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8|回復: 1
|
净公上人关于净土的讲记敬摘点滴20221051827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净土的讲记敬摘点滴
...自他依正二报。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宝。故名至诚心。
善导大师将身语意三业情况各说了两条,一个是善,一个是恶,讲的虽然精简,而甚圆满。‘意业’即思想、见解,三业中‘意’是主宰,意如清净真实,身语一定清净,绝无虚妄。念佛人的思想、想阿弥陀佛;意念、念阿弥陀佛;观察、观阿弥陀佛。《无量寿经》所说的就是阿弥陀佛三业行为具体的记录,仔细研究,念佛人应当学阿弥陀佛。密宗里称为‘本尊’,本尊就是我的典型,我的榜样,时时刻刻要向他学习,作为修学唯一的依靠。学他的发心、修行与成就,如何帮助别人,自行化他。他建立西方极乐世界是他修行的成就。这个成就主要目的是提供十方世界众生一个圆满的修学环境,乃是他对于一切众生之贡献与恩惠。若讲布施,他是大施主。我们常常想这些事情,自己将来有一天智慧德能亦能如阿弥陀佛,我们对于法界众生也要有阿弥陀佛同样的贡献,此念佛人心中时时向往的。
‘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娑婆世界是一个很苦的环境,困难重重,内有烦恼,外有恶缘,善知识很难遇到,邪知见的人充斥在我们四周,《楞严经》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此间修学不易,其他世界比娑婆好,但非十全十美,因十方世界是三种力量集合变现出来,第一是佛的愿力,第二是众生的善业,第三是众生的恶业。西方世界则不然,它是阿弥陀佛愿力造成的新世界,他成佛以来,于今只有十劫,一切环境都是新的,没有恶业。凡是到西方的人都是移民过去的,其入境条件很严格,必须心地清净才能去。心净则土净,所以它的世界是最清净、最殊胜,道理在此。修学环境最好,没有一个国土能比得上,一切诸佛都赞叹阿弥陀第一,指其提供修学环境,并非指福报,若讲福报,有不少佛国土比极乐世界更好。我们对于今天所居住的娑婆世界不可留恋贪著,否则即被枷锁。本来宇宙间有无限的活动空间,很自在,如对于某一环境贪著就只限于这个狭隘的小范围。只能把这个世间当作旅社,暂时在此休息一番,对一切依报有使用权,不要所有权,可得大自在。真正的故乡是极乐世界,回到故乡,寿命无量。对此身心世界绝不贪恋。但亦不应任意糟蹋,要借假修真。我们这个身体以及世界环境都是假的,要借著这个假环境修我们的真实。真实的是求生极乐世界。如果没有假的,真的也修不成。
‘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又若起善三业者,必须真实心中作,不简内外明闇,皆须真实,故名至诚心’。反而言之,身语意凡是不善的,决定不造,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断恶要用真心去断,修善也要用真心去修,善恶都不能离开真实心。学佛对人对事对物,都应用真实心。这个世界是一个骗人的世界,再想想这样做一定会吃亏,明知道吃亏也要这样做。纵然吃亏能吃亏几年?几年过后,决定不吃亏,占了大便宜。现在小小的亏不肯吃,西方世界依正庄严就没份,来生还要搞六道轮回,不值得。旁人虚情假意,我们处处真实。真实心与佛菩萨的心相应,应认识清楚,认真去作。以上所说是至诚心的含义。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至诚心是真心之本体,深心是真心之用。‘深心’即深信之心,深信自己是罪恶之身,生死凡夫。我们凡夫从早到晚念头川流不息,善念少,恶念多,凡是利益公众之心为善念,凡是自私自利之心为恶念,这是善恶最浅显的标准。凡夫为什么轮转六道?就是因为有二执,一为我执,一为法执,有二执不能成佛。念念想到自己,我执就增长了,六道轮回无法脱离。我执破了即证罗汉,法执破了即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可见此二障是大障碍。觉悟的人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不为自己,首先要知道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所有的想法、看法、作法都错了。无量劫来,沉沦苦海,在三善道的时间短,在三恶道的时间长。人天道受身时,如同头朝上冒出水面吸一口气,一转眼又栽到水底下去了,头出头没,没有机缘出离三界。《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三个条件必须圆满具足才能生到西方。即使遇到大小乘佛法,欢喜信受,依教奉行,能证到小果,如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罗汉果,亦要有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如三缘不具足,纵然遇到佛法,也不能接受,可能当面错过,出离之缘实在不容易。
前面所说果能深信,即有资格学佛。断恶修善,在世间不失为贤人君子,来生决定不会堕三恶道。第二为决定深信弥陀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不但这一生超越六道轮回,而且能圆满菩提,成无上道。‘摄受’是帮助接引义。以四十八愿接引众生,帮助众生成就佛果。相信佛的能力,相信自己三业能与佛的教训相应。本经教导我们的修行方法,九品因果,我们一一依教奉行,不必忧虑自己罪障深重不能往生。凡夫未遇正法,难免造作罪业,如能真正忏悔,从前所作诸恶业不必想它,也不必记住它,若再想一次即是又造一次罪业,专想阿弥陀佛。真正忏悔是能真心念佛,念佛就是忏悔。临命终时,十念一念决生净土,阿弥陀佛本愿威神时时刻刻加持,只要自己的心愿解行与他相应,临终一定来接,此事实要决定深信不疑,乃一生中第一件大事。
又决定深信释迦佛说此观经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证赞彼佛依正二报。使人欣慕。又决定深信弥陀经中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
释迦佛是本师,他出生在王宫,以世间人说,他是继承王位的太子,富贵两全。他觉悟世间功名富贵虚幻不实,如昙花一现,看破事实真相,统统舍掉,乃出家修行。佛当年在世三衣一钵,过最低水准的生活,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对后世绝无欺骗,其所遗留的经教应深信不疑。
佛在此经中讲到三福九品,定散二善。三福九品是散善,定善是念佛。修定善之法即是修念佛三昧,讲了三种,观想念佛、观像念佛、与持名念佛。佛在《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中都特别提倡持名念佛,可知在种种念佛法门中以持名最为殊胜,一心念佛,净念相继,谓之定善。在正助双修中属于正修,散善属于助修。‘证’是佛给我们作证明,‘赞’是佛为我们演说,对西方极乐世界极力赞叹,说明阿弥陀佛依正二报,令人生起欢喜羡慕之心。
诸佛如来同心同愿,愿十方无量刹土一切苦难众生,皆能即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今天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实现了诸佛如来的心愿,所以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异口同音,皆来劝勉十方一切凡夫念佛求生净土。
罗什大师所译的《阿弥陀经》将十方佛赞简化为六方,四维免去了。文字虽省略,而意义则包括十方。玄奘大师所译保存梵文原貌,仍为十方,《无量寿经》亦为十方佛赞。这些经文皆证明释迦佛所介绍西方世界完全真实,共同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决定得生,等于一切诸佛给我们授记,也就是对我们决定得生提出保证。
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这些话是善导大师说的,在中国佛教史中有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中国人最有福报,诸佛菩萨在中国应化史迹最多,所知弥陀化身就有善导、永明延寿、丰干和尚。还有身份未泄露的,无从揣测。佛菩萨常常示现在人间,可惜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此处说‘仰愿’是极尊敬的语气,与《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所说‘礼敬诸佛’一样,我们是未来佛。佛菩萨礼敬众生,而众生并不礼敬诸佛。‘一心唯信佛语’,净土五经皆是佛说,决定要信仰。不顾身家性命,下定决心,依照经中所讲的理论方法教训去作,佛叫我们舍的就舍,叫我们作的就作,叫我们放下的就放下,叫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去,这才是真正随顺佛的意愿与教诲,佛的意思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快快成佛。往生西方世界就是最快成佛的道路。成佛就是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过现未无所不知就是成佛。若能把这一段教导作到,佛就承认我们是他的弟子。
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何以故。佛是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由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此等凡圣。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了。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
‘一切行者’包括九界众生,上至等觉菩萨,如文殊普贤;下至恶道众生,连五逆十恶均包括在内。‘但能依此经’,‘此经’指往生极乐不退成佛之经典,如净土五经之任何一经。要深信不疑,依照经典修行,这一生必有成就,如此作必不误众生。我们为什么要如此相信佛语?因为佛是圆满的大慈大悲的人,焉能误导我们。况且《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的话最真实。
佛以下等觉菩萨、三贤、十圣、罗汉辟支佛等智慧未达圆满,仍在学地,尚有正习二障未除,‘二障’是烦恼障与所知障。‘正’是讲现行,亦即起作用,‘习’是习气,到了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他仍有正习二障,但是很微薄,虽微薄,仍属障碍而不能成佛,如除之即圆满菩提。此处劝勉我们要相信佛语,信心由此建立,此一生往生有望。此等凡圣五十一位菩萨,包括声闻、缘觉,长期接受佛的教诲,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佛的教义,尚有所不知。‘虽有平章’,‘平’是‘平等’,见解与佛平等,‘章’是‘明显’,显露其思想见解行持与佛一样,尚须由佛证明。菩萨讲经要得佛的认可才算数。菩萨说经总不如佛,学佛人要依靠佛。净土三经是佛亲口说的,《华严》、《楞严》都比不上。况且又为十方一切诸佛之所证明与赞叹,无论任何人批评三经,都不要理会,纵然是等觉菩萨所说,你也不要相信。又菩萨所说,佛同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佛不同意,就说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可者,就如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无记’是无所谓善恶,‘无利无益’是没有好处。
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若多若少。众不问菩萨人天等。定其是非也。若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应知。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凡有所说,佛如同意给予印可,并说‘如是如是’,亦等于佛说,可以流传后世。只要佛同意,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教’是教诲,‘正义’是道理没有错,‘正行’是行持,‘正解’是理解,‘正业’是行业,‘正智’是理智,非邪知邪见,以此六项作为正法的标准。佛经除佛之外,还有四种人说的,佛经是开放的,如其所说的宗旨意趣与佛相同亦等于佛说。因此佛法中有‘三法印’及‘一法印’,‘法印’即‘标准’。小乘有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佛弟子与天、人所说,如其内容合乎此三法印,佛均予认可,与佛说无异。大乘只有一个标准即‘实相’。‘实相’即事实真相,佛在大乘经典所说均为实相。大众不需要问菩萨定其是非,菩萨都不必问,菩萨以下更不必问。令我们要信心坚固,在修学过程中绝不动摇,不为外缘所碍。念佛求生净土连菩萨都不要问。念佛往生是诸佛如来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佛今天虽不在世,佛的经典存在世间,我们读到经典,与亲闻佛说法,无二无别。
‘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这是第二次遇到‘仰劝’二字,说的非常恭敬诚恳。劝一切有缘往生者,对此经典能信能愿能行的人,就是有缘之人。若菩萨所讲的与净土三经不相应,亦不要相信,免得发生障碍退失信心,把这一生往生净土、决定成佛的殊胜利益错过。不往生则决定轮回,因见思烦恼不能断,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断见思才能出三界,三界六道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惟独此一法门,蒙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加持,不要断烦恼,只要伏住烦恼就行,叫‘带业往生’。禅宗到最后,临终时念佛求生净土,参看《禅门日诵》与《百丈清规》即可明了。密宗到最后也是念佛,教下更不必说。为什么临终都念佛求生净土?知道其他法门都走不通,在《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最后一段,有提及此类非专修净土者,亦能往生,品位高下,看其功夫浅深。慈舟大师判作‘一心三辈’指这些非专修净土者。专修大乘者往生是否可靠?如有真实功夫专不专修都可靠,若无真功夫,则专修可靠,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还是专修靠得住,不要杂修。
‘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此‘自心’即自信心,自己对自己要完全相信,才不会受他人影响。蕅益大师说,信愿行中之信,要相信自己是未成之佛,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今借阿弥陀佛之助使我在一生中圆满成佛,顺从佛在经典上的教导,认真修学。永远除去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此疑错中略举几端,要特别小心。‘别解’,同样学佛,依据不同的经典,不同法门,故见解不一样。‘别行’是修行的方法不同,念佛取执持名号方法,而他人采《观经》之观想方法,行不同,必有妨碍。其他经典可以参考,了解其理论、方法、因果,而我自己修行则专持名号,绝不受其影响,这就对了。‘异学’,学的不同。‘异见’,见解不同。‘异执’,执著不同。本经是教我们一切放下,专门执持名号,不为一切外面境缘所动摇,退失自己本来的行愿。否则这一生又空过了。
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经论来相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
此处问的意思是说凡夫智慧浅薄,惑障深重,如果遇到修学宗派法门与我们不相同的人,故意为难我们,还引经据典,证明罪障凡夫不能往生。我想念佛同修在修学过程中会常常遇到。如何对付这些故意为难之人,同时也要坚持我们的立场。大师在下面有一大段极为精要的答辩。
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
大师解答此问题颇为详尽。过去陈健民老居士曾费了很多时间,查了许多经论,查不出经中有‘带业往生’字样,并在刊物上发表言论。因此有许多修行多年的老居士,听了他这番话也动了心。善导大师在一千多年前老早就看清楚,所以他的答复是:‘仁者虽将经论...(净公上人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
...阿弥陀佛依正二报,令人生起欢喜羡慕之心。
诸佛如来同心同愿,愿十方无量刹土一切苦难众生,皆能即时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今天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实现了诸佛如来的心愿,所以一切诸佛对阿弥陀佛异口同音,皆来劝勉十方一切凡夫念佛求生净土。
罗什大师所译的《阿弥陀经》将十方佛赞简化为六方,四维免去了。文字虽省略,而意义则包括十方。玄奘大师所译保存梵文原貌,仍为十方,《无量寿经》亦为十方佛赞。这些经文皆证明释迦佛所介绍西方世界完全真实,共同劝我们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决定得生,等于一切诸佛给我们授记,也就是对我们决定得生提出保证。
又深信者。仰愿一切行者等。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随顺佛意。是名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这些话是善导大师说的,在中国佛教史中有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中国人最有福报,诸佛菩萨在中国应化史迹最多,所知弥陀化身就有善导、永明延寿、丰干和尚。还有身份未泄露的,无从揣测。佛菩萨常常示现在人间,可惜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此处说‘仰愿’是极尊敬的语气,与《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所说‘礼敬诸佛’一样,我们是未来佛。佛菩萨礼敬众生,而众生并不礼敬诸佛。‘一心唯信佛语’,净土五经皆是佛说,决定要信仰。不顾身家性命,下定决心,依照经中所讲的理论方法教训去作,佛叫我们舍的就舍,叫我们作的就作,叫我们放下的就放下,叫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去,这才是真正随顺佛的意愿与教诲,佛的意思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快快成佛。往生西方世界就是最快成佛的道路。成佛就是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过现未无所不知就是成佛。若能把这一段教导作到,佛就承认我们是他的弟子。
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何以故。佛是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除佛已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由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此等凡圣。纵使测量诸佛教意。未能决了。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
‘一切行者’包括九界众生,上至等觉菩萨,如文殊普贤;下至恶道众生,连五逆十恶均包括在内。‘但能依此经’,‘此经’指往生极乐不退成佛之经典,如净土五经之任何一经。要深信不疑,依照经典修行,这一生必有成就,如此作必不误众生。我们为什么要如此相信佛语?因为佛是圆满的大慈大悲的人,焉能误导我们。况且《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的话最真实。
佛以下等觉菩萨、三贤、十圣、罗汉辟支佛等智慧未达圆满,仍在学地,尚有正习二障未除,‘二障’是烦恼障与所知障。‘正’是讲现行,亦即起作用,‘习’是习气,到了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他仍有正习二障,但是很微薄,虽微薄,仍属障碍而不能成佛,如除之即圆满菩提。此处劝勉我们要相信佛语,信心由此建立,此一生往生有望。此等凡圣五十一位菩萨,包括声闻、缘觉,长期接受佛的教诲,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佛的教义,尚有所不知。‘虽有平章’,‘平’是‘平等’,见解与佛平等,‘章’是‘明显’,显露其思想见解行持与佛一样,尚须由佛证明。菩萨讲经要得佛的认可才算数。菩萨说经总不如佛,学佛人要依靠佛。净土三经是佛亲口说的,《华严》、《楞严》都比不上。况且又为十方一切诸佛之所证明与赞叹,无论任何人批评三经,都不要理会,纵然是等觉菩萨所说,你也不要相信。又菩萨所说,佛同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佛不同意,就说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不印可者,就如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无记’是无所谓善恶,‘无利无益’是没有好处。
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若多若少。众不问菩萨人天等。定其是非也。若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应知。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凡有所说,佛如同意给予印可,并说‘如是如是’,亦等于佛说,可以流传后世。只要佛同意,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教’是教诲,‘正义’是道理没有错,‘正行’是行持,‘正解’是理解,‘正业’是行业,‘正智’是理智,非邪知邪见,以此六项作为正法的标准。佛经除佛之外,还有四种人说的,佛经是开放的,如其所说的宗旨意趣与佛相同亦等于佛说。因此佛法中有‘三法印’及‘一法印’,‘法印’即‘标准’。小乘有三法印,无常、无我、涅槃。佛弟子与天、人所说,如其内容合乎此三法印,佛均予认可,与佛说无异。大乘只有一个标准即‘实相’。‘实相’即事实真相,佛在大乘经典所说均为实相。大众不需要问菩萨定其是非,菩萨都不必问,菩萨以下更不必问。令我们要信心坚固,在修学过程中绝不动摇,不为外缘所碍。念佛求生净土连菩萨都不要问。念佛往生是诸佛如来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佛今天虽不在世,佛的经典存在世间,我们读到经典,与亲闻佛说法,无二无别。
‘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这是第二次遇到‘仰劝’二字,说的非常恭敬诚恳。劝一切有缘往生者,对此经典能信能愿能行的人,就是有缘之人。若菩萨所讲的与净土三经不相应,亦不要相信,免得发生障碍退失信心,把这一生往生净土、决定成佛的殊胜利益错过。不往生则决定轮回,因见思烦恼不能断,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要断见思才能出三界,三界六道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惟独此一法门,蒙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加持,不要断烦恼,只要伏住烦恼就行,叫‘带业往生’。禅宗到最后,临终时念佛求生净土,参看《禅门日诵》与《百丈清规》即可明了。密宗到最后也是念佛,教下更不必说。为什么临终都念佛求生净土?知道其他法门都走不通,在《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最后一段,有提及此类非专修净土者,亦能往生,品位高下,看其功夫浅深。慈舟大师判作‘一心三辈’指这些非专修净土者。专修大乘者往生是否可靠?如有真实功夫专不专修都可靠,若无真功夫,则专修可靠,我们业障深重的凡夫,还是专修靠得住,不要杂修。
‘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此‘自心’即自信心,自己对自己要完全相信,才不会受他人影响。蕅益大师说,信愿行中之信,要相信自己是未成之佛,阿弥陀佛是已成之佛。今借阿弥陀佛之助使我在一生中圆满成佛,顺从佛在经典上的教导,认真修学。永远除去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此疑错中略举几端,要特别小心。‘别解’,同样学佛,依据不同的经典,不同法门,故见解不一样。‘别行’是修行的方法不同,念佛取执持名号方法,而他人采《观经》之观想方法,行不同,必有妨碍。其他经典可以参考,了解其理论、方法、因果,而我自己修行则专持名号,绝不受其影响,这就对了。‘异学’,学的不同。‘异见’,见解不同。‘异执’,执著不同。本经是教我们一切放下,专门执持名号,不为一切外面境缘所动摇,退失自己本来的行愿。否则这一生又空过了。
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经论来相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
此处问的意思是说凡夫智慧浅薄,惑障深重,如果遇到修学宗派法门与我们不相同的人,故意为难我们,还引经据典,证明罪障凡夫不能往生。我想念佛同修在修学过程中会常常遇到。如何对付这些故意为难之人,同时也要坚持我们的立场。大师在下面有一大段极为精要的答辩。
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
大师解答此问题颇为详尽。过去陈健民老居士曾费了很多时间,查了许多经论,查不出经中有‘带业往生’字样,并在刊物上发表言论。因此有许多修行多年的老居士,听了他这番话也动了心。善导大师在一千多年前老早就看清楚,所以他的答复是:‘仁者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仁者’是对人的尊称,通常是对菩萨的称呼,即是很有慈悲心的人。他说你虽然以许多经论来证明凡夫带业不能往生,但是我的看法与信愿绝不会被你破坏。因为我不是不信,对于你所引用的经论确是佛说。佛当年在世说法并无定法可说,乃应机而说,众生根性不同,智慧障碍亦异,佛能观机,对其说法,他当时即能得到利益,甚至于开悟证果。我们现在末法时期,不过读到佛在当年对某一类听众说的许多法而已,讲经的时期、处所、对象均不同,所得利益也不一样。有人想得人天福报,佛所讲的经典即是求人天福报的经典。说这些经时,并不是说《观经》、《阿弥陀经》的时候。佛说法一定适合于听众之根性、程度与愿望,佛说一切大乘经典多是说人天法、二乘法、菩萨法。但是佛说《观无量寿经》时主要是说定散二善,‘定善’是一心持名,‘散善’是三福九品。定善是正修,散善是助修。佛说净土三经是对谁说的呢?说《观经》是针对韦提希夫人遭遇很大苦难时而说,同时也是为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所说的,我们当然也包括在内。佛说其他经典有特定的对象,不一定包括我们。这一部《观经》就是为我们说的。依这部经修学念佛法门也是有依据的,你学的有依据,我这个也有依据,你那些经典是佛为人天菩萨说的。我这个经典是佛为了末法时期罪业深重的凡夫说的。因此我乃下定决心,依教奉行。
纵使汝等百千万亿道不生者。唯增长成就我往生信心也。又行者更向说言。仁者善听。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纵使地前菩萨罗汉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
这一段的意思更深一层。又答复说,纵然像你这样有百千万亿人都对我说带业不能往生,我也不会动摇、退心,只是更增长我的信心。纵使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人数遍满十方,都引经据典对我说念佛不能往生,我也不起一念疑心,唯有增长成就我的清净信心。这个信心经得起考验,因为佛的言语是真诚的、真实的,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所以佛祖对我们说:‘菩萨说法与佛所说相应,我们可以相信,如与佛说不相应,我们就不要听。’能如此,这一生中才可以决定往生。
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已上。十地已来。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异口同音。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此三界六道。劝励众生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毕此一身后。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也。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语真宝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若实是菩萨者。众不违佛教也。
把境界再往上提升一层,前面讲三贤位菩萨,修行的道力智慧还不会圆满。至于菩萨摩诃萨,从初地到十地,十地是法云地,上面就是等觉菩萨,距佛只两个阶层,若一若多,无量无边,异口同音,皆说:‘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总是说,这个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不好,要离开,并劝勉行者正助双修,尽此一生必生佛国。佛说这些话都是虚妄不实的,不可以相信。’无量无边的十地菩萨来同我说这些话,我认为都与佛所讲的不相应,佛所讲的是决定得生,他们地上菩萨讲的是不得生,与佛所讲的不符。这个法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难怪菩萨多有疑惑。经上讲难信之法,是指菩萨难信,非指凡夫,十地菩萨都很难相信。我虽然听到诸大菩萨说这些话也不生一念疑心,唯有增长成就我的决定上上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佛语是真实决定了义,只有佛对人生宇宙真相彻底明了,他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所以称为‘真实决定了义’,我们因此生起决定信心。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无一不真实。佛的心性无一丝毫障碍,烦恼无明皆断尽了。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其真实是接近真实,而非真正真实。‘佛知’是究竟圆满的知,‘佛解’也是究竟了义的解,‘佛见’是五眼圆明所见。佛给我们作证明,绝对不错。佛以下者因无明未断尽,心性未完全显露,还有自己的推断,所见非真。其知见理解与言说绝不能使我的信心动摇。若真是菩萨,无论修学什么法门,对于净宗一定尊敬称赞,必无毁谤。
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说言。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国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断杀生十恶等罪。毕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随顺六度之义。若有后佛出世。岂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恶也。以此道理推验。明知诸佛言行不相违失。
此段文字说到极处。大师说,念佛的人应当知道,假使现在十方诸佛来了,都说:‘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这是假设之词,聪明人遇到这些诸佛,一句话就顶回去了,你们在《弥陀经》上不是一齐赞叹吗?为什么又否定呢!佛说话还模棱两可,连凡夫都不如,如何可称为真语者、实语者?说此话者绝非真佛,必是冒充的。一切诸佛来讲,我也不会动摇、退心,我也不怕不得生彼佛国。因为一切诸佛皆是平等,妄想执著断尽,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都是一样,无少差别,这是佛在大乘经典中常常说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九法界有情众生,菩萨、缘觉、声闻、六道凡夫,只不过妄想执著厚薄不同而已,重者堕,轻者升,统统断了即成佛。成佛是自性的智慧德能圆满显现,其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当然平等,没有高下。既然等同,一佛所说,即是一切诸佛所说,诸佛所说便是一佛所说。我们这个坚定信心永不动摇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一佛所制定的原则,也是一切诸佛所制。例如过去佛教化众生,制定菩萨行持守则有五戒十善六度等,后佛出世,其妄想执著也已断尽,还能改十善为十恶吗?...(净公上人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
...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为此因缘。我今一心依此佛教。决定奉行。
大师解答此问题颇为详尽。过去陈健民老居士曾费了很多时间,查了许多经论,查不出经中有‘带业往生’字样,并在刊物上发表言论。因此有许多修行多年的老居士,听了他这番话也动了心。善导大师在一千多年前老早就看清楚,所以他的答复是:‘仁者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仁者’是对人的尊称,通常是对菩萨的称呼,即是很有慈悲心的人。他说你虽然以许多经论来证明凡夫带业不能往生,但是我的看法与信愿绝不会被你破坏。因为我不是不信,对于你所引用的经论确是佛说。佛当年在世说法并无定法可说,乃应机而说,众生根性不同,智慧障碍亦异,佛能观机,对其说法,他当时即能得到利益,甚至于开悟证果。我们现在末法时期,不过读到佛在当年对某一类听众说的许多法而已,讲经的时期、处所、对象均不同,所得利益也不一样。有人想得人天福报,佛所讲的经典即是求人天福报的经典。说这些经时,并不是说《观经》、《阿弥陀经》的时候。佛说法一定适合于听众之根性、程度与愿望,佛说一切大乘经典多是说人天法、二乘法、菩萨法。但是佛说《观无量寿经》时主要是说定散二善,‘定善’是一心持名,‘散善’是三福九品。定善是正修,散善是助修。佛说净土三经是对谁说的呢?说《观经》是针对韦提希夫人遭遇很大苦难时而说,同时也是为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所说的,我们当然也包括在内。佛说其他经典有特定的对象,不一定包括我们。这一部《观经》就是为我们说的。依这部经修学念佛法门也是有依据的,你学的有依据,我这个也有依据,你那些经典是佛为人天菩萨说的。我这个经典是佛为了末法时期罪业深重的凡夫说的。因此我乃下定决心,依教奉行。
纵使汝等百千万亿道不生者。唯增长成就我往生信心也。又行者更向说言。仁者善听。我今为汝更说决定信相。纵使地前菩萨罗汉辟支等。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皆引经论证言不生者。我亦未起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清净信心。何以故。由佛语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
这一段的意思更深一层。又答复说,纵然像你这样有百千万亿人都对我说带业不能往生,我也不会动摇、退心,只是更增长我的信心。纵使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人数遍满十方,都引经据典对我说念佛不能往生,我也不起一念疑心,唯有增长成就我的清净信心。这个信心经得起考验,因为佛的言语是真诚的、真实的,决定成就了义,不为一切所破坏故。所以佛祖对我们说:‘菩萨说法与佛所说相应,我们可以相信,如与佛说不相应,我们就不要听。’能如此,这一生中才可以决定往生。
又行者善听。纵使初地已上。十地已来。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异口同音。皆云。释迦佛指赞弥陀。毁此三界六道。劝励众生专心念佛及修余善。毕此一身后。必定生彼国者。此必虚妄。不可依信也。我虽闻此等所说。亦不生一念疑心。唯增长成就我决定上上信心。何以故。乃由佛语真宝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又不为一切菩萨异见异解之所破坏。若实是菩萨者。众不违佛教也。
把境界再往上提升一层,前面讲三贤位菩萨,修行的道力智慧还不会圆满。至于菩萨摩诃萨,从初地到十地,十地是法云地,上面就是等觉菩萨,距佛只两个阶层,若一若多,无量无边,异口同音,皆说:‘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总是说,这个娑婆世界三界六道不好,要离开,并劝勉行者正助双修,尽此一生必生佛国。佛说这些话都是虚妄不实的,不可以相信。’无量无边的十地菩萨来同我说这些话,我认为都与佛所讲的不相应,佛所讲的是决定得生,他们地上菩萨讲的是不得生,与佛所讲的不符。这个法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难怪菩萨多有疑惑。经上讲难信之法,是指菩萨难信,非指凡夫,十地菩萨都很难相信。我虽然听到诸大菩萨说这些话也不生一念疑心,唯有增长成就我的决定上上信心。为什么呢?因为佛语是真实决定了义,只有佛对人生宇宙真相彻底明了,他所说的完全是事实真相,所以称为‘真实决定了义’,我们因此生起决定信心。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无一不真实。佛的心性无一丝毫障碍,烦恼无明皆断尽了。等觉菩萨尚有一品生相无明,其真实是接近真实,而非真正真实。‘佛知’是究竟圆满的知,‘佛解’也是究竟了义的解,‘佛见’是五眼圆明所见。佛给我们作证明,绝对不错。佛以下者因无明未断尽,心性未完全显露,还有自己的推断,所见非真。其知见理解与言说绝不能使我的信心动摇。若真是菩萨,无论修学什么法门,对于净宗一定尊敬称赞,必无毁谤。
又置此事。行者当知。纵使化佛报佛。若一若多。乃至遍满十方。各各辉光吐舌遍覆十方。一一说言。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我虽闻此等诸佛所说。毕竟不起一念疑退之心。畏不得生彼佛国也。何以故。一佛一切佛。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等同。无少差别。是故一佛所制。即一切佛同制。如似前佛制断杀生十恶等罪。毕竟不犯不行者。即名十善十行随顺六度之义。若有后佛出世。岂可改前十善令行十恶也。以此道理推验。明知诸佛言行不相违失。
此段文字说到极处。大师说,念佛的人应当知道,假使现在十方诸佛来了,都说:‘释迦所说相赞劝发一切凡夫,专心念佛及修余善,回愿得生彼净土者,此是虚妄,定无此事也。’这是假设之词,聪明人遇到这些诸佛,一句话就顶回去了,你们在《弥陀经》上不是一齐赞叹吗?为什么又否定呢!佛说话还模棱两可,连凡夫都不如,如何可称为真语者、实语者?说此话者绝非真佛,必是冒充的。一切诸佛来讲,我也不会动摇、退心,我也不怕不得生彼佛国。因为一切诸佛皆是平等,妄想执著断尽,所有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都是一样,无少差别,这是佛在大乘经典中常常说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九法界有情众生,菩萨、缘觉、声闻、六道凡夫,只不过妄想执著厚薄不同而已,重者堕,轻者升,统统断了即成佛。成佛是自性的智慧德能圆满显现,其知见、解行、证悟、果位、大悲当然平等,没有高下。既然等同,一佛所说,即是一切诸佛所说,诸佛所说便是一佛所说。我们这个坚定信心永不动摇就是建立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一佛所制定的原则,也是一切诸佛所制。例如过去佛教化众生,制定菩萨行持守则有五戒十善六度等,后佛出世,其妄想执著也已断尽,还能改十善为十恶吗?这是自自然然的法则,一丝毫勉强都没有。因为五戒十善六度是自己的性德,本性德能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当然是一样的。佛有十号,其第一个名号是如来,‘如来’解释为‘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佛佛道同,绝无两种说法,因此信心在任何情况下绝无动摇。
纵令释迦指劝一切凡夫。尽此一身专念专修。舍命已彼定生彼国者。即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何以故。同体大悲故。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即弥陀经中说释迦赞叹极乐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诸佛。同赞释迦。能于五浊恶时恶世界恶众生恶见恶烦恼恶邪无信盛时。指赞弥陀名号。劝励众生称念。必得往生。即其证也。
释迦佛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与《观无量寿佛经》中皆劝勉我们专念专修,舍命即生佛国。此本师一佛所说,十方诸佛悉皆同赞同劝同证,赞叹释迦佛于五浊恶世示现成佛,为恶世众生说此难信之法,一切诸佛为我们证明依照释迦佛净土三经修学决定得生彼国。三经决定不是伪造的,现在还有些人存心阻人往生,故意说《阿弥陀经》是伪造的,不是佛说的,他也提出许多根据,就有不少人相信。因此我们学佛人脑筋要清醒,不可轻信妄言。佛经传到中国,对于征信作得非常仔细,什么人传到中国,在什么地方翻译,由何年月日翻译,到何时圆满。什么人翻译,主持译场的为何人,协助翻译的为何人,记载得清清楚楚,留为后人征信。净土三经份量不多,在中国流行甚广,修学有成就者不计其数。大藏经中《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以及古今所记载的往生事迹,不胜枚举。如其是假的,还能流傅到现在?玄奘大师当年发愿到印度求学,其主要动机就是怀疑以前所译经文不够信达雅,并非怀疑经典是假的。他在印度待了十七年,回来之后,对古大德所译经典未有一字批评。这是佛家的规矩,若完全同意就不必说话,表示默认了。尤其是《弥陀经》,玄奘大师亦有一种译本,他的传人第一大弟子窥基大师给《阿弥陀经》作注解,名曰《通赞疏》,采取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并未采用其老师玄奘的新本,使我们对罗什大师的译本信心更加确定。有玄奘师徒二人的证明,还能是假的?
诸佛同赞是什么原故?因同体大悲故。心性圆满显露,只有一个愿,愿一切众生圆成佛道。佛菩萨完全明了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是自己心性变现之物,所以完全平等,称为‘同体大悲’。‘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此‘化’为‘教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华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广义说,‘一’是‘任一’,而非‘专一’,一切法平等,故说万法一如,又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众生根性不平等,业障习气不平等,善根福德不平等。法门虽平等,而有些法门与我们的根性不适合。这种障碍发生于我们自身,而不在法门上。《华严》到最后五十三位善知识修学法门不同,均各成无上道。对每个法门皆仰信,而自己修学则一门深入。《无量寿经》讲得非常明白,专修念佛法门,决定得生,专修其他法门,回向求生净土也决定得生,这才是佛知佛见。
有人专念《地藏经》,念了多年,要不要改?不必,念《地藏经》依然可以往生,但须回向求生净土。念《大悲咒》亦同,喜欢念《大悲咒》必与观音有缘,即专念《大悲咒》,不要改,但一定回向求生净土,一样可以往生。《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最后一段就是说明此事。佛法纯属理性而非感情用事。我们对于不同的宗派不同的经论,一定要礼敬,不可自赞毁他,其他法门均是佛说,若有批评则是谤佛谤法谤僧,罪过弥天。凡自赞毁他者一定贡高我慢,其心必不平等,绝不能得定,三昧不能成就,果报仍在六道轮回。要想出三界必须修九次第定。根据此种理论观察,应知修行功夫能到什么程度。再看《华严》五十三位大善知识,每一位都是自己非常谦虚,赞叹他人,赞叹其法门而他自己不学。他说那些法门虽好不适合我的根性。他们根性比我好,可以学有成就。中国古来读书人稍明理者均知君子绝交,不言人过。世间善人尚且如此,何况修行有道之人,对于异知异见异解者要礼敬,不可毁谤。要知统统学的是佛法,只不过学的科系不同而已。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大师举出《弥陀经》的例子。《弥陀经》中佛赞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此法门最方便的是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至于个人成就则看其遇缘如何,早遇此法门,有长时间修学,较有把握。有的临命终时才听到这个法门,前些年华盛顿D.C.周广大居士在临终前三天才听到这个念佛法门,他有善根,闻而信受,一连三天念佛昼夜不断,他往生了。
《弥陀经》中六方恒沙诸佛同赞释迦佛在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殊为甚难。这一段注解,大师为我们解释得非常详细,他不是引用经文,而是引用经义。‘恶时’,是年头不好,所谓黑暗时代,其实时并无好坏,此时恶人多,这个时代就不好。‘恶世界’指地区,亦是指人而言。‘恶众生’是大多数人作十恶。假如某一地区全是恶人,无一修善者,此地区恶报立时现前。就是因为还有一部份人修善,所以恶的果报不是全面性的。若修善的人多,此世界愈来愈安全美满。佛菩萨阿罗汉应化世间,唯一任务就是怜悯苦难众生规过劝善,并不是为他自己。阿罗汉已出了三界,他自由自在,来去自如,三界对他们毫无关系。世间有许多人排斥佛教,从前儒家读书人视佛教为异端,非孔孟书不看。现在学科学的不相信佛教,基督教亦排斥其他宗教,唯天主教比较开明,神父皆读佛经。前些年天主教教宗曾下达命令,叫全世界神父与佛教交往。于斌枢机主教在台湾曾办了一个天主教东亚精神生活研究所,设立在辅仁大学后边多玛斯修道院。研究生为神父修女,修业期限两年。我在该研究所教了一个学期,课程是‘佛教精神生活’,于主教原邀我教两年,一学期之后,国外弘法因缘成热遂辞去该所课业。他们的学习精神殊堪敬佩。
有的人存心排斥佛教,我们必须用善巧方便详为解说,使其知道造恶业一定得恶报,行善一定得善果。明此事实,弃恶向善,至少不会堕三恶道。清末民初印光大师,相传是大势至菩萨化身。他教导徒众,固然以念佛为主,而其所印送的书籍,以善书为最多,尤其是《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流通最广,内容完全是劝人断恶修善,老实念佛。
‘恶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要以善巧方便纠正之。‘恶烦恼’,指贪嗔痴慢疑。有错误思想见解的人绝不承认自己是错误,反而觉得是思想进步,而我们的正知正见,在他看起来是落伍的。正知见中最起码的是深信因果报应,深信世间众生并不平等,贫富贵贱,相差悬殊,因每人造业不同,善根福德因缘都不一样,迨成佛之后始能平等,因成佛即不造业,不造业即无业系苦。菩萨修学法门不同,业习以及断证的功夫也不一样,所以也不平等。极乐世界一切平等乃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情况非常特殊,故称为‘难信之法’。知此事实,得益良多。贫贱者能安份守己,不会有嫉妒恶念。不会轻举妄动,他断恶修善,来生得好果报。富贵之人觉得我的富贵是过去生中修的,今生更要多行善事,帮助穷人,利益社会大众,使我生生世世保持美好环境不衰。此是事实真相,并非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编一套说词,使老百姓不敢造反。古圣先贤集千百年累积的宝贵智慧经验,编写成书,垂教于后世,乃中国文化之精华,我们应当竭诚受持,继承古人遗训再加以发扬光大。使我们后代子孙咸蒙其益,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恶邪无信’是对于佛法及圣贤真实的教诲完全否定。在这种邪思想氾滥的时代,释迦牟尼佛还能劝勉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一切诸佛如来又为释迦佛助一臂之力,共同为释迦佛作证,我们这个心就定了。如果不是最殊胜的真实法,怎么能得到一切诸佛如来赞叹证明?在这样的境界中如果我们的信心还生不起来,那就真是经上所说的无善根的一阐提了。
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是故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
大师很明显的为我们指出这个法门无比殊胜,若遇不到乃是一生的不幸,遇到真正能信能愿能行,无一不往生。往生佛国才是称佛本怀。佛的愿是希望众生在一生中圆成佛道,其方法就是念佛。所以佛看见众生遇到这个法门就发愿求生净土,那有不欢喜的道...(净公上人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
...同体大悲’。‘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此‘化’为‘教化’。‘一切佛化,即是一佛所化’。《华严》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广义说,‘一’是‘任一’,而非‘专一’,一切法平等,故说万法一如,又说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众生根性不平等,业障习气不平等,善根福德不平等。法门虽平等,而有些法门与我们的根性不适合。这种障碍发生于我们自身,而不在法门上。《华严》到最后五十三位善知识修学法门不同,均各成无上道。对每个法门皆仰信,而自己修学则一门深入。《无量寿经》讲得非常明白,专修念佛法门,决定得生,专修其他法门,回向求生净土也决定得生,这才是佛知佛见。
有人专念《地藏经》,念了多年,要不要改?不必,念《地藏经》依然可以往生,但须回向求生净土。念《大悲咒》亦同,喜欢念《大悲咒》必与观音有缘,即专念《大悲咒》,不要改,但一定回向求生净土,一样可以往生。《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最后一段就是说明此事。佛法纯属理性而非感情用事。我们对于不同的宗派不同的经论,一定要礼敬,不可自赞毁他,其他法门均是佛说,若有批评则是谤佛谤法谤僧,罪过弥天。凡自赞毁他者一定贡高我慢,其心必不平等,绝不能得定,三昧不能成就,果报仍在六道轮回。要想出三界必须修九次第定。根据此种理论观察,应知修行功夫能到什么程度。再看《华严》五十三位大善知识,每一位都是自己非常谦虚,赞叹他人,赞叹其法门而他自己不学。他说那些法门虽好不适合我的根性。他们根性比我好,可以学有成就。中国古来读书人稍明理者均知君子绝交,不言人过。世间善人尚且如此,何况修行有道之人,对于异知异见异解者要礼敬,不可毁谤。要知统统学的是佛法,只不过学的科系不同而已。
‘一佛所化,即是一切佛化’,大师举出《弥陀经》的例子。《弥陀经》中佛赞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又劝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此法门最方便的是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至于个人成就则看其遇缘如何,早遇此法门,有长时间修学,较有把握。有的临命终时才听到这个法门,前些年华盛顿D.C.周广大居士在临终前三天才听到这个念佛法门,他有善根,闻而信受,一连三天念佛昼夜不断,他往生了。
《弥陀经》中六方恒沙诸佛同赞释迦佛在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殊为甚难。这一段注解,大师为我们解释得非常详细,他不是引用经文,而是引用经义。‘恶时’,是年头不好,所谓黑暗时代,其实时并无好坏,此时恶人多,这个时代就不好。‘恶世界’指地区,亦是指人而言。‘恶众生’是大多数人作十恶。假如某一地区全是恶人,无一修善者,此地区恶报立时现前。就是因为还有一部份人修善,所以恶的果报不是全面性的。若修善的人多,此世界愈来愈安全美满。佛菩萨阿罗汉应化世间,唯一任务就是怜悯苦难众生规过劝善,并不是为他自己。阿罗汉已出了三界,他自由自在,来去自如,三界对他们毫无关系。世间有许多人排斥佛教,从前儒家读书人视佛教为异端,非孔孟书不看。现在学科学的不相信佛教,基督教亦排斥其他宗教,唯天主教比较开明,神父皆读佛经。前些年天主教教宗曾下达命令,叫全世界神父与佛教交往。于斌枢机主教在台湾曾办了一个天主教东亚精神生活研究所,设立在辅仁大学后边多玛斯修道院。研究生为神父修女,修业期限两年。我在该研究所教了一个学期,课程是‘佛教精神生活’,于主教原邀我教两年,一学期之后,国外弘法因缘成热遂辞去该所课业。他们的学习精神殊堪敬佩。
有的人存心排斥佛教,我们必须用善巧方便详为解说,使其知道造恶业一定得恶报,行善一定得善果。明此事实,弃恶向善,至少不会堕三恶道。清末民初印光大师,相传是大势至菩萨化身。他教导徒众,固然以念佛为主,而其所印送的书籍,以善书为最多,尤其是《了凡四训》、《感应篇》、《安士全书》,流通最广,内容完全是劝人断恶修善,老实念佛。
‘恶见’,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要以善巧方便纠正之。‘恶烦恼’,指贪嗔痴慢疑。有错误思想见解的人绝不承认自己是错误,反而觉得是思想进步,而我们的正知正见,在他看起来是落伍的。正知见中最起码的是深信因果报应,深信世间众生并不平等,贫富贵贱,相差悬殊,因每人造业不同,善根福德因缘都不一样,迨成佛之后始能平等,因成佛即不造业,不造业即无业系苦。菩萨修学法门不同,业习以及断证的功夫也不一样,所以也不平等。极乐世界一切平等乃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加持,情况非常特殊,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2-10-5 18:33:57
|
只看該作者
故称为‘难信之法’。知此事实,得益良多。贫贱者能安份守己,不会有嫉妒恶念。不会轻举妄动,他断恶修善,来生得好果报。富贵之人觉得我的富贵是过去生中修的,今生更要多行善事,帮助穷人,利益社会大众,使我生生世世保持美好环境不衰。此是事实真相,并非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编一套说词,使老百姓不敢造反。古圣先贤集千百年累积的宝贵智慧经验,编写成书,垂教于后世,乃中国文化之精华,我们应当竭诚受持,继承古人遗训再加以发扬光大。使我们后代子孙咸蒙其益,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恶邪无信’是对于佛法及圣贤真实的教诲完全否定。在这种邪思想氾滥的时代,释迦牟尼佛还能劝勉一切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一切诸佛如来又为释迦佛助一臂之力,共同为释迦佛作证,我们这个心就定了。如果不是最殊胜的真实法,怎么能得到一切诸佛如来赞叹证明?在这样的境界中如果我们的信心还生不起来,那就真是经上所说的无善根的一阐提了。
又十方佛等。恐畏众生不信释迦一佛所说。即共同心同时。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是故一佛所说。即一切佛同证。诚其事也。此名就人立信也。
大师很明显的为我们指出这个法门无比殊胜,若遇不到乃是一生的不幸,遇到真正能信能愿能行,无一不往生。往生佛国才是称佛本怀。佛的愿是希望众生在一生中圆成佛道,其方法就是念佛。所以佛看见众生遇到这个法门就发愿求生净土,那有不欢喜的道理?
在大小本《弥陀经》中都说,念佛法门一定要善根福德因缘成熟才能往生。佛的帮忙,只是助缘,但在善根福德因缘将要成熟之时,佛若帮一点忙就非常有效,一念回光,发一念净信,立刻即可成就。一切诸佛唯恐众生听了不相信。所以他们才来证明。在《无量寿经》中第二十三品十方佛赞可以看到,小本中六方佛赞也说得很清楚,共同心同时各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皆应信是释迦所说所赞所证’。‘是’字非常肯定,等于说释迦佛所说所赞所证一点都不错。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我们听了,往往发生疑惑,一生作恶多端也能往生,乃善恶不分,岂能算是公平?世间法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败家子若真正回头,善人好人都比不上他。佛法亦复如是。今生宿世造诸恶业,今天肯回头,执持名号,这个名号是善中之善,深深唤醒自性,自性中所具足的无量智慧功德立时现前。回过头来,看看无始至今造作诸业,恍如梦幻,问题在能不能觉悟,知此理论与事实就不会怀疑。况且佛在经中说,往生净土有两种业因,一为尽形寿依教修行,积功累德。二为在临终时幸遇善知识指教,方始忏悔,知一生所造诸恶,以忏罪悔过念佛求生为第二种业因。若问那一种殊胜,很难说,要看心地真诚之程度。造作罪业者,凭一念真心悔过,往往品位之高不可思议。如阿阇世王,造五逆十恶,临终真心忏悔,念佛往生,其品位是上品中生,此由忏悔力量把品位提升,由此提示我们不可轻视造罪之人。
‘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此‘一日至七日’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在临终时,一是指在平时。一般人生活繁忙,障缘很多,抽不出时间念佛,可以每月修一天或一年修七天,永不间断,亦符合于一向专念。真正打佛七是七日七夜不间断,最重要是有护七的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决定得生净土,这是诸佛给我们的印证,不必怀疑。所以一佛所说,一切佛皆作证明。以上所说的一段话从异见异知一直到此,全是就人立信,使我们建立坚定信心,不为外缘所动摇。
次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
此条亦甚重要,行有两种,一为正行,一为杂行。正行是定善,杂行是散善。通常净土法门讲正助双修,正行是正修,杂行是助修。此与本宗教义完全相应。‘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专门依佛所讲往生西方净土的经典修行者,谓之正行。祖师大德替我们翻译会集的五经一论,乃专讲修行往生净土的方法。善导大师时代净土所依据的经论是三经一论。‘三经’是《观经》、《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第四经是前清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将《普贤行愿品》加进去,称为净土四经。第五经是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中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附在四经之后作为‘净土五经’。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大师教我们一心专修的原则,是一心专门思念想像西方世界依正二报庄严。正报想阿弥陀佛,依报想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凡夫不能没有念头,任何念头都是念六道轮回,所以出不了三界。佛叫我们专念西方净土,念阿弥陀佛,念他发心,念他修行,念他智慧,念他功德,念他慈悲,念他接引十方众生无量功德,这是念正报。念西方种种庄严,宝池、泉水、众鸟、六时说法,法音宣流,这是念依报。‘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礼拜是修行方法之一,颇为重要。常说借假修真,身体是假的,真是真性。礼是修净,净是性德中最要的一个项目,从内心里发出来的,对诸佛菩萨尊敬,然后再发展对一切人平等恭敬,对事对物均用真诚恭敬心。礼不但修净,同时拜佛也是养生之道,提到养生,大家都感兴趣,但不知如何保养,往往其作法适得其反。人是心色合成,即肉体与精神,心要清净,八万四千法门均是修定,如果不是修定就不是佛法。念佛的目的在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定。拜佛,以至诚恭敬心拜是养心,礼拜是养身,身体是机器,一定要运动,不动就坏了。身动心不要动。有人专修此法门,一天拜三千拜。我早年学佛尚未出家时,同忏云法师在埔里住茅棚,每天拜八百拜,早课拜三百拜,中午拜两百拜,晚课再拜三百拜。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若赞叹供养,即一心专赞叹供养。是名为正’。念佛时即专念阿弥陀佛。赞叹是弘扬,专弘扬净土经典中之五经一论。若供养即专印赠往生经论,此即专修专弘。
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故名深心。
前面说过,若口称一心专称彼佛。口若不称,此处说得明白,念佛要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均在念,这一句佛号时时刻刻保持相续不断。口念有时会累,心中要常保持佛号,无论大声小声或金刚持,随自己调节,不疲不厌。到很疲倦的时候可以稍休息片刻,莫脱衣睡。不论老参或初学均应念念不舍不间断,是名‘正定之业’。‘正定’即‘念佛三昧’,亦即《弥陀经》说的‘一心不乱’。十方一切诸佛与阿弥陀佛对我们的愿望相同,能如此作就是随顺佛愿,亦为正中之正。三业之中持名念佛是正中正。意业中之观想与身业中之礼拜,谓之‘助业’。这是善导大师在《观经》中的开示。许多念佛方法中特别注重持名念佛,因其为一切诸佛菩萨所提倡。除了以上所说正助二行外,其余诸善,如三福九品悉名‘杂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符合《楞严经》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的念佛要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意旨。若行后杂行如三福等可能把念佛断掉了。虽可回向得生,仍属于杂行。总而言之,以念佛为正,以三业专注依正二种庄严为正,除此之外,经论上教我们的一切方式均属于杂行助行。如《无量寿经》三十二至三十七品均属杂行,但是很重要,因为我们专不起来,若身语意念念不间断专注在西方极乐的境界,怎么会有过失?既然不能专,常打闲岔,所以三福九品就有必要,可以帮助正修。以上所讲均属于深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言回向发愿心者。过去及以今生。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及随喜他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以此自他所修善根。悉皆真实深信心中。回向愿生彼国。故名回向发愿心也。
‘深心’完全属于自利,即至诚心之自受用。‘回向发愿心’是至诚心利益众生的受用,即他受用,所谓如何处世待人接物。‘过去’是指过去生中,‘今生’是指这一生。这是一种解释。第二种说法都指现世,‘过去’是昨天以前的,‘今生’是今天所造作的,两种说法均讲得通。身口意造诸恶业且不忏悔,当然不能往生。西方世界纯善无恶,焉能容纳。世间法的善根简单说就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事业。学佛的老同修,长期接受佛法薰陶,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无非是因果循环的现象,因中有果,果中有因,十法界都离不开因果。古德说:‘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有因无缘亦不起作用,而且因果通三世,此生未报,可能报在来生,来生未报必报在后世。佛家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果报现前顿生畏惧,怕也没用,仍要受报。菩萨则反是,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小心谨慎,不敢逾分,恐受报应。此宇宙间之真理。修善是应作的,造罪是不应作的。众生之所以造恶,因其迷惑颠倒。虽然迷惑程度不同,总是每况愈下,一世不如一世,要想出离三界太难了。今日有幸,得闻佛法,对于诸佛菩萨教诲之恩德实感戴无已。如果遇不到佛法,这一生又虚度了。
一切善法之中以帮助别人觉悟最有价值。世出世间之善根莫过于此,而出世间之第一善根即专修专弘往生的法门,此外还要随喜一切凡圣身口意业所修世出世善根。过去所修与今生所修以及随喜他人所修善根,一概都不求,不求今生来世人天福报,以及智慧德能,只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专念一,必定往生。修行到此地步,道力坚强,若想帮助过去的家人以及冤亲债主,动个念头就行了。倓虚老法师的自传《影尘回忆录》中有一段真实故事。倓老未出家时与友人开中药铺,铺中有一位同事刘先生,平时研究《楞严经》多年。有一天在柜台上打瞌睡。正在此时境界现前,看见二人走上前来,他一看是他的冤家,已经死了,心想一定是来找麻烦。他就问他们来此何...(净公上人观经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讲记)
嗡
普贤菩萨名,诸佛第一子,我善根回向,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自在庄严刹,逮成等正觉,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所叹回向道,我回向善根,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尽未来际劫,究竟菩萨行。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