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6|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五常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941140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五常的讲记敬摘点滴
...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二集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四十二集) 2009/6/9 台湾高雄 档名:12-47-4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经本第七面第一行。前面我们学到「即染即净」,今天我们再看:
【即因即果。】
染净在佛法里面,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净土,六道凡夫,六道里面这是染。四圣法界里面没有善恶,有染净没有善恶;六道里面染污,有善恶,善也是染污,也不清净,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修善,修学一切善法,出不了六道轮回,生三善道;造作一切恶业堕三恶道,善恶是因,三善道、三恶道是果报,业因果报丝毫不爽。这什么原因?根本的原因确实是在执着,最严重的执着就是执着身是我,有这个执着所以才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总是损人利己。即使是像天道以上,确实起心动念能够舍己为人,但是己没有忘掉,这个执着没放下,还是有自己,这一点我们不能够不知道。
在这么多年,我们学习佛法,在一起研究经教,我常常讲,很多人也常常在听,可是就是没法子入门。怎么样才叫入门?小乘证得须陀洹果,大乘证得初信位的菩萨,这是《华严经》上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是菩萨五十一个阶位,你能证得初信位,这入门了。入这个门虽然没有超越六道轮回,但是保证你不堕三恶道,在三种不退转里面,你证得第一个,叫位不退,这就称圣人,我们佛门叫小圣。证得这个果位,无论有没有佛出现在世间,总之是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你就能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就超越六道,六道就没有了;证到阿罗汉,这真的生净土,四圣法界,在娑婆世界里面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如果证得初果这个地位,遇到念佛法门,那就太殊胜了,他念佛决定生净土,生哪里?生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所以我们学习,总要把目标锁定在这个阶位上,向上很难,真的不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但是最低这个阶位是可以取得的。纵然不能证得,四果四向,初果不能证得,你一定得到初果向,你的方向目标是正确的,功夫还差一点,还没有得到,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决定,这是过去善导大师常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今天念佛往生不少,这我们知道,但是念佛这一生不能往生的更多,什么原因?在这个世间学佛,我们的方向目标太多,不是锁定在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这是值得我们省思的。因果更要重视,说实在话,我们如果真正了解因果事实真相,我们修净土的人,方向目标肯定锁定在极乐世界,我这一生没有别的念头、没有别的希望,就是希望往生净土,就是希望亲近弥陀,这个信愿就决定往生。这是蕅益大师讲的,念佛人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为什么去不了?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不想离开,这就造成障碍,这就误了这一生的大好因缘。所以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深信因果」,这个因果我们在讲席里面做过很多次的报告,念佛是因,生净土是果,生净土就是成佛,念佛成佛决定没有疑惑。
在这个世间,现在这个社会灾难很多。我听到有同学告诉我,他们有得知我们讲不同维次空间托的信息。灾难虽然多,最后还是有一线希望,那就是看我们能不能改变。当然这是属于共业,共业所感,共业怎么转法?从自己转起,我们自己能够断恶修善,自己转了。断恶修善的标准,一定要依儒释道三个根,那是标准,也就是说,《弟子规》是标准,《感应篇》是标准,《十善业》是标准。什么是善因?这里面所讲的是善因,违背经教那就是恶因。《感应篇》里面说得好,一条一条具体给我们说出来了,哪些是善,必须要做的,哪些是不善,一定要回避的。明末清初读书人用功过格来帮助自己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许多出家人也用这个办法。我们看到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有用《自知录》,那个《自知录》就是功过格,用佛教经典里面的标准,真的是知道修因证果。
我们看看今天这个世界许多灾难,细心去观察,灾难从哪来的?居住在地球上的人心行不善,基本的德行都做不到。基本的德行在中国老祖宗五千多年教导我们的,五伦、五常、八德,这是基本的。你细心去观察,认真反省从自己检点,孝顺父母我们有没有做到?尊敬师长有没有做到?友爱兄弟有没有做到?没做到。五伦是讲关系,五常是德行,仁义礼智信,这叫五常,常道,一天都不能离开的。五常就是佛法里面讲的五戒,仁,仁慈,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仁义礼智信。这五条真的是做人的大根大本,为什么?你看,儒家讲五常,佛法五戒,你再看看基督教的《新旧约》,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印度教、其它宗教经典,统统都讲到,这就是说全世界无论哪个族群、哪个宗教,典籍上统统都讲到,这做人的根本。这五条你要是做不到,你来生就得不到人身,做人的基本条件,从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向上提升。
所以佛法根本戒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做不到,我们虽然学佛、研究经教,那是现在所谓的佛学,有信解没有行证。像儒家教学里面所说的,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没有笃行,没做。真正去做,所以《弟子规》是教我们做的,不是教我们念的,《感应篇》,统统都是属于戒律。真正去做,纵然不懂经教,你也是个善人,你老实念佛也能往生。《往生传》里面真的有不少不认识字的,没有学过经教的,甚至于一天经也没听过的,他就能够真正是从思想到行为,他善良,你细心观察,五戒他都做到了。他不认识字,没有文化,他念佛能往生;不但能往生,瑞相稀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走得潇洒、走得自在。这是什么?他真有行的功夫。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他学习经教是摆在西方极乐世界,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缘,到极乐世界去学,这个因果不能不知道。
周安士讲得很好,他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这两句话说得好,真的不是假的。今天整个社会动乱,不相信因果;如果相信业因果报丝毫不爽,相信因果里面所说的,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的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为什么?想不到。怎样才能得到?断恶修善能得到。《了凡四训》是真实的因果教诲,学佛的人、在古时候读书的人没有不学习的。早年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了凡四训》,这真正叫大慈大悲。我们看到现前的社会,才真正能体会印祖的悲心,想挽救这个时代。底下讲:
【即同即异。】
『同』是讲性,『异』是讲相,性相不二。性是相之性,相是性之相,确实是一不是二。相怎么发生的?我们在前面学过,是从一念妄动而现的。性是真的,为什么?性不生不灭。相是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为什么?它有生灭,有生灭就不是真的。事实真相知道的人不多,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对话,弥勒菩萨说出来的那才是事实真相,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就是相,「形皆有识」。形是物质现象,识是精神现象,精神现象跟物质现象都是从念头上生出来的,念头是振动。佛法讲「一念不觉而有无明」,那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当中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个念头非常微细,不但我们不能够觉察,阿罗汉也无法觉察,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什么人能够觉察到?八地菩萨。这就是相宗里面讲的阿赖耶,什么人能见到阿赖耶的活动?八地以上,八地、九地、十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觉),再上去叫妙觉,这五个位次他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不是假的。
阿赖耶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一念妄动才有的,它的生灭现象剎那生灭。确实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我们完全被银幕上的假相迷惑了,而电影银幕上那个假相才一秒钟二十四张幻灯片,这个幻灯片是每一张都不一样的,只是它的速度太快,我们的眼睛被它欺骗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我们现前这个世界,感官的世界,无论精神跟物质是相通的,实际上也是静态,就像电影底片幻灯片一样,一张一张的没动,静态。可是它生灭的速度太快,快到要是用秒来做单位的话,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那就乘四,乘四是一秒钟有多少张?像幻灯片有多少张?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张,一秒钟。你要记住电影放映的那个底片一秒钟二十四张,现在告诉你一秒钟有一千二百八十兆张,我们把它当真了。电影的银幕是平面的,这是立体的,速度这么快,念头一断这世界就没有了,正像电影银幕上那放映机把它一关闭的时候,画面就没有了。没有了那是什么?显示出来的是常寂光净土,那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自性清净圆明体」,就现出来了。只要有一个妄念,前面我们读过,一妄一切妄、一迷一切迷,整个法性全迷了,变成无明。
什么是无明?没有明暗。诸位想想,我们现在如果没有太阳、没有月亮、没有星星、也没有灯光,那就...(●[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阿难尊者没听到,怎么能说阿难尊者统统听到?那二十年所说的虽没有听到,应当是所说的这些大意,世尊利用生活闲暇的时间统统都告诉阿难。过去哪些人提问,哪些人有问题,像讲故事一样讲给阿难听,于是阿难真的全部听到。他的记忆力特好,确实可以比得上我们现在的录音机,他听一遍,他一生都不会忘记,我们讲这是特殊的天才。结集经藏,大家就请阿难升座,把佛所讲的你重新讲一遍给我们大家听,复讲,绝没有阿难自己的意思。所以经文一开端,「如是我闻」,如是,就是这个样子的,佛所说的是这个样子,我亲自听佛说的,我重复把它说出来,大家才相信。同时,五百阿罗汉都是佛的常随众,他们来听,给后来的大众做证明,阿难讲得没错。他们听证严格到什么程度?五百个人都点头,这才能写下来成为经典;五百个人当中有一个人反对,说「阿难,这个话我没听过,我不知道」,阿难讲的这句话就不能写下来,一个反对都不许可。所以经藏结集非常严格,不是随随便便的,不这样的严格,怎么能取信于后世,千年万世的人展开佛经对它没有怀疑。你懂得这个结集经藏。
经典传到中国,翻译也非常谨慎,那个时候是国家力量来做译经的工作。最早建立的寺院,寺院主要的工作就是翻译经典、解释经典、指导修行,所以它是学术,好像我们现在的编译馆这样的性质,是学校,与寺庙、与宗教丝毫不相干。翻译最盛的时候是隋唐,大量的经典都翻出来,到宋朝就很少,数量很少,宋以后就没有了。所以,翻译我们要知道。翻译,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有怀疑,为什么?接受西洋的一些概念,怎么可能把原来的东西翻出来?你不相信试验试验,拿中国东西,古人写的文章,古文,《古文观止》你们去翻翻看,把它翻成白话文,这个比翻佛经容易多了。那个味道就翻不出来,翻得再好不是原味,这个我们亲身经历,我们晓得。当年我跟李老师学经教,我就提出来,我就把古文,文言文翻成白话文,我的疑惑。老师笑笑,他说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头一句告诉我不一样。世间确实,你看写文章的人,韩愈写的文章,你能懂得韩愈的意思吗?李白写的诗,你懂得他的意境吗?你不了解他的意境,你怎么能够把他的东西完全翻出来?最后老师说,我的意思你懂得吗?这是真的。
佛法为什么跟世间法不一样?佛法没有意思。原来是这样情形。不是讲无我吗?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它没有意思。没有意思,翻经的人也没有意思,他就能懂得佛的意思;我们有意思难翻,没有意思的好翻。老师告诉我,中国人有福报,因缘特殊,自古以来译经的这些大德至少三果以上。三果是斯陀含,要在《华严经》里面来讲,十信位里面四信、五信,达到这个境界。又何况每个译经场所里面的主席,都是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应化再来的,虽然他们身分没有暴露,我们学佛的人能够肯定。你看十身你就晓得,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他来主持这个译场,哪里还会有错的!所有参与翻译工作的人都是证果的,至少也是须陀洹以上;换句话说,他真的入门了。须陀洹我们知道,《金刚经》上说的四相破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才能证得须陀洹果,《华严经》上讲初信位的菩萨,那不是凡人。
李老师给我们这么一说,我们对经典翻译才不再怀疑。怀疑是大麻烦,只要你有疑,你一生就不会开悟。为什么?疑是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这个疑是专门讲对于古圣先贤教诲有疑惑,不能诚信,你就不得利益。现在这一代的人麻烦更大,脱离传统教育时间太久,四代到五代,被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染污非常严重。尤其科学的态度就是怀疑,然后求证,这是科学;我们把古人东西拿来,都相信,一点不怀疑,这是不合科学逻辑。这样一个观念,把古圣先贤的教诲完全排斥,排斥,你就要受现前这些灾难;如果你能够依照古圣先贤教诲,今天世界灾难可以化解。实在讲,不要太深,要今天世界上没有对立、没有冲突、安定和平,我常讲儒释道这三个根就能做到,儒家《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这三样东西能够普及到全民教育,天下太平。
我们在中国国内,安徽庐江汤池小镇做了个实验,这个实验做了三年,做得非常成功,我们只用一个《弟子规》。用什么做纲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我们用这个做纲领。五伦是讲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五伦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关系不能不知道。如何把这个关系处好,这是五常,常是什么?常道,常是不能够须臾离开的,你从早到晚起心动念你要用这个做标准。这五个字就是仁义礼智信,跟佛法的五戒相同,常道!常道就是大道,完全是随顺性德的。仁在五戒里面是不杀生,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仁义礼智信。四维是「礼义廉耻」,八德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就依这个。这种教育要是普及,人人都明了,人人都遵守,这个社会和谐,社会安定,世界和睦,真的让每个人家都能享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就这三样教育就能搞成功。
我从二00三年第一次代表澳洲大学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这么多年参加了十几次,我亲眼看到许多专家学者,还有很多国家领导人,真有心,他不是假的,找不到方法。我们参与,把中国老祖宗的方法说出来,这个方法在中国推行了五千年,五千年不算短的时间,禁得起历史的验证,说明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方法、经验、效果。大家听了欢喜,可是他们有疑惑,这个疑惑就是什么?科学精神的概念,他怀疑。会后我们在一起聊天吃饭,就很多人问我,他说:法师,你讲得很好,这是理想,做不到!怀疑。这句话我听了之后,的确很可怕,为什么?信心危机,他不相信。要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没有别的,要做出样子给他看。所以我们在汤池,选择这个小镇来做实验。实验成功了,很短的时间就成功,大概三、四个月实验成功。我非常惊讶!那时候我说出两句话,第一个,通过这个实验证明了《三字经》上前面两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证明人性本善。没有人教他,他学坏了,有人能够教他,很快他会回头,他会良心发现。第二个,我说了一句话,人民是怎么这样好教的!出乎意料之外。这两句话里面的含义很深,化解今天天灾人祸,用这个办法可以做得到,这不是理想。无论在什么地区,无论在哪个时代,这是性德,从自性流露出来的,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就跟佛经一样。佛经是超越时空的,无论在哪个地方,你去学习都得利益。佛陀在世的时候教学,依教奉行的人得利益;今天去佛三千年,今天的人依教奉行,一点不怀疑,所得的利益跟佛陀在世没有两样。
菩萨这个术语,中国译经有新旧两派,这两派是以玄奘大师为分水点,玄奘大师以前的叫旧译,古人翻译的,玄奘大师他们翻译叫新译。菩萨,新译叫「觉有情」,这是玄奘大师翻译的,玄奘大师以前不是这个,它叫「大道心众生」,实际上大道心就是觉,众生就是有情。由此可知,佛没有情,佛是智慧。情跟智是一桩事情,觉的时候情就变成智,迷的时候智就变成情,情是烦恼。菩萨虽然是觉悟,他的情没有断干净,他还带着有情,所以叫觉悟了的有情众生,这是菩萨,是这个意思。古译也译得好,大道心,大道心就是有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大道心的众生。这是菩提萨埵两个意思,古今翻的实际上意思相同,翻译用的词不一样。
这里告诉我们,「谓菩萨于有情众生之中」,菩萨这个名词在佛陀教育里面,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我们称佛,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所以菩萨有大小不一样,你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到研究所还是学生,菩萨就像学生这个称号。在《华严经》里面,我们看到菩萨有五十一个等级,十信就像佛教的小学,初信位菩萨、二信位菩萨一直到十信位菩萨,这是佛教小学生,称菩萨。十住好像是初中,十行好像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像是研究所,等觉好比是博士班,都是学生,都叫做菩萨。菩萨毕业了,博士学位拿到毕业了,称佛,那就是老师。所以同学们一定要知道,菩萨用现在的话是学生。阿罗汉也是学生,但是阿罗汉有另一个意思,阿罗汉翻作无学,阿翻作无,罗汉是学,翻作无学,他小学毕业了。小学毕业,在小学就没地方再学,所以叫小乘阿罗汉。佛经里面常常有讲阿罗汉是大阿罗汉,大阿罗汉是大学阿罗汉,大学阿罗汉是指谁?十回向的菩萨,或者是十地的菩萨。一般都讲十地菩萨叫大阿罗汉,没得学了,大乘学完,毕业了。所以阿罗汉是修学圆满,是一个阶段修学圆满,都称阿罗汉,名词术语要搞清楚。所以佛、菩萨、阿罗汉,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他是人。这三个是佛门里面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是佛陀,第二个学位是菩萨,第三个学位是阿罗汉。...(●[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是一不是二。佛经上的比喻比喻得好,用海水作比喻,海水是自性,妄尽还源,归到大海。水从哪里来的?从江河一直流向大海,没有在大海,没有流入大海,这个水有先有后,所谓长江后浪催前浪,有先入大海,有后入大海,有先后,入到大海之后就没有先后了。所以告诉你事实真相,真相里头没有对立,幻相里头有对立。就是假的里头有对立,真的里头没有对立,假的里面有前后、有分别,真的里面没有分别,没有先后。
如果你入了圣人的境界,我相信你会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一生教人,他讲得好,「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这是圣人,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之深。我常说这两句话是释迦、孔子第一正知正见,只要见了性,你还有创新吗?你不可能。为什么?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是圆满的,你怎么创法?自性里德相,譬如我们一个人,从父母生下来就是圆满的,你不能创新。你说我两个眼睛不够,我后头再安个眼睛,行吗?那就是创新。一个鼻子不好,后面再安个鼻子行吗?现在有手术,可以给你这样创新,就是整容,整容是创新。那就是你不守本分,圆圆满满的你不要,你要去创新,那会带来一身的毛病,到最后是死亡。我们身上,所以古人讲孝,身受之于父母,不能有丝毫损伤,损伤是对不起父母。父母的心常常念着自己的子女儿孙,可是子女儿孙不会想念父母,父母舍不了儿孙,无时无刻挂念着。但是现在父母对于后代疏忽,就是疏忽了教育,传统的教育,伦理道德的教育。
所以妄尽,我们对这个经本的题目「妄尽还源」,就像水在江河里面,那是虚妄的,流到大海,妄尽还源,大海之德统统具足。先流入大海的,后流入大海的,是平等的,没有高下。所以,今佛如古佛之再来,那就是述而不作。古佛来的时候给大家讲经说法,今天这个人成佛了,也给大家讲经说法,他讲的经跟古佛讲的经是一不是二。纵然文字上不一样,言语不一样,里头的义理完全相同,就是述而不作。对古圣先贤相信,诚信,一点都不怀疑,这个人在佛法里叫他有善根、有福德,信而好古。换句话说,夫子一生,其实他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周游列国回去才正式开始教学,教了五年。周游列国回去的时候,孔子六十八岁,他七十三岁过世的,实际上孔子教学五年。他教得好,教得成功,三千弟子,五年当中他收的学生三千人,有成就的七十二个,所谓七十二贤。夫子教学成功,他为什么成功?他与性德相应。他教学以身作则,他没有做到的,他不会教人,凡是他教人的,自己都做到。他教孝,他孝顺父母,他真做到;他教敬,他尊敬师长。以身作则才能感化别人,不是只教别人做,自己不做,那是骗人,学生不服。
古圣先贤里面,大概只有释迦牟尼佛教学的时间最长,他教了四十九年,三十岁开始讲经教学,七十九岁过世,四十九年。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释迦牟尼佛也是。我是在《华严经疏钞》,清凉大师,《四十华严》经题里面,清凉大师写的,他说这是释迦牟尼佛自己讲,他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全是古佛所说的,他没有在古佛经上多加一个字。这还得了!比孔子学习的态度还要严谨,是真的吗?是真的,我相信,我一点都不怀疑。这个境界确实深广无尽,佛家所说的,唯佛与佛方能究竟。诸佛菩萨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无论讲古的东西也好,讲今的东西也好,全是古佛说过的,你不可能有创意,为什么?他达到究竟圆满,你给他添一点,错了,你给他减少一点也错了。像父母生我们的身体,它就是圆满,你不能加一个,你也不能少一个。两个耳朵,一个就够了,何必要两个?你把它去掉一个,不行,你增加一个也不行,圆满。所以只要你还源,你就圆满,没有还源的时候你不圆满,还源之后就圆满了。六道里头不圆满,四圣法界就比六道圆满;四圣要比诸佛实报庄严土,它不圆满,实报庄严土比十法界圆满;诸佛实报土比常寂光,它不圆满,你证得常寂光那是究竟圆满。你到哪里创新?我们在此地学的,今天学的法身、虚空身都是究竟圆满的,不是究竟圆满不能叫法身,不能叫虚空身。法身里面,可以包括实报庄严土,虚空身里面不包括,虚空身是纯粹见性,常寂光。它能现,它能现实报土,它能现十法界,所谓心现识变就是这么个道理。法身里面具足圆满的性德,圣贤人教给我们五伦、五常、八德是性德,圆满的性德。
父子有亲,我们知道,所以做人,你看《十善业道经》里面,世尊说得多清楚、多明白,这十善业是人天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的大根大本,都是从这里建立的。我们修行从哪里学起?世尊教韦提希夫人,韦提希夫人是代表我们请法的,夫人见到极乐世界非常欢喜,想往生,问释迦牟尼佛要怎样修学才能够生到极乐世界。世尊还没有给她讲方法,先跟她讲基本条件,净业三福是基本条件,三条十一句。这三条十一句,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乃至古今中外所有圣贤教人,都不离开这个原则,你看这个多重要。头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话「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看看这是第一条四句。我们学佛,学佛先学做人,这四句是人天法,你想把人做好,来生还是人,不失人身,你要把这四句做到,你才是个真的人。做得特别好,那你就生天。怎么做法?这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得把这个做好。更具体的给你指出来,就是《弟子规》,我们五千年老祖宗的教诲,《感应篇》,道家的《太上感应篇》,佛法的《十善业道经》,就在这四句里头。这四句是纲领,展开来是儒释道的三个根,我们从这里建立。为什么?这是无漏法身的性德。因为法身、虚空身非常抽象,我们怎么学习?我们是个凡夫俗子,业障深重,初闻佛法,我们要很具体的东西才能下手。这个具体决定与法身、虚空身相应,虚空身就是常寂光土,总离不开伦常。
所以,「父子有亲」,你的一家人亲爱和睦。「夫妇有别」,这个别是不同的任务,夫妇建立一个家庭,家庭里面有两桩大事,一个是生活,物质生活,我们一般讲赚钱养家,这个事情很现实。在古时候男子负这个责任,所以男主外,外出谋生,养家;女主内,内里面第一桩大事情,把下一代教好。你说这两桩事情,哪桩事情重要?把下一代教好重要。所以女子负的责任比男子重,你家下一代、后代能不能出人才完全靠妇女。妇女,你看在中国称为太太。太太什么意思?太太是圣人,太太教出来的儿女都是圣人。这个名词是从周朝来的,周朝开国三位夫人,周文王的祖母太姜,教出来的小孩,圣人,泰伯、王季,王季是周文王的父亲;周文王的母亲太任,王季的夫人太任,周文王自己的妻子太姒,因为三代都有个太字,所以以后称太太。你看他们家的圣人出了多少个?五个圣人。太姜三个儿子,王季是最小的;太任她生文王,文王的夫人是太姒,生的是武王、周公,中国孔老夫子对于文武周公仰慕到极处,是大圣人。所以后世希望妇女都要学三太,学太姜,学太任,学太姒,把自己的儿女教育成大圣大贤。这个人家有没有后代,后代有没有圣贤出现,完全看他们家的女子。这是夫妇有别,你说妇女的责任多大。出一个圣贤,不仅是你家里面的荣耀,那还是小事,一个圣贤出来之后,利国利民,对国家民族建大功立大业。由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古代妇女的地位不是像一般人乱说的重男轻女,我不赞成这个说法;我认为中国妇女在古时候地位很高,这个家庭有没有好的后代完全靠你。
「长幼有序」,这是兄弟和睦,兄弟手足。古时候的家庭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五代同堂,六代同堂,不分家的。一个家族,人少的也有二百多人,一般普通家庭大概三百人左右,人丁兴旺的有七、八百人,所以它那个家庭是社会。家庭里有家道,家道是什么?伦常是家道。有家规,依照家道的原理原则立规矩,人人都要遵守。我们今天看到《弟子规》,《弟子规》是家规,是家规里面共同遵守的一部分,还有个别的,个别那就不说。我们看中国过去每个族姓有祠堂、有家谱,你的家规都在家谱里面。有家学,有家业,业是事业,属于生产的事业,事业摆在最后。道摆在第一,规摆在第二,学摆在第三,最后是事业,这就是重道德仁义,轻利。这个财跟利是放在最后,家业放在最后。所以世世代代兴旺,社会长治久安。家庭之外,那就有领导、被领导,「君臣有义」,君仁臣忠。「朋友有信」,一般人往来最重要的是信实,实实在在、老老实实。这是教我们怎样去证得法身,要从这里做起。
五常,常是常道,也就是说,像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喝水吃饭,一天不能少,一餐不能少,这有五个字,「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跟佛法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杀生,仁爱;义,不盗,守本分;礼,不淫;智,不饮酒;信,不妄语。跟佛法的五戒完全相同。四维,管仲说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唯有爱好传统文化,奉行伦常道德,才有幸福美满的人生;唯有爱好和平,才能给社会、给世界带来和平。这是我们要想证得究竟果位,要想真的妄尽还源,得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个地方起步。
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因为现在社会一般人有误会,认为佛法是宗教,道家也是宗教,只要是宗教就必须要排斥。这个观念值得研究。宗教这两个字要是用中国字来解释,它没有什么不好。什么是宗?诸位查查中国的字典,宗什么意思?宗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主要的;第二个意思,重要的;第三个意思,尊崇的。现在我们写报告,头一个写宗旨,宗有什么不好!教,教是教育、是教学,有什么不好?宗教两个字连起来,那就是重要的教育,主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那怎么不好?这个东西要丢掉那还得了,问题不都出来了吗?宗教要用中国两个字来解释,好!你不能不学,不可不学。我们愿意用中国这个解释来给全世界宗教做个定义。在中国传统,我们讲传统,传统就离不开儒释道,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这个看法在一千三、四百年前,唐肃宗的时代,唐肃宗是唐明皇的儿子,诸位说到唐明皇你就想到杨贵妃,就是那个时代的人。肃宗那个时代,我们就看到一块碑叫「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这块碑现在还在,在中国大陆少林寺。当中画了一个图,画了一个人像,这个人像从正面看是释迦牟尼佛,从左面看是孔子,从右面看是老子,把三个人合成一个。手上拿着一张纸,纸上画的是什么?九流,九流是学派。也就是说,这三家是教育,所以儒释道叫三教,它不是宗教,是教育,三个教学的学派,跟社会上的九流,我们今天讲专家学者,是一体,建立起中国传统文化。
有这种认知的人、明白人,我们今天扎根,叫扎根教育,要扎三个根。最近这么多年来,我常常讲,儒的根是《弟子规》,道的根是《太上感应篇》,佛的根是《十善业道》。这三样东西文字都不长,《感应篇》跟《弟子规》合起来不超过三千字;《十善业道经》长一点,我做了个节本,取它重要的经义,我节成的好像只有六百多个字,文字也不多。这三样东西我们如果能够认真的学习,普遍的推广,那就是家家幸福美满,社会安定,世界和睦,真能做得到。为什么?在佛法里面讲,我们是人天法,人天法这样的小教就能教我们人天得到满足。向上提升,那不是每个人的事情,那是少数人。天,天很复杂,不是简单的,在佛法里面讲天有二十八层,你说的是哪一层?二十八层分三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无色界最高的一层天叫非想非非想处天,超越这一层天那就超越六道。超越六道可不是容易事情,为什么?前面讲的,见惑、思惑要断尽。你看妄尽还源,见思烦恼是妄,不是真的,这个东西断尽你才能还源,你要不断尽,还不了源。断尽还源,还没有真正还源到家,中途,在半路上,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中途站,我们净宗称为方便有余土,四圣法界是方便有余土;必须真的妄尽,真的妄尽是分别没有了,妄想没有了,那就真还源。妄想是起心动念。我在讲席也常讲,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十法界没有了,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出现了。
我们修净土的人,希望到哪里去?希望到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一般修行人他们的目标,都订在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毘卢遮那佛的报土跟阿弥陀佛的报土有没有差别?没差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华严经》到最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带领着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你想这个现象还得了!这是多么的殊胜。从这个地方我们彻底明了,毘卢遮那佛没有嫉妒心,如果别人还得了吗?文殊、普贤是他的大弟子,怎么把家里人全部带走?一般有嫉妒心的还得了!那文殊、普贤不是造反吗?把毘卢遮那佛的学生全部带走,带到极乐世界去,毘卢遮那佛不但...(●[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种特性。精神现象就用受想行识,它有感受,也就是说它有分别、它有执着、它有起心动念,这是属于心理上的现象。无论是色法或者是心法,各个不相同,它有差别,所以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分齐,我们讲就事论事,这是事法界。六道凡夫统统有,我们是在这个境界里面。第二种是讲「理法界」,理法界也是讲众生色心等法,虽有差别,同一个自性,同一个(我们前面读的)自性清净圆明体。所以说性相不二,相是事法界,性是理法界。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由事融通到理法界?四圣法界里面他们就做到,四圣法界就做到,像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
这里给我们讲的「理事无碍法界」,这是说理就是性,如果没有事,这个性显不出来;事,事一定是依理而成就的,没有理哪来的事!理事是分不开家,理融事,事融理,理在事中,事在理中。所以,中国佛教禅宗里面大彻大悟,他开悟了,真的明心见性了,要求老师印证,求老师给他证明,老师出个题目,像什么样子?你不是见性了吗?性像什么样子?那个明心见性的人随拈一法,甚至竖一个手指,老师点点头就给他认可,为什么?任何一法。没有悟的时候,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找不到,到底性是什么样子?悟了以后,原来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没有一法不是。为什么?性在相中,哪个相不是的!所有一切相都是的;不过你没有融会贯通,你不得受用。这个事情不能够去模仿,禅宗里面有个小故事,禅宗叫公案,就讲一指禅,小和尚学会了,人家一说的时候马上就手指头伸出来。有一天老和尚在旁边,看到一伸指头,拿着刀就把指头砍掉,他真开悟,他才真的明白了。这是法身大士,我们讲的就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理事无碍。证一分法身,前面所讲的一尘,一尘是一个事,从一桩事上,一桩事上你看到什么?你看到理事不二、人法不二、彼此不二、依正不二、染净不二、因果不二、同异不二,你看到这么多东西。这只不过举几个例子而已,看到遍法界虚空界是一法,没有二法。森罗万象,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能生万法」,万事万物是一体,理融在事里面,事融在理里面,万事万法无有一法不是自性,所以随便拈一法统统都是,你真得受用。什么受用?你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有了,这就是受用。你还有分别执着,那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叫口头禅,读了几本禅宗的语录,学了一点口头禅,你的分别执着没放下。真放下了,法身菩萨。
下一句说,「事事无碍法界」,不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一切分齐事法」,我们讲森罗万象,「称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他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什么人?普贤菩萨,前面我们念的一尘,这是极其微小,一尘里面有无量无边的法界,或者我们换句话说,这一尘里面有宇宙,宇宙里面又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宇宙,「重重无尽」,这叫事事无碍法界。这个不是幻想,普贤菩萨真的证得,这个普贤是说谁?说等觉的普贤。现在我们知道,在大乘经里面,佛常常讲的要八地以上,八地能够见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三细相八地菩萨见到。七地菩萨还不行,也就是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事事无碍。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有什么好处?学佛就是把这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我们现在事法界,提升到理法界,提升到理事无碍,提升到事事无碍,成功了,那个多自在!也就是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
说这些灾难,灾难说老实话,到理法界里面灾难就没有了,哪来的灾难!理是自性,自性里是圆满的,自性没有染污,自性没有生灭,自性里面没有烦恼、没有习气,哪来灾难!灾难只有我们在事法界,只有六道里头有。能不能把它化解?实在讲不困难,这些灾难是我们不善的心行,违背了性德。性德是什么?我们没见性也不晓得,大圣大贤、诸佛菩萨非常慈悲,就在我们迷失自性的时候,他老人家提醒我们,教我们怎么去做,就是对宇宙人生你要用什么样的看法,你要怎样去想、怎样去做,给我们提了几个纲领、几个德目,那都是自性性德。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能证,眼前灾难就能化解,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德目是什么?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我肯定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凡人怎么能说得出来?我们中国这些老祖宗,跟我们讲的伦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那就是性德。违背性德麻烦就来了,违背性德你就造业,你反常,性德是常道。你不孝父母,你灾难就来。小,小灾难是你自身得病,你自身的工作不顺利,人际关系处不好,这是你的小灾难;大的呢?大的就惹起天灾人祸。我们看眼前,我们从网络的信息,有些同学在网络下载一些给我看,我平常不看报纸、不看电视,所以很多信息我不知道。下载下来多半都是这些天灾人祸,我虽然不关心这些,可是这些信息到我面前,我晓得什么原因,居住在地球上这些有情众生人类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是什么?不孝、不忠、不仁、不义、无礼、无耻、没有爱心,起心动念损人利己。社会上普遍是这样的,大多数人是这样,那个麻烦大了,那什么?形成共业。不善的共业招来的就是天灾人祸,天灾,我们今天讲自然灾害,人祸是讲战争。小的来说,我们一般讲这地方治安不好,窃盗、抢劫很多,这共业所感,我们要知道。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依照祖宗的教诲去做,我们学孝悌忠信,把孝悌忠信做到。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佛在《观无量寿佛经》上教我们的,「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没有接触佛法的,我们就给他讲孝悌忠信,给他讲礼义廉耻,给他讲仁爱和平,这十二个字就是自性的性德。这些大圣大贤以善巧方便说出来,我们应当要做的,要认真的去做。你把它做好,你身体健康,你会长寿,你会有智慧,你生活得很幸福,你人际关系好,你的工作会很顺利。这就是修德,积功累德,要从这上面去做。
末后这句话说得好,『法如是故』,就是一切法它本来是这样,本来是无碍,本来是相即兼容,相上虽然千差万别,性上是一体。所以,大小互容,微尘里头有世界,小容大,大并没有变小,小也没有放大,这是性德。世界里面有微尘,不知道有多少微尘,每一个微尘里头有世界,那个世界里头又不知道有多少微尘,微尘里头还有世界。现在的科学用精密的仪器来观察,已经看到微尘,我们从科学家研究的这些报告里面,透出这样的信息。怎么知道他看到微尘?微尘在佛法讲邻虚尘,极微之微,佛眼才能看到,菩萨还不行。这是什么?阿赖耶里面的境界相,物质是阿赖耶的境界相,三细相之一。科学家说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物质,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振动产生的现象,极其微细的振动;这个说法跟《华严经》上讲的是一样的,但是佛法里面是用心灵亲证的境界,不是用仪器。他的心清净到极处,也就是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放下,妄想放下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不起心、不动念,心清净到极处,极其微细的振动他感触到,他见到。所以佛法讲的这些理跟事,都是甚深禅定当中亲证的境界,这是现量境界。他不是推想,不是从理论上想,不是,不用思想,亲证。
我们的心愈清净,佛法讲照见,《心经》讲「照见五蕴皆空」。佛把我们的真心常常比喻作水,水没有染污,干净、澄净、没有波动,水平像镜子一样,外面这些山河大地、树木花草照在里面,就像一面镜子照得清清楚楚,叫照见。如果有自私自利、有执着就染污,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统叫染污。如果有分别,分别就是波动,起波浪,又染污、又有波浪,我们的心照见失掉了,就不能照。浑水,又大风大浪,我们现在的心就是这样,所以没法子,照不见。科学家也很专心,他的风浪比我们小一点,染污那就不一定。所以他用精密的仪器去观察,跟用自性照见的大不一样!他能够在仪器里面看到,物质现象是波动产生的,这已经就相当不容易。但是物质现象里面,我们此地讲的一尘,这个一尘是「即理即事,即人即法,即依即正」,科学家看不到,他只能看到这个物质现象是无中生有,存在的时间很短,立刻就消失。第二个现象起的时候,不能讲相续相,为什么?相续相是相同的,它不一样。真的,科学家也用电影的底片做比喻,我们讲经用这个做比喻,他也用这个做比喻。电影里面的画面,我们看是生动的,是活活泼泼的,其实它每一张都是静止的幻灯片,决定没有两张完全相同。所以我们在电影银幕上看的那个,那是相似相续相,要加上一个相似,不完全相同,相似相续相。我们现前这个世界呢?现前这个世界还是个相似相续相,也找不到两张相同的。到什么时候才相同?有,有相同的时候,你成佛了,成佛就相同...(●[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本是不是随相的缘?相剎那剎那在生灭,屏幕不生不灭,用这个很容易体会到。古时候没有这些科学技术,他也用比喻,他用镜子,我们每天都得照镜子,早晨洗脸要照镜子,晚上睡觉之前也要照照镜子。镜子就好比是体,那我们人像照进去,这是末。相是幻相、是无常,有生有灭,我们面对着镜子,这个形相现前,我们离开,镜子里头就没有。所以他用这个来做比喻也行,也能体会到这一点意思。镜子里的形相,离开镜子,形相就没有了,到哪里去找形相!我们今天用电视屏幕跟计算机屏幕就更容易体会到佛所讲的甚深的义趣,这叫随缘。
所有一切万事万物,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就是自性随缘,随万法之缘。一切这些有生有灭的幻相,这些法,它的体是自性,体是不生不灭,这个要知道。我们今天着了相,把体给忘掉,这就错了,只晓得随缘,那个本疏忽,不知道这个本。像一般人看电影、看电视,他就看画面,把屏幕忘掉。几个人看电视想到屏幕,屏幕不动,里面这个形相在动,屏幕不动,动中有不动?这很少人能体会到这个,这就是什么?被假相迷了。『摄末归本故妙用』,你看妙就妙在此地,就妙在现前。并不是说离开这个万事万物,另外去找一个本,找不到。妙用是什么?妙用是见性,就是说动中你见到不动,生灭里面你见到不生灭,不生灭是性,性不生不灭。
我们再说「我」,大家执着身是我,身是什么?身是随缘,我们的自性随这个缘,这个缘在我们来讲是业报。我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来的?这是个哲学问题,多少人研究这个问题,答案很多,没有一个答案是令人满意。佛说了一句话,把答案说出来,四个字,「人生酬业」。你来干什么?你是来酬偿业报。你过去生中积的有善德,你这一生到人间来享福;过去生中造的不善,那你到人间来受罪。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业因果报,这么个道理。佛在经教里讲得清楚,我们这一世到这个人间来,有个业力牵引着你来投胎,这个业叫引业,引导你。六道轮回,六道你到哪一道投胎,有个力量引导你,这个业叫引业。要知道这个业不是外面力量控制,不是的,是你自己。自己到底是哪一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你自己的嗜好,你欢喜,前面讲的乐欲不同,你喜欢什么,你有什么欲望,这个东西引导你去投胎。投胎也不是随便,你看看现在世界上人口这么多,你到哪一家去投胎?这就讲缘分,你跟谁有缘。所以到投胎找到这个父母,你跟他有缘;没有缘,你看不到他。人那么多,你就找不到,你找到有缘的。这个缘,佛跟我们说,缘很复杂,佛把它归纳为四大类,有善缘、有恶缘,有讨债、有还债,这都是属于缘。善恶是什么?报恩、报怨,报恩是善缘,报怨就是恶缘,来报仇;讨债是恶缘,还债是善缘,他来还债的,这四种缘。没有这些缘不会变成一家人,这我们要知道。现在这个世间孝顺儿孙少,什么原因?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一下就明白,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我们这一生做人,布施恩德少,想占人便宜这个念头多。想占人便宜,那你跟众生结的是不善的缘。你对人好,样样肯舍己为人,你跟人结的是善缘,将来你的儿孙多半都是报恩的、来还债的。如果我们起心动念都是想坑别人、骗别人,为了贪图眼前一点小便宜,把伦理道德全部都抛弃,那你所遇到的缘都不善,这个道理要懂。这是我们人怎么来,来干什么的?
得人身之后,这一生我们生活状况不一样,聪明智慧不一样,这都不平等。这个业,这也另外一种业力,叫满业,贫富不一样,寿命长短不一样,健康状况不一样。有人一生很幸福,有人一生很受罪,这叫满业。满业是过去生中造的善、不善业。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引业是属于伦理,满业是属于道德,这个讲得好,把原则给我们讲出来。伦理是讲人与人的关系,重要!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君臣的关系,中国人讲五伦,关系再多,总不出这五大类。关系要清楚,你就不会乱,社会就有秩序。关系怎么样处好?这就是道德。关系是道,五伦是道,父子有亲,父慈子孝,那是德,当父亲的要慈,做儿女的要孝,这是德。道跟德都是自性里头的,永恒不变,它是本。你能在日常生活当中,你都遵循性德,性德在中国古人讲的五伦、五常、八德,不多,把这个东西做好之后,你的人生就非常圆满,称为什么?圣人、贤人。来生到哪里去?来生到天上去,来生到佛国土去,你看多美满!如果违背道德的话,麻烦大了,来生到哪里?三恶道去。所以一定要晓得,人的一生时间很短暂,一百年真的是剎那之间。
我是三十八年到台湾,今年九十八年,整整六十年。来到台湾的时候,我那一年二十三岁,今年八十三岁,六十年一剎那,一弹指,你说多快!这一生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是很严肃的问题。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没有功德?有没有善业?要没有善功,那就是作恶,一转眼之间到来生,果报自己就清楚。佛法常说,「欲知前世因」,我过去生中造的什么,这一生所受的就是,果报。「欲知来世果」,来生我会得什么样的果报,我这一生所作所为就是。你这一生没有白过,这一生有价值、有意义,那就是什么?舍己为人,行善积德。功德里面,最殊胜的功德是启发别人的智慧。你看看古今中外的大圣人,他们一生干哪个行业?教书。孔老夫子称为圣人,教书、教学。实际上,他真正教学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五年。你看五年,万世师表。古今中外圣哲里面,教学时间最长的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教学四十九年,三十岁开悟,大彻大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老人家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这就是我们讲办班教学,他办班教学,办班三百多次,四十九年当中办了三百多次。规模大的,时间长的,有好几年;时间短的,也有几天的,几个月的,不定,还有三天、五天的。一生教学从来没有间断,最长的。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耶稣被人害死,他只教了三年。都是帮助人启发智慧,这真叫救人,救苦救难。救智慧是永恒的,救他身体,他身体有难,那是一时,你说哪个重要?所以佛法里面讲,这戒律讲得很清楚,身命不重要,杀一个人身命,这个罪很轻,不重,你看他四十九天,一转生,他又到人间来,他又变成人,换了个身体。法身慧命重要!你得人身,未必能闻到佛法。得人身难,得到人身能够遇到佛法的机会不多。你们诸位想想,今天全世界人口六十七亿,六十七亿里头有几分之几的人遇到佛法?遇到佛法,那你再想想,遇到佛法的这些人当中,又有几分之几遇到真的佛法?纵然遇到真的,真佛法宗派很多,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都是真的,你遇到是哪个宗派?因为各个宗派修学方法不一样,依据的经典不相同。
特别是在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的传统文化疏忽了至少有五代,五代就是一个世纪,一百年。满清亡国之后,我们中国国内就没有太平过,军阀割据。刚刚统一,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打了八年仗,把中国传统的文化打掉,这是我们最大的损失;把中国人民族自信心打掉,对于老祖宗的东西都怀疑,看到外国人强盛,什么都是觉得外国好,一昧的去崇洋,学外国东西。外国东西是不错,表面是好看。现在我们慢慢觉悟,现在外国的价值观已经在考验,科学技术继续发展下去,科学家提出警告,这个警告很严重:地球只有五十年的生命,也就是说,五十年之后,这个地球不适合人类居住,严重的染污。现在这个染污,我们想想六十年前,我刚到台湾那个时候就非常明显。六十年前,我们看的蔬菜水果吃起来有味道;现在虽然蔬菜水果比从前漂亮,不是味道,没有以前那种鲜美,为什么?现在种植用农药、用化肥,把农作物本身破坏。再就是什么?土壤破坏,这些化学品从地底下渗透到,跟地下水结合起来之后,我们的河川被染污。所以科学家警告我们,将来干净的水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这个地球上再找不到干净的水,全部被化学物染污。佛在《无量寿经》上讲「饮苦食毒」,我想这句话是佛对我们现代人讲的,我们现代人喝的、吃的是毒,所以长出许许多多的怪病,病从口入,你能怪谁?怪什么?怪科学。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他是一九七0年代过世。二战结束之后,好像他还在,曾经大声疾呼,希望农耕恢复到从前,完全用人工的时代。说得很有道理。
现在普遍的现象,最严重的现象,地球的温度不断在上升,南北极的冰快速的融化,全球气候异常,气候异常带来的灾难就太大。譬如寒带气候变暖,许多动植物不能生存。今年的暖冬,我看到新闻报导上说的,中国东北的小麦收成减少百分之四十,...(●[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公上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二十四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