛,还是禁不起外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眼见耳闻还是会动心,还是会生起贪瞋痴慢,还会生起妄想分别执著,原因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
所以得清净心,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那就是第六条,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智慧,智慧现前的现象是什么?给诸位说,不生烦恼。你看看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拜见五祖的时候,他跟五祖说,他...(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三二卷) 2005/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32》)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一卷
...个转法。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不再执著了,我把执著彻底放下了,转末那成平等性智,你的心平等、平静了,怎么样?得定了。
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能够得一心不乱?你就知道,你对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间法执著,过分的执著。只要有这个念头在,你不但是一心不乱得不到,功夫成片也没分,往生产生障碍。你要知道得定是清净心,往生第一个条件。大乘教里面佛常说,「心净则佛土净」。这个宗叫净土宗,你要修清净心。清净心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执著,只要有执著,你哪来的清净心?我们还要不要执著?有人说:在这个世间日常生活当中,我不执著行吗?那你就想想,不执著是生净土,执著是继续搞六道轮回,你要不要执著?要执著,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一生遇到净宗也不能成就,只能说跟净宗结个缘而已,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往生必须把执著放下,这是转末那识。
再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妙观察是慧,平等性是定。所以只要离开一切分别,智慧就现前,离开一切执著,清净心就现前,禅定现前了。我们净土宗修不修定?修不修慧?修,《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怎样得一心?放下执著得一心,放下分别就不乱。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什么?你在临终的时候还保持著一心不乱。如果临终不能保持,那你的功夫就毁掉了,临终要能保持。临终保持是在平常的功夫,平常统统能保持,临终才有把握,才能真正做到心不颠倒。这两个转了,前五识就变成成所作智,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一转一切都转过来,四智!转八识成四智。
下面讲「三智」,三智也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三智说法就很多了,通常我们讲,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这是讲三智;还有一种讲法,根本智、后得智、加行智,这个我们也常常听到。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定,就是平等性智;后得智就是妙观察智;加行智,一般来讲统统属於后得智,对根本而言的。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能够做到面面圆满,能够都做到恰到好处,这都是属於加行智,是后得智。还有一种是我们常常讲到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我们通常解释佛,「佛」这个字里面它有智、有觉。智讲三种就是讲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通常都是这样解释。三觉,这是本觉、始觉、究竟觉,究竟觉也叫做圆觉,这三种觉;或者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都是我们佛学里头名词很常用的。
我们略略的介绍一下什么叫一切智?一切智是知一切诸法的总相,你真正明了通达,阿罗汉就证得。诸法总相是什么?空相,万法皆空,《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话都是一切智。总而言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属於一切智。你明白这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三五卷) 2005/9/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35》)
...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
是处非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真正懂得之后,我相信对你修清净心会有很大的帮助。从今而后洒心易行,再不敢起一个恶念,再不敢做一桩不好的事情,无论你修哪个法门对你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十法界业因果报是处非处,如来清楚。这个地方讲如来,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如来,他就是真佛,佛果上的十力他们统统都具足。
第二种「业智力」,业是讲一切众生造的因,从起心动念,为什么你会有这个业因?业前面还有因,有因有缘。因里头有因缘果,缘里头有因缘果,果里头也有因缘果,重重无尽,那就深。我们常讲深广无际,佛知道,这是真实智慧。第三种「定智力」,定当中有境界,有世间禅定、有出世间禅定。世间禅定大分分为四禅八定,实在讲就是八种,四禅包括在八定里面,这世间禅定没有出六道轮回。而出世间禅定多!佛经上常讲的「无量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禅定,无量无边。但是你要晓得,定只有一,哪有那么多?说那么多就是不同的方法修定,那方法太多!你用这个方法,他用那个方法,各人用各人的方法统统能得定。这里头的秘诀,就是定於一,你就得到了。
我们净宗修不修定?修定,你看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定,心不颠倒就是慧。只要是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离不开戒定慧。戒定慧是三世十方一切诸佛自行化他的总纲领、总原则,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一条路。你要不走这个路,自己想新创一个路,那你去新创去,看看你能不能成就?我想你新创无论创的是什么,到最后都是白费工夫。
我们学佛第一个要老实,老实跟著前人的路去走,不要去搞新的花样,不要创新,走老路子。一切诸佛都是这个路子走通的,我们走这个路肯定走通,你有信心、有把握。你另外开辟一条路,将来到底走到哪里,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感谢诸佛菩萨,要感谢古圣先王,他们给我开辟道路,我们后人省事,只要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功的。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孔子、孟子一生也没有创造,也没有发明,统统都是述而不作,走前人的老路。释迦牟尼佛一生自行化他,走古佛的老路子,这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今天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不肯走古人的旧路,一定要开辟新的道路。这个新的道路,我们细心去想一想,失败了!学了多少年,心里头不清净,没有戒、没有定、没有慧。不但没有戒定慧,天天增长什么?增长贪瞋痴,这还得了!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懂得定就...(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三六卷) 2005/9/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36》)
...千世界,几百个大千世界,几千个大千世界,不可思议!所以这是讲「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大小不二,远近不二,所以这个入就是悟,没有入就是迷,悟了就入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文殊菩萨偈颂第一首,清凉大师注解第二句,「次句释上广」,就是「其量等虚空」。再次句就是第三句释上广,第四句,「后句释上深」。我们看底下的注解,释上深,「然有三义,一约一切众生即如来藏,更何所入,翻迷之悟,故云证入」。清凉在《钞》里头有解释,第四句就是解释,第四句讲的「实无所入」,实无所入,他说仍取第三句来解释,因为第三句来讲入,「故皆有证入之言」。这里面就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以理对悟说」。理上讲一切众生即如来藏。如来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如来就是法性,法性含藏在里面。一切众生是如来藏的相分,如来藏迷了就叫阿赖耶,悟了就叫如来藏。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能现能变是一,所现所变哪里会有二?又何况能现跟所现、能变跟所变,是一不是二,一法界。
怎么样才能入?怎么样才能够证?我们在讲席里头,这个讯息透露的次数太多了,特别是净土宗。净土宗的修行修什么?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常说一心是能证、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证、一真是所入,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入有没有入?有,实无所入,入无所入,这是事实真相。你怎么入法?前面这个意思透出来了,整个宇宙,如果我们讲无量的空间维次,这个范围太大太大了,真的是古人常讲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小不二。
说大我们懂,说小我们也懂,大小是一不是二,我们就不懂。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学过几次了,一直学下来的,今天读到这些经文,你会点头,你能接受。为什么?前面听过好多遍,确实在理上讲不二。但是事上怎么样不二?事上是我们今天没有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所以事上不能圆融。理上虽然能体会,事不行。理事不二,我们今天理事是二,难关就在这个地方。什么时候我们到理事不二,然后再更上一层楼,事事不二,那叫真的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我们今天触处都是障碍,《华严》到最后,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理事不二,事事不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既然都是如来藏,你还入什么?入无所入,这从理上讲的,我刚才所说的翻迷之悟。觉悟了就叫入,迷了就叫不入,所以这是从迷悟上来说的。悟了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哪一法不是法性?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四六卷) 2005/10/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46》)
...恚,在顺境里面不起贪爱,心不散,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是属於止行。「大学」里面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那个虑就是智慧生起。「智不沈没,观行也」。沈没是有智不起作用,没有大愿利益众生,智就沈没了,沈没就是没有善巧方便。不沈没!智对事就是善巧方便,圆融自在,圆融无碍,这观行。
「即止观双运行也」。这是总结上面,止观双运,止中有观,观中有止。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止是如如不动。止观就是禅定,这是从意思上来翻的。禅定是翻的梵语的名词,禅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有观的意思、明了的意思。所以禅那翻作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虑是明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不著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不著相就是观,如如不动就是止,止观双运,观中有止,止中有观。观是慧,止是定,观是什么都清楚、都明了,止是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哪有分别执著?佛法里面讲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个。只是各宗各派、各个法门所说的名相不相同,其实意思都一样。
你说我们念佛法门,修净土的,我们修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就是止,不乱就是观;一心是定,不乱是慧,定慧双运。我们现在念佛只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里头没有止也没有观,所以念一辈子连功夫成片都达不到,原因是什么?不会念。学人家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里头没有定慧,所以不能成就。定慧,那一定你要懂得念佛的道理跟方法,你要懂得,为什么要念佛?是用念佛这种方法修禅定,修定慧等持、定慧双运,我们采取这个方法,持名念佛的方法,方便!用这个方法修禅定,用这个方法修般若,用这个方法修止观,这要懂。懂了之后,你遇到其他的法门,你才能如如不动,不会三心二意被外头境界转了,一门深入,最后成就完全相等。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修成功了,决定是平等;没有成功的时候好像有高下,其实没有高下,这要知道。
「又对於事境,善了邪正,当愿众生,皆假观也」。这是讲天台家教义,三止三观,这品经里面一百四十一愿统统具足。对於事境,事行,我们六根对外面境界那是事境,善了邪正。世间人像儒家能了邪正,不是善了。「善」这字妙极,怎么叫善了?这个善是真实智慧,看破万事万物。邪有没有?有,正有没有?有。相有性无,性空,邪之性了不可得,正之性也了不可得。不可得的性是法性,是真性。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六四卷) 2005/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64》)
...阿罗汉住在这个世间。在中国,诸位读《三昧水忏》你就知道,迦诺迦尊者是阿罗汉,住在四川。你看到法照大师的传记,你看他到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大圣竹林寺,在那里听文殊菩萨讲经,还向文殊菩萨请教,(那个时候已经进入末法),末法时期人的根性愈来愈钝,修什么法门好?文殊菩萨教他修念佛法门;这佛怎么念法?文殊菩萨还念了几声给他听。他学会了,以后他不参禅,他改成念佛,成为净土宗的祖师,第四代的祖师,净土宗。净宗里面称之为「五会法师」,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教他的,但是五会念佛,实实在在已经失传了。
民国年间有些法师编了一个五会念佛谱,这是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香港讲经的时候看到的,在中华佛教图书馆,有好几本。我请了一本带到台湾翻印,可以配著乐谱唱,是很好听。我听了之后,我说这个不是法照禅师所传的,为什么?菩萨所传念佛的音调一定可以摄心,让你听了,你自己念,你会念得心清净。这个五会念佛不行,它就属於现在的音乐,很好听、很悦耳,不能得清净心。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接引初机。就是说我们在这种节庆的晚会上可以来表演,接引初机,不学佛的人听到一定很欢喜。所以用它来接引,行;如果我们自己真正修念佛,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腔调不行。这是我们要搞清楚,要辨别清楚。这个五会念佛我也做了很多光碟,接引初机。
「以法自娱」,你是真正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你要全都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就入华严境界了。六根跟六尘相接触不迷,不迷就开悟,不邪就得正知正见,不染增长清净心,清净增上。那要什么样的人才懂得表法?最好的方法,熟读《华严》,这是真的一点不假,熟读《华严》的人就懂得,你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你都能把境界转过来,就跟此地一样。这种娱乐的聚会可不可以参加?可以参加,唱歌跳舞统统可以参加。佛在戒经里面禁止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他们不可以参加,为什么?他不懂表法,定慧不够,情执很重。他在娱乐场合当中,他不生智慧,他生烦恼,烦恼什么?喜怒哀乐,就生这个东西,所以佛要禁止。
大乘菩萨里面不禁止,我们后面五十三参都有,大乘菩萨不禁止,为什么?大乘菩萨知道「了妓非实」。他知道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所以他决定不受染污,他在这里面提升自己的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从这里成就的,这我们在后面五十三参你就看到。知道怎么样?染净不二,真妄一如,在这个境界里面真正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初...(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四卷) 2006/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4》)
...个合起来叫大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你念头一起,决定跟这个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无论造什么业,都是净业,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妙法,究竟清净!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究竟清净当然平等。我写的这十个字,一个得到了,其他统统具足。清净心决定真诚,不真诚就不会清净;清净心决定平等,不平等就不清净;清净心决定正觉,为什么?他迷了就不清净;清净心一定慈悲,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哪来的清净?所以一个得到统统都得到了。
在大乘教里面,禅宗、性宗偏重在觉,正觉。所以说入门可以不一样,但是一个得到全都得到,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教下是从正知正见下手,从平等下手,平等这是正,正知正见;净土宗、密宗是从清净下手。所以,佛法走到最后就是三门,觉正净这三门。我们学佛的同学都知道,你们一入佛门,传授给你的就是三皈依,三皈依就是把三个门给你。这是入佛之门,也就是成佛之道。三门都能入门,三门都能成佛,一门入了,统统都入;好像一间房子三个门一样,不管你从哪个门进来,你所得到的完全相同。
念佛,要知道念佛的目的在哪里?怎么念法?你懂得了,《弥陀经》上跟我们说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就是我们念佛的目的。我们求什么?念佛人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究竟清净;心不颠倒,智慧就生,不迷,没有过失了。用的方法真叫妙法,方法是什么?念佛。念佛怎么是妙法?你想想江本胜水的实验就知道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天天想佛,这还得了!这种殊胜没有法子能跟它相比的,念念心是佛,念念行是佛,念念言是佛,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遍法界虚空界无一不是佛境界,佛境界现前,无比的殊胜;念菩萨,菩萨法界现前。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大众念什么?他不念佛也不念菩萨,他念什么?念钱,贪财,念这个东西。一切都向钱看,钱后面是什么?是地狱、是饿鬼,念到那里去了。念念都是佛,后面是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你看多殊胜!那才叫究竟清净。所以念佛这个法妙极了!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介绍,他老人家介绍,就是一切诸佛都肯定,对阿弥陀佛的赞叹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为什么这样赞叹?就是他的方法太妙了,一句佛号,妙极了。
在这个地方,「当愿众生,皆得妙法」,是不是这句佛号?是的,一点都不错。怎么知道的?《华严经》上末后说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这一参,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再细细观察,善财童子这五十三参,第一位参访的德云比丘,教他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一九卷) 2006/3/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19》)
...佛,在一块修行,一定要把十善业道、三皈五戒确实做到。听经现在比从前方便,你请法师可不是那么容易事情,我们现在用电视、用光碟来听经就很好。听经要怎么个听法?一部经。真修行的人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听一部。听完了之后,从头再听,听完了从头再听,百听不厌,这样听经你会开悟,你心是定的。如果同时听好几部经,你就乱了。譬如一天叫你听四个小时经,你听一个钟点《金刚经》,听一个钟点《华严经》,再听一个钟点《地藏经》,听一个钟点《弥陀经》,行不行?像学校上课一样,给诸位说,得不到利益,那个听法充其量得一点佛学常识,佛法的皮毛,得不到真正受用。真正的受用,听经也是修定,也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真修行。
听经,规规矩矩,安安静静,那是戒;一心专注,这是定;经教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所以我们听经四个小时就是四个小时修戒定慧,六个小时就是六个小时修戒定慧,天天听一部经。净宗法门这个方法就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部《弥陀经》也好,一部《无量寿经》也好,总而言之,是一部就好,不要搞太多,这才真正有成就。一部心是定的,部头太多,你心就动了,不定。
念佛目的在什么地方?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一门深入容易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一心不乱你心当然不会颠倒,你就是没有妄想,功夫才得力,这就是讲的「住正法界」。纵然你的功夫不到家,不能往生,你决定不堕三途。你这样修行,虽然往生不了,来生人天福报,决不会堕三恶道,你说它是不是正法界?邪法是叫你往三途去。正法,诸位要记住,就是一门深入,决定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我们一般讲最容易的就是夹杂,障碍里头最严重的也是夹杂,一门深入就不夹杂。
我们今天在此地讲《华严》,诸位要知道为什么要讲这部经?这部经跟净土宗有关系。古大德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真的是有关系,也就是《华严》是《无量寿经》的细说。我也常讲,有些发心讲经的同学,你要把《无量寿经》讲得好,你学了《华严》再去讲《无量寿经》,肯定就讲好了。这个经很少人讲,又这么重要,所以这是很不得已,希望把这个经讲一遍,留一套录相提供给大众做参考,目的在此地。你要说我们净宗道场可不可以听这一部经?行,也行。这部经也是处处指归,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把它看作净宗的经典,这样心态去修学就可以,一心念佛。有人喜欢详细,可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二九卷) 2006/3/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29》)
...不在这上下功夫,我们这一生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去不了。为什么?我们所修学的功课不及格。就跟念书一样,一定要达到分数的标准,你才能往生。阿弥陀佛那里不讲人情的,这个要知道,一定要达到他的标准,我们才能够去得了。
这一段清凉大师还有注解,注解也很精彩,我们把它念一遍。这里面是第一首的后面两句。我们刚才念的还有第二偈,第二偈「双显二德」。我们把第二首偈念一遍:
【戒能开发菩提本。学是勤修功德地。於戒及学常顺行。一切如来所称美。】
我们回头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大师告诉我们,「若不持戒,尚不能得疥癞野干之身,况於菩提」。这个地方,什么叫野干?古时候称野干,现在称狐狸,这是动物里面的一种,狐狸。疥癞是有病,就是皮肤病,严重的皮肤病。这狐狸得严重的皮肤病。所以如果不持戒,连这样一个野干身都得不到,你怎么能证得菩提?清凉大师这句话不是吓我们的,是真的。我们简单的讲,若不持戒,连畜生身都得不到。这个问题严重,畜生身得不到,你到哪里去?畜生下面是饿鬼、地狱。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戒是佛身,经是佛言,禅是佛心。禅是什么?就是清净心。我们念佛人,《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就是禅,这是佛心。我们想想,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一心不乱?我们心里是杂念纷陈,妄想太多,现在人所讲的心浮气躁,这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我们怎样才能够达到、学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真难,所以《无量寿经》上不是讲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讲「一向专念」,那个容易,一心不乱太难了。一心不乱是清净心,是讲的果,一向专念是讲的因。我们修这个因,果还没有得到,那还行,学因还行,果很不容易得到。
真正得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诸位要晓得,最低的也是方便有余土,高级的就到实报庄严土。你就可以知道,凡圣同居土是修一心不乱而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总有一点功夫,就是大经(大经就是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真正做到一向专念。一向专念的功夫,我们通常讲「功夫成片」,这是一向专念。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其他的杂念,这才叫一向专念;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向专念就没有了,这不可以不知道。
千万不要把这一生无比殊胜的机会失掉,那就真可惜。丢掉这个身心世界不可惜,失去往生的机会是太可惜了,一定要非常慎重。那你就必须要知道「持戒念佛」,佛祖是这样教给我们的。我们很想持戒,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二九卷) 2006/9/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29》)
...出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早晚散散步也不出去,这是一种运动,大概我每天散步的时间合起来是两个小时。我的电话也很少,信件几乎没有。我不希望人家给我写信,写信我也不看,我也不回,除非特别重要的事情跟我联系,否则的话,一概都避免,这是真正修学。不要说年岁大了,年轻就要养成习惯,确实是帮助你提升智慧。
读古书有好处,佛法确实跟世法不一样,你要相信佛法里面讲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是你自性具足的,只要把障碍排除,你的性德统统都现前,现前之后受用自在。没有学过的不要紧,我没有学过的东西太多了。这个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学学者,他们学的东西比我多,我都没有学过,可是我们在交流,我们在谈话,他讲我听得懂,一接触就能懂。为什么?万事万法它总有个理,理我懂,所以在世法上它就能通。古人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佛法通了,世法也通;一个法门通达,一切法门都通达,总在一心,这是秘诀。二心就不行了,二心就不通,一心就通。为什么?一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二心心不清净,二心就不平等。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妄心不通,真心就通,真心能通妄心,妄心不能通真心,这个道理要认识清楚。
所以净宗的修学,妙就妙在此地,妙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大家天天念,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就无有不通。你要是把方向、目标搞多了,像走路一样,你怎么走法?你怎么能同时走两条路、走三条路?不可能。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有道理。学经教一生就学一样,不要学杂,你才真正能契入,契入之后什么经都能讲。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十年我学五部经,不是一门深入吗?是一门深入。一部经没有学成,老师绝对不让你学第二部经,都是一门深入。我跟他老人家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半年我能讲;第二部学的《阿弥陀经》,大概也有半年多;第三部学的《普贤行愿品》,差不多也是半年;第四部学的《金刚经》,一年;最后学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三年,这我在台中学的。李老师讲《华严经》,我听一卷,第一卷,后面我都会讲了。所以他老人家在台中讲《华严》,我在台北讲《华严》,我讲的进度比他快,为什么?我讲的时间多,一个星期讲三次,他老人家一个星期讲一次,好像我二、三年的时间就追上了。所以学决定是一门深入。真正要学的话,老师对我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六四卷) 2006/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64》)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二卷
...而胜於蓝」,学生跟老师学习,到最后学生超过老师。为什么?放下的多寡不一样!彻底放下了,那大家都一样。为什么?究竟圆满的佛果决定没有丝毫差别,他彻底放下。只要没有彻底放下,烦恼习气、智慧浅深都不一样,没有相同的,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一心你要懂得。净宗最重视一心不乱,这是我们念佛真正的目标。我今天念了一天佛,境界现前,妄想分别执著又起来,你就要忏悔。我今天一天念佛功夫不得力,怎么还有这个东西?我还没有功夫把它伏住。如果今天念佛功夫得力的话,遇到善缘,很好,很恭敬对待,心没有被它摇动;如果心里生了欢喜,动了,欢喜是烦恼,七情五欲!七情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恶是讨厌)、欲(欲是欲望),这都是烦恼!我们功夫要能伏烦恼。所以念佛会不会念?功夫得不得力?不在形式,在你每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得不得力,这个要记住。
顺境、善缘不生贪心,贪瞋痴,不生贪痴;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功夫得力了。每天念佛,每天用这个方法来检讨,你就会有进步。有一点不顺心的事情,为什么心里又有难过?错了。难过怎么样?赶紧再念佛,把难过念掉;生欢喜心,赶紧念佛,把欢喜心念掉。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里头有起伏就是颠倒,功夫不得力。念到功夫得力,就是真的,不是不起念头,起念头,一起念头,佛号就起来,即刻就把念头控制住。这种境界叫功夫成片,我们也称为功夫得力,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当然预知时至,不但能预知时至,而且能自在往生,什么时候想走都可以,没有障碍。
所以有很多人功夫念到这个层次,还有寿命,不要了,就走了。功夫到这个程度,跟世间还有缘,那你决定有慈悲心,有缘怎么样?帮助别人。活在世间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就跟乘愿再来的佛菩萨绝对没有两样,乘愿再来了。为什么?自己事情已经了了,没事了,生死自在。道理、事实都清楚、都明了,你才会念。所以《弥陀经》上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要常常记住,「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这个境界现前就肯定往生。这个境界我们在平常统统就得到了,就是说明你往生有把握,你随时可以走得了。
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前面讲,无心能现,现无所现,岂不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讲的无来无去,佛劝我们对於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我们现在的身体,我们的生活环境,「应作如是观」,这个看法正确。《大般若经》,这是我们中文翻译经典里面最大的部头,六百卷。我看了一遍,总结一句话,它讲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细心想想,你得什么?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得什么?什么都得不到,身体都得不到。身体怎么样?刹那刹那老了,刹那刹那灭了。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二十二、三岁,没学佛之前,真的我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一般人每天看报纸一定要看很多这些社会上发生什么事情,我也看报纸,我跟人家不一样,那些东西我都不看,我看什么?我看报纸上刊的讣闻。所以我的同事、朋友觉得我很奇怪,为什么看这个?看了什么?走了!每天看这些男女老少,真的古人讲的「黄泉路上无老少」。看看什么?他们走了,慢慢轮到我了。这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0卷) 2006/1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80》)
...心想想,你得什么?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得什么?什么都得不到,身体都得不到。身体怎么样?刹那刹那老了,刹那刹那灭了。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二十二、三岁,没学佛之前,真的我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一般人每天看报纸一定要看很多这些社会上发生什么事情,我也看报纸,我跟人家不一样,那些东西我都不看,我看什么?我看报纸上刊的讣闻。所以我的同事、朋友觉得我很奇怪,为什么看这个?看了什么?走了!每天看这些男女老少,真的古人讲的「黄泉路上无老少」。看看什么?他们走了,慢慢轮到我了。这不是消极,不是悲观,这是事实!天天看这个警觉到什么?老,不是一年一年的老,是一天比一天老;死,不是到命终的时候死了,刹那刹那。
所以我曾经说过,讲经的时候也说过多少次,我说人一生最精进一桩事情,从来他都不会停,从出生一分一秒都不肯停,往哪里走?往坟墓里面走。不管寿命长短,真的!这就说明什么?说明你什么都得不到。以后学佛把佛经印证了,《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那个时候没有学佛,但是每天看报纸,天天看讣闻,从这里面自己很有体会、很有启示。学佛之后,这个问题终於得到解决,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问题解决了。
什么东西都是假的,能现的心是真的,能变的识是真心所现的。所以性、识是真的,其他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要放在心上,真的要放在心上。实在讲放在心上也错,放在心上你就有执著、就有分别。我们在凡夫位上暂时这个说法,暂时放在心上。凡是虚妄的现在就要彻底放下,这就对了。这段我们就学到此地,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再看海印三昧第七个意思「普现」,这段文说,「谓如来三昧,一切世界於一心中,不简巨细,皆悉能现」。这就是说法界虚空界这里面一切众生、一切世界,从哪里来的?一心普现。前面说过无心能现,一心就是无心。所以,一不是数字,你要把它当数目字看,那就错了。一,一还有二,一跟二是对立的,是相对的,你怎么能入不二法门?不二怎么样?不二是不是就是一?不二是一也没有,才是不二;真的还有一,那还是二。你就想到不二跟一不就对立了吗?不二是一也没有,那是真的不二。我们讲空跟有,二法;不二法门,空跟有是一。空跟有怎么是一?非空非有,这是一。所以你要晓得,无心就是一心,无心是真心。真心,大乘教里面讲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才起一念就是妄心。妄心是什么?在佛法里...(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0卷) 2006/1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80》)
...么?它能吸引人。就是不跟他说话,不说话,我也愿意在他的客厅里多坐一会,很舒服。我们中国人讲气氛,外国人讲磁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凡夫业障重,有修行的人,心地清净的人,像练气功,练气功心也要清净,心不清净,他的功就没有,一乱就没有;到心清净能够看到光,能够看到气。气功能看到气,你的气场有多大,光、颜色不一样。我在美国讲经,有一次在旧金山,中国来了几个气功师,他们带来听我讲经。这几个气功师没有告诉我,就告诉他的几个朋友,净公上人的气功很好、很厉害。他们来问我,我说我没有学过气功。可能他看到气,就是磁场。我们这心地没有恶念,大概是他从这里感触到。
在这个地方讲,事事无碍里面就讲得多,讲得再多,我们守住一个原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如果说二,二就迷了,这个我们自己要承认二就迷了,二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跟著无明起来就是分别执著。实际上它确实是有先后,可是它太快了,好像同时起来。由此可知,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不一样,方法不一样,修的什么?统统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所以念佛的,念佛这个法门直接修一心,你看《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用的方法也妙,我们的心念很乱,胡思乱想,把这些妄念统统归到一念,这一念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
其实阿弥陀佛还是个妄念,用这一个妄念代替所有的妄念,让那些妄念归一,到最后这一念没有了,自性就现前。所以它是方法,而这个妄念的名号好,名号跟法性相应。这个名号翻成中国意思,无量觉,佛是觉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阿弥陀佛要用中国话翻过来,无量觉,你一丝毫都不迷惑,无量觉。所以一心称念,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不要怀疑,念这句阿弥陀佛不要想无量觉,想无量觉你又分别心,你已经迷了。一念不生,这句佛号声声提起,一个妄念都没有,那就真的是无量觉,起一念就不觉,这是念佛的秘诀。
念佛念到以后念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在这句佛号里头就动了念头,起了分别执著,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这个破坏原因一般讲有两种,一个是自己的业障,另外一个是魔障。魔障都是冤亲债主,看到你功夫很得力,他要想办法把你破坏,而破坏的因还是自己。譬如自己对这个只有一点点的疑惑,那个魔来加持你,把你这一点点疑惑就变成十倍、二十倍、百倍、千倍,他有这个力量来加持你;如果你一点疑惑都没有,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有一点,他...(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五卷) 20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5》)
...师文钞》介绍给我,叫我好好的从头到尾去念一遍。我念了一遍之后,明白这个道理,不再轻视净土法门。但是自己还是不愿意学,为什么?喜欢研究经教。李老师苦口婆心劝导我,我都没有回头,难信之法!我从我自己修学经历当中,我深深相信难信之法。什么时候相信的?我讲《华严经》的时候,我跟诸位说过,讲《华严》讲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来,文殊、普贤学什么法门?善财童子学什么法门?这些经文在后面,没有讲到,到后面去翻,翻到了,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这让我想到善财,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得意门生,我们说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跟不跟老师?当然跟老师。再细看五十三参,五十三参第一个,德云比丘修念佛法门,他修的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很难得,它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专门念阿弥陀佛。这九十天只可以站著,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叫「佛立三昧」。九十天不睡觉,那真正是不容易。他修这个法门,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你看善财头一个遇到他,头一个遇到就是中国人讲的先入为主。到最后,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恍然大悟。彻始彻终,善财是老实念佛的一个人。
这当中五十三参是怎么回事情?五十三参是成就定慧,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弥陀经》上讲的两句话。五十三参是什么?是我们从早到晚,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你这一天所接触社会上所有一切人事物,就是五十三参。你所接触,你可以接触,如如不动,决定不妨碍你念佛,决定不转移你的念头。你对於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智慧;如如不动,我没有跟著你走,那就叫一心不乱。五十三参是成就智慧,成就念佛三昧,是这个意思。我这么一搞清楚了,回过头来,对念佛法门死心塌地。我要不讲《楞严》,我要不讲《华严》,念佛法门还不能叫我回头。所以我看到隋唐大德说过一句话,「《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的先导」,我承认,为什么?我就是走这条路。《华严经》、《法华经》是引导我们入《无量寿》的,《无量寿》就是净土法门。
我这个搞清楚之后,我《华严经》不讲了,讲了一半不讲了,我改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了十遍。上一次在新加坡讲的是第十一遍,十一遍没有讲完,前面十遍都是讲完的。为什么?《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我讲简单的,我不要讲那么大的。讲这个大经是韩馆长启请的,韩馆长在病危,往生前两天,一再跟我商量,希望我能把《华严经》重新讲一遍,留一套光碟给后人做学习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九卷) 2007/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9》)
...他把布施,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告诉我,布施是因。有因必有果,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世间人真的没有一个不希求的,但是他不懂方法。「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也是他老人家教给我的,求不应的时候,为什么会求不应?你有业障。你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就有感应。业障要怎么消?忏悔。怎么忏悔法?后不再造。讲完,真简单!这就是儒家所讲的不贰过,颜回做到了,孔夫子常常赞叹颜回,「回也,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不会有重复再犯过,这真是圣人。我们一般人犯的过失会常常犯,老是犯,这就是不知道改过。虽然知道要改过,他改不了,他改不过来;不像颜回,颜回是真的改过。
所以我们现在对定力要重视,没有定,什么都不能成就。佛法的修学,诸位要记住,禅定是枢纽。有人问我,禅定怎么修法?诸位都知道,中国佛教有十个宗,常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什么?统统修禅定,这个诸位要知道;如果不是修禅定,它就不是佛法。所以修禅定用什么方法?修禅定的方法太多,说不尽!净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禅定。你要晓得,你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念佛的目的在此地。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你看看,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定慧等学。
所以现在念佛的人他不会念,不会念就变成跟阿弥陀佛结缘,修一点福报,没有在定慧上下功夫。要知道,禅定的对面就是妄念,你就想想我们妄念有多少,前念灭了,后念就生,连晚上睡觉都不停,你晚上睡觉会作梦,梦是妄念。净宗的方法,它的方法殊胜,它的方法好,不拘形式,行住坐卧都可以修,站著可以修,坐著可以修,走路也可以修,睡觉也可以修,用一句佛号把你妄念打掉,取而代之。真正念佛人,不一定规定自己一天念多少声,不是的,真正功夫在什么?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就把念头压下去了。这个念头不管它是善念、是恶念,都要把它压住。为什么?善念是三善道,恶念是三恶道,你总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要想出六道轮回,善恶念头全打掉。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在六道,三善道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也没有阿弥陀佛,念念跟阿弥陀佛相应,这是禅定!
你看看,比宗门里头盘腿面壁是不是要方便?盘腿面壁纵然是入了定的境界,腿子一放下来,定就没有了。可是念佛人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都能够把妄念控制住,就用一句佛号取而代之,这个人叫真念佛。你看这句佛号跟阿弥陀佛相应,能把妄念伏住是与自性相应,他才得力。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三八卷) 2007/6/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38》)
...己做不了主;必须在现前头脑清醒的时候,自己做得了主。什么时候放下?现在放下,现前就不执著,这才能解脱,这样才能往生。
所以四谛,就是佛法,讲到这个地方,要说从哪个地方下手?从哪里学起?就从现前放下。天天要放下,为什么?我们习气太深,现在是放下了,过几分钟它又起来,过二、三个小时又不行了,到明天就更不行了,天天要练。练到哪一天真放下,真的是放下了,不再有这个念头起来,那你就得念佛三昧,恭喜你,你往生就自在。所以功夫没有成就,我过去也曾经讲过,不能死!一死什么都完了,为什么?三途去了。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把这桩事情办好,要知道,除这桩事情之外全都是假的,除这桩事情之外,所有事都是对自己不利的。有几个人有这么高的警觉?有几个人有这么深入的认知?这不容易!
末后这首偈清凉大师有注解,注解里面讲,「非唯说四谛」,不仅仅只说四谛,「六度万行等皆然」,从这里讲四谛是表法,是代表,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用这个做代表。下面讲「一心说法,得语实性」,后面说「能起随类之用,名三昧力」,这很重要。我们怎么修?关键就在一心。你看修净土的,修净土的标准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是标准。你能把这八个字做到,不但是决定往生,实在讲,你是自在往生,怎么?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站著走,行;想坐著走,行;想躺著走,也行。
从前听说有这么个故事,佛门叫公案,有个法师他往生的时候就问人,你们有没有看到站著走的?有,有听说。坐著走的?有听说。然后他翻一个跟斗,头朝下脚朝上,这样走的你们有没有看见过?没有!他就走了。你看游戏神通,自在!他的功夫在哪里?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福慧圆满了。圆满有等级不同,这个圆满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圆满了。一心就是没有妄念,我还有别的念头就不是一心,你念佛的时候夹杂了。
一心最浅的解释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心里头只有这一句,除这一句什么都没有。无论做什么事情,做完就了了,绝不放在心上,处事待人接物亦复如是。看到人,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这个好,自己对佛的恭敬心生起来了;看到每桩事也是阿弥陀佛,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没有一个杂念能渗透进去,没有一丝毫怀疑,得语实性。说实在讲,这是说,如果是行,就得身实性,如果是念头(观),得意实性,实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言语回归到实性,与实性相应,身体一举一动与实性相应,意也跟实性相应,那你就能起随类之用。就像佛在此地讲的一样,你对於十法界的众生都能起随类的作用,秘诀就在一心。一心念佛,一心说法,就跟这个地方讲的佛菩萨没有两样。第七段「俯同世间三昧门」,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五一卷) 2007/5/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5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这一段经文比较长,总共有八十九颂半,也就是九十首偈颂,说明大用里面的毛光照益。毛是身上的汗毛,我们知道《华严》无不是表法,这个毛是身上最小的,在形相上来说,最小的汗毛,微不足道!光代表智、代表慈,我们看大师前面这一段开示,「智契解脱之门,慈熏身语意业,故得身同法界,大用无涯」。这几句话要记住,记得牢牢的,我们一般讲要把它背熟,讲得太好了。
清凉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出来,毛,这身上汗毛太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五0卷) 2007/5/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50》)
...的命不好。想想自己命还不错,虽然小时候不知道,现在遇到佛法明白了,这个缘非常殊胜,这也很不容易。那知道怎么办?补习,恶补,小时候没有学过,现在赶快学,行,来得及。从哪里学起?从儒释道三个根学起,才真正能够持戒。所以我们从《弟子规》学起、从《感应篇》学起、从《十善业》学起,就是净业三福头一条就落实了。落实之后我们再做第二条,第二条是三皈五戒,在家同学;出家同学,再往上提升,沙弥律仪。这才真正叫精进,进是做到,依教奉行。
最后一条,「若比丘不敬定」,定是什么?心不散乱,在念佛法门里面讲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真不容易,那是念佛三昧,所以有很多人跟我讲做不到。做不到的时候,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面不是一心不乱,是一心系念,能不能做到?这应该可以做到。一心系念,系就是牵挂著,念就是心里想著,你常常牵挂阿弥陀佛,常常想著阿弥陀佛,这比一心不乱容易太多了。鸠摩罗什大师为什么把它翻成一心不乱?一心系念为什么翻成一心不乱?他有道理。因为你真正做到一心系念的时候,临命终时佛来接引,首先是用佛光照你,佛光一照,就把你那个系念变成不乱,提升了。所以他讲的不是没有道理,你临命终时,决定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福慧大幅度的提升。跟著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有福有慧,这才能参加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的俱乐部。
如果出家人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正法就不能久住,「故致佛法速灭」。那我们看看现在的情形,现在出家人真的是这样的,在家人?在家人也是的。什么原因?没有人讲经、没有人教学了。学佛的人很多,几个人天天读经?就是读经,很多读不懂,光是念,不解其义,得不到效果。念经重要的是懂得里面的道理,然后把这些理论、方法、境界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真有受用,你真的学到了。所以不是念经就行,但是念总比不念好,不念时你胡思乱想,念经的时候妄想少打一些,利益就在这里,除这个之外,你就得不到其他的受用。这是佛给我们讲佛法为什么会灭。由这里你就晓得,我们要怎样帮助佛法、守护佛法。
早年我在台湾的时候,香港有位法师,那时候好像我才五十多岁,香港的洗尘法师到台湾找我。他也很有心,看到佛法衰,来找我,我们要怎么个做法?我说,那时候好像我在学《金刚经》,在台中学《金刚经》,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提到二、三次,佛法要振兴起来,一定要恢复托钵制度,就是说要学释迦牟尼佛。我就跟洗尘法师说,我说你能不能带...(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七七卷) 2007/7/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77》)
...,是依自己,不是依别人。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三皈依讲得多好,依自性三宝。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自性觉而不迷;法是自性正,你的自性本来是正知正见;僧是自性净,清净不染。要用惠能大师的话来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自性净,僧宝;「本不生灭」,不生不灭,那是佛宝,大般涅盘;「本自具足」是法宝;「本不动摇」那是自性本定,这个定是佛宝;「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法宝。所以他这五句里,觉正净统统在里面,是自性三宝,不是外面。到外面去找,这佛教称之为外道。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诲。
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教介绍给我,他说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是圣哲,佛经是高等哲学。他看得正确,没有看错。我们现在在《华严经》里面读到,再看佛教所有一切经典,佛说五桩事情,时时刻刻他都没有中断过,他讲的是什么?他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都讲到究竟圆满。佛经里没有神学,这要知道,找不到神学。我们学佛是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寺院庵堂是什么?是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每天讲堂里面上课;念佛堂、禅堂里面修什么?修定,修清净心。净宗的念佛目的,《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是定,不乱是禅,心不颠倒是智慧,念佛是修这个。用这句佛号把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打掉,这就是宗门大德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宗的觉是什么?就是佛号。妄想、妄念起来,不管是善是恶,都不好,为什么?善念是三善道,恶念是三恶道,你总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在六道,六道里找不到阿弥陀佛,出去了。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这叫念佛人,这叫相应,与自性弥陀相应,与唯心净土相应,这才能成就。
诸位同学一定要记住,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瞋恚,瞋恚堕地狱。常常喜欢发脾气、喜欢骂人,你要记住,你在造地狱业因,被你骂的人他不会堕地狱,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0:18:28
|
只看該作者
你会堕地狱。被你骂的人如果能忍辱,他真是来修行,他修忍辱波罗蜜,他会得好处,你自己很糟糕,所以这要懂。最近我们看到这个讯息,不但有许多灾难,怕的是这传染病爆发,我们看到外国已经有很多地方禽流感,中国现在也有了。这种传染病,它的传染像风一样,吹到你身上,你的心地清净慈悲,一吹就过去了,不会贴身。风吹的时候,它也不分善人、恶人,反正你心地善良,它染不上,它一吹就过去了。不善的人,一吹就沾到身上,你就得病。而且最容易得的就是容易发脾气的人。我跟你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尽量控制自己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五卷) 2007/9/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35》)
...?他太清楚、太明白了,这个东西副作用太大了。得一点点甜头,一点点享受,你所付出的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得不偿失,不干这个傻事情。这是他对我们的教诲,给我们做的示范,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言行举止,都是在教化众生,你要会看,你要会体会到。真看清楚、看明白了,「这聪明人,这是了不起的人」,你才会去学他,不再干傻事,做个明白人,不干傻事。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对,「第五对,二利体用无碍」,这个二利就是自利利他。所以诸位要知道,自利才真正利他;人不能自利,你就决定不能利他。而自利一定是从利他而来,不能利他就没有自利,那个自利是什么?自害。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谓於眼根起定心不乱,是体也,自利也」。心不乱才是真的自利,心乱了就害了自己,你看人家自利的标准是与性德相应。性德的自然流露才是真正自利,过佛菩萨的日子,不是过六道凡夫的日子,过佛菩萨的日子,这自利。「而不碍现於广境,是用也」,广是广泛,境界里面有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在这里头起作用。如果你对这个还不能理解,你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所作所为,那就是现於广境,没有障碍。自己行住坐卧,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心都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颠倒是什么?起心动念颠倒了,分别执著颠倒了,贪瞋痴慢颠倒了。为什么?自性清净心没有这个东西。
自性清净心,我们解释的菩提心,都是依照经上解释的。真诚,这是你自性本有的,你用虚伪,虚伪是颠倒。清净是你本有的,是你的真心,现在你心里面有这么多的烦恼,这么多的习气,染污,颠倒了。平等是你的真性,现在你有分别,你分别好丑,这颠倒。正觉,自性本觉,这是真的,现在变成迷而不觉,这颠倒。自性是大慈大悲,现在变成自私自利,这都颠倒了。《弥陀经》上教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说的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所以我们念佛的标准在此地。念到什么时候能往生?念到一心不乱,这是真正自利。会修行的,这真菩萨,在哪里修?道场。给诸位说,什么地方都是道场,在家庭,家庭是道场;在厨房,厨房是道场;在餐厅,餐听是道场;在卧房,卧房是道场。没有一个地方不是道场,只要你在修道,什么叫修道?把我们这些毛病习气统统修正过来,你在道场。
你看像这些地方你都会起心动念,你能够学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就是道场了吗?你要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在寺庙的大雄宝殿里头那也不是道场。你在那里还有分别执著,你在那里面心还是乱的,怎么叫道场?所以,心不乱是道场,心不乱是自利。心要乱了,不是自利,叫自害。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动感情,你都会常常生什么?贪瞋痴慢,这不是道场,那是自害,你天天在修贪瞋痴慢,唯恐贪瞋痴慢还不够。贪真的要修成功,就到饿鬼道去;瞋恚修成功,那就地狱道去;愚痴修成功,就畜生道去。你到底修什么?
所以说佛用戒定慧对治贪瞋痴,你修戒定慧就不落三恶道,修戒不贪,修定不瞋恚,修智就不愚痴,远离三恶道。我们到底修什么?前面我们提到过,《维摩经》上说,一切时、一切处所,无非道场,没有一个不是道场。只要你心在道上,...(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八卷) 2007/9/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38》)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三卷
...实在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法界,决定不一样。不但每个人,我们生活空间不一样,生活的时间也不一样;时间是刹那生灭,空间是一时顿现。这个一时是非常的快速,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很难得,不能不说他聪明。他们认为这是宇宙的奥秘。能讲得通,奥是深奥,秘是隐秘,不是秘密。自性里面,宇宙里头,决定没有秘密。你要说真有秘密,那秘密是自欺欺人,哪来的秘密?你要是得了佛眼,宇宙之间没有一样东西你看不见,什么都不能隐瞒,遍法界虚空界是你能量所达到的。过去、未来统统能看见,全都知道,怎么会有秘密?你迷了之后,你完全不知道,这变深密。所以佛家的秘是深密,不是秘密。科学里面讲奥秘,这个名词很好,奥就是深,深奥。处所不可思议,为什么有人在人道?有在畜生道?有在天道?有在菩萨道?每一道里面,那个复杂的情况也说不尽,这都是属於智的范围。
第二讲「事差别」,理没有差别,性没有差别,从理上讲、性上讲,一个。所以迷,迷就是一念;觉,觉就是一心。你什么时候得一心,恭喜你,你成佛了。一心不迷了,圆满的觉悟,在佛法称为圆觉。净土宗,持名念佛,求什么?求作佛,直截了当的去作佛。《弥陀经》就告诉你,念佛目的在哪里?在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真心圆满的显露,心不颠倒,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也是圆满的现前,这八个字是如来究竟果地上的说明,话很简单,八个字,讲得清楚明白。我们现在跟这个是相反,我们迷了,我们的心乱了,不是一心,我们现在这个心有多少?无量无边,妄念纷飞,前念才灭,后念又生。一心是什么?一心,生灭的念头没有了,这叫一心;还有这个念头起灭,前念灭、后念生,这不是一心,这是迷,这叫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念念都不觉。佛告诉我们,这个不觉是假的,不是真的。马鸣菩萨讲得好,《大乘起信论》说的,「本觉本有」,本觉就是一心,一心是本有的;「不觉本无」,不觉就是妄念,本来没有。菩萨这两句话给我们学人带来了信心,本有当然可以还原,可以恢复;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好榜样,他断掉了。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好榜样,他也断掉了。一个是应以佛身而得度就现佛身,释迦牟尼佛现佛身;惠能大师应由比丘身得度,他就现比丘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里面的,地位决定是平等,没有高下。
过去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路上两次生病,都是在旷野,连个村庄都看不到,生病的时候,那真是麻烦。可是两次都碰巧碰到一个乞丐救他,来照顾他,让他病养好之后,继续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四五卷) 2007/10/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45》)
...不能解决问题,要证悟才解决问题,要亲证。
解悟跟证悟差别在哪里?解悟是你读经,你听教,你悟到了、明白了。虽明白,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所以不管用,从前李老师常讲,你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只要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你就受业力支配。受业力支配的人,就是六道众生,你出不了六道。你学《华严经》,执著;你念阿弥陀佛,执著;你参禅执著,你持咒也执著,这不行,不管用。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执著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你还有起心动念,你还有分别,那就是还有四圣法界。六道没有了,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虽没有执著,有分别,有起心动念。
在这个地方同学们就要知道,佛法修行的总枢纽就是禅定。你要懂得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修禅定,绝对不是说只有禅宗修禅定,你就搞错了,那是狭义的禅定,不是广义。广义的禅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的禅定,所以修行的方向目标相同,目标是什么?明心见性。方向是什么?大彻大悟。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方法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净土宗算不算?还算在里面,绝对没有超出。净土宗你们看《弥陀经》里面,教我们修行的目标,《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的。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心不颠倒就是智慧,没有离开定慧。他用什么方法?他用持名的方法。执持名号,你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希望得什么?希望得一心不乱,希望得心不颠倒。只要把执著念掉,你就得定,一心不乱就得到;只要把分别念掉,你就心不颠倒,智慧就现前,这个你都要懂。有定有慧才能往生,没有定慧不能往生。定慧,那一定要学教吗?教,学不学没关系,不重要,就像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这个事情无关经教。你学经教,没有离开分别执著,这个教是世间宗教,佛法不讲这个。可是近代太虚法师讲这个,太虚法师讲人间佛教,有分别执著这个佛教是人间佛教,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出世间法至少要把执著放下,世出世间对人对事对物不再执著,那你这就是出世间法,离世间。没有究竟离,你所得的果位不过是阿罗汉、辟支佛而已,还不算是菩萨。
所以念佛一定要懂,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很特别,不但定慧等学,还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没有的,只有这个法门特别。所以这个法门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赞叹,一切诸佛介绍,一切诸佛宣扬,无比的殊胜。他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就成功了,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功夫成片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怎么样?变成福报,人天福报。现在在我们世间,诸位所看到的,发大财的、做大官的,过去都是学佛人,都是念佛人,没有念到功夫成片,来生生到人天享福。如果真的把执著淡化,不再执著,遵照普贤菩萨的教诲,看到别人做事不如法,起恶念,造作不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六一卷) 2007/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61》)
...舀一瓢水,水是浑的,就是不干净,你舀一桶水放在那个地方,到什么时候?到第二天水清了,里面那些沙沉淀到底下去,水清了。所以你定,定到一定的功夫的时候,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那个心水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那个照就是智慧。水在浑浊、在动的时候起波浪,我们讲心浮气躁,那个心水浑浊在起波浪,它也照,照怎么样?照得支离破碎。我们住在香港,香港跟九龙的两岸,你都能看到当中的海峡,你看海峡的水都有浪,能不能看到倒影?能看见,倒影都是动的,不是静的。为什么?它有浪,这个浪就心浮气躁。然后你就晓得,心浮气躁的心看整个宇宙,就像我们看香港海峡水里面的倒影一样,你以为看到真相,其实没有,妄相。什么时候看到真相?心水定了你就看到真相,如果不定你永远看不到真相,要懂这个道理。
然后你才晓得修行要紧,我要见到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就是见到真性,就是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这个前面说性相是一不是二,你才真正见到。所以佛法里一切法门统统修禅定,《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我们今天用什么法门?我们用念佛的法门,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修什么?修一心不乱,这个要懂。《弥陀经》上天天念「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是定,不乱是慧。要怎么念法?我们不念佛的时候,心里面的妄念就起来,无论是善念、是恶念统统都是妄念。我们把心专注在这句佛号上,要怎么样?要让妄念不起,只有佛号,这叫念佛功夫成片,功夫得力。虽念佛,功夫不得力,那就是你佛号里面还夹杂著妄想,妄想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所以念佛堂最容易看到的现象,我们自己都有,哪个人都经历过,不要害怕。什么现象?一个就是妄念纷飞,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多妄想。另外一个虽然没有妄想,昏沉,精神提不起来打瞌睡,念几句佛号,他就睡著了,我们看到有打呼的,那属於昏沉,昏沉是什么?无明习气重。所以不是昏沉就是掉举,掉举是妄念纷飞,这两种都是障碍。所以自己要懂得调理,用什么方法?用七觉支,时时刻刻调整。念到什么?既没有妄想也不昏沉,这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愈念愈欢喜,愈念愈有精神。所以确实功夫逐渐成熟的人,念个七天七夜没有感觉到疲劳,不疲倦。我还听说有人念一、二年不睡觉的,从来没有睡过觉的,日夜佛号不间断,这是不是得一心?不见得,但是功夫成片肯定的。
有功夫成片这样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他为什么不能再提升?功夫成片他烦恼习气并没有断,也就是说分别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二卷) 2008/0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2》)
...悟,看了之后,他有疑惑来问,你跟他讲,讲了之后,他也觉悟。所以这个方式是不可思议的。
这些德能要记住,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所以我们在大乘教里读的,对佛菩萨无限的羡慕,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这样就好!佛跟我们讲,你本来跟他一样,一点差别都没有,只要你把障碍放下;佛没有障碍,你有障碍。障碍头一关就是执著,第二关是分别,最后一关是妄想。这个东西是你自己搞出来的,还是要你自己去放下,别的人帮不上忙。诸佛菩萨对这桩事情是束手无策,决定帮不上忙。佛只能够告诉你,你跟我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智慧德相平等平等。佛放下了,所以他成佛;你能放下,你马上就成佛,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现前放下,现前成佛。凡夫成佛,一念之间。
《华严经》前面我们读过,「迷唯一念」,你怎么迷的?就是一念,你起心动念就迷了;「悟止一心」,什么时候你那一念没有,你就一心。有这一念叫二心,三心二意,那你就是搞十法界,搞六道轮回,所以说是沈迷在梦中。什么时候一心现前,就醒过来,一心就醒、就觉了。然后你就想想,八万四千法门,直捷修一心的是净土宗。《弥陀经》上教给我们,依信愿行,执持名号。执持名号的目的,在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求这个,这两句话是《弥陀经》上最重要的。所以念佛法门是直捷求一心不乱的。你真得到一心,就成佛了。一心,古来祖师讲有三等,上等,理一心不乱,那就成佛,那就是悟止一心。第二等,虽然还有起心动念,但分别执著没有了,这是菩萨。三等的,只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才入佛门,菩萨登堂,放下妄想的,入室了。这个入室是什么?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佛真的慈悲,佛对众生的教诲没有丝毫保留,他是圆圆满满都给我们说出来,几个人能够听到、看到了,言下大悟?我们在经教里面读到的,像目犍连、舍利弗、迦叶尊者,他们当年在世,接触释迦牟尼佛,佛为他们说法,几句话他就开悟了,一点不费力,这是我们非常羡慕。说的这些话,都是我们现在老生常谈,佛常常跟我们讲,这个世间苦空无常,没有一样是真的,他一听就放下。我们相信,我们没有怀疑,为什么?在中国,惠能大师不就这样的吗?也不过就是听五祖忍和尚给他说那么几句,他真听懂,立刻就放下。五祖也真对得起他,达摩祖师带来的衣钵立刻传给他。
那我们想想,神秀大师在五祖会下很多年,是五祖的上首弟子,是诸同学当中的领导人。在五祖会下那么多年,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0五卷) 2008/2/1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05》)
...是一念,这一念才起来,宇宙就现前了。是一念顿现,不是有次第的。
我们想了很久,真难懂,最后想出什么?想出电影的放映机,很像这个样子。你看电影放映机投射在银幕上,投射在银幕上有影像,放映机一开动,幻灯片在里面转动,银幕上就现相,是一念顿现,没有先后。而且所现的时间非常短暂,这我们在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了,太短了。短的那个现象我们也没有办法想像,是三十几亿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好像三十多亿分之一,你怎么能够觉察出来?我们现在电影放映机放的幻灯片,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的二十四分之一,我们已经看得眼花撩乱,都以为是真的,现在变成三十多亿分之一秒,你怎么说法?所以《仁王经》上讲的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仁王经》上讲的我们还能够想像,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这是佛的方便说。所以现相是什么?相是假相,不是真相。《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千万不要在虚妄相上去用心,去搞分别执著,亏吃大了,无量劫的生死轮回出不去,根本原因就在此地。
什么人能出三界?八万四千法门全都修的禅定,我们念佛人还是。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叫念佛三昧。用念佛这个方法去修定,修一心不乱,将来能不能往生?下面那句话,心不颠倒的人往生。这个心颠倒是什么?他妄念又生起来了,那就不能往生。但是心不颠倒是讲临命终那一刹那,那一刹那他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决定得生。所以念佛法门就在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他心不颠倒。我们为什么天天要念?天天念就是防止,怕临终的时候会起妄念,所以天天念,念得很熟,平常功夫就做得很好,临命终时候能够保持,这就决定得生。所以一定要晓得,念佛是为什么?是为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定慧等学,这是念佛人必须要知道的,你修的是什么你自己要清楚,修的是禅定。绝对不是说只有禅宗修禅定,其他都不是,那你就全搞错了。佛法的成就,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总的指导原则,不能错误。
由此可知,一心是多重要。一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从哪里下手?我们常常讲,从内心深处把对人的对立,把对事的对立、对万物的对立这个念头消掉,和谐、和睦、和平都从这里做起。这个对立的念头不能消除,怎么可能和谐?怎么可能不冲突?起心动念冲突就现前。所以冲突是发生在自己的内心,从内往外发,会跟人冲突,会跟事冲突,会跟天地万物发生冲突。你要不细心去观察你不知道,细心一观察,清清楚楚,这是错误,这不是正确的,自性里头没有冲突,自性具足万德。所有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违背自性,叫习性,「性相近,习相远」,这习性,习性就是冲突。如何我们能够从习性回归到自性,这就对了,这就是走回归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六卷) 2008/2/13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6》)
...夫,跟佛手牵手两个人坐在一起,我住在娑婆秽土世界,隔壁他住在西方净土,他看这个世界是净土,我看这个世界是乱世,不一样。为什么?心不一样。他的心清净,他现的境界是净土;我今天看到一个乱世,我的心乱,所以现一个乱世。这个道理太深了。
所以,你要找净土到哪里去找?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心净则佛土净」,一点都不错。我们修清净心,心真正到清净之处,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至少执著都没有了,心清净了不少,你求生西方净土决定得生,为什么?它相应。那个地方是清净国土,你这是清净心,自然相应,这是生净土真正的道理,不能不明了。心愈清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愈高。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修什么?修清净心。用什么方法?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无量觉、无量智,念念提醒自己不要迷惑、不要颠倒。你了解这句名号的意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念这句名号还迷惑颠倒,那就是此地偈颂里所说的「不依真实义」,你没有见到真佛,这样念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还是烦恼当家做主,到最后临命终时,依旧是烦恼起现行,他怎么能去?
所以念佛,《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在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决定往生,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换句话说,真正学佛的人不能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不是念佛人,被境界所转不是修行人。为什么?境界根本不存在,幻相。如果还被境界转,你再提醒一句《金刚经》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你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生灭,你就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哪一样东西存在?没有一样。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放下,自然就不执著;不执著,心就得清净,你就证正觉,成正觉。
经不能不学,尤其是像《华严》这样的经,佛慈悲到极处,重要的这些道理,原理、原则、方法、修学的效果,不厌其烦一次一次的重复,这真正叫救世者。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不一样,那是世间圣贤,他跟你讲只讲一次,不讲第二次,你要是太笨了,他就不喜欢跟你讲,没有佛那么慈悲。夫子在《论语》里面说过,也可能不是他的意思,过去祖祖相传就有这个说法,「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教你了,你太笨,说一遍记不住,不跟你讲第二遍。不像佛,佛太慈悲了,他能够教无数遍,不断重复。佛真的知道众生无始劫来习气太重,要不是多次重复,他转不过来。所以,佛家讲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要长时。我们中国古人讲的是「教之道,贵以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二六卷) 2008/2/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26》)
...易,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生实报庄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像经上所讲的「花开见佛悟无生」,就这个境界。所以我们藉著净土达到这个境界。可是那个基本的条件,必须是不再有分别执著了,这才是生实报庄严土。还有分别,没有执著,生方便有余土。如果是执著也还有,妄想分别执著都有,生凡圣同居土。
这个妄想分别执著都有,怎么能往生?这个我刚才给诸位说的,你只要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念佛往生净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是善人,佛菩萨承认你,《弥陀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感应篇》、《弟子规》做不到,你不能算善人。不能算善人,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想到,上善,我不是上善,我能做到中等善,行!做到中等善就是上善,为什么?佛来接引你的时候,就把你提升一倍,你是一个小善就变成大善。所以佛接引的时候,先是佛光注照,佛光照你,这一照就把你提升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把你提升一倍。你如果是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一提升就是理一心;你念到功夫成片,一提升就是事一心。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弥陀经》,他经文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有道理的。那个经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这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用了这个。因为一心不乱一般人讲做不到,谁能做到一心不乱?对於往生不就没指望了。原文经典里面是一心系念,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看出来,一心系念,这个可以做得到,一心不乱可做不到。但是怎么样?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一加持,就把你变成一心不乱。所以他讲得没错。你生到极乐世界肯定是事一心不乱。这事一心不乱里头功夫浅的,到极乐世界再不断向上提升,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把那个分别执著淡化,认真努力把它看淡,不要太执著,不要太分别,对自己有大利益。应当怎么样?应当克期求证,希望我在两年当中做到,三年当中做到,自己要定时间表。最好在一年当中做到,你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不可以超过三年,超过三年这世界大灾难来的时候,也许你的机会就没有。所以一定要了解当前事实的状况,我们怎样修才真正对於灾难没有丝毫恐怖,那就对了。任何灾难,任何时间、任何处所,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方式走,自己都有把握,你怎么会不自在?你怎么会不快乐?这是真的。这个世间什么名闻利养是假的。要记住古人讲的一句话,「万般将不去,唯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0卷) 2008/10/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0》)
...易,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生实报庄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像经上所讲的「花开见佛悟无生」,就这个境界。所以我们藉著净土达到这个境界。可是那个基本的条件,必须是不再有分别执著了,这才是生实报庄严土。还有分别,没有执著,生方便有余土。如果是执著也还有,妄想分别执著都有,生凡圣同居土。
这个妄想分别执著都有,怎么能往生?这个我刚才给诸位说的,你只要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念佛往生净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是善人,佛菩萨承认你,《弥陀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感应篇》、《弟子规》做不到,你不能算善人。不能算善人,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想到,上善,我不是上善,我能做到中等善,行!做到中等善就是上善,为什么?佛来接引你的时候,就把你提升一倍,你是一个小善就变成大善。所以佛接引的时候,先是佛光注照,佛光照你,这一照就把你提升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把你提升一倍。你如果是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一提升就是理一心;你念到功夫成片,一提升就是事一心。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弥陀经》,他经文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有道理的。那个经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这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用了这个。因为一心不乱一般人讲做不到,谁能做到一心不乱?对於往生不就没指望了。原文经典里面是一心系念,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看出来,一心系念,这个可以做得到,一心不乱可做不到。但是怎么样?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一加持,就把你变成一心不乱。所以他讲得没错。你生到极乐世界肯定是事一心不乱。这事一心不乱里头功夫浅的,到极乐世界再不断向上提升,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把那个分别执著淡化,认真努力把它看淡,不要太执著,不要太分别,对自己有大利益。应当怎么样?应当克期求证,希望我在两年当中做到,三年当中做到,自己要定时间表。最好在一年当中做到,你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不可以超过三年,超过三年这世界大灾难来的时候,也许你的机会就没有。所以一定要了解当前事实的状况,我们怎样修才真正对於灾难没有丝毫恐怖,那就对了。任何灾难,任何时间、任何处所,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方式走,自己都有把握,你怎么会不自在?你怎么会不快乐?这是真的。这个世间什么名闻利养是假的。要记住古人讲的一句话,「万般将不去,唯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0卷) 2008/10/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0》)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四卷
...从自性里头般若智慧流出来的,它怎么会一样?你真的看清楚、看明白,相信!
所以我们学经教的时候,早年我都常讲,佛经没意思,你要说佛经有意思,你谤佛。真的是没意思,因为佛讲话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不像我们,我们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说出来、写出来的东西不行,不能跟人家比。你有问题向佛请教,你提出来,佛立刻答覆你,佛并没有想一想这个我得怎么答覆他,没有。所以他统统是从自性流的。他回答你决定没有丝毫错误,帮你解决问题。自性无量的智慧功能,人人都有,就是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把它障碍住,它透不出来。这些道理我们要懂。经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来学习经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八段「西北方真实慧菩萨」,偈颂第一首看起。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於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先介绍「真实慧菩萨」,什么叫真实慧?他老人家说了八个字,「心不颠倒是真实慧」,你看说得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很难得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弥陀经》上也给我们说了八个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真实慧,所以就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是我们学净土的同学不能不知道。一心不乱不容易,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是更不容易,但是我们能不能修到这个目标?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真的是不难。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甚至於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周边的一些同学他们念佛往生的,做出了榜样来给我们看。那么要问,要念多久才能有这个功夫?这个话的答案不在别人,在自己,你自己要真干那就很快。《弥陀经》里面跟我们说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你看多容易。
有没有这个例子?有,宋朝时候莹珂法师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这在《高僧传》里面有记载,《净土圣贤录》里面也有他。从记载里面我们知道,莹珂法师并不是值得大家敬仰的法师,为什么?他破戒、他不守清规,但是他有个好处,他相信因果。自己习气很重,造作许多的不善业,他向同学请教,像我这种行持,出家了,佛教导我们的没做到,从因果上讲决定堕阿鼻地狱,这个他很害怕。他向同学们请教,经上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教我不堕阿鼻地狱?同学就给他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知道只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够不堕地狱。於是就下定决心,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寮房里面,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也不吃饭、也不喝水、也不睡觉,真心念,居然把阿弥陀佛念来了,这是感应,感应道交。阿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开欢欢喜喜告诉大家,「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他说的话非常恳切,不像骗人样子,可是寺庙里没有一个人相信,像你这种人关起门起来,关了三天不知道你在那里干啥,三天阿弥陀佛来接引,好在三天不长,我们大家等著看,看是真的、是假的。到了第三天,他要求大众,他说「今天佛接引我往生,希望大众今天帮助我,念佛送我一程。」大家当然很欢喜,大家给他念佛,给他助念,念了一刻钟。中国古时候的一刻大概是现在半个小时的样子,他就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去了,谢谢大家,我去了。」真的就走了,这一点不是假的,他说阿弥陀佛来了,别人看不见,但是他真的往生了。你看没有生病,没有痛苦,真的是预知时至,三天前他就知道,《往生传》里记这个例子。
这是几天?三天,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到若七日」,这不是假的。这个法门,问题就是你是真的干还是假的干?现在哪个念佛堂挂个招牌「到我这个念佛堂来七天保证往生」,在我想这个念佛堂一个人都不去,没有一个人敢去,为什么?去送死的。这说明是假的,不是真的。莹珂法师是真干,为什么真干?知道地狱苦,知道自己做了好多恶业,肯定要堕地狱。他并没有到一心不乱,他真的到了心不颠倒。他三天念佛那当然也是功夫,那么至诚恳切的念,虽不是一心不乱,在我们心里想应当他得到功夫成片,就像《地藏经》上讲的光目女。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婆罗门女是得一心不乱,她真得到了,至少是事一心,为什么?她参观地狱,地狱里面无毒鬼王来接待她,称她菩萨,不是到一心不乱没有能力参观地狱。因为地狱只有两种人能去,一个是造作罪的人,一个是菩萨,普通人是见不到的。她是定中境界,光目女的功夫比她差一等,应该是功夫成片,她是在梦中得到的讯息,她不是定中。所以我们读经的时候细细观察,你就晓得他应当是什么样的境界。
念佛人一生所求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求什么?真的,真正功夫就是求个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什么叫一心不乱?最浅的功夫,我们常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刚刚达到一心不乱,功夫不深,但是决定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个境界古大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必须要念到什么?念到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你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功夫成片。什么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才叫一心不乱。我们见思烦恼没断,但是这句佛号起了作用,把我们的烦恼伏住。烦恼是什么?自私自利、七情五欲,佛经上讲的「身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夫,我们常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刚刚达到一心不乱,功夫不深,但是决定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个境界古大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必须要念到什么?念到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你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功夫成片。什么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才叫一心不乱。我们见思烦恼没断,但是这句佛号起了作用,把我们的烦恼伏住。烦恼是什么?自私自利、七情五欲,佛经上讲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些东西虽没断,伏住,它不起作用,也是相当了不起的功夫。换句话说,就像念佛堂的堂主他老人家那句口头禅,「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弥陀佛。你一天到晚没有其他的妄念,你工作不妨碍,工作如果是劳力的,不是劳心的,你的佛号还是可以不间断,你心里默默去念,你做你的工作。如果是要用思考的,你必须把念佛暂时放下,要养成习惯,暂时可以放下,你去思惟你的工作,工作完了之后阿弥陀佛立刻就提起来,这也是功夫成片。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你心里面不起贪瞋痴,只起阿弥陀佛,其他的妄念统统没有,念头起来都是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临终的时候呢?临终的时候一定要有真实慧,就是心不颠倒,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临终的时候起了妄念,妄念是什么?贪瞋痴慢,这个念头一起来就不能往生,这一生往生的机会就失掉。所以人在临终的时候,关键的时候,关系他未来!
所以佛门祖师大德给我们制定的这些规条,我们要遵守,决定不能够哭,为什么?你一哭把他的感情勾起来,他就又想起亲情就坏了,那就颠倒了。所以在临终送亡人的时候心地要清净,要诚诚恳恳用一句佛号送他,帮助他提起正念,这就对了。那个感情,什么时候去哭他?等他往生走了之后,你再哭不迟。往生人断气之后八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最好,十四个小时之内不能有伤感的念头,你要很理智。所以一般家亲眷属没有法子,控制不住,最好把家亲眷属隔离,让这些同参道友来帮助他。等十四个小时之后让他家亲眷属再进来,这是对的、是正确的,帮助他往生,帮助他到好地方去。不学佛的人、不知道有极乐世界的人,临命终时如果也能做到心不颠倒,这个人决定生天,为什么?他有定有慧,有定慧肯定有善行、有善德,这种善行善德他肯定生天。所以我们要记住,心不能颠倒,颠倒就是起心动念、就是分别执著,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的心就颠倒。心不颠倒就是心里一个妄念都没有,只有阿弥陀佛,这是净宗无比殊胜之处。心里一个妄念没有是真正不容易,那是到了禅定相当的定功才能做到。凡夫很难,凡夫我们念佛人说,用阿弥陀佛代替一切妄念。你心不是起念头吗?起念头阿弥陀佛不要紧,不起别的念头,善念阿弥陀佛,恶念也阿弥陀佛。只要念头一起,第一个念头不怕,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土的觉就是佛号提起来。头一个念头不管是什么念头,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弥陀取而代之。然后念念弥陀这个念头相续,没有其他的,这就是真实慧!
这到了第八住,八住叫童真住。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佛门里面佛菩萨的变相图,佛菩萨都画成童子,天真无邪!八住菩萨。我们前面讲佛的十身,「十身灵相一时具足」。你细细的观察,十身我们前面刚刚学过。菩提身,菩提身是什么?我们现在讲这个孩子聪明,悟性很高,一看一听他就明白了,这菩提身,灵性。愿身,他有善愿,他念念会想到众生苦,念念想到怎么帮助众生,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这是佛的十种身。你细心去观察,在他统统都显示出来,这叫童真。这个地方是十住菩萨,这到第八,就称之为童真住。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找到一个同学,我们同学听到这个事情就去帮他助念,劝他,跟他讲佛法,他就接受了,很欢喜,告诉他的家人,「帮助我念佛,我念佛,疼痛就减轻了,不要再找医生,你们就帮助我念佛求生净土。」三天之后往生,瑞相好,火化的时候有舍利。三天,真的回头了,真信、真愿,三天念了没有间断,我们有五、六个同修帮助他,送他往生。证明《弥陀经》上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里头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大家听了这个,千万不要以为临命终时来得及,现在多造一点业没关系,到临命终时我能够有一个星期时间足够了。理上讲讲得通,在事上讲靠不住,你临命终时你能够保持你头脑清楚吗?你看看多少临命终的人,病重的时候不省人事,家亲眷属来了不认识,那就完了,那什么忙都帮不上。那个时候念佛帮助他,只能减少他的痛苦,没有办法帮助他往生,往生要他自己神智清楚。所以神智清楚走的,大福报!中国人讲五福,五福最后就是好死,走得好,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绝不堕恶道。哪有一个头脑清楚的人会去做畜生、会去做饿鬼?不可能的,他选择的一定是人天。临命终时一下糊涂了,他就会堕三恶道。所以往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条件是临命终时清清楚楚,佛在经上讲「心不颠倒」,这才决定能往生,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往生。我们能不能保证自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个太难了。所以平常念佛是什么?练兵,临终往生是打仗,就是准备最后那一著。平常已经养成习惯,这个习惯有没有把握,不要去问别人,问自己。也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万一我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什么?阿弥陀佛出来了,你就有把握。如果说还有贪瞋痴慢就完了,你要晓得贪是饿鬼、瞋恨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搞这个就错了。
所以自己有没有把握,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你想的是什么?你念的是什么?想的是名闻利养,念的是五欲六尘,西方这条路你这一生就没有分,虽然接触到,也学了,不管用。如果一切时、一切处,你所想的是阿弥陀佛,你所念的是阿弥陀佛。如果你还有余力的话,你会帮助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如果说算了,我别人不度,我把房门关起来度自己一个,那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没有缘可以,没有缘你自己关门念佛求生可以,没有帮助众生的缘。有缘就不行,有缘你要是舍弃一切众生,你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跟大乘不相应,大乘有慈悲心,这要知道。所以实际上四十八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两个条件,一个是一心不乱,另外一个是发菩提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要舍。
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的放下,修行证果的秘诀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我们现在从经教里面看破、明了了,但是没有功夫,为什么?功夫是放下。经上给我们讲的贪瞋痴慢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都懂得了。贪瞋痴慢从哪里生的?从妄想分别里面生的。底下就讲到,这里讲到三细六粗,这就说明我们的贪瞋痴慢怎么来的。知道它是假的,就应该认真的把它断掉。对人、对事、对物,对世间、对出世间,都不要执著,然后再提升,我也不分别了,到不分别是菩萨地位,不执著就是阿罗汉,到不起心、不动念,菩提涅盘就圆满证得。其他的都是假的,都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总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学佛也不行,你没有功夫的话,学佛出不了六道轮回,只是在佛法里面结个善缘,种一点善根,来生来世遇到佛缘再接著干,这是事实真相。要知道我们每一位同学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为什么没有出离六道?就是没有真放下,或者是放下得不够,你放得少,你的习气还很浓,还常常起现行,所以没有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也总算是知道不少了,往生真正的条件是念佛三昧。什么叫念佛三昧?《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人决定往生。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做到一心不乱?严格的讲,一心不乱不容易。什么时候才到一心不乱?证阿罗汉果才到一心不乱。这样看起来,我们学净宗,这一生想成就就没指望了。确实有不少人提出这个问题,好在我们现在念的这个本子是罗什大师翻译的,他老人家翻一心不乱,我们看看玄奘大师的翻译本不是这个字,玄奘大师是直译,照著梵文的原文直接翻译,那是正确的。玄奘大师的译本是怎么译的?叫一心系念。那这就好办,它不是不乱,一心系念。一心系念是我的心常常念著阿弥陀佛就行,那就容易太多,我们真能做得到,一心不乱可做不到。我们想,鸠摩罗什大师是不是翻错?说老实话,没翻错,一心不乱是什么?在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心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念头都没有,这叫一心系念,这个我们能做到。佛来接引的时候,首先佛放光照你,一加持就把你的一心系念提升到一心不乱。他没翻错,祖师讲的也是实话,不是假话。所以这两种译本一对照,我们就放心,我们也就明白了。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经要听,为什么?听经明理,听经也是修行,修什么?修定修慧。怎么叫修定?我们一心在听经,杂念放下了,妄念就少,这就是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0四卷) 2008/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04》)
...接触到这一品经的时候,你会生欢喜心,你能信、能解这就是有缘,佛一定加持。他加持讲经的人法慧菩萨,他也加持听经的人,我们这些人是凡夫,如果不得佛的加持,你在这个经上怎么能生欢喜心?怎么能信解?这个解有浅深不同,即使浅解,解得很浅也是佛力加持。时间长了,所谓念兹在兹,我们这部经好像是二000年开讲的,在新加坡开讲。到今年十年,十年没有中断,我们的心就住在这部经上,这就是长时薰修才能产生法喜,才能得到一点受用。所以大经实在讲它有它的好处,长时间的薰修,又何况这部经是大乘教里面的根本法。方东美先生把它看作佛经哲学概论,他老人家一生非常欢喜这部经。
下面又说「又云」,还是《十地论》上讲的,「唯加金刚藏,不加余者,以是菩萨得此定故」。《论》上举的例子,加金刚藏菩萨,这在后面;这个地方是加给法慧菩萨,是十住。应该对谁特别加持?这个人必定是修学已经达到这个阶层,佛菩萨一加持他就能往上提升。所以这个地方也讲得很清楚,以是菩萨得此定故,这是应该加给他,要给他加持。我们念佛人,特别是在往生的时候一定得佛加持,我们平常如果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佛一加持,一提升就变成事一心不乱,所以《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重要,这两句话是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但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是这两句,玄奘大师的译本就不是的,玄奘大师的译本是「一心专念」。我们知道一心专念容易,我们能做到,一心不乱不容易,玄奘大师的译本是直译的,完全照印度文字上翻。罗什大师是意译,没有依照经典,是把《佛说阿弥陀经》的意思完全用中国人语法写出来,所以我们念《弥陀经》,像念中国人的文章一样。如果你看玄奘大师翻译的本子,你会念得格格不入,所以没有人愿意念他的本子。不能说他翻得不好,翻得好,但是里面是外国人的文法。曾经有人问我这个问题,这问得好。为什么罗什大师把它翻成一心不乱?佛说的时候没有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太高,所以我们懂得,临命终时,佛一加持就得一心不乱。但是还有,不得一心不乱能不能往生?也能。为什么?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我们念佛功夫没有到成片,没有到成片你天天念的时候,临命终时,佛光一注照就功夫成片,就这么个道理。佛来接引的时候首先放光,佛光注照就提升,不成片的提升成片,这样往生的。如果不是佛力加持的话,那你必须要念到功夫成片,你才能往生。所以已经念到功夫成片的时候,一提升就是一心不乱。所以懂得加持这个道理、这个原理,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九卷) 2009/10/1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9》)
...尔时法慧菩萨已下,至菩萨住我今当说」,这一段,「我今当说」在此地。从这上面这是指第一段,第一段经文有十九行半,「十九行半经,明法慧菩萨入定」,这我们在前面看过了,诸佛加持。「诸佛加持分,於中大意有十」,第一个是菩萨名号,「释菩萨名」,介绍法慧菩萨。第二「明入三昧之意」,为什么要入三昧。第三「明三昧之力」,这个三昧的力用,它起什么作用。第四段是说明「十方佛来现其前,与法慧同号」,这我们在前面都读过。第五「明十方佛与力共加」,十方诸佛统统加持法慧菩萨,为什么加持?就是为了他来说十住法,说这个法门。第六「明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使然」,他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么多同号的如来来加持法慧菩萨?这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是法身如来,往昔愿力使然,过去生中行菩萨道,修行的时候曾经发过这个愿,现在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不能不兑现,所以说自自然然这个愿力现前。第七段说明「法慧菩萨自善根力能入三昧」,这一段非常重要,诸佛如来加持你,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善根力,佛菩萨加不上。所以佛菩萨加持,跟我们自己修行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修行他加持一分,我们有两分修行他加持两分。
罗什大师翻译的《弥陀经》,里面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玄奘大师翻的他是直译,玄奘大师翻译的没有一心不乱,叫「一心专念」。诸位要知道,一心不乱难,如果是这个标准的话确实有一些人吓到,看到这个一心不乱,这不行,我怎么会做得到?所以对净土法门就灰心。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没翻错。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功夫净宗的术语叫功夫成片,也就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一心专念。一心专念,我们想想,我们可以做到,一心专念就是功夫成片。换句话说,虽然没有到一心不乱,因为一心不乱至少是须陀洹那样的见思烦恼的见烦恼断了,这真正是事一心。事一心也有三品,这是下品。中品呢?事一心的下品相当於须陀洹,中品那就是二果、三果,上品是四果阿罗汉,你就晓得真不容易!罗什大师翻的有他的道理,因为你有功夫成片,念到这个,所以你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先放光照你,这个放光就是加持你,把你的功夫成片提升到一心不乱,他没翻错,他翻得很有道理。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成片,一片。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好像这一句佛号念成习惯,无论在什么时候自自然然它就出来,这叫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四卷) 2009/11/16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4》)
...不懂事,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知道怎样做事,苦在这个地方。我们有幸学佛,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诲,佛教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绝不是我们一生能够学得了的,这个要知道。就好像学校读书一样,大学科系很多,你能不能把所有科系都念完?不可能,我们只选择一个科系,一个科系念四年就毕业了。
佛法有十个宗,十个宗就好像十个学院,宗底下有派,派就等于派系。我们选择一个学系,一门深入,选定之后一生不要改变,你才会有成功。要常常换的话,你在学校念书毕不了业,今天这个学系好,明天那个也不错,大概念到一百年你都毕不了业。一个学系学四年,十个学系就四十年,二十个学系就八十年,三十个学系就一百二十年,你没有那幺大年岁,你毕不了业。一个学系四年毕业,道理就是一样的。
世间学问(学系),是隔行如隔山,你这个学系念得很好,那个学系你没有学过你就不懂。但是佛法不一样,佛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门通了一切都通,这很不可思议。你要想走捷径,怎幺样能快速成就?一门深入。净宗是最方便的,经典最少,这是五经一论。说五经一论,六样东西还太多,我在这六样东西里面选择一样,一生当中专攻行不行?行,一样成就,每样东西都能够学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是禅定;心不颠倒是般若、智慧,所以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哪有不成就的!
有这个缘分,自己念佛堂不管大小,能大,多容一些人;小,人少一点。而印光大师过去常常开导,劝人道场不要太大,在一起共修以二十个人为原则。老法师说这个话好,我们愈想愈有道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二十个人在一块共修,像我们这幺大的场所就很好了,不杂。你们有二十个志同道合的,你们也可以找个地方做个小念佛堂,真正专学,心无二用,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励,依众靠众,没有不成就的。人多了,人多就复杂,闲话就多,功夫很难得力,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喜欢,你动心!
我知道现在在中国东天目山,在杭州临安,他们听说有五、六百人在一起共修,它有三个念佛堂。它的方法很好,不准说话,每个人戴个牌子,「止语」,这个好!不说话就没有是非,严格的执行,你进念佛堂之后不可以说话。平常的时候它修行的时间长,每天有八个小时听经,放录相的光碟听讲经,大概有十几个小时念佛。所以,你就没有什幺空闲时间,累了只有休息的时间,管理得很好,这个就很如法。不说话好!所有一切麻烦都是言语太多。
第二个问题,一九六一年老法师发愿建念佛堂,经过许多年机缘才成熟,办念佛堂机缘成熟...(净公上人学佛答问《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 (共一集) 2005/5/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269-01 》)
...睡眠中突然死去的事情。请问为何这些人会在睡眠中死去?这些人在无病痛下死去,是否为好事?念佛人该如何确保在这种状况之下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答:这个问题最好也不要放在心上,这是各人的业障不相同,因果律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现在世间很混乱,我们从灵媒那里得来的讯息,这个时代是法弱魔强,魔来破坏正法,魔加持你。你有一个恶念,他会把你这个恶念扩大,变成十个恶念;你有十个恶念,他会把你扩成一百个恶念。你要是没有恶念,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总有引子去引导他,这个道理不难懂,我们听了之后能理解。所以,灵界给我们的讯息,要我们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尽量避免跟别人冲突,心要能包容,不要分别自己跟别人,对什么人都能一视同仁,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你有分别,对人有分别、对事有分别、对物有分别,你很难脱离魔掌。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跟妖魔鬼怪的媒介,这媒介就是你有分别心,你有是非人我的这种念头,这个不好。佛法里头修行,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0:20:31
|
只看該作者
这也是很大的忌讳。你看,念佛修什么?这要知道。念佛所修的是清净心,《弥陀经》上讲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平常要修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平等心,临命终时能不能往生在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福报,那是临终的时候讲的。正念现前,没有邪念,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所以我们分别执着是非常的麻烦,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特别是人事里面。接触最多的是家庭,一家人要和睦相处,这比什么都重要。纵然家人这个人、那个人有些错误,绝对不要放在心上。哪个人没有错误?古德讲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佛门讲没有过失的,只有佛一个人,菩萨都有过失。为什么?菩萨无明习气没有断干净,还有过。所以要能包容,不要去责备。看到别人过失,立刻就要警觉到我有没有?他来提醒我,他是我的一面镜子。人不容易发现自己过失,很容易看到别人,所以别人是我的镜子,看到别人过失,就照照镜子,我有没有过失?有,赶快改;没有,勉励自己记住不要犯这个过失。完全对自己,不要去对别人,这就是《坛经》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叫真修行。
常常想着别人过失,说着别人过失,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那你自己怎么会有成就?哪一天学到了,看看别人都没有过失,他是示现给我看的,是我的善知识。要想到那不是真的他的过失,他是来给我看的。你这样想,那就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在你面前表演,是佛菩萨化身。化身是来度你的,来警告你的,你觉悟了...(净公上人学佛答问《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二) (共一集) 2007/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371-01 》)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五卷
...,谁接也不走。但《观经》中,如第十五观中品下生者,临终时没有佛来接引,下品中生者是化佛、菩萨来接引。应如何识别真假?下品上生者是观音、势至来接引,下品下生者则为金莲花接引。临命终时死生大事,请老法师开示。
答:这些事情要研究,你好好的去研究净土五经一论。如果再详细的,在过去台湾有位老居士,把净土的典籍会集成一套丛书,叫《净土丛书》,那就非常详尽,你好好去研究。如果你不愿意研究这个东西,你喜欢简单,你学哪部经就依哪部经去学,就没错。你依《十六观经》,《十六观经》我不依前面,我只依第十六观,十六观就是持名念佛,你只一心去念下去,你就不要问这些。你想既然念佛,还有这么多妄想存在,你往生的希望很渺茫,为什么?你心太乱,你心太杂了。如果你统统放下,你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大概你将来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弥陀、观音、势至都会来接引你,这才是真实的利益。不要去怀疑,不要去打这些妄想,古人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八个字你记住了,这是成功的祕诀。每部经它接引的众生不一样,净土众生的根性也是很复杂,不是一个法门,所以念佛的方法很多。你只要一门念到底,你心才定的。什么时候你真正往生有把握?你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就决定得生。所以,一心不乱重要!
《无量寿经》上「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讲得多简单,多么扼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发菩提心。你能存这个心,生活是用这个心,工作也是用这个心,待人接物都是用这个心,这菩提心现前。不是说我念佛有这个心,不念佛这个心就没有,那你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你还有二心。对佛是一种心,对众生是一种心,你还有二心,二心不是菩提心,你不能往生。往生虽然是易行道,也不是想像当中那么容易。从前李老师告诉我很多遍,所以我们的记忆就很深。他是讲台中莲社,念佛的同学很多,真正往生的不多,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只有两三个。你将来往生是万分之二、三,这是你很光荣的事情,一万个人里面九千九百九十多都被淘汰掉,你被选中,很难得。但是你有这么多疑虑,那我肯定你选不上;你要真正想被选上,这统统打掉,你才能被选上。
问:第十一个问题,请问是否可代父母接受三皈依?
答:这个三皈依叫结缘三皈,不是真的,叫结缘三皈。三皈不是别人能代替的,别人能代替,我们都不要修了,佛菩萨都代替我们,他大慈大悲。为什么祖师大德常讲,佛门里面「公修公...(净公上人学佛答问《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十) (共一集) 2007/9/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09-01 》)
...定,定他就开慧,智慧开了,才能解决问题。你学多、学杂了,你心没有定功,你就没有智慧,这就错!
问:底下一个问题,弟子的父母亲戚颇有善根,只是未发心正信佛法。请问弟子应如何更有效帮助他们?
答:这个地方就是佛法讲的善巧方便,他如果说不反对,你常常听经,现在用光碟很方便,你听经他不反对,他也就听到了。能够听个一年、二年善根就种下去,这是接引很好的方法。你自己更要做到,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在家要做真正孝子,你父母才会觉得学佛是好,学佛很孝顺,他就欢喜了。他欢喜他也想学,而且也会把佛法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这样帮助是有效果的。
问:第十二个问题,弟子或遇横死罹难众生,或解剖动物时,都念「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南无阿弥陀佛」,净土往生咒,七佛灭罪真言,地藏菩萨超度心咒等。请问应怎样念才如法?还需要做别的什么吗?或要结什么手印?
答:都不需要,只念阿弥陀佛回向给牠,帮助牠求生净土,你的诚意达到就好了。念太多就念杂了,你自己也感觉得很杂,接受的众生牠也感觉的混杂。世出世间一切法,佛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弥陀经》的宗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要懂这个道理,一才真正有效果。所以是一句佛号送往生,对人、对一切动物都相同。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哪种佛咒能破降头术?哪种佛咒能破蛊惑术?
答:你要真正懂得这些原理原则,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这是灌顶法师讲的,我们不能不相信。什么样的方法都没有效果,最后这句阿弥陀佛有效。就怕你念得不诚心,你念得对它怀疑,那就没法子,你要相信决定有效果。在藏传里面,他们念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一样有效果,「唵嘛呢叭咪吽」,这是他们天天念的,跟我们念佛一样。那是念观世音菩萨,也很有感应,就只要一句,简单也很容易。
问:底下一个问题,老法师说八地菩萨才纯修密,不修密法不能成佛。请问是不是说成佛都要经过密法,以去除妄想?八地菩萨还需要有男女双修吗?
答:佛对众生所说一切法,有方便、有真实,这你要知道。佛讲到八地,实际上在《华严经》上讲,你要到初住你就全部明白了。然后你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接引众生的善巧方便,那种智慧的自在运用,你就完全通达。你现在还没有到八地,你就乖乖的依教奉行,持戒,好好的学佛,那就行了。不需要到八地,到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你就明白了。
问:底下第十五个问...(净公上人学佛答问《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十二) (共一集) 2007/1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15-01 》)
...是我们的意识心,没有办法知道真如本性里面的这些实相、真实相,你想描绘它这是不可能的。经上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怎么画法?所以这些真相不能不知道。
问:底下一条就是,建筑和衣服能否画成现代化?因为都是随心所变的,现代人往生,有的可能不太喜欢穿古装,或住古代宫殿,理论上极乐世界是否应该也有现代的洋房,或现代化的衣服?
答:你想得很好,确实相随心生。可是到极乐世界我们想想应该是什么样子?有没有现代跟古代?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是不思议的法性土。到那个地方,人还有没有分别执着?给诸位说没有了,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也没有古今,也没有内外,也就是时间空间都突破了。身体居住的宫殿、服饰,你说是什么样的形象?有没有一定的形象?没有。那你就晓得,在那个境界里面完全是随顺自性,他没有想到我要穿个什么样的服装。阿弥陀佛是古装,我们现在穿这个跟阿弥陀佛能相应吗?我们有这些念头,能不能到极乐世界去?不能去,去不了!你妄想执着太多了。往生极乐世界什么条件?清净心,心净则土净。
我们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功夫才跟极乐世界相应?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往生。如果我们有这么多的念头,不能往生,你既使画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是一桩好事情,你在这里宣传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你这些念头很多,分别执着很重,障碍你往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关于画画,我介绍你一位画家,台湾江逸子居士,他画了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也画了一幅地狱变相图。地狱变相图里面确实有古装、有现代装,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没有办法画,完全用白描,没有着色。毕竟他是个佛教徒,他对于经典有相当的契入。他也是个画家,你有这些问题,你们在一起磋商,我相信对你会有些启示。底下的问题我就不再答了,我介绍你一个朋友,你去找他,去研究这个事情。他的问题我念一遍,不必解答了。
问:大家和弥陀一样,如果我突然想穿高贵的西装,他要穿晚装,那我们的衣服立刻跟佛就不同了。那极乐世界的大众不就有各种不同的衣服和形象了吗?
答:这就把极乐世界变成娑婆世界了,确实你从极乐世界掉下来,你回到娑婆世界来了。
问:极乐世界大地是琉璃,请问琉璃是指水晶,还是指翡翠?
答:我们这个地方的七宝没有办法跟人比,只是个相似。相似,古人说是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完全透明的。
问:大地该画什么颜...(净公上人学佛答问《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0一) (共一集) 2008/9/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79-01 》)
...寺庙。但是那个时候是有寺庙,印度有很多宗教,他们的宗教比佛教的历史早,尤其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就是现在的兴都教,我跟他们接触很多,他们告诉我,他们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但是它没有文字记载,有传说。可是现在国际上承认它,他们的历史至少是八千五百年,换句话说,比释迦牟尼佛早五千年。他们有寺庙,他们拜神,拜大梵天神。佛教里面尊重一切的神灵,他不拜神,这要知道,对神尊重、有礼貌,对人有礼,对神明也有礼貌。底下一个小题。
问:经上没有讲佛、菩萨他们是怎样具体修行的过程,只有发愿和总结的智慧,我很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做的?然后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和运用?
答:你看的经不多,如果看的经多了,你就不会说这句话了,为什么?经上没有讲佛菩萨他们是怎样具体修行的过程,这个话经上讲得太多了,几乎每部经都讲到。要不把修行的方法讲出来,这经不是白讲了吗?讲有什么用处?部部经上都有。《弥陀经》上教人念佛,讲得很清楚,你看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七是圆满,不能说为七天。七是圆满的数字,叫你是有耐心、有恒心一直念下去。念到什么时候你就有成就?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你得念佛三昧。能不能往生决定在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决定往生。就是你临走的时候头脑很清楚,没有杂念,临走的时候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向往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你。怎么会没有修行的方法?
《华严经》教给我们,修什么?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讲得好清楚。经太大了,讲得太详细,有些人觉得希望能够简单一点,扼要一点,我们能抓住纲领。华严宗的祖师慈悲,杜顺和尚,初祖,贤首国师,三祖,你看他们提供我们一份华严修行重要的原理原则,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我们也在讲经当中,把这部经插进去,也算是一部经,《华严经》修行的方法。我们讲了四十八次,九十六个小时,《华严经》修行详细的方法。怎么会没有方法?没有方法怎么行?抓住这个纲领,依教奉行,就能入华严境界。底下一个问题。
问:请问,梦境的多少是否代表心清净多少?梦境多,心就不清净,梦境少,心就清净些,如果不作梦,是否心真的清净无染?
答:你前面说得有道理,梦多,心是不清净,梦少,心是清净,但是不作梦,不代表他心清净。那什么是心清净?烦恼没有了是清净,也就是像《华严》所说的,分别执着没有了,清净心就现前。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再执着,得清...(净公上人学佛答问《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0一) (共一集) 2008/9/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79-01 》)
...浅不能包括深的,这是一定道理,后面可以包括前面的。
【以此望前。则十门全统。】
统摄无遗,后面包括前面的,前面不包括后面的。
【若直剋论疏意。】
这个『论疏』的意旨,直截了当来讲这个注解的意旨。
【但是一真心体。】
这是一句话说尽了,这裡面含义就很深。所以佛法的修学,我们总算是把这个根找到了。第一个源头找出来了,是什麽东西?真心,就是自性,也就是《华严》上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这四个字把真心自性的本体、现象、作用完完全全都包括,说尽了。
我再跟诸位说一个另外的名号,阿弥陀佛。你们想一想,阿弥陀佛跟一真法界有什麽关係?前面讲了相入、相即、无尽,一点都不错,一真法界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真法界,没有两样,你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一真法界,自己入不了一真法界,念阿弥陀佛是入得了一真法界。为什麽?一真法界是所入,阿弥陀佛是能入,能所不二,这是给你说明一切法门裡头为什麽选择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直捷修一心不乱。你看经上讲这麽多,都是讲一心,一心是体。念阿弥陀佛,《弥陀经》上明明白白的跟我们讲,念佛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所以这个法门是直捷修一心的。
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一心的,统统修一心。为什麽?尽虚空遍法界唯是一心,只要你是修一心就叫做佛法。虽然他不是佛教,或者是其他宗教,只要他是修一心,在佛都承认他是佛法。所以佛经有五种人说,这个思想在今天讲是开放的。我们今天讲民主自由开放,佛教就符合这个精神,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只是我说的才能称为经,你们别人讲的都不可以称经,不是这个说法。佛说了,可以讲一切人说,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可见得「经」这一字是用标准来说的,不是哪一个人来说的。什麽标准?就是一心,只要你的指标、归宿是一心,这就是真经,这是佛经。所以佛说的、菩萨说的、仙人说的、天人说的、变化人说的都可以。我们六祖大师说的,六祖是中国人,他所讲的我们称为《坛经》。你想想看,经上所讲的确实也是一心为归宿。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就是修一心。
在所有一切修学方法裡面,实在讲,最直捷是念佛。那其他法门不是最直捷吗?有,有最直捷的,像禅、像密,跟淨宗同样都是最直捷的。直捷,为什麽我们要特别强调淨土?强调淨土是我个人,就是我们自己的根机,我们根机钝,那一个直捷我们...(净公上人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九十四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3-0094》)
...,有出、有入,入的时候,有定的境界;出定的时候,境界就失掉了。这个定是有入有出,这是小定啊。大定啊,没有出入,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叫大定。念佛人,二六时中,心里面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放下万缘呢,提起正念呢,这心里头只有一念,没有其余的妄念,这就是定啊,这不是定是什么呢?!
这个定里面,有止有观,有静有虑。从静、从止来说,放下万缘,没有杂念。从观、从虑上来说,有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了了分明。有止有观呢,这不是禅定是什么?!
不拘形式,一切事情都可以照做、可以照办,这个定才有用处啊。盘腿面壁,定在那里了,什么事都不能办,必须要出了定才办事,入了定就不能办事。净土法门是,入了定什么事都可以办。为什么?它不要出定,没有出入啊,这是大定啊,大势至菩萨所修的。有几个人晓得呢?!又有几个人念佛,哎呦,他知道自己在修楞严大定呢?!
修楞严大定就是修一心不乱,大家这个念佛啊,都是求,哎呀,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他不知道修大定,不知道修一心不乱,哪里晓得,你临命终时,如果这个功夫不能成就,心还是乱的,还是不定的,还是去不了啊。能够往生,是要靠临命终那个时候,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要记住这八个字。有这个条件,决定往生。
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念佛这个法门殊胜,道理就在此地。那么可见得,我们今天讲功夫,谈不上,没有功夫。为什么说没有功夫呢?就是你心里头没有定,功夫叫定啦。不为外境所转,这叫功夫。
一切大乘了义经典,都是发明这个道理,也都是给我们讲求修学的方法。可见得前面这个四科啊,佛所说的,句句都是真理,在事相上,为我们指出中道了义。而阿难尊者,听了以后啊,没听懂,反而认为佛的一切排摈,怀疑那是偏空戏论,不务实地,好像堕落在顽空里面一样。这阿难虽然是听得多、记得多,这个记的病,就在此地,阿难表演给我们看呢。我们中国圣人也说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是害人的。
所以这个学问,不贵记诵,而贵开悟,不贵记诵。叫你读书,读几千遍,读几万遍,那个目的,是把你的心定下来。定下来之后,会开悟。如果你把这个目标转移,哦,我样样都记得。这个样样都记得了,好,真的记得了,不开悟,悟门堵死了。这是同一个方法,运用之妙啊,各不相同。
你比如说,你背书,你的目的是在记,好,你把这个东西都记住,这是一个目的。阿难用的是这个,用的这么个心,所以他样样都记得,但是就是不开悟。可是佛...(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00-a/133–圆彰七大 即性周遍 》)
...来讲。
这是一种方式,也非常的活泼。为什么呢?会会圆满,就是每一次讲的时候,次次都圆满。整个联系起来,是一部大经。可是每一次都独立,都有它的独立性,听一次有一次的受用,有一次的功德。可以连续地听,也可以不必连续,偶尔去听一听。这一次,我们讲这个华严,采取这个方式。
那么这是讲到这个体相用三大。三大就是一心,一心具足三大。一念心迷,三大虽然没有失去,但是你得不到三大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一念觉悟了,三大的功德利益啊,立刻就现前了,真是妙不可言。那么说到一心三大,诸位能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呢?念佛所修的,就是一心。只要你得一心了,三大不就现前了吗?!华严经经题,大方广三个字,就是说的三大:大是讲的体,方是讲的相,广是讲的作用。怎么能入进去呢?一心。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就是修的一心不乱。
我们天天在念佛,但是,不知道修一心不乱啊。目标搞错了,搞到哪里去了?求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你吗?不可靠啊。为什么不可靠呢?不是阿弥陀佛大妄语,不是阿弥陀佛欺骗你,不来接引你,正是因为你没有遵照阿弥陀佛的教训去做,因为阿弥陀佛明明叫你这个念佛要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在经里头讲得清清楚楚啊。你果然做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那阿弥陀佛就是大妄语了,那就是他不对了。那么我们这个念佛呢,心还是乱的,还是颠倒的,盼望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不来,这得怪我们自己,不怪他。过失在我们自己这一边,阿弥陀佛那一边没过失,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啊。
不是给你讲得很清楚吗,理一心不乱,是上品上生,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这不讲得清清楚楚的吗。《疏钞》上讲得清楚,《要解》里面,藕益大师的要解,也说得很清楚。像这样重要的开示,你疏忽了,你忘掉了,你以乱心、以颠倒心去往生,哪有这个道理呢?!那边是净土啊,心净则土净啊。所以诸位,凡是看到一心三大,你就要晓得一心重要。你想求这个三大显现,不可能;只要你得一心,这个三大,不求,自然就显露了。
不但念佛修一心,你们看看起信论,是不是讲修一心。华严经,也是修一心。一切经论里面,纵然名称有异,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求一心不乱啦。一心三大,是一切众生与十方诸佛菩萨共同具足的,不是说诸佛菩萨才有,我们没有。我们如果没有,那我们圆满菩提,我们应该有所得;我原来没有嘛,现在得到了。为什么又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心经到末后,「无智...(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26-a/133–佛敕文殊拣选 偈颂》)
...才讲了,像前面长行文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国土是依顽空妄想而建立的,妄想无自性,妄想没有体,没有自体啊。体就是真如本性,迷了叫妄想,悟了叫正觉,叫大觉。
那么由此可知,十方世界依报的国土,正报的众生,一切诸法,没有一桩不是唯心所现,所以只要你自己见到了真性,什么都能现前,就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既然能生万法了,你是哪一样都不缺了,样样具足,这才是真实究竟的圆满。那么这也才看到佛法的价值啊,佛法对我们来讲,太需要了。为什么呢?得到了佛法,就得到了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通通得到,一样都不缺。不得佛法,就是不见真性,你在世间追求任何的东西,都是有限的,都不是究竟的。
佛法要没有这样的价值,诸位想想,古今中外历代许多帝王,他王位都不要了,他要来追求佛法。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是一个例子。你们所熟悉的安世高,也是一个例子,安世高是国王啊。世间富贵,帝王是第一啊,哪能比得了帝王呢。帝王觉悟到了,做世间的帝王,做天上的天王,没有佛自在啊,比佛差得太远太远了,所以舍弃王位来学佛。
学佛的目的在哪里呢?目的在开悟,在明心见性;修净土的人,目的在理一心不乱。《弥陀经》里面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目的在这个。心要乱,要颠倒,那是凡夫,不是修行人。修行人的目标,就是不乱,不颠倒。功夫到家了,自然就开悟了。功夫没有到,没有成熟,想开悟,也开不了。这个事情,千万不要想,哎呀,我天天在念佛,天天在修,怎么还不开悟!你们想想看,你要是有这个念头,这叫妄想;有妄想,不会开悟。前面不是说吗,「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你还在尽打妄想。尽打妄想,怎么会开悟呢?不会的。妄想不生了,就开悟了。几时妄念不生,你几时就开悟。悟了,你再看看楞严,看看华严,对一对,那是开悟的境界。像我们现在念的这几首偈子,文殊菩萨所说的这个偈子,这是开悟的境界。
所以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之所以迷惑颠倒,之所以不得一心,不见道,实在是他不相信万法本空,他不相信这个,不相信一切法不可得,他要拼命去追求。这一桩事情,在晚近印光大师劝我们念《了凡四训》,大主义就在此地,了凡四训实在讲得非常的浅显,说明一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说明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果然相信这个了,对世间一切法不追求了,为什么呢?命定的,求也求不到。你求到的,想尽方法求到的,还是命里有的,你看冤枉不冤枉?!命里没有的,求不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啊,真懂得这道...(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28-a/133–佛敕文殊拣选 偈颂》)
...行!怎么能办得了事!佣人是听主人指使的,你要找到主人才能解决问题。禅宗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要能够见到心性,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佛菩萨了。
所以研教听经要有耐心,有疑问可以存疑,古德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这叫「疑情」,不是怀疑。如果对於经典所说,你不能理解,起了怀疑,那错误了。怀疑是什么?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说菩萨是菩萨道,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那么怎么办?有疑,要信,我还是虔诚相信。佛说这个理太深了,不是我的境界,不是我现前浅显智慧能够理解的。我相信这个,相信佛说的话不错,认真继续不断努力修学,等到哪一天智慧开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小的疑情智慧开几分,问题解决了;大的疑情,必须智慧再要开到一个阶段,你才能明了。这就是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如果你怀疑、不相信、不肯接受,你永远没有悟处。所以经典里面所说的甚深义趣,不思议的境界,有疑情是正确的,一定要照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论、方法认真修学。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人开智慧,所谓破迷开悟。智慧怎么开的?智慧从禅定当中开的。我们净土宗,虽然不用禅定这个名词,净土宗所用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就是禅定,念佛人所修的,目的在此地。
了解这个道理,这个地方只是无量修学方法里面,举一个例子:造像,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议。造像种类很多,这个地方列举或者是『彩画』、素描都可以,或者是泥塑、石雕、『胶漆』,现在这一类的佛菩萨形像也很多。现在科学技术发达,造成模型,造佛菩萨形像既精美,价格也低廉。下面这是铸造佛像,用金属『金。银。铜。铁』铸造佛像,铸造的佛像能够传之於久远。佛菩萨形像,对於一个修学人来说是提示,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造一尊地藏 菩萨像,功德很大,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孝亲尊师。地藏 菩萨表孝道,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心地含藏了无量的宝藏,这是地藏 菩萨名号的含义。
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讲,我们心性里头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才艺,一切圆满具足,与大经里面所说,如来果地上依正庄严,无二无别,这都是自性本具的。《华严经》上讲毗卢遮那的华藏世界,净土经里面所讲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怎么出现的?自性本具,所以才说唯心净土。我们迷失了自性,今天我们住的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五浊恶世,五浊恶世从哪里来的?也是唯心五浊,没有离开心性。觉悟了这心性就变成净土,迷失了这心性就变成...(净公上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九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12-19》)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六卷
...003/5/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15-002
诸位同学,请看「系念法事」的题目。题目总共有十个字,《中峰系
念法事三时全集》。我用的这个本子是华藏图书馆的本子,民国七十九年
续印,印的这个本子。这个页数,我都是用的这个本子,有些本子跟这些
页数不相同,不过大概都能找得到就是。
「中峰」是元朝明本禅师的法号,前面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这是一
位很了不起的大德,有修有证、有德有学。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老人家
一生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到五体投地。这一位宗门的大德编著这一本系念
法事,意义非常之深。告诉我们,佛法到最后一着还是要求生净土,这里
面他的开示讲得非常清楚!净土法门的殊胜由此可见。又何况《华严》,
这是中国历代的高僧大德公认的,是佛门第一经,圆满珐輪,末后普贤菩
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宗门最后求往生,诸位只要看《禅门日诵》就明白
了。这种修行方法显示出最高的智慧。
这一本《系念法事三时全集》冥阳两利。如果把它当作经忏佛事来做,
有口无心,那就错了,我们应当把它当作课诵来做。系念,罗什大师翻《佛
说阿弥陀经》,他是用意译的,所以经文里面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过去我也曾经听到人说过,一心不乱,我们凡夫做不到,因此对这个法门
生起了疑惑,不敢承当。但是《弥陀经》还有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
是直译,依照梵文直译下来的。梵文里面有十方佛,罗什大师的只有六方,
晓得罗什大师省略。一心不乱,在玄奘大师的本子里头是「一心系念」,
如果说一心系念,这个凡夫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水平太高了。
我们要问,罗什大师有没有把意思翻错?给诸位说没有。凡是往生的
人一定要念到一心系念,临命终时弥陀来接引你,接引你的时候一定先放
光。阿弥陀佛放光,佛光注照,佛光一照你的功夫就升等,从一心系念就
到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也没有翻错。大师确确实实把这桩事情看得清
清楚楚、明明白白。
「念」中国这个文字是属于会意,你看上面是「今」下面是「心」,
这个意思就是现在心里头有佛!心里头要有,这才叫念。不是过去有,不
是未来有,「今」,现在有,这才叫念。系念,那是念念不舍。
——16——
「三时」,法事里面有第一时、第二时、第三时。在古时候的印度,
把一昼夜分做昼三时、夜三时。由此可知,这个意思要是引申,就是昼夜
不懈。「法」是方法,「事」是...(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二集)》)
...慧。所以,佛说他们住偏真涅槃,真就是真空。住偏
真涅槃有自受用,没有他受用。自受用在清净寂灭里面,不自在,不圆满。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阿罗汉住偏真涅槃最长的两万大劫,就是说这么
长的一个期限他会回头,他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辟支佛比他聪明,辟支
佛也住偏真涅槃,最长的期限是一万大劫,一万劫会回头;声闻顶多两万
劫会回头。回头就是我们常讲的回小向大,他不愿意再休息了,休息的时
间够了,还要努力去求学。声闻住偏真涅槃就好比我们休学。譬如读书读
——175——
到中学毕业,毕业就没有读了,这一下就停下来。停了若干年之后,觉得
不行还是要读书,再去考大学,这大学就好比是大乘,就这个样子。
「菩萨表即假」。这个即就是一切,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菩萨
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假相,这个假相不碍真空。所以心住在真空,他能
够在假相里面教化众生,彼此没有妨碍。我们今天凡夫,我们如果教化众
生,对自己的清净心真的产生障碍,心不得清净。如果是菩萨就没有障碍,
一天到晚忙着为一切众生服务,决定不妨碍自己的清净心,决定不妨碍自
己修行的功夫,菩萨修六度万行。我们念佛人修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这是念佛三昧;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怎么样繁忙,心不颠倒,一心不乱。
心永远是定的,不会被外头境界转,菩萨。我们凡夫接触外面境界,
被外面境界转,这个很可怜。被外面境界转就是遇到境界立刻就起反应,
没有定功。所以那个念头可以说你从出生到现在,念头日夜不断,前念灭
了后念就生,速度快,决定没有两个念头是相同的。念头比时间快,时间
一分一秒,我们念头的起灭,佛在经上给我们讲都是万分之一秒。换句话
说,一秒当中,一秒钟这么长的时间,我们的念头已经有上万的生灭。就
是以《仁王经》上讲的,我跟诸位同学常常说这不是真实的,是佛的方便
说,方便说就已经不得了了。为什么?
《仁王经》上讲的一秒钟多少念头生灭?二十一万六千个。二十一万
六千个念头生灭,我们自己不知道,这不知道叫粗心大意。一个念头生就
是现相出来了,正如同我们看电影一样,电影放映机的镜头一打开,一张
照片放在银幕上。那个银幕就是虚空、就是世界、就是众生,生了,很快
一下它就灭了。灭了立刻又生,第二张出来了。速度太快,我们看到好象
是真的,其实是一张一张的画面,而且一张一张的画面是各个不相同,绝
对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画面,这叫相续相。
《金刚经》上讲的「如露亦如...(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十四集)》)
...要的,
「心净则佛土净」,你的心不清净。
心为什么不清净?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这真的最重要,妄念太多。
所以我们常常讲,我们比不上一些老太婆,比不上那些愚痴的人,他什么
都不懂,字也不认识,他有真正的德行。他什么德行?他没有傲慢,他处
处谦虚卑下,一切时一切处不敢站在人的前面。谦卑!这是德行。老实是
他的德行,他没有任何奢望,没有任何希求;老老实实的念佛,什么妄想
他都不生,他统统放下了,念个几年他成功了。我们这些自以为聪明,自
以为了不起的都不能往生。这些人我们没瞧得起,没有把他放在眼睛里面,
他们作佛去了,他们正精进!我们这些人是乱进、杂进,什么都想学,样
样放不下,坏在这里。
「正念,念正道及助道法」。在我们这个法门,正道是什么?「发菩
提心,一向专念」,正道!助道是什么?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积功累德,
回向净土。我们修五戒、修十善、修六度、修四摄、修三十七道品统统叫
助道法。帮助我们断习气、断烦恼,帮助我们坚定信愿,帮助我们一心精
进,助道法,这个叫正念。
最后一个「正定,以无漏慧相应入定」。心要定,《弥陀经》上讲的
「一心不乱」,就是正定;「心不颠倒」是正慧。一心不乱,自己的烦恼
(我们不能讲灭、断,这功夫很深,我们做不到)伏住了。这一句阿弥陀
佛念得好,信心、愿心、念佛的心,把我们所有的烦恼习气,就是妄想分
别执着统统伏了,能够伏住,它不起现行,这就是初步的念佛三昧,我们
——229——
平常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样子?就是这个样子;烦恼习气没断,
但是不起现行。
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执着不起来,分别不起来,妄想不起来,
这就叫功夫成片,这就是初级的念佛三昧。你能得到这个念佛三昧,你决
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有把握了!我们见色闻声还会起妄想分别执着,
你要记住,没有真实功夫,我还被外头境界转!虽然念佛,功夫成片没有
得到,没有得到功夫成片,往生没有把握。你想想看这个事情多大、多重
要!
经上讲的「无漏慧」,就是智慧里头决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这句话
诸位要牢牢记住,夹杂妄想分别执着,无漏慧就没有了。那你有的智慧是
佛经上讲的世智辩聪,不是真实智慧,世智辩聪。世智辩聪跟真实智慧差
别就在此地,一个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一个有妄想分别执着。有妄想分别
执着的智慧是世智辩聪,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是...(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十七集)》)
...疾病的治疗,就是实验,真的跟佛经上讲的一样。日本江本胜博士,他研
究的这个实验,也跟佛经讲的一样。他八月二号,昨天我们有联系,八月
二号到布里斯本来。之前可能七月底他先到墨尔本,到墨尔本就方便,我
们请他到这边来。
——278——
这是善意,善心、善意、善行,肯定有好处。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
吃亏是福,你不肯吃亏,你一点福报都没有。吃大亏有大福,吃小亏有小
福,这现在人不相信,现在人说这是迷信,这个观念是错误的。一定要怎
么样?要竞争、要斗争,斗争到最后是两败俱伤,祸害!他不知道求福之
道。他只知道这个身,不知道有来生。
我们在这个世间,连身体也没有看得很重。为什么?我们知道,死了
之后往上升,愈升愈好。我们能不能到极乐世界?完全在决心、在意志、
在你的心行,就这三个条件。你有决心,你有志愿,你有行为,佛经上讲
的信、愿、行,那个行是善行。小本《弥陀经》着重在持执名号,持执名
号你要懂得名号的义趣。中峰禅师在《系念法事》里面开示讲的很清楚,
「信」,决定不怀疑,「愿」要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行」,这个
法事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他老人
家又举《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这是真行。
所以修行的基础是十善业道,没有十善业道等于说你的修行没有根,
十善业道是我们修行的根。这个世间,连澳洲土著都了解,我们到这个世
间来,是来旅游的,是来观光的,时间很短暂,很快要离开,这个世间一
切的一切决定不能有丝毫留恋。有丝毫留恋你就脱离不了这个地方,这个
道理要懂。我们在此地建了个道场,建得再好,金碧辉煌,都不能留恋。
为什么?你留恋之后,将来死了之后,你离不开这个地方,你留恋它,舍
不得离开它。在这个道场里面,这个道场里头没有男女交配。那怎么办?
这道场有老鼠、有蟑螂、有苍蝇、有蚂蚁。好,你就投胎到这些动物,你
认定这个地方是你家,这叫愚痴。
你要能够舍离这个道场,你到天堂里面去住,比这个地方殊胜太多。
天堂也不能留恋,你还能再往上升更殊胜的。一留恋就完了,不能有一丝
毫的贪爱,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决定不可以有一丝毫的贪爱。佛给
我们讲的常常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
泡影」。有能力、有福报,全心全力帮助需要的众生,一...(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二一集)》)
...、矿物没有知觉,
错了,统统有知觉;佛法里面讲灵知,不叫知觉,叫灵知。
日本江本博士,他的姓是江本,不是像中国人的一个字,他姓江本,
名字叫胜。他实验证明,证明水(水是物质),自性的特性统统具足;树
叶也统统具足,微尘也具足。所以,他可以实验泥沙石头,一切万物你去
实验你会发现,统统都会听、都会看,都懂得人的意思。佛在经上讲得很
清楚、很明白,难得他用科学的方法实验证明出来。只一桩事情证明,然
后你慢慢实验所有一切万物,统统具足自性的本能,见闻觉知。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这第二个小段,思慧,「净念相继,无有间
断,故名思慧」,我们讲到理持。蕅益大师《要解》的原文我念一念,「理
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
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这是《要解》里头的原文,我们介绍的时候
比较简单,用三句话十二个字,「心作心是,心境一如,能所不二」,这
是理持。接着再看末后的小段。
「克期办事,利根一日即不乱,中下不定,但能一心,皆得往生,名
修慧」。这里头这一句非常重要,「但能一心,皆得往生」。所以,罗什
大师翻这个经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非常非常重要,都是
三慧具足!念佛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就是学习的时间短,不需要太长的时
间,成就则无比的殊胜。《弥陀经》上跟我们讲,修学需要多长时间?七
天。《弥陀经》用七表法,但是经上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若一日,若二日,
若三日,若四日到若七日」。为什么?它要不是写得这么明白,那个七我
们看作表法,七代表圆满,那就不一定真的是七天。经上既然这样说了,
我们知道这个七天是事上说的,不是表法上说的,确确实实事上讲的。利
根、善根非常深厚的人,他一天就念到一心不乱。有没有?有。
——336——
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婆罗门女念佛一天一夜,她确实
念到一心不乱。为什么?她在定中去参观地狱。你看地狱里面鬼王看到她
来,迎接她,称她菩萨。问菩萨你来有什么事情?婆罗门女是凡夫,念到
一心不乱那就是菩萨。事一心在大乘里面讲(这是大乘法),圆教十信菩
萨,初信到十信位都是事一心不乱。我们在前面报告过,三不退里面,圆
教十信位的菩萨得两种不退,一个是位不退,一个是行不退。如果这个一
心要是理一心不乱,他是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见一分
真性...(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二五集)》)
...日都到太虚图书馆抄经,带笔记本去抄经,这样入佛门。
诸位同学,前面我们讲到方老师当年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情形。方老师
自从我认识他之后,我认识他是中年时代,到晚年三十多年的时间,我看
他的功夫完全用在经典上。尤其在那个时候台湾先后翻印日本的《大正藏》
跟《卍续藏》。这两套《大藏经》印出来之后,好象方先生全部的时间、
精力都用在这上面。在学校里面开课开佛经哲学,在台湾大学他讲魏晋佛
学,讲隋唐佛学,讲大乘佛学。晚年从台大退休,辅仁大学聘请他在博士
班讲华严哲学。他一生非常喜欢《华严》,我对于《华严》的爱好,实在
讲也受他老人家的影响。
所以到晚年他真正(有这么多典籍经典)对于佛法改观,不是像刚刚
教我的时候,只有性、相两宗,到以后就全面涉及。非常可惜他在成熟的
时候,在佛法上成熟的时候他就走了,他走的时候是七十九岁。一九七七
年,那个时候正好我在香港讲《楞严经》,好象他往生第三天还是第四天,
我回到台湾参加他的追悼纪念。这个地方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第八段,
「妙行胜果,不可思议」。这一段里面分九个小段,第一个小段「临终除
障」,「往生极乐,临命终时,圣众来迎,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我们
把经文念一念: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
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就是这一段经文。这很了不起,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谁来迎接你?
教主『阿弥陀佛』亲自来迎接你。不是像我们现在移民到哪个国家,我们
去的时候,人家总统不会来迎接我们,部长也不会来迎接我们。你想想看
这是什么味道?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谁来迎接你?阿弥陀佛,观音、势至,
还有诸大菩萨、声闻都来欢迎,迎接你。可是往生的条件,这里头没有说
——350——
一心不乱,好!为什么?一心不乱的功夫不见得我们每个人能得到。『心
不颠倒』。为什么?这里头包括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临终一念十
念,那是刚刚得到功夫成片。
像前面跟诸位报告的,华盛顿DC的周广大,临命终前三天才听到这
个法门,凭什么往生?「心不颠倒」。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一个关口是
什么?临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重要!临走的时候如果是迷惑
颠倒、人事不醒(我们常讲昏迷),甚至于家亲眷属不认识;家亲眷属在
病院里看他的时候,他睁开眼睛:你是谁?这问题严重。这个人往生难,
不但往生难,这种状况之下多半是被业力牵引。业力牵引就看你一生的行
业,你造的善业,人天两道去了,造的恶业,三恶道去了。但是你要晓得,
善业,临终有福报,清楚。
所以临命终时头脑很清楚,一点都不迷惑,家里的人大人、小孩亲戚
朋友一个个都很清楚、很明了,这种人决定不堕三途。他就是不念佛,不
求往生,也是人天两道。这是大福报!中国人讲五福,五福最后一条是好
死,死得很清楚、很明白。好死,来世好生,你看这个多重要?关系你来
世。人修福,说老实话,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福不要享福。福报留着什么
时候享?留着临命终时候享,临命终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清清楚楚,
念佛佛来接引,第一等的福报,没有比这福报更大。
所以一生的福报就求这一条,其他的都不要,这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真正聪明人。平常把福报都享掉了,临终时候没有福,迷惑颠倒,你一生
所修...(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二六集)》)
...自
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般若智慧是自性之体、真性之体。自性里头,万
德万能。自性里面,一切相好是它的作用。我们要是从《华严经》讲的体、
相、用来说,般若是体,是自性之体;德能是相,自性之相;相好是自性
的用。德能是能现、能变,相好是所现、所变,体相用。
这个经文是自性般若流露。如果我们了解这个道理,通达这个事实真
相,你才会把这个经看作宝!世出世间没有能跟它相比!我们要懂。真正
是末法众生离苦得乐、超越三界六道,一生圆满菩提,唯一的通道、唯一
的法门,功德利益,无与伦比,没有一样东西能跟它相比。这还得了吗!
——366——
大师后面这几句话说得好,「唯念至一心不乱」,我们得真干,念到一心
不乱,就超三界、超越六道轮回。伏烦恼,事一心不乱。他这三句话,「超
越三界六道」,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超越六道。「伏烦恼」,事一
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破无明」,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真正
不可思议!
不要看这薄薄的一本经,你要是念得很熟,从头到尾念一遍,五分钟
就念完了。这个经的德用不可思议,你自己明了吗?真正通达明了,你能
不学吗?你能不向「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目标精进吗?这才真正把
我们解决问题。大经大论道理、方法很多,没有这么简单,没有这么容易,
实实在在跟你讲,效果也未必有这个经殊胜,总要清楚明了。清楚明了就
是看破,看破之后,你才能放下。你为什么没有放下、不肯放下?你没有
看破,所以你放不下。再看下面一段。
「所持名号」,名号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真实不可思议」,这个名
号是真如自性的名号,念这一句名号,没有别的,就是把真如自性念出来。
我们是凡夫,在六道里头搞轮回,久远劫到今天,迷失了真如本性。现在
佛教导我们用六字洪名,破迷开悟,把真如自性再找回来!这是最简单、
最稳当、最直捷的办法。这个名号的意思是无量智、无量觉,前面跟诸位
报告过,无量寿佛,或者是阿弥陀佛,意思都是无量智、无量觉。无量智
是真如本性的自体,无量觉是真如本性的德用,这一句名号是恢复自性,
所以真实不可思议。
「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能持的心性就是我们现前念佛这
个真诚的心。这个真诚的心是带着迷的真心。什么是迷?妄想分别执着是
迷,我们妄想分别执着没有断尽。但是现在觉悟了,我要念佛了,念佛这
一念是真诚的。念佛这一念里...(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二七集)》)
...自己真正肯修净业,净业就是净、善,表现出外面是善,纯
净纯善,这是自力。
净土法门叫二力法门,自力、他力,他力是阿弥陀佛,「又仗弥陀悲
愿力」,这是他力。仗是依靠,怎样才能够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用我们
的净业感阿弥陀佛的愿力。我们净业是能感,阿弥陀佛慈悲愿力是能应,
感应道交!一切众生是业力感十恶,所以要细细去观察,身口意都不离十
恶,这个事情很麻烦。十恶感得的是什么?是三途苦报;十善感六道里面
的三善道的乐报、福报,不出六道轮回,所以净业重要!
心里面是阿弥陀佛,口念的是阿弥陀佛,身体一切造作的不离阿弥陀
佛。身体造作的怎么叫不离阿弥陀佛?把《无量寿经》、《观经》里面的
教诲,我们统统做到,表现在我们的行为上,我们没有离开阿弥陀佛!阿
弥陀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教我们不能做,我们决定不做,这
就对了。这个样子念念感应道交,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所用之功」,功是功夫,「决定不虚」,到临命终时候,寿命到的时候,
佛就来了。「佛及圣众,现前慰导」,慰是安慰,佛来安慰你,佛来引导
你,就是接引。所以你不会颠倒,你心里头不会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自在往生!下面一段是蕅益大师对这个法门极力赞叹。
——379——
「法门深妙」,深是讲的理深,我们无法理解。妙是事妙、相妙、方
法巧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这两句话真的是,蕅益大师
很难说得出来,不是入这个境界,这两句话说不出来,不可思议。破尽一
切戏论,什么是戏论?给诸位说,戏论就是一切诸佛的讲经说法,要跟念
佛法门来相比都叫戏论,不能比!八万四千法门不好修,很难学习,还要
很长的时间。这个法门太快了,一生成就,所以是稳当、简单、容易、快
速,看其他的法门当然是戏论。戏论是指佛法,所谓出世间法,意见是指
世间法,所以这两句是超越世出世间一切法,法门深妙!世出世间一切法
没有能够跟它相比。
「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谁能相信这个
法门?谁能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蕅益大师在祖师里头举了几个例子,
马鸣菩萨、龙树菩萨这是印度的,古印度的祖师大德举了两个。中国历代
祖师也举了两个,智者大师、永明延寿大师。智者、永明都在浙江,智者
大师在天台山,永明延寿大师在杭州,我们净土宗第六代祖师!只有像他
们这样的人,他们真的是证...(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二八集)》)
...
好,得三昧、明心见性,如果他不求生净土,他没有真的彻悟。真正彻底
觉悟了,没有不求生净土的。
你看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地上菩萨,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
真的觉悟,彻底觉悟了。始终,始是初地,终是等觉,总共有十一个位次,
这十一个位次的菩萨没有一个不念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求生净土的。文
殊、普贤做榜样!华严会上这两位上首菩萨带头,发愿求生净土!由此可
知,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了,没有不发心求生净土的。
『名闻佛』当然不例外,这个名号在此地代表为天人眼目。天人代表
六道里面的三善道,有慧眼,能辨别是非、邪正、利害,他有能力辨别。
世出世间法里面,念佛求生净土是第一殊胜,无与伦比的殊胜,他怎么会
不选择这个法门!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普贤菩萨是华藏
世界毘卢遮那佛会下的上首菩萨,佛门里面的祖师大德发愿求生净土的人
太多太多了。这几尊佛的名号都是佛法大行于世道,显示的兴旺的形象。
第三位。
【名光佛。】
「表大智随演,法音远闻,能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佛的
德号里头都有一个「名」,这里头有密义!这个密义就是教我们执持名号,
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决定往生。「光」表智慧,所以表的是究竟圆满
的智慧,恒顺众生,应机施教。「随」是随顺众生,随顺众生的根性,随
顺众生的爱好,随顺众生现前生活方式,为他「演」说。所以佛教化众生
活活泼泼,而且随时随处他有变化,这个与世间教学有相同的地方。譬如
说一个儿童,随着年龄的成长,年龄成长智慧也增长,经验也在成长。老
——424——
师教导他的一定是随着他的年龄,随着他的智慧,随着他的经验不断的调
整教材,调整教学的方法。绝对不是给他的课程一成不变,不是!
纵然古时候教学,确实从小(六、七岁的时候)就教他念四书五经,
到七、八十岁胡须白了还念四书五经,教材没有改变。但是你要晓得,他
教学的方法,对于这个教材的解释、体会、运用,真的是随着他的年龄有
变更的。佛教的经典亦复如是。从你初学佛的时候就教你读经,到一百岁
的时候还是读这一部经,可是你的体会不一样,年年不相同,月月不一样。
能把你所体会到的经义,落实在你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
人接物,引导你这一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但引导这一生,还引导未
来生生世世,经典不可思议!所以要懂得随机演说。
「法...(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三二集)》)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七卷
...经的目的,你总要知道,目的就是断疑生信。
要具足信愿持名,求生净土,真的有成就。
「非思议所行境界」,非思议就是不可思议!为什么说不可思议?前
面讲过,这个境界是佛所行的境界,念佛成佛,佛所行的境界。九法界众
生,谁念佛谁成佛,这不可思议。地狱、饿鬼、畜生肯念佛的,没有一个
不成佛,当生成就的佛法,都是横超。所以这个佛法称为难信之法。
「设非本师,来入恶世,示得菩提,以大智、大悲、见此、行此、说
此,众生何由禀此也哉」。这桩事情几个人懂?不要说一般研究佛法的人
——524——
不懂,说老实话,修学净土的人,在家出家,又有几个人懂?正因为他不
懂,所以他功夫不能成就。功夫不能成片,他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果然
要是真的懂了,没有一个不是当生成就。你真懂了,你感恩!这是假设,
要不是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示现来到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这个
世间是五浊恶世,在这个世间为我们表演念佛成佛,「示得菩提」,是为
我们表演念佛成佛。这就是佛在经上常常教导我们的,为人演说,释迦牟
尼佛自己做到。为我们表演、为我们说明,他是修学这个法门的,这个法
门是持名念佛,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样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大智」,究竟圆满的智慧,彻底的慈悲心,他见到这个法门。八
万四千法门里面, |
|
|
|
|
|
|
|
9#
樓主 |
發表於 2023-4-16 10:22:14
|
只看該作者
只有这个法门成就最快速、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
成就最高,无与伦比。一生圆满成就,不要等第二生,一念、十念都能成
功。这里头关键就是你要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彻底了解方法,不可思议。
真正能够放下,我常常讲的这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
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一句佛号念到底,没有一个不成功
的,没有一个不往生的。
纵然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蕅益大师讲的,也不可思议!因为西
方净土是平等的法界,生同居,就是生实报,就是生寂光,一生一切生,
这是十方诸佛刹土里找不到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天天听阿弥
陀佛教诲,天天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弥勒这些大菩萨,把手同行。
大家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学习,你到哪里去找这个环境!真正不可思议。
佛见到这个利益,佛见到利益,他自己真干。他说「我见到这个利益」,
他自己没有干,我们会对他怀疑。真的见到这个利益,你一定肯干,你不
肯干的话,你说这个利益怎么怎么好,我们听了对你笑笑,不敢相信...(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三八集)》)
...了。所以万缘放得下,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放不下。身心归
命净土,归命弥陀,这就对了。
世出世间法通达明了,是看破,一丝毫不染着,是放下。一切惑业(迷
惑颠倒的那些事),我们统统清楚;清楚是明了、是慧。接触,不能不接
触,接触之后,如如不动。也就是说,决定不起贪瞋痴慢疑,接触了之后,
念念都能够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这就是菩萨道,这就是成佛之
道,我们走成佛之道。千万不要去管别人,不要去想别人,一想你就堕落。
不要去议论别人,一议论你就造业。
对待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可以共话,我们讲可以对话,互相勉励。对
于不能接受的,他成见很深的,烦恼习气很重的,合掌令欢喜。他跟我说,
说得再多,我恭恭敬敬的态度在那里听,心里面默念阿弥陀佛,希望佛菩
萨以大慈悲威神力加持他,希望他早一天觉悟,早一天回头。我们道德、
——536——
智慧、能力不足,没有办法度他,我们求佛力加持,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
的。第三句。
「从今日起,一声阿弥陀佛死心念去修去,切莫走向其他路去」。前
面着重在信、愿的建立,有了信、愿,行重要了。这个法门,行就是执持
名号,目的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入佛境界了。
早年我讲《弥陀经》,跟诸位多次说过,一心是能证,一真是所证。
我们要想证得一真法界,诸位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华藏世
界是一真法界,一切诸佛的实报庄严土都是一真法界。你怎么能证得?一
心就证得。一心在哪里修?一心在日常生活当中修。什么叫一心?于一切
境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
这个时候叫一心。才起心动念,古人讲,你已经落二三了,不是一心。二
三是什么意思?二就是分别执着,就是第六意识、第七识;二是二意,第
七是意根,第六是意识,叫二意。三呢,二意加上阿赖耶叫三,三心二意。
三心是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叫三心;二意就是第七识、第六识。你
才动一念就落二三;换句话说,你从真心就立刻堕落到妄心。
如果在一切境缘当中,这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都能保持着不起心,不
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永远保持一心。哪个人没有一心?人人都有一
心,古大德讲的好,第一念是一心,第二念就落二三。所以你那第一念保
不住,虽有,保不住,很快就堕在二三。那么你就是妄心,就是烦恼习气
做主。阿赖耶里面,是无量劫来烦...(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三九集)》)
...来?都摄六根就是收回来。把眼从色那里
收回来,耳从声那里收回来,收回来你就安静了,你就定了;你不收回来,
你会受外头境界影响。用现在最容易懂的话,就是你的六根不再受外面六
尘境界影响,你才能做到净念相继。
耳根最灵,听到人家赞叹,欢喜的不得了;听到人家毁谤,骂你几句,
生气生好几天。这怎么行?这就是你没有办法收摄六根,你的心得不到清
净。真收回来,见色绝对不会受色法的影响,听声也决定不会受声尘的影
响,你的心永远在定中。鼻嗅香,香臭一如;舌尝味,五味一如,这就是
我们现在的话说,没有嗜好、没有好恶,心得平等、心得清净了。
在我们一般念佛,简单的说,净念,念是念阿弥陀佛,净是没有怀疑、
没有夹杂,就是净;不怀疑、不夹杂,相继是不间断。不夹杂是真功夫,
凡夫之不能成就,就是不是真信,他有疑、他夹杂,大量的夹杂,把念佛
功夫完全破坏掉,这是《楞严经》上说的。《弥陀经》里面讲的,这我们
刚刚讲过,我们念一念就行;
【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
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
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一段我们在前面讲过,本经说的。
【如是行者。是名正行。】
你平常念佛,与这个经相应,与《楞严经》上相应。《楞严》里面讲
得很深,《弥陀经》是从事上讲的,事上讲,跟《楞严经》有相应之处,
哪个地方相应?执持名号,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因,修
因;果,果就是一心不乱。所以有一心不乱,当然就有都摄六根,净念相
继;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然就有一心不乱之果,因果相应。这两部
经里面讲的是异曲同工。这样修行,这叫正行。
念佛堂堂主常常挂在口上的口头禅,我们称它口头禅,时时刻刻喊着,
「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就是这个。都摄六根,就是放下身心世界,
不要去攀缘。眼不向色攀缘,耳不向声尘攀缘,鼻不攀缘香,舌不攀缘味,
身不攀缘触,意不攀缘智。眼耳鼻舌身意收回来,不向外攀缘,净念相继,
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个时候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相应了,一念相应一
——662——
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相应是跟一心不乱相应,一心不乱就是佛。下面
说:
【行而无愿。即不成其行。】
这个很重要,你看看没有愿不行,愿是什么?
【愿者...(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四七集)》)
...过,
纵然听别人说,「这大概是理想,恐怕不是事实,哪有这个事实」!总免
不了疑惑。所以要晓得极乐世界原本就是遍十方,无量无边一切刹土都是
——668——
极乐世界。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理解了,这个事实我们能相信,我们不怀疑。
下面是形容。
『山光水色,似空合空』。就像湖泊、池塘里面的水一样,山光影映
在水色里面,水是清净的,水是平静的,没有染污,没有波浪,像一面镜
子一样,「似空合空」。如果我们的心要清净,为什么?外面的环境是随
心转的,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心平等,外面境界就平等。清净平等
觉是阿弥陀佛的德号,也是我们自性的德号,我们自性原本就是清净平等
觉。现在为什么搞得不清净、不平等、不觉?这得怪自己,不能怪别人,
这是清净平等觉的境界。
『尽大地是清泰故乡』。「清泰」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称清泰
世界。清净,「泰」是和平安乐,跟我们这个世界完全相反,我们这个世
界是五浊恶世。西方极乐是五清安泰,它不浊,没有恶。可见得这个事实,
真的如世尊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今天修行,
修什么?世尊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就这两句。
如果修到念念一心不乱,这个境界都转了,我常说,第一个你相貌转
了,其次你体质转了,再其次,你居住的环境转了。像一盏灯一样,点明
了之后,先照自己,也照你的周边十方。你的光度愈强,你照得愈远;光
度弱,照得近,光度的强弱就是你功夫的浅深。照破黑暗,照破浊恶,极
乐就现前,清泰就现前了。「清泰故乡」,这个「故乡」味道很浓!本来
如是,现在迷得太久了,好象出外去旅行,离开故乡太久,故乡什么样子
几乎忘掉了。迷恋在外面苦难的环境当中,不知道原本的安乐。
『华笑鸟啼,如镜照镜』。这末后两句都是比喻、是形容,这里面义
理很深很深,我们得细心去体会。「如镜照镜」,镜子光光互照,所现的
境界重重无尽。确实这个比喻能比喻一点彷佛,重重无尽的世界,一尘不
染,湛寂灵明。「华笑鸟啼」是形容自在快乐的样子。下面中峰禅师给我
们说: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这是说我们迷失了自性,不知道回头,这就是『自是不归』,不知道
回头!你要回头,回头就在现前。什么叫回头?把妄想分别执着息掉,就
回头了。因为自性里面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自性湛然寂灭,所现的境界...(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四八集)》)
...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
广修供养,一直到十者普皆回向。念菩萨的名号就要想到十大愿王,一切
菩萨摩诃萨修行的总纲领、总的原则。净宗真正是无比的殊胜,殊胜在哪
里?我们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你说这多殊胜。所以,净宗
修什么?修普贤行。
普贤行不能离开这十个纲领,我们这十个纲领没有做到,所以你的净
业不能成就。你要依照这十个纲领修行,净业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无始劫
烦恼习气自自然然就化解了。从哪里化解?前面四愿就化解了;礼敬、称
赞、供养、忏悔,就化解了。后面的几愿是为人演说,那是广度众生。普
贤菩萨所修的全是自性的,这个十愿都归自性,所以它圆满。再看下面的
开示,这是最后一段开示:
【上来三时系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劝导亡灵忏除结业。发愿往
生。行愿既深。功无虚弃。】
到这里是一段。法事做到这个地方,第三时将要结束、圆满了,这个
法事最主要的就是『系念阿弥陀佛』。由此可知,中峰禅师编这个修法的
仪轨,完全是落实《弥陀经》的教诲。《弥陀经》上最重要的开示是「一
心系念」!这是玄奘大师的译本。罗什的译本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心不颠倒」;玄奘大师的译本是「执持名号,一心系念」。「不乱」是不
容易,「系念」是可以做得到。系念是你心里头真正有阿弥陀佛,不一定
——803——
口里头念,心里头真有,那叫做系念。口里念心里没有,不相应。心里面
真有,口里头没有念还是相应,着重是你心里头有没有阿弥陀佛!
我们要问,你说心上有阿弥陀佛,有阿弥陀佛什么?最重要的无过于
阿弥陀佛的大愿。换句话说,你心里头念念有四十八愿,那你的心里头真
的是「系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阿弥陀佛。
谁发四十八愿,谁能够把四十八愿圆圆满满落实在工作、在生活、在处事
待人接物,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你们诸位想想,你不是阿弥陀佛谁是
阿弥陀佛!你的心、你的愿,当然你的解、你的行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
你想想看,这样的人焉能不生净土!这叫真念佛。
我们今天搞了这么多年,不相应,不相应原因在哪里?四十八愿没有
落实。不但没有落实,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想名闻利养、都想自私自利,
什么时候想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净宗学会成立我们编一个《朝暮课诵》,
为什么把四十八愿列在早课?诸位就晓得。我们的早课不念楞严咒、不念
...(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五七集)》)
...成佛,没有一个不开佛知见,没有一个不入佛境界。念佛要认真,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大家心里面都有数,劫难肯定不能避免。自度度他,除念佛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这是我们要警觉到、要认真努力去干的。第五句:
【得无量明】
前面讲「现觉智」,这个『无量明』,意思相同。相同不能说两句,同中有异,前面现觉智是说根本智,后面讲的「无量明」是后得智。
【照一切佛大法教海智慧光故】
这个『智慧』跟前面不一样。前面这个智,入佛境界是「根本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那是根本智。怎么说无知?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舍掉了,舍得干干净净,自性圆满现前,如净月轮,这是入佛境界。「后得智」则不然,能够参与一切诸佛菩萨为一切众生说经讲道,弘法利生,这是差别智、这是后得智,后得智也圆满了。后得智是从根本智来的,没有根本智决定没有后得智。根本智从哪里来的?从禅定里面来的。我们今天用执持名号的方法来修禅定。佛家讲的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晓得全是修禅定,修禅定的方式不一样,修禅定的手段不相同,无量无边的手段统统修禅定。我们采取的是「持名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就是禅定现前;念到心不颠倒,就是智慧现前。用持名这个方法,定慧等学,禅、智统统都可以现前。
我们念佛也念了很多年,为什么禅定、智慧得不到?那是我们念佛不如法。第一个修念佛法门的人,是大势至菩萨。诸位在楞严会上看到,他是怎样念佛的?他自己说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他念佛成佛了。我们今天念佛,没有都摄六根,所以不能成就;一面念佛,一面在打妄想,妄想没有断,妄想跟佛号同时现起,妄想把念佛的功夫破坏掉了。这样念佛念上三百年,也没用处,那真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真正念佛人,他懂得都摄六根,他知道要净念相继。有人问过我:「法师,怎么样都摄六根?」我告诉他:「净念相继。」「怎么样做到净念相继?」「都摄六根。」他听不懂。听不懂我再给他讲清楚、讲明白一点,念佛人不但在念佛的时候要念得相应,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就是净念,不间断就是相继,净念相继。不念佛的时候,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不怀疑、也不夹杂,功夫自自然然不间断,这叫功夫成片。在平常不念佛的时候,也不会起心动念,也没有贪瞋痴慢,也没有是非人我,一切真正放得下,这是功夫,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
修道人心是定的,他能享受寂静之乐...(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 (第三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1-03》)
...个地方的人心善、意善、行善,所感得的报土。我们看看我们现前居住的这个环境,天灾人祸不断的在发生,天天都有,频率愈来愈频繁,灾害愈来愈严重,什么原因?佛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说得明白,无非是我们居住在这个地区里面的众生心恶、意恶、行恶,念念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把这个环境变成这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要想改变我们居住环境,就有下手之处。从哪里做起?从心里面去改,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一切天灾人祸就自然能够化解。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学佛最重要的是修清净心。佛教化众生,法门虽然多,无量法门,归结到最后,无量法门就归三个门,这三门统摄无量法门。我们三皈依里面所说的,「佛、法、僧」三门;佛是觉门,法是正门,僧是净门,总归到觉、正、净三门。禅宗、性宗他们走的是觉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走的是正门,像贤首、天台、法相、三论,他们所走的是正知正见;念佛法门跟密宗这两个走的是净门,清净心。门虽然不同,但是任何一门都具足三门;你们诸位想想,他觉悟了,大彻大悟,他知见当然正,身心当然清净,一门得到了,三门同时都得到;正知正见的人,当然觉悟,当然清净;净门你要是得到了,经里面讲得很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要是念到一心不乱,你就觉悟了,你就正知正见。由此可知,这三门是一而三,三而一。
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净门,我们念佛,念佛目的何在?就是要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怎么个念法?要会用功夫。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自自然然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什么回事?就是烦恼起现行,业障起现行,这个要知道。你遇到顺境、善人,生贪爱的心,生欢喜心,错了,你心在动了;你处逆境,遇到恶人,你就厌弃、讨厌,瞋恚心也生起来,都是错误。所以佛祖教导我们,根尘相接的时候,念头才起来,立刻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我只念阿弥陀佛,只生起阿弥陀佛的念头,不生其他的念头。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七情五欲的念头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换过来,只有阿弥陀佛,没有七情五欲,这样念久了,烦恼业障自然就不起作用,我们功夫就得力了。把烦恼业障伏住,有这个功夫就决定得生净土。这个功夫不高,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也就不错了。诸位同修要记住,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这一句佛号,压不住烦恼,往生有问题,那就是古大德所谓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所以要真做功夫,真正要知道这个世间苦,佛在大小乘经论...(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 (第一集) 1999/10/5 香港九龙 档名:12-28-01》)
...特别是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学习。我们是凡夫,无量劫来烦恼习气太重,佛家讲的贪瞋痴慢不知不觉都表现在你的言语、举止、动态之中,这就叫造业。因为造业,这才牵连到不善的果报。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们也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与佛有缘,善根都很深厚,这一生得人身、闻佛法,不容易!一定要珍惜这个缘分,认真努力学习,我们这一生才能够永脱轮回。
有很多同修问我,我一定要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话说得不错,是不是真能往生,还有问号。要怎样才有把握往生?心清净才能往生。大乘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在哪里修?在生活里面修,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没有贪求、没有嗜好,一切都能随缘,人家给我们什么吃的,我们吃了都欢喜,给我们什么穿的,我们穿得很高兴,决定没有挑剔;这个东西我不吃,那个东西我不愿意,不可以!你有这种念头,你造业。起心动念都造业,何况你的言语造作。这个地方显示出你的心极不清净、极不平等,念佛也枉然。
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的人,真正往生两、三个而已」,这给我们很高的警惕。为什么念佛的人那么多,往生的人那么少?习气没有念掉。念佛目的何在?《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我们念佛目的之所在。我们怎样念到一心不乱、怎样念到心不颠倒?给诸位说,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你清净心念出来了,平等心念出来了;心不颠倒是智慧开了,正觉心起来了,慈悲心起来了。所以我们常常要反省问问自己,我的心清不清净、平不平等?有没有智慧、有没有慈悲?如果这五条统统没有,你的心是轮回心,念佛号也是轮回业,所以你不能够了生死,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原因在此地。
菩萨行,我在此地讲得非常浅显,把水平降到最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跟你们讲十善,讲六波罗蜜,这是菩萨行。这一句讲『云何深入菩萨行』,「深入」是智慧,对於菩萨行彻底明了,这是深入。深入与后面广大相应,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就深了,意思就深了。我们对於任何一个人,如果说指著鼻子骂他,你想想儿女指著鼻子骂父母行不行?我们佛弟子指著佛菩萨鼻子骂佛菩萨行不行?你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你没有学佛造的已经有罪,学了佛之后明知故犯,你的罪不止加一倍,不知道加了多少倍!所以学佛,我在讲席上常说,你学佛有没有功夫,有没有成绩,从你面貌上来看,从你的行为上看出来。为什么?相随心转。你的心一天比一天真诚,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你的相貌就愈来愈庄严,一定的道理!体质也是随心转,你的身体会愈来愈健康,少病少恼,这是...(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 (第三集) 2000/2/26 香港九龙 档名:12-31-03》)
...用就不可思议。晓得修行是什么?就修个『一心』而已。得一心就得一切法,为什么?『诸法所依之体』就是一心。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本体就是理一心,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也是依理一心而显现的,何况这些如来所说的法门怎么能够离得了一心?所以才说「一心」是大总持法门。只要你心得一了,世出世间法,过去未来法,你全都悟了,我们常讲的全知全能,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唯有悟得一心才真正证得。诸位懂得这个理,你也就相信这个事了。
讲义【此心一法多名。《华严》则曰:一真法界。】
『此心一法』,它这个名词很多,在经 典里。有人曾经 问,既然是一法,一个名字就可以,何必说那么多名字?一心不乱又说是圆觉,又说是大陀罗尼,又说是无量义,说这么多有什么意思?说这么多就是叫我们不要执著,叫你了解意思就行了,不要在名字相上做功夫。於名相上不起分别执著,一见名相,一听名相,这个意思就了然。《华严经 》里面叫『一真法界』,就是《圆觉经 》里面讲的圆觉性,就是《弥陀经 》里面讲的一心不乱。所以我讲《弥陀经 》强调一心不乱,全经 里面我只强调两句话,前面有一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一句重要的话,后面一句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要能把握住这两句,你这一生决定生净土,毫无疑问。
讲义【《楞严》则曰:如来藏性;《净名》(维摩诘经 )则曰:不思议解脱;《法华》则曰:一乘实相。或云真如实际,或谓寂灭一心。在有情分中,名为佛性,在无情分中,称为法性。】
这是随便举出几个,你要去经 论里面找,恐怕会找到一百多个名词都是说的这个东西,由此可知,名相无须要执著,可是我们都要晓得,晓得什么?原来这是一回事情。大乘经 论当中,无论依哪一部经 论修行,你的心定了,死心塌地了。那个人学《华严》,修「一真法界」;那个人修《法华》,修「一乘实相」;我念阿弥陀佛,求一心不乱的。他也不必学我,我也用不著学他,为什么?都一样的,所谓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彼此要礼敬不要毁谤,大家都住在清净心中,各个成就无上菩提,这是正确的,这是正法。
讲义【名殊体一,无非圆觉一法也。】
都说这一桩事情。
讲义【圆觉一法,通因彻果,十法界不出圆觉一法,本具圆觉。】
这几句话重要了。
讲义【而迷背圆觉者,六凡也;虽闻圆觉,而不悟圆觉者,二乘也;分证圆觉,而未极圆觉者,菩萨也;满证圆觉,而住持圆觉者,如来...(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讲记《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2》)
...解释后面都有一段称理,那一段称理是纯粹的禅观,跟大家讲的那是修理一心不乱,那个修行就是楞严大定,禅观里面最为殊胜的。这个地方只讲『奢摩他、三摩、禅那』,还没有讲到楞严大定。如果你认为我们把念佛法门抬得这么高,好像有一点太牵强、太勉强,那你去读《楞严经 》,大势至菩萨是二十五圆通之一,他所修的法门就修楞严大定,就是用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念佛怎么不是楞严大定?怎么不是禅观?这一点诸位特别要晓得,要搞清楚,知道念佛是修的上上禅。它假如不是上上禅,《禅门日诵》里面就不会把念佛法门列在晚课。你们看《禅门日诵》,那是中国过去大陆上丛林禅宗的课诵本,每天晚上他们念《弥陀经 》,念阿弥陀佛。怎么禅宗跑去修净土?净土就是禅。只有不通理的人才分禅分净,把它分家,禅不是净,净不是禅,真正明白道理,晓得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的禅定。为什么要这么多方法?每个人根性不相同,适合於我们自己根性,适合於我们自己兴趣,适合於我们现前生活环境,特别容易成就。
禅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开悟,因此禅定可不是死定,它里面有观,观就是开悟。我们在《弥陀经 疏钞》里面常常提醒同学们,定里面要有慧,定是一心不乱,慧是心不颠倒,在一切法里面正知正见,不会被境界蒙蔽,不至於迷在境界里面,这就是慧,所以念佛人有定有慧。我们现在念佛念了很多年还是迷惑颠倒,什么原因?你只会唱佛不会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像唱歌一样,唱佛不是念佛,唱佛,有口无心,所以你定慧都得不到。由此可知,念佛是要用心去念,心与你这个念要相应,才会得一心不乱。
念佛是一种修行方法,与禅宗的观心、参话头都是一种方法,目的都是要达到明心见性。禅宗叫明心见性,净土叫一心不乱,名称不一样,境界相同,是一桩事情。禅宗观心、参话头,他要明心见性,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一天到晚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心里是不是期望得一心不乱?阿弥陀佛天天念,从来没有想过我要得一心不乱,那你就是有口无心,虽念佛,念佛里面没有禅观,不相应。所以念佛要晓得,我有一个目标,我这个目标是要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起的作用就是大彻大悟,就是般若智慧。一心能生智慧,智慧是一心之所生,没有一心就没有智慧。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堂可以说常常提出来讨论。这个问题,本经 里面讲的是「净圆觉性」,与《弥陀经 》讲的一心不乱,尤其是讲的理一心不乱,完全相同,理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净圆觉性。
诸位要晓得...(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讲记《大方广圆觉经 (第六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6》)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八卷
...生西方净土,他什么都来不及了,法师给他一把香拿在手上,拼命念阿弥陀佛,念了没几声,他说牛头人不见了,佛来接引他,他往生了。这桩事情是很不平常,有些人看到这个公案,好像佛门不太公平,一生做恶事,临命终时他还能往生,有些人一生做善事到后来还颠倒、还堕落,似乎是不公平。这是什么?你看这一生、这一世,你觉得不公平,因果通三世,如果你再看他前世,看他多生多劫之前,那你就服气,没话说。
像《法华经 》里面,释迦牟尼佛度一个人,有一个人想跟佛出家,佛叫这些阿罗汉来看这个人有没有善根出家,在佛的会下出家要有善根,过去生中没有善根就没办法出家。这些阿罗汉的能力可以看五百世,过去一世一世,他能看五百世,这些阿罗汉一看,五百世都没有善根,怎么能出家?佛告诉大家:他在无量劫以前是个樵夫,上山砍柴遇到老虎,老虎要吃他,他没办法,爬到树上,念了一声「南无佛」,就这一句南无佛,今天在我会下成熟。无量劫以前的事情,在五百世之前,所以阿罗汉看不出来。所以这个事情要从多生多劫去看他的宿因,不是现前就能断定一切,现前因缘不能断定一切。佛法里面决定是平等的、是公平的,没有一丝毫的偏袒,所以学佛,佛教我们要明理。
心不颠倒是大福报,一心不乱是大善根,一心不乱必定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未必一心不乱,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纵然不能念到一心不乱,应当有福报要到临命终时求一个心不颠倒,这个时候就有能力自在的去往生。不颠倒就是觉,颠倒就是迷。迷了就没有选择的地步,就随业流转,不迷就可以选择,十法界你就有能力去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去往生,到那个时候才真正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迷识四相」是烦恼障,「迷智四相」是所知障。
讲义【二、迷智四相,依第八识,根本无明所起,能障无上菩提,不尽变易生死。】
这是说所知障的作用。大乘菩萨法有五十一个阶级,就圆教来讲,十信位两种障都有,烦恼障、所知障都有,识与智都迷。七信位断了见思惑,识不迷,但是还迷智,要到等觉才能把这个事情断尽,完全舍离,变易生死就尽了,才能圆满「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大乘圆教如来果地上的德称。底下引经 里一句话:
讲义【佛告净诸业障。】
佛告净诸业障菩萨。净诸业障,迷识、迷智这是根本的业障,这是业障的根本。所以在佛法修学里面,事修目的是破迷识四相,理观是要破迷智四相。严格的说,这两种障碍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不可以误会烦恼障只障涅盘不障菩提,一样障菩提,所知障只障菩提不障烦恼,所知障一样也障烦恼,因此两种都得要断。可是我们哪一种障重,功夫可以多下在某一方面,这个行,一个为主,一个...(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讲记《大方广圆觉经 (第六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6》)
...菩萨。净诸业障,迷识、迷智这是根本的业障,这是业障的根本。所以在佛法修学里面,事修目的是破迷识四相,理观是要破迷智四相。严格的说,这两种障碍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不可以误会烦恼障只障涅盘不障菩提,一样障菩提,所知障只障菩提不障烦恼,所知障一样也障烦恼,因此两种都得要断。可是我们哪一种障重,功夫可以多下在某一方面,这个行,一个为主,一个为助,就是两种障都要断,因为它们有连带关系。经 上说:
讲义【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
这是一种非常坚固的执著,是不是事实?不是事实,是妄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是妄想;如果你不执著,那都没有。这个东西从哪里来?是从执著里头生的。不执著,没有!不要说是六道里一切众生,就是权教、二乘都不例外,由此可知,这种执著是病根的所在。佛讲:
讲义【由此不能入清净觉。】
以念佛人来说,不能得一心不乱;禅家的话说,不能明心见性。
讲义【此示迷识四相,又明修行所证,便生证、悟、了、觉,四种法执,此示迷智四相。】
我们在佛法修学里面,如果执著自己有修有证、有觉有观,你念佛的时候,有念有佛,又有一心不乱,还有心不颠倒,麻烦大了,为什么?对这些东西一生起分别执著,叫法执,虽然不是迷识,是迷智,变成所知障。所以经 论里头一再告诉我们说听的原理原则,所谓「听而无听,无听而听」。听不听?听。什么叫无听?不分别、不执著,这样才能开悟。读经 执著经 文,听经 执著言语,都变成法执,都是迷智四相。佛法的目的是叫我们破迷开悟,结果我们还是在迷关里面永远不能超越。经 看得愈多,迷智迷得愈深,听得愈多迷得愈深,你几时能开悟?没有开悟的指望。所以,说听不能不讲求。为什么佛法里叫你求明师?明师他高明在哪里?叫你不执著,高明在此地;如果教你执著,麻烦大。叫你背诵经 文,背诵注解,但是他的目的是在修戒定慧,这个老师是高明。如果目的是叫你博学多闻,记得愈多愈好,将来你讲经 材料才丰富,引经 据典随手拈来毫不费事,这样的教学就是增长迷智,那个错了,那是世间法不是佛法。
佛法叫你看经 ,叫你天天看,几时看到经 上一个字都没有了,你就开悟了,叫你天天听经 ,几时听的时候没有音声了,那你也开悟了。你现在听经 ,还晓得我在这里讲什么,你心里还在那里分别,这不行,这是你增长迷智。诸位要晓得,读经 、背诵经 典、背诵注解是修戒定慧,...(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讲记《大方广圆觉经 (第六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06》)
...以要晓得,身心俱不可得,哪里会有生死!哪里会有轮回!
下面两句是说明其所以然的道理,这两句意思很深,『非作故无,本性无故』。「作」这个意思就是推想,不是我们推想「好像没有这个道理」,「无」就是无身心、无生死、无轮回。不是我们作意推想的,不是想像的,换句话说,不是一种幻想,不是一种推断,而是「本性无故」。换句话说,它本来就是如此,这就是禅宗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圆觉会上这是第一章,第一章所发明的就是诸佛如来修行所依据的理论、方法,这在修行来讲是最上乘的修行法,没有比这再高了,如果说还有比这再高的那是妄语,那不是真实的。
讲义【但以圆照清净觉相,身心寂灭,本性自无,故不随生死轮转;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也。】
最高的修行就是『但以圆照清净觉相』,诸佛如来之所以成为诸佛如来就是用的「圆照清净觉相」,这是我们应当觉悟的。在一切众生根性里面讲,所谓大乘根性的人、圆顿根性的人,他一听说这个法门他就会用,那就是圆顿、大乘根性的人;听了之后他还不会用,这是凡小根性的人,凡夫、小乘听了不会用,不但圆不过来,连照也没有。我们要问:圆照清净觉相怎么修法?《弥陀经 》里面所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是圆照清净觉相。我们用心,从早到晚心里面是妄念纷飞,几时用过一心?没有用过一心。时时颠倒错乱,几时是心不颠倒?
我们在《坛经 》里面讲过很多遍,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有分别,我们的心颠倒了;才有执著,心颠倒了;才有贪瞋,心颠倒了;才有嫉妒,心颠倒了。你们去念念《坛经 》,经 就是一面镜子,读经 就是拿这一面镜子照照自己。我们每天早晨起来、晚上睡觉之前照照镜子,看看不干净地方会洗得干干净净的。经 书是照心的镜子,我们心里面迷惑颠倒要靠这面镜子把它照清楚,照清楚之后也要把它洗干净,你这个心就清净了,心清净现的相就是「觉相」。「圆照」,无时不照,无处不照,这才叫圆,圆是圆满没有欠缺,二六时中在在处处都用这部经 来照自己的清净心,使你的觉相现前,经 的功德就这么大。
我们自己道场不受任何限制,所以将这些经 文跟大家细细的讨论,这种机缘是相当不容易得到的。美国沈家桢居士要求我给他讲《圆觉经 》,明年我们再去,在他那个地方讲经 时间很短,十几个小时来讲《圆觉经 》,你们诸位想想,经 里面的义趣真正不容易发挥,细讲诸位得的受用多。在今天整个世界上来说,能够将这些大经 详细的在讨论只有在台湾,除台湾之外哪一个地区都办不到,这是我们这一方人有福,自己必须要珍重。换句话说,善根、福德、因缘这三者...(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讲记《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二集) 1981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22》)
...,愈讲愈浅,讲到后面「圆觉章」,就是我们一般凡夫最初方便。它跟一般教科书不太一样,一般教科书是由浅说到深,本经 是由深说到浅。
讲义【若约相宗,不出五法、三性。】
「五法、三性」,我们在《百法明门论》、《唯识简介》里面讨论过许多次。
讲义【此章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缘影之心,但有其名,而无实体,名也。】
五法是「名、相、妄想、正智、如如」。
讲义【四大身相,相也。妄认妄执,不当认而认,不当执而执,妄想也。知身心如幻,无明本空;知,是正智。觉心不动,是如如。】
这章经 文与「五法」完全相合。
讲义【若约三性:身、心是依他起性;妄认妄执,是遍计执性;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能断无明,能成佛道,是圆成实性。】
这章经 又具足了相宗最重要的纲领「三性」。佛法是以性相二宗概括整个大小乘法,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三百余会,归纳起来不外乎性相二宗,在这短短一章经 文里面全都有。
讲义【此章既具一心、二门、五法、三性。】
「具」是具足,圆满而没有欠缺。这里面根本就是「一心」,所以净土的修学,《弥陀经 》修学的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是《弥陀经 》的中心,最重要的两句话。在大乘了义理论、修行里面来讲,「持名念佛」是最直截了当的修学方法,真正像窥基大师所说圆极、顿极。所谓顿极,只要七天就成功,经 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更快?七天就成佛!根性利的,七天证理一心不乱;次一等的,证事一心不乱;第三等的,功夫成片,带业往生,一天到七天就能成办,就成就。其他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包括禅、密都做不到。七日成就可靠吗?你去看《往生传》、《净土圣贤录》,从前人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七天之内成就的有多少人!我们今天打个佛七,打两个佛七,打七个佛七,打七十个佛七,都不能成就,原因在哪里?不如法。不明理、不如法,成就有限。如理如法必定像经 典里面所说,佛不骗我们,句句都是实话。
讲义【我佛谆谆善诱,欲令众生,但依圆照之功,照破生灭门,复归真如一心。】
圆满觉照是功夫。我们注意后头一句「复归真如一心」,真如就是一心,一心就是真如。可是,没有照破生灭门,你就得不到一心;如果你得到一心,你一定是照破生灭门,照见五蕴皆空。五蕴不空,你没有得一心,你念佛虽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五蕴不空,你没有得一心;五蕴不空,...(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讲记《大方广圆觉经 (第二十六集)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9-08-26》)
...是净戒。
持戒的人决定不见世间过。自己起心动念,样样如法,样样合理,绝不起心动念,去看别人的过失,去批评别人,没有这个意念。除非别人向你请教,你帮他纠正错误,这个可以。他要没有向你请教,你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这个社会、世界就清净了。所以真正持戒人,他们的生活是在净土里头。我们台湾也是净土,为什么呢?一切动乱、邪恶,他没有见到,他也没有听到,他六根接触不到,心净则土净。你天天要去看报纸、看新闻,要去接触,到处去找,你的心怎么能净?你怎么能定得下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如何修学净戒?这一点要紧。
念佛往的人,心净则土净。你凭什么往生的?凭念佛,这个话说的不是圆满的答案。念佛的人太多了,为什么往生的人那么少?李老师以前说过,一万个人念佛,真正往生的只有三、四个,不成比例。你说念佛往生,这个话里头有问题。什么条件往生呢?心净则土净往生的。你的心怎么清净的?我念佛念到清净,这就对了。所以你虽念佛,如果你心不清净,也不能往生。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弥陀经》上跟我们讲得清楚,念佛的标准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做到了,你才能往生。《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临终一念、十念,也要做到这八个字。虽然他念得时间短,一念、十念,他确确实实这个心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求生净土,没有第二个念头,还是符合这个标准。不符合这个标准,不能往生。
所以佛祖都教给我们要持戒念佛,你看《无量寿经》上,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这个六品经文就是持戒,讲得很详细。不像一般讲的五戒十善那么笼统,它说得很详细。提醒我们,那些决定不能做。你做了,你的心决定得不到清净,那么对于你往生就产生障碍。可见得经本里面,这个持戒念佛已经就教给我们了,我们现在把这一段经文选做晚课。晚课的时候,我们拿这一段经文来反省、检点,改过自新,这样才能做到老实念佛,才能够决定得生净土。所以防非止过这个意思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常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两句话就是戒律的精神,就是戒律的原理、原则。
问:老法师把戒律做了非常详细的开示,使我们修行人对于这个戒,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还有怎么样来行持,也有一个落实的方法。
再接著请教老法师,《楞严经》里面讲到‘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怎么来解释?
师父:刚才我们也谈到,戒的目的就是帮助心地达到清净,所以它是手段,它不是目的。可是这个手段对于初学...(净公上人种善因得善果《种善因得善果》)
...,有出、有入,入的时候,有定的境界;出定的时候,境界就失掉了。这个定是有入有出,这是小定啊。大定啊,没有出入,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叫大定。念佛人,二六时中,心里面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放下万缘呢,提起正念呢,这心里头只有一念,没有其余的妄念,这就是定啊,这不是定是什么呢?!
这个定里面,有止有观,有静有虑。从静、从止来说,放下万缘,没有杂念。从观、从虑上来说,有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了了分明。有止有观呢,这不是禅定是什么?!
不拘形式,一切事情都可以照做、可以照办,这个定才有用处啊。盘腿面壁,定在那里了,什么事都不能办,必须要出了定才办事,入了定就不能办事。净土法门是,入了定什么事都可以办。为什么?它不要出定,没有出入啊,这是大定啊,大势至菩萨所修的。有几个人晓得呢?!又有几个人念佛,哎呦,他知道自己在修楞严大定呢?!
修楞严大定就是修一心不乱,大家这个念佛啊,都是求,哎呀,将来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往生。他不知道修大定,不知道修一心不乱,哪里晓得,你临命终时,如果这个功夫不能成就,心还是乱的,还是不定的,还是去不了啊。能够往生,是要靠临命终那个时候,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要记住这八个字。有这个条件,决定往生。
所以在一切法门里面,念佛这个法门殊胜,道理就在此地。那么可见得,我们今天讲功夫,谈不上,没有功夫。为什么说没有功夫呢?就是你心里头没有定,功夫叫定啦。不为外境所转,这叫功夫。
一切大乘了义经典,都是发明这个道理,也都是给我们讲求修学的方法。可见得前面这个四科啊,佛所说的,句句都是真理,在事相上,为我们指出中道了义。而阿难尊者,听了以后啊,没听懂,反而认为佛的一切排摈,怀疑那是偏空戏论,不务实地,好像堕落在顽空里面一样。这阿难虽然是听得多、记得多,这个记的病,就在此地,阿难表演给我们看呢。我们中国圣人也说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那是害人的。
所以这个学问,不贵记诵,而贵开悟,不贵记诵。叫你读书,读几千遍,读几万遍,那个目的,是把你的心定下来。定下来之后,会开悟。如果你把这个目标转移,哦,我样样都记得。这个样样都记得了,好,真的记得了,不开悟,悟门堵死了。这是同一个方法,运用之妙啊,各不相同。
你比如说,你背书,你的目的是在记,好,你把这个东西都记住,这是一个目的。阿难用的是这个,用的这么个心,所以他样样都记得,但是就是不开悟。可是佛...(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00-a/133–圆彰七大 即性周遍 》)
...来讲。
这是一种方式,也非常的活泼。为什么呢?会会圆满,就是每一次讲的时候,次次都圆满。整个联系起来,是一部大经。可是每一次都独立,都有它的独立性,听一次有一次的受用,有一次的功德。可以连续地听,也可以不必连续,偶尔去听一听。这一次,我们讲这个华严,采取这个方式。
那么这是讲到这个体相用三大。三大就是一心,一心具足三大。一念心迷,三大虽然没有失去,但是你得不到三大的功德利益,你得不到。一念觉悟了,三大的功德利益啊,立刻就现前了,真是妙不可言。那么说到一心三大,诸位能不能体会到这个意思呢?念佛所修的,就是一心。只要你得一心了,三大不就现前了吗?!华严经经题,大方广三个字,就是说的三大:大是讲的体,方是讲的相,广是讲的作用。怎么能入进去呢?一心。所以这个念佛法门,就是修的一心不乱。
我们天天在念佛,但是,不知道修一心不乱啊。目标搞错了,搞到哪里去了?求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来接引你吗?不可靠啊。为什么不可靠呢?不是阿弥陀佛大妄语,不是阿弥陀佛欺骗你,不来接引你,正是因为你没有遵照阿弥陀佛的教训去做,因为阿弥陀佛明明叫你这个念佛要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在经里头讲得清清楚楚啊。你果然做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不来接引你,那阿弥陀佛就是大妄语了,那就是他不对了。那么我们这个念佛呢,心还是乱的,还是颠倒的,盼望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不来,这得怪我们自己,不怪他。过失在我们自己这一边,阿弥陀佛那一边没过失,诸位要晓得这个意思啊。
不是给你讲得很清楚吗,理一心不乱,是上品上生,生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这不讲得清清楚楚的吗。《疏钞》上讲得清楚,《要解》里面,藕益大师的要解,也说得很清楚。像这样重要的开示,你疏忽了,你忘掉了,你以乱心、以颠倒心去往生,哪有这个道理呢?!那边是净土啊,心净则土净啊。所以诸位,凡是看到一心三大,你就要晓得一心重要。你想求这个三大显现,不可能;只要你得一心,这个三大,不求,自然就显露了。
不但念佛修一心,你们看看起信论,是不是讲修一心。华严经,也是修一心。一切经论里面,纵然名称有异,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求一心不乱啦。一心三大,是一切众生与十方诸佛菩萨共同具足的,不是说诸佛菩萨才有,我们没有。我们如果没有,那我们圆满菩提,我们应该有所得;我原来没有嘛,现在得到了。为什么又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心经到末后,「无智...(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26-a/133–佛敕文殊拣选 偈颂》)
...才讲了,像前面长行文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国土是依顽空妄想而建立的,妄想无自性,妄想没有体,没有自体啊。体就是真如本性,迷了叫妄想,悟了叫正觉,叫大觉。
那么由此可知,十方世界依报的国土,正报的众生,一切诸法,没有一桩不是唯心所现,所以只要你自己见到了真性,什么都能现前,就是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既然能生万法了,你是哪一样都不缺了,样样具足,这才是真实究竟的圆满。那么这也才看到佛法的价值啊,佛法对我们来讲,太需要了。为什么呢?得到了佛法,就得到了一切,世出世间一切法,通通得到,一样都不缺。不得佛法,就是不见真性,你在世间追求任何的东西,都是有限的,都不是究竟的。
佛法要没有这样的价值,诸位想想,古今中外历代许多帝王,他王位都不要了,他要来追求佛法。释迦牟尼佛本人,就是一个例子。你们所熟悉的安世高,也是一个例子,安世高是国王啊。世间富贵,帝王是第一啊,哪能比得了帝王呢。帝王觉悟到了,做世间的帝王,做天上的天王,没有佛自在啊,比佛差得太远太远了,所以舍弃王位来学佛。
学佛的目的在哪里呢?目的在开悟,在明心见性;修净土的人,目的在理一心不乱。《弥陀经》里面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目的在这个。心要乱,要颠倒,那是凡夫,不是修行人。修行人的目标,就是不乱,不颠倒。功夫到家了,自然就开悟了。功夫没有到,没有成熟,想开悟,也开不了。这个事情,千万不要想,哎呀,我天天在念佛,天天在修,怎么还不开悟!你们想想看,你要是有这个念头,这叫妄想;有妄想,不会开悟。前面不是说吗,「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你还在尽打妄想。尽打妄想,怎么会开悟呢?不会的。妄想不生了,就开悟了。几时妄念不生,你几时就开悟。悟了,你再看看楞严,看看华严,对一对,那是开悟的境界。像我们现在念的这几首偈子,文殊菩萨所说的这个偈子,这是开悟的境界。
所以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之所以迷惑颠倒,之所以不得一心,不见道,实在是他不相信万法本空,他不相信这个,不相信一切法不可得,他要拼命去追求。这一桩事情,在晚近印光大师劝我们念《了凡四训》,大主义就在此地,了凡四训实在讲得非常的浅显,说明一个道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说明这个道理。如果我们果然相信这个了,对世间一切法不追求了,为什么呢?命定的,求也求不到。你求到的,想尽方法求到的,还是命里有的,你看冤枉不冤枉?!命里没有的,求不到。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啊,真懂得这道...(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编号128-a/133–佛敕文殊拣选 偈颂》)
...。】
不疑谓信。
演【於净土妙理,深信不疑。】
这才叫真正的相信。我们现在信不信?很难说,你说不信,好像很虔诚;说你信,净土道理还不懂,还没懂。还没懂怎么样?不会疑!根本就不晓得这里头道理。人家说了,我就相信,我就学了,道理还没懂,疑问提不起来。入了境界之后,才能提问题,才能发问。我们对这个道理不懂,不懂是无明盖覆,那也是个大障碍。理一定要懂得,一定要断疑生信,才是真实的信心。所以《疏钞演义》要常常读,常常去看,经早晚课诵你会念,《弥陀经》不长,《疏钞演义》每天总要看个几段,有疑就要问。我们在一起研究讨论,理愈辩愈明白,明白之后,我们疑就断了,信心才真正的建立。当然在讲解的时候,许多疑问在讲解里面都答覆了;讲解里面没有提到,没有答覆到的,我们每个星期天念佛会当中,专门为诸位解答问题,希望诸位多多的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讨论。
演【行者趋造之谓。於弥陀名号,念念明了。】
『行』是讲修行,「行」就是趋向、就是造作。我们向哪一个目标趋向?要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目标、这个方向去走,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与这个目标相应。经中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三句最重要,这三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於弥陀名号』,名号是四个字: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加上南无是六个字,六字洪名。『念念明了』,念不仅是口念,「念」这个字是会意字,「今心」,现前的心,现前的心「明了」,明了就不迷。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觉而不迷,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这就是阿弥陀佛;念念都明了,念念都不迷,就是皈依无量觉。所以这句名号,要把你现前迷惑颠倒的心,要把它叫回来,要把它唤醒,从迷归悟,从染归净,从乱归到一心。这是行。
演【愿者乐欲之谓。】
『乐』是爱好,『欲』是希望。非常的欢喜,很希望能够达到极乐世界。
演【於极乐世界心心向往。】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念念都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叫做「愿」。我们想一想,信愿行有没有呢?我们念佛念了这么多年,没有感应,不怪自己,反而怪佛菩萨不灵。我念了这么多年都没有感应,不怪自己三个条件没有一条具足。我们真的心心念念想往西方极乐世界吗?到了念佛堂,念了经文,念了佛号,心里还想著别的,都没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怎么行?还在打妄想,在胡思乱想。可见得是有口无心,没愿!这三个条件缺一条都不会有感应...(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5》)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一九卷
...如果你有这种见解,你有这样的肯定,你修学大乘佛法就不难了,你真正是大乘佛法的法器,有资格接受大乘佛法。如果你要不相信,那慢慢再学,慢慢再培养,你要是能够相信,不疑惑了,你就有资格修学大乘。你的心量当然就拓开了,不会再有是非人我,为什么?晓得万法唯心所变,万法一如,万法不二,像《华严经》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所以,要是认为佛在自心之外,是外道。
禅宗讲,『若认他是佛,自己却成魔』。为什么?有自有他,自他是二边,二边不是魔,谁是魔?六祖大师说过,二法就不是佛法,自他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自他不二。有没有自他?有自有他,就是事上决定有,相上决定有,理上决定没有。理是一,事相是有自有他,理是一个,理上没有。
『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你要求著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叫迷信。阿弥陀佛大慈大悲,所谓大慈大悲,不求也要帮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况有求?这才叫大慈大悲。行不行呢?不行。为什么不行?因为那个地方是清净世界,那个地方的人都一心不乱,你乱心去了,跟他们不能相处,你这染污心一去到那里要跟人打架,那怎么行?所以你去不了。「求他不如求自己」,求自己一心不乱,求自己心不颠倒。只要我真正修到心不颠倒,一心不乱了,决定往生。与西方的条件完全相符合,这个时候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我们作增上缘,不是亲因缘,亲因缘是自己。四种缘里头,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都是自己,阿弥陀佛来接引这是增上缘而已。四个条件,其他三个条件要自家具足, |
|
|
|
|
|
|
|
阿弥陀佛才帮得上忙。一味的依赖阿弥陀佛决定要落空,那是你不解如来所说义,你误会了,不是佛法不灵,错在自己这边,不在佛那边。这些都是就事论事,下面三行是从理上说。今天时间到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6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五页第十行:
演【初明性者,性即常住真心,全体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初明者,恐人认阿弥陀佛在自性之外。故古云:若认他是佛,自己却成魔。又云:求人不如求自己。】
我们上一会讲到这个地方。这个科题的注解非常重要,以很少的文字把本经理论的依据以及它殊胜的功德都给我们介绍出来,这是非常难得而希有的。我们还没有读到经文,对於这个经就能够生起敬仰之心,对这个法门当然就非常向往。前面一段是就事上说。后半段是从理上...(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05》)
...智相,第二个是相续相,第三个是执取相,第四个是计名字相。『计』是计度分别,『名』是名相,『执』是执著,『取』是取舍。你在一切法里面起分别执著,有取舍得失的心,这完全是从我执(人我执)里面生的;这些东西不离开,增长我执。『人执』就是人我执,如果有这个东西存在,人我执没有破,我们念佛,事一心不能成就。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都是这么告诉我们,破人我执,得事一心不乱;破法我执(破法执),得理一心不乱。这很要紧!我们念佛功夫要在这个地方见,这是成绩,到这个标准,晓得自己得到一心不乱。
念佛法门用一句名号,这句名号是声声提醒自己,我们在境界里面才有分别(计名字就是分别),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把自己唤醒。南无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觉心里面没有计名字相,没有执取相,迷惑才有!希望我们在迷的时候,赶紧一句佛号把自己喊回头,这就是回来,「就路还家」,这个佛号念了才有用。决不是说,我一天念几千声、几万声佛号,大概阿弥陀佛很欢喜,很喜欢我了,将来我临命终他一定来接我,计名字还照样计名字,执取还照样执取,烦恼一大堆,天天增长,没见得淡几分,这个不行!这都是误会,都是搞错了。经里面给我们讲往生的条件,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并没有讲一天念多少声佛号,不必一心不乱,没说这个!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可是这个佛号不能间断,为什么?一间断妄想就起来,这就是业障太重了。
所以,把所有妄念都换成一句,就是这一声佛号,换成这一念,而这一声佛号是念得声声要觉悟,不能迷。这就是这些经、疏、论不能不读,不能不讲求,否则的话,这一句名号虽然念,还是迷迷糊糊的念,声声迷惑颠倒,而不是声声觉悟,那个没用处。古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喉咙喊破了没用处,为什么?不能断烦恼,不能破我执。他不晓得佛号应该怎么念法,他那个十万声佛号,声声都是迷而不觉,这个不行。佛教我们念这个佛号是声声觉而不迷,从迷里面喊回头叫我们觉悟,是这个意思。所以成绩就是要破分别、执著。念佛人在日常生活里面,分别、执著的心一天比一天淡薄,这个境界就好,功夫就有进步。一天比一天看得淡,看得淡就是看破,一天比一天能放得下,这样佛号就念得得力,有相当的力量,我执自然破除。
演【次破相续智相,荡其法执。】
再继续破相续相、智相,这是第七识里面的法执。前面是我执,这里是法执。『法执』,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知见」。凡是知见,都是所知障。所以你学...(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18》)
...的,我们天天念佛回向偈里面「花开见佛悟无生」,可见得人人都有这个愿望。这是什么境界?这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换句话说,事一心里头还是用生灭心,到理一心,这把生灭心打掉了。生灭心一打掉,生无生这个念头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就证得无生法忍。
『故知终日念佛,终日念心』,这两句一定要把它记住,一定要懂得这个意思。真正懂得这个意思,念佛就变成自己的生活,否则的话,念佛好像跟我们的生活脱节了。有许多同修怀疑,二六时中佛号不断,那我什么事都不能做了,我做事要想事情、要想问题,那佛号中断了,那我将来不能往生了,我希望往生的时候,我什么事都不要做了。这就变成理事有碍,事事都有碍了,那是不明这个道理。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事实不是这样的,事实上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念佛,念阿弥陀佛原来就是念心,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要不把你的自性清净心给念出来,你就不能得一心。藉这个佛号,把自己无量觉心给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皈依无量觉,无量觉是谁?西方阿弥陀佛,那你搞错了,无量觉是自己的真心,是自己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心不乱,因为一心就是无量觉。经里头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果然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在这个世间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做得非常圆满,自在如意。
我们用一心处事、一心待人、一心接物,那就是念佛。我们念佛在生活上用上,派上用场了,现在的话就是活念、活用,不要死念!这佛号念的没用处,死念佛,这不能往生。我们现前就生活在觉而不迷的境界里面,这样才能决定往生。因为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个个都是觉而不迷、个个都是净而不染,这个佛号作用是在此地。这个就是「终日念佛,终日念心」。你要晓得,念佛就是念心,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念自己的无量觉心,就是念自己觉而不迷的心、正而不邪的心、净而不染的心,就是念这个。要把自己的觉正净给念出来,然后把觉正净应用在生活上。念佛的好处、功德利益,那是真正不可思议。
『炽然往生,寂然无往矣』,炽然是形容词,他有光明之相、有勇猛之相,好像火烧得很猛,烧得很大,我们人虽然还没去,可是你的身心都是极乐世界的人。现在把这句佛号给念活了,念佛确确实实是念自己的觉正净心,与西方世界阿弥陀佛觉正净是心心相应,那么你是念念往生!这个往生,岂不是活著往生!这就是古德所讲的,修行要在转识成智;我们念念都是转迷邪染成觉正净,觉正净是智,迷邪染是识。念念转识成智,念念...(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1》)
...界,「真」就不是虚妄的。「一」不好懂,这个一不是数目字,要是落在数字里面,那就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个「一」是个代名词,表法的。这个「一」是代表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总相,我们用「一」这个字来做代表。佛门像这类似的字样很多,譬如「大方广」,「大」不是大小之大,它不是相对的,相对的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离开大小,这真正是大。离开了善恶,真善;所以善不是善恶之善,净也不是染净之净。譬如我们讲觉,是在讲真正的觉,不是觉迷之觉,觉迷之觉还是迷,还是不觉。邪正之正还是不正,那是比较正,不是纯正。邪正两边都打掉,那是真正的正。落在一边都不行,总是两边。
『常寂光』这三个字都是表法,「常」代表法身,「寂」代表解脱,「光」代表般若。法身、解脱、般若,这就是一切大乘经里面常讲的「三德密藏」,用常、寂、光三个字来作代表。我们学佛主要就是希望自己能够证得自性的法身、般若、解脱,那就与十方诸佛没有两样。所以成佛,实际上就是证得自性的法身、般若、解脱。法身没有生灭,所以叫常,不生不灭。法身是寂静的,是一念不生,这是清净到了极处。本经的修行方法,专门在「寂」上用功夫,寂是定。本经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寂、定,心不颠倒就是光、智慧。有人说净土法门有定没有慧,这话讲不通的。这部经专攻的就是要求证寂光。寂光证得,「常」当然也证得了,这三桩东西,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一而三,三而一。
『当人故乡田地』,「当人」是当事人,念佛的人,本人,常寂光净土是我们自己的「故乡田地」,这是比喻,禅家把它比喻做「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本人,是自己。『是安我法身、立我慧命之处』,我法身慧命真正寄托之处,是在常寂光净土。
演【舍离飘泊。】
这也是比喻。
演【迷自本心。】
『本心』就是常寂光,我们把自己的常寂光迷失了。诸位要记住,迷失并不是真正的失掉,真正的失掉,那麻烦就大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迷失,迷失就是自己有,自己不知道,自己不会用。你要是觉,常寂光你就会用了,就得到了;你要是迷,你不会用它,虽有常寂光,等於没有常寂光,这是迷自本心。迷的相:
演【随逐六尘。】
『六尘』是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随逐六尘』,你这个心随著境界转,这是迷。
演【约事。】
如果就事上来说,这迷的相是什么?
演【则是不愿往生,贪恋此土。】
这就是随逐六尘具体的说明...(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8》)
...」,一天到晚忙碌,谁在忙?什么力量在那里叫你动作?「问翁翁不知,问渠渠不识」。这个意思就显示出来了,是你的自性弥陀、本觉真如,十法界依正庄严哪一法不是?法法皆是,法法皆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关键就是在觉、迷,换句话说,这个觉迷说多了,你也听得耳边风了。我们再换一个名词,还是一桩事情,一心、乱心(三心二意),不管你是一心还是三心二意,总而言之,不离这个。所以,成佛是它,变畜生、下地狱还是它,没有别人,就是你自己的真如本性。
《楞严经》上说:「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是一不是二。譬如电,电力公司送出来的电是一,我们把电流放在灯上它会放光,放在这机器上它会把声音扩大,都是它!所有这些电器我们在这里运用,统统是一个东西,「一精明」,也是分成无量无边的作用。诸位要晓得,一就是你的一心,十法界依正庄严所有一切活动全都是它的作用。就像今天讲电器化,原理就是一个东西,实在讲,今天的电,电还是我们真如本性里面无量功德的一种。由此,我们才真正明了一心之可贵。一心是本源,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本源,根本源头是这个。
而在所有法门里面,直截了当入这个根源的,就是这部《弥陀经》,它的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禅家讲从根本修,这个根本的根本是念佛,所以念佛法门称之为「径中径又径」,道理在此地。径是直接、近路,大乘是径路,禅宗是径路当中的径路,念佛是径中径又径,没有比这个更直接,没有比这个再近了。你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才会死心塌地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才能真正的放下万缘。不但世间一切万缘放下,佛法也放下了,千经万论、无量法门统统放下,这一句弥陀念到底,为什么?这是直截了当去修根源。
疏【劬劳之德,昊天罔极,而乃叛弃本生,螟蛉异姓,惟应怀慕终身,左右无方,定省不违而已。】
这几句话是从比喻上说的,引用《诗经》里面的话。『劬劳之德』,把弥陀比作我们的慈父。前面说过,弥陀天天在那里盼望我们回头,盼望我们往生,而我们自家迷惑颠倒,辜负了佛恩。『螟蛉异姓』,螟蛉就是义子、干儿子,不是自己生的。阿弥陀佛与我们的关系,如同亲生父母一样,不是义子,是本生。「螟蛉异姓」是比作什么?比作本性一念不觉而起无明,变成了八识,这好比是螟蛉义子。我们现在被它所转,变现出来的境界是什么?六道轮回。本生里头没有六道轮回,本生里头是一真法界。「螟蛉异姓」比喻我们现前迷惑颠倒,六道轮回。『叛弃本生』,「本生」...(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三十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39》)
...际,所以比喻作海。在我们世间,海是最大的,所以拿这个来比喻我们的本性,全是从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离开心性别无一物,一切大乘经典里面都是这个说法。所以,是以性海为宗旨。
这一段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就是「一心」,一心流出来的是法界,所以法界叫一真法界。既然是一真,一真是真实的,决定没有错,为什么经上又讲十法界,或者讲无量法界,这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一定要明白,说十法界、说无量法界是方便说,因为那不是真实的。既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又要说?虽不是真实,它有那个事在。譬如作梦,梦不是真实的,梦有没有?真有。绝大多数的人晚上睡觉都会作梦,它有,但是不是真实的。十法界、无量法界就跟作梦一样,《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十法界、无量法界。这是为了我们初学,不得不用这个方便法来说明那个幻有的现象,幻有不是真有,真有是一真法界。
既然法界是从一心里面变现出来的,修一心就重要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一心,无论哪个法门,名称不一样、名字不一样,修学达到的境界完全相同。可是八万四千法门当中,直截了当修一心不乱的,那就是我们这部经。《弥陀经》里面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是全经的主体、中心。用什么方法修?就是用一句佛号,念六字「南无阿弥陀佛」,或念四字「阿弥陀佛」,就用这个方法,直接了当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开始修学的时候,当然心还会乱,还是会颠倒,可是你要把握著,决定不能放弃、不能退堕,一定要提起精神把这一句佛号念好。念好之后,你才晓得效果不可思议,真正能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一心不乱是最高的禅定,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是最高的智慧。所以念佛声声都是福慧双修,定就是福。我们在世间,什么是真正的福报?定是真正的福报,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不被境界转,在境界中如如不动,这个人有福。如果心随著外面境界转,这个相当苦,为什么?你被命运所转,你被风水所转,命运风水就真有。如果你定修成功了,命运风水没有了,为什么?命运风水随你转。风水不好的,你到那个地方一坐,风水就变好了,它是随你心来转的,而不是我们随它转,这是《楞严》上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法承认人有命运,这个世间有风水,但是佛法却不崇尚命运风水,佛法崇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自转命运、自转风水,这个多自在!所以学佛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前天遇到有个同修,年岁很轻,做生意的。有个算命看相的要帮他算命,但是要收费三十万。我跟他说:你很可怜,你的命只值三十万吗?这个人很聪明,他说:我有三十万,我去做功德,我才不要给那个算命先生。这个对了,他就能转命运了。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还有看风水的,我听说看一次也是好几十万,如果这几十万拿去布施、救济、做好事,风水就随你转,你就不会随著风水转。学佛一定要明理!
所以,在无量法门里面直接修一心的,就是这部经,这个经的好处就是在此地。你要是得一心,当然你就入一真法界。我讲《华严》,跟讲这个经的时候,常常合起来说;一真法界是所入,所入的境界;一心不乱是能入,只要你得一心,你就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那就不是普通的人,在《华严经》上说,那是法身大士,那是大菩萨。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大德极力提倡这个法门,劝导我们修学这个法门,如果对这个法门有怀疑,不能生信心,不能依教奉行,那就像印光老法师所说的,业障深重!凡是能接受、能依教奉行的,都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之人,这三个条件要是具足,你这一生稳当成就了。
有一年...(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2》)
...怎么才叫会读?懂得消归自性,这叫会读,这个很重要。
如何消归自性?这个地方简单明了的跟我们说出,第一个不要著相,就是『不专事相』。现在一般人专门研究名相,名词术语搞得再好,不过是一部活的《佛学辞典》而已,不能开悟!所以学东西不可以死记名相。名相在佛法里面是教学的工具,是手段、方法,而不是目的,你要运用它达到目的,目的是开智慧。所以,不可以专於名相,要在名相里面去参究归著(归宿著落)。佛门里面叫参究,不叫研究。研究跟参究不一样,研究是用第六意识,用思考。佛法不能用思考,思考是分别执著。佛法教你要离一切分别执著,你现在偏偏用一切分别执著,与佛法整个相违背了。
用心意识,这是开悟最大的障碍。参禅,离心意识就叫做参,用心意识就不叫参。心意识是什么?「心」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作用是落印象、落种子。「意」是末那识,它的功能是执著,我法二执。「识」是指第六识,第六识的作用是分别。换句话说,什么叫离心意识?简单的讲: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叫做参,参究。参禅要用这个方法,听经也要用这个方法,读诵还是用这个方法。乃至於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不离这个方法,你才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大定,称性的大定,心不颠倒就是开慧了,大彻大悟。
我们不晓得这个原理原则,天天念这句阿弥陀佛还是用分别执著妄想,那叫做盲修瞎练,只可以说念比不念好,为什么?盲修瞎练,阿赖耶识里头落著佛的种子。这样一说,这个境界就相当高,与最上上的禅、与最高的密,几乎是没有两样。这样说起来,我们初学的人恐怕这一生往生没指望了。诸位尽管放心,为什么?刚才讲,离心意识、消归自性,那的确是净土里面的上品上生,这是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你要懂这个门道,离心意识去念。这个法门最殊胜之处,就是凡圣同居土的带业往生,我们人人都有分了,为什么?可以分别、执著,也可以打妄想,还是能往生。这个我们一听,心里很舒服了,那我也有分,我也可以去了。凡圣同居土人人有分,实报庄严土不见得人人都有分,那是凤毛麟角。但是净土法门最不可思议的,生到凡圣同居土,那里面的享受、受用、境界几乎与实报土没有两样,也等於生实报土了,这是不可思议!
所以,不但很多人不相信净土,连许多菩萨都不相信。理太深了,可是事真的如此,你要是不信,不肯往生净土,这个殊胜的因缘当面错过,实在是可惜!古人有个比喻,好比我们得很重的病,现在遇到一个大夫,大夫一诊断,马上给你药...(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2》)
...物你很明了,过去、未来都能知道。知道过去、未来,以为这个人就是神仙,错误了!这个没什么了不起,这是我们的本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为什么他有而我没有?他心清净,他有;我们的心不清净,这个能力丧失了。宿命通、他心通,这些神通是从定中得来的,换句话说,这是定中本有的功能。定就是清净心,我们讲一心不乱,心愈清净、愈接近一,这个能力逐渐都恢复,所以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这个神通,除了自己本能,真正定功之外,还有一种是鬼神附在身上的。他自己心并没有得清净,并没有得定功,但是有鬼神附在他身上,他也有这个能力,也能知道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如果鬼神离开他的身体,他这个能力马上就丧失,为什么?不是他自己的,是鬼神藉他的身体来起神通的作用。现在这个世间,这一类的事情太多了,无论在中国、在外国,很多是妖魔鬼怪附在身上,可是这个很容易辨别,不是不容易辨别,为什么?他心术不正,所作所为都不是正道,而且常常要胁人,要你给他办事情,他要盖庙,他要化缘,你要替他募化多少。换句话说,你被他利用了,这都是妖魔鬼怪附在身上。
佛法决定不如是,为什么?佛法第一个大目标就是要求一心不乱,就是要求心不颠倒,换句话说,就是修定、修慧。如果常常攀缘,诸位想想,你的定怎么能得到?你那个心怎么会清净?不可能!所以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我们心才能得到清净。我们这个道场从建筑以来,一直到今天,我们没有去化过缘。大家帮助我们这个道场,也好像是恰到好处,道场月月没有结余,月月开销都够,这个好!这个妙极了!我们想多办一点事,这个月就多一点收入,不办事收入就少了,妙得很,不操心!凡是想做一桩什么事情,这个事情一定能做得成功,不攀缘,没有积蓄,身心清净,没有任何压力,这个才自在!我们一定要怎么做法怎么做法,要想办法去找钱,要去化缘,累死人!那个是得不偿失,那是绝对错误。这就是说明我们修清净心是第一,清净心里面自然就生智慧,能够恢复我们的本能。不但世出世间一切法,当然也包括西方净土,西方净土也是在一心之内,也不是在十法界之外的。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这是指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一一皆是本觉妙明』,这个就特别显出它的殊胜处。前面讲「无一法出於心外」,我们这个心有净有秽、有迷有悟,所以才有十法界。净土,只有悟没有迷,只有净没有染,这是我们往生西方净土必须具备的条件。心净则土净!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时...(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四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42》)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〇卷
...我们供一尊佛像,一生当中不要更换,不要改变,到你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阿弥陀佛现的那个身就跟你供的像一模一样,不会现别的身。为什么?你天天看他,印象很亲切,佛菩萨随类化身,他会现一个最亲切的身来接引你。你供养了一生、礼拜了一生,到时候果然来迎接了,这个多欢喜。所以像供一尊,经就念这一本,什么都要专一,二六时中念念不离开四字洪名,念六字也可以,这才叫一心持名。今天时间到了。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0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六十四页:
玄义【七、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故。】
『障』,我们通常讲二障、三障。『多障』,尤其是在末法,换句话说,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不仅是五欲六尘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障碍,譬如我们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都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障碍。何以说起心动念就是障碍?佛法无论大乘、小乘,都是以禅定为修学的枢纽。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只不过是方法不同、手段不一样,就是有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修什么?就是修禅定而已。我们这个法门,经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就是禅定,一心不乱就是上上禅。所以我们要明了,只要是障碍一心不乱,叫我们心颠倒妄想的,那就叫障碍。
现在这个世间,障碍就太多了,不胜枚举,不但世法多障,再给诸位说,佛法里头也是障碍重重。世间人为五欲六尘所障,堕落在生死轮回;出家学道的人被见解所障,戒取见、见取见,这两种见解的障碍,他不能得禅定,不能得一心,实实在在是多障。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学东西学一样,学两样就分心,学三样那更糟糕了,正如同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经题里面所说的,你学的东西学多了是增长邪见,真的一点不假。什么叫邪见?只要是知见都叫邪见,为什么?清净心里面没有知见。诸位读《楞严》就明了了。富楼那尊者请教释迦牟尼佛,无明从哪里来的?佛就明白告诉他,「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你有知见,那就是无明的根本。《般若经》里面说「般若无知」,无知是佛知佛见,就是佛之知见,就是清净心的本体,它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
佛心清净一念不生,当他对著我们这么多的大众,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分别、妄想、执著、苦恼,而佛一样一样为我们解答、为我们破除,那就是他无所不知,是他从清净心里面流露出来的般若智照。所以,这才叫真正的智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0》)
...达,在一切境界当中决不起分别,决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叫做正念。如果起分别、起执著、打妄想,那就是邪见,邪思邪见,不叫正见。所以一心念佛的人,他不迷惑,他不是什么都不知道,他样样都晓得!反过来说,散心念佛、乱心念佛的,一切法摆在他面前,邪正是非他都辨别不清楚,他都会错认,那是愚痴迷惑,不是般若智慧。
一心念佛,六波罗密就统统圆满,统统具足。诸位想想,我们还要修什么?前面说得很好,你修其他的,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你修恒沙劫都修不圆满,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果然一心念佛,统统圆满了。最容易圆满的修行方法你不相信,你还要去寻枝摘叶自找麻烦,那有什么法子?所以这个法门你真正相信,那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真正不可思议。祖师给我们说得这么详细,不容易!我们之所以不肯学,就是放心不下,自己没有肯好好的去修学。下面这一句话说得尤其是好:
疏【推而极之,不出一心,万行具足。】
不仅前面讲的六度,无量无边的法门统统具足了。不但具足,正如前面所讲的,究竟圆满的具足,那就是一心。所以在一切行门当中,这部经、这个法门就是直接修一心的,它的殊胜处就在此地。经文上明明白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直接教你修一心。直接了生死的,直接出三界的,直接成佛的,没有拐弯抹角。愈是这样直接就愈容易、愈单纯,可是众生愈不肯相信,众生总喜欢奇怪,好奇骛怪,这是难信之法。
演【六度万行,有大小乘事理不同,而理中,又复深浅,如天台四教所明。】
天台四教、贤首五教都详细说明菩萨的六度万行。
演【不出一心万行具足者,此一心亦分事理,若理一心具足万行,自不必说。】
这个当然我们都会承认的。可是事一心怎么样?
演【即事一心,虽未入理,而於藏教事六度、事万行,亦可云具足也。】
小教里面菩萨所修的,你也圆满了。小教里面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没有事一心得来这么方便;大乘法里菩萨所修的理六度万行,不及念佛人的理一心不乱得来的容易。不但理上的六度万行要无量劫才能修成,小教里面事六度万行,经上讲三大阿僧只劫。三大阿僧只劫成佛,是藏教的佛,他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圆满,念佛人到事一心就圆满了。像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信!修行要特别著重在一心,我们用一心去念佛,用念佛求一心,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不一心念佛,你就得不到念佛一心。
疏【如大本法藏愿云。】
『大本』是《无...(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五十四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54》)
...去,一点都不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你放不下!第一个要把世间名闻利养放下,你肯不肯?你肯,就入门了;不肯,佛给你说法也枉然,你也没办法入门。这个问题是在自己!它跟哲学不一样,哲学,愚痴一点、根性钝的人,他是真不能入!佛法不然,佛法没念过书的,不认识字的,像六祖都能入得进来。六祖凭什么?凭清净心,一切法他都不挂在心里。他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他就入进来了。他不认识字,听人家念经,念经的人没有开悟,而他听了开悟。为什么?念经的人没放下,他虽然会念,他不开悟。听经的人放下了,虽不会念,他开悟了,就这么个道理。不但世间法要放下,出世间法也要放下,为什么?出世间法放不下,心里面有拉拉杂杂的那么多佛菩萨名号,那么多经典,那都是障碍,你还是不能明心见性。你那个心不清净,不是被世间法染污,就是被佛法染污,顿教是一尘不染。
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辩解,这个讲得很有道理。理一心不乱确实是一尘不染,跟顿教教义完全相符合。所以念佛法门纯粹是顿教所摄。不但莲池大师这样给我们开导,就是法相唯识宗的祖师窥基大师,也把这个经判作顿教。他还举例子,这个经里面说:若一日至若七日。七日成功,那就是顿。七日成什么功?成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就是心决定不再迷惑,真正是觉而不迷了。七天能办到,那是理一心不乱。这是顿教所摄的。我们讲一生成佛,那是圆教的意思。所以这个经是顿极,也是圆极。
这个地方句句讲的是理,我们明了就好,不能学。为什么不能学?学不到!譬如经上说,「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那我用什么心念?有心也不行,无心也不行,亦有亦无也不行,非有非无还是不行。这用什么心念?现在我们老老实实就用有心念就好!境界没到这个程度,这就用有心念。古德告诉我们:「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芥子是芥菜子,这是讲少!决定不能著空。著有,我们能带业往生,能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里面也有三辈九品,中上品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就很不错了。
等我们功夫到了这个阶层,再向上提升,提升求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定,就是我们常讲的念佛三昧。见思烦恼不再起现行,人无我做到了,那是念佛三昧成功了。这个境界达到了,再向上提升就是法无我,证法无我,才是此地「离四句,绝百非」,四句就是「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那才真正入这个境界,这是诸佛如来亲证的境界。换句话说,决定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不要在这里面打妄想,老老...(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2》)
...身尊特,犹待辩疑』,六十万亿那由他之身,这是讲「生身」,说明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相的高大。赞佛偈说: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这都是大身!这个身殊胜,高大,远胜过秽土所现的劣应身。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他这个身也只是一丈六尺。一丈六尺,我们现在看这个人好高大!其实佛是个大个子,比一般人高不了好多。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尺没有现在这个尺这么长。弘一大师《律学三十三种》,提到周尺;周朝时候的尺,因为佛出生相当於中国的周朝。周尺一尺,只有我们现在尺的六寸多。这就是说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身相之大,跟我们这个世界佛现的身相不一样。古大德有设疑问,专门来辩论这个问题,我们在此地就不再深入讨论。
疏【二者,十六妙门,虽云即观即心。】
能观跟所观是一不是二,这才能入得进去。但是它有次第:
疏【而先日,次水,次地,次树,次座,方入佛观,则不无次第,犹觉繁长。】
『繁』是麻烦,繁多。『长』是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这才能观到佛。
疏【此经不修余业,单事持名。】
《弥陀经》比《观经》,在修行上来讲,方便!他不必经过许多的次第,直截了当就见佛了。只要你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佛就来接引你。《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说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现在,没有往生之前就见到了。见到,你也不要欢喜;见不到,你也不要忧虑。即使见到了,见如不见,你也不要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就错了。自始至终保持你的一心不乱,这样就好。所以,持名念佛没有次第,《观经》所讲的方法有次第。在方法上来说,它方便得太多,所以称这个经独要,特别重要。
疏【三者,上三品生,乃能游历十方,承事诸佛,中下二品,皆无此文。】
净土三经,有的经上对某一桩事情说得详细,有的经上省略了。你想了解西方极乐世界,要把三经合起来看,才能把这个事情真正搞得清清楚楚。并不是这个经上说的那个经上没有,这个经就高明,那个经就差一点,绝对不是如此。你合起来看,才能看得周全。《观经》关於这桩事情说得就有欠缺,只讲上三品,没有说中下品,这就是讲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游历十方,承事诸佛』。可是,小本经就讲得详细。
疏【今持名往生,便得供佛诸方,食时还国,独要三也。】
这是《弥陀经》上说的,即使下品下生的人也有这种神通道力,每天都能普遍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所以,这个经在三经里头尤其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七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76》)
...应丝毫不爽。
疏【唤其妻云:速延僧为我念佛。】
他就叫他的太太,请出家人来给他超度。《往生传》里面记载,他大呼救命的时候,这是缘遇得好,因缘殊胜,刚好有一个化缘的出家人从他家门口经过,听到他叫的声音,问:什么事情?他太太请出家人到家里。他就告诉他,许多牛头人来问他要命。
疏【谕云:经中说临终恶相现者,至心念佛,即得往生。】
这个出家人就告诉他:《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五逆十恶是重大的罪业,临终时候念佛也能往生。
疏【和云:地狱至。】
张善和大叫:地狱相现前了。换句话说,马上他就要堕地狱了。
疏【急取香炉来,即以右手擎火,左手拈香,面西专切念佛,未满十声,自言佛来迎我,即化去。】
赶快拿著香炉,手上拿了一把香,他就大声的念阿弥陀佛。未满十声,他说:牛头人不见了,佛来了。他跟佛走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是作恶临终念佛往生。但是这一条必须跟诸位说明白,你们曾经看到有几个人临终的时候这么清楚、这么明白?这是先决条件。如果临命终时,人都不认得了,这就没救了。
张善和这个是大福报,这个福报是前生修的,前生修的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所以《弥陀经》给我们讲两桩事情,第一个是「一心不乱」,那是决定成就的,只要得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喜欢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喜欢在这个世界上多住几年就多住几年,决定不碍事,来去自由,那是得一心不乱的。没得一心不乱,那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心不颠倒」,你走的时候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才有把握去得了。临终要是有痛苦,要是昏迷不醒,那就没办法,那个甚至助念都没办法。所以人在一生当中要修福,不要享福,不要把你所修的那点福报都享尽,享尽了,临终就没福了。
我过去看过不少富贵人家,少年得志、中年得志,尽情享受,一呼百应的,到晚年衰了。晚年的时候连一个伺候的人、照顾的人都没有了,洗衣服、烧饭都要自己动手,可怜得不得了。在他得志的时候,家里佣人十几个、二十个,伺候唯恐不周到,到晚年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上街买菜也拿个篮子自己跑去。我见过很多很多,这福享尽了。他死的那个情形就可想而知,怎么会清楚明白?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要知道修福,希望临终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念佛就决定可以往生了。带业往生,要靠临终这一刹那。像张善和这么清楚,这是他多生多劫修行的善根,在这个时候现前。一生没有闻到过佛法,临终听到了,他肯相信,肯专心的去念,所以临命终时十念一念也能往生,这是《观经》里面下品下生。可是千万要记住,决不能存一个侥幸的心理,看了这段故事,不要紧,这一生多造一点恶没关系,临命终还来得及。你要是这样想法,就大错特错!你临命终...(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一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1》)
...一个月、一百天不起来,这了不起!他的果报也不过是在初禅二禅而已,在四禅天,就这么一个功夫,出不了三界。
所以诸位同修,你要想在这一生了生死脱轮回,想真正离苦得乐,干净俐落,你必须对《阿弥陀经 》、对《无量寿经》要认真的去研究,除了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你别想在这一生成就。我不是这么武断的说,你自己想一想,你能不能断烦恼?不是说法门不好,法门都好,你要用那个法子修,果然能断烦恼,那就成功了。你用那个方法修,修来修去不能断烦恼,换句话说,你就不成功,你那个药吃了没效。
这个法门不断烦恼可以往生,妙就妙在此地,除这个法门之外,所谓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只有这个法门不必。你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真正肯念佛,你这一生决定成功。你要把一切放下,不但把世缘放下,就是一切所有的佛法都要放下。一切经教我不要去研究,我只要研究这两部经够了,保证你这一生往生。你要再搞禅、搞密、搞教,那你就靠不住,为什么?你的思想混乱了,你这个功夫里头掺杂了,不纯,所以很难得效果。这个法门没有别的诀窍,就像大经里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这部经里面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只要真正能照这样做,就决定成功,所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
我跟诸位同修说,我是决定有把握往生,所以我今天这么肯定的来劝你们,就是我决定有把握。我在这个世界上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嘻嘻哈哈,为什么?我来旅行的,我是来玩的,我无忧无虑、无牵无挂,怎么不自在!要认真努力。我在没得这法门以前跟你们一样,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烦恼重重,得到这个法门之后,没有了,妄想杂念没有了,一切烦恼也没有了,那个烦恼找都找不到,想一个烦恼都没有、都想不到,这法门的好处,我真正得利益了。
今天把这殊胜利益贡献给诸位。所以大家要是发心印经,最好就印这两部经,《弥陀经疏钞》、《要解》,《无量寿经》的注解,那是无量无边的功德,为什么?人家得到这个,他真的能得度。得到别的经书,虽然是好,一生当中就救不了现在的命。这几本书真正救得了命,真正能解决问题,所以一切功德没有能够跟这个相比的。这是讲自觉,佛觉,凡夫不觉,『自觉异凡夫』,异就是跟凡夫不一样。
钞【觉他异二乘。】
『二乘』是讲声闻、缘觉,我们通常称为阿罗汉,辟支佛,在佛法里叫小乘。小乘见思烦恼断了,他能超越六道生死轮回。可是他只是自觉,没有觉他,...(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二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2》)
...念的《地藏经》,这是经,《金刚经》也是经,《法华经》也是经,都称之为经,这个经字就是通题。凡是佛所说的,或者是菩萨、仙人们所讲的,经过佛印证的,都可以称之为经,所以它是通题。
钞【通别者,佛所说教,总名修多罗,是之谓通。】
『是之谓通』,这就是通称。
钞【析之则经名修多罗,律名毗奈耶,论名阿毗昙(阿毗达摩),是之谓别。】
这三样东西都是佛说的。佛当年讲经说法不是开班教学,都是这些弟子们,出家在家的有了疑问向佛来请教,这么一问一答,后来把它集结起来,就是记录下来,这就称之为经。佛每一次,不管讲的内容浅深长短,大概这三个意思都有。『经』多半是讲定的,换句话说,教给你修清净心,这一类的结集下来称之为经。教给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如何来守法,规范自己,这一类属於『戒律』。如何能启发自己的智慧,这一类属於『论』。这到后来我们归纳成为三藏经典,就是经、律、论。『修多罗』是经藏,『毗奈耶』是律藏,『阿毗昙』是论藏。
佛每一次讲经说法,内容这三方面都有,以后这个经典的分类,就是看这部经这三样东西哪一样讲得多?从分量多的来归纳、来分类。譬如我们这部经,完全是教给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论跟律都没有说,所以非常纯。《楞严经》,第六卷的后半「四种清净明诲」是讲戒律,讲根本戒;《楞严经》里面,佛与诸菩萨的讨论,有论;十卷经文里面将近七卷是讲奢摩他、三摩、禅那,讲定讲得最多,所以把它归纳到经藏。像《华严经》里面有论,也有讨论的地方,也有戒律,像「净行品」、「梵行品」就是戒律,但是还是讲定的占大部分,依旧把它归纳到经藏。《戒经》里头,也有讲定的,也有讲慧的,但是戒讲得多,就把它归纳到律藏里面。这些都是佛学常识。
钞【契复二义者,一者契理,则合道之言;二者契机,则逗根之教。】
『契』含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不能少,所谓「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简单的讲,佛说得深、说得浅,长说、短说,决定不能违背真理,这叫『契理』。真理就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因为契理,这个话就真实的,就不骗人,一定要如理。一切诸佛所证的理是相同的,所以真理只有一个,一切诸佛所证的,必定要与这个相应、相契合。同时一定要适合於现代众生他的根性,就是他的程度,他要能接受。假如他不能接受,你这个说不叫白说了?所以一定要『契机』。
可是诸位要记住,我们现在遇不到佛,你要是遇到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九十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96》)
...成一百卷,换句话说,是十分之一。怎么翻法?前面第一分是完全照原来的论翻过来,一共翻了三十四卷,初分。后面每一分都翻大意,提要,就不是完全的。所以你要看龙树菩萨原来的注解,就是前面三十四卷,那是初分的注解。由此可知,佛经的注疏要详细的注解,义趣说不尽的。这是引用《大智度论》里面几句话来说,最重要的几句话就是信成就。
疏【又二字复为二义,有多种解。若以宗拣定,约当宗,则一心不乱曰如,唯此无非曰是。】
『以宗拣定』,宗就是本宗。因为一句经文意思很多,我们修学哪一宗,有哪一个宗派的讲法,这样我们对於许多种注解的取舍就有一个标准。同样「如是我闻」,禅宗有禅宗的讲法,禅宗跟净土宗讲法完全不相同,可以说是背道而驰。因此不明了的,看到这个注解,两个人讲法完全不相同,互相抵触、互相矛盾,其实不然,各宗有各宗修行的方法,所以它讲的意思不相同。
『当宗』就是我们净土宗,念佛的。本宗讲法,这两句话是简简单单明明白白,把「如是」两个字说得清清楚楚的。『一心不乱』,这是『如』;『唯此无非』,这个决定不错,这就是『是』。取我们经文里头的意思。实在讲,一部《阿弥陀经 》最重要的两句话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学佛要想在一生当中有决定性的成就,你遵守这两句就行了,这两句要把它学到真正能跟自己的思想、行为、生活打成一片才行。如果说我念佛的时候一心不乱,我不念就乱了,这个不行,这个没有用处;处事待人接物统统要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样子,你念佛才算是功夫成就了。
我们看到许多人往生的时候,预知时至,没有病苦,说走就走了,他有什么本事?其实说穿了,就是把「如」这个字运用在生活当中,他就成功了。所以修净土是修心净,心净则土净。一心不乱,心就清净了,心不清净决定做不到一心不乱。用什么方法修到一心不乱?就用念佛的方法。所以这一宗这个方法非常的简单,人人都能做得到。到一心不乱,什么事情都明了,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知道的。实在讲,人人都能做得到,问题就是你想不想做,你肯不肯去做,你要想做肯做,没有一个人做不到的。
「唯此无非曰是」,我套这个例子说,「唯此是真曰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的,其他统统是假的。这个世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这个要觉悟!知道是虚妄的,这就是看破了,能看得破,你才能放得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不会太分别,也不会太执著了。你必定会抱一个态度,得过且过!这个事情没有一样是真的,都是虚妄而不实在的!唯有念佛是真的,唯有心地清净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整个佛法这么多宗派来说,唯有这个宗派是最容易成就的,最有把握成就的,古人讲「万修万人去」,这个一点都不假。
钞【智论云:佛法大...(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0三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03》)
...是诸佛如来神力加持,每个地区都有相信这个法门的人,都有认真修学这个法门的人,这是个好现象。我们台湾这个地区很多!在我们这个道场经常在一块共同研习念佛的同修,我们都熟悉。不在我们这个道场,我常常听说的,每个地区有不少人在念《无量寿经》,在听录音带,也在念佛,这是好相!台湾今天这个社会那么乱,幸亏还有这么多人在认真的修福,这个福报是世出世间第一大福报,希有难逢!因此我们要珍惜。
这一句的含义很多,不单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诸佛菩萨。实在讲,从西方世界应化到他方世界的那些人都不知道有多少。特别是苦难的处所,愈是有苦难,菩萨悲心愈重,示现在这个地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我们常常读诵大乘经典,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这就是能说能受大乘法味。
『又正体智受真如味,能住持身命,使不断坏,长养万法,故名为食』:
演【正体智,即根本智,亦名如理智,此智能证真如。】
由此可知,这个智慧重要,念佛的人所求的就是这个智慧。念佛的人、修净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求的是什么?我们所求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怎样才能求得到?佛在一切大乘经典里讲得很多,「心净则土净」,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在大本里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总而言之,把它归纳起来就是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心经》上讲的「无智无亦得」,无智就是根本智。可是诸位听了这个话,不要发生误会,无智就是根本智,这个世间很多白痴的人都有根本智了,那就错了。这个无智是无邪智,他有正智,这是经上讲的正体智!他有正智,他没有邪智,跟禅家讲「无念」的意思一样,他无邪念,他有正念,这就叫做根本智。
所谓根本智,实在讲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在没有起其他作用的时候,没有起他受用的时候,就叫做根本智,为什么?它自己有智慧,智慧虽然没有作用,它自己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能证真如」。虽然能证真如,它不执著能所,这才是真的。为什么?因为所证的真如跟能证的根本智是一不是二,这里头没有界限,没有能所。智就是如,如就是智,所以叫「如理智」。因为一有能证所证,心里就动,就动了念头,这一动念头就叫无明。《起信论》上讲,无明从哪里来?「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一念不觉是什么?就是有能所,一有能所马上就产生相对,能跟所就相对,这就是无明,这叫根本无明。所以他这个心清净到了极处,清净心里的确是一念不生,一法不立,就是万法如如,是这个境界。这就...(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一六0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160》)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一卷
...成就,名事一心』,莲池大师这句说得好,这才算是信仰净宗,才算是信阿弥陀佛。我们有没有信?我们不信!天天念佛发愿求生,天天跟阿弥陀佛做对头,跟祖师大德做冤家,为什么?夹杂、怀疑、间断,这就是做冤家、做对头,不信!我们讲的信愿行,嘴皮上的信愿行,实际上信愿行统统没有,这怎么能往生?真正往生要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力成就」,这才叫「事一心」。这个事一心不是高的,起码的事一心,也就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条件,有这个条件就行了,就往生了。
这样看起来好难,不容易!是,如果那么容易,念佛人不是统统往生了吗?李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中,只有三、五个往生」,你就晓得原因在此地。那三、五个往生的,实在讲,真正叫老实人,你骂他、打他、侮辱他,他都不知道,甚至你在旁边骂了半天,他不晓得你在骂谁,他在那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种人能往生,为什么?他能专一不二。
演【信力成就者,事一心人,不修理观。】
这个法门的理论太深、太妙,不是普通人能理解的,不解没有关系,一样可以往生,从事相上下手就行,所以这个法门不可思议。
演【唯凭信力。】
他相信!《弥陀经》上中心的两句开示,「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要紧!用什么方法达到?「执持名号」。这三句话十二个字,一部《弥陀经》就讲完了,整个净宗法门也讲完了;不但整个净宗法门讲完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教、一切法门也讲完了。才知道诸佛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最精要的开示就是这三句话,你这三句话要是真正掌握到,没有不往生的道理。能够一心受持,从事一心自然就念到理一心,因为事一心会得定,定了之后就开悟,一悟了就入理一心,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两样。「唯凭信力」,所以我们要相信。什么人真正相信?从今而后,再没有是非人我、再没有妄想执著,这个人信了。还有胡思乱想、还有是非人我,这人还是不信。不信的人多,信的人少,一万个人当中,真的三、五个相信,大多数人听听经,只不过是种一点善根而已。由此可知,信根之建立,确实大本经上讲得详细,这个人是无量劫来行菩萨道,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现在蒙十方诸佛加持,他的信心成就,不是普通人。
演【如水清珠,能清浊水。】
这从比喻上说,「水清珠」是宝珠,水混浊,这个珠子投下去之后,水之浊污自然沉淀。清水珠有没有?有,很普通,街上都买得到。水污浊,我们晓得用明矾,明矾下去之后,水自然就沉淀、就清...(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二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27》)
...所见的。佛的慈悲无限,不一定是在临终时候见佛,我们在平常修学之中,缘成熟也能够见佛。下面举一个例子说:
钞【是故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时时』就是时时刻刻,时时处处也许佛都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认识,当面错过,这种情形确实很多。这两句话是布袋和尚说的。布袋和尚在历史上有很详细的记载,但是没有人知道他姓名,也不知道他的籍贯。他的特徵就是肥胖,满面笑容,每天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去化缘,人家给他东西,他往布袋里一装,这就走了,这么样一个出家人。出现在南宋高宗的时候,跟岳飞同一个时代,出现在浙江奉化。老总统的家谱记载,南宋时候他们曾经将布袋和尚请到家里供养两个月。布袋和尚临走的时候,他当然是预知时至,他是坐著走的,说了一首偈就走了,这首偈就是「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这就告诉大家,他是真正的弥勒菩萨。这首偈说完,就坐化了。以后中国人造弥勒菩萨的像,都造布袋和尚的像。另外一个是唐朝傅大士,居士的身分,这也是弥勒菩萨的化身。所以佛菩萨化身在我们这个世间,常常跟我们在一起,我们不认识他。这说明诸佛菩萨时时示现,也是说明现前当来见佛的一个例子。
经【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个经文我们不但要熟,要细心去体会。前面一段经文说念佛人在临终时佛菩萨来接引,是讲佛力不可思议;此地这一段是讲自力。如果没有自力,佛力也加不上,这个法门叫做「二力法门」。自己必须具备前面所讲的一心不乱,是在平时;此地所说的「心不颠倒」,是在临终。前后文仔细看,你就明了,临终最重要的条件是「心不颠倒」,纵然在平时「一心不乱」做不到,那个没有关系,临终心不颠倒就决定得生。我们在《观经》看到下辈往生的,十六观里面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都是作恶的众生。《观经》对於九品讲得详细,上三品是大心凡夫,发大乘心的;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可见得佛法里,大心是第一,大心就是发菩提心,持戒修善是中等,下三品是造罪业的众生,下上品造的罪业轻一点, |
|
|
|
|
|
|
|
下下品造的罪业极重。造极重的罪业,一生都没有闻过佛法,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神智不清楚的话,那就没有法子,劝他,他不能接受,他听不懂;如果神智清楚,就是心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要是接受劝告,这个时候一心念佛求愿往生,佛也来接引,他也能够往生。由此可知,临终心不颠倒是往生决定的因素。为什么平时我们要求一心?平时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很有把握,这是一定的。平常不能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没有把握,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我们要想将来临终时候真正是心不颠倒,佛来接引,自在往生,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第一个就是修自己的一心不乱,这对自己,一心不乱是定慧;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有力量的话,我们修福积德,这样就是福慧双修!符合经上给我们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因缘,我们已经遇到,这个因缘不必操心了。实在讲因缘很殊胜,这三个条件具足,一定往生!我们看注解:
疏【上言临者,是将欲命终。】
这是前面佛来接引的时候,你看这个话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佛来接引是现前,为什么?人没死,活著的,『将欲命终』,他还没命终,这是见到佛来接引。
疏【今言终时,正暖尽识去。】
这个地方讲的『终时』,这是恰恰我们讲的断气的时候,他的神识离开身体,心不颠倒,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疏【心不颠倒者,以一心不乱,故不颠倒。以不颠倒,故不生他处。】
他一生念佛,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他见到了,他一生所向往的目的达到,你说这个时候多欢喜!多么幸...(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9》)
...土。】
这个经文我们不但要熟,要细心去体会。前面一段经文说念佛人在临终时佛菩萨来接引,是讲佛力不可思议;此地这一段是讲自力。如果没有自力,佛力也加不上,这个法门叫做「二力法门」。自己必须具备前面所讲的一心不乱,是在平时;此地所说的「心不颠倒」,是在临终。前后文仔细看,你就明了,临终最重要的条件是「心不颠倒」,纵然在平时「一心不乱」做不到,那个没有关系,临终心不颠倒就决定得生。我们在《观经》看到下辈往生的,十六观里面下三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都是作恶的众生。《观经》对於九品讲得详细,上三品是大心凡夫,发大乘心的;中三品是持戒修善的凡夫。可见得佛法里,大心是第一,大心就是发菩提心,持戒修善是中等,下三品是造罪业的众生,下上品造的罪业轻一点,下下品造的罪业极重。造极重的罪业,一生都没有闻过佛法,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神智不清楚的话,那就没有法子,劝他,他不能接受,他听不懂;如果神智清楚,就是心不颠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要是接受劝告,这个时候一心念佛求愿往生,佛也来接引,他也能够往生。由此可知,临终心不颠倒是往生决定的因素。为什么平时我们要求一心?平时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很有把握,这是一定的。平常不能得一心,临终心不颠倒就没有把握,这是我们必须知道的。我们要想将来临终时候真正是心不颠倒,佛来接引,自在往生,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第一个就是修自己的一心不乱,这对自己,一心不乱是定慧;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还有力量的话,我们修福积德,这样就是福慧双修!符合经上给我们讲的「多善根、多福德」。因缘,我们已经遇到,这个因缘不必操心了。实在讲因缘很殊胜,这三个条件具足,一定往生!我们看注解:
疏【上言临者,是将欲命终。】
这是前面佛来接引的时候,你看这个话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就更清楚更明白了,佛来接引是现前,为什么?人没死,活著的,『将欲命终』,他还没命终,这是见到佛来接引。
疏【今言终时,正暖尽识去。】
这个地方讲的『终时』,这是恰恰我们讲的断气的时候,他的神识离开身体,心不颠倒,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疏【心不颠倒者,以一心不乱,故不颠倒。以不颠倒,故不生他处。】
他一生念佛,念念向往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他见到了,他一生所向往的目的达到,你说这个时候多欢喜!多么幸运!目的达到了,跟佛去了,这是讲的这个时候。所以最怕的是临终神智不清,这是最恐怖的。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如果在临终的时候神智不清,迷惑颠倒,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很多,可以说是许许多多人有这种情形。不要说到临终的时候,病重的时候,甚至家亲眷属他都不认识。我们过去遇到一个老居士,他得的是老人病,病了七、八年,最后两年只认识一个家人,其他人都不认识,临终的前半年,一个人也不认识。这种人决定随业流转,他自己做不了主,这是事实。这种情形我们看得很多,那就是给我们真正的警告,我们将来会不会像他一样?
如果我们希望走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现在就应该认真去努力修学。佛菩萨是人修成的,六道也是人变现的,这问题就是看我们怎么走,十法界这十条路,我们怎么走法?要走到哪里去?如何让我们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这一生就算是有了很好的成绩。我们仔细冷静的观察,古往今来那些成就的人,他怎么成就的?那些修行失败的人,他怎么失败的?在这里面吸取教训、吸取经验...(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9》)
...说这个道场不要你来。他说:我要出点功德。我说:我也不要你来,也不要你在这里出一分钱的功德,你回去老老实实去念半年,你的病就好了。他又担心,那个法师叫我念《地藏经》,我不念行吗?那个又叫我念《金刚经》,不念不是又得罪了吗?我说:那好了,那你没完没了。所以要晓得专精之可贵!散乱就坏了,那就错了。
以学经来说,你用十年的时间去学十部经,平均一年学一部,你的成绩平平,很难出人头地!十年专门学一部经,你就出人头地,为什么?看看现代这个世界,用十年时间学一部经的人不多!你就是这部经的专家!你这部经走遍全世界一定受人欢迎,为什么?专家。一生专攻《阿弥陀经 》、专弘《阿弥陀经 》,干上十年,人家见了你的面合掌:你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全世界的人想听《阿弥陀经 》,一定头一个想到你,他不会找别人,为什么?别人不是专家。现在资讯发达,交通便捷,请你来讲经不难!从前从中国到美国坐轮船要一、两个月,那的确是不容易,现在十个小时就过来了,非常容易。所以学一部经,弘扬到全世界。专精,不但能利他,决定自利,自己得一心,自己得一心不乱。同样学很多的东西,说实在话,一心得不到!你这个心还是散乱的,换句话说,往生的时候心不颠倒很不容易。心不颠倒的人一定是有福有慧,没有福慧做不到!因为不颠倒,所以他决定不会生到别的地方去,是随著他自己的愿望去往生,想见阿弥陀佛决定见佛,想生净土决定得生。
疏【即得者,言其速也。】
这是讲快速。
钞【颠倒者,繇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心多散乱。如前所谓将舍暖触,一生所作,俱时现前,心神惶怖,动止挥霍。】
这是为我们说明什么叫『颠倒』,这些理事我们都要清楚。这部经,经文字字句句跟我们一生生活的幸福,跟我们将来想达到的圆满目标有密切的关系,而莲池《疏钞》、蕅益《要解》等於是为我们导游,我们去了很生疏,不认识,这两位大师是导游,一样一样详细为我们说明,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以及一个修净土现在的生活状况,这个非常的难得。我们在这里面去体验,在这里面去学习,那就叫真正的修行。所以先要认识什么叫颠倒,然后认真反省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犯这个过失?我们这个经就没有白念、没有白听。
『繇其平日随顺妄想,不修正念』,这两句话最重要了。我们平常是不是随顺妄想?随顺妄想,不知道随顺妄想的可怕,不知道随顺妄想的结果,这就叫迷惑。佛法常讲迷跟悟,什么叫迷?什么叫悟?妄想现前立...(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四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49》)
...么说五痛?五大类的因感得这五大类的果报。『五烧』是果报,佛法里面讲,五痛是花报,先开花后结果。这个意思也是清清楚楚告诉我们,花报是现世报,果报是来生,来生是三途的苦报。特别用这个「烧」,烧,实在讲是地狱的果报,无论哪一类型的地狱都是一片火海。『五恶』是因,五恶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诸位要晓得,这就是五戒的反面,人造作这五种恶就感得五痛五烧的果报。世间人不知道这事实真相,不晓得利害。今天造这五种恶业,在造作的人,他并不以为这五种是恶业,而以为这五种是正常的,这叫迷惑颠倒。造作的心非常盛旺,非常的强烈,感得的果报也就非常明显。这些果报,如果我们头脑稍稍冷静一点,你都能够见到,因为它报得太快,最快的不超过一年,二、三年,三、五年,五痛五烧现前,我们就常常能见到。当然在一般学佛的人,经常受到佛法的薰陶,心地比较善良,一切造作知道收敛,我们的五痛五烧不能说没有,比一般人来得轻微。但是诸位要晓得,这个东西还是障道,我们今天讲的道,要往生净土,它是障碍。
经论上祖师大德们都告诉我们,真正往生,关键就在临终的那一刹那,这一刹那心地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不乱是平常的功夫,临终那一刹叫心不颠倒。《弥陀经》上「心不颠倒」是指临终的时候,临终那一念不颠倒就决定得生。我们看看,几个人能保得住临终头脑很清醒,一点不迷惑?这是大福报,中国古人讲的五福,第五个福就是好死。所谓好死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纵然不念佛,不求往生,他也不会堕恶道。要知道堕三恶道是糊里糊涂去的,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去的。清楚明白决定在人天两道,你能够念佛求生净土,决定往生。我们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利害得失,我们从今天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要严持戒律。五戒是根本戒,不要贪多,这五条守好,那就没有不往生的,这是古德垂训教导我们「持戒念佛」。这五条要真正做到,对於往生有大帮助。这五条要不能受持,佛念得再好,它都是障碍,往生没有把握;严持戒律,往生才有真正的把握。
疏【此五浊处,能自立者,亦已鲜矣,得成正觉,宁不难乎?是为第一重难事,明自利功德不可思议。】
在五浊恶世能自立的人,这就不容易,『鲜』是少,莲池大师说那已经是少数。莲池大师那个时代跟我们现代一比较,我们的浊恶超过他们一百倍都不止!由此可知,在现代社会里面能够自立的,凤毛麟角,太难太难了。
钞【自立者,五浊恶世,人生其中,外则时势之所逼恼,...(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七九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79》)
...也迷了,这个东西就难了。大师讲『交相为用』,就是经跟咒相辅相成,这个意思非常之好。
疏【此咒详见不思议神力传。】
这是把往生咒的出处说出来了,它不是出在《弥陀经》,也不是出在《无量寿经》,净土三经里面都没有,它是出在《不思议神力传》这本书上。
疏【持此咒者,灭罪往生,故以拔业障生净土为名。】
佛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要是专修这个法门,专持往生咒,确实能够灭罪,确实能够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我们五经读本里面收的有,也许诸位看过,经上说得很清楚,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就感得阿弥陀佛现前。在过去我们道场的张龄老居士,总统纪念歌的歌词就是他作的,他夫妻两个天天都来听我讲经。他看到「往生咒念三十万遍就感应得佛现前」,他就认真每天念,念满三十万遍,他来告诉我:「法师,不灵,佛没有现前,什么感应也没有。」这个造的罪就很重,为什么?谤法!不是咒不灵,是你不如法。你念这个咒,先问问罪灭了没有?罪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烦恼,这是罪。一天到晚口里都是念咒语,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不生,罪就灭了。三十万遍往生咒,是要相当长的一个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当中你不起一个妄念,就是我们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才有用处,才有感应。一面念往生咒一面打妄想,那怎么行?这个就不如法。诸位一定要知道这个关键的所在,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两句话说得太好,不但是净土修行的秘诀,任何一个宗派、任何一个法门也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违背这个原则,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会有成就的。
无量法门,特别是大乘法门,目的是在明心见性。我们净宗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跟禅宗讲的名词不一样,境界完全相同。他说大彻大悟、见性成佛,我们讲理一心不乱实报庄严土往生就是见性成佛,可见得那个原理是相同的,一定要做到「净念相继」,净是清净心。禅宗里面六祖所说的「本来不一物」,你那个心里要一物都没有,这个心是清净心现前了。你如果弄错了,我心里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是无明!把无明当作本来无一物,又搞错了,这是一丝毫不能够错会。佛的心清净,确实没有一个念头,虽然没有一个念头,但是他没有一样不清楚,叫寂寂惺惺,寂是清净寂灭,惺是照得清清楚楚,没有一样不明了,那才是真心。寂,不落在妄想里,没有妄想;惺,不落在无明里。二边都不落,那叫真心。我们凡夫很糟糕,不是落在妄想这一边,就是落在无明那一边...(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六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6》)
...?现在我们从夏威夷土著的疗法得到了启示。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意念的能量不可思议。我们有这两种证明,我们就能相信,再重的病,一句阿弥陀佛会念好。有没有证据?有。中国前几年「山西小院」四十多个人,得的是就像此地所说的不治之沈疴。医院宣布他们没法子治疗了,告诉他们的寿命只有二个月到三个月。这些人是虔诚的佛教徒,知道寿命不长,于是克期求证。他的时间只有这么长,二个月、三个月,这二个月、三个月当中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没想到过了三个月他很健康,没有感觉得有严重的程度,再到医院去检查,他的病完全好了。医生感到很惊讶,有没有诊断错误?把旧的档案资料拿出来,真有,不是假的,没有诊断错误。再问他,你怎么治好的?你吃了些什么药?用什么方法?这些人告诉医生,我们念佛求往生,其他的任何药物都没用,病自然就好了。大家感到很惊讶,我们了解其中的道理,念佛是殊胜效果神验的灵药,真能治病。
那我们有很多人念佛念一辈子,一身都带着病,为什么念不好?念得不如法,如理如法,效应就不可思议。什么叫如法?本经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有没有做到?做到了就是如理如法。小本《弥陀经》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有没有做到?没有做到。经上讲的这几句话,跟夏威夷土著那个原理完全相同,夏威夷土著他讲零。零是什么?零是什么都没有,零点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着,那就归零。归零不就是一心不乱吗?归零不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都摄六根吗?我们没做到,我们一面念佛一面心还是散乱的,还是想东想西。不是没有效果,我们没有遵守方法,没有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它真有效。这是持名法门的妙用。
「广疗众病」,也就是说它能够总治一切病,但是这个里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有信心,你没有信心就没效。为什么?佛在大乘教常常告诉我们,信心,信心太难得了,清净信心。大小乘经上佛都常讲「制心一处」,一处就是零点,加上一个妄念在里头就不行,就破坏了。这些道理佛法说了,古老的夏威夷人说了,现在的科学家说了,都是完全肯定的说法,没有疑惑。这个事情我们要多想想,要接受。三千年前佛说,是佛亲证的境界,夏威夷古老的那些圣贤也见到了,现在的科学家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了,真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广疗众病,「普施饶益」,普是平等、普遍。佛菩萨将这个法门妙用传授给一切众生,这个利益无比的丰饶。「故云:大哉妙用,不可思议」,...(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六集) 2011/10/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6 》)
...,带他走,跟他算帐,来报复他的,不是真的。怎么会知道?只有念佛的人才晓得。还有的邪见,看到佛菩萨来接引他,不是阿弥陀佛,也不是观音菩萨,看到释迦牟尼佛来了,药师佛来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也是冒充的。懂得佛法的人,在旁边听到他讲这句话,立刻就要告诉他,不是阿弥陀佛决定不能跟他去,提醒他这句话。这都是冤亲债主做这个示现骗他走。这些冤亲债主变他的家亲眷属,不是变本尊,护法神一般不干涉,如果示现本尊是决定不允许的。你每天念阿弥陀佛,妖魔鬼怪不能变阿弥陀佛、不能变观世音菩萨,这本尊,护法神不答应的,变其他的可以,来骗你,你愿意上当,没话说。所以临终一定要好好的看着,所有境界现前都不要理它,老实念佛,只要一念佛,这个境界就不见了,老实念佛,决定不许可不好的境界现前。
或者系恋,这个麻烦,舍不得离开,有人系恋亲情、眷属,舍不得离开,有人舍不得离开财产,他居住的房屋,他还有田地,还有这些东西,舍不得离开这些,这都是找麻烦的。或者是颠狂,发狂,胡乱说话,这个多半是冤亲债主附身,胡言乱语,恶相非一。临走的相很复杂、很多,多半都是不善的,统统叫颠倒。《弥陀经》上讲,往生的时候最重要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决定往生。一心不乱是功夫,心不颠倒是福报,就是没有这些现象,福报!人一生修福别享掉,留到临命终时享,临命终时走的时候好走,一点这些恶相都没有,福要留在这个时候享。
「可见凡夫业重,临终之际,更多颠倒」。真的不是假的,真有,不是没有。我有一个同班同学,胡一贯先生的儿子,抗战期间我们在一个学校念书,同班,以后他在台湾荣民总医院住院组的组长,住院都找他。他告诉我,无常大鬼真的,一点不假,我们的医生、护士常常看见,只要看见这个病房有无常大鬼经过的时候,他说这个病人不出三天他就走了,所以护士、医生都相信。我学佛,他也就跟我学佛,他说不是假的,是真的。那个时候我们同学当中相信鬼神的、相信佛的就他一个。这就是什么?他见到过,他要没有见到过他半信半疑,他真见到过。「复以四大苦逼,痛不可言,何能正念持名」。你看这个问题讲得多严重。在这个时候,四大是灵魂离开身体,非常痛苦,佛经上比喻叫生龟脱壳,活的乌龟把牠的壳扒下来,人神识离开身体就那么痛苦,离开身体非常痛苦,痛不可言。这个时候你怎么能够正念,还能提得起佛号?所以临终有福,福报大,平常这些都能放得下,对自己身体也看得很淡,不要看得很重,走的时候容易,可以避免这些痛苦,佛号能提得...(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0集) 2012/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60 》)
...了。关键就在临终断气那一剎那,那是关键的时候。所以,祖师大德编的《饬终津梁》,就是送终,里面要注意的事情,第一个就是念佛人临终的时候,最好家亲眷属不在旁边。这不是无情,这是送他到极乐世界去。因为家亲眷属亲情重,一哭一闹,一舍不得,好了他这动了感情,他又留下来,这就去不了;去不了就到六道去,这麻烦就大了。
祖师大德这种教诲是真正的慈悲。家亲眷属离开,断气八个小时之后,再叫他们进来。如果是要更安全一点、更有保障一点,最好十二个小时,断气十二个小时之后家亲眷属来。这时候他走了,已经到极乐世界去,不受干扰了,可以。所以,学佛最好全家都懂,都有这个常识,都有这个知识,能够合作。有伤心、有哭的,哭的声音不要让他听到,最好是统统念佛,这个时候要忍耐、忍住,念佛送终,这是最安全的,这是真正对亡人有利益的。所以平常时时刻刻对阿弥陀佛存感恩的心,确确实实是靠弥陀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这个三愿我们这些人才能往生。
「虽非正念,而能正念」,只要这一句佛号不断,这就是正念。虽非正念是什么?你里头还有见思烦恼没断,这就不是正念。而能正念,在这个时候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其他一切妄念暂时放下。「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弥陀经》上给我们说了八个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平时功夫,心不颠倒是往生的这一剎那,这个时候非常重要,但是心不颠倒是从平时功夫里头锻鍊出来的。这个世间什么缘都要放得下,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要训练,喜欢的不贪恋,瞋恚的能忍住,不至于有怨恨心,不如意的事情没有怨恨,常常保持清净平等,这叫真功夫。
「证诸小本唐译与《悲华》两经,此意益显」,前面讲过,底下有,底下他又引用。「小本唐译」,小本是《阿弥陀经》,唐译是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本子很少流通,很少人看到,一般人看到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翻译的,经题叫《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就是《阿弥陀经》。经文是这么写的,「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这八个字好,这个心不乱是佛菩萨加持的,不是佛菩萨加持,这个功夫很难得,不容易。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来加持你。我们平时念到功夫成片,佛光一加持就到不乱,这个力量太大了。我们自己念到功夫成片,是生凡圣同居土,得到佛力加持,我们令心不乱,就算是事一心,是方便有余土,你看提升多少。如果是理一心,那就提升到实报庄严土,这都有可能。所以善导大师讲,「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缘多重要。「可见凡夫临终心不颠倒,亦不散乱,正念持名,全因弥陀慈悲加祐之力」,这经文...(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六0集) 2012/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60 》)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二卷
...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人到临终一怕死就完了,随着业力走了,念佛功夫全用不上。这就是念佛念一辈子,临终不能往生,这样的人非常之多。我初出家的时候,在台北圆山临济寺,这个寺院里面都是福州人,法师福州人,信徒统统是福州人。信徒他们有个念佛会,每个星期天就在寺庙里头,这个大殿他们要用一天念佛,念佛会在这里念佛。这些居士都是这个寺庙的护法,那个时候寺庙经济来源很差,没人供养,所以这些在家居士,出家人看作衣食父母,每个星期天大殿给他们用。这个念佛会的副会长林居士,也很有身分地位,他是一家银行的襄理。对佛法通,不是不通,而且法器敲得好,星期天念佛会,他做维那。
临命终时怕死,你看,天天求阿弥陀佛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不愿意去,叫同修们念观世音菩萨,不要念阿弥陀佛,他不想走,最后还是走了。我们当时看到这个现象很惊讶,一生求往生,最后怎么不愿意往生?情执没断,对这个世间有贪恋,这叫贪生怕死。我们回头想想,几个人不贪生不怕死?太少了。所以平常每一天我都作往生想,躺在床上,今天就往生了,明天早晨起来,我又乘愿再来了。要做这种想法,养成一个习惯。「不惊不怖」,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心不颠倒」,正念分明,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极乐世界。所以《往生论》里头,这个五门说得好,五念门说得好。
我们看注解,注解就是引用《往生论》的。「《往生论》云:若善男子、善女人」,你看这个善,这善什么意思?具足十善业道,才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行成就」,你看修五念门,条件是善男子、善女人。如果没有十善,这个五念门修的是形式,实质很难讲。如果具足十善业修五念门,那有实质,能修五念门行成就,「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肯定阿弥陀佛来接引你。每一个往生的人都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阿弥陀佛要不来接引,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你去不了。「妙因感果」,五念门是妙因,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这是妙果。「是故临命终时,蒙佛本愿加威」,佛发四十八愿,这个四十八愿加持你。「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一句要紧。因为《弥陀经》里头罗什大师的翻译有「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不容易得到。如果用这个标准,往生的人就少了。《弥陀经》的原文,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不是一心不乱,是「系念不乱」,就是一心想念的意思,这个容易,这容易做到,一心不乱不容易。
可是,鸠摩罗什大师为什么把系念不乱改成一心不乱?是...(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五集) 2012/6/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5 》)
...经》里头罗什大师的翻译有「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不容易得到。如果用这个标准,往生的人就少了。《弥陀经》的原文,释迦牟尼佛是怎么说的?不是一心不乱,是「系念不乱」,就是一心想念的意思,这个容易,这容易做到,一心不乱不容易。
可是,鸠摩罗什大师为什么把系念不乱改成一心不乱?是不是他搞错了?我们从经的义理上来讲,罗什大师翻译是意译,玄奘大师翻的是直译,原文怎么说就怎么翻法。意译,他译的一心不乱实际上也有道理,不能说错。我们的功夫实在是一心系念,心里头没有杂念,就想阿弥陀佛,就想极乐世界,一天到晚就想这个。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首先佛光照你。佛光一照,这就是加持,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一心系念就变成一心不乱,一心系念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就变成一心不乱。这就是一般净土里面所讲的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最低的一个境界。这个境界不能小看,真正到这个境界,往生就有把握,随时可以往生。真想去了,我这个世间还有寿命不要了,我想早一天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真的来接引你。只要你有坚定的信心、坚定的决心,真的有求必应。这些例子古时候有,现在也有,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你就能见到。
所以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不惊者,不惊慌失措。不怖者,不畏怖恐惧。不颠倒者,心不错乱」。临终决定是忆佛念佛,所以感得佛现前,佛来接引你往生。每天都作如是观,天天想佛,最后真的看到佛现前,欢欢喜喜,天天想你,终于把你想来了,这往生了。对这个世间没有丝毫留恋,在这个世间每天随缘度日,这是祖师教导我们的,一丝毫都不强求。普贤菩萨十大愿里头有「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守住一个原则,就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做出个好样子给大家看。「本品经文,未言临终见佛,但既得往生则佛必然来迎。因佛本愿,临终接引。若无佛迎,则凡夫自力不能往生。今不言者」,这经文里头没有说佛来接引,「以此品专论因行,故不多涉往生之果境」。佛来接引是往生的果境,这里经文只说往生,没有提佛来接引,可是我们知道佛是决定来接引你。
下面这一大段是「忙里偷闲正念得生」。这个对于一般生活繁忙,又不能不做工作,为了养家活口,必须要努力工作,他能不能念佛求生净土?能。我们看经文怎么说法。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
这是他没有时间、没有这个缘,他做不到。可是下面说:
【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这...(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五集) 2012/6/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365 》)
...是菩萨慈悲心重不退转,众生不听还是要教,以种种善巧方便不舍众生,这慈悲。第三种不退叫念不退,念念趣向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一切种智,就是佛所证得的,这是法身菩萨。在大乘法里面别教初地菩萨证得,圆教像《华严经》初住证得。这三种不退。在极乐世界,往生到那边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作阿惟越致菩萨。极乐世界确实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实际?实际上它是平等的,它没有高下差别。为什么?皆作阿惟越致。这个也是一切诸佛刹土里头没有的事情,带业往生,诸佛刹土里没有,皆作阿惟越致这是一切刹土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他做到了,这种加持力不可思议,这是像我们人间享福,不是自己有福报,享别人的福报。别人有大福报,我们跟在他身边一切受用自在,这享他的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享阿弥陀佛的福,这是一点都不假。
首先我们说转识成智,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转八识成四智法身菩萨。到极乐世界,这桩事情,阿弥陀佛给我们帮了大忙,甚至于我们自己没有发现,阿弥陀佛已经把这个事情做圆满了。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接引的时候首先放光照着你,这个光加持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小本《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实际上梵文原本上的经文,不是一心不乱,玄奘大师的译本就完全忠实于梵文的原文,是「一心系念」,不是不乱。一心系念我们做得到,就是心里头一心就想着阿弥陀佛,不想别的,这叫一心系念。一心不乱可不简单,理一心不乱是明心见性,事一心不乱是阿罗汉的标准,这见思烦恼断了,这个我们做不到。
前面我们说得很多,我们可以做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一心系念。真的做到了,一天到晚只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全放下,我什么都不想。往生的时候,佛光一照就把我们的功夫提升了一倍,提一倍?提一倍就是事一心不乱。所以鸠摩罗什翻译没错,不可以说他错,这是事实真相。如果我们功夫念到事一心不乱,加一倍就是理一心不乱。换句话说,真正是阿罗汉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便宜占得很大。小乘阿罗汉事一心不乱,佛光一照加一倍变成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你看阿罗汉提升了多少?在《华严经》十信位,阿罗汉的功夫是第七信,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是初住,八信、九信、十信、初住提升了四级,你看佛光一照提升四个位次。我们没把这些事情搞清楚,对阿弥陀佛的恩德不知道,这个恩德太大了!都以为阿罗汉往生是方...(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三二集) 2012/7/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432 》)
...道理,一毛孔、一微尘都含摄尽虚空遍法界,里面无尽的智慧德能都在其中。所以根性利的,正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哪里没有悟处?一定要去找个地方去搞悟处,找不到,到哪里去找?因为那个找,就是个妄想分别执著,正好把你的悟门障碍住,这正是古人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是这么个道理。
因此,我们对智跟境都不可以分别、都不可以执著,这是总结论。才有分别执著,迷了。迷,正好障碍你的悟门、堵塞你的悟门。不但於世法不分别、不执著,佛法也不分别、也不执著。为什么?佛法从缘生,换句话说,哪里有佛法!佛法是跟世法相对建立的,这一边没有了,那一边也没有了。有世法才跟你讲个佛法,世法没有,佛法在哪里?我们要晓得,世尊说法善巧方便,真正能体会他说法的真实义,我们才会得受用。千言万语,总归一心,所以古德才说,平等无碍是事实真相。所谓不碍真而恒俗,不碍理而发挥事相,理事无碍,真俗无碍;不但无碍,它是一,它不是二。
在佛法里面,讲到修学的总原则、总纲领,实在讲很多很多。「转识成智」是一个纲领。宗门用「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寂照不二」,宗门常用,禅宗里面常用,也是修学的总纲领。净土里面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所以定慧也是总持法门,也是总纲领。寂就是定,照就是慧,所以你细细去思惟,他们讲的话不一样,用的字不一样,里面的意思还是一桩事情。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不在这上下功夫,我们什么时候能成就?定,不是叫你天天盘腿面壁去打坐;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甚至在一个很复杂应酬里面,面对著这些境界,你心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就是定。样样清楚、样样明了,那就是慧。在复杂环境里,是修定修慧最好的场所,真的是道场。办事也像世间人一样分别执著,不用识,用智!分别执著不是意,第六叫意识,第七末那叫意根,都可以说分别执著不是意。这样生活、这样处事待人接物,怎么不自在?怎么不幸福?定慧等学,寂照双融,理事无碍,在哪里修?原来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我们的工作。佛法跟世间法不二,学佛跟生活也是不二,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真实无比殊胜的受用。好,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4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最后一行,昨天讲到「入法界藏,智无差别」,接著看第二句:
【证佛解脱。甚深广大。】
这里面文字虽然不多,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3》)
...不到,眼见不到,耳也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想也想不到。它真有,它不是没有。真的是真有,妄相是假有,那个本来没有。体性是真有,现相是假有,真有是不可得,真有是无所有。所以佛实在是不得已用一个「空」来形容它,用一个「寂」,寂就是寂然不动,那是真的。凡是动的,都是假的。无明,无明是动相;明,无明翻过来是明,明是静的相。这一点希望同修们要留意,特别是学讲经的法师们。智是静的,决定是静的,智慧;动是分别,所以你要晓得,动生识;识是动的,智是静的。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动的,把它转变成智,四智是静的、是清净的、是不动的。
你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修行的纲领你就掌握到。怎么修法?要修不动。《金刚经》上讲得好,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相就是不著相,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你把这个原则完全掌握到,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功夫没有不得力。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原则,外著相,内动心,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功。再给你说,念佛都不能往生。念佛往生的条件,《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要是心不定的话,有妄念在夹杂,就不是一向专念;《弥陀经》上给我们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曾经有人给我提过,《弥陀经》要求的标准太高,一心不乱,我们做不到,怎么能往生?往生是一定要一心不乱,你才能往生。但是一心不乱真的不容易做到,几个人能做到?我们不能不再去查查经,罗什法师翻译是意译,他老人家翻成「一心不乱」;玄奘大师译《弥陀经》是直译,那个文字就不是如此。梵文原本的意思,玄奘大师译的是「一心系念」,跟「一心不乱」这个境界差好远。一心系念我们做得到,一心不乱不容易。
一心系念怎么说?就是我们一般世俗人讲,心里面牵挂,一心牵挂。这个行,一心牵挂,你挂的什么?把那个东西换成阿弥陀佛,那不就行了吗?你要是挂念你的钱财,把钱财换成阿弥陀佛;挂念你的儿孙,把儿孙换成阿弥陀佛,就行了。心里面只系念这一桩事情,不系念其他事情,其他的万缘放下。玄奘大师译的,我们读了之后很舒服,觉得这个可以做到。罗什大师译的有没有错误?给诸位说,没错。怎么没错?我们自己只要做到一心系念,临终佛来接引,接引的时候一定是先见到佛光,佛光照你,佛光这一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一倍,你本来是一心系念,佛光一照就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乱,罗什大师没讲错。所以要晓得,凡是往生的人,在临命终时见到佛来接引,受佛光的加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十四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24》)
...三个,一个得到,三个同时都得到。性宗、禅宗从觉门入,教下从正门入,正知正见。正知正见,也是一部经!现在人是什么经论都要学,这是印祖在《文钞》里常常呵斥的,要想作大通家,什么都通,结果是什么也不通,还是被烦恼所系缚,依旧搞轮回,轮回心造轮回业,搞的是这个。出家人再搞这个,那就实在太可惜了。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之处。
我这一生得力老师的教诲,所以我对老师感恩之心,跟现在人比的时候超过很多。我念念不忘老师,我读书的书房,我老师的照片都挂在旁边,都像他跟我在一起一样。我们会所里面的教室,你们都看到,我们老师、韩馆长照片护法,都挂在那边。我们的感受,他们都在我身边;我们上课,他们都在场;我们很认真努力,他们生欢喜心。我们不如法,我们怎么对得起他们?仰报师恩,报答护法。朴老给我们题的字「知恩报恩」,现在在这个社会要大力提倡。为什么?现在社会忘恩负义。他懂什么恩?恩将仇报,干的是这种事情,干的都是地狱的罪业,这是无知。
什么方法能够破除我们的烦恼业障?智慧。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禅定当中来,智慧从清净心来,希望同修们要好好的记住。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禅定。我们念佛,念佛修的是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念佛,目的不外这两句。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心不颠倒就是对一切理事因果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心不颠倒。念佛,什么叫功夫?你真正得清净心,真正得真明了,那就是功夫。功夫浅的,我们常讲功夫成片,就能消业障、就能断烦恼;你的烦恼轻,智慧就长了。智慧是从这么得来的,智慧不是读经读很多你就有智慧,不见得。读经开智慧,你也要懂方法。读经开智慧是随文入观,契入境界,那开智慧。经文一看,里头的意思统统显出来,知道怎么学习,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法。所以心地要清净,心地要慈悲。
再跟诸位说,现在人重视养生之道。怎样保养身体?怎样令自己身心健康?心地清净,不受病毒。许许多多疾病的病毒你不会受,因为你心清净。心污染就很容易感染病毒,心清净不会感染病毒。心慈悲能够解毒,你要想你自己身体健康,不要用药物,药物不好,药物有反作用、有副作用。不要用药物,也不必找医生,你就修清净心、修慈悲心。你修清净心,自己就有抗体,能够抗拒一切病毒。慈悲心,纵然接受病毒了,可以化解病毒。今天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一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1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面,经文第二行:
【须弥华光执金刚神。】
这是金刚神众里面第三位,列名的第三位。这是菩...(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0》)
...这一尊不动,别的都没有说不动。我们要这样子看经,三世佛都喊冤枉,这叫什么?「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全解错了。岂不闻《华严经》上跟我们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每一尊佛的名号里面就圆满含摄一切神的名号,不但是圆满含摄一切身众神的名号,《华严经》自始至终所列的一切大众的名号,都在这一个名号之中。为什么?圆满的性德。一个名号要是不具足,你的性德就欠缺一分,你就不圆满。由此可知,每一尊神都是互相摄持,这是一点不错,这是事实真相。千万不要说认一位,我要跟这一个学;学一个就是学一切,学一切可以融摄在一尊,菩萨一尊,神众之中。若非如是,你永远不能契入华严境界,这个理跟事我们都要透彻的明了。
所以你要是修,从哪里修?首先要修不动,关系太大了。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实在讲最大的魔障就是叫你起心动念;一切时、一切处叫你起心动念,那是魔王。读经叫你起心动念,这个经是真的,那个经是假的,你读那个经,不如读这个经,叫你听了起心动念,把你那个不动破坏掉了。念佛堂里也叫你起心动念,把你那个不动破坏掉了。念佛堂里头修不动心,大家容易懂。我们念佛修的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的目的是求这个。所以我们的念佛堂一个字都没有,全是佛像,就是叫你在念佛堂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修不动。起心动念都落在阿弥陀佛佛号上,这个多殊胜。念佛堂里面所供养的佛像,完全是一致的,你怎么去看,都是看到这一尊佛像。所以不可以供不同的佛像,不同的佛像一看又起心动念了。正因为不动心太难太难,所以我们要用种种善巧方便,诸位一定要明了,无量善巧方便帮助你修不动光明。
果然你念佛念到一心不乱,自性般若光明就现前,智慧就透露,你的身就放光。你身放光,凡夫看不到,为什么凡夫看不到?凡夫的业障太重,障碍了他的慧眼,障碍了他的法眼,他见不到。佛菩萨看到,有一些鬼神,鬼神有五通的他看到。你以前光很小,光颜色不好,灰色的、暗色的、黑色的、蓝色的,光都不好。为什么?你心里贪瞋痴慢,邪思恶念放出来的光不好。现在你是到了不动光明,你放出来的光是金色的光明,颜色不一样,光也大,都不一样。在佛法里面叫做光,在中国内地里面练气功的人叫气,外国人叫磁场,实在讲都是一桩事情,确实有。讲到这些磁场,科学仪器也可以能够侦测。如果现在再进步,像照相机一样,可以能把你的光照出来,把你光的颜色照出来,我也听说现在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十三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 -0033》)
...到四楼去老实念佛,念佛就是转境界,念久了豁然大悟,他就转过来了,所以念佛堂无比的殊胜。现在你们念佛算是不错,功夫还不得力。怎么不得力?你们进念佛堂,有人告诉我,念佛堂的法师一天比一天瘦,这就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愈念愈胖,愈念精神愈好。你们精神不错,瘦一点是没问题,精神不错,体力强壮、容光焕发。要像《弥陀经》上,世尊念阿弥陀佛那样的光彩,念佛功夫得力了。我们现在念佛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你们知道不知道?口里有佛,心不像佛,所以他不得力。口里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出来,心里也真的是阿弥陀佛,那就像了,那你的法相马上就变了。现在我们口里有佛,心里不是佛。心要怎么样才是佛?你的心,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思想见解,你的思想见解要跟《无量寿经》完全相应,你心里就有佛了,你的色相就变了。心要像佛,心是佛心,愿是佛愿,把《无量寿经》完全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行愿就行了,这非常重要,这是你真正会学,你学得很像。希望诸位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然后也得如来五眼圆明,对於世出世间诸法实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大智慧现前了。虽然明了,又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大禅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跟诸佛菩萨就差不多了。
所以念佛要以这个为我们修学的标准,我们自己要把自己提升到这个境界,那个时候往生自在了。自在,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不是说寿命到那天,不是的;喜欢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喜欢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也不碍事,这叫自在。喜欢什么方式走就什么方式走,有人喜欢坐著走,有人喜欢站著走,这叫自在。也有人喜欢没有病这样走,也有人喜欢生一点病给大家看看,你说多么自在!维摩居士就是示现生病来度众生,为什么?不生病没人来看他,生病大家都来看他。来看他向他问候,他就给他说法,机会教育;生病也是教化众生,也是度众生,他不是真生病。所以这叫得大自在,你自己真正做得了主。真正做得了主,第一个条件就是你的见识能做主,真的是重要,所以用焰眼主来表法。见色闻声自己做得了主,确确实实入佛境界。
第六尊,『金刚眼夜叉王』。前面是焰眼主,这是金刚眼,这两个名号意思相同。但是在佛法里面相同决定不能说两个,如果两个不在一块的时候,两个意思可以说完全相同,如果两个在一起那一定有讲究。焰眼主是菩萨的五眼,金刚眼是如来果地上的五眼,这就有差别了。法身大士也有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但是不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十五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65》)
...好老师,我们比不上他,我们到哪里去找文殊菩萨来做老师?起这种疑惑的人没有念过《华严经》,真正明了《华严经》,你就开悟了。文殊也是表法,表什么?根本智;后面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后得智,全是表法,跟此地讲这些天王一样都是表法,你可不能把它看死。文殊表根本智,根本智要从一个老师你才能够得到,这是你入门;你要是学许多法门,亲近很多老师,那你注定失败,你不会有成就。
所以佛在这个经里面,叫善财童子、五十三位善知识做一个修学榜样给我们看,老师只有一个人,学生也只有一个人,这个意思深。我们亲近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你才专、你才精,不杂;两个老师教你是两条路,三个老师是三岔路口,四个老师是十字街头,你往哪里走?你愈学愈复杂、愈学愈迷惑,你怎么能开智慧?佛家的教学一门深入,一个老师,中国过去儒家教学也是一个老师,也是一门功课;一门没有学会,决定不能够学第二门。用这种方法成就你的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文殊菩萨所表。根本智成就,什么叫根本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就是根本智。无知,实在讲就是大定,在我们净宗来讲就是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清净平等觉合起来就是根本智,就是《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慧就是根本智。你几时得到,然后老师才叫你出去参学。
参学是什么?出师,中国过去的话叫出师,现在的话叫毕业,可以离开老师,毕业了;从前我们不叫毕业,叫出师。出师之后干什么?参学,那就是五十三参,他在文殊菩萨这里修学毕业,再出去参学。参学是什么意思?面对广大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如同禅宗惠能大师所说「不生烦恼,常生智慧」,常生智慧是生后得智。所以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的是,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的一切人物,接触这一切人,接触这些人他从事的哪些行业,我们今天讲各行各业。你所见到的事,你所见到这些人在造作,那是因,你再看这些人的生活当中受用,那是果。换句话说,后得智从哪里来?从我们从早到晚所接触一切人、一切事,一切因、一切果这里面开悟,不生烦恼,只生智慧。惠能对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那叫做五十三参。
在五十三参里面可了不起,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是善友」,这句话的意思正是佛在经里面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他这个认知是肯定的,面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跟我是什么关系?是我过去父母,是未来诸佛;是过去父母,我们的孝心生起来,三福里第一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80》)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三卷
...有功夫的人我们看不出来。盘腿面壁不动,我们认为那个功夫高,那是初级的修学法;天天逛市场,如如不动,高级修行法,我们不知道。高级修行的人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我们凡夫市场上一逛,贪瞋痴都起来了,这个东西要喜欢起了贪心,那个不喜欢起了瞋恚心,不晓得人家在逛市场的时候修戒定慧。这是定的意思。
慧是什么?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所以《华严经》上法身大士教给我们,定慧在哪里修?最热闹的地方去修。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你不被外面境界诱惑,自己能够如如不动,这是定,定慧等持,也叫做福慧双修,福是什么?定是福。这是「最胜功德」。落实到我们生活当中,断恶修善,三轮体空;三轮是不著相,断恶不著断恶之相,你的心清净平等,修善不著修善之相。如果著相修善,你所得到是三界有漏的福报,如果不著相断恶修善,那是最殊胜的功德。可是从断恶修善事相上来说没有两样,从用心上来讲凡圣完全不同;凡人修福,圣人积功累德,圣人所修的是功德,凡人所修的是福报,怎么会一样?
德号里头加上「最胜」,诸位现在明白了吗?最胜的功德幢就是讲堂跟念佛堂,没有比这个更殊胜。讲堂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念佛堂能令一切众生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还有什么功德能够跟这个相比?你要是明白,你才知道建讲堂,请法师、大德居士讲经说法;建念佛堂,领导大众在一起念佛共修,这是最胜功德幢。不过这里面要认识清楚,我在这里不能不多说几句,怕的是大家生起误会。佛家任何一个道场都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会有真正的成就。念佛的道场也只能有一种仪规,念佛里面也是一个腔调,如果我们用的仪规不相同,念佛的腔调不一样,今天念这个调,明天念那个调,念佛堂共修的人怎么会得一心?你的功夫怎么能得力?所以念佛堂领众的法师,或者是领众的大德居士,一个人,这样才得力。今天我念佛堂请甲法师来念佛,过两天我再请乙法师来念佛,每个人念的不一样,这个念佛堂的人就念乱掉了,这个事情很难。请法师讲经,我这里有个讲堂,今天请甲法师来讲《弥陀经》,下一次又请一个法师来讲《金刚经》,把听众也听糊涂,这个事就难了。所以你真正想建立道场,成就众生,不能随便请人讲经。
我过去初学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十年,我在台中住十年,我看到他老人家做的方法,的确跟人不一样。这个道场他一个人领导,念佛他教的,他没有请任何人来指导莲社同修念佛,没有过。顶多一年偶尔打一个佛七,请一位法师来主...(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十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80》)
...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八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8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四面第七行:
【不动光自在天王。得与众生无边安乐大方便定解脱门。】
这一尊天王的德号前面介绍过,他得到的法门是『与众生无边安乐』,清凉大师给我们说这是「慈障解脱」。佛经里面常讲,慈是与乐的意思,悲是拔苦的意思,我们很希望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做不到,所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什么原因?佛告诉我们有障碍,你的慈心有障碍,你的悲心也有障碍,离开障碍我们慈悲的愿心就能够圆满,像不动光自在天王一样没有障碍了。「无边安乐」,这是给众生无边的安乐;安是离开一切忧苦,我们的身心就安稳,能够满足我们一切愿求,身心就快乐了。要怎样才能够得到真正的离苦得乐?「安乐」两个字,安是离苦,乐是得乐。先把果说出来,后面这一句是因,因是『大方便定』。定叫大方便定,我们想想什么定才是方便定,哪一种定最方便?最方便就是能帮助我们离苦得乐,我们从这个地方去想。在无量修学法门之中,唯有念佛的方法是大方便定,可是这种定一些人不会修,佛号你会念,你不会修定;这种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会修的人,也就是会念佛的人,当我们念头才起,无论是善念、无论是恶念,念头才起如果不能把它转变,让念头继续增长麻烦就大了。什么麻烦?佛在经上常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是错误的念头,不好的念头,烦恼的念头,邪知邪见的念头,这个念头能够破坏我们身心的调顺,所谓是四大不调,四大不调人要生病,身心都苦,不但是我们身心苦,我们周边生活环境也会起变化。我们相信佛说,佛告诉我们「境随心转」,境是我们生活环境也随心转。华藏世界为什么好?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居住在那边的人心都善良、都清净,佛在经上为我们介绍, |
|
|
|
|
|
|
|
那个地方的居民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心地上善。我们要问:为什么那个世界会那么好?佛讲过境随心转,居民都是上善之人,他的社会环境怎么会不好?今天在这个世界,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国家,城市国家,为什么受到许许多多大国的尊敬?它的社会安定。社会为什么会安定?人民守法,守法是善。人民不但不会去犯罪,连犯罪的念头都没有,所以身心健康,离苦得乐,社会安定繁荣,在经济风暴当中它还能够屹立不动;我们展开大乘经看看,佛所讲的理论与事实,我们不是看见了吗?我们再观察观察,有一些社会不安定的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十八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098》)
...师给我们说得很明白,我们现在读的这一部分是「信」,第二部分是「解」,第三部分是「行」,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证」。他证的是什么?完全把你所信的、你所解的、你所行的,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就是证。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尊佛示现给我们看,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现身,随机说法,那是五十三参,那就叫证。证就是证明、证实,证实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兑现了,真正变成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工作,变成我们日常应酬,处事待人接物。这样我们才真正认识佛法,是了不起的大学问。欧阳大师所讲的「佛法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今人所必需」,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错,他要没有契入这个境界,这句话说不出来。能说出这句话不是凡人,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有学、有修、有证,才能说得出来。
信解行证都离不开平等的法性。佛经里面也常常讲「一味法性」,一就平等,二就不平等。这个话很难讲,为什么?你要有「一」的念头,还是不平等;一的念头没有,才真正叫一念。净宗里面讲「一心不乱」,一心是什么?一心就是平等的自性,就是此地讲的法性平等,二心就不平等。所以我们念佛求什么?每天用功夫,还不就是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的八个字,净宗人所求的就是这个。如果你能真正得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给诸位说,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法身大士。为什么?你已经证得平等的法性,你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也是法身大士。
但是净宗里面讲一心不乱有程度差别,这个差别很大,古人才讲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里面差别也很大,最低我们讲功夫成片;其实,功夫成片里面还是有很多的差别,总要诸位同修细细去体验、去体会。到理一心不乱,祖师大德所说的理一心,那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叫理一心,也就是理一心是真正证得平等的法性。《华严经》上给我们说有四十一个位次,也就是说理一心浅深程度有四十一个阶级,但是这都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就跟《华严经》上讲的华藏世界无二无别。可是净宗法门很特殊,这是个特别法门,难信之法;凡圣同居土往生的人,也跟实报同居土里面的人在一起听经,在一起上课,在一起生活,这是不可思议。这是其他经里没有说过,其他诸佛国土里面,释迦牟尼佛也没有给我们讲过,唯独西方极乐世界四土在一起。诸佛国土都有四土,四土不在一起,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四土不同时空。现在科学家讲时空的维次,诸如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六度空间,空间的维次不相同,所以见不到。我们三度...(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二卷)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12-17-0102》)
...有讲六道,没有讲十法界,意思有。五乘齐入报土,这还得了?这是一切诸佛刹土里没有的,诸位去看《大藏经》,哪个经上有这种说法?唯独西方阿弥陀佛的世界很特别。
凡圣同居土,这是最低的,什么条件才能去?要伏烦恼,没有叫你断,断就难了。其他诸佛刹土要想往生,要断烦恼你才能去,西方极乐世界不要断,伏烦恼就行,这一点要记住,然后具足信愿行就决定得生。如果你有信愿行,你的烦恼伏不住,你还是不能往生。这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常讲,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也不过就一个、两个。一万个念佛人,这一万人都具足信愿行,为什么不能往生?烦恼没有伏住。带业往生是带旧的烦恼,不能带新的烦恼,这要懂得。如果新的烦恼都能够带,那我们不统统都往生?新的烦恼不能带,就是现行不能带,只能带过去的那些烦恼习气,这个烦恼习气控制住,现在不起作用。虽有贪瞋痴慢,贪瞋痴慢被你念佛的功夫压住、伏住,确实有贪瞋痴慢,但是贪瞋痴慢确实不起作用。这个东西还起作用,还常常在生活当中发作,你要晓得念佛都不能往生,这就是古人讲,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
《弥陀经》上告诉我们,念佛的标准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标准,要达到这样的功夫才能往生。由此可知,我们念佛求的是什么?求的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功夫有浅深不同,功夫深的叫理一心不乱,那是实报庄严土;事一心不乱,是方便有余土;功夫成片,这是最轻的,能够把烦恼控制住,就叫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这些道理、这些事实,佛知道,这种能力叫「业智力」。诸位要晓得,前面这十条是从事上说的,统统属於真实智慧。这个「智」就是我们讲的根本智,「是处非处、业、定、根、欲」,那就是权智,权智叫后得智。你有根本智,根本智起作用就是前面讲的这些差别,这是说十种,十代表无尽,无量无边;这个智慧无量无边,是从后得智上说的、从权智上讲的。
第三「定智力」,修定,定能开慧,「知一切诸禅三昧」。禅种类太多,在佛法里面,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宗门教下,无论是显教密教,诸位要知道,都是修禅。绝对不是说禅宗修禅,其他宗派都不是禅,那你就全都错了。佛法修学,用这个「禅」字就全部都包括了。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方法,八万四千种门道,修的是什么?全是禅。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来修禅,念佛方法里面有很多,我们用持名念佛方法来修禅。我们如果是修成功了,得到禅的受用,叫念佛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六卷) 1999/5/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36》)
...善神守护,再大的灾难,这个地方不遭难。谁懂得这个道理?明了佛法的人知道,懂得佛法的人晓得。我们在这个地方,知道现在世间有很大的灾难,这个灾难的讯息会在这段时间当中愈来愈明显,让我们了解愈来愈详细。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灾难事实真相,我们怎样面对它。努力用功,不但是自度,度一切众生,这个地区可以免难,消灾免难。地区附近的周边也都沾光,纵有灾难,灾难会减轻,时间会缩短。这是个中心点,福报最大,往外去愈远当然我们力量愈薄弱,完全在我们自己真正用功努力。
念佛人如果不懂这些道理,不能够深入经藏,他那句佛号力量就薄弱;懂得这些道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一句佛号力量很大,起很大作用,这是境随心转。明了,那个信心坚定,愿心广大,所以这一句佛号,随著你的信心、随著你的愿心起了作用。平常我们念佛,一天念到晚,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信心脆弱,万一一个灾难来了,吓得发抖,佛也忘掉了,叫爹叫娘,你说糟糕不糟糕?这个时候就证明你信心坚不坚固,愿心没有了,只顾自己,不顾别人;这种佛号念得很勤快,力量很薄弱。真正具足信愿的人,再大灾难来的时候如如不动,清清楚楚;如如不动是定,清清楚楚是慧。真的契入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那个佛号力量就大了,不但消自己的业障,消自己的灾难,你住在这个地方,一个地区的人都消灾免难。
你们读过《地藏经》,《地藏经》上婆罗门女那一段所说的。婆罗门女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用多少时间?一天一夜。为什么她能得一心不乱?她为了救母亲,一心一意救母亲;知道自己不发愤、不认真,她母亲不能脱离六道,所以是拼命一心一意专注念佛。一天一夜,她在定中见到地狱。地狱现相只有两种人会见到:一个是造地狱业因堕地狱,地狱现相现前;另外一个是菩萨,到地狱去参观,去度众生。除这两种人之外,见不到地狱。她不是造地狱业而能够见到地狱,这是她修行的成就,最低限度的成就是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得事一心不乱,没有这个功夫,地狱境界不能现前。地狱里面无毒鬼王接见她,她向鬼王请教,打听她母亲的消息。鬼王告诉她,三天前她就生天了,不但她生天,跟她在一起受罪的人统统生天了。一个人有福,把这一群人都带走了,大家都沾光。你从这一段经文就能体会到,你要真修行,你修成功了,新加坡这个都市也都沾光,都能够消灾免难。所以我们不能不努力,不能不认真,我们自己祸福安危事小,这么多人在我们周边,我们不能不顾。我修成功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一卷) 1999/6/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41》)
...人没有这个认知,不知道这些教材里头有真实智慧。古圣先贤他们修学经验、智慧的结晶,流传后世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的资料,世间所有一切书籍不能跟它相比。为什么?因为它是真实智慧,它能为我们解决根本问题,能为我们解决全面的问题。
典籍虽然多,道理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枢纽是一个,一定要通过禅定的修学,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这样说来我们是不是要修禅定?没错,是要修禅定。是不是天天要去面壁打坐?不尽然也。大家都知道,佛教里面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诸位念得很熟,「法门无量誓愿学」,法就是方法,门就是门径。佛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方法不一样,门径不一样,修的是什么?修的是一桩事情:禅定。所以修禅定的方法八万四千种、无量种,都是修禅定。盘腿打坐,那是八万四千种里的一种。我们今天用什么方法修禅定?我们用持名念佛。千万不要误会我们现在修的不是禅定,那你讲的是外行话。只要是佛法,统统都是修禅定,修禅定的方法手段不相同,这是我们一定要理解的。方法手段尽管不一样,修学的效果一定是相同的,成就是一样的,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就是说这桩事情。《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我们念佛求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念佛人求的是这个目的。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心不颠倒就是般若,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无量寿经》就更明显,经题上跟我们讲修学的方法「清净平等觉」。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都在题目上。
佛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我们自己不清楚、不明白,所以我们的修学得不到利益,得不到受用;换句话说,完全没有遵守三学的原则。这桩事情佛讲得清楚,祖师大德也讲得清楚,我们所亲近的善知识也说得很清楚,可惜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没有听明白。纵然当时听明白了,转眼之间又忘掉,疏忽掉了,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所以不能成就。在方法上我也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说我们现前修学环境,我们自己一定要肯定,承认自己没有智慧,烦恼习气、业障很重,跟古人比我们差太远太远了。不要说更早,我们跟半个世纪以前这些大德们相比就逊色很多。半个世纪前,出家人里面,印光法师、虚云法师、兴慈法师、太虚法师、谛闲法师,这出家人,我们看看他们的著作,比不上人家,无论在哪一方面都落在人家后面,落得太多了。在家居士,我们现在看到人家的著作,江味农居士、蒋维乔居士,我们也比不上人家。
在这种状况之下,我们怎么办?怎么能成就?这是善知识把水平降到最低,我们学经教学老师的。我过去年轻的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四卷) 1999/11/0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84》)
...佛法的机缘更短,抓不住,空过了,下一次再遇到又是无量劫之后。千万不要想错了,「不要紧来生还可以接著干」,来生忘得干干净净,来生又去造业去了。我们这一生已经就是糊里糊涂,来生还会明白过来吗?没这个道理!能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能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就在这一生,就在这短短时间当中,你能够抓住、能够掌握住,你就决定成就。生佛实在讲一念之间,一念转迷为觉你就成佛,迷而不觉你还是凡夫。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受生善根,即念佛力」。「念佛力」三个字是个双关语,对根熟的众生来说,这个念佛力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怎么知道的?《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华严经》。广义的来说,就是念佛教诲,佛在一切经里面对我们的教训,我们要能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那就是力。你没有力你不能受持,你没有力你不能读诵,你没有力你不能为人演说,这是广义的。从广义来看,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字字句句都是念佛力。这个意思,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吉祥云比丘为他开示的二十一种念佛法,具体为我们说明白了,一切法哪一法不是念佛法?天王慈悲为大众开示,「令不迷惑」,《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福慧具足。在这里我们做个总结,最重要的善根,我重复一句,以纯善之心处事待人接物,以纯善之意、以纯善之行帮助一切众生,这才能够自度度他。决定不能造轮回业,决定不可以堕三恶道,所以我们常常要反省、要检点,特别是在朝暮二课,我们要与佛相应,不能够与三恶道相应,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我们真学佛了。请看最后一句:
【自在光明天王。得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解脱门。】
佛在《无量寿经》上说,「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自在光明天王他得的法门,是『开悟一切诸天众令永断种种疑』。我们在这里看到这两尊天王,智日眼天王开示,自在光明天王开悟,他们的方法,我刚才跟诸位报告,讲经说法。世尊千叮咛万嘱咐,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开示、开悟都是为人演说。所以我们发心学讲经为什么?为度自己,唯有发心讲经才有长时薰习的机会。天天要讲,天天劝别人,天天也劝自己;说实实在在的话,是劝自己为主,劝别人是附带的。所以我们对於听众要有感恩之心,他是我成就的增上缘,他不听,我就不讲了,我今天一天不讲,我今天一天薰习断掉了。我们用什么样的心对听众?感恩戴德之心。他不是听众,他是我的老师...(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199》)
...能够明辨利害得失。实在说这种人不多,不是说没学的人,佛门里已经学佛多年、受戒多年,几个人能够明白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就跟佛菩萨一样,对於任何一个人欢喜接纳,密切合作,成人之美,决定没有障碍善事的事情。
我们世间人难,难在哪里?晓得这是个好人,是个好事,但是对我不利,决定要障碍,决定要破坏,这造业。学了佛的人,明知故犯,这个罪就重。这些念头无非是嫉妒,好像看到别人得好处,自己心有不甘,想尽种种方法来障碍、来破坏,有意无意之中造这些罪业,错了,大错特错!那是迷而不觉。自己起心动念,还是堕在迷邪染之中,我们没有回头。三皈白受了,三皈是教我们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三皈都没有了,哪里会有众戒?持戒是假的,不是真的,戒也没有了。戒没有了,哪来的定慧?所以你怎么能不迷?你怎么能不邪?你怎么能不染?你的前途在哪里?不是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靠念佛不能往生。古人说的,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心口不相应,「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怎样念佛才能往生?弥陀第十八愿告诉我们,十念、一念都能往生,那是怎么念法?「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说得更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个一念都能往生。关键在一心,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三心二意不能往生,一心是真心,一心是至善。心里面才起一个念头,就二心了,就不是一心。净宗虽然说易行道,我们也要搞清楚,易行道的标准究竟在哪里?我们符不符合它的标准?不能不知道,不能够错会经义,不能够曲解经义,自己耽误了自己一生的大事。
世法,纯是虚假;不但六道,还包括十法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虚假的,觉悟的人就不会攀缘,觉悟的人随缘度日,永远保持清净心。《无量寿经》经题上讲「清净平等觉」,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就是世尊在一切经论里面所说的「受持读诵」,读诵是亲近诸佛如来。其他宗教没有不注重读诵的,伊斯兰教他们的经典称为《古兰经》,古兰的意思就是读诵,他们的信徒称穆斯林,伊斯兰的意思是和平,所以读诵是他们最重要的功课。天主教、基督教每天都要读诵经文,尤其是天主教徒,他们非常认真努力在做。读诵,佛法里面讲得透彻,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每天读诵佛菩萨的教诲、圣贤的教诲,不知不觉潜移默化,我们一些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行为自自然然就转过来。不能够勤於读诵的人,转过来很难!唯有勤於读诵的人,有机会回头,有机会转恶为善,转迷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二三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23》)
...身首先要懂得修心,诚意正心。你们看看诚意正心不就是中吗?正,正中。六道凡夫没有办法用中,能够不邪就算不错了,这是六道。会用中的,那都是佛菩萨乘愿再来的,为什么?只要他用中,决定超越六道;不但超越六道,给诸位说,一定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我们很明显的体会到,他们用心还是有一点偏心,偏的幅度不大,相似的用中,也就是接近用中。如果我们用时钟来作比喻,正中十二点是如来果地,偏差一分是等觉菩萨,偏差二分是法云地的菩萨,偏差三分是九地菩萨,你用这个方式来体会,你就晓得法身大士接近正中,所以还是算他中,用中。到十法界的四圣法界,这些圣者是相似的用中,天台大师六即佛判他们是相似即佛,判《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不是假的,他真的用真心。
四圣法界里面用心还是用识心,识心用得纯正,接近真心,他不是真心。为什么?他见思烦恼虽然断尽,也就是执著没有了,分别犹存;分别的念头虽然很淡薄,没有干净。如果分别的念头完全没有了,干净了,他就超越十法界,自自然然的超越,不带一丝毫勉强,也不需要人帮助。所以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弥陀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才能往生。一心是什么?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心。所以真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心不乱的人,心不颠倒。这种人生到西方是生到哪一土?给诸位说,实报庄严土,生到那边去就是法身大士。净宗祖师大德常常赞叹,不用修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一句弥陀就超越。超越三大阿僧只劫,超越四十一个阶级,这四十一个阶级是法身大士,他圆满成佛了,我们为什么不肯用一心?
什么叫一心?这个一不是数字,你要认为是数字就错了;数字有一,一定有二,这个一是表法的。所有一切妄念统统都没有,这叫一心。我们还有一个念头,念阿弥陀佛,算不算一心?不算一心,但是非常接近一心。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好像你用心,正中十二点你只偏差一点点,这个往生西方世界,这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对凡夫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因为叫我们一个念头都没有,我们做不到,决定做不到!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太重了,我们压都压不住。所以佛用这个方法教我们念阿弥陀佛,以一念断一切妄念,这叫真功夫。实在讲,比禅宗殊胜,比禅宗容易。宗门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起不怕,为什么?无量劫的烦恼习气,我们是凡夫,不是圣人,自然会起现行。这个现行起来不怕,念头才起,「阿弥陀佛」,把这个念头压下去,这叫真正念佛,这叫真会做功夫。不管是善念、恶念,统统用一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四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41》)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四卷
...人能够感受到的是三度空间,四度空间我们就感受不到了,低级的动物是两度空间。黄念祖居士是个学科学的,他在《大经解》后面有一篇文章,附印在后面,谈到近代科学。近代科学家已经承认,确确实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不晓得用什么方法能够突破,如果要突破了,你就能看到过去、看到未来。在理论上讲空间是无限维次的,不只十一个维次,无限维次。这些复杂的空间究竟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科学家不知道,佛知道,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详细。怎么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像经上常常讲的十法界:最高的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天法界、修罗法界、人法界,下面是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这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个不同的空间,如何突破?佛知道它的来由,知道它怎么形成的,所以就懂得如何突破。只要你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就突破了。
佛家的法门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法门都是突破空间的方法。它的总原则、总纲领:「戒、定、慧」三学,而以定为枢纽;换句话说,法门再多,都是修禅定。我们净宗是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修戒定慧,所以念佛,念佛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用念佛得到的定功,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现前,空间维次突破了。你的定力浅,突破的层次少;定力大,突破的层次也大。最低的定功,最低级的、最初级的,鬼道的障碍没有了;换句话说,你可以跟鬼往来,跟鬼交通。再高一点层次,你可以跟欲界天交通;更深的禅定可以跟色界天、无色界天交通,跟他们往来。这叫世间禅定,你没有办法超越六道轮回,六道外面的那个境界,你就没有办法接触到了,所以要修更深的定功。
佛法是用禅定的方式,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就是禅定。平等里面没有界限了,清净里面没有污染、没有执著,平等里头没有分别,离分别执著你就得清净平等心,你就突破这个障碍,你就能够跟一般人所见所闻不相同;也就是你的空间变大了,别人看不见的你能看得见,别人听不见的你能听得见,别人接触不到的你可以接触得到。到如来果地,那是所有一切障碍都没有了,清净平等达到极处、达到圆满,尽虚空、遍法界都在他眼里,宇宙人生真相他才圆满的得到。真相是什么样子?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说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就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相。今天我们读的这一段是宇宙里面的龙众,我们今天见不到龙,你要有定功,你就见到了。龙...(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七卷) 2000/3/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87》)
...这叫仁。中国「仁」这个字是两个人,两个人就是想到别人就想到自己,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我们跟别人要平等。我自己喜欢,人家也会喜欢;我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也不喜欢。看出这个世间众生,没有慈悲心,没有仁慈的心,所以佛的名号提出「释迦」,这是教化宗旨。再仔细观察,这个世间人,人心乱、妄念多,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名号里面提出个「牟尼」。牟尼是什么意思?寂灭的意思,清净寂灭。灭什么?把妄想分别执著灭掉,你的清净心就现前,清净心是真心,没有被污染。这是说明娑婆世界现前众生根本的病根,名号就是专门对治病根的。
我们天天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想到把自己本性的性德念出来?名号没有别的作用,把我们的性德唤醒、提起来,那你执持名号功德就成就了。念到释迦,我要以大慈悲心待人接物;念到牟尼,我要用清净心对待自己。所以在这个时代,无论哪一个菩萨、哪一尊如来到我们这里来成佛,名号都要叫释迦牟尼,名号功德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如果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他这个名称不能用了,为什么不能用?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每个人都是仁慈博爱,你还讲什么「释迦」?都做到了!极乐世界个个人心都清净,都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牟尼」两个字也没得用了,所以这个名号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起作用。
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一定要叫阿弥陀佛,教化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那个地方的众生,虽然都是阿惟越致菩萨,经上讲的,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的菩萨,但是他们的性德还没有到圆满,还有几品无明没破。阿惟越致就是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还有五品无明没破,所以那个名号要提醒他们最后这五品无明要破尽。「阿弥陀」是什么意思?无量,「佛」是觉,无量觉才是究竟圆满。他们虽然是大觉,还没有达到无量,所以用这个名号来教化极乐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萨。
到哪个地区,众生根性不一样,方法就不相同。在华藏世界,这是了不起的。华藏世界去作佛,佛叫毗卢遮那,这是显示清净法身。华藏世界的菩萨有四十一个人,这四十一个是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明心见性。禅宗所说的见性成佛,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天台家讲的分证即佛。但是他所证得的没有圆满,所以还要不断的扩充,因此佛的名号叫「毗卢遮那」,这是梵语,它的意思是「遍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法身佛,是我们的自性本体。所以读了《华严经》,《华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八九卷) 2000/3/2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89》)
...证」,要我们亲证。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都要亲证,这是佛法教学。
有没有方法证得?有。我们现在在理论上明了了,事实上我们今天功夫不到家。佛用什么方法去证明,也就是用什么方法突破空间的界限;你突破了,不就是见到了吗?现在这个空间界限我们没有办法突破,科学家也证实,我们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文章,他是一个学科学的,《无量寿经》注解末后附有一篇文章,说明近代的科学家,证实确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不晓得怎么突破。在理论上讲空间维次是无限的,科学家不知道空间维次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他不知道。在今天来讲,只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是佛在经上讲得透彻,不同空间维次怎么形成的?是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形成的。佛把这个起源搞清楚,然后就有办法对治,怎样突破?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不就突破了吗?
佛家修学虽然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无量无边的方法门道目的是一个:禅定。由此可知,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全修的禅定,决不是说只有禅宗修禅定。我们无量法门里面,采取持名念佛这个方法修禅定,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念佛是求这个;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在佛法无论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都是修的这个,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所以佛在经上常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任何一个法门都是修一心不乱,都是修心不颠倒,定慧等持,都是修定修慧。「定」,突破空间维次;「慧」,了解事实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所以我们要晓得,我们持名念佛是修定、是修慧。
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得不到禅定、开不了智慧?是你不会用功,你用功用错了,你在修学的时候,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你的功夫不得力。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要怎样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我们用这个方法念佛,那就是修定修慧,你才能得一心不乱,才能够得心不颠倒。大势至菩萨教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什么叫都摄六根?我们常常在念佛堂,堂主有个口头禅,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那就是都摄六根,这是基本条件。我们没有做到,所以「口念弥陀心散乱」,心里头还在胡思乱想,古人所谓是「喊破喉咙也枉然」!你不会用功,你不会念佛。会念佛的人,心是清净的。
大势至教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心就清净了,什么都放下了,心清净了。用清净心念佛叫净念,清净,不能夹杂,不能怀疑,不能犹豫;相继,佛号一句一句不间断。这里面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不为自己念,这个很少人知道。为自己念,增长自私自利,是障碍。我念这一句佛号,我为一切众生念,把自私自利换为一切众生,我为全世界苦难众生念佛,念头转过来,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为一切众生念佛,往生才会上品上生;为自己念佛,你要真能往生也是下品,为什么?心量太小了。这个地方要转得过来,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念佛与《金刚般若》相应,如何相应?《金刚经》上教菩萨要离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四句话也是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无我相,不执著我,我的对面是人,这两句是讲有情众生,十法界里头有情众生,我跟人;众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九八卷) 2000/4/18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98》)
...恼,你这一生不但出不了三界,恐怕来生人天都难保住。你要是细心去思惟,怎么不可怕?所以学佛要真学,老实学,老实学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从《了凡四训》,深信因果。《了凡四训》是教我们深信因果,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必定有恶报。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印光大师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这两本书给我们做善恶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犯?大师不用戒律,而用这两样东西,用心良苦。用戒律,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不学佛的人他看不到,他不懂;用这两种书在过去家喻户晓,人人能接受,很容易懂得,尤其纯粹都是中国东西。把这两本书代替戒律,来挽救社会的劫运,这是大师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然后再劝你念佛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
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念佛也很难往生。净宗法门虽然说是易行道,也不是你想像当中那么容易。佛在《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想想我们善不善?所以印祖用《了凡四训》、《感应篇》、《阴骘文》让我们修善,断恶修善。我们是善人,这才有资格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社团,不善怎么行?在功夫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讲的三个条件,我们三个条件统统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得生。如果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有问题,能不能往生那就不能肯定。所以我们总要认真努力,千万不要被现在这花花世界欺骗了。这花花世界是什么?妖魔鬼怪,你读读《楞严经》,「清净明诲章」里面讲的妖魔鬼怪。妖魔鬼怪是什么?杀盗淫妄,杀盗淫妄的心是饿鬼、地狱心,杀盗淫妄的行为决定堕三途。所以我们不但这些事不能做,念头都没有,养自己纯善的心,念头都不生,我们的前途才一片光明,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此地这个偈颂里,「离尘」非常非常重要,关键的字眼就是这两个字。远离一切尘垢,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寂灭法。一心是大定,不乱是慧,普发华神他从这里开悟的。清凉在这里说,「智穷妄本,理无不显」,当然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智慧没有边际、没有底,要认真努力求,为什么?智慧开了,理就显,理显了之后,这个事你就明了。「妄彻真源,惑无不尽」,妄惑断尽了,真源是讲真心本性,彻底显示出来了。「喜方满足」,所以到喜方满足,这是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尽,换句话说,讲...(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0七卷) 2001/5/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07》)
...里有佛,心里没有佛,不起感应道交作用。所以你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依然随顺烦恼习气,造作罪业,佛法殊胜功德利益你是一毫一分都得不到,你心不清净。
这里头的根,最重要的一个关键,我讲经常常提醒同学,就是自私自利,这是所有烦恼的根,所有罪孽的根,我们要把它拔掉。要向夜神学习,就是把心量拓开,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想众生、想佛法,想众生可怜、众生愚痴,没有人教导他,要想佛法正法常住世间。正法常住世间不是在寺庙,寺庙再多也没有用;也不是在经典,经典再多也没有用。在什么?真正依教修行的人,这才是正法常住,依照佛法修行的人多,佛法就兴了。
今天佛法为什么衰微到这种程度?真正依照经教修行的人没有了,念经的人多,理解经的人少;理解经的人还有,依教奉行的没有了,禁不起诱惑。到什么时候五欲六尘摆在你面前,六根接触它,心里头如如不动,你的功夫才得力。如果你还会动心,还会起心动念,你就造业了,纵然念佛也不能往生。这就是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一两个而已。什么原因?古大德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句话讲得好,一句话点醒我们,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阿弥陀佛是为了这个,为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所以这句名号是定慧等学。一心不乱是自己心有主宰,六根对一切境界如如不动,这是念佛有了功夫;心不颠倒是了了分明,绝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这叫念佛功夫。达到这个功夫,净宗里面常讲功夫成片,你能到这个功夫,你肯定往生,你自己有把握。功夫好的人可以自在往生,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想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统统没有妨碍,叫了生死。住在这个世间干什么?绝不是贪图享受。要讲享受,这个世界怎么能跟极乐世界相比?住在世间的理由,怜悯这个世间迷惑颠倒众生,要帮助他破迷开悟;住在世间是为这个,不是为自己。做种种示现,没有一样不是无意义的,种种示现都是给愚迷众生做启发的,教导他们的。所以后头有「为人演说」,演是表演,说是解说。
在今天我们要认真干,这里头丝毫假都做不得,你才能够为人演说。演是表演,第一个你的形象要好,现在世间头一个就看外表,外表怎样?外表你不衰老,这是头一个给人印象;健康,世间人对这个很重视,他看到你这个样子,他就不能不服,他就希望向你学习。在新加坡大家晓得有一位许哲居士,她今年一百零二岁,前天我听说,她托人来跟我说她要发心到这边做义工,照顾老人,一百零二岁的年轻人。我看她,我很仔细的观察她,除了头发白了,掉一个牙齿,其他一点毛病都没有,一生不生病,这是样子,表演,演给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0九卷) 2001/5/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09》)
...名,将来等他们身分拿到之后,名马上改过来,所有一切都交给他们,为他们安一个家,我自己还是孤家寡人一个。
我自己在图文巴也买了一个准备自己居住的小房子,我会死,死了之后我带不去,所以我这个小房子住男众,图文巴教堂完全住女众,男女众分开。现在男众不多,只有三个人:悟通、悟胜、悟全在那边,所以现在就是三个男众住在那边,我去的时候我们四个男众住在那里;男女众分开,很好。统统都交了,常常想著退身。澳洲土著所讲的,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一定要清净心,一定要纯善的心。在这个世间没有造作恶业,没有丝毫留恋,也没有丝毫的怨恨,心平静善良,我们的去处好,这个要想到,有好去处。纵然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像当中决定是天道。假如我们的欲念没有断,那生欲界天,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决定往这上面去;如果七情五欲断了,决定到色界天。当然我们的愿望跟世俗人不相同,我们念念希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具足清净心、纯善的心,念佛决定得生。
经教里面世尊教导我们,心净则佛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因。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清净心比什么都重要。我们选择净宗,净宗学的是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心清净;心不颠倒,善具足。纯净纯善,只要发个愿,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关系就联系上。如果我们的心不净,我们的善不纯,纵然念佛,能不能往生都有问题,没有把握,不可靠。我们要做可靠的事情,要做有把握的事情,这个样子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
「神通示相」这一句里头,包括范围无量无边。这个名词里最重要的是「通」,通是没有障碍,只要通了,问题就解决了。世出世间许许多多的麻烦,今天有很多人说,社会病态、世间病态,是什么?人与人之间没有信心,彼此互相猜疑,这是世间的病、社会的病。从猜疑向上发展就变成互相嫉妒、互相毁谤,那个病就愈来愈严重,到互相毁谤就互相斗争,到最后就互相战争,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追究其根源,不通!所以人与人之间要通。这个通有直接的通,有间接的通;直接不能通这就找间接的,不能不通。神通,这个「神」里头含著有真实的智慧,善巧方便,我们一般世人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种方法。他有智慧、他有方法,他能够通达,这叫神通。神通是能力,能力落实就是示相,要做出样子来给大家看,让人家一看,他明白了,就通了,所有疑虑都化解了。要做出榜样来给人看,这是「能成办业」,这个业是菩萨事业,菩萨事业前面一句说得好:「现身说法,令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一三卷) 2001/5/1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13》)
...」,这一章经文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短,若能一心受持,他必定能通《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佛家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得一法门,得一切法门,何以故?《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就是「入不二法门」。可是诸位要记住,入不二法门一定从一法门入,从一门入,你所得到的是一切;因为一,一是不二,才能入不二法门。你要搞二搞三搞四,这个不二法门你永远进不去。所以务必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离妄想分别执著,禅、教、密、律、净就是一,如果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那就是五,五没有办法契入,你入不了门;「一」才入得了门。由此可知,这个一心,我们为什么做不到一心?障碍究竟在哪里?诸位能体会得到吗?原来障碍就在分别执著,我不提妄想;只要你有分别,只要你有执著,你决定做不到一心,我们净土法门讲「一心不乱」,分别执著害得我们生生世世不能往生。
我们的同修们跟净土的缘深,怎么知道深?你听到这个法门,你能够生欢喜心,你能够相信,你能够念佛发愿求生净土,缘深!为什么不能往生?就是分别执著障碍了,障碍你一心。因为念佛往生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你肯定往生。你有执著,你一心不乱做不到;你有分别,心不颠倒你做不到。分别执著破坏了我们一心不乱,破坏了我们心不颠倒,虽念佛而不能往生,今天我们总算搞清楚搞明白了。《无量寿经》跟我们讲的,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给诸位说,大小这两部经合起来看,一向专念就是一心不乱,发菩提心就是心不颠倒,两个经上讲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所以佛教导我们依义不依语,言语怎么讲法,没有关系,意思是一样的,我们要懂得。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一心不乱,都摄六根就是心不颠倒,一个意思。净念相继就是一向专念,都摄六根就是发菩提心,你们想想看,是不是一个意思?所以,放下分别执著要紧,比什么都要紧!分别执著就是严重的暗障,「暗」是指无明,「障」就是分别执著,我们先破障,再破暗,这里头是有顺序的。这个「暗」就是妄想、无明烦恼,最难破的。先破「障」,先破烦恼障执著,再破所知障分别;最后破无明障,就是此地讲的「暗」,这样才能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我们今天有缘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善友,这五十年的修学有一点成就。接著下面的,我们要知恩报恩,怎么报恩?弘法利生,把佛陀这样纯正至善神圣的教诲要传下去,这才能报佛恩。不但要传下去,还要尽一切能力把佛陀教学扩大,利益一切众生,就像菩萨所说的,「其光普照无不见」。这个「见」在此地也可以说「现」,其光普照无不现,现是明显的意思;两种解释都讲得通,我们称为双关语。对我们同一个时代的众生,我们要尽心尽力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离苦得乐。我们将佛法传给下一代的年轻人,让佛法常住在世间久久不衰不灭,这是真正报佛恩。要把这两桩事情做得圆满,自己一定要真修,自己一定要具足「实、德、能」这三个条件,我们才能做到,才不辜负佛菩萨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三卷) 2001/6/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3》)
...,看到夏莲居老居士的照片,说这个人身体是透明的。我们一般人身体是不透明的,他的身体是透明的,这是什么道理?烦恼轻;我们不敢讲他烦恼断尽,烦恼断尽了,那他是如来化身来的,有可能,我们没办法证实。诸佛菩萨身体都是透明的,没有障碍。我们这个身体是漆黑的,什么原因?三种烦恼:见思、尘沙、无明,所以不透明。透明的人了解不透明的,他那个不透明,透明的人一看也能看得穿。像我们身体这个内脏,我们一般肉眼看不清楚,但是在x光之下,就看得很清楚,透视了,透明的人他有透视的能力。透明的人没有别的,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这个能力就现前,这是功夫,真功夫,我们应当要学习。
就看你能不能放下?关键就在放得下。种种心都要放下,执著的心,分别的心,妄想心,这三个是总说;要细说,愚痴的心,贡高我慢的心,嫉妒障碍心,人我不平心,贪而无厌的心,自私自利心,损人利己心,说不尽。我们有没有?我们有,一切凡夫都有,这里头只有轻重广狭的差别;你要是没有了,那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凡夫可以成圣,只要把「种种心」放下,种种心放下之后就是一心。净土宗的修行纲领是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自性本定,《楞严经》里面讲的首楞严大定,《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师子奋迅三昧,三部经上讲的名字不相同,实际上一桩事情。所以我们的修学学什么?一心不乱。要是有种种心,你的心当然就乱,何止三心二意!三心是指阿赖耶、末那、意识;二意是指末那跟意识,末那是意根,第六识是意识。三心二意!凡夫用三心二意,菩萨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人知道三心二意,三心二意的人不知道一心不乱。所以从总纲领、总原则上来讲,如是而已,我们不能不知道。
在哪里修?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修,我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没有离开境缘,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没有离开,就在这里头修行,在这里头练功夫,在这里头修一心不乱。一心转境界,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心放下,转变成一心。一心是真心;不乱,绝不受外面境界干扰。外面是五欲六尘的境界,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不动心」就是一心,一动就二心、就三心二意;「外不著相」,实在讲就是世尊在《金刚经》上教须菩提的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那你就对了。不取於相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不乱,如如不动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一心不乱在哪里修?不是在念佛堂念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九卷) 2001/7/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29》)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五卷
...悟。
『所有世间常出现』,「所有世间」不但是十法界六道,包括一真法界。我们虽然不能契入这样甚深,我们要明了,我们要向上,不断的努力把自己往上提升。提升的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方法虽然多,但是它的原理原则就是一个:看破、放下。知道一切法「无相无形无影像」,这看破了,真正看破之后,你才能把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再看第二首:
【汝观如来於往昔,一念供养无边佛,如是勇猛菩提行,此善现神能悟了。】
第二尊普现勇业主风神,他得的是「无量国土佛出现咸广大供养解脱门」,菩萨是修供养的,从供养当中福慧双修,成无上道,给我们示现的圆成佛道种种不同的法门。偈颂第一句,『汝观如来於往昔』,这是说一切诸佛如来,你仔细观察,他在成佛之前作菩萨的时候,天天修供养,一念供养无边佛,他用什么供养?法供养。给诸位说,一念是真正的供养,一念就是净宗里面讲的一心不乱,这是真供养,这是究竟圆满的供养,理事具足,四种无碍具足。
『如是勇猛菩提行』,我们要懂得,一念我们做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无论如何要向这一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尤其是净宗的学人,净宗学人学什么?无非是修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法修成了,佛在经上讲「心净则佛土净」,净土就现前了。清净心现清净土,一念心现一真法界,不就这么个道理吗?由此可知,我们要放下虚伪的心,修真诚心;放下染污的心,修清净心;放下高下的心,修平等心;放下迷惑的心,修正觉心;放下自私自利的心,修慈悲心,我们从这里才有一个入手之处。不这样真干,那我们方向目标全都错了,要勇猛精进,普现勇业主风神教导我们的,这是真正的供养。再看第三首:
【如来救世不思议,所有方便无空过,悉使众生离诸苦,此云幢神之解脱。】
飘击云幢主风神,他的法门是以「香风普灭一切众生病解脱门」,这个确实,这个世间往往这里有一些传染病,有些瘟疫,一场大雨、一阵大风过去之后,这里病菌就消除了。我们在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菩萨这个风是戒定真香的香风,众生的病毒贪、瞋、痴,我们用这个风,这个风是什么?要形成风气,我们要形成什么样的风气?真诚的风气、清净的风气、平等的风气、正觉的风气、慈悲的风气,我们用这个,这里面戒定慧、五分法身都具足了,我们用这个风。
『如来救世不思议』,不思议是指它的方法,理论方法都不思议。『所有方便无空过』,「所有方便」就是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穿...(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五卷) 2001/7/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17-0435》)
...就没有了,从断疑惑我们说它作修。这个地方都是说的大菩萨们。
修的利益说了很多,说了七门,从『各各三昧方便门』。这十一句里,第一句『各各信解』,这是「闻益」;第二句『各各所缘』,这是「思益」;下面统统是讲「修」。修益说了七种,第一种是「修门」,法门,「谓三昧方便」,这一句很重要。我们学佛讲修行,你修的是什么?许许多多学佛多年不知道自己修的是什么?功夫怎么会得力?我常常听同修们说「功夫不得力」!你不知道自己修什么,你功夫如何得力?在这个地方,菩萨明白的开导我们,修的是什么?修三昧方便。三昧是什么?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正定、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我们六道凡夫有享受,他享受什么?佛把它分为五大类,苦、乐、忧、喜、舍,六道凡夫里头五种受。这五种受不正常,而凡夫贪恋其事,想这个!诸佛菩萨的享受是正受,什么叫正受?离开这五种受,苦乐忧喜舍统统没有,身没有苦乐,心没有忧喜,这就叫舍。凡夫的舍很短暂,所以它不能叫三昧;如果这个舍受永远保持,这就叫三昧,所以三昧就是禅定。
在我们净土宗我们常讲「念佛三昧」,我们念佛有没有得三昧?什么是念佛三昧?《弥陀经》上讲得最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就叫念佛三昧。我们念佛人修什么?修一心不乱,用念佛这个方法。我们今天多半采取持名念佛的方法,希望得到什么效果?希望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定,就是这里讲的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慧,决定不再留恋六道轮回,不再留恋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决心取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求愿往生,这是慧,这个心不颠倒。假如我们还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半信半疑,这叫颠倒错乱。慧从哪里来的?慧从定来的,念佛是个方法、是个手段,目标是一心不乱;得一心不乱之后,自然就心不颠倒,这才决定往生。我们今天确实是搞错了,不知道自己功夫用在什么地方,不知道,错在此地。都是我们读经疏忽了,听经也太大意,没有能够依教修行,所以时间虽然长,功夫还是不得力,充其量只在佛门修一点有漏福报而已,你说这多可惜!这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的。
第四句是讲『各各修习助道法』,这是讲「修法」,法是方法,这是讲的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我们要会用,巧妙的用这些法门帮助我们断烦恼,帮助我们得念佛三昧,帮助我们断疑生信。清凉大师注解讲「资粮助道」,我们净宗常讲的正助双修。什么是正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正修。为什么还要助修?因为无始劫来的业障习气非常深重,必须要找一些方法帮助我们,断烦恼做不到,帮助我们把烦恼伏住。用什么方法?世尊教导我们,历代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世尊教导我们那是教导所有的佛弟子,世尊入灭之后,所有的佛弟子「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是总原则、总纲领。在正法时期这两句话可以做为正修,他修这个法门就能修因证果;像法、末法,这两句就变成助道。像法禅定成就,禅定要断烦恼不能不持戒,不能怕苦,样样都讲求享受、怕苦,怎么能成就?我们看看自古以来哪一个修行人不是吃尽苦头?现在人不能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四卷) 2001/12/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54》)
...性。佛证得究竟圆满,所以佛有能力帮助众生,这个能力就是智。智从哪里来的?智从定来的,定从戒来的。千千万万要记住这一句,「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大家不要把戒疏忽,如果离开戒、不能持戒,你想得清净心,你办不到。过去无量劫又无量劫,无量无边那些菩萨圣众修行都是走这个路,都走戒定慧而成就的。我们今天戒不要了,定也不要了,单单来学教,想在这里面开智慧,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听说此地这些居民,曾经到我们这边来问,「这边有没有禅坐?」我们新建的这些房子,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小的禅堂,还要建一个教室教中国功夫,我们请吴居士来教太极拳、瑜伽,有一个教室给他。我们这里是多元文化,禅坐有必要,修清净心。讲堂我已经请悟行法师把《沙弥律仪》细细的讲一遍,跟大家在一起共修。过几天杨老师回来,我还会要求他把《弟子规》再好好的讲一遍,我们录像,这个录像带将来普遍流通。不但我们自己要得利益,我们同时要想到利益一切真正发心想学佛的人,我们要帮助他,自利不能够忘掉利他。帮助人转恶为善这是持戒,转迷为悟那是定慧,如果断恶修善做不到,定慧就没有了,哪里会有定慧?你要想有定有慧,我们念佛人这个定就是念佛三昧,念佛法门里面讲慧就是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慧,我们才有能力帮助别人,才有能力成就别人。
自己务必要福慧双修,持戒是修福,禅定里面有福有慧,不能不认真。不认真过失很重,重在什么地方?头一条罪名:破坏佛教形象。不出家,那好一些,没这么严重;出家,穿上这个衣服,破坏佛教形象。自己一定要晓得,穿上这个衣服是佛的代表,代表佛要像佛, |
|
|
|
|
|
|
|
代表佛要是跟佛完全相反、唱反调,这个罪过就很重了。我们要多想想,既然出家穿上这个衣服,代表佛,要做得很像,要没过失,帮助众生。『诸佛安乐咸令证』,这一句是得乐,上面一句是离苦,离苦得乐。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三卷) 2002/1/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3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供声偈赞第三首:
【菩萨无数等刹尘,俱来此会同瞻仰,愿随其意所应受,演说妙法除疑惑。】
这十首偈颂前面三首是「叹德请」,第一首、第二首是赞叹如来,第三首是赞叹大众,后面七首是「举法请」。第三首前面两句赞叹大众,后面这两句就是请法,说明除疑生信。『菩萨无数等刹尘』,这个数字无法计算,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十方三世无量无边的刹土,就有无量无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二卷) 2002/1/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2》)
...知道,你修净土,你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你心量不大,你去不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用我们现代话来说,它是多元文化的社会,这里面的同修来自十方一切诸佛刹土,来自一切刹土的九法界。你的心量能不能包容?如果说这个看不顺眼、那个还有意见,你这一生念佛念得很好,你跟西方极乐世界种下深厚的缘分,这一生不能去。为什么?你还有这些分别执著,如果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以前你的冤家对头,「你怎么到这里来了?」你们两个还在极乐世界吵一架、打一架不成?那不像话!一定要知道,别人可以不能包容我,我不能不包容别人,这是往生必要的条件。这个念头差不得,念头差了这一生往生的机会破坏了。
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念佛真正往生的人实在不多。过去李炳南老师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两三个。换句话说,一万个念佛人,其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五个恐怕都不能往生,真正能往生的三个到五个。那是什么条件?他心里没有界限,真正做到像世尊在《八大人觉经》上讲的,「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他的心真正到清净平等。古德常讲「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往生的真因。我们念佛,念佛的功夫是什么?就是念到心清净,《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心不颠倒就是正觉慈悲。这个人过去对我不好,毁谤我、欺负我,甚至於陷害我,我见了他,他有苦难我就不肯帮助他,错了!这不是菩萨,这是凡夫。为什么?你有报复的念头,报复的念头就是冤冤相报,你还有这个念头怎么行?再不好的人、再恶的人,看他做的善事我们欢喜赞叹;看他做的恶事要生怜悯心,他愚痴又做恶事了。能帮助他的时候,要以善巧方便帮助他,慈悲怜悯,怎么可以记恨在心?这哪里是菩萨?普通菩萨都做不到,哪里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看世间一切众生,造恶的众生,也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真慈悲、真平等!他那个心真是广大、真是自在,一丝毫的染污都没有,纯净纯善。我们不能不学,不能不知道。
头一条教我们「礼敬」,礼貌是在外表,敬是在内心,真诚的尊敬,外表不失礼。礼里头是有分寸的,不能够超过也不能不及,也就是说外面表现的是恰到好处,随顺众生的根性。换句话说,随顺他能够接受的程度,我们是发心帮助他,他能接受多少,要有智慧,所以你要会观机。一定要落实在现实的生活里头,菩萨道、菩萨行不是在口里说的,不是我们在经本上念的,不是,是自己实际上的生活行为、思想、见解。
第二是「称赞如来」,言语古人讲「口为祸福之门」,祖师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七九卷) 2002/1/1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79》)
...佛弟子,住在佛的道场享受四众的供养,你过去生中修积的福报很快就耗尽,你的前途可悲!你有没有觉察到?有没有看到?
我们一定要遵循佛陀的遗教,「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这两句话常常放在心上,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因戒得定。定是什么?不受外面境界的诱惑,这是定;外面五欲六尘的诱惑我不动心,内里面不起贪瞋痴慢,不起自私自利,这是定。外不著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禅定是佛家修学的枢纽,无论是哪个法门都不能够离开禅定。佛法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你要晓得,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方法门道有八万四千种,方向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方向目标是禅定。这样你才晓得,不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哪一法不是修禅定!绝对不是禅宗才是修禅定,那你搞错了。禅宗以外,所有的佛法无一不是修禅定,只是修禅定的方法、门道不一样而已。禅宗用的是观心的方法、参话头的方法,这是总的来说。我们净宗修禅定的方法是用念佛的方法,念佛又分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今天采取的是持名念佛。我们用持名修什么?跟诸位说,修禅定,懂得的人不多。《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我们持名念佛的目标是这个,要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就开智慧了。用持名这个方法,达到一心不乱,达到禅定,从禅定达到心不颠倒,智慧开。
净宗法门所依的还是「戒定慧」三学,它的大根大本还是在持戒。怎么知道?你看看佛教导学净宗的人,从哪里学起?「净业三福」。在《观无量寿佛经》会上,韦提希夫人代表我们大众向释迦牟尼佛请法,他是代表我们净宗学人出面请法的。佛教他求生净土的方法,没有说方法之前,先讲「净业三福」。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教导我们,你想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先决具备的条件。你没有这个条件,那就不必谈了,给你讲方法没用处。
你要先具备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你懂不懂?你做到没有?你要是没有做到,念佛也不能往生。为什么?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心行不善,阿弥陀佛就是慈悲把你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跟那些人不能相处。为什么?那些人是纯善之人,你的心行不善,也会被人家把你排挤出去,你不是他那个团体的,我们自己要清楚、要明了。西方世界的人心地行为纯净纯善,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你做到没有?你没有做到,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你看古大德常说:「喊破喉咙也枉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二三卷) 2002/2/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23》)
...诉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才知道这是修行的根本,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是不具足,你念佛不能往生。
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跟《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一开头佛讲「从明师受戒」,一个意思!「从明师受戒」那个戒是教诫,要听老师的指导,这个老师是高明的老师,不是知名度高,是真正有修有学。在古时候特别重视师承,他的学有来历。我跟李老师学的,李老师的老师是印光法师,有师承,不是自己在家里闭门造车。我们要问问他的老师是谁,对於我们自己修学就产生信心了。我们知道,他的老师是真善知识。李老师的教是跟梅光羲居士学的,这在民国初年是佛门当中的大德。《无量寿经》夏莲老会集本,前面很长的一篇序文是梅光羲写的,所以李老师得到这个本子,他有承传的使命,前面那么长的文章,老师介绍的。李老师是学生,学生一生当中不能够违背老师,违背老师是背师叛道,只要挂上这个罪名,你就一切都完了。我是李老的学生,他把这个东西交给我,这是师承,这是信物,在古时候这是传法。所以不认真的学习,不从根基上做起,念佛都不能往生。
念佛的功夫在什么地方?《阿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能令一念中」,一念是一心。「一一尘中现」,一一尘中、一一毛孔现佛刹微尘数诸佛刹土,每一个刹土里面,你会见到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在那个地方教化众生,大转珐輪,然后你能够真正看出这个世界是重叠的。从前方东美先生讲《华严》,他说这个世界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立体就是重叠的。这个重叠层次是没有边际,重重无尽!不是一次的重叠,重叠里头还有重叠,重重无尽!这个世界太美了,什么人能看到?一心的人能看到。
你要是真正懂得这些道理,了解有这种事实真相,发心去追求。真发心追求,我们的时间不够用,哪有时间去看电视?哪有时间到外面去闲逛?没有时间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二十四小时在这里用功,感觉得时间不够。你真正功夫得力,给诸位说,就像《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讲「无有疲厌」,你的精神饱满,你不会厌倦,你不会疲劳。为什么?法喜充满,它里头真有乐趣。这个乐趣决不是世味能够相比的,世味比不上法味,可惜的是你没有尝到法味。我现在每天读经四个小时,讲经四个小时,人家问我:「法师,你读什么经?」我读《华严经》。现在讲《华严》,天天就读《华严》,我读的是欲罢不能。你们没有入法味,你们体会不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三卷) 2002/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33》)
...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不能往生?你去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讲到的你相不相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六) 02/0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46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
【出生一切诸三昧法,普能包纳十方法界。】
这两句是「出纳一对」,出是讲「出生三昧门」,这个意思是说「若自相若共相等一切三昧,皆从此生,此为诸定本故。后摄受法界门,终归此故,法界体性故」。这两句经文跟前面合起来,这四句说明这个大定无所不入,它的境界深广无际,总的解释是毗卢遮那光明遍照之意。三昧是正受,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菩萨、声闻、缘觉,各个修证的方法不相同,所以就成了无量三昧。『一切诸三昧法』,就是无量无边修学三昧的方法。那要问,我们净土法门修不修?当然修,不修怎么能成就?净土用什么方法修?方法也是很多,我们采取的是持名念佛的方法,《十六观经》里面第十六观。十六观是完全讲修念佛法门的,最后这一个方法就是持名念佛,执持名号。
《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特别提示这一个修学方法;修学的目标,《阿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要达到这个目标。「一心不乱」是三昧,净宗称之为「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还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有一切佛法,世尊所传,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没有一个方法不是修定的,这一点同修们特别要记住。如果不是修定,那就不是佛法,那就离开戒定慧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跟诸位说,是修戒定慧三学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方法不一样,方向一样,目标一样。世尊为什么要说这么多法门?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为了契一切众生的根性,佛宣说无量无边的方法,以戒定慧三学统摄,无量无边的方法、门径统统归戒定慧三学。
我们学的宗派不一样,学的法门不一样,彼此决定不可以毁谤,毁谤那就是毁谤三宝。而且对於所有的法门不能不信,为什么?是佛宣说的,我们要不信,那就对佛不信了。一定要信仰,仰信!可以不解,法门太多了,我只要解一门就行,何必多走路?很多条路都能达到目的地,我只要认识一条就行,我不必认识很多。为什么?条条路都达到目的地,可能有些路近,有些路比较迂回、比较远,有人早到,有人迟到,但是你只要走一条路,肯定会到达。早迟没大关系,并不是很重要,到达才是真正重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对於所有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恭敬之心油然而生,肯定是尊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五卷) 2002/0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645》)
...面跟诸位说过,『三昧』是正受,也翻作禅定。「无差别」是从定体上说的,没有差别。要从修定的方法来讲,那个差别就多了,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八万四千方法门径,修什么?统统修禅定。所以诸位要知道,绝对不是禅宗才修禅定,那你就搞错了,佛法都是修禅定。佛法的总纲领「戒定慧」三学,《大藏经》就是按照这个编排的,所以称之为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称之为「三藏」,藏就是仓库。中国干隆皇帝那时候编了一套丛书,称为《四库全书》,库跟藏是一个意思。佛家有三藏,经藏讲定学,律藏讲戒学,论藏讲慧学,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不仅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教的是这个,佛在经典上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众生说法,不离这个原则,统统讲的是戒定慧。所以定哪里会有差别?差别怎么能产生智慧?
但是修定的方法有差别。我们净土宗,我们用什么方法修定?我们用执持名号,用这个方法修定。定的名字叫什么?叫念佛三昧。三昧就是定,我们用念佛的方法,目的要达到三昧。天天念佛没有三昧,就是说你天天念书没有成绩,一考试都得零分,没有成绩。我们念佛的成绩是三昧。三昧在《弥陀经》里面不称三昧,称什么?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诸位要晓得,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你看用念佛的方法得一心不乱,得定了,定得到之后,智慧开了。经里头的名称叫「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智慧,智慧开了,所以还是戒定慧三学。「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就是戒。
只要是佛所教导的,无论哪一个法门,它的名词术语不一样,它的内容绝对不会离戒定慧。戒定慧三学,定是枢纽,戒是方法、是手段,关键在定,慧是目的,所以佛法求的是智慧。禅宗求的还是智慧。你们看看《六祖坛经》,六祖跟大家说的第一句话,「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你就晓得禅宗修的是什么?禅宗修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一句话统统是梵语音译的,要是翻成中国的意思,「摩诃」翻作大,「般若」翻作智慧,「波罗蜜多」翻作圆满,整个翻成中国意思是大智慧圆满。照它的文翻,那是外国文法。中国文法怎么翻法?一定称圆满的大智慧,我们中国人是这样说法,或者是大圆满的智慧,这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他那里是大智慧圆满。禅宗是修大智慧圆满,不是修禅定。为什么称为禅定?禅定是手段,戒律是手段之手段,我们得搞清楚。智慧现前,你就得自在。我们常常在讲席里面,勉励同学一定要开智慧,智慧开了,自在!经卷展开,字字句句真的是含无量义,你就看出来了。为什么看不出来?智慧没开。智慧为什么不开?你的心不定,心不清净,心清净一定开智慧。那么你对别人介绍佛法,可深可浅,可长可短,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八六卷) 2002/4/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86》)
...不忘。我每一堂课,上课下课一定要拜老师、护法菩萨,所有对我有滴水之恩的都是我的护法菩萨,我天天在拜。他对我有误会,但是过去他有一天、有一次对我有好处,我就记得那一次,我天天就拜那一次。他对我有误会,不好,忘得干干净净,那个不能放在心上。那个放在心上,我们的心就不清净了,就不善了。谁吃亏?自己吃亏,一定要懂这个道理。我们的心永远装纯善纯净,丝毫不善不净都不可以放在心上。佛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我们应当这样学习。
这一生这一世人家对我误会都不能解除,没有关系还有来生来世。佛帮助一切众生生生世世,他的误会纵然到无量劫,无量劫之后,还有回头的一天,还有欢欢喜喜聚会的一天。佛菩萨有耐心等无量劫,等他的业障消除,这叫学佛。这个世界真的完全缘都没有了,菩萨就入般涅盘到他方世界去了,在他方世界教化有缘,等待这个世界缘成熟。
「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等待什么缘成熟?等待这个世间众生业障消除,回头向善了,菩萨再来。来去自由,来去自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式教化就用什么方式,没有定法。永远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我们要懂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这两句话。第十八句:
【或以菩萨形宝为体。】
菩萨的形无量无边,像《普门品》里面讲观世音菩萨就三十二应,三十二应就是三十二种不同的形。由此可知,『菩萨形宝』没有法子计算的。觉悟的人,阿罗汉就觉悟了,阿罗汉是正觉,阿罗汉、辟支佛是正觉,菩萨是正等正觉。觉悟的人,菩萨不舍弃他;不觉悟的人,菩萨也不舍弃他。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但是不觉悟的人,菩萨来度化是很困难的,菩萨虽然时时刻刻在示现,这个不觉悟的人他不懂,他看不懂,他也听不懂,他也想不通,六根暗钝。
难怪《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虽然刚强难化,诸佛菩萨都在众生的周围,没有一分一秒离开。过去我们在经上看到这些很难相信,现在我们在《华严经》的学习,我们肯定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佛菩萨没有离开我们,世间十法界所有的善神没有离开我们。善神没有离开我们,恶神呢?恶神也没有离开我们,妖魔鬼怪也没有离开我们,就看我们自己的一念心。我们一念善与善神感应,一念净与佛菩萨感应,一念恶与妖魔鬼怪感应,都没有离开身边,这是真正的事实真相,所以我们自己要懂得怎样学习。
我们自己一定要保持善心、善念、善意...(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二七卷) 2002/6/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27》)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六卷
...看到鬼神,能力大一点的能看到天神。我们知道鬼神包括地狱,很复杂。天神,天有二十八层天,一般来说他们能够看到欲界天,欲界天最普通的是四王天、忉利天,比较上容易看到的。忉利天以上,那需要相当的功夫。在一般我们常讲报得的,他这种特异功能不是修的,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讲天生的。那个大的大概可以能看到四王天、忉利天,往上去就看不到了,这是说他能力有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修行人修行,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佛法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径无量无边。修什么?统统修禅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只有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不是修禅定,那你就完全搞错了。佛家里头,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用的修学方法不一样,都是修禅定。方法无量无边,像我们这个净土宗,我们今天所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我们用这个办法。持名念佛修什么?修禅定。这个禅定要得到了,叫做念佛三昧。
你看学《华严》,学《华严》要得华严三昧,学《法华》要得法华三昧,《华严》、《法华》方法不一样,三昧是一样,三昧就是禅定。《弥陀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净宗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所以念佛也没有离开定慧。持名念佛是属於方法,方法是属於戒,你们想想看,还是戒定慧三学。如果离开戒定慧三学,那就不是佛法了。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得了。否则的话,你即使再用功、再努力,勇猛精进,你得不到成绩。为什么?错用了心。你修行走错路,所以没有办法达到目标。由此可知,我们不能不著重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三昧。
在净宗功夫浅的,也就是浅的念佛三昧,很多人都能成就叫「功夫成片」,再深一等的叫「事一心不乱」,最高等的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等的境界,那念佛的功夫当然也是同等的。事一心不乱,这是差一等,《般若经》里面讲的照住。照住,能够住在照里头,这是得定!理一心不乱是照见,见是开慧了。所以宗门的三个阶级,「观照」,观照跟我们功夫成片是相等的,「照住」是事一心,「照见」是理一心。名称不一样,用的方法门道不一样,成就是相同的。所以大乘经佛常常讲法门很多,殊途同归,《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二无别。
这么多法门,我们要选择哪一个门?这要看个人自己的根性,与根性相应的修起来容易、方便。与自己根性不相应的,修起来很累很辛苦,很不容易成就。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二八卷) 2002/6/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728》)
...行易。知真难,行不难。你不能行是因为你不知道,你知道得不够透彻。
我们在澳洲这个地区,此地立了一个净宗学会,著重在行门;我们在图文巴山上,诸位也曾经去看过,那一边我们立了一个净宗学院,著重在解门。那个地方是以研习经教为主,这个地方是以精进念佛为主,我们这两个地方合起来,净宗的道风、学风才完整。此地总干事邱居士来问我,应该怎样来修学?我跟他讲得很清楚,这个道场应当要效法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在苏州建立的灵岩山寺,纯粹净宗道场,提倡专修。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当年印祖在世指导这个道场,这个道场不讲经、不做法会,没有经忏佛事,常年佛七。常年佛七就是天天都是打佛七,佛七不间断。在佛七当中偶尔讲一点开示,开示的时间都很短。
一般讲开示最长不能超过十五分钟,为什么?人家要念佛,你讲开示是打闲岔。开示在什么时候讲?大众念佛的时候有疑惑,遇到困难,这个时候帮助他解决困难。解决困难只要几句话,提醒他、警策他,而不是障碍他。打佛七目的在哪里?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是以这个为目的。你夹杂著这些开示、夹杂著经典进去,就把你这个目的破坏了。所以你打佛七,到底是为什么?我为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讲的,那就不能打闲岔。真正用功的道场,决定不能说话。所以我在古晋建个道场,派悟忍法师到那边去带领大家,我教他只有一句话:不讲话。上山就不讲话,你讲话的时候下山去。不讲话,他心定,功夫才能成片,才能得念佛三昧;杂心闲话,一天到晚在那里「口念弥陀心散乱」,不能成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五段「刹庄严中」: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庄严。】
下面也举了十句。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明,这也是「唯明净刹」,都是菩萨的净土。这十句里面,或者是以「宝」为庄严,庄严是我们世间人常讲的美好,是一般世间人所喜爱的,以宝为庄严。或者以「人」为庄严,人,诸佛如来是人,诸大菩萨是人,佛菩萨所在之处,焉得不庄严?佛菩萨,一切众生都欢喜、敬仰,这是庄严。再其次的,「法」庄严,这个地方有讲经说法,说希有大乘的经论,这是法庄严。再其次是「修行」,这个地方有真正修行人,不论他是依照哪个方法来修,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他在这里修学某一个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能够证得希有殊胜的果德,...(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二卷) 2002/06/10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732》)
...大意,印光大师教导我们的。「信愿念佛」,对於净宗法门真信。怎么样才能真信?你要了解,你了解得不透彻,你的信不真实,你半信半疑,那个信愿若有若无,不起作用。所以,你要真信。
真信,现在读经难,为什么?不懂。所以,你一定要找机会听讲。现在讲经的录相带、录音带、VCD流通得很普遍,《无量寿经》我讲过十遍,第十一遍在新加坡讲,没讲完,最后一遍讲得很详细。要多听!有机会听听大乘经,对佛法有正确的认识,然后你再选定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专学专修,你会有成就。佛法跟世间法没有例外,都要专攻,不能学杂,不能学乱;这一杂乱,你是一无所成!一定要懂得,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大乘也好、小乘也好,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决定不离戒定慧。如果与戒定慧相违背,那就不是佛法。广义的来说,戒是方法,你一定要遵守方法。你遵守方法,教你一门深入,你心是定的;你同时学很多法门,你心是乱的,你不能成就。我们要成就的是戒定慧,一门,专攻一门。你专攻《无量寿经》或者专攻《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你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定。三昧功夫深了,就开智慧,符合《弥陀经》上学习的标准,「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它确确实实没有离开戒定慧三学。信愿持名,跟前面祖师开示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都是属於戒律,方法!你能够遵守,能够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念佛三昧、一心不乱你能够证得,你怎么会不成就?
功夫成片上等的,往生就自在。不但是有把握,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都可以去。可以早一天去,如果这个世间还有有缘的人得度,我们也可以晚个几年去,帮助他们,把他们都带去。这就叫生死自在,世间还有什么事情比这个更殊胜?你们去想想,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一点障碍都没有!去留都不是为自己,都是为众生。也许有人问:去,那还为什么众生呢?你走了!留,可以说你为众生,去,为什么说为众生?去,还是为众生,你要了解众生的根性。如果常住在这边,这边众生对你疲了、厌倦了;如果听说你很快要走了,他著急,他觉得什么?「我学的机会没有了」,就有一些他加功用行,把他这个勇猛精进带动了。所以,走,还是利益众生。觉悟的人他清楚、他明白,是该留还是该走,不要用思考,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慧!智慧观照,照见一切众生的心相、心行。去留,说穿了还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觉悟的人不例外,他也有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九卷) 2002/0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49》)
...运动。这个运动,现在我们知道,有自转、有公转,有这两种动相,这两种动相在佛法里都叫做「风轮」,又叫做「妄想风」。
这个意思深了,讲「风轮」还好讲,大家还容易体会,讲「妄想风」大家就不容易懂了。那说什么?这个动是什么原因?是从哪里来的?佛要不给我们说出,我们要去研究,不晓得研究多少万年,恐怕还是找不到原因。你想,太阳为什么绕著银河转?地球为什么绕著太阳转?月亮为什么绕著地球转?你去研究,研究的人很多,有很多种说法,但是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见解,说得好像都满有道理。我们看到,佛是怎么说法?佛讲:「众生妄想。」妄想是动的,为什么?心动。智慧是不动的。智慧从哪里来?智慧从定心里头生的。定心生出来的叫智慧,妄心生出来的叫妄想。无明是动的,明就不动,明是智慧就不动了,无明就妄动。
然后,你才真正明了佛为什么教人修定。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种不同修定的方法,实际上讲不止八万四千,无量法门,就是修定的方法有无量无边个方法,不是一个方法。佛法的修持,不管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包括我们净土念佛,修什么?统统修禅定。净土宗经典里面讲的,我们修什么东西?「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要知道,我们念佛的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大彻大悟,是开慧,智慧开了,跟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没有两样。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用执持名号的方法,他们用参话头、观心、参究的方法,方法不一样,得的结果完全相同,所以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现在念佛的人,实在讲,他不懂得这个道理。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所以永远不能得念佛三昧,念佛真正的效果、真正的功德利益他得不到,这就是我们讲修行不如理不如法,他功夫不得力。如理如法的修行,你一定要懂得教理,一定要有人教你,帮助你,指导你。这些理论方法都在经典里头,修净土一定要依净土三经,这是根本。《往生论》,天亲菩萨修行的心得报告,他怎么修行成就的,给我们做印证,加强我们的信心愿心。这是头一个做心得报告,提供给我们做参考的。历代,一直到现前,修行有成就真正往生的太多太多了。最明显的例子,我们亲眼见到的,亲耳所闻的,真实不虚的,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有站著走的,坐著走的。
过去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早年间台南将军乡有一位老太太,我过去讲经曾经说过,念佛三年,预知时至,站著走的。这个老太太心地善良,为人忠厚,早年的时候神佛不分,到处拜拜。以后娶了个媳妇,媳妇学佛,懂得佛法,就劝她婆婆不要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七一卷) 2002/07/14 香港佛陀协会 档名:12-17-0771》)
...主庄严品」说的是国主。要尊重,要拥护,要在国主指导之下团结起来。尊重,不但要尊重这个社会、国家、地区,而且要互助合作,全心全力来建设这个国家地区,使人人都能过著美好的生活。国主在带头,在领导,那是讲各个阶层的领导人,要懂这个意思。
另外两句,《璎珞经》上说的,「不漏国税」。我们知道国家为人民服务,许许多多的经费要靠税收。国民有纳税的义务,决定不能够漏税。漏税在佛法里面讲是盗戒,你偷盗一个人好还,债主只有一个。你要是漏税可麻烦了,中国有十几亿人,那谁是你的债主?这十几亿人都是你的债主,吃不消!所以国税不可以漏,漏国税,麻烦大了!第四条,「不犯国制」,国家的法律,地方政府的规章,法令规章,我们一定要遵守。我就讲四句跟大家见面,为什么?这四句重要,许许多多学佛的人把这个疏忽掉了。能够遵守佛陀的教诲,可以把这个地方恢复成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真心性定自自然然显现出来的。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性定,现在这个心一天到晚七上八下,妄念纷飞,可怜!这个心是轮回心。
佛法无论哪个法门,经典上都讲的三昧。我也常讲,我们念佛人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要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念佛三昧。我们学《华严》要入华严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禅定,翻成正受,正常的享受。妄想不是正常享受,分别执著不是正常享受;正常的享受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国内许许多多的道场,我何尝不想去看看,缘不足。你们今天听到我赞叹东天目山,我去看过。你们的道场我没有去看过,我要看,看到好处,我是平等的赞叹,不是偏在某一个地方、某一家,不是,没有偏心。只是我对於国内非常生疏,是去过几次,时间都很短促,都很匆忙。我非常感激国家,国家对我不错,宗教局长叶小文先生,我跟他也很熟。承蒙他的招待,二000年我们新加坡宗教团访问中国,他派外司司长陪同我们这个团游览长江上游,有机会参观大足石窟,朝拜峨嵋。国内有许许多多同学们,出家在家写信给我,打电话给我,甚至於我在香港讲经,在新加坡讲经,你们很多团体来看我,我很感激。你们邀请我回国去弘法,我说过我在国内如果有任何宗教方面的活动,一定要得到叶局长的批准。我说得太多了。
不是宗教活动,去旅游,去观光?是很想,我抽不出时间。我这个五年当中一定要把《华严》、《法华》、《楞严》、净宗五经一论讲一遍。我定的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一卷) 2002/0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791》)
...亦复如是,听经也是,问题你会不会听。你要会听,一次完成,三学三慧具足。说了这么多的话,真正重心是要知道随顺经典的教诲,这就是「右旋围绕」。千万不要搞错方向,搞错方向就是三途六道。这一句是「举数」,长行里面也是三段。下面有十句辨别庄严,请看经文:
【一切皆以金刚为岸。】
『一切』,就是一一香水海,各有四天下微尘数香水河;这个「一切」就是指各个香水海,它具有的四天下微尘数的香水河。表法的意思要懂,所有相应的心所没有一个不顺,非常难得!从念佛法门里面来说,就是没有一丝毫的夹杂,有毫分夹杂,那个毫分是左旋不是右旋。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毫分不善是左旋。我们今天学佛最困难的,我们有没有善心?有没有善意?有!为什么不成功?这里头夹杂不善,麻烦在此地。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不纯,善恶混杂,细心去反省,善少恶多,这怎么得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这个根性,这个根性能不能往生?完全看缘分,真的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所以念佛缘要殊胜,什么叫殊胜?《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不能夹杂,夹杂就不是一向专念;《弥陀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大势至菩萨给我们讲的「净念相继」,这些大的前提、大的原则我们要掌握到,真正是一个念佛道场。
我们结七念佛,现在是非常时期,怎样念才能收到效果?我们是因应环境,我们举行十个佛七,十个佛七连起来,人在这个地方念佛心是定的。通常一个佛七,说老实话,大概到第五天心才能定下来,第六天念一天。第六天的心有的时候都浮动,为什么?佛七圆满,刚刚定下来的时候又圆满了,一圆满心又动了,很难收到效果。所以我们提供修行的道场是十个佛七,这十个佛七第一天有仪规,按照念佛仪规来做,第二天以后就没有了,就一句佛号。这十个佛七当中没有开示,你要听开示、要听讲经,到佛学院去,念佛堂里面没有,念佛堂主七师一句佛号念到底。佛号我们念四字,不念六字,为什么?临命终时,你要晓得愈简单愈得受用,六个字比四个字多了三分之一。往生经里面,佛教导我们的是执持名号,名号就是四个字「阿弥陀佛」,我们就是执持名号,一个妄念都没有。
怎么个念法?我们还是分三个区,绕佛是一个区,以绕佛为主;止静是一个区;拜佛是一个区,分三个区。实在念累了休息,休息的时候不脱衣服,你还是穿著海青;出家人衣抽下来,海青不脱。稍稍休息,醒过来了,精...(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四卷) 2002/08/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804》)
...很好的朋友被灵媒附身,他说这个灵是他过去生中的师父,是个藏传的喇嘛,教他学密。这个同学是念佛修净土的,就向他请教念阿弥陀佛好不好?这个附身的灵说很好,念阿弥陀佛很好。他就问他,你要不要念,要不要念阿弥陀佛?他说:我现在还不想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事情发生在美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这个同学决定不会讲妄语,是他大学同学的朋友。类似这些事情,在现代社会里头,真的是此界他方,在全世界许许多多国家地区,我们都听说,还有见到的。
去年我在图文巴遇到一个灵媒,从达尔文来的,也说了许许多多的讯息,有些说得很准。所以这些事情,我们学佛的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最好的心态是从这些灵媒传递的讯息告诉我们,确确实实有过去、有来生,这个几乎是完全一致的说法,我们得到这个讯息,我们的信心加强了。这一世很短促,纵然活到一百岁,真的是一弹指,要珍惜这一生当中短短的时光,这个时光是非常的宝贵,要好好的掌握住。
既然遇到净宗法门,对净宗法门有兴趣、有信心,能生欢喜心,那就说明过去生中与这个法门有缘,一定要认真努力,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们就会有成就。现前的成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这两句话就是念佛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念佛人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换句话说,一定是把不正常的享受抛弃了,你现在得正常享受。正常享受是一心,我们平常讲的清净善良,套一句《十善业道经》上的话:不容毫分不净夹杂,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个大受用!你的心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你的行落实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能够「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念佛三昧。这个时候就像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广大法味,喜乐受持」。我这个身命,身命在这个世间获得最有利的支持,净宗的修学。
如果是学教的同学,我在这一生遇到的也不少,欢喜学教,有在家的、有出家的来找我,很想跟我学讲经。当然我们仔细观察确实有一些有善根,从哪里看?他很容易学会。他对於经教,上台去讲经很有兴趣,能生欢喜心,讲的也很有进步,这个说明前生曾经学过。有一些人很想学,学不成功;真的是想学也很用功,就感觉得很难,我们晓得前世没有学过这个法门。
经教内容非常丰富,就像一所圆满的大学,各种不同的科系统统都有,所以这里头也要契机。有人是大乘根机,有人是小乘根机,有人是圆教根机,有人是渐教根机,贵...(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二七卷) 2002/08/19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27》)
...如露如电?电是闪电,《楞严经》上讲的,所有一切现象,包括虚空,「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一现一切现,没有前后次序的,这个话很难懂,确实是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误以为这些现象是真实的,在这个里面生起了妄想分别执著,这亏就吃大了!误以为真有,佛菩萨清楚这个有叫幻有、妙有;妙有非有,真空不空!能现能变的性、识它不是物质,没有形相,所以叫它做空。我们六根接触不到,连思惟想像都达不到,六根缘不到称之为空;它确实是有,它能现能变,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它所现所变的。所现所变刹那生灭,那个生灭太快了,快到我们没有办法想像,生灭几乎是同时的,生灭同时也可以说不生不灭。生灭这个分别、这个执著、这个念头都不能存在,不能成立,到这个时候你才真正能够明了事实真相。这在佛经里面说,是什么样的一个程度?八地菩萨,八地菩萨叫不动地,他看到事实真相,我们想像八地菩萨那个定功多深!
所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修什么?都是修的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手段,都是修的禅定。我们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修什么?还是修禅定。《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们念佛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那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宗门有什么两样!方法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所以佛在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那在我们分上来说,好像法门不平等,有高下,这什么原因?这是我们各个人根性不平等,善根福德因缘有高下,不是法不平等,我们人不平等,所以学习才需要选择法门,道理在此地。
选择什么样的法门?选择我们学习容易,与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相应,与自己现前生活环境相应,学起来,我们现在人讲,很轻松没有压力,很容易没有困难,这就适合自己的根性。法门很多,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释迦牟尼佛曾经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像《大集经》上佛讲的「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释迦牟尼佛提供给我们的参考资料。那想想我们今天生在末法时期,释迦牟尼佛讲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就选择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里面修行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平常读《十六观经》,《十六观经》理面讲的是大的区别,就是修行的方法就有十六种。「持名念佛」是十六种里面最后的一种,第十六种;最后的一种,往往也是最适合娑婆世界众生根机的一种,这很值得我们做参考。所以我们的选择不是盲目的,也是有道理、有依据...(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三四卷) 2002/8/3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34》)
...,而仅仅在枝叶上,枝叶上很难收到效果。根本是什么?根本是人心。今天我们的真心被污染,我们的真诚心被污染。现在是什么心?虚伪。清净心被污染,现在这个心浊恶;平等心被污染,这个心贡高我慢;正觉变成了愚痴,慈悲变成了自私自利,这是什么?无明烦恼。浊恶不断的再向上提升,性德逐渐逐渐消失了,这个世界怎么能不乱?这个世界怎么能不浊恶?佛所说的五浊恶世,正是讲我们现前这个地球。我们看到诸佛世界清净庄严,我们要觉悟。
佛的德号里面告诉我们『超胜梵』。「梵」,这是印度梵语,意思是清净。清净上面加个胜,胜是殊胜,殊胜的清净,大梵天王,菩萨要超过他,真正要做到纯净纯善。我们学佛,佛是纯净纯善。我们学佛要抓住重点,佛法的重点是觉、正、净;觉正是纯善,净也要达到纯净。特别是我们学净土的同学们,大家都有一个愿望,将来求生西方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但是你要记住,往生西方世界的条件是什么?诸位只晓得执持名号。「执持」两个字怎么讲法?执是执著,持是保持。二六时中(我们今天讲昼夜二十四小时),你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叫执著;决定不能有一个杂念夹杂在里头,这叫执。持是什么?永远保持,不能失掉,这叫做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你功夫成就,一心不乱你得念佛三眛,心不颠倒你开悟了。所以,执持两个字里头就是「不容毫分不善夹杂」。
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的秘诀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九个字就是注解执持。不怀疑、不夹杂是执,不间断是持,这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势至菩萨为我们开示念佛法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是执,净念是执,相继是持,保持!经文说得那么清楚、说得那么明白,我们千万不要错解了。念佛人口里面念佛,心里头打妄想,把你念佛的功夫完全破坏了。你念佛既没有受,也没有持,执持两个字都没有。古德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后一句就不好听了,「喊破喉咙也枉然」,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知道怎么念?用真诚心念、用清净心念、用平等心念,务必要向著纯净纯善这个标准努力。真正要达到这个标准,不能不放下万缘。一般人做不到,不是别的,放不下!现在我们晓得不能不放下,不放下自己吃亏!这一生空过了,没能成就,那是真正错了。要多想想「超胜梵」如来的名号。再看上面第七层:
【此上过佛刹微尘数世界。】
这是距离,大概每一个世界的距离都差不多。
【有世界名普光明变化香,佛号香象金刚大力势。】
这个世界的名号『普光明变化香』,多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七三卷) 2002/10/2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73》)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七卷
...概懈怠、放逸这个毛病严重,所以用精进。
六波罗蜜对治我们六种根本的烦恼、严重的烦恼,我们要知道。佛教我们修学佛法,我们希望要开悟、要证果,「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开悟,没悟不能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是证果。你想开悟、你想证果,先决的条件是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你烦恼不断,你怎么能学法门?所以六度是帮你断烦恼的。布施是帮助你断悭贪,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学的。你有这些烦恼,你就迷了自性,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德能、相好统统不能现前,把一真法界变成六道轮回,把自己的菩提心变成了烦恼习气。世间本来没有六道三途,六道三途是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自作自受,佛说之为「可怜悯者」。
佛教我们如何脱离?先教你修布施。布施什么时候圆满?悭贪断掉就圆满了。可见它不是对外,它对内。要对外,那到处布施,那是永远没办法圆满的;对内!是治自己的病。自己有的决定不吝啬,自己没有的决定不希求,布施波罗蜜圆满。持戒是度恶业,不但身、口不造恶业,恶的念头都断掉了,那你持戒波罗蜜就圆满。瞋恚,像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没有丝毫的怨恨,还生起感恩的心,忍辱波罗蜜圆满。永远不会再懈怠退转,精进波罗蜜圆满。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禅定波罗蜜圆满。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正知正见没有一丝毫疑惑、邪见,般若波罗蜜圆满。
你看看佛给我们开的方子是治病的,我们现前这统统都要修,因为我们的病很多,而且都很重。尤其这一尊佛的德号对我们现前学习非常契机。我们今天放不下,布施是放下;我们今天确确实实懈怠懒散这个毛病非常严重,佛教我们精进。精是精纯,也就是我们常常提示的「一门深入」,一门就精,学得太多、太杂就不精。修学一定要正确的了解,我学习的目的何在?我希望得的结果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如果你希求的结果是广学多闻,那你当然不愿意一门深入;你希望多门并进,你求的是佛学常识,希望自己常识丰富,这样的人很多很多。真正学佛的人目的不在此地,他希望得什么?他希望得三昧,真正希望得三昧,那就是一门深入。三昧是禅定,三昧是正受。方东美先生把佛教介绍给我没有讲三昧,但是他讲了正受,「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们想想看这一句话是不是正受?正受梵语就叫三昧。你要真正在佛法里面获得「人生最高的享受」,那除精进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佛学常识再丰富,你可以拿多少个博士学位,「正受」没有!正受是什么?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的。「清净平等觉」你得不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八九卷) 2002/10/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89》)
...、显密统统都有,在这三个字里头都包含了。这个世界里面众生的根性跟我们娑婆世界差不多,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讲经说法,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统统都说;这个世界,佛也是这个说法。两个世界比较一下,他的世界比我们好。为什么?学的人多,佛在那个地方好教。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虽然根性也是很复杂的,业障太重,佛苦口婆心在这里教导我们,学的人很少,所以世界叫「娑婆」,不叫「妙胜藏」。
『佛号最胜功德慧』,佛在这个地方教导大家福慧双修;「慧」是智慧,「功德」里头有福德,福德里头没有功德,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想必这个世间的众生修福的人很多,所以佛教他福德里头加上般若智慧,福德就变成功德;没有智慧的那是福德。智慧跟聪明又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智慧是从戒定慧里面生的,从戒定上生的,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聪明不是从戒定里头生的,他没有戒,他也没有定,人很聪明,那个不叫智慧,叫聪明,佛法叫「世智辩聪」。我们不能够把世智辩聪误认是智慧,这个差错太大了。别人差错与我们不相干,自己不能差错。所以诸位想想,持戒重要!你不能不持戒,你不能不修定。定,在我们净宗来讲就是清净心,就是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还有一个条件,心不颠倒才能往生,临命终时心要一颠倒,就不能往生了。往生条件好多,所以我说一句都不能疏忽!再看第十层,这是超略了,前面讲的是最下方,现在看第十层:
【此中过十佛刹微尘数世界,与金刚幢世界齐等。】
跟华藏世界第十层金刚幢世界等齐,像这个大楼一样都是第十层,差不多高。
【有世界名庄严相,佛号超胜大光明。】
这个世界的名称好,『庄严相』。「庄严相」是什么?我们世间人常讲真善美,世间人所说的庄严。佛法所说的庄严还要比这个超胜,佛法里面讲庄严一定与性德相应,才是真正的庄严。换句话说,是真实的真善美慧!真善美慧,说老实话,世间有名无实,大乘佛教里头它有真的东西,那一点都不假。『佛号超胜大光明』,「大光明」已经非常难得,上面还加个「超胜」,胜是殊胜,超是超越。「超胜大光明」是什么?肯定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正等正觉」是大光明!加上一个超胜那就变成「无上」,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现前,德能也现前,相好也现前,一个得到,全部统统都得到。世尊在这个世界用这个做教学的纲领,很殊胜!为什么?这个世界众生有这样的善根福德,佛给大家做增上缘,希有难逢!
...(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九○卷) 2002/10/1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890》)
...相同。人真正回复到自然,古人所谓反璞归真,回归到自然,天人就合一。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合而为一最健康。如果我们的思想行为、饮食起居违背自然,毛病就出来,人生病。如果跟大自然相应,这人健康,这人当然长寿,这个人自自然然恢复到自性的本能。自性本能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能力,无量的相好,真的能现前。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也如是,声闻缘觉得少分。我们凡夫称他们为神通,现在人称他们为特异功能,其实很平常的事。什么时候我们真正能够在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到「各各无杂乱」,那你就「一一皆自在」。
由此可知,无杂乱是自性本来的现象,杂乱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杂乱」从哪里来的?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起来的,自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晓得、要明了。妄想分别执著绝非自性,所以佛教我们把它断掉,你才能回归自性。我们跟性德不相应,就是被这些东西障碍了。从这个地方我们明白,佛法的修学,无非是断妄想分别执著而已。用什么方法断?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哪一门不是禅定?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是修学禅定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念佛也是修禅定,《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般若智慧。我们现在用执持名号的方法修一心不乱,就是修「各各无杂乱」。果然到「各各无杂乱」,那你就「一一皆自在」。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是善缘、是恶缘,没有不自在的。
大小宇宙是一桩事情,我们看到大宇宙的运行那么自在,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一切顺乎自然,不能作意。我们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作意,错了,错在这里。诸佛菩萨这些大修行人的本事,就是根尘相接触的时候,他能够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他随顺自然,凡圣差别就在这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心里很想做,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古德常说的,你放不下!自己很想放下,偏偏放不下,这是什么缘故?是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叫做看破,真正了解事实真相,肯定你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起心动念,你的性定现前了。佛在经上讲「性定」,自性本定。你的真心,你的本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清净寂灭,本来就清净寂灭。这个道理要懂,你真的懂得了,你就会用功。佛菩萨他们的功夫成熟,不需要用什么功,已经回归到自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回归自然,所以得要用点功夫。用功夫什么?要克服分别执著,要克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九五卷) 2002/11/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895》)
...到究竟圆满。这是等觉菩萨里头最殊胜的。下面这一段经文是说这个三昧的作用,得这个三昧有什么用处?
『得此三昧故,悉能了知一切菩萨,一切众生』,这个「一切」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刹土里面诸菩萨;这个诸菩萨,从初发心到等觉;「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你有福还是没有福,没有一样不知道。我们得细心去想想,这个能力是自性本具的德能,业障消除了,性德恢复了,究竟圆成佛道。我们看到很羡慕,应当发愤努力学习,大威光菩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五度皆福,定为最大,寂无不照, |
|
|
|
|
|
|
|
名普光明」。五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六度前面五个统统是福,都是修福,哪一个福最大?禅定的福最大。为什么?定能生慧,没有禅定,智慧不能现前。智慧现前,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明了了,不再迷惑了。所以定是大福。
我们修净土的同学,你每一天在念佛堂念阿弥陀佛,修什么?总得要晓得,我们到念佛堂去念佛,所希望得到的,「一心不乱」,就是这一句;一心不乱是定,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佛在经上说得很好:念佛三昧,三昧中王。换句话说,定为最大,念佛三昧更大,最大里面的最大。念佛三昧要是得到了,起的作用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就跟此地讲「普光明」,智慧现前,寂无不照。寂是定,定是根本智,起作用是后得智,普光明。这普光明这一句里面,把根本智、后得智统统包在里头,圆满的根本智跟后得智。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才晓得念佛这个法门不可思议。你进念佛堂,你就有方向、有目标了。
怎么个念法?万缘放下,一心持名。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的,那也是很好的一个要领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万缘放下!觉明妙行菩萨讲的「不怀疑,不夹杂」。都摄六根,不怀疑,不夹杂;净念相继,就是菩萨讲的不间断。这三句好懂,我常常用这三句。怎么个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间断就是净念相继。这两位菩萨讲的话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你就懂得念佛的方法了。
我们烦恼习气重,念著念著妄念还是起来,你就夹杂妄念。这怎么办?很多念佛的同修生烦恼,生烦恼就错了。生烦恼是愈夹杂愈多了,那要怎么办?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就很多,念佛的时候妄想杂念起来了不管它,不要理会它,把你的精神意志集中在佛号上。所以这句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口里念出来,耳朵听进去,用这个方法摄心。你念久了,这个效果自己可以勘验,那是什么?妄念愈来愈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七七卷) 2003/3/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977》)
...间断,就在生活上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去培养,佛法里头叫修行、叫修正,我们现在人讲培养,中国儒家讲涵养、修养,一个意思。所以我们要学佛光照大千、光照法界,法法平等,无有一法不平等。
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教我们,「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就把这个世界转变成极乐世界,就把五浊恶世转变成华藏世界。要靠自己转,别人转了我们受用不到,他是他的境界,我是我的境界,我受用不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偶尔示现一下,把他的境界用神力示现给大家看,很短暂的时间,看了之后就消失了、没有了,佛住的那个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在一起。
佛那个示现依正庄严,真的跟极乐世界讲的没什么两样,极乐世界琉璃为地,释迦牟尼佛也是琉璃为地;极乐世界众宝庄严,释迦牟尼佛这里也是众宝庄严,哪有两样!但是释迦牟尼佛的世界偶尔要示现让你看一下,你享受不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个世界,你能够享受得到。可是你要记住,老老实实记住一句话,「心净则佛土净」,这个告诉你,心不清净念佛不能往生。念佛的用意在哪里?用这一句佛号把自己的真诚平等觉念出来,是这个意思。
《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这个八个字。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能往生,所以说念佛的功夫得力了。如果是「口念弥陀心散乱」,什么散乱?心里头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六根为外面六尘境界所转。就是说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的妄想分别执著跟著就起来了,贪瞋痴慢跟著就来了,这就叫为境界所转,这样的人不能往生。往生的人心是定的,六尘境界他都放下了,他眼也看,耳也听,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他放下了。所以,好的他不会贪,不好的他也不会瞋恨,他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功夫得力了。更进一步,从一心不乱提升,心不颠倒,智慧开了。
智慧表现在哪里?表现在慈悲。慈悲心是从智慧里头生的,一般世间人的爱是从情识里头生的。慈悲是爱,根源不一样,慈悲的根源是智慧,智慧里面起的爱叫做慈悲,永恒不变。你侮辱我、害我、杀我,对你的爱心一丝毫没有减一分,这是慈悲。世间人,你爱我,我爱你,你恨我,我恨你,这不是慈悲,这是感情在作祟。所以世间人没有慈悲,他喜怒哀乐变化无常,他是意识心在做主。妄心,妄心是不定的,妄心是无常的,所以它起的作用不定,但是它起用是造业,业感果报,因此他有苦受,有乐受。善心善行他得的是乐受,恶心恶行他所感得的是苦受。这些原理原则你真正通达明了,宇宙之间这些事,理事因果你就都明白了。明白是智慧,明白你才知道怎么样解决,你解决的方法是正确的、是有效的。
世间人情识非常严重,坚固的执著。纵然有觉悟的人给他建议,告诉他,他迷得深,情执很重,他不能接受,总以为自己所想的、所思所做的是正确的。这些事情我们从历史上看得很多。再回头看看我们现实环境,我们的周边甚至於包括自己,又何尝不如是。如何能够学得诸佛菩萨那么样活活泼泼,游戏神通,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要大智慧,没有大智慧就没有大自在,情识里头绝对...(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三四卷) 2003/5/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34》)
...断层的直径,如果说有一百亿个这样的微粒,你就晓得那就一百亿个世界,然后你才晓得这世界有多少?真的是无量无边,无量无边是一个世界。《华严》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但是这世界确实重重无尽,怎么变化出来的?没有理由,一时顿现,佛经里面讲「法尔如是」,它本来就是这样的。但是一时顿现出来境界之后,这里头为什么会又有十法界,又有六道三途?这佛的解释「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不了解事实真相,那叫无明,无明不觉,从不觉里面就产生三细相,无明业相,这业相就是妄动,它不稳定,这一动,动就现相。首先现的是能见相,我们现在讲的精神、思想,你只要有想,随著想就变出境界相,唯识里面讲的见分、相分,跟一念不觉就是妄动,这叫三细相。什么人能看到三细相?大乘经上常讲八地菩萨,八地菩萨看到三细相,那是多么深的禅定功夫。所以佛法没有别的,佛法所修的大家一定要晓得是修禅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禅定,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禅定。为什么用这么多的法门?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
我们今天念佛法门,念佛法门里面的方法也很多,我们只取一种,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修禅定,这一定要知道。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心不颠倒就是智慧,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定慧等修。这方法方便,一切时、一切处,不拘束任何形式都在定中。真正修的人,起心动念,这个念都安住在佛号上。前面我们读过「善安住」,那就叫念佛三昧,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念佛法门,不但定能生慧,而且还得佛力加持,这是不思议的法门。
我们要明了,明了不能去想像,不能用思惟,为什么?思惟想像落在意识里面,成了妄想。你要想求真实智慧,一定要离心意识,离心意识是什么?第七识执著,第六识分别,第八识落印象,这讲法大家容易懂。不落在意识里面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决定不执著,不执著不落在第七识里头,末那识;决定不分别,不分别你决定不落在第六意识;最后不落印象,不落印象就不落在阿赖耶识里头。这是什么?这就是交光法师讲的「舍识用根」。当然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应该怎么学法?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要淡一点,不要那么认真,愈淡薄愈好,愈淡薄愈接近真性;你要愈认真就愈接近烦恼,凡事何必那么认真?有很多人真的很认真。
凡是有利益众生的事情,我们要认真去做,我们对得起众生。认真去做也要看缘分,机缘不成熟,你勉强去做,那也是错了,佛法讲中道,缘不成熟。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四九卷) 2003/5/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049》)
...方世界阿弥陀佛,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既然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变现出来的极乐世界,那我自己怎么可能不往生,想去就去了!
早年我在美国,曾经有一次我们附近基督教的牧师,好像有三、四个人,到我们达拉斯佛教会来访问。他们的态度也都很好,告诉我,他说我们基督教跟你们净土宗是一样的。我说一样在哪里?他说我们都是从「信」入门,他们信上帝。我听了之后,懂他的意思了。我说不一样!他说怎么不一样?你们净土宗不是讲信愿行吗?我说没错,净土宗的信,头一个信自己,第二个信佛。你们跟我们恰恰相反,你们第一个是要信主,要信上帝,第二个才信自己,这个不一样!天堂是属於天道,不是极乐世界。粗粗的看好像是很接近,是一桩事情,仔细再一观察,不是的。
所以,佛门讲「信」头一个是信自己,自己的信心丧失了,信别人也不行,别人帮不上。你看看往生的,凡是往生的人,阿弥陀佛来接引他,阿弥陀佛帮助他的,恰好是他自己信愿的一倍。就是说你有一分的信愿,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加持你一分,你就变成两分的信愿。诸位细心去观察、去思惟,你就晓得他是对等的加持。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弥陀经》,他翻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再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罗什大师是意译,玄奘大师是直译的,照著梵本(梵文经典)直译的,直译里头没有一心不乱。那一心不乱的原文是什么意思?原译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容易,一心不乱不容易。是不是罗什大师翻错了?跟诸位说,罗什大师没有翻错,而是我们往生的人,确确实实这个念佛的功夫成片,念佛的功夫能够伏烦恼你才能往生,你伏不住烦恼不能往生,能伏住烦恼就叫做功夫成片。佛来接引你,首先佛放光照你,这就是加持,这一加持把你的功夫马上提升一倍,就一心不乱了,罗什大师翻的不错!这一心不乱,你自己修一半,阿弥陀佛加持一半,把你带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的功夫有浅深,你的功夫并不很深,所以还是在凡圣同居土,而不是在方便有余土。所以祖师翻经的意思我们都要懂得,我们对他才不会怀疑,乐意的依教奉行。
取净土不难,这是真实利益,无比殊胜的利益,千万不要被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所转。这个世间人,他心目当中所希求的,是地位、是权力、是财富、是名誉,现在人讲知名度,他搞这个,名、位、权、利这四样东西。这四样东西沾上一样,极乐世界去不成!你这个损失多大,没有法子比!所以,你要想真的在这一生当中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不能不放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0八二卷) 2003/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082》)
... 在中国历史上有显著成就的人物很多,像汉朝的大儒司马迁,司马迁的老师是谁?左丘明。左丘明跟孔子同一个时代,怎么会变成他的老师?实在讲司马迁学孟子,以古人为师。左丘明有一部著作《春秋左传》,司马迁一生专攻《春秋左传》,他学成功了。《春秋左传》的文章好,司马迁成为大文豪,他的著作《史记》。唐朝的韩愈,在文学史上后人赞叹「文起八代之衰」,唐宋八大家第一个人,他老师是谁?他老师是司马迁,司马迁汉朝人。我们晓得他是私淑弟子,他一生专攻《史记》。他的文章是从《史记》里头学来的,这是古时候有名依古人做老师而成就的。
在我们佛门里头也有个很殊胜的例子,蕅益大师,净土宗的。他的老师是谁?莲池。蕅益大师归心净土之后,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他依靠什么?依靠莲池大师的著作,这个我们图书馆有,《莲池大师全集》,精装这么厚,有四册。蕅益大师专攻,他成就了。莲池大师是净宗祖师,蕅益也是。做学问、修道要紧是跟一个老师,学一家之言。为什么说跟一个老师会成就?跟一个老师,你的心是定的,你所学的东西,专,你只有一个方向,只有一个目标,勇猛精进,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们净土宗《弥陀经》里面,佛告诉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就成功了。你跟两个人学,你的心是乱的;你跟一个人学,你的心是定的。古时候儒释道三家,传法的理念、方式都相同,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我亲近李老师,在亲近他之前,我接受两个老师教诲过,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老师告诉我,他们所教的要作废;李老师说我不承认,你要跟我学,从头来起。有道理,为什么?「教之道,贵以专」,教要专,学更要专,专才精,专才能契入!你要是做不到,同时亲近两个、三个老师,真正善知识不教你,为什么?不能成就,肯定你不能成就。你的成就,可以成就世间法,道业不能成就。
道业是讲开悟,你开不了悟;是讲得三昧,你决定得不到了三昧。三昧是定,你得不到定,你开不了悟。那你要多学一点佛学常识,皮毛的这些东西,这个没有问题,这个没有障碍,你读多少书,亲近多少善知识不妨碍。但是你要想得定,要想开慧那不行,想得定、想开慧的时候只有一个老师,两个老师是决定不行。我学佛的时候诸位同学要知道,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才跟李老师,章嘉大师如果说是长寿,我肯定是跟他到底。但是跟他大概不会走到净土宗,可能学密去了,非常非常可能。
他走了之后,我没有依靠了,想想看,没有高人指点,没有法子成...(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一五卷) 2003/10/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15》)
...教,他们的教主也不亚於释迦牟尼佛。所以我常讲所有宗教的创始人是一个真神的化身,所有宗教的典籍都是真神教化众生的记录,现在讲就是教科书。它怎么会有矛盾?怎么会有冲突?一个真神所说的。我们佛门里面不称为真神,佛门里称为真性,称为真心,性现识变。所以学习,四弘誓愿里面有「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法门不仅是佛教里面的法门,包括世间所有宗教他们的法门。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示现八相成道,给我们做出榜样,他是什么样的学派都接触,什么样的宗教都参访,广学多闻,没有他不知道的,这才能普度众生。最后,这个回头在菩提树下入定,为我们表演一招豁然大悟,成无上菩提。这豁然大悟,悟什么?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现在也读了不少,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菩提树下豁然大悟,悟什么?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明白,世出世间一切法,性相、理事、因果,圆满的通达明了,明了之后晓得什么?晓得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不是二。一里面没有矛盾,没有对立,二就有对立,所以宗门说得好,禅宗里面讲,「若人识得一,大事就毕」,那个毕就是你毕业了;又说「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大地无寸土是比喻,那净土宗就殊胜,殊胜在哪里?净土宗求的是什么?一心,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净土宗修学的目标在此地,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一心能入能证,一真法界是所入、所证。你看看多么直截!
所以净土的修学依靠三福,决定不能疏忽。我们在净宗学会成立,提出修行五个科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很好记,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不是读诵,不是讲解,是要落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要跟这五个科目相应,决定不能够「败坏」。你与五个科目不相应,你就败坏,败坏的果报在三途六道。如果是相应,你决定得生净土,换句话说,你的方向目标达到。这五个科目跟儒家讲的基本理念完全相同,可是心量不一样。儒家这个心量不大,所以它是人天果报。佛法到普贤行愿,心量拓开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圆满的佛道。所以败坏道德,败坏伦理,败坏圣贤的教诲,败坏经典的教导,果报一定要自己承当,不能怨天尤人。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二句,苦集圣谛第二句:
【或名浑浊。】
这个名号就是《弥陀经》上所讲的五浊恶世。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染污,染污到很严重的程度,『浑浊』,这也从比喻上说的。好像水被泥沙染浊,中国有一条大河,诸位都知道黄河,为什么称黄河?...(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二七卷) 2003/1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27》)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八卷
...七集) 2003/1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77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九段关钥世界,苦灭道圣谛第七句看起:
【或名摄念。】
大乘教里面,我们也常常看到「摄心、一心」,这些词句很多。念是念头,凡夫妄念太多了,多到无法想像,应当是宇宙有多么复杂,我们的妄念亦复如是。怎么知道?我们可以从推理上来体会,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念头,心想能变,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所变。世间无量无边不可说微尘数世界,每个世界里面都有十法界。世界无边,众生无边,三途六道无边,从哪里来的?念头生的,你这才知道念头是多么复杂!念头有多少,没有人能知道。起念是因,因必定感果,所以,佛教我们『摄念』。摄念,跟孟夫子所说的「放心」,义趣完全相同。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都摄六根」,他的都摄六根,跟这个地方「摄念」是一个意思。念有分别,所以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收回来。
这里是讲的道谛,这个法门当然也是大总持法门,我们想一想,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不是摄念?我们今天学习净宗,采取持名念佛,持名念佛的目的,《阿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就是摄念。禅宗用观心的方法,用参究的方法,参话头的方法,也是摄念。密宗里面,所要求的三密相应,又何尝不是摄念的方法?由此可知,无量法门只是方式不一样,无有一门不是摄念。这是从横的说。从纵的讲,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亦无非是摄念而已。念有粗细,我们今天摄念,是摄粗念,能不能摄得住?你能够摄住了,你就有效果,你就有成就。许许多多人没有办法,持名念佛,念著念著里面还夹杂著妄念,这就是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得念佛三昧,道理在此地。
妄想分别执著实在是太多!这个事情佛菩萨非常清楚,他是过来人!无量劫薰修成的,妄想、分别、烦恼、习气,在阿赖耶识里面是种子。《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给我们归类,善心所十一个,善念种子;恶心所二十六个,烦恼心所。根本烦恼六个,随烦恼分大随、中随、小随,二十个。这就是明显的给我们说明,无始劫以来,我们接受善恶的薰染,恶多善少,恶习气的力用远远超过善习气。所以人学坏很容易,学好很难,道理就在此地。人在六道,往上升少数,往下堕落的占多数。
恶道众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地狱众生也有圆成佛道的,这个非常非常希有。那是什么因?他在过去生中曾经学过大乘,曾经学过《华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七七集) 2003/12/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77》)
...,改心。这个心就是现在人说的思想观念,我们要把旧的想法、旧的看法完全转换过来。为什么?以前我们的看法错误的,想法也是错误的。学佛没有别的,首先我们要肯定佛菩萨才是真正的正知正见,我们是错误的。那有人说,凭什么这么说法?所凭的不是别的就是一二,凭的就是一二。这一二怎么讲法?佛菩萨一心,凡夫二心、三心。中国人常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你怎么能比得上人家一心?一心是定,三心二意是乱,乱心生烦恼,一心生智慧。就凭这个,我们就肯定佛菩萨是正知正见,我们确实是邪知邪见。何以故?我们起心动念是依烦恼、依无明。
换句话说,凡夫无量劫来在六道搞生死轮回,谁做主?烦恼习气当家做主。再说得明白一点,自私自利,妄想分别执著,贪瞋痴慢,这个东西做主。诸佛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诸佛如来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高明在这里。我们是四相、四见统统具足,一条都不缺。人家离四相的离四相,离四见的离四见。我们总能够肯定清净心生智慧,乱心则肯定生烦恼。凭这个,我们肯定佛知佛见是正知正见。
我们是凡夫没有到一心,净宗念佛,你看看《弥陀经》里面佛是怎么跟我们说的?执持名号的目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心不颠倒就是一切明了,一心不乱是如如不动,《金刚经》上所讲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佛说的。他的智慧究竟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佛给我们说真实话,自性里面的大圆满是一切众生各个具足。这桩事情在佛位(在佛不增)没有增加一点点,在凡夫位也没有缺少一点点,真平等。可是现在这个事相上,确确实实我们看不出平等,确实有高下,这个高下是怎么形成的?高下是妄想分别执著,从这个地方而有差别。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不相同,於是他的思想、见解、行为,他的果报也就不相同。佛把这桩事情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识就是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一真法界扭曲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谁变的?自己变的,与别人不相干。怎么样扭曲不要紧,扭曲是形相,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形相立刻恢复原状,原状是最美好的,原状是一丝毫瑕疵都没有。在哪里?本经里面所说的华藏世界,往生经里面所说的极乐世界,这是举个例子来跟诸位说。
极乐世界跟华藏没有差别。这个例子就是说明一切诸佛如来的报土,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诸佛都有四土,我们自己也有四土。四土里面,第一个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一丝毫...(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九0卷) 2003/1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190》)
...活、工作、待人接物,你把释迦牟尼佛这些记录下来,这就是戒律。
在释迦牟尼佛这是自然而然的,一点造作都没有,一点意思都没有加在里头,我们称他作自然而然,是他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那是什么?正常的,正常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正常的心态。我们今天违反了,不正常了,他那是性德自然流露。我们现在没见性,如何恢复性德?看看佛,向他学习,他的思惟,他的言语,他的行动,就是自性里头自然流露出来的。我们虽然没见性,但是学他这一套,行,学久了自然而然就明心见性了。你要不学,不学是永远迷在烦恼里面。我们凡夫势必要克服烦恼,方法就是经教里面所说的,不但有方法,还有理论,理论是智,方法是断。
『一念见一切』,这就是用,作用。清凉大师在此地所说的非常有道理,他说智、断就是「精义入神」,这句话说得好。精是精纯,纯而不杂,义是义理,一个人修养到这种境界,他起的作用是「一念见一切」。这首偈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一念」这两个字,我们念起来很容易,懂不懂?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得过一念,你怎么知道一念的样子,你怎么会知道一念的好处!「一念」就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见一切」就是《弥陀经》里面说的「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这两句话重要,你看看莲池大师的《疏钞》,解释这两句话,占整个《疏钞》分量的八分之一。如果把《疏钞》分开成八册,解释「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解释这两句就占了一册,你们想想这两句话多么重要。
真的,一心是什么?一心就是明心见性,见一切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一切是什么?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性,性是体,哲学里面讲宇宙的本体。一切相,相是现相,一切事、一切理、一切因、一切果,整个宇宙过去、未来统统都见到了。为什么?一念里面没有差别,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整个宇宙里面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远近,没有时间,没有先后。见一切,见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精义入神」这四个字重要。古圣先贤、祖师大德教人,我们常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什么意思?你想想看,跟这里「精义入神」相不相应?所以,学的东西不在多,在精,贵精不贵多。时间要长久,长时薰修,怎么个薰修法?天天读,天天思惟其义理。这还不行,如何把这些义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言行,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这才能入神。如果不能落实,你就白学了。
今天我们学佛,说实实在在话,前面我们还谈到,举孔老夫子做例子,夫子之德,仁道!真正是个好人,是个善人,他老人家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我们有没有?这五个字就是古往今来大众公认,这是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一0集) 2003/12/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210》)
...,一念叫正念,一念是真心。时间空间都没有了,所以「一念普观无量劫」,这个无量劫是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你全都见到了。「无去无来亦无住」,这一句讲空间。空间的维次全部突破了,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就是一法界,一念,你就见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此界他方。
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在不在一法界里头?在,我们凡夫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迷在幻相之中,梦幻泡影,迷在这个地方。正如同作梦一样,迷於梦中境界,把梦中境界当真,真的境界忘得一干二净。梦中境界没有离一真法界,梦里头还有梦,你们同学们有没有这个经验?你作梦的时候,你觉得你在作梦里头又在作梦。我有这个经验,我也常常提出来问问同修们,有几个,不多,真的有这个经验。梦中还有梦,梦中又有梦,不可思议。我们今天到底是堕落在第几个梦境当中,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佛菩萨要不给我们说破,我们哪里知道是在作梦?永嘉大师觉悟了,他要不觉悟他说不出来。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六道是梦,十法界也是梦,「觉后空空无大千」。一念就觉,二念就迷。一念是真心,一念是真如。
我们念佛,念佛真正的功夫总要记住,真正的功夫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真如、是本性,心不颠倒是自性本具智慧现前。我们也可以这样的来体会,一心不乱是根本智,心不颠倒是后得智,万事万物了了分明。《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一念是无知的根本智,心不颠倒是一念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我们念佛与般若相不相应?怎么个修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都是修这桩事情,都能够圆满的达到,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确实是平等的,人的根性不平等,烦恼习气不平等,於是你就要在法门当中去选择,选择什么?适合自己根性的,适合自己程度的,适合现前生活环境的,这样学习方便,困难少,容易成就。佛为我们开这么多法门,就路回家,不要绕圈圈,这就是方便法门。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主观客观的条件,选择净土是最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就是说你怎样能够修到一念?我们今天方法是执持名号。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很多,念佛,通常我们讲的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选择持名,为什么选择持名?世尊在《弥陀经》上教我们持名,在《无量寿经》上也教我们持名,在《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最后一观第十六观也是教我们持名,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好好运用这个方法,达到你的目标,目标...(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七卷) 2004/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7》)
...。《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一念是无知的根本智,心不颠倒是一念的后得智,就是无所不知。《般若经》上常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看看,我们念佛与般若相不相应?怎么个修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就是修行的方法。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都是修这桩事情,都能够圆满的达到,所以《金刚经》上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法门确实是平等的,人的根性不平等,烦恼习气不平等,於是你就要在法门当中去选择,选择什么?适合自己根性的,适合自己程度的,适合现前生活环境的,这样学习方便,困难少,容易成就。佛为我们开这么多法门,就路回家,不要绕圈圈,这就是方便法门。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想想自己的根性、程度、主观客观的条件,选择净土是最方便,方便之中的方便。就是说你怎样能够修到一念?我们今天方法是执持名号。净土修行的方法也很多,念佛,通常我们讲的有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四大类。我们选择持名,为什么选择持名?世尊在《弥陀经》上教我们持名,在《无量寿经》上也教我们持名,在《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经最后一观第十六观也是教我们持名,我们就用持名的方法修一心不乱,修心不颠倒。你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好好运用这个方法,达到你的目标,目标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不能不知道。
所以今天这个世界念佛的人不少,有许许多多的方法都在流行,到底哪一种方法适合我?这些问题很多人来问我,我都告诉他,不必来问我,问你自己。哪一种方法能帮助你到一心不乱,或者我们平常讲,讲得浅显一点,哪一种方法我学了之后,我的心比较清净?我的妄想杂念比较少?这个方法就有效。诸位要记住,诸佛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没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身形,所谓是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我们决定不能执著佛是什么形状,不可以,你执著就错了。
我前几天在马来西亚,好像是在麻六甲一所缅甸的寺庙,我去参访。大殿里面供奉著有三十多尊释迦牟尼佛的像,统统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像,石雕的,缅甸玉,玉佛。像差不多有一个人这么高,都是立像,站著的,全是释迦牟尼佛。我仔细一看面孔不一样。看看下面说明,这个大雄宝殿造得好,有特色,释迦牟尼佛像有印度人的像,你看他是印度人,只是缅甸玉是白色的,不像印度人皮肤比较黑一点,全是缅甸玉雕的;有缅甸人,有越南人,有泰国人,有中国人,有西藏人,有韩国人,有日本人。我一看,那个面孔是哪一个国家人就是那一个国家面孔。这是说明,告诉你释迦牟尼佛没有一定的相,在哪一个地区,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二九七卷) 2004/8/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297》)
...念十遍,人家十遍能背,我念一百遍,只要自己勤奋,一定有成就。这个要有勇气、有毅力,把自己懒散这个毛病彻底改除,我们才能成就。所以,他是精进心。
财首是念心,明四念故,都是最初修学的纲目。财首,财是功德法财,不是世间的财富,是讲你的智慧、德能。智慧、德能从哪里来的?从念心来的。所以,四念处是智慧,这个我们讲「三十七道品」讲得很详细,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你要深入去观察,才能够成就你自己的功德法财,财首菩萨做代表。
「德首定心,心性无念为上定故」。《华严经》里面讲修定,不是一般所说的盘腿面壁,不是的。《华严》的定很别致,它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也就是说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这怎么说法?心性无念就是定。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慧;正在接触的时候,如如不动,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大定,这叫自性本定。当然这种功夫不是我们凡夫能学得来的,我们凡夫盘腿面壁在打妄想,哪里是在修定?妄念纷飞,这个要知道。所以,诸佛如来劝我们念佛,用念佛这个方法修定。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持名念佛,诸位要晓得持名念佛的意义、目的,《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念佛的功夫,念佛的目标。然后你再看看《维摩诘经》里面所讲的,「心净则佛土净」,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得清净,就跟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这里面障碍没有了,什么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想什么时候往生就什么时候往生。
也许诸位要问,这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才有这么样的自在?功夫,上中下三辈都不障碍。随意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放下,娑婆世缘你真放得下,这个消息就通了,什么时候去没问题。有许多人告诉我们,学佛学了多少年,连消息都没有,还有出家的老法师跟我讲,这讲真话。为什么没有消息?没放下!你自己想想,你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没完全放下,原因在这里;果然真放下,决定是感应道交。我们在《净土圣贤录》看到宋朝莹珂法师,破戒的一个出家人,他是畏惧地狱苦,真正勇猛精进,一句佛号念了三天三夜没休息,真的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三天就往生。这都是给我们做模范,把自在往生的讯息传递给我们,没有别的,放下!
下面一位,智首,「智首即慧心,慧为上首,兼己庄严,故有十度」。《华严经》上统统用十表法,大乘教里面佛教菩萨六度,《华严》统统用十,所以《华严》有十度。十度怎么来的?后面...(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二集) 2004/10/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2》)
...,这是佛自己说的。「如」一般讲就是这个样子,一切诸法就是这样,这句话很深!我们凡夫不懂。怎么说一切法就是这样的?真的,本来就是这样的。《楞严经》里面说得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又告诉我们一句真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因为它有阿赖耶在里面,所以它现的相绝对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它所现的相不可思议,无量无边。
但是所现的这些相,你真的是通达明了,觉悟了,你就会肯定《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实性如是,实相亦如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之性就是心性,虚妄之性就是如来藏,关键就在觉迷。觉悟了,从此以后解脱了,真正解脱,得大自在;迷了?迷了就要受不同空间维次的障碍。在许许多多不同维次的空间,你只能够见到一个境界,或者你能够见到两个境界、三个境界,你不能统统见到。
清凉大师第二个解释让我们更清楚,「心即性故」,心就是性,性就是心,「是自性清净心」,这个话我们比较好懂,自性清净心就是「心性是一」。特别是我们修净土的同学,净宗里面所修的法门再多,方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自性清净心,心不颠倒就是自性般若心,心不颠倒就样样都明了,通达明了。心跟性可以合起来讲,也可以分开来讲,看在什么时候。我们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得清净心?得清净心就是得一心不乱,功夫到了你自然知道,不必去问别人。自性清净心是理一心不乱,不是事一心,事一心还不清净,理一心才真正清净。得理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得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没得一心,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里头的理事因果我们总要晓得,我们才知道要怎样用功,怎样努力。
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了,什么都是假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要记住佛这个教训。得究竟圆满殊胜的利益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真正希望往生极乐世界,你必须要把这个世缘放下,你心里面还有那么多牵挂、忧虑,这个东西决定障碍你往生。不但障碍你往生,障碍你开悟,不舍不行!清净心怎么那么难得?眼前这些事事物物放不下,你的清净心怎么能现前?这事事物物里面最难舍的,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财是第一个,能舍吗?眼前许许多多这些事物,你都很喜欢,你都想拥有,你能放下吗?你要想想,我现在在修道,我修的是自性清净心,这些东西跟我所修的完全相违背。我心里面有这些东西,自性清净心永远不会现前,这亏吃大了。
带业往生这是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一八卷) 2004/10/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18》)
...然后我们自己在这一生日常生活当中,跟外头境界接触起什么心、动什么念,将来我来生到哪一道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下面三恶道,饿鬼道贪心,畜生道痴心,地狱道瞋恚;贪瞋痴是三毒的引业,引导你到三恶道去。我们今天处事待人接物起什么念头?如果这个念头是贪瞋痴,那么我们这一生就是造三途的业因,来生这个引业引导你入三途,这不能不知道。
无论在哪一道受生,你的身体六根是具足还是有欠缺,『受生同异,端正丑陋,苦乐不同』,这些是满业。满业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实在说就是修善、造恶所感得的。这是凯西说,没有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是偶然的、是没有前面因的,没有。他非常肯定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遭遇都有前因后果。我们明白这个事情,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一定要懂得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这样念佛才能往生。
佛是天天念,心行不善不能往生,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那么这一生我们修净土只是跟净土跟阿弥陀佛结了个缘,这个缘这一生当中不成熟,那你就不能往生;要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你就把这个缘要抓住。这个缘里头最重要的是清净心,大乘经上常讲「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引导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弥陀经》上讲得也很清楚,八个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引业,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这样的功夫,这才行,到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再告诉同学们老实话,不止三辈九品,三辈九品是讲大的阶段,不止三辈九品;三辈里头还有三辈,九品里头还有九品。这是怎么回事情?这是我们念佛功夫的浅深,都有因果。
我们念佛的功夫深,品位就高;念佛功夫浅,品位就低。不是说念佛多少,念佛功夫的浅深。那这什么意思?什么叫浅?什么叫深?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一心不乱里头有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功夫就深,事一心不乱功夫就浅,还有更浅的叫功夫成片。行,只要功夫成片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功夫成片;如果念到事一心不乱,那就生方便有余土,念到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由此可知,功夫成片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成就。
那大家要问什么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个什么样子?我用最浅显的话告诉大家,功夫成片就是一天到晚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就成片了。也就是觉明妙行菩萨教给我们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叫功夫成片,对西方极乐世界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对极乐世界不疑惑,对阿弥陀佛不疑惑,对三经一论不疑惑,对自己念佛求生净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二一卷) 2004/10/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21》)
...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我们读经文,清凉大师帮助佛菩萨来指导我们,引导我们契入境界,了解说听的真相。这里面分几个段落,第一段「初总标告,问德首者,显佛德故」,这就是经文里面的第一句。「菩萨问明品」第四段是德首菩萨,经文总共十段,都是文殊菩萨发问,回答的是十个不同的菩萨,这一位是德首。为什么称德首?说法甚深,显佛德故。佛德要不深,怎么能说得出来?显示佛德甚深,所以菩萨名号称之为佛德,到末后李长者还会有详细的介绍。第二段,从「佛子,如来所悟」以下,这是「正显问端」。正显问端里面又分三段,第一段「举法案定」,先把前提确定。所以他说,「佛证一味法界」,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共许」就是共同许可,我们今天讲承认、肯定,是我们都能够肯定的,都没有疑惑的。
『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一法」是什么?一真法界,只有一是真的,二就迷了,一才真。怎样才能证得一真?一心。你看我们净宗修行的,你才知道它的殊胜,净宗修什么?修一心不乱,一心的境界就是一真,直截了当,没有丝毫拐弯抹角的委曲相,没有,直截了当。我们今天修净土的人,有几个人知道这个道理?实在讲,这个道理《弥陀经》上讲得多么明显。「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上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修一心。我们没有了解这个意思,我们的心念随著外头境界转,得不到一心;得不到一心很苦,得一心就自在,得一心的境界就跟惠能大师完全相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再继续学习。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菩萨问明品」,第四大段「说法甚深」,首先我们将长行经文念一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
这段是文殊菩萨向德首菩萨提出的疑问,实际上这些问题是我们的问题,而不是文殊菩萨的问题;我们虽然有这么多问题,纵然遇到菩萨也问不出来,所以问得出来必定是内行人。我们听听文殊菩萨所问的,第一句前面说过了,『如来所悟,唯是一法』,这句话很重要。所以我们净宗修学著重在一心不乱,这也是无比重要,修净宗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净宗就很难成就。不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怎么会有成就?总要有人帮助我们,指点我们,让我们醒悟过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0卷) 2005/5/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80》)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二九卷
...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的是修一心。我们没有了解这个意思,我们的心念随著外头境界转,得不到一心;得不到一心很苦,得一心就自在,得一心的境界就跟惠能大师完全相同。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再继续学习。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菩萨问明品」,第四大段「说法甚深」,首先我们将长行经文念一遍: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问德首菩萨言。佛子。如来所悟。唯是一法。云何乃说无量诸法。现无量刹。化无量众。演无量音。示无量身。知无量心。现无量神通。普能震动无量世界。示现无量殊胜庄严。显示无边种种境界。而法性中。此差别相。皆不可得。】
这段是文殊菩萨向德首菩萨提出的疑问,实际上这些问题是我们的问题,而不是文殊菩萨的问题;我们虽然有这么多问题,纵然遇到菩萨也问不出来,所以问得出来必定是内行人。我们听听文殊菩萨所问的,第一句前面说过了,『如来所悟,唯是一法』,这句话很重要。所以我们净宗修学著重在一心不乱,这也是无比重要,修净宗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净宗就很难成就。不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修的是什么,你怎么会有成就?总要有人帮助我们,指点我们,让我们醒悟过来,我们修学的是要一心不乱,是要心不颠倒。这个纲领明白了,方向知道了,要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当然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
一心有浅深次第不同,有理一心,有事一心,有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最浅的一心不乱,你刚刚得到的时候,得到功夫成片你就得到法喜,我们常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现在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把这个看得很重,所以功夫不能够成片;功夫不能成片,往生就没把握,就非常非常之难。怎样才能念到功夫成片?念佛堂的堂主常常给我们开示的,「放下身心世界,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你真的能接受,就有可能得功夫成片。由此可知,功夫之所以不能成片是放不下,放不下执著,放不下分别。我们在讲席里面不知道讲了多少遍,放下执著就超越六道,放下分别就超越十法界,放下妄想就成无上佛果。你看讲得多容易、多简单!可是你要知道,这个里头有浅深次第,从哪里放起?从执著放起。
人为什么放不下?对於自己这个身体,佛法讲臭皮囊,看得太重!饮食起居样样都要讲究,你怎么能放下?古大德距离我们太远,近代的大德,我往年在新加坡,新加坡的同修告诉我,弘一大师曾经在新加坡住过。他跟广洽法师非常友好,广洽法师住的薝葡院我去访问过,弘一大师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八0卷) 2005/5/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380》)
...个大愿是很大的力量。然后有这个愿望,真正发了这个大愿,从哪里做起?断烦恼做起。你看,六度完全是自利,底下四无量心才是利他,慈悲喜舍是利他,这完全是自利,就是自度。自己不能度,怎么能度他?
我遇的善知识,确实是很幸运,第一天传给我,直截了当,没有麻烦,言语简单,很少。我对老师尊敬,这是从小养成的,尊师重道。老师看人、看学生也很会看,看你这个人诚不诚实、老不老实?是不是像真干的样子?老实,像真干的样子,他就跟你说真话。我们听了之后就真干,他老人家叫我干六年,我真的干六年。六年之后受戒了,我是第七年出家的。所以这个基础教育你要不认真努力学,你以后怎么能发展?你以后有什么能力抗拒现代社会这种的诱惑?你如何能保全你自己不受诱惑?太不简单了。我们今天就是年轻时没学,现在补习,恶补。要非常认真努力,学成本事能抗拒外面的诱惑;名利的诱惑、五欲六尘的诱惑。你有这个能力抗拒,道业才能成就。这个道业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你才能有成就。你要是禁不起诱惑,一点成就都没有,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妄念太多,这是我们修学很大的障碍,这个障碍影响我们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条件,《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心不颠倒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我们这一生当中最大的愿望成就这两桩事情,我们这一生没有白来了,这一生没有白修了,真的有把握往生。定不下来怎么办?你就想到精进重要。用什么方法摄心?每个人根性不相同,不是同一种方法。用念佛摄心,比较讲起来是占多数,念佛摄心。可是念佛同修当中还有不少的人念佛不能摄心,那你就得用另外的方法。念佛怎么样?还是起妄念。这个事情很严重,就像病一样,重病,这不是轻病,一定要想办法对治。我自己的根性不好,持咒、念佛都很难收心,就是持咒、念佛都会打妄想。用什么方法?我用读经研教。你要专心,要专注,妄念就少了,我用这个方法。
妄念少,念佛功夫就得力;妄念多,念佛功夫不得力。怎样除自己的妄念,重要。妄念,头一个要看破,看破是般若,这得要大经来帮助。如果我们程度不够,也没有这个缘分,很难涉猎这些大经大论,古人有个好方法,《金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里面的精华。你看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他就说得好:《金刚般若波罗蜜》这一卷是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这话说得有道理。换句话说,你能够受持《金刚经》,你就等於受持六百卷《大般若》。
《金刚经》如何受持?实在...(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二二卷) 2005/8/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22》)
... 现在没有了,现在寺院庵堂都变成观光旅游点。住在里面的出家人,唯恐游客不多,交通不太方便,现在还开了公路,汽车可以开进去,甚至於还有缆车,登山太方便,都变成旅游观光区了。能不能修行?不能了,每天接待客人精疲力倦,你想想看还有什么时间去学教?去读经?没有了。可是观光旅游确实给道场带来可观的收入,财得到了,道丧失了,这两下一相比较,得不偿失。道重要,道能够了生死,能够出三界;钱再多没有用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禅定波罗蜜是佛法修学的枢纽,你看看在这个教学纲领里面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佛法的终极目标是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智慧从定开的。定就是清净心,心不清净生烦恼,不生智慧;心清净不生烦恼,生智慧。所以你不放下执著,你不放下分别,你的心生烦恼不生智慧。如果要心生智慧不生烦恼,你一定要把生智慧的障碍除掉,障碍是什么?总的来说,执著、分别,你要把这个舍掉。
因此,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而言之,全都是修的禅定,只是修禅定的方法不一样、仪式不一样,目的全相同。我们修净土宗,我们采取持名念佛,我们修什么?《弥陀经》上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你想想看,念佛修的是什么?定慧,不是别的,这不能不知道。佛在《大集经》上说的尤其是好,「持名念佛」,佛说这是「无上深妙禅」,无上深妙禅是持名念佛。所以禅是佛法修学的枢纽。
因戒得定,前面讲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统统属於戒,把戒展开详细说,说了四种,这四种都是戒。你要想得定,前面这四种你一定要修,你才能得禅定,也就是你才能得清净心。我们今天念佛,很多同修说我念了不少年,功夫不得力,不要说一心不乱没得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什么原因?你现在懂得了,前面四条你没做到。所以你念佛,没错,这个法门确实是无上深妙禅,但是你功夫不得力,原因不是别的,前面四条没做到,这个很重要。换句话说,《弟子规》、十善业道、三皈众戒,你都没有认真去学习,所以功夫不得力!天天诵经、研教、念佛,还是禁不起外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眼见耳闻还是会动心,还是会生起贪瞋痴慢,还会生起妄想分别执著,原因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
所以得清净心,智慧就开了,智慧开了,那就是第六条,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是智慧,智慧现前的现象是什么?给诸位说,不生烦恼。你看看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拜见五祖的时候,他跟五祖说,他...(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三二卷) 2005/9/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32》)
...个转法。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不再执著了,我把执著彻底放下了,转末那成平等性智,你的心平等、平静了,怎么样?得定了。
我们今天念佛为什么不能够得一心不乱?你就知道,你对一切人事物、世出世间法执著,过分的执著。只要有这个念头在,你不但是一心不乱得不到,功夫成片也没分,往生产生障碍。你要知道得定是清净心,往生第一个条件。大乘教里面佛常说,「心净则佛土净」。这个宗叫净土宗,你要修清净心。清净心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执著,只要有执著,你哪来的清净心?我们还要不要执著?有人说:在这个世间日常生活当中,我不执著行吗?那你就想想,不执著是生净土,执著是继续搞六道轮回,你要不要执著?要执著,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一生遇到净宗也不能成就,只能说跟净宗结个缘而已,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往生必须把执著放下,这是转末那识。
再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妙观察是慧,平等性是定。所以只要离开一切分别,智慧就现前,离开一切执著,清净心就现前,禅定现前了。我们净土宗修不修定?修不修慧?修,《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怎样得一心?放下执著得一心,放下分别就不乱。往生的条件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什么?你在临终的时候还保持著一心不乱。如果临终不能保持,那你的功夫就毁掉了,临终要能保持。临终保持是在平常的功夫,平常统统能保持,临终才有把握,才能真正做到心不颠倒。这两个转了,前五识就变成成所作智,阿赖耶就变成大圆镜智,一转一切都转过来,四智!转八识成四智。
下面讲「三智」, |
|
|
|
|
|
|
|
三智也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三智说法就很多了,通常我们讲,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这是讲三智;还有一种讲法,根本智、后得智、加行智,这个我们也常常听到。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定,就是平等性智;后得智就是妙观察智;加行智,一般来讲统统属於后得智,对根本而言的。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能够做到面面圆满,能够都做到恰到好处,这都是属於加行智,是后得智。还有一种是我们常常讲到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我们通常解释佛,「佛」这个字里面它有智、有觉。智讲三种就是讲的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通常都是这样解释。三觉,这是本觉、始觉、究竟觉,究竟觉也叫做圆觉,这三种觉;或者讲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都是我们佛学里头名词很常用的。
我们略略的介绍一下什么叫一切智?一切智是知一切诸法的总相,你真正明了通达,阿罗汉就证得。诸法总相是什么?空相,万法皆空,《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些话都是一切智。总而言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都是属於一切智。你明白这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三五卷) 2005/9/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35》)
...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
是处非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真正懂得之后,我相信对你修清净心会有很大的帮助。从今而后洒心易行,再不敢起一个恶念,再不敢做一桩不好的事情,无论你修哪个法门对你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十法界业因果报是处非处,如来清楚。这个地方讲如来,圆教初住菩萨就是如来,他就是真佛,佛果上的十力他们统统都具足。
第二种「业智力」,业是讲一切众生造的因,从起心动念,为什么你会有这个业因?业前面还有因,有因有缘。因里头有因缘果,缘里头有因缘果,果里头也有因缘果,重重无尽,那就深。我们常讲深广无际,佛知道,这是真实智慧。第三种「定智力」,定当中有境界,有世间禅定、有出世间禅定。世间禅定大分分为四禅八定,实在讲就是八种,四禅包括在八定里面,这世间禅定没有出六道轮回。而出世间禅定多!佛经上常讲的「无量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禅定,无量无边。但是你要晓得,定只有一,哪有那么多?说那么多就是不同的方法修定,那方法太多!你用这个方法,他用那个方法,各人用各人的方法统统能得定。这里头的秘诀,就是定於一,你就得到了。
我们净宗修不修定?修定,你看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定,心不颠倒就是慧。只要是佛法,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都离不开戒定慧。戒定慧是三世十方一切诸佛自行化他的总纲领、总原则,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的一条路。你要不走这个路,自己想新创一个路,那你去新创去,看看你能不能成就?我想你新创无论创的是什么,到最后都是白费工夫。
我们学佛第一个要老实,老实跟著前人的路去走,不要去搞新的花样,不要创新,走老路子。一切诸佛都是这个路子走通的,我们走这个路肯定走通,你有信心、有把握。你另外开辟一条路,将来到底走到哪里,自己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感谢诸佛菩萨,要感谢古圣先王,他们给我开辟道路,我们后人省事,只要依教奉行,哪有不成功的。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孔子、孟子一生也没有创造,也没有发明,统统都是述而不作,走前人的老路。释迦牟尼佛一生自行化他,走古佛的老路子,这给我们做了最好的示范。
今天我们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里?不肯走古人的旧路,一定要开辟新的道路。这个新的道路,我们细心去想一想,失败了!学了多少年,心里头不清净,没有戒、没有定、没有慧。不但没有戒定慧,天天增长什么?增长贪瞋痴,这还得了!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懂得定就...(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三六卷) 2005/9/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36》)
...千世界,几百个大千世界,几千个大千世界,不可思议!所以这是讲「一切众生入,而实无所入」,大小不二,远近不二,所以这个入就是悟,没有入就是迷,悟了就入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文殊菩萨偈颂第一首,清凉大师注解第二句,「次句释上广」,就是「其量等虚空」。再次句就是第三句释上广,第四句,「后句释上深」。我们看底下的注解,释上深,「然有三义,一约一切众生即如来藏,更何所入,翻迷之悟,故云证入」。清凉在《钞》里头有解释,第四句就是解释,第四句讲的「实无所入」,实无所入,他说仍取第三句来解释,因为第三句来讲入,「故皆有证入之言」。这里面就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以理对悟说」。理上讲一切众生即如来藏。如来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如来就是法性,法性含藏在里面。一切众生是如来藏的相分,如来藏迷了就叫阿赖耶,悟了就叫如来藏。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能现能变是一,所现所变哪里会有二?又何况能现跟所现、能变跟所变,是一不是二,一法界。
怎么样才能入?怎么样才能够证?我们在讲席里头,这个讯息透露的次数太多了,特别是净土宗。净土宗的修行修什么?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我常说一心是能证、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证、一真是所入,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入有没有入?有,实无所入,入无所入,这是事实真相。你怎么入法?前面这个意思透出来了,整个宇宙,如果我们讲无量的空间维次,这个范围太大太大了,真的是古人常讲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小不二。
说大我们懂,说小我们也懂,大小是一不是二,我们就不懂。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学过几次了,一直学下来的,今天读到这些经文,你会点头,你能接受。为什么?前面听过好多遍,确实在理上讲不二。但是事上怎么样不二?事上是我们今天没有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所以事上不能圆融。理上虽然能体会,事不行。理事不二,我们今天理事是二,难关就在这个地方。什么时候我们到理事不二,然后再更上一层楼,事事不二,那叫真的入佛境界。入佛境界,《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我们今天触处都是障碍,《华严》到最后,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理事不二,事事不二,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既然都是如来藏,你还入什么?入无所入,这从理上讲的,我刚才所说的翻迷之悟。觉悟了就叫入,迷了就叫不入,所以这是从迷悟上来说的。悟了之后,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哪一法不是法性?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四六卷) 2005/10/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46》)
...恚,在顺境里面不起贪爱,心不散,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是属於止行。「大学」里面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那个虑就是智慧生起。「智不沈没,观行也」。沈没是有智不起作用,没有大愿利益众生,智就沈没了,沈没就是没有善巧方便。不沈没!智对事就是善巧方便,圆融自在,圆融无碍,这观行。
「即止观双运行也」。这是总结上面,止观双运,止中有观,观中有止。观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止是如如不动。止观就是禅定,这是从意思上来翻的。禅定是翻的梵语的名词,禅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有观的意思、明了的意思。所以禅那翻作静虑,静就是止,虑就是观,虑是明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不著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不著相就是观,如如不动就是止,止观双运,观中有止,止中有观。观是慧,止是定,观是什么都清楚、都明了,止是如如不动。不起心、不动念,哪有分别执著?佛法里面讲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个。只是各宗各派、各个法门所说的名相不相同,其实意思都一样。
你说我们念佛法门,修净土的,我们修什么?《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就是止,不乱就是观;一心是定,不乱是慧,定慧双运。我们现在念佛只是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里头没有止也没有观,所以念一辈子连功夫成片都达不到,原因是什么?不会念。学人家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里头没有定慧,所以不能成就。定慧,那一定你要懂得念佛的道理跟方法,你要懂得,为什么要念佛?是用念佛这种方法修禅定,修定慧等持、定慧双运,我们采取这个方法,持名念佛的方法,方便!用这个方法修禅定,用这个方法修般若,用这个方法修止观,这要懂。懂了之后,你遇到其他的法门,你才能如如不动,不会三心二意被外头境界转了,一门深入,最后成就完全相等。所以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修成功了,决定是平等;没有成功的时候好像有高下,其实没有高下,这要知道。
「又对於事境,善了邪正,当愿众生,皆假观也」。这是讲天台家教义,三止三观,这品经里面一百四十一愿统统具足。对於事境,事行,我们六根对外面境界那是事境,善了邪正。世间人像儒家能了邪正,不是善了。「善」这字妙极,怎么叫善了?这个善是真实智慧,看破万事万物。邪有没有?有,正有没有?有。相有性无,性空,邪之性了不可得,正之性也了不可得。不可得的性是法性,是真性。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四六四卷) 2005/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464》)
...阿罗汉住在这个世间。在中国,诸位读《三昧水忏》你就知道,迦诺迦尊者是阿罗汉,住在四川。你看到法照大师的传记,你看他到五台山见到文殊菩萨大圣竹林寺,在那里听文殊菩萨讲经,还向文殊菩萨请教,(那个时候已经进入末法),末法时期人的根性愈来愈钝,修什么法门好?文殊菩萨教他修念佛法门;这佛怎么念法?文殊菩萨还念了几声给他听。他学会了,以后他不参禅,他改成念佛,成为净土宗的祖师,第四代的祖师,净土宗。净宗里面称之为「五会法师」,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教他的,但是五会念佛,实实在在已经失传了。
民国年间有些法师编了一个五会念佛谱,这是我在三十年前第一次到香港讲经的时候看到的,在中华佛教图书馆,有好几本。我请了一本带到台湾翻印,可以配著乐谱唱,是很好听。我听了之后,我说这个不是法照禅师所传的,为什么?菩萨所传念佛的音调一定可以摄心,让你听了,你自己念,你会念得心清净。这个五会念佛不行,它就属於现在的音乐,很好听、很悦耳,不能得清净心。有没有好处?有,什么好处?接引初机。就是说我们在这种节庆的晚会上可以来表演,接引初机,不学佛的人听到一定很欢喜。所以用它来接引,行;如果我们自己真正修念佛,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腔调不行。这是我们要搞清楚,要辨别清楚。这个五会念佛我也做了很多光碟,接引初机。
「以法自娱」,你是真正懂得表法的意思,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是表法的,你要全都懂得表法的意思你就入华严境界了。六根跟六尘相接触不迷,不迷就开悟,不邪就得正知正见,不染增长清净心,清净增上。那要什么样的人才懂得表法?最好的方法,熟读《华严》,这是真的一点不假,熟读《华严》的人就懂得,你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你都能把境界转过来,就跟此地一样。这种娱乐的聚会可不可以参加?可以参加,唱歌跳舞统统可以参加。佛在戒经里面禁止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他们不可以参加,为什么?他不懂表法,定慧不够,情执很重。他在娱乐场合当中,他不生智慧,他生烦恼,烦恼什么?喜怒哀乐,就生这个东西,所以佛要禁止。
大乘菩萨里面不禁止,我们后面五十三参都有,大乘菩萨不禁止,为什么?大乘菩萨知道「了妓非实」。他知道相有性空,事有理无,所以他决定不受染污,他在这里面提升自己的戒定慧三学。戒定慧是从这里成就的,这我们在后面五十三参你就看到。知道怎么样?染净不二,真妄一如,在这个境界里面真正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初...(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0四卷) 2006/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04》)
...个合起来叫大菩提心,菩提是梵语,意思是觉,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你念头一起,决定跟这个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无论造什么业,都是净业,无论修什么法,都是妙法,究竟清净!这个道理不能不懂,究竟清净当然平等。我写的这十个字,一个得到了,其他统统具足。清净心决定真诚,不真诚就不会清净;清净心决定平等,不平等就不清净;清净心决定正觉,为什么?他迷了就不清净;清净心一定慈悲,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哪来的清净?所以一个得到统统都得到了。
在大乘教里面,禅宗、性宗偏重在觉,正觉。所以说入门可以不一样,但是一个得到全都得到,所以佛才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教下是从正知正见下手,从平等下手,平等这是正,正知正见;净土宗、密宗是从清净下手。所以,佛法走到最后就是三门,觉正净这三门。我们学佛的同学都知道,你们一入佛门,传授给你的就是三皈依,三皈依就是把三个门给你。这是入佛之门,也就是成佛之道。三门都能入门,三门都能成佛,一门入了,统统都入;好像一间房子三个门一样,不管你从哪个门进来,你所得到的完全相同。
念佛,要知道念佛的目的在哪里?怎么念法?你懂得了,《弥陀经》上跟我们说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就是我们念佛的目的。我们求什么?念佛人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究竟清净;心不颠倒,智慧就生,不迷,没有过失了。用的方法真叫妙法,方法是什么?念佛。念佛怎么是妙法?你想想江本胜水的实验就知道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天天想佛,这还得了!这种殊胜没有法子能跟它相比的,念念心是佛,念念行是佛,念念言是佛,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遍法界虚空界无一不是佛境界,佛境界现前,无比的殊胜;念菩萨,菩萨法界现前。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大众念什么?他不念佛也不念菩萨,他念什么?念钱,贪财,念这个东西。一切都向钱看,钱后面是什么?是地狱、是饿鬼,念到那里去了。念念都是佛,后面是极乐世界,是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你看多殊胜!那才叫究竟清净。所以念佛这个法妙极了!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给我们介绍,他老人家介绍,就是一切诸佛都肯定,对阿弥陀佛的赞叹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为什么这样赞叹?就是他的方法太妙了,一句佛号,妙极了。
在这个地方,「当愿众生,皆得妙法」,是不是这句佛号?是的,一点都不错。怎么知道的?《华严经》上末后说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最后这一参,参访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再细细观察,善财童子这五十三参,第一位参访的德云比丘,教他什...(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一九卷) 2006/3/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19》)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〇卷
...佛,在一块修行,一定要把十善业道、三皈五戒确实做到。听经现在比从前方便,你请法师可不是那么容易事情,我们现在用电视、用光碟来听经就很好。听经要怎么个听法?一部经。真修行的人要懂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听一部。听完了之后,从头再听,听完了从头再听,百听不厌,这样听经你会开悟,你心是定的。如果同时听好几部经,你就乱了。譬如一天叫你听四个小时经,你听一个钟点《金刚经》,听一个钟点《华严经》,再听一个钟点《地藏经》,听一个钟点《弥陀经》,行不行?像学校上课一样,给诸位说,得不到利益,那个听法充其量得一点佛学常识,佛法的皮毛,得不到真正受用。真正的受用,听经也是修定,也就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真修行。
听经,规规矩矩,安安静静,那是戒;一心专注,这是定;经教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所以我们听经四个小时就是四个小时修戒定慧,六个小时就是六个小时修戒定慧,天天听一部经。净宗法门这个方法就好,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部《弥陀经》也好,一部《无量寿经》也好,总而言之,是一部就好,不要搞太多,这才真正有成就。一部心是定的,部头太多,你心就动了,不定。
念佛目的在什么地方?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一门深入容易达到一心不乱,达到一心不乱你心当然不会颠倒,你就是没有妄想,功夫才得力,这就是讲的「住正法界」。纵然你的功夫不到家,不能往生,你决定不堕三途。你这样修行,虽然往生不了,来生人天福报,决不会堕三恶道,你说它是不是正法界?邪法是叫你往三途去。正法,诸位要记住,就是一门深入,决定不夹杂,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那我们一般讲最容易的就是夹杂,障碍里头最严重的也是夹杂,一门深入就不夹杂。
我们今天在此地讲《华严》,诸位要知道为什么要讲这部经?这部经跟净土宗有关系。古大德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真的是有关系,也就是《华严》是《无量寿经》的细说。我也常讲,有些发心讲经的同学,你要把《无量寿经》讲得好,你学了《华严》再去讲《无量寿经》,肯定就讲好了。这个经很少人讲,又这么重要,所以这是很不得已,希望把这个经讲一遍,留一套录相提供给大众做参考,目的在此地。你要说我们净宗道场可不可以听这一部经?行,也行。这部经也是处处指归,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把它看作净宗的经典,这样心态去修学就可以,一心念佛。有人喜欢详细,可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二九卷) 2006/3/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29》)
...不在这上下功夫,我们这一生只能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这一生去不了。为什么?我们所修学的功课不及格。就跟念书一样,一定要达到分数的标准,你才能往生。阿弥陀佛那里不讲人情的,这个要知道,一定要达到他的标准,我们才能够去得了。
这一段清凉大师还有注解,注解也很精彩,我们把它念一遍。这里面是第一首的后面两句。我们刚才念的还有第二偈,第二偈「双显二德」。我们把第二首偈念一遍:
【戒能开发菩提本。学是勤修功德地。於戒及学常顺行。一切如来所称美。】
我们回头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大师告诉我们,「若不持戒,尚不能得疥癞野干之身,况於菩提」。这个地方,什么叫野干?古时候称野干,现在称狐狸,这是动物里面的一种,狐狸。疥癞是有病,就是皮肤病,严重的皮肤病。这狐狸得严重的皮肤病。所以如果不持戒,连这样一个野干身都得不到,你怎么能证得菩提?清凉大师这句话不是吓我们的,是真的。我们简单的讲,若不持戒,连畜生身都得不到。这个问题严重,畜生身得不到,你到哪里去?畜生下面是饿鬼、地狱。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戒是佛身,经是佛言,禅是佛心。禅是什么?就是清净心。我们念佛人,《弥陀经》上所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那就是禅,这是佛心。我们想想,我们现在能不能做到一心不乱?我们心里是杂念纷陈,妄想太多,现在人所讲的心浮气躁,这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我们怎样才能够达到、学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真难,所以《无量寿经》上不是讲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讲「一向专念」,那个容易,一心不乱太难了。一心不乱是清净心,是讲的果,一向专念是讲的因。我们修这个因,果还没有得到,那还行,学因还行,果很不容易得到。
真正得一心不乱,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凡圣同居土,诸位要晓得,最低的也是方便有余土,高级的就到实报庄严土。你就可以知道,凡圣同居土是修一心不乱而没有得到一心不乱,总有一点功夫,就是大经(大经就是无量寿经)讲的一向专念,真正做到一向专念。一向专念的功夫,我们通常讲「功夫成片」,这是一向专念。心里面除了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其他的杂念,这才叫一向专念;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向专念就没有了,这不可以不知道。
千万不要把这一生无比殊胜的机会失掉,那就真可惜。丢掉这个身心世界不可惜,失去往生的机会是太可惜了,一定要非常慎重。那你就必须要知道「持戒念佛」,佛祖是这样教给我们的。我们很想持戒,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二九卷) 2006/9/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29》)
...出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早晚散散步也不出去,这是一种运动,大概我每天散步的时间合起来是两个小时。我的电话也很少,信件几乎没有。我不希望人家给我写信,写信我也不看,我也不回,除非特别重要的事情跟我联系,否则的话,一概都避免,这是真正修学。不要说年岁大了,年轻就要养成习惯,确实是帮助你提升智慧。
读古书有好处,佛法确实跟世法不一样,你要相信佛法里面讲的智慧、德能、相好都是你自性具足的,只要把障碍排除,你的性德统统都现前,现前之后受用自在。没有学过的不要紧,我没有学过的东西太多了。这个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学学者,他们学的东西比我多,我都没有学过,可是我们在交流,我们在谈话,他讲我听得懂,一接触就能懂。为什么?万事万法它总有个理,理我懂,所以在世法上它就能通。古人常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佛法通了,世法也通;一个法门通达,一切法门都通达,总在一心,这是秘诀。二心就不行了,二心就不通,一心就通。为什么?一心是清净心、是平等心;二心心不清净,二心就不平等。一心是真心,二心是妄心,妄心不通,真心就通,真心能通妄心,妄心不能通真心,这个道理要认识清楚。
所以净宗的修学,妙就妙在此地,妙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弥陀经》大家天天念,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一心不乱」。《无量寿经》上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就无有不通。你要是把方向、目标搞多了,像走路一样,你怎么走法?你怎么能同时走两条路、走三条路?不可能。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古圣先贤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就有道理。学经教一生就学一样,不要学杂,你才真正能契入,契入之后什么经都能讲。
早年,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十年,十年我学五部经,不是一门深入吗?是一门深入。一部经没有学成,老师绝对不让你学第二部经,都是一门深入。我跟他老人家第一部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半年我能讲;第二部学的《阿弥陀经》,大概也有半年多;第三部学的《普贤行愿品》,差不多也是半年;第四部学的《金刚经》,一年;最后学一部《大佛顶首楞严经》,三年,这我在台中学的。李老师讲《华严经》,我听一卷,第一卷,后面我都会讲了。所以他老人家在台中讲《华严》,我在台北讲《华严》,我讲的进度比他快,为什么?我讲的时间多,一个星期讲三次,他老人家一个星期讲一次,好像我二、三年的时间就追上了。所以学决定是一门深入。真正要学的话,老师对我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六四卷) 2006/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64》)
...而胜於蓝」,学生跟老师学习,到最后学生超过老师。为什么?放下的多寡不一样!彻底放下了,那大家都一样。为什么?究竟圆满的佛果决定没有丝毫差别,他彻底放下。只要没有彻底放下,烦恼习气、智慧浅深都不一样,没有相同的,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一心你要懂得。净宗最重视一心不乱,这是我们念佛真正的目标。我今天念了一天佛,境界现前,妄想分别执著又起来,你就要忏悔。我今天一天念佛功夫不得力,怎么还有这个东西?我还没有功夫把它伏住。如果今天念佛功夫得力的话,遇到善缘,很好,很恭敬对待,心没有被它摇动;如果心里生了欢喜,动了,欢喜是烦恼,七情五欲!七情是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恶是讨厌)、欲(欲是欲望),这都是烦恼!我们功夫要能伏烦恼。所以念佛会不会念?功夫得不得力?不在形式,在你每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得不得力,这个要记住。
顺境、善缘不生贪心,贪瞋痴,不生贪痴;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功夫得力了。每天念佛,每天用这个方法来检讨,你就会有进步。有一点不顺心的事情,为什么心里又有难过?错了。难过怎么样?赶紧再念佛,把难过念掉;生欢喜心,赶紧念佛,把欢喜心念掉。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心里头有起伏就是颠倒,功夫不得力。念到功夫得力,就是真的,不是不起念头,起念头,一起念头,佛号就起来,即刻就把念头控制住。这种境界叫功夫成片,我们也称为功夫得力,往生净土就有把握了。当然预知时至,不但能预知时至,而且能自在往生,什么时候想走都可以,没有障碍。
所以有很多人功夫念到这个层次,还有寿命,不要了,就走了。功夫到这个程度,跟世间还有缘,那你决定有慈悲心,有缘怎么样?帮助别人。活在世间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就跟乘愿再来的佛菩萨绝对没有两样,乘愿再来了。为什么?自己事情已经了了,没事了,生死自在。道理、事实都清楚、都明了,你才会念。所以《弥陀经》上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要常常记住,「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这个境界现前就肯定往生。这个境界我们在平常统统就得到了,就是说明你往生有把握,你随时可以走得了。
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前面讲,无心能现,现无所现,岂不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就是讲的无来无去,佛劝我们对於宇宙之间森罗万象,我们现在的身体,我们的生活环境,「应作如是观」,这个看法正确。《大般若经》,这是我们中文翻译经典里面最大的部头,六百卷。我看了一遍,总结一句话,它讲什么?「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细心想想,你得什么?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得什么?什么都得不到,身体都得不到。身体怎么样?刹那刹那老了,刹那刹那灭了。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二十二、三岁,没学佛之前,真的我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一般人每天看报纸一定要看很多这些社会上发生什么事情,我也看报纸,我跟人家不一样,那些东西我都不看,我看什么?我看报纸上刊的讣闻。所以我的同事、朋友觉得我很奇怪,为什么看这个?看了什么?走了!每天看这些男女老少,真的古人讲的「黄泉路上无老少」。看看什么?他们走了,慢慢轮到我了。这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0卷) 2006/1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80》)
...心想想,你得什么?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得什么?什么都得不到,身体都得不到。身体怎么样?刹那刹那老了,刹那刹那灭了。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二十二、三岁,没学佛之前,真的我跟一般人就不一样。一般人每天看报纸一定要看很多这些社会上发生什么事情,我也看报纸,我跟人家不一样,那些东西我都不看,我看什么?我看报纸上刊的讣闻。所以我的同事、朋友觉得我很奇怪,为什么看这个?看了什么?走了!每天看这些男女老少,真的古人讲的「黄泉路上无老少」。看看什么?他们走了,慢慢轮到我了。这不是消极,不是悲观,这是事实!天天看这个警觉到什么?老,不是一年一年的老,是一天比一天老;死,不是到命终的时候死了,刹那刹那。
所以我曾经说过,讲经的时候也说过多少次,我说人一生最精进一桩事情,从来他都不会停,从出生一分一秒都不肯停,往哪里走?往坟墓里面走。不管寿命长短,真的!这就说明什么?说明你什么都得不到。以后学佛把佛经印证了,《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那个时候没有学佛,但是每天看报纸,天天看讣闻,从这里面自己很有体会、很有启示。学佛之后,这个问题终於得到解决,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问题解决了。
什么东西都是假的,能现的心是真的,能变的识是真心所现的。所以性、识是真的,其他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要放在心上,真的要放在心上。实在讲放在心上也错,放在心上你就有执著、就有分别。我们在凡夫位上暂时这个说法,暂时放在心上。凡是虚妄的现在就要彻底放下,这就对了。这段我们就学到此地,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再看海印三昧第七个意思「普现」,这段文说,「谓如来三昧,一切世界於一心中,不简巨细,皆悉能现」。这就是说法界虚空界这里面一切众生、一切世界,从哪里来的?一心普现。前面说过无心能现,一心就是无心。所以,一不是数字,你要把它当数目字看,那就错了。一,一还有二,一跟二是对立的,是相对的,你怎么能入不二法门?不二怎么样?不二是不是就是一?不二是一也没有,才是不二;真的还有一,那还是二。你就想到不二跟一不就对立了吗?不二是一也没有,那是真的不二。我们讲空跟有,二法;不二法门,空跟有是一。空跟有怎么是一?非空非有,这是一。所以你要晓得,无心就是一心,无心是真心。真心,大乘教里面讲真心离念,真心没有念头,才起一念就是妄心。妄心是什么?在佛法里...(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八0卷) 2006/1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80》)
...么?它能吸引人。就是不跟他说话,不说话,我也愿意在他的客厅里多坐一会,很舒服。我们中国人讲气氛,外国人讲磁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凡夫业障重,有修行的人,心地清净的人,像练气功,练气功心也要清净,心不清净,他的功就没有,一乱就没有;到心清净能够看到光,能够看到气。气功能看到气,你的气场有多大,光、颜色不一样。我在美国讲经,有一次在旧金山,中国来了几个气功师,他们带来听我讲经。这几个气功师没有告诉我,就告诉他的几个朋友,净公上人的气功很好、很厉害。他们来问我,我说我没有学过气功。可能他看到气,就是磁场。我们这心地没有恶念,大概是他从这里感触到。
在这个地方讲,事事无碍里面就讲得多,讲得再多,我们守住一个原则,「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如果说二,二就迷了,这个我们自己要承认二就迷了,二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跟著无明起来就是分别执著。实际上它确实是有先后,可是它太快了,好像同时起来。由此可知,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不一样,方法不一样,修的什么?统统修的是一心,一心就是定。所以念佛的,念佛这个法门直接修一心,你看《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用的方法也妙,我们的心念很乱,胡思乱想,把这些妄念统统归到一念,这一念是什么?就是阿弥陀佛。
其实阿弥陀佛还是个妄念,用这一个妄念代替所有的妄念,让那些妄念归一,到最后这一念没有了,自性就现前。所以它是方法,而这个妄念的名号好,名号跟法性相应。这个名号翻成中国意思,无量觉,佛是觉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阿弥陀佛要用中国话翻过来,无量觉,你一丝毫都不迷惑,无量觉。所以一心称念,不要有分别,不要有执著,不要怀疑,念这句阿弥陀佛不要想无量觉,想无量觉你又分别心,你已经迷了。一念不生,这句佛号声声提起,一个妄念都没有,那就真的是无量觉,起一念就不觉,这是念佛的秘诀。
念佛念到以后念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在这句佛号里头就动了念头,起了分别执著,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这个破坏原因一般讲有两种,一个是自己的业障,另外一个是魔障。魔障都是冤亲债主,看到你功夫很得力,他要想办法把你破坏,而破坏的因还是自己。譬如自己对这个只有一点点的疑惑,那个魔来加持你,把你这一点点疑惑就变成十倍、二十倍、百倍、千倍,他有这个力量来加持你;如果你一点疑惑都没有,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有一点,他...(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五卷) 200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5》)
...师文钞》介绍给我,叫我好好的从头到尾去念一遍。我念了一遍之后,明白这个道理,不再轻视净土法门。但是自己还是不愿意学,为什么?喜欢研究经教。李老师苦口婆心劝导我,我都没有回头,难信之法!我从我自己修学经历当中,我深深相信难信之法。什么时候相信的?我讲《华严经》的时候,我跟诸位说过,讲《华严》讲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来,文殊、普贤学什么法门?善财童子学什么法门?这些经文在后面,没有讲到,到后面去翻,翻到了,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
这让我想到善财,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得意门生,我们说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跟不跟老师?当然跟老师。再细看五十三参,五十三参第一个,德云比丘修念佛法门,他修的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很难得,它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专门念阿弥陀佛。这九十天只可以站著,不能坐下来,不能躺下来,叫「佛立三昧」。九十天不睡觉,那真正是不容易。他修这个法门,持名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你看善财头一个遇到他,头一个遇到就是中国人讲的先入为主。到最后,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才恍然大悟。彻始彻终,善财是老实念佛的一个人。
这当中五十三参是怎么回事情?五十三参是成就定慧,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弥陀经》上讲的两句话。五十三参是什么?是我们从早到晚,早晨起来到晚上睡觉,你这一天所接触社会上所有一切人事物,就是五十三参。你所接触,你可以接触,如如不动,决定不妨碍你念佛,决定不转移你的念头。你对於什么都清楚,什么都明了,智慧;如如不动,我没有跟著你走,那就叫一心不乱。五十三参是成就智慧,成就念佛三昧,是这个意思。我这么一搞清楚了,回过头来,对念佛法门死心塌地。我要不讲《楞严》,我要不讲《华严》,念佛法门还不能叫我回头。所以我看到隋唐大德说过一句话,「《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的先导」,我承认,为什么?我就是走这条路。《华严经》、《法华经》是引导我们入《无量寿》的,《无量寿》就是净土法门。
我这个搞清楚之后,我《华严经》不讲了,讲了一半不讲了,我改讲《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了十遍。上一次在新加坡讲的是第十一遍,十一遍没有讲完,前面十遍都是讲完的。为什么?《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我讲简单的,我不要讲那么大的。讲这个大经是韩馆长启请的,韩馆长在病危,往生前两天,一再跟我商量,希望我能把《华严经》重新讲一遍,留一套光碟给后人做学习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0九卷) 2007/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09》)
...他把布施,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告诉我,布施是因。有因必有果,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是世间人真的没有一个不希求的,但是他不懂方法。「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也是他老人家教给我的,求不应的时候,为什么会求不应?你有业障。你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就有感应。业障要怎么消?忏悔。怎么忏悔法?后不再造。讲完,真简单!这就是儒家所讲的不贰过,颜回做到了,孔夫子常常赞叹颜回,「回也,不贰过」,过失只有一次,不会有重复再犯过,这真是圣人。我们一般人犯的过失会常常犯,老是犯,这就是不知道改过。虽然知道要改过,他改不了,他改不过来;不像颜回,颜回是真的改过。
所以我们现在对定力要重视,没有定,什么都不能成就。佛法的修学,诸位要记住,禅定是枢纽。有人问我,禅定怎么修法?诸位都知道,中国佛教有十个宗,常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四弘誓愿里面讲的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修什么?统统修禅定,这个诸位要知道;如果不是修禅定,它就不是佛法。所以修禅定用什么方法?修禅定的方法太多,说不尽!净宗是用持名念佛的方法修禅定。你要晓得,你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得很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念佛的目的在此地。一心不乱是禅定,心不颠倒是智慧,你看看,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定慧等学。
所以现在念佛的人他不会念,不会念就变成跟阿弥陀佛结缘,修一点福报,没有在定慧上下功夫。要知道,禅定的对面就是妄念,你就想想我们妄念有多少,前念灭了,后念就生,连晚上睡觉都不停,你晚上睡觉会作梦,梦是妄念。净宗的方法,它的方法殊胜,它的方法好,不拘形式,行住坐卧都可以修,站著可以修,坐著可以修,走路也可以修,睡觉也可以修,用一句佛号把你妄念打掉,取而代之。真正念佛人,不一定规定自己一天念多少声,不是的,真正功夫在什么?念头一起来,阿弥陀佛就把念头压下去了。这个念头不管它是善念、是恶念,都要把它压住。为什么?善念是三善道,恶念是三恶道,你总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要想出六道轮回,善恶念头全打掉。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在六道,三善道没有阿弥陀佛,三恶道也没有阿弥陀佛,念念跟阿弥陀佛相应,这是禅定!
你看看,比宗门里头盘腿面壁是不是要方便?盘腿面壁纵然是入了定的境界,腿子一放下来,定就没有了。可是念佛人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他都能够把妄念控制住,就用一句佛号取而代之,这个人叫真念佛。你看这句佛号跟阿弥陀佛相应,能把妄念伏住是与自性相应,他才得力。佛...(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三八卷) 2007/6/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38》)
...己做不了主;必须在现前头脑清醒的时候,自己做得了主。什么时候放下?现在放下,现前就不执著,这才能解脱,这样才能往生。
所以四谛,就是佛法,讲到这个地方,要说从哪个地方下手?从哪里学起?就从现前放下。天天要放下,为什么?我们习气太深,现在是放下了,过几分钟它又起来,过二、三个小时又不行了,到明天就更不行了,天天要练。练到哪一天真放下,真的是放下了,不再有这个念头起来,那你就得念佛三昧,恭喜你,你往生就自在。所以功夫没有成就,我过去也曾经讲过,不能死!一死什么都完了,为什么?三途去了。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把这桩事情办好,要知道,除这桩事情之外全都是假的,除这桩事情之外,所有事都是对自己不利的。有几个人有这么高的警觉?有几个人有这么深入的认知?这不容易!
末后这首偈清凉大师有注解,注解里面讲,「非唯说四谛」,不仅仅只说四谛,「六度万行等皆然」,从这里讲四谛是表法,是代表,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用这个做代表。下面讲「一心说法,得语实性」,后面说「能起随类之用,名三昧力」,这很重要。我们怎么修?关键就在一心。你看修净土的,修净土的标准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是标准。你能把这八个字做到,不但是决定往生,实在讲,你是自在往生,怎么?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站著走,行;想坐著走,行;想躺著走,也行。
从前听说有这么个故事,佛门叫公案,有个法师他往生的时候就问人,你们有没有看到站著走的?有,有听说。坐著走的?有听说。然后他翻一个跟斗,头朝下脚朝上,这样走的你们有没有看见过?没有!他就走了。你看游戏神通,自在!他的功夫在哪里?就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福慧圆满了。圆满有等级不同,这个圆满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圆满了。一心就是没有妄念,我还有别的念头就不是一心,你念佛的时候夹杂了。
一心最浅的解释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心里头只有这一句,除这一句什么都没有。无论做什么事情,做完就了了,绝不放在心上,处事待人接物亦复如是。看到人,每个人都是阿弥陀佛,这个好,自己对佛的恭敬心生起来了;看到每桩事也是阿弥陀佛,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没有一个杂念能渗透进去,没有一丝毫怀疑,得语实性。说实在讲,这是说,如果是行,就得身实性,如果是念头(观),得意实性,实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言语回归到实性,与实性相应,身体一举一动与实性相应,意也跟实性相应,那你就能起随类之用。就像佛在此地讲的一样,你对於十法界的众生都能起随类的作用,秘诀就在一心。一心念佛,一心说法,就跟这个地方讲的佛菩萨没有两样。第七段「俯同世间三昧门」,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五一卷) 2007/5/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5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无方大用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这一段经文比较长,总共有八十九颂半,也就是九十首偈颂,说明大用里面的毛光照益。毛是身上的汗毛,我们知道《华严》无不是表法,这个毛是身上最小的,在形相上来说,最小的汗毛,微不足道!光代表智、代表慈,我们看大师前面这一段开示,「智契解脱之门,慈熏身语意业,故得身同法界,大用无涯」。这几句话要记住,记得牢牢的,我们一般讲要把它背熟,讲得太好了。
清凉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出来,毛,这身上汗毛太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五0卷) 2007/5/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50》)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一卷
...的命不好。想想自己命还不错,虽然小时候不知道,现在遇到佛法明白了,这个缘非常殊胜,这也很不容易。那知道怎么办?补习,恶补,小时候没有学过,现在赶快学,行,来得及。从哪里学起?从儒释道三个根学起,才真正能够持戒。所以我们从《弟子规》学起、从《感应篇》学起、从《十善业》学起,就是净业三福头一条就落实了。落实之后我们再做第二条,第二条是三皈五戒,在家同学;出家同学,再往上提升,沙弥律仪。这才真正叫精进,进是做到,依教奉行。
最后一条,「若比丘不敬定」,定是什么?心不散乱,在念佛法门里面讲就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真不容易,那是念佛三昧,所以有很多人跟我讲做不到。做不到的时候,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面不是一心不乱,是一心系念,能不能做到?这应该可以做到。一心系念,系就是牵挂著,念就是心里想著,你常常牵挂阿弥陀佛,常常想著阿弥陀佛,这比一心不乱容易太多了。鸠摩罗什大师为什么把它翻成一心不乱?一心系念为什么翻成一心不乱?他有道理。因为你真正做到一心系念的时候,临命终时佛来接引,首先是用佛光照你,佛光一照,就把你那个系念变成不乱,提升了。所以他讲的不是没有道理,你临命终时,决定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福慧大幅度的提升。跟著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有福有慧,这才能参加极乐世界诸上善人的俱乐部。
如果出家人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不敬定,正法就不能久住,「故致佛法速灭」。那我们看看现在的情形,现在出家人真的是这样的,在家人?在家人也是的。什么原因?没有人讲经、没有人教学了。学佛的人很多,几个人天天读经?就是读经,很多读不懂,光是念,不解其义,得不到效果。念经重要的是懂得里面的道理,然后把这些理论、方法、境界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真有受用,你真的学到了。所以不是念经就行,但是念总比不念好,不念时你胡思乱想,念经的时候妄想少打一些,利益就在这里,除这个之外,你就得不到其他的受用。这是佛给我们讲佛法为什么会灭。由这里你就晓得,我们要怎样帮助佛法、守护佛法。
早年我在台湾的时候,香港有位法师,那时候好像我才五十多岁,香港的洗尘法师到台湾找我。他也很有心,看到佛法衰,来找我,我们要怎么个做法?我说,那时候好像我在学《金刚经》,在台中学《金刚经》,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上提到二、三次,佛法要振兴起来,一定要恢复托钵制度,就是说要学释迦牟尼佛。我就跟洗尘法师说,我说你能不能带...(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七七七卷) 2007/7/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777》)
...,是依自己,不是依别人。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里讲三皈依讲得多好,依自性三宝。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自性觉而不迷;法是自性正,你的自性本来是正知正见;僧是自性净,清净不染。要用惠能大师的话来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就是自性净,僧宝;「本不生灭」,不生不灭,那是佛宝,大般涅盘;「本自具足」是法宝;「本不动摇」那是自性本定,这个定是佛宝;「能生万法」,能生万法是法宝。所以他这五句里,觉正净统统在里面,是自性三宝,不是外面。到外面去找,这佛教称之为外道。所以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的教诲。
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教介绍给我,他说释迦牟尼佛是大哲学家、是圣哲,佛经是高等哲学。他看得正确,没有看错。我们现在在《华严经》里面读到,再看佛教所有一切经典,佛说五桩事情,时时刻刻他都没有中断过,他讲的是什么?他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都讲到究竟圆满。佛经里没有神学,这要知道,找不到神学。我们学佛是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寺院庵堂是什么?是学校,是教学的场所,每天讲堂里面上课;念佛堂、禅堂里面修什么?修定,修清净心。净宗的念佛目的,《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是定,不乱是禅,心不颠倒是智慧,念佛是修这个。用这句佛号把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打掉,这就是宗门大德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宗的觉是什么?就是佛号。妄想、妄念起来,不管是善是恶,都不好,为什么?善念是三善道,恶念是三恶道,你总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一句阿弥陀佛不在六道,六道里找不到阿弥陀佛,出去了。念头一起,阿弥陀佛取而代之,这叫念佛人,这叫相应,与自性弥陀相应,与唯心净土相应,这才能成就。
诸位同学一定要记住,烦恼里头最严重的是瞋恚,瞋恚堕地狱。常常喜欢发脾气、喜欢骂人,你要记住,你在造地狱业因,被你骂的人他不会堕地狱,你会堕地狱。被你骂的人如果能忍辱,他真是来修行,他修忍辱波罗蜜,他会得好处,你自己很糟糕,所以这要懂。最近我们看到这个讯息,不但有许多灾难,怕的是这传染病爆发,我们看到外国已经有很多地方禽流感,中国现在也有了。这种传染病,它的传染像风一样,吹到你身上,你的心地清净慈悲,一吹就过去了,不会贴身。风吹的时候,它也不分善人、恶人,反正你心地善良,它染不上,它一吹就过去了。不善的人,一吹就沾到身上,你就得病。而且最容易得的就是容易发脾气的人。我跟你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尽量控制自己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五卷) 2007/9/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35》)
...?他太清楚、太明白了,这个东西副作用太大了。得一点点甜头,一点点享受,你所付出的不知道要超过多少倍,得不偿失,不干这个傻事情。这是他对我们的教诲,给我们做的示范,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言行举止,都是在教化众生,你要会看,你要会体会到。真看清楚、看明白了,「这聪明人,这是了不起的人」,你才会去学他,不再干傻事,做个明白人,不干傻事。
我们再看下面第五对,「第五对,二利体用无碍」,这个二利就是自利利他。所以诸位要知道,自利才真正利他;人不能自利,你就决定不能利他。而自利一定是从利他而来,不能利他就没有自利,那个自利是什么?自害。我们看清凉大师的开示,「谓於眼根起定心不乱,是体也,自利也」。心不乱才是真的自利,心乱了就害了自己,你看人家自利的标准是与性德相应。性德的自然流露才是真正自利,过佛菩萨的日子,不是过六道凡夫的日子,过佛菩萨的日子,这自利。「而不碍现於广境,是用也」,广是广泛,境界里面有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在这里头起作用。如果你对这个还不能理解,你想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所作所为,那就是现於广境,没有障碍。自己行住坐卧,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心都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颠倒是什么?起心动念颠倒了,分别执著颠倒了,贪瞋痴慢颠倒了。为什么?自性清净心没有这个东西。
自性清净心,我们解释的菩提心,都是依照经上解释的。真诚,这是你自性本有的,你用虚伪,虚伪是颠倒。清净是你本有的,是你的真心,现在你心里面有这么多的烦恼,这么多的习气,染污,颠倒了。平等是你的真性,现在你有分别,你分别好丑,这颠倒。正觉,自性本觉,这是真的,现在变成迷而不觉,这颠倒。自性是大慈大悲,现在变成自私自利,这都颠倒了。《弥陀经》上教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说的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各个都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所以我们念佛的标准在此地。念到什么时候能往生?念到一心不乱,这是真正自利。会修行的,这真菩萨,在哪里修?道场。给诸位说,什么地方都是道场,在家庭,家庭是道场;在厨房,厨房是道场;在餐厅,餐听是道场;在卧房,卧房是道场。没有一个地方不是道场,只要你在修道,什么叫修道?把我们这些毛病习气统统修正过来,你在道场。
你看像这些地方你都会起心动念,你能够学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就是道场了吗?你要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在寺庙的大雄宝殿里头那也不是道场。你在那里还有分别执著,你在那里面心还是乱的,怎么叫道场?所以,心不乱是道场,心不乱是自利。心要乱了,不是自利,叫自害。无论在什么地方你都动感情,你都会常常生什么?贪瞋痴慢,这不是道场,那是自害,你天天在修贪瞋痴慢,唯恐贪瞋痴慢还不够。贪真的要修成功,就到饿鬼道去;瞋恚修成功,那就地狱道去;愚痴修成功,就畜生道去。你到底修什么?
所以说佛用戒定慧对治贪瞋痴,你修戒定慧就不落三恶道,修戒不贪,修定不瞋恚,修智就不愚痴,远离三恶道。我们到底修什么?前面我们提到过,《维摩经》上说,一切时、一切处所,无非道场,没有一个不是道场。只要你心在道上,...(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三八卷) 2007/9/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38》)
...实在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人法界,决定不一样。不但每个人,我们生活空间不一样,生活的时间也不一样;时间是刹那生灭,空间是一时顿现。这个一时是非常的快速,现在科学家也发现了,很难得,不能不说他聪明。他们认为这是宇宙的奥秘。能讲得通,奥是深奥,秘是隐秘,不是秘密。自性里面,宇宙里头,决定没有秘密。你要说真有秘密,那秘密是自欺欺人,哪来的秘密?你要是得了佛眼,宇宙之间没有一样东西你看不见,什么都不能隐瞒,遍法界虚空界是你能量所达到的。过去、未来统统能看见,全都知道,怎么会有秘密?你迷了之后,你完全不知道,这变深密。所以佛家的秘是深密,不是秘密。科学里面讲奥秘,这个名词很好,奥就是深,深奥。处所不可思议,为什么有人在人道?有在畜生道?有在天道?有在菩萨道?每一道里面,那个复杂的情况也说不尽, |
|
|
|
|
|
|
|
这都是属於智的范围。
第二讲「事差别」,理没有差别,性没有差别,从理上讲、性上讲,一个。所以迷,迷就是一念;觉,觉就是一心。你什么时候得一心,恭喜你,你成佛了。一心不迷了,圆满的觉悟,在佛法称为圆觉。净土宗,持名念佛,求什么?求作佛,直截了当的去作佛。《弥陀经》就告诉你,念佛目的在哪里?在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真心圆满的显露,心不颠倒,自性本具般若智慧也是圆满的现前,这八个字是如来究竟果地上的说明,话很简单,八个字,讲得清楚明白。我们现在跟这个是相反,我们迷了,我们的心乱了,不是一心,我们现在这个心有多少?无量无边,妄念纷飞,前念才灭,后念又生。一心是什么?一心,生灭的念头没有了,这叫一心;还有这个念头起灭,前念灭、后念生,这不是一心,这是迷,这叫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念念都不觉。佛告诉我们,这个不觉是假的,不是真的。马鸣菩萨讲得好,《大乘起信论》说的,「本觉本有」,本觉就是一心,一心是本有的;「不觉本无」,不觉就是妄念,本来没有。菩萨这两句话给我们学人带来了信心,本有当然可以还原,可以恢复;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好榜样,他断掉了。在中国惠能大师给我们做出好榜样,他也断掉了。一个是应以佛身而得度就现佛身,释迦牟尼佛现佛身;惠能大师应由比丘身得度,他就现比丘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里面的,地位决定是平等,没有高下。
过去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三步一拜,拜到五台山。路上两次生病,都是在旷野,连个村庄都看不到,生病的时候,那真是麻烦。可是两次都碰巧碰到一个乞丐救他,来照顾他,让他病养好之后,继续再...(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四五卷) 2007/10/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45》)
...不能解决问题,要证悟才解决问题,要亲证。
解悟跟证悟差别在哪里?解悟是你读经,你听教,你悟到了、明白了。虽明白,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所以不管用,从前李老师常讲,你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只要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你就受业力支配。受业力支配的人,就是六道众生,你出不了六道。你学《华严经》,执著;你念阿弥陀佛,执著;你参禅执著,你持咒也执著,这不行,不管用。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执著没有了,六道就没有了;你还有起心动念,你还有分别,那就是还有四圣法界。六道没有了,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有佛,虽没有执著,有分别,有起心动念。
在这个地方同学们就要知道,佛法修行的总枢纽就是禅定。你要懂得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修禅定,绝对不是说只有禅宗修禅定,你就搞错了,那是狭义的禅定,不是广义。广义的禅定,八万四千法门统统修的禅定,所以修行的方向目标相同,目标是什么?明心见性。方向是什么?大彻大悟。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方法太多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净土宗算不算?还算在里面,绝对没有超出。净土宗你们看《弥陀经》里面,教我们修行的目标,《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的。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心不颠倒就是智慧,没有离开定慧。他用什么方法?他用持名的方法。执持名号,你天天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希望得什么?希望得一心不乱,希望得心不颠倒。只要把执著念掉,你就得定,一心不乱就得到;只要把分别念掉,你就心不颠倒,智慧就现前,这个你都要懂。有定有慧才能往生,没有定慧不能往生。定慧,那一定要学教吗?教,学不学没关系,不重要,就像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所说的,这个事情无关经教。你学经教,没有离开分别执著,这个教是世间宗教,佛法不讲这个。可是近代太虚法师讲这个,太虚法师讲人间佛教,有分别执著这个佛教是人间佛教,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出世间法至少要把执著放下,世出世间对人对事对物不再执著,那你这就是出世间法,离世间。没有究竟离,你所得的果位不过是阿罗汉、辟支佛而已,还不算是菩萨。
所以念佛一定要懂,念阿弥陀佛这个法门很特别,不但定慧等学,还有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面没有的,只有这个法门特别。所以这个法门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赞叹,一切诸佛介绍,一切诸佛宣扬,无比的殊胜。他只要念到功夫成片就成功了,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功夫成片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怎么样?变成福报,人天福报。现在在我们世间,诸位所看到的,发大财的、做大官的,过去都是学佛人,都是念佛人,没有念到功夫成片,来生生到人天享福。如果真的把执著淡化,不再执著,遵照普贤菩萨的教诲,看到别人做事不如法,起恶念,造作不善...(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六一卷) 2007/1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61》)
...舀一瓢水,水是浑的,就是不干净,你舀一桶水放在那个地方,到什么时候?到第二天水清了,里面那些沙沉淀到底下去,水清了。所以你定,定到一定的功夫的时候,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那个心水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那个照就是智慧。水在浑浊、在动的时候起波浪,我们讲心浮气躁,那个心水浑浊在起波浪,它也照,照怎么样?照得支离破碎。我们住在香港,香港跟九龙的两岸,你都能看到当中的海峡,你看海峡的水都有浪,能不能看到倒影?能看见,倒影都是动的,不是静的。为什么?它有浪,这个浪就心浮气躁。然后你就晓得,心浮气躁的心看整个宇宙,就像我们看香港海峡水里面的倒影一样,你以为看到真相,其实没有,妄相。什么时候看到真相?心水定了你就看到真相,如果不定你永远看不到真相,要懂这个道理。
然后你才晓得修行要紧,我要见到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就是见到真性,就是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这个前面说性相是一不是二,你才真正见到。所以佛法里一切法门统统修禅定,《金刚经》上说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是真的。我们今天用什么法门?我们用念佛的法门,执持名号,念阿弥陀佛,修什么?修一心不乱,这个要懂。《弥陀经》上天天念「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是定,不乱是慧。要怎么念法?我们不念佛的时候,心里面的妄念就起来,无论是善念、是恶念统统都是妄念。我们把心专注在这句佛号上,要怎么样?要让妄念不起,只有佛号,这叫念佛功夫成片,功夫得力。虽念佛,功夫不得力,那就是你佛号里面还夹杂著妄想,妄想把你念佛的功夫破坏了。所以念佛堂最容易看到的现象,我们自己都有,哪个人都经历过,不要害怕。什么现象?一个就是妄念纷飞,不知道哪里来那么多妄想。另外一个虽然没有妄想,昏沉,精神提不起来打瞌睡,念几句佛号,他就睡著了,我们看到有打呼的,那属於昏沉,昏沉是什么?无明习气重。所以不是昏沉就是掉举,掉举是妄念纷飞,这两种都是障碍。所以自己要懂得调理,用什么方法?用七觉支,时时刻刻调整。念到什么?既没有妄想也不昏沉,这功夫得力了,功夫得力愈念愈欢喜,愈念愈有精神。所以确实功夫逐渐成熟的人,念个七天七夜没有感觉到疲劳,不疲倦。我还听说有人念一、二年不睡觉的,从来没有睡过觉的,日夜佛号不间断,这是不是得一心?不见得,但是功夫成片肯定的。
有功夫成片这样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他为什么不能再提升?功夫成片他烦恼习气并没有断,也就是说分别执...(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二卷) 2008/0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2》)
...悟,看了之后,他有疑惑来问,你跟他讲,讲了之后,他也觉悟。所以这个方式是不可思议的。
这些德能要记住,都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所以我们在大乘教里读的,对佛菩萨无限的羡慕,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这样就好!佛跟我们讲,你本来跟他一样,一点差别都没有,只要你把障碍放下;佛没有障碍,你有障碍。障碍头一关就是执著,第二关是分别,最后一关是妄想。这个东西是你自己搞出来的,还是要你自己去放下,别的人帮不上忙。诸佛菩萨对这桩事情是束手无策,决定帮不上忙。佛只能够告诉你,你跟我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智慧德相平等平等。佛放下了,所以他成佛;你能放下,你马上就成佛,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成佛,现前放下,现前成佛。凡夫成佛,一念之间。
《华严经》前面我们读过,「迷唯一念」,你怎么迷的?就是一念,你起心动念就迷了;「悟止一心」,什么时候你那一念没有,你就一心。有这一念叫二心,三心二意,那你就是搞十法界,搞六道轮回,所以说是沈迷在梦中。什么时候一心现前,就醒过来,一心就醒、就觉了。然后你就想想,八万四千法门,直捷修一心的是净土宗。《弥陀经》上教给我们,依信愿行,执持名号。执持名号的目的,在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求这个,这两句话是《弥陀经》上最重要的。所以念佛法门是直捷求一心不乱的。你真得到一心,就成佛了。一心,古来祖师讲有三等,上等,理一心不乱,那就成佛,那就是悟止一心。第二等,虽然还有起心动念,但分别执著没有了,这是菩萨。三等的,只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才入佛门,菩萨登堂,放下妄想的,入室了。这个入室是什么?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佛真的慈悲,佛对众生的教诲没有丝毫保留,他是圆圆满满都给我们说出来,几个人能够听到、看到了,言下大悟?我们在经教里面读到的,像目犍连、舍利弗、迦叶尊者,他们当年在世,接触释迦牟尼佛,佛为他们说法,几句话他就开悟了,一点不费力,这是我们非常羡慕。说的这些话,都是我们现在老生常谈,佛常常跟我们讲,这个世间苦空无常,没有一样是真的,他一听就放下。我们相信,我们没有怀疑,为什么?在中国,惠能大师不就这样的吗?也不过就是听五祖忍和尚给他说那么几句,他真听懂,立刻就放下。五祖也真对得起他,达摩祖师带来的衣钵立刻传给他。
那我们想想,神秀大师在五祖会下很多年,是五祖的上首弟子,是诸同学当中的领导人。在五祖会下那么多年,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0五卷) 2008/2/1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05》)
...是一念,这一念才起来,宇宙就现前了。是一念顿现,不是有次第的。
我们想了很久,真难懂,最后想出什么?想出电影的放映机,很像这个样子。你看电影放映机投射在银幕上,投射在银幕上有影像,放映机一开动,幻灯片在里面转动,银幕上就现相,是一念顿现,没有先后。而且所现的时间非常短暂,这我们在前面给诸位报告过了,太短了。短的那个现象我们也没有办法想像,是三十几亿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好像三十多亿分之一,你怎么能够觉察出来?我们现在电影放映机放的幻灯片,它的速度是二十四分之一秒,就是一秒钟的二十四分之一,我们已经看得眼花撩乱,都以为是真的,现在变成三十多亿分之一秒,你怎么说法?所以《仁王经》上讲的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仁王经》上讲的我们还能够想像,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这是佛的方便说。所以现相是什么?相是假相,不是真相。《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千万不要在虚妄相上去用心,去搞分别执著,亏吃大了,无量劫的生死轮回出不去,根本原因就在此地。
什么人能出三界?八万四千法门全都修的禅定,我们念佛人还是。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叫念佛三昧。用念佛这个方法去修定,修一心不乱,将来能不能往生?下面那句话,心不颠倒的人往生。这个心颠倒是什么?他妄念又生起来了,那就不能往生。但是心不颠倒是讲临命终那一刹那,那一刹那他的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决定得生。所以念佛法门就在临命终时一念、十念决定得生,他心不颠倒。我们为什么天天要念?天天念就是防止,怕临终的时候会起妄念,所以天天念,念得很熟,平常功夫就做得很好,临命终时候能够保持,这就决定得生。所以一定要晓得,念佛是为什么?是为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用持名念佛这个方法定慧等学,这是念佛人必须要知道的,你修的是什么你自己要清楚,修的是禅定。绝对不是说只有禅宗修禅定,其他都不是,那你就全搞错了。佛法的成就,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总的指导原则,不能错误。
由此可知,一心是多重要。一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从哪里下手?我们常常讲,从内心深处把对人的对立,把对事的对立、对万物的对立这个念头消掉,和谐、和睦、和平都从这里做起。这个对立的念头不能消除,怎么可能和谐?怎么可能不冲突?起心动念冲突就现前。所以冲突是发生在自己的内心,从内往外发,会跟人冲突,会跟事冲突,会跟天地万物发生冲突。你要不细心去观察你不知道,细心一观察,清清楚楚,这是错误,这不是正确的,自性里头没有冲突,自性具足万德。所有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违背自性,叫习性,「性相近,习相远」,这习性,习性就是冲突。如何我们能够从习性回归到自性,这就对了,这就是走回归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一六卷) 2008/2/13 华严讲堂 档名:12-17-1916》)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二卷
...夫,跟佛手牵手两个人坐在一起,我住在娑婆秽土世界,隔壁他住在西方净土,他看这个世界是净土,我看这个世界是乱世,不一样。为什么?心不一样。他的心清净,他现的境界是净土;我今天看到一个乱世,我的心乱,所以现一个乱世。这个道理太深了。
所以,你要找净土到哪里去找?祖师大德常常教我们,「心净则佛土净」,一点都不错。我们修清净心,心真正到清净之处,分别执著都没有了,至少执著都没有了,心清净了不少,你求生西方净土决定得生,为什么?它相应。那个地方是清净国土,你这是清净心,自然相应,这是生净土真正的道理,不能不明了。心愈清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愈高。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修什么?修清净心。用什么方法?用念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意思?无量觉、无量智,念念提醒自己不要迷惑、不要颠倒。你了解这句名号的意思,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念这句名号还迷惑颠倒,那就是此地偈颂里所说的「不依真实义」,你没有见到真佛,这样念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还是烦恼当家做主,到最后临命终时,依旧是烦恼起现行,他怎么能去?
所以念佛,《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念佛的目的在哪里?在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决定往生,讲得清楚、讲得明白。换句话说,真正学佛的人不能被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不是念佛人,被境界所转不是修行人。为什么?境界根本不存在,幻相。如果还被境界转,你再提醒一句《金刚经》上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或者你想到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生灭,你就晓得是假的不是真的。哪一样东西存在?没有一样。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放下,自然就不执著;不执著,心就得清净,你就证正觉,成正觉。
经不能不学,尤其是像《华严》这样的经,佛慈悲到极处,重要的这些道理,原理、原则、方法、修学的效果,不厌其烦一次一次的重复,这真正叫救世者。跟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不一样,那是世间圣贤,他跟你讲只讲一次,不讲第二次,你要是太笨了,他就不喜欢跟你讲,没有佛那么慈悲。夫子在《论语》里面说过,也可能不是他的意思,过去祖祖相传就有这个说法,「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就不教你了,你太笨,说一遍记不住,不跟你讲第二遍。不像佛,佛太慈悲了,他能够教无数遍,不断重复。佛真的知道众生无始劫来习气太重,要不是多次重复,他转不过来。所以,佛家讲的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要长时。我们中国古人讲的是「教之道,贵以专」...(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二六卷) 2008/2/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26》)
...易,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生实报庄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像经上所讲的「花开见佛悟无生」,就这个境界。所以我们藉著净土达到这个境界。可是那个基本的条件,必须是不再有分别执著了,这才是生实报庄严土。还有分别,没有执著,生方便有余土。如果是执著也还有,妄想分别执著都有,生凡圣同居土。
这个妄想分别执著都有,怎么能往生?这个我刚才给诸位说的,你只要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念佛往生净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是善人,佛菩萨承认你,《弥陀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感应篇》、《弟子规》做不到,你不能算善人。不能算善人,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想到,上善,我不是上善,我能做到中等善,行!做到中等善就是上善,为什么?佛来接引你的时候,就把你提升一倍,你是一个小善就变成大善。所以佛接引的时候,先是佛光注照,佛光照你,这一照就把你提升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把你提升一倍。你如果是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一提升就是理一心;你念到功夫成片,一提升就是事一心。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弥陀经》,他经文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有道理的。那个经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这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用了这个。因为一心不乱一般人讲做不到,谁能做到一心不乱?对於往生不就没指望了。原文经典里面是一心系念,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看出来,一心系念,这个可以做得到,一心不乱可做不到。但是怎么样?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一加持,就把你变成一心不乱。所以他讲得没错。你生到极乐世界肯定是事一心不乱。这事一心不乱里头功夫浅的,到极乐世界再不断向上提升,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把那个分别执著淡化,认真努力把它看淡,不要太执著,不要太分别,对自己有大利益。应当怎么样?应当克期求证,希望我在两年当中做到,三年当中做到,自己要定时间表。最好在一年当中做到,你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不可以超过三年,超过三年这世界大灾难来的时候,也许你的机会就没有。所以一定要了解当前事实的状况,我们怎样修才真正对於灾难没有丝毫恐怖,那就对了。任何灾难,任何时间、任何处所,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方式走,自己都有把握,你怎么会不自在?你怎么会不快乐?这是真的。这个世间什么名闻利养是假的。要记住古人讲的一句话,「万般将不去,唯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0卷) 2008/10/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0》)
...易,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生实报庄严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像经上所讲的「花开见佛悟无生」,就这个境界。所以我们藉著净土达到这个境界。可是那个基本的条件,必须是不再有分别执著了,这才是生实报庄严土。还有分别,没有执著,生方便有余土。如果是执著也还有,妄想分别执著都有,生凡圣同居土。
这个妄想分别执著都有,怎么能往生?这个我刚才给诸位说的,你只要能把《弟子规》、《感应篇》做到,百分之百的做到,念佛往生净土,决定生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是善人,佛菩萨承认你,《弥陀经》里面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是其中的一个。如果《感应篇》、《弟子规》做不到,你不能算善人。不能算善人,你怎么能到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想到,上善,我不是上善,我能做到中等善,行!做到中等善就是上善,为什么?佛来接引你的时候,就把你提升一倍,你是一个小善就变成大善。所以佛接引的时候,先是佛光注照,佛光照你,这一照就把你提升了。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把你提升一倍。你如果是念到事一心不乱,这一提升就是理一心;你念到功夫成片,一提升就是事一心。
所以鸠摩罗什大师翻译《弥陀经》,他经文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有道理的。那个经的原文不是一心不乱,这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用了这个。因为一心不乱一般人讲做不到,谁能做到一心不乱?对於往生不就没指望了。原文经典里面是一心系念,你看玄奘大师的译本就看出来,一心系念,这个可以做得到,一心不乱可做不到。但是怎么样?一心系念,佛来接引的时候,佛光一加持,就把你变成一心不乱。所以他讲得没错。你生到极乐世界肯定是事一心不乱。这事一心不乱里头功夫浅的,到极乐世界再不断向上提升,就是这么个道理。
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把那个分别执著淡化,认真努力把它看淡,不要太执著,不要太分别,对自己有大利益。应当怎么样?应当克期求证,希望我在两年当中做到,三年当中做到,自己要定时间表。最好在一年当中做到,你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不可以超过三年,超过三年这世界大灾难来的时候,也许你的机会就没有。所以一定要了解当前事实的状况,我们怎样修才真正对於灾难没有丝毫恐怖,那就对了。任何灾难,任何时间、任何处所,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方式走,自己都有把握,你怎么会不自在?你怎么会不快乐?这是真的。这个世间什么名闻利养是假的。要记住古人讲的一句话,「万般将不去,唯有...(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0卷) 2008/10/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0》)
...从自性里头般若智慧流出来的,它怎么会一样?你真的看清楚、看明白,相信!
所以我们学经教的时候,早年我都常讲,佛经没意思,你要说佛经有意思,你谤佛。真的是没意思,因为佛讲话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当然没有分别执著。不像我们,我们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所以说出来、写出来的东西不行,不能跟人家比。你有问题向佛请教,你提出来,佛立刻答覆你,佛并没有想一想这个我得怎么答覆他,没有。所以他统统是从自性流的。他回答你决定没有丝毫错误,帮你解决问题。自性无量的智慧功能,人人都有,就是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把它障碍住,它透不出来。这些道理我们要懂。经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明天再来学习经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须弥顶上偈赞品第十四」,经文第八段「西北方真实慧菩萨」,偈颂第一首看起。
【宁受地狱苦。得闻诸佛名。不受无量乐。而不闻佛名。所以於往昔。无数劫受苦。流转生死中。不闻佛名故。】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先介绍「真实慧菩萨」,什么叫真实慧?他老人家说了八个字,「心不颠倒是真实慧」,你看说得这么简单、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很难得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弥陀经》上也给我们说了八个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真实慧,所以就感得阿弥陀佛来接引你,这是我们学净土的同学不能不知道。一心不乱不容易,临命终时心不颠倒是更不容易,但是我们能不能修到这个目标?答案是肯定的,而且真的是不难。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在《往生传》,甚至於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周边的一些同学他们念佛往生的,做出了榜样来给我们看。那么要问,要念多久才能有这个功夫?这个话的答案不在别人,在自己,你自己要真干那就很快。《弥陀经》里面跟我们说的,「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你看多容易。
有没有这个例子?有,宋朝时候莹珂法师就是最好的一个例证,这在《高僧传》里面有记载,《净土圣贤录》里面也有他。从记载里面我们知道,莹珂法师并不是值得大家敬仰的法师,为什么?他破戒、他不守清规,但是他有个好处,他相信因果。自己习气很重,造作许多的不善业,他向同学请教,像我这种行持,出家了,佛教导我们的没做到,从因果上讲决定堕阿鼻地狱,这个他很害怕。他向同学们请教,经上有没有什么方法,能教我不堕阿鼻地狱?同学就给他一本《往生传》给他看,他看了之后非常受感动,知道只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够不堕地狱。於是就下定决心,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寮房里面,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念了三天三夜,也不吃饭、也不喝水、也不睡觉,真心念,居然把阿弥陀佛念来了,这是感应,感应道交。阿弥...(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开欢欢喜喜告诉大家,「三天之后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他说的话非常恳切,不像骗人样子,可是寺庙里没有一个人相信,像你这种人关起门起来,关了三天不知道你在那里干啥,三天阿弥陀佛来接引,好在三天不长,我们大家等著看,看是真的、是假的。到了第三天,他要求大众,他说「今天佛接引我往生,希望大众今天帮助我,念佛送我一程。」大家当然很欢喜,大家给他念佛,给他助念,念了一刻钟。中国古时候的一刻大概是现在半个小时的样子,他就告诉大众,「阿弥陀佛来接引我,我去了,谢谢大家,我去了。」真的就走了,这一点不是假的,他说阿弥陀佛来了,别人看不见,但是他真的往生了。你看没有生病,没有痛苦,真的是预知时至,三天前他就知道,《往生传》里记这个例子。
这是几天?三天,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到若七日」,这不是假的。这个法门,问题就是你是真的干还是假的干?现在哪个念佛堂挂个招牌「到我这个念佛堂来七天保证往生」,在我想这个念佛堂一个人都不去,没有一个人敢去,为什么?去送死的。这说明是假的,不是真的。莹珂法师是真干,为什么真干?知道地狱苦,知道自己做了好多恶业,肯定要堕地狱。他并没有到一心不乱,他真的到了心不颠倒。他三天念佛那当然也是功夫,那么至诚恳切的念,虽不是一心不乱,在我们心里想应当他得到功夫成片,就像《地藏经》上讲的光目女。我们在《地藏经》上看,婆罗门女是得一心不乱,她真得到了,至少是事一心,为什么?她参观地狱,地狱里面无毒鬼王来接待她,称她菩萨,不是到一心不乱没有能力参观地狱。因为地狱只有两种人能去,一个是造作罪的人,一个是菩萨,普通人是见不到的。她是定中境界,光目女的功夫比她差一等,应该是功夫成片,她是在梦中得到的讯息,她不是定中。所以我们读经的时候细细观察,你就晓得他应当是什么样的境界。
念佛人一生所求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求什么?真的,真正功夫就是求个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什么叫一心不乱?最浅的功夫,我们常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刚刚达到一心不乱,功夫不深,但是决定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个境界古大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必须要念到什么?念到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你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功夫成片。什么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才叫一心不乱。我们见思烦恼没断,但是这句佛号起了作用,把我们的烦恼伏住。烦恼是什么?自私自利、七情五欲,佛经上讲的「身见、...(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夫,我们常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刚刚达到一心不乱,功夫不深,但是决定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个境界古大德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必须要念到什么?念到你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你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叫功夫成片。什么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见思烦恼断了,才叫一心不乱。我们见思烦恼没断,但是这句佛号起了作用,把我们的烦恼伏住。烦恼是什么?自私自利、七情五欲,佛经上讲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些东西虽没断,伏住,它不起作用,也是相当了不起的功夫。换句话说,就像念佛堂的堂主他老人家那句口头禅,「放下身心世界,提起正念」,正念就是阿弥陀佛。你一天到晚没有其他的妄念,你工作不妨碍,工作如果是劳力的,不是劳心的,你的佛号还是可以不间断,你心里默默去念,你做你的工作。如果是要用思考的,你必须把念佛暂时放下,要养成习惯,暂时可以放下,你去思惟你的工作,工作完了之后阿弥陀佛立刻就提起来,这也是功夫成片。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你心里面不起贪瞋痴,只起阿弥陀佛,其他的妄念统统没有,念头起来都是阿弥陀佛,这叫功夫成片。临终的时候呢?临终的时候一定要有真实慧,就是心不颠倒,这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临终的时候起了妄念,妄念是什么?贪瞋痴慢,这个念头一起来就不能往生,这一生往生的机会就失掉。所以人在临终的时候,关键的时候,关系他未来!
所以佛门祖师大德给我们制定的这些规条,我们要遵守,决定不能够哭,为什么?你一哭把他的感情勾起来,他就又想起亲情就坏了,那就颠倒了。所以在临终送亡人的时候心地要清净,要诚诚恳恳用一句佛号送他,帮助他提起正念,这就对了。那个感情,什么时候去哭他?等他往生走了之后,你再哭不迟。往生人断气之后八个小时、十二个小时,十四个小时最好,十四个小时之内不能有伤感的念头,你要很理智。所以一般家亲眷属没有法子,控制不住,最好把家亲眷属隔离,让这些同参道友来帮助他。等十四个小时之后让他家亲眷属再进来,这是对的、是正确的,帮助他往生,帮助他到好地方去。不学佛的人、不知道有极乐世界的人,临命终时如果也能做到心不颠倒,这个人决定生天,为什么?他有定有慧,有定慧肯定有善行、有善德,这种善行善德他肯定生天。所以我们要记住,心不能颠倒,颠倒就是起心动念、就是分别执著,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的心就颠倒。心不颠倒就是心里一个妄念都没有,只有阿弥陀佛,这是净宗无比殊胜之处。心里一个妄念没有是真正不容易,那是到了禅定相当的定功才能做到。凡夫很难,凡夫我们念佛人说,用阿弥陀佛代替一切妄念。你心不是起念头吗?起念头阿弥陀佛不要紧,不起别的念头,善念阿弥陀佛,恶念也阿弥陀佛。只要念头一起,第一个念头不怕,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净土的觉就是佛号提起来。头一个念头不管是什么念头,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弥陀取而代之。然后念念弥陀这个念头相续,没有其他的,这就是真实慧!
这到了第八住,八住叫童真住。所以我们看到许多佛门里面佛菩萨的变相图,佛菩萨都画成童子,天真无邪!八住菩萨。我们前面讲佛的十身,「十身灵相一时具足」。你细细的观察,十身我们前面刚刚学过。菩提身,菩提身是什么?我们现在讲这个孩子聪明,悟性很高,一看一听他就明白了,这菩提身,灵性。愿身,他有善愿,他念念会想到众生苦,念念想到怎么帮助众生,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这是佛的十种身。你细心去观察,在他统统都显示出来,这叫童真。这个地方是十住菩萨,这到第八,就称之为童真住。我们看清凉大师的注解,下...(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找到一个同学,我们同学听到这个事情就去帮他助念,劝他,跟他讲佛法,他就接受了,很欢喜,告诉他的家人,「帮助我念佛,我念佛,疼痛就减轻了,不要再找医生,你们就帮助我念佛求生净土。」三天之后往生,瑞相好,火化的时候有舍利。三天,真的回头了,真信、真愿,三天念了没有间断,我们有五、六个同修帮助他,送他往生。证明《弥陀经》上四十八愿第十八愿讲的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里头有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大家听了这个,千万不要以为临命终时来得及,现在多造一点业没关系,到临命终时我能够有一个星期时间足够了。理上讲讲得通,在事上讲靠不住,你临命终时你能够保持你头脑清楚吗?你看看多少临命终的人,病重的时候不省人事,家亲眷属来了不认识,那就完了,那什么忙都帮不上。那个时候念佛帮助他,只能减少他的痛苦,没有办法帮助他往生,往生要他自己神智清楚。所以神智清楚走的,大福报!中国人讲五福,五福最后就是好死,走得好,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绝不堕恶道。哪有一个头脑清楚的人会去做畜生、会去做饿鬼?不可能的,他选择的一定是人天。临命终时一下糊涂了,他就会堕三恶道。所以往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条件是临命终时清清楚楚,佛在经上讲「心不颠倒」,这才决定能往生,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往生。我们能不能保证自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个太难了。所以平常念佛是什么?练兵,临终往生是打仗,就是准备最后那一著。平常已经养成习惯,这个习惯有没有把握,不要去问别人,问自己。也就是一切时、一切处,万一我遇到危险的时候,第一个念头是什么?阿弥陀佛出来了,你就有把握。如果说还有贪瞋痴慢就完了,你要晓得贪是饿鬼、瞋恨是地狱、愚痴是畜生,搞这个就错了。
所以自己有没有把握,自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你想的是什么?你念的是什么?想的是名闻利养,念的是五欲六尘,西方这条路你这一生就没有分,虽然接触到,也学了,不管用。如果一切时、一切处,你所想的是阿弥陀佛,你所念的是阿弥陀佛。如果你还有余力的话,你会帮助一切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就对了。如果说算了,我别人不度,我把房门关起来度自己一个,那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的人去不了极乐世界,因为极乐世界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没有缘可以,没有缘你自己关门念佛求生可以,没有帮助众生的缘。有缘就不行,有缘你要是舍弃一切众生,你没有慈悲心,没有慈悲心就跟大乘不相应,大乘有慈悲心,这要知道。所以实际上四十八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两个条件,一个是一心不乱,另外一个是发菩提心。...(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九九二卷) 2008/10/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992》)
...,要舍。
章嘉大师当年教给我的放下,修行证果的秘诀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是明了,我们现在从经教里面看破、明了了,但是没有功夫,为什么?功夫是放下。经上给我们讲的贪瞋痴慢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都懂得了。贪瞋痴慢从哪里生的?从妄想分别里面生的。底下就讲到,这里讲到三细六粗,这就说明我们的贪瞋痴慢怎么来的。知道它是假的,就应该认真的把它断掉。对人、对事、对物,对世间、对出世间,都不要执著,然后再提升,我也不分别了,到不分别是菩萨地位,不执著就是阿罗汉,到不起心、不动念,菩提涅盘就圆满证得。其他的都是假的,都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总是出不了六道轮回,学佛也不行,你没有功夫的话,学佛出不了六道轮回,只是在佛法里面结个善缘,种一点善根,来生来世遇到佛缘再接著干,这是事实真相。要知道我们每一位同学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佛,为什么没有出离六道?就是没有真放下,或者是放下得不够,你放得少,你的习气还很浓,还常常起现行,所以没有能够出离六道轮回,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现在也总算是知道不少了,往生真正的条件是念佛三昧。什么叫念佛三昧?《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人决定往生。我们现在有没有能做到一心不乱?严格的讲,一心不乱不容易。什么时候才到一心不乱?证阿罗汉果才到一心不乱。这样看起来,我们学净宗,这一生想成就就没指望了。确实有不少人提出这个问题,好在我们现在念的这个本子是罗什大师翻译的,他老人家翻一心不乱,我们看看玄奘大师的翻译本不是这个字,玄奘大师是直译,照著梵文的原文直接翻译,那是正确的。玄奘大师的译本是怎么译的?叫一心系念。那这就好办,它不是不乱,一心系念。一心系念是我的心常常念著阿弥陀佛就行,那就容易太多,我们真能做得到,一心不乱可做不到。我们想,鸠摩罗什大师是不是翻错?说老实话,没翻错,一心不乱是什么?在你临命终的时候,你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心里除了阿弥陀佛之外,其他的念头都没有,这叫一心系念,这个我们能做到。佛来接引的时候,首先佛放光照你,一加持就把你的一心系念提升到一心不乱。他没翻错,祖师讲的也是实话,不是假话。所以这两种译本一对照,我们就放心,我们也就明白了。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经要听,为什么?听经明理,听经也是修行,修什么?修定修慧。怎么叫修定?我们一心在听经,杂念放下了,妄念就少,这就是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0四卷) 2008/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2004》)
...接触到这一品经的时候,你会生欢喜心,你能信、能解这就是有缘,佛一定加持。他加持讲经的人法慧菩萨,他也加持听经的人,我们这些人是凡夫,如果不得佛的加持,你在这个经上怎么能生欢喜心?怎么能信解?这个解有浅深不同,即使浅解,解得很浅也是佛力加持。时间长了,所谓念兹在兹,我们这部经好像是二000年开讲的,在新加坡开讲。到今年十年,十年没有中断,我们的心就住在这部经上,这就是长时薰修才能产生法喜,才能得到一点受用。所以大经实在讲它有它的好处,长时间的薰修,又何况这部经是大乘教里面的根本法。方东美先生把它看作佛经哲学概论,他老人家一生非常欢喜这部经。
下面又说「又云」,还是《十地论》上讲的,「唯加金刚藏,不加余者,以是菩萨得此定故」。《论》上举的例子,加金刚藏菩萨,这在后面;这个地方是加给法慧菩萨,是十住。应该对谁特别加持?这个人必定是修学已经达到这个阶层,佛菩萨一加持他就能往上提升。所以这个地方也讲得很清楚,以是菩萨得此定故,这是应该加给他,要给他加持。我们念佛人,特别是在往生的时候一定得佛加持,我们平常如果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佛一加持,一提升就变成事一心不乱,所以《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重要,这两句话是往生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但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是这两句,玄奘大师的译本就不是的,玄奘大师的译本是「一心专念」。我们知道一心专念容易,我们能做到,一心不乱不容易,玄奘大师的译本是直译的,完全照印度文字上翻。罗什大师是意译,没有依照经典,是把《佛说阿弥陀经》的意思完全用中国人语法写出来,所以我们念《弥陀经》,像念中国人的文章一样。如果你看玄奘大师翻译的本子,你会念得格格不入,所以没有人愿意念他的本子。不能说他翻得不好,翻得好,但是里面是外国人的文法。曾经有人问我这个问题,这问得好。为什么罗什大师把它翻成一心不乱?佛说的时候没有讲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太高,所以我们懂得,临命终时,佛一加持就得一心不乱。但是还有,不得一心不乱能不能往生?也能。为什么?功夫成片就能往生。我们念佛功夫没有到成片,没有到成片你天天念的时候,临命终时,佛光一注照就功夫成片,就这么个道理。佛来接引的时候首先放光,佛光注照就提升,不成片的提升成片,这样往生的。如果不是佛力加持的话,那你必须要念到功夫成片,你才能往生。所以已经念到功夫成片的时候,一提升就是一心不乱。所以懂得加持这个道理、这个原理,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四九卷) 2009/10/1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49》)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三卷
...尔时法慧菩萨已下,至菩萨住我今当说」,这一段,「我今当说」在此地。从这上面这是指第一段,第一段经文有十九行半,「十九行半经,明法慧菩萨入定」,这我们在前面看过了,诸佛加持。「诸佛加持分,於中大意有十」,第一个是菩萨名号,「释菩萨名」,介绍法慧菩萨。第二「明入三昧之意」,为什么要入三昧。第三「明三昧之力」,这个三昧的力用,它起什么作用。第四段是说明「十方佛来现其前,与法慧同号」,这我们在前面都读过。第五「明十方佛与力共加」,十方诸佛统统加持法慧菩萨,为什么加持?就是为了他来说十住法,说这个法门。第六「明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愿力使然」,他说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么多同号的如来来加持法慧菩萨?这是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是法身如来,往昔愿力使然,过去生中行菩萨道,修行的时候曾经发过这个愿,现在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不能不兑现,所以说自自然然这个愿力现前。第七段说明「法慧菩萨自善根力能入三昧」,这一段非常重要,诸佛如来加持你,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善根力,佛菩萨加不上。所以佛菩萨加持,跟我们自己修行是相对的,我们有一分修行他加持一分,我们有两分修行他加持两分。
罗什大师翻译的《弥陀经》,里面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玄奘大师翻的他是直译,玄奘大师翻译的没有一心不乱,叫「一心专念」。诸位要知道,一心不乱难,如果是这个标准的话确实有一些人吓到,看到这个一心不乱,这不行,我怎么会做得到?所以对净土法门就灰心。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没翻错。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低的功夫净宗的术语叫功夫成片,也就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一心专念。一心专念,我们想想,我们可以做到,一心专念就是功夫成片。换句话说,虽然没有到一心不乱,因为一心不乱至少是须陀洹那样的见思烦恼的见烦恼断了,这真正是事一心。事一心也有三品,这是下品。中品呢?事一心的下品相当於须陀洹,中品那就是二果、三果,上品是四果阿罗汉,你就晓得真不容易!罗什大师翻的有他的道理,因为你有功夫成片,念到这个,所以你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先放光照你,这个放光就是加持你,把你的功夫成片提升到一心不乱,他没翻错,他翻得很有道理。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这就成片,一片。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你不起念则已,起念就是阿弥陀佛,好像这一句佛号念成习惯,无论在什么时候自自然然它就出来,这叫功...(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四卷) 2009/11/16 台湾高雄 档名:12-17-2064》)
...足。三学三慧三资粮,展开来,就是释迦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无量法门,一切经教,就收在这一句名号里头,持这一句名号,就是持一切法门,念这一尊佛就是念一切佛,生极乐世界就是生十方诸佛刹土,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能一心执持,还要把心分一部分去研究这个研究那个,去学这个学那个,就不是真信、切愿,不是一心执持,这样修法,一生再精进,实在讲那不是精进,那是杂进乱进。这一生中不能成就。
○信愿行在一心当中,一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真心里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是非人我,真心就圆满具足信愿行。不是一心,用三心二意这个心念佛不能往生,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是用三心二意念佛的人多,一心念佛的人少。一心不但具足信愿行,也具足觉正净,具足戒定慧。
○我们可以把阿弥陀佛无量劫中所修行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怎么变?真信切愿执持名号。这里最重要的信要真,决定没一丝毫怀疑,愿要切,切愿就是纯一的心想,纯而不杂,一心一意就可以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方法就是深信切愿老实念佛。死心塌地念这句佛号。
○修行秘要就在于一心,修行修什么?就是修一心。特别是净宗,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净宗的功夫就这八个字。
○把修行纲领所说的依三皈依,说觉正净,觉正净都从一心当中得到,如果二心,觉正净三个字决定没有。一心就是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二就不一了。《弥陀经》上讲一心不乱。净宗修什么?就是修一心不乱。你要知道这桩事情,就认真去修一心不乱,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今天念佛的人多,成就的人少,什么原因?修错了,口里虽然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心里胡思乱想,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叫你修一心的,不管心里起什么念头,心里一动念头,赶紧拉回来,拉到阿弥陀佛来,使你整个心里一天到晚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没有第二念,这叫修一心。“心净则土净”,这叫修净土,也可说修净心、修清净心。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一面还想占别人便宜,这样念佛号,不能断烦恼,不能恢复自性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
○没有念头的心就是一心,起了念头就叫二心,我们的妄心无常,要舍弃妄心,认真修定,定就是自己的真心。自己习气很重,所谓业障很重,另外环境诱惑太大,自己做不了主,这是我们很难成就的因素。
○祖师大德教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就是念头。应有什么样的念头?互相敬爱、信赖、协助。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过来。扩大到尽虚空、...(净公上人法语菁华录《○修行秘要就在于一心,修行修什么?就是修一心》)
...不懂事,不知道怎样做人,不知道怎样做事,苦在这个地方。我们有幸学佛,就是接受佛陀的教诲,佛教里面的内容太丰富了,绝不是我们一生能够学得了的,这个要知道。就好像学校读书一样,大学科系很多,你能不能把所有科系都念完?不可能,我们只选择一个科系,一个科系念四年就毕业了。
佛法有十个宗,十个宗就好像十个学院,宗底下有派,派就等于派系。我们选择一个学系,一门深入,选定之后一生不要改变,你才会有成功。要常常换的话,你在学校念书毕不了业,今天这个学系好,明天那个也不错,大概念到一百年你都毕不了业。一个学系学四年,十个学系就四十年,二十个学系就八十年,三十个学系就一百二十年,你没有那幺大年岁,你毕不了业。一个学系四年毕业,道理就是一样的。
世间学问(学系),是隔行如隔山,你这个学系念得很好,那个学系你没有学过你就不懂。但是佛法不一样,佛法「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门通了一切都通,这很不可思议。你要想走捷径,怎幺样能快速成就?一门深入。净宗是最方便的,经典最少,这是五经一论。说五经一论,六样东西还太多,我在这六样东西里面选择一样,一生当中专攻行不行?行,一样成就,每样东西都能够学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是禅定;心不颠倒是般若、智慧,所以戒、定、慧三学都在其中,哪有不成就的!
有这个缘分,自己念佛堂不管大小,能大,多容一些人;小,人少一点。而印光大师过去常常开导,劝人道场不要太大,在一起共修以二十个人为原则。老法师说这个话好,我们愈想愈有道理。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二十个人在一块共修,像我们这幺大的场所就很好了,不杂。你们有二十个志同道合的,你们也可以找个地方做个小念佛堂,真正专学,心无二用,大家在一起互相勉励,依众靠众,没有不成就的。人多了,人多就复杂,闲话就多,功夫很难得力,看这个不顺眼,看那个喜欢,你动心!
我知道现在在中国东天目山,在杭州临安,他们听说有五、六百人在一起共修,它有三个念佛堂。它的方法很好,不准说话,每个人戴个牌子,「止语」,这个好!不说话就没有是非,严格的执行,你进念佛堂之后不可以说话。平常的时候它修行的时间长,每天有八个小时听经,放录相的光碟听讲经,大概有十几个小时念佛。所以,你就没有什幺空闲时间,累了只有休息的时间,管理得很好,这个就很如法。不说话好!所有一切麻烦都是言语太多。
第二个问题,一九六一年老法师发愿建念佛堂,经过许多年机缘才成熟,办念佛堂机缘成熟...(净公上人学佛答问110集《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七) (共一集) 2005/5/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269-01 》)
...睡眠中突然死去的事情。请问为何这些人会在睡眠中死去?这些人在无病痛下死去,是否为好事?念佛人该如何确保在这种状况之下顺利往生极乐世界?
答:这个问题最好也不要放在心上,这是各人的业障不相同,因果律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现在世间很混乱,我们从灵媒那里得来的讯息,这个时代是法弱魔强,魔来破坏正法,魔加持你。你有一个恶念,他会把你这个恶念扩大,变成十个恶念;你有十个恶念,他会把你扩成一百个恶念。你要是没有恶念,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你总有引子去引导他,这个道理不难懂,我们听了之后能理解。所以,灵界给我们的讯息,要我们在平常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待人接物,尽量避免跟别人冲突,心要能包容,不要分别自己跟别人,对什么人都能一视同仁,魔对你一点办法都没有。如果你有分别,对人有分别、对事有分别、对物有分别,你很难脱离魔掌。为什么?这些东西都是跟妖魔鬼怪的媒介,这媒介就是你有分别心,你有是非人我的这种念头,这个不好。佛法里头修行,这也是很大的忌讳。你看,念佛修什么?这要知道。念佛所修的是清净心,《弥陀经》上讲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平常要修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平等心,临命终时能不能往生在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福报,那是临终的时候讲的。正念现前,没有邪念,一心一意求生净土。
所以我们分别执着是非常的麻烦,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特别是人事里面。接触最多的是家庭,一家人要和睦相处,这比什么都重要。纵然家人这个人、那个人有些错误,绝对不要放在心上。哪个人没有错误?古德讲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佛门讲没有过失的,只有佛一个人,菩萨都有过失。为什么?菩萨无明习气没有断干净,还有过。所以要能包容,不要去责备。看到别人过失,立刻就要警觉到我有没有?他来提醒我,他是我的一面镜子。人不容易发现自己过失,很容易看到别人,所以别人是我的镜子,看到别人过失,就照照镜子,我有没有过失?有,赶快改;没有,勉励自己记住不要犯这个过失。完全对自己,不要去对别人,这就是《坛经》所说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叫真修行。
常常想着别人过失,说着别人过失,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那你自己怎么会有成就?哪一天学到了,看看别人都没有过失,他是示现给我看的,是我的善知识。要想到那不是真的他的过失,他是来给我看的。你这样想,那就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在你面前表演,是佛菩萨化身。化身是来度你的,来警告你的,你觉悟了...(净公上人学佛答问110集《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十二) (共一集) 2007/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371-01 》)
...,谁接也不走。但《观经》中,如第十五观中品下生者,临终时没有佛来接引,下品中生者是化佛、菩萨来接引。应如何识别真假?下品上生者是观音、势至来接引,下品下生者则为金莲花接引。临命终时死生大事,请老法师开示。
答:这些事情要研究,你好好的去研究净土五经一论。如果再详细的,在过去台湾有位老居士,把净土的典籍会集成一套丛书,叫《净土丛书》,那就非常详尽,你好好去研究。如果你不愿意研究这个东西,你喜欢简单,你学哪部经就依哪部经去学,就没错。你依《十六观经》,《十六观经》我不依前面,我只依第十六观,十六观就是持名念佛,你只一心去念下去,你就不要问这些。你想既然念佛,还有这么多妄想存在,你往生的希望很渺茫,为什么?你心太乱, |
|
|
|
|
|
|
|
你心太杂了。如果你统统放下,你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大概你将来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弥陀、观音、势至都会来接引你,这才是真实的利益。不要去怀疑,不要去打这些妄想,古人讲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八个字你记住了,这是成功的祕诀。每部经它接引的众生不一样,净土众生的根性也是很复杂,不是一个法门,所以念佛的方法很多。你只要一门念到底,你心才定的。什么时候你真正往生有把握?你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就决定得生。所以,一心不乱重要!
《无量寿经》上「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讲得多简单,多么扼要。发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发菩提心。你能存这个心,生活是用这个心,工作也是用这个心,待人接物都是用这个心,这菩提心现前。不是说我念佛有这个心,不念佛这个心就没有,那你不是真正的菩提心,你还有二心。对佛是一种心,对众生是一种心,你还有二心,二心不是菩提心,你不能往生。往生虽然是易行道,也不是想像当中那么容易。从前李老师告诉我很多遍,所以我们的记忆就很深。他是讲台中莲社,念佛的同学很多,真正往生的不多,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只有两三个。你将来往生是万分之二、三,这是你很光荣的事情,一万个人里面九千九百九十多都被淘汰掉,你被选中,很难得。但是你有这么多疑虑,那我肯定你选不上;你要真正想被选上,这统统打掉,你才能被选上。
问:第十一个问题,请问是否可代父母接受三皈依?
答:这个三皈依叫结缘三皈,不是真的,叫结缘三皈。三皈不是别人能代替的,别人能代替,我们都不要修了,佛菩萨都代替我们,他大慈大悲。为什么祖师大德常讲,佛门里面「公修公...(净公上人学佛答问110集《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十) (共一集) 2007/9/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09-01 》)
...定,定他就开慧,智慧开了,才能解决问题。你学多、学杂了,你心没有定功,你就没有智慧,这就错!
问:底下一个问题,弟子的父母亲戚颇有善根,只是未发心正信佛法。请问弟子应如何更有效帮助他们?
答:这个地方就是佛法讲的善巧方便,他如果说不反对,你常常听经,现在用光碟很方便,你听经他不反对,他也就听到了。能够听个一年、二年善根就种下去,这是接引很好的方法。你自己更要做到,佛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在家要做真正孝子,你父母才会觉得学佛是好,学佛很孝顺,他就欢喜了。他欢喜他也想学,而且也会把佛法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这样帮助是有效果的。
问:第十二个问题,弟子或遇横死罹难众生,或解剖动物时,都念「南无佛陀,南无达摩,南无僧伽,南无阿弥陀佛」,净土往生咒,七佛灭罪真言,地藏菩萨超度心咒等。请问应怎样念才如法?还需要做别的什么吗?或要结什么手印?
答:都不需要,只念阿弥陀佛回向给牠,帮助牠求生净土,你的诚意达到就好了。念太多就念杂了,你自己也感觉得很杂,接受的众生牠也感觉的混杂。世出世间一切法,佛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弥陀经》的宗旨「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要懂这个道理,一才真正有效果。所以是一句佛号送往生,对人、对一切动物都相同。
问:底下一个问题,请问哪种佛咒能破降头术?哪种佛咒能破蛊惑术?
答:你要真正懂得这些原理原则,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这是灌顶法师讲的,我们不能不相信。什么样的方法都没有效果,最后这句阿弥陀佛有效。就怕你念得不诚心,你念得对它怀疑,那就没法子,你要相信决定有效果。在藏传里面,他们念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一样有效果,「唵嘛呢叭咪吽」,这是他们天天念的,跟我们念佛一样。那是念观世音菩萨,也很有感应,就只要一句,简单也很容易。
问:底下一个问题,老法师说八地菩萨才纯修密,不修密法不能成佛。请问是不是说成佛都要经过密法,以去除妄想?八地菩萨还需要有男女双修吗?
答:佛对众生所说一切法,有方便、有真实,这你要知道。佛讲到八地,实际上在《华严经》上讲,你要到初住你就全部明白了。然后你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接引众生的善巧方便,那种智慧的自在运用,你就完全通达。你现在还没有到八地,你就乖乖的依教奉行,持戒,好好的学佛,那就行了。不需要到八地,到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你就明白了。
问:底下第十五个问...(净公上人学佛答问110集《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八十二) (共一集) 2007/10/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15-01 》)
...是我们的意识心,没有办法知道真如本性里面的这些实相、真实相,你想描绘它这是不可能的。经上常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你怎么画法?所以这些真相不能不知道。
问:底下一条就是,建筑和衣服能否画成现代化?因为都是随心所变的,现代人往生,有的可能不太喜欢穿古装,或住古代宫殿,理论上极乐世界是否应该也有现代的洋房,或现代化的衣服?
答:你想得很好,确实相随心生。可是到极乐世界我们想想应该是什么样子?有没有现代跟古代?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极乐世界是不思议的法性土。到那个地方,人还有没有分别执着?给诸位说没有了,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没有分别执着,换句话说,也没有古今,也没有内外,也就是时间空间都突破了。身体居住的宫殿、服饰,你说是什么样的形象?有没有一定的形象?没有。那你就晓得,在那个境界里面完全是随顺自性,他没有想到我要穿个什么样的服装。阿弥陀佛是古装,我们现在穿这个跟阿弥陀佛能相应吗?我们有这些念头,能不能到极乐世界去?不能去,去不了!你妄想执着太多了。往生极乐世界什么条件?清净心,心净则土净。
我们念佛念到什么样的功夫才跟极乐世界相应?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往生。如果我们有这么多的念头,不能往生,你既使画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是一桩好事情,你在这里宣传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你这些念头很多,分别执着很重,障碍你往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关于画画,我介绍你一位画家,台湾江逸子居士,他画了西方极乐世界变相图,也画了一幅地狱变相图。地狱变相图里面确实有古装、有现代装,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他就没有办法画,完全用白描,没有着色。毕竟他是个佛教徒,他对于经典有相当的契入。他也是个画家,你有这些问题,你们在一起磋商,我相信对你会有些启示。底下的问题我就不再答了,我介绍你一个朋友,你去找他,去研究这个事情。他的问题我念一遍,不必解答了。
问:大家和弥陀一样,如果我突然想穿高贵的西装,他要穿晚装,那我们的衣服立刻跟佛就不同了。那极乐世界的大众不就有各种不同的衣服和形象了吗?
答:这就把极乐世界变成娑婆世界了,确实你从极乐世界掉下来,你回到娑婆世界来了。
问:极乐世界大地是琉璃,请问琉璃是指水晶,还是指翡翠?
答:我们这个地方的七宝没有办法跟人比,只是个相似。相似,古人说是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完全透明的。
问:大地该画什么颜...(净公上人学佛答问110集《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0一) (共一集) 2008/9/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79-01 》)
...寺庙。但是那个时候是有寺庙,印度有很多宗教,他们的宗教比佛教的历史早,尤其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就是现在的兴都教,我跟他们接触很多,他们告诉我,他们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但是它没有文字记载,有传说。可是现在国际上承认它,他们的历史至少是八千五百年,换句话说,比释迦牟尼佛早五千年。他们有寺庙,他们拜神,拜大梵天神。佛教里面尊重一切的神灵,他不拜神,这要知道,对神尊重、有礼貌,对人有礼,对神明也有礼貌。底下一个小题。
问:经上没有讲佛、菩萨他们是怎样具体修行的过程,只有发愿和总结的智慧,我很想知道他们是怎样做的?然后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学习和运用?
答:你看的经不多,如果看的经多了,你就不会说这句话了,为什么?经上没有讲佛菩萨他们是怎样具体修行的过程,这个话经上讲得太多了,几乎每部经都讲到。要不把修行的方法讲出来,这经不是白讲了吗?讲有什么用处?部部经上都有。《弥陀经》上教人念佛,讲得很清楚,你看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七是圆满,不能说为七天。七是圆满的数字,叫你是有耐心、有恒心一直念下去。念到什么时候你就有成就?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你得念佛三昧。能不能往生决定在心不颠倒,心不颠倒是决定往生。就是你临走的时候头脑很清楚,没有杂念,临走的时候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只有向往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你。怎么会没有修行的方法?
《华严经》教给我们,修什么?修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讲得好清楚。经太大了,讲得太详细,有些人觉得希望能够简单一点,扼要一点,我们能抓住纲领。华严宗的祖师慈悲,杜顺和尚,初祖,贤首国师,三祖,你看他们提供我们一份华严修行重要的原理原则,这篇文章的名字叫《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我们也在讲经当中,把这部经插进去,也算是一部经,《华严经》修行的方法。我们讲了四十八次,九十六个小时,《华严经》修行详细的方法。怎么会没有方法?没有方法怎么行?抓住这个纲领,依教奉行,就能入华严境界。底下一个问题。
问:请问,梦境的多少是否代表心清净多少?梦境多,心就不清净,梦境少,心就清净些,如果不作梦,是否心真的清净无染?
答:你前面说得有道理,梦多,心是不清净,梦少,心是清净,但是不作梦,不代表他心清净。那什么是心清净?烦恼没有了是清净,也就是像《华严》所说的,分别执着没有了,清净心就现前。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再执着,得清...(净公上人学佛答问110集《学佛答问(答香港参学同修之一0一) (共一集) 2008/9/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479-01 》)
...少。」到底什么原因?对于这个世间放不下,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不能去了。世间人,无始劫来的习气不容易断,儿女、亲人、财富,只要有一个念头还想着就不能去,这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行,必须统统放下。这个放下要在平时,不要想到,我临终再放下还来得及。经上讲「临终十念一念」,理论上没错,你临终的时候,那个时候你肯不肯放下?太难了!人愈是到临终,那个贪恋的情愈深,不容易断。平时就看淡,临终的时候就没有什么罣碍,都要在平时下功夫,这叫真正的功夫。所以,真正的功夫不是佛号念多少,不是你每天佛拜多少,不是的,那都是表面形式。真正的功夫,是你对这个世间一切法看淡了,没有留恋了,这叫真功夫;这是断德,这是真功夫。而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这个意念非常强烈。『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大本」,是指《无量寿经》。可见得,发菩提心是往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请看经文:
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一段经文,是教给我们求往生的方法。首先,佛告诉舍利弗尊者,告诉舍利弗就是告诉我们大家。先说哪些人不能往生,「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换句话说,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缘,这是不能往生的。善根是亲因。「善根」是什么?深信、明了,这是善根。「福德」是什么?是真正发愿、持名。念佛是福,能够有真的愿望,发心念佛的人,可以说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福德人,没有人比他的福德更大。诸位要知道,我不说福报,我说福德,福里面有德。如果没有德的话,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福气,有福,气很多,够你受的,那是真的,有德就好。发愿、持名是大福德,很多人不晓得。人天福德少,二乘人、权教菩萨善根少。为什么说善根少?你给他讲这个法门,他不相信,他半信半疑;纵然不反对,他也肯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自己不想往生,这我们也看得不少。自古以来,这些佛门里面一些大法师、大德们,他自己修禅、修密、学教,修其它的法门,他给大众讲《弥陀经》,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干。自己不干,为什么讲?他认为一般众生根性很劣,只可以修这个法门。自己是上根利智,不屑学这个法门。大错特错!这叫善根少。世间人闻到这个...(净公上人《弥陀要解》讲记48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37集》)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四卷
...,者里就是讲生死轮回,生死轮回自己做不了主。连初果跟菩萨都做不了主,何况我们凡夫,怎么可能有侥幸颟顸,这是决定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要格外的依靠佛力。靠自己的力量确实是有问题,念佛人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那就不一样。
『唯有信愿持名,仗他力故』,仗就是仰仗,就是依靠的意思。『佛慈悲愿,定不唐捐』,唐捐就是舍弃的意思。『弥陀圣众,现前慰导,故得无倒,自在往生。』所以修行,只有念佛是最稳当的,最可靠的,但是念佛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持名」,前面已经讲得很多,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往生西方条件不是别的,就是你有真信、切愿、一心执持名号,这个样子我们念的佛号才叫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是靠佛的力量。「佛慈悲愿」,慈悲愿就是指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阿弥陀佛是愿愿都兑现,不但是兑现,而且是圆满的做到,所以说定不唐捐。念佛人临命终时,决定不会像一般凡夫手忙脚乱,也不会像初果、菩萨有隔阴之迷,而是「弥陀圣众,现在其前」。这个临命终的人,这是阿弥陀佛与一切圣众前来接引。「慰」是安慰的意思。「导」是引导,来引导他,来接引他。因为有佛力的加持,所以他临终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由此可知,心不颠倒实在是佛力加持的功德大,这才能够自在往生。
『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劝发愿,以愿能导行故也。』这一段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含糊笼统把它看过。「佛见」,这是决定没有看错,换句话说,决定是事实。众生临命终的时候颠倒错乱,颠倒错乱有些什么苦?这一颠倒、一错乱,给诸位说,就到三途去投胎,那是苦不堪言!如果一个人,临终时候不颠倒、不错乱,这个人纵然没有学佛,也没有求往生,但是这个人决定不堕三恶道。你想想看:哪一个人神智很清楚,会到地狱、饿鬼、畜生去投胎?这是不可能的。凡是到恶道,都是胡里胡涂去的,一颠倒、一错乱就迷糊了,随着业力牵引,这是非常可怕,非常之苦!佛把这一桩事情,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为我们说出「信愿持名,往生净土」的法门,而且在这部经上,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我们要发愿求生。这就是特为保任此事,「保任」是保证的意思,保证你成就,佛给我做担保,所以这才「殷勤再劝发愿」。这段文是第二次在本经劝我们发愿往生,后面还有一次。愿非常重要,一定要有非常强烈的愿望,愿望就能够带着我们生到西方净土,强烈的愿望才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所以这是非常非常重要,大家对于这个决定不...(净公上人《弥陀要解》讲记48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42集》)
...亦不生』,如果不能真正求愿往生,那个信也不是真信。信有迷信、有正信、有真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那个信是真信。我们知道有不少的法师大德,他们也讲《弥陀经》,也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他自己不念佛,他不求生净土,他劝别人,那是什么?他是正信,不是真信。他认为还有别的法门比这个更高的,看看你们这些人程度不行,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吧!把阿弥陀佛看低了。他虽然不能算迷,但他不是真信;真信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肯往生净土的。『故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这一句是劝勉我们应当发愿。
『又愿者,信之券。』券,是凭证的意思,证据、凭证,『行之枢,尤为要务。』这是说信愿行三资粮当中,愿实在是太重要了。枢是枢纽。「尤为要务」,三资粮中,愿尤其是重要,特别重要。『举愿则信行在其中』,人真肯发愿往生,当然他一定有很深的信心,一定肯老实念佛,老实念佛属于行,心行都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劝也』,劝信、劝行,佛只有一次,劝愿劝了三次,可见得佛对这个非常的重视。第一次是在正宗分第二段,佛说了依正庄严,众生生者皆得不退,所以他劝「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这是第一次劝。第二次是在正宗分末后的一段,听到念佛,一心不乱,临终见佛,心不颠倒,即得往生。佛接着又说,「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这是第二次劝。这个地方是第三次,三次的劝我们,不怕麻烦,不怕重复。足见本师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慈悲恳切,实实在在希望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才满他老人家度化众生的悲愿。我们能够体会到这一层,对于世尊感恩戴德之心自然就生起来了。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47集
『问:今发愿但可云当生,何名今生。』这是蕅益大师破除一些人的疑惑。这一个问,它有两个答案。问的意思很明显,「发愿但可云当生」,发愿当生,为什么说今生?『答:此亦二义。一、约一期名今。现生发愿持名,临终定生净土。』今发愿,如果就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的时候,「今」就是指当今,指现今、现在。「当发愿」是指以后的,像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那就是在当发愿这一句里面。这是说一生修学这个法门,临终定生净土。蕅益大师这个字也用得非常肯定,叫我们看起来一丝毫疑惑都没有。
『二、约剎那名今。一念相应一念生,念念相应念念生。妙因妙果,不离一心。如称两头,低昂时等。何俟娑婆报尽,方育珍池。只今信愿持名,莲萼光荣,金台影现,便非娑婆界内人矣。』第二个答复,答得更好。我们一定要...(净公上人《弥陀要解》讲记48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第46集》)
...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是讲的自性清净心,这个是要证得的。所以这是无有众苦,可见得无有众苦,本来无有众苦。苦从那里来的?是你自己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性无染啊!你把这个迷了,而后才妄生众苦,虚妄出生这些众苦,你在这个里面受苦。不晓得‘自性常净’迷失了常净,迷失了自性无染才有痛苦,今天叫你觉悟,晓得自性无染,决定没有苦,又知道自性常净,才晓得乐是真的,苦是假的;乐是本有的,苦是本空的,这是真理,这个是事实真相啊!希望大家要好好的记住。既然本有、本真,你决定可以求得,那那有求不得的呢?既然晓得本来没有,本来是虚妄、是假的,你还怕断不了吗?
大师在疏钞里面跟我们讲的,讲弥陀经这个义理,解释得很透彻,文义非常地丰富,将来有机缘,我一定给大家介绍。这个事情‘总须自己亲证,方得真实受用’如果不是自己亲证,那依然等于‘说石数宝’,自己得不到真实的受用。
如何得到亲证呢?也就是刚才跟大家说过,要坚定信心,决定没有疑惑,要真正发愿求生,修取持名的妙行,持名就是念佛的功夫,一定要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才能够符合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才能符合经典里面所说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功夫只要念到这样的境界,决定得生。纵然不能够达到理一心不乱,或者是事一心不乱也达不到,但是必定可以符合,就是说把我们见思烦恼能够控制住,不叫它起现行,这叫做符合,就是能够降伏住,使我们的功夫成为一片,我刚才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就是功夫成一片,只要真正不断地去薰修,这个境界不难达到。达到这个境界了,所谓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是决定没有怀疑的。我们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心,信这个法门,信佛不欺骗我们,信我们的自性清净心是本有,本来具足这个法门,相信我们自己念佛可以念到功夫成片,也就是全心是佛,全佛是心。我们可以伏断烦恼,决定得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必定像经典里面所说的境界一样,与诸上善人同聚一会,一生成就圆满菩提。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佛说阿弥陀经 第九讲
请看经文‘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周匝围绕,是故彼国名为极乐。’‘这一节经文,是就所受用而说,’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依报国度。佛经里面有许多地方,它是表法用的,那么这个地方当然也不例外,我们看到这个栏楯、罗网、行树都说是七重。‘七’就是表法,它代表是圆满的意思,像这个...(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佛说阿弥陀经 第八讲 》)
...,这个慧是第六意识所修的,如果讲思,是用第六意识修的。如果在圆教里面讲,这个思就不是心意识,那是菩萨三慧里面的思慧,他的境界就非常非常之高。本经是大乘经,不但是大乘经,而且是大乘圆顿的经典。所以在前面,我们看古来祖师大德注疏,无不是用圆教的教义来注解。这个修行成就,正所谓一生成就的佛法,由此可知他确确实实是法门当中的圆顿大法,我们千万不要轻视了他,更不可以当面错过。那么我们再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人家是深入诸佛如来,究竟圆满的智慧,所谓是念念度入娑婆若海,这个是思如意足。
在我们这初学,我们如何去修思慧呢?这是讲四如意足里面的思慧,怎么个修法?当我们执持名号,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名号起观照,观照就是修慧。如何观照?‘南无’,归依的意思。从前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是迷而不觉,现在我们从‘迷’回过头来,这就是归啊!从迷的那个境界归来,归到那里呢?‘依’是依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意思是无量觉,‘依’,样样都要觉而不迷。所以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不但与阿弥陀佛因地所发的四十八愿相应,念佛人临命终时,佛必定接引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经里面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要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那么我们念佛人,要成就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成就一心不乱,成就心不颠倒,必须要返迷归悟才行。也就是念念觉而不迷啊!六根对六尘境界,样样都明了是觉,样样都不迷是觉,什么叫迷?什么叫觉?在一切境界里面,晓得一切境界相的真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就不迷了。既然知道一切相皆是虚妄,你在这个一切境界相里面会不会起贪嗔痴?会不会起分别执着?不会了。为什么呢?晓得这个相是虚妄的,所以你在这个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就是无量觉呀!这就是阿弥陀佛。功夫用久了,自然就成一片,自然就得一心。
那么西方极乐世界,即使同居土的众生,这个四如意足,他们都得到了,都成就了。所以佛在经上不说了,只说五根五力。那么诸位想想,五根,唉呀!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修,可见得这个问题的重要。但是五根,我们想想,简不简单?不简单。为什么呢?没有前面的三科十二道品作基础,你那里来的根?根的意思,是有能生的意思。‘五根’在此地,我们也把它念念,‘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个五条叫做根。好比树木,植物它有根,有根它将来就会生长,就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因为它有根。
我们的修学要紧的,有根呀!如果没有根,我们怎么会有成就?怎么会有收获呢?所以这个根太重要了。第二个...(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佛说阿弥陀经 第十一讲 》)
...耶识里先有的印象。而佛所现的相,就跟你供养的那个像,一模一样;那就不会错了!不会变别的样子来,他要跟你八识田中的那个相完全一样;这个就错不了了。所以从这个地方也可以能够鉴别这个境界是真是妄?但是你要是纯一真心,魔不敢欺骗你;魔是骗什么人呢?骗那个没有定性、犹豫不决的人,魔就会骗他。为什么呢?那种人好骗,那种人骗了不犯法。如果那个人是诚恳到极点的人,魔不欺骗他,魔骗他犯了很大的罪过。所以骗人的时候,你骗那个常常骗别人的人,你骗他,人家听了,一笑置之。人是非常虔诚、诚恳、老实人,你骗他,没有一个人能原谅你;世间法亦如此啊!所以由此可知,魔不敢骗真诚的人、魔不敢骗一心不乱的人。这一句话诸位要记住。你要是三心二意,要是犹豫不决,那魔欺骗你,是有可能的。你要是这个心里头一点疑惑都没有,虔诚肯定,一心常念阿弥陀佛;什么样的魔也不敢欺骗你。魔不但不欺骗你,魔对你非常尊敬;魔还来拥护你、护持你,不敢破坏你。所以人家来破坏,有破坏的道理;换句话说,自己不尊重自己,别人才不尊重你;自己能够尊重自己,那一个人敢不尊重你呢?学佛,求生净土,亦复如是。
佛说阿弥陀经 第十九讲
请看经文‘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这个土,念去声字;念国ㄉㄨ、。那么这一段经文,是说明,念佛功夫到一心不乱,临终见佛之人,上生佛国。‘是人’这两个字要特别地注意;那么究竟是谁呢?其他的人,他的往生,他成就了,与我们毕竟还是没有交涉。重要的是自己,可是我们自己有没有具足像前面经文所说的那一些条件?条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么换一句话说,是要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而这个三多在一心不乱,就全都具足了。所以我们要想修这个三多,你就修一心不乱,那么此地这个‘是人’就是一心不乱,具足三多之人,他在寿命终了的时候,那么诸位要晓得,我们每一个人寿命是属于业报的,过去的业力,感得今生的寿命;当然包括了我们的健康状态。可是学佛的人,寿命是操纵在自己的手上。这一点我们不可以不知道。佛法里面所谓的乘愿再来,凡是乘愿再来的人,他的寿命是愿力支持的,不是业力;业力的支持这个生命,不自在;到你这个业力尽的时候,这个身体,也就要死亡了。愿力,那是自在的,愿力的自在是与众生的福德因缘又有密切的关系。譬如说,十方诸佛菩萨,那一个不愿常住世间,度化众生呢?这是诸佛菩萨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佛说阿弥陀经 第十九讲 》)
...个地方最后凉,就是全身都冷了,他头顶是热的,头顶最后凉,那么就证明他的神识从头顶出去。从头顶出去一定是往生佛国。如果是从眼睛,眼睛最后凉的,这是生天。如果是心,这个心是心脏,就是心脏的部份;心藏部份是最后凉的,那么他到人道。要是在肚子这个地方,腹部、肚脐的地方,腹部最后凉的,这个是饿鬼道,他堕到饿鬼道去了。如果是膝盖,两个膝盖最后凉,全身都凉了,膝盖还有一点热的;最后这个膝盖冷了之后,全身凉透了;那么这是生畜生道。如果他在脚板心,这个脚心最后凉,这个是最不好的,这是地狱道。这是佛在经里头,给我们勘验,一个人临命终时,你去摸摸他那一个地方最后凉透,这是证明神识从那一个地方走,这个几句可以多记记,这是一般常识,确确实实可以能够勘验得出来的。那么这个神识它有暖相,就是他有温度;最后的那个温度在什么地方?这是决定他往那里去。
这个净业行人,就是讲念佛的人,修净土的人,我们在这一部经,在这一次讲座当中,特别跟诸位观照的就是一心不乱,你要念到一心不乱,那么在你临命终的时候,那个相‘如入禅定’这个相太好了。‘正念分明’,正念是什么呢?就是阿弥陀佛,就是最后一念还是阿弥陀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心不颠倒。什么叫颠倒呢?如果最后这一念,他想到别的事情去,这叫颠倒。把一句阿弥陀佛忘掉了,那个就麻烦了,那就又到六道去轮回了。所以说,顶要紧的是临命终时没有杂念,真正是一心不乱,有阿弥陀佛这叫心不颠倒。但是这一种功夫,要平时来修;如果说我到临命终的时候,我到害病的时候,再修来不及了。这是一桩相当不简单的事情,希望大家趁着我们现在身体健康的时候,要认真的去努力。经文里面讲,即得往生。‘即’是立刻,此地舍报,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讲的感应道交。所以他不经中阴,什么叫中阴呢?中阴,我们一般讲灵魂,就是人死了之后他这个灵魂离开这个身体,但是他没有去投胎,做游魂,我们孔老夫子在易经里头,易系辞大传里头说:‘游魂为变’,那就是中阴,佛法里面叫中阴,孔老夫子称之为游魂。这游魂是很有道理,形容它,形容到的确恰到好处。那么中阴身投胎,经典里面一般讲四十九天,地藏经讲得很清楚,所以我们一般世间人死了以后做七,做七的道理就是超度中阴。因为中阴每七天他有一个变易生死;这个变易生死对他来讲是相当痛苦的。那么你给他念经超度,可以能够减少他的痛苦。所以这个做七就是这么来的。那么只有两种情形,没有中阴。一个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中阴。另外一种就是罪太重了,堕在这个阿鼻地狱里面,没有中阴,所以这个不经过中阴。那么在其余的几道里面,大多数都要经过中阴,而不是立刻去投胎的。那么这样的情形我们也要了解。那么不经中...(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佛说阿弥陀经 第十九讲 》)
...年错过了,是错误的。亲近六祖大师才真正开悟。所以智隍禅师都有这个见取见。所以初学的人是常常会有这种现象,我们自己要能够警觉得到。第四就是戒取见,戒取见是在修因上发生了成见;就是修行方法上‘非因计因’不是这个因啊!他自己以为是这个因。这个成见是很大的错误。我们拿一般宗教来说,你比如一般宗教所号召的;譬如讲信了上帝就能够生天堂,这一句话说得很笼统,这是错误的。一个人他一天到晚在造罪业,他只要能信上帝就能够生天堂,那么诸位想一想,上帝的天堂岂不变成了罪犯的包庇所吗?上帝就变成了黑社会的大头目了,这个地方有什么可取之处呢?生天堂有生天堂的因缘,不是说信了就能生,生天,在其他宗教里面有十诫。十诫的确是生天的标准,如果你能够把十诫修好,你就取得生天的资格,这才是生天的正因缘,不会再有错误的了。在佛法里面讲,你比如说念佛求生净土,多少人有这个心愿;是不是念佛就能够生净土呢?如果你认为念佛,每天念阿弥陀佛,将来我就可以生西方极乐世界了。给诸位说这也很危险。怕的是什么呢?你也堕在这个非因计因。净土经论里面给我们讲的很清楚,我们在本经里面,各位所看到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念佛要念得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不是说得很清楚吗?不是说念了就能生啊!要念到一心不乱,要念到心不颠倒,这样才能往生啊!不是我天天做坏事情不要紧,我念佛将来我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不会受恶报。那有这个道理呢?所以说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善恶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希望诸位记住这样一个定律。我们才不会发生错误。要往生西方净土,必须要依照经典的理论、方法、境界,认真地去修学。我再说一个例子给诸位做一个参考。佛门讲的这个戒定慧,这是佛法修学的原理原则。这个戒律,它的目的是在得定,这是诸位要记住的。戒律是自律,而不是律他的。一个真正是持戒的人,唉呀!看到这个人破戒、那个人又作恶了,诸位想想你的戒纵然十分清净,你能不能得定呢?不能,为什么不能呢?因为你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你是随见随起分别心,定是什么呢?定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你是外面一接触境界心就动了,可见得你那个戒律再清净,你的心定不下来。这个是绝大的错误。定,还是手段,不是目的,定要开智慧,只有定没有慧,不能开悟。所以真正智慧是由禅定,也就是清净心,本经所讲的一心不乱当中所生的。这是千万不可以误会的。一发生误会、一有偏执,就堕在戒取见里面了。最后一条叫邪见。邪见里面最重的是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这是个最大的邪见。这...(净公上人佛说阿弥陀经讲记《佛说阿弥陀经 第二十一讲 》)
...是大愿。「如是观察或赞叹,昼夜相续」,你时时刻刻会想到。所以念老的《净修捷要报恩谈》,真正没时间做早晚课,工作太繁忙,没有时间来学习这个大经,就学习那一本,很好。《报恩谈》真正你看进去了,生欢喜心,功德跟念《无量寿经》没有两样。你一定会发心求生净土,放下娑婆世界,这就对了。所以昼夜相续,叫『昼夜思惟』。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句:
【志心归依。】
这就是发愿,『至心归依』。注解上说,「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第一礼拜门。论云:云何礼拜?」怎么个拜法?「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这就代表十号,「为生彼国意故」,为的什么?想往生极乐世界。我拜阿弥陀佛,就是求生净土,为生彼国意,意是心里想著要往生。「又归依」,归依就是「归命」。《往生论注》里头说:「故知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今经云,归依顶礼,复是志心」,这个志心,意思用得深,「更兼供养,弥显精诚」,这真诚心。这经上说的这几句好!礼拜,《往生论》上讲的五种意思,都在这一拜当中就圆满了,所以说弥显精诚至感。
下面这一段,果报,真修就有果报。
【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还是《往生论》上说的:「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门成就者,毕竟得生安乐国土,见彼阿弥陀佛。」「妙因感果」,五念是妙因,往生见佛是果报,「是故临命终时,蒙佛本愿加威」,本愿的加持,这威德。「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句话非常难得。临命终时,一心不乱比什么都重要,这个时候一心不乱不是自己修成的,而是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慈悲加佑,帮助你一心不乱。「故得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心不颠倒就是一心不乱,这个功德太殊胜了,无比的殊胜,我们要知道。「慈悲加佑,令心不乱」,这句话也出现在玄奘大师所翻的小本《弥陀经》,鸠摩罗什大师的本子没有「令心不乱」这一句,玄奘大师的译本有,把这一句补出来了。这一句很重要,帮助我们念佛人,求生净土的人增长了信心。我功夫不到没有关系,在这一刹那当中,阿弥陀佛大慈大悲保佑我们,帮助我们一心不乱,这太难得了!
故得『不惊不怖,心不颠倒』。「不惊者,不惊慌失措。不怖者,不畏怖恐惧」。这就讲什么?走得平安,走得好,自在往生。「不颠倒者,心不错乱,忆佛之正念依然现前。故得往生。本品经文,未言临终见佛,但既得往生则佛必然来迎」。这一句我们不能忘掉,所有往生的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必定来接引,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尤其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临终,五逆十恶真正忏悔回头,一心念佛,一念、十念都能往生。阿弥陀佛的本愿,没有不来迎接的,不来迎接你找不到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到时候佛一定来迎。「因佛本愿,临终接引。若无佛迎,则凡夫自力不能往生」。你不知道极乐世界在哪里,所以决定佛来接引,不可以不知道。「今不言者」,没有提到这个话,因为这一品「专论因行,故不多涉往生之果境」,往生果报现前的境界就省略掉了,这个道理要懂。这是妙果。
下面第三,「忙里偷闲正念得生」,这一段重要。里面分四个小段,第一段「胜因」,这个因太殊胜了。我们看经文:
【若多事物。】
工作繁忙。
【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念老注解,「右第三类,有二句」:第一句「修行世...(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三三集)》)
...字解释,什么叫正?「确不可易」,这是正,「化者,自然而然」,这两句话说得很好,正是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我们的信愿是在求道,是在求证果,什么是证果?在佛法里面,阿罗汉是证果,菩萨是证果,佛是证果。要想求得证果先要断烦恼,烦恼习气不断,我们的修学就谈不上成绩可言。大家都知道,见思烦恼断掉才能证得阿罗汉果,我们纵然断不了,要向断烦恼这条路上去走,一定要做到烦恼轻,我们功夫才有成就。烦恼一年比一年轻,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你的生活就幸福、就自在、就快乐了,佛法里面常讲「法喜充满」,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学佛学得很欢喜,很有受用。同修当中有没有?有,也不在少数。他们真有这个受用,来告诉我,我也为他欢喜,他得法喜,他真干!
从什么地方干起?古德教给我们的很多,但是最要紧的还是讲「从不妄语始」,这是真实教诲。我们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不妄语修起。符合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修行的纲领,「善护三业」,你看它第一句就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古大德教给我们从不妄语始,从这开始,跟经训相应。古德又教给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净宗法门修一心不乱,净宗修学确实目的就是一心不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如何能够真正成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当然善护三业非常重要,可是从哪里开始?古人也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识人多处是非多」,何必要知道那么多事情?到处去打听,那你就完了。
在早年,我们出家受戒,我们有一个同戒的师兄觉斌法师,他受了戒之后不久,大概是半年的时间,到南部去闭关。很好,我们很羡慕他,有这么个福报去闭关。过了一年,我有个缘分到南部去,我特别到关房里面去看他。他闭关的时候向我借了一部书,《中观论疏》,分量并不很大,线装书十二册,他要到关房里面去看。这过了一年,我说,「戒兄,你向我借的书看了多少?」他说,「第一本还没看完。」这个见了面之后,给我说天下事,说道场、说法师,他在关房里消息怎么那么灵通,我在外面都一无所知,都不知道,听他给我讲新闻,那闭的是什么关?所以一点成就都没有。以后他跟白圣法师到南洋槟城极乐寺,白老是住持,请他做当家,在这边没多久他就过世。人是个好人,跟我交情也不错,就是喜欢打听,古人讲「知事多时烦恼多」,他烦恼多,心定不下来。
我们同修不论是出家、在家,清净心重要,与自己不相关的事情知道那么多干什么?你们大家很多人都晓得,多少人给我写信件,那些信我不看的,为什么?我不想知道...(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五十五集) 1999/7/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55》)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五卷
...是易行道。「念佛法门乃修行之径路」,径路是近路,快捷方式。「而持名一法又为四种念佛中之径路,故称为径中之径」,近路里面的近路。这四种念佛,《观经》上有,《观经》上讲的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这都是我们平常修的。另外一种是我们做不到的,叫实相念佛。什么时候修实相念佛?初住以上是实相念佛。刚才黄老引用的别教初地以上、圆教初住以上,那个时候念佛是实相念佛,不是讲持名念佛。四种念佛当中,持名是快捷方式,所以在《华严经》上证得初住以上的,他们要修念佛法门,他们念佛是属于实相念佛。
「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倡是提倡,《无量寿经》不提倡一心不乱,为什么?一心不乱太难,真不容易做到。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等于证阿罗汉果。理一心不乱,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烦恼破了,等于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不是容易事情。所以这个经上不讲一心不乱,「直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是一心不乱,一向专念我们做得到,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专念阿弥陀佛做得到,一心不乱不容易做到,那要断烦恼。烦恼伏住,伏住不是一心不乱;烦恼断掉才是一心不乱,你就晓得一心不乱多难。但是,《弥陀经》里讲一心不乱、讲心不颠倒,《弥陀经》跟这部经是一部经,一样的内容。可是诸位要晓得,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是一心系念,不是一心不乱。一心不乱,罗什大师翻的,他翻得也有道理,自己的功夫是一心系念,临终佛来接引,佛光先照你;佛光照注的时候,这就是佛力加持,把你的功夫就提升一倍,你是真正做到一心系念就是功夫成片,马上就提升到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译并没有翻译错,确实弥陀四十八愿本愿威神加持。但是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说,因为很多人看到一心不乱,感到这个法门还是不容易修,不敢修这个法门,退心了。看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想想自己还可以,这个还能做到。菩提心,后面有详细的解释。蕅益大师在《要解》讲得好,你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古人没说过,蕅益大师说出这么一个解释,让我们想到很多阿公阿婆,他们不认识字,也没有念过书、也没有听过佛法,人家教他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就老实念,念到最后还能站着往生,预知时至,瑞相稀有。他好像没发菩提心,菩提心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好像没发,他怎么念佛就能往生?他不懂得什么叫发菩提心,你细细去观察他,他直心、深心、大悲心统统具足。他不知不觉发了,发了自己还不知道,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十六集) 2010/4/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16》)
...出来了,可以提供我们做参考。他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这是真实教诲。那我们自己想想,我生在什么时候?生在末法时期,佛说了,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就老老实实修净土,你就成功。这个时期你要想学参禅,去学禅,到最后不成功,你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怪你自己,我已经提供参考数据给你了。你生在像法,可以去参禅,你生在末法不行,禅不能成就,你得自己负责任。佛提供了参考给我们,我们老老实实的依照佛的吩咐老实去做,就会有成就。
净土法门也很多,经典不算多,主要的五经一论。释迦牟尼佛在一生讲经教学当中,常常提到净土,要是他常提的这些经论,应该有两百多种,我们要不要去涉猎?不需要,不找麻烦,我只要一门深入。一门,最殊胜的无过于《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现在有九种版本,无过于这个会集本,这是《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的集大成,这一本就够了。如果说这一本经太长,你不能够学习,你可以学小本《佛说阿弥陀经》,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功德跟学习《无量寿经》是相同的、是相等的,没有高下。只要你一心受持,你就得利益,如果你还有三心二意那就不行,那就不能成就。《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一心不乱是平时,心不颠倒是临终那一剎那,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佛在这时候告诉法藏比丘,「今正是时」,就像《法华经》里面所说的,时机成熟了,佛非常欢喜,能够把这个法门介绍出来,普度一切六道众生,一生圆满成就。「会三归一,于三乘行者,咸颁大白牛车,皆入一如来乘,为诸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乃曰今正是时。」这是《法华经》上的。大白牛车是比喻,古印度佛陀在世的时候,旅行交通工具里面这是大车,比喻一如来乘,大白牛车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马车,马车大。我念书那个时代不远,抗战刚刚胜利,我回到南京,在南京第一中学读初中三年级。住家跟学校的距离相当远,我们每天上学坐什么车?坐马车,一个马车就可以坐十四个,像我们学生十四个人,这大车,十四个人,那马是一匹马。如果讲究的,富贵人家是两匹马、四匹马,皇帝出门的车子是六匹马,拉那个车。所以我那个时候马车是常常坐的,天天都要坐,上学放学都是坐马车,非常方便。以后公共汽车发达了,现在我不晓得南京还有没有马车,那个时候马车很多。佛用羊车、鹿车、牛车,代表三乘。羊车,那个车只拉一个人,代表小乘;鹿车可以坐两个人,叫中乘,就是代表辟支佛;牛车这是大乘,可以坐四、五个人以上的,这是大乘。用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九一集) 2010/11/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91》)
...解》第二百七十面,第六行最后一句看起:
「一心念我。一心,已见前解,指万有之实体真如。今约本经,唯一坚定之信心,不为他心所夺,谓之一心。」一心念我,这句话非常重要。昨天从东北来了几位居士,其中有两位告诉我,在过去也是得很重的病,他没有去看医生,也没有吃药,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居然这些都是重病,都好了。身体非常健康,他今年已经七十岁了,体力还跟年轻人一样。原本家人都不信佛,现在家人看他有这样的成就,全家都信佛了,关键没有别的,就在一心。一般人念佛没有感应,念的时间很长效果不彰,什么原因?散乱心念佛,没有做到一心。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叫一心念佛。我们平常已经习惯,心都往外面跑,这念头,眼贪着外面的色相,耳贪着音声,六根都向外缘,这叫散乱心,我们今天讲意念不能够集中。都摄六根,就是把念头集中,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叫一心,这也叫净念。相继是继续不断能保持,这个效果就非常殊胜。确确实实是像这些同学们所说的,他们天眼开了,天耳也开了,就是一般人看不到的,他们能看见。有些人天耳开了,虽然看不见,他能听见,都在一心。《弥陀经》罗什大师翻译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那是智慧。真能看破,真能放下,感应不可思议。问题还是在我们会不会?所以这一句比什么都重要。
本经里面这句话,这是愿文里面的,念老在此地告诉我们,「唯一坚定之信心,不为他心所夺,谓之一心」。这个他心是妄念,我们今天讲专一,专一就是一心,还被外面境界影响那就不是一心,一心就没有了。真的是要万缘放下!现在这个社会,无论是中国历史上、世界历史上,从来未有的混乱的局面,妖言惑众,这种情形非常之多,我们常常碰到。如何应对?不必责备他们,也不要批评他们,合掌阿弥陀佛就行了。我们能做到如如不动,他说他的,我念我的佛,我不为所动;他要是真的看清楚、看明白了,觉悟了,他也能放下。我们得做一个好样子给人看,对什么样的境界都不迷惑。三皈就教导我们这个原则,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三句话重要。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他说三皈像什么?他举了个比喻,那个时候我们住在台北,他说你从台北到高雄要坐火车,三皈就是车票,你得常常放在身上,怕人检查,从上车到下车的时候票都不能丢掉。意思就是说,从初发心到成佛道,这张票都不能够丢掉,念念要守得住。皈依佛,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什么?佛是觉悟、不迷...(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0集) 2010/12/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20》)
...要,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去。阿弥陀佛就答应他,那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三天之后真的往生,这不是假的。像莹珂这个例子很多,不是他一个。那些人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他们在世间,很可能智慧比不上我们,才干比不上我们,很多地方比不上我们,人家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我们样样都比别人行,都比别人好,我们还搞六道轮回。这什么原因?对西方极乐世界、对阿弥陀佛、对弥陀本愿这个认知比不上人家,就这么一点。许多例子都摆在我们面前,睁着眼睛没看见,竖着耳朵没听到,这叫什么?这叫胡涂,迷惑颠倒。真正念佛,在我们眼前的,有同修告诉我,开始念佛念个三年、五年效果就出现,非常殊胜。家人不相信,看到他的转变,感动了一家人,感动邻里乡党。在现前这个社会上还有,我相信也不止他一个。所以我们认识这个法门是果教、是他力,是真实的方便妙用,能帮助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在这一生当中,往生就是圆满的成就,临命终时就像经上所说的,阿弥陀佛与这些圣众前来接引。
下面引用宋朝灵芝大师的话,「凡人临终,识神无主,善恶业种无不发现,或起恶念,或起邪见,或生系恋,或发猖狂,恶相非一,皆名颠倒。」《阿弥陀经》上说,「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人决定往生。什么叫颠倒?这里举了这么多例子。凡夫在临命终时,念佛也不例外,念佛的人功夫定力不够,临命终时冤亲债主都现前了。哪些是你的冤亲债主?可能是你最亲爱的,他也好心好意,你病得这个样子,赶快把你送到加护病房。这不是好事情吗?加护病房受的那些罪,临终这个人他的感受跟地狱没有两样,他会对你生起极大的瞋恨心,瞋恨心一生起就堕地狱去了。所以佛经上告诉我们,凡人临终的时候,呼吸停止,没有呼吸了,八个小时之内不能碰他;不但不能碰他的身体,他睡的床铺都不能碰,怕他生烦恼,他一生烦恼,他三途去了,你说多可怕!最安全的是十二个小时,神识真正离开身体,这个时候你动他没有关系,他已经离开了,通常八个小时没离开。我们也亲眼看到过,遇到过这个事情,临终呼吸才断,立刻就是加护病房去急救。也有医生会问你的家人要不要急救,学佛的人会告诉他不需要。医生也赞成,他们有经验,他们懂得,急救时受的那种苦,不应该!所以这个常识我们不能不知道。
他这个时候,刚走的时候确实神识无主,我们一般人讲灵魂,离开这个身体,离开他平常自己生活习惯,突然到了一个很陌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怎么样?一生所造的善恶业种(业习种子...(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一集) 2010/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21》)
...终就不会颠倒,决定得生。我们现前从早到晚常常颠倒,也就常常迷惑,迷惑,好好一会儿又觉悟了,觉了又迷、迷了又觉,天天搞这个玩意儿,不能不知道。如何能保持迷的时间少,觉的时间多,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功夫得力。能够保持到醒的时候不颠倒,作梦的时候就不会颠倒,在念佛功夫里面来讲,你就得到念佛三昧。三昧功夫浅深不相同,最深的是理一心不乱,其次的事一心不乱,这我们前面都学过,再其次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生凡圣同居土,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可是极乐世界是平等世界,同居土里面的凡夫得四十八愿本愿加持,跟实报土的法身菩萨,在智慧、神通、道力几乎都相等,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无比的庄严。问题是你要真正认知,你才能毫无疑惑,真信、真愿、真干。在现前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根本没有两样,为什么?境界是心转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境随心转,念头一转,住在此地跟住在极乐世界没两样,住在极乐世界天天见阿弥陀佛,住这个世界也天天见阿弥陀佛,一切众生真的就是阿弥陀佛。
再看老居士引用《圆中钞》里面的话,这是幽溪大师的,「《圆中钞》曰:娑婆众生,虽能念佛,浩浩见思实未伏断,而能垂终心不颠倒者,原非自力而能主持,乃全仗弥陀而来拔济,虽非正念,而能正念,故得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圆中钞》这一段话说得好!娑婆世界众生,这是讲大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教区多大?不是这个地球,这个地区是他教区里头一个小角落,世尊教化的范围是一个大千世界。我在没跟黄念老认识之前,我们都认为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是个太阳系。古大德对这个事情没讲清楚,近代的大德也多半都认为是太阳系,我们虽然有怀疑,可是古大德都这样说法,我们也就跟着说。黄念老是学科学的,他给我说,实际上来讲,一个单位世界是一个银河系。他说经上讲得很清楚,日月绕着须弥山的腰,就是须弥山的当中在旋转,须弥山是一个单位的核心。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系确确实实是绕银河系转的。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才叫一个小千世界,那就是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 |
|
|
|
|
|
|
|
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它乘三个千,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多少个银河系?十亿个。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的范围是十亿个银河系,我们是银河系里头一个小星球,这个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可见世界之大,众生之多!佛教化众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佛在哪里?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个话现在我们懂,以前真搞不清...(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一集) 2010/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21》)
...那就不能往生。平常要训练一心不乱。本愿威神,总结就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就是四十八愿,这个道理要晓得,事实真相亦如是。一句阿弥陀佛是四十八愿的总纲领、总标题,你抓到这个,全部都抓到、都掌握到了,真的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底下说,「证诸小本唐译与《悲华》两经,此意益显」。小本就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唐译的,唐译是玄奘大师翻译的,我们现在念的是秦译的,姚秦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你看玄奘大师翻译的经,看《悲华经》,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下面给我们列出来,「小本唐译,名为《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个经题是玄奘大师他老人家翻译的题目。罗什大师翻译的就是《佛说阿弥陀经》,他直接用佛的名字,非常直截了当。玄奘大师翻译的经文有这样一段,「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翻的是一心不乱,能讲得通,不是讲不通。玄奘大师翻译的不是一心不乱,是一心系念。一心系念我们能做到,一心不乱可不容易,但是怎么样?临终的时候一心不乱,这个时候佛、菩萨统统来加持你,念佛三昧现前,不乱就是三昧现前。
「可见凡夫临终心不颠倒,亦不散乱,正念持名者,全因弥陀慈悲加佑之力」。这事情很少人知道,为什么?玄奘大师翻译的这个《弥陀经》,流通量太少太少了,学佛的人都不读这个经,只有研究教的人他才会找这个经来看,在讲解的时候意思才能讲得圆,一般念佛的人都不念这个经。这个经里面确确实实有很多经文可以弥补罗什翻译之不足。罗什大师翻得好,非常适合中国人的口味,玄奘大师是直译的,所以一般人不太喜欢看他的东西。所以经文里这几句话重要,临终的时候,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这就是往生的人,佛来接引,不是佛一个人,你能看到跟着佛来接引的人很多很多,有菩萨众、有声闻众。声闻众是哪里?就是方便土的,菩萨众是实报土的,都随着阿弥陀佛来接引,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所有冤亲债主看到这个样子能不欢喜吗?还会找麻烦吗?不会。所以这一定要晓得,真的完全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保佑。
「又《悲华经》曰:临终之时,我当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这个我是阿弥陀佛自称,阿弥陀佛与大众,就是前面我们看到的菩萨、声闻,那是已经往生的这些人。已经往生这些人里面,差不多都是跟自己有缘的人,为什么那么多?你这个时候才晓得,我们过...(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二一集) 2010/12/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21》)
...们自己的性德不断的往上现前。所以在实报土里头,可以说,一半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一半是自己自性里面本有的功德。这是极乐世界菩提道上一切庄严的真因。
我们今天在这个世间,把我们自性里面的宝藏都失掉了。怎么失掉了?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我们有这八个字。这八是什么?是八大障碍,把我们自性里面的功德,我们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财富宝藏,全都丢掉了,这个损失无比的惨重。我们现前拥有的这些财富,靠得住吗?每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各地所报的信息,一个灾难来了,立刻就化为微尘。佛经上讲的,「人命无常,国土危脆」,非常脆弱,一个大城市几秒钟就没有了。大地震,我在网络新闻里面看到,几秒钟的毁灭,就像古时候的庞贝城。庞贝城在罗马南面,开车两个半小时,我去看过,几秒钟的时间,一个城市没有了。预先有警告,说有大灾难,有一部分人逃出来了,没有逃出来的大概还有四、五千人,几秒钟全没有了。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自性里面的珍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为什么不努力去明心见性?世间第一等聪明人,他干这个,他不干别的,世间名闻利养边都不沾,修什么?一心不乱。《弥陀经》上给我们定的目标,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是念佛三昧,心不颠倒是智慧,心不颠倒就是觉。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平等,心不颠倒是《无量寿经》上觉,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我们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把我们的心换成阿弥陀佛。怎么换法?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我们的心恢复清净平等觉,阿弥陀佛就是我的心,我心就是阿弥陀佛。我的心不清净,不清净不是的,不平等不是的,不觉不是的。
用什么方法让我们把清净平等觉、真心,人人都有,把它找回来?净宗法门就用一个佛号,一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真能把这两句话听懂,真干,上根人很快就找回来,《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一天就成功了;中等根性的人,两天到六天不等;下下根人,七天。七不是定数,前面六个,一二三四五六是定数,第七那个不是定数,它是代表,表法的,代表圆满,你哪一天得到,那就是第七天。在过去两千年佛门当中,我们知道,根性差一点的人,三年五载得到了,十年八年得到了,那都叫圆满。还有二十年、三十年得到的,非常可贵。得到是什么?真换过来了,那个心真的是阿弥陀佛,就是真的是清净平等觉。清净是一尘不染,没有染污。平等,分别心没有了,就平等了。因为平等,所以才可以说我心即是阿弥陀佛,为什么?我跟阿弥陀佛平等了,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五六集) 2011/4/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56》)
...?他们早已经在极乐世界了。远公把这些事情都告诉大家,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观音菩萨手上拿着金刚台,七宝池里莲花当中的莲台,与大势至菩萨,到这个往生人的面前,接他。阿弥陀佛放大光明,这是佛光注照,照着这个往生的人。佛光照是加持,把他修行的功夫马上就提升一倍。我们功夫不够,我们连功夫成片也没有到,肯定把我们提升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什么?烦恼全伏住,不再起烦恼。烦恼没断,伏住了,这是佛的威神帮助我们。如果已经得功夫成片的,佛光一照就变成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如果已经念到事一心不乱,佛光一照就变成理一心不乱,佛来接引你,你到哪里去?到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佛光一照,功夫就提升一倍。所以玄奘大师翻译的《弥陀经》,经文是「一心系念」,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是「一心不乱」,一心系念跟梵文的原文一样,一心不乱就不一样了。我们现在明白,罗什大师翻译没错,是你功夫成片往生,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放光一照,把你提升到一心不乱,没翻错。
诸菩萨众授手欢迎,打招呼,来迎接你。「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赞叹行者,劝进其心。」这是讲往生的状况,我们读了之后要一心争取,临终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不颠倒。我们一生所希求的就是希求这个东西,其它的都不要,全放下!「行者见已,欢喜踊跃」,就是往生的人见到这个境界无量的欢喜。「自见其身乘金刚台」,观世音菩萨把金刚台给他,他自己就看到自己也是自自然然的就上了金刚台。坐在金刚台上,「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当下,这一弹指的时间,已经在极乐世界了。这是上品,我们要争取上品,求不到还有中品。蕅益大师的话是勉励我们的,只要生到极乐世界,功德就圆满,不在乎品位。所以有人问他,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什么样的品位你就满足?蕅益大师答得很好,我下下品往生就满足,只要到极乐世界就满足。正确,怕的是不能去。去的条件一定要知道,很简单,一点都不复杂,真信、真愿意,就这么个条件。真信、真愿意,这个世间真能放下,你才是真信真愿。还有一点留恋那不行,那你是假的不是真的。对于这个地方,确确实实没有丝毫留恋。一定要把这个地方当作旅馆来看待,这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在极乐世界。你看看往生的这个现象,跟阿弥陀佛一起来迎接你的菩萨、声闻、大众,都是跟你有缘的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一切有缘人他们过去念佛早往生了,今天你去了,他们全知道,跟着阿弥陀佛来接引你...(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0七集) 2011/5/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07》)
...讲,真的转恶为善、转迷为悟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转凡成圣,你的功德就圆满,为什么不干?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东西统统放下,心里面常常有这些东西这叫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造轮回业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阿弥陀佛确确实实是念念希望我们早一天到极乐世界,而我们自己偏偏对于六道轮回这么执着,这样的难放下,这个错了。希望我们真正从这里觉悟过来,认真努力,依教奉行。
接着说「妙因感果」,落实三个根,再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叫妙因。感的果是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个果报多殊胜,前面跟大家讲得很清楚,世出世间第一等有福报的人,这大福报!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你,你比第六天的福报还大。第六天有物质的供养,没有精神供养。到极乐世界,除物质供养之外,阿弥陀佛天天讲经说法给你听,智慧的供养,所以很快你的智慧、你的福报就达到圆满。福慧二足尊是什么?成佛了,成佛才叫二足尊。成佛的快捷方式!下面「是故临命终时,蒙佛本愿加威,慈悲加佑,令心不乱」。就是阿弥陀佛将他本愿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给你,你真得到了。为什么?这个时候你真正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在我们这个世界修行得不到,到极乐世界很快就得到了。「故得不惊不怖,心不颠倒」,这个惊怖颠倒永远没有了。我们在这个世间如果真的遇到灾难肯定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这才叫真正大难。这个大灾难是什么?不是灾难害你的,是你自己惊慌失措,你接受了灾难。如果你不惊不怖,灾难来的时候跟你没关系,不惊不怖,这种人就消灾免难了。消灾免难不是说没有灾难,有灾难,对他无所谓,他没有感觉到,这就叫消灾免难。消灾免难什么?定功。念佛人的定功是什么?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就叫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佛在《大集经》里面告诉我们,那就是「无上深妙禅」,所以你在禅定当中,你不惊不怖,心不颠倒。
「不怖者,不畏怖恐惧」。你没有畏怖,畏怖是害怕,你没有害怕,你也没有恐慌,灾难在面前心是定的。「不颠倒者,心不错乱」。为什么心不错乱?你的心里面在念佛,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影响都没有。「忆佛之正念依然现前,故得往生」。很多人都在问,二0一二马雅灾难的预言怎么办?美国的布莱登说,他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够觉悟,认真的弃恶向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就能够应付这个灾难。他讲得不错,这个地方这一段经文讲得比他更好。我们怎样能够消灾免难?「妙因感果,临命终时,蒙佛本愿加威,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不惊不怖,心不颠倒,故得往生」,这几句就行了,这灾难没有了。所以这灾难,对念佛人来讲他就化解了。大灾难现前,你所看到的景观是什么?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引,不一样!这段经文重要,要牢牢的记住,三个根一定要做好,阿弥陀佛决定不能忘记。我常常跟同学们说,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全都抛开。
「本品经文,未言临终见佛,但既得往生,则佛必然来迎」。这个一定要记住的,经文上虽然没有说临终见佛,只要往生,往生一定见佛。为什么?这是佛的本愿,佛说话算话,绝对不会食言,每一个往生...(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三0集) 2011/5/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30》)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六卷
...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古代,慧远大师做最好的榜样,中国净土宗的初祖,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江西庐山建第一个念佛堂,净土宗开始。祖师大德们所依靠的经典就是一部《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还没有翻译出来,我们相信已经传到中国来,没有翻成中文,翻成中文的只有《无量寿经》,这《无量寿经》是最早的翻译。东林念佛堂的这一百二十三位大善知识,依照《无量寿经》修行,个个成就,统统往生,殊胜无比。这里头有不少学者专家,历史上的名人。我们在慧远大师传记里面,这记载看到的,远公大师在世的时候,曾经三次在定中见到极乐世界,没给任何人说。临命终时,这个境界又现前,他才告诉大家,极乐世界我看到了,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了。别人问他,你见到的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跟《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一模一样。先往生的莲友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他,他能说得出来哪些人,跟在阿弥陀佛旁边,欢迎他到极乐世界去,这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
不是说走的时候身体柔软、头顶发热,那个不见得,靠不住,为什么?生天,身体柔软,头顶也发热;来生到人间是大富大贵,他也有这个相。所以确确实实证明往生,他临终的时候说出来,临终心不颠倒,佛来接引他。《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不颠倒就是临终的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往生第一个要素。如果临终的时候迷惑,靠不住。所以像现在所谓老人痴呆症,这个很麻烦,临终的时候,家里人都不认识了,他就决定不能往生。人都不认识了,佛怎么会认识?胡涂了,最怕的是这一招。所以平时积功累德,这是福报,我修的福报不享,临命终时享,临命终时头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最大的福报。人死了会到三恶道去,都是迷惑颠倒去的,哪有头脑清楚的人肯到恶道去?迷迷糊糊去了,去了之后就出不来。所以要重视五福里面最后的一个,好死,走的时候走得好,这是五福里第一福。好死底下一定好生,他不会到恶道去受生。
修净土念佛人这种现象很多,他都是来给我们做证明的。现前念佛人肯定得的是轻安,身心没有压力,我们常讲没有忧虑、没有牵挂,虽然灾难很多,没有恐怖,心是定的。除了听经念佛之外,凡是有利益众生的事情都做,积功累德,福慧双修。往生极乐世界人都是有福有慧的人,《弥陀经》上说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根是智慧,智慧是能选择、能信、能解,这是智慧;真干,真肯念佛,真愿意到极乐世界去,这是福报,这个法门福慧双修,所以他身心利乐,轻安利乐。...(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五八集) 2011/6/19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58》)
...的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他凭什么?过去生中所修的,这一生生在三途。经上有比喻说,「富贵学道难」,富贵人生活太优裕不想学道,他留恋现前的生活。第二个是「贫穷学道难」,三餐饭都吃不饱,哪有心去学佛!我们就特别用后头这个例子,三恶道就像贫穷的人,他太苦,他还有什么心思去学佛?他在佛法上得的受用全是过去在人间修的,修得不错,临命终时一个错误的念头堕三途了。修得很好!临终的时候贪欲没断掉,饿鬼道去了;如果临终还有别人跟他过不去,他还有怨恨,我还没报复他,这个念头一起,地狱道去了;临终的时候迷惑,是非真妄不能辨别,畜生道去了。所以是真修行人,还真有一点功夫,临命终时一个念头错了,堕三恶道。可不可能?大有可能,不是一个、两个,太多了。
早年李老师告诉我们,他以台中莲社为例子,一万个念佛的同修,真正往生只有三个、五个。大多数的人到哪里去?堕到三恶道去了,临终一念差错。这个临终一念差错是非常容易,所以我们自己要提高警觉,就怕临命终时自己保不住。最好的方法就是现前把万缘放下,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不一定到寿命终了,你念到功夫成片自然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这叫真有把握,真正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活着往生,不是死了往生,还有寿命不要了。我们这个念头一生,寿命不要了,阿弥陀佛就知道,阿弥陀佛就来给我们约定时间,来带我们走,你说多自在。这样的人有,不是没有,有时候我们看到了,听到就更多。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在这一生当中,只要我们一口气没断,这个机会我们就有;一口气没有来,我们的机会就失掉,随业流转,这是一桩很可怕的事情!在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不重要,这是假相,时间很短暂,你死了之后一样都带不去。真正警觉到,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就成功了。有能力,还有一点力量,尽心尽力帮助正法久住,帮助苦难众生破迷开悟,这是无量功德。
我在日本遇到一个同修很发心,年岁不大,大概五十左右的样子,他发心用自己的财力去刻《大藏经》。刻什么?刻石头,这个不容易!我们在北京房山看到古人所刻的一套完整的《大藏经》,用了多少时间?八百年,不是八十年,世世代代,好多代接着干这一门事情,花多少钱。为什么?为正法久住,怕将来灾难来的时候这经教会失掉。可是你不知道,如果一个大地震,这套经不就完全毁掉了吗?末法时期之后,除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个门路还行,还能办得到,其它各宗各派是好,你修不成功。统统要...(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七三集) 2011/6/28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73》)
...们学佛学的是什么?学的在这个社会上,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广大群众做最好的榜样,这叫做学佛。利养过失太大了,我们第一个要把利养看破,知道它的弊病,看破之后,彻底放下。生活,佛教给我们,随缘就好,绝不攀缘。当然更不可以做『营诸世业』,世间谋利的这种事业,因为你做这种事业,你每天心里面妄念就增多了。『计度思惟』,你要去计划,你心里面要去度量,怎样才能赚到最大的利益?不要说经营这些事业,即使信徒供养,供养多了,你把钱存在银行里面,你天天还在那里算利息,你说糟糕不糟糕?哪种利息多一点,哪种币值不会贬值,你头脑里头一天到晚装着这些东西,『安乐减故』,清净安乐你没有,你天天在打妄想,这个毛病多大!再看底下这一句。
【当观利养。乃至禅定解脱三昧三摩钵底。心如淫女能退失故。】
这是讲你的道业不能成就,你牵挂著名闻利养,你的禅定得不到,参禅为什么得不到禅定。你修行不能解脱,解脱就是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三摩钵底』是梵语,它的意思就是定,也翻做等持,要用我们《无量寿经》经题上的话,就是清净、平等,清净平等就是「三摩钵底」的解释。心里头存着利养,这决定得不到。我们念佛要求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它正好是这个的障碍。佛在底下举个比喻,『心如淫女』,比喻心不定的意思。『能退失故』,你修禅、修定都会退转,很容易退转。第二十一句:
【当观利养。舍离智断。堕于地狱。饿鬼畜生。阎摩罗界,诸恶道故。】
愈往后面果报愈严重,前面所讲的,在《无量寿经》上说的五恶、五烧、五痛,你不能舍弃利养这是恶业,所受的这些报都是痛,都是现前的果报,后面这两条是说将来的果报,那就是五烧。『舍离智断』,智是智慧,断是决断,也就是断烦恼。你智慧没有,你断烦恼的功夫也失掉,也舍离掉,由于恶业的形成,将来的果报在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这是三恶道。『阎摩罗界,诸恶道故』,阎摩罗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讲的阎罗王,饿鬼道里面的十殿閰王这是第五,五殿阎罗王,他专管地狱。这堕恶道。末后一句:
【当观利养。于提婆达多乌陀洛迦同于法住。堕恶道故。】
佛在这个地方给我们举一个例子。『提婆达多』大家都很熟悉,我们这是老讲经的一个道场,这也是世尊的一个学生,他跟世尊关系非常的亲近,他是世尊的堂兄弟。由于嫉妒释迦牟尼佛,所以不择手段的破坏僧团,造五逆十恶之业,生生堕陷地狱。在《提婆达多经》里面,诸位...(净公上人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讲记共十四集1996.10《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十集) 1996/10 新加坡居士林 档名:15-012-0010》)
...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讨债的多,还债的少,要觉悟,真正要觉悟。这个老人一生是研究《华严经》的,读《华严经》。今年大概也有七十多岁,身体很好,我跟他见面的时候,他接待的时候,体力非常的充沛,很难得。
所以要晓得,那个恶缘在哪里?往往就搞到一家来了,这个事情麻烦。你说不是一家还能够避免,偏偏搞在一家。可是你不觉悟,这个恶与罪就念念增长。如果一觉悟,这正好修行。那个修行功夫从哪里显?就从这里显,境界了了分明,那是慧,在这个境界里面不动心。所以处逆境,用什么方法?不动心,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阿弥陀佛。因为那恶缘逼著你,这个世界日子不好过,赶快往生、赶快往生,他决定能往生。如果这个善缘,满舒服的,很好,他就不想往生,他这一生不能成就。所以凡是真正在佛法得利益的多半是恶缘。
说实在的话,六祖大师得道之后,你看在猎人队里面受十五年的折磨,修什么?忍辱波罗蜜,他才能成功。那个日子在一般人讲,也不是好受的。菩萨大慈大悲,天天看到人杀生,还要去帮著他去捡那个猎物。所以逆境里面真是自己修行用功的处所,就是道场。听别人的恶言你心里面不动心,这是忍辱波罗蜜,同时也是培养你自己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往生极乐世界的本钱在此地。顺境里面不起贪爱,逆境里面不起瞋恚,把顺逆境界统统转变成阿弥陀佛,这是我们真正成就。一切的恶缘、恶报我们应该怎么处?逆来顺受,我们要受。为什么?我们过去造的业,现在碰到的时候,那等於说处处做什么?做还债想,他骂我一句,我忍受著,因为从前我曾经骂他一句,他现在骂回来,好了,这就消了。如果我一不高兴,不接受,好了,那就冤冤相报,一世比一世严重,这个苦难永远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忍受、只有念佛来转这个业报。
以前是有这么一桩事情,也是夫妻结的恶缘,先生常常打太太,这是佛经里面所讲的,先生打太太,常常打,可是这先生又很爱太太。常常挨打,於是这个太太有一天遇到佛就向佛诉苦。佛就跟她说,你们前生缘太深,前生你的先生是一头牛,你是个牧童,天天骑著这个牛,很喜欢这头牛,没有事拿鞭子就抽它。这一生,牛就是变成人,你的先生,你这个牧童现在就变成女生,你们两个做了夫妻,你的先生也很爱你,所以还要打回去,你过去打他多少鞭,他还得打完。她说那怎么办?佛就给她讲,你还欠他一百鞭,他再打你一百鞭就不打你了。她说那怎么办?他就教给她,他说你找很轻的芦苇,拿一百根绑在一起,那一打,...(净公上人1985年10月美国达拉斯地藏经讲义《地藏经 (第二十一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4-009-0021》)
...一点太不公平。这是以我们凡夫心来测度这一桩事情。其实不然,临终他那个心纯真,这个时候他是真正彻底的悔过自新,这难得,再重的罪过,你能够悔改,就是善。所以临终这一念,他真的彻底悔改,彻底回头,所以他能往生,这里头绝不是侥幸。连五无间罪都能除,何况『小小恶业』?像堕饿鬼、畜生的当然能够解脱。这个解脱就是他能够离三恶道,脱离三恶道,到人天道来受生。佛菩萨名号功德就有这么大。所以这种因缘实实在在不容易。
可是诸位在这一段经里面还要注意一个关键的意义,那就是临命终时这个人一定很清醒。如果像前面所讲的就不行,前面讲昏昧,临终的时候连家亲眷属都不认得,你给他念佛,念佛他也听不进去,他也听不见,这个事情就麻烦,那个业就相当相当之重。凡是临终清清楚楚的,诸位要晓得,这个人纵然有罪业,罪业轻,他是有福报的人。临终糊里糊涂,甚至临终之前好几天都是昏迷状态,人事不省,这罪业重,这就是念佛都帮不上忙。念佛他听不进去,我们只有说念比不念好,只是尽我们的心而已,他能不能得受用?很难。如果他非常清醒的话,他得受用。所以我们一个人要修福、享福,福要到什么时候享?临命终时清清楚楚,《弥陀经》里面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个时候享福这是真正的享福,来生绝不堕恶道。临终要清醒,明明白白,换句话说,十法界由你选择;临终糊里糊涂,那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随著业力去流转。所以,一生修福就希望临终清楚。临终最后一念,念的是阿弥陀佛,他决定生净土。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佛告主命鬼王。汝大慈故。能发如是大愿。於生死中。护诸众生。若未来世中。有男子女人。至生死时。汝莫退是愿。总令解脱。永得安乐。】
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勉励鬼王,劝他要不退初心,永远保护阎浮提这些男女生时、死时。佛这一番话也是嘉勉他。
【鬼王白佛言。愿不有虑。我毕是形。念念拥护阎浮众生。生时死时。俱得安乐。】
鬼王听到佛的嘉勉、嘱咐,他立刻就承当。他发的这个愿也是尽形寿。我们看到这个也许会怀疑,这个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讲的,现在这个主命鬼王还在吗?三千年了,他还在吗?还是他吗?给诸位说,还在,还是他。为什么?鬼道的寿命长,我们人间三千年,在鬼道里面时间不算太长。你们晓得,我们人间一个月是鬼道的一天,所以饿鬼道的十二天就是我们人间一年。所以算算鬼道没几年,人间三千年,饿鬼道没几年,必定还是他,没换人。从天道、从饿鬼...(净公上人1985年10月美国达拉斯地藏经讲义《地藏经 (第二十三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4-009-0023》)
...父亲还带著生气,好吧!这说了一个「好吧」,他就断气了,他就跟他走了。走了半年以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成功,所以他们才恍然大悟,那个金人就是满清。所以我们人间推翻满清,鬼已经先在那个地方打仗,半年之前岳飞已经到那边进攻,把那边鬼已经打败了,所以这边人打仗就容易了。
朱老居士跟我讲这个事情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就在他家乡,他自己亲自去看到的。他说他年轻时不相信有鬼神,是真的一点不假,好好的人,很年轻的人,你看说走就走了。他说他晓得他的去处,所以他跟父亲讲,能够追随岳飞也觉得是很光荣的事情,也很难得了,人家一般人求还求不到。在通达佛法的人来讲,岳飞是鬼王,他还在鬼道。为什么还堕落在鬼道里面?因为他要报仇,打金兵那个瞋恨心没断,虽然是为国家、为民族,他这个意念没断,他还不能离开饿鬼道。可见得六道轮回可畏。
念佛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预知时至,「去处尽通」。所以有生天的、有做鬼王的,大福德做鬼王的,到哪里去投生他知道,这都是有福德之人。没有福的人他不晓得,他迷迷糊糊,那就是业力受生,有福德的人福力受生。学佛的人是愿力受生,愿里面当然有福,单单有愿没福不行。所以学佛要福慧双修。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就是福报,这是福,一心不乱那是慧,定慧,心不颠倒是福。
【二十二者。夜梦安乐。二十三者。先亡离苦。】
家亲眷属先过去的都能蒙你的福报而脱苦。
【二十四者。宿福受生。】
『宿』是指过去福报受生,福德来受生的。
【二十五者。诸圣赞叹。】
就是诸佛菩萨赞叹。
【二十六者。聪明利根。二十七者。饶慈愍心】
『饶』是丰饶,就是慈悲心特别重,特别的丰富。
【二十八者。毕竟成佛。】
因为有『毕竟成佛』,这才是圆满,如果没有这一条不能算圆满。再看下面经文:
【复次虚空藏菩萨。若现在未来。天龙鬼神。闻地藏名。礼地藏形。】
『形』是形像。
【或闻地藏本愿事行。】
这是讲经典。地藏菩萨本愿事行一共有三部经,专讲地藏菩萨的,除这一部《本愿经》之外,有《地藏十轮经》、有《占察善恶业报经》,这叫地藏三经,你有这个机缘读诵经典。
【赞叹瞻礼。】
讲到『赞叹』,必定是心有所感动,才能发这个赞叹。下面说:
【得七种利益。一者。速超圣地。二者。恶业消灭。三者。诸佛护临。四者。菩提不退。五者。增长本力。...(净公上人1985年10月美国达拉斯地藏经讲义《地藏经 (第三十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4-009-0030》)
...能办得了事!佣人是听主人指使的,你要找到主人才能解决问题。禅宗说得好,「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你要能够见到心性,你就不是凡夫,你就是佛菩萨了。
所以研教听经要有耐心,有疑问可以存疑,古德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这叫「疑情」,不是怀疑。如果对於经典所说,你不能理解,起了怀疑,那错误了。怀疑是什么?你不相信,你不能接受。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说菩萨是菩萨道,菩萨修行最大的障碍。那么怎么办?有疑,要信,我还是虔诚相信。佛说这个理太深了,不是我的境界,不是我现前浅显智慧能够理解的。我相信这个,相信佛说的话不错,认真继续不断努力修学,等到哪一天智慧开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小的疑情智慧开几分,问题解决了;大的疑情,必须智慧再要开到一个阶段,你才能明了。这就是所谓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如果你怀疑、不相信、不肯接受,你永远没有悟处。所以经典里面所说的甚深义趣,不思议的境界,有疑情是正确的,一定要照佛在经上讲的这些理论、方法认真修学。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人开智慧,所谓破迷开悟。智慧怎么开的?智慧从禅定当中开的。我们净土宗,虽然不用禅定这个名词,净土宗所用的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八个字就是禅定,念佛人所修的,目的在此地。
了解这个道理,这个地方只是无量修学方法里面,举一个例子:造像,造像的功德不可思议。造像种类很多,这个地方列举或者是『彩画』、素描都可以,或者是泥塑、石雕、『胶漆』,现在这一类的佛菩萨形像也很多。现在科学技术发达,造成模型,造佛菩萨形像既精美,价格也低廉。下面这是铸造佛像,用金属『金。银。铜。铁』铸造佛像,铸造的佛像能够传之於久远。佛菩萨形像,对於一个修学人来说是提示,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造一尊地藏菩萨像,功德很大,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孝亲尊师。地藏菩萨表孝道,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心地含藏了无量的宝藏,这是地藏菩萨名号的含义。
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讲,我们心性里头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才艺,一切圆满具足,与大经里面所说,如来果地上依正庄严,无二无别,这都是自性本具的。《华严经》上讲毗卢遮那的华藏世界,净土经里面所讲的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怎么出现的?自性本具,所以才说唯心净土。我们迷失了自性,今天我们住的这个世界灾难这么多,五浊恶世,五浊恶世从哪里来的?也是唯心五浊,没有离开心性。觉悟了这心性就变成净土,迷失了这心性就变...(净公上人1998年5月新加坡净宗学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义《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十九集) 1998/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4-012-0019》)
净公上人讲心不颠倒一心不乱集第三六卷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