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論壇 | Google Yahoo Facebook PTT

 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4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七七卷)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1-3-5 13:30: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敬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三七七卷)  2005/3/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1377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宝首菩萨偈颂第五首看起:
  【如机关木人,能出种种声,彼无我非我,业性亦如是。】
  这一首是用(古时候常见,现在比较少见了)木偶戏,『机关木人』,木偶戏。在抗战期间那个时代,我住在福建,福建这些木偶戏很多。民间各种庆典的节日,迎神赛会,还有富有的人家婚礼或者是作寿,都常常邀请戏班在家里堂屋里面演木偶戏,我们小时候看得很多,也叫傀儡戏。它能出声,出声完全是机械,这个木人『无我』也无『非我』,我与非我都说不上,它是人制作的,是一种娱乐。可是娱乐里头也有教育,它演作的人大概只要一、两个人就够,也扮演像戏剧里面的一些人物故事,小朋友是非常欢喜。佛用这个做比喻,由此可知,这种戏剧玩具从古老的时代就有,佛讲经是三千年前,一定当时社会里面这是很常见的,所以举这个比喻,我们很容易体会得到。『业性亦如是』。
  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机关出声,喻无造受者」,这个声不是它自己造的,也没有受者。为什么?「机关缘造」,众缘具足,这个东西现行了。你懂得这个道理,我们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法,特别是近代的科学技术,缘造的,众缘和合而成就的。科学技术有给人带来一些利益,可是也有能够毁坏,所谓是大杀伤力的武器,像核武,这类科技是给人类带来灾难,非常可怕。我们到日本去旅游,一定会去看看长崎、广岛,这是二战结束之前被核武炸过的地方。那时候核武是刚刚发展出来,威力很小,相当於二十万吨黄色炸药;现在核弹的威力大概是广岛那个时代的百倍、千倍。那个时候这一颗炸弹下来所炸到的面积,大概是三公里的样子,这么大的一个面积,现在就很难想像了。我们看长崎、广岛的资料,那时候炸弹下来之后,死亡的人数是八万多人,以后因辐射而伤亡的十几万人。所以这个科技的发展是给人类带来灾害。
  现在全世界拥有核武的国家不少,科学家估计,所有拥有核武的这些原子弹、核弹超过十万枚,可以毁灭这个地球至少可以毁灭两百次,你说这个多么可怕。所以西方宗教讲世界末日,大家有意无意都会想到,第三次世界大战大概是核武战争,那就是世界毁灭,也就是世界末日,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世界末日实在讲有许多种的讲法,而我们所感觉到,这末日现象已经明显的爆发了。什么叫世界末日?伦理道德没有了,这就是世界末日。东方人失去了伦理道德的教育,西方人失去了宗教神圣的教育,诸位想想看,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世界?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欲望,没有恩德、情义,真的像古人所讲的,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
  佛经里面讲到,没有讲末日,讲劫数,佛说我们现在是生在减劫,减劫就是一百年减一岁,平均年龄一百年减一岁。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人寿平均是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释迦牟尼佛现在离我们已经三千年,那就减了三十岁,现在平均年龄是七十岁。佛说人寿命一年一年减,福报就(现在讲世纪,一世纪刚刚好是一百年)一个世纪比一个世纪要差。现在实在讲,一般人没有感觉到,认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的在进步,怎么会比古人差?如果从生活品质上来说,比古人差多了。古人在一生当中,有恩、有德,有情、有义,有伦理、有道德,生活得非常充实、快乐,有意义,有价值。今天纵然你有很高的地位,你有很大的财富,问一问,你的生活快乐不快乐?人活在世间没有乐趣,所以在品质上讲是远远不如古人。
  在中国典籍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古时候人的生活,无论贫富贵贱、士农工商,无不是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都写下可歌可泣的诗篇。想想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我们的生活品质,这样就知道古圣先贤讲的话没错,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什么原因?道德在衰退,欲望在增长,欲望增长到饱和点,道德消失殆尽,末日就现前。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人寿减到十岁的时候是最低了,十岁是最低,到那个时候,他说草木都是兵器,人与人相见都像仇敌一样,不要说财产,生命都没有保障!今天不晓得明天还能不能活在世间,这岂不是一般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从十岁再一百年加一岁,佛说人寿最长八万四千岁,那真长,人的寿命可以到八万四千岁。这一增一减,佛家用这做一个时间的单位,叫小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个劫,多半是讲大劫,用这个来计算时间。
  这都是十法界、六道里面的现象,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所以后面说「机关缘造,体虚无人,喻业从缘,故无造者」。业是怎么生的?为什么会有?缘生,缘生无性,没有自性,所以「业性亦如是」,无有自性。缘具足的时候它就现相,缘散掉的时候这个相就消失,缘聚虽有相,不能说相生,缘散也不能说相灭,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知道。我们在讲席里面也举了很多例子,最常见的,一提大家都知道,譬如建房屋,这个我们可以在每个城市、每个地区,几乎天天都在建房屋、建高楼。你看看建筑都先打图样,先绘图,然后你到工地去看看,一堆一堆的建筑材料,房子从哪里来的?这些建筑材料依照图样把它排列起来,房子现前了;这些材料要堆在那个地方一堆,那就没有房屋。这个房子到底是真的是假的?
  我们一般人看到新的建筑物,都在那里欣赏,工程师看到这个建筑物跟我们的看法不一样,他怎么看法?他看这栋房子有多少吨的钢筋、多少砖瓦,他看多少木材,他看的是建筑材料,就是还没有盖的时候,在场地里头一堆一堆的,他看那个东西。估计这个房子多少钱,再加上人工,能够一看就知道成本,你看各人看法不一样。工程师眼睛里头没有房屋,他看到什么?缘聚,房子整个拆掉的时候,缘散;缘聚不生,缘散不灭。不生不灭是什么?是那些材料,把它依照图案摆起来是这么多,拆下来还是这么多,只是摆的地方不一样,可是我们一般人就被这个幻相迷住了。佛用这个比喻,比喻十法界依正庄严。
  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我们这个身体,佛讲这个身体(物质的身体)是四大组合,地水火风,众缘和合。众缘聚的时候,就有这么个人的样子,就像一栋大楼一样,缘散掉的时候,这个现相就没有了;缘聚的时候我们叫它做生,缘灭的时候我们叫它做死,其实从缘上讲,没有生灭,只有聚散。现在科学家证明出来,物质不灭,只有聚散。物质不灭,人还有生死吗?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去认识。所以佛法里头讲「无我」,「我」尚且没有,哪来的「我所」?我与我所都是缘聚缘散,懂得这个道理,你心就定了,所谓是理得心安,这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心安了。
  心什么安,什么叫心安?不再起心动念,心真的安了;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所以於一切法,於身体也是如此,不分别、不执著,你得小安,声闻、缘觉、权教菩萨;於一切法不起心、不动念,那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理得心安,心安理得了。我们一般人心不安,特别是现代世间人,你要去问问,哪一个不是生活在忧患之中?患得患失,忧虑非常多,他心不安,生活在疑惑、顾虑、恐怖之中。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生活在疑虑、恐怖当中是饿鬼道,不是人道。
  鬼道没有安全感,为什么?疑心太重,造的恶业多,常常怕人报复,时时刻刻感觉到有人来害他,有人来杀他。鬼道的寿命比人道长,这是就现前来说,现前人寿不满百,实在讲,人能活七十岁就是长寿了,不到七十岁过世的太多太多!所以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个话是唐朝杜甫讲的,唐朝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三百多年,那个时候的人就感触到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们展开中国历史,中国历史记载得很详细,历史上这些有成就的人,少数超过七十岁,不满七十岁的太多太多了。
  缘生,知道一切都是缘生,佛教我们随缘度日。大乘教里常说,人活在世间,搞清楚、搞明白了,「随缘消旧业,莫更造新殃」,不要再造业了,随缘消业。我们处顺境,遇到都是善人,我们自己晓得,消我们过去生中造的善业,这消业;如果我们处的是逆境,所遇的都是恶人,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也不会生怨恨心。为什么?消我宿世所造的恶业,善、恶业都要消。为什么?善业感三善道果报,恶业感三恶道果报,如果你善、恶业都消掉了,你就脱离六道。
  真正觉悟的人,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人事环境也好,物质环境也好,他都不在意;换句话说,都不放在心上,随缘消业。自己日常生活当中,生活修净业,这种善、恶业都叫染业,我不再沾染。那么我们在世间应当积功累德,为一般世人做个好样子,这个好样子,总的来说就是「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如果过去生中修的福报多,福报自己不享,给社会大众去享,给苦难众生去享。虽然自己放下了,并不执著我放下了,如果你还有放下的念头,你还是不清净。念佛的人,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心里头常常有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有很好,没有也很好。
  有这个缘,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里头最重要的,帮助众生觉悟。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是整个世界动乱的时代,你看全世界多少志士仁人,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冲突,怎样化解冲突?怎样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平?这个变成现在世界上第一桩大事情。我们在这些年来,从我们自己修学的心得上体验到,七十年代英国汤恩比博士他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提到孔孟学说,大家都知道四书五经、《十三经》,我们把这些东西搬来讲,能不能解决现在问题?不能!为什么不能?古人有言,「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乘佛法,我们今天天天在讲的《华严》,《般若》、《法华》、《楞严》、《宝积》这都是大乘经,有没有用处?讲了这么多年,也是能说不能行,无济於事。
  汤恩比说的话没错,要找儒、佛修行入门的根,根在哪里?儒家的根就是家教,你看古圣先贤的家教,在中国随便找一找也可以找到几百家!你看每一家他们的祖先怎样教导他的后裔,而《弟子规》就是中国家教的集大成。它用孔子一句话作纲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用夫子这一句做为纲领,落实了。把中国过去古圣先贤他们的家教系在这个纲领上,编成一个小册子,一句三个字,总共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字。
  孔孟学说的根本,落实在《弟子规》,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它的枝叶花果,枝叶花果有没有离开根?没有。像一棵植物一样,这个树再大,枝叶花果再繁茂,离不开根。如果根没有了,根没有它就死了,它还能活得成吗?我们去采它的枝叶,采它的花果来欣赏,只能得一时的小利。花供在花瓶里面,能够欣赏几天?几天就枯了;果实很好看,你放在那里,没几天它烂了,死的,不是活的。所以我们向世界上介绍,介绍孔孟学说的根本,《弟子规》,要把理事学习的方法、效果要讲给人听,他都听清楚、听明白了,他才能依教奉行。
  大乘佛法的根本,落实在《十善业》,一切经教法门是它的枝叶,《般若》、《法华》、《华严》这些是它的花果,我们要认清楚。你去读一读《十善业道经》,佛讲得很清楚,一切人天善法、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无上菩提都以十善为根本,没有十善什么都没有了,从人天到无上菩提都没有了;没有《弟子规》,孔孟就没有了。
  儒、佛是全人类共有的智慧财产,共有的智慧宝藏,能够化解一切冲突,能离一切苦,能得一切乐。所以,我们这几年特别提倡《弟子规》,我们办了很多讲座。很难得现在有些年轻的老师,他们都参与这个行列,我们深深感觉到,这些年轻老师里头必定有再来人。我们从这个教育,这一年多来我们的教学(这在实验当中)看出人间一线光明。
  教育的方式我们要清楚,你才真正能够承受圣贤教诲,光大圣贤教诲。那你就要认识中国圣哲传统教育的特质是家庭教育,这是现在举世都疏忽了。教育在家庭,父母尊长履行道德,他们以身作则,把伦理道德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了,在表演。教婴孩,生下来还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他就已经在模仿,「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到六、七岁,他很懂事,他就已经具备了伦理道德的样子,那个根他就扎下去了。学校教育,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观摩,所以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以后服务於社会,社会是个大学校,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都是教材,都是老师,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广学多闻,成就无量的才艺,为一切众生服务。大乘教育达到究竟圆满,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以中国传统的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把它介绍给全世界、给全人类。告诉他这是人类共同的智慧财产,我们都应该要学习,不要分彼此,这首偈就是教我们不要分彼此。
  我们把注解念下去,「从机出声,尤更非实,喻报因业起,安有受人」。这个要有智慧观察你才能见到,真正了解,透彻明白了,无有造作者,也无有受者。末后这句话说得好,「夫无我者,因对我无,既无有我,何有非我,著无我者,亦是倒故」,你要执著有个无我,你还是有我,你还不是真正的无我。《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菩萨的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很高,法身菩萨的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法身菩萨。「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讲,即一切法是什么意思?就是法身。我们听得很熟,佛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那我们现在芸芸众生是未来诸佛,这句话全部都包括尽了,未来诸佛,共同一法身。你就证得法身,你就见到法性,所谓明心见性,你四相不执著了,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四相!你执著这四相,分别这四相,你是凡夫,你出不了六道轮回。
  更进一步,不但相没有了,念头都没有了,「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见解,就是我们今天讲念头,不但不著相,念头都没有。这是诸佛如来,这是法身菩萨,这时候自己的身心跟宇宙跟法身跟法性完全融成一体。在大乘教里面讲,这是证得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我们现在讲的十信位,现在讲的是第三段「业果甚深」,第三段就是十信里头的第三信。没有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到初住了,十信菩萨没离开十法界,初住是超越十法界。
  我们在这边一定要懂得,所有一切相,这个现相应该怎么对待?《金刚经》上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面对著一切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顺境起贪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贪爱拔掉;逆境里面会生瞋恚,一想想「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瞋恚心也拔掉,这真做功夫。时时刻刻要能提得起来,不要忘掉,不能随著烦恼增长,见到顺境生欢喜心,一昧欢喜,你随著烦恼增长了;逆境你要起瞋恚心,瞋恚不断,常常念著,错了!要晓得无我无我所,无我也无人,那是真的,所有现象是假的,幻相。《般若经》上讲得太好了,「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讲得太好了!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偈颂第六首:
  【亦如众鸟类,从壳而得出,音声各不同,业性亦如是。】
  清凉大师在《疏》里面告诉我们,这首偈「出壳音别,喻性一相殊者,如鸟在壳,含声未吐,喻业同一性,出壳声别,犹感报无差」,我们先看到这边。蛋壳,鸟都是卵生的,所以胎都在蛋壳里面,没有出蛋壳就没有差别,无论哪一种鸟都没有差别;可是它破蛋壳出生之后,叫的音声就不一样了。各种鸟类的声音,实在讲跟人差不多,虽然没有出蛋壳,它有没有受它母亲的薰习?肯定的,受母亲的薰习。因为它在蛋壳里头已经长成,它的小嘴把蛋壳啄破它就出来了,所以它一出来它就会叫,它就会走路,这种常识我们每个人都有,也都看得很清楚。
  从这首偈,性一相殊,就是在蛋壳里面性是一,出生之后就不一样。鸟类也是种类差别繁多,全世界的鸟类至少也有千万种,不同的品种这就是相不一样,殊是差别,不一样。比喻里头特别是用音声,比喻『业性亦如是』,业性没有差别,能现种种不同的现相,相虽然是千差万别,性是一个,性里头决定没有差别。在佛法里面讲一切有情众生,这都是属於有情,有情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动物,有情众生。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觉性,我们一般人讲灵性,皆有佛性。佛性虽然是相同,可是你迷失了佛性,迷而不觉,迷的时候佛性不起作用,迷了不起作用,什么人起作用?取而代之的是业习种子,也就是烦恼习气,藏在阿赖耶识里头的烦恼习气它起作用。
  烦恼习气前面讲过,总的不外乎三大类,善、恶、无记,善的习气种子无量无边,恶的习气种子也是无量无边,非善非恶叫无记性的亦复如是。这里面就讲到因果报应、因果循环,善的习气种子起现行,三善道;恶的习气种子起现行,三恶道。善恶的业因我们要清楚,与我们的关系太大了。成佛的业因,这是讲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佛,在十法界地位最高的,平等心。清净平等觉是佛性,我们有没有?人人都有,只是这个东西被你的烦恼习气障碍住了。你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人事物,这个喜欢,那个讨厌,你的平等心马上就失掉;如果你见到顺境不生欢喜心,逆境不生瞋恚心,你很快就成佛了。
  佛心平等,那你也容易开悟,容易觉悟,你要是接触佛法一听就懂。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的心跟佛心相应。诸佛如来所示现的、所说的这一切法,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换句话说,都是从清净平等觉里面流出来。你现在也在修清净平等觉,那你跟佛的佛性就非常相应,自自然然你一听就懂,一接触就明白,就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迷失自性愈深,我们距离佛就愈远,我们的烦恼习气愈是当家作主,这就是造轮回业。轮回的业性也是不可得,所以经上用这么多比喻来说明,前面给我们说明「无我无非我」,跟《金刚经》上讲的「无我,无我所」是一个意思,这是说真相。
  但是世间人迷了,迷了怎么样?迷了执著有个我,执著这是我所有的,我所控制的,我所拥有的;不知道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才叫事实真相。你有这个妄想,这全是虚妄、妄想,有这些妄想你就很累!不可得,以为你得到了,不能控制,以为你控制住了。所以佛菩萨在经里面常讲,颠倒错乱,可怜悯者!说谁?还不就说我们现前这个状况,真实的我们一无所知,虚妄的以为它真有,在这里头迷惑颠倒,造业受报,可怜悯者!你要觉悟的时候,全没有!惑业苦都不可得,苦就是讲果报。永嘉大师「证道歌」里头说得好,「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就像作梦一样,佛在经上用梦的比喻说得很多,「如梦幻泡影」,哪是真的?
  佛在《金刚经》里头教我们常作如是观,常常要这样观想,为什么?你对於这一切虚幻的执著你就会逐渐放下。分别执著淡了、轻了,你的智慧就增长,迷惑淡一分,智慧就长一分,迷惑淡两分,智慧就长两分。如果你对於这些虚妄、虚幻严重的执著,那你只生烦恼,不生智慧,读经听教不懂,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同修们大家在一起,天天在读经,天天在听教,几个人醒过来了?醒悟过来的人样子就变了,为什么?相随心转!不但相变了,体质也变了,境随心转,应当学。佛菩萨苦口婆心,念念都是帮助我们觉悟,只要我们能随顺就能够得到效果,随顺佛菩萨教诲。你看每部经最后一句「信受奉行」,我们实在讲这一句没做到,所以学佛多年没有成绩可言,就是这一句没做到。
  这个信,佛所讲的我们信不信?佛讲「无我、无我所」,你信不信?佛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信不信?佛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信不信?佛说「一切的存在,如露亦如电」,你信不信?有些人点头,我信!好,就算你信,你接受了没有?没有,没接受!没有把它用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没受,没有照做,所以信了也没用,不得利益。我们天天在这里研习经教,对佛法可以说是正信,因为你懂得,你不迷惑,正信。正信还是没用处,怎样才有用?真信就有用,真信是什么?你真干!这是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头一再提到,学佛要真干!真干就是依教奉行,全心全力去做。我们所有同学在功夫上不得力,原因就是从来没有真干过,有修行的样子,没有修行的实质,这是功夫不得力的原因。
  我们再看注解末后这一句,「然鸡子之中,终无凤响」,凤是凤凰,「业虽无性,善恶冥熏」,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业确实无自性,但是什么?善恶业习冥薰,就是暗中,你不知不觉,不知不觉天天都在受薰习。阿赖耶识里面业习种子遇缘起现行,我们今天的果报就是这个,这个要知道;森罗万象各各不同,业缘起现行。现行怎样?现行又薰成种子。所以佛教导我们,希望我们真正能够断恶修善,这是什么?是知道你在这个阶段当中你出不了三界,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为什么你出不了三界?你对这个世间有贪恋,这种贪恋是你自己都不能够觉察到。如果真的没有贪恋,彻底放下了,你的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
  功夫得力,念佛人往生有把握,上乘功夫的人往生自在,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就走得了。与这个世间众生有缘,什么有缘?很多众生还相信我,还能听我的,能接受我的,我就多住几年帮助他们,把佛法介绍给他们,可以多住些年。这叫什么?世间人讲生死自在!可以走,可以不走,真干的人才行。不是真干的人,你这一生的生死还是业力在控制,你没有办法摆脱业力。行好事也不过可以说寿命延长几年,不得自在,没有办法解脱;生死自在,那是得解脱了,这些都在一念之间。
  我们从哪里做起?修行还是要从善恶上做起,善恶不就是《十善业道》吗?善就是十善,恶就是十恶,希望我们远离十恶,勤修十善。念头起来,自己就要能够觉察到,我这个念头与善相应,还是与恶相应。《十善业》的细说就是《弟子规》,所以我们同学们一定要知道,我们学《弟子规》是落实《十善业》,从这个地方下手,这是方便法。佛法常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不依方便你不能够契入真实。从《弟子规》,把《弟子规》完全落实,你再修《十善业》,很容易,不难,《十善业》是《弟子规》的提升。在净业三福里面,《弟子规》帮助我们完成第一福,人天福,在人天福报里头扎基础,把那个根扎下去。你看才有三皈,才有众戒,才有菩提心,才有大乘,才有无上菩提,你们想想这个味道,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如果我们要用种树来做比喻,《弟子规》就是我们想种树的这块大地,土地肥沃;而《十善业道》就是树根,这个树根扎在肥沃的土地上,它立刻就生芽。芽是什么?芽是菩提心,菩提心是从《十善业道》里头生的,三学、三宝、三藏都是从《十善业》里面生的,《十善业》生一切佛法。不但生一切佛法,佛头一句给我们讲人天法,人天的善法,你在六道里面永远不会堕三恶道,生生世世天上人间,有很多人对这个就非常满足。人间,可不能生现代这个社会,现在这个社会做人只有苦,没有乐,在古代的时候做人还是苦多乐少,苦里头也有乐。从哪里看?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很清苦,苦里头有乐。孔子的学生颜回,这是孔子非常赞叹的,非常得意的一个学生,物质生活非常贫穷,他很快乐。颜回确实把夫子的教诲落实,「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从颜回身上见到了。
  在佛法里头,我们从释迦牟尼佛一生见到了,世尊确实为我们示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他的时习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以身作则,他所说的他全做到了。无我、无我所,万缘放下,心地清净,纯净纯善,没有丝毫不善夹杂,没有丝毫不净夹杂,究竟圆满的果地。当年住世,表演给我们看,生活随缘,没有一样不好,供养他饮食,酸甜苦辣咸都好。甚至於还有饭馊了的、臭了的、坏了的,但是供养的人诚心诚意,什么人供养?乞丐。遇到佛,他讨的都是人家丢了不要的,他捡来,那他吃的,他自己宁愿饿一餐,拿这个来供养佛。佛接受,佛并没有说「你这个饭坏了,不能吃了」,没有,佛照样吃,为他培福,佛没有分别。佛吃了会不会生病?不会,为什么不会生病?无我!有我就会生病,佛无我,无我谁生病?这一招高!
  佛无我,佛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无我,你为什么偏偏执著有我?本来是无我,现在那个我是什么?我是虚妄的执著,不是真的。我们之所以这样坚固执著,原因在哪里?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听经有好处,虽然不能真干也有好处,薰习,正是此地所讲的「善恶冥熏」,这是净善冥熏,清净善业。薰久了,很多人都是几十年这种净善大乘才薰成种子,才起了作用。我是个中等根性的人,不是上上根人,学佛到今年五十四年,五十四年的薰习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迷惑颠倒里头慢慢的清醒过来。所以我常常很感叹的说,我们学佛的人可不能短命,短命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四种魔,你看《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种魔,有死魔。死为什么是魔?我的道业还没成功,还没觉悟,寿命到了,那么你这一生的缘就断掉了。来生是不是再能得到这个缘?很难讲,百千万劫难遭遇。那我们怎么办?办法不是没有,只要肯干。肯干怎么样?肯干能延寿,你就有时间继续修行;从肯干到真干,先要肯,不肯就没有办法了。这个肯是什么?没有别的,就是老老实实依教奉行。
  今天我劝导大家依什么行?依《弟子规》,扎根,希望大家一年到两年的时间,这个根扎稳;根扎下去之后,一生都不改变。只要根扎下去之后,你就学大乘,从《十善业道》,从我们净宗的「五经一论」,你真能得受用。为什么说你能得受用?你已经养成习惯,学了之后一定会做到,养成习惯了,学了统统落实。所以你学《十善业》的时候,你肯定心善、念头善、行为善,你的起心动念、你的言语、你的造作决定不会违背《十善业》,从这个地方建立大乘,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这是根本,这是基础,我们要认识清楚,要真正从这里扎根。
  你如果是疏忽了《十善》,疏忽了《弟子规》,你这一生的成就很有限。怎么说很有限?那就是佛家讲的,你跟善法跟大乘结个缘而已,这生不能成就。念阿弥陀佛也是跟阿弥陀佛、跟净土结个缘,这一生不能往生。这个缘也很殊胜,佛在经教里常讲「金刚种子」,永远不坏,将来遇缘的时候它会起现行,就是说他会继续修行。什么时候成就?你哪一天肯放下,肯真干,肯真正依教奉行,那天就成就了,这是事实。我初学佛头一天见章嘉大师,他老人家就告诉我「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功夫在哪里?功夫在放下。
  看破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这一切现相,梦幻泡影。永嘉大师看破了,知道这森罗万象、依正庄严是梦中境界,「梦里明明有六趣」,看破了,「觉后空空无大千」,放下。祖师也是佛菩萨示现,给我们做个样子。所以首先我们从哪里放下?从执著放下,不要再执著,一切都随缘。我喜欢的东西,人家都给我拿走,给我的,我都不喜欢,这个没有在修行。真正在修行,那个把你拿走的人是菩萨,给你的人也是菩萨,拿走的那个人教你对顺境不生贪爱;给你不如意的东西,那也是菩萨,教给你逆缘、逆境也不拒绝,要用平常心来对待。他怎么不是菩萨!他怎么不是善知识!
  所以外面的境缘,蕅益大师讲得好,没有好丑,意思就是没有善恶,善恶起於我们自己的心,妄念。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不行!你的心不平,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著,你不清净,你不平等,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这个东西好吃,那个东西不好吃,这个我喜欢吃,那个我不喜欢吃,在饮食里面修清净平等觉。我们真修、真干,没有离开生活,没有离开工作,没有离开处事待人接物。你要是果然会了,那就跟善财一样,凡夫、修行人就是我一个,除我之外,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是诸佛如来,所有一切动物、植物、矿物、山河大地都是我修行的善友,都是来成就我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你跟善财一样,一生圆成佛果。
  《华严经》的善财、《法华经》的龙女,一生成就,凭什么?就是这么修成的。没有一个人不是善知识,善知识就是老师,他都在教我。他在行善,教我行善,我应当要跟他学习;他在作恶,他在提醒我,这是恶法,有则改之,无则嘉勉,都在教我。你看「五十三参」里面,伐苏蜜多女的贪爱,胜热婆罗门表愚痴,甘露火王表瞋恚,这三个人贪瞋痴,让你看到的时候心有所警惕,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对这三个人怎么样?恭敬供养,只有一桩事情,没有赞叹,对其他的善友有赞叹,对这三位善友恭敬供养,没有赞叹。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常讲的「隐恶扬善」,他所示现的是性德的反面,不赞叹;其他善友所示现的是性德的正面,礼敬、供养、赞叹,真干!
  所以,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是什么?真实的「大方广佛华严」。龙树菩萨在大龙菩萨那里见到的《华严经》,那个分量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你要懂得那什么意思。整个宇宙就是「大方广佛华严」,这部书是什么?这书是说明书,是个介绍,是个说明。你明了之后,你才能进入真正的「大方广」,在「大方广」里面修行你才能得圆满成就。这个圆满成就决定是一生,不必到第二生,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所以起点还是善恶冥熏,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好高骛远没有一个成就的,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凡是有成就的,你要记住,老老实实依教奉行,听话的。我们今天听谁的话?我们听本师释迦牟尼佛的话,这还能有错吗?老师的教诲决定不违背经论,这是真正的善友,自己想出一些东西跟佛唱反调的,这不是佛弟子,这不是真正善知识,我们要清楚、要明了。
  现在科学技术发达,带给我们听经闻教的方便,这是从前所没有的,现在我们在一个地方讲经,全世界都能够收看得到。我们的卫星现在跟网路连线,用网路可以收看我们的卫星,这就方便太多太多了。如果你们家里面人多一起看,你就把电脑跟你的电视连线,这就把影像放大了,许多人在一起都可以一起看,不需要特别去装天线,我们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同学。当然更重要的,我们积极要培养人才,后继无人那就难了,那我们都有罪过,我们不能让佛法在我们这一代就中断了。在网路、在卫星电视一起学的人很多,希望我们要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懂得方法从哪里学起。好,现在时间到了。

净公上人專集網站 http://www.amtb.tw/  http://www.amtb.cn/
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s://www.hwadzan.org/
圣贤教育全球学习网陈大惠老师  http://www.sxjyxxw.org/
儒釋道網路電視台 http://tv.amtb.tw/  http://www.amtb.tw/tvchannel/play-1-revised.asp
儒释道网络电视台APP下载  http://www.amtb.cn/amtbapp/
儒釋道多元文化教育網  http://www.amtb.org.tw/rsd/rsd.asp
华藏弘化电台-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play/153-0-0.html
狮子吼净土专修网  http://www.amtb-shizihou.org/
悟道法師佛法交流專頁  http://www.shiwudao.net/
佛陀教育網路學院 http://www.amtbcollege.org/  http://www.amtbcollege.org/amtbcollege/index.asp
净宗学院  http://www.jingzong.org/
今現在說法 ─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http://www.amtbhk.com/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净公上人影音圖文檢索中心  http://ft.amtb.tw/index.php
儒释道学习网  http://www.rsdxxw.com/
教学为先网  http://www.jxwx.org/index.html
无量香光的youku播单 http://i.youku.com/i/UMTMxOTIxND ... ;order=1&page=1
无量香光的tudou播单  http://playlists.youku.com/?spm=a2h3j.8428770.3336676.3
佛学视频网  http://www.fxsp.org/index.html
学习《弟子规》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传统文化老师讲座汇集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 ... %2F1gbRPaW8kYDn8#rd
國學治要  http://www.amtb.cn/pdf/EB35-06-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一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2-02.pdf
群書治要360第二冊  http://www.amtb.cn/pdf/HZ35-13-01.pdf
群書治要360第三冊​  http://www.amtb.cn/pdf/EB35-18-01.pdf
群書治要360第四冊  http://www.amtb.cn/pdf/HZ35-015-01.pdf
《群書治要360》中英對照版本  http://www.amtb.cn/pdf/EB50-01-01.pdf
學佛日誦   http://www.amtb.cn/pdf/CH25-12-01.pdf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難字注音】  http://www.amtb.cn/pdf/CH02-06-03.pdf
電子書_免费高速下载|百度网盘-分享无限制  https://pan.baidu.com/share/link ... B%E5%AD%90%E6%9B%B8
從FTP站台下載 ftp://ftpa.amtb.cn/  ftp://ftp8.amtb.cn/  ftp://ftp2.amtb.cn/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无争无求。清净平等。知恩报恩。知足惭愧。去恶就善。事师三皈。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言动安徐。公平公正。吃素印经。随缘济众。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整个宇宙一切众生,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类处在一个地球村中,应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阅读!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祝各位福慧增长、六时吉祥、法喜充满!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弘憶佛教論壇

 

繁體字 簡體字

釋大寬法師 | Facebook 祝福您 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 玄奘寺 | 德林念佛寺 | 臨濟護國禪寺 | ChatGPT | 傳燈法師 | 傳燈長老 | 傳燈法師 FB | Instagram IG | 天寧寺 | 三壇大戒 | 佛教 Buddhism | 臨濟寺 |

| 中國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 | Ptt 批踢踢 | 免責聲明書 | 2025三壇大戒 | 道元法師 | 佛教文物購物網 | 多媒體下載 | 佛教書店書局 | 竹林禪寺 | Buddhism wiki |

| 三壇大戒2026 | 佛教音樂網 | 竹林寺三壇大戒2025 | 佛教經典功德會 | 大藏經 | 佛學辭典 | 電子書免費下載 | 佛陀紀念館 | 佛光山 | Youtube網站 | 佛教音樂 | 佛教經典 |

| 牟尼精舍學佛網 | 佛教線上圖書館 | 佛法入門 | 佛學資料 Books | 中國佛教網圖書館 | 兒童佛學班 | 佛網 | 新浪網Sina | Yahoo! | Google | 百度 | Bing | Alexa網站排名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 佛教維基百科全書wiki | 十大新聞 | 慈悲喜捨小站 | 佛經 | 梵文咒輪 | 摩尼 | 佛教 wiki | 佛教圖書館 | 佛教論壇 | 佛教 | 佛教經典梵文 | 佛像觀音圖片集 |

 

台灣佛教論壇推薦排名

台灣佛教論壇排名推薦

精靈寶可夢 Pokemon Go

手機遊戲 mobile game

弘憶佛教論壇

弘憶佛教論壇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弘憶佛教論壇 Pixnet Net

基礎佛學資料

佛學教室。佛法入門

佛教戒律學綱要

心得分享討論版

感人文章。故事書籍

淨業與念佛

禪宗 Zen。生活禪

密宗金剛乘

佛教寺廟。活動看板

佛法與生活

佛教音樂。佛曲mp3

免費結緣訊息

佛教釋大寬法師佛學問答

咒語教學。佛經介紹

中國佛教會BAROC

線上翻譯網站 Online translation website

台灣論壇 Taiwan Forum

中國大陸佛教論壇

沉香論壇 Agarwood

電子書免費下載

維基百科知識專家

弘憶兒童佛學班

電影。電視 Movie TV

世界新聞。生活資訊

健康。遊戲。熱門

Mobile 手機王。電腦 App

Ptt bbs web 批踢踢

免費廣告 Free Advertising

求職網站。招職招聘Jobs

摩尼網bbs網路社區。留言板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t Association

中國佛教協會

中國佛教協會 Facebook

中國佛教協會 China Buddhism Wiki Blog

中國佛教協會 Pixnet Net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佛教会

地藏论坛 www.bskk.com 

地藏缘论坛 www.folou.com

中国佛教史

佛教音乐 Music

佛教故事 Stories

佛教歌曲 Song

佛教文物 Relics

佛教活动 Activities

佛教电视台 TV 

佛教导航 

佛教新闻 News

佛教维基百科 Wiki

佛教网站搜寻 

佛教线上图书馆

佛学知识 

佛教七宝

佛教历史文化

世界佛教论坛

佛教正法中心

中国佛教如来宗派 

佛教大藏经 Cbeta

佛网留言板

 

| 求職 | 新聞 | 電視 | 影音 | 字典 | 拍賣 | MP3 |  健康 | 知識 | 雜誌 | 生活 | 下載 | 網路書店 | 佛光山 | 佛陀紀念館 | 佛教如來宗 |

| 楞嚴經 | 金剛經 | 大悲咒 | 楞嚴咒 | 法師 | 佛教經典數位圖書 | 陀羅尼 | 佛教線上 | 佛教維基 | 網路書店

| Google Adwords | 佛教七寶 | 佛教歌曲 | 佛教四大名山 | 禪宗 | 禪定 | 標點符號 |

| 六字大明咒 | 熱門 app | 唵嘛呢叭咪吽 | 歌曲下載 | buddha buddha | 下載mp3歌曲 | 下載mv | 下载的音乐

| 熱門關鍵字 | 熱門電影 | 下載音樂網 | 音樂下載免費 | 露天拍賣 | 拍賣網

| 中央氣象局 | 地震 | 12000 | 波羅蜜 | 海濤法師 | 台灣論壇 | 教育部字典 | 英文翻譯中文 | 國語字典 | 藏傳佛教

 | mp3下載 | 惜物網 |  | 林志炫 | 大愛電視台 |  | 教育部字典國語辭典

| 馮馮 | 抽籤程式 | ppar |  | 大悲咒下載 | 英翻中 | txt電子書下載 | 中翻英 | 佛教論壇

| 竹林寺 | android mp3 | 聲音沙啞 | 下課鐘聲 | 禪修 | youtube下載 | 地藏論壇 | 地藏緣論壇

| 中国佛教协会 | 母親節 | 藥師經 | 佛教電視台 | 購物拍賣

| wiki en | 威力彩 | 黃金價格 | 黃金 | 六祖壇經 | 蕭平實 | 周杰倫 | 熱門 | QQ空间 | 台電 | 停電 | 指考 | china.buddha00@gmail.com

| 新浪微博 | 騰訊微博 | 統一發票 | 高鐵 | Claude Debussy | iPhone 6 | iPad | 停班停課 | 颱風假 | 台北市政府 | 行政院 | 中元節

| App 推薦 | 電視頻道 | TV線上看 | 佛教釋大寬法師 |  | Buddha Facebook

| 施食儀軌 | 奧運 | 線上鬧鐘 | 摩尼網

| 金色蓮花 | 服貿協議 | 電視連續劇 | 佛教如來 | 釋大寬 咒輪 | 佛學資料 | 達賴喇嘛 | 佛學多媒體 | 佛學數位圖書館 | 萬年曆

 | 潮音禪寺 | 黃色小鴨 | 比特幣 | 海雲繼夢 | 大華嚴寺 | 佛教維基wiki | 導覽手冊 | 悟禪法師 | 釋大慈法師 | 咒輪貼紙

| 生命加油讚 | WeChat 微信 | Line貼圖 | 短網址 | 蓮池庵 | 光明禪寺 | 生命的意義 | 密勒日巴傳DVD | 2016總統大選 | 廣欽老和尚 | 明若曉溪

| 生命靈數 | 明曉溪 | 生命教育 | 海濤法師爭議 | 慧律法師mp3 | 水陸法會 | 百年虛雲 | 佛舞 | 準提咒 | 柯文哲

| 藥師佛 | 華嚴聖因精舍 | 釋大寬 施食 | 覓菩提 | 傳悔法師 | 陳喬恩wiki | 華嚴經 | FLV | 優酷youku

| 療痔病經 | 健康長壽秘密法 | 佛曲 | 最心新聞 | 梵網經 | 時事新聞 | ptt wiki | 守成 | 學佛入門 | BBC | 學佛群疑

| 學佛心得 | 佛教書信 | Apple Wiki | 台鐵 | 最新新聞 | 教師節 | 護身符 | 作七 | 做頭七 | 悟禪法音 | 佛教如來宗wiki

| Amazon亞馬遜 | apk | Agoda旅遊飯店住宿 | 台灣十大論壇 | 十大熱門論壇 | 十方論壇 | 橙劑 | 淨心長老 | 釋海濤法師 | 佛陀 FB | 佛教音樂網Mp3

| 網路書店 | 網路書局 | Pixnet 痞客邦 | 咒輪&佛經 | 亞馬遜論壇wiki

| 搜尋引擎 | mp3音樂下載 | 影片電影 | 網購網站

| 台灣佛教論壇 | 台灣佛教網路論壇 | 心經 | 八十八佛

| 三壇大戒 | 2019三壇大戒 | 中國佛教會 | 2019日月禪寺三壇大戒

| 全职法师 | 中國佛教會baroc | 

 | 兒童佛學夏令營 2019 | 供香咒 | 兒童佛學營 | 世界佛教論壇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三壇大戒 2019 | 維基百科 |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

| 牟尼丸 | 縵衣 | 佛教戒律學綱要 pdf | 臨濟護國禪寺 | 釋悟潔法師 | 

GMT+8, 2024-6-11 09:37 , Processed in 0.19526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