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1|回復: 0
|
净公上人关于苦的讲记敬摘点滴20215141421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关于苦的讲记敬摘点滴
...们很得受用。所以要懂得选注,要懂得取注。决定是一家人的,我们没有掺杂另外的东西进去,一家人的。这是自始至终在思想体系是完整的,是一贯的,我们才真正得受用,才真正得好处。所以我们学讲经要懂得这个门道,懂得这个诀窍,凡夫也行,没开悟也可以,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这经上前面刚刚念过,「福德不可思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无法可说,无生可度,是约性说,照而常寂。】
大乘了义经上,常常有这样的句子,我们晓得,佛这种说法,是从真如本性那一边所说的;也就是说,佛是依什么说的?是依真心、依清净心说的。清净心中,一法不立,哪有法可说,哪有生可度!是从心性上说的。「照而常寂」,著重在寂,寂灭,一法不立。
【有生可度,有法可说。】
这个我们在经典上也常常看到,而且佛处处鼓励我们要发心,四弘誓愿就非常明显,劝我们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可见得有众生可度,我们要发这个心。「是约相而说」,从相上来讲的。「寂而常照也」,著重在照。照是对相,寂是心性。从相上说,有生可度,有法可说;从性上讲,无法可说,无生可度。这些道理、事实,我们要清楚、要明了。如果你不知道这个深义,你看到佛的讲经说法,佛的话不能听。
我刚刚学佛的时候,台湾大学有一位教授,颜一平教授,他的名字我还记得很熟,也很有名气,小有名气的教授。他就告诉我:「佛的话不能听」。我说为什么?他说他读过《金刚经》。我说《金刚经》怎么?他说《金刚经》像半桶水一样,倒过来,倒过去,重重复复,前后自相矛盾。一会儿说有法可说,一会儿又说无法可说,他说佛讲的话颠三倒四。他不知道他自己没懂,真的是以轮回心测圆觉海,我是幸亏没听他的。那个时候我们是学生,他是教授,我们听了他的话,虽然知道他不对,也不敢去辩白他,也不好意思跟他抬杠,但是晓得他错了。像他那么样的见解,多得是,太多太多了!所以这是毁谤大乘。他也不是有意的,是他自己确实看错了,他以为他看得很准确,没看错,完全是依文解义,三世佛都喊冤枉,这是大学教授。
【合而观之,正是性相圆融、寂照同时之义,当如是通达。】
颜教授要是懂得这个意思,他就不会胡说八道了。把佛的话合起来看,理事、性相都圆融了,不至於偏在一边,所以你能够体会到觉照同时。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也曾经报告过。
【学佛必须开佛知见。佛知即是一切不可得,知一切即空即假。佛见即是不执一异。】
这都是《金刚经》最精要的开示,最重要的几句话,我们果然能把它抓住了,受用确实是无有穷尽。真的能够帮助你断烦恼、开智慧,确确实实能做到,帮助你现前的生活幸福、自在、美满,不是达不到的,真正能达得到。一个人烦恼轻,智慧长,体质就变了。虽然不能像《无量寿经》上讲的金刚不坏身,至少你一生不生病,这个可以做得到。前天在这边的一个同修带我去洗牙齿,牙医生问我有没有什么药物反应?有没有生过病,住过院?我说没有,我一生到现在没有住过院、没有生过病。这是学佛的好处,不学佛行吗?这点好处你可以得到,一生不生病,能够得身心健康。心清净,身体就清净,清净就是健康,也就不容易衰老。老从哪里来的?烦恼来的。人一有烦恼,老得就快,人没有烦恼,就不会老了,它不起变化,纵有变化,变得非常缓慢;忧虑、烦恼那是大风大浪,那个变化非常快。这是学佛你眼前就得到的好处,就得到的利益。要晓得一切法不可得,一切不可得,自然就不执著。世间人忧虑的是什么?得失。没有得到的时候,想尽方法要得到;得到之后,又怕丢掉,那个心多难过,日夜不安。晚上睡觉都做恶梦,那个日子就过得很辛苦。知道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即空即假,你这个心放下去了。纵然得到了,没有欢喜心,若无其事。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你有什么好欢喜的!丢掉了也不苦恼,假的,本来没有。所以你得失的念头打掉了,你的烦恼去掉一大半。你不明般若 ,你就不懂得事实真相;懂得事实真相,心开意解。在生活上,决定没有忧虑。为什么没有忧虑?你就懂得一点因果的道理,这个结也解开了。「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有什么好忧虑的!命里头不该饿死的,今天什么都没有,一无所有,到吃饭的时候,会有人送来;奇怪了,他不该饿死!命里面该饿死的,给你一个金山,照样饿死。你还求什么?真正通达因果报应,求的念头都没有了。
你看了凡先生在《了凡四训》里面讲的,他的命被孔先生算定,算得很准确,所以他再也不打妄想了。他跟云谷禅师,云谷那个时候在南京,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三天三夜在打坐,不起一个妄念,他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云谷禅师看到这个人很佩服,三天三夜不打一个妄想,这是相当功夫;结果一问,不是的,他命被人算定了,他说:我打妄想也枉然,所以不想了。云谷禅师听了笑起来:我还以为你有功夫,原来你还是个凡夫。所以真正懂得因果报应,妄念都没有了,何况明白事实真相。《金刚经》上讲的是事实真相,这个深!比命运的道理深得太多太多了。知一切法不可得,这个前面讲得很详细。能够得的,三心不可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所执著的一切诸法,诸法是缘起性空,有相无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给你讲得很清楚,事实是能所俱不可得,比讲业因果报更彻底、更透彻。明白这个道理,我相、人相才能真正放下,再不会有这个念头;这个放下之后,你就明心见性,你就证得圆初住菩萨,你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成佛了。所以这里告诉我们要开佛知见。《金刚经》上「开佛知见」,这是正宗分的第二段,信、解、行、证。佛的知见就是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即空即假,就是不执一异。这个一异,我们费了很长的时间,讲得很详细。一切法「不一不异」,《中观》里面讲的八不,八不归纳起来说,就这一句。
【欲通达佛法微妙之理,非将凡情俗见,一扫而空,必不能入也。】
学佛的人很多,学般若 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学般若 不能得金刚三昧?为什么学教的人不能大开圆解?为什么念佛的人不能得念佛三昧?这个地方,一句话道破,「凡情俗见」这四个字。你还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障碍。凡情是烦恼障;俗见是所知障。给你说二障,你容易懂,这四个字就是二障。你二障不除,你怎么能证得?怎么能成就?要除二障,一扫而空就是放下了,你不放下怎么行!世间法要成就真实的功业,建功立业真实的,真实的是禁得起历史的考验。你今天丰功伟业,人死了,一切都完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建功立业,历史上世世代代都纪念你,都赞叹你,那是真的。你要禁得起历史的考验,也要放下,你要不放下的话,你做不到,你的功业是昙花一现,马上就完了。看破、放下,是世出世间成功立业的秘诀,愈是大功大业,愈是要放下。世法尚且如此,佛法是教你明心见性,见性作佛;佛法是教你了生死超三界,永脱轮回,你还要有凡情俗见,那你怎么能入门?不但你不能证果,你连开悟都不可能。在这个地方讲「开佛知见」,开解你都没有分。说实在话,这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不是佛菩萨不照顾我们,是我们自己有障碍。佛实在讲苦口婆心为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说明事实真相,劝我们放下,你偏偏不肯放下,那有什么办法?这个佛菩萨不能勉强我们的。所以要自己觉悟,自己有智慧,真正肯放下。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前面说「莫作是念」,你不可以这样讲。「佛有法可说,有众生可度」,不可以这么说。『何以故』是为什么?
【实无】
这个注解里头有,实无这个地方要有个句逗,念的时候要把它念出来。
【此二字最是彻底。谓实无作念之理。】
小注里头,实在讲只是举一个例子,但是它的意思很圆满,解释里面讲,这二字最是彻底。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实无。你要讲实相、讲真相,无!没有!所有一切你看到它有,是幻相、假相。这桩事情前面也讲得很多。我们今天六根,所感受的六尘境界的幻相,实际上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生灭相续相而已,确确实实是当体即空,所以实无。《楞严经》上所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个当处到底是占了几许的空间、几许的时间,我们粗心大意的人也不知道,也没有去注意、去追究。如果你真的要去追究一下,给诸位说,时空都等於零。这是现在科学上的说法,时间跟空间都等於零,等於零那就是实无。如果说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亿亿分之一,它不等於零,那还有,那不能叫实无,实无是等於零,时空都等於零。这个事实真相,现代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到。他能够发现到几亿万分之一,他能够发现到这个,那真是非常非常微细的波动。但是他还没有能够见到时空都等於零,佛法里面告诉我们确实如此。时空等於零,就是前面讲的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到这个境界了。那个起作用,那真是广大无边,所以他的能力能够遍虚空法界,就是他在时空上等於零。所以实无的意思非常之深,非常之广。
在此地这是举一个例子,「实无作念」。诸佛菩萨决定没有这个意念,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今天要学佛,我们讲经说法,有没有这个念头?不能有这个念头。你有这个念头,你就有苦!我要到哪里去弘法,我要为哪些人讲经,错了!跟佛法完全不相应。讲经说法是缘分,你们这边同修找我,正好我也没事情干,「好,就讲讲吧!」这一切随缘,我没有说一定要到这里来讲,要作意来讲,没有!所以我们要学随缘而不攀缘。在这个世间,过一天算一天,不想明天,这个才自在!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今天不是很快乐吗?不要想明天,什么事都没有。有同修问我,「法师,你还有什么事?」没事!什么事也没有!「你要什么?」什么都不要,没东西好要的。实无,记住!实无就对了。
【众生之所以成众生,以有念故。众生之所以得度,以无念故。】
这话说得好!简单、明了。你为什么会变成众生?你有念。你为什么会得度?你几时无念就得度了。你有念,你没得度;无念,就得度了。有念,你是众生;无念,你成佛了,你至少是法身大士,你成佛了。你要晓得无念的意思,实无那个意思要紧。《金刚经》后半部的意思,真的是唯深无浅,这个意思没有浅,只有深义没有浅义,这是要记住的。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有念、无念。有念、无念也是把它说得具体一点、落实一点,有四相、无四相,有四见、无四见,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度生云者,惟令离念而已。】
什么叫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教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而已,这叫度众生。千经万论没有别的,就这么一桩事。希望诸位从这个地方细细去领略、去体会,你会得受用。
【若佛度生有念,则自尚未度,何能度生耶。】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见」,这是正宗分的第二段,信、解、行、证。佛的知见就是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即空即假,就是不执一异。这个一异,我们费了很长的时间,讲得很详细。一切法「不一不异」,《中观》里面讲的八不,八不归纳起来说,就这一句。
【欲通达佛法微妙之理,非将凡情俗见,一扫而空,必不能入也。】
学佛的人很多,学般若 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学般若 不能得金刚三昧?为什么学教的人不能大开圆解?为什么念佛的人不能得念佛三昧?这个地方,一句话道破,「凡情俗见」这四个字。你还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是障碍。凡情是烦恼障;俗见是所知障。给你说二障,你容易懂,这四个字就是二障。你二障不除,你怎么能证得?怎么能成就?要除二障,一扫而空就是放下了,你不放下怎么行!世间法要成就真实的功业,建功立业真实的,真实的是禁得起历史的考验。你今天丰功伟业,人死了,一切都完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你建功立业,历史上世世代代都纪念你,都赞叹你,那是真的。你要禁得起历史的考验,也要放下,你要不放下的话,你做不到,你的功业是昙花一现,马上就完了。看破、放下,是世出世间成功立业的秘诀,愈是大功大业,愈是要放下。世法尚且如此,佛法是教你明心见性,见性作佛;佛法是教你了生死超三界,永脱轮回,你还要有凡情俗见,那你怎么能入门?不但你不能证果,你连开悟都不可能。在这个地方讲「开佛知见」,开解你都没有分。说实在话,这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不是佛菩萨不照顾我们,是我们自己有障碍。佛实在讲苦口婆心为我们说明这个道理,说明事实真相,劝我们放下,你偏偏不肯放下,那有什么办法?这个佛菩萨不能勉强我们的。所以要自己觉悟,自己有智慧,真正肯放下。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来。前面说「莫作是念」,你不可以这样讲。「佛有法可说,有众生可度」,不可以这么说。『何以故』是为什么?
【实无】
这个注解里头有,实无这个地方要有个句逗,念的时候要把它念出来。
【此二字最是彻底。谓实无作念之理。】
小注里头,实在讲只是举一个例子,但是它的意思很圆满,解释里面讲,这二字最是彻底。要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实无。你要讲实相、讲真相,无!没有!所有一切你看到它有,是幻相、假相。这桩事情前面也讲得很多。我们今天六根,所感受的六尘境界的幻相,实际上是刹那业因果报的生灭相续相而已,确确实实是当体即空,所以实无。《楞严经》上所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个当处到底是占了几许的空间、几许的时间,我们粗心大意的人也不知道,也没有去注意、去追究。如果你真的要去追究一下,给诸位说,时空都等於零。这是现在科学上的说法,时间跟空间都等於零,等於零那就是实无。如果说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亿分之一、亿亿分之一,它不等於零,那还有,那不能叫实无,实无是等於零,时空都等於零。这个事实真相,现代科学家还没有发现到。他能够发现到几亿万分之一,他能够发现到这个,那真是非常非常微细的波动。但是他还没有能够见到时空都等於零,佛法里面告诉我们确实如此。时空等於零,就是前面讲的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到这个境界了。那个起作用,那真是广大无边,所以他的能力能够遍虚空法界,就是他在时空上等於零。所以实无的意思非常之深,非常之广。
在此地这是举一个例子,「实无作念」。诸佛菩萨决定没有这个意念,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我们今天要学佛,我们讲经说法,有没有这个念头?不能有这个念头。你有这个念头,你就有苦!我要到哪里去弘法,我要为哪些人讲经,错了!跟佛法完全不相应。讲经说法是缘分,你们这边同修找我,正好我也没事情干,「好,就讲讲吧!」这一切随缘,我没有说一定要到这里来讲,要作意来讲,没有!所以我们要学随缘而不攀缘。在这个世间,过一天算一天,不想明天,这个才自在!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今天不是很快乐吗?不要想明天,什么事都没有。有同修问我,「法师,你还有什么事?」没事!什么事也没有!「你要什么?」什么都不要,没东西好要的。实无,记住!实无就对了。
【众生之所以成众生,以有念故。众生之所以得度,以无念故。】
这话说得好!简单、明了。你为什么会变成众生?你有念。你为什么会得度?你几时无念就得度了。你有念,你没得度;无念,就得度了。有念,你是众生;无念,你成佛了,你至少是法身大士,你成佛了。你要晓得无念的意思,实无那个意思要紧。《金刚经》后半部的意思,真的是唯深无浅,这个意思没有浅,只有深义没有浅义,这是要记住的。凡夫跟佛菩萨的差别:有念、无念。有念、无念也是把它说得具体一点、落实一点,有四相、无四相,有四见、无四见,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度生云者,惟令离念而已。】
什么叫度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教他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而已,这叫度众生。千经万论没有别的,就这么一桩事。希望诸位从这个地方细细去领略、去体会,你会得受用。
【若佛度生有念,则自尚未度,何能度生耶。】
这是说明,佛一再教诫大众「莫作是念」的道理。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讲法?如果这样讲法,佛就有度众生之念。佛说「我当度众生」,佛就是凡夫,佛还有四相、有四见,他不是凡夫了吗?这哪里叫佛菩萨?佛度众生尚且无念,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学佛,就是要学离四相、离四见;离相、离念那叫真学佛,真用功!离相,不是说我们这个相不要了,你在家里面,家不要了,你做事情,事业不要了。事业不要,你就真以为相能丢掉?你身还在!不管你跑到哪里,你这个身相还在,你钻到山洞里修行,山洞也是相,你怎么个离法?告诉你,心里头不执著,外面这个相没有关系,没有妨碍。《华严》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妨碍的是什么?心里头执著的那个相,心里面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我在前头跟诸位讲过的,中国的文字很有道理、很有智慧。中国人打妄想,那个「想」,心上有个相,把心上的相拿掉,相没有了,剩下来的是真心,心就显出来了。分别是「思」,心上面一个田,田是划格子,把那个格子拿掉,剩下来是真心。现在人讲「我有思想」,完了!思想是凡夫。「思」著了见,我见;「想」著了相,想不就有相了吗?所以佛教我们离念,把思那个田拿掉;教我们离相,把想里头相拿掉,剩下来的是真心、是自性。所以叫你去这个,不是叫你去外面的境界相。外面的境界相要是去掉,那你就错了!那还断什么恶,修什么善?经上讲得清清楚楚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可见得「而行布施」是事要做,一样也没有少做,做得更积极,做得更圆满;心里面空了,心里头思想没有了,留下来那是真心。大家要懂这个意思,要向这个地方去体会。
【佛度众生,不过为众生作增上缘耳。】
这是一句真话,诸佛菩萨能够帮助我们的就是增上缘。大乘经上讲缘有四种: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可见得众生要得度,四缘要具足,四缘当中诸佛菩萨能帮我们忙的,就是一个增上缘,其他的三个缘要自己具足,少一个也不行。亲因缘,没问题,亲因缘是什么?真如本性。也就是经上常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是我们作佛的亲因缘,这个没有...(●[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想、妄念、意识心,一个念头生,生的念头灭了,念头灭了,底下念头又生了,这个念头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真实没有生灭,有生灭就不是真实的。所以三心跟你讲的是妄念,不是真心,是妄念。我们今天生活当中,做主宰的是妄念当家,不是真心;如果真心当家,那就好了,你就作佛、作菩萨了。佛菩萨用真心,不用妄念;凡夫用妄念,不用真心,真心不生不灭。你要记住,我们今天能执著的,能分别的是第六意识,能执著的是第七识,都是妄念,都不是真心。一定要认识清楚,虚妄不实,那不是真心。
【又说诸法缘生】
诸法,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生,有相无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使知一切法,皆是幻有,了不可得。】
幻有是假有,所以本经后面用比喻来说明,「如梦幻泡影」,如梦幻泡影,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如露亦如电」,露跟闪电是比喻短,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的短促。并不是长远的住在世间,很短,短到什么程度?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刹那生灭」。我们所见的幻相,是它虚幻的相续相,生灭的相续相,确确实实不存在。《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是讲的真相。由此可知,能执著的心,所执著的法,都是空的,都是了不可得。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我们前面读过的,因果不空,大菩萨们对这桩事情非常清楚,非常透彻,所以他们讲因果可畏。菩萨怕什么?菩萨什么也不怕,菩萨怕因果。这一点我们要能体会到,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才教我们而生其心,佛才教给我们修一切善法,而行布施,因为因果不空。这就是教你一定要断恶修善,为什么?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
【发广大愿,则不取法。行广大行,则不取非法。】
末后这个结论结得好!我们一般凡夫在平常细想不到。由此可知,这些祖师大德们,讲经研教注解作论,来发明经义,对我们后学贡献实在是太大太多了。发广大愿,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如诸佛菩萨发心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心愿大、广大。那要用《金刚经》的标准来观察,大不大?不大。为什么不大?著了相,著了相就不大。这个地方告诉你,发大心大愿要离相、要离念,就大了。所以你发广大愿,要紧的是决定不能够执著在法相上。世尊在这一次法会里面,把这桩事情全都给我们表演出来,佛修行不著修行的相,证果不著证果的相,度生不著度生的相,在这个经上我们都看到了。佛不执著,这就是他不取法。行广大行,虽然一切法不执著,也就是说一切法没有放在心上,可是这一切法他统统做,他没有一样不做。我们凡夫日常生活当中所做的,佛菩萨都照做,没有一天闲著。行广大行,则不取非法。非法是空,不著空。发愿不著有,修行不著空,空有两边都不著。
【法与非法,既皆不取。】
法跟非法两边不住,两边不著。
【则我人众寿,四者皆无。】
这才真的把四相空掉了。四相要这样离法,四见也是这个离法,你要懂得怎么离。不但离四相、离四见,我们再看下面两句,他这种修行方法真是妙。
【则法与非法,了不可得矣。】
不但法了不可得,非法也了不可得,它没有著,这里面初学的同学免不了有一点怀疑。「法」,法是有边,我们不执著,这个好讲;非法是空边,空边它本来就空了,那有什么不好?空是好,执著就不好,执著有个空,麻烦就大了。三界之内四空天人,他为什么生到无色界,他执著空。我们这些人生在欲界、色界,为什么?因为执著有。执著一切色相有,离不开色界;执著七情五欲有,离不开欲界。诸位要晓得,七情五欲是妄想,哪有这回事情!可是打这个妄想,麻烦!这个妄想一打,离不开欲界。这是严重的错误妄想,没有办法离开欲界,六道里头最苦的是这一环。由此可知,色界天的妄想比我们轻,无色界天的妄想比色界又轻,六道轮回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金刚经》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就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方法:空有两边都不著,就超越六道。
【而常住真心,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者,便了了而得。】
真如本性所现的境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诸位要晓得,只有平等才一真,二就不平等,唯有一真法界是平等的。这个是都现前了,这个境界现前,了了而得,了是明了。
【即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是也】
实相是诸法真相,诸法的真相是平等相,是无有高下之相,这统统现前了。《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那就现前了,你就看到,你就接触到;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证果了。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经【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这个意思很深。前面教给我们修一切善法,这是《般若 经》与其他经很不相同的所在。般若 最忌讳最怕的是著相,是坐实,这最怕了。说修一切善法,你就著了修一切善法的相,这就坏了。我们看看现在学佛的同修,无论国内、国外,大家都懂得断恶修善。你再仔细一观察,断恶的人著了断恶的相,修善的人著了修善的相。这有什么不好处呢?我们世间人看这也不错,满好!这是好人。没错!他是好人,断恶修善是好人,记住,这是六道里面的好人,出不了六道。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出六道,不要做好人,要出六道。要出六道,佛教给我们一切不执著才可以出六道,就怕执著;一执著六道出不了。要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一面说,一面就把它否定掉,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决定不能执著。我们看注解:
【以无我修一切善法,是约能修边遣。】
能修的是我,我断恶、我修善,无我,把我这一个念头要放下,善尽管去做,不能有我的念头,这叫学佛。如果修一切善法,我修善法,我要得善的果报,有因有果。你修善因得善果,能不能得到?能得,三界六道有漏的善因善果,不能出离六道。如果以无我来修一切善法,这个果报就不在六道里面,六道里面都有我,可见得超越六道轮回了。这是从能修边上教你放下。
【非善名善,是约所修边遣。】
我们所做的善事,那个也不能执著。譬如我们今天在此地干的这个事情,善事。我们大家在一起研究《金刚经》、讲解《金刚经》,这是善事。如果把这个当作一桩善事看:「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我们又著了相;这一著相,这个善事又变成三界六道里头有漏的善事。岂不想想,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金刚经》上说,他没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没有说一句法;要有人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他把所有一切善法没有放在心上,事情有没有做?天天做,他做了四十九年,他怎么没做?心里头痕迹都不落。这是说明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头示现种种身、示现种种法,他不住,符合了《金刚般若 》的精神、《金刚般若 》的原则:「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能所两边都离开。
【有能有所,便是分别执著,我相仍在。】
这一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分别执著有粗细不同,我们六道凡夫分别执著非常粗。四果罗汉、辟支佛,佛在经上常讲,他们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了,超越三界,永脱轮回,他们没见性。为什么?他法执未破;我执已破,法执未破。我们要问:「他法执没破,谁执著法执?」那还是有个我,如果要没有我,你想想看,谁执著法执?可见得还是有我执。有我执,佛为什么说他我执破了?粗的我执破了,微细的我执没破。所以讲...(●[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前面我们说过,极微细的是等觉菩萨,那一点不除还不能成佛;必须要除得干干净净,放下得干干净净,那才圆满成佛,如诸佛之所证。第五次这就是这一次,从第一五十节到一百五十二节,我们刚刚读过的。
【今次乃是明白开示】
前面从比喻上来说,这个地方是直截了当为我们指示出来。
【一切法性本来平等,无有高下。】
经文上说,这是我们不能不记住的,不能不知道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而且要常常用这句经文提起观照功夫,到我们心有不平的时候,把这一句经文想一想、念几遍,「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的心在境界上就平了,恢复到平静。平静是真心,我们今天虽然没有证得真心,但是清净平等与真心接近。真正用功,真正的功夫是什么?就是这个,这要认识清楚。不是说我每天读多少卷经,我念几万声佛号,我拜几百拜、几千拜,那是形相、是样子,不是功夫。功夫是什么?离相离念而行布施,修一切善法,这个叫功夫。你要是会用,刚才讲过了,穿衣吃饭都是功夫,穿衣吃饭都是修行,要明白这个道理。不会的,古德常讲盲修瞎练,我们自己要认真反省,我们是不是属於盲修瞎练?发现自己不对,赶快回头、赶快改过,就对了。《金刚经》是很好的标准,而且是个绝对的标准,是以如来果地上的标准,给我们初学做标准,这是非常非常的难得!
【故一一法皆不可分别执著】
为什么?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你怎么可以执著?
【菩提法如是,一切善法亦如是。】
这是佛举例举到极处。前面从人来说,讲的是如来法身、报身,这从人身来举例,达到了顶点。到这个地方以法来说,他老人家举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通常我们讲无上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也是平等法,也是不可得,何况其他一切善法。连如来果地上所证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人家也不执著,我们修一点点善法,有什么好执著的?世尊得无上菩提,心里面也若无其事,我们修一点点善法,又何必要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错了。所以读《金刚经》要从这个地方去反省、去检点。末后这是总结。
【用无分别执著之心】
这个「无」是贯下去的,无分别、无执著的心。无分别是平等心,无执著是清净心,你看《无量寿经》经题上「清净平等觉」,你能够用清净心、平等心,那你就觉了,你就是觉者,你就不迷;觉者是菩萨,你就不是凡夫。要用这个心,我们常讲菩萨心。学佛人也常常挂在口上,菩萨心肠,菩萨心是什么?无分别、无执著,清净心、平等心,这是菩萨。
【修无有高下、平等平等之一切善法。】
用清净平等心,修清净平等法。诸位要记住,只要心平等、心清净,所有一切法都平等、都清净。这就是前面我们常常引用宗门的修行方法:从根本修。我们穿衣吃饭、待人接物,都是清净法,都是平等法。你不要再去找,哪个法是清净法,哪个法是平等法,所有一切法都是清净法,都是平等法,世出世间法无有一法不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是要用清净心、平等心去修才行。由此可知,离开了清净、平等,一切法都不平等,一切法都不清净,佛法也不平等,还有大乘、小乘,还有五乘、菩萨,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那都不平等。为什么不平等?你的心有分别、有执著。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佛法也是平等的。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平等,无有一法不是善法,而且是平等的善法,这个我们要注意到。
《金刚般若 》诸位如果会了,你就会修行,你真的会修。不但你会修行,也可以说你会生活,你会过日子,这个话都是实在的。你不通般若 义,你不会生活,你不会过日子,你天天过得这么苦,天天过得这么可怜,你不会过。通达般若 ,你过得很幸福、很自在、很美满。般若 在现实上,带给我们的受用就不可思议,真正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样的修学,
【便契法性,便见寂照同时之本来面目矣。】
法性就是真如本性,契是契合,能够用清净心、平等心修一切善法,一切善法没有分别、没有高下,这个与见性就接近了。虽然没有明心见性,但是你确确实实是朝著明心见性这个方向走,没有走错方向。你确确实实是向著明心见性的道路上走,所谓成佛之道,你没有偏离。便见寂照同时,寂照同时是法身大士用功的纲领,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照是果地上的境界。从哪里修的?从无住生心上修的。换句话说,无住的功夫成就了,就是寂;生心的功夫圆满了,就是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是法身大士才有的。我们在《金刚经》上学到,法身大士他们修学的境界,怎么成就的?原来就是无住生心;用这种功夫成就的,到如来果地上,达到究竟圆满。寂照是同时的,换句话说,无住跟生心是同时的。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是同时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也是同时的,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般若 的受用。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宗门里面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就在此地。
我们从这个地方来看,世尊经文讲到此地,五次的结示经文,他的用意、他的慈悲教诲很明显、很深刻。学佛的人常常挂在口头上,「上报四重恩」,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里头有佛恩,佛对我们有什么恩德?不知道!回向偈古人做的,不好不念,只好念一念,什么恩不晓得,怎么报不晓得,念了《金刚经》应该要体会到,佛的恩德无量无边。怎么报法?依教奉行。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九十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90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一十八面,倒数第四行,从小注第二段看起。
【说心行不可得,说诸法缘生,令知缘生体空,有名无实,必应步步观空,层层遣除。其所以痛遣所边之法者,正所以痛遣能边之我也。】
这一段是说明,如来遣除众生执著的深意,我们应当要细心的去体会。心行不可得、诸法缘生,在前面都说过。经文当中读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执之心,空不可得;而所执之法,这一切法不但世间法,包含出世间法在内,出世间法也是因缘所生,缘生之法。它的目的是告诉我们:相有体空。实在说,只有假名假相,没有实质,没有实体,所以一切法决定不能住。佛教导我们,当然毕竟空不是一个人一下子就能证得的,逐渐逐渐放下,逐渐逐渐的去证得。步步观空,层层遣除。遣除就是放下,一层一层一定要放下,世出世间法都不是真实的。佛教导我们,所执著的这一切法相,教我们一定要遣除、要放下,这是从经文表面上来看;而骨子里面,实际上佛要教导我们的,是要从能执著的三心,三心不可得,说所执著目的是教我们遣能执之我。可见得经文含义非常之深,非常之广,我们一定要细心去领会,去体会。
【用功之法,遣能当遣所,遣所即遣能。遣能所即是遣分别、遣执著也。分别遣尽,则六识转。执著遣尽,则七识转。二识既转,则我法双空,皆是一如矣。】
大乘佛法终极的目标,是教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而见性正是本经所讲的一如,我们在经文上读到,如来者,诸法如义。由此可知,如果能够契入诸法一如,你就见如来,就证如来,自己也就成如来,所谓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地方讲用功之法,这是方法...(●[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般若 智慧没有现前,你还是情识当家,还是妄心作主。这就是你无论怎么样的修学,修六度万行,你也出不了三界,你也成不了佛,道理就在此地。甚至於说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也不能往生。什么原因?这个地方身心世界没放下。西方极乐世界称之为带业往生,但是你要晓得,带业是带旧业,不带新业,不带现行,是带旧业。我现在彻底都放下,这样才能往生。虽然放下了,业因习气没断,那个可以带去,那个叫带业。但是业因习气要是不断,修其他的法门不能成功,修净土法门可以往生,这就是净土,古人称为易方便之处,易方便就是特别方便,特别法门是指这个说的,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不能不知道的。
如果执著放下,於一切法都不执著,连身体都不执著。世间一般人对身体很注重保养,身体看得这么重,诸位想想,你的身相怎么断?《金刚经》一开头讲,「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是我相,你的我相怎么破?所以真正修行人,连自己的身体随缘,要照顾它干什么?照顾身体会好?不见得。那个害些奇奇怪怪的病,你问他照不照顾身体,他很照顾!照顾也没有用,该生病他还是生病,该死他还是要死,照顾得再好,不能说他不病不死,没这个道理。这是我们应当要觉悟的,佛法把这些事理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身心最健康的就是清净,就是无为;换句话说,你真正把身心世界一切都放下了,那是最健康的心理,也是最健康的身体,所以何必去照顾!这个意思,我们在佛经里面读到、讲到,似乎不难理解。实际上这里面的道理太深太深,我们没有能够深入,所以经是听了、是读了,还是做不到。身体还是要保养,还是要进补,还是搞这些东西,这就是你没放下,你没做到。执著要是放下了,就转第七识成平等性智,跟诸佛平等,跟一切众生平等,跟万法平等,无有一法不平等。为什么?有执著就不平等,有我就不平等,无我就平等,你看看这个修行的纲领多么重要!
六、 七识因地断,六、七一转,第八识跟著就转,阿赖耶转成大圆镜智,前五识转变成成所作智,成所作是什么?那就是诸佛菩萨在虚空法界普度一切众生,成就一切所作,度众生的事业。像经上常讲的随类化身,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给众生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全凭感应,没有一丝毫的意思在。有一丝毫的意思,岂不又落在分别执著里面?这又为我们显示出诸佛说法,相上有说法,确确实实没有说法的念头;也就是说,他决定没有分别执著。这个时候「我法双空,皆是一如」,与诸法如义完全相应了。我们说的相应,说实在话,两样东西才相应,如果一样东西,那连相应都说不上,的确它是一不是二。所谓相应都是多余的,相应已经说错了,这才进一步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再看后面这一段经文,这是这一科的总结,直显性体:
经【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两句话也是《金刚经》的名言。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这两句正显无上菩提。法,指一切法。】
世间法、出世间法,一切万法,一法都不漏,法法都在其中。
【此正明菩提无少法之所以然。】
前面佛曾经说:「我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为什么无有少法可得?因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要问:诸佛如来所证的无上正等正觉在哪里?我们以《金刚经》做一个例子来说,本经开端,世尊所示现的发起因缘,是入舍卫大城乞食,著衣持钵,无上正等正觉在哪里?在穿衣上。无上正等正觉在哪里?在吃饭上。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你日常生活从早到晚,就是你的工作,就是你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没有发现,我们一天到晚都在烦恼中过日子,在苦恼煎熬中过生活,生活过的苦得不得了!你为什么过得这么苦?因为你在一切法里头不平等,诸佛如来於一切法当中平等,没有高下;你在一切法当中有高下,不平等,那你的日子就苦了。可是诸位要晓得,一切诸法本来是平等,本来没有高下。不平等、有高下从哪里来的?是从你的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变现出来的,是假相,不是真相。你能够把一切分别执著放下,真相就现前。真相是平等的,真相是没有高下的,真相就叫做无上菩提,就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有没有?有。可不可以得到?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无上正等正觉也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佛说无有少法可得,道理在此地。到这个地方,这句经文把所以然说出来了,为什么无有少法可得。
【肇公、智者皆云:人无贵贱,法无好丑,荡然平等,菩提义也。】
肇公是僧肇大师,鸠摩罗什的大弟子,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什门侍者。罗什大师的学生当中,有四位最杰出的,最了不起的,僧肇是一个。智者是隋朝天台宗的祖师,智者大师。他们两个人都说过这个话,说的言语不见得是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完全相同,这节录在此地。「人无贵贱,法无好丑」,这句话就是解释《金刚经》上「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凡夫眼睛当中,人真的是有贵贱,法真的有好丑,为什么佛与这些菩萨大德们说,人没有贵贱、法没有好丑?这是我们的看法跟他们的看法不一样。第一:凡夫是见相不见性,著相。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见相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这个意思前面已经讲得很多。这是第一个意思,我们看法不一样。第二个:从能边来看,凡夫是用分别心来看,妄想执著心来看人看事看物,妄想分别执著就是不平等,所以你看到外面境界就不平等,就有高下,就有好丑。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是用清净心、平等心来看人看事看物,他心清净看到一切法、一切人事都清净,心平等看到一切万法都平等;没有好丑,没有高下,道理在此地。这是菩提义也,菩提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诸佛如来证得无上菩提的意思。底下这几句这就好懂了。
【意谓凡好丑、贵贱、不平等之观念,荡然一空。】
怎么会空掉?放下。不会把这些想法看法再放在心上,也就是从你的心上,把这些想法看法都拿掉、都除掉,你的清净心现前了。
【则平且等】
你的心平了,一切万法都等了,等同。
【此即菩提之义】
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真实义。无上正等正觉在哪里?在虚空、在法界、在一切万物,无有一法不是。要能体会这个道理,要能体会这个事实。
【如来所得无上菩提,於中无实无虚。】
为什么说无实?因为一切法了不可得,能证、所证俱不可得,这是无实。为什么说无虚?真如本性圆满的显露出来,这是无虚。自性里面无量的般若 、无量的德能统统现前了,使我们自己在十法界、在六道,能够得大自在,去普度一切众生,这是无虚。经中「无实无虚」,都是很重要的经文。
【诸法一如,是法平等。一切法皆是佛法,无有高下。】
诸法一如,平等的意思,一切法皆是佛法,也是平等的意思,无有高下。所以,生佛平等。佛菩萨心里面,他跟众生是平等的,绝对没有一个念头:「我成佛、成菩萨了,你们还是凡夫在六道里面受罪,我比你高多了。」他如果有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佛菩萨。诸位要晓得,天人有这个念头,天人是「我比你们高,你们在我下面」,他不平等!我们在过去、在以往,还以为小乘人也许还有这个念头。现在我们读《金刚经》明白了,小乘连初果须陀洹已经没有这个念头了。为什么?经上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须菩提尊者答覆释迦牟尼佛说的:须陀洹如果有个念头说「我证得须陀洹」,他就不是须陀洹。你才晓得,连须陀洹这样的人,他也入了一点平等的境界;不过他入得浅,没有佛菩萨那么样的深,他有浅的平等的...(●[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听经听到最后人愈来愈少,正常的。愈讲愈深,深了他听不懂,听不懂他就不来了,这是事实。
讲经的人一定要细讲,剩一个人也要细讲,没有人还要细讲。什么原因?我们现在在录影、在录音,现场一个人都没有了,不要紧!这个带子会流布十方,全世界的人都在听,这都是事实,全世界的人都在听,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听!尤其是现在,我们这个带子将来都会送到国际网路上,国际网路能够收到我们这个资讯的,现在五千多万,五千多万个单位能够收到我们这个资讯,你就晓得,我们讲经不重视现场,现场有没有人听不要紧!我们晓得全世界有五千万个电脑,可以收到我们这个东西,而且这个还流传久远。要是不认真不详细的讲,怎么能对得起佛菩萨?怎么能对得起一切众生?这就是说,我们经一直到最后一个字,也要详详细细来说明,决定不能含糊,决定不能够笼统,道理在此地。从前这些老法师跟我们说这个话,我们想想也不能怪他。为什么?他那个时候没有录音、也没有录影,都是现场,现场人一天少一天,快点结束,也有道理,也对。我们读这一段文,实在讲很有感慨。再看底下第三段:
【以无我修一切善法,是明任是何法,平等平等。以此平等心,观一切法,随应而修,不可存高下心也。】
这是先说明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心态,我们所谓心理的态度,这个要正,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菩萨心。你看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参,诸位看经文,这个印象会很深很深。善财每参访一位善知识,在请教之前,一定先说我已经发菩提心,不知道怎样修菩萨道,学菩萨行;菩萨道就是存心,不晓得怎样存一个觉而不迷的心,怎样修菩萨行?菩萨行就是修一切善法,菩萨道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先要懂得我要用什么样的心,要用万缘放下的真心,因为你有一样放不下,你那个心叫妄心,就不是真心。真心是清净心、平等心,清净平等心里面一样东西都没有,真心,然后修一切善法,修一切善法是菩萨行。所以要有这样的心态,任何法,世法、佛法,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记住《金刚经》上这句话,「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看一切法,用这个心来看世出世间一切法。随应而修,随应是随缘,随缘而不攀缘。不可存高下之心,就是离一切分别执著。有分别执著就有高下,离一切分别执著。
【善法,即指布施,布施摄六度万行。】
修一切善法。布施在本经我说得很多,因为经文上讲得多,我们也就解释得多,里面最重要的意思,这两个字包括我们一生全部的生活行为,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举的例子,也举得很多。自己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不为自己,都为别人,就是布施。我们做工为人家而做的,那就是布施;不是为自己,自己无我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了,这是完全不为自己。我们穿衣吃饭为谁?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无我了。这个意思就比较深,大家要体会,要在这里体会。为什么我穿衣不是为我,我吃饭也不是为我,是为别人,这个奇怪!这个想不通。其实没什么想不通的,我这个身体是为大家做工的,我穿衣吃饭维持这个身体,是让它来为大众服务的,不是自己享受的;如果自己享受的,那就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就错了,那是凡夫。释迦牟尼佛他也要到舍卫大城去托钵,他也著衣吃饭,他为谁?他不是为我,为一切众生,他是布施。所以把自己的身体统统都布施掉了,哪里是为我?穿衣吃饭都不是为我,这样才叫随缘而不攀缘。
诸位从这个地方去思惟,从这个地方去观察,然后你才晓得,菩萨行怎么个修法,菩萨道怎样养法,怎么样去养菩萨道,怎么样去学菩萨行,你就会了。真正学菩萨道、修菩萨行,你快乐了,你的境界,现前就转变过来。原来我们的生活很苦,苦不堪言!不要看到世间发大财的人,有财富,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作大官、作总统,你要跟他们一接触,听听他们谈话,「我太苦了!我都要爆炸了,我不行了,支持不了!」他苦不堪言。我们一般人看到好羡慕,他苦不堪言,他日子过得好可怜!别人不知道,他自己清楚,他常常找这些知心的朋友叫苦。一转过来学菩萨道、修菩萨行,就自在了,真的是快乐、幸福、美满,他那个境界马上就转过来。还是那么多的工作,他为什么会快乐?因为从前一切所作为我做的,他有分别,他有执著,我的财富、我的地位、我的权力,他一切都有「我」,好苦;现在「我」没有了,为佛法、为众生,他在行菩萨道,快乐无比!愈做愈快乐,愈做愈有精神。从前做事情他累,他会做得疲劳,很辛苦!现在做的工作量比以前增加,他不感觉得累。他为什么不累?因为没有我了。过去做工作做多了,为什么会累?我做了这么多事情,我累了,他有「我」。「我」没有了,谁累?那个累找不到主了,所以他不累了;不但不累,给诸位说,他也不会生病。他为什么会有病?有我,我病了,我要死了。「我」都没有了,他病也没有了,死也没有了,统统都没有了。这个道理很深,但是句句都是事实,决定不是假的,所以《金刚经》后半部真的是唯深无浅,江味农居士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但是这个深义,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太大,不仅仅是修行,就是生活会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快乐。由此可知,这个经不能不学,不能不懂,不能不讲。今天就讲到此地。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八十九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八十九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89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一十三面,第七行,从注解第四段看起。
【说法者无法可说,则学法者,当然无法可执。既说法者无念,则学法者,便当观照诸法缘生体空,会归一如。观力渐渐深,分别执著便渐渐薄,我见便渐渐除,念亦渐渐离矣。所谓通达无我法者,如是如是。】
这一段总结得非常之好!无论是我们自己修学,或是发心弘法利生,这一部经都是最关紧要的,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去学习,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去深入的体会。「说法」,这是世尊自己讲,诸佛菩萨是能说之人。「无法可说」,这个意思前面都曾经讲过。实在说,这是感应道交,众生微细的感应,往往是自己也没有能够觉察到;但是有感应,而且感应也非常的复杂,那是无量劫的无量的因缘。不但与诸佛菩萨有感应,同时也与一切众生都有感应。要用现在科学家的话来说,就彷佛像磁场一样。无论是有情众生、无情众生,大到星系,今天我们是讲星系,在佛法里面讲的法界,小至微尘,原子、电子都有磁场,而且本身的磁场与环境的磁场息息相关,这在佛法里面就是感应道交。确确实实是无念,前面讲了,诸佛菩萨有说而无念,这才叫正说,完全从真心法性里面自然的流露出来。所流露出来的言说,或者种种的变相,恰如其分的应一切众生之所感,说法原来是这么一桩事情。所以佛在经上说,众生实在讲,是感自性中佛而为众生说法。这个话我们细细揣摩,的确有很深的道理在。
因此,学法者当然无法可执。法可以学,不能够执著,执著就错了。正如同世出世间一切法,佛告诉我们可以受用,以幻入幻,大经里面所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就是说明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为什么不可以执著?因为缘生性空,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你执著是错了,决不能够执著。说法的人无念、离念,因此学法的人就应当观照诸法缘生体空。这个观照不可以中断,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都要明了,明了就是观察。明了什么?明了事实真相,所有一切法都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要了解这个事实,然后才能够会归到一如。为什么一切时、一切处,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都要如是观?他的利益是破妄想分别执著。如果我们在境缘之中,境通常讲物质环境,缘是说人事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讲对人对事对物,如果把缘生性空的事情给忘掉了,那就是你观照功夫失掉了,於是妄想分别执著又来了,老毛病又犯了,这是必然的现象,老毛病会又犯。老毛病一犯,诸位要晓得,念头是轮回心,轮回的念头,一切所作所为都是轮回业,还得搞六道轮回,麻烦在这里,所以一切时、一切处不能失照。观照就是你要保持正确的观念,这个观照,观就是观念,要能够把这个观念提起来。这个观念就是一切法缘生性空...(●[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公上人]《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一一九集)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