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7|回復: 9
|
净公上人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讲记南无阿弥陀佛
[複製鏈接]
|
|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讲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一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1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感到非常的幸运,无限的喜悦,能在新加坡居士林与诸位同修共同学习净宗的大经。本经在过去曾经在弘法团讲过一遍,也是三十次讲完,而当时留下来的录音带很快的就传遍了许许多多的国家地区。这是我们新加坡与全世界结下来殊胜的法缘。这次贵林的李木源居士邀请我将大经再讲一遍,目的在哪里?前面一次留的有录音带,希望这次能够留一套录像带,一般讲录相带。好!我们圆满这个愿。当然这些年来的念佛修持跟过去境界不相同,换句话说,我们读诵这个大经,更是能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的层面,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经典殊胜而真实的利益。
今天是开经的第一天,因缘的部分我想我们可以省略,过去讲过很多遍。现代人的心理,学佛也不例外,随着整个时代的趋向,我们总是要求新、要求变、要求快速。在佛法修学证果要达到这三个基本的要求,这部经、这个法门可以说是非常的适合。实实在在说,世出世间第一殊胜一定是很简单、很容易,像中国学术的大根大本是《易经》。易是简易,简单、容易。佛法是世出世间最殊胜的教学,它当然符合这个原则。
虽然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但是我们知道,总归结起来,不外乎戒定慧三学,可见得确确实实是简单、是容易。一切经无非是把戒定慧三学详细的为我们说明而已,这展开来就是一切经。在本宗所说的也非常简单、扼要。蕅益大师综括净宗的经典,在《弥陀要解》里面给我们指出来信愿行,与世尊总纲领有没有违背?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信,我们要信戒定慧,愿也是戒定慧,行还是不离开戒定慧。诸位细细的去体会这个意思,我们才能够将世尊一代时教的纲领掌握住。我们的修学既简单又容易,而且正如同古大德所说的稳当快速,使我们求新、求变、求速确实达到了。
这部经在经文当中跟我们讲了三种真实,这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的。第一个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一句非常重要。开是开示,世尊为我们开导,也就是教导我们;化,这是教学的成绩。我们接受世尊的教导,果然就起了变化,世间的教学要求要变化气质,佛法的教学要求我们转凡成圣。这个转就是转变,我们今天是凡夫,听了佛的开导之后,我们就能转凡夫为圣人;圣人就是常说的佛菩萨。也就是说,学佛的人如果不发心作佛,那可以说你的佛就是白学了。
学佛就是要成佛,跟释迦如来、弥陀如来、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是我们学佛的目的。中国的禅宗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说明修学的目的就是要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经里面讲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这一句跟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没有两样,只是方法不相同。禅宗用参究的方法,净宗用念佛的方法,念佛比参究容易太多,方法容易、方法简单,成就实在讲没有两样!甚至于古德说念佛的成就超过禅宗,这个话也不无道理,我们讨论到经文的时候诸位自然就明白了。
第二是「住真实慧」,也就是说我们相信戒定慧,我们愿意修学戒定慧,这就是住真实慧。住是安住,心里面安住。唯有安住在真实的智慧,他才深信不疑,他才热烈的去向往、追求戒定慧三学。这是说我们自己修学所得到殊胜的利益成就。那我们对于别人同样也是真实不虚,经文里头告诉我们「惠以真实之利」。惠是赠送给别人,给他什么?给他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利益就是大乘佛法,大乘净宗的佛法没有比这个更真实,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本经具足这三种真实,这是非常希有的一部大经。经文并不很长,内容涵盖了也就是包容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无论是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在这一卷经之中。所以这是一大藏教的总纲领,万万不可以疏忽。
诸佛菩萨、古来的大德们异口同音的告诉我们,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是说它的利益不可思议。上自等觉菩萨,像《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文殊、普贤;华藏世界的候补佛,在《华严经》的末后这两位菩萨,率领着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净土。上上根人往生,下下根人同样也有分,甚至于五逆十恶的众生在临命终时遇到了善友,教导他这个法门,他也能成就、也能往生。由此可知,这个法门度众生之广,没有任何一个法门能够跟它相比。
我们知道有一些大经很究竟,无论在理、在方法都很究竟,但是不方便,中下根人没分,没法子修。有一些经论方便,但是不究竟,不究竟不能成佛;成个阿罗汉,成个菩萨,那不叫究竟。既方便又究竟,唯独此经。这个经是成佛的法门,而且方便至极,所以我们人人有分!我们在座的同修,可以说善根福德都不可思议,如同经上跟我们所说的;如果不是善根福德具足,对于这个法门很难接受,很难依教奉行。正如同《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的确是我们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我们才能够遇得到。
这个法门决定不是普通法门。古代高僧大德们说过,即使是《华严》、《法华》也只是本经的引导;换句话说,《华严》、《法华》引导我们归向净土。这个话当然不过分,因为《华严经》到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有证据的,这不是随便说的。而我读这句话,这感触比别人深,为什么?因为我对于净土法门生起信心,确确实实是《华严》、《法华》、《楞严经》把我诱导到净土法门来的。所以古人这句话是深深的令我感触到,我就是由这个地方入净土的,好像他这个话就是对我说的一样。
《楞严》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讲我们修学所得到的利益与成果。方法尤其说得精要,「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不必说了,因为净念一定都摄六根,不能都摄六根,你怎么能到净念。关键就在个「净」字。净是清净,心地清净,决定不能够夹杂、不能够怀疑,相继就是不间断。由此可知,这个法门它修行的要领,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决定能成功。经上告诉我们「自得心开」。自得心开就跟本经前面所说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明心见性,自自然然到达这个境界。这是说明了我们有分,不但我们有分,我们的成就跟古往今来的这些上上根人也没有任何的差别。我们对于这些明白了,自然产生信心,自然感到庆幸。
刚才说,我们求新、求变、求速,根据什么样的道理,如果理论不清楚、理论不扎实,我们的信心就很难建立,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古德讲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要将佛说这部经的理论、根据说出来,使我们对它产生真实的信心。这一切大乘经都是依据实相而说的,所谓实相是事实真相,那当然我们就放心了。所说的全是事实真相,不是佛的理想,不是佛的推测,所说的全是事实真相。
佛告诉我们,这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在《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所以一切万法没有两样,不异!唯识所变,既然变了,当然就不是一样的,就不一。许多大乘经论给我们说「不一不异」,而我们对于这一句话很不容易体会,所以古德为了为我们说明,不得已举个比喻来说。比喻,诸位晓得,只能比喻到一个彷佛,没有办法那么样的逼真,是希望我们从比喻当中细心去领会。譬如说「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这个比喻让我们去体会。金是体,我们用黄金,现在最常用的做金链子、金镯子、金耳环,乃至于一切用品,但是那个金是一样的,没有两样,都是金做的。金是体,没有两样,都是一样的,金器。可是从器上来看,炼条跟镯子不一样,镯子跟耳环也不一样,相不一样,用途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讲到体相用,一切万法的体是相同的,相不相同,作用不相同。相、用不相同。我们首先要把这个认识清楚。《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三个字就是形容宇宙万法的体相用。大是赞叹体的,方是说相,广是讲作用,作用是无量无边。这是我们先要把纲领抓住。
那个戒定慧从哪里来的?都是从事实真相里面说出来的。佛在经上常说「精一中和」,这都是给我们讲的修行的纲领。精一就是定,中和就是戒,特别是大乘佛法主张中道,我们中国儒家实在讲也很了不起,儒家讲中和,都知道用中!这是真实的智慧,这样才能够达到佛之知见,像《法华经》上说的「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就是慧,戒定慧是从这儿来的。由此可知,戒定慧不是佛的发明,是从事实真相里面显示出来的。用现在人的话说,这是真理,决定不能违背;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性德,是你真如本性里面、是你自己真心理体里面的德能,本有的德能,不是从外来的。随顺法性就是随顺戒定慧。戒定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证得大菩提、大涅盘,这是佛法修行究竟圆满的果位;在本经里面就是一心不乱,定慧等持。
因此,我们才真正明了诸法必须融通,必定融通。要能达到这个境界,对我们个人来讲,诸法就是我们身体许许多多的细胞、器官,融通没有障碍,我们身体就健康,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快乐在佛法上你可以得到!家庭里面,我们每个分子,父子、兄弟、姐妹都能融通,家庭和睦,家庭幸福;社会大众能够做到融通,社会和谐,社会繁荣;乃至于再扩张世界和平,这是佛法。
佛法在今天必须落实在真实利益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感觉到这佛法真的是我们需要,而且在这一个时代当中是我们最迫切需要的。但是也许有一些同修说,我也常听说,学佛的人不和,不是像我们所讲的,不是像佛在经上所说的。佛讲的没有错,他没去做!这个责任不在佛,他没有依教奉行。甚至于学佛多年了,佛教是什么不晓得;皈依很多年了,什么叫皈依也不晓得。那就难怪!
今天有一个小册子,是我们此地一位同修他发心印送给大家的,《认识佛教》。这个小册子是一九九一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所讲的,台北有几个同修整理出来,印成这个小册子。这一本书可以帮助诸位同修明白什么是佛教。我们学了佛,人家问我们什么是佛?这答不出来是很难为情的事情。我们总要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学佛的人不迷信。所以一定要知道融通,我们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
在净宗我们尊崇的导师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所代表的真实之际、真如本性,这是佛宝,三宝里面的佛宝;住真实慧,这是法宝;观音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就代表智慧,慈悲是僧宝。所以从法上来说,这两位菩萨的法是属于法宝,两位菩萨人就是僧宝。我们供养西方三圣,三宝具足,这就是我们自性三宝,是我们全体的德用,也就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前面我就跟大家简单介绍到此地。
下面我们从经题看起,这省略的地方很多,因为前面一次所讲的可以补充。本经的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这个题我们可以分为八个段(小段)来介绍。题是全经的纲领,对于经题明白了,全经的大义也就了解一个大概。经,我们知道都是佛说的。为什么有些经上有「佛说」这两个字,有些经上没有?譬如说诸位很熟悉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前面没有佛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前面也没有佛说;《妙法莲华经》前头还是没有佛说;我们这个经上有佛说,小本《弥陀经》上也有佛说。这在古人翻经,定这个题目有一个规矩。凡是这个经文正宗分里面第一句话是佛自己说的,通常这一类的经典冠上佛说;如果正宗分是佛弟子发问的,佛然后再解释,那第一句话不是佛说的,就不用「佛说」这两个字。这是译经法师给经典立题的一个规矩。
「佛」,是印度梵语音译的,它的意思是觉,觉悟的意思,佛是觉悟的意思。它里面包含自觉,自己觉悟,彻底觉悟了,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了,这是自觉;同时又能够帮助别人觉悟,叫觉他,帮助别人觉悟;乃至于达到究竟圆满,这才能称之为佛。因为阿罗汉,小乘阿罗汉、辟支佛他也觉悟了,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他也明白了,但是他不肯教人。教化众生很难!你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上说「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你好心去帮助他,他还不接受,甚至于倒过来还找你麻烦,所以小乘人就不太乐意去帮助别人。你求他,他肯帮助你;你不求他,他绝对不自找麻烦,这是小乘圣者。那大乘菩萨他不怕麻烦,所以他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众生,这是非常难得,自觉觉他。
但是菩萨没有达到圆满。所谓圆满,必须是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断尽,那才叫圆满。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换句话说,他还是不圆满,像文殊、普贤为什么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别的,就是去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这就说明了要断这个三种烦恼,西方极乐世界是最理想的修学环境。假如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断烦恼要很容易的话,文殊、普贤又何必求生净土?必定是西方净土比这个华藏世界来得容易,他才去!这才能讲得通。显示出西方世界的确是无比的殊胜。
此地这一尊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个经上冠上「佛说」,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可是这一部经特别,净土三经特别;《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阿弥陀经》,净土三经上面都有佛说。而这尊佛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可以说他涵盖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什么?一切诸佛没有一尊佛不讲《无量寿经》的,没有一尊佛不讲净土三经的。其它经不一定讲,要看机,契机;不契机,佛就不说了。这三经,所谓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所以一切诸佛都讲,因此这个经题上冠上「佛说」,唯独这三经特别。这个佛包括一切诸佛,这是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的。你才晓得它跟其它的经典不相同、不一样。
「说」这个字,古时候是喜悦的意思,欢喜才说。人与人见面,很欢喜,那话就多了;要是不高兴,一句话也没有,喜欢才说!古德解释这个字是「悦所怀也」,佛心里面常常想着、常常念着,这一下遇到有机会了,很欢喜的为我们说出。佛的心事是什么?凡夫都有心事,佛也有心事,佛的心事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佛的心事就是度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帮助众生快快成佛,这就是诸佛如来的心事。除此之外,佛没心事。今天看到大众根机成熟了,你想想看这多欢喜,无比的欢喜;不是普通的机缘,成佛的机缘成熟了,也就是说可以把成佛的这个方法,这个经典传授给你。你得到了,你这一生就作佛了,这不可思议!
佛在大乘经论常常告诉我们,凡夫要想修行成佛,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那么长的时间。你得到这个法门,几天工夫就够了,哪里要长的时间?《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你说佛遇到这么一个人,他那个高兴的确不是我们能够形容得出来的。能够接受净土的法门,在这一生当中,你能够得到究竟圆满的利益。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说「佛以度生为怀,众生成佛的机熟了」。这句话的确从前没人说过,蕅益大师的确这个话说到佛的心坎里去了,真难得。为说难信之法,这个法,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难信!这难信,你为什么会相信?你成佛的机会这一生成熟了,现在成熟了,所以你相信、你能接受。佛确确实实能帮助我们,在短短的一生当中究竟解脱,所以欢喜快乐为我们说这个法门。「说」的意思。
第三小节是「大乘」,大乘是比喻。这个乘在古时候念(ㄕㄥ、),现在我们大家都念乘,我们就念乘;念古音反正没有人懂,人家听了觉得怪怪的,感觉到很别扭,是不是?所以,大家错了,我们就跟他一道错,这个意思不错就好了。实在讲是运输工具,就是车。车有大车、有小车。古时候的小车,羊车,羊拉的车;鹿车,鹿拉的车。羊跟鹿都不大,所以拉的车一个人坐的。这个大车是什么?马车,马车就大,可以坐很多人。所以这个经上常讲大白牛车,这是形容大车;其实大白牛车就是马车。当然现代科技发达了,现在小车也可以坐四、五个人,大车像火车要坐几百人,这是从前人不敢想象的。所以这个「大乘」就是普度众生的意思,利益一切众生,小乘是利益自己。利益自己,这小乘。
这部经里面所说的「能念之心」,这是教我们念佛。能念之心,本来是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所乘者大。能所皆大,真的是大乘。古大德说,这个法门是大乘里面的大乘,了义之了义,了义经中的第一了义,把这部经赞叹到了极处。
底下是「无量寿」,无量寿是性德,是我们自性真心本具的德能;梵语叫阿弥陀佛。阿弥陀三个字是梵音、密语,就跟咒是一样的,含义无量。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来看,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无量,自性的德能无量无边。佛在经上将无量义只给我们说了两个意思,无量光、无量寿。诸位要晓得无量光、无量寿只是无量义里面的两个意思。这两个意思很殊胜,因为寿命可以代表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光明遍照可以代表空间。说一个时、说一个空,时空里面所包含一切的无量,没有一个漏掉。这两个意思很好。
所以诸位要晓得这个无量里面含义非常广。譬如我们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种种无量,一切无量都在这阿弥陀意思里面。可是古人又说过,一切无量里面,寿命是第一义,这话讲得也很有道理。为什么?假如没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也就落空了。譬如现在人很现实,你有无量的黄金、无量的财宝,那没有寿命,那你这些一切财宝都被别人去受用了,你也得不到。一定自己要有寿命,才一切都得到。所以一切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义,这个话说得也很有道理,也不错。
这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德号,也说明了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也就是在没有成佛,像我们现在这种状况,初发心学佛的时候。我们在经上都可以读到,法藏比丘在因地里面他的大愿大行,一直到他修行成佛;成佛之后以种种善巧方便庄严净土,接引法界一切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证果。换句话说,他提供我们最殊胜、最圆满的修学环境,让我们到那个地方去成就。这也就是这部经里面所说的。
「庄严」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美好,佛法称之为庄严。经上说「一向专志庄严妙土」。阿弥陀佛可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一心一意在建设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场,这一个美好的修学环境,提供给一切大众来修行,这就是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我们也能够感觉到此地居士林这个道场,这一边上从诸位董事,下至所有一切林友们,我每次到新加坡来参学,所见到的、所感到的,大家也是在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我们每次来看环境都不一样。这与阿弥陀佛的因地就接近、相似,提供给同修们到这个地方来参学。使我们有一个非常美好的环境,在这个地方听经,在这个地方念佛,在这个地方共修。
经上又说「庄严众行」。这是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的。这一句话什么意思?我们依照经典所说的理论、教诲作为标准,要认真的依教奉行。佛在经上教我们哪些不可以做的、不应该做的,我们决定不做;哪些事情是真实的功德,我们应当努力去做的,我们就认真的去做。断恶修善,这就是庄严众行。行是行为,使我们的行为与性德都能相应。修学性德必须要有很深的认识,慧解,智慧明白一切事实的真相,然后你自然会非常的欢喜去做。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大恶,我们的恶根是什么?贪瞋痴三毒烦恼。三毒!佛首先教给我们的要把这三毒烦恼拔掉、拔除,我们才是一个健康的人,才是个好人,健康的好人,没病。有这三毒,这个人都不健康,他这里有毒;毒会发作,发作就成病!所以无量无边的疾病从哪里来的?就是三毒烦恼发起的。三毒拔除了,你的病就没有了,从此之后不会再生病了。病根就是三毒,贪瞋痴。佛教我们用布施拔除贪毒,用忍辱去拔除瞋恚的毒,用智慧拔除痴毒。所以菩萨六度就是对治三毒烦恼的。所以佛教给我们要布施,你看菩萨行里面第一条就是教我们要布施。布施的功德利益无量无边。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印经布施,现在可以做卡带,录音带、录像带布施,三种布施统统具足了。你印经做卡带,要用钱,钱是财布施;里面的内容是佛法,法布施;大家闻了法之后,心开意解这个恐怖就离开了,无畏布施,一举三得。谁会做?聪明人会做。
我明白这个道理,我初学佛的时候老师教给我的。我明白了,我就非常喜欢修学这个法门,所以大家供养我的,我全都印经布施了。今天道场诸位用的这个经本,这经本印得很好,原本是新加坡做的,我们在台湾印的,也是这一边的同修发心。这个本子在台湾印的成本大概是美金一块钱,印一万本,跟一万个人结法缘,这心里多欢喜,而且是最殊胜的法缘,真实的庄严,「庄严众行」。这是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经上又说「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都是说明阿弥陀佛修因证果,成佛之后依旧不忘庄严佛土,依旧不忘清净之行,提供这样一个好的场所成就大众。这经题上「大乘无量寿庄严」都是属于性德,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就像六祖大师开悟之后,他老人家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大乘无量寿庄严都是本来具足的,可是我们今天把性德迷失掉了,不能现前。因此一定要有修德才能够显出性德,也就是说,修行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修什么?怎么个修法?要把我们与性德相违的这一些习气毛病把它修正过来,我们的性德自自然然就开显了。经题上「清净平等觉」这三句就是教给我们修学的总纲领。
先说「清净」。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业是造作,我们所造作的不清净。第一个我们的心理不清净,心里面有妄想,妄想是迷惑。觉悟的人没有妄想,迷惑的人有妄想。妄想是迷的样子,迷的相状。有烦恼,烦恼更是严重的污染。贪欲、瞋恚、愚痴、贡高我慢,这些严重染污了我们的清净心。这就是凡夫跟佛不相同的地方在哪里。佛菩萨的心是清净的,凡夫的心是污染的。我们怎样把这一切心地的污染,我们现在人讲精神的污染、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怎样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恢复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佛法修学里面的中心。因为心清净了,你的身口自然就清净,心是主宰!
佛在一切大乘经论里头常说,常常教导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非常重要。佛教给我们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快速稳当的成佛,实在讲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为什么不想佛?念佛,想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凡夫迷惑颠倒不懂,天天打妄想。打妄想就做凡夫,想佛就成佛,想菩萨就成菩萨!天天想赚钱就变饿鬼,因为鬼贪财。佛给我们讲鬼是贪心,地狱是瞋恚心。不可以发脾气,常常发脾气、天天发脾气,这造的地狱业因,不好,那就是想地狱。想发财就是想作饿鬼,不好!所以为什么不想佛?想佛就到极乐世界去成佛去了。根据这个道理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
想佛、想菩萨心是清净的,就把我们无量劫来的污染洗刷掉了。本经里面教给我们「洒心易行」,怎样洒心?念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其它的统统不想。这是真话。现在人迷,迷得很重,认假不认真。真的是阿弥陀佛,他不相信;假的是什么?钞票!偏偏相信,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且为这个东西天天生烦恼,苦到极处。聪明人把它丢掉,绝对不去想它。所以诸位细细去思惟,冷静去想想,你就会聪明了,你就会有智慧了,就能够看破世界;这个世界上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们要真的不要假的。一切恶业决定不造,所谓心净则佛土净。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前面讲过,个人一生快乐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和谐,都是以清净心为基础。人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真诚心。
其次「平等」。经上说平等就是真如,平等就是不二法门。二就不平等了,不二就平等了。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在这些事相上修平等心,学平等行。所以真正修行、真正用功,在哪里修?有人说要到山里面去,找一个寺庙道场去修去,纵然有这个缘分,你也不见得能成就;真正修行在生活里面,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如果你真的是修学大乘的、真的是修学弥陀法门的,就在自己生活当中,就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修清净心、修平等心。用什么方法修?用这一句名号。当我们的心不清净的时候,什么不清净?贪瞋痴起来了,迷惑颠倒起来了,妄想起来了,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那这个阿弥陀佛就把妄想打掉了,把贪瞋痴这个念头也打掉了。阿弥陀佛的名号是清洁剂,把我们心里的污染马上就化解了,这叫做用功。而不是每天念十万声佛号,贪瞋痴照起,那个没有用处;那个十万声佛号叫白念了,古人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那个没有用处的。
佛号最管用的时候,就是能把妄想、能把烦恼给化解掉;古人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觉就是佛号立刻就提起来,就能把烦恼化解,这叫做用功。那用长久了,功夫就得力了。这功夫得力是个什么样子?妄想少了、烦恼轻了、心地清净了,看事、看人比从前明白,比以前聪明了,有了智慧,这就是好现象,这就是功夫得力了。心地一天比一天清净,烦恼一年比一年减少,你自己会感觉得很快乐、很幸福,这是功夫得力的现象。
假如我们学佛学了很久,这个得不到,烦恼还是多、妄想还是多;换句话说,你的修行出了毛病,那就是不如法;你一定是方法错误、理论错误,所以你虽然很用功的修学,你没有成绩,得不到效果。这就是要认真去检讨、去反省、去改正,一定要收到很好的效果。譬如说从前我看人不平等,看事也常常不平,这是烦恼、这错误!现在?现在看了都很满意、都平等,不像从前计较了,这就是有进步。也许有人问,从前我很精明,现在我是不是胡涂了?我现在连是非、青红皂白都不分了,都胡涂了?那就真胡涂了。功夫得力不是这个样子,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心地平等。所以一切善恶是非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个心是平静的,这才叫功夫。这里头要辨别清楚,不能把胡涂当作智慧,那就错了!不能把胡涂当作功夫得力,这要不得。
「觉」是觉而不迷。这个题里面,古德这个平等觉给我们说了四个意思,这四个意思都很好。第一个平等普觉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好,实在讲就是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诸位想想这的确是无比的殊胜。像《华严》、《法华》,虽然讲成佛,不平等!《华严》有五教,小、始、终、顿、圆;《法华》是天台家四教,藏、通、别、圆,不平等。我们这个法门平等成佛。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得度,平等成佛,这真叫难信之法。这个难信不是假的,为什么能平等?这里头有大道理。希望在这三十天当中,诸位细细来听这部经,细心去体会这个答案都在经文里面,实在是妙不可言!
第二个意思是以平等法觉悟众生。这个平等法就是指这部经典,就是指六字洪名。确实我们真的明白、明了这部经里面的大义,真的相信、真发愿,这个时候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所以这个法门能平等觉悟一切众生,这个力量之大,任何经论都不能够跟它相比。第三个意思平等觉就是指如来的正觉。经上常讲,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而平等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因为到这个才真的完全平等。菩萨虽然都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严格的讲还是不平等,一定要到成佛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的平等。第四个意思平等觉也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个经上有,世尊为阿难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曾经问他你愿不愿意见平等觉,平等觉就是指的阿弥陀佛。有这四个意思。
「清净」,我们再把修德的这三句配在三宝里面来看。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所以这里面具足自性三宝,同时也是戒定慧三学。清净是戒学,戒是清净,戒是清凉,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可见得这名称里面具足圆满的三学,又是自性三宝。我们净土的修学是以这个为最高的要领。所以如果有人要问我们,我们是修净土的,你求什么?我们求无量寿庄严,我不求别的,我只求的无量寿庄严。你修的是什么?我们所修的是清净平等觉。你用什么方法修?我们用信愿持名。你看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迷惑。无量寿庄严是果报,是我们所求的。怎样才能求得到?那就一定要修清净平等觉。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所以信愿持名里面具足了三学三宝。三学三宝,我们知道包括整个佛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甚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宣说的法,统统包括在其中;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包括尽了,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是真实的不可思议。
后面这个字「经」,经是通题。凡是佛所说的都称之为经。这个字也含到很多的意思。我们也常常介绍就不必多说了。最普通的是用贯摄常法这四个字来解释。「贯」就是贯穿所说之理,用现代的话来说,佛讲经是很有层次的、有条理,有条不紊、不乱。这是好的言说、好的文章。第二个「摄」,是能够摄持一切众生。这用现代话来讲,佛的教诲,我们今天所说的佛的经论,它有摄受的力量,使我们接触之后欲罢不能,像磁铁一样,它能够吸铁,磁是能吸铁,有这么大的力量。这也是很明显的,譬如说我们看世间的文字,普通的报纸,报纸大家天天看,看一遍你想不想再看第二遍?不想看第二遍,为什么?没有摄受的力量。好的小说、好的文字看一遍还想看一遍,甚至于还再想看一遍,但是看个十遍、八遍,你这一生都不会再想看了,这就是它的摄受力量非常有限。可是佛经不然,像这部《无量寿经》,从我们初发心我们就读它,一直念到成佛,那个味道还浓,永无止境,这就是摄受力量太大!
我讲这本经,讲很多遍!讲不厌,愈讲愈欢喜,愈读愈有味道,永远读不厌。我从前小时候,学校念书那个时代喜欢看小说,中国名著,这四大小说,《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大概我都念过十几遍,现在你摆在我面前看都不想看了,所以它的力量不过是十几遍而已,跟佛经比就差得太远太远了。摄受的这个力量。第三个意思「常」,常是古今不易;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真理,它是真理,永恒不变。第四个意思是「法」,法是法则。过去、现在、未来,要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圆满成佛,遵守这个方法决定不错。具足这四个意思,这才能称之为经。这是我们中国人对于典籍非常尊重的一个字。
这部经里面要是配三种觉来说也具足。无量寿是本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始觉。始觉合本觉,一直到圆满的究竟觉,那就是经题里面的「清净平等觉」。因为清净平等觉是诸佛如来的德号,也可以说平等觉是本觉,庄严是始觉。无量寿,证得无量寿,平等觉是我们的修因,无量寿就是我们的果德。这里头妙义无穷,诸位反复读这个经题,你渐渐的会体会到;然后你才真正能够明了这部经摄受的力量,实在讲是一切经都不能够相比的。
经文总共有四十八品,都不长,序分有三品,正宗分有三十九品,最后六品是流通分。所以在文字不甚长,它的架势确实是大经的架势。像《华严》、《法华》这种大经的架势是相同的,但是经文比《华严》、《法华》要少得太多,非常适合于现代人读诵、受持。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明天我们就正式要讲到经文。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二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2
请掀开经本第一面,页序在最下面的阿拉伯数字,第一面「法会圣众第一」。佛经,它的体例自然的分成三分,这就是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昨天已经略略给诸位介绍过了。序分,在这部分里面要为我们说明这次法会它的缘由。正宗分,这是法会最主要的一分,将一会重要的义趣完全发挥出来。最后的流通分,是希望听到这部经的人、读到这部经的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个法门尽心尽力的宣扬,也就是推荐介绍给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大法圆满的利益。由此可见,佛法心量是很大的,大乘经上常讲「横遍十方,竖穷三际」,这是佛菩萨的心量。我们学佛目的就是要作佛,也就是所谓的成佛;我们学佛目的就是要成佛,也就是说要恢复我们本能的心量,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
现在请看经文第一品里面「法会圣众」。给我们介绍这一次的法会里面的状况。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
这是一小段,先看这一小段。这一小段就像我们现代的会议记录,把法会的时间、处所、说法的人以及参加的大众都有一个记载。这是跟一般老师上课教学稍微有一点不同。
第一句『如是我闻』,我们常常读佛经的人一定会知道,所有的佛经一开端都有这一句都是相同的。既然每部佛经前面都有这一句,由此可知,这一句就非常重要。这四个字到底说的是些什么意思?实在讲这四个字就是说明佛为我们所说的一切经,他的根据就在这一句;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要是把它总括起来,他说的是什么?就是说了一个「如是」。那这就妙极了。
要是从字面浅显的来说,如是我闻,「我」是集结经的人,阿难尊者。我们知道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完全是用口语,并没有文字的记载;一直到佛圆寂之后,众弟子们觉得老师一生对于大众许许多多宝贵的教诲,应当要流传给后代。流传后代,靠口传就很难,而且容易发生错误,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文字把它记载下来。记载要正确,不能够误导后人,因此这个工作做得非常的谨慎。同时这个集结是团体来做,而不是属于个人。集结的方式是请阿难尊者把佛以往讲的这些经重复说一遍。阿难尊者在同学当中,他是最有名的多闻第一,也就是说世尊一生所讲的这些经典,阿难统统听过。
那阿难记忆力非常之好,几乎像我们的录音机一样,他听一遍之后他就不会忘记,能够像佛一样的说出来。也许诸位很难相信这个记忆力这么好,我能相信。我现在老了,我在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学佛,我听他老人家讲经,我不能记到百分之百,这个能力我没有,但是至少可以能够记到百分之九十五,我有这个能力。所以阿难尊者能够记忆到百分之百,我相信。有这样的能力,那学东西自然那就快速。因此大众推阿难尊者升座讲经,旁边就有人记录,听众是五百阿罗汉。我看到我们这个四楼旁边有五百罗汉也都来了,那五百罗汉来了。
这五百罗汉都是佛的学生,他们都曾经听佛讲经的,请他们来作证明。阿难宣说之后,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提出反对的意见,说阿难尊者你这个说法我没听说过,这一段的话就要删掉,就不能够记录。所以这个集结经的严谨,是要五百个听众每一个人都承认,都没有话说,这才能够记录下来;不是现在是多数通过就可以了,不行,一个人提出意见,就不能够记下来,一定是人人都赞成、人人都同意这个话确确实实是佛说的。所以这个经典写成之后,第一句用「如是我闻」,这部经是我听佛所说的。佛怎么说我们就怎么记录,就如同佛亲口所说的一样,这叫信成就,使后人能够相信,这是集结的意思。
它真正的深义,佛法里面所说的密义,「如」就是真如,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事实真相。与事实真相完全吻合,这就是「是」;如果不是事实真相,那就不是。所以这两个字放在此地,显示出世尊为我们所说的都是事实真相,这是通途的说法,这个讲法能够适合于一切经。但是它在每部经、每次的法会,那有它特别的意思。譬如在这一会上,这一会是世尊为我们说明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也全是事实,决不是虚构的。虚空太大,世界无量无边,我们的智能、知识、能力太小,不要说太空当中许许多多事实真相我们不明了,即使在我们现在居住的这个地球,地球上许许多多事实真相我们也无法明了,何况他方世界。佛与大菩萨他们的智慧无量无边,尽虚空遍法界他都能见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见不到的,他见到了。佛跟我们所说的都是事实,决不是理想,决不是推测,跟我们讲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有;跟我们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也是真有,也不是假的。所以这是「如」的意思。
既然这一句是信成就。信是修学最基本的一个条件。佛在《华严经》上说「信为能入」,把佛法比喻做大海,信就能入。佛法的大海,实在说就是智慧的大海;无量无边的智慧,你要相信,你才能够得到,所谓是「信为道元功德母」。道就是成佛之大道,成就究竟圆满智慧的这条道路,这就是信。无量无边的功德也是从信心里面生出来的,这个母是母亲,是比喻能生的意思,能生无量无边的功德,就是信心。信就非常重要!
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跟我们说「依实相理」。实相就是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依事实真相的道理,为我们说明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是正确的,这叫如是。在本经里面讲,蕅益大师这个讲法非常的圆满,佛给我们说的是事实真相,佛教给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决定正确。既然如此,佛为什么说了许许多多的经论?为什么说这么多?只要给我们说这一部经就好了,为什么说得那么多,搞得我们今天是眼花撩乱,无所适从,这为什么原因?这里头有道理的。因为众生根性不相同,这个法门不是一切人都能接受的。实在说,任何一部经论、任何一个法门都无法叫大家共同来接受,因此佛就随顺众生的根性,你喜欢哪一个法门,他就给你讲哪个法门,所以应机说法。众生的根机是无量无边,佛讲的法门也就无量无边了;四弘誓愿里面讲「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这么个道理。
佛说了许许多多法,可是你要知道,这许许多多法到最后都归到一法,万法归一,这才是个正理。所以说殊途同归。这个「一」是什么?这个一就是极乐世界,就是西方净土,这是我们很明显的能够看出来。无量法门同归华藏世界,华藏像大海;到了华藏世界之后,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我们才想象、才体会到,原来西方世界大概是华藏的中心,是华藏的精华;所以华藏世界的菩萨都要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到那个地方去修学。可见得这的确是大乘当中的大乘,了义当中的了义,殊胜无比!
如果我们修,从别的路走、别的法门来修学,到最后到华藏世界,再跟普贤菩萨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要修多久?在《华严经》上佛给我们说了真话,不止三大阿僧祇劫,而是无量大劫,不是三大阿僧祇劫,这时间就太长太长!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因为他有进进退退,实在说进得少,退得多,他有退转,所以这个时劫就非常非常长。这个法门这就容易了,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不必要那么长的时间。照《弥陀经》上说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古德告诉我们根性利的人一天就成就了,根性劣的人七天也能成就;这跟三大阿僧祇劫、无量阿僧祇劫,简直不能比。我们要问一问,这个时间是短是快,但是成就的果报要跟修三大阿僧祇劫的人比一比到底哪个高?假如这七天成就的比不上人家,人家三大阿僧祇劫的高,我们这个比不上人家,那这个法门也并不很殊胜,也并不很奇特。可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他的成就比修三大阿僧祇劫、比修无量阿僧祇劫的还要高,还要殊胜,这就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
我们佛门里面许许多多的大法师、大善知识、大居士不相信,这不足以为奇,为什么?还有很多阿罗汉、辟支佛也不相信,还有许多菩萨们也不相信,难信之法。佛说这个法门「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成了佛他才相信,没有话说,完全明白了;等觉菩萨如果得不到佛力加持,实在说他也搞不清楚。可是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样难信的法门,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这奇怪!这个法门给你讲了不相信,那是很正常的,不奇怪;相信了,这才奇怪,这不平常。你之所以能够相信,佛在这个经上也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是你过去生中无量劫修行的善根福德因缘在这个时候成熟,这是你自己的功德,同时这就是讲现在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本愿的加持,这是他力。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所以我们听到这个经典、听到佛的名号,能生欢喜心,能理解,肯发愿念佛求生净土,这就是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深信不疑。
就本宗的教义来说,「如」,是心是佛,这是如的意思;「是」,是心作佛。我们今天要作佛,这个重要!这才是真正的大事因缘。《法华经》上所说的「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个大事就是我们这一生作佛的机会成熟了,这是大事,如是两个字的意思。我闻是闻成就。是阿难尊者亲自听佛说的,不是传闻,传闻未必是真实,亲闻,使我们对于尊者的复讲能够生起信心。
『一时』,这是时间的成就。什么时候说的?并没有把年月日记载下来。我早年初学佛的时候,对于经典上的六种成就很敬佩,唯独对「一时」怀疑。阿难既然记忆力那么好,佛所说的每句话他都没有忘记,这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讲的,应该要把它记下来,含糊笼统说个一时,不能叫人服气,这心服口服很不容易。古人的批注说的也不是说得很圆满,当然说得也有道理,因为佛当年讲经不是在一个地方,这我们晓得。世尊四十九年足迹可以说遍五印度,印度是很大的地方,他到处讲经。那个时候印度并没有统一,跟中国的情况是一样,属于部落的时代,一个部落就是一个小国家。佛出生的时候是我们中国周朝的时代,我们中国周朝,诸位读历史都晓得多少个国家?八百诸侯,八百多个国家。而每个国家用的历法不一样,在中国到周朝的时候已经不错了,周朝几乎所有的诸侯都用周朝的日历;换句话说,对于这个时是能够统一。但在印度就不一样,每个国家的历法不相同,因此记载下来也无从考查,这是真的,这是事实。虽然无从考查,如果能够记录下来,我们后人看到这个,心里也很踏实,这「一时」总觉得含糊笼统。
到后来对于大乘经典稍稍明白一点,这才晓得他用的「一时」意思很深。实实在在讲不指年月日时,那个是死的,这个一时是活的、活活泼泼的。古德也有讲法,「师资道合之时」、「机感相应之时」;这个讲法也很有道理,也很能讲得通。在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唐朝时候我们中国天台宗的智者大师,他老人家读《法华经》忽然入定了,他读到「药王品」入定;这一入定,他这个人在天台山(浙江的天台),他的神识到印度去了。就在这个地方,王舍城耆阇崛山,这个山我们通常也叫它做灵山,灵鹫山就是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在灵鹫山讲的,《无量寿经》也在灵鹫山讲的。智者大师到灵鹫山去了,见到释迦牟尼佛正在讲《法华经》,他在底下还听了一座;这一出定就告诉大家,释迦牟尼佛讲《法华经》的法会还没散,还在讲,一时。
由此可知,这个「一」在本宗里面讲「一心不乱」。如果我们证得一心不乱的时候,世尊在灵鹫山讲《无量寿经》这个法会现在也没散,你可以在灵鹫山亲自听释迦牟尼佛讲经。这个「一」的意思就长了,它是活活泼泼的。也可以说三资粮具足的时候,这对我们净宗来说信愿持名,就像本经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时候必定得感应道交,就有感应道交了,我们一定能够见到世尊,乃至于一切诸佛如来讲《无量寿经》的法会。所以它这个字太好太好,意思非常之深。
『佛』是释迦牟尼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此地我们要认识清楚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最真实、最圆满、最究竟的教育,它不是宗教,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称佛称本师,根本的老师,创立这个教育的老师,就是创立佛陀教育的第一个老师,我们称他作本师。我们自称三宝弟子,弟子是学生,所以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的关系,这个诸位一定要清楚。宗教里面没有师生的关系,教育里面才有师生的关系。佛是我们的老师,有时候我们尊称为导师,他引导我们。
『在王舍城』,而不是说他「住」,为什么?佛出家了,没家,有家才有住。所以问你:你住在哪里?我家在那里,他住在那里。佛没住,佛出了家;出了家只好问,佛现在在哪里?在哪里讲经?哪个地方请,他就到哪里去,他没有一定的地方。所以要问佛在什么地方?在跟住不一样,佛在王舍城。这地名我们也把它省略,不要详细介绍,一般批注里面都介绍得很详细。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这是当时参加法会的大众。我们看到这个状况,一定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觉。我们这一个讲堂,我想听众最多也不过一千人,我们说法还要藉麦克风、还要扩音器;释迦牟尼佛这个讲堂一万二千人,比我们人要多十二倍,那个时候没有麦克风、没有扩音器,佛说法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同时大家还要知道,来参加与会的大众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在那个时候印度都是小国,从许许多多国家来的,言语也不相同,文字也不相同。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的音,妙音!我们从这儿体会。假如佛说法后面人都听不懂,听不懂的人都解散了、都跑掉了,谁还愿意在这儿坐着?我们在这里能想象到佛有不思议的神力,的确是以圆满音说法。
通常我们在许多经上所看到的,与会的大众千二百五十人,这是佛的常随弟子。释迦牟尼佛到哪里,这一批人都跟到那里,几乎一生没有离开释迦牟尼佛的,千二百五十人,所以许多经典里面集结都用他们来做代表。当然除这常随众之外,还有很多人参加,那都不记录在文字里面。此地记录的,使我们觉察到它跟《法华经》一样。佛讲《法华经》听众是万二千人俱,这就说明这个经跟《法华经》是平等的。《法华》在整个佛法里面,《华严》、《法华》大家尊称为一乘圆教;这就说明这个经是一乘圆教,跟《法华》相等。再看底下两句,这是赞叹与会大众的德能。
【一切大圣。神通已达。】
这两句话不是随便说的。『一切』就是指与会的这大比丘一万二千人,他们都是大圣。这个大圣,如果在小乘来说就是阿罗汉;小乘的四果罗汉是大圣,三果以下的那就不能称为大圣。可是我们在前面看到,他说大比丘,他不是小比丘;本经是大乘经不是小乘经。因此这个大比丘就不是小乘是大乘的。尤其这个地方说的大圣,大圣在大乘佛法里面,一定是要证到地上菩萨才能称为大圣。我们平常赞佛「菩萨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圣。菩萨,这通指三贤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我们称菩萨。初地到十地到等觉我们称摩诃萨,这大圣。由此可知,这些人不是普通人,都是十地以上等觉菩萨。他们化身示现为比丘的身分,参与这个法会听佛讲经,作为影响众,这个意思就深、很不平凡。这些人『神通已达』,他的智慧神通都已经达到圆满了,这个「达」是通达无碍,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得到的。下面给我们列举「上首」。这个上首就好像大众里面的班长一样,大众里面有杰出表现的,提出他们来做代表。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
我们在每部经里面的开端都看到这些人名,但是这些人名不相同。仔细再看看这部经所列的名字很特别,特别在哪里?第一位列的是『憍陈如』。你们诸位要留意去看看这些佛经,哪部经里头把憍陈如列在第一个?它这个排名顺序含义甚深,不是随便排的。憍陈如是什么人物?读《释迦牟尼佛传记》我们都晓得,世尊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然后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这释迦牟尼佛最初说法,度这五比丘,为这五个人说法,憍陈如第一个开悟的,第一个证果的。他摆在这个地方,那用意就不平凡,就是说明这部经是第一个成佛的。在一切法门里面修行证果这是第一经,用憍陈如来代表。我们今天接受到这部经,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诸位晓得第一得度、第一成佛;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这一生当中一定是成就圆满的佛果。
第二位是『舍利弗尊者』,舍利弗代表智慧。如果不是大智慧,不能接受这个法门,不能相信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这是大智慧。诸位要知道智慧跟聪明不一样,聪明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聪明,这是诸位一定要辨别清楚。智慧是辨别真妄,是辨别邪正,辨别利害,这是智慧。六道轮回是虚妄的,六道轮回是大害。往生净土永脱轮回,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利益之大,一切诸佛纵然无量劫的宣说都说不尽,这也都是事实真相。所以用舍利弗代表大智,能信、能愿、能持名。
第三位是目犍连尊者,『大目犍连』。这是世尊会下神通第一。唯有大目犍连才肯信愿持名,为什么?他能够通达明了。通是通达的意思,神是神奇莫测,换句话说,不是我们普通常识能够达得到的。世间人喜欢神通,喜欢智慧,究竟圆满的神通智慧在西方极乐世界。你看舍利弗、目犍连向往西方净土。『迦叶尊者』代表宗门,代表的禅宗,他是禅宗的初祖。『阿难尊者』代表教下。这两个人就把整个佛法都包括了。除了禅宗之外,其余的九个宗派都叫做教下,以这两个人代表整个的佛法,不离开净土。整个佛法最后都是归宿于净土,以他两位来做上首,这是声闻众。下面这一段再给我们说菩萨众。
【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这个法会实在讲非常非常的殊胜。『普贤』跟『文殊』是华严会上的二大菩萨。华严三圣,佛是毘卢遮那,菩萨就是文殊、普贤,华严三圣。这个意思是说明本经跟《华严经》是平等的,就是《华严》。前面我们看到这个大比丘万二千人俱,实在讲本经就是《法华》,跟《法华》没有两样;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本经就是《华严》。所以古人有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净宗跟《华严》的关系非常密切,真的是《华严》的归宿。
所以蕅益大师说,净土《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是「华严奥藏,法华秘髓」,我们从这个地方也能得到证明。蕅益大师说的话,的确是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这个经典在整个佛法的地位上来说,登峰造极,达到了最高峰,确确实实是第一经。同时普贤菩萨又是密宗的初祖,他代表了密宗。所以《无量寿经》里头有密,有禅、有密。佛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在这一部经中;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从这部经里头流出去的。换句话说,这一切法门到最后还归《无量寿经》,这是源头,这是根源。
密宗的承传,我们在历史上看到是佛灭度之后六百年,有一尊龙树菩萨出现在世间,龙树菩萨非常聪明,他的智慧、他的能力确确实实是超乎常人,世间流传的经论,龙树菩萨在短短几个月当中全部读尽了。佛法的经典、外教的经典,印度有许许多多宗教他统统都学,统统都学完了,于是乎自己贡高我慢,世间所有的他全都学了,没有一个人能跟他相比。《金刚经》上常讲大菩萨要护念小菩萨。于是大龙菩萨见到龙树生起慈悯之心,就请他到龙宫。龙宫里面收藏着有很丰富的经典,到龙宫里面去参观,他也很欢喜就跟着大龙菩萨到龙宫里面去参观。看到大龙菩萨收藏的佛经,数量是多少?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龙树菩萨这一看,呆了,贡高我慢的心马上没有了, |
|
|
|
|
|
|
|
沙發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8 14:35:00
|
只看該作者
为什么?自己学的太渺小了,看看这个地方的藏经这样丰富,自己学的太少。这是一部什么经?《大方广佛华严经》。
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全部的经典,在龙宫里面收藏。龙树菩萨一看叹为观止,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接受;于是乎看中本,中本数量还是太大,无法接受;再看小本,小本是什么东西?目录提要。就好像《四库全书》,我想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应该有《四库全书》。《全书》有一个目录提要,台湾所印的精装本目录提要有这么厚的本子五本。大概龙树菩萨就把《华严经》的目录提要带回我们人间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华严经》,数量有多少?有十万偈。一偈是四句,印度人计算这个书本跟我们中国人不一样。我们中国人算字数,这一本书有多少字,算字数;像《老子》五千言,就是五千个字。我们中国人算字,印度人不算字数,算四句,这一句长短不论,四句叫一偈。以偈为单位,总共有十万偈,四十万句。这是《华严经》的目录提要,总共有四十品,有四十品十万偈。
从东晋,《华严经》传到中国,因为这个经太大,古时候不像现在印刷术发达,那个时候没有印刷,都是手写的,也没有纸张,写在贝叶上。贝多罗的树叶,也许同学们见过,那个树叶很厚,像我们那个芭蕉叶一样很厚。把它切成一块一块,一块写四行,两头打一个洞,用绳子穿起来。这一部《华严经》,如果用现在的大卡车,恐怕要好几车才能装得下,一部经!不像现在。所以你晓得那个时候很容易散失,容易丢掉,不容易保管。
第一次传到中国来,就是个残缺不完整的本子,总共有三万六千颂;十万偈只有三万六,你看看三分之一多一点。我们中国把它翻译出来了,这就是晋朝翻译的,叫《六十华严》,六十卷。我们读经,往往读到那里,忽然看到好像断掉了,下面接不上,这经文有缺失,确确实实遗失了,没有传到中国来。到唐朝,实叉难陀从印度带了《华严经》,也不完整,但是比晋经多了九千颂,所以它总共有四万五千偈,差不多将近一半,在唐朝翻译出来,就是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八十华严》;只有原来的一半,一半还缺一点。唐德宗的时候,乌荼国国王,这是个小国,向中国朝廷进贡,进贡就是给皇帝送礼物,礼物里面有《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完整的,没有欠缺,把它翻译出来四十卷,叫《四十华严》。所以中国《华严经》三次翻译,都不是完整;但是《四十华严》到中国之后,跟《八十》合起来,虽然不完整,但是大致上意思能够看得出来。这是《华严经》传到中国的历史。
这是讲到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在南天开铁塔,把铁塔打开,见到金刚萨埵菩萨,也叫金刚手菩萨。这个金刚萨埵,或者叫金刚手是一个人,普贤菩萨的化身,把密法传给龙树;龙树传下来,密宗是这么来的。所以密宗是普贤菩萨传的。观世音菩萨大家都知道,观世音菩萨在密宗里面叫准提菩萨,准提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在密宗里面的化身。所以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此地也就代表了密,密教。文殊菩萨代表禅宗。禅,不是六度里头的禅定,诸位要晓得,禅是六度里面的般若波罗蜜。你看《坛经》六祖大师一开端就叫的大家「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没有叫他念禅定,叫他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所以禅是文殊代表。这两位菩萨在此地就显示出密净不二,禅净不二。所以净宗里头有禅、有密、有教,所有一切法门都在本经之中,这个经就宝贵,这个经确确实实是佛法的精华!我们读了、接受了,一切佛法都在其中,再不要去费很多精神、很多时间去涉猎许许多多经论,用不着,这一部经典全都包括了。
『弥勒菩萨』,这是当来下生的一尊佛,现在在兜率天,后补佛。我们这个世间不少人向往弥勒菩萨,因为知道他将来到这个世间来成佛,我们都很乐意做他的弟子,就像舍利弗、目犍连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所以有不少人想生兜率内院,将来菩萨下来作佛,他们跟下来作弟子。这个愿心很好,可是到兜率天内院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修学这个法门,这常讲的弥勒净土,修弥勒净土比修弥陀净土要难。你看弥陀净土经上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就能往生;弥勒净土七天不能往生,没那么容易。
弥勒菩萨是法相唯识的祖师,是法相唯识的专家、权威。你要在法相唯识上不能奠定很好的基础,恐怕他不要你,这个难!而法相唯识的确也很不好学。在今天这个世间我所知道的法师大德们,对于法相唯识有研究的的确不多。在新加坡有一位演培法师,他是专攻法相唯识,对于唯识宗他真的有心得,他是修弥勒净土的,所以很不容易!可是我们要真想见弥勒菩萨,我有一个窍门比他还容易,比他还殊胜,为什么?他生到弥勒内院是弥勒菩萨的学生,见到老师当然恭恭敬敬,不敢随便讲话;我们求生西方净土,而且决定有把握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学生,弥勒菩萨也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我们到弥勒内院去逛一逛,见到老学长,那不一样,是不是?那不相同。这是窍门,走近路!所以我们要想找弥勒菩萨不难。何况本经后半部,从第三十二品弥勒菩萨当机,所以《无量寿经》两位当机,前面是阿难尊者当机,后半部是弥勒菩萨当机。由此可知,弥勒菩萨将来成佛必定要讲净土三经,一定也是劝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也许大家要问,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作佛?释迦牟尼佛在《弥勒下生经》里面告诉我们,要到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作佛,这个时间我们一听天文数字,太长太长!这是真的。这个时间怎么计算的?诸位要晓得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的四百年,一年也照三百六十五天计算,他的寿命四千岁;诸位算一算这个数字就知道,五十六亿多年他那一边他的报身到了,才下生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现在有一些人这妖言惑众,说弥勒菩萨已经下生了,说弥勒菩萨掌天盘,这妖言惑众,这没有根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依法不依人,要依经典上所说的,这是正确的,经典上没有,那是胡造谣言,决定不可以听信。
下面是『贤劫中一切菩萨』,这一个大劫名字就叫做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弥勒是第五尊佛。世尊告诉我们,在这一个大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出世,贤人特别多,圣贤很多,所以这个劫称为贤劫。「贤劫中一切菩萨」,就是弥勒以后这个千佛,九百九十五尊佛,他们现在是菩萨;我们佛门里面供的护法韦陀菩萨,就是千佛最后的一位,最后的一尊佛,这些人也都来参加集会,这是非常重要的人。他的意思实在讲也很明显,就是说明这一千尊佛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没有不讲《无量寿经》的,没有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
由此可知,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共同宣扬的,念佛求生净土是一切诸佛对于众生共同的愿望,因此众生发心念佛求生净土,一切诸佛都欢喜。既欢喜,当然加持,当然保佑。所以你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不止是阿弥陀佛保佑你,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个个都保佑你,个个都加持你,这个功德的殊胜没有其它的能够跟它相比的,真的是无比的殊胜。这是说『来集会』的。总而言之,他们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一句万德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这句。这些罗汉我们就迹象上来看,憍陈如、舍利弗、目犍连以及这些菩萨们,实实在在都是告诉我们,无量无边的法门最后都归于净土,所谓殊途同归。我们要懂得这一个密义,懂得它的深义。
下面的经文这一开端还是列的上首,是在家的菩萨,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夏莲居老居士没有把这一段文连在上面,而把它分开了。因为照理讲应该是「又贤护等十六正士」,一直到「解脱菩萨,而为上首」。这应当合在第一段,看起来才比较顺,但是他从这个地方就把它分在第二品,是引起我们注意,告诉我们一个事实真相,那就是这一个法门是度在家居士为主的,主要是普度众生。在家的同修多!出家人少数,在家人多数。在家人总以为在家业障深重,出家将来能成就,在家人不能成就,都有这个错误的观念。殊不知这个经就是叫在家人一生成佛,不输给出家人。从这个经文里面你就能看到。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
『正士』就是菩萨的称呼。正是正觉,士就是我们世间所讲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这个正觉是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菩萨的尊称。所以菩萨在佛门里一般称呼称大士,像我们通常称观音大士、文殊大士、普贤大士,称大士,称正士。这个地方称正士也称开士,开悟的开,这都是对于菩萨的称呼,对菩萨的尊称。
说到这个地方我略微跟诸位提一提。那就是现在有一些人对出家人尊敬,尊敬称呼过了头,过分了,对出家人称大师,这不可以,不可以称大师,大师只有对佛的敬称。你看看观音菩萨称大士,出家人称大师,比观音菩萨还高,这成什么话?这不可以的,这是我们必须要晓得的。不懂佛学常识的人他错误,那没有话说,他无知!我们懂得,不可以,不可以这样称呼。所以大师是对佛的尊称,不是随便出家人都可以称的,这要晓得。
此地列的十六位菩萨全是在家菩萨,在家有十六位。出家的你看看,普贤、文殊、弥勒只列了三位,出家的声闻只列了五位,在家的列了十六位,这个比例上就很显明的说明,这个法门是度在家人的。十六位菩萨当中只有一位贤护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也是出现在印度的,贤护菩萨,在家菩萨;其余的菩萨他方世界来的,这个意思也很深。证明十方诸佛都说这个法门,他们今天听到释迦牟尼佛也说这个法门了,非常欢喜都来参与这个集会,做影响众,全是在家菩萨。
『贤护』,我们先看看它名号里面所表的意思,这个名号是代表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我们真正发心求生净土,真的发心,那这不是假的,真的很难。真发心求生净土;这个心一发,你就是菩萨,你就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可是你要发真心,假的不行,什么是假的?发心要求生净土,这个世间牵肠挂肚放不下,那是假的,那个得不到诸佛的护念。真正发心是这个地方统统放下了,确确实实心里头没有牵挂、没有留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立刻就得到一切诸佛的护念,得到诸佛的加持。这个一定要清楚。
【所谓善思惟菩萨。】
第二位『所谓善思惟菩萨』。这一位菩萨名号里面代表的是真实的智慧,我们常讲智慧明了,思惟就是明了的意思。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一接触就明了,这是三慧,闻思修三慧;而不是说接触之后再去研究研究,再去想一想,那一想就坏了,想就落在第六意识里头去了,那就变成虚妄的分别了。所以菩萨跟《楞严》上所讲的「舍识用根」,他们这个观察,决不用心意识,离心意识,那是真实的智慧。一接触就明了的意思,我们叫它做思慧。明了当然就不迷惑的意思,我们叫它做修慧。实际上他闻思修是没有差别的,是一次完成的,闻思修一而三,三而一,不是三个阶段;三个阶段那就落在意识里头去了,那是凡夫,那就不是圣人。我们要懂得善思惟菩萨。
【慧辩才菩萨。】
这个意思非常明显,他有真实的智慧,辩才无碍。
【观无住菩萨。】
《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能大师从这一句开悟的,从这一句明心见性的,这一位菩萨大概也跟六祖一样,从这一句经文悟入的,所以叫『观无住菩萨』。加上个「观」,那个味道更深,有《心经》上讲的「观自在菩萨」的味道。无住才自在,住就不自在了。所以可以说与观世音菩萨那个名号的意思相同。
【神通华菩萨。】
这一位菩萨所表的行权方便,权巧方便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
【光英菩萨。】
第六位『光英菩萨』。光是光明,英是发挥,光明英发,这是展现的这个现象,就是光明遍照的意思,这光英菩萨。
【宝幢菩萨。】
『幢』是高显的意思,古时候通信设备没有现在这样发达,道场,古时候并不是个学校,所以佛讲经教学,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属于社教,是社会教育,并没有立学校去招生,没有;也就像我们现在这个讲经说法,大众欢喜都来听,没有任何约束。那怎么通知?我们现在比较方便,现在可以发通知寄到诸位家里;有的时候可以做广告登报纸,甚至于广播都可以传递这个消息。在从前没有这些工具,邮政也没有,于是乎这个讲堂前面都有很高的旗杆,这个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是挂信号的。幢,圆形的,有一点像飞机场那个风筒,有点像那个样子的。这个圆形的,挂在旗杆上,大家看到这个,就知道今天这个地方有法师讲经,喜欢听经的人看到这个,他就来了,这是个信号。所以讲经的道场常说「法幢高竖」,就是这个意思,升这个法幢。通常一般做法会就升幡;幡是扁的,扁的幡挂在旗杆上,这是今天我们有法会。圆形的幢升起来时候,今天这里有讲经。
「宝幢」,佛法是宝。世间的珍宝,我们得到了可以改善我们的物质生活,所以这有财宝,物质生活可以能够过得好一些。但是诸位要晓得,我们有最大的一个问题,生死事大,世间再多的财物没有办法叫你不老,没有办法叫你不病,没有法子让我们不死。秦皇、汉武都为这个事情忧心忡忡,想尽方法到海岛上去找仙人求不死药,结果还是死了。可是真正的佛法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真实不虚,佛法是宝。宝幢菩萨就是宣扬佛法,是让佛法的珍宝能够传授给大众。
【智上菩萨。】
这是无上的智慧,佛法所求的,我们学佛学什么?就是学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佛经里面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我们修学佛法的目的。有了智慧,这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接着下面。
【寂根菩萨。】
他所表的是六根清净无染,这就是定。根就是六根,六根清净。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寂是寂静,在定功里面来说,这是最上层的。《仁王经》说菩萨五个等级,它是用忍,忍就是定,最高的这个等级叫寂灭忍,还在无生法忍之上。无生法忍的菩萨是七地、八地、九地。寂灭忍的菩萨是十地、等觉、妙觉,妙觉就是佛。所以这是『寂根菩萨』表的意思。
我们讲修行,讲功夫,或者讲享受,试问问你们世间人讲的享受,到底享受了什么?都含糊笼统,迷惑颠倒!你们所享受的是什么?佛的眼睛很清楚、很明亮,你们享受的是苦,除了苦之外,你还享受什么?你们自己冷静想想,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这一天是不是受的苦?无论你做的什么工作,佛法讲的造业,你造的什么业?善业、恶业、无记业,总而言之一句话,你所受的都是苦,没有乐!那个乐是什么?乐是打麻醉针,哪里是乐?这是苦海无边,所以回头是岸,没有乐。真正的乐是什么?寂灭,心地清净,那才是真乐,你们没有法子体会,为什么?从来没有享受过,你怎么会体会得到?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牵挂,真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这就乐在其中,真乐。所以是清净寂灭是最高的享受,的确是一尘不染,无所不知。
在佛法里面常用「寂照」,这两个字很妙。寂是清净心,照是智慧的起用,是样样明了。寂而常照,这是佛;佛清净寂灭。常照是利益一切众生。菩萨是照而常寂,照是样样明了,在样样明了当中修清净心,这是菩萨;心已经清净了,那是佛。菩萨在样样清楚里面修清净心,就像《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炼心。历事就样样明了,炼心是炼清净心,要让这个心在一切境界里头一尘不染,达到真正的清净,这是菩萨。
【信慧菩萨。】
信里面有慧,这个信是真信,实信,真实的信心,特别是在本宗。因为净宗的修行最重要的条件三个,信、愿、行。所以要真正的相信。
【愿慧菩萨。】
信底下接着就是愿,愿生净土,愿成佛道,愿度众生。
【香象菩萨。】
第十二位『香象菩萨』。香象是比喻。佛法里面常用狮子、用大象来做比喻。你看看文殊菩萨骑的是狮子,普贤菩萨骑的是大象;其实文殊、普贤不骑狮子,也不骑大象,为什么要这样画起来?画是表法的意思。狮子代表勇猛,代表智慧,智慧最勇猛;象代表什么?代表稳重,象这样子稳重,所以是代表稳重,代表定。走路牠也很稳当,一步一步,不慌不张的,代表定。普贤他坐在定上,文殊坐在慧上,是取这个意思。
【宝英菩萨。】
这个菩萨是代表愿海庄严。
【中住菩萨。】
代表的是中道,无住这就是中道。
【制行菩萨。】
代表持戒念佛。制是法制,就是戒律。
【解脱菩萨。】
代表的是成就,代表的是自在,真实的受用。『解脱』,烦恼解除了,迷惑颠倒解除了,脱离生死苦海,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取这个意思。所以解脱是从果上说的,换句话说,前面这十六位从因上讲的,这是从果上来说的。所以这个意思表达得非常的圆满。
【而为上首。】
这十六位菩萨是在家同修的『上首』,但是诸位要明了这十六位都是等觉菩萨,他们所证得的果位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完全相等。那一些是出家的等觉菩萨,这是在家的等觉菩萨,说明修行证果跟出家、在家没有关系,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出家、在家那究竟又为了什么?出家是专业弘法,佛教育这样好,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去推广,众生就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所以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员去推广它,去宣传、去把它发扬光大。所以出家是肩负这一个责任。而在家是护持。在家人一定要护法,诸位要晓得道场决定是在家人建立的,在家人管理的,出家人只是弘法。古人所谓的「铁打的常住流水僧」,出家弘法。
前天茗山老和尚从这儿经过,我在机场跟他见了面,他老人家还说,出家弘法哪里请,哪里就要去,不能够说不去,拒绝的,没有这个理由的。佛法是为了弘通,哪里说有人来请的时候可以不去,没有理由不去的。所以弘法的人他是流动的,道场是在家同修建立,发心来管理,来主持,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弘法利生,讲经说法,教化这一方。在家的菩萨这是他第一个使命,当然在家菩萨也可以讲经说法,这是古时候都有。但是出家一定要肩负弘法利生的使命。好,今天时间到了,讲到这里也是一个段落。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三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3
请掀开经本第三页第二行第二句看起。我们先把经文念几句对对地方。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从经文里面我们很明显的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都是修普贤行,修普贤行就是普贤菩萨。同样一个道理,如果修观音行的,这个人就是观世音菩萨,修地藏行的,那他就是地藏菩萨。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要明了,菩萨的德号是代表一个法门。
普贤菩萨是《华严经》上,依照《华严经》修行的,这是普贤行。观世音菩萨有三部经,这三部都不是独立的,附属在大经之中。第一部是《华严经》里面「观自在菩萨章」,这部分善财童子参访观世音菩萨,观音菩萨为善财童子所说的;第二部在《楞严经》里面,《楞严经》第六卷一开端是「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第三部是在《法华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如果依照这三经修行,这个人就是修观音法门,他就是观音菩萨,他是一个初发心的观音菩萨。那我们平常看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旁边那一位观音菩萨,那是等觉的观音菩萨,地位差很远。一个是初发心,就好像在学校读书的学生,一个是幼儿园小班的,一个是大学已经博士班的,那不一样。但是都是学生,都学这个法门。
同样一个道理,修学普贤法门的就叫普贤菩萨。我们念佛,立定志愿这一生当中决定求生净土,可以说你现在是普贤班上的小小班,幼儿园的小小班;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我们晓得,我们烦恼没有断,真真实实的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这是下下品往生;下下品就是一年级,比我们这个小小班高多了,一年级的普贤菩萨。在西方世界普贤菩萨有多少个等级?这诸位要晓得,有五十二个等级,好像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到五十二年级毕业了,毕业就成佛了。所以有五十二个阶级,统统是普贤菩萨,那里的的确确普贤菩萨的法界,这是最殊胜不可思议的。
世尊在《华严经》里面告诉我们,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圆成佛道,就是证得圆教的佛果。这也就是说明要不是修普贤行,如果用天台家的讲法,你可以证得藏教的佛果、通教的佛果、别教的佛果,圆教没有办法证得;圆教佛一定要修普贤行。普贤行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在大经的最后,将修行做了一个总的归纳,也就是菩萨修学的总纲领,一共有十条,我们称它做「十大愿王」。
这个地方既然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菩萨修行的纲领我们总要做一个简略的介绍。第一条是礼敬诸佛,第二条称赞如来,第三是广修供养,一直到第十条普皆回向。我相信这十愿许多同修都非常熟悉,因为在《朝暮课诵》里面有,每天都要念,念得很熟。念得虽然很熟,这十条里面的含义不清楚,不要说修行,连里面怎么个讲法也讲不出来,这哪能谈得上修普贤行?
普贤菩萨跟一般菩萨都修礼敬。一般菩萨也礼敬诸佛,普贤菩萨也礼敬诸佛,我们也礼敬诸佛,差别究竟在哪里?差别在心境不同。我们这个心有分别、有执着,一般菩萨虽然比我们功夫要高深得多了,但是他的心不是真正的清净;换句话说,他还是有比我们微细的分别执着,因此他不是普贤行。普贤行那个心境,一定要符合本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心里面一丝毫的杂染都没有;平等心,生佛平等,万法平等,《华严经》上所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万法平等。普贤菩萨用这种心来修,所以他能够圆成佛道。
由此可知,清净平等觉是总原则,是修行的总纲领。普贤菩萨十愿是修行的条目,也就是说落实在日常生活,在一切事物之中,我们应该要怎样去修清净平等觉。他心地清净,这恭敬心就圆满了;心地不清净,恭敬心怎么能圆满?我们佛门的礼节,大家见面知道合掌;合掌是什么意思?合掌代表一心。平常我们这个手掌手指是分开的,这散乱的,表示妄念很多。怎么样表示恭敬?所有的妄念都息住,合一,一心;一心是恭敬!所以诸位要晓得清净心是恭敬,平等心是恭敬,觉悟的心是恭敬,全都是修的清净平等觉。
对人恭敬,对事恭敬,对物恭敬。这个地方诸位要特别留意的,礼敬不是说见到人就磕头礼拜;如果这样修,那个人不就变成神经不正常!那马路上多人,见到人就磕头,磕不完的,哪有这种道理?这个敬是在心敬,事上要不违背世间法。所谓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世间人用什么样的礼节,我们就用什么样的礼节,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都是十愿里头所说的。
譬如在前清帝王的时代,最恭敬的礼是三跪九叩首,现在你们看戏里面可以看得出来,演古装剧你可以看得出来,那个时候的礼节。现代人的礼节,最恭敬的礼节是三鞠躬,我们面对的是现代人,所以我们的最敬礼,三鞠躬就够了,最敬礼。但是通常我们跟人打招呼见面行礼,点点头;现在点点头就是敬礼了。如果你要行三鞠躬礼,人家又觉得你这个人头脑有问题,那不正常。所以礼节要随俗。恭敬心是真诚,对人有一番敬意,要有敬心,这是普贤行。
对事怎样修礼敬?事情要尽心尽力,认真负责把它做好,这是对事的礼敬。无论大事、小事,无论自己的事情或者公家的事情,你们上班或者是为政府机关做事,或者是为私人公司行号做事,要尽心尽力,做得圆圆满满,这修普贤行!不认真、不负责任、投机取巧,那你不能往生,这个诸位要晓得。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为什么?口里念佛,身行与道相违背,这个法门是普贤法门,不是普通法门。希望大家真正心里面想这一生要往生,你就特别要注意。我们身口意三业要一致,不可以口是心非,那就错了,那就不是修普贤行。对物的恭敬,譬如说我们讲堂桌椅板凳对它的恭敬,我们把它摆得很整齐,擦得很干净,这就是对它的礼敬。
总不外乎对人、对事、对物,这都叫诸佛。为什么都叫诸佛?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将来一定作佛,所以普贤菩萨眼睛里面是平等法。这一切万物它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这个性就是真心本性,是一个,能生万法。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所生的,都是自性所变现的;自性是佛,所变现的一切万事万物当然统统是佛。要用这样的心量、这样的观察对于一切恭敬,这才叫礼敬诸佛。所以跟我们平常行礼意思不一样,境界不相同。由此可知,普贤行实在是非常的广大,是菩萨行门里面真正达到了究竟圆满。弥陀的学生,愿意求生净土的,要在这个地方着眼,要在这个地方下手、用功。
第二「称赞如来」。称是称扬,赞是赞叹。奇怪的是这个地方它不用诸佛,它换了,换成如来了。如来跟诸佛有没有差别?如果说诸佛就是如来,如来就是诸佛,那这里不应该换;既然换了,大概是有另外的一个讲法。这没错。正如同《金刚经》里头所说的,大家读《金刚经》,你稍稍留意一下《金刚经》里面,有的时候说诸佛,有的时候说如来。说诸佛跟如来意思不一样。说诸佛是从相上说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这不相同。这意思就是说明礼敬是从相上说,一切恭敬,不能有分别执着;我们对佛是怎样恭敬,我们对于父母、师长同样恭敬,对于一切大众也同样恭敬,乃至于对于那些无恶不作的人还是一样恭敬,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着,这是礼敬。但是称赞就不一样,为什么?称赞会影响这个社会,会影响风俗,一定要称扬正面的,负面的我们不称扬。也就是我们称扬善的,而不称扬恶的。善是性德,所以用如来;不善这违背性德,我们不称赞,礼敬、不称赞。这就是古人常讲的,我们对于一些恶人恶事是敬而远之。你看敬,礼敬,没有两样;远是什么?那是不跟他学,不称赞他、不学他,这就对了。远不是躲得远远的,不是这个意思;这个意思那恭敬心就失掉了,那就没有敬意了。是不称赞,不跟他学,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这一些纲领都要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学了就会用。从今之后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就要遵守这个原则,遵守这个纲领去做,认真努力的去做,这就是修行。把我们从前许多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统统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在《华严经》上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是把普贤行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出来给我们看,表演给我们看。所以《华严经》的确是最好的教科书,世间教科书里头找不到,没有这么圆满。
《华严》里面有理论,圆满的理论;有方法,非常精细的方法;还有表演,这个表演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而善财就是我们的代表,我们的模范。所以大家听到善财童子,你马上会想到观音菩萨旁边有个小孩,在那里合掌拜观音,那是善财童子。这个观念深深的植在人心当中,于是对于真正的佛法是一无所知,这很遗憾的一桩事情。实在讲善财就是我们本人,就是修普贤行的人,就叫善财。善是什么?善根,你有善根;财是代表福德。《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由此可知,每一个往生的人都是善财。所以诸位要晓得叫做善财是自己,不是别人。我是女人,善财是男的,大概不是我。弄错了,善财没有男女,男人是善财,女人也是善财,具足善根福德的人就叫善财。所以我们要明白佛经里头的真实义。你看开经偈,我们一升座讲经,「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要把佛的意思搞错了,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这一次法会非常殊胜,我们有一本《认识佛教》的小册子供养大众,希望大家多看看。我们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佛法对我们才会起真正的作用,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我们从早到晚在这个社会上接触各阶层这些人物,这五十三个是代表。里面出家的只有六个,还是在家的多。五十三个人只有六个是出家的,在家的多。而在家里面诸位仔细去看,各行各业、男女老少都有,这就是代表个个阶层的人物,从早到晚天天遇到,这是我们修普贤行的环境,我们要会修。善财童子就是遵循普贤菩萨这十条纲领。
社会上这些大众,真的有好人也有不好的人;那五十三位善知识里头?有代表善的也有代表恶的。像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他们就代表恶的这一方面,就不是善的,胜热婆罗门代表愚痴。甘露火王瞋恚,脾气很大,见到人就发脾气,打人、骂人,甚至于杀害人。伐苏蜜多女是妓女、淫女,代表贪爱。这三个人代表着贪瞋痴三毒烦恼,善财童子跟他们接触,礼敬但是没有赞叹,为什么?贪瞋痴是违背了性德。这就是告诉我们,不善的这些人与事我们对他要敬,但是不赞叹;善的,我们要赞叹。这真的符合我们中国古德的教诲,隐恶扬善;看到人家不好的不说,一字不提,看到人家好的,赞叹、赞扬。我们这个社会才有光明,社会才能够转恶为善,使大家都能得到幸福,都能得到美满。所以这个称赞是如来而不是诸佛,意思就在此地。
第三「广修供养」,这一条非常非常重要。在普通的菩萨,因为他的心不平等,心还不清净,所以菩萨修的是布施。你看菩萨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他修布施,普贤菩萨是供养,你看那个心多恭敬。我们对佛的布施叫供养,对普通人叫布施,你看那个心就有分别了。普贤菩萨没有分别,对佛供养,对众生也供养;对好人供养,对恶人还是供养,真的平等,真平等。所以普贤菩萨的心量跟别人不相同。
供养是因,果报是福。财供养得财富,法供养得聪明智慧,无畏供养得健康长寿。你看看这三样东西都是我们要求的。不学佛的人也想,不是佛教,其它外教,基督教、天主教,我遇到他们说到,他们都要,他们都喜欢长寿,都喜欢健康,都喜欢有钱有财富,但是不懂得修因,你怎么会得到?靠佛菩萨保佑,靠上帝神明赐给你,那叫作梦!没这回事情的。他说有见证,某个人信教很虔诚的,上帝赐给他福报;只有一个,几千几万个人信上帝的只有一个人得到的,其它都得不到,上帝怎么这么偏心?这不是真的,真的话每个人求,每个人都得到,那是真的;如果那是真的,我也信上帝去了。佛给我们讲真话,福德是要你自己修,你自己不修,佛菩萨没有能力给你。佛说要赐福给你,那佛菩萨就变成骗你,佛没有这个说法。佛只有教导我们,这是真的;我们不懂,佛教给我们,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
你看这个世间人发财,他有财富、发大财。有人发财很快乐,为什么?他没有操心,他这个财源源源不断而来;有的人发财发得好辛苦,好不容易才赚得的。可是诸位要晓得,容易得来跟辛苦得来,都是前生布施的因;前生要没有布施,同样一个行业,我去做保险亏本,为什么?前生没有修布施,哪来的财富?所以绝对不是说这一生很聪明、很能干、运气很好,那你是看表面,为什么?聪明能干运气好的人比他多得是,为什么人家不发财,为什么偏偏他发财?前世种的因,这一生受的果报,要懂这个道理。前世布施财,布施得很痛快、很欢喜,他这一生得财富就得得很容易、很欢喜,他不操一点心;前一生布施,布施得很苦,像割肉一样的,看到布施不能不布施一点,看到情面,那这一生也能够得财富,得的好不容易,得的好辛苦,就这么个意思!
我们举个简单例子。我们供养别人饮食,譬如说你们大家学佛的人会供养法师,我们做了好的饭菜,做好了到这个地方来供养法师,你得的福报就自在。如果说我们请法师到某一个地方去吃饭,法师好辛苦跑到那个地方去吃一餐饭,你将来得的福报也就很辛苦才能得来,你不很辛苦,你就得不来。你就从这个例子上去推想就知道了。所以布施供养还要很痛快、很欢喜,叫接受的人不要太辛苦,我们将来得福报就容易,这一定要知道!
法布施得的是聪明智慧,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我们供养世出世间法,供养佛法,在今天这个时代,经书、录音带、录像带这些都是法宝。我们生欢喜心,尽心尽力的供养,这得智慧,得聪明智慧。当然能够建立一个道场,自己没有能力建道场,租借场地请法师来讲经说法,这也是法布施、法供养。实在说,今天我们做这些事情,三种布施统统具足。因为这供养里面,就是拿印经来说,印经要钱,钱,财布施;经书里面是佛法,法布施;大家读到经典,接受这个经典,依教奉行,这是属于无畏布施。他这一生当中能够脱离三界轮回,能够了生死,成佛道,这个供养真的达到究竟圆满了,那个福报实在说是诸佛菩萨都说不尽,我当然更没有这个能力了。所以供养是福慧之因,要广修供养。
菩萨可以说自从发了菩提心,菩提心真正觉悟,不再迷惑了。从今而后,念念为一切众生,心心为弘扬佛法。在这个时代,净土特别契机,换句话说,一切佛法当中,弘扬净土能令众生得真实的利益,得现前的利益。其它法门不是没有利益,这个利益不是现前的;换句话说,这一生未必能得到利益,而是来生后世。来生后世要不能出三界,换句话说,你的布施供养都变成福报了,就是我们这个世间有地位有财富的,变成这些人了。变成这些人不错,也能够享受一生;假如这一生当中又迷惑又颠倒了,那福享完了,来生又要堕落。所以这一种布施供养就不是究竟、不是圆满。所以说净宗法门现前得利益,这是我们应当要认真去考虑。
以我们眼前有限的福报、有限的时间,应当如何来修福,怎样来修供养?其实这个供养的范围非常广大,只是我们的心量太小,而非普贤行。譬如你在家里面,你是一个家庭主妇,你每天早晨起来,把你家庭环境收拾得干干净净,三餐饭煮得很好,供养你的父母,这是供养!让你一家人都吃得很舒服,你是供养一家人,但是你没有存一个供养的心。供养的事你都做了,你没有一个供养的心,因此你得的福报不圆满;如果你有恭敬供养的心,那你的福报就很圆满了。
能再把这个供养的心、供养的事扩大,平等心对待一切大众。我在新加坡,我对你们居士林有好感,什么好感?是因为你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这里修供养,你们底下的餐厅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是说不是我道场的同修就不可以来吃饭,什么人都可以来吃,这了不起,这是广修供养。所以居士林的法缘殊胜,佛法一天一天的兴旺,有它的道理。你们有这么大的心量,认真在这里修供养,在这里修布施,所以这道场得福,道场里面所有的同修有福,这很难得、很难得。所以这个供养布施,我们要非常重视,要认真努力来修学。
现在有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很苦,总想改善自己的命运,改善自己生活环境,不晓得从哪里改起。我过去介绍大家《了凡四训》,而且一再劝同修们要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三百遍念下去,你的印象深了,道理明白了,就晓得应该怎样处事待人接物,你会修福了。那是我们要改造命运,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好的一份修学的教材。而普贤行,那的确是究竟圆满,比《了凡四训》不晓得要高出多少,那不能为比的。我们要重视,重视自己的幸福。
第四要「忏悔业障」。这也是许多同修们都感觉得自己的业障太重,无始劫一直到今生造的罪业太多了。业障深重都想来修忏悔。怎么个忏悔法?不知道。以为在佛堂里面拜几部《梁皇忏》,拜几部《大悲忏》,业障就忏掉了;拜完之后,回去好好的想想,你的业障忏掉了没有?如果业障还在,没有忏除,那这个忏叫白拜了。忏有没有效果?真的有效果,为什么你去拜而没有效果?你是身在那里拜,心没有拜;有口也有身,看到你在磕头礼拜,心里在打妄想,心跟行不相应,所以你的业障没忏掉。
在这个地方,我们把这个意思说得更清楚一点,更明白一点,什么叫业障?假如连业障都不知道,那怎么个忏法?那忏怎么会晓得有效果?所以先要晓得什么叫业障。业是造作。你看看我们常常见到一个初认识的人,一定问他,你做哪一个行业?做哪一个行业,你造哪一个行业,你在造业,造业当然就有障。人人都造业,不单成年人在社会上造业,小孩一上学念书,你看那个课本里头,作业簿,他就在作业了,就开始去作业。这个业实在讲就是事,我们正在造作的时候叫事;事做完了,那个结果就叫做业,叫事业。
事,是正在造作的时候,造作结果叫业。事有善、有恶,因此这个业也就有善有恶。而造作的工具,身口意,这是工具!心里面起心动念是造业,意业。心里头造业,起一个善的念头,你造了善业;起个恶念,你就造了恶业,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口里面言语,叫口业;身体的造作,叫身业。三业之中是意业为主,意不动,心不动,那你身口怎么会造业?所以意是主。恶业是障碍,善业也是障碍,障碍什么?障碍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就是障碍我们在经上所讲修学的三大纲领,清净平等觉,就障碍这个,叫业障。障什么?障清净心、障平等心、障觉心。我们自性的清净平等觉不能现前,这叫业障。
假如一忏悔?我们这个业障真的消除了,这消除的样子是什么?心清净,妄想少、杂念少、烦恼少了,烦恼就是贪瞋痴慢,烦恼少了,心清净了,心里面豁然有智慧了,这就是业障忏除的现象。从前对于什么含含糊糊的,都不清楚,现在看东西、听东西都听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业障忏除的现象。所以忏业,忏是忏悔业障,要从心地上下功夫。怎样做?第一个你要知道自己的过失,每天要反省、要检点我今天有哪一些过失。我们凡夫真的业障太重,重到什么程度?怎么想都想不出我今天有什么过错,这是业障太重了。一天到晚在犯过失不知道,找不到一个过失,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过失找出来。
知道自己的过失给诸位说,这叫开悟!然后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那叫修行。所谓修行就是忏除业障,改过自新。一天能改一个过失,如果改上三年,给诸位说你不是圣人也是贤人,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有把握,你的品位一定很高,为什么?心真的清净了,这个人叫做真正修行。真修行不是说每天我念多少部经,念多少声佛号,拜多少拜佛,那是假的,那是样子、形式!真修行在心地不在形式,形式没有太大的关系,心地非常重要。要改心,把恶的心、恶的念头改成善的,然后再把善的念头改成清净的。所以念佛人叫修净业,不是叫修善业,修净业。心净则土净,才能往生,才能与西方极乐世界感应道交。
由此可知,忏悔业障是我们修行的重点。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这一条都是重点,共同的重点,要在这个地方认真去下功夫。实在说这四大纲领,可以讲把菩萨行门,修行都说出来了,主要的就是这四条。后面可以讲是附带的意思,因为菩萨不但要自己成就,而且希望帮助一切众生成就,自利利他,自行化他,因此不能忘了广大的群众,不能舍弃一切众生,于是有底下的几条纲领。
第五「随喜功德」。这里面就有自行化他,不像前面四条,完全是自己修学,完全是自利,这里面有自利又有利他。这一条普贤菩萨特别列出来,他有很深的用意。因为一切众生可以说无始劫来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烦恼,不要学的,什么烦恼?忌妒心,哪个人没有?看到别人比我好,心里就难过、就忌妒了。忌妒心生起来,瞋恨心就连带起来了,要想方法去障碍他、去破坏他,不让他成就,那这样你就造很重的罪业。世间圣人教给我们要成人之美,看到人有好事要尽心尽力帮助他,这是对的。不可以去破坏他;破坏他是错的,障碍他是错的,这是普遍而且是很严重的烦恼。
因此普贤菩萨,你看在忏除业障的后面,第一个就教给我们要学随喜功德。见到别人有善行、有善愿,不但我不嫉妒,我能生欢喜心,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成就他,这叫随喜功德。他有多大的功德,我的功德跟他是无二无别。我们这个世间俗话讲借光,他有光明,我们沾了光,我们所沾到的光明与他本身的光明无二无别。如果我们没有力量,帮不上忙,能生欢喜心,一样的,这个功德也是圆满的。教我们修随喜功德,破嫉妒、悭贪的烦恼,破嫉妒悭贪根本烦恼。
世法、佛法里面有许多善人,佛经里面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他们有善心、善行,我们是个真正的佛弟子就应当要帮助他、成全他,使他的善行能够传播在这个社会,让社会大众都能得到他的利益,都能享受他的福报,这个功德就大。甚至于我们修随喜功德的人比他的功德还要大,原因在哪里?他做的这个善事多少人赞叹、多少人表扬,报掉了;我们这个随喜功德没有人赞叹我们,也没有人表扬我们,我们的功德统统积蓄、储蓄在那个地方。我们积的是阴德,他做的是阳德,大家赞叹统统报掉了。所以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随喜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议!你做的善心、你做的善行,决定有善报。
第六「请转珐輪」。这是一切善行里面第一善行。我们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里面,唯独佛法是真实的。佛法能帮助一个人觉悟,破迷开悟,能帮助这一个人现前在这一生当中得到幸福快乐,帮助一个人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成功,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是佛法对于现前的利益,的确是广大无边。它还有更殊胜的利益,那就是了生死出三界,永脱轮回,圆成佛道,这是其它一切法都不能够相比的。但是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对佛法没有法子理解,一定要有人说;这个说法的人,他不会自己来,一定要有人发心去请他,谁去请?我们懂得佛法的人才会请,不懂佛法的人不会请法师大德来讲经,一定是懂佛法的人。
我们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我们想报佛恩;报佛恩怎么个报法?供的佛菩萨像每天给他供一点香蕉、水果,给他磕头礼拜,这就是报恩了吗?这不是的,实在讲佛菩萨绝不希罕你这些供养。佛菩萨的愿心就是希望把他的教诲能够广泛、普遍的传播给一切大众,使一切大众都能得到佛法,都能够明白佛法,都能够依教修行,这是佛的心愿。因此请法师大德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这是第一大福报。
所以我们讲修福,修什么福报最大?这个福报最大。假如我自己这一个人没有这个能力,因为你请法师讲经要不少的开销。如果自己没有道场,你要租场地,请法师来讲一个月,租一个场地,这一个月的租金不少!对于法师这个生活还得照顾,甚至于听经的大众也要都照顾到。一个人有力量,一个人做很好;一个人没有力量,集合大众同修,志同道合的邀集几个人,我们来发心做,这个功德也是一样的。这前面讲了随喜功德。有一、二个人发起带头,礼请法师来讲经说法,这叫请转珐輪。
这个珐輪是比喻,实在讲就是我们佛门里面的标志、mark、商标,我们佛门里面的标志就是珐輪;用珐輪、用莲花,通常用这两种,还有用卍字,卍字是表吉祥的意思。珐輪的意思是圆满。轮这个东西它很有意思,轮是圆的,圆是动的;因为它动,所以才带动了现代的科技。今天科技这样发达,什么力量带动?轮带动的。所以不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他方世界也不例外。你看经上讲的转轮圣王,这是统治多少个星球的,那个福报就大!那个轮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武力的代表。我们最近这些年来发现有飞碟、幽浮,大概就是轮王的轮宝到我们这边来视察的,所以它也是个圆形。所以这个轮它的作用非常之大,很圆满。佛法用这个。更深的意思,圆是动的,圆心是静的,圆心不动;佛法常讲动静不二,体相一如。所以心是空的,相是有,它又代表的是真空妙有,表这个意思。所以讲经说法就比喻转动珐輪,用这个珐輪来做代表。而莲花代表清净的意思,出污泥而不染,代表清净心。
所以这个表法最殊胜的、最圆满的还是轮,还是珐輪。请转珐輪就是请法师大德讲经说法,弘法利生。现在我们利用科学工具,使得我们的效果扩大了很多很多倍,这是在过去没有的。过去法师们讲经,顶多是他的学生听经的时候做成笔记,然后把它印成书来流通,数量比较上有限;现在我们可以把它做成录音带、录像带普遍的流通,使没有参与我们道场法会的人,也如同亲临道场一样的感受。这是科学工具带给现代人的一份厚礼。所以佛法的弘扬传播一定要现代化、一定要科学化。我们今天力量还没有能达到,当然这还是受了环境的关系,如果将来科技再发达,环境容许我们这个佛堂楼顶上最好就有无线电发射台,我们这地方讲经,每家电视一打开统统都看到了,你看那我们在这一个讲堂讲经,就等于对全世界弘扬,这才是现代化的道场,一定要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去努力。所以往后科技发达,道场实在讲不要太大,一定要用这个无线电,用卫星传播。讲经的道场不必要很大,能够把这个效果传遍到全世界。这个是请讲经。
第七「请佛住世」。这是一步更进一步。请法师讲经,这一部经讲完了他就走了。诸位想想,有几个人听一部经就开悟了?听一部经就证果了?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佛灭度之后就没听说过,那要怎么办?比如刚才讲我们业障太重,唯一的办法要熏修。熏修也是比喻。古人古时候没有像现在的香水这么方便,身上衣服喷一喷,马上就香,多快、又干净、又好看;从前人要衣服香怎么办?熏香,用香烟来熏,大概至少要熏一天,那个衣服才会有香气,就是要长久的时间去熏习,这就是什么?一定要请法师长住在这个地方不要走,每天给我们讲经,年年不中断,这样长时期的熏习,中等根性、业障重的人也都开悟了。当然这就要更具备一些条件,比临时请法师来讲经那个条件更要多,这一点很重要。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诸位仔细去观察,中国的这些祖师大德们,往往在一个道场就住几十年,甚至于一生不离开这一个道场,成就的人就很多,这是我们要明白的。当然这里面,缘是第一个重要的因素。我对于这个深深的理解,总想能住在一个地方不动,可是没有这个福报,没有这个缘分,这世间人讲劳碌奔波命。今天这个地方来找我,再过两天那个地方来找我,对我来讲也有个好处,世间人很不容易打破家的观念,我真的没有了,这个观念完全没有了。我只知道是在作客,都在住旅馆,住几天又走了。即使大家晓得我在台北有个道场,我在那个道场也是作客,一年也住不了二、三个月;一次回台湾大概只住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又走了,所以统统是作客。帮助我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不放下不行!非放下不可,没有家的观念。
但是我做的仅是宣传佛法,把佛法介绍给大家、推荐给大家,要想帮助诸位成就我还做不到,没有这个缘分。要想真正帮助大家成就,一定要长住在这个地方,长年累月的跟大众在一块熏修。像我们过去台中李炳南老师,他在台中一住三十八年,三十八年没有离开台中,天天讲经说法,所以台中往生的人很多,熏修的力量。我在台中住了十年,跟李老师学讲经,在那里住了十年,没有这么长的时间决定学不出来的,所以真正想学会一样东西,是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是请佛住世。佛现在不在了,今天我们能够请到出家或者是在家的善知识,有修有学,那有证这就很难了,真正有修有学非常难得。
修学的纲领到这个地方可以说已经讲圆满了,普贤菩萨修学的纲领讲圆满了。十愿实际上这七条是愿,后面三条是属于回向,回向实际、回向菩提、回向众生,回向这三处。常随佛学,这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给众生,普皆回向是回向实际。实际就是真如本性,一切都回归在自性;一切万法从自性流出,一切万法还归自性,所以普皆回向这个意思就很深。
这回向菩提里面,常随佛学这个纲领很重要。我们要学佛,佛才是我们修学的标准,才是我们修行的榜样。我们要跟佛学,这是最上乘的。我也听说同修当中对我很尊敬、很仰慕、要拜我做老师,这是感情作用,你为什么不拜阿弥陀佛做老师?做弥陀弟子,那就对了,常随佛学!我是以阿弥陀佛做老师,你也以阿弥陀佛做老师,我们同学!这就对了。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每天展开经本读诵《无量寿经》,就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接受阿弥陀佛的开示。
每一天去读诵,以清净心读诵、真诚心读诵、恭敬心读诵,你天天都有悟处。读一遍,明白一些,这就是受用,佛的意思懂了。懂了之后我就照做,天天有悟处;换句话说,佛是天天给我们开示。你说我每天念这个经,佛又没有看到,你错了;刚才我跟你讲了,你用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佛在这里加持,佛光在照你;不但阿弥陀佛加持你,一切诸佛如来都加持你,哪有不开悟的道理?天天有悟处,所以你会法喜充满,每天都有一点觉悟,都明白一些,这多欢喜,这真正宝贵,没有比这个更宝贵的,没有比这个更欢喜的。但是你一定要照做,要依教修行;你真修行,明天又有悟处;天天有悟处,天天认真修行,这才是佛真正的弟子。所以我们以《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何况佛在经上明白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另外一个名号就叫做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我们能这样修的话,那真是普贤菩萨这一个教诲,常随佛学我们真正落实了,确实没有空过。
第九「恒顺众生」。要学普贤菩萨,要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众生习气不相同,根性不一样,有善有恶;不但在我们这个世间,范围如果再扩展,这有六道众生、十法界众生,乃至于他方世界众生无量无边。我们在这些境界里面,所谓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是正报,物质环境是依报的器世间,在这个里面修普贤行,修普贤菩萨十大纲领,以这十大纲领完成《无量寿经》的总纲领,清净平等觉。由此可知,这一本《无量寿经》真的是无价之宝;我前面跟诸位说过,是如来唯一真传,诸佛真传的宝藏!得来不容易。我们确实是有很大很大的福报,我们这一生当中才遇到;而且能听到,果然能够听懂,能依教奉行,那就恭喜你,你这一生就成佛了,不再搞轮回,不再做凡夫。因此对于众生要恒顺,也就是说在一切人事环境、有情众生这个境界里面,修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看不顺眼的,慢慢练习看顺眼,这叫修行。
末后一条「普皆回向」。是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法界理体。这就是回向偈里面常讲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普皆回向就是庄严佛净土,就是这个意思。普贤菩萨这个名号里面与回向有关系。普皆回向显示普这个字。普贤菩萨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恒顺这才是贤,常随佛学、恒顺众生,这是贤。所以回向这三句里头,把普贤菩萨的名号包含在里面了。《华严经》普贤菩萨自己说过,他说「我既往生彼国已」,普贤跟文殊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到达极乐世界之后,他讲我既然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现前成就此大愿」,这一句话很重要,这是普贤菩萨为什么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原因说出来了。这就是说明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他这个十大愿圆满了,换句话说,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在华藏世界修行,他还感觉他这个愿没有得到圆满,还有欠缺。到达西方世界,这才究竟圆满了;这也就显示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可见得西方净土是无比的殊胜,连文殊、普贤都要求生,我们为什么不去?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跟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平起平坐,为什么?他们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我们也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我们跟他的关系是同学。他是我们的学长,我们是他的学弟,所以当然地位是平等的,而且他们有义务要常常照顾我们,学长要照顾学弟。所以这些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的愿心才踏实,信心才坚定。
普贤菩萨又说「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普贤菩萨的愿望, |
|
|
|
|
|
|
|
板凳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8 14:36:58
|
只看該作者
希望一切沈沦在六道轮回这些众生,赶快念佛求生净土。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第三十六愿教化随意愿,真实的显示在我们面前。普贤菩萨的愿望。由此可知,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跟到释迦牟尼佛这一些大阿罗汉、这一些大菩萨们,很可能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再来的,示现来接引我们,这在理论上讲是决定讲得通的。这一句经文我们就介绍到此地。我们继续看底下的经文,第三面第二行末后一句。
『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先说这两句。具足是本来具足,人人都具足,一切众生统统具足无量的行愿,可见得行愿是性德,不是外来的。「行」,菩萨行,六度。「愿」,刚才讲的普贤菩萨的十愿,是菩萨究竟圆满行的总纲领。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条我想大家都相当熟悉,但是它的精义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每个人会念不会修,这很可惜。一定要懂得它的精义,知道怎么个修法。所谓修法是把它变成我们自己日常的生活。
布施,这里头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财里面有内财,有外财;身外之物是外财,我们身体体力是内财。譬如说这道场里面有很多同修来做义工,来出力的,出力是内财布施,内财的供养。出钱的是外财,身外之物是外财;我用我的劳力来做事情,内财,都是布施供养。我们从早到晚,你在你家里面服务,为一家人工作,你是布施你一家人,供养你一家人;如果你明白,你晓得,你就在家庭里面修菩萨道,你修的是菩萨行,你会做得很快乐。心地清净,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喜悦。假如你迷惑颠倒,我在家里替这些家人做这些苦力、做劳工,天天伺候他,他连感谢都不感谢我,一天到晚生气,那你虽然布施,里面还带着烦恼,所以你将来的果报就不自在!佛菩萨讲为什么你学了佛,带给你真正的幸福快乐?工作都做得非常快乐,不会起烦恼,那为什么?我在布施供养,我在修福!那修福当然是快乐的事情。
我们在团体当中尽心尽力工作,也是在修布施;在一个公司行号我们为老板服务,为公司服务也是布施,也是供养。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不是用外财,就是用内财。天天、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在修布施,都在修供养;可惜你没有这个观念,你在那里造业,你看多可惜!念头一转,那个业就变成布施供养,就变成菩萨业。你看看六道凡夫业,一转变菩萨业,净业。学佛要会转,转境界;没有转工作,没有转事相,把念头转了,那你就非常快乐。而且普贤菩萨无有疲厌,不会疲倦的,不会厌倦的,为什么?法喜充满。这是讲布施,诸位细心去体会这个意思,然后天天都在做。我们要转凡成圣,从前我们是凡夫,感觉到我的辛苦都是为了别人,别人还不领情,做得是怨声载道,心里不平;念头一转,心平了、快乐了,心里一快乐,就健康、就长寿,把这个观念转过来。
持戒就是守法,所以这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程序,有一定的方法,要遵守;公事私事、大小事情都有个法度,我们要明了,要遵守。使我们所做的样样如法,样样有条理,有层次不乱,有条不紊。第三忍辱。忍辱就是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成功都要靠耐心。大事情要大的忍耐,小事情要小的忍耐,没有耐心的人做事情就不会有成就。一定要有耐心,要把事情观察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机缘什么时候成熟,而不操之过急,这样的心慢慢它就定下来了。所以后面有精进、禅定。进是进步,精是精纯而不杂乱。我们求学,学哪一个科系,就在这个科系里头求进步;毕业了踏进社会从事某一个行业,就在这一个行业里面求进步,这就对了。你的心专,专一,在进步当中就得定。定就是我们常讲的三昧,三昧就是正常的享受;正常的享受,就是一般人所讲的幸福快乐、事业顺利成功美满。
菩萨这六条纲领,普贤菩萨这十愿,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达到。诸位细细去想,如何能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家庭,应用在事业上,这是活的东西,不是死的!这佛经如果学得没有用处,谁学它?它的好处就是学了马上就管用,用上了,立刻就得效果,真的是快速,马上就见效。心清净就生智慧,所以最后一条般若就是智慧。心清净,心有主宰,心里头不会乱动,没有杂念,没有妄想,它就生智慧。行愿无量无边,佛为我们说法把它归纳成几个大纲。所以菩萨行六个大纲,六度;普贤菩萨十个大纲,十大愿王。「具足无量行愿」,性德。顺性德我们称赞,这性德。
「安住一切功德法中」,这一切功德法,古来一些大德都以为是如来果地上的无量功德,实在讲跟前面合起来讲,前面是性德,但是必须要有修德,性德才能够显现出来,所以要真正去修。这一句我们要以本宗的教义来说,这一切功德法就是指这部《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一切功德法门。我们把心就安住在《无量寿经》上。我们每天去读它,每天去思惟,每天去实行,也就是说我要把它做到,要把它变成我们自己实际的生活行为,这是真正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中。一切是圆满的,一个功德都不漏,圆满的功德!
『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前面这两句意思很明显,我们自己已经安住在《无量寿经》之中,自己得到一切功德法,得到真实的利益;但是进一步要把大经的功德要推广、要介绍给一切众生,「游步十方」,普遍的去宣传、去介绍、去推荐,去做这个工作。「行权方便」。这就是常说的善巧方便,有些人不接受,我们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让他能够欢喜接受,行权方便。当他不能接受排斥的时候,不要勉强,为什么?因缘没成熟,他喜欢其它的法门,不妨用其它的法门诱导他;到最后回过头来,就入了这个法门,所以你要懂得方法。巧妙的方法,能够诱导一切众生认识佛法,认识《无量寿经》,认识净土法门,这非常非常重要。
「入佛法藏」,这通常说之为一乘大法。像佛在《法华经》上所说的,「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本经是一乘当中的一乘,最精纯无过于此!所以古德说《华严》、《法华》还是《无量寿经》的引导,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乘果海,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
「究竟彼岸」,彼岸就是圆满成佛,成究竟的佛,不是分证佛。天台家藏通别圆。圆教的佛才是究竟彼岸。用什么方法?念佛成佛,这真正不可思议。所以是这个法门,方法简单容易,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行了。可是诸位要记住,你要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去修清净平等觉,那这一句阿弥陀佛就相应了。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我们平常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得很多,为什么不相应?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我们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不慈悲,我们把六度十愿统统都忘掉了,所以虽然念,念得不相应,念得不得力。今天我们都搞清楚、搞明白了,把从前不相应的那些毛病统统改过来,从今而后我们的念佛就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一定得到快乐、得到幸福、得到美满。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四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4
请掀开经本第三页第四行第二句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一对地方。
【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前面所说的是与会的这些大圣,他们的智慧德能非常具体的为我们显示(在菩萨行中最为殊胜的普贤行),都是修普贤行的;与佛同心同愿,尽虚空遍法界,以这个法门接引广大的众生。下面为我们举一个例子,这些圣者就如同《法华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一样。三十二是三十二类,每一类里面应化的示相,实在讲是无量无边,显示出这些菩萨们的德能。这个地方为我们举一个例子,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我们看看此地这段现佛身的例子;应以菩萨身,他就现菩萨身而为说法。这个地方是举的现佛身。『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这就是以佛的身分。虽现佛身,诸位要知道还是用念佛法门,教化一切众生念佛成佛;因为这个法门是第一法门,是究竟圆满的法门,是一切众生平等得度的法门,实在是殊胜无比。
下面这说的八相成道。这是我们诸位同修都相当熟悉的,但是这里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不能够错过。『舍兜率』,菩萨要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得离开兜率天;兜率这个地方生活环境好,非常快乐,非常自在。兜率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知足;兜率天就是知足天,知足就常乐了。我们看现在这个世间人有很多的确地位很高、有很多的财富,但是他还是很苦,为什么他苦?不知足。钱有了,有了还想有,多了还想多,好苦,这真苦!知足就乐了。知足是什么?知足的人无求,人到无求,我们中国俗话讲品自高。真正得乐是知足。这一层天叫知足天。所有的等觉菩萨,补处尊者,补处就是候补佛,都住在兜率天,都是从兜率天下降。这个地方它有很深表法的意思,换句话说,菩萨修行如果没有到知足,菩萨功夫就不圆满,他还没知足!知足就成佛了。我们在大经上看到菩萨也贪!贪度众生、贪功德,所以他还是不知足,一知足就成佛了,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
无论世法跟出世法,要懂得知足。譬如我们现在学佛法,佛法的经典浩如烟海!现在我们看的《大藏经》,都用小字缩版了,精装这么厚还有一百册,要是从头到尾看一遍,哪一年才能看完。样样都想学,每个宗派都想学,每个法门都想学,每部经论都想学,那就叫贪,那就放不下!我们知足,一部经,一部《无量寿经》就好了;像古大德所说的,三藏十二部让给那些不知足的人去悟,八万四千行让给那个不知足的人去行。我们知足了,一部经、一句阿弥陀佛,好快乐!知足就乐了,修行也是如此,一定要知足。这部经里面的内容已经包含了一切经,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了,所以要能舍,要能放下。
舍兜率是八相成道里面第一个降生,这是第一个相。『降王宫』。佛应化到这个世间来,绝对不是生在一般民间,为什么?影响力不大。我们是业报身没有办法,自己做不了主,业力叫你去投胎,那是遇到缘不能不去;佛菩萨是愿力,他不是业力。愿力就可以随自己选择的,所以他一定选择到国王家里面去降生。生下来太子的身分,然后出家,这才真的是希有。世间人一天到晚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名闻利养,一天到晚忙的也是名闻利养。菩萨降生在王宫里面,名闻利养都具足了。说地位,将来他是国王的地位,我们中国人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这个世间的富贵名利他统统具足,他能够舍弃出家。我们好好的想一想,我们天天在搞名利,他为什么不要?这个做法就会让我们开悟,让我们明了人生真正的意思,人生真正的价值,真实的快乐幸福,这个人一生没有白过。
一生都在辛苦,一生都在忙碌,不晓得为谁忙,这个人很可怜;我们佛经上常讲「可怜悯者」,不晓得为谁忙。古人也讲「为谁辛苦,为谁忙」,他不知道,你说那多可怜!甚至于忙得三餐饭都没有时间吃,你说多可怜。吃不好、睡不好,一天忙到晚,地位再高、财富再多,也是很可怜,没有我们幸福;我们三餐饭按照时间吃,晚上睡得很舒服,这就很有福报,这就是很快乐、很幸福。降在王宫里面,这八相成道里面两个相,一个是投胎,一个是出生;在王宫里面投胎,在王宫里面出生。
『弃位出家』,这是第四,八相里面第四相。他把王位舍弃掉,富贵舍弃掉,出家了。这要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真正对于事实真相彻底明白的人,他不会做。世间人都迷在名利里头,拼命在那个地方夺取,现在都不是争取,抢,夺取,争名夺利,舍弃掉了,为什么?真正觉悟了,真正明白了,这个东西是假的,是空的,是麻烦,是痛苦,绝对不是幸福,不是快乐。刚才我说的有钱人、有地位的人,一天忙到晚,忙到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你说多可怜。他明白了,他开悟了,不要!假的!这出家去修道去了。『苦行学道』。苦行,是世间人认为出家人好苦,这是世俗眼光去看他。其实最快乐了,人生在这个世间,没有比这个更快乐的。
我在初出家受戒的时候,我们的得戒和尚,道源老法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民国初年,他还做小和尚的时候,他见到的。他们乡村里面有一个要饭的,这个要饭的生活很惬意、很自在,每天到外面讨饭,晚上随便哪个破庙里头睡一觉;以后他的儿子发达了、发财了,是这个地方上的财主,那当然人家说:你看你这么大的家室,这么有钱,你怎么可以叫你的父亲到外面去要饭,做乞丐?他自己也没面子,想尽方法,派了很多人把他父亲找回来。找回之后给他换上新衣服,好好的供养他。他这个父亲,大概过了一个月偷偷的又跑掉了,又去要饭去了。人家问他干什么?我这个生活自在,关在那里享受,这不自在。哪有每天到处去游山玩水,走到哪里,吃到哪里,是不是?走到哪里,睡到哪里,这个生活多惬意、多自在!他有他的人生哲学,他有他真正的乐趣。我们一般人看了是讨饭的叫化子,实在讲,他那个做叫化子,不是被逼的,不是家里没得吃,他家里很富有,他是快乐,他是看破红尘!这个人的境界很了不起,绝对不是普通人。
所以是一般人认为苦,出家人乐趣多,生活简单,少造业。心地清净,需要量就少。出家人是从前三衣一钵,什么都没有,这就真快乐,一点累赘都没有。一天吃一餐饭,一餐饭很容易得来,而且供养的人也很尊敬、也很欢喜,只吃一餐。一餐够不够?足够了,为什么?心清净。我们身体是个机器,机器它要动,它要运作,运作要有能量去推动它,能量就是从饮食当中来的。但是诸位要晓得,能量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烦恼上。所以世间人一天吃三餐、还要吃点心、还要吃消夜,这苦死了,结果吃了什么?吃了一身病,病从口入!他怎么会不生病?修行人妄想少、烦恼少,他消耗能量就少,所以每天补充一次,足够用了!这在生活上不求人,这有多快乐,这有多幸福。所以我们对于饮食要懂得。修行就是修清净心;心地愈清净,你在饮食方面一定自然会减少,不需要很多,你已经足够了;纵然吃三餐,你也会吃得很少;你的体力一定很正常,一定很健康。世俗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知道这个境界,以为是苦,实在讲是常乐、真乐。学道,道是什么?道就是清净心,道就是平等心,道就是觉而不迷,是学这个。
『作斯示现,顺世间故』。这两句话把这本源给我们说出来了,他是示现的,他不是真的这一次才发心出家的,他是示现的,是来表演的。正如同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八相成道;我们都是以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豁然大悟,成佛了。我们只看到这个相,而实际上世尊在《梵网经》里面告诉我们,他这一次来示现作佛,已经是第八千次了。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这第八千次了,这我们才恍然大悟,他是作斯示现。随顺世间,世间人来都要找父母,都要投胎;假如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没有父母,从天而降,他教化众生就难了。我们一看他,我们是父母生的,你是从天上来的,那我怎么能比得上你?我怎么能学得成?他的表演,我们是父母生的,他也是父母生的;我们从小长大的,他也从小长大的;他能成佛,我们也能成佛,使我们增长了信心,做一个榜样给我们看。虽然是示现,但是在教化上来讲,也的确是事实。我们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懂得这个方法,依教修行,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能出三界,能了生死,能成佛道。可见得世尊的示现没有欺骗我们,都是实情。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这是第五个相,降魔。这一句就是我们同修们常常心上放不下的,叫魔障、业障。业障跟魔障是一桩事情。什么是魔?我们先要把它认识,认识它,你就有办法降伏它;你要不认识它,那你没有法子对付它。《楞严经》上有个比喻,譬如我们要抓贼,你要认识他,你才能把这个贼抓到;如果你不认识他,你到哪里去抓去?这个比喻很好。那魔是什么?《八大人觉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魔有四类,就是有四种,我们不可以不清楚,不可以不明了。第一个五阴是魔。我们这个身体是五阴身。五阴,色、受、想、行、识,这个色是物质,我们这个肉身,这个物质叫色身。受想行识是心,跟心理的作用。我们这个人就是五阴聚合而成的。五阴的本身就是魔,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如果不了生死,你怎么能脱五阴魔?菩萨修行在菩提道上种种的障难,根源就是五阴。《楞严经》里面讲的五十种阴魔,五十大类;这五十大类就是色受想行识。每一蕴里面有十类,十大类,五十类阴魔。可见得五阴真的是『魔怨』的根本,我们要认清它。
第二类是烦恼魔。贪瞋痴慢,这些东西是折磨我们。魔是折磨的意思,让我们的身心得不到清净,身心得不到自在,这很苦。第三是天魔。这是外面的,我们讲的是外面的环境,这不是从本身的。因为五阴、烦恼都是自身的,都是自己本身的;不是属于这两类,属于外面的干扰,外面的障碍,统统叫天魔。这是外来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障难。
第四个叫死魔。人不能常住在世间,人会死的,这个大家不要忌讳,我们学佛的人不忌讳。世间人怕死,听到死很不高兴,很不愿意;我们学佛的人知道有生必有死,死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寿命短促,我们的修行功夫没成就,这就死了,这一生的修持,说老实话,非常可惜,没有完工;纵然轮回再来,这一个轮回再来,有隔阴之迷,前生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纵然遇到善缘,遇到好的善知识,还要从头修起。我们诸位在座同修每个人都是再来人,都是过来人,过去生中都曾经修过,也修得不错,那一轮回到这一生,想想如何?我们就明了了,这个死真的是折磨我们;如果没有死,我们的修学早就成就了。这个世界有生死轮回,所以非常非常麻烦。我们找到一个没有死魔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到那里去,人人都是无量寿,这个环境好。所以这四种魔障,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任何一个人不能够避免的。
怨是冤家,这个东西很麻烦。冤家是什么?我们对于一切众生,我们杀害的这些众生,这些众生要讨命、要报仇;我们占别人便宜的、欠人家的债要讨债;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债,这是冤家债主。我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光明讲堂讲《楞严经》,光明讲堂是寿冶老和尚建立的。他那个讲堂上面挂了一副对联,我看到了,很感动,他上联写的是「夫妻是缘」,没有缘分,不会做夫妻,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他说的是真的,一点没错,世间人与人的关系,事实的真相是什么?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就干这个事情,这就是怨!我们真的把这个世间事情看穿了,再修定修慧;看破是慧,如如不动就是定,事情看穿了,这才能够降伏魔怨。一定要看破,要放下;看破是慧,放下就是定,魔怨不会再干扰你了,所以一定要有定慧力。没有定力、没有智慧,不能看破,不能放下。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你怎么能脱得了魔掌?这是我们要觉悟的,要明白的。
【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这是八相成道的第六相「成道」,这是示现成佛了。成佛,怎么成佛的?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给我们说得好,释迦牟尼佛是念佛成佛的。这个话的确,从前没听别人讲过,以前没有人这样说过,蕅益大师说的。蕅益大师有证据,证据就在《阿弥陀经》;我们天天念《阿弥陀经》都没有发现,经过他老人家一点出来了,我们看看果然不错。所以『得微妙法』,就是得到念佛这个法门;念佛这个法门是最微妙之法,九界有情众生你要真正得到了,真正相信了,念佛就成佛。
实在说世尊在许多大经大论,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原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句话真的是真理!如果你要问我,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哪一句话最重要?我就可以告诉你,这一句话最重要,「一切法从心想生」。因此佛教给我们念佛,我们心里头念佛想佛,那就成佛,从心想生!所以诸位要晓得,念什么成什么。这也是《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原理。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心想变现出来的。十法界,我们想佛,就现佛法界;想菩萨,就现菩萨法界;想罗汉,就现罗汉法界;现在世间人想什么?天天想发财,想发财是什么法界?饿鬼法界,贪心!贪是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畜生。他天天想这些,所以将来之后都做鬼去了,你说这冤枉不冤枉?
我们今天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道理搞明白了,我们想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是从心想生。这是微妙法,『成最正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成佛都是这个道理,都是这个方法。我们这才肯定,完全相信了。所以大家要记住,你天天要想幸福,想快乐,不要想烦恼,不要想痛苦,为什么?都从心想生!日子已经很苦了,你天天想苦,那苦中加苦!年岁大了就想老,要老化得很快;老了之后,老人都有病,天天想病,没有病也生了很多病。所以这是想老、想病、想死,这是最不健康的想法,这是思想见解上重大的毛病。
我们学佛的人不想,天天想阿弥陀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对了,这是最健康的心理。我们常讲心理健康、心理卫生,这最健康的心理就是心地清净,以清净心想佛。我们每天念《无量寿经》,想佛在这个经上讲的这些道理、这些境界、这些教训,我们跟佛就一样了。常常想,天天想,不知不觉就成佛了;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加持,这就是佛对我们的恩德。佛不告诉我们,我们怎么会知道?这的确是事实真相,是宇宙的秘密,佛在此地给我们揭穿了,把这个告诉我们。所以「成最正觉」,就是成佛了。底下这一段是第七个相,「转珐輪」。
【天人归仰。】
『归』是皈依,『仰』是景仰,也就是尊敬的意思。
【请转珐輪。】
请佛说法。实在上说,我们看到佛这么快乐、这么自在,在人生之中他所表现的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德能,这都是我们所希求的、所向往的。我们非常想佛来告诉我们,他是怎样修学成就的。何况更殊胜、更不思议的成就是了生死、脱轮回,他没有生死,他也没有轮回;不但轮回他突破了,十法界他也突破了,这是我们非常想明了的,想知道的,想学习的。请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为我们说明这其中的道理,为我们说明事实的真相,我们好学习。
【常以法音。觉诸世间。】
『法』,这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道理,一个是方法。佛将宇宙人生的道理为我们说出,事相为我们说出,如何能够突破我们的迷惑颠倒,而证得事实真相,这种种修学的方法。『常』,是不断的为我们说,无有间断的为我们宣说。『觉诸世间』,这个「诸世间」包括六道,包括九法界有情众生,都需要佛的教导。下面四句略说教学的成果,或者讲教学的效果。
【破烦恼城。】
我们的烦恼太多太多了,「烦恼无尽誓愿断」。佛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将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为八万四千,这八万四千就有个数目了,无量无边没数字!八万四千而不是笼统随便说的,确确实实一条一条给我们说出,说了八万四千条。我们现代人喜欢简单,怕麻烦、怕啰嗦、怕耽误时间,这佛知道;于是乎再把它归纳,归纳成一百零八条,这是纲领,一百零八类,叫「百八烦恼」。我们这念珠一百零八颗,意思就是要念阿弥陀佛、念戒定慧断百八烦恼,是取这个意思的。可是百八还嫌啰嗦、还嫌麻烦,于是天亲菩萨造《百法明门论》,把这个烦恼再归纳,归纳为二十六类,这就容易了。现在一般讲经说法,讲到烦恼的头数,都是依天亲菩萨这个说法。这二十六类,六个根本烦恼、二十个叫随烦恼,这二十六个我们在此地也不必细说。
这根本烦恼里面,贪、瞋、痴、慢、疑、恶见(恶见就是邪知邪见),这六个是根本。佛为我们说法,教导我们怎样把这个烦恼拔除。菩萨行门里面,这就是菩萨修行的纲领,也就是菩萨在日常生活当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六个,我们叫它做六度,这六条就是断烦恼的。「布施」是破悭贪的,你看这个烦恼,根本烦恼第一个就是贪,贪瞋痴。「忍辱波罗蜜」就是破瞋恚的。「般若波罗蜜」是破愚痴的。所以菩萨修这六度,对自己来讲就是『破烦恼城』。城是比喻,它非常坚固,很不容易攻破;菩萨用六度的方法把烦恼攻破,城是比喻。
【坏诸欲堑。】
这个堑是护城河。现在这个城市已经没有了,古时候的城市有,在中国大陆上还保守着有几个古城,像西安还有城墙,还在。城墙外面护城河,那个河叫堑,是防守城池的。这也是用它来做比喻。这欲!五欲,财、色、名、食、睡,佛在经上常讲这是「地狱五条根」。这个东西要不把它拔掉,三界六道要想超越,难!我们念佛求生净土,也要把烦恼拔掉,你才能去得成。不要以为我念佛,临终时候佛来接引我,没错,佛是来接引你;可是后面地狱五条根拴在那个地方,佛拉也拉不动,你还是去不了。一定要把这个东西要淡化,我们要晓得这些东西都是有害的、有毒的。贪瞋痴这个念头,心里头有毒,这个心就不好,心坏!如果我们这个身体哪里有毛病,你都晓得赶快找医生,赶快就开刀动手术把它割除;你现在心坏了,你都不晓得、你不着急!心里头有贪瞋痴,这心坏了,大障碍!念佛也不能往生。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清楚,要把贪瞋痴放下,我们才能作佛。
佛菩萨没有贪瞋痴,佛菩萨绝对不留恋五欲六尘,他心清净,没有这些东西。我们今天心里头有这些东西,这个心就有病,心就有毒,心就不是好心。一定要认真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恢复我们的清净心。所以念佛人的功夫在哪里用?贪心一起来了,「阿弥陀佛」,把贪心压住了;瞋恚心一发脾气了,「阿弥陀佛」,脾气不发了,瞋恚心打掉了,这就是古人常讲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烦恼妄想,烦恼妄想起来,不怕,觉悟得快,这个觉悟就是这一句佛号;第一个念头是烦恼,第二个念头是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妄想烦恼杂念打掉了,这叫用功。真正会用功,这个念佛才叫得力。念久了,妄想烦恼自然少了,自然轻了,这个妄想烦恼轻了,它就不产生障碍。佛来接引的时候,你真能放得下,真能够舍得干净,这才能随着佛往生西方。所以世出世间法都不能贪,要晓得统统是假的,统统是空的,决定没有一法你可以得到。《心经》上跟我们讲的真话,「无智亦无得」;无得是真的,不要以为这也是自己的,那也是自己的,那就糟透!那是搞三恶道!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烦恼、五欲离开了,心就清净了,因为这些东西染污了自己的清净心,这个时候能够离开,就破迷开悟!破迷了。禅宗大德常讲「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尘是外面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不但尘不染了,根也不用了;这真的是《楞严经》上交光大师所讲的舍识用根,用根中之性,这就高明了,跟诸佛菩萨一样了。见用见性见,不是眼识;识是污染,性是光明。灵光独耀,听不用耳识去听,用闻性去闻,用六根的根性。根性真心,也叫真如,也叫本性,用这个。当然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这是凡夫,业障深重决定不会用,一天到晚用的还是六识。用六识也能往生,我们便宜就占在此地,这叫带业往生;如果用根中之性,那就不是带业了,那个业完全消掉了。那样的人念佛往生,那品位就高了,生到西方世界,他是生实报庄严土,他不是凡圣同居土。
『显明清白』,这是灵光独耀,心地清净明了。这两句,如果用大势至菩萨的话来说,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用大势至菩萨这两句话格外的好懂。功夫纯熟了,自得心开。显明清白就是自得心开的境界;实在讲就是禅宗的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今天为什么不开悟?就是因为有业障、有烦恼、有欲望,把我们的心性光明障碍住了,不能开悟。一定要把这个东西去掉之后,我们的心性里面的智慧光明自然就透出来了,那叫开悟,那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就成佛了。这是说明佛为我们说法,是我们能够达到的境界。再看下面经文:
【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
这还是在转珐輪的当中,这是第二段;前面是第一段,破迷开悟,偏重在慧上。有慧还得要有福!成佛,佛叫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圆满,二是两种圆满。一个是智慧圆满,福报圆满,智慧跟福报都圆满。前面这是智圆满、慧圆满了,现在教我们修福,福亦圆满。福报怎么修法?『调众生』。调,调御、调理。众生妄想、杂念、烦恼很多,要把他调理,使他能够顺法性,不要违背法性,这样渐渐他才能够远离妄想分别执着,先把他调顺。这就是诸佛菩萨对于一切大众教导的所谓善巧方便。
用什么方法来调理?要说明,『宣妙理』。宣是宣示,也就是说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本人,这对自己的关系非常密切;换句话说,佛要告诉我,告诉我自己,我的生活环境的真相。真相明白了,这个事情就好办了。我们知道哪些该放下的,自然会放下,该取的我们会取,该舍的我们会舍,明了了!不需要人劝导。今天很多人劝导我们要舍,为什么我们还不肯舍?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你叫我舍,我会问为什么我要舍?为什么那些人不舍,为什么要我舍?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一定要讲清楚。宣妙理,这就是佛法上常讲的「开示悟入」。佛为我们开示,我们自己要能悟入,悟入是我们的事情,学生的事情;老师对我们是开示、说明。
『贮功德』,功德重要。功是功夫,所谓一分耕耘,一定有一分收获。功德一定要明了,要知道修积。下面阿弥陀佛为我们做榜样,他在未成佛的时候,在修菩萨道的时候,积功累德,人家真知道修。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持戒是功,得定就是德,持戒得定;修定是功,开智慧就是德。戒定慧三学,前面一个是功,后面一个就是德。同样道理,布施是功,破除悭贪就是德;持戒有功,破恶是德;忍辱是功,断除瞋恚就是德,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什么叫功?什么叫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能断烦恼,功德能破无明;因为定就能断烦恼,慧就能破无明,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圆成佛道,这要靠功德!福德也很重要,福德是帮助你度众生,因为你没有福报,你度众生就比较困难。众生愚痴,有大福报的人,他很愿意亲近,没有福的人,众生看了你就讨厌。所以佛一定要降生在帝王之家,大家对他景仰、仰慕,会跟他学佛。如果佛出现在要饭讨饭的人家,谁理他?再好的学问、再好的道德,也没有人愿意亲近他。所以这个身分、地位,世间人迷在这上;佛也恒顺众生,他有他的善巧方便。一定要知道修福。
『示福田』。指示我们世间人非常重视福报。要怎样去修福?这一点同修们要牢牢的记住,要认识清楚。福报多分是前世修的,佛经里头常讲「因果通三世」;又告诉我们「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假设你要想知道我过去生中修的是什么因,佛跟我们讲,我们这一生所享受的就是的,这一生享受的是果报!如是因,一定得如是果。因果是相应的。「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如果我们想知道我们来生得什么样的果报,佛告诉我们,我们这一生所造作的就是的。我们这一生如果造作的是善因,那来生一定是善果;这一生造作的是恶因,那来生一定是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财富从那儿来的?财富是财布施来的,你不肯施财,你怎么会得财富?所以要知道财富是果报,财布施是因,要知道修因;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
我今年前两个月在温哥华讲经。在温哥华世界佛教会会长冯公夏老居士,这个老居士今年九十二岁,看起来就像六十岁的人一样,又有钱又有聪明智慧,他在那边讲《楞严经》,又健康又长寿。他老人家站在那里,我说这就是好例子,他过去生中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他统统都做,今天他的果报就摆在我们眼前。你不修因,怎么会得果报?我过去生中没有修,现在我想日子过好一点,怎么办?拼命修也行。袁了凡先生过去生中修得不足,所以生活很苦。碰到了云谷禅师,云谷禅师就把佛法里面修福的方法,「示福田」就告诉他,他就真做,全家都做。他在晚年,晚年的福报是他这一生修的,不是他过去生中修的,连寿命都长了。孔先生给他算命,他只有五十三岁,他活到七十多岁;命中没有儿子,他也有好儿子,孝顺的儿子。这些财富、子孙、健康长寿,都是他自己这一生当中修的。所以我们现在修,晚年来享,还来得及;现在要不肯修,享完了就没有了。所以你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就晓得应该怎么做法,自求多福!这是佛法真实的利益。
我早年讲经也常常跟大家说,我自己本身是个例子。我在过去生当中修慧不修福,有一点聪明智慧,是一点福报都没有,而且寿命还短;从前算命看相的都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我很相信。所以我学佛,我就把那个日子时间订到四十五岁,四十五岁要死了,所以要好好的修,要认真的干!我现在快七十岁了,这个寿命这一生修的,这不是前生的;现在还觉得满有福报的,过得很幸福、很快乐,都是这一生修的。我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我才会告诉你;我要没有得到真正的好处,我没有把握跟你们讲,我是真得到了,证明佛法里头所讲的真实不虚,样样都是真实的。所以我跟大家讲的非常肯定,决定不是模棱两可的,我是亲自得到的。
这是把福田告诉我们,就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而一切布施当中,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法布施为最;第一殊胜就是法布施。法里面包括财,包括无畏。所以你能够修法布施,那是最聪明的,你得的果报也最快速、也最明显。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常常看到同学当中有命很薄的。薄命的人从面相上能看出来,短命的相,没有福报,李老师就劝他发心讲经,讲经福报最大,而且也最快,所以他就找这些人,劝他去讲经,劝他要努力去修法布施。这个转命运是的确比其它布施要转得快,效果非常的显著。底下一句就说这桩事情:
【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三苦』,是对众生讲的,芸芸众生都在这三苦当中。三苦说的是什么?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讲的六道轮回。以佛法拯救六道轮回,是这个事情。佛法广大而无边际,如何能够落实在我们实际生活当中,这就非常重要了。如果不能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佛法谈玄说妙,我们还是得不到受用。因此『诸法』,我们一定要找到它的纲领,简单明了容易,这才好修。在净宗我们的修学归纳为五个科目,这大家就好记了。第一个修福。这没有福不行,《观无量寿经》佛教给我们「三福」,这三条非常重要。世尊明白为我们宣示说,「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他要想成佛一定是在这个基础上,离开这个基础,他没有法子成佛。你就晓得这三条是我们修行的大根大本。
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有没有认真去做?假如没有认真去做,你所学的佛法完全落空,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为什么?三世诸佛都是以这个为修行的基础,你没有基础,那怎么可以?没有一尊佛不孝顺父母的,没有一尊菩萨不孝顺父母的,我们对父母不孝顺,那你就别学佛了,你就谈不上了。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孝顺父母学起。许多念佛人疏忽了这桩事情,所以念佛念了一辈子不能往生。
从前李炳老也常讲,在台中,台中念佛的人很多;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三、五个而已。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往生?没基础,没有认真去修这个基础。凡是能往生的,你去打听打听,这个基本条件他一定做到了。他知道孝顺父母,他知道尊敬师长,尊师重道,心地慈悲,一定能够持五戒修十善,这样的人才能往生。我们看到经典里面《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佛都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三福这一条都做不到,那就不是善男子、善女人!念佛往生是要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的标准就是这四句,非常非常重要,决定不能疏忽。如果我们这一生当中,真正想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不能够疏忽,你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做。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那这个福报就更大!受持三皈,在形式上的三皈大家都受了。我在台北有个同修很感慨的告诉我,许许多多受了三皈的人,不晓得三皈是什么。以为就皈依一个法师,这个搞错!我们有一个《三皈传授》的小册子,外面都有结缘的;已经受三皈的同修、没受三皈的同修都应该去看看,多看几遍,晓得什么叫三皈依;从哪里皈?依靠什么?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搞错!这是修行的根本,是修行的基础。从三皈依再发心持戒,戒律,我们今天果然把五戒十善做到了,就决定得生净土;其它的戒条难,不容易,只要能将五戒十善做好就行了。
所以今天纵然是出家,弘一大师讲得好,弘一大师在《讲演集》里面有几篇讲演,是从前在闽南佛学院讲的,在厦门。他老人家说,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真正的比丘了。我们受的这些戒是形式有名无实,这个自己要知道。所以蕅益大师是研究戒律的人,他一生自称菩萨戒沙弥,他不敢称比丘,菩萨戒沙弥。他的徒弟成时法师,蕅益大师的《全集》就是他学生替他编的,编辑,替他出版的。这个人对佛法也非常有贡献,没有他,蕅益大师的著作就没有法子流传到后世,他替他流通的。因为老师称沙弥,做徒弟的人就不敢称沙弥了,怎么称法?出家优婆塞,成时法师第一个自称出家优婆塞。我们民国初年弘一大师也是这样自称的,出家优婆塞。所以我们出家人能把五戒十善做好了,做个出家优婆塞,名副其实,这也决定得生净土。不犯威仪,守礼节、守规矩,规规矩矩的做人,这就对了。这是第二福。
第三福是大乘菩萨所修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发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真正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深信因果,专门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决定相信念佛成佛。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我们对这个一丝毫都不怀疑,这叫深信因果。
「读诵大乘」。我们每天念大乘《无量寿经》,我们一生尽形寿奉行,受持奉行。我们要读得很熟,要明白经里面所讲的这些道理,一定要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遵照佛的教训。「劝进行者」。我们自己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去宣扬、劝导大众修学这个法门,使一切大众都能得到佛法最殊胜的利益。这是三福,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要记得很熟、很清楚、很明白,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遵循的,这是福田的根本。
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换句话说,人不能够离开人群。人是要从事社会活动的,是过群体生活的,因此佛教给我们处众要修六和,六和也是我们基本的戒条,要修六和敬。六和里面第一个「见和同解」,就是现在世间所讲的建立共识。我们的想法、看法要接近,要相同,这样才能够和睦相处。世出世间圣贤的教化没有别的,实在讲就是帮助我们建立共识,这样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够大同。第二条「戒和同修」。戒是守法。佛给我们的教诫我们要遵守,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条条都要遵守。这是戒和同修。养成一个守法、守规矩的精神,这样见解相同、思想很接近,人人都能守法,然后才真正可以做到「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大家生活在一块欢欢喜喜,这幸福快乐。
末后一条「利同均」。利同均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水平要接近,贫富不能够差距太大,差距太大那是会引起社会的动乱。也就是说富有的肯布施,富要肯布施,要懂得布施,这是修福;贫贱的人懂得修福,这个社会就和谐了,国家就太平了,不会有动乱了,这非常重要的因素。人人能守六和。中国古人常讲「家和万事兴」,家庭要和睦,遵守佛的这个教训,你的家就会和;我们寺院道场四众也能够和睦,道场就兴旺;你们做生意,公司行号,老板跟员工能够修六和敬,你这个行业就兴旺,你事业就很顺利,就会成功。所以这个六和,从一个家庭到公司,到社会,到国家,乃至于到整个世界,人人都能修六和敬,世界和平,自然大同。
由此可知,佛的教导不是谈玄说妙,是真真实实给我们带来了幸福,是真实为我们解决许多的困扰、许多的争论,他确实能给我们解决。从这个基础上再建立佛法,三学、六度、十大愿王。我们从这五个科目,从这个简单纲领当中认真的去学习,就得殊胜无比的利益;这也正是大经里面所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这一个法门就是整个佛法,这一个法门就是全体的利益,究竟圆满的利益,真的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三苦。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
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这部经里面包括着一切法门、无量法门。这两句就是现代人很熟悉的密宗,『灌顶』是密宗里面的修法。密宗的修学,在佛法里面是属于高级的佛法,这个诸位要知道。如果用现在学校做比喻,密宗是研究院,是研究所,这是高级的佛法。「灌」是慈悲加持的意思,「顶」就是最高的法门,顶法!没有比这个更高。佛大慈大悲把最高的法门传授给你,这叫「灌顶」。所以诸位千万不要误会上师拿一点水在你头顶上洒一洒,那就叫灌顶,那这样的灌顶,你每天去冲凉的时候,那个灌得很舒服了,这要晓得。真正的灌顶是佛把最高、第一法门传授给你,这叫灌顶。在形式上,这个灌顶那是仪式,仪式不重要,实质重要。
现在我们明白了,这部经在释迦牟尼佛所有一切经里面是至高无上的顶点,我们得到这个经就是佛为我们灌顶。我们把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不但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灌顶,阿弥陀佛为我们灌顶,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给我们灌顶一次;念两遍,灌顶两次;念三遍,就灌顶三次。哪一个什么上师都比不上!何必还要去找那些麻烦?自己在家里一切诸佛如来已经给你灌顶了。你自己要知道、要明白,这是这个意思,决定不可以误会。近代黄念祖老居士他学过密,他在密法里头也有相当的造诣,他是金刚上师。你看他的批注《无量寿经批注》里面解释这一段,他就讲得很清楚,就讲得很明白,他没有骗人,他就是这样说法的。
『授菩提记』。这一部经末后可以说是佛为我们大家普遍授记,说明娑婆世界念佛的众生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然后到他方世界示现成佛,度化众生都叫做妙音如来,这就是佛给我们授记,就在这个经上!所以我们第一次在新加坡讲《无量寿经》,有一天皈依。皈依的同修好像有二百七十多人,起法名来不及了,我一想经上给我们授记,将来我们都是妙音如来,现在统统是妙音居士,所以我们就用妙音做法名。这个好!亲切,我们的名字在《无量寿经》上,佛给我们授记的。现在是妙音居士,将来是妙音如来,你看看这个多亲切,「授菩提记」。所以我们受持三皈,用的法名妙音是从这儿来的,是从《无量寿经》上来的,佛给我们授记的,这还有错?所以这个法名是佛起的,不是我起的,佛起的。
【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
这也是一小段,统统都是属于转珐輪这一段里面。确实非常非常难得,在转珐輪里面可以说是显、密、宗、教都讲到了,文字不多,讲得很圆满,让我们看到真的生欢喜心,真的相信这部经就是一切经的浓缩,这个法门就是一切法门的总纲领。一修一切修,这心踏实了,再没有怀疑了。『阿阇黎』也是密宗里面的称号,我们显宗里面一般都称法师,密宗里头称阿阇黎;实在讲阿阇黎这个称号,显、密都通用的;但是现在习惯上讲的密宗里面称阿阇黎,显宗里面称法师。这是梵语,它的意思叫轨范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称为阿阇黎。
『常习相应无边诸行』,这句非常重要。常是不间断,习是学习,要跟佛法相应的这样的心行。佛、菩萨怎样存心?我们的心要像佛菩萨,我们的愿要像佛菩萨,我们的言语行为也像佛菩萨,这就是「相应无边诸行」。那也许诸位要问,我现在在家,我做生意、做买卖、我做工,我做哪一个行业,那我怎么个修法?有,都有榜样。《华严经.善财五十三参》,那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代表的就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看去。你从事哪一个行业去找找看,哪一个菩萨跟你行业相同的,你就跟他学就对!佛的教法很圆满。所以五十三参实在讲就是这个四句的展开,就是这四句的详细说明。详细说明在《四十华严》,四十卷;在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这几句就把整个《四十华严》说尽了,这就是五十三参的总纲领。教学的目的就是「成熟菩萨无边的善根」,菩萨善根圆满,那就成佛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只好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五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5
请掀开经本,第五页第一行末后这一句看起: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诸佛剎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前面所讲的是与会的这些大菩萨们,都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化身示现的,因此他们的智慧、德能都是无有穷尽的。虽然是大菩萨示现,这里面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给我们许多的启示,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去效法,这样也必定得到诸佛护念。虽然这是初发心,初发心发这样的心实在是很不容易。正如同世尊在经里面给我们说的,这是无量劫来,善根福德在这个时候成熟了,所以才遇到这样殊胜的因缘,能发真信切愿念佛求生净土,一定也得诸佛如来的护念。
这底下八句都是讲的智德,妙智成行。『诸佛剎中』,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诸佛并没有说哪些佛剎你不能到那里去化身示现,没有。既没有,那就是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切佛剎统统都有分;真的是古人讲的一生一切生,跟其它佛土不一样。譬如我们讲弥勒净土,生兜率天,生到弥勒净土就没有这么方便,想到其它佛剎不容易,很难离开兜率;唯独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世界任凭你去游览观光参学,这显示它无比的殊胜。
『皆能示现』,当然得佛力加持,本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个本愿威神的加持,这是我们在经上读到的。我们能够联想到,也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加持,为什么?《弥陀经》上我们念到的「六方诸佛」,《无量寿经》上虽然没有细说,但是也讲了「十方诸佛」,这就是说明一切诸佛都会加持我们。皆能示现是随类化身,其实像我们这样的人往生到极乐世界,都是凡夫,一品烦恼也没断,带业去的;可是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智慧神通能力就跟观世音菩萨差不多;观音是等觉菩萨,就跟他差不多。你看《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我们到那个地方去个个人都有这个本事,都能以三十二应参访诸佛剎土,这种便宜到哪里能找得到?我们一定要明白;除这个法门之外,再也找不到了。昨天我们读的这一段,这段还没有完。「八相成道」就是随类化身,三十二应身里头举一个例子。
下面是比喻,譬如『善幻师』,善幻师就是我们一般常讲的魔术师,变魔术的。那一边到十方世界去应化参学,就像变魔术师那么容易,真的可以随心所欲去变化。『现众异相』,众是众多,就是不一样的身分,形状不一样,这是从事相上说的。虽然如是的示现,我们会担心到他方世界去度众生,会不会退转?的确这是我们非常担心的一桩事情,就怕的是退转;这一点我们很可以放心,有阿弥陀佛加持我们,使我们永远不会退转。就如同在极乐世界一样,圆证三不退,这是佛力加持,什么个道理?这底下说。
『于彼相中,实无可得』。佛是以这个真实的事理加持这些菩萨们,使这些菩萨们在诸佛剎土里面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在《金刚经》里面为我们说的,《圆觉经》上说得更好,「离幻即觉」,我们知道这一切法是幻化的,这就觉了,觉就不迷,不迷就不退转;退转是迷了才会退,觉悟的人不会退转。所以这里面有理、有事。『此诸菩萨,亦复如是』。这些菩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以及参与法会的这些菩萨们,都是圆满具足权实二智,就跟此地所说的完全一样。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
佛教化众生,我们常听到讲经说法,这所讲的一定要契机、契理。『通诸法性』,这就契理,绝对不会讲错。这一句实在讲,也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通是通达无碍,达是到达,决定没有障碍!第二句是契机,对于一切众生的根性也明了、也通达。『达众生相』,因此教化众生契机契理,能令一切众生个个都得真实的利益。这下面把教学的方式略略的给我们指示。第一个。
【供养诸佛。】
这是从根本修。前面跟诸位说过,我们学佛要从三福下手;要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做起。你看菩萨教给我们供养诸佛,这就是孝敬。佛菩萨不仅是说,他做给我们看。世尊出家成佛之后,当机缘成熟的时候,他老人家特别上升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去度他母亲,尽孝!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佛出生的时候,摩耶夫人生了佛陀之后就上生忉利天。我们世俗的人来看释迦牟尼佛命不好,你看生下来母亲就死了,这是我们世俗人看的;实在他的母亲功德太大,要到忉利天去享福去!所以他是姨母抚养长大的。他的生母在忉利天,他要到忉利天宫为母亲说法。说的什么法?《地藏菩萨本愿经》。这是大家常常读过的,《地藏经》是在忉利天讲的,为他母亲说的,孝经!《地藏经》是佛门的孝经,非常重要。可见得佛做榜样给我们看。
【开导群生。】
这句话就是言教,为大众讲经说法。为大众讲经说法,假如所讲的自己做不到,不能叫人信服,人家怎么会相信?一定要自己真正做到了,然后才说出来,大家就能信、能接受,而且欢喜信受,这就是言教一定以身教做基础,先有身行然后才有言教,这个顺序不能颠倒的。
【化现其身。犹如电光。】
佛在世间应化,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其实释迦牟尼佛时时在世间,这世间人不认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所记载的,隋朝时候,天台宗的智者大师就是释迦牟尼佛化身再来的。世尊在三千年前在印度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个时候大家这个机缘成熟,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一千多年之后在中国,中国人应以祖师的身分得度,他就现祖师的身分出现。你看这就是三十二应!这是我们知道的,还有不知道的这多!身分没有露的太多了,身分暴露的并不多。这都是证明『化现其身』。
『犹如电光』,这一句是比喻。电光就是闪电。这几天下雨我们都看到闪电,这个闪电有用,它有作用;它不住,一剎那就没有了,它不住,比喻这个意思。不住,比喻说不着相,度化一切众生不执着度化众生的相,他就自在!我们凡夫之所以不自在就是着相,这很苦,执着!那么电光,第一个它快速,一剎那就没有了,快速;第二它很明亮,明亮就是破暗的意思;第三个它不住,第四个意思它没有分别。这就是比喻佛菩萨在世间示现也是这个意思。他是众生根机熟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众生根机成熟这是有感,自自然然他就有应, |
|
|
|
|
|
|
|
地板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8 14:39:14
|
只看該作者
他就来应。
因此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如果我们想佛菩萨多多的来到新加坡,常住弘法利生来教导我们,我们要有感才行。这感是什么?真诚的心,我们要学佛,我们想学佛,那佛菩萨自然来了。如果大家口是心非,口里头说学佛,心里头都还搞贪瞋痴慢,那佛菩萨不来;真诚的心想学佛,佛菩萨会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一定会来的,所以完全凭我们的感应,我们没有感,他不会来。感应的样子,像我们敲大磬,这磬摆在这个地方,你敲它才会响,你不敲它不响;那敲是感,它响是应;我们敲得重,它响的声音大,响的声音长,就是这么个道理。佛菩萨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
【裂魔见网。解诸缠缚。】
这两句要说一说,这是比喻。『裂』,也就是把它消除的意思。『魔见』,见是见解,一切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错误的想法,带给我们无量无边的苦难,这叫魔见。『网』是比喻多,比喻它复杂,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确实非常多、非常复杂。唯有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才能够远离这些错误的见解思想,这叫魔见网。『解诸缠缚』,缠缚是烦恼。缠是缠绕,缚是绳索捆绑起来,那自由就失掉了,这是比喻。
在佛经里面给我们讲八缠、三缚,总而言之都是烦恼。这八缠讲的是什么?其实这些在《佛学辞典》、《教乘法数》里面都有,这个地方略略的说一说。第一个是无惭,第二个是无愧,我们常讲惭愧。民国初年,我们净宗的大德印光老法师,他有一个别号叫常惭愧僧。在《百法明门》里面十一个善法里面有惭愧,惭愧是善法,什么叫做惭?惭的意思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自己会很难过,就是我们一般人讲良心的责备。所以他不会做错事情,做错事情他心不安,良心责备,这叫有良心,惭是这个意思。愧?愧是外面舆论的批评,你做了坏事,很多人批评你,这听到很难过,也不敢做坏事情,这就是有惭有愧。那要是没有惭愧,那问题就严重了。第一个做错事情,他不觉得他心不安,干坏事他心也安,外面批评他不在乎,这就没有法子。所以无惭无愧是大烦恼,这是严重的烦恼。
这两个字,世出世间的圣人都非常重视。在中国古代管仲曾经说过,他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个国家的国民不知道礼,不知道义,不知道廉;廉是廉洁,现在贪污就是不知道廉;要不知道耻,不知道耻是什么?就是无惭无愧,这个国家就很危险,就很容易灭亡。因此儒家跟我们说「知耻近乎勇」,如果我们能知耻,知道耻辱,知道错误,这个人就能够发愤、勇猛、精进,所以这是在修行德目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是一个严重病态的社会,毛病太多了,要治这个病,从哪个毛病治起?那毛病太多了,确确实实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知耻,都有惭愧心,我们就有救了。自己有救了,社会也有救了,国家也有救了。可见得这个惭愧、知耻非常非常重要。在四维当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能够知耻,自然会守礼,自然能够尽义务,自然能够廉洁,耻的确是一个中心的问题。我今年在美国休斯敦,有几位长老,在家的老居士,我们在一块谈论到这个问题,所以就有意思想成立一个知耻学社。我们来提倡,提倡知耻,我非常赞同。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真正能够挽救世道人心。希望将来在新加坡我们也能够推动,真正有有心人,我们来推动。
第三个嫉妒。嫉妒心这也是八缠之一,也是严重的烦恼。第四个是吝啬。这个跟贪是一样的,贪是贪求,吝是自己有的,舍不得给人,舍不得帮助人。吝财、吝法,这是吝啬。第五个是恶作。我们世间人常讲恶作剧,并不是有意的,但是这些造作不是善法,不是善的。这个事情在现代社会里面太多太多了,把恶作当作一个正常的现象,这不得了!不晓得自己言语造作,对于社会产生多大负面的影响,不善的影响。譬如我们今天看到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我们的青少年一天到晚接触这些东西,耳濡目染,渐渐就成了习惯。这一些不正当的影响造成心理上伤害,很不容易把他改正过来,所谓是少成若天性,从小就给他养成了,这是我们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的隐忧。但是知道的人不多,有警觉的人不多。
我在过去曾经听到方东美先生有一次跟一些朋友们在谈话。有人向方老师请教,那个时候美国的国力很强,不像现在,现在美国国力是衰退!大概在三十年前方先生讲的话。有人问方老师美国会不会亡国?方先生笑一笑,罗马也亡国了,西方在历史上罗马帝国延续的时间最长,最后还是亡国。这就说明了,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不灭亡的,没有不改朝换代的。他们就继续问:既然会亡国,亡国第一个因素是什么?它为什么会亡国?亡国第一个因素是什么?方先生的答复没有人能想到,他答复得很快,可见得他非常清楚,一点犹豫都没有,电视!美国将来亡国是亡国在电视上;我们想想真有道理,你看那个电视二十四小时,小孩一天到晚坐在电视面前看那些肮脏的、污染的东西,这怎么得了!
那个时候台湾政府提倡文化复兴运动,教育部的官员向方老师请教,我们这个文化复兴运动应该怎样才能够做得有效果?方先生大概停了有五分钟,态度非常的凝重,然后说了,他说:有,方法是有。人家问什么方法?他说全国的报纸杂志一律停刊,电视广播一律取消。这人摇头说这做不到。他说那没法子了,这些东西天天在破坏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你只要有这些东西在,你想复兴文化不可能!人家那是真有学问,真正看出病根的所在。我们今天念佛人,你念佛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一天念几个钟点佛,看个半小时、一小时电视就完!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不能看电视,不能听广播,最好连报纸都不要看。你们打开报纸,我是不看报纸的,在这边,有些同修每天买报纸,我偶尔翻一翻,里面乱七八糟,那个报纸一大堆那么多,真正能看的连半页都没有。这个东西是真的是问题,这都是属于恶作。所以这八缠里面,你看这个条目你不知道哪些东西是恶作,这都是恶作。我们要保护自己,就要远离;你要保护你的家庭,要让小孩远离,要让小孩懂得;他不懂得,别的小朋友为什么可以看,我为什么不可以看?他会提出理由来问你,你要能够说得出来,保护他的清净心,这很重要。清净心能生智慧,真智慧;被这些染污了,纵然聪明,那邪知邪见。
第六个是睡眠。睡眠当然很重要,你睡得很好,你精神很饱满;但是不能贪睡,睡得太多就昏沈了,睡太多了不好,所以这也是个烦恼。贪睡的人睡得很多,这是烦恼。再就是掉举。掉举就是心里不安,心定不下来,心里头很乱,这属于掉举。昏沈是精神提不起来,特别是在念佛的时候。你看我们打佛七当中常常看见,念佛的时候,一止静坐下来,他就睡着了,就打瞌睡了;还有功夫好的,绕佛的时候他都打瞌睡,他也能绕,一面睡一面绕佛,这昏沈,昏沈的现象。这个诸位要晓得,那不是功夫,那是昏沈的现象,我们要明白这八样叫缠。这个缚?实在讲就是三毒烦恼,贪瞋痴,我们有这些东西你怎么会自在?解诸缠缚,把这个缠缚解开,那就好了。
【远超声闻辟支佛地。】
像世尊这些弟子们,常随众千二百五十人表现的身分是声闻,也就是小乘的罗汉这些身分;实际上他们是菩萨,是大菩萨们示现的。不但是菩萨里面还有佛,像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那不是菩萨。古佛再来示现做释迦牟尼佛弟子。就跟唱戏一样,释迦牟尼佛唱主角,他们唱配角,后台也许唱配角的是主角的老师都不一定;所以前台是这个样子,后台的样子我们不了解,所以弟子当中有很多是古佛再来的。他们『远超声闻,辟支佛地』,这句话就是把他们幕后那个身分,透露一点给我们,让我们要知道真正恭敬,不可以轻视,这都古佛与大菩萨再来的。
【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
『空、无相、无愿』,大小乘都有,这叫三解脱门,这是什么意思?这三个方法可以证道,可以证果,这三个门。实在讲这个门是通达无碍,用门来做比喻。所证得的诸法实相,也就是讲的真如本性。证得了,我们俗话就讲成佛了,所以成佛就是证得真如本性,就是证得诸法实相,就是这个意思。可见得这三个方法很重要,但是这三个方法都不容易!通途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走这三个门入进去的。我们将来成佛证果要不要走这三个门?还是要走这三个门,不过我们有个取巧的方法。我们先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带我们走就容易了,自己走就太难太难了,这便宜在这个地方,这是要晓得的。
如果由空门入,空门入要不见空相,我们中国禅宗、法性宗是走这个门入的,但是要不见空相;如果见了空相,他着了空,他入不进去,这很难很难。禅宗《六祖坛经》诸位要细细去念一念,与《坛经》有密切关系的,《金刚经》、《般若心经》都是从空门入。我们是天天念,没有问题,入不进去,怎么念都入不进去。那入不进去,从第二个门无相,同样道理,如果要是着了无相,还是入不进去。那这个门没有办法,走第三个无愿,愿也是造作,从这个门;换句话说,无有一切造作。这个地方诸位要记住,它的原则跟前面一样,假如我们要是有执着?那这个门还是入不进去。听说无愿无作了,好了,我什么愿也没有,什么造作都不作了,你这样能入进去吗?这不能,这错解了如来的意思。
这个造作是起心动念!不是叫你身不造作;身不造作,问问你要不要吃饭?吃饭是造作,你睡觉也造作,你走路也是造作,你坐在椅子上还是造作,哪能不造作?心里头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叫不造作。可见得也不是我们能做得到的。所以想来想去八万四千法门好是很好,对我来讲不得其门而入,八万四千法门哪个门我也入不进去;幸好有个念佛法门,这个门行。这个门想想自己还可以,还可以从这个门入进去,这叫老实念佛。本经里面说的这个,就是我们这部经涵盖了一切的法门,真的是一修一切修。这是讲菩萨们修证这些现象,知道性空相假,因此在一切法当中,都能够远离妄想分别执着。
『善立方便,显示三乘』,是帮助众生。菩萨有弘愿要度一切众生,像四弘誓愿里面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要帮助一切大众,为什么?因为一切大众与自己同体,同一个法性。大乘经上常讲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这十方一切佛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们自己并不在外,共同一法身;所以佛菩萨那个慈悲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凡夫迷就是迷这个事情,诸佛菩萨觉悟也就是觉悟这桩事情。觉悟什么?一切法是同体的,因此他这个慈悲没有任何条件,这心里真的解脱了,心开意解,那个境界是快乐无比。
三乘是方便设的,哪有什么三乘?佛在《法华经》上就讲真话,「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那这是善立方便,方便说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方便说的;或者我们讲大乘、小乘。连这个都是方便说的,那人乘、天乘,那更是方便了,所以现在人讲五乘佛法。还有这是近代,我曾听人家讲,不太熟悉,说有人提倡人间佛法、人乘佛法,它的内容我不太懂。如果是叫我们在这个人间享福,来生不失人身,要以这个为目标,这不是究竟法,为什么?脱不了六道轮回。这一生修善积德,来生得人身、享富贵,往往富贵迷人,这一迷了又造作罪业,那个福享完了,罪报现前了,就要堕三途受苦!所以这绝对不是究竟法。
真正是究竟法,真正是真实法,唯有念佛求生净土。也许要问,那念佛人那现前有没有福报?现在能不能快乐幸福?我给诸位说,最高的层次我们能达到,这些最低的怎么会没有?像我们盖房子一样,这个房子是五层楼,我有第五层,我怎么会没有底下一层?一定的道理!你盖房子只盖底下一层,那你就没有第二层,当然三、四层也没有了。这你就能够真正明白念佛人、求生净土的人是最快乐的人,修学任何法门、任何宗派也不能够相比。因为什么?他所得到一切都是真实的,我们这个经就是证明。
我也跟诸位同修讲过多少次了。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把握,有保证,什么保证?这个经是保证书,我们都拿到手上。你看我们的法名都叫妙音,这书上有我们的名字在,这保证书!这哪能错得了!讲到这个地方,这是八相成道的第七,转珐輪。转珐輪讲这么多意思,可见得它这个珐輪是圆满珐輪。里面显教、密教、宗门教下统统都有,都包括在其中。
【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这是八相成道最后一个,涅盘。涅盘,佛、菩萨、连阿罗汉都不生不灭,佛怎么会灭度?哪有这个道理?经文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于此中下,而现灭度』。那么于上等的?上等就没有了。上根的人知道,佛与菩萨连阿罗汉都没有灭度,不生不灭,中下是凡夫。凡夫眼睛里面看到佛出世了,佛灭度了、圆寂了,凡夫眼里看到的,上上根人他们看法跟我们不一样。诸佛菩萨没有生灭,没有来去,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那是真的,上根人能见到。所以这个示现灭度是对中下人说的,你看经文多清楚「于此中下,而现灭度」。
八相成道到这里,这一大段这就讲完了。这是随类现身举一个例子,使我们了解西方世界殊胜无比,我们生到那边都像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经上所说的,就是讲我们或是现在,或是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他方世界教化众生、供养诸佛这一些真实的状况,字字句句与我们有密切的关系,才知道这部经的好处。再看下面经文: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
这个话讲真的了。前面这个灭度是示现的,不是真的,示现的;真的是不生不灭。『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
【及得一切陀罗尼门。】
我们先说这两句。这是说明菩萨们的德用无量无边。这是自受用,自利德,自利不生不灭;生灭是苦!不生不灭,这就自在了。「三摩地」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我们今天的享受不正常。佛在经上说我们凡夫的享受有五种,苦、乐、忧、喜、舍五种受;我们无论有多少享受,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五种。心有忧,绝大多数的人心里头都有忧患、有喜,心有忧喜,顺着心意的时候喜欢,忧的时候多,喜的时候少。身的享受有苦有乐,同样的,苦的时候多,乐的时候少。在不苦不乐、不忧不喜,这叫舍受,这当然是最好的,但是不长久,不能保持。所以佛把我们的享受,身心的享受归纳起来这五种,苦乐忧喜舍,这都是不正常的。正常的享受?这五种受没有了,统统没有了,那叫正受;那就是经上讲的三昧、三摩地,三摩地都是这个意思,正常的享受。
『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陀罗尼也是梵语,门是比喻。陀罗尼翻做总持,我们现在人讲纲领。一切法的纲领你掌握到了,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为什么会通达?那个总纲领你抓到了,这个话就是这个意思。他有这样的能力,第一个他得到不生不灭,他得到正受,苦乐忧喜舍没有了,又能得到一切法的总纲领抓到了。
【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这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他全得到了。《华严》所说的一真法界,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在《华严》的术语叫一真法界。我们自己对于这个理论、事实真相完全明了通达就叫『华严三昧』。《华严》这个名字可以说是一切佛法的总纲领,一切佛法的总题目。我们现在中国会集的佛的经典,我们称它作《大藏经》,这是佛所有一切经都归在里头了。其实在佛经里面,它本来就有一个名字,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所有一切经的总名字。「华严」是比喻,好像一个大的花园,大花园。这个花园里头所有一切花、木,品种统统齐全,一样都不漏,这个花园才美好。这个严就是美的意思,庄严就是美丽的意思。杂华庄严,它这个经题原来是杂华庄严,我们中国人喜欢讲万花庄严,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这是总名称。
《华严》是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它的理论依据,这我们可以相信。无尽的缘起,就是我们现在人所说的,许许多多的条件。整个宇宙形成、发生、演变,确实是许许多多的条件,不是偶然的,非常非常复杂。谁能够把这个搞清楚、搞明白?佛与大菩萨。他们怎么会清楚、怎么会明白的?这个在我们想根本就想不通,我们想这根本不可能;我们想不可能是有道理的,为什么?我们用分别心,用执着心,用思惟想象,这不可能,这个能力是有限的,以有限的能力通达无限的境界,这是做不到的。那佛用什么方法统统明白、统统了解?佛用禅定。这个方法高明,禅定是什么?清净心,心里头一念不生,这个心广大没有边际;心一起心动念,就有界限,就自己把自己障碍住了。
心里头不起心不动念,心是清净,清净心没有障碍;尽虚空遍法界,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这个智慧无法不了,无法不明,一切通达。不要去思惟想象,不要去学习,佛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佛用这个方法通达了,佛告诉我们;我们如果也用这个方法真的通达了,证明佛所讲的没错!佛的弟子许许多多的人,入了这个境界,证明了这个事实;佛的教学不是假设的,不是一个理想的,完全是事实。所以我们依照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去修学,认真的去做,我们也能够以一切行庄严佛果,这就叫做佛华严。
佛家,说实在讲,讲得最圆满、最透澈、最究竟的这部经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本经古人称之为中本《华严》,理论、方法、境界与大经完全相同,在文字上浓缩,当然就是我们说个大纲,不能细说,细说就变成《大方广佛华严经》。可是我也曾经给一些同学们说,如果同学们发心要想将来弘扬净土,要学着讲经说法,学讲《无量寿经》、学讲《阿弥陀经》,那我就要劝他一定要认真的去学《华严经》。为什么?《华严经》真正通达了,讲这个经就痛快淋漓,一点障碍都没有!为什么?你彻底明了,你长讲短讲,深讲浅讲,无不自在!这是以《华严》为基础,它是《华严经》的纲要。
我们一心专修,这一心专修或者专精,这就叫三昧,这就是华严三昧。华严三昧,实在说庄严法身、庄严宇宙的本体;法身就是真心,就是真如本性。佛常说一切法无不从此法界流出,一切法无不回归此法界;佛在大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也是这个意思。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把《华严经》看一遍,不是容易事情。如果一生当中能听过一遍《华严经》的,那真是希有!我们中国自古以来法师、大德无论讲什么经,没有记载;但是讲《华严经》,历史上有记载。可见得大家对这个非常的重视。这是讲随时悟入华严三昧,要具足前面的条件,你才能够随时悟入,庄严法身,庄严万法。
『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三昧哪有那么多?细说起来三昧是真多,三昧就是正常心。一切法无量无边,于是三昧就无量无边。譬如我们举一个例子。这个人不贪财,钱财摆在他面前他不动心,他念头都没有,这个人入了钱财三昧;但是有个荣誉给他,他动心了,那不行了,那荣誉上他没有得三昧,钱财上得三昧。诸位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这「百千三昧」就是一切万法当中,他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里头他都得三昧,这才叫圆满的三昧,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等觉菩萨还不行,等觉菩萨当然他在一切境界也不起心、不动念了,但是你要跟他讲成佛,他可能还会动个念头,因为他还想成佛,他在这个上面还没有得三昧。所以这个百千三昧、无量三昧意思就是此地,就是这个意思。
【住深禅定。】
『深禅定』是性定,自性本定,就像《楞严经》里面所说的首楞严大定,那是深定;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也叫做理定,它不是事,理上的定。这是真正的禅定。
【悉睹无量诸佛。】
『无量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这未来诸佛,我们人人都是;我们看到凡夫俗子,这些人看到我们都是诸佛,我们自己还不承认。这就是说明佛眼睛里头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眼里头看一切诸佛都是凡夫。所以你要是真正想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境界,不要问别人;你修行,你觉得你有没有证得菩萨果位?你看看这一切众生是不是菩萨?如果全都是菩萨,你自己明白你已经是菩萨了。如果哪一天睁着眼睛一看,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诸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如果你修行,修了不少年了,看看众生还是凡夫,那你一定是凡夫,不必问人。你知道你自己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如果眼睛一看全世界的人个个都是好人,你是好人;如果你看到他都是坏人,自己是坏人,这是真理。
你看六祖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还看到世间这些过失,那不是修道人,一点功夫也没有,凡夫一个。为什么说看一切世间人都是善人?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我们的心好了,变现的境界全是好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礼敬诸佛。但是一切众生里面的确有顺法性的,有违背法性的。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善,不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恶;善我们赞叹,恶不赞叹,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之外,没有丝毫差别。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那个行善我们赞叹,造恶不赞叹,但是恭敬心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学佛最贵的,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真诚心,用清净心,用平等心,用慈悲心;你能这样去修,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全都是佛法,穿衣吃饭都是佛法,待人接物也都是佛法,没有一样不是佛法。如果用虚伪的心,贪瞋的心,嫉妒的心,那就错了,天天念《无量寿经》也不是佛法,那为什么?心迷。佛是觉的意思,觉是心觉,口里头觉不了,要心觉。心一定要真诚,决定不吃亏。我常讲,同修们也有反应,法师我不是不明了,但是吃亏上当!我不骗人,人骗我。怕吃亏上当,于是也要去骗人,你说这糟糕不糟糕?这就被魔拉回去了,又拉到六道轮回去了。所以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人骗我,我不骗人,他搞轮回,我到极乐世界,两条路,这不是一条路!要清楚要明白,要自己度自己,真的别人帮不上忙,一定要自己帮助自己。要是克实而论?这一句也可以解释为念佛见佛,念佛三昧,所以称之为宝王三昧,就是这个意思。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
可见他自在。『一念顷』,是时间之短。不要长时间,一念一剎那就能够游遍一切诸佛剎土,可见他这个神通道力的广大。怎么能遍一切剎土?当然他是分身去的,化身去的;要不能分身化身,怎么能够一念之间遍到、统统都到?这些事都是真实的,但是我们现在遇不到这样的人。我们在《高僧传》里面读到过。我初学佛的时候很喜欢念这些书,现在好多年不念了,印象是有一点,那些人的名字都忘掉了、记不得了。
我在《高僧传》里头曾经看到有一段,有一位法师是印度的法师,在中国弘法。这天他要回到印度去,在头一天就有很多的信徒要给法师饯行,请法师吃饭。而法师很慈悲都答应了,许多人请他,统统都答来。这个传记里面记载的,到第二天他回国,这些人都给他送行,送到城外,十里长亭送行,每个人都欢喜,「法师慈悲,昨天到我家应供」,那个人听了「法师昨天到我家」,他说「法师明明在我家」。大家一对面五百家请他,他化身五百家,他都去了,这才晓得法师有神通!他有这个能力。一时遍到,哪个地方请他,他都去。像我就没有能力,你们请我,我只能到一个人家,不能到两家;他有本事,这五百人家请他,他统统都到,同一个时间他都到。这是我们《高僧传》、《神僧传》里头都有记载的,诸位可以去翻翻看,但哪一个人我记不得了。我对这个印象很深的,这在中国真有!所以佛经上讲「一念顷遍游一切剎土」,西方世界的菩萨应当有这个能力,何况得佛力加持。
【得佛辩才。住普贤行。】
这是利生德,利益一切众生。遍游一切诸佛剎土,两桩事情。第一个是供佛闻法,向佛请教,听佛说法;第二个帮助佛教化众生。这个地区与自己有缘的这些众生,一定要帮助佛去度化他们,所以这是做这两桩事情。『得佛辩才』,他没有成佛,他是菩萨。尤其像我们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凡夫,但是我们也得佛辩才,这是阿弥陀佛加持的。我们也『住普贤行』,住普贤行这个句子在本经很多,我们要特别留意。从这些地方证实,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的法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五十一个阶级,从十信位起,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菩萨位次五十一个阶级,生到那边就是普贤菩萨,这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
【善能分别众生语言。】
如果我们要去学习,那就不善;不学,会了,那就善。世界无量无边,众生无量无边,语言无量无边,不要学,全会了,这叫善。这个事情我们乍听起来很奇怪,其实在理上讲得通。清净心、无分别心能通达一切万法。我们今天这个能力失掉了,为什么失掉了?我们有分别有执着,我们有知,所以有所不知,不知道东西太多了。菩萨们修的,修无知。《心经》讲的无智亦无得。无知,无所不知;无得,无所不得,他什么都得到了。我们因为有得,一样也得不到;有知,一样也不知。你看麻烦就出在这个地方!佛在经上真的是一语给我们点破,我们要明了,要懂得佛讲的这个意思,要认真的去做、去修,把我们错误的地方修正过来。譬如说我们有知,这是错误的,我们要把它修正成无知;我们有得,这个得失的观念,这是错误的,我们把它修正过来,无得。那个时候我们的知、得就跟诸佛菩萨一样,就会无所不知,无所不得,样样都没有缺乏了。这才叫真快乐,叫大自在!『善能分别众生语言』。
【开化显示真实之际。】
这一句很要紧。本经里面讲三个真实,这第一个。『开』是开示,佛为我们开示。『化』就是悟入,化是变化,佛一开示我们就觉悟了,我们就入了,入什么?『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禅宗里面讲的真如本性,禅家讲明心见性,这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你能够悟入真实之际,你就成佛了。
【超过世间诸所有法。】
那当然不要说『世间诸所有法』,出世间诸所有法也不能相比,直接成佛的法门!
【心常谛住度世之道。】
这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我们在这个世间要不学佛,这一世白过了;不但是白过了,这一世还造无量无边的罪业,将来还有无穷的苦报自己要承当,这多麻烦、多可怜。一定要学佛菩萨,佛菩萨是什么心?『心常谛住度世之道』。常,没有间断,谛是真实,度是帮助世间人觉悟。所以我们学佛,无论是什么身分,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都是菩萨。你在家里面,家庭就是道场,你要有真心帮助你一家人,帮助你的亲戚朋友们觉悟,觉而不迷。最真实的帮助,帮助他念佛求生净土,要有这个心。你自己有一个公司行号,那就是你的道场,所有的员工你要发心去度他,不但你要照顾他的生活,要教导他,你还要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那你这个做老板的,菩萨老板!你看《华严经》上无论哪一个行业,统统是菩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菩萨!不是说学佛一定要出家,一定要住在寺庙里面,这你就搞错!
我今天早晨,台湾有一个同修打了一个电话给我,陈娟娟居士。我们从前流通的有一个《认识佛陀教育》的小册子,那就是陈居士她从录音带上写出来的,那是最早的一份;现在你们拿到这一份是九一年在迈阿密讲的,这一份详细,这是讲了七天写成这么一本书。那个小册子是讲一次,一个半小时,在旧金山妈祖庙讲的。她早晨打个电话告诉我,她的父亲往生了,她父亲不信佛;她信佛,她父亲不信佛。一年多前她父亲得了病,得了癌症,她很孝顺,劝导她父亲,这父亲才接受。到最近半年,她从美国回到台湾,天天照顾她父亲,守在她父亲旁边,帮助她父亲念佛,大概一天念一万声。前天往生瑞相非常好,有三十多个人帮他助念,助念了二十四个小时,助念同修当中有不少看到佛来接引,见到佛像。他在病中,他那个相貌很不好,往生的时候相貌很圆满。一家人都得度了,她说她的哥哥、嫂嫂都不信佛,看到这个样子都念佛了;还有一个亲戚是学禅宗的,看到这个样子也不学禅了,也要回头念佛了,度了一家人!大家看到这个样子,信心增长了,这不是假的;那个瑞相非常非常难得,往生的时候就跟一个好人、健康的人睡着了一样,这是能叫大家生起真正的信心。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心,这个心念念无间,自己求生净土,帮助一切人求生净土。我们自己深信不疑,要帮助一切众生建立信心;这个人将来得利益,将来能往生,他感激你,是你介绍的,是你接引的。大慈菩萨讲得好,一个人在一生当中能够真正劝两个人往生,这往生就作佛了。劝两个人是因你劝勉他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大慈菩萨讲比你自己念佛的功德还大,你帮助两个成佛了;如果你能帮助十几个人真的往生了,那你就是真正的菩萨;你要能够帮助几千、几百个人往生,那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大慈菩萨讲的。所以我们「心常谛住度世之道」,这句非常重要,一定要学习,要努力去做。
现在真的缘很殊胜、很方便,你看我们的经书,实在讲,在今天的社会,我们把佛法介绍给别人,四个小册子就够了。第一个《认识佛教》,真正了解佛教;第二个《三皈传授》,三皈是我们入佛门的基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第三个就是《无量寿经》,把这个经本介绍给他,劝他常常读诵,他渐渐明白了;修行的方法,我们《净宗朝暮课诵本》,我们早晚用那个来做功课,依教奉行,决定得度。一点都不麻烦!对于现在人在这个繁忙的社会,是很好的修学方法,很得受用的教材,因为分量不多,真实的利益。
【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一切万物』,就是指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常讲花花世界。禅宗里面有一句话说,「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只要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不必离开社会,不必离开大众,就在这个社会里面成就自己的道业,坚定自己的信愿持名,这就成就了。『为诸庶类』,庶类是指一切众生,我们要主动的去帮助他。『作不请之友』,不要等他来找我帮助,我们才帮助他;他不请,我也帮助他,这是菩萨发心。等到人家来请你,那就不是菩萨发心了,所以说要「作不请之友」,主动去帮助人。
像我刚才讲的这四个小册子,对现代的人来讲非常非常有用,真真实实的利益。我们这边的书都是结缘的,不怕你们拿,你们拿得愈多愈好,没有了再印。你们的亲戚、朋友,口袋里有通信地址的,都给他寄一本去,都劝导他们,你就是菩萨!你的心就真正住在度世之道,你真正是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只要有通信处的统统都寄。书寄完了我们就再印,现在的印刷术很发达、很便宜,你做的是真实功德。这个书印一本,你们现在手上拿到的这一本书美金一块钱,你们新加坡币一块多一点,不到两块,你想想看,你要真正发心,你度多少人!你帮助多少人!快乐,这心里真是快乐。
【受持如来甚深法藏。】
『受』是接受。『持』是保持,永远不失掉,念兹在兹。『如来甚深的法藏』是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这是如来甚深法藏。
【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佛种性,就是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性者必定作佛。他现在迷不觉,只要我们帮助他觉悟就行了。劝他发心,劝他念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劝导他遵修三福、六和、六度。我们自己这样做法,我们时时刻刻劝导别人这做法,这就是真正『护佛种性常使不绝』。这功德第一大!无量无边的功德,人人都可以作,人人都可以修,你为什么不干?为什么让大好光阴天天空过?这太可惜了。现在人常讲工作繁忙,分秒必争;我们今天也是分秒必争,争什么?争作功德,真实功德!不可以把这个好光阴空过了,这很重要很重要。下面是: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
这几句是告诉我们一个具体的做法,我做从哪里做起?从哪里下手?这教给你怎么个做法。当然这里讲的都是原则,这个原则好懂,掌握住,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不会把你的光阴空过了,确确实实修积真实的功德。第一个你要有大悲心、有慈悲心,这是个动力,推动你。今天你们在社会上从事种种的行业,为什么那么样辛苦去做?饭吃不好,觉睡不好,全部精神去投注,为的是什么?什么力量在推动你?名利!你们想是不是?如果是既没有名又没有利,你还干不干?你不干了,利在推动你!名利推动你做的是业,轮回业,是迷不是觉。今天佛法叫你觉悟,觉悟什么力量推动?慈悲心,怜愍心。看到众生迷惑颠倒,我们讲慈悲、怜愍、同情心这个力量在推动。
『兴大悲』。兴是兴起、发起,要发慈悲心,要怜愍一切有情众生,这就是大慈大悲。怎么做法?『演慈辩』,这开示。要慈悲,演是我们自己做出、做给他看。辩是什么?是讲给他听,他有疑问要跟他辨别清楚,让他觉悟。『授法眼』,授是传授给他。法眼就是觉悟的心,觉心,这个眼不是肉眼,心眼,心里觉悟了,心里不胡涂了、不迷惑了,这叫法眼;就是觉悟的心要帮助他悟入。『杜恶趣』,恶趣是什么?六道轮回的业因。杜是防止,教给他、帮助他,防止不要造六道轮回的业。造六道轮回的业没有不受报,我们今天不造轮回业就不会再堕落轮回。『开善门』,善门是什么?往生净土的法门,这真善;其它的善不行,其它的善是三善道受生,那不是真善,还要搞轮回。真正的善是了生死出三界,往生净土。一定要把这个法门传授给他,这才是真正的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你能这样做,那才是真的,这不是假的。
这品经文里面的意思实在讲说不尽。讲了好多天了,有很多同修问:这经三十天能讲得完吗?要紧的、重要的要细讲。到后面还大概有四分之一的经文,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风光,那个之美,那个我们念念就好了,不要细讲,大概可以。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六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6
请掀开经本第七面最后一行。
【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
这四句是一小段。菩萨心目当中的众生,跟自己实在是无二无别,看到众生受苦受难,就如同自己在受苦难一样。因此『拯济负荷』,就是度众生这个责任使命,在菩萨讲是义务,是应该要做的,是菩萨分内所做的事情。『皆度彼岸』是目标。就像《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所说的,众生不成佛,菩萨就誓愿不成佛,一定先帮助众生成佛。有这样伟大的弘愿,这是真实的觉悟、彻底的觉悟。下面经文:
【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悉』是令每个众生都能够得到像佛一样圆满的功德;我们通常讲福慧二严。在我们受持三皈的时候,我们常常念到「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两种,足就是满足、圆满。智慧圆满、福德圆满,福慧二足。说到智慧与福德,九法界的众生都比不上佛;纵然是等觉菩萨,福慧还欠缺一分,还没有圆满。因为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这就是福德、智慧不圆的地方。一定要证到圆满的佛果,福慧才圆满。这个地方说『诸佛无量功德』就是福慧圆满,证得的地位跟诸佛平等。『智慧圣明,不可思议』。
【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
当然这些菩萨不仅是我们娑婆世界,他方世界的菩萨更多。此界他方,像前面所说的这些大菩萨们,他们的智慧、德能跟佛齐等的,多少?『无量无边』。『一时』,世尊为众生宣讲《无量寿经》,宣讲成佛第一法门。他们看到了,听到了,统统都到道场来集会。经文到这个地方,是将大比丘、大菩萨们的智慧、德能是赞叹也是说明。到这个地方是一个段落。下面说:
【又有比丘尼五百人。】
这是佛讲经。这个法会里面,有出家的女众『五百人』。
【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
『清信士』是在家学佛的,我们中国人称为居士。这在家的男众,男居士有『七千人』,女居士也有『五百人』。比丘尼五百人、在家的男女二众合起来八千人。前面我们看到参加这个法会的大比丘众是一万二千人,再加上这八千人,释迦牟尼佛这个法会参加的听众二万人!此界他方的菩萨那不算,那个数目无量无边。有一些我们肉眼能看到的,大部分我们肉眼不能看见,但是他们都参与这个道场、这个法会,世尊道场如是庄严!世尊以后,弟子们讲经说法,大众共修的道场,此界他方的罗汉菩萨也常常来参加这个法会,也是我们肉眼见不到的。因为有这些人参加,这个法会显得无比殊胜庄严,让我们每个人在道场里面都能够法喜充满。这是用现代的话来讲,现代人讲磁场,这磁场不一样,有诸佛菩萨加持;除此之外,还有天人,这也是我们肉眼见不到的。
【欲界天。】
『欲界』有六层天。
【色界天。】
『色界』有十八层天。无色界不说。那无色界没有形象的。
【诸天梵众。】
『梵』是清净。天人的心在六道里面是最清净的,比起其它五道要清净多了。
【悉共大会。】
这品经在序分里面,还是属于通序。我们这部经经文并不长,可是它的序分很长,的确是大经的架势。「大教缘起第三」。这品是别序。所以本经的序分有三品。在这品经里面,如来放光现瑞。示现的瑞相,阿难尊者看到了,生起无比的欢喜心来请法,世尊大慈大悲为阿难尊者说明这桩事情。这个样子,就说出这部广大圆满,直截、方便、究竟,第一希有的《无量寿经》。这是把说经的因缘都在这品经上。
经序三品,前面两品是通序,这一品是别序。目的是为了正信,让我们对这部经典、对这个法门真正生起无比的信心。蕅益大师说信愿持名,这是修净土的三个重要条件,缺一不可。三个条件当中,信是第一个条件;由此可知,它的重要。本经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我们在前面这一品里面读过「开化显示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观经》里面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所以这部经典、这个法门可以相信,应当要相信。他依据的理论非常真实,不是虚妄的。这部经的作用是以平等法觉悟一切众生,也就是说,使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
九法界众生实实在在不平等,往上面讲菩萨、圆觉、声闻;圆觉就是辟支佛,声闻是阿罗汉,这下面六道众生,怎么能平等?在事上讲决定不平等,在理上讲也不可能平等。但是佛这部经上所说的理,不是普通的理,是真实究竟圆满的法性之理。法性是平等的,这我们学佛的人,大家都知道,是从这个理里面开化出来的。所以这个法门实实在在是殊胜之极、无与伦比。没有一个法门能够跟它相比,它真的是平等成就;成就不是普通的成就,是究竟圆满的成就。
经上又告诉我们「惠以众生真实之利」,就是佛要把真实的利益给我们,这真实的利益是什么?就是信、愿、持名。是佛普遍广大的、平等无分别的授予一切众生。我们只要依据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实在讲,九界众生人人能做得到,只要你肯做,你肯信,你肯愿,你肯念佛,你就平等得度。所以信愿持名这个方法是平等法。我们知道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用这个方法,往生西方世界成佛了;六道凡夫乃至于地狱众生,闻到这个法门能够依教奉行,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作佛了。确实是平等,不可思议。
莲池大师讲「越三祇于一念」。越是超越,三祇是三大阿僧祇劫,超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这个三大阿僧祇劫是普通菩萨的修行,才能成佛。我们这个法门里面,一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成功了;换句话说,这一念超过他们三大阿僧祇劫,这从时间上说。「齐诸圣于片言」。诸圣,如果我们就圆教而论,这是顶殊胜的。圆教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我们要不要一个位次、一个位次去证得?不需要,就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顿超,一下就成佛了。通途法门是要一个位次、一个位次证得,往上证。好像诸位到这个讲堂来,这个讲堂在五楼!通途法门是爬楼梯,一阶比一阶高,从第一个阶级一直爬到这个顶楼;念佛法门坐电梯上来的,不必一层、一层爬,一下就上来了。这个诸位容易体会得到。齐是整齐、等齐。与这些大圣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跟他们的地位平等;就用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跟他平等了。所以莲池大师赞叹这真是奇妙到极处!真实不可思议。
我们可以说是非常幸运,今天这个缘成熟了。什么缘?作佛的缘,我们今天作佛的缘成熟!是心作佛,听到这部究竟圆满成佛的经典。这个经典里面告诉我们成佛的方法,真正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日」,这句话是前清彭际清居士所说的,他也是遇到这个法门欢喜得不得了。我们现在看经文: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
这段是如来放光现出的瑞相。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每个字里面都含着很深、很广的意义。『尔时』是大众集会的时候,实在讲也就是因缘到了。佛看这个因缘,缘成熟了。佛要为大家宣说这个法门,大众能信、能欢喜接受,依教奉行,这就是缘成熟了。所以佛非常欢喜,佛的本愿就是帮助众生脱离生死轮回,圆成佛道。今天这个缘成熟了,那怎么不欢喜?这种欢喜是世尊一生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最欢喜的一次。这个欢喜心是达到了顶点,现出这样的瑞相。
『威光赫奕』。威是威德,光是光明。我们世间人常讲「人逢喜事精神爽」。如果一个人有很大快乐的喜事来的时候,你看他的精神就不一样,容光焕发!佛也是这样,佛这一次遇到这么欢喜的事情,所以这个光彩跟平常不一样。
『如融金聚』。这句是比喻,黄金已经是很美了,色彩多美!如果把黄金在高温下面使它融化,那个颜色就更好看。不但色彩好看而且有光,放金色的光明。这比喻佛欢喜的样子。佛原本金色身是如融金聚。这是说佛的体相庄严到了极处。『又如明镜』,这也是比喻,像一面明镜一尘不染,光明遍照。这句是比喻佛的德用,他起的作用,这用的相。前面一句是体相,这句讲的是作用,用之相。平常都没有见到过,今天显示得非常特殊。『影畅表里』,这句讲的是他这个体用如如。影是影像,畅是没有阻隔,表里一如。
『现大光明,数千百变』,这就是大用具体的表现。现大光明,大经当中常讲的一真法界;数千百变,就是讲的十法界,都在佛的赫奕威光之中显现出来。这是它所表的意思。佛这一示现就是佛法的全体,一切诸佛为众生所说的一切法,就是这个事实真相。今天这个事实真相,佛没有说一句话,从他身光上都显露无遗,这是圆满的德相。阿难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侍者,天天跟着佛,从来不离开的。阿难尊者在以前没见过,从来没见过,佛今天相好庄严是这个样子,从来没见过,所以他感觉得非常的奇特、希有、特殊!
【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剎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
阿难说,他从前没有见过,佛今天现出这样的相好、这样的愉快。这段经文我们也不能含糊把它略过,里面的含义很深。『色身诸根』,诸根是讲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这说的诸根。悦是快乐、喜悦,『悦豫清净』。我们世间人快乐的时候,他心不清净,所以就不能影畅表里。我们有快乐的时候,但是不能影畅表里,心不清净。声闻、圆觉、权教菩萨心很清净他不快乐,这个色相都现不出来!
『光颜巍巍』。光是光明,颜是容貌,巍巍是高盛的样子。这是形容、是赞叹。『宝剎庄严』,这句是赞叹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十方剎海依正庄严,都从佛的光明里面显现出来了,赞叹这个。这是世尊看到众生缘熟,心里面念阿弥陀佛,弥陀所成的行愿,一切诸佛都佩服、都尊敬、都赞叹。这是念佛!佛念佛,得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佛也加持佛。佛当然护念佛,不但弥陀加持世尊,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这个时候统统都加持释迦牟尼佛。所以释迦牟尼佛显的这个色相,真的是无比殊胜!同时又念一切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了,应当宣说这个法门,众生欢喜得度,所以佛今天现这个相非常奇异殊特。阿难尊者自己感叹到『从昔以来,所未曾见』。由此可知,佛身光、面光应现的一真法界、十界依正庄严,的确是非常的希有。
【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这是阿难当时见到世尊放光现瑞,他的感想。佛现相决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很深的用意,引起阿难发问。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
这是礼节,向佛请法一定先行礼。原本他是坐着他的座位上听经。这个时候从座位站起来,到佛面前去礼拜请法。『偏袒右肩』,这是最敬礼,印度是这样的做法。在我们中国古礼祭祀当中,这个祭礼是中国古礼里面最重要的,祭祖先。一般民间是祭祖先,如果是国王大臣,还要祭天地山川之神,那不是普通老百姓所祭祀的,老百姓是祭祖先。这在礼里面是最隆重的礼节,也偏袒右肩,把右面膀子露出来,为什么?在行礼的时候,如果有吩咐要你去做的事情,你的动作很快、很敏捷是这个意思。弟子给佛行礼的时候。佛有的时候叫他去办事,他的动作要很快、很方便。在行礼的时候,右肩要露出来,表示愿意奉事师长、随时听命于师长的吩咐,乐意为他服务是这个意思。偏袒右肩。
『长跪合掌』。长跪,诸位如果细细的去看,大概在像敦煌壁画里面,诸位能看到跪的时候,跪一只腿,左膝跪下去,右膝没有跪。这也是礼节。表示佛要吩咐我们做事,起来方便、动作敏捷表这个意思,随时听命服务的意思。这是长跪的礼。合掌表恭敬、表一心。平常这个心是散乱的,就有妄想、有杂念。这十个指头表示妄想杂念,合掌把它合成一,表示一心。所有妄想、杂念统统放下,专心听老师的吩咐,所以合掌是表敬、表一心的意思。
【而白佛言。】
『白』是下对上。下对上这是一个敬词,恭敬的言辞,「白佛言」。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在这段里面,我们看到阿难尊者这几句话里头他的判断,毕竟是跟佛的时间很长,佛有一些动作,阿难尊者也能够预料到几分。相为什么这么好?诸位要知道世俗人常说相从心转,看相算命都说相从心转;换句话说,这个人心好,相就很好。一个人很慈悲,你一看到那个相就是慈悲的样子。人心要刁滑奸诈,你看那个相,相貌不善,看到有恐怖。这就说明这个相确确实实是随心在转。
从前有人说,人到四十岁以后,这个相貌要自己负责任;四十岁以前那个相貌,我们世间人讲是受父母的遗传,其实这在佛门里面讲不通的。佛门里面说你那个相貌怎么变的?是你投胎的时候,你跟父母有缘,没有缘不会来投胎!有缘遇到了就生欢喜心,喜欢父母这个相貌。你看那个相貌是不是唯心所变的?所以这个小孩生下来,这个相貌很像父母,是在投胎那个时候你心想生的,是这么一回事情。不是什么遗传的,父母长什么样子,小孩就长那个样子,不是的。是小孩心里喜欢父母那个相,取他那个相,这么回事情。出生之后,那有四十年了,对父母已经很冷淡了,这我们能体会得到。小孩跟着父母依依不舍,长大以后,他的男女爱心、事业上的爱心生起来,对父母的心就淡了。因此四十岁以后他的相貌会变。所以一个人少年时候、壮年时候、老年时候,相貌会变,怎么变?心变了。如果受到好的教育,人心地端正、善良,他的相就变得很端庄、很慈悲。所以说四十以后的相貌要自己负责任!
世尊今天现这个相是殊胜无比!这个心也是第一殊胜无比,为什么?佛都念佛,念阿弥陀佛、念一切诸佛,这不是一尊佛的庄严,无量佛的庄严集中在佛的色相当中显现出来,这当然是太希有了。所以阿难赞叹,猜想赞叹。『世尊今天入大寂定』。寂定是受用、是享受。大寂定是什么?就是念佛三昧!今天佛是入念佛三昧。『住奇特法』。奇是希奇,特胜,无比的殊胜!这个意思将要为一切众生宣布平等成佛的法门。佛心里头这样准备着,这就是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念佛法门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这是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导是引导,引导一切众生在这一生当中平等成佛。『最胜之道』。道是道路,就是修行证果的方法。最胜就是最殊胜,当然这就是指念佛这个法门。念佛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所修的、一切诸佛所弘的。今天世尊念弥陀之所念、行弥陀之所行,跟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感应道交。
『去来现在』。去是过去,来是未来,现在这是讲三世。三世诸佛,佛佛都相念、佛佛都念佛。『佛佛相念』当中,几乎没有一尊佛不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都共念的,佛都念佛何况我们?『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实在是佛佛道同。大经上我们常看到「十方一切佛,共同一法身」,生佛不二,生佛一体!《华严》上跟我们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说明一切万法体用一如。所以佛念佛是非常正常,法尔如是。这阿难果然猜对了。世尊今天是念佛,但是阿难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念哪一尊佛?他不知道,所以发出这个问题。『何故威神显耀』。佛的威德、神明。『光瑞殊妙乃尔』。乃尔是像现前所显示的。『愿为宣说』。这一句话是请法。不但阿难尊者心里头愿意佛为他详细说明,与会的大众没有一个没有这样的愿望,就是求佛开示。到这个地方这是阿难请法。佛非常慈悲,有求必应,阿难启请哪有不说的道理?不启请也要说,何况阿难还出来启请。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
这底下是世尊赞叹阿难尊者的发问。没有说明之前先就赞叹他。『善哉善哉』。这两个善哉意思都很深,这个「善哉善哉」用现代的话来说,好极了、好极了,问得太好了。第一个意思是称机,你问得正好。一切大众成佛的机会成熟了,你这一问,我就要说出平等成佛的方法,所以称赞你问得太好!第二个善哉是佛亲身的感受,佛的受用,佛今天真欢喜,时时刻刻就想说这个法门,机缘没成熟。佛天天在等待,果然等到了,今天缘成熟了,你说这多痛快。把佛久蕴在心中想说之法,今天跟大众吐露出来。畅佛的本怀,这真是快乐无比,赞叹他善哉善哉。这里面也是值得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向阿难学习的。
【汝为哀愍利乐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
世尊这句话实在讲,也为我们透了一点消息,阿难也不是普通人。在法会他示现为佛的弟子,证的果位不高,只证初果须陀洹的地位。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的他只证得须陀洹的果位,小乘初果。实际上阿难尊者也是等觉菩萨再来的,不是普通人,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没有两样。这次登台表演,他的角色是分配到释迦牟尼佛的侍者,这是台前是这么个身分表演,台后他是大菩萨,所以来唱这台戏的。这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佛的这些弟子都不是普通人。
这佛为我们透了消息。你来问这个话是为了『哀愍利乐诸众生』。诸众生,特别指的六道众生。六道众生太苦了,生死轮回,苦难无边!你兴起了大慈悲怜悯他们,你代他们来请法。『问如是微妙之义』,如是微妙之义就是指这部《无量寿经》。佛要为我们宣讲的。你问的功德太大,这一问的功德太大!一问把《无量寿经》给问出来了,众生平等成佛的法门问出来了,这个功德就大!
【汝今斯问。】
你今天问的这个问题, |
|
|
|
|
|
|
|
5#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8 14:41:46
|
只看該作者
提出这个问题。
【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
『胜』是超过、胜过。胜过『供养一天下』,一天下怎么讲法?佛告诉我们,我们所住的这个世界是以须弥山为中心,须弥山的山顶是忉利天,忉利天主所住的地方。须弥山的当中。四面是四天王居住的地方,我们所住的这叫小周,小星球围绕着中心转的这个小星球。一天下就是这整个大的宇宙的四分之一,叫一天下。这个数量就太多太多!过去我们总以为佛讲的这一个单位世界,我们以为是太阳系。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批注》后面有一篇文章,我把它附在这后面,这是他的看法,他提出来的意见。佛经上讲的单位世界不是太阳系。为什么?佛说得很清楚,日月都是绕须弥山转的,那太阳当然不能算是中心。如果依这个说法,那能够讲得比较圆满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银河系。的确我们的太阳是绕着银河系转的,银河系的中心,我们中国人称之为黄极。这个地球有南极、北极。银河系的中心,我们中国人称为黄极,老居士认为那才是须弥山。那这样一说这个范围就太大!这一四天下就是一个银河系,这一天下就是银河系的四分之一。诸位想想这个范围多大?银河系里头有(这经上讲的概数,不是确定的数)一百亿个太阳系。一百亿个太阳系四分之一是二十五亿个太阳系,这样大的数字。『阿罗汉,辟支佛』。这都是小乘证果的人。四果以上的圣人供养他们,那个福报太大太大!供养不是一次,不是供养一天,不是供养一年。
【布施累劫。】
每天供养,累到一劫、二劫,『累劫』!这个人修的福报,我们没有办法想象,也只好用不可思议四个字来形容。这是供养这些圣者,下面还有:
【诸天人民。】
这就更多更多了。
【蜎飞蠕动之类。】
从这一句里面就包括了所谓的六道众生,这九法界里面,除了菩萨没说,八个法界。你看圆觉、声闻,下面六道。这布施累劫对象是八个法界!
【功德百千万倍。】
你这一问,比一个真正修这样功德的人,你那个功德跟他比要超过百倍、千倍、万倍。这一段诸位要细细去听、细细去揣摩,那个境界你才能够得到一个彷佛,因为境界太大、太大!我们能信吗?佛知道唯恐我们不能相信,再把这个道理为我们宣说出来。
【何以故。】
为什么?为什么这一问,这个功德会有这么大?
【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佛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那这是真的,这个功德确确实实超过前面所说的这个人布施供养的功德,那当然不能为比。因为阿难这一问,佛说出这个法门,『当来』,将来,『诸天人民』就是指六道众生。六道里头,『一切含灵』,这是一切有情众生。如果他听到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得度的;依照这个法门修学,永脱轮回,往生不退成佛,一生当中成就!这样的功德,当然不是前面累劫布施的人所能够相比的。这段话跟《普贤行愿品》里面「广修供养」,普贤菩萨所说的「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无量无边的财供养都比不上法供养的功德大,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要想积功累德,修真实的福德,要懂得布施,懂得供养,特别要懂得法布施、法供养,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下面还是世尊对阿难的赞叹。
【阿难。】
凡是在经上佛要叫着这个人的名字,下面开示一定很重要。因为叫着名字是提醒他、叫他特别注意。在经上看到有这个名字,我们要特别提高警觉。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
我们看这一段,这一段是佛自己说出畅佛出世本怀的意思。佛为什么要到这个世间来?出现在这个世间来做什么?假如我们自己要常常来问问自己,我们会开悟。几个人常常问自己,我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我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你们同修们有没有问过?如果常常有这个问题,虽然这个花花世界,也不容易迷惑。隋朝智者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他这两句话就是这段经文说出来的。
佛为什么出现在世间?就是要为我们说明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门,就为这个。那为这个,为什么不早说?说得那么多经典?这是什么道理?是因为机缘不成熟。所谓机缘不成熟,佛说出来大家不相信、大家不听,那就没有法子。所以佛一定要等待机缘,等缘成熟了,你能相信、能够接受了、肯发愿修行了,这个时候佛才说出。所以佛在此地也很感慨的讲,如来是以无尽的大慈悲,这大慈悲是平等的慈悲,不平等的慈悲就不叫大慈悲;没有分别、没有界限,这样的慈悲叫平等的慈悲。佛是无尽的大慈大悲。『矜哀三界』。三界就是六道。三界是讲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里面有欲界天、阿修罗、人、饿鬼、地狱、畜生,这都在欲界,色界是天人,无色界也是天人。说三界就是讲的六道。怜悯六道众生。天不究竟,纵然生到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时间到了、定力失掉了,还是要往下堕落的。因为他上面没有了,当然往下堕落了,所以这不究竟;换句话说,还是要受轮回之苦。这是佛在许多大乘经里面讲得非常详细。
佛是怜悯六道的凡夫,所以『出兴于世』。凡夫里面有聪明人,不是没有,哪些是聪明人?知道世间苦,非常想出离轮回,但是没有方法。在古时候古印度,我们历史上称它作宗教之国。宗教在古印度是最发达的。世尊当年在世,著名的宗教有九十六种,这些都是聪明人,都是想了脱生死轮回。大多数的宗教以为天就是究竟了,生到天堂大概就没有事了,不会再有生死、不会再有苦恼,把天当作究竟。可是天有很多,层次不一样;佛跟我们说天有二十八层。有些宗教目标在忉利天,有些宗教在色界天,有些宗教在大梵天,可见得他们这个智慧功夫的确有高下不同。纵然到非非想天,那是最高的一层,依旧不究竟。佛为了这些众生出现在世间。你有志要出三界,佛来帮助你出三界,这是佛陀出现在世间,唯一的一个理由!
『光』是智慧,『阐』是阐扬。佛是用真实的智慧为我们说明这个事实的真相,六道轮回的真相、十法界的真相。这个『道』就是真相。『教』就是教学、教化。把这些道理、把这些事实真相,教导给我们。『欲拯群萌』,拯济这一些,萌就是迷惑颠倒的众生,想出离而没有方法。这一些人就是佛教导的对象。因为他们已经觉得世间苦,已经觉察到轮回苦,心心想出离,这一群人,佛出现这是要度他们。
『惠以真实之利』,最真实的利益,决定没有拐弯抹角、决定没有委曲婉转。佛今天跟我们说的是直截稳当,快速,究竟圆满的成佛之道。这个真实之利就是指的净土三经。诸位要晓得净土三经是真实之利!如果再归纳,这真实之利就是六字洪名。九界凡圣平等共修、平等成就。
三经的性质,我们念佛人不能不知道。《无量寿经》是净宗概论;把宇宙人生的真相为我们说出,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为我们说明,这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佛给我们说出净宗的原理、理论、修行的方法,这十六观;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都在十六观中,所以方法教给我们,特别是这个方法之前要奠定修学的基础。基础就是三福、六和,这基础!从这个基础上修念佛法门。你用观想、用观相、用持名都可以,而持名是最方便的。《阿弥陀经》这是三经最后说的。《弥陀经》的内容是,世尊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们,应当求生极乐世界。这个经里面四次劝告,我们常讲一而三、三而四,四次的劝告。劝我们要相信、要发愿、要念佛。这个三经是一系列的。三经的分量都不长,是净宗圆满的典籍、是我们念佛人真正的依靠,真实之利!
『难值难见』,值是遇到。确实不容易遇到,不容易见到。这个经典自古以来流通量不大。这个原因,梅光羲居士在本经序文里面讲得很详细,诸位看看就晓得了。这些年来我们得力科技的发达,虽然是流通比过去要殊胜得多,但在整个佛门之中,众多修行的大众,听到这部经典欢喜信受奉行,毕竟还是少数。什么原因?一定要成佛的机会到了,他遇到了才会生欢喜心。如果不是成佛机缘成熟,纵然他遇到了,那个欢喜心很难生起。芸芸大众,有几个人这一生像要成佛?我们仔细看看哪几个人好像要成佛的样子?当然是少数!道理就在此地。那回头我们想一想自己,好幸运!我们就是那少数当中的几个。真的是难得,真正不容易!难值难见。
『如优昙花』。优昙花,昙花一现,昙花开的时间很短。比喻这个法门遇到不容易,非常希有。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将来佛法灭尽,这部经、这个念佛的方法还会流传一百年,最后消失。可见得这个经的功德确确实实是无量无边。
『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这一问,利益无边。佛说的这些话,一点都不过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我们要常常想着、常常记着,能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那个利益就跟阿难启请的利益无二无别,这都是真实的。何况我们翻印、流通,印得愈多愈好!现在除了经本流通之外,还有录音带、录像带的流通,那个功德就跟佛在此地所讲的无二无别。所以我们看了,不要看了好羡慕,阿难运气真好。你看这一问得这么大的功德,我们没这个运气、没这个机会。其实我们有,就在眼前,只要你自己有心、自己有意肯做,你的这个功德跟阿难一样的。他有机会,我们也有机会,我们没有输给阿难,这要晓得的。底下这段经文是世尊这在正面答复他,许说,给他讲。但是听经要具备条件,条件不具足,听了也是白听。我们看看佛对听经人的要求是什么?
【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
这一段文字乍看是佛自己称赞自己。为什么?佛的功德没有人能知道、没有人能称赞,佛只好自己说了。希望我们对佛多了解一些、多认识一些,我们对佛的信心能增长;他讲的话,我们要认真牢记去学习,用意在此地。第一句是讲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是我们一切众生真心本性里面本有的智慧,我们是迷了,智慧不能现前,佛是大觉不迷,本性的德能完全透露出来,没有一丝毫的障碍,『无有障碍』,佛智就是众生本具的智慧。这要知道。下面举一个例子,我们从这个例子里面去体会,他的智慧德能的确是不可思议。
【能于念顷。】
『念顷』是讲时间非常之短暂,一念间,一剎那。
【住无量亿劫。】
这是不思议的境界,很短的时间里面,能把它变成很长很长的时间。《华严》里头所讲的「念劫圆融」,佛能够用一念顷变成无量劫,也能够把无量劫变成一念顷、一剎那。在时间上得大自在,空间的自在就更不必说!这在时间上得自在。这个事情很不好懂,怎么能够把时间缩短?其实这个事实也并不难体会。譬如一个人作梦,在我们中国笔记小说的《黄粱梦》大概有不少人念过。你看他那个作梦的时间多短,并不长!在梦中过了几十年了。醒来的时候,黄粱还没有煮熟。黄粱是小米,小米煮饭,他打个瞌睡,打个瞌睡做个梦,梦中已经过了几十年,醒过来他煮的小米稀饭还没熟。岂不是这几十年时间浓缩在几十分钟当中。于是乎我们能体会这个事情是可能,不是不可能。所以人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提前进入未来。现在科幻小说里面讲时光隧道,这是一些人的幻想。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人会想将来,就会变成事实。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这个本能,众生自性的德能超越时空。
【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无有增减』的意思就是不生不灭。有生灭就有增减。不生不灭!超越时空就无有来去,不来不去,这都是性德的本能,佛证得了。所以他的示现无不自在、无有障碍。这是从事上来说的。
【所以者何。】
为什么佛有这样的德能?这种能力《华严经》上说得详细、说得透彻,就是四无碍法界。清凉大师给我们说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一真法界。我们学佛、我们想成就,成就的是什么?成就就是希望我们能够证得无障碍的法界,我们能够契入无障碍的法界。像诸佛如来与大菩萨一样,智慧神通无不自在。能不能得到?能。为什么能?因为是我们的本能,本有的当然可以证得。就如同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所说的「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有当然可以证得,本无当然可以破除掉。我们的烦恼、习气、妄想本来无。本来无的,怎么会断不掉?本来无的一定可以断掉,本来有的一定可以恢复、可以证得。我们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佛在这里表演给我们看、示现给我们看。『所以者何』,这底下解释。
【如来定慧。究畅无极。】
是这么个道理。佛果地上的定圆满了、慧圆满了。我们常讲福慧二严,这两种庄严。定是福,佛门里面常讲清福。世间人的名闻利养佛法里叫红福,红尘里面的福报;那个福报不清净,有苦恼的。你看世间人常讲的:你好福气!有福后头就有气。这个话不是好话,你好福气,你听听,福去掉后头就是气,有福是假的,气是真的。所以佛法里面讲清福,清福没气,只有福没有气,清福。所以说这个定是福报,心地有主宰、心地很清净,这真正福报,没有烦恼、没有副作用。世间的红福麻烦大,福大、气大、麻烦大。慧是智慧。『究畅无极』是达到究竟圆满。
【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
在一切法当中,他得到最殊胜的自在。《华严经》上,佛为我们把这个自在,自在是最殊胜是无量无边。《华严》把它归纳为十大类,十自在,十种自在。我们看《心经》。《心经》每个同修都会念,常常念,《朝暮课诵》里面都有《心经》。《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那个自在就是《华严》里面讲的圆满的十种自在,自在怎么得来?观就自在。我们就是不会观,我们常常打妄想,这个想就不自在。诸位要知道,想不自在,观就自在。那么我们要问什么叫观?什么叫想?想是落在心意识里,那就不自在了。
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就是第六意识。这心意识。第六意识分别,第七末那执着,第八阿赖耶落印象,这就不好。离心意识,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没有分别心,不用第六意识;没有执着,不用末那,不用意识;不落印象,不用第八识。离心意识,大乘菩萨用功,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禅宗里面参禅。禅堂里面大和尚常常提起离心意识参,要离心意识。参禅离心意识,我们念经、学教、念佛要不要离心意识?还是要离心意识。研教的人离心意识能大开圆解,念佛的人离心意识就能证得理一心不乱。可见得这个观重要。观就是不用心意识,这叫观,直截的。也就是交光大师在《楞严经正脉》里面讲的「舍识用根」,就用根中之性。
我们眼见色用见性见,耳闻声用闻性闻,这叫观。所以观音菩萨他高明,他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用心意识,他离心意识,完全用真如本性来观这个世间,所以他得最胜自在。佛与大菩萨都是入这样的境界,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纵然学不成,不能不知道,我们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在烦恼习气太重,没有办法学不要紧,念佛求生净土,到达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们再修这个法门。那个时候就不怕了,佛力加持,我们的妄想烦恼都消灭了,这个功夫就不难现前。下面嘱咐:
【阿难谛听。】
阿难问。好,我现在跟你讲,你要认真听、要仔细听。这个谛就是要用心、要仔细。我们今天有没有用心?有没有仔细在听?假如我们一面听经、一面还在打妄想,这就不是谛听了。『谛听』叫老实听。听经的时候没有一个妄念,那叫谛听;打个妄念就不是谛听了。这是佛特别嘱咐阿难。因为心地清净没有妄想,听经会开悟。古人听经会开悟,我们现在人听经为什么不会开悟?一面听一面打妄想,难!不容易,这里头有很深的意思。
【善思念之。】
『善思』是思慧。『念之』是修行。谛听是闻慧。闻、思、修三慧。三慧具足,他听了之后,他能够领悟,他能悟入。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很慈悲。我当然要告诉你,要给你详细说明这个事实。别序就讲到此地。但是刚才我提到《华严经》上「八自在」,看看明天我再跟诸位把这个补出来。好,我们念佛回向。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七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7
请掀开经本第十三面第一行,「法藏因地第四」。从这品以下是本经的正宗分。在这品里面,首先世尊为我们说明阿弥陀佛在因地发心修学的因缘。这些地方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请看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段经文当中也含藏着很深的玄机。因为佛在《弥陀经》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我们现在时间只有十劫。十劫是很短的一个时间,阿弥陀佛究竟是新成之佛还是古佛应化再来?这里面就含藏着玄机。可见得阿弥陀佛十劫之前不是新成之佛。为什么?是久远劫他就成就了。这个时间太长,我们今天讲的天文数字,用天文数字都无法形容。『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底下的单位是『劫』,这劫当然是指的大劫,这我们不必细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佛出世』。那个时候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
佛的名号叫『世间自在王如来』。叫世间自在王。这如来以下是佛的十种德号,以十种德号来显示佛的智能德能。这十种号是通号,任何一尊佛都有这十种称号。世间自在王,这是别名,只有这一尊佛称,其它的佛不能称。譬如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只有他称,没有别人称,这叫别名。如果称如来、称等正觉,我们本师也称,世间自在王佛也称,阿弥陀佛也称,通号。通号是什么意思?我们在此地要略略的跟诸位简单的介绍一下,都是自己性德的名号。先说别名。这世间就是讲的三种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有情世间是指九法界的正报,器世间是讲的依报,也就是生活环境。如果说得明白一点让我们好懂,佛在人事环境当中、物质环境当中都得自在。这在佛法里面讲可以说是三德圆满的证得,三学也圆满成就;三学是戒定慧三学。所以他在一切世间得大自在,称之为世间自在王。王是比喻,就是比喻自在的意思。在古时候,一个国家所有的臣民都要听命于国王,国王可以自由自在的发号施令,其余的人都要听从他。王是自在,此地是比喻,比喻佛在一切法当中得大自在。
下面这十种德号,第一个是「如来」。我们学佛的同学对于佛法里面的术语,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世间有许多人对佛法没研究,大概小说看多了,特别是《西游记》,小说看多了,一提起佛教,我知道佛教里头如来佛最大,孙悟空都翻不过如来的掌心,如来佛最大。说这些话都是外行。如来的意思浅显的说「今佛如古佛再来」。成了佛,佛佛道同,今佛就如同古佛再来一样,没有两样,所以称他作如来。《金刚经》上有一个解释,解释的意思比较深,但是讲得非常的圆满,「如来者,诸法如义」。这个解释得非常之好。在一切法里面则「法法皆如」,这个话比较难懂。这一切法是讲相、形相皆如,如什么?如其性。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万象都是真心变现出来的。古德用比喻说,如同金与器一样,「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相,就是万象。金是体,能成之体,样样都是金。如是这个意思,法法皆如,哪一法不是真如本性?这个意思说得深,但是这个意思说得非常圆满。深说、浅说我们都要懂得。
第二『应供』。应是应当。佛是天人导师,对于大众的恩惠太大。佛教化众生无条件也没有拣别,比我们中国孔老夫子教学心量还要伟大。孔老夫子有教无类,这个佛有。但是孔老夫子说,告诉你一桩事情,如果你的反应不好,孔老夫子就不愿意教。「举一隅」,我们这一个房间方方的四个角,举一个隅教你,这个地方是直角,其它的三个角你就不知道,夫子就不教了。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孔夫子就不愿意教;释迦牟尼佛肯教,再笨的人,他都不舍弃,只要肯跟他学,他就教。譬如佛弟子当中像周利盘陀伽这样的人,那遇到孔老夫子,孔老夫子一定不教他;但是遇到释迦牟尼佛,佛慈悲,还是一样帮助他。佛有善巧方便,一样教他开悟。可见得佛的教学真的超过夫子,因此对我们的恩德太大!所以佛是应当接受人天的供养。
佛的生活非常简单,对大家的要求并不苛刻。佛的生活只需要四事供养。佛在世间要吃饭,一天只吃一餐,你看这多简单!就我们有应当供养他一钵饭,佛并不选择。你供养的饭菜好坏,他不分别、他也不执着;衣服的供养,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不要天天供养,衣服破了再供养一件新的,给他换一件;卧具,睡觉时候的卧具,卧具也非常简单;生病的时候,医药。就这四桩事情应当接受大众的供养,除这个之外,佛什么都不要。这是在那个社会。现在社会不一样,现在社会可以说普遍的富裕,物质生活的条件比从前便利太多太多了,于是乎现在供养跟从前也不一样。供养得太多、太过分了,结果弊病就发生了。发生什么毛病?本来这个出家人初出家时候,那个心都好心!出家之后,在家弟子供养的太丰厚了,于是乎贪心就起来了;连着贪心,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统统出来了。都是在家同修把他供养,供出来的,这麻烦大!在家同修要晓得,这造业不得了,这个业造得很重、很重。所以我们真正修福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感情用事,总免不了要造罪业。
那我们生在这个社会,出家人一定要认清这个时代的弊病。我也常常接受大家供养,我很提心吊胆,唯恐堕落。所以你们供养我的,我转手代你们供养别人去了。我供养的方法,第一个印经,普遍的供养全世界的大众,印送经书供养。这几年来又增加了一个项目,做奖学金,帮助一些清寒优秀的学生,帮助他们。你们供养我的钱就做这两种用途,全部都施舍掉了。佛门里面有一句话说的是真的,这对出家人讲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那个债务可不得了。我这样做,我就不怕,纵然我不能了道,有很多人代我还,不要我自己还。所以佛菩萨实在讲,阿罗汉以上修行证果的人应当接受供养,为一切众生做真实的福田,这是正确的。
第三个名号叫『等正觉』。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地方简称等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是学佛最高的目的,是我们真实的愿望。这句话如果用现代话来说,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方法,佛学是智慧的学问,学佛就是要开智慧。第四个名号叫『明行足』。明是光明,就是指的智慧。行就是日常生活行为。行为没有一丝毫过失,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他的智慧圆满、德行圆满,没有一丝毫的过失,这叫明行足。如果用戒定慧来讲也讲得通。明是慧,行是戒,足是定,也可以表达戒定慧三学的圆满。
第五个名号叫『善逝』。这个名号不太好懂。逝是远离的意思,是寂灭的意思。什么东西灭掉?烦恼灭掉了、妄想灭掉了、分别执着灭掉了,这叫逝。阿罗汉做到了,但是不善,佛与大菩萨善。善是什么?是善巧。所谓是即相离相,这就是善;也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住涅盘」,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跟小乘人所讲的涅盘完全不相同,小乘人的涅盘是真的安住在涅盘境界之中,佛与大菩萨心是在涅盘的境界,身是在世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的心境是涅盘境界,无住涅盘。不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在世间弘法利生教化大众;不住生死,他心地清净寂灭。清净寂灭就是逝,教化一切众生那就是善,善逝的意思。底下『世间解』,这个好懂。世间法无论是理、是事、是体、是用,佛没有一样不明了。解就是明了,样样都能够通达,世间解。
第七个名号叫『无上士』。士是我们中国古时候读书明理的人称之为士。中国古时候的社会,可以说是知识分子的社会。大众普遍推崇的是读书人,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能明理,所以社会上对读书人非常尊敬,纵然读书人很贫穷。如果在大众聚会当中,首席这个大位一定是让给读书人坐,可见得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这是在全世界来说是一个特色,其它的民族我们没有见到这样的推崇读书人,重视教育。我们中国古代所重视的。无上士,在知识分子里面至高无上,没有比他更高的。这是对佛的称赞,佛是有道德、有学问。
『调御丈夫』。这个名号是对佛教化众生所称的。调是调心。众生的心充满了妄想、烦恼、执着,佛能够把他调教、调化。御就是统御的意思,这里面有指导的意思在。佛能够教导我们、指示我们人生幸福光明的道路。这个话是真的,不但能教我们现前得到幸福美满,更重要的,他能够帮助我们永脱轮回,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在这一生当中,我们就可以证得不生不灭。这话听起来好像很玄、好像是神话,其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人,哪个人没有死?人都要死,死了就要轮回,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轮回的,没有。但是诸位要知道,唯独修学佛法成功的人,修行证果的人,生死没有了,不再有生死了。当然这不是等闲的功夫。佛为我们说明生死从哪里来的?你为什么会有生死?为什么会有轮回?因为你有妄想、你有烦恼。妄想跟烦恼就是生死轮回的因缘,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所以妄想断了、烦恼断了,生死轮回就没有了。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几个人这一生当中能把妄想、烦恼断掉?
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都是断烦恼破妄想的。就如同《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说的。我们跟诸佛如来本来没有两样,一样的;本来没有生死,本来没有轮回,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是把我们的病根一语道破,就是因为我们有妄想、有执着。执着就是烦恼,有这些东西,使我们本来是佛,我们没有办法证得佛的果位、没有办法证得佛的自在,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病根找到了,只要把这个根源消除,我们就恢复本来面目。佛法的教学,总而言之,都在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妄想执着是无始劫来俱生的烦恼习气,要想断除谈何容易,所以修行人多,了生死的人太少太少了。尤其是我们现代这个环境,对于真正修行那个障碍,比古人不晓得要增加了多少个百千万倍。什么原因?就是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处处都在诱惑我们,不会让我们心得清净的,这叫魔障。现代的魔障比古时候增加百千万倍,成就当然就更难了。幸亏我们遇到这个念佛法门,念佛法门好处在哪里?带业往生。业是什么?业就是妄想执着。妄想执着不要破,也能了生死出三界,这了不起!我们遇到这个法门,这末法业障深重的众生才有得度的希望。我们用这个方法,用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来调心;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五个科目来修正我们日常生活行为,这就是御。御就是修正我们的错误行为,这就对了。所以佛确确实实在这一本经里头,调御两个字对我们凡夫是很圆满的做到了,真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要依教奉行。
「丈夫」是称赞。所以古时候称赞佛为大丈夫。这个大丈夫跟我们中国大英雄意思是相同的。什么样的人才能叫大丈夫?别人办不到的事情,他能够办到,这才称之为大丈夫。什么事情别人办不到?了生死、脱轮回、断烦恼、破妄想,这是别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佛菩萨称大丈夫,我们供佛的殿,你看那个匾额上都写的「大雄宝殿」。雄是英雄,大英雄宝殿。这里就是说这世间人不能办的事情,佛能办,佛是大英雄、佛是大丈夫,调御丈夫是这个意思。四个字合起来就是说教化众生能够得心应手,随心所欲,有这个意思在。
第九个名号『天人师』。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佛在世间的身分不是国王、不是天主、不是上帝、不是天神,是老师。老师,人间的老师,天神也拜他做老师,所以他的身分是老师。我们是佛的学生,天神也是佛的学生,上帝还是佛的学生。所以我们大家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称释迦牟尼佛称本师。本是根本,最初创办这个教育的创始人,我们称他为本师,天人师。
第十个号叫『佛』。佛是第十个号。这我们常常讲佛是觉的意思,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称之为佛。自觉不能觉他,这是阿罗汉,小乘圣者,自觉而不觉他。但是诸位也要清楚,小乘圣者所谓不觉他,是不主动的去觉他。如果我们求他、拜他做老师,他也肯教我们;我们不拜他做老师,不去求他,他不主动的来教我们,这叫自觉。菩萨是自觉觉他,菩萨就不一样,我们不找他,他会来找我们;我们不求他,他会想方设法让我们去求他。他有这些方式,他主动的教化众生,主动的帮助一切众生,这自行化他。菩萨自行化他都没有圆满,自己烦恼没有断尽,无明也是烦恼。烦恼有三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大菩萨见思烦恼当然断尽了,尘沙烦恼也断尽了,无明烦恼没有断尽。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这就不圆满。一直到成佛那就圆满了,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断了,这觉行圆满才称之为佛。这是佛的十个德号,显示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
末后『世尊』。世是世间最值得尊敬的,称之为世尊。世尊是这十个名号的总结,具足这十种德行,那就是世间最值得人尊敬的人,所以称之为世尊。这是将这十个名号,简单给诸位介绍。接着我们看经文。
【在世教授四十二劫。】
我们看这一句。从这一句里面我们能够明白,那个时候的人福报很大。为什么?寿命长。佛的寿命,示现的跟当时一般人民的寿命一定相当。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他住世八十岁;我们中国人讲虚岁八十岁,实际上这个年龄?外国人算法,释迦牟尼佛是七十九岁入涅盘的、圆寂的。佛七十九岁跟我们一般人的寿命差不多,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世间自在王,当时出现在世间为大家讲经说法四十二劫,你就晓得那个时候人寿命多长!寿命长福报就大。
佛也曾经跟我们说过,这个世间时运不同。我们娑婆世界人寿最长的时候八万大劫。四十二劫要跟八万大劫相比还差很远。佛跟我们说每一百年减一岁,人的寿命最长是八万大劫,最短是十岁。从八万大劫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再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大劫,这一个增减是一劫。所以世间自在王佛出世的时候,世间人民他们的福报比我们大的太多了。佛讲经说法有四十二劫。诸佛菩萨住世示现的,都跟大众差不多相接近。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的,佛菩萨住在世间干什么?『教授』,就是讲经说法,教导大众。这就是经中常说的佛事。佛的事业就是教学、教化众生。
【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
佛在这个世间做的事情。佛灭度之后,佛弟子在世间继承了佛的事业。我们看古时候印度这些高僧大德,佛教传到中国之后,中国历代的高僧大德,也都像佛一样不间断的为大众说经讲道,佛法兴隆。佛法兴隆就是佛教育普及,佛教育普及人心就向善。世间善人多,这个社会就和谐,国泰民安,众生就有福!这是佛教育推行的成就。佛就是为这个而来的。『说经』,佛所讲的这些教训,我们尊称为经典。典是典型、是模范,经是真理,永远不会改变的。经典两个字意思就是永远不变的规范(规矩、模范),它超越时间、超越空间,无论在哪个地区都适合,很了不起!无论在哪个年代,古时候、现代也都适合,可见得确实超越了时空。这我们现在人所讲的真理,这是佛为我们说明。『道』是道路。正当的道路、正常的道路、正确的道路会带给我们真正的幸福美满。这是说,佛经常不断的教学的内容。
【有大国主名世饶王。】
佛讲经,听众当中有一位国王。实在说佛讲经听众里面,国王往往很多。像释迦牟尼佛过去讲经,常常在坐的国王有十几二十位,国王哪有那么多?释迦牟尼佛在世,印度都是些小国。如果像新加坡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可能就有五、六个国,所以佛一讲经,这国王都来了。我们中国古书记载的大国,这个大国只不过是百里,叫百里侯,大国!方圆一百里就是大国。那小国有五十里的,二、三十里的。那个时候是部落的民族,部落里面酋长就是国王。佛一讲经的时候,许多国王都来听了,世间自在王佛说法也有这个情形。这是大国的国王,『名世饶王』。这个名称不错,世是世间,饶是丰饶。从他的名号上来看,这个国王治理这个国家一定是很上轨道。这个国家人民,文化水平很高,物产丰富,人生活过得很好,才能称为饶。所以从名号上能看到这个国王的政绩。他的政绩我们能看得出来,这是一位有智慧、有德行、有能力的好国王。
【闻佛说法。欢喜开解。】
常常听佛说法,听得很欢喜,当然他能够领悟,而且很深的领悟。『开』就是我们平常讲开悟。对佛所说的完全能够理解、开悟、明了,对佛所说的。佛所说的是什么?这我们一定要知道。一切诸佛为众生所说的,总而言之,都是诸法实相,也就是跟大家讲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国王听了,明了觉悟了。
【寻发无上真正道意。】
这发了心,发了无上心。这个无上心,就是我们常讲的菩提心。也就是说他真正觉悟、真正有一个愿望,希望自己以及一切大众都能像佛一样,圆满证得无上的佛道。他发这个心,实在上这个心就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不但自己要成佛,希望一切众生个个成佛。他发了这个心,这了不起!不是普通世间人能够发得出来的。这就是长年不断听经、听道,他开悟了。
【弃国捐王。行作沙门。】
国王不干了,把王位让给别人,他出家修行。世间人所求的名闻利养,今天这个社会一般人所追求的,追求财富、追求权利。这个国王,国这是利益、是财富,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有权利、有地位,权利、地位不要了,一切富贵也不要了、舍弃了,出家去修道去了。诸位想想这个佛道如果要是不好的话,不真实的话,人家怎么肯牺牲王位来追求?由此可知,佛道它的利益一定超过王位,他才肯干。世饶王是这样出家的,我们再想想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这么出家的。不过释迦牟尼佛是以太子的身分出家的,没有做国王,这是已经做了国王,舍弃王位出家的。
佛灭以后,舍弃王位出家的人也不少。像我们读经,早期翻译的安世高大师。《八大人觉经》大家常常念到的,安世高翻译的。我们过去曾经带来的录音带当中,《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也是安世高翻译的。安世高做过国王,安息国的国王,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父亲死了之后继承王位。但是他做国王只做了半年不到一年,就把王位让给他的叔叔,他出家,出家学道。跟中国人缘分很深,到中国来弘法利生,圆寂在中国。这都是舍弃王位。汉朝的安息就是唐朝的波斯,现在的伊朗。安世高是古代伊朗的国王,出家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他真的觉悟了。
『沙门』,在古印度是修行人的通称,不一定是学佛的,一切宗教徒修行都叫沙门。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沙门专门变成佛弟子的一种称呼。它的意思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一个人能够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叫做沙门。由此可知,沙门不分在家出家。在家人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叫沙门,所以这个名称在家出家通用的。古时候通用,现在在家人很少用,多半出家人用这个名称,古时候是通用的。
佛教里面,不少的称呼是在家出家都可以通用的。佛,在家出家通用,菩萨也是在家出家通用的,阿罗汉也是在家出家都通用的。乃至于我们常讲的和尚,和尚在家人也可以称和尚,没有剃头也可以称和尚,不是说剃了头就叫和尚,那你就搞错了。和尚的意思是什么?亲教师。主持这个道场,教化众生的,这个人就称和尚,就好像学校里头校长一样。这个寺院道场的住持称和尚,只有他一个人可以称和尚,他主持教化的。像你们居士林这个道场,是在家居士的道场,居士林的林长就是和尚,他主持教化。所以和尚不分在家出家,阿阇黎也不分在家出家,法师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呼,以佛法教导一切众生都可以称之为法师。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这四种称呼在家人不能称,其它在家人都可以称。像我们从前在台中,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有很多人送李老师这些字画,上面提的字是雪庐大和尚,雪庐是他的别号。他是在家居士,怎么称大和尚?这都是内行人写的。的确他在台中主持台中莲社,主持台中慈光图书馆,以佛法教导一方,他是这一方的老师、导师,称大和尚。所以和尚在家人可以称呼,这是附带给诸位说明称呼。
【号曰法藏。】
这出家了,老师给他起个法名,他的法名叫『法藏』。这个名字的意思也很好,藏是含藏的意思,像仓库一样,一切万法都藏在其中,这个名号的意义很深。这个人就是以后的阿弥陀佛。说明阿弥陀佛当初怎样出家,什么因缘出家。是听经开悟的,真正觉悟了,发起大菩提心、大道心,舍弃了王位跟世间自在王佛出家。出家之后,我们看他修持。
【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
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发道心的人,没有不精进的,没有不用功的。为什么?他追求一个目标,他希望能够早一天实现。法藏比丘的目标是什么?是成佛,而且希望一切众生都成佛,这是他的目标。他果然达到了,真正了不起。这些地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要认真的学习。『修』是修正,『菩萨道』是标准。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参学。善财每参访一位善知识,礼敬赞叹之后,一定自己就表明自己的来意。他就说我已经发了菩提心,已经发了无上菩提心,不知道怎样学菩萨道?怎样修菩萨行?发心之后,这两桩事情最重要。此地这个道字也就包含了菩萨行,道是什么?存心。菩萨存的是什么心?行是行为,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菩萨怎么做法?这到处去参学,听善知识的教诲,修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这是有道;言语造作是属于行,把所有一切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菩萨道。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这四句是赞叹他修学的成就。这是别人比不上的。高是讲德行,他有高尚的道德;才是讲智慧,他有超人的智慧,一般人比不上。勇哲,哲是明哲,他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勇是精进,勇猛、发愤、精进、努力。与世超异。这世间人,就是在一般同学当中,同学比不上他,他的智慧高,愿力大;他的愿超过其它的同学。
『信解明记』。这是在求学过程当中,必须要具备的,这几个条件很重要!第一对老师要有信心,所谓尊师重道。如果对老师没有信心,老师再高明,你也不会有成就,你得不到东西。如果对老师有坚定的信心,有崇高的敬仰,老师虽然不甚高明,你也会有杰出的成就。这在古往今来的历史当中,我们都可以见到。所以在学习当中,尊师就重道!重道没有不尊师的。他对于他的老师自在王佛,当然有坚定清净的信仰。老师教导的,他能接受、他能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明记,而且都能够记住不会忘失。『悉皆第一』。信第一、解第一、明记也是第一。这是世间自在王佛真的很快乐,得到了传人,最好的学生,真能够传他的法。这下面说的更难得!这已经是不容易了、已经非常难得了,更难得的:
【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踰者。】
这几句话对他是特别的赞叹。前面这是一般,换句话说,做学生应当具足的条件。『又有殊胜的行愿』。这是其它同学没有,纵有,不殊胜。殊胜是非常强烈的愿望,这就是四弘誓愿。以后四十八愿就从这个地方来的。弥陀四十八愿不是没有根的,根在这个地方!这是没有出家之前就发这个大愿,普度众生,圆成佛道,在本经里讲平等成佛的这个大愿。这个大愿太殊胜!一切诸佛度众生没有说平等成佛。平等成佛真的是殊胜。『及念慧力』。这念慧具足了五根五力。《弥陀经》上所说的信、进、念、定、慧。虽然只说了两个,实际上五根五力统统具足。以根力『增上其心』。增上就是格外的加强,加强他学习修持的这个心。『坚固不动』。这一句不退转的意思。接着底下讲修行精进,这两句统赞。『修行精进,无能踰者』。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他的精进努力是别人比不上的。到这个地方,这是世尊为我们介绍,法藏比丘跟随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平常学习的状况。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
平常的修学,佛的确已经赞到极处了。法藏有这么一天,到老师这个地方来,『往诣佛所』。这就是世间自在王佛。见到老师,『顶礼长跪』。这是礼节。『向佛合掌』。当然他有事情要向老师请教。这一次的事情也很特别,在老师面前说明他自己的愿望,求老师给他作证明。『伽他』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孤起颂。这个颂就像中国的诗歌一样。词句很整齐,这个地方每一句是七个字,七言颂。每四句是一首,可以唱诵,音韵都非常美。用这个先赞佛,说明他自己的愿望,都在这偈颂当中。
【颂曰。】
底下就是法藏对老师所说的话。前面八句是对老师的赞叹、对老师的称赞。我们看第一首四句。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前面两句是赞佛的相好,后面两句是赞佛的光明。『如来微妙色』,相。『端』是端正、庄严,微妙可以说无比的端正庄严。前面跟诸位说过,相随心转。相怎么来的?心变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的心好,所现的相就好,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相是果报,果必有因,因好果就好。譬如我们在经典里面常读「广长舌相」。佛的舌头很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面孔盖住。释迦牟尼佛曾经表演过,证明什么?证明佛所讲的话真实,不骗人。佛讲一个人,假如他三世不妄语、不骗人,他的舌头伸出来可以舔到自己鼻子。我们的舌头很短舔不到,就是我们常常打妄语骗人,因不好果就不好。佛的舌头伸出来把面孔盖住,告诉我们佛生生世世不骗人,证明佛讲的话真实不虚。所以好因得好相,我们要想自己的相好,一定要修好因,要存好心,要做好人。好心好人的相貌一定好,这是一定道理的。如果自己心行不好,要想相貌好,现在去美容,那都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还有很多副作用。我听说很多美容的,得了一身的怪病,那真是得不偿失。要相好不难,先要修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总而言之,做好人,相就好了。
『一切世间无有等』。这个世间人都比不上;换句话说,这心行上,世间人没有法子跟佛相比。『光明无量照十方』。佛的光明从理上说,佛的智慧念念不舍一切众生,有些众生得到佛的加持,有些众生得不到佛的加持,这是什么原因?这个原因不在佛。佛的光明是普照、是遍照,没有分别也没有好恶。众生所得的利益多少不同,是因为众生业障不一样;业障薄的人得的利益就多,业障厚的人、深的人得的利益就少,这是事实的真相。业障从什么地方看?对佛尊敬的人,对佛经法能够理解的人、能够接受的人,这个人善根就厚,业障就少。如果对佛不相信,对佛所说的经法不能够正确的理解,不能够信受奉行,那他得的利益就少,这就说明他的业障重。在佛菩萨的确是光明遍照、普照。
底下一句是形容。世间光明最殊胜的是太阳、月亮。『日月』之光要跟佛光比较?那就像太阳底下我们点灯一样,灯很明亮,但是在太阳底下就显不出来了。『匿曜』,显示不出来。这是形容佛的光明伟大,佛光的圆满,也就是形容佛的智慧与慈悲。第二首: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这四句也是赞佛。前面两句赞佛说法,佛的音声的确是微妙,微妙到我们不可思议。佛以一音说法,一切众生语言不相同,但是大家听佛说法都听得懂。像我们听华语的,佛说法我们听是我们华语;那个听英语的人,佛说的是英语;每个人听佛说法都是自己的言语。佛用不着翻译,大家听得都非常欢喜,都听得很明了。『有情各各随类解』。不但我们人间的言语不同,佛说法各个都听得懂。这道场里面还有诸天鬼神,他们的言语跟我们更不一样。这些诸天鬼神也听得懂,都像听自己的语言一样。所以佛的音声微妙!古人赞叹这圆明具德!语密这其中的道理,现代的科学家真的是很聪明,他们相信。他们从理论上来分析,确确实实是可能,但是现在还不晓得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所以科学的理论,有些的确把佛法深密的部分,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底下两句是讲身密。佛的这个身也微妙。『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你要说佛的身相,实在讲说不出的。为什么?每个人看佛的相都不一样,佛能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喜欢什么相看佛,佛就是那个相,就是你喜欢的相。随类现身!随类现身含义非常的深广。每个人审美的标准不相同。我看这个相喜欢,你看这个相未必喜欢,可是佛所现的相,叫每个人看到都喜欢。确确实实,像《楞严经》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楞严》上跟我们说出来,不仅是示现这个心、这个身。这个身相千变万化,不是一个相,不是一个固定的相。
有些同修不明这个事实,我常常听到有人问我说:法师,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观音菩萨是男的也是女的,他随类化身!你喜欢看女生他就现女生,你喜欢看男生他就现男生,不是一个固定形相。诸佛菩萨已经无我,无相。你看看《金刚经》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执着相的那是凡夫。他不执着,没有了,因为无相所以无不相。我们今天亏吃大了,执着有一定的相。有相,所以没办法变第二个相。佛菩萨无相,他能够随一切众生现无量无边的相。「普使众生随类见」,这赞叹佛。这八句。下面陈说自己的愿望。这些都是我们要学的。你看看人家怎么发心?怎么发愿?怎么修行?我们要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要想见阿弥陀佛,我们就应当学阿弥陀佛,从阿弥陀佛发心修行的时候学起。这是真学。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
我们发心学佛,特别是出家了,这国王不做,出家了。出家干什么?出家就要为一切众生说经讲道。说经讲道最重要的音声!我们娑婆世界,文殊菩萨讲得很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这个音声就要好。音声之好有些人是天赋的,前生修的好因,赞佛、赞法、赞僧,赞叹三宝,赞叹世间善人、善事,他的音声就好,这个善!凡事都有因果,这是我们要常常去想想,我们要想样样好,要修善因。除了自己修行之外,还要求佛加持。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你发心讲经说法,上了讲台之后,那个人的相跟声音都不一样,跟台下不相同。诸位如果仔细去观察你会发现,为什么?在讲台上有佛菩萨加持,下了讲台就没有了。所以台上、台下相貌不一样,音声也不相同,音声也是佛力加持的。你们认识我的时间不长,在台北有不少同修很早年就认识我的,还有一些我在初出家刚刚学佛的时候认识我的,那个时候的相貌音声跟现在完全不相同。这些都是学佛之后,得三宝威神的加持。得佛清净音,做什么用处?
【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我得的相好音声不是向世间人炫耀,我比你长得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弘法利生,是利益众生。利益众生,实在讲相是要好,因为众生都爱美;相貌不好,法缘就不会好。这是我们在大乘经上读到的诸佛成佛,成佛之后,他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福报,修来的,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相好,为什么?因为相好就能够摄受众生,这众生一看到这个相,他就会跟着你走。这很厉害,舍不得离开你。最明显的例子,我们在《楞严经》上看到,阿难尊者为什么出家?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说出来了。他就是因为看到释迦牟尼佛相太好,说这个相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修成的,就是因为爱释迦牟尼佛的相,出家了。我们这个世间人也常说「秀色可餐」,遇到一个相好的,把吃饭都忘掉了。所以佛很懂得众生的心理,一定要示现很好的相,来摄受一切众生,道理在此地。为的是『宣扬戒定精进』。这是包括整个的佛法。戒定慧三学,小乘法里头修学的中心,精进是菩萨第一善根,所以这三样合起来就是大、小乘佛法统统涵盖在其中。下面一句尤其是难得!
『通达甚深微妙法』。这一句指的是什么?以平常佛法来说,「明心见性」,禅宗里面讲的;《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的心是心作,「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甚深微妙法。如果克实而论,真实甚深微妙法就是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个法门的确是甚深微妙法,为什么?一切诸佛都说难信之法,净土是难信之法。一般人听了不相信,听了要反对、排斥,给诸位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不希奇,我听了点头不错,很正常。听了他就欢喜接受,那是不平常,那是奇怪!一切诸佛都说是难信之法,他怎么会相信!所以你能够相信,不平常。
本经后面都说到,你能够相信这个法门,是你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今天发现。你过去世没有很深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怎么会相信?这个法门一宣扬,人家一听就相信了,那怎么能叫难信之法?那很容易相信,那不叫难信之法。所以一般人听了不能接受、排斥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我们明白,这就是他多生多劫没有这个善根,或者是有这个善根还没有成熟。由此可知,一定是先通达,然后才能够顺利的宣扬,为大众介绍。我们再看下面一首,这底下六句很重要。虽然是法藏比丘向老师提出他自己修学的心得报告。这都是我们自己修行的典范。
【智慧广大深如海。】
佛法所求就是智慧。大乘的禅宗所修的不是禅定是智慧。六祖大师在《坛经》一开端就跟大家说「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他没有叫他们修禅定,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得中国的禅宗是修的般若。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不是以智能为目标。这智慧从哪里来?从定当中来。所以定是枢纽,智能是目标。定就是清净心。
【内心清净绝尘劳。】
『尘劳』是污染。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东西就是尘劳。要把这些东西淘汰得干干净净,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就是本性。六祖大师他在成就的时候,向五祖陈述他的心得报告。五祖传法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契入了、他明白了,说出他自己的心得,第一句话就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所以清净心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的本来心!我们现在心不清净是被污染。现在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怎样由染再回归到清净,这就要真修行。你把修行真正的纲领掌握到了,你真的会用功了。
如何把我们污染的心恢复到清净?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无论哪一个法门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怎样由染再回归清净?我们今天用念佛这个方法。净宗是用执持名号(信愿持名),用这个方法。心净则土净,得到清净心,给诸位说,你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有把握。与西方净土感应道交,那个时候往生可以说是自在往生。这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我们今天想去,去不了,道理在哪里?心不清净跟净土不相应,一定要念到清净心。凡是对心有污染的,我们都要警觉到那是错误的,应该舍离。你看这个世间,世饶王他是国王处理国家的政事,办得再好都是染污清净心,所以他必须把他的王位舍弃掉、富贵舍弃掉。为什么?希望把污染的心再回归到清净。真正的道理在此地。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八集) 1994/11 新加坡 檔名:02-027-0008
请掀开经本第十六页第一行, |
|
|
|
|
|
|
|
6#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8 14:44:42
|
只看該作者
从第三句看起:
【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这和前面一共六句,也就是偈颂的第四首跟第五首前面两句,这完全讲的是菩萨自利之德。因为有深广的智慧,智慧前面说过了,是从清净心里面所生的;由此可知,修行,清净心确实是修学的枢纽。『超过无边恶趣门』。恶趣不仅仅是指三恶道,在六道里面比较起来,三善道比三恶道要好得太多,我们称三恶道作恶趣;如果以十法界来看,那连天人也是恶趣,为什么?他不能够脱离生死轮回。在这六道里面,佛常在经上感叹的说「生死疲劳」,这是真实的现象。三界之外,有声闻、缘觉、菩萨,菩萨无明还没有破尽,要跟佛做一个比较,那他也是恶趣。所以此地恶趣门里面包含的非常之广。「超过无边恶趣门」,这一句它真正的含义是超越九法界。因为底下一句我们就明显的看出来。
『速到菩提究竟岸』。究竟是如来的果地,因为等觉菩萨都不究竟。由此可知,前面那个无边的恶趣门,包括九法界的有情众生,这才显示出西方净土无比的殊胜。『无明贪瞋皆永无』。无明是妄想,贪瞋痴是烦恼,也就是说妄想执着永远断除。『惑』是迷惑,『过』是过失,这里面所说的是三毒习气也都尽了。怎样把它断尽?『三昧力』,此地所说的三昧,我相信每位同修都能够体会,念佛三昧。这六句诸位仔细的去看,它以智慧为首,一开端是智慧广大深如海,而以三昧做结束,都归到三昧。这意思就非常的深,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的,要细心体会到它的深义。
由此可知,三昧的样子就是清净心。不仅是净宗,大小乘佛法无不是修清净心。因为清净心有浅深、纯杂不等,所以才说三乘,才讲等差的果位。清净要达到究竟圆满,这就是如来果地上所证得的境界。因此,只要是学佛,无论是哪个法门、无论是哪个宗派,会修的人,功夫得力的人,都在清净心上用功;也就是说,在三昧上着力,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再看底下经文,这是讲求佛果地上的智慧、德能,这样才能够帮助别人觉悟,是属于觉他。前面是自觉,自觉一定要觉他。
【亦如过去无量佛。】
这句我们也要重视。要成就如来果地上的智慧,一定要事奉无量佛,才能成就无量的智慧。如果我们要没有能力,说实在话,以我们现前业障深重,一尊佛都遇不到,哪有能力去事奉无量佛?幸亏世尊为我们介绍无量寿佛,就是无量佛的代表。我们能够事奉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就决定有机会事奉无量佛。这到后面我们会看到。
【为彼群生大导师。】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以佛的身分,以菩萨的身分,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是真实的『大导师』。引导众生了生死出三界,换句话说,这句就是特别是指五浊恶世导归极乐。
【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
九法界有情的众生,就是『一切诸世间』,就是刚才所说的六道,外面声闻、缘觉、菩萨。菩萨若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无明烦恼很难断尽,菩萨也求往生。不但是一般菩萨求往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都求生净土,何况其余,这是我们要警觉到的。九界有情,阿弥陀佛只用六字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普度,这是能救一切诸世间,六字洪名功德不可思议。
『生老病死』,六道凡夫没有一个人能够避免的。除这四种之外,还有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五阴炽盛苦,这是世尊在许多经论里面跟我们讲的八苦!人在六道里面,八苦交煎,名号功德能救,确确实实能救。这个意思就是事实的真相,在《无量寿经》里面显示得非常清楚、明白,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
人生最大的痛苦,死苦。这个法门可以教我们不死,可以教我们不生病,可以教我们不老,只要你真的能相信,真的明了经典所说的义趣,肯认真的依教奉行。为什么原因?因为这些苦恼,包括生老病死这八苦、三苦,它的根源就是妄想执着,根源!念佛三昧,清净心就能把这个病根拔除,病根拔掉了,那这些苦恼的事相自然就没有了,这是真正治根的方法。佛传授给我们了,问题就是我们自己肯不肯接受。果然完全接受,百分之百的接受,那恭喜你,你什么病都没有了。如果接受个八成,那你还有二成苦恼,你还不能完全脱苦。由此可知,佛是全部教导我们,看我们自己理解多少,愿意接受多少,然后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做到多少。这都是我们自己这边的事情,佛是全教了。底下就说出非常具体的生活行为,这是健康的生活行为,快乐的生活行为,诸佛菩萨正常的生活行为。我们要知道去做,当然更要知道为什么要去做。
【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常行』,常是永远没有间断,行『布施』。布施是什么?是放下,是舍!你要肯舍、要肯放下。放下什么?凡是染污我们清净心的,统统要放下,统统要舍掉。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都是染污清净心的,都是生死烦恼的病根,怎能不舍?应当把它舍得干干净净,所以教你布施!世间人听到佛法,知道佛法好;菩萨修布施波罗蜜,也都能说得出来,自己为什么不肯做?舍不得;换句话说,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我们的生活太苦了,得到太难,很难得到,叫你舍当然也难。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因果,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才有这许许多多的障碍。所以一定要常常读诵大乘经,要去体会大乘经里面的教义。道理明白了,因果清楚了,你自自然然就肯舍了,自自然然你就肯放下了。
理明白了,心里面开解了,我们之不肯舍,是怕自己生活有困难。譬如说财富舍掉之后,我的日子就过得很苦,这是我们自己在打妄想,想错了,不是事实真相。财愈舍,你的日子过得愈自在,过得愈丰富,完全跟我们想象相反。我们不明道理,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心里面才有悭贪(贪是贪求,悭是舍不得),才有这么多毛病。所以舍财,你财用决定不会缺乏;你布施法,一定得聪明智慧;你能够帮助一切受苦、受难的这些众生,你一定得健康长寿,因缘、果报丝毫不爽!菩萨修布施,把布施列在修行第一个纲领,可见得它非常重要。
底下一个是『戒』,戒是持戒,菩萨行的六大纲领,这持戒的范围非常广泛,是广义的不是狭义的。广义怎么说?守法。佛对我们所有的教训,我们都要遵守,不仅仅是讲的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些戒条,不止这些。那个范围太窄小了,所有一切的教诲我们都要遵守。除这个之外,我们今天生活在世间,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人群,我们要跟社会大众相处;维持社会的,国家有宪法,地方上有法令规章,一般没有文字记载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我们都有义务要遵守,才能够维系这社会的安定繁荣,这是持戒。
第三要『忍辱』,忍辱!一切事情我们要有耐心,要忍耐,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忍耐,修学更要能够忍耐。佛在《金刚经》上跟我们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这句话的确是真理。无论是佛法、世法,我们都要有耐心,唯有耐心才能够达到圆满的成就。
底下一个是『精进』。我想这一句现代人的感触会非常深。时代不断在进步,特别是科学日新月异,都在求进步,进就是进步。但是佛教给我们要精进,精是纯而不杂,不是杂进,不是乱进,是精进,这用在世法里面也非常正确。我们在学校里求学,所学的科系,一门精进你很容易成就;踏上社会从事于任何一个行业,你在你本行里面精进,你也很容易成就。同样一个道理,学佛法也不例外。
佛法里面,法门无量!这无量法门,佛并不是要我们门门都学,不是的。是要我们一门深入,不是叫我们门门学的。唯有一门才能入,所以要精进,两个门、三个门就入不进去了。像我们这个讲堂,你看这三面都有很多门,你要进来只能走一个门。你想我同时走两个门、走三个门进来,你试试看你进得来进不来?可是四弘誓愿里头又明明说,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怎么回事情?诸位要知道,那是进了门之后,你能够通达一切法门是帮助别人的。你看看他是什么根基,你就指示他从哪一个门入。所以你门门都知道,自己入门是一门。一门入进来了,门门都通达了。我们佛门里常讲,讲经书是一部经通,一切经通,就是这个道理。
换句话说,我们想一切经通,怎么个通法?一部经,一部经通了一切经就通了,要懂得这个道理。你要果然明了了,学佛不难;不明了了,那就真的是难,你的一部经要真通。到底通到哪里才算通?要通到自性,那就通了。禅家讲「明心见性」,见性就通了;教下讲「大开圆解」,这大开圆解跟禅宗的明心见性,是同样一个境界,是一桩事情,只是说法不一样,那就通了。我们净土宗叫一心不乱,所以你只要能够达到一心不乱,那你就通了。所以一心不乱、大开圆解、明心见性,名词不一样,事实是一桩事情,同样一个境界。为什么到这个境界,一切都通了?佛告诉我们,当然这是事实,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既然见性了,那还有哪一法不通?当然通达,当然明了,世出世间一切都能通达明了,这是学佛的人不可以不知道的。你真正明了,你才死心塌地一门深入。
在我们净土宗,我们念佛、我们修行,我们的目的就是求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成就了,那就是前面讲「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这个境界立刻就现前。所以要精进。最忌讳的是杂进、是乱进,那就很难成就,所以学东西不能学杂了。《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告诉我们,念佛最忌讳的就是夹杂,夹杂是很难成就!不但不可以夹杂世间法,佛法也不能夹杂。譬如说我们念佛求生净土,我们每天的功课只念《无量寿经》,或者念《阿弥陀经》,这就是专;除了《阿弥陀经》之外,我还要念《金刚经》,还要念《普门品》,还要念《药师经》,还要去拜《大悲忏》,这叫夹杂;这种进叫乱进了。多!乱进,拉里拉杂的,杂进,这很难收到效果,所以要懂得,专!喜欢拜忏的人,诸佛菩萨的确有方便,有净土忏。总而言之,都不舍这个法门,这就对了。像夏莲居居士编的《净修捷要》,这最简单的忏法。如果还嫌不够,他另外编了一部《宝王三昧忏》,这可以,都是属于净宗的。这是给那些喜欢拜忏人用的。其实无论拜什么忏,都不如拜阿弥陀佛好!这才叫做专精,真正的精进。
精进之后就有定,我们通常叫禅定。禅定是通称,绝对不是指禅宗里面打坐、修禅,那种叫禅定。六度里面的禅定是心有主宰,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这叫定。我们举个例子,世法里面,现在市廛里面,无论什么样的产品都是很新奇的,你看了一看不动心,这是你有定,你得定了,不会被诱惑。在修行里面许许多多的法门,许许多多的方式,你听说了,你看到了,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也不为它所动。不能看到这有个禅师来了,我们去学坐坐禅;那边一个密宗上师来了,我去跟他学念念咒,那这就错了,这你就没有定,你那个心随着境界转,你做不了主宰。所以这个定是心里头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摇,这叫禅定。乃至于我们日常生活,我们有自己的规律,也不会为环境所转变,这些都叫做『定』。
『慧』,简单的说,有能力辨别真假。现在这个世间假的东西很多,要有能力辨别,就连佛法也有假的;有真有假、有邪有正、有是有非、有利有害,你有能力辨别这就是智慧。由此可知,菩萨行门里面这六种纲领,完全是教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生活,乃至于待人接物处事的一个标准。我们要符合这个标准,这叫『六波罗』。波罗是梵语,意思就是圆满,圆满的功德。我们认真来修学,你一定能够得到,你自己修学所求的愿望,这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
第七首里面,特别是末后这两句非常重要,给我们很大的启示,都要求我们在生活当中去学习。『未度』的,围绕在我们的四周,我们家里面的家亲眷属、邻里乡党,我们的朋友、同学、同事,有很多人没接触到佛法,未度的。我们跟他认识,认识就是缘分了,我学佛,我知道佛法的好处,我要把佛法介绍给他,这是什么?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义务,我跟他熟,要把佛法介绍给他,这就是没有度的要去度他。
还有跟我们不认识的,陌生人,虽然不认识、陌生,我们也有度他这个心,这个心愿不能没有,也得有一些善巧方便。譬如我们学佛的人,无论走到哪个地方,这佛法的小册子,身上总要带几本,为什么?不一定遇到熟人了,就可以送给他一本。如果没有这些书,我们印的有很多卡片,那更容易携带。常常存这个心,常常有这个念头,到处把佛法传给人。我每次坐飞机,我在那个座位上,前面那个口袋里都放一本经书,我们下飞机了,那个经书还放在里面,给后面人看,这我们有这个念头。我们这印得很多,随大家去拿,拿完了我们再印。要有这个心,常常存这个心帮助别人。陌生人我们也帮助,何况认识的人。
『已度之者』,就是已经学佛的,对佛法有很深信仰的,这些人要劝他念佛往生,『使成佛』。我们晓得所有一切法门,在今天一生当中决定可以成佛的,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所以我们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已经学佛的人。他不能接受,那他有障碍,有障碍,我们有耐心慢慢的等,等他业障消除之后,他就会回头。所以要有耐心,要能够欢欢喜喜的去帮助他。
底下这两句太好了。『假令供养恒沙圣』。这是讲我们别行,修学其它法门,意思在这个地方。圣是圣人,恒沙是数,像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菩萨、罗汉。那你供养这么多,你的福报当然很大很大!福报大不能了生死,这个诸位要知道。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福德不能救,那个救就是讲生死轮回,福报再大也救不了,这句是讲的修福。『不如坚勇求正觉』。坚是坚定的信心,坚定的志愿,勇猛精进求往生。此地这「正觉」是成佛,唯有往生不退才能成佛。这是我们一生当中依照这个法门,决定可以成就。也就是说,愿令一切众生老实念佛,此地的正觉我们可以直接说往生。
【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
求成佛,一定要摄佛净土。这几句是法藏比丘向他的老师提出他的心得报告,这都是属于他自己修学的心得,他的成绩,他的成就,也是往后四十八愿的中心。『恒放光明照一切』。寂而常照,智慧光明,愿力不舍一切众生。弥陀值得人赞叹,值得人佩服,就在因地上一发心,这个心就殊胜了,确实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希望一切众生圆满究竟的成就。今天他老人家是因圆果满,所以感得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为什么?诸佛如来在因地那个愿心比不上阿弥陀佛,我们在这个经文上统统可以看到的。
【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这两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他成就了。这是弥陀愿力所成的极乐世界。『殊胜庄严无等伦』。这是简单略说殊胜的状况。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
这了不起,『轮回』,这刚才讲了恶趣,六道轮回里面的众生。『诸趣』,包括阿鼻地狱这些众生,法藏比丘他的愿望是希望他们快快的往生极乐世界,到他那个剎土享受安乐。那个地方是真正的安乐,真实的安乐。反过头来看看我们这个世界,真的是佛在《八大人觉经》上所说的「国土危脆」,谈不上安居乐业,安居乐业是我们的幻想不是事实。这些名词里面都有因果关系,乐是果,安是因,如果身心不安,哪来的乐?要怎样才能安?平就安了,平安!心平自然就安了,不平他哪来的安?没有安就决定没有乐。那怎样才能得到平?和平。和很重要,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修六和敬。和下面心就平,平就得安,安就得乐,互为因果,所以六和敬非常重要,六和敬是安乐的真因。这是说明弥陀成佛之后,的确殊胜超绝。
【常运慈心拔有情。】
这大慈大悲。常,不间断,从时间上说的。佛以大慈悲心帮助这些有情的众生。
【度尽无边苦众生。】
『无边』讲的空间。常是讲的时间,换句话说,他老人家这个悲愿、悲心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范围广大无比!不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苦难众生,他都念念不忘,这个心量多大!就像地藏王菩萨一样,众生不能度尽,誓不成佛。
我们在此地看到阿弥陀佛的伟大,也就是说一定要帮助这些苦恼的众生,帮他当生成佛,这是弥陀的本愿,实在讲也是一切诸佛共同的愿望。阿弥陀佛他做到了,诸佛如来还没有做到。他怎么做到?他用一个最巧妙、最容易的方法,用六字洪名,所以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阿弥陀佛,都护念阿弥陀佛。大家共同的愿望,他老人家兑现了,你说哪一尊佛不欢喜?所以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怎么个度法?都是把这些众生介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都送给阿弥陀佛。像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样,他怎样成就我们?劝我们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诸佛,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都劝大家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到那个地方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一生当中不退成佛。这成佛的快捷方式,没有比这个更快速。到这个地方是法藏把他的愿望、修学的成就报告出来。末后这首是请佛作证明。
【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
菩萨弘誓只有佛能够给他证明。
【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这两句我们要学习。菩萨自行化他,自己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的业障习气,虽有弘愿消除,虽有诸佛加持,但是还免不了有一些障难。我们从本师释迦牟尼佛的示现,释迦牟尼佛我们在传记里头看到,在经典里面看到,他老人家成佛也受许多挫折。教化众生,他的学生里面、徒弟里面也有不听话的,也有调皮捣蛋的,六群比丘,天天给佛找麻烦。在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黄梅得法之后,多少人不服,要找他算帐,甚至于陷害他;他跑到猎人队里面去避难,躲了十五年才出来。这都是佛菩萨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
我们自己在这个时代里面,纵然是诚心诚意、热心弘法利生,障难决定不能避免。遇到有这些挫折要有耐心,要想到法藏比丘的教训。『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愿行相符,我们才能够成就,有愿、有行;如果有愿没有行,这个愿是假的,这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很多人有愿,但是做不到,天天在佛菩萨面前发愿,一次也没做过,这个愿叫空愿,这不可以的。有行无愿也不行,为什么?他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好比人走路,肯走路就走,不晓得往哪走,不知道要走到哪里去,这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定要有行愿相符,才能成就。
求生净土,我们每位同修都发心求生净土,一定要有大愿,要求上上品往生;不要去学着,我下下品往生就可以了,古人常讲。求上上品如果得不到,还能有个中品往生;如果你把目标定在下品,那不能往生的机会就很多了。所谓是取法乎上,那仅得乎中;那取法乎下,就得不到了,就落空了。所以我们的愿望要上上品,力争上游,这是正确的。当然对于品位不要去计较、不要去执着,我一定努力,一定向上,这样就正确了。
要想品位增高,一定要依照净土三经的教训,要把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部经要熟、要透熟、要明了;不但熟还要了解、要明了。把经里面所说的教训,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变成我们自己的愿望,变成我们自己的行为。这样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相应,与经典的教训都不违背。这不但是跟弥陀、释迦,乃至于十方诸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这个缘就无比的殊胜!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当然高,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记住「如是愿心永不退」。再看底下这一品。
「至心精进第五」。这一品要介绍解行两门的解门。至心精进,至诚无上的种种心行,在这品里面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古人常说「入道要门,发心为首」,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修行要务,立愿为心」,我们讲修行,先要有愿,没有愿,这个行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行会有落空。我们看经文。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
这是说明他真的发愿了,确实符合古德的教诲。他对他的老师说『我今为菩萨道』。这不为自己,菩萨是以度众生为目标。所以我们也应当要常常反省、反省,我们这一生当中,究竟为的是什么?法藏觉悟了之后,他为菩萨道,我们为什么?如果不是为菩萨道,给诸位说,就是为六道轮回!这都是真正的事实。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全是造六道轮回因,怎么能脱离苦海?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就有警觉。看看人家,人家做国王,他所做的是轮回业;舍弃国王不要了,出家修道,为菩萨道,超越轮回了,所以他生活有目标,修学有方向。我『已发无上正觉之心』,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像善财童子参访善知识,一开口就说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跟这句话意思完全相同。此地讲的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取愿作佛』。学佛了,你看人家这个目标方向正确。学佛做什么?学佛就是要作佛。我们想想我们今天学佛,我们求的是什么?求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求我身体健康,家人平安快乐,求这个,糟糕不糟糕?求的还是六道轮回。人家这个口气不一样,他来作佛的,所以他就成佛了。我们心里没有佛的念头,所以生生世世都没做得了佛,原因在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佛,我们明白了,我们一定要发愿作佛,跟阿弥陀佛一样。不但将来到西方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现在我们的心行也要跟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的思想、行持就在这本经上,我们天天念这个经,希望把经典里面所说的,都变成自己的心愿行持,这叫学佛。因为他要作佛,这才要求老师教给我作佛的方法。
『愿佛为我广宣经法』,这就求法,求方法!广宣经法,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当奉持,如法修行』。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是做学生请法的态度。如果没有这个态度,老师跟你讲了,讲了是耳边风,给你讲了都做不到,那讲是白讲了,那老师就不会跟你讲。他是真的,他奉持如法修行;换句话,他真的去实行。老师怎样教他就怎样做,百分之百老老实实的去做,这真正的好学生。一个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一定很认真、很用心的来教导,这是做学生的态度。
【拔诸勤苦生死根本。】
修行的第一个目标是要成就自己的德行,要成就自己的德行,就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断掉。这些烦恼习气就是无始劫的生死根本,他要拔除,连根拔掉。那个根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这是根!认真的把那个根拔掉,这真修,这才是真正的觉悟。我们在禅宗语录里面常常看到赞叹修行,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贪瞋痴是根本,要把这个东西去掉。真正存心去拔除贪瞋痴,这个人是真的觉悟了,真正在修行。
【速成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句求证果成无上的佛道。四弘誓愿里头,「佛道无上誓愿成」。
【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
这个愿很特别,其它诸佛没有发过这个愿,法藏发这样的。他成佛的时候,他的『智慧光明』,所居的国土,极乐世界,『教授名字』。这个里头有人、有法,人,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我们讲西方三圣;法,六字洪名,或者讲净土三经、名号功德,这是方法。『皆闻十方』,不是一个世界、二个世界、十个世界、百个世界,不是的,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不知道有阿弥陀佛的,没有一个地方不知道有极乐世界。我们不可以讲西方,从我们这个地方讲是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从极乐世界西方讲,那边人讲东方极乐世界,对不对?所以说不能讲西方,西方是我们讲的。在它的四周哪一方面讲的,那个方向就不一样,所以说都知道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一切诸佛如来都讲弥陀三经,所以这三经名号十方普闻!阿弥陀佛当初有这个愿,今天成佛果然兑现了,这是其它诸佛在因地的时候没有发这个愿。诸位同修想想,你们有没有发过这个愿?我们没有发过这个愿,念头也没动过这个,你们将来成佛,比不上阿弥陀佛,很了不起!很殊胜!
【诸天人民及蜎蠕类。】
这句是讲十方世界六道众生,差不多每尊佛的世界都有六道。像释迦牟尼佛这个娑婆世界一样,都有六道,六道众生苦!
【来生我国。悉作菩萨。】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个法门殊胜?为什么这个法门一切诸佛赞叹?真的了不起!六道里面的蠕动是指三恶道,畜生。畜生、饿鬼、地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六道,人天都没有,也没有声闻、缘觉,全是菩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菩萨。而且不是普通菩萨,前面跟诸位介绍了,都是普贤菩萨。因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统统是修十大愿王,统统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一切菩萨当中最殊胜的。佛在《华严》上说,菩萨如果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圆成佛道。西方极乐世界各个修普贤行,所以一生当中圆满成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无量法门里面,要选择净土法门,就是这两句!其它法门里头没有,其它经典上没有。这就是真实的利益。再看看底下这两句更不可思议!
【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
这的确是希有。我过去读经,当我初看《六祖坛经》的时候,我对于六祖惠能大师很佩服,他的心胸果然不凡。他到黄梅去礼拜五祖,五祖问他你来做什么的?他说我来作佛的,这个口气了不起!我们没想到,我们也从来没有看过一个人到寺庙来学佛,他说我是要来作佛的,没听说过也没见过。六祖这么大的口气,他的成就果然与人不同。所以说学佛来作佛的,这我们听说过。法藏不一样,不但我要作佛,都胜无数诸佛,我要比其它一切诸佛还要殊胜,还要超过,这没听说过。确实我们在许许多多大乘经上,没看到过这样口气的人。这个地方能看到他的心量,能看到他的愿望。为什么作佛还要超过一切诸佛?目的是要普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以最快速的时间圆成佛道,他真做到了。这一段是法藏陈述他的大愿,问佛能不能满这个愿。
【宁可得否。】
他发的这个愿能不能得到,能不能满这个愿。这是一段,我们再看第二段。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
老师得到这样一个学生,我们想象当中,一定是无量的欢喜!确实得到了传人,可以把如来家业付托给他,所以给他说法,说经就是给他说法。
【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
这是先用比喻来说。佛说法,确实很多人从比喻里面明白过来,体会到佛说法的真实义。这个地方也用比喻说,譬如大海,海很大,一个人用斗去量这个海水,能不能量得尽?假如说是『经历劫数』,给他很长、无限长的时间,让他去慢慢量,也可以把这个海水量完!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暗示法藏比丘,你这个愿可以得到的,先给他一个比喻、暗示,然后再教他。
【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
这就肯定告诉他,你的愿望可以满足的,只要你『至心求道,精进不止』。至心是真心、诚心,真诚的心去求,又能够精进不止,你就会得道。我们今天学佛、修道,我们的功夫不得力,念佛问你有没有把握往生?没把握。毛病出在哪里?我们没有至心,我们也没有精进。虽然诵经、念佛,心里面拉拉杂杂、牵肠挂肚的事情还不晓得有多少,这就不是至心;杂心念佛,妄心念佛,又未能精进不止,所以功夫当然不得力,道业前途自然是渺茫。我们把病因找到了,把这个因消除掉,我们功夫自然就得力了。法藏这个愿不可思议!超过一切诸佛的弘愿,他都能兑现。我们今天求往生,这个愿望怎么能不成就?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
这句话是反问。自在王佛告诉他,这段话里面有三个自,『汝自思惟』、『汝自当知』、『汝应自摄』,这话里讲,你统统自己都明白,无需要我教导。这个经典前面跟诸位介绍了,经文虽然不长,把大乘佛法所有一切宗教的义趣都包括在其中。这里面不仅仅是教,有密、有禅,这段说法完全是禅宗的语气,这个用意很深很深。这三个自就是直指人心,跟禅宗里面教学无二无别,完全是指当人自性,真心自性,因为一切法不离自性;净宗里面所讲「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一入佛门,求授三皈,三皈叫三自皈;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三自皈。里头意思很深很深!发起真诚的心,必定包含诸佛真实的果地。因果是同时的,所以佛用莲花表法。莲花就是因果同时,开花是因,花一开,莲蓬里头就有莲子,莲子是果,所以不用其它的花来代表,用莲花,莲就是代表因果同时。所以菩萨一发愿,那个果就隐隐的含在其中,这个意思很深很深。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是大乘佛法里常常讲的,只要你肯精进,愿望一定不会落空,决定可以证得。
这三个自是自在王佛传授给他的,指引给他,显示出大慈大悲。对他爱护之深,不是一般人能够体会的,他有很深的意思在里面。古德在批注里面告诉我们,这里面至少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法藏比丘过去的因一定非常非常的深,这桩事情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佛在这个经上说得很清楚。在末法时期,我们听到佛的名号,接触到《无量寿经》,或者是净土三经、五经,能信、能愿、能行,这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所种的善根福德现前、成熟;如果不是这样的深因,这一生当中纵然遇到了,也不能够信受奉行。以此类推,法藏比丘的因一定是非常非常的深厚;所以世尊这样一点,他当然就会开悟,像禅宗一样言下大彻大悟。老师用这个方法,但是他并没有这样表演,这里头也含着有很深的意思。因为在这个地方,老师这么一点,他就豁然大悟了,这就不叫净宗,就叫禅宗,也不是净宗。所以老师用的是这个方法,他故意装不懂,这是崇尚于二力法门,净宗的义趣,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说摄取诸佛的国土。这也没有定法,都是随个人的愿心;有些人愿意住净土,有些人愿意住秽土。像释迦牟尼佛他就住秽土,地藏王菩萨发愿要度地狱众生,那个地狱谁都不愿意去,那他愿意去,这是个人的愿心不一样。所以,这个问也问得很好,这清净国土汝应自摄,这是你自己的愿望,也用不着佛来指定,随你自己的愿望,随愿都能够成就。第三凡是净土有化有报,有化土、有报土,化报高妙,不是菩萨能够摄取的,一定是如来果地。但是摄取还是要靠自己,所以佛讲汝自当知。这些的指示都是禅宗里面所谓向上之事。这向上之事,这个上就是如来果地上,的确不是普通菩萨自分的,当然不是凡夫所能够猜测得到的,也不是凡情所能够理解的,它含着有这么多深义在其中。我们再看法藏的态度。
【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剎。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这就是说世间自在王佛这样一指引,这三个自,他都没有豁然大悟。这豁然大悟下头就没有了,这就变成禅宗了,他没有接受。这里面也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把自己放在一边,完全依赖佛,完全靠佛,净宗叫二力法门,我们要靠佛力。禅宗完全靠自己,不靠佛力。所以这三个自的指示,是不必靠佛力,但是他还是不能承当,依旧要靠佛,这就变成净宗,这是净宗跟禅不相同的就在此地。
『斯义宏深』。指超过诸佛,他成佛要超过诸佛。他的佛国要超过诸佛的国土,这个意思太深了,是指这个意思。『非我境界』。不是菩萨能够理解的境界,这是佛境界,菩萨不能理解。实在说弥陀的大愿,五乘平等同时入报土,确确实实是一切诸佛剎土里头没有的,五乘是什么?菩萨,像文殊普贤,缘觉、声闻,下面六道众生这是凡夫。信愿持名方法是一样的,菩萨也用这个方法,罗汉也用这个方法,我们也用这个方法,地狱、饿鬼、畜生还是用这个方法。信愿持名就能往生到极乐世界,生到极乐世界平等都作菩萨。到后面四十八愿,诸位就看到,统统都是阿惟越致的菩萨,圆证三不退的菩萨,这十方世界没有!实在是超过一切诸佛的剎土。世尊在其它一切经论里面,跟我们介绍他方诸佛世界,未曾说过。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才晓得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对我们关系太密切!我们得到这个法门,真的是如获至宝,无比的殊胜。这下面这求佛。
【惟愿如来。应正遍知。】
这个『应』就是应供。『正遍知』,这个德号前面介绍过了。
【广演诸佛无量妙剎。】
求佛为他介绍,介绍无量无边诸佛剎土,这就是他所要修学的。人,也就是一切众生,现前能够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成功,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极尽美好,这是佛教化众生的目的!法藏比丘就是要知道一切诸佛他们怎样修因证果的,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众生因缘果报的真实相,他想知道这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建造,他要超越一切诸佛剎土的蓝本。所以极乐世界不是凭空想象成就的,而是集一切诸佛剎土美好的大成。十方诸佛世界他们好的,阿弥陀佛统统采取,那些不好的统统不要,统统舍弃。譬如说一切诸佛剎土里面,有三恶道,有六道轮回,他不要,这个东西麻烦,他不要;一切诸佛里头有最殊胜、最好的,他统统采取,这实在讲非常合理,合情合理。
譬如你们贵国新加坡,虽然幅员不大。新加坡的人民,从政府到百姓,你们都有智慧,都有眼光,到世界各国去观光考察,哪一个地方好的,我们都学习;哪个地方人家不好的,我们都不要,这新加坡就变成我们地球上的极乐世界。这么做的!不是在家里凭空想象的,不是的。所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样成就的,这真正令人佩服,他的思考方式合情、合理、合法,这是很了不起的,也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
我们在今天修学就采取这个方法,我们看看别人,人家为什么生活幸福、快乐,我们向他学习;把那个不快乐、不幸福的原因找到,把它消除,我们的果报就现前了。人家的家庭为什么圆满?人家的社会为什么安定?我们在这里学到方法了,果然能够依教奉行,现前得的利益就无比的殊胜。这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解、同行;我们再以一颗清净的心、真诚的心、慈悲的心,求生西方净土,决定是上上品往生。经典的利益确实是无量无边,我们细心在里面去读诵、去思惟,把它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之中,这个经典才有用。不是白念,不是空念,真管用,确确实实能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能改变我们的人生,使我们达到如愿的、满愿的这样一个目的。这底下就好懂了。
【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
是处处向老师表明,老师的教诲一定认真去做。『修习』就是认真的去做。所以他要多知道、多明白,自己在当中才有所选择,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九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09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面最后一行,从第二句看起。
【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前面法藏比丘向他的老师陈述自己的愿望之后,接着就请法。老师非常慈悲,知道他『高明』。高是讲德高,明是说智慧;这个学生有高尚的品德,有深广的智慧。更难得的他的『志愿深广』,显示他真实无尽的慈悲,于是就应他的启请而为他说法,为他宣说。这个地方文字就比较简洁,佛长时间的教学,几句话就带过去了,为他『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因为法藏要求佛跟他讲这一切诸佛的剎土庄严之事,他的目的在这里面去选择,集诸佛众善之大成,来建造他理想当中的修学道场,目的在此地。
智慧真的是难得,志愿难得,他这个构想是更难得,所以世间自在王非常欢喜给他说出这些事情。此地我们要注意的「二百一十亿」。二百一十亿在数字上来说不算太多,不算是个大数字;可是在这个地方不当作数目字讲,当什么讲?表法的意思。在密宗里面表法,十六代表圆满,我们这个经一开端,上首大众里面,在家居士众有十六正士,「咸护等十六正士」,十六是代表圆满的;十六之外,二十一代表圆满。所以这个地方二百一十亿是二十一的扩大,它是代表圆满的意思,不是数目字,数目字那太小了。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二百一十亿那算什么!这都是代表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剎土一个也不漏,是表这个意思。这个说法《华严经》上讲到,本经与《华严》关系非常密切,这个表法,我们可以说跟《华严》无二无别。《大智度论》上也有这个说法,所以这二百一十亿我们要看作表法,意思才会圆满,才正确。
世间自在王佛,可以说将虚空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里面的状况、因果,都跟法藏比丘详细说明。剎土里面功德,『严』是庄严,『净』是清净,『广大圆满之相』,都给他说明了。『应其心愿,悉现与之』。在这里也显现出佛的神力不可思议,佛不但详细给他说明,而且把这些诸佛剎土以神力变现在他面前,让他自己看,这正是我们中国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师教导跟他说,这就是读书;把这些相现给他看,这就等于行万里路,让他自己亲自看到这个境界。就像我们现在的旅游、观光、考察,都到那里去亲自看一下,这个学问见识才真实,并不是完全是听到传说,是亲自去见到这个境界。
『说是法时,经千亿岁』。自在王佛教法藏比丘教了多久?那个时候的人的寿命长,教了千亿岁,万万是亿,千亿!这是讲教学时间之长,这么长的时间来教导他。在这个地方,我们想到孔老夫子常说「教不厌,诲不倦」;孔老夫子教学的精神不疲、不厌。我们在此地看到千亿岁不是短时间,要没有相当的耐心,这个学业怎么能完成?佛慈悲教诲不倦,法藏做学生的也很了不起,学而不厌。这一段我们看出法藏求法,真的他就得到法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真得到了。我们再看下面第三段讲他修行。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
闻是听、听闻。佛千亿岁的教诲,『闻佛所说』。
【皆悉睹见。】
因为佛每说到一尊佛、一个佛剎,佛都会把这个相现出来给他看,他都看见了。这是乘佛的威力,才能够听清楚、看清楚。心里明明白白,于是乎发起无上殊胜之愿。原来最著名的四十八愿是有来历的,听多看多,心里面感触很多,这是闻成就,也是四十八愿根源埋伏在此地。
【于彼天人善恶。国土麤妙。】
这个地方我们注意到,这里有思。闻、思,这下面当然一定有修,这三慧,菩萨的三慧。人家是真用功、真肯干!『天人善恶』是因,『国土麤妙』是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报。十法界、四圣法界的果报就妙,人家修的是善因,六道就粗,六道凡夫修的因是不善。在六道里面比较而论,善多恶少,这就是三善道比三恶道那要好得太多了。如果是恶多善少,那就感到很粗的境界。地狱、饿鬼、畜牲,我们讲的三恶道。十方诸佛剎土里面的状况,法藏比丘统统见到,统统明了。
【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
这些地方不但我们明白西方极乐世界是怎么来的,可以说这一段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历史,同时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今天要往生,我们要做佛的弟子,佛在过去生中发心的行持,可以说都是我们修行最好的榜样,是我们应当要记取的,应当要学习的。这段经文里面最重要的『便一其心,思惟究竟』,那的确是明了通达之后,这个一心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微妙报土的真因。由此我们也明白,十方世界诸佛剎土要跟此地比一比,恰好是很鲜明的对比,那就是什么?十方剎土是杂心变的,才有十法界,杂心变的!西方世界一心成就的,所以这个土就清净、就微妙!
弥陀一心不乱成就的,每个往生的人也是要念到一心不乱才能感应,才能往生。说到这个地方,也许同修们有了疑问,一心不乱好难!那假如我要是得不到一心,我这一生不是没指望了吗?这的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是真的问题。好在弥陀是真正慈悲,我们不必念到一心也能往生。但是这个杂乱心是决定不能往生的,最低限度要念到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一心不乱的边缘!没到,刚刚达到一点点,有那么一点影子,就能往生。这个我们可以做得到的,这不是真正的一心,相似的一心,有一点像。我们念佛的功夫得力,能够把妄想烦恼伏住。古人有个比喻说「石头压草」,根并没有拔掉,石头压住了,它不起作用。就这样的程度就能往生,这个我们才安心。
所以本经讲的往生条件,他没有说一心不乱。在「三辈往生」里面,经文很清楚、很明白告诉我们念佛的要领,「一向专念」;前面一句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行了。他没有说一心不乱,一向专念就好办。《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那个标准就高;但是世尊当年讲《阿弥陀经》,在梵文原本上没有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是翻译的人他翻的,鸠摩罗什大师翻的,翻成一心不乱,使我们感到为难了。玄奘大师的译本是直译的,现在这个本子也流通,在《净土五经读本》,我们收在里面。诸位看看玄奘大师的译本,你就晓得经里头并没有讲一心不乱,而是讲的一心系念;一心系念跟一向专念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我们感觉得还不太为难。罗什大师有没有翻错?如果罗什大师把经翻错了,玄奘大师比罗什大师要晚很多年,一定会把他纠正过来,玄奘大师并没有说罗什大师翻得不对;而且玄奘大师的学生窥基,是玄奘的传人,是玄奘得意的弟子,给《弥陀经》做了一个批注,还选罗什大师的本子,并没有用老师的本子。由此可知,他们师徒对于罗什大师的译本非常佩服,他翻得不错。
一心不乱怎么回事情?只要我们在此地念到功夫成片,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佛来接引的时候先是用光来注照,佛光照着我们,佛光这一照就把我们的业障就消除了,把我们的功夫就提升了。所以我们只要念到功夫成片,临终一见阿弥陀佛,这个地位马上就提升了,就加了一倍,就到事一心不乱。所以他翻一心不乱没翻错。假如我们自己真用功,真的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你时候,会把这个功夫又提升,事一心就提升到理一心。所以佛的加持正好是我们自己修持的一倍。这就说明我们自己用功非常重要,「便一其心」,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今天念佛要一心称念,也就是要专心念佛,最好不要有杂念,不要夹杂。初学当然是免不了夹杂,总得要提高警觉,使这个夹杂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少,这就是进步,这就是功夫得力。如果我们念佛念了很多年,杂乱的现象依然如故,没有改进,那就是我们的功夫不得力,这样往生就没有把握,比较上要困难。功夫得力,自己往生有把握,这是真实的受用。此地我们看到极乐世界,秘诀就在一心。
『选择所欲,结得大愿』。这个大愿就是后面所说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法藏比丘在一切诸佛剎土里面选择成就的。诸佛剎土里面有不殊胜的他不要,三恶道他不要;一切殊胜、好的、善的这一面,他都采取,他这个四十八愿这么来的。『精勤求索』。精是选择,一点都不马虎,一定要选择最好的、最殊胜的;勤是勤奋,认真努力不懈怠,在那里求索。『恭慎保持』。选择之后要能够把它保持而不失掉。再看底下:
【修习功德。满足五劫。】
前面我们看到闻思,这里就修了,修了多久才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修了五劫,这个五劫是「精勤求索,恭慎保持」。这个恭慎就是真诚心、恭敬心,使自己的功德保持而不失去。如何能保持功德?佛法里面常讲火烧功德林,我们修功德不容易,一把火就烧掉了,什么火?瞋恨之火,一发脾气,那功德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东西难。想想我们长年累劫的在念佛、在诵经、作功德,一发脾气了,没了、完了;等脾气消了之后,再念、再修积。如果你是在听讲之前,发一顿脾气就完了,你的功德都没有了,这要知道!最怕的就是瞋恚。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真正想修功德的人,那个警觉性就很高。决定不发脾气,不管什么事情,惹起我们心里不高兴,想发脾气了,你要警觉到,那是什么?魔障;魔看到你已经不少功德,就劝你烧!烧!你就真听话,就把功德烧掉。如果你要是不发脾气?你的功德在,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把你破除掉,魔也没有法子,魔还是叫你自己把你自己功德摧毁,他没有能力。所以你有警觉心,我不干,我绝不发脾气,绝不肯听从,这个功德才能保持。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的。福德,发脾气没有关系,那个福报还在,功德不行,功德一发脾气就没有了。由此可知,要能真正恭慎保持,一定是贪瞋痴慢烦恼习气统统断掉了,那他的功德就能保持了。
《金刚经》上教导我们初学的人「一切法得成于忍」,所以忍辱波罗蜜能把功德保持住。布施、持戒是修功德,忍辱是保持功德。所以没有忍,虽修功德随时都会被烧掉的、都失掉的。所以菩萨六度是每一个环节都扣得紧紧的,彼此有密切的关系;到精进、禅定,那你功德成就了,这才显示出无量的智能。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他修满五劫,这么长的时间。
【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
『俱胝』是古印度数目字的单位,相当于我们中国一千万,一千万叫一个俱胝。二十一俱胝就是二百一十亿佛剎,所以它这个地方用俱胝,显示出这是用密宗的表法。所以我们这部经里面,有教、有禅、有密、有净,无量无边的法门都浓缩在这本经里面。所以这一本经我们读诵修学,就等于所有的法门你统统都修了,确确实实是这个意思。
【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剎。】
这是说他的成就。我们一个佛剎的事情容易明白,无量无边佛剎就难了;他现在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佛剎通达明了,就像自己本国国土这么样的清楚,这么样的明了。
【所摄佛国。超过于彼。】
他的愿望真的圆满。他建立的极乐世界,确实超越诸佛的剎土,集诸佛一切功德圆满的大成。这一桩事情,这讲的修成就,他修行的成就,实在讲也不是简单的。我们要把这些事实真相要清楚、要明了,我们对于净宗就能产生坚定的信心,不会怀疑。极乐世界绝非偶然的成就,自在王佛跟他讲经说法千亿岁,法藏自己认真的修学,精勤的选择,五劫的时间才满足,哪是容易事情?所以这是集一切佛剎庄严清净之相而成就的,自自然然超越了诸佛的剎土,满了他的愿。所以后面本师释迦牟尼佛对于阿弥陀佛的赞叹,说他「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释迦牟尼佛这样赞叹他,所有一切诸佛都像释迦牟尼佛同样的赞叹他,所以这是很不容易一桩事情。
我们看他这段历史,这段的经历,我们自然会感到这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合情、合理、合法,值得我们相信,信西方世界不是他凭空想象的。过去天台大师、智者大师给我们说通达究竟圆满的道理,这是善;但是要是着相,那就不善。诸位想想,通达原理着相还不叫善,何况其余!从这个地方我们体会法藏选择之精,所以他那个善恶的标准不是我们的标准!《华严经》上佛说得好,佛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也说了一个执着,可见得着相、着见那是大病。所以世尊在《金刚经》上,才极力的破除这桩事情。《金刚经》的前半部破四相,后半部破四见;见比相要细,相粗见细,见是心里头的念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后半部就说得更微细,若菩萨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菩萨。可见得执着是大病。
我们在一切大乘法里面,修学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没有办法断执着。那我们这个法门有执着不怕,叫你执持名号,你不要执着别的,执着别的不行,执着这个名号,就能往生,这是着相。其它的大乘不可以着相,我们这个着相行,着相就是叫带业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之后,我们再破执着,再来离相,这真的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方便。使一切众生往生不退成佛,是人人有分,这实在不可思议。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
这个『既摄受已』,就是说他已经经过五劫的修行,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造成了、完工了。这完工之后,要向老师去报告;这是大喜事!大喜事,又到这个世间自在王佛道场去了。那个时候佛住世教化众生四十二劫!所以他极乐世界建造成了,佛还住世,佛还没有圆寂,又去向佛报告。
【稽首礼足。】
这是礼节。
【绕佛三匝。】
绕佛也是最敬礼,表示学生对老师依依不舍,像小孩围绕大人绕一样,取这个意思。很恭敬的。
【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
这是把西方极乐世界成就的。这没有辜负老师千亿劫的教导,没有辜负自己五劫的修持,成功了,这是功德圆满。
【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剎。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这个地方我们特别注意,师资之道。你看老师跟学生,老师很像一个老师,学生也很像一个学生,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老师一听到之后,赞叹他,『善哉』,好极!这个赞叹里面含义非常之深。实在是说,凡夫,业障深重的众生也有机会作佛,你说这个太好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帮助这些众生的,帮助业障深重的众生一生当中能成佛。所以他的老师高兴,赞叹他!今天正是时候、正好,『汝应具说』。你把你这个西方极乐世界殊胜庄严的事跟大家讲讲。就说这个,这是跟世自在王的那些徒众,那些学生,也就是法藏比丘的同学,向他们提出报告来。『令众欢喜』。叫广大的众生,个个听了都会生欢喜心。现在有这么一个殊胜的道场,到那个地方去修学,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亦令大众』。这个地方所讲的大众,就是世间自在王的学生,跟前面那个令众欢喜不一样。那个众是可以说是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此地讲大众就是大会当中的这些人,世间自在王的学生,也就是法藏比丘的同学,叫他们『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这大善利是指什么?是指欲令十方九法界的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一切含灵都因此而得度。这个度是讲成佛,特别是指六道众生因这个法门是个个圆满成佛,这叫大善利,这是惠予众生真实的利益。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的、要认真学习的,今天法藏比丘的成就超过老师。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没有一个人不知道阿弥陀佛,知道世间自在王的人,我们要不读这个经,你怎么晓得?你不知道。学生的知名度比他高,学生的成就也比他高,老师没有嫉妒。我们这个世间可不行了,虽然说得好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是那个老师真的觉得不是味道,没有像世间自在王这个老师这么痛快!对这个学生真的赞叹,真的欢喜!
在我们世间法里面,老师嫉妒学生。汉朝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马融。马融是汉朝的大儒,他的学生郑玄(郑康成)。郑康成拜他做老师,跟他学了三年,把他的东西全都学去了,而且超过他,他心里不服气就想整他这个学生,用什么方法?买通杀手。因为郑康成要回家,在路上埋伏,想把他杀掉,也就是不让学生将来超过自己。郑康成太聪明了,早就预料到,他很厉害。那老师手段也高明,郑康成回家,老师带着其它的同学到十里长亭去跟他送行;老师带着同学送行,送行什么?每个人跟他敬酒,意思就是要把他灌醉。郑康成是海量,酒量大,每个人敬三杯酒, |
|
|
|
|
|
|
|
7#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8 14:47:48
|
只看該作者
他喝了三百杯。我们中国古时候有三百杯的典故从这儿出的,郑康成真的是事实,他三百杯酒喝下去,不但没有醉,小的礼节都不失;他走了,走了他知道,他走到半路改道,从小路溜掉了。这老师不能容学生!这个例子自古以来就很多。这个地方我们看这个老师佩服了,对于学生的成就赞叹、欢喜,而且叫自己所有的学生去跟他学去,这难得!
在我们佛门里面,我们过去看到唐朝时候六祖惠能大师,他在猎人队里面躲了十五年,出来之后在广州,现在的广州,遇到了印宗。印宗了不起,印宗当年是南方佛教的首领,那个徒众多少!印宗知道他是黄梅得法的六祖,给他剃头。所以印宗是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出家了是印宗给他剃度的。印宗给他剃度之后,这是印宗的徒弟,可是徒弟开悟了、明心见性了、得道了,自己还不行,回过头来再拜六祖做老师,这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回过头来再拜徒弟做老师,这都是非常人,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出来的。六祖这个身价一下就高,印宗所有这些徒众统统皈依六祖。你看印宗的心量,哪里是凡人,凡人怎么可能有这个心量?道场让给你,徒众一切让给你,自己来做学徒、来当学生。这实在讲都是佛菩萨来示现的,凡夫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心量。所以在这些地方我们要注意、我们要学习。心里面真正能够景仰道德,尊重贤能,要能够虚心下学,才能成就自己的道业。
所以我们读到这个经文感触就很多,『能于佛剎』。这个佛剎就是极乐净土。『修习摄受』。这个修习是指一切念佛往生的人,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道场去修学;摄受,这是指法藏比丘,现在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慈悲摄受这些大众,『满足无量大愿』。这证明一切如来都欢喜加持法藏。那世间自在王如此,一尊佛是这样的对待法藏菩萨,我们就可以联想到所有一切诸佛必定跟世间自在王佛一样称赞法藏,加持法藏,要护持他。所以阿弥陀佛就变成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的中心,像众星拱月,大家都来捧他、都来成就他。成就他就是成就自己,自他不二!
再看底下这一品经文,下一品经文是我们全经的中心,全经的精华。阿弥陀佛自己说的,这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说,转述就同佛自己说没有两样。「发大誓愿第六」,这就是著名的四十八愿。愿文条目多寡五经不同,五种原译本不同,有的译本里面是二十四愿,有两种本子是二十四愿;有两种本子是四十八愿,还有一种本子是三十六愿。条目多少不同,可是里面内容大致是没有多大差别,内容大致是相同的。也就是有的时候二愿、三愿合成一愿,有的一愿分开来二、三愿,所以它这个条目不相同。
夏莲居老居士会集这一品经可费了苦心,我们在梅光羲序文里面看到,这一段经文是夏老、梅老居士还有他们的老师总共三个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会集这一段。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他们是特别重视,因为这是净宗可以说是原始的依据,决定不能够掉以轻心。会集这个段落大分是二十四,是以二十四为纲,是以四十八为目。每一愿后面注的那是四十八,这就是二十四跟四十八统统保持住,使这五种原译本的本来面目,在这个地方统统可以显示。这是会集得好,确实是很用心。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实际上这个时候法藏已经成佛了,就是阿弥陀佛,在老师的面前还是弟子的身分。白佛言,『唯愿世尊』,这对老师的敬称。『大慈听察』,察就是观察,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要请老师指正,有这个意思在。下面这是第一段,我们算段这二十四段,就是二十四愿,下面这个小目是四十八愿。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剎。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是总说,内容包括全部的四十八愿,这是总说。『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圆满成佛了。『成正觉已』。他圆满成佛了。『所居佛剎』,他所居住的剎土就是极乐世界。他的愿望是这个剎土一定要『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这就是前面他在老师面前表明他的愿望,他一定要胜过诸佛国土。因为一切诸佛国土都有缺陷,他这个地方没有缺陷,这就胜过诸佛国土。『功德庄严』,那当然太多太多!哪一种功德算是第一庄严?那就是十念必生、不退成佛,这的确是第一功德庄严。因为所有一切诸佛剎土里面没有的,他有;所以这个不可思议功德庄严特别指这一桩事情。这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我们再看底下。这底下就是四十八愿里面前两愿。第一个是「国无恶道」,一切诸佛剎土都有恶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
【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
这是第一愿,四十八愿里头第一愿,没有三恶道。一般来讲,恶业没尽,善业成熟了,可以生三善道,像我们现在这个状况都是如此。可是福享尽了,还要堕落,所以这三善道不究竟!还有一桩事情我们必须要警觉到的,许许多多因为享福而造作恶业,那个堕得更快,堕得更惨。这些都是事实真相,不能不提高警觉。
世间人哪一个不享福报?殊不知福里面埋藏着有无量的祸害!没有福报的人,很穷苦的人,固然是很烦恼,你想造恶业造不成;换句话说,你这一生只是在受报,你很不容易造重大的罪业;换句话说,你来生不会堕落,享福的人不一样。我们不说别的,穷苦人家,现在生活水平是普遍提高,像我这个年龄在童年的时候,我们住在乡下,吃的都是蔬菜、青菜,肉食很少,大概总是初一十五才能买到肉,逢年过节才好好的吃一顿,平常吃不到;换句话说,杀生造罪业就很少、很少,没机会!富裕人家,每天鸡鸭鱼肉,那个业债就有得算,算不清!我们人看到很羡慕,但是到以后算帐的时候,果报现前的时候才晓得,唉呀!这不如我们,比我们差远了。
因果通三世,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地狱是造作上品十恶所感到的恶报,饿鬼是中品十恶,畜生是下品的十恶。有些经上佛跟我们讲贪瞋痴所感召的,瞋恚堕地狱,悭贪是饿鬼,愚痴是畜生;贪瞋痴三毒烦恼感得的三途苦报。西方世界没有三恶道,换句话说,没有造恶业的人,没有贪瞋痴的烦恼,没有因,他就没有果报!每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念佛功夫得力了,能把贪瞋痴伏住,虽然不断,有能力伏住。我自己有能力伏住,到达西方世界佛力一加持,他就断掉了,所以就得一心!是这么回事情,这个便宜占大!学其它的法门,断烦恼完全要靠自己,我们现在只要伏一半,那一半佛帮忙,我们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法门叫二力法门,这个便宜占很多很多。再看下面一段。
【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
这是四十八愿的第二愿,第二愿不堕恶道愿。『所有一切众生』,这是指六道里面的。『以及焰摩罗界』。焰摩罗就是阎罗王,我们称十殿阎王,第五殿的五殿阎王很厉害,阎罗王,阎罗王第五殿的也叫做平等王。《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有介绍、有说明,他管地狱,阎罗王是管地狱的。『三恶道中』。特别指的是地狱、饿鬼、畜生。恶道众生恶业习气最重的,他要是能够念佛,听到这个法门,一心称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也能往生。所以这个法门只要具三个条件,你真信,相信阿弥陀佛,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念佛一定可以得到阿弥陀佛来接引往生。你真信不怀疑,真想去,这是愿!真想去。这个真想去就是此地样样要放下!又想去,这个地方又放不下那是假的,那不是真想。真想去,一定是统统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头再没有罣碍,这才叫真想去。统统放下了,都决定得生,阿弥陀佛一定会接引你。我们这里一发心,他就知道,阿弥陀佛就晓得了。我们这边缘成熟了,他就来接引;我们的寿命到的时候,佛就来接引。
到达那个地方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受我法化』。法是教学的方法,把我们的恶业习气都化除,化成无量的功德。『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成佛。到达西方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一定成佛,成究竟圆满佛,在这个修学过程当中,决定不会再堕恶道。因为过去生中有这些恶的习气,假如不是在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有进有退,一退转很可能又退到三恶道去了,这是太多太多这些例子。这就说十方世界修行有缺陷,就是他有退堕,西方世界没有退转,不退转,绝对不会再堕三恶道。我们做了极重的罪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放心,阿弥陀佛这一愿是保证,保证你不会再堕恶道。
【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我这个愿要满、兑现了,我就成佛;假如我发的愿不能兑现,不能圆满,我就誓不成佛。现在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他的全部兑现了,全部实现了,每句、每个字都是真实不虚;由此可见,阿弥陀佛的本愿,阿弥陀佛的本心,真的是念念希望一切众生快快成佛,这是他的愿望。他这一愿超过诸佛,而且他真的能做到,这个愿望真的能兑现,问题就是众生相不相信,肯不肯发愿求生。不是阿弥陀佛没有能力,问题在我们自己肯不肯,不肯,那就是我们自己有障碍,这不肯就是障碍。你要问什么障碍,你不愿意这就是障碍;肯,障碍就没有了,谁肯念佛谁就往生。这个法门是平等法门!无论你是修学大乘、小乘,无论你是造恶、造善,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回心转意,真肯念佛求愿往生,是个个都得生,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第一希有的功德。我们再看第二段。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剎。皆具紫磨真金色身。】
这一段里面有三愿,我们还是一愿、一愿的来看,这样比较清楚。这是第一愿是金色身愿。我们在这里要特别留意,他所讲的十方世界所有众生,这里头没有拣别。那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当然包括我们在内,没有说娑婆世界、地球上众生例外,没有这个讲法;既没有这个讲法,那就在内。不但我们在内,毘卢遮那佛华藏世界也在内。因为他没有说毘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在外,他没有这个说法。那可见得一切诸佛剎土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文殊、普贤也得往生。这些字我们要看清楚,才知道他的愿真的是伟大。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得的身相平等。『皆具』。人人都是『紫磨真金色身』。这个磨,古时候的意思是指纯金,没有一丝毫渣滓的金,精金!这是讲色身,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身体!看看我们现在这个身体,这个身体非常脆弱,肉身很脆弱!稍微受一点风寒就得病了,就爬不起来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金身,他的体质是纯金身。
【三十二种。大丈夫相。】
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所讲的。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人心量很小,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就到究竟圆满,再多无法想象了。其实是不止的。其实我们在大经上看到,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相貌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
【端正净洁。悉同一类。】
这一句要牢牢记在心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两种相貌。你看看我们现在道场,大家坐在一起,每个人相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人再多,一个相貌,绝对没有两个相貌。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相貌都一样,那我们在认人不是认错了吗?大众都跟佛一个样子,谁是阿弥陀佛?谁是观音菩萨?我们去往生不都是搞不清楚了?这你大可放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都有他心通,每个人过去现在未来统统清楚、统统明了,决定不会把人认错。这里面含的意义非常深长,前面说过他四十八愿从哪来的?是看到许许多多诸佛剎土,在这里头精心选择而来的。十方世界的人相貌不一样,相貌好的就骄傲,相貌丑陋的、不好的就有自卑感,这都是烦恼!这西方世界大家相貌都一样,也没得骄傲,也没得自卑。你看看阿弥陀佛真聪明,他用这些方法把你所有的烦恼自自然然消除,到那里统统都没有了,法子妙绝!显示出他这个世界平等法界。
所以这个经题上,以平等方法度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跟阿弥陀佛无二无别。十方世界众生形色不一,端正庄严能令人生欢喜心、生恭敬心,所以西方世界的人相貌端正庄严,是一切诸佛剎土里面所不及的。因此阿弥陀佛的学生,无论走到哪个世界,这是很平常的事情,每天都去十方世界供养诸佛,去度化众生,得到一切诸佛剎土大众的尊敬。弥陀弟子,人家要另眼相看!这是我曾经跟大家说过。
我们这个世间有不少非常仰慕弥勒菩萨,喜欢将来生到弥勒菩萨的净土,兜率内院。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一个个跟着下来,就像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舍利弗、目犍连一样的,跟佛下来示现度化众生。他们有这个愿,这个愿好不好?好,非常值得赞叹。但是我清楚、我明白,要想往生兜率内院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为什么?弥勒菩萨录取学生的标准很高。我想想我要去进他那个院,我的分数不够,没法子,去不了!再看看阿弥陀佛这个净土,他录取的分数很低,非常非常之低,我有把握去得了。我要是去到西方极乐世界,要回到娑婆世界,这经上讲十万亿佛国度一剎那就回来了,去亲近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一看到阿弥陀佛的学生,他特别欢迎,另眼相看,比对他的学生好多了。像这些算盘我们要会打、要会算。所以我们也可以到兜率内院,也可以亲近弥勒菩萨,比他的学生还要受到特别招待。我们听弥勒菩萨讲经一定是上座,前面座位让给我们坐,他的学生坐后面,所以这是事实不可以不知道的,这是亲近弥勒菩萨最容易的一条道路。再看第三段。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这一段里头又包括了三愿,宿命、天眼、天耳。诸位要知道,这就是我们世俗人讲的神通。通是通达无碍,神是神奇莫测。他这个特殊的能力,现在大陆上称之为奇异功能、特异功能;这个称法是很有道理,他的能力超越常人。神通从哪里来的?有报德的、有修德的。像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就有,这叫报德的,这不是修德的。这个报德是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因为生到那里去要没有这个能力阿弥陀佛就不成佛了。一生到那个地方这个能力统统都有,阿弥陀佛才成佛。那个神通能力多大?超过阿罗汉。阿罗汉的宿命、他心能力只能知五百世,五百世以前他就不知道。所以五百世之后他也不晓得,他有范围并不大。像菩萨的天眼,随着菩萨的地位,菩萨地位愈高,天眼的能力就愈广,能够看一个大千世界、一百个大千世界、一千个大千世界,只有如来天眼才能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没有见不到的。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神通的能力,你看看这个经文上讲的跟阿弥陀佛一样,这个便宜占大了!在修其它的法门要修到八地菩萨。八地菩萨跟佛的能力很接近,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我们才念几年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能力就跟那个八地、九地、十地菩萨一样。所以那些菩萨看到我们,简直看到就摇头,不能相信,但是也是事实。所以明白的不能不佩服,你们太幸运、太了不起!修几天就得到了,我修了三大阿僧祇劫,修得这么苦才得到,怎么你一下子就得到了,而且你得到的比我还殊胜,还超过我,怎能不佩服!这就是我们俗话说,有走运、有不走运。菩萨不走运,我们很走运,一下就遇到这个法门,这就成就了。所以这段的愿文我们要很仔细的去观察。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这是平等法,并没有拣别华藏世界来生的。那当然,菩萨地位高,我们是凡夫怎么能比?所有众生,当然就是十法界笼统而言,全都包括在里面。『自知无量劫时宿命』,不像阿罗汉才知五百世宿命,无量劫时宿命。所以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也是这个样子,因为他的愿文里头没有说下下品除外,他没有讲,也没有说上品上生有这个神通能力,没有说这个的;换句话说,下下品往生也是这个能力,这才平等法。
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前生、再前生的,现在有很多人想知道前生,去找了许多通灵的人,还有一些人去找到什么做催眠术的,想知道前生;充其量也不过知道一世、二世,三世就不知道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过去生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你统统都知道了,何必去找这些麻烦?又何况现在这个社会上骗人的事情多,那些通灵人告诉你前生未必是真的,也许上当被骗了,自己还不晓得。到达西方世界自己都知道了,生生世世你所做的善、所做的恶,全都知道。自己都晓得,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在哪个地方轮回,在哪个世界住过,也统统都知道;所以无量劫来自己的家亲眷属你就统统都记起来、都明白了。一到西方世界就有这个能力。洞视,『皆能洞视』。这是天眼,跟佛一样的。这个地方没有讲界限,十方剎土无量无边的世界,你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现在很可怜,这四楼底下听说还有很多人在那里听经,我们看不到!如果极乐世界人,那透明的全都看到了,这个地球的那一边是美国也看得清清楚楚,那些人在干什么;更远的他方世界、一切诸佛剎土都在眼前,有这个能力。所以我们有的时候心里面为情所牵,对于自己的亲人、喜欢的人总念念不忘,希望帮助他们,我们有这个心、有这个愿,没能力;所以你要晓得,到达西方世界就有能力了。我们的家亲眷属无论他生在哪一道,我看得到他,他说话我听得见,他的状况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时时刻刻可以示现去帮助他。那真的有智慧、有能力,我们的心愿才叫是真实的。往生我们的心愿是真实的,不往生我们的心愿都会落空,你没有能力。
『彻听』是天耳,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他说些甚么话,你也听得清清楚楚,纵然说悄悄话也听得很明白,神通广大!小说上孙悟空跟他相比差太远!孙悟空才只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里,不知道要翻多少筋斗才能翻得到,这个不需要翻的,一念就到了。所以孙悟空要跟他相比,那小巫见大巫,差太远了,那个能力太小了,微不足道。这里面有这样的神通能力,这对于修行帮助就非常非常大。我们知道世间人为什么会有贪瞋烦恼?为什么会起惑造业?实在说就是迷于因果的事实真相,才会起这些迷惑,才会造业。如果对于这些事实真相都能够通达明了,他怎么会起烦恼?怎么会迷惑?怎么会造业?所以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这些教学的设施实在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无始劫的烦恼习气到那个地方去的时候全部都化解了,为什么?过去现在未来事情都知道了、都看到了、都听到了、都晓得了,这比其它诸佛如来讲经说法省事太多,方法确实是高明。『知十方』。空间,过去、未来、现在这是三世,十方三世什么事情你都晓得、你都清楚、你都明了。
『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弥陀成佛了,这个愿也统统都兑现了。所以现在世间有一些人讲他有神通,有什么特异功能,你就可以跟他说:这没什么了不起,再过几年你看我的,你怎么能比得上?真的,确实如此。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好好念几年佛,往生就统统得到了,那就跟如来果地上的神通德能一样,不是菩萨能够比的。他们这些小通算什么!极乐世界这些人所具的这些能力,我们讲的神通德能,所具的能力,绝对不是其它大乘经上所讲的,那些用禅定、用其它方法修得的,跟他们那个不一样。刚才讲了,这是报德,是阿弥陀佛千亿岁的修学,五劫的圆满成就,是以这样的德能加持给我们的。这里面的理非常的深,事显得无比的奇妙,道理非常非常之深,并不是没有理论依据。没有理论依据,我们看到,这简直神话。
所以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理太深了,连等觉菩萨要得不到如来的加持,他也搞不清楚,所以能信不容易。经后面说了能够相信的,是过去生中无量劫中所熏习的善根福德,你今天成熟了。如果不是无量劫的宿根成熟,你今天纵然遇到了,也会把它当小说看、当传奇看,你不会相信的。所以这个法门一般人不能相信、不能接受,我说了很多次,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他要一听就相信、就接受,这是很不平常的事情,这都是事实。所以他这个通的能力超过一切菩萨,声闻、缘觉那就更不必说。再看第四段。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
要看着他这个愿文词句,所有众生是平等没有拣别的,九法界有情众生一律平等的。
【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
他心通,他心通是什么?他是别人,别人心里起心动念他知道。所以诸位同修你要小心、要谨慎了,不要以为你心里动的念头没有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人个个都知道。你的一举一动他看到了,你跟人说悄悄话,他听到了,起心动念他也晓得,不要认为没有人知道。西方极乐世界人太多太多了,数不尽,统统都知道,这都是事实。所以我们要想做一个阿弥陀佛的学生,做一个佛弟子,将来跟他们是同学,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就要晓得他们都看见了,他们都听到了,他们都晓得了,没有一样能瞒得过他们。我们配不配参与他们的法会?阿弥陀佛纵然慈悲要接引我们,这些同学们不接受我们,阿弥陀佛也不会来接引,这都得要想到;是我们将来自己的德能,也是那些同修们,他们现在都具足了。所以念佛人心地要清净,要正大光明,不做一点亏心事情。别人对不起我可以,我不能对不起人;别人骗我可以,我不能骗人,为什么?他们造的是轮回业,我今天造作要生西方,我的一切要用西方极乐世界做标准。西方世界的标准就是四十八愿,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所说的,我都要做到,这样才能够生西方,这样才能够增高品位。
【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剎。众生心念者。】
你看看这个愿文上多清楚、多明白。『亿那由他』就是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那里头所有一切众生心里头想什么、念什么全知道。所以这个能力确确实实超过了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乃至于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绝大多数都不能够跟他相比。所以这个能力真的是八地以上的菩萨,七地以下都不能够跟他相比。所以他们的神通智慧、道力的超胜,真的是达到极处。也因为这个事实,一切诸佛不能不赞叹阿弥陀佛,不能不佩服阿弥陀佛,也不能不把自己的学生统统介绍给阿弥陀佛。所以现在诸佛度众生方便了,用什么方法?都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就普度了;都把他送到西方极乐世界,交给阿弥陀佛就对了。所以现在一切诸佛如来,等于说都在十方世界替阿弥陀佛招生!不听话的那才跟他讲什么二乘、三乘,讲那些佛法;听话的都保送到极乐世界去,马上就成佛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也在此地才搞清楚、才看出来。
这些菩萨,西方极乐世界这些人有这样的能力,也就是说知己知彼。他有宿命通是自知,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自己清楚、自己明了,自知,知别人,知彼!知己知彼,教化众生才契机,众生才容易得度。所以他们每天到十方诸佛剎土供佛闻法,随缘就度众生,他有这样的能力。我们要问,我们要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多久才有这个能力?此地没有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要一劫、二劫才得这个能力,没有说,没有说那就一到就有能力,这才对!必定是这个意思,一到就有。见了阿弥陀佛这个能力统统就等于恢复了。实在讲,这还不是恢复,是佛力的加持,一直到我们自己在西方世界修行。西方世界修行进度非常非常快,决定不退转,因为不是接受阿弥陀佛一个人教化的。你每天去参访十方一切诸佛,你去想想看,你每天听多少佛法,多少佛跟你说法,所以那个进步当然快。到自己真正到达这个地步,自己真的证得十地,阿弥陀佛还是加持你,使你的道力、智能、神通比起其它同等级的十地菩萨,还要显得高明,这是西方世界无比殊胜,怎么能不去?从前李老师讲,如果人不肯往生,这个人不是愚痴、就是狂妄;换句话说,不正常。正常的人,哪有一个不信、不想往生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十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10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六面最后一行,这是大愿的第五段,第十、十一愿。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
第十愿也是属于前面这几种特异的功能。前面介绍过西方世界的大众们,个个都具足圆满的宿命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智通。今天我们看到这段是神通自在,这就是指的神足通。足本来是圆满的意思,此地所说的就是我们常讲的变化自在,这叫神足。到涅盘的彼岸,需要佛果地的智慧,得佛智需要奉事许多佛,才能够成就佛果的智慧,假如自己没有神足通,就非常难做到。因此神足通在修行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无量无边,诸佛也是无量无边,我们要是每一尊佛,一尊一尊次第的去承事供养,那可以说是无量劫也供养不尽。因此一定要有分身的本领,可以在同一个时候能够分千百亿化身,像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所说的一样,同时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才能办得到。西方世界的大众们确确实实有这个能力。像我们这样的身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品烦恼都没有破,哪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不是小定能得到的,是要相当的功夫。平常一般人修一个天眼通、天耳通不难,宿命、他心就比较上要难,到变化自在那就更难。所以在小乘有神足通要三果圣人才能得到,才有,初果、二果还没有;初果有天眼通,所以这是很深的功夫。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立刻这种能力几乎就跟十地菩萨相同,这完全是依靠佛的本愿加持,就是这一愿,就是这个愿力加持我们。
法藏他说他作佛的时候(他现在已经作佛了,作佛已经做了十劫,已经成佛),『所有众生,生我国者』。我们要把这一句话看清楚,这所有众生当然就包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包括在其中,我们当然有分。生到那边,『皆得神通自在,波罗蜜多』。神通自在,刚才讲就是神足,千变万化。波罗蜜多这句是梵语,意思是圆满的意思。圆满的神通自在,那要严格说佛才有!佛的能力才真正叫圆满,菩萨虽有还不圆满。这是弥陀威神的加持,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底下不仅是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能力的究竟圆满,而且告诉我们一桩不可思议的事情,那就是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个供养刚才讲,一定是用神力分身变化同时去供养。『于一念顷』。这一念就到了,速度之快不可思议,一念时间是多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说一个很健康、很强壮、很勇猛的人弹指,我们身体差的弹指弹得慢,那个身体健康好的人,他弹得快又有力量。他这一弹指,时间很短,一弹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个念头,可见得这个念很微细,很短的时间。此地这一念顷就是很短的时间,心里一动念人就到了。极乐世界距离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一念就到了;其实这个距离很短,并不长。
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娑婆跟极乐都在华严世界海。华藏世界有二十层,而这两个世界都在第十三层,可见得的确是不远。像华藏世界海这样的大世界,佛说在这太虚空当中无量无边,那这距离就不晓得有多远,再远的距离也是一念就到了。这是什么道理?实在讲无边剎海不出一心,都是自性、真心所变现之物,所以这心一动念头就到了。我们今天没有分身的能力,我们会动念那到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人他有这个本事,他一动念他的身体形状就到了,这是分身、是化身,他有这个能力。我们看底下。
能于一念顷,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剎。这是他能力一念之间,确实像大经上所说的「十方不离当处,三世不隔当念」。这些是大乘经上所说的真实利益。去到十方佛剎去做什么?『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这是说菩萨们所游历的佛国土广多,所供养承事的佛也非常非常之多。你去供养佛,佛决定不会白受供养,佛一定给你说法的。这尊佛一天给你说一句法,你这一天当中供无量佛,就听无量句法了。我们这个《大藏经》太渺小了,你一天所闻的法超过我们《大藏经》不晓得千倍万倍,你说那个地方的人学习的进度就快了。所以我们在净宗经典仔细观察,往生到西方世界成佛快。他方世界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劫,西方世界我们仔细算算也不过就三劫、四劫就成就了,原来人家是这样学习的,他有本事亲近一切诸佛。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盘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也是阿弥陀佛给我们开出保证成佛的保证书,这保证书里头的文字!这一愿就很重要。『所有众生』,我们看到这个字样,就包括自己在其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远离分别』。这是戒共定,戒里面有定。『诸根寂静』。这是定里面有戒。由此可知,西方世界戒定慧是圆融的,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随便说哪一个一定含摄其它的两种,圆修、圆证!前面说过遍供诸佛而得佛的智慧,所以修学没有一法不圆。
一切诸法本来寂静,现在我们的感触是很不寂静,实在讲本来是寂静的,现在还是寂静的。如果要不是寂静的,为什么诸佛如来见到的是寂静相,我们见不到?由此可知,这个障碍不是在境界上,是我们本身出了毛病,有了问题。什么问题?我们本身心动了,这心一动所有一切法都对立了,有生有灭、有来有去、有是有非,这心动了以后就产生这些现象。这些现象本来没有的,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本觉本有,不觉本无」。它本来没有。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动相,就不寂静,与性德相背。在一真境界里面,就是真实境界里面,非有非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要用我们的话来说,诸根寂静,远离痴暗分别。学佛人无量劫的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这桩事情。把这个错误,把这个习气,修正过来,恢复到诸根寂静,这叫修行。寂静到相当的程度就见性了,豁然开悟,这就见到本性。见性就叫成佛。
底下说,『若不决定成等正觉』。决定证大涅盘,这是证得圆教究竟佛果。我们讲成佛,天台家有藏、通、别、圆四种佛,你成的是哪一种?圆教佛、究竟的果位。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当中决定成佛,这是弥陀不思议的大愿,所以这个法门古人讲的叫当生成就的佛法。除这一门之外,任何法门的修学,都不是一生能成就的,总是生生世世,所以要三大阿僧祇劫、要无量劫。这个法门就使我们这一生就成就了。
也许你会有疑问,那我们死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再成就?这个话你就说错了,你也看错了,你也误会了。你要是死了就完了,你还会有成就?死了就轮回!再老实给你讲,死了就不得了,没救了!不能死,这个法门不死的。我们寿命到了,寿命到了本来是要死的,不死,阿弥陀佛来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所以诸位要晓得往生是活着去的,没有断气。临终的时候看到佛来接引跟佛走,身体不要了、丢掉了。所以你要晓得是活着去的,不是死了去的,这个诸位要清楚、要明白,所以这个法门真的是不死的法门。
这个臭皮囊不是好东西,累赘!我们平常没办法丢掉,佛来了时候,靠佛力加持我们才能把这个给丢掉,跟佛走。所以福报大的人,人不能不修福,福报非常重要,要修福。平常我劝勉同修们,你们要修三福、要修六和、要修六度,这都是修福!修福不要享福,不要把福享尽了,修福不要享福,福报留着最后享。最后是什么时候?往生的那个时候,真正有福报的人不生病,晓得哪一天走,什么时候走,佛来接你;坐着走也行,站着走也行,你看那个多自在,那叫有福报!他一生的福报,留在那个时候来享,这很自在,自在往生。
从前我在受戒的时候,我们戒和尚,道源法师,跟我们讲了一个公案。公案,佛门叫公案,一般人叫故事,但是真的不是假的。以前也是有一个出家人,往生的时候就问大家,他说:你们有没有见过坐着往生的?那里的人说有。说站着往生的?也听说过;结果他就翻一个筋斗,头朝下脚朝上,他说这样往生的,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没有。他就走了。这真有福报!你看这游戏人间。我们往生要这样往生才自在。这躺在床上害着病走的,那已经差很远了,那就没有福报,所以这很重要很重要。
没福报生了病了,临终的时候往生,我们往往帮助别人助念看到这个瑞相。他临走的时候,这个相貌变得很好,嘴巴里还在动,但是没有声音。我们念佛的人以为他也跟我们念佛了;其实不是的,其实他是讲的,他看到佛,佛来接引他,他想跟大家说,跟大家辞行、拜拜,结果他没有声音,他体力不够,说不出来,其实他是见到佛。都是活着走的,没有说是死了走的,没有,都是活着走的。所以就说明这个法门确确实实是不死的法门。
你看我们活着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一生成佛,不要经过第二生,决定成等正觉的,证无上正等正觉。这才显现出阿弥陀佛的本心、本愿,唯一的一个期望就是广度无边众生,帮助大家个个在一生当中证得究竟涅盘。上面这六愿都是说明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报身之妙,真正不可思议。不但是智慧、神通、道力具足,而且弥陀保证我们一生成圆满的佛果。所以我们念到这个地方,怎么能不去?没有理由不去。再看第七段。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这是光明无量愿。许多经论上说,一般诸佛的光,大概都是照一、二百万世界,这个佛光有这么大的能力,可以照到二百万世界。阿弥陀佛的光明无量的,什么原因?我们在弥陀因地里面看过,他接受他老师的教诲千亿岁,老师为他介绍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的剎土,而且他统统见到。诸位想想这个缘太殊胜了,一切诸佛剎土他没有一个漏掉的,都曾经等于说去观光参学过;于是他成佛了,他的光明遍照不是几百个、几千个佛世界,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他统统遍照,过去有这个因缘,今天有这样的果报。
『绝胜诸佛』。绝是绝对,胜是超胜一切诸佛的光明,不能跟阿弥陀佛相比。所以世尊在后面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这就是这一愿,光中极尊。『胜于日月之明』。我们这个世间,这个光明之最是日月,日月的光跟佛光不能相比,佛光大。也许有人要问,那佛光这样大,为什么我们看不见?佛光真的是遍照,我们今天看不见,我们的眼根有了毛病,不管用了。这个现在科学为我们证明了。科学家知道,宇宙之间光很多种,光波不一样,我们肉眼只能够在这无量的光波里面看到一小段,比这一小段长的我们看不到,比这短的我们也看不到,但是利用科学的仪器可以测出来。就像X光、紫外线,我们肉眼看不到,确实存在,科学仪器里面可以能显示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光波。阿弥陀佛的光波是无所不在!这是我们的眼根有了毛病,这毛病从哪里来的?这毛病的病根就是佛讲的妄想执着。假如我们能把妄想执着去掉,恢复到清净心,我们的能力就恢复了。前面讲的天眼、天耳、他心这本能都恢复了,阿弥陀佛的佛光我们就见到了。
实在讲我们白天不必靠太阳光,晚上也不必靠灯光,为什么?这个世界是一片光明!大乘经上常讲的大光明藏,我们这个世界亦复如是。如果你不相信,你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我们这边图书馆有,虚老和尚不会说假话。《年谱》里面记载有一段公案。是老和尚有一天回到他自己的茅蓬。下午,大概路很远,他回到他茅蓬去。走在半路遇到两个熟人,也是出家人打着灯笼,遇到虚老和尚:唉呀!老和尚,天这么黑了,你还看得见?这一说,老和尚眼前就一片漆黑,老和尚原来的这个天是明亮的。他没有分别,他下午出来的时候,始终他没有念头,那个境界永远保存在那里,人家一提起天黑了,他一起分别,天就黑了。虚老和尚要一直没有分别心的时候,到第二天天亮,他一夜在他境界里面,天都是明亮的。这是事实真相,一点都不假!都是我们自己凡夫妄想分别执着造出许许多多的障碍。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所以佛叫做无量光佛,光明遍照!『若有众生,见我光明』。或者是天眼见到的,阿罗汉、菩萨们的天眼能见到;或者是定中见到的,真正修定的人,得定的人。我们念佛人得到事一心、理一心,得一心不乱,这是定中能见到;还有一种是特别的机缘,感应而见到的。见到佛光,佛光消业灭罪的力量很大,三毒烦恼纵然不能断,也会息掉了,不起作用。如果业障轻的人,这佛光一加持,烦恼真的就断了。贪瞋痴是很粗的烦恼,这是安,苦没有了,苦灭了那就乐了,『莫不安乐』,安乐是这么回事情。烦恼轻、智慧长,这个人一定会生起慈悲心,决定不会作恶,一定会作善。这个慈心作善是自自然然生起来的,不是别人劝他的,也不是自己勉强要作的,是自然的。每天除这个事情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好做,就是存大慈悲心帮助一切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再说得具体一点的,帮助一切人认识净土、明了净土、修学净土、求生净土,这是慈心作善达到了最真实,没有比这个更真实。所以来生我国。再看底下一段。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
前面这一段光明无量,实在上讲,弥陀成佛一切无量。但是他在自在王佛的会上提出这个报告,四十八愿去报告,也只特别的说了这两个。世尊为我们讲《阿弥陀经》,给我们介绍的也特别指出无量光、无量寿。在一切无量里面,这两种意思最圆满。光明代表十方,光明遍照空间,我们今天讲空间;寿命,过去、现在、未来代表时间,现代人讲时空。这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会漏掉的,所以无量寿跟无量光就代表广大无边际的时空。这里面一切的无量,弥陀统统具足,没有一样欠缺,是表这个意思。但是在一切无量里面,寿命最重要,所以寿命是一切无量里面的第一德。诸位想想如果寿命没有了,好,你有无量的财富,无量的眷属,谁受用?全都落空了。寿命是第一重要,有无量寿,其它一切无量你才能享受得到,才不致于落空,这寿命就非常重要。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示现作佛,寿命无量,故名无量寿佛;极乐的根本就在这一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无量寿,那我们去往生的,底下说:
【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
跟阿弥陀佛寿命一样的。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阿惟越致菩萨,我们前面读过,这个地方讲声闻、天人。怎么会有声闻、天人?世尊在本经后面跟我们有说明,说明这个事实真相,原来这个名词是比喻。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没有断尽,这就是天人,等于他方世界的六道众生。这是完全讲的断烦恼的程度,你跟他方世界六道凡夫是相同的,烦恼没有断尽;见思烦恼尽了,无明没有破,等于他方世界的声闻,是这么个说法的,其实不是。这是讲我们自己实质的程度是这个样子,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阿惟越致菩萨,那是阿弥陀佛本愿加持的,不是我们修得的,是佛力加持的,我们自己跟他方世界人天没两样,是这么回事情,这第一个说法。第二个说法是讲我们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像我们从人道去的,天人,人道去的,有人证到初果、二果、三果罗汉,他念佛往生去的,那他就是属于声闻;没到极乐世界之前的身分,有这两种说法。这样的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数,人数太多太多了。
『寿命亦皆无量』。这句讲什么?初往生的人寿命都无量,那在西方极乐世界修了很久的那就不必说了。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都无量寿,品位更高的那还用的着说吗?这就是说明个个都是无量寿!佛的寿命长,长住在世间,这众生就有了依靠。像我们这个世间,众生福薄,释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佛八十岁圆寂,佛灭度之后,我们没有依靠。实在讲虽然留这么多经典在世间,我们今天有机会接触到,接触到这么多经典,还是盲修瞎练,不知道自己应该要学哪一个法门,不知道自己的根性。虽然学佛,我们的疑惑不断,存了一个什么?怀疑的心,这就是很大的障碍。佛说过,疑是菩萨大障碍,何况初学?
佛说菩萨疑惑是大障碍,那个用意很深!我们过去不明了,现在懂得一点,菩萨疑什么?怀疑净土。虽然遇到这个经典,听佛说法,不能接受、不相信。当年法华会上退席的人就很多,不能接受;这个法门不能接受的人更多。所以菩萨需要无量劫的修行,不能在一生当中成就,这就是他的障碍,这就是他吃了大亏。所以佛在世这才有依靠。弥陀那个世界真的是实报庄严土,佛与大菩萨修行的道场。我们凡夫,前面跟诸位介绍五乘齐入报土,这是古来祖师所说的,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统统入弥陀的报土,这不可思议。这真的一般菩萨不能相信、不能接受,哪有这种事情?
西方世界实在是非常特别,跟其它诸佛剎土不一样。教主无量寿是真实的无量,往生的人无量寿,说老实话也是真实的无量,为什么?他的一生当中要成究竟的佛果,成了佛,哪里还有寿命,自然是无量的!所以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真的,弥陀示现的是个有量的无量,我们到他那个地方去之后,真的变成真实的无量。理如是,事亦如是。下面弥陀又举例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好。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
『三千大千世界众生』,那就不晓得多少人,个人太多了。诸位要知道,这个众生讲六道众生,不是讲人道,六道里面众生。我们在这个地球上,地球上人不太多,现在还不到五十亿,可是地球上蚂蚁多少?蚊虫多少?这些动物多少?那真的就无法计算,何况还有饿鬼、还有地狱、还有诸天。可见得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六道众生就太多太多!佛举一个比喻,假使这些人:
【悉成缘觉。】
『缘觉』比阿罗汉还要高一等。智慧、神通都比阿罗汉高一等。
【于百千劫。】
这是时间长,不是一天、二天,不是十年、二十年,或者几百年、几千年,不是;『百千劫』这么长的时间。
【悉共计校。】
就是这些缘觉,这是假设的话,这么多的辟支佛,以他们的神通、道力、智慧共同来计算,算什么?算这个寿命长短,算不出来!
【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说实实在在话,西方极乐世界人这些寿命,除佛与佛,等觉以下的菩萨都不知道,这就是真实的无量。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剎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在这一愿里面,我们要注意的,『十方世界』。这就是我们常讲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世界都不漏。『无数诸佛』。一尊佛也不漏。没有一个世界佛不讲净土三经的,没有一尊佛不劝人求生净土的;除非你的缘没成熟,给你讲你不相信,不相信你就谤佛,所以佛就不说。因为谤佛有罪过,佛很慈悲不让你毁谤,不让你造业,不给你讲!这就是这一愿。这一愿他实现了,十方一切诸佛都称赞阿弥陀佛,都称赞西方极乐世界。因为要说到度众生,度众生度得普遍,度到究竟;普遍是虚空法界里头一个众生都不漏掉。弥陀度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地狱,平等得度,这是普遍而且究竟,能令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是一切诸佛所不及!
诸位要晓得,诸佛尚且不及,那菩萨当然更不能。我们这个世间人感情很重,有些人跟一些菩萨有缘,不念佛要念菩萨,那个感情好重,舍不掉。这个经要多念念,要觉悟!一切诸佛都比不上阿弥陀佛,那菩萨当然更比不上,你为什么不念阿弥陀佛,偏偏去念菩萨?一个是情执太深,第二个是不了解真相,所以才有这个误会。有些人念菩萨,念菩萨念了很多年,现在要不念菩萨,念佛,好像对不起菩萨,受良心责备;还有人念别的经,譬如像念《金刚经》、念《楞严咒》念了好多年,现在叫他念阿弥陀佛、念《无量寿经》,他也放不下,我念了好多年了,好像心里头有歉疚的意思。这都叫妄想,这都是烦恼。你的妄想、烦恼放不下。
实在讲,今天我们明白无量寿,我们知道有阿弥陀佛,我们改念《无量寿经》、改念阿弥陀佛,是把我们的修行向上提升,升等,这是好事情。哪有一个学生在学校念书念一年级,到第二年升级不想升,我对一年级感情很深,哪有这种道理?你们今天心里就是这个样子,考试及格了,要去升级了,舍不得;这学校应该毕业了,舍不得,愿意再留校,你说糟糕不糟糕?这错误,大错特错!所以要晓得能念无量寿、能念阿弥陀佛,这升等升到了顶点,没有比这个再高了。
佛为一切众生真实的利益,希望一切众生早日成佛,在菩提道上一帆风顺,没有障碍,那用什么方法?就是推荐、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能往生到净土,那就一帆风顺,什么障碍都没有了。诸位想想假如阿弥陀佛没有这一愿,这一愿是要一切诸佛都推荐、都介绍,没有诸佛宣扬,我们怎么会知道西方净土?我们怎么会晓得阿弥陀佛?所以世尊为我们推荐、介绍。今天念到这一愿,才知道世尊也是受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阿弥陀佛的本愿令一切诸佛如来都来赞叹,都来推荐、介绍,这个恩德太大太大!佛恩难报,这是真的。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毁谤正法。】
这是第十八愿,是大愿的精髓。古德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精华做了一个比较。诸位看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批注,他就说得很清楚。隋唐时候,日本、韩国跟中国的大德们做了一个统计,说明在一切经中《华严》是第一。这大家几乎都公认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华严》第一;《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了,《华严》、《法华》统统比下去,世尊四十九年所讲的第一经!为什么?《华严》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才圆满;如果要不导归极乐,《华严》就不能达到最高峰,就不能圆满。由此可知《华严》最后就是归《无量寿》,《无量寿》是《华严》的总结,这才明了《无量寿》第一。《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精髓。所以古德说《无量寿经》叫中本《华严》,就是《华严经》。八十卷经太大、太长,它这个分量小,就是中本。中本当然还有小本,小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比这个更少。文字虽然有广略不同,广就是多,略是少,不一样,里面所讲的道理没有两样,完全相同。所以《无量寿经》、《弥陀经》跟《华严》的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读这个经处处讲到普贤行、普贤道。莲池大师批注小本《阿弥陀经》,叫《弥陀疏钞》,他用什么方法来批注?几乎完全用《华严》。所以我们读《弥陀经疏钞》,就等于读了一部《华严经》。那个分量也很可观,义理也是无限的深广,证明小本《弥陀经》确确实实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心经》,这没错!《无量寿经》在整个佛法的地位、重要性,我们明白了。《无量寿经》,我们这个本子有四十八品,哪一品最重要?我们继续再追,当然第六品,我们现在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是《无量寿经》的核心。再问这四十八愿,哪一愿最重要?我们继续不断的去追,古大德已经跟我们说明,我们不要再去找去了,就是这一愿第十八愿。第十八愿的内容是什么?内容是十念必生,说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这一愿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追到那个顶点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过去我们常常听到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不晓得那个功德为什么不可思议?这样一来我们明白了,原来整个的佛法到后头,要到了巅峰,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这六个字就是一切佛法,念这六个字所有一切佛法就统念了。没有一部经离开这个名号,没有一个法门离开这个名号,也没有一尊佛菩萨离开这个名号。所以你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念到了,所有一切菩萨也统统念到了,不必一个一个菩萨去念;所有一切经也统统念到了,无论是教下的、禅宗的、密宗全都念到了。你看这多方便,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前清灌顶大师讲,众生极重的罪业,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忏都消灭不了的重罪,到最后还有着这一句「阿弥陀佛」能把它消得干干净净。我们现在念佛的人很多,为什么业障消不掉?你们想想好像跟经上讲的不一样!其实你们还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没有搞清楚?你们根本就没有念佛!你们念是口皮上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头没有!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贪瞋痴慢,这个不行,这与佛不能感应,要什么?心上有佛。所以诸位要知道这个「念」,念是从心不是口。中国的文字实在讲是全世界任何国家民族都不能够相比的。文字是符号,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个文字、这些符号用意非常之深,充满了智慧。你看看那个念,念上面是今,底下是心,你现在的心,现在心上真有佛那叫念佛,不在口上。口叫什么?口叫称,称扬,口是称,念在心不在口。你的心上要真有佛那叫念佛,那就能消业障;口里面有佛,心里头没有佛,业障消不了。
所以诸位要想消灾免难、消业障,心上真有佛。念佛有很多种念法,《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后头都有念!观想是心里头常常想,想阿弥陀佛,想他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想他从初发心,这《无量寿经》上讲的,拜老师、求学、修行、证果、弘法利生,去想这些,不要想别的,想这些,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十六观经》上有。你心上真有,除了阿弥陀佛之外,除了西方境界之外,心里头没有别的念头,这叫一心念佛。纵然我想,依照这个经上念得很熟了,我想,可是还想是非人我,还想贪瞋痴慢,你这个念佛叫杂心念佛、多心念佛、乱心念佛,这没有感应的,这不能消业障,所以要一心念佛。这用观想的方法。
观像念佛,这一般讲那是要很有福报的人。你家里面有佛堂,供养很庄严的佛像,自己很清闲不要做事情,有人供养你,你每天修什么行?看佛像,观像念佛,把佛的相好深深的印在自己心中,这观像念佛。但是你离开佛堂、离开佛像,你修行的功夫就断掉了,所以你一定有很庄严的佛堂,而且最好这个佛堂四面都有佛像,为什么?无论转到哪一边都看到佛像,这是观像念佛。
第三种叫持名,这最方便的。持名,名号不能间断,名号提醒自己心上真有。所以古大德教给我们持名的方法。我们这一句佛号从心里面生出来,心上有,口里面念出来,再从耳朵里听进去,又回到心里去,这是念佛人,这的确是念佛了。而不是这一句佛号只在口头上,心里头没有,耳朵也没有,这样的佛号没有用处,那就是古人讽刺的话,你喊破喉咙也枉然。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都没有用处,喊破喉咙也枉然。心里头一定要有佛,这个重要!
我劝勉初学的同修从读经下手,先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我要求的不过分,一天念三部,三年圆满,三年就念三千部。目的在哪里?目的在修定。三千部经念下来,心定了,不会去胡思乱想,定于一门,定于一部经。而且三千遍念下来,这个经一定会背,能够背诵,这很重要。你要能记得住,记不住对你修行没有帮助。实在这个经能背,我还见过两个人,我很佩服,我自己都没有这个能力。我在美国德洲休斯敦,有一个同修也是中年,他做生意工作还很忙,他五个月会背,他自己也没想到,他告诉我,他念五个月的时候他能背诵。还有一位同修,我听说,我跟他见过一次面,在台北。一个星期背诵,这大概是前世有宿根,他这么快,但是他念得很勤,日夜不断的念,念一个星期他会背了。所以现在能够背诵的人很多!
那三年三千遍念了之后怎么办?要着重求解,经里面的意思要明白、要清楚,就是要求解;都明白了、都清楚了,要照做,那才叫修行。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我们的思想见解,经里面的教训变成我们生活行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 |
|
|
|
|
|
|
|
8#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8 14:51:40
|
只看該作者
决定是依照《无量寿经》教训去做,决定不违背,这叫真修行。于是你的心跟阿弥陀佛一样,你的愿也跟阿弥陀佛一样,把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变成自己的本愿。阿弥陀佛发这个愿,我也发这个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跟阿弥陀佛同解同行。真正能做到,你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你还不往生,那谁往生?这决定往生!这叫真念佛。所以念佛,诸位要记住,不是有口无心,那个不行的。
在过去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们有几位同参朋友,学佛的朋友,常常在一块辩论。有一位同学说,佛法里面讲佛万德万能,这句话我不相信,这都是赞叹的话,不是事实。就像从前帝王时代,我们一般赞叹皇帝万岁万万岁,其实皇帝活到一百岁的不多,哪有万岁,是不是?那是假话!这不是真的。这佛哪有这个能力,这万德万能一定是说好听的、赞叹的!为什么?假如有一个人造了很重很重五逆十恶的罪,马上就要堕地狱了,佛有没有能力叫他立刻成佛?如果有这个能力,那万德万能我们可以相信,如果没有这个能力,那这是恭维称赞的话,不是真的。那个时候提出这一个看法。我们很多同学听了都哑口无言,答不出来。到以后我们读到这个经、读到这一愿才明了。如果那个时候要读到这个经,我们就有话答复他。确确实实,十念、一念必生,一生到西方世界就成佛!可见得万德万能不是赞叹的话,是事实。
众生为什么不能成佛?那众生不肯干!自己业障重不能怪佛。实在讲自己再重的业障,肯听话、肯信佛,都能够立刻成佛,就是不信,不相信、怀疑,不肯干,那就没法子。这肯干的人,这一愿的的确确不可思议,这一愿是整个佛法总纲领,整个佛法里面的最高峰。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这个法都是第一顶峰!名号功德是真正不可思议。我们再细看这一愿,这里头一个字都不可以放松。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这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其中。『闻我名号』。闻是听说、听闻。这个闻里面诸位要晓得,要包括着真信切愿,这才叫闻。如果闻里头没有信愿,那就是听而不闻,这听到了没有闻,所以他底下讲『至心信乐』。这是关键要紧的四个字,能不能往生,就决定在这四个字上。至心是真心,真诚到了极处才叫至心,真诚到了极处。什么样的心才真诚到了极处?刚才跟大家讲过,一心;心里面还有一个杂念,那不是至心。心里头一个杂念也没有,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这叫至心。信乐,真信,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这叫信;乐是喜欢,喜欢阿弥陀佛,喜欢极乐世界,真正想去,这才行。
『所有善根,心心回向』。这一生当中,一丝一毫的善事、善心、善行都回向庄严净土,都把这个功德回向庄严净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愿生我国』。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也是从这一愿说的;品位高下,在乎持名功夫的浅深。持名的功夫深,品位就高,功夫浅,品位就低。记住持名功夫的深浅,没有说持名多少,多少跟功夫不一样。持名要有功夫,什么叫功夫?念佛的时候心地清净、不怀疑、不夹杂,叫功夫。如果我们念佛怀疑、夹杂,这没有功夫的,这不容易得利益。所以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那个念要清净,这才有感应、才相应。这个地方告诉我们,不在乎多少。
『乃至十念』。十念是很少。古人为我们解释这一愿,这个十念是平时的十念还是临终的十念?克实而论,这是临终的十念,但是平时十念也讲得通。慈云灌顶法师教人十念法,那是一般工作繁忙的人,没有时间做早晚课的人,他教了个十念法。方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这一口气念佛不拘多少,有的人气长,有的人这个气短,没有关系,不拘多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口气叫一念,这个时间不长。早晨起来洗脸漱口之后,有佛像就在佛像面前,合掌礼拜念十口气;如果没有佛像就面向西方,念十口气的佛号。早晨一次,晚上一次,养成习惯,一生当中一次都不缺,这也叫净念相继。他没有缺,每天到时候就念。这个方法很好,给几百年当中,许许多多人用这个方法念佛成就。
我记得上一次,好像是去年,我在此地传给诸位一个新的十念法,跟灌顶法师那个不一样,比他那个还简单。他还是要念十口气,我这个不要就是十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十句,不管一口气、二口气,就是念十声佛号,时间我想一分钟足够了。但是一天要念九次,好处非常多!早晨起来念一次,吃饭的时候念一次,你一天吃三餐饭,吃饭的时候,那我们一般佛教徒都念供养咒,「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供养一切众生」,实际上都是有口无心,不如老老实实念十句阿弥陀佛,所以我们用佛号代替供养咒。我们念阿弥陀佛,念十声阿弥陀佛,用真诚的心、清净的心、恭敬心来念这十句佛号。十句佛号念完了再吃饭,身心清净吃东西能吸收、帮助消化,好处多,这是真的!上午上班、下班,下午上班、下班各一次,晚上睡觉之前一次,一天九次,养成习惯。这是什么?时间虽然短,但是它隔不多久又有一次,一天九次的熏修,这个效果很大。
我那个时候提出这个方法不久,两个星期马来西亚同修就打电话告诉我,他们都感觉到效果,来感谢我。他们就真照做了,可见得是二、三个星期就会看到效果,非常好的方法。工作再繁忙的人,都可以修,对你的工作,对你的生活只有帮助,绝对不会有妨碍,这都是十念,用这个方法。愿文末后说。
『唯除五逆,毁谤正法』。五逆罪非常之重。杀父,杀母亲,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这五种罪极重的。可是佛在《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这五逆罪念佛,临终十念还是可以往生,可见得这个地方的重点是底下这一句。如果毁谤正法,他根本就不相信,那他当然不愿意、不肯念,不是他不能得救,是他不肯接受。但是佛在这一句话里面含义很深,大多数造极重罪业的人回头很难,相信很不容易,这也是真的,也都是事实。
所以我们从这一愿里面知道念佛的要诀,往生的根本教义。当然,念佛念的是愈多愈好,多多益善。我们能够一心专修,这一点非常重要,真的把其它东西统统放下,要专修专礼。我们每天拜佛只拜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刚才讲了心愿解行样样同佛,这就是《观经》上所讲的是心作佛。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这个心真的是在作佛!十法界里头我们专缘佛法界,这也就是是心作佛最具体的修学法,自自然然暗合道妙。道妙就是是心是佛,自然跟他相合。
过去善导大师给我们说四十八愿,从前面第七段一直到这个地方。第七段是第十三愿,也就是说第十三愿到第十八愿里面,「定成正觉,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诸佛称叹,十念必生」,这五愿是真实智慧,是四十八愿的精华,是四十八愿的中心,可见这五愿确确实实是阿弥陀佛弘誓的精要,弥陀的本怀。我们在这里能够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就是想叫一切众生决定成佛,不需要累劫去修行,一生当中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为了实现这一个大愿,这才有「十念必生」这一个殊胜的愿望,众生念佛决定成佛。
往年我读《观无量寿经》,看到《观经》里面「三福」一段开示,我知道那是修行入门真实的基础,我很重视这一段经文;但是它第三条里面,「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四句那个深信因果,我是揣摩了好多年不得其解,不知道它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一句话我不懂?假如这句话要是在第一条里面我不怀疑,它在第三条里面我怀疑,第三条是什么?第三条是菩萨!第一条是人天,第二条是小乘,第三条是菩萨,菩萨还要深信因果,什么因果?普通因缘果报我们都相信,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我们人都相信,难道菩萨不相信?所以对于这究竟是什么因果,怀疑了好多年,这才恍然大悟,才搞清楚了,什么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就是这个法门,就是净土法门。实在讲我很笨,你看就在这个本经上面都看不清楚,要搞好多年才看出来,没有离开本经!就是这个经上所说的,念佛是真因,成佛是真果!这要晓得。
唐朝善导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的第二代祖师。他老人家有两句名言,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是我们净宗祖师说的。而在传记里面,有人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在这个历史上好像这个身分露出来的,阿弥陀佛再来的有三个人,第一个就是善导大师,第二位是永明延寿,第三位是天台国清寺里面的丰干和尚;寒山、拾得、丰干,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丰干和尚是弥陀再来的。这是身分露出来的,我们后人晓得。那要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话,那这两句话就是弥陀自己说的,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一切诸佛如来以佛身,示现佛身为众生说法。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里面,应以佛身而说法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说什么法?唯说弥陀本愿海。换句话说,《无量寿经》、净土三经说的什么?就是说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一部八十卷《大方广佛华严经》还是讲的弥陀本愿,再扩大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我们今天收集的全部《大藏经》,你问问说的是什么?也是说的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愈说愈广、愈说愈细、说的无量无边,都是说这个。
四十八愿是一切诸佛说法的总纲领!这个掌握到了,一切佛法统统都抓到了。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是纲领的纲领,顶尖!顶尖就是这一句佛号,我们到这里才把佛号那个价值搞清楚了。你要不认清楚,你不识货;不识货,你怎么肯把这个东西当宝贝?你怎么肯认真修学?到你真正明白,真正透彻的认识了,这个时候你自自然然的把它看作珍宝,决定不会舍弃,决定不会放下,然后才能做到老实念佛。老实念不容易!但是也有一些人他并不明了。像有一些老太婆她就能老实念,临终的时候站着走的、坐着走的,她什么都不懂,那是人家的善根太厚了,我们比不上!多生多劫修的善根福德,我们哪能比得上她?她心里没有杂念,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就是善根福德不如人。像我们这样的人只有一个方法,搞清楚、搞明白,真认识清楚了,这死心塌地,妄想杂念才肯放,否则的话不肯放!
凡夫能在一生当中契入实相,就是禅家所讲的明心见性,我们说契入实相,一生圆满成就,实实在在说,唯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除此一门之外,你们自己去试试看,有没有办法把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洗掉?如果觉得没有办法,赶紧念佛,有办法可以不念佛,没有办法,念佛是第一,还是念佛为高!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一愿。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十一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11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面第三行,这是大愿的第十一段第十九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
第十九愿古德也非常重视,因为在「三辈往生」,世尊告诉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最要紧的条件,上中下三辈都要具足「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这就是前面讲的十念必生,是一向专念,这一愿发菩提心,可见得这两愿非常重要。
这一愿里面我们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的就是发心。『菩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是真实的觉悟,真正觉悟。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跟我们讲三心:至诚心(至诚是真诚到极处)、深心、回向发愿心,这就是菩提心,与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所说的直心、深心、大悲心意思相同。古大德为我们讲解这三心讲得很多,实在讲我们也很难体会,倒不如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跟我们说的是既清楚又明了。他老人家讲我们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愿心是真实的,他说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我们好懂;换句话说,只要我们一心一意向往净土、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种说法,蕅益大师以前没有人说过,是他老人家的创举;可是我们愈想愈有道理,确确实实符合如来度生的本愿,真的这就是无上菩提心。
在一般大乘经里面讲菩提心必定包含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可以说是菩提心具体的修学,可见非常重要。也就是说菩提心落实在修行上就是四弘誓愿。第一要发度众生成佛道的大愿,这个愿心生起来之后,就有一股不可思议的力量在推动你精进不懈。我们学佛为什么会退转?因为学佛是想自己成就;自己早一天成就很好,晚一天也无所谓,于是就懈怠了。假如你发的心是要救度一切众生,这个使命就重,我成佛晚一天,众生就多受一天苦,我早一天成佛,他就少受一天苦,这个力量就大!不可以懈怠,不能懈怠,不可以叫众生因我多受一天苦难,这个力量在推动,所以他能够认真的去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回过头来度无量无边众生,这个愿望才能圆满达到。我们也就明白,为什么菩萨修行不疲不厌,那么样的精进,就是这个道理。
『修诸功德』。这是讲发心之后,所修的大行。『奉行六波罗蜜』。这是把菩萨修行的纲领说出来,修什么?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些前面都曾经说过,不必再多说。『坚固不退』。他为什么会坚固不退?就是因为有菩提心。『复以善根回向』。他所修积的一切善根都回向求生净土。『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这一点必须要清楚,一心念佛不能间断,这个念不是在口念是心上真有。我们心里面确确实实有阿弥陀佛,不但有阿弥陀佛,唯一的一个念头就是念阿弥陀佛;换句话说,心里面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二念,这叫一心专念。
念阿弥陀佛就要学阿弥陀佛,要效法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存的什么心?阿弥陀佛有些什么愿望?阿弥陀佛在日常生活当中,他怎样过日子?这些地方我们统统要学习。阿弥陀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们也把这桩事情做为我们一生当中第一桩的大事。
念佛这个法门非常好、非常殊胜,绝不耽误世间法。你在家庭里面,念佛不妨碍你的工作;如果你是经商,你在一个行业里面,你可以从老板到员工都劝他念阿弥陀佛。果然念阿弥陀佛,你的工作会做得更轻松、更愉快、更圆满,不觉得疲劳,不会厌倦,这都是真的事实。念佛好处利益太多太多,所以并不妨碍工作,对工作有好处没有坏处。凡夫要想明心见性,要想见性成佛,一心专念求生净土,实在说是最稳当的一条道路。所以佛在此地教我们「一心念我,昼夜不断」,诸位懂得心上有,不是口上,称念。这是因,发菩提心念佛的真因,下面是讲的果德。
『临寿终时』。我们人在这一生当中,寿命是有一定的。这个果报是前世修的因,今生得的果报;当我们这个报报尽,不会再轮回了,阿弥陀佛这个时候就来接引我们。也有人寿命延长了,在这个世间寿命延长好不好?实在讲多活一天,多受一天罪!早一天往生,早一天见佛,早一天证果!所以我想真正觉悟的人决定不求长寿,不求这个。可是如果寿命延长了,他有延长的因缘,那个因缘是什么?佛法当中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佛度众生要缘分,这个人跟佛有缘;这个世间还有许多众生跟你有缘的,你劝他会听,别人劝他不听。这么多有缘的人他得度的机缘都在这个时候成熟,那你寿命到了也不能走,还得多住几年,帮帮他们的忙,这是应该的。所以我们念佛人寿命要是延长了,必定是利益一切众生,帮助更多的人念佛往生;如果不是这个理由,实在讲没有理由在这个世间多住一天,没理由的。
寿终的时候,佛与菩萨众『迎现其前』。在临终的时候佛来接引你,这个时候看你念佛的功夫,看你的缘分。如果你的功夫好,缘又殊胜,跟着阿弥陀佛来接引的人好多好多!如果你念佛的功夫浅,平常又不大喜欢跟人结法缘,阿弥陀佛来接引,跟着来的人就不多,这是我们要明白、要争取的。平常我们一心称念广结佛缘,就是广结法缘,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欢迎的人就太多。这些人里面,跟着佛来的这些人里头有很多很多都是过去生中家亲眷属、朋友同参,他们在过去早就往生了,现在听到你也来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们都一起跟着佛来欢迎你、来接引你。这一见面,前面我们读过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一加持,你的宿命通立刻就现前,过去世生生世世这些人全都认识,哪一生、哪一世他跟我什么关系,统统认识了。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唯独在六道轮回很孤独,人一死一轮回,家亲眷属就分散了,再想见面碰个头不容易,非常非常困难,完全是陌生的境界;唯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亲朋好友好多好多,都是熟人一点都不陌生,这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须臾之间,即生我剎』。这是讲往生时间非常快速。虽然娑婆世界距离西方极乐世界十万亿佛国土,但是一念之间就到,速度非常快。到那个地方之后,底下这句经文非常非常要紧,『作阿惟越致菩萨』。就是《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这个地方翻作阿惟越致;这是梵语,意思是不退转的菩萨,圆证三不退。所以古人说这是阿弥陀佛心性之极至,这个心性功德大到了顶点。持名这个方法,功勋不可思议,也是弥陀的大愿。这是阿弥陀佛的宏愿,使每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能够圆证三不退;实在讲这个地位是圆教七地以上的菩萨,在一般大乘经上讲,至少要修行满足两个阿僧祇劫才能证得。像我们凡夫一生到那里就得到了,超越了两个阿僧祇劫,这很不可思议的,这一愿非常重要。古德有说「十念必生,闻名发心」,这两愿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精髓,这个话我们可以相信。再看底下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
『十方众生』,当然包括我们。闻名里面一定要包括信、解,我们深信不疑,我们明了这个文里头包含的意思。『系念』,就是有愿、有行,非常向往极乐世界,心里面常常念着佛。这个念就是系念,念着佛,我们常讲挂念,心里常常挂念。世间人牵肠挂肚的事情很多,细细想想那些所系念的全是六道轮回,系念儿女,系念父母,系念家亲眷属,系念财产,系念权位,全是六道,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今天觉悟、明白了,我们把系念换成阿弥陀佛,世间种种牵肠挂肚的统统放下,一心系念阿弥陀佛就对了,这就正确了。
【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
『植』是种植。这是比喻,意思就是真有,心上真有。德本是什么?就是指的弥陀圣号,六字洪名心上真有。
【至心回向。】
这是真诚心回向。
【欲生极乐。无不遂者。】
这一愿显示十方众生要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实在是不难!开出的条件很容易。诸位要晓得开出的条件,不是普通经上的,这是四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开的,不是诸佛所说的,这是佛的本愿。所以从这里看往生不难。
【若有宿恶。】
这假设,实在讲是真的,哪一个凡夫没有造罪业?我们都知道自己业障很重,罪障很重,但是不怕。
【闻我名字。即自悔过。】
这就是忏悔往生。
【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剎。】
这就很重要。忏悔功德很大,实实在在讲,整个佛法无论是哪一个法门,若论修持全是忏悔,都修的忏悔法,忏悔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法门是讲的带业往生,带业往生就要注重忏悔,用什么方法?念佛。佛号这个威德不可思议,能消众生一切的罪障,再重的罪障佛号都能够消除。正如同慈云灌顶法师所说的,世间人所造的重罪,所有一切经法、所有一切忏法都除不了的这样的重罪,到最后念阿弥陀佛可以能够忏除,这就说明这个佛号的功德超过一切经教忏悔法。实在说知道的人不多,觉得自己业障重,不晓得念佛,还要去拜梁皇忏、拜水忏、拜大悲忏,搞这个来忏悔自己罪太重了,那个不行、没效,忏不了!不知道这么好的一个法门,这个法门真有效,只要你至心忏悔,业障没有铲除不掉的。这就是说不必要等惑尽也能往生,这是真正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要懂得忏悔,自己要懂得忏悔。
忏悔需不需要形式?不需要。我早年学佛,没有出家之前,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大师非常慈悲,教给我忏悔法,忏悔非常重要。怎么忏悔?后不再造,这一条非常重要。知过即改,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这是真正忏悔,而不是在形式。那个形式就像唱戏一样,是表演,做给一些没有学佛的人看的;这就劝导大家应该要修忏悔法,那是劝人的。让人看这个忏悔这样的庄严、这样的隆重,是让一般人心里起感动,是这个意思;它的作用、利益是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想灭罪、要想消灾,那是自己就自心忏悔,从心地里忏悔,就是此地讲『即自悔过』,着重在这个「自」。
『为道』。这个道就是讲的定慧,我们要注重修定、修慧。定就是清净心,心不被世间这一切名利五欲六尘污染,不为它所染这就是定。慧是对于一切法都能够通达明了而不迷惑,这就是慧。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正如同《楞严经》上所说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是正法?哪是邪法?你要有能力辨别,这是慧,不至于学错了法门!
『作善』是修福。前面跟诸位同修说过福很重要,我们不能够疏忽。你看成佛,我们在三皈依里面皈依佛;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二条,足是圆满的意思,两种圆满,一种是智慧圆满,一种是福报圆满。佛有福报,福报圆满。福报从哪来的?也修!不修怎么行。所以佛教给我们要修福、修慧,不可以没有福报,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你要度众生一定要有大福报,有福没有慧不能度众生,有慧没有福也不能度众生。所以要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一定是福慧双修。我们一心称名,发愿求生净土,这是慧;我们修三福、修六和、修六度,这是福。福里面有慧,慧里面有福,所以一定懂得作善。我们在经上看的阿弥陀佛念念都在作善,教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法布施;建造西方极乐世界,让我们到那边去修学,是财布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享阿弥陀佛的福,他在那里已经建得好好的、现成的,我们到那里去享受;他五劫修成,修的极乐世界,我们到那里去享受。所以他老人家真的是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三种布施都做得圆满。
『便持经戒』。这里讲我们一定要读诵,要劝别人。三福最后「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今天我们读诵大乘应当从《无量寿经》下手,先熟读《无量寿经》,到这部经通达了,自己往生有把握,才可以涉猎其它大乘经典;往生没有把握,其它大乘经典我们不必去看,我一心一意专求往生,一切经教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我们再去搞法门无量誓愿学。见到阿弥陀佛不怕、保险,寿命又无量,有的是时间,再多的经教我们可以慢慢的学,可以安心的去学;现在不行,学太多、学杂了,恐怕往生成问题,所以这是非常非常要紧的一桩事情。这四弘誓愿,我常常劝同修们,头两愿现在办,后两愿学法门、成佛道到极乐世界去办去,四弘誓愿分两段。
【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
这是业障很重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即使你的愿力很大,你要到十方世界去度化众生,像观世音菩萨随类应化,你过去那些极重的业障,还会不会受报?不会了,决定不会再堕三恶道。这句是这一愿的最重要的宗旨。不必像提婆达多一样。我们在佛经上看到提婆达多造五逆罪,先要堕地狱,地狱罪满了才再能出来。我们念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会,绝对不会这样子。第十三段。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剎土。】
这是第二十二跟二十三愿。西方世界是一个平等的世界,诸位想想,有男人、有女人就不平等,那就要打架了。西方极乐世界平等,所以阿弥陀佛很聪明,大概看到许多世界有男子、有女人天天在吵,吵得不安,所以他想我这个世界统统是一样的,全是男子没有女人。凡是女人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统统是男身,而且身相是一样的,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个我们都在佛的本愿里面看到。真正是第一希有,十方诸佛世界没有这个事情,他这个地方是真正的做到了平等。善导大师说这是弥陀本愿威神,所以十方世界的女人念佛,临终往生统统是男身,统统是佛的身相。佛一来接引,佛光一照,这个化身立刻就现前了,我们的肉身就舍弃掉了;自己得新的化身,跟佛完全一样。所以不是说到极乐世界像一个小孩慢慢长大,那就有生有灭了;西方世界没有生灭,完全是化生,所现的身相立刻就跟阿弥陀佛是一样的相状。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愿:
【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一愿是莲花化生。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景观都是常住的,都是不生不灭的,永远没有变化的。不像我们这个世界剎那剎那在变迁,它不能常住,所有一切万物都是在变化,所以叫无常!我们看这个讲台,讲台是无常的,它在变,它变得很慢,我们不容易觉察。新的讲台如果放到几千年、几万年了,它就消失了。或者在某一些好的条件状况之下,它就变成化石,它都在变化。变成化石之后,还继续不断在那里变,永远在那里变,这叫无常,这叫不住。
西方世界所有一切万物真常,它不变,只有一样东西在那个地方,我们看到是会变的,七宝池中的莲花,那个莲花会变。十方世界有一个人真正发心念佛,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七宝池就长一朵莲花出来;那个人心很真诚,念佛念得很勤,这个花慢慢的愈长愈大。所以莲花大小不一样,有一由旬、有十由旬、有百由旬、有千由旬的,那是念佛功夫浅深不一样,花的光色不一样,只有这一样东西看到好像是有生灭的。如果念到几年不念了,改变主意再学禅去、学密去了,这个花就枯、没有了、消失掉了,这莲花就没有了。我们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拿这个花来接引你;这个花是自己念力,阿弥陀佛的愿力,两种力量成就的,所以有这个现象。至于西方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那是阿弥陀佛愿力成就的,所以它是真常,它没有变化。唯独莲花是我们的念力跟佛的愿力结合的,这个花是不是真常,完全看我们要真心、要不退。我们念佛这个心不能够退转,这是净念相继,这个花也会变成真常,这一往生到那边这就变真常,莲花化生!所以古德讲「举体皆是最胜秘密吉祥」。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从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到这个地方,是闻名得殊胜利益之上乘,这个得的利益是最殊胜、最真实,莲花化生。底下一段。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
这个字念去声,不念ㄌㄜˋ,念ㄧㄠˋ,乐是爱好;欢喜、爱好、相信。闻里面一定有信有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前面跟诸位说过了,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礼拜归命。】
这个『礼拜』不一定是一天到晚去拜佛。当然有人是以这种方法做修行的,每天拜佛拜三千拜,拜一千拜,有人专门修这个行的。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这样做的。礼拜是心里有敬心,我对于阿弥陀佛的恭敬念念不失,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佛的恭敬心都在,这就叫礼拜。但是中年以上,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现在社会我们的工作都是坐着少动,因此缺少运动,所以一般提倡这个运动。我们学佛的人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其它运动上面也可惜,最好的运动是拜佛。当我们坐了很久,需要活动活动,我们就绕佛,绕佛就是散步。外面走走,活动活动走走,心里头念佛,就跟念佛堂绕佛一样。虽不是在佛堂,我们在四周走走都一样,调节调节身体。还有一个方法拜佛,拜佛是非常好的运动,心地清净、真诚,这个身体关节每个部位都运动到了,好得很!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懂得拜佛的好处。至于拜佛拜多少随自己,这不须限定;你有时间多拜几拜,你没有时间少拜几拜,没有关系。『归命』就是依靠,全心全力投靠阿弥陀佛。这部经就是阿弥陀佛,一心依照经典的道理教训去修学,这是真正的归命。
【以清净心。】
清净、平等、慈悲。
【修菩萨行。】
菩萨行就是三学、六度,就是修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
【诸天世人。莫不致敬。】
我们现在得到的利益。你真能这样修行,确确实实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人家对你都很尊敬、都很拥护,这是你现前得到的利益。
【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
这是念佛人对这个世间还有留恋,还舍不得往生,念佛有没有好处?有好处,来生生到尊贵之家。一生下来就享福,就很有福报,也健康长寿,这是过去生中念佛的果报;可惜因为他没有发心、没有发愿往生,得这个果报。
【常修殊胜梵行。】
『梵行』就是清净行。因为他善根深厚,他还能够继续不断再学佛、再修行。这也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他不至于迷失了自己,在人间的时候还能够继续的修行。我们大概就属于这一类的。过去生中念佛,舍不得这个世间,所以没往生得了,这一生又遇到佛法,确实很像讲的是我们现前这个境界。
这一段里面三愿,都是说明闻名的功德。众生根器不一,虽然闻名,真正的大心没发;这大心就是求愿往生的这个心没发。口里面说往生,心里面舍不得这个世界,家亲眷属牵肠挂肚舍不得放下,信愿就不深,持念也不专,所以跟弥陀接引大愿还有一段距离。这是没能往生,但是获福,人天福报他得到了。这显示出弥陀名号只要能够听到,无论往生不往生决定得利益。因此我们对于这个名号的弘扬,也就是我们讲普遍为一切众生宣传介绍,这个利益很大,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不管他信不信,我们都应该时时刻刻存这个心、有这个愿帮助一切众生,使他有机会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如果能有机会把这个经典介绍给他,那这个功德就更大!
下面这是第十五段。从十五段到十八段,也就是二十八愿到三十八愿,这一段佛要为我们说明,他老人家摄受净土里面的众生;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他们修学生活的状况。当然这跟我们关系很密切,因为我们不久都要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先了解了解,对我们的信心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
我们想想现在这个世间不善的事情太多太多,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不善的名都听不到。譬如贪瞋痴慢,我们这里真有这个事;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叫贪瞋痴慢,没人听说过,你就晓得这个世界好到什么程度。
【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
这一句很不可思议。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这样杂乱?所有一切众生心不同、想不同、念不同,所以就复杂。那个看相的人也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我们人为什么每个人不一样?我们的心里面思想见解不一样,所以面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相貌都相同的,他为什么相同?心一样的。什么心?念阿弥陀佛的心。个个人念阿弥陀佛,个个人心里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变成阿弥陀佛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去往生的,哪个不是阿弥陀佛?每一个人长的跟阿弥陀佛一样,个个都是阿弥陀佛。『皆同一心』,这个太重要了。
『住于定聚』。这个定聚是正定聚。佛法里头有讲三聚,这三聚包括了所有一切众生。正定聚,这个人依照这个方法修行决定成佛,那方法正确没有错这叫定聚。第二种叫邪聚,你依照这个方法修无论怎样精勤,决定不成就,那就叫邪聚。第三类叫不定聚,像我们这个根性的不定聚,碰到定聚我们就成就,碰到邪聚我们就不成就,所以我们属于不定性。
【永离热恼。】
『热恼』就是烦恼。西方极乐世界永远没有烦恼,心地都清凉自在。这底下:
【心得清凉。】
他于一切法不分别、不执着,这心地就能得清凉自在,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就是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知道人生是很短暂的,数十年寒暑弹指即过。我们跟人相处,跟这个社会相处,有什么过不去的?想开一点,不要那么认真,不要那么计较,自找苦吃,一弹指就过去了。所以聪明人我们要争取的西方极乐世界,永恒真常,这叫真正聪明、真正觉悟。这个地方我们是过客,像经过的客人一样,住旅馆好坏何必计较?明天就走路了!不能把它当作家,家在西方,西方极乐世界才是老家,这个地方不是家。暂时住住,好也好,不好也好。人家对我好很好,对我不好也很好,就没事了!这心地就很清凉、很自在,日子就过得很快乐,一点烦恼都没有,欢欢喜喜。这是正确的,『心得清凉』。
【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
『漏尽比丘』是阿罗汉。这个地方是比喻,实际上超越阿罗汉。阿罗汉虽然烦恼断尽了,漏是烦恼,烦恼统统断尽了,智慧不圆满。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但烦恼断尽了,智慧圆满,绝非阿罗汉能够相比的。
【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就是有些人怀疑,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还会不会有我执、有法执?还会不会动这个念头去想自己?这里说出,不会,决定不会。弥陀本愿的加持,你不会再退转。如果说是再要贪念这个身相,那是执着、那是退转,决定不会退转。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
前面这一句是讲的因,善根无量。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念佛修善积德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这善根无量!何况你所修积的善根,你怕不够,阿弥陀佛又有威神加持你、帮助你,使你那个小善根变成大善根。这是学别的法门不可能的,没有佛帮助。我们这里小善根会变成大善根,所以不怕自己没有善根、没有福德,不怕。只要认真努力去修学,这是因,果报得的是金刚不坏身。这特别为我们指出来『金刚那罗延身』。
「那罗延」经典里头没有解释,什么意思没有解释,只说明这是一个金刚的名字。大概在所有金刚里面,他的身体是最坚固、最强壮的,这是最勇猛的一位金刚神,这金刚神的名字。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那它的意思就不同。拜金刚神的,在佛法里头是密宗,密宗里面金刚神很多,名王很多,都现的是威武勇猛的那种相,叫一般人看到胆颤心寒、都恐惧,他现的那种相,不像一般菩萨相貌很慈祥,金刚神。所以这个地方,金刚那罗延也在此地表密宗的大圆满成就。我们这里头有密法,换句话,就是金刚萨埵,就是金刚手菩萨。金刚萨埵是普贤菩萨的化身,这也就是说普贤菩萨是密教里面的根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密宗里面大圆满的成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老实念佛不必要去学密,这就是密,至高无上的密法,这个意思就很好。
【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
这才有能力度化众生。为一切众生说法,需要辩才。身有光明,顶就是圆光。你看我们画佛像画一个圆光。到西方极乐世界,佛顶上有光明,身放光明;每个往生的人跟佛一样,顶上也有光明,身上也放光,大概光明跟佛比要差一点,不会跟佛一样,都有光明。这是光宣妙法,光里头也表法,法就是光明,光明就是法,不离此光而说此法。成就一切智慧,一切种智的圆满智慧,智慧成就了,当然辩才就到了,事无碍辩才跟如来果地上相彷佛,菩萨所得的辩才。
【善谈诸法秘要。】
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通达。『善谈』是讲到恰到好处。契机、契理这叫善谈。
【说经行道。】
『说经』是言教,『行道』是身教,他确确实实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做什么样子?在哪个行业,就做哪个行业的样子。诸位看大经,《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都是修普贤行的。他们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同,在哪个行业他怎样做的,菩萨!这就是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学习的。所以行道包括非常之广,是把你的智能、你的慈悲、你的修持应用在生活当中,用在你的事业之中;你的生活、你的事业就是普度众生。所以任何一个行业里面都有菩萨,任何一个处所都是菩萨度化众生的道场,不一定是寺院,要把寺院看作是菩萨唯一的道场,你看错了。菩萨在家庭里面,家庭就是道场;菩萨在学校里,学校就是道场,所在之处无不是道场,普度众生。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
这是一生补处愿。这一愿也是具体为我们提出了保证,前面佛有愿,必成正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必成正觉,必定证得无上菩提。这个地方一生当中必定证得『一生补处』,这菩萨的地位。一生补处就是必成正觉,这是说位次,等觉菩萨后补佛!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实在讲都是菩萨,他们是圆解圆修,跟我们修学确实不一样。人家修,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他是圆融的,所以生皆不退,顿超阶次。我们平常在他方世界修行,菩萨有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一个等级、一个等级,就像念书一样,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慢慢往上升。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没这么麻烦!他一修一切修。譬如说小学一年级的,一年级里头有二年级的课程,也有中学课程,也有大学课程,也有什么研究所、博士班的课程,他一修一切都修,这就快了。无论在哪个位次上,统统是圆解圆行,这方法妙极了,所以他圆证补处。都是圆满的证得,『究竟必至』。这个语气非常肯定,让我们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就是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很快就成佛。
【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
这个地方我们又看到『普贤道』,这是我们要重视的。我们从这些地方明白了,西方极乐是普贤菩萨的法界,所有往生的人统统都修普贤行。像这个经序里面告诉我们,「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个地方又看到。菩萨的愿力每个人不一样,有些人希望自己赶快成佛,成了佛之后度众生;有些人觉得众生太苦了,我不成佛,我是先度众生,这很难得!这个愿也相当可贵。可是诸位要晓得,你度众生得有本事,没本事,你这个愿是空愿。譬如说看一个人掉水里面快淹死了,我要下去救他,自己也不会游泳,这一跳下去白送一条命!我想救这个淹死的人,我先学一手好本事,我学会了之后,我去救他才行。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发心,我很佩服,但是怎么样?他烦恼没断,必定堕轮回。他说到来世不想往生,来世还要当法师,还要讲经说法。来世未必得人身,一转世就迷惑颠倒了,前生都忘得干干净净的。这些人热心是有,智慧不足。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就绝对正确。
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有人要问,那在西方世界待多久,我们才可以离开西方世界去度化众生?我们从弥陀本愿里面看,从《无量寿经》、净土三经里面看,都没有说要限定在西方极乐世界住多久,没说,没说就好办了。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磕三个头,阿弥陀佛我想去救度众生可不可以?阿弥陀佛一定点头可以,你有这个愿,可以。佛就加持你,你就有本事,你就到再回到娑婆世界来,你也不会退转,你也不会迷惑,这才是聪明人,这才叫正确的方法!比你轮回再转世,时间短得多!这个见阿弥陀佛马上就可以回来的。
『被弘誓铠』。「被」是比喻,你有度众生的弘愿,先度众生后成佛道,但是你得有本事,阿弥陀佛加持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这是教化随意。教化众生里面,要真正收到效果,这点不能不讲求,怎样才真正收到教化效果?一定要使众生对于净土、对于弥陀要真正有信心,要真正肯修行、肯发愿、肯求生净土。菩萨去讲经说法介绍,这是菩萨自己的弘愿,阿弥陀佛再一加持,那个听的人,实在讲是听的人佛也加持!佛要不加持,你听经怎么会生欢喜心?诸位一定要知道,你听到这个法门很欢喜、很愿意,不是我讲得好,与我讲的不相干!弥陀本愿威神现在在加持你,所以你听得很明白,听的比我讲的还明白。我还没讲清楚,你都听清楚了,是不是?这佛加持的!佛力加持的,所以你能生欢喜心,真的一点都不错。所以他能得圆满。这些听的人能够六度、十度,专念在修菩提行,行普贤道,那就是遵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是修行达到最高峰的科目。
【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
无论你到哪个世界去说法,这个世界的环境再坏,你也不会堕落。这都是佛保佑你的,阿弥陀佛加持的,阿弥陀佛常常在照顾你,不会让你堕落。
【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
这是举出几个例子。或者是喜欢讲经说法,这是菩萨示现的,极乐世界再来的。或者是喜欢听法,听法的也是菩萨为大众作影响众。这个人在这社会上一定很有身分、很有地位、很有道德,为大众所景仰,法师说法他每堂都来听,让别人看到,这个法师讲得大概不错,你看某人都在听、很专心的听,每天都来听,大概不错!影响别人,这影响众。这都菩萨化身,很不容易。
我早年在台北讲经,我的老师,周邦道老居士,他是我在家的老师。在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他是我的校长。到台湾,我学佛了,常常在外面讲经,他每天都来听,而且坐在前面一排。每次听他还写笔记,带个笔记本,好像很用功的样子,我们看到了,真的很尊敬。而李老师常常举他做一个榜样:你看这个老先生有道德、有学问,也做了不少事业,年岁大了,听经还那么认真。不管是哪一个人讲经,初学的人来讲经,他也认真听,他也做笔记,不知道记些什么。一直到前年九十多岁才往生的,这很难得!这影响众,喜欢听法。
『或现神足』。这个神足就是示现,神通变现自在。但是统统是为了影响接引一切众生,深信净土,发愿求生,这就对了。如果示现的神通,叫你不要念阿弥陀佛,那这个绝对不是的,那这是魔示现的。如果是西方世界菩萨来示现的,一定示现劝你,对净土法门深信不疑,念佛求生,这就对了。这一看跟这经上讲的相应,我们晓得这是西方菩萨再来。
【随意修习。无不圆满。】
『随意修习』。统统都是为了度众生,都是为了成就一切众生,接受阿弥陀佛、诸佛的教诲:都喜欢发心念佛,求生净土。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
这一愿对十方世界的六道众生来说关系很大。六道众生,天道比较好一点,没有问题,天人福报大,物质生活不要操心;但是人道以下,生活都相当艰难,谋生不易。所以古德常讲「珐輪未转食轮先」,我们先要吃得饱、穿得暖,才能够谈上学佛。假如三餐饭都吃不饱,还有什么心思学佛?可见得这个生活实在讲我们是看得很重。佛在此地为我们介绍西方世界物质生活,『随意即至』。不要操心,不必经营。衣食,特别是饮食,初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这个习气还没忘掉,到时候想怎么好久没吃饭?他有这个念头起来。其实到西方不用吃饭,不必了,那个念头一起来,饭菜都摆在面前,不必要经营的。百味饮食,就像从前皇帝,皇帝吃饭是一百道菜,不管他吃不吃,一定是一百道菜的。百味饮食都现前了,这一现前想到现在已经不是凡夫,不需要了,见到就提醒自己不需要了,不需要就没有了,就化除掉了。也不需要收拾碗碟,要去洗刷,这么麻烦,不需要,随念化生。所以你才晓得西方世界那个美好真正是不可思议。居住的宫殿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清清爽爽一点拉杂东西都没有。有客人来拜访,马上那些座位都变现出来;客人走了,都没有了,空空的了,不要收拾,随心所欲,统统是变化所作。到西方极乐世界,人人都有这个本事,都有这个神通。这个神通能力,阿弥陀佛这个愿力加持的。
【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供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日常生活当中重要的一桩事情。西方世界人不需要工作,那工作好辛苦,赚钱不容易。西方世界人不要工作,一切生活非常自在,金银财宝要多少就多少,变现出来的,没有止境的!所以物质生活的丰富,那是十方世界所没有的。因为他能够随念变化,所以他什么都不要。要什么马上就有,他不需要一大堆摆在那个地方,那多麻烦!他不需要这个东西,随念随心所欲。供佛也是一样,心里面想供哪一尊佛,佛感应道交,他就接受你的供养。供佛这是修大福报,闻法,供佛一定闻法,闻法是成就大智慧。
这是我们看到西方世界人生活状况的点滴,从这些点滴,你就晓得他们的生活多么自在。每天就是闻法供佛,去度化有缘的众生。活动的范围尽虚空遍法界,不止一个极乐世界,想到哪个世界去,应念就到了。何况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前面讲都有神足通,神足通是可以分身、可以变化,像佛一样千百亿化身。所化之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在《楞严经》上讲的这两句话就是随类化身,众生想什么样的身形,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形,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这得大自在。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
从这以下到第二十二段,是讲西方世界环境的状况。当然也不能细说,略略的介绍一、二桩,你就可以以此类推那边环境之美。『国中万物』,这是总说庄严清净。因为它的体,所有一切万物体都是珍宝所成,都是宝。西方世界的地,那个世界大!面积比我们地球不晓得大多少倍,大得太大太大!我们这个地是泥沙石头,不干净;西方世界的地琉璃,琉璃是什么?我们世间人所讲的绿色的玉,我们叫翡翠,这很珍贵。人家一点点什么镶一个牌子,镶个戒指戴在身上很美,那这个东西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泥土、大地!他们大地是琉璃的、翡翠的、透明的。所以从地面上可以看到地底,人家那个比我们这个翡翠好得太多。我们这个翡翠半透明的,不全透明,它们全透明。黄金为地,你们在经上看到的,黄金为地是什么?是铺马路的。在翡翠地上铺一条路,用什么铺的?黄金铺。黄金是铺路的,像我们这里柏油一样。我们这里带在身上珠光宝气的,西方世界人看起来俗不可耐,是不是?所以庄严、清净,都是珍宝。『光丽』。光明美丽。相非常奇特,『形色殊特』,不是世间所有的,我们这个世间看不到的东西,那个地方都有。『穷微极妙』。因为都是性德、真如本性里面变现出来的。『无能称量』,这个量是什么?品种、数量、种类太多,没有办法,说不出来,数量也太多。
【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菩萨很多,还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他们知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他们也没办法。你要问他有多少种类?他说不上来;问他有多少数量?他也说不上来。所以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等觉以下的菩萨都没有办法说得出来。这是总说西方极乐世界物质环境之美、殊胜。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
这是在一切物相里头,举出一个例子。树木我们很欢喜,新加坡的树很多。在我们想象当中,大概十方诸佛世界一切众生,对于树木花草都喜欢,都有同样的爱好,所以佛在此地举出这个例子。『无量色』。可见得这个树美!无量色。
【高或百千由旬。】
这树的高,『百千由旬』。由旬是古印度长度的单位。由旬有大、中、小。大由旬,古时候记载合我们中国八十里,中由旬六十里,小由旬四十里。八十里,古时候讲的度量衡,这个里比我们现代要短,为什么?他度量衡尺比我们短。诸位要看看弘一大师《律学三十三种》里面有一篇「周尺考」。周朝时候那个尺他有一个考证。那个时候的一尺,大概像我们现在的市尺,可能只有六寸的样子。所以经上记载从前人身高丈二,我们看起来现在巨人,现在都看不到了;其实现在有,大概是一百九十几公分的,就有那个时候的丈二。所以那个时候尺短,我们明白这个真相就知道,就不会奇怪。但是不管怎么样短,百千由旬这非常非常高。如果照这个数字来说,这个树要是在我们地球上,可能树顶就达到月球了,这么高的树。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树?西方极乐世界人高大。我们这个身体到西方极乐世界,人家看起来像蚂蚁一样,是很小的,这我们没有福报,劣应身,所以他们的身相大。赞佛偈里面,赞叹阿弥陀佛「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佛的相那么大,每个人身相跟阿弥陀佛一样的,都是那么大的相。如果像我们的树木,再高大的树,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没看见,太小了,是不是?太小了看不见,一定是这么大,它才能够相称,这要懂得。这道场树就更庄严。
【道场树高。四百万里。】
道场是佛讲经说法的场所。而佛讲经说法的场所很多,处处有佛的化身。也许这个地方讲的是佛报身说法的场所。但是西方世界法身、报身、应化身都合在一起、都是融通的,四土也在一起。这说明佛处处说法的这个树也是到处都能够见得到的,这一种景观:
【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
因为什么?这一、二样我们知道,像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你说地球上的植物、动物有多少种类,我们搞不清楚。你说树木大概我们可以能够说得出几样,情况跟这个相彷佛,更殊胜不可思议在底下:
【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就希有。假如我们要想见他方世界,譬如说我们生到极乐世界了,我们对于这个地球上很挂念,刚刚离开那个地方,不晓得情况如何?我们这边现相就像电视一样,在这树里行间就现相了。我们今天看电视平面的,它那个现的是立体的,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必用天眼,那个地方的相就现在面前,你说这多殊胜。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想看什么地方,相都能在那个地方显现,树的功德不可思议。
【我作佛时。所居佛剎。广博严净。】
广是广大,博大,庄严清净。
【光莹如镜。】
因为这个世界都是无量宝所成就的。宝洁净、不染灰尘,宝都放光,所以这个世界光明世界。
【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
西方世界不但佛光普照一切剎土,这个世界也放光;我们讲星球,这个星球也放光。而它的光明也是遍照一切诸佛剎土。
【众生睹者。生希有心。】
众生如果见到了,这个见到,像前面所说的,或者是天眼见到的,或者是定中见到的,或者是有特殊的因缘感应见到的,见到佛光,见到西方世界佛剎的光明,一定生起希有羡慕之心。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
『地际』是地面,一直到『虚空』,这是讲什么?空中跟地面种种的庄严。
【宫殿。楼观。】
楼台亭阁,这个地方需要说明的就是『宫殿』这两个字。不能够想象到我们中国宫殿的样子,你要想这个样子,那就错了,不是事实。佛说这个经是三千年前在印度说的,印度那个时候的宫殿跟我们中国的样式完全不相同。所以一说宫殿,就想到我们飞檐这个样子,这是错误的。你要晓得它的本意,什么叫做宫?宫就是私人的住宅;殿就是讲经说法、办事的场所,这叫殿。你要懂得它的本意,殿是大众聚会的场所,办公的场所都叫做殿;私人的住宅叫做宫。这个地方那你就晓得,十方一切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自己住的地方,他喜欢什么样子就变什么样子,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喜欢什么样就什么样。大众聚会的场所也并不完全相同,这我们一定要懂得。『楼观』,两层以上的这叫楼。
【池流。】
这是讲的七宝池。
【华树。】
宝树。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
实实在在说,这是性德本具的宝香,真如本性里头本具的宝香,这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一切万物没有一样不放香。
【其香普熏十方世界。】
这种香既然普熏十方世界, |
|
|
|
|
|
|
|
9#
樓主 |
發表於 2021-3-28 14:55:46
|
只看該作者
得定的人、得通的人有闻到的;没有定、没有通的人,如果是有特别因缘感应,也能够闻得到。我想我们同修当中,在念佛或者静坐的时候,有感应的时候,会闻到奇异之香,这个香不是人间有的,从来没有闻过的。我相信一定有些同修有这个经验,这个经验我有过。我还听说我们达拉斯佛教会有几个同修,晚上在院子里面乘凉,在那里讨论佛法,忽然有一阵香气很浓厚,时间也很长大概有三、四分钟,这个时间不算短,异香,从来没有闻过的;以后见到我,他们来问我,他不是一个人,有五、六个人都闻到的,这可见得不是假的。这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是在特别因缘,有佛力加持,增长你的信心,所以实实在在是法界万德之香。
【众生闻者。皆修佛行。】
闻到有这种感应,对于他的信心会增长,愿心会加强,这不是假的,自己有这个经验,这非常非常之难得。
【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以上这两愿是香光庄严。佛以香光普摄十法界的众生,将西方极乐世界大众生活环境为我们介绍到此地。后面这两段是阿弥陀佛非常慈悲,特别为他方菩萨而发的。他方菩萨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非常尊敬、非常欢喜,恭敬赞叹,虽然他没有发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加持他。为什么?因为他宣扬净土,劝大家往生,佛对他们也加持。底下这两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十二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12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面第一行,这是大愿的最后两段。这两段一共有五愿,是弥陀对于十方菩萨闻名所加持的利益。由此可知,弥陀的慈悲确确实实是广大无有边际的。正与「三辈往生」末后一段经文完全相应。弥陀净土并不完全限于一定要念阿弥陀佛,要读《无量寿经》,持《弥陀经》才能往生。经里面告诉我们,其实修学大乘任何一个法门,只要具足信愿,至心回向求生净土,统统能够得生。所以不管你念什么经,你念什么咒,或者是念任何佛菩萨的名号,只要我们自己发愿求生净土,统统得生。由此可知,弥陀法门确实是非常非常广大。我们看这段经文:
【我作佛时。十方佛剎。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
经文里面一开端很明显的说出,这是『十方佛剎,诸菩萨众』。这不是一般的众生,特别指的是十方世界的菩萨们。菩萨也要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才能听到六字洪名。我们在讲席里面说了很多遍,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他才能听到、能够接触到《无量寿经》,具足信愿。虽然自己没有发心往生,菩萨他还是要在一切世界里面普度众生。用什么方法度?劝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就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这个本愿就是末后这五愿。弥陀要加持这些菩萨,使这些菩萨无论在什么境缘之中;境,我们讲的环境,物质环境,六道也好、三途也好,这都是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他都能够保持身心清净,不会被外境所染浊,这是阿弥陀佛保佑他、加持他。因为菩萨还是有情众生。
『解脱』。解脱就是自在的意思。决定不会起妄想执着,不会生贪瞋痴慢,这是解脱。『普等』。普遍平等,他的心跟佛心一样的。『三昧』,当然是指的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没有比这个更殊胜的。其它的菩萨不知道,这些菩萨知道,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
这个法门实在说,是一切诸佛普遍弘扬,哪有菩萨不知道的?我们听到一定会感到很诧异!其实不知道的菩萨很多。正如同净宗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也是普遍弘扬,哪一个人不知道阿弥陀佛?不念佛的人也知道阿弥陀佛,基督教、天主教也知道阿弥陀佛。虽然知道他不相信,他不理解,他也没有愿心,这样知道等于不知道。所以许许多多菩萨是这样的情形,我们说他不闻不见,是这个意思。所谓是眼睛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没有信愿,他并不理解,这是说这么一个情形。所以他真正明了信愿,说实实在在话,他自己修念佛三昧,也必定劝一切众生同修念佛三昧。
【诸深总持。】
『总持』就是梵语所讲的陀罗尼。总一切法,持一切义。像我们现在人所说的纲领,把整个佛法纲领掌握住。在行门里面讲,也可以说是善绝对不会失去。我们都知道修善,修善要有善行,要有善愿,还得要有机会给你修。这没机会虽然想修善,这善还是修不成;每个机会他都能够抓到,都不会失去,这很难。恶不生,不但恶的事、恶的言没有,恶的念头也不生。这在诸深总持行门里面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纲领。
【住三摩地。】
『三摩地』是梵语。《楞严经》上跟我们讲的奢摩他、三摩地、禅那,都是禅定的名称。这个地方就是安住定中,得成正觉。
【至于成佛。】
这都是弥陀威神加持。这些菩萨闻名得的利益非常殊胜。
【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种殊胜的利益,我们在前面看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有,个个具足。闻名而没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能不能得到这个利益?也能。当然如果说是地上菩萨,或者是像经上跟我们讲的阿惟越致菩萨,七地以上的,不得佛的加持,也有这个能力。可是地前以下的没有这个能力,他的智能、道力、神通没有这么大;得阿弥陀佛威神一加持,他的能力豁然就提升,就像七地、八地、九地菩萨一样的,有这么大的能力,能够在一念当中,普遍供养十方无量无边诸佛。这跟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两样,得的利益相同。可见得弥陀心是平等的,并不是说你生到我这个世界,我加持你;你不来,我不管你,不是这样的,弥陀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个「心」真的是清净心,平等心。这也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我们怎么学法?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佛教宗派很多。我们常常接触到,除净土之外,有禅宗、有密宗,教下里面有天台宗,我们比较常见的,学天台的不少;有学法相的,法相唯识的,这是我们常常见到修学的人比较多一点的。我们对于这些同修要用什么态度?要学阿弥陀佛,不能说是我修净土,净土第一,你们都不如我。有了分别、有了执着,起了贡高我慢,这跟阿弥陀佛就不相应。弥陀对人是平等的。别人对我们不平等没有关系,那是他的事情,我们要要求自己,自己对于别人要平等。无论他修哪个法门,我们都欢喜赞叹,决定不可以自赞毁他!这要不得。在菩萨戒里面自赞毁他,《瑜伽菩萨戒本》是列在第一条重戒,一定要生平等心。
因为所有一切佛法都是佛说的,如果我们自己赞叹我们自己这个法门,毁谤别人的法门,那就是谤佛、谤法、谤僧,那就错了。所以应当像佛一样平等的看待。他对于这一个当生成就的佛法,他能信、能解,是他无量劫的善根成熟。他听了之后,他不信、他不能发愿,甚至于排斥;我们知道,他的善根没有成熟,不能怪他,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这样就好。所以我们心地要保持清净。这是定中能供佛,供佛而『不失定意』。不会被外境所转。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
前面说十方佛剎诸菩萨众,这个地方讲『他方世界诸菩萨众』,意思完全相同,都是指不是极乐世界的菩萨。
【闻我名者。】
『闻』里面一定包括信解,包括喜乐。欢喜、爱好对于阿弥陀佛能够生恭敬心、尊重心。虽然没有求往生,他能够以这个法门自己修学,以这个法门教化众生,一定就得弥陀加持。
【证离生法。获陀罗尼。】
『生』,就是生死。生死有两种:一种叫分段生死,一种叫变易生死。我们凡夫这两种都具足。分段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我们从最粗、明显来看,像我们人在世间,从生到死这是一个阶段;死了以后又去投胎,这又生,生了再死。佛讲「生死疲劳」,没有休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六道凡夫就干这个事情。所以佛眼睛看到这些众生,「可怜悯者」,没有办法停止,没有办法出离六道轮回,这是讲分段。变易是说变化,这是很微细的,我们也能够觉察得出来。譬如说我们一年比一年老,这就是变易。其实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老?一个月比一个月老?一个星期比一个星期老?一天比一天老?我想这个大家会同意的。再要说得微细一点,一秒钟比一秒钟老,这叫变易生死。你看像阿罗汉以上的这些圣人,他们分段生死了了,就是我们讲了生死超越轮回,分段生死没有了,但是变易生死还有。变易生死到什么时候才没有?成佛就没有了。等觉菩萨他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要破那一品生相无明,还是一次变易,那是最后一次。这就是说明两种生死完全没有了,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
此地你看阿弥陀佛帮助这些菩萨『证离生法』。浅而言之,永脱三界;往深处讲,两种生死佛力加持他都能够永离。『获陀罗尼』。陀罗尼就是总持,心安住在总持法门里面。陀罗尼在一般大乘经里面,那个意思就非常广泛。因为它是讲纲领、讲原则。在哪一个经里面就看它说哪一种纲领,哪一种原则。在我们净宗经典里面,这个陀罗尼就是六字洪名。他方世界菩萨听到佛的名号,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心就安住在六字洪名当中。
也许有同修问,菩萨念佛,为什么不求往生?前面说过每位菩萨、每个人他的愿力不一样。有些菩萨听到了赶紧求往生。为什么?快快成佛,成了佛之后,才普度众生。有些菩萨他的愿望,我只要得佛的加持,我要多度众生,众生成佛,我再成佛。有这样的人!这是指这一类的人。但是诸位要晓得,他确是菩萨,他确确实实出了三界,有这个本事帮助众生。我们今天是受了菩萨戒,发个愿学地藏菩萨。不行!没本事,烦恼没断,还要继续搞生死轮回,这是度不了众生的。纵有这个愿望,这个愿望会落空的,办不到的。办不到,那就决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自己能办得到,见思烦恼断了,至少是这个程度,三界六道已经不能系缚于你,你有这个本事,行!念阿弥陀佛,求佛力加持你广度众生,不必着急往生。所以后面这五愿是对这些人说的,实在讲,不是对我们这些人讲的。我们这些人不是菩萨,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那是泥菩萨,那是假的,有名无实,不是真菩萨。这要知道,自己对自己要认识清楚。
【清净欢喜。得平等住。】
闻名、信解,愿心欢喜,安住在平等的功德之中,安住在平等的法门之中。诸位要晓得平等的法门,就是《无量寿经》,就是六字洪名。平等是一切诸法的体相,一切诸法体平等。体是什么?法性,所以相也平等。我们今天在感觉当中不是平等的,这个原因是什么?是我们自己有了分别心、有了妄想心,这个心不平等,于是看外面的境界也不平等。我们把一真法界把它看成了十法界,这个事实也是从归纳的纲领上讲的。其实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不平等!十方菩萨,实在讲,众生真正根性好的也行,也能够修菩萨行,也能够学菩萨道,也行!也能够得平等住。我们对于阿弥陀佛,对于净宗的经典,现在净宗经典是五经,净土五经。我们能够见相闻名,这个相有佛像,经典也是相。见相闻名,蒙佛加持都能够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
心平等、念平等,这是一切平等里面的基础,我们才真正能够得平等法。在修学过程当中,这句佛号实在讲就是法界全体。前几天在前面跟诸位报告,特别是在第十八愿的时候跟诸位报告,古大德在一切经里面,推究比较,比较到最后就是这句佛号。我们从这个较量当中,才真正体会到、认识到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佛号就是一切法,一切法都归到名号,到这个地方真正平等,所有一切法门到最后统统归到这一句名号,这是无比的殊胜。用功,要紧的是净念相继,到功夫成就的时候,所谓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就得平等住。这样的心,这样的行持,是真实的菩萨行。
【修菩萨行。具足德本。】
这个地方具足德本,特别着重在利益众生。以这个法门,我们全心全力去推广。因为我们现在明白,现在了解,只有这个法门可以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真正的得度,其它的法门不是一般人都能够修学的。以禅宗来说,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他度的对象是什么?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上中以下没有分。他说的话有道理,为什么?禅,我们不要说太高的,我们说最起码的、最低的还没有出三界,色界里面的初禅,这是禅里头低到不能再低,起码的,初禅是什么境界?初禅己经离开欲了。不是欲界,到色界了,欲摆脱掉了。什么欲?五欲,财、色、名、食、睡,这五样东西没有了,心里头没有这个念头,这才能到初禅。我们自己想一想,这五样东西还会不会动心?如果还会动心,换句话说,你还在欲界,初禅没分!这才知道真难。
所以那个口头禅我也会讲。我讲过《金刚经》,讲过《六祖坛经》,还讲过《永嘉禅宗集》、《证道歌》,讲过不少禅宗的,口头禅!人家问我:你会讲,为什么不去修?我修,我就讲老实话,财色名食睡,我那个念头不行,断不掉!这是讲真的,断不掉!你才晓得那个多难。这才回过头来,听说不要断也能往生,阿弥陀佛。我马上就回来了!这个法门有救,有分。这不要断,带业往生,只要伏住就行了,不要断。可见得禅真正不容易。
过去倓虚老法师说过,这是天台宗的大德,念佛往生的。他说他一生看见修禅的、听见修禅的人,这些人说是在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一个也没听说过,当然更没有见过。说修禅得禅定,能够生初禅天、二禅天的,这个他见过,他听说过得禅定的。诸位要晓得,得禅定,得四禅定、得四空定,出不了三界,福报尽了还要堕落。那有什么用处?不究竟!要想从禅里面超越三界,不是简单事情,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六祖大师讲的实话,上上根人。我们在禅宗里面看到,六祖大师他的学生当中,明心见性的人算是最多的。跟六祖大师学的人有多少?何止千万!真正成就的四十三个人。《坛经》里面我们看到的,这是在中国禅宗史里面见性开悟的最多的。其它的这些祖师大德会下开悟的,一个、二个,三、四个最多了。我们自然知道难处。
净宗念佛往生的,说实在话,自古以来依照这个法门修学的,往生的不计其数。《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所收的,那是打听到的。还有很多往生,往生又没有通知你,又没有在外面登广告,所以真正往生,我们不晓得的太多太多!《往生传》里、《净土圣贤录》记载的,那是少数,多数的不知道,没打听到。这就晓得这个法门的殊胜,古大德讲万修万人去!
【应时不获一二三忍。】
这是讲闻名得忍。这一句是弥陀加持特别明显的。这『一二三忍』,也就是本经后面所讲的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就是后面所说的这三种。但是这三种没有说明是哪一个地位的菩萨,没说。佛在《仁王般若经》上说得很详细。《仁王经》上把五十位菩萨用五忍来表达。无生法忍在《仁王经》里面是七地、八地、九地。十地以上寂灭忍,此地没有,此地有无生法忍,那我们就能够肯定音响忍是初地菩萨,初、二、三地,柔顺忍是四、五、六地,无生法忍是七、八、九地。这就说明没有登地的菩萨,三贤位的菩萨得阿弥陀佛威神一加持,就把他的地位提升到地上菩萨。这句主要是表达这个意思。
【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者。不取正觉。】
这是说明这些菩萨现前就跟极乐世界菩萨一样,圆证三不退。从这句肯定前面一二三忍菩萨的的确确是指地上菩萨的果位。这是弥陀对十方菩萨闻名、信乐、加持的功德利益。到这个地方,我们把四十八愿简单的介绍到此地。意思太丰富了,我们受时间的限制,今天是第十二天,我们三十天要讲圆满,所以有同修给我说后面还有这么长,这怎么办?后面我们就讲快了。这是受时间限制,但是要紧的地方都报告出来了,都说出来了。我们看底下第七品「必成正觉」。
底下这品还是阿弥陀佛自己宣说的,也就是四十八愿后面的总结,以偈颂来解他的愿心,来说明他的愿心。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必成正觉是什么?必定成佛。这句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将来能证得什么果位?必定成佛。这样才让我们真正看出来弥陀大愿真的是究竟圆满。后面有十一首偈颂: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这个愿就是四十八愿。我们看偈颂第一首,这是五言颂,一句五个字,四句是一首。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弥陀的四十八愿,我们必须要知道他每一愿都含摄其它的愿。四十八每一愿里面都含其它四十七愿,愿愿都是如此圆融无碍。不是愿愿是独立的,愿愿不相干的,不是的,愿愿互相圆融,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超世志』。超越,真的是世出世间,弥陀这个愿真的是超越了。『必至无上道』。这是果满,他必定成佛。不但成佛,前面我们看到了,他成佛超过一切诸佛。这我们不必细解释。你要问为什么会超过?前面说过了,后面世尊还有长文来介绍,他真的超过。所以他是无上的无上,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这个斯愿是指前面讲的四十八愿,愿愿都满足。也就是说愿愿都变成了事实,没有一愿是空愿,所以他成佛了。愿愿圆满是因圆,因圆果满,这成佛了,成佛就果满。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已经十劫了,因圆果满,愿愿兑现。下面这些话都是弥陀述说他自己,极乐世界建成之后,利益众生这些事相。这里面我们应当要学习,要细心去体会,认真的来学。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
阿弥陀佛真的成了大施主,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布施的那些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是九法界众生,上面等觉菩萨,下面是地狱众生,平等的布施。财布施是什么?建造极乐世界,欢迎你来享受,这是财布施。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无色界,有身体,有色身的。有身体就要有居住的地方,有活动的空间,有一切享受;享受圆满具足,一切随心所欲。这是阿弥陀佛对我们的财布施。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佛说法,菩萨说法,同参道友说法,六尘都说法;树也会说法,鸟也会说法(那个鸟不是畜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水也会说法,风也会说法,没有一样不说法。你想听什么法,他就给你说什么法,法布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无量寿、金刚不坏身。六种神通,不但样样具足,神通能力之大,几乎跟等觉菩萨一样,无畏布施。所以弥陀对一切众生三种圆满的布施,『大施主』,所有一切诸佛如来不能跟阿弥陀佛相比,真正的大施主。他这个说法一点都不夸张。
我们今天向往的这个老师,我们想追求的这个老师是个大施主。如果我们是有贪心,还吝啬舍不得,怎么能追随他?这想想有问题,念他也不行,总得气分有一点相应才可以。因此我们要学布施。当然我们今天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不能建造一个世界来满足众生物质生活的欲望,我们没有这个大福报,尽心尽力就是圆满。所以一定要知道,我们念佛人,想求生净土的人,我们应当将自己的福报遍施一切众生。自己的生活节俭一点,生活能过得去就可以了,修大福报跟阿弥陀佛本愿相应,这是我们往生真正的保证。
当然现在这个社会,在新加坡这个地区普遍都富裕,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们过一般的水平就可以了,不要再奢华,不要再奢侈,不必在这个社会上跟人家比面子,那叫造罪业。我们穿得很整齐就好了,吃的能够讲求卫生、能够摄取营养,这就够了,不可以过分。时时刻刻念着,我们能省下一点,众生就能得利益。譬如现在诸位手上拿的这个经本,这个经本一本美金一块钱。我们平常用钱,我能省一块钱,这个世间就多一本《无量寿经》,就多度一个众生。你能长存这个心,你的福报就大,你跟弥陀的本愿就相应!
我们今天要想报佛恩,我们回向偈天天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天天都念,一天念好多遍,有没有去做?假如没有去做,这个念自己心里想想也觉得过意不去,骗自己,骗别人,还要骗佛菩萨,这怎么可以?要真正存这个心,有这个念头,在日常生活当中能节省一点,我们印经书,真实功德。现在还可以做录音带、做录像带。有许多偏僻地方的道场,没有法师去讲经说法,我们这些录音带、录像带供养他们,他们就得很大的利益。在这些年来,我知道许许多多人因此而闻弥陀名号,因此而知道《无量寿经》,发愿念佛往生的有很多。我们人没有去,他就从录音带上学会,从经本上学会。由此可知,这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我们真正报佛恩,真正帮助这些苦难的众生,让他在这一生当中得生佛国。那是真正下济三途苦。底下所讲的这些方法都可以效法。
『普济诸穷苦』。这是比喻迷惑、无知,就是穷、就是苦。这个穷并不是指没有财富。我们今天说穷大概就是没有钱财,佛法里头不仅指这个,没有智慧,穷!没有道德,穷!没有善行,穷!这些我们平常没想到,所以最低限度我们要晓得没有智慧的人,没有方法了生死出三界,没有方法断烦恼,没有方法断妄想,在这个世间长劫之中,无依无靠,这是真正的穷苦。就是念佛,说实在的话,我们今天是真正找到依靠,我们靠阿弥陀佛,我们靠《无量寿经》,我们靠观音、势至。这是我们净土宗的三宝。
我跟大家讲三皈依,讲到最后我就落实在这三宝。我们皈依佛,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皈依的是观音、势至。我也听说有些人说净公上人有偏见,还好大陆上有些老法师们替我辩护:净公上人说得不错,没错!还有老法师们支持,我很安慰。真正的依靠,依靠佛与法没有问题,这大家能懂;但是观音、势至是怎样依靠要晓得。观音是慈悲心,我们对一切人一切众生能生慈悲心就是观音。慈悲是观音,智慧是势至。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用理智,不要用感情。感情就迷了,理智就是大势至菩萨,所以这是我们的皈依处。我们要依理性,要依慈悲,这是皈依僧,这真正皈依处,不是皈依某一个人,这要晓得。没有依靠,苦!我们有依靠。像小孩一样有父母依靠,没有依靠是孤儿,很可怜。看看芸芸众生无依无靠的太多太多了,想想自己好幸运。
【出生众善根。】
这一句讲的是智慧功德,没有智慧就不能生善根。善根在佛法里面有两个说法:一个是世间的善根。所有一切世间的善法,从这个根出生的,这叫善根。这善根是什么?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这三善根是从真实智慧里面出生的。没有真正智慧人都有贪瞋痴,这有贪瞋痴,贪瞋痴叫三毒烦恼,换句话说,世间无量无边的罪恶,都从这里生的,从贪瞋痴生的。这翻过来三善根。出世间的善根只有一个,精进。精进不懈,道业就很容易成就。但是要注意那个精进。进是进步不退转,精是纯而不杂,一门深入,这就对了。
所以我们看古大德当中,他在没有认识净土的时候,他所学的东西非常广博,到他哪一天遇到这个法门,真正明白理解,他一定是一切放下,就一门深入。古时候昙鸾、道绰是我们的榜样。道绰大师一生专讲《弥陀经》,这在历史上还有记载。他说的《弥陀经》也可能包括《无量寿经》。因为在他那个时候,他是在南北朝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无量寿经》也叫《阿弥陀经》,以后莲池大师讲大本、小本。专讲!一生讲二百多遍,他不讲别的,这叫精进。明朝末年莲池大师也说得很好。莲池大师通宗、通教,晚年专修净土,统统放下了。「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与他人行」。他老家一本《阿弥陀经》,一句六字洪名,精进,这就叫精进。这都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出生众善根』,无量无边的善法,从这个地方生的。
【成就菩提果。】
『菩提果』。就是证得圆教的佛果。我们看到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阿弥陀佛这个大施主,这个布施,这个得益的人,得利益的人到这个地方得到的是究竟圆满的利益。这不是普通的布施!是帮助我们成佛。一切施中这是至高无上的布施,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今天学就是把净宗的法门自己认真修学,得到殊胜的利益,有责任、有义务去推广。只要与我们有认识的人,我们就应当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推荐给他。我们自己不能,这个经典在此地,批注在这个地方,只要我们有心,念念当中把这经本、佛号辗转流通,就符合弥陀的本愿。
我们这边的讲习外面就有不少经书在赠送、在结缘,不仅是口说,真有行动在支持着。希望大家在结缘的时候多拿去。我只要拿一本。拿一本你的心量太小了,难道你一个人都不认识?你所认识的那些人,你都有义务要送给他。那些书拿完了不要紧,拿完了我们再印,源源不断会补充来。所以大家也不要客气,我拿太多了不好意思,这个心理要不得。应当流通大法,使一切众生都能得到殊胜的功德利益,你跟佛才会相应。再看底下的经文: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
这四句实实在在讲是阿弥陀佛大愿的中心。四十八愿就是这四句的展开,这四句实在讲就是弥陀大愿的全体。你看看这个味道。『我若成正觉』。我是法藏比丘自称,现在他成佛了,叫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首先『立名无量寿』。我成佛,佛的名号是什么?无量寿佛。梵文叫阿弥陀佛,我们把它翻成中文的意思无量寿佛。一切功德当中,寿命是第一德。先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这个名号说实在的话很有摄受力,佛法里头名词,要是世间法来说,很有诱惑力。你看哪一个人不想长寿?所以这个无量寿很有诱惑力量!
我在美国建道场。我们道场建成之后,因为在美国!我们道场第一天开放,以茶点招待我们街坊邻居,那些外国人。这外国人到我们道场来,也非常欢喜。虽然他们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来我们道场很欢喜。因为我们道场建立的形式,不是中国寺庙的样子,是美国的建筑。聚会的时候,我简单的把我们建道场的意义、目标介绍给他们,让他们对我们能有一点认识,能了解。他们也非常欢喜。当他们看到我们供养的佛像(我们供养的西方三圣)。他问我们供养的什么佛?问我们修什么法门?因为在美国,美国人知道佛教里有禅、有密,这在美国很盛行。
他问我们学什么法门?我就告诉我的翻译的同修,我说你不要跟他讲「净土」,他不懂,你愈讲愈麻烦。我们要费很多口舌,还是搞不清楚,这没有意义。我说你跟他讲:我们学的这个法门叫「阿弥陀佛法门」。他就这样翻译。他问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阿弥陀佛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是长寿;他说我要,他要长寿。我说第二个快乐;他说这个也要,他也要。第三个智慧;他说这个也要。好!希望以后你每个星期六到我这里来。我这个地方有长寿、有快乐、有智慧,他就来了。因为他星期天要上教堂,星期六可以到佛堂来,跟他那个教堂不冲突,这样就把外国人接引过来了。又简单、又清楚,给他的观念非常清楚。我们这个地方所学的就是长寿、快乐、智慧。「立名无量寿」很重要。是不是?非常重要!基督教徒、天主教徒,他要长寿!
『众生闻此号』。闻里面包括信、包括欢喜。信乐他才会发愿修学。『俱来我剎中』。统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大施主,普遍的欢迎。真的是无遮大会、平等的大会,没有选择的。新加坡居士林请我来讲这个平等经,也是有感应的。我看居士林早餐、晚餐、中餐也是平等施舍,这不容易。李木源居士告诉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一天不供养,就是大年初一。除这一天之外,天天三餐都供养,这不容易。平等的布施,与平等觉就相应。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这是说每个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跟佛的身相完全相同,跟阿弥陀佛身相完全相同。身得妙相庄严,我们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人人都具足。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
这些往生的人也像佛一样。佛大慈大悲,每个去往生的人,心愿、心行都像佛,这点非常非常重要。我们要在经典里面认真去体会、去学习。我们要学『大悲心』。大悲这个大字就是平等。如果有拣别,那个慈悲就叫慈悲,不叫大慈悲;大慈悲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的。平等心行慈悲就叫大慈大悲。众生也有慈悲,这个慈悲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的爱心,佛家把它名词换一个叫慈悲,就是爱心。为什么不用爱心?爱这个字,实实在在讲,是害死了好多好多众生。为什么?情执,感情很深的情爱。经上常讲「爱不重不生娑婆」。换句话说,你要不是有很深重的爱心,你不会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怎么来的?是爱来的。你说这糟糕不糟糕?这世间人天天还离不开爱,还很喜欢爱,那就是搞轮回。所以佛法把它换个名词,换叫慈悲。
实在讲世间人的爱是感情的,佛法里面讲的这个爱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他把它换个名词叫慈悲。实实在在说慈悲是真爱,世间人的那个爱是假爱,虚情假意。你看男女爱得不得了,结婚了,过了两天又离婚了,打官司了。那不是假的吗?那哪里是真的?是不是?这假的靠不住的,所以这慈悲才是靠得住的;理性的,不是感情的,不会变的。世间人这个感情会变的,千变万化靠不住的。我们学佛的人头脑比较冷静一点,你说你喜欢我、爱我。点点头,不会相信你。为什么?知道那是假的,虚情假意。所以千万不要当真,你要当真那你就吃亏了,你就上当了。就是他本人,他也不知道他那个心,今天喜欢,过两天就讨厌,他不晓得,自己对自己都把握不住。所以他欺骗别人,不能怪他,他连自己都欺骗了。所以慈悲是真爱,永远不会变的。这佛菩萨靠得住,世间人不可靠,所以我们要学佛。
『利益诸群品』。像佛一样,念念要利益众生,要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从六道轮回里头醒悟过来,这个要紧。常有这个心,有这个意念,这是心德。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这两句是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应该怎样做法,这十个字是纲领。要『离欲』,欲是欲望。欲望没有止境!欲望里面包含的太多太多,佛把它归纳五大类:财,财物,一切物质方面包括钱财。色,色是指男女之情爱,指这个。名,这里面包括地位、包括权利,包括这些东西,都是世间人拼命去争取的。食,食是饮食,许多人对饮食非常的讲求。为了自己,实在讲是三寸之舌,到下面去之后,什么味道就不晓得了,百般讲求口味,色、香、味,就是为三寸舌。为三寸舌造多少罪业,不值得,都要觉悟。睡,睡眠。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那就是造罪业,要觉悟、要知道离欲,离欲就是净。
佛给我们制定许许多多的戒律。戒律的精神就是离欲,使我们恢复到清净心。心清净了,我们的行就清净,身心清净。正念,正念是定,要生正念。换句话说,我们心不但要有定,要深定,像《楞严经》上讲的首楞严大定。我们念佛的人心就定在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之中,比修楞严大定方便多了,而果报实在讲超过楞严大定。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有定当然就有慧,定心起作用就是慧。
『净慧修梵行』。行是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梵行」,清净心。这两句是行德。我们归纳这个总纲领,在自利方面就是要修戒定慧,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利利他。帮助别人离欲,这点非常非常重要。现代这个社会,电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是在这五欲里面,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唯恐你这个欲望不强烈,用这个方法来加强你的欲望;换句话说,加速你的轮回,加速你堕三恶道。这真叫魔!
每个人家里头有魔掌,你跳不出魔掌。什么是魔掌?电视机是魔掌,你不晓得这个东西可怕。你家里面小孩,一天到晚盯着那个,不得了,以后后患无穷。这真正是整个社会的忧虑。明白人清楚,非常可怕。这报纸,所以我们实实在在讲,我到大陆去了几趟,我很欣赏中国大陆,报纸只有两页,没有污染,只报告新闻,没有这些财色名食睡的污染;电视节目也比较干净。这是好现象,所以人心比较上清净。
沿海一带,诸位常常去观光旅游,感到大陆好像人贪心很重。那是什么?他们穷苦的日子过得太久了,看到这些富庶的地方,他这个贪心是引起来的,他本身从前没有。以前那个时代,他们正是夜不闭户,现在为什么增长贪心?是我们这些人去把他引发出来的。我觉得不是他们的过失,我们的过失。所以诸位想想,你无论从哪一方面去观察,有道理。新加坡政府是个很负责任的政府,管制还相当严格,这种污染要比起美国、比起台湾要轻很多。美国的污染是不得了,电视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电视台有几十个,很多是不堪入目。所以从前方东美先生讲,美国将来亡国第一个因素就是电视。电视是魔掌,我们要小心谨慎。对于自己的子弟看电视的时候,要给他时间、要选择节目,不能随便让他看,对他身心有妨碍。离欲从小就要观照、要照顾,正念、净慧,这跟无漏学相应。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我们要存这个心,要时时刻刻认真的去帮助人。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
这是阿弥陀佛德相的大用,这也统统都实现了。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
『三垢』就是三途,垢是污染,就是指的贪瞋痴。『冥』就是无明,就是迷惑颠倒。这句就是我们平常讲的消业,佛光普照剎土,消除一切众生的罪障。佛光我们没见到,但是诸位要晓得,佛之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光明照耀之处。你肯读诵,肯去求解,你就得利益,你就晓得我应该怎样生活,我应该怎样做人,我应该怎样处世。蒙佛的光明加持,这个光明就是智慧,这本经每个字都是佛光,每个字都是自性的智慧,读了怎么会不开悟?怎么会不消业障?但是实实在在说,也有一些人念了,业障不能消除。他是怎么念的?为了要求五欲六尘来念经。求佛菩萨不求别的,他不求戒定慧,他求贪瞋痴。你说糟糕!每天念几遍经、念几声佛号给佛菩萨听一听,求佛菩萨保佑他升官发财。那个财是愈多愈好,贪而无厌。这样读经,这个佛光不照你,这个读经没有用处的,佛不会帮助你造罪业,佛不可能增长你贪心。没有这个道理,哪有这种佛菩萨。所以读经明理,知道断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这样才能够「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明就是智慧。唯有智慧开了,真正觉悟了,心意清净,这所有灾难自然就免除了。
【悉舍三途苦。】
这是讲果报,苦报离开了。
【灭诸烦恼暗。】
前面有个消除,这个地方灭,功夫更深了。消不等于灭,灭的意思比消来得深。蒙佛力加持灭业,比消业功德还要来得殊胜。
【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
『开彼智慧眼』,就是平常我们一般人讲的开悟。『获得光明身』,就是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是真实的身业清净。从前面我们一直看下来,身口意三业清净。
【闭塞诸恶道。】
『闭塞』是比喻。因为不但恶业不造,恶念也没有了;因,恶因没有了,当然恶的果报就没有了。世出世法总离不开因果,因缘果报是丝毫不爽。整个佛法里面也不能离开因缘果报,所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这是恶的因全没有了,恶报没有了,善因成熟,这得乐!离苦得乐!
【通达善趣门。】
『善趣』,善道的门径。善道的门径是什么?善因。什么是善因,什么是真正的善因,什么是究竟的善因,你全都明白了,全都通达了,你当然肯修善,自自然然断恶。
【为众开法藏。】
『众』是众生。自己得利益了,一定会帮助别人,主动的去帮助人,念念不舍的去帮助别人。『法藏』。一般意思是说法性含藏无量的功德,这我们称法藏;在这个地方就是指这本《无量寿经》。这本《无量寿经》就是无上的法藏,圆满的法藏,秘密的法藏。「为众开法藏」,为一切众生介绍、推荐、说明,让他了解、欢喜、信受奉行。
【广施功德宝。】
要像弥陀一样,学大布施。财、法、无畏,就以这个法门布施,那就周全、就圆满了。这能够真正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一切众生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自己。实在说真正帮助人,明白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环境的真实状况,要就净宗来说,也可以说帮助人发菩提心,帮助人一心念佛,这是『施功德宝』。
【如佛无碍智。】
后面这几句,希望样样都能够得到佛的气分与佛相应,也就是我们俗话讲要得到佛的保佑、加持。这一句希望智慧跟佛相应,『如佛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
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的,智慧是第一,没有智慧,底下做不到;劝他、勉励他都没有用,一定要开智慧。换句话说,一定要让他明了事实真相,然后无论他怎么样个做法都是正确的,都不会错,都会向着真实的利益,就是往生不退成佛,这是真实的利益。所以他能够跟佛一样的大慈大悲,『慈愍行』。这慈悲同佛,对于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以平等心来帮助一切大众。
【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
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佛门里面称呼。称「大师」是对佛的尊称,只有佛才能称大师。等觉菩萨,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都称大士,没有称大师的。现在这个世界,民主自由开放,你怎么称呼都不犯法,为什么?没有人管你。所以徒弟对师父恭敬都称大师。这个做师父的人也不说明,也就这么受了,这有点过分。实在讲是不可以的,自古以来没有这种现象,现在乱世,这个怪相丛生。我们明理,要懂得。可是在古时候,唯一一个例外,净土宗的祖师称大师,跟佛一样。我们想想还有一点道理,因为佛度众生,一定叫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是天人师,大师。菩萨以下,这祖师大德虽然是度众生,一生当中成不了佛,也不能保证他不退,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唯独净土宗的祖师,完全用阿弥陀佛劝导一切众生,与佛度化众生成佛道无二无别,所以后人尊称净宗祖师为大师。只有这么一个例外的。像我们今天称印光大师,因为他是净土宗的祖师,这个可以称。这都是一些佛学常识,我们应该要知道的。『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这是说行、教化同佛,德同佛。
【说法师子吼。】
狮子是比喻。狮子一吼,狮子一叫,那些小的野兽听到狮子叫,腿都发软了,跑都跑不动了。这是比喻佛说法,一些邪门外道听到之后,心里面都感觉得恐惧、畏惧的意思。这是比喻佛说法,『说法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愿愿都是为教导众生,心心都是帮助一切众生。
【圆满昔所愿。】
这是总结前面所发的四十八大愿。
【一切皆成佛。】
这一句非常非常不容易,非常的难得。如果从果德上说,也就是讲从果报上讲,这部《无量寿经》哪一句最重要?就是这一句。从因上讲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那是修因最重要的一句。果上讲的成佛,平等成佛,『一切皆成佛』。文殊、普贤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人天、恶道众生信愿持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成佛,一切皆成佛,这是究竟圆满,悉登彼岸。
我们前面看到在接引的时候,我们见到五乘人,这是程度极不整齐的,从等觉菩萨到地狱众生,极不整齐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入了阿弥陀佛的报土。五乘平等齐入报土,因平等,到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果平等,一切皆成佛,真正不可思议,这才是弥陀本愿的本体。这里面的理非常非常的深,不是没有道理。理很深,唯佛与佛方能究竟。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许许多多的菩萨,许许多多的善知识,不能接受、不能相信,而认为什么?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展开佛经,佛给我们介绍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没听说有这个事情;一切佛经里面也没有说过这个事情。这个经特别,这个经跟其它经不一样,所以这是个特别的法门。再看末后一首:
【斯愿若克果。】
阿弥陀佛说他这个愿果然是圆满了。
【大千应感动。】
他这是求证明。大千世界这些圣众、诸佛大菩萨应该感动。
【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虚空当中这些善神、护法神应该雨华。这个瑞相做我的证明,我说的话句句是真实,没有一句是假话。末后这一首是求瑞相、求证明。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
这就是大千应感动,立刻这个相就现前。诸佛如来给他做了证明。
【天雨妙华。】
这护法神果然没错就降下这个瑞相庄严道场。
【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这是诸佛菩萨、诸天善神都给弥陀作证明。所以我们读了之后,明白之后,这里面许许多多地方值得我们牢牢记住,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认真的去效法。今天就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十三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13
请开掀经本第四十七面第一行,「积功累德第八」。前面已经将阿弥陀佛在因地里面发的大愿介绍出来。愿一定要有行,如果没有行,这个愿就落空,一定要全心全力去做。这品经里面告诉我们,是以行建愿,功积得厚,德累得高,积功累德,这样他的因才会圆满,因圆果报当然就殊胜了。我们看这品经,这品经里面值得我们学习效法的地方非常之多,看看他老人家是怎样修行的,这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
到这里是一段。佛叫着『阿难』。叫着他的名字,特别提醒他要注意,下面的开示就非常重要。『法藏比丘』。这些称呼我们要注意,有的时候称比丘,称菩萨,称佛,这是说明他修行证果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完成,他的名称就有不一样。在佛面前发愿,这是对佛发愿,求佛给他作证明;『及诸天人大众之中』。这是当众发愿,不是在佛面前佛一个人,大庭广众之下发愿,可见这个愿决定不是假的。佛给他作证明,大众也可以给他作见证。他发的愿真实不虚!『发斯弘誓愿已』。已经发这个大愿,而且的确极乐世界也已经完成了,造成就了。实在讲,这段是世尊为我们补充说明,说明他五劫修行,前面这是五劫修行。怎么修的?今天这品经里头就补充出来。你看法藏是怎么修的,我们在这个地方要注意、要学习。底下这三句非常非常重要。
『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庄严妙土是贯三句的。住真实慧,庄严妙土;勇猛精进,庄严妙土;一向专志,庄严妙土。这个文字只在末后用这一句,其实它这是贯前面三句的,没有一样不是庄严妙土。有大愿才有殊胜微妙,以真如实相的大行,这讲修行。发愿,这是信;住真实慧,这是讲的智慧,底下这是精进,一向专志是念。如果我们从这里细看,《弥陀经》上给我们讲的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根力相应,这是人家修行功夫得力,有成就的基本的条件。回过头来我们再反省反省,我们学佛,我们也闻经、也闻法、也读经、也念佛,为什么这么多年功夫不得力,得不到真实的受用?原因就是我们信进念定慧,这五根五力上出了问题。如果我们要想修行功夫真正得力,跟过去这些古大德、这些菩萨们看齐,那这三句就是基本的。
住是安住,心里面要充满智慧这才行,第一个条件!我们看禅宗的《六祖坛经》,惠能大师第一次跟五祖忍和尚见面,他就对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读了这句很羡慕,我们今天要遇到这些大德,弟子心中常生烦恼。我们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这就是说明真正修行人,他的心是安住在真实智慧里面,我们是安住在妄想烦恼之中,完全不相应。所以怎么样认真念佛,天天拜佛、供僧,搞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消息,还是一样苦恼。我们必须把原因找到,像害病一样,把这个病源找出来,然后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我们才有康复的一天。假如我们学佛含糊笼统的学下去,几十年知道自己有病,病很重怎么得的病不晓得,病根在哪里不晓得,你怎么能对治?这根源之所在就是我们的心里头没有智慧,人家修行人心里有智慧,这是根本不可以轻易看过。
我们要住真实慧,住真实慧,我们很想怎么个住法?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要仔细听、要记住、要会用在生活上,那才行。我们常讲,我们要理智不能感情用事。处事待人接物、修持都是以理性做主宰,而不是感情用事,这就接近住真实慧。我们的智慧没那么高,没有那么圆满,但是总要相应,总要接近,这是起步。有了智慧、有了理智,那要紧的就是要真干,勇猛精进就是真干。依照《无量寿经》上所讲的道理,依照经典上所讲的方法,我们认真努力的去反省,去改进,去实行,这叫勇猛精进,要认真努力。
一向就是专心,一心一意只为一桩事情,庄严妙土。我们在回向偈里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什么是功德?充满了智慧的行持就是功德。点点滴滴的善心善行,回向西方极乐世界。这三句是普贤妙行的纲领、宗旨,是法藏比丘创建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因。这我们不可以说是念念而已,这是阿弥陀佛的事情,好像与我们不相干,那就错了。阿弥陀佛的事情与我们息息相关,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
【所修佛国。】
这是讲他的成就。前面这是因,有因当然就有果。庄严清净的国土。
【开廓广大。超胜独妙。】
妙在哪里?超在哪里?古人为我们归纳了七条,说出『超胜独妙』。第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法身、报身、应化身,佛有三身,三身都出于一处,这个妙。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我们见到的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佛的报身、法身我们见不到,分开的。报身在实报庄严土,法身在常寂光净土。释迦牟尼佛也有四种净土,四种净土不在一起,我们见不到。西方世界阿弥陀佛四种净土在一起,它是圆融的,所以一身即是三身,三身即是一身。这个妙,这个超胜。
第二佛的身体,他的光明、寿量超过一切诸佛如来,无量寿!如果有人要问你,阿弥陀佛将来也有般涅盘,观世音菩萨接着就成佛。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涅盘?还有无量劫的无量劫。前面我们在愿文里头读过,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假使统统成了缘觉,共同来计算佛的寿命,都算不出来。佛的这个寿命太长!佛成佛到今天才十劫。譬如说这个人的寿命一百岁,今天才十天,后头日子长得很!我们有多长的寿命?如果不肯发愿求生西方,要靠自己修别的法门成就,我到西方世界已经成佛了,他还在六道轮回。这一定道理!身光、寿命超过一切诸佛。
第三名号的利益不可思议。他用这种方法来接引摄受一切众生,这是比一切诸佛如来所用的方法要简单、容易、稳当、快速。度众生的方法,所有一切诸佛比不上阿弥陀佛。第四前面跟诸位说过,能令五乘契入国土。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也就是能叫他平等成佛,这是他方世界里头没有的!第五二乘人、女人、根缺,极度不平的,障碍比较上重的,阿弥陀佛能够叫他顿转一乘,跟这些十地菩萨一样,这也是他方世界没有的。第六往生的修行容易、简单、不难。也就是说人人都能修,只要你肯修,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最后一个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太大,成佛!成了圆满究竟的佛果,这个果报太大、太快!很短的时间,我们在这经典里面,依照经典所说的仔细去推算推算,顶多是二劫、三劫、四劫就成佛了,不要五劫,太快了。这七种十方世界都没有,一切经典里面也没有,所以确确实实超圣独妙,没有一尊佛的剎土能够跟他相比。
【建立常然。】
『常然』。常是永远不变,不生不灭。古德为我们说的至少三桩事情能显示出,第一个是本性常,法身,这从理上说的;第二个不断常,这是指的报身;第三是相续常,是应化身。在我们这个世间里,除了本性之外,都是无常的。西方世界样样都是真常,这是弥陀圆满心性里面所现的,法性妙土所成就的,不是他方世界法相显现的幻境,虚幻不实。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就是虚幻不实的。现在科学家讲得好,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万物都是些原子、电子、粒子组合成的现象。缘聚就现相,缘散相就灭了。这缘聚缘散相续无常,是这么一个相。《金刚经》上跟我们讲的「一合相」。这个世界是一合相,一就是只有一种基本的物质组合而成的,合是作用,跟现在科学家发现的完全一样。世尊在三千年前跟我们讲的,现代科学家才发现。科学对于佛法的确有不少的帮助,证明佛所讲的话一点都不错。佛的观察,那个能力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那个世界建立常然,不像我们这无常。
【无衰无变。】
这就是西方世界的果报,决定没有衰退,决定没有变化,永恒的真常。西方世界人无量寿!我们今天听到那个寿命长的,就会想到什么?老,老苦。所以有些人怕老苦,我不要长寿,活个六十、七十就可以了,太大年岁太苦了。西方世界的人虽然是无量寿,看起来真的是年年十八,天天十八,他不老,那就很快乐、就很自在!他不老,他不变化。阿弥陀佛无量寿,阿弥陀佛没长胡须,永远是年轻不变。『无衰无变』,不会变。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
这是佛成佛之后,一心一意帮助十方一切众生圆成佛道。阿弥陀佛成佛就做这个事情,『积植德行』。如果克实在本宗的教义来说,就是教导大家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愿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功德是真实的功德。这两句是总说,底下要举几个纲领,让我们在生活当中有所遵循。我们应该怎样遵守?怎么去做?
【不起贪瞋痴欲诸想。】
这就佛教给我们做,他就是这么做的,就这么成就的。于世法、于佛法都能够放下。身心清净,这一句就是定,就是念佛三昧。昧,不动,如如不动,这是我们要学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己的生活,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要学习,把贪瞋痴欲妄想要放下。我们很想放,没有办法,它偏偏要起来,这就是业障,这就是习气。那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念佛。这个念头一起,阿弥陀佛!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要换得快,时时换,处处都换。久而久之,这功夫得力,得力什么?阿弥陀佛有力量了,贪瞋痴欲诸想逐渐逐渐减少了,逐渐逐渐没有了,这是念佛功夫、这是念佛得力。如果念佛人一天到晚还有贪瞋痴欲诸想,这很糟糕!这一生往生就很困难。只能够说跟阿弥陀佛结个缘,还等来生来世再办!可是来生来世太危险、太苦了,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完成。知道这些东西都是业障,都是不应该有的,换句话说,都是耻辱。为什么佛没有?为什么菩萨没有?他可以没有,我也可以没有。断这个东西真的是很难,净宗的方法好,用这一句佛号取而代之。
【不着色声香味触法。】
这是外面境界,也就是说我们绝对不被外面境界诱惑。内不乱,外离相,你有这个本事,这就是真实慧,这是我们修行的本钱;不具足这个条件,那修行是嘴皮上的,不是真的。真正佛法的利益受用,你怎么会得到?禅宗里面内不乱就是定,外离相就是禅。这两句话禅家的总纲领。禅宗的纲宗就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不着贪瞋痴欲诸想,就是如如不动。『不着色声香味触法』,就是不取于相。跟《金刚经》讲的完全一样。
【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
我们会想,不能不想。如果真的什么都不想了,又糟糕。怎么糟糕?落在无明上去了。你看凡夫麻烦,不是妄想就是无明;妄想跟无明都是业障,都出不了三界。所以这个方法好,叫你想佛。想佛这不是妄想也不落在无明,所以这个方法好极!这一句名号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不仅仅是西方教主的名号,是我们真如本性的德号。所以念这句佛,念久了会开悟,会明心见性。何况又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好处太多,真的是说不尽。教给我们『但乐』,乐是欢喜,很欢喜的念佛。
为什么不说念阿弥陀佛, |
|
|
|
|
|
|
|
是念过去诸佛?前面我们在阿难尊者的启请的话里面看到,三世诸佛,佛佛相念。诸佛都彼此互相念,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所以这诸佛两个字也可以称作是阿弥陀佛。古德讲解《弥陀经》,《弥陀经》上讲的诸佛,古德有说那个诸佛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这是有来历的。所修的善根,这个地方用诸佛不用阿弥陀佛,意思更圆、意思更广。为什么?底下有所修的善根,诸佛如来所修的善根。本经就是一切诸佛如来修行的总纲领,我们在这部经里头全部都掌握到。只要你细心去体会,你用真诚的心、清净心、恭敬心去读诵、去研究,你会每天有新的发现;这新的发现就是我们佛门讲悟处。天天有悟处,这个人就有欢喜,就生法喜。每天都开一点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成大彻大悟,要认真的努力去学习,依照这个纲领去做。
【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
修行,行门里面的总纲领是觉正净。大家都晓得学佛入门要先受三皈戒,先受三皈依。三皈是什么?是把佛家修学的总纲领、方向、原则传授给你,你从今之后依照这个纲领来修学,这就是佛的学生、佛的弟子。这传授三皈,三皈大家晓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是什么?佛,佛像,法,经本,僧,出家人,你就全搞错了,佛法僧不是这个讲法,你完全着了相,依文解义。佛曾经说过「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佛的意思搞错了。所以惠能大师当年传授三皈,他就不说佛法僧。可能在那个时候就有很多人着相、误会。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他老人家传授三皈,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这样说的。佛就是觉,法就是正,僧就是净。所以觉正净是我们的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这才管用。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本宗是从净入门,禅宗是从觉入门,教下是从正知正见入门。
我们净土宗是从清净心入门,『行寂静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一切行为可以做,但是要保持清净心,那就相应、就如法。如果扰乱我们清净心的,破坏我们清净心的,我们就远离,我们就不做,或者少做。决定不能妨碍清净心,这叫真修行。『远离虚妄』。虚妄的事情太多太多,你要有智慧才能辨别。今天这个社会有假佛法。你看《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那就是虚妄。你要认清楚,你要远离。『依真谛门』。谛是实实在在,真实不假,不是虚妄的,真实的。本宗念佛求生净土是真实当中的真实,最为可贵。
【植众德本。】
这就是教给我们要像弥陀一样修一切善。弥陀圣号具足万德,我们念这句佛号,要知道阿弥陀佛发心,修因证果,普度众生。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心一意效法阿弥陀佛,学习阿弥陀佛,这叫真正念佛人。口念,心要行,要去做。
【不计众苦。】
我们要为苦难的大众做一个榜样。佛虽然教给我们不要修无益的苦行,没有利益的苦行,用不着;一定要有利益,那个苦行才应该要修。所以佛又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为什么?生活常常清苦一点,我们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日子过得太舒服、太享受了,这个世界不错,还不想走!这实实在在的话,会使我们堕落,我们这个心会退转,生活清苦一点好。
从前在唐朝时候,庞居士在禅宗里面非常有名的一个大德,他家里非常富有。他把他的家业变成了钱财,大概房子什么都卖掉了,房子、地都卖掉了,变成钱财,买一条大船。家里头的金银财宝统统装在船上,把船划到江东当中打一个洞沉下去,全部都不要了。有人就问他,你既然不要,这么多金银财宝拿去做一点好事,救济别人,那不是很好吗?他说了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有道理!他以后生活怎么办?编草鞋。在大陆上打草鞋,编草鞋,每天卖草鞋。一双草鞋大概卖个两文钱,卖几双草鞋,他吃饭就没有问题了。他过清苦生活。他自己,他的太太、女儿都得道、都成就了。以苦为师!『不计众苦』,生活清苦一点是对的,应当努力去帮助别人。
刚才跟大家说,无益的苦行不要修。我早年学佛跟李老师,那个时候真的很清苦。我跟李老师学日中一食,一天吃一餐,老师很赞成不反对;我想学打坐、学不倒单,老师反对。他说你坐着睡觉哪有躺着睡觉舒服?是有道理。很多人学不倒单,其实他不是在禅定,他是在打瞌睡、在睡觉。坐着睡多难过,哪有躺着睡舒服?所以他就不赞成,有道理!这日中一食,持午有没有必要?实在讲看你自己的需要,看你自己生活环境。如果不需要,也不要勉强。有很多人持午,三餐饭一餐吃掉,吃那么一大锅。所以我看到许许多多的持午的人,我都问他,你是不是有肠胃病?都有。你看不但没有好处,搞成一身病,这错误!所以这个不可以勉强。人家持午一天吃一餐,一餐正常的,就是普通一餐的饭量,而不是把三餐饭一餐来吃,那就变成无益的苦行,那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是不计众苦。
【少欲知足。】
欲望要减低。我们学佛明白了,学佛就是明白人,不迷惑了。我们这个身体在世间,需要养这个身体,吃得饱,营养够,穿得暖,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够,这一生多快乐!老实念佛,修善积德,你说这多快乐!我在美国看到人家住大房子,我都很感叹,可怜悯者!那住大房子怎么可怜?侍候房子,天天要打扫整理,花好多时间,房子的奴隶。所以我去看那个情形,不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我住的地方是愈小愈好,就那么一间房子,几分钟打扫干干净净的,省事。所以大房子住得好苦。那都是迷惑颠倒不觉悟,他才会搞那么大,自找麻烦。所以要少欲,要知足。
【专求白法。】
『白法』是善法。一心一意向善、行善,善决定利益众生,给众生真实的利益。底下讲:
【惠利群生。】
惠就是布施,给别人真正的利益。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积功累德行善,乐此不疲,愈做愈快乐,愈做愈欢喜,法喜充满。『志愿无倦,忍力成就』。忍力成就,简单的讲功夫成就,三昧成就。《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法得成于忍」。能忍,这才叫有力大忍。忍不仅仅是对治瞋恚,有忍,忍力成就,这个人不会发脾气,不会有瞋恚心,不仅能治瞋恚,实实在在讲能断三毒。因为你能忍,就不贪。能忍就不愚痴。这个忍对治的毛病很多很多,「忍力成就」。忍力成就,一定是少欲知足。你看多欲的人、不知足的人他怎么能忍?不可能的事情,决定得不到。所以要少欲知足,专求白法,舍己为人,利益众生,把自己都忘掉了,这种人才能够得忍。
【于诸有情。】
对于一切有情众生。
【常怀慈忍。】
慈是慈爱,爱护一切有情的众生,叫慈忍。我们是理智的爱护,不是感情。不能动感情,动感情就坏了、就迷了,是一个理性的爱护。爱护一切有情众生,对待他们要有节制,这就是忍。对于他们的帮助是恰到好处,他才能得利益,这是理智。像我在前面跟诸位举的例子。你们大家供养出家人,供养的恰到好处,他有缺乏的,我们都能叫他不会缺乏就好,不能过头。过头什么?他就长贪心。所以这个恰到好处就是忍,不能太过分。物质供养太过分,他就享受。享受西方世界就忘掉了,不想去了。所以这个慈里头要有忍,这是真正智慧,真的爱护!
【和颜爱语。】
这就平常接触大众的态度要和睦。颜色要和睦,叫人看到欢喜。『爱语』,这个爱语不是讲好听的话,那讲好听的话变成谄媚巴结!这个爱语就是爱护,意思就是教导、劝善、规过,这是爱语。
【劝谕策进。】
劝勉他、开导他、警策他、帮助他进步。讲的都是原则,都是我们应当认真要学习的,这叫学佛。我们学佛要学的跟佛一样,纵然不能一样,也有几分相像,要完全相违背,那不叫学佛。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这三句是我们求学能不能成就关键的所在。佛家常讲「师资道合」,这三句就是师资道合。师是老师,资是学生。学生对于老师要有真诚的恭敬心,才能得利益。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恭敬心,学生对老师有怀疑,这个做学生的人,我就在此地诚心诚意劝导他,离开这个老师。为什么?因为你跟这个老师得不到好处,你宝贵的时间、宝贵的精力空过掉了,太可惜!你要跟什么样的老师?跟你心目当中真正尊敬的老师,你跟他会有成就。为什么?那个老师讲的话,你能够接受,你能够真正去奉行,就是会做到,这就有利。不在乎老师什么德行、修养的高低,不在乎!在乎你学生对他恭敬。那个老师自己不怎么样,但是你对他很恭敬,他教你的是正法,你真能做到,你将来超过老师。所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真有学问、真有道德,你对他怀疑,你对他不相信,你跟他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我们要想学东西,找什么样的老师?找我自己最崇拜的老师,最尊敬的老师,这就行了。这是我们做学生成败的关键,成败的秘诀在这个地方。这三句就重要!『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我们对老师,对三宝,对于学法、求学,真诚、清净心,恭敬心,再加上慈悲心,那你一定有成就。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
行是日常生活行为。你的思想行为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德行,这是真正的庄严。这不但是同学当中的模范,也是社会大众的榜样,『轨范具足』。
【观法如化。三昧常寂。】
底下这几句理事具足。这两句是理,是我们的观念,是我们的认识,也就是说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么?佛在经上常讲「万法无常」。《金刚经》上跟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法是一切万法。一切万法是什么?是幻化的。现代科学可以说相当进步,不仅仅证明这一切万法、一切现象是一合相。《金刚经》上证明出来,一合相讲得粗,不是讲得很微细。微细的那一部分现在也被证明出来了。像《金刚经》上四句偈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讲得细,比一合相还要微细,还要真实,科学证出来了。现在科学家知道,根本就没有物质存在。一合相还有物质,还存在,现在发现的没有这个东西存在。这现相怎么产生的?波动,那是波动产生的现相。这个跟佛法讲的真的接近。佛法告诉我们,这个万象之所以发生,是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波动。「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说明宇宙万物的形成、来历是不觉无明,就跟科学家讲的波动非常非常接近。我们明白这个事实真相。
这个事实真相果然明白了,你的心会很清净。『三昧常寂』。不管在什么境界里面,你的心都是定的。一切万境在你的身边,你不会去着相,你也不会取相,也不会起心动念、不会在意,心常寂静;对于这一切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是慧,如如不动是定,这就是诸佛菩萨的境界。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口业清净。惠能大师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跟这个意思相同。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
身体一举一动都合乎规矩。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心地清净不会有污染。内不生烦恼,外不着诸相。这是修行最根本的原则,三业清净。底下为我们举几个例子。
【所有国城。聚落。】
『国城』,我们今天讲的都市,我们居住的大环境。『聚落』,是我们居住的小环境。
【眷属。珍宝。】
举几个例子。
【都无所著。】
都不执着。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随遇而安,这就自在、就快乐!不一定一样、一样去选择,一样、一样去计较,那就很苦恼,一切随缘。环境好也很好,环境不好也很好,那都好,这个样子才自在。他不执着个人的生活,这样就对了。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
对待别人,我们自己修行菩萨这六大纲领也劝导别人。一定要自己做出个榜样来,自己不肯布施,劝人布施,那是假的,而人家也不会相信。我们自己这样做,得到了很好的受用,别人看了很羡慕。我们这样劝导他,教导他,他也欢喜接受,他就肯学了。所以要以菩萨行,菩萨行就是这六条纲领。我们能这样的做法,这样的帮助别人,『教化安立众生』。
【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无上真正』。真不是假的,正就不邪。无上真正之道是什么?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换句话说,一定是以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劝导一切大众。这是帮助他,『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由于上面所讲的真实妙行,真实的功德,他这个感应所得殊胜的果报,必定现前。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不是阿弥陀佛求来的,是他五劫修行,积功累德自然的感应。你没有真因,哪来的殊胜果?真因才有胜果。这决定不能作假,决定不能自欺。真实的果报,他有真实的因缘。虚伪的因,得的果也一定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像我们看世间名闻利养,这些富贵,说实在话是转眼就是空,不真实,保不住。我们看许多大富大贵的人,年岁大了,老衰了,半身不遂了,得老人痴呆症的很多!这就是显示出果报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果为什么是虚假的?因一定不真实,因里一定有问题。所以这个地方是因真果也真。
【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发是发明,应是感应,自自然然来了。下面给我们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或为长者居士。】
古印度的长者、居士不是随便称的。有道德、有学问,也有年高德长,也有年岁,也有财富,在社会上也有地位,得到大众恭敬,这长者、居士。
【豪姓尊贵。】
我们中国人讲生在大富人家。『尊贵』。是在社会上有显赫的地位。
【或为剎利国王。转轮圣帝。】
这讲转轮王,我们在这里不必细介绍。这些名相一般批注里头都有。《佛学字典》都查得到,我们就省事。
【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这是福报更大的生到天上,在天上做天王,做天主;一般其它宗教里面称为上帝,他去当上帝去了。都是在佛门里面修行,积功累德所感的果报。殊胜的果报。
【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他虽然是豪姓尊贵,或者是国王,或者是天王,他还继续不断的认真在学佛,认真在修行。这个我们在历代帝王、大臣当中见到不少,跟经上讲的相应。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这是贵相。人不但相貌庄严,人身上有味道。贵人身上那个气味很香,业障深重的人这个味道是很难闻,这个能够看出业障。我没有见过虚云老和尚,我在香港讲经,听同修们告诉我,虚云老和尚到过香港,有人亲近过老和尚。老和尚身上有清香,很远就可以闻到。老和尚一年剃一次头,洗一次澡,身上有清香不臭,人家心清净。我们天天洗澡,身上还是臭气难闻,这业障深重。虚老和尚距离我们不算太远,我们能够得到证明。心清净,身上气味不一样,有清香。现在人用假的。假的什么?香水。那就是虚假,不是真实的。虚老和尚那真实的,不用香水,『身口常出无量妙香』。这些地方我们都要提高警觉。我们修行有没有功夫?功夫有没有得力?自己不觉得,接触人知道。看看我们身上会有什么气味?我们口里头有没有什么气味?人家一说我们就明白了。我们自己修行有没有进步?从前我们口臭,口说话好难闻,现在这个味道没有了,那就有进步了。如果在口里头有香味的时候,那这个功德就大,那就感应就大!这真的是如此。所以我们真认真修六度,认真的修普贤大士之德,就有这个感应。这是真正不可思议,这香庄严。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
端是端正,严是庄严。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那这是光色都达到极庄严的殊胜境界了。统统是修的,要认真努力去做,不要羡慕别人,自己要认真去修。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这一段讲的是众宝庄严,你才有能力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他缺乏什么,你都能够帮助他,你都能够去满足他、去成就他,得有这种能力。这个能力也是自己德行感应而现的,大德感应就大,小德感应就小。感应小不怕,只要认真努力,精进不懈,积小德就成大德,就能跟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一样,能够普遍利益一切众生。这里面的经文字句里面含义是无尽的,我们要细心去体会。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是教化的成就。能令一切众生发无上道心,也就是说能发心求生净土。唯有求生净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能够圆满的证得。这句是梵语,是我们学佛最后的目标;要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句就是这个意思。上面我们从第四品一直到此地,都是说明法藏比丘因地里面所发的大愿,所修的大行。底下一段是因圆果满。世尊为我们介绍他的成就。「圆满成就第九」。在此地,请大家要注意法藏的称号。他从比丘升到菩萨,最后升到阿弥陀,这一段我们很明显的看出来,这很有味道。你看他的修行证果一个阶层、一个阶层。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
这个地方称『比丘』。
【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这释迦牟尼佛对于法藏的赞叹。赞叹他的因修得圆满。
【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这是讲到自受用。他得的利益,得的受用,不是别人能知道的,也不是别人能说得出的。我最初接触佛法是台湾大学方东美先生介绍的。他告诉我,他说「佛学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我那个时候是跟他学哲学的,他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被他这一句话打动了,这么好!那应该要好好的学佛。果然没错,所以我非常感谢老师教导我,我这一生果然得到最高的享受。『于一切法,而得自在』。快乐无比,老师指的路。要不是老师,我们怎么会晓得?这就刚才讲,对老师真的尊敬,真的佩服,老师教导我们,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你才能够得到。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没有一愿落空,愿愿兑现了。
【如实安住。】
就如同他愿里面所说的,他愿里面所想的、所希望的,这样安住。
【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几句话极力的形容西方世界的殊胜庄严。这是世尊赞叹法藏,因圆果满。再看底下经文: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你看这里法藏是菩萨,这里不是比丘,菩萨!『成菩提』。成就圆满的大菩提。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法藏菩萨成菩提,就是成佛了。他是过去佛?还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佛?现在佛当然不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世界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定是别的世界,他方世界。阿难这一问。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世尊的答复,这一句是决定不能够缺少的。这是什么?是从根本来答复,是从真实法来答复。真实法里面没有来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是佛在《金刚经》上说的,跟这里是一个意思。佛哪有来去?佛没有生灭,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你这样问就错了,问错了。可是诸位要记住,佛在《华严》、在《圆觉》里面都跟我们说过,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换句话说,我们的根本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现在搞得这个模样,真叫可怜。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也说出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是你不能恢复本来面目。因为你有妄想,你有执着,佛是一语把我们的病根道出。只要我们把妄想、执着去掉,我们就恢复到本来面目,恢复到不生不灭,不来不去,我们本来是这样的。这个意思很深很深。
大乘佛法里头有两句话说得很好,「十方虚空不离当处」、「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因为尽虚空遍法界,森罗万象都是一个妄念,一个波动变现出来的。不离当念,不离当处。你要不相信,你晚上睡觉会作梦,梦中境界不也很庄严、也很广大吗?有没有离开你床铺?一寸一分也没离开。不离当处,不离当念。我们今天虚空法界,就是我们真如本性在做大梦,就这么回事情。真相一定要知道。这两句是道破真相,然后从事上来说,事上这就是应化。从事上来说:
【但以酬愿度生。】
佛当时发了四十八愿,愿也兑现了,不能说空话。空话是打妄语。佛怎么可以打妄语?既然发了愿了,愿要兑现。
【现在西方。】
『现』是示现。于是示现在西方。他这个话是双关语,也可以说是现在,现在他在西方。
【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
《弥陀经》上讲的十万亿佛剎。『百千俱胝那由他』就是十万亿。距离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剎,那一边有个世界。
【有世界名曰极乐。】
那个世界名号叫『极乐』。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极乐世界。
【法藏成佛。】
你看比丘菩萨成佛了,『法藏成佛』。
【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这一句话我们要牢牢记在心上,佛的寿命无量劫,现在才十劫。我们现在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诸位要晓得,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老资格。为什么?成佛十劫我们就来了,你说这个机会多好、多难得!将来在西方极乐世界,资深的菩萨。现在不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还想自己学什么法门,自己成就的,我们知道他断不了烦恼,他破不了妄想,决定还是搞轮回。我们到西方世界早已经成佛了,他还在搞轮回,这我们能想象得到。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俗话常讲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才是真实可怜悯者。所以机会决定不能错过,机会不容易遇到。
【今现在说法。】
阿弥陀佛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正在说法。我们要想学佛,要想听法,听哪一个法师,什么祖师大德,菩萨说法也比不上听佛说法。听一切诸佛说法,都比不上听阿弥陀佛说法。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这些人都是这十劫之中,从十方世界往生的这些大众。在前面我们读过,我们也了解,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纵然是下下品往生的,也都是阿惟越致菩萨。因为这是佛的本愿,都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下下品往生也是。为什么世尊在此地介绍,还有菩萨,还有声闻大众?好在后面世尊还有补充说明。我们现在没有看到那个经文,我在这个地方也跟诸位透一点消息,决定不能怀疑。生到西方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萨,不是我们自己修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我们得到的是加持的,不是自己得到的。自己是什么身分?自己还是人天。小乘人往生的还是声闻。说声闻、人天、大众,这是说我们自己本分,不是说弥陀加持的。如果说弥陀加持,大家是一样的。西方平等世界是加持的。
《观经》九品里面给我们讲,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要经过十二大劫,花开见佛;那是说我们自己修持的时间、能力,没有说加持的。加持都一样,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讲自己修持的。下品中生的,六劫,时间就省了一半。品位愈高,时间愈短,成就愈快。这是讲在那一边修行的,是自分的修行,不是佛加持的。佛加持的我们统统都一样。到我们自己自分修行,功夫已达到这个境界,佛还加不加持?佛还是照样加持,这是真正不可思议。因为弥陀愿文里面没有说,等到你自己修行证得八地菩萨我就不加持你,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说法,那一定是永远加持,即使我们在那里将来成佛了,阿弥陀佛还加持我们,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所以这个经文要很细心的去观察,去体会如来的真实义,我们才明白一、二。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千万不要把佛的意思错会了。现在学佛、听经、读诵的人很多,真正能明如来真实义的不多。很多人听经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不少。我们自己要小心谨慎,不要曲解了,不要误会了,这非常非常重要,对于自己往生会造成很大的障碍,所以要细心去体会。有疑要问,断疑才能够生信。我们再看底下一品,底下一品不长,意思很深。「皆愿作佛第十」。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个『佛』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一段我们看起来是集结经的人记录的,这不是佛说的。说当时佛讲经,听众里面有一些人的反应。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就是前面所说的,当时在座、听经,从一开头听到这个前面第九品,听到这个时候。
【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
这是当时参加法会的,『阿阇王子』他们这一帮人。他们也有个小团体,志同道合,平常在一块修行,今天在一起听经,听佛讲《无量寿经》,听了之后欢喜。皆大欢喜。
【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
听了欢喜,供佛、供养。每个人拿个金花供养释迦牟尼佛。他们五百个人都拿着这个金花供养佛,供养完了之后,又回到座位上,再坐下来听经。继续听,佛没讲完,继续听。
【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他们心里都有个念头,都在打了个妄想:阿弥陀佛不错,好!我将来作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动这么一个念头,听了前面所说的动这么个念头。这个念头难得,希望我们在座的同修也有这个念头,这叫没有白听。但是怎么样?不能学他们这些人。我们再看底下的文:
【佛即知之。】
佛有神通,有他心通。你们心里头动个念头,佛就知道了。所以这些人动这个念头,佛晓得了。
【告诸比丘。】
告诉听经的大众,告诉大家。
【是王子等。】
阿阇王子跟这五百长者,他们是生生世世都有因缘的,这一些人。
【后当作佛。】
等于说给他们授记,他们以后将来成佛。
【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这一尊佛出世要三大阿僧祇劫,供养四百亿佛,你想想这个时间多长?他修了多久?
【迦叶佛时。】
『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尊佛。我们这个大劫叫贤劫。这一个大劫当中,世尊告诉我们有一千尊佛出世。第一尊拘留孙佛,第二尊拘那含牟尼佛,第三尊是迦叶佛,我们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佛将来下生作佛是第五尊。所以释迦牟尼佛第四尊,那迦叶佛,前面贤劫第三尊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补处菩萨。那个地位就跟现在的弥勒菩萨一样,是迦叶佛的补处菩萨。
【彼等为我弟子。】
在迦叶佛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菩萨,他们是菩萨的弟子,跟佛有缘,缘很深。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现在我作佛,他们又来听经,又做我的弟子,来供养。又来了,又见面了,很欢喜。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释迦牟尼佛说出过去世的因缘,这才晓得学佛的人不简单,同参道友也不容易,过去生中没有缘,见面就讨厌、就不喜欢。是不是?过去生中有缘,这见面才欢喜,才做同参道友,不是容易事情。缘很深很深,我们没有他心通,不知道。这一段经文插在这个地方有什么用意?用意非常非常之深。
第一个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修行,而且供养四百亿佛。这福报多大!听到佛讲《无量寿经》,动了念头,我将来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发心往生,没有发愿往生。这就是说明听到这个经能信、能愿,发愿往生,善根福德因缘超过他们。你过去世像他们一样,如果说生生世世修行,供养四百亿佛,你的善根福德因缘还不够。《弥陀经》上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个少,多少是什么标准?此地是标准。我们今天听到这个经欢喜,发愿想这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过去世供养诸佛超过四百亿。因为你是有四百亿的时候,还没有念头想往生,只是一个念头我将来成佛,像阿弥陀佛而已。你就晓得难!我们今天把这个法门劝人,叫人家相信。人家过去生中没有这个善根,佛也不行,我们凭什么能帮助人?你就晓得真正听到欢喜信受奉行的,他的善根成熟了,真正不可思议,这个人不是凡人,不是普通人。这个经里头含着有这么深的意思。
第二个意思,虽然将来会成佛,他不能往生,不发愿往生。不发愿往生,还要继续搞生死轮回,还要受无尽的苦恼,免不了。第三个意思,李老师讲,我们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如果你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要不真正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非愚即狂,你不是正常人,你头脑不正常。如果是正常人看到这里,那怎么不发愤、怎么不努力?我们这一发心,就晓得我自己的善根成熟了。同样我们也明白,我们看到有一些人听到这个法门还不想接受,还犹豫、还徘徊,或者还想搞其它的法门,就晓得他的善根差远了,不足!这五百人过去生中供养四百亿佛,善根还不足,虽然学佛,我们知道他的缘没成熟。但是我们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他可以,他心里生欢喜心,阿赖耶识种一个种子,等到再轮回、轮回、轮回以后,善根发现了再说,再慢慢来好了。到那个时候,我们在西方世界,纵然没有成佛是大菩萨!看到他们还在六道里头打滚,等他什么时候肯接受,也就是说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我们乘愿再来,再帮助他,再去度他,这就对了、正确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无量寿经(新加坡二次宣讲) (第十四集) 1994/11 新加坡 档名:02-027-0014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六面第一行,「国界严净第十一」。从这以下,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也就是种种的庄严。这品是泛说国土的清净庄严,也就是四十八愿第一愿,国无恶道,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由此可知,世尊为我们讲这一部《无量寿经》,实际上就是将阿弥陀佛的本愿广泛为我们介绍而已。四十八愿确确实实是净宗的中心,是净宗的总纲领。请看经文: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这就是国无恶道。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恶道,恶道是果。它为什么没有恶道?没有造三恶道业的人,没有造因的人,当然就不会有这个果报。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真实的庄严。前面两句总说,极乐世界是『无量功德,具足庄严』,这两句是总纲领。怎样的庄严?那下面还是略说。如果是细说,说不尽的。不但是我们一般人说不尽,的确就连诸佛也说不尽。开头为我们介绍一些这个世界没有众苦。
世尊常常在经上为我们说明,我们这个世间很苦。苦的事情太多,也是说不尽。佛说法常用归纳的方法,把我们无量的苦归纳成三大类、八大类,我们常说三苦,八苦。三苦范围大,八苦的范围小。三苦是讲三界,欲界苦、色界苦、无色界苦,这是三苦,三界统苦。《法华经》上有个比喻,三界是火宅。就好像是一栋大房子,这个大房子里面已经火烧起来了,虽然还没有烧到,总一定会烧到的,三界统苦。
八苦专门讲欲界,也就是我们现前所受的。哪八种?这我们也不能细说,只能把名目介绍出来。前面四种是生老病死,这四种苦。这四种苦可以说是欲界的众生,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避免的,生老病死;除此之外,这身外的也就是我们生活环境,有求不得苦。我们人都有欲望,有人欲望很大,有人欲望很小,不管你大小,求不得,不能满愿,这很苦恼。第六种叫爱别离苦,你喜欢的人常常不能够团聚,这是苦事情;你喜欢的环境也常常不能在那里长住,不能享受也是苦。第七叫怨憎会苦,冤家对头,不喜欢在一起的,这偏偏要碰头,偏偏不能够远离,这个苦;不喜欢的环境,没有办法脱离,这都是属于怨憎会苦。最后一条叫五阴炽盛苦,这一条比较难懂;浅而言之,就是身里面的妄想烦恼太多太多,这是因。佛为我们说法,总是离不开因果。前面七种苦是果报,这一条是苦因。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么多苦?就是我们的妄想烦恼太多太多。可见得病根总不离妄想执着,这真正是病根。西方世界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我们生到西方世界莲花化生,不是父母所生之身,所以八苦没有。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不但没有六道,十法界也没有,哪里会有三苦?三苦、八苦在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没有这个事情,名字都没有听说。『永无众苦』。
『难』是灾难。天灾、人祸是我们这个世间无法避免的。尤其现在大众传播工具发达,几乎我们每天在新闻里面都听到有许许多多灾难发生。像地震,在东南亚沿海一带有台风,这些是属于天灾;人祸里头大的是战争,小的灾难就是太频繁,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最常见到的车祸,都是属于诸难之一。『恶趣』是恶道。我们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在那里造贪瞋痴,在那个地方造杀盗淫妄,就有地狱、饿鬼、畜生三途的果报,这叫恶趣。
『魔恼』,就像《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种魔,这是一般学佛同修们都能知道的。五阴魔、烦恼魔、天魔、死魔,这是四种。所谓魔是折磨,叫我们身心难受。折磨,古时候这个「魔」,这个下面不是个鬼字,是个石头的石字,折磨之磨。把那个石头去掉,换成一个鬼,这是梁武帝造的,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梁武帝说这个太难受了,跟遇到鬼没有两样,所以把石头换成鬼。这是以后经典上才有这个字,古时候经典上不是这个字,这我们应该要晓得的。魔来恼害。《楞严经》里面就讲得更清楚,讲五十种阴魔,那说得很详细。这西方世界这些恶事名都没有,哪里会有这种事情?显示出西方世界乐!没苦。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这是说明那个地方天时好。我们这个世间有四季,气候变化很大,气也不和,象也不好,我们今天讲气象,气象都不和。新加坡这个地区距离赤道只有一度,四季里面只有一季,新加坡只有夏季。但是偶尔下下雨,也就变成春秋,一下雨就变成春秋,还是有变化。不像西方世界永远是和睦的,它没有气候的变化,因此所有一切万物都是常住不变的。因为我们这个世间知道许许多多物质是随着气候在产生变化的、在变异的,那个地方没有。
【复无大小江海。】
我们这个地方有河流、有江、有海,波涛汹涌。纵然行船,在现在船大比较安全一点,从前航海都是用的帆船,船并不很大,危险性很高,在海上遇到大浪,遇到台风,往往这个船就翻覆了。所以有这么多灾难。
【丘陵坑坎。】
这个地不平,走路很辛苦。
【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地不平已经难走,还有这么多的障碍。这障碍物『荆棘』,凡是带刺的植物,我们一不小心就被它刺伤。大的范围里面,有铁围山、有须弥山,在我们地球上『土石等山』,高低不平,种种障碍物,这个环境,居住在这个环境并不理想。这些,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他这个地方是:
【唯以自然七宝。】
这个真正是不可思议。七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目字,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假如你以为西方世界宝只有七种,太少了,那这个世界不能称为极乐,珍宝是无量无边,七代表圆满。我们常讲四方、上下、当中,这就圆满。所以七是表这个意思的,代表圆满、应有尽有。十方诸佛世界的珍宝,西方世界统统具足,一样都不缺,七是表这个意思的,都是珍宝的成就。
【黄金为地。】
这前面跟诸位说了,『为地』是铺路的,铺马路的。西方世界用黄金铺的。
【宽广平正。】
路宽平直。正就是正直的意思,很少有拐弯的,路都是直的。大乘经上常说「境由心生」,心清净世界就清净。西方世界的人,每个往生去的人都是修净业;换句话说,都是修清净心。心清净,身口自然不造恶业,自然就清净,三业清净。每个去往生的人都修净业,这个境界是弥陀愿力,大众的清净共业,成就的这个世界。
【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
『微妙』是说它的体跟十方诸佛世界决定不相同。像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万物,就像前面讲的泥土沙砾,都非常粗的这些物质,而且都是无常的。『奇丽』,也就是我们常讲光华灿烂,美不胜收,『清净庄严』。
【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不能跟极乐世界相比。世尊简单扼要的为阿难说出世界的庄严美好。向阿难说,阿难是我们的代表,就是向我们大家介绍的。
【阿难闻已。】
阿难尊者听说。
【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阿难完全代表我们凡夫的境界,妄想执着统统还没有舍弃,所以一听这个话就打妄想,起了执着。因为一切诸佛剎土都有十法界,都有六道,世界的形成都有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几乎一切诸佛剎土大致都是这个样子的,都是这个模式,没有特别的。他不晓得西方世界是个特别的世界,没有这些,这打个妄想。世尊说法非常妙,并没有告诉他西方世界是一真法界,没有十法界、没有六道,他不这样说法。他这种说法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
佛是反问阿难尊者。四王天、忉利天没有离开地面,它住在地上。但是色界跟无色界以及欲界天、夜摩天以上是空居天,不在地面,空居天。忉利、四王,地居天,没离开地面。空居天我们很难想象。假如我们想大概从前人讲的天人,可能是外层空间星球的人到我们这里来。他从天上来的,从哪个星球上来的,在我们佛法里头他还是人。为什么?只要有个星球它就有地,他还是地居,他不是在虚空之中,不是空的。任何星球里居住的众生都是地,他有土地,所以地居并不专指我们地球。地球以外都是天上,不是的,只要有土地、有星球都是地居。这空居就很难想象。其实我们现在科学里头发现,能帮助我们解释佛经里面这个现象,现在科学家所说的空间有无限的度数。我们这个世间,三度空间、四度空间;如果提升到五度、六度、七度、到无限度,那个境界就不可思议!这可以帮助佛经做个批注,境界不相同。
【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
阿难答复得好。不思议业力所致。阿难总算聪明,回答得不错,能体会到这一层。
【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实在讲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为我们说这些话。『不思议业,汝可知耶』。你知不知道?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的身体,我们的果报,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我们看到一切有情众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动物,所有一切动物的业报也不可思议。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
众生的善根也不可思议。
【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总归是不可思议的业力。如果我们想想,我们平常当中能够体会到的境界,不思议的境界,梦中的境界。试问问我们梦中的那个境界是住在虚空当中还是住在地面上?每个人都作梦,梦中有境界,试问你作梦的时候,你是住在地球上还是住在虚空里?除了梦中之外,定中有境界。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的时候入定,定中有境界。这定中境界到底是在地面上还在虚空上?实在讲那个时空已经不相同了,已经转到另外一个时空里面去。这就是此地讲的不思议业力。
众生的善根,像前面一段经文里头所说的。你看阿阇王子与五百长者,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学佛,供养诸佛如来,这是不思议的业力。我们今天有缘遇到这样殊胜的法门,可能我们的业力跟他相当、差不多。不是这样的业力,你遇不到这个法门。你能遇到这个法门,可以说你过去世善根已经跟阿阇王子差不多。如果你比他更多一点,那情形就不同了。你听了很喜欢,而且发愿求生净土,这就证明你过去生中所修积的善根超过阿阇王子、五百长者,超过他们,你这一生决定成就。
『诸佛圣力』。在此地特别是指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我们念佛人临终佛来接引,这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特别是指的极乐世界,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诸佛的报土,实报庄严土跟常寂光净土,这真正不可思议。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佛到这个地方才答复阿难尊者。这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住行业地』。见佛得平等身业,这就我们净宗上来说,这是很难得的、很希有的。见到阿弥陀佛,当然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闻名得平等口业。这不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得到。见佛一定是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大众,身相都是平等的,得平等身。闻名,我们在因地上就行了。我们听到南无阿弥陀佛,罗汉、诸菩萨听到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平等口业。遇到佛光、明了佛法得平等的意业。这就是入如来家,住于弥陀行业。「住行业地,及佛神力」,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变现的这个境界,众生平等业力,自自然然,我们常讲是法尔如是,自自然然现这个广大严净的国土;有如是因,必有如是果,指因缘果报。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
这是阿难在最后,这是一句的赞叹。经上有说,不思议业力纵然很远,也一定相牵,果报成熟的时候,决定不能够避免,这是事实真相。如果我们明了,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就不能不谨慎。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佛不是一个国王,也不是一个教主,佛心清净一尘不染,佛对我们没有一丝毫的期望,佛讲这些话难道骗你吗?骗人要有理由!没有理由骗人,那是神经有问题。你看看佛像神经有问题的人吗?讲出这么多经,讲得头头是道,条理分明,不像是个头脑有问题的人。他为什么会骗你?如果说他做个国王,他为了政治要统御老百姓,让你都听他的话,不要造反,他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可以来蒙骗你。如果是个教主,他要拉拢信徒,不要让信徒跑掉,也可能骗你。佛既不是国王,没有政治的目的,他也不是教主,没有宗教的目的,诚心诚意教导我们,得的好处是我们个人,说老实话与他不相干。我们得祸、得福与佛统统不相干,诸位这一点要记清楚。这是真正的一个好人,我们这一生当中难得遇到,遇到这么个好人,教导我们怎样离祸得福。所以佛是以老师的身分出现的,老师还是我们对他尊敬的,他没有这个念头,他要有这个念头,那他还是有目的,他没有这个念头,这我们一定要清楚。
所以因果报应是世出世间的事实真相。我们身体的造作、造业,身造业;我们口里面的言语,表现的态度,口业、身业;心里面起心动念是意业,我们造的业善,一定得善报,我们造的业恶,一定得恶报。果报通三世,不一定我现在造的,现在就得报。经论上常说「欲知前世因」,你要想知道你前世造的什么因,佛说「今生受者是」。我们这一生所受的就是,受的是果。我们这一生很快乐、很幸福,那过去生一定造的善业,我们得善果;这一生日子过得很苦、很难受,那我们前生造的业不善,这一生果报不好,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果报是三世。
要想知道来世是什么样的果报,佛告诉我们「今生作者是」。你这一生所造作的,来生的果报。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参透了,真的明了肯定了,我们这一生当中不管受的什么环境,算了,咬紧牙根过去就罢了。为什么?自作自受,过去无知造的业!可是来生,我一定要比这一生好,我就晓得,我现在要多造善业,来生的果报就殊胜。来生纵然是幸福、美满、快乐,一生都能称心如意,你能不能保证生生世世都幸福快乐?能不能保证我都不迷惑?这就难!你看现在的世间,有很多真正幸福快乐,他不学佛,他每一天在欢乐场中去过日子去了,去跳舞去玩乐去了。前生学佛修的这些善业,得的这个果报,今生他不干了,他不学佛了。那个福报享尽了,恶报业现前了,要堕落了,那才苦!所以我们纵然修善得善报,不能保证再遇佛法,不能保证继续修善业,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真正聪明人、真正明白人要听佛的话,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好处在哪里?永远不迷惑,永远不造恶业。确确实实从今而后,生生世世积功累德,结果必定像阿弥陀佛一样,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业因果报,不可思议』,这一句要非常重视。
【我于此法。实无所惑。】
阿难在此地也说了真话,阿难对这个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为什么要这么问?问是代我们问,不是他不明白。
【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这阿难慈悲!代我们问的。他这一问,佛这一说,我们听明白了,不是阿难不明白,这是大慈大悲。像这一种修学,利益众生;利益众生是善业,我们要学。实在说我们离开经本,离开讲堂忘掉了,老毛病、老习气又现前,不会学、不会修!我举个例子。我们常常在公共场所,像我们在餐厅里面,有些认识的同修看到我,遇到了。法师,你今天吃什么?吃得好吗?说这些废话!他不在这个地方问一点佛法,法师,佛法是什么?他虽然知道,很多旁人不知道。我给你一讲,你看多少人听到了,多少人懂得了。就是这个,学阿难,这就学会了。不会问这些,可怜悯者!
我有一次在上海,到玉佛寺去看真禅法师。走到他那个天王殿,天王殿四大王天塑得很庄严,有很多观光的团体在那里。跟到我去的也有几位居士,上海的几位居士,我就把这个四大天王表法的详详细细讲给他们听。其实讲给他们听,那些观光团体都听下来了,都注意在那里听,这叫机会教育!一定要把握住,不要轻易把它放过。能叫他明了佛法里面艺术的表法,佛门造像真正的意义,他才不致于迷信。所以阿难懂得机会教育,明知故问。问给大家听的,他们两个在作戏。世尊跟阿难在作戏,一问一答,我们得利益。实在讲是我们无知,问都问不出来,这些地方要学习。所以说是任何公共场所,你要是遇到法师,遇到大德、居士,你就问他佛法,让别人听。不要问得太深,深了人家听不懂,要问一点浅显的,那些没有学佛法的人让他听听,接引他们,这就对了。我们再看底下一品,「光明遍照第十二」。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第十二、十三这二品显示正报庄严。正报是阿弥陀佛,佛身正报庄严。我们也常常念到「光中化佛无数亿」,佛光到处照的地方就是有佛,光中化佛。当然还是四十八愿里面的。四十八愿第十三愿说「我作佛时,光明无量绝胜诸佛」。果然没错,世尊为我们介绍他的威神光明,威德神通光明都是『最尊第一』。最尊第一是跟一切诸佛比,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遍照东方恒沙佛剎。】
『恒沙』就是恒河沙,这是用来比喻的。恒河沙太多太多了,没法子计算。形容它数量之多。恒沙佛剎。
【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合起来就是十方。十方,这一方讲得清楚,其余的九方就省略。其余九方统统是一样的,方方都是恒河沙数佛剎。
【亦复如是。】
这是阿弥陀佛的光明,的确一切诸佛所不能及。
【若化顶上圆光。】
这是佛的常光,佛的头顶有圆光。
【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
这是显示出正报的常光也不可思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间,出现在我们世间,经上记载佛的光是一旬。一旬是多大?八尺是一旬。佛的圆光是八尺,有这样的光明。实在说佛身上有光,佛的光很明显,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光,那个练气功的人他看得出,他叫做气,我们佛法叫做光。而且什么?每个人这个光大小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所以气功看人的身体状况,他从这上看。凡是学气功的,先要修清净心,心不清净就见不到,心清净就见到了,所以得定的人能看到,清净心的人看到。如果你的光颜色不好,是灰暗的,你这个身体有毛病;如果身体很强壮,这个光的颜色很鲜明、很明亮,他能够看你的身体。而且是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光,所以他晓得你哪个地方有毛病,这不是迷信。佛的这个光『或百千万亿由旬』,那这就不可思议了,这确实不是其它诸佛能够相比的。其它诸佛,我们在经上看到『或一二三四由旬』,这个有,这是佛光。
【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
这个照一二佛剎,就是他的本土。一尊佛教化众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叫一『佛剎』。他的光一定可以达到。
【或照百千佛剎。】
那这个佛的愿力广大,不但他自己这个国土的众生他要度,他方世界众生他也度。他的光明就大,大到能『照百千佛剎』。
【惟阿弥陀佛。】
唯独阿弥陀佛。
【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剎。】
诸位要记住,佛在因地,世间自在王佛曾经跟他讲过,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清净庄严之事,而且他都看到。这二百一十亿是表法,也是代表究竟圆满;换句话说,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剎土,阿弥陀佛都到过,我们这个世界当然他也到过。所以他既然到过,他的光明必定能够照到。唯独弥陀的光明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佛剎都不会漏掉!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
这佛在此地说明,为什么佛的光有大小不一样?成了佛,佛佛道同,佛的智慧、神通、能力统统平等,为什么佛光不一样?我们看到佛光为什么不平等?这有原因的。是在他最初学佛,他发的愿不一样。有的佛在因地发的愿不大,看到三千大千世界,我只想帮这些众生忙,只想度他;那成佛之后,他这个光就这么大。我们在这个经上看到的,阿弥陀佛这个因地,他的愿跟别人的确不一样;他的愿大,他要普度众生,要度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他的愿是这么发的,不是一个世界、二个世界,一个佛剎、二个佛剎,一千个佛剎、一万个佛剎,他不是这么发的。所以这个愿希有。
【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成佛之后,他这个境界自自然然现出来,不是他心里想的,不是他喜欢要这么作的,不是的,自自然然成就的。那个果一定是应这个因,因果必定相应。一切诸佛,假如他要放光遍照法界,他有这个能力,那要没有这个能力,那佛的道就不同,佛有这个能力。他要不有意去放光,那他的光明自然显出来与他这个因地会相应。弥陀的因地跟诸佛的因地不一样,所以在果地上自然显现的就不相同。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
这句里面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佛光善好。日月光明虽然好,不善。你看白天太阳那么大,晒得身上好热,虽明不善,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烦恼;我们眼睛看太阳,刺眼睛、会伤眼睛,虽有光不善。佛光善!不但你接触清凉舒适快乐,而且能消业障开智慧,这才善!所以这个字关系很大。下面我们看世尊对阿弥陀佛赞叹真正到了极处。
【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诸位如果能把释迦牟尼佛这两句话记在心上,你要是念阿弥陀佛,人家劝你,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学学别的?念别的佛菩萨?你笑笑,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就凭这个事实,我就认真念阿弥陀佛,其它的佛我就不要念了。我念佛中之王,你们念的是佛中老百姓,是不是?我念佛中之王,这要知道!这是净土之超胜,真正不可思议。我们要能说得出来。
【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这些都是阿弥陀佛的别号。为什么说得这么多?显光中之德。前面光明善好,那个善是总说,没给你细说。到底善好,好到什么地方?这底下十二个名号就把这个善显示出来。由此可知,世尊对他的赞叹,光中极尊不是随便说的。这十二个名号显示出弥陀的光,确实是极尊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