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正藏第15册No.0618达摩多罗禅经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5-25 16:37
標題: 大正藏第15册No.0618达摩多罗禅经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18 达摩多罗禅经》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佛之威神入彼微识皆令得度。
舍利子!十二缘生者,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如是生者,即一大苦蕴生。舍利子!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如是灭,即一大苦蕴灭。舍利子!世尊如是说,为十二缘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经云:当来经灭,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是故我今至心顶礼,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究竟,第一希有,难逢法宝,《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一乘了义,万善同归,凡圣齐收,利钝悉被,顿该八教,圆摄五宗,横超三界,迳登四土,一生成办,九品可阶,十方诸佛同赞,千经万论共指,宝王三昧,不可思议,微妙法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弥陀化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返闻自性,成无上道,修菩萨行,往生净土,愿力宏深,普门示现,循声救苦,随机感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无不解脱,万亿紫金身,观世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净宗初祖,以念佛心,入无生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入三摩地,斯为第一,与观世音,现居此界,作大利乐,于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令离三途,得无上力,无边光智身,大势至菩萨。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止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咬定牙关念阿弥,念得疑情连蒂断,到此方知我是谁。
疑心净尽见真心,凡圣良由一念分,全在功夫绵密处,非关慧解与多闻。
正念坚持即是慧,思量卜度转成痴,扫除自己闲枝叶,除却阿弥百不知。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正藏第 15 册 No. 0618 达摩多罗禅经




  达摩多罗禅经卷下

  东晋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退分第九

 如我力所能,  已说安般念,
 修行不净观,  次第应分别。
 不净方便观,  思惟念退减,
 明智所知相,  是今我当说。
 修行初方便,  自于身少分,
 背净开皮色,  观其所起相。
 虽暂坏皮色,  不力勤方便;
 净想还复生,  说名修行退。
 不能起所应,  重令皮色坏;
 净想仍不除,  亦名修行退。
 修行爱欲增,  应往至蒙间,
 取彼不净相,  还来本处坐。
 所见诸死尸,  我身亦复然;
 一心内观察,  如彼蒙间相。
 彼为我作证,  由是得真实,
 已得真实相,  不复起邪想。
 如是方便修,  慧眼犹不净;
 当知是颠倒,  无智痴冥聚。
 若于足指缘,  闇乱心不住,
 当于上系心,  观察求升进。
 于上坏色处,  其心复驰乱;
 当力勤精进,  方便离退过。
 勿为烦恼染,  令不至解脱,
 自勉勤方便,  疾得到涅槃。
 自于身坏相,  系念无分散,
 日夜勤修习,  莫令烦恼起。
 修行微妙想,  世尊之所说,
 常能守护想,  是终不退减。
 具足观内身,  其念已坚固;
 次应观外缘,  渐习令增广。
 于外已周满,  坚固三摩提,
 当知是不久,  次第尽诸漏。
 如王无器甲,  安足不坚固,
 而欲御怨敌,  必为彼所害。
 修行于自身,  愚痴未决定,
 而欲观外缘,  是必于行退。
 我已说比丘,  无黠故修退,
 更有余退过,  今当说善听。
 当知修行退,  没在痴冥故,
 或为盛烦恼,  业行所障蔽。
 有人因色欲,  而起烦恼退,
 于彼美艳色,  痴爱覆正念。
 种种上衣服,  文彩发光泽,
 璎珞庄严具,  金银众妙宝,
 于先俗所乐,  修行还顾恋,
 因此动欲想,  当知是必退。
 形相计端严,  处处着姿好;
 一切身肢节,  妄想起贪欲;
 身体诸肢节,  细滑柔软触;
 忆此本所更,  欲火还复炽。
 或泣或言笑,  歌舞相顾盻;
 彩服贯珠环,  文绣庄严具;
 来去若容止,  流转行者心;
 顾念是威仪,  欲起令退转。
 有人情欲深,  不专在四种,
 愚痴增烦恼,  遇形起淫乱,
 是则极恶欲,  疾令修行退。
 由是诸爱欲,  迷乱失正念;
 相与想明了,  是终不退转。
 谛自见内身,  次外善观察,
 境界广增满,  周匝见险岸,
 不识究竟处,  修行疾退没。
 于身深爱着,  怖异不能进;
 修行生疑怖,  是必疾退减。
 若欲离疑怖,  于身修厌患,
 厌患想已生,  其心犹驰乱;
 当知修行者,  是必复还退。
 已说诸修行,  不净方便退;
 若于胜道中,  退亦如前说。◎

  方便不净退分竟。

  ◎修行方便不净观住分第十

 我已略分别,  不净退减分,
 如其住过相,  今当次第说。
 修行烦恼业,  增长内充满,
 不晓知度法,  愚痴缚令住。
 自于身少分,  背净坏皮色,
 不知升进法,  烦恼增故住。
 或有渐升进,  遍身见坏相,
 不能求外缘,  乐观内身住。
 若于外境界,  修行心乐进,
 欲去应随去,  方便勿令住。
 未见究竟处,  而便中路止,
 痴冥住所缚,  犹如象系树。
 骨想有坚相,  其体密无间,
 不次行众想,  亦不求升进。
 又无厌离心,  亦不能决定,
 修行虽成就,  不净奇特道。
 不能起胜想,  令其身柔软;
 若不柔软身,  流觉则不生;
 不能生流觉,  是说修行住。

  不净观方便道住分竟。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

 已说不净观,  方便道住过;
 若于胜道中,  住应如前说;
 今当次第说,  不净升进法。
 先总相思惟,  系念不净缘;
 次住身少分,  正观察自相。
 自在及外缘,  二种说无量。
 行者于内身,  自在三摩提,
 勤习正方便,  周满究竟处。
 外缘无量者,  境界普周遍,
 而于彼正受,  不能数自在。
 又自观内身,  是亦说无量。
 谓于自身处,  种种众多色,
 筋连与肉段,  其数各五百;
 提赖与揵大,  是皆有六种。

  提赖似果,揵大似痈,尽在腹内。

 三十六动物,  三百二十骨;
 节解九百分,  九十千种脉;
 宣气通诸味,  三万六千道;
 身中诸毛孔,  九十九万数;
 身内侵食虫,  户有八十千;
 内血外精气,  是二共和合。
 先得迦罗逻,  身根与命根,
 是身不净起,  出自迦罗逻。
 结业之所起,  愚惑生乐着;
 二种重烦恼,  爱恚痴冥心。
 谓初受生时,  兴二颠倒想:
 于内生爱欲,  于外起瞋恚。
 男有如是想,  女则上相违。
 不净迦罗逻,  迦罗逻起泡,
 从泡生肉段,  渐厚成支节,
 出胎名婴儿,  转次为童子,
 如是渐增长,  盛壮谓中年,
 年逝形枯悴,  朽耄日衰老,
 识灭寿命终,  身坏白骨现,
 青毁节节离,  消碎尽磨灭,
 如是十五种,  修行观自相。
 始从迦罗逻,  次第衰老死;
 七日渐毁变,  乃至灰灭尽。
 宿世曾修行,  先从迦罗逻;
 出生至老死,  次第谛观察。
 白骨青赤相,  肢节皆离散,
 骨琐及羸朽,  腐坏尽磨灭。
 彼诸修行者,  思惟不净念,
 有从因观察,  或果方便学;
 成就深妙慧,  能了是相义。
 观察迦罗逻,  乃至一切分,
 四大和合净,  造色五情根。
 无量极微种,  一切从彼起;
 当复更观察,  死后次第相。
 日日渐变异,  乃至于七日,
 无复有来去,  视瞻笑语言,
 容止悉已灭,  舍离威仪姿。
 死尸渐渐异,  其色日毁变;
 青等诸不净,  如是次第现。
 膀胀脓烂溃,  流漫极臭处,
 种种诸虫出,  见已离色欲。
 观察本所著,  已坏食不尽;
 离散在处处,  能灭全具欲。

  上言端正非其本,亦应言全具。

 自见枯朽骨,  无复滋润相,
 久故极粗涩,  能离细滑欲;
 腐碎若尘塺,  磨灭无所有。
 成就如是相,  远离有形欲(有形不必患是众生);
 五欲亦五坏,  随病而对治,
 相对真实相,  修行正观察。
 色变若离散,  威仪容止灭,
 羸朽及磨碎,  是名五种坏。
 此则自身中,  无量诸境界;
 修行正忆念,  悉能得自在。
 已说二无量,  自在及境界;
 修行不自在,  亦已分别说。
 于是不净念,  闻思与修慧,
 正观开慧眼,  是说有三种。
 作想有二种,  时复不想住;
 俱开解思惟,  或时非开解(解即开也)。
 第三性无垢,  离垢清净住;
 不想不开解,  是慧修禅起。
 起身寂止乐,  余二则不能;
 心亦寂静乐,  是名为修慧。
 滋润身柔软,  此则寂静相;
 二俱不柔软,  当知非寂静。
 彼二不寂静,  一则安隐住;
 是说色有中,  修禅所起慧。
 不净观一智,  依止十地起;
 根本及未至,  亦说欲中间。
 依住一界身,  境界于欲色;
 化生既命终,  即灭无不净。
 身净无余秽,  不能起厌患,
 唯观彼生灭,  变易无常相。
 胞胎所生身,  则有死尸形;
 于身起净想,  不净观对治。
 不求止贪欲,  思惟习厌患;
 更有净对治,  不作厌患想。
 方便净解脱,  智者开慧眼,
 谓于不净缘,  白骨流光出。
 从是次第起,  青色妙宝树,
 黄赤若鲜白,  枝叶花亦然。
 上服珠璎珞,  种种微妙色,
 是则名修行,  净解方便相。
 于彼不净身,  处处庄严现,
 阶级次第上,  三昧然慧灯。
 从彼一身出,  高广普周遍,
 一切余身起,  庄严亦如是。
 此则净解脱,  方便不净观,
 若能须臾顷,  修习此胜观,
 是则顺佛教,  堪受一切施,
 世尊所称叹,  三界良福田。
 说余一切相,  功德亦复然,
 白骨青瘀想,  成就心厌离;
 因是不净念,  方便度诸地。
 所谓身念止,  受心法念处,
 暖来及顶忍,  世间第一法,
 见道及修道,  乃至漏尽智,
 因是方便度,  一切功德地。
 从初身念观,  乃至究竟处,
 佛说不净念,  一切诸种子。
 世尊说贪欲,  利入深无底,
 正受对治药,  当修厌离想,
 一切余烦恼,  悉能须臾治。
 我已说不净,  方便升进法,
 余有胜道进,  相行如前说。

  不净念升进分第十一竟。

  修行方便道不净决定分第十二

 不净升进分,  相义我已说,
 今当说修行,  不净决定分。
 不为恶戒缚,  亦非业烦恼,
 心不背解脱,  欢喜常志乐。
 如是随顺生,  粗涩四大灭。
 柔软寂止乐,  三昧于中起,
 从定生智慧,  修行能厌患。
 厌想已修起,  则能离有爱;
 思惟离有爱,  解脱实智生。
 已生解脱智,  于缚得解脱,
 从是得无为,  究竟离三有,
 是说名修行,  成就决定分。
 天王五威相,  观相坏烦恼,
 漏过渐衰薄,  由是究竟灭。
 人王有五相,  兽王相亦然;
 诸地相明了,  说名为决定。
 动身四顾视,  奋威畅大音,
 自在独游步,  师子王威相。
 于此十五相,  修行生决定,
 能令彼地中,  一切诸垢灭。
 系念三摩提,  出诸烦恼缚;
 恶露不净想,  能生厌离心。
 青瘀等诸想,  修行善决了;
 更有余三想,  明想及观想,
 第三说空想,  修习寂灭慧。
 净色及自身,  所起诸烦恼,
 贪欲瞋恚痴,  从是正观灭。
 此一一诸想,  各三想眷属,
 能除贪欲等,  结缚使恼缠。
 是诸一切想,  明审善观察;
 是名修行者,  决定不净想。
 久故朽白骨,  疏瘠羸相现,
 破碎若尘塺(音昧),  一切悉磨灭。
 从下次第起,  方便坏所依,
 净慧之所说,  修行决定相。
 无量深妙种,  一切普周遍,
 彼决定真实,  生如金翅鸟,
 次起清净地,  平坦极庄严。
 勇猛宝师子,  牛王若龙象,
 此诸未曾类,  处处决定相。
 始因不净生,  亦从不净长;
 初起迦罗逻,  住于不净中。
 观彼七日住,  念顷不暂停,
 修行善明了,  是则说决定。
 如是一切分,  悉能知相义,
 明见彼真实,  念念有生灭。
 因习诸骨想,  修行觉意生;
 能起觉支想,  说名为决定。
 彼诸修行者,  分别三种想:
 或有始习行,  或已少习行,
 或有久修习,  是悉近决定。
 随彼智慧力,  趣向有差别。
 初业者始起,  少习心已住,
 久学能趣缘,  是说三种修。
 初业名始种,  第二为长养,
 最后能舍离,  说名为决定。
 不净有二种,  或共或非共,
 如前三眷属,  是离共不净。
 闻思与修慧,  三种不净念,
 于此一切种,  修行谛明了;
 善分别离欲,  是说名决定。

  不净决定分第十二竟。

  修行观界第十三

 安般不净念,  退住与升进,
 决定真实相,  悉已分别说;
 修行界方便,  广略差别相,
 甚深微妙义,  今当次第说。
 有因先修习,  安般不净念,
 然后观诸界,  安乐速究竟;
 自以方便度,  此苦难成就。
 顶上两眉间,  系念令不乱;
 寂止润泽生,  三摩提增长。
 所依已柔软,  三昧安不动;
 扰乱不净心,  智者悉调伏。
 已随调伏心,  安住修行处;
 是处起明想,  一切身分现。
 初从一发始,  如其相忆念;
 于一见自相,  然后总众发。
 次第三十六,  自相总亦然;
 佛说三十六,  各各有住处。
 或时彼诸界,  合聚内观察;
 犹如明眼人,  开仓见五谷。
 时复有逆顺,  超越次第观。
 一界藉其下,  余种悉处上,
 次第相连持,  一一知其相,
 杂色不杂色,  周满悉观察。
 止心在一处,  境界遍十方;
 处处安置已,  依是勤修习。
 一发为百分,  思惟正忆念;
 复于一分中,  分别五种界。
 次于空界上,  识相别观察。
 修行见无垢,  清净妙相生,
 譬如水上泡,  明净无障翳。
 是处观诸界,  各各见自相,
 水湿地坚强,  风动火烧热;
 虚空无障碍,  别知是识相。
 青黄赤白绿,  及与颇梨色,
 于此众杂色,  修行具足观。
 虚空坚固相,  弥广周遍住,
 难沮喻金刚,  金刚慧能坏;
 于上曼荼罗,  则有熟相现。
 譬如火炽然,  能破彼坚固。
 或见生疑怪,  其心大恐怖;
 明者能决定,  增益诸功德。
 已坏虚空界,  能起升进相,
 融坏若流注,  复碎如尘塺;
 修行见真实,  则生解脱相。
 空界既已坏,  上诸界亦然;
 是则坏相上,  有余坏相起。
 若复余一种,  于上观诸界,
 次第普周遍,  俱坏如前说。
 观察六六种,  六三及四二;
 如是六十二,  世尊略说界。
 色坏有三种,  刹那世极微;
 无色唯二种,  无为无坏相。
 修界不净念,  则能舍贪欲;
 顺界方便观,  是治我慢药。
 观界四无量,  除灭瞋恚毒(一无常顷名刹那)。
 阿难说是言:  当修五念处。
 世尊告之曰:  更有第六念。
 发毛爪齿骨、  筋肉厚薄皮、
 肪??髓脑膜、  脾肾心肝肺、
 胞胃大小肠、  屎尿脓涕唾、
 垢污诸血泪、  黄白及痰癊,
 三十六不净。  观察三种界,
 是中湿相水,  火热地坚强,
 诸有形色处,  内外飘动相。
 出入息语言,  通利等回转;
 一切总说五,  是相名风界。
 眼耳鼻舌身,  毛孔咽喉空,
 山岩室宅中,  内外无障碍;
 如是一切种,  悉名为空界。
 于彼六情根,  所生诸识种;
 如是多无量,  总说名识界。
 佛言应当知,  六界非有我。
 不观阴界相,  计我及我所,
 一切内外界,  是处意回转。
 从是意行处,  三受十八种,
 六触及四处,  世尊之所说。
 爱慢诸烦恼,  悉于是中起;
 是身众微合,  虚妄空无主;
 非我非众生,  迷惑计真实。
 佛告罗睺罗,  观界悉无常;
 如是六种界,  说从六处起。
 修习六巧便,  六时各观一;
 色处悉具足,  无色唯识界。
 彼种所依处,  相行地境界;
 对治与所治,  如实知分数。
 身中诸界种,  还自生苦恼;
 譬如养毒蛇,  终为彼所害。
 四大生造色,  即共造色住;
 和合相间错,  还为四大坏。
 不净方便观,  先于造色起;
 安般方便念,  要从四大始。
 若彼修行者,  增广二方便,
 四大及造色,  和合等观察。
 始入根本处,  彼先坏造色;
 入已然后观,  所因四大坏。
 定慧渐增广,  念处具成就;
 和合总观察,  一切悉寂灭。
 彼三十六物,  臭秽坏磨灭;
 此三与十想,  修行增厌离。
 佛说是根本,  能及一切恶。
 四十九种法,  三昧于中起,
 修行谛观察,  自身及欲界,
 无量不净种,  秽恶悉充满。
 众苦所逼迫,  盛火极炽然;
 无常变坏相,  见已生厌离。
 色界相似种,  微妙相显现;
 深乐求出离,  增进厌患想。
 有觉亦有观,  离欲生喜乐;
 寂然入初禅,  内外悉清净。
 所依及境界,  如练真金像;
 自身处梵世,  于中极娱乐。
 又见五支相,  身及境界现;
 第二灭觉观,  内净心一处。
 从定生喜乐,  四支身内现;
 所依及境界,  譬如真珊瑚。
 第三处离喜,  行舍念慧除;
 身受乐三昧,  五支相明了。
 所依青琉璃,  清净甚微妙;
 缘少身无量,  诸根次第起。
 第四断苦乐,  忧喜先已灭;
 不苦不乐舍,  念净三摩提。
 如是四支相,  现身及境界;
 出息入息灭,  所依极淳白。
 过色灭有对,  是说入空处;
 过空相识定,  过识无所有。
 过是无所有,  非想非非想;
 善知诸界相,  不味亦不缚。
 清净四梵行,  高广无有量;
 慈悲普周遍,  喜舍亦复然。
 根本四禅中,  修起五神通;
 三昧现在前,  系心观自身。
 作轻及软想,  渐举不令动;
 境界现在前,  离地如胡麻;
 稍进如大麦,  转次高四指。
 此床至彼床,  渐渐能随意;
 飞行及变化,  自在无障碍;
 是名修行者,  微妙神通力。
 系心于自身,  禅定现在前;
 谛取外音声,  如其实皆闻。
 系心于自身,  禅定现在前;
 观他心所念,  一心皆悉知。
 系心于自身,  禅定现在前;
 自忆念此生,  从胎及中阴;
 渐见前身事,  乃至百千劫;
 一切诸所更,  如实忆念知。
 系心于自身,  禅定现在前;
 观察众生类,  生死及形色,
 随其业果报,  中阴五道生。
 修行天眼净,  一切如实见;
 根本诸地中,  无量余功德;
 修行心自在,  一切悉具足。
 所谓八背舍,  胜处一切入,
 背舍相有五,  不净与净相、
 色相、烦恼、识,  略说是五相。
 胜处先自身,  内色外少色;
 若好若丑一,  外多二亦然。
 内无有色想,  外观少多色;
 二俱若好丑,  是前四胜处。
 后四内无色,  外青黄赤白,
 一切入四大。  四色与空识,
 观外及内身,  一相无差别。
 诸辩妙愿智,  无诤三摩提;
 逆顺与超越,  无量三昧门。
 明智决定观,  具足五种满。
 一身二境界,  定相普周遍;
 第三忆念满,  修行喜厌舍;
 第四诸地满,  十处相明了;
 三乘根具足,  是说第五满。
 界方便成就,  久远痴冥灭,
 能令意清净,  无垢如虚空。
 如是诸功德,  一切悉究竟。

  观界第十三竟。

  修行四无量三昧第十四

  修行者若欲广修慈心,先当系心所缘,渐习令无量。灭除过恶心,不诤竞,亦无怨结,无恚清净。谓于亲、中、怨三种,九品众生,无量无数,安处十方,尽三分际,淳一乐行。唯除国土世界,于众生世界周普总缘,成就游行者,修慈方便,先等心思惟,总缘一切众生,令心坚固,灭除瞋恚而起慈心,是名总观慈无量三昧。

  如是总观,犹为瞋恚所缚者,当于上亲修别相慈,次于中亲、下亲、中人、怨家,次第修习九品慈心,渐离瞋恚,心生爱念,与种种乐具。与是乐已,然后于一切众生起法饶益心,修三种慈:广大慈、极远慈、无量慈。舍除瞋碍,住仁爱心,随其所应功德善根,一切佛法皆悉与之,谓与种种法乐,修种种慈,先与出家乐,次与禅定正受乐,次与菩提乐,次与寂灭乐。彼修行者本曾所更及所未更,种种乐具,自得、他得,清净善根,乃至无上寂灭,究竟无为,随其修行,意所想念,无量法乐等,与众生相现在前。乐想起已,一一观察,以相自证,便得决定。犹如明镜,因物像现;慈三昧镜,亦因乐事,种种乐相,悉现在前。

  或时修行为瞋恚所乱,作是思惟:“我从本来,由是瞋恚,多所杀害,兴诸罪逆,入于恶道,于大地狱,还受苦毒;或作蜂虿、蜈蚣、毒蛇、恶龙、害鬼、罗刹,如是种种毒害之类,今不除灭,复见烧迫。”以是方便,能止瞋恚。又复思惟:“骂者、受者,彼我无常,须臾不住,二俱过去。恶声已灭,后起二人无故共诤。又今二人念念即灭,虚妄无实,谁骂谁受?何为颠倒与空共斗?计我耳根,从虚妄颠倒烦恼业起,彼人舌根,亦复如是,因缘生灭,谁骂谁闻?”修行如是思惟时,瞋恚缚解,能修慈心,离垢清净。如佛说:“修慈者于四念处能得决定,修习增广,成就无量法门,胜妙道果,不复退还。”是则三种方便大慈。若已离欲,更修净妙离欲慈心,深心饶益,增广无量,得真实果。因此功德具足,所愿究竟涅槃。所以者何?一切诸佛说慈为无畏,慈为一切功德之母,慈为一切功德钻燧,慈能消灭凶暴诸恶,是故修行当勤方便,修离欲大慈。

  悲无量者,如慈境界怨亲中人,悲亦如是,次第修习。如佛言曰:“饶益众生,说名慈心;除不饶益,说名悲心。”若先于众生起饶益心,以种种乐,具悉施与之,然后观众生,唯见受乐,是名慈心;若先观众生受无量苦,起除不饶益心,然后见众生除不饶益;除不饶益已,受种种乐,非与乐也,是名悲心。见净相是慈,见虚空相是悲;乐行是慈,苦行是悲,是则差别。谓修行者见诸众生凶暴诤怒、残贼杀害,共相逼迫,无有覆护。如是见已,而起悲心,为作覆护。又见众生,斩截身、首、耳、鼻,肢体苦痛无量,无能救者,修行见已,而起悲心。又修行住悲心时,见五趣众生苦痛炽然,无量烧迫,深起悲心,兴救护想。如是修行悲无量善根生时,无量功德相现。若见此众生受无量苦而不起悲,是则极恶无善根人。如是大悲,一切诸佛,本所修习,由是究竟一切智海;行者若能具足修习,当知不久,必到是处。

  喜无量者,谓修行于慈境界,以六思念等诸善功德,无量佛法,及自身成就戒定智慧,一切功德,饶益众生,自乐他乐,尽皆与之。见一切众生得法乐已,其心欢喜;其心欢喜,则忧戚灭;忧戚灭已,一向欣悦,踊跃欢喜,念言快哉,永使安乐。于一切众生欢喜时,见有乐相,轻微明净,成就此相,名为喜无量三昧。如佛说:“修集喜等,乃至识处。”

  舍无量者,舍怨亲已,等缘中品,此唯是众生,无有差别。离慈悲喜,唯作众生行近、境界近相,是故世尊说舍。种种舍各自有相,舍无量不与彼同,谓平等清净,离苦乐相。舍相似相现,是名舍无量三昧。世尊说修舍无量,乃至无所有处。已略说四无量相,余种种甚深相,行者应次第修习。

  修行观阴第十五

  若修行者,久积功德,曾习禅定,少闻开示,发其本缘,即能思惟,观察五阴,了达深法,灭除生死;犹如大风飘散重云,亦断一切魔所乐法。观五阴义,今当说。修行者,内自思惟,欲渡烦恼海,起离欲,生润泽,自身快乐,粗涩四大灭。随顺四大生,摄诸乱意,能趣究竟,成就智慧。若根本观处,坚固明净,能起三昧,离诸乱想,灭除烦恼,诸微妙相,于是悉现。如净妙琉璃,如水净泡。行者见此明净无垢相起,善念守持,心不放逸;既不放逸,则熟相起;熟相起已,坏相现;坏相现已,唯起法想,一切寂灭。如是修行法相,具足成就,得增上厌离意;坚固精进,不可动转,得甚深三昧、坚固三昧、不动三昧。修行住是三昧,能起五种明净三昧,遍照五道:月光三昧、日光三昧、净琉璃三昧、练金光三昧、无垢颇梨三昧。因此五种明净三昧,复生光耀三昧、遍光耀三昧、无量光耀三昧。

  复次,修行者因五种坏相能坏诸缘:一曰穿、二曰剥、三曰裂、四曰坏、五曰灭。以是五坏相,坏一切法。修行五种三昧坏境界,悉清净已,次复生五种三昧相:师子王三昧、龙王三昧、金翅鸟王三昧、牛王三昧、象王三昧。心无放逸故,起此雄相。修行住此兽王三昧,各随其类,一切悉摄。又三昧力、男女十相起,随类相摄,一切众生,于是悉现。若能分别此诸三昧相而不恐怖,是则名曰于一切诸法自在功德。

  复次,修行者于明净境界观察阴流从一处出,分为二分。如是观已,还合为一。一一流中,复见五相;相各别异,布列境界;布列境界已,还合为一。色如聚沫,受如水泡,观想如炎,行如芭蕉,观识如幻,是五虚妄,欺诳之相。修行如是观已,其身安隐,柔软快乐。复观流所起处,无垢相现,如水净泡,渐渐增长,充满其身。修行心不放逸,专念受持;持已,净相增广,周遍覆身,如明净泡,离诸过恶。更胜妙智生,乃坏是相;是相既坏,彼流流下,远注无量,如净颇梨,极知境界;极知境界已,从彼摄还,成曼荼罗。更有异相,充满本处,然后流至十方无量世界,至十方已,各住自相。尔时修行明见无量色种,犹如山水漂积聚沫;一切受相,如大雨渧泡;种种诸想,如春时焰;行如芭蕉,无有坚实;观六识种,犹如幻化。如是种种虚妄,但欺诳愚夫,是名修行观阴自相。观阴自相已,复以智慧,自照其身,专念观察。观察时,见周匝炽然,相起身处,其内有种种杂华、净妙、珍宝,周匝绕身;又自见身种种杂宝、诸功德相,微妙庄严。修行见是诸相已,慧眼开广,自顾其身,周遍观察;观察已,复外观阴相,盛火炽然,即生厌心,勇猛精进,欲度生死无边苦海。修行于五阴炽然相厌离已,离欲相、解脱相、涅槃相、一切功德相,次第起现。

  复次,修行者具七处观,观五阴、苦、集、灭、道。复观因爱生五阴,厌患出离,如是于真谛中,方便种子慧生。于是七处,善修三种观义,自相观成;成就决定坚固已,然后得无垢息止修慧;是慧起已,境界平正,淳一无杂。复次,得胜妙无垢思慧决定观,五阴兴衰,念念磨灭,见真实相。譬如毒饭,食者必死;修行观五阴三相,所杂亦复如是。一念生,一念苦,即一念时,亦生、亦住、亦灭。彼念生时,即与苦俱生。是故一念,一念即坏。修行观五阴如是,生灭破坏,虚伪无常过恶,即起无常行、苦行、空寂行、无我行、穿漏法、不实法、速朽法、破坏法。如是无常义,如修多罗广说,乃至百句。修行尽行如是诸相,知诸法真实,便得解脱。以贤圣地三昧想行,观此非常相,便起深忧厌,见有为过患,不乐三有。

  复次,修行者若观生则非灭,若观灭则非生,如是则不生圣行;要一心一相,正向解脱,然后智生,是决定圣行。圣行既起,一切法相寂灭无余,痴爱烦恼及诸罪垢,能转苦阴者,皆悉除灭。灭已,其心调伏,是见五阴无我亦无我所。以无常诸行观察苦阴,观察苦阴有八苦逼迫,于八苦相成就八行。所谓如病、如痈、如刺、如杀、无常、苦、空、无我,四是圣行,四非圣行,于苦阴决定,观其真实。如是四谛十六圣行,是则修行暖法初相,于真谛地,得真实慧。观察苦阴如烧铁丸,亦无坚固,向涅槃,背生死;不贵有,不乐生。譬如群兽,猎师围逼,以怖急力故,超勇奔出。修行如是,见生死炽然,大苦围迫,以厌智力,超出无碍。

  复次,修行者思慧生时,暖法种起;息止修慧生时,暖种增长,到暖自地,暖相满足。息止修慧生时,顶法种起;暖法生时,顶种增长;到顶自地,顶相满足。暖法生时,忍法种起;顶法生时,忍种增长;到忍自地,忍相满足。

  复次,于五阴悦可,名为暖法。暖法观五阴,于三宝悦可,名为顶法。顶法观十八界,于四谛悦可,名为忍法。忍法观十二入,俱观三种,随彼善根,一增上故,说有差别。是一切尽观真谛,但忍于真实观增,暖法想增,顶法信观喜增,忍法智慧增。

  复次,修行有三种缘,谓上、下、诸方。三种善根,依此三缘,各一增上,故说(悦可本云出设)。

  复次,三种修暖依厌离顶,依观喜忍,依平等舍,亦随彼善根一增上,故说当知一种修尽,成就三法。

  复次,修行当知!譬如有人有五怨贼,拔刀随逐,常欲加害;前后五阴转相煎逼,亦复如是。佛言:“欲求阿鼻三磨耶(此是见道名也),当作达磨摩那斯伽逻。”常观真实义,以圣行刀断除阴贼,莫如劣夫,不能执杖,为彼所害。乃至一切贤圣,皆应勤修如是正观,为现法乐故,为后世作大明故,断一切苦本故,饶益众生故。况于凡夫,空无所得,而自放逸,不勤修习。

  观五阴竟。

  达磨摩那斯伽逻:达磨,法,谓世间第一法也。摩那斯伽逻,谓一经心,译者义言思惟。

  修行观入第十六

  六入各于境界缚无智众生,贪欲心故,常起净想。修行当知,于诸根境界,防制非法,摄心所缘,系令不动,正观六入。譬如空村,离我我所不定义,是入处义、牵下义,是入处义能将众生入恶道。又内入相,如烧铁锵,如极利剑,亦如利刀。佛言:“若观此相,则能舍离。”复次,观外入恶贼劫善珍宝。若修行舍正念,开诸入门,驰纵六境;六境恶贼劫夺净戒,失诸功德。如鸟无两翼而欲飞空,人无两足而欲远游。修行如是,毁净戒功德故,止、观两翅永不复生,欲出生死是终不能。如破瓶盛水,须臾不住,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三昧法水,念顷不住。如天德瓶守护不坏,常出珍宝,随意无尽;修行如是,不毁净戒,则常出生圣功德宝。轻坏德瓶,珍宝即灭;若破戒瓶,则永失法宝。譬人截鼻,照镜不自喜乐,破戒比丘,亦复如是,内省其身,心不自悦。百谷药木,依地而生,诸善功德,悉依净戒。如栴檀涂身,能除热恼;净戒清凉,能止欲火。如如意宝珠,随所著处,热时清凉;净戒如是,于烦恼火中,能息炽然。犯戒比丘自惟罪深,身逝命终,必入恶道,心常忧悔,死时恐怖;净戒之人,心常欢喜,生无忧悔,死时安乐。净戒为梯,能升慧堂。戒为庄严具,亦为善戍卫;戒能将人至于涅槃;戒为良地,生十善种子。教诫师水,随时溉灌,信根则生,无漏阴为干,四如意为芽,慈心为枝条,少欲知足为柯叶,七觉意为华,解脱智为果,寂灭法为甘露。戒香流出,一切普熏。贤圣鸟王,栖宿其间;悲为重阴,清凉广覆;辩才法师为蜜蜂王,和声相顾,尝采精味。其树修直,坚固贞实,无有虚伪、谄曲、腐病,是则名曰功德大树。诸修行者欲趣涅槃,背三世苦,向解脱城,渐次发行诸善功德,息彼树下,饮法甘露,止三渴患,其身安隐,能至涅槃。

  复次,戒有众多数,或一、二、三、四,或七,或十二,或二十一。若念念须臾顷,则有无量戒种。道共、定共、俱生戒,正语、正业、正命,与心回转。观此诸戒,其相各别,或淳净无垢,或轻薄明净;如是无垢戒相,现于境界。修行于依缘念三处观察戒相,若涂香柔软,离垢悦乐,明净洁白,是所依中相;若其地平广,妙华宝器,严饰之具,众宝滑泽,是名修行境界中相。譬如牦牛护尾,一毛着树,守树而死,不令毛断。比丘护戒,亦复如是,一微之戒,守死不犯;妙相严身,众好具足,犹如秋月,停照虚空。修行三昧,观此净相已,乃至命终,无复忧悔,亦无热恼,不复恐怖,安悦欢喜,踊跃增长,生寂止乐,粗涩四大灭,如是等名修行忆念中相。复次,三种中更有杂相,娆乱障碍,失念意不住。请求悔过,不善恶业,守死不为,梦中无犯,增益持戒。佛说:“戒为花鬘涂香,庄严众具;香风一方来是世界香,诸万来是戒德香。”或身无手、足、眼、耳、鼻、舌,一切肢节,悉不貌具;或身没尘埃;或观察自身,离诸尘垢,澡浴涂身,名衣上服,是名修行。于依缘忆念观察,尸罗种种,杂相威仪。定共、道共三种戒,悉已于中说此三种戒,更有无量诸深妙相,明智者当广演说。

  修行已观净戒,欲破诸入山者,当修二法,所谓止、观。先当观离恶悦乐,充满其身,粗涩四大灭,柔顺四大生,趣寂止乐,一心不乱。自于内身系心于入相,当善守护入相所起处。观察时,白净相起,比丘见此相,当善守护,如佛所说。譬如伏鸡善护其子,必得成就;比丘修行,亦复如是,专精守护,乃得成就;十二修果,相现分明。修行善守护时,离诸放逸;修果成就,境界净妙,离诸垢污。明如宝珠,亦如悬水,境界广满,身处少分,周遍远流,然后来还。还已,一相现,复分为二分,还合为一,成曼荼逻境界。安住平正,普现众相,犹如众星光耀布列,然后乃坏。坏已,各各流出,还合为一;复周遍远流,充满诸方;充满诸方已,复还安隐坚住;住已,熟相现;熟相现已,有种种众相,周遍弥广,微妙器服,诸奇特相悉现。境界内入空聚,外色、声、香、味、触及三世三种法,善、不善、无记,一切悉现,观其真实。

  复次,外六入如贼,内六入如空聚,亦说内外入为此彼岸。此十二入诸胜妙相,增广无量,佛说修多罗中广说。

  复次,修行者,于此境界熟相起,起已复坏,间间有断离相,断离相流注极远,停住一处。如宝瓶盛水,然后还开,渐见寂灭;寂灭已,复有诸余一切功德相生。诸入门中常杂相流出,各各出已,复于一处,成曼荼逻。曼荼逻上,复有自相起;起已复熟,熟已不久寂灭。然后修行复加专精,更现清净微妙禅相,现已如前,次第寂灭。

  复次,修行于诸入中更有种种妙相,于系心处决定相起,名髻中明珠喻三昧。修行自观身作二分,众宝藏上有宝莲花;修行自见身在莲花上,众宝妙花,庄严围绕。复次,如世尊修多罗说六众生喻,行者于此具足观察。所谓眼为狗,走逐五色村;耳为鸟,随空声起;鼻为毒蛇;随逐香穴;舌为野干,贪五味死尸;身为输收磨罗,常乐入触海;意为猿猴,常乐游纵三世法林。若六种众生,系着一处,不能自在,各游所乐。修行如是,以三昧正念,系缚六根,不令自在驰散所缘,然后以清净智观法真实。痴冥凡夫六境中,贪着悕望无量恶法,如是正观,悉能除灭一切众生乐着境界,自起障碍,不至涅槃。是故修行欲坏生死、趣涅槃者,当降伏诸根,远离境界。

  修行观十二因缘第十七

  已说诸对治及所治,愚痴对治,是应分别。一切诸佛所设缘起,灭除痴冥,生如实智。有甚深微妙随顺功德,今当略说,令诸修行功德增益,灭除愚痴。观察缘起,远离断、常二边诸想,知因缘和合,有为法生;亦能降伏迷醉外道,牵令随顺,第一空法,慧眼明净,无明悉灭。修行观缘起有四种:一名连缚、二名流注、三名分段、四名刹那。

  连缚有六种:一曰生、二曰分、三曰趣、四曰生门、五曰刹那、六曰成坏。生者从死阴,次起中阴;中阴次起生阴。中阴众生,无明昏乱,愚痴所盲,造作有业。中阴众生,见男女和合,无明增故,生颠倒想,或生害想,或生爱想;欲与女俱者,于男生害心,然后自见与彼和合。尔时欲心迷醉,是名爱起身;见和合不净,谓为己有,是名慢起身;因母饮食而得增长,令身敷起,是名食起身;四大与迦罗逻俱生得报身,是名四大起身。

  结业为方便,二支既过,次第识种生,是名种子识。始处迦罗逻时,其心沉没,少所识知,识不明利,是名为生得迦罗逻。已识明利故,是名为识,是名生连缚也。分段者,从迦罗逻,次起疱、肉段、坚厚、肢节、婴儿、童子、盛、壮、衰分、老分次第生,是名分连缚也。趣者,谓遍至诸趣,修行观诸趣相,是名趣连缚也。生门者,谓四生相续,轮回不绝,是名生门连缚也。刹那者,观五阴,念念相续,生灭不断,是名刹那连缚也。成坏者,一切境界起灭,劫数始终,修行观此成坏相续,名为成坏连缚也。是则修行观缘起连缚也。

  流注者,谓修行观刹那流至怛刹那,乃至罗婆摩睺路妒,是名流注迦罗逻分。流注七日,疱、肉段、坚厚,乃至衰老分,是名流注。起分、住分、起缘分、入分、出分、方便分,一切正受,巧便流注,次第起尽,名流注。诸趣回转,如旋火轮,是名流注。如是一切无量流注,是则修行观缘起。流注分段者,修行观察,从分至分,故说分段能如是知,则于缘起成就。

  谓无明增上,犹如盲人无有见相,如大黑冥,远离光明;或于前无见,或于后无见,是则偏盲;若前后无见,是二俱盲;若离二盲,则舍痴冥,得明净慧眼。如是苦集灭道,佛法僧宝无知,是名十种痴;十种痴灭,名为十种慧。佛说无明为初因,种三种业。若修行不知无明过患,则种三种业。业起已,从是生识,诸识如幻,种种悉现;从识相续,起名色,于彼一身,而有二相。譬如虚软沮烂之物,内有诸虫,令外动摇;亦如野蚕,初作茧膜;名色二相,亦复如是。乃至诸根未成,说为名色二相;诸根既开,名为六入。诸根始开,未有所作,于触愚痴,不知适与不适。如雨渧注水,水则泡起;情尘生触,亦复如是,外刺刺身,触从中起。亦如然灯油炷所成,是名修行观尔炎触相。触相起已,次第生受。譬如水泡,三种相现,若分别诸根,则有五受。受起已,次生渴爱。譬如舌舐蜜涂刀刃,爱增诸烦恼名为取。取次生有,有三种业,业起当来果,故名为有。已种生而未受,名为未来生,生已熟,谓为老死。二支说未来生时,生相增上。佛说识分、未来识生时,名为生;名色、六入、触、受,名为老死。前世爱、取、有能集今有故,于此生为过去。爱取是烦恼分,故说为无明;有则是行。现在三支能种来生、过去二枝,转生死轮。彼众生轮转,以无明覆故。八现在,二过去,二未来世差别故,如是分别,当知转时,一切皆十二。

  复次,更有余分因缘,今当说。从迦罗逻、疱、肉段、坚厚、肢节、婴儿、童子、壮年、衰分、老死分,于是十种分观察缘起。复次,于起住起缘入出方便分,乃至余一切分,悉观缘起。复次,是事起故是事起,谓彼眼色能起眼识,三事和合,触生受、想、思,是名修行异种观缘起。复次,修行方便,观诸入缘起,以明净境界,自向观诸入门;如是见已,各观自相处,破诸入山,无量积聚;熟相现已,流注十方。极智境界,到彼观察,明智升进者,修住巧便。尔时闻、思、修慧,熟相、坏相,次第而起,诸余升进,义如前入处说。复次,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谓修行者,先坏内身,次观外色;犹如照镜,因物像现。如是所依相起,外相亦起也。

  复次,修行于诸不净观其缘起,先于方便处,系念令坚固,然后于肢节分解,观其缘起。起明相已,无明相坏。依脚骨、有??骨、髀骨、跨骨、肩骨、颈骨、头骨,充满十方,有漏业相普现,于下诸杂不净相,阶级次第起。

  复次,修行观四因能生众苦:展转因、邻近因、周普因、不共因。复次,修行观果从生因、生从有因、有从取因,如是乃至行从无明因。行是果,亦是因;从因推果,还至老死亦如是。若于无明求因,必大恐怖,而起断见。无智闇冥,余明甚微,犹如萤火。如是犹复求因不已,自见唯与大黑闇俱。世尊说言:“由不正思惟,众生若与是俱,则轮转生死。”无明缚故,有轮常转。无明为本,余支所作,各有相现。一切有支轮,无明最自在。自在力所转,如奴属其主,是无故是不作,是灭故是不转,当知余枝皆如是说。

  死有四种:渐渐死、顿死、行尽死、刹那死。又说三种无常:一、刹那无常,二、分段无常,三、种类无常。修行了此无常,则远离四魔,破坏无明,明相显现。如明净灯,能消众冥,乃至老死灭,诸明相起,亦复如是。破坏无明,诸积聚已,成就一相,净妙境界。行者身体柔软光泽,光泽已,身极明净,如明镜像;如是相现明净,观己身内众物,各各自相,一切显现。如是观成就,名曰于界得度。何以故?有五种痴,五种对治相。一、界,二、入,三、阴,四、卑贱,五、垢污,是名五种痴。或观界得度,或复观阴、观入、观彼增功德、观第一义而得度者,是名五种对治也。

  复次,修行者入快净琉璃三昧,于明净境界观缘起支。观缘起枝时,便生易见想如说。阿难白佛言:“缘起易见?”佛告阿难:“十二缘起甚深无底,难见难知。汝欲毁坏我三阿僧祇劫甚深微妙难得之果,云何欣悦而说是言是深妙观?我今当度,汝当随我观佛境界。佛境界海浮漂,外道无智闇冥,二边愚痴,离尔炎境界所不能入。声闻、辟支佛虽能少入,不得其底。”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即入甚深微妙尔炎住三昧自在正受。正受境界有三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华,七宝莲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极声闻境界,然后乃住。是诸声闻从初发心至最后身,所种善根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三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七宝莲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极辟支佛境界,然后乃住。诸辟支佛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所种善根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无量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上皆有坐佛,普放光明,极菩萨境界,然后乃住。是诸菩萨从初发心至金刚座,所修善根、一切功德、若业、若果及诸缘起,一切悉现。从是复起无量师子王,师子王上各有七宝池,七宝池中各有七宝莲花,一一花上皆有坐佛,放大光明,普照佛法,甚深缘起,一切悉现。

  尔时佛以神力示阿难佛之境界已,语阿难言:“尔炎中更有无量无边诸佛境界,佛智所行,如是甚深微妙境界,云何欣悦而言易见?汝智浅不及,谓为易见耳。如上尔炎境界无量诸法现在前已,然后乃坏,一切皆空,清净寂灭;寂灭已,复观胜妙。尔炎起佛法身,渐渐广大,周满十方;无量法宝,充满法身。法身光明,无有边际,不共智慧,所行境界。一切佛法甚深缘起,悉现在前,然后乃坏,一切皆空,清净寂灭,无有处所;犹如虚空,无所依止。如宝入手,名为得宝;修果如是,名决定相。阿难!如来境界不可思议,我今为汝示少少耳。”阿难见佛境界,欢喜踊跃,白佛言:“甚深。世尊!世尊尔炎境界,难得其底。若我先知如来境界如是深妙者,宁使我身碎如胡麻,要当究竟佛法彼岸。”

  如是一切名修行观缘起。分假刹那者,三世一刹那,一刹那三世。法未起名未来,起时名现在,已起名过去。一刹那生即一刹那,苦与无常俱故。当知众行,刹那顷不住,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虽转亦无所去,去亦无积聚。一刹那起,一刹那灭;刹那如一念,一念如刹那。前刹那聚已灭,灭时与后起。随顺四缘具足;后刹那起,修行境界。观一刹那间,有无量微尘;无量微尘,一一刹那,次第相续,犹如连珠。譬如四善射人,俱放四箭。有一人健行,箭未至地,能就空中接取四箭,不令落地。地神迅疾复过于是,虚空神疾过于地神,日月天疾过虚空天,如是健行天疾倍过日月。当知诸行无常,迅过于是,不可譬喻。如修行观迦罗逻七日住分有无量刹那,当知余一切分亦如是。如是观已,离诸愚痴,增益明慧,如是无量,名修行观缘起刹那。

  复次,修行初入正受,名为连缚境界,增长名为流注方便境界,安住名为分段境界,渐灭名为刹那。

  复次,已说四种别相观缘起,佛说总缘起,今当说二支种、二支熟、二支起、二支牵、所种二支、生长二支、成就二支、受二支、作人二支、田二支、寄者二支、所寄二支。受寄者是说名有支。修行观缘起,或五阴,或四阴。五阴欲色界,四阴无色界。无常、空等诸行,于阴决定真实。决定真实已,决定相现在前。是事有故是事有,是事起故是事起,是事无故是事无,是灭故是不作。譬如有钻有燧,有人方便烟火,乃出因薪炽然。亦如因树有荫,因日有光,因灯有焰,皆从缘起。无明不言,我能生行;行亦不言,我从无明生。当知一切有支皆如是,是空法、寂灭法、无所有法,作者不可得。但有无明诸行和合,有漏法生。受为轴,转有支轮,生诸结缚。诸结中爱支增,诸缚中取支增,诸使中识支增,诸缠中无明增。向生结增,受生缚增,诸识漂利使增,于境界愚痴烦恼增。如是烦恼业缚能转生果,有轮常转漂。无智众生随义增故,说有差别,当知诸分皆有结缚使缠。

  复次,修行六种观十二缘起,于十二支随顺义说。谓安般念观业支、有支,以出息、入息是身行,觉观是口行,想思是意行,是故安般念是彼对治。界方便观,观识支、生支,识增上故处胎,识于诸界增上说七识界,是故界方便观是彼对治。阴方便观,观名色支、老死支,是故阴方便观是彼对治。破诸入出方便观,观六入支、触支,是故入方便观是彼对治。缘起方便观,观无明支、受支,是故缘起方便观是彼对治。何以故?受及无明是诸烦恼根本,是故智慧是彼对治;爱、取二支染着净故,不净是对治。

  复次,修行观十二缘,或时从因度,或时从果度,或从无明行乃至老死,或观识乃至老死,或三事和合生触、触生受、受生爱、爱生取乃至老死,或从爱、取、有、生、老死,或从老死乃至无明,或观老死乃至识,如《佛城喻经》说。

  复次,修行于四念处观十二支各增上:身念处观六入支,受念处观受支,心念处观识名色支,法念处总观余支。说此义已,而说赞偈曰:

 方便治地行,  乃至究竟处,
 无上法施主,  说是传至今。
 我从彼胜闻,  撰说深妙义,
 章句庄严集,  欲令法久住。
 佛法深无底,  修行亦无边,
 以我少智力,  宣扬无量法。
 是深非所测,  如蚊尝大海;
 唯彼已度者,  然后乃究竟。

  六十二界:六种、六情、六尘、六识、六界、六觉,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5-25 16:39
谓贪、恚、痴三不净觉;反是,三净觉也,苦、乐、不苦不乐、忧、喜、舍六。

  三:欲、色、无色界,又色、无色、灭界三世法,软、中、上法,善、不善、无记法,学、无学、非学、非无学四。二者:食非食、漏无漏,依欲、依出要,有为、无为。

  三十六不净次第:发、毛、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污、泪、涕、唾、脓、血、黄白痰、癊、肪、??脑、膜。

  刹那数:百二十刹那名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名一罗婆,三十罗婆名一摩睺路妒,三十摩睺路妒名一日一夜。一岁中唯二时二日,三十摩睺路妒昼夜等。

  谓羯提月白分,八日八月名羯提,后半月名为白分。陛舍佉月白分,八日二月名陛舍佉,后半月名白分。此二时二日,昼夜各十五摩睺路妒;从是后,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名为流昼夜等,各三十摩睺路妒。

  (谓羯提月白分八日,陛舍佉月白分八日。羯提月者,谓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是八月名后半月,名白分;陛舍佉月者,正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是二月名后半月,名白分。此二时二日,昼夜各三十摩睺路妒;从是后,罗婆流,或昼减夜增,或夜减昼增,名为流。)

  达摩多罗禅经卷下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 http://www.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com/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路电视 http://edu.hwadzan.net/livetv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com/
华藏净宗弘化网数位图书馆 http://edu.hwadzan.net/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com/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影音图文检索中心 http://ft.hwadzan.net/index.php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com/amtb
华藏净宗弘化网网络念佛堂 http://edu.hwadzan.net/amtb
印光大师-華藏淨宗弘化網  http://edu.hwadzan.net/fabo?orde ... =%E5%8D%B0%E5%85%89
佛教藏经集  http://www.fodian.net/zjj/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pJmcIyZ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soft.ctfile.com/info/IU599850
尧软大藏经阅经系统1.5 http://pan.baidu.com/s/1jIl1APS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