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问:再看下面一个问题南无阿弥陀佛20180508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5-8 15:35
標題:
问:再看下面一个问题南无阿弥陀佛20180508
摘自《定弘法师(锺茂森博士)修行与生活座谈会》
问:再看下面一个问题。不知您是否了解家庭系统排列,参与者可以看到前生前世的一些画面,彷佛找到了今生某些事情的因,然后老师就带领大家念一些密语,说是化解了一些过去的恩怨,当事人的业障就消除了。想请问您,这类事情可信吗,应如何看待?
答:我不太了解这个家庭系统排列,没接触。但是像西方通过催眠的方法了解前生,这是有的,也已经有大量的案例做证据、做证明。像最有名的,美国的魏斯博士,他做催眠都已经二、三十年了,也是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他自己搜集了两万多个案例。至于说我们要不要用这种催眠的方法去消业障?这个不必,佛法里面有更有效的消业障的方法。催眠是帮助你知道有前世,你光知道,未必能够真消业障。消业障用什么方法?用清净心。业障怎么来的?心不清净就有业障,心地清净哪来的业障!即使是过去有冤亲债主,跟他们前生结下恩怨,可是你现在心清净了,他们找你都找不到,他们更无法跟你对立和报复。都是因为你心里不清净了,他才会找到你。
唐朝的悟达国师是很明显的例子。悟达国师前世在汉朝的时候,是汉景帝的一个大臣,叫袁盎,这是他在《慈悲三昧水忏》里头自己写出来的,这个忏法是他作的。当时他向皇上建议杀死晁错,晁错也是汉景帝的一位名臣,也是汉景帝的老师。因为晁错建议削藩,就是把边疆藩王的权力收归到皇上手中,以免藩王势力太大。这个建议引起了藩王的不满,所以联合起来起兵造反。汉景帝当时也慌了,怎么办?最后袁盎就进言,说这些都是晁错出的馊主意,只要把晁错杀了,就能够安定藩王。汉景帝没办法,只好把晁错腰斩,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
结果袁盎死了之后,他就做了高僧,十世都是做高僧。那晁错对袁盎是恨之入骨,他的冤魂就一直跟着袁盎,一直到唐朝,袁盎做了悟达国师,皇上赐给他一个沉香宝座。这个时候悟达国师就起了傲慢心,觉得我还真不错,连皇上都这么敬重我。修行最怕就是起傲慢,稍微有点增上慢,冤亲债主立刻找上来,快得很。所以悟达国师的膝盖上就长了个人面疮,这人面疮有鼻子、有眼、有嘴巴,还要吃东西,还能说话,非常疼痛,把悟达国师折磨得死去活来。最后说出来,这人面疮是谁?就是晁错,这一世就是要来讨悟达国师的命,把前生的这段缘说出来。幸好悟达国师缘分好,遇到迦诺迦尊者,帮助他化解他跟晁错之间的怨恨。最后晁错决定不讨债了,但也折磨他折磨得很厉害,几乎丧了命。后来用慈悲三昧水洗这个人面疮,这个冤亲债主也走了,这个疮才好。所以悟达国师写了《慈悲三昧水忏》,现在很多寺院道场都做这个法事。你看悟达国师,做了十世高僧,都没有一点破绽,冤亲债主找不上门来,为什么?有护法神。你真修行,有护法,护法保护你,所以冤亲债主找不上门来,你真的心地清净,那个冤亲债主找你都找不到,更不可能来报复。就是因为悟达国师起了一念傲慢,心不清净,这才让冤亲债主有可乘之机,所以他业障起来了。
什么叫业障?傲慢就是业障,贪瞋痴慢疑,这五毒,一个比一个难断。傲慢确实不容易断,大修行人没有贪瞋痴了,功夫已经相当了不起,还可能有傲慢,悟达国师就是一个。实际上,贪瞋痴他也没有真断,只是把它淡化了而已,而傲慢一增长的时候,把贪瞋痴都勾出来,慢心一生,一切罪业就跟着生,冤亲债主也会找上门来。所以,我们消业障怎么消?把贪瞋痴慢疑断掉,就消业障。用什么方法断?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断最好,当我们一起一个不好的念头,不管是贪、还是瞋、还是痴、还是慢、还是疑,只要念头一起,立刻把阿弥陀佛提起来,把那个念头置换下去。这个要用智慧来观照,这个智慧是什么?平常要清醒,别起了这些烦恼,自己还不知道,那就是愚痴,那就是增长业障。所以,用念佛来修清净心,心愈清净,愈容易观照出来,我这个念头对还是不对。粗的烦恼容易觉察,细的烦恼不容易。有些很微细的念头,似是而非、似善而恶,好像是善的念头,实际上是恶念。譬如刚才讲的,我持戒是好的念头,实际上它里头带着恶,它恼害众生,这不就是恶?那个恶比它的善更严重。所以,你不加以细密的检查,就让它随随便便过去,那你的业障怎么可能消!
修行功夫提升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往往那个考验是愈来愈细微,就要你愈来愈用谨慎细致的心去观照。所以,看你修行功夫从哪看?看你的心细不细,粗心大意,你这些念头根本抓不住。譬如说,假如有人来跟你讲,可能说出你一些缺点,你可能点头接受,但是心里不以为然。表面上看,确实是挺善,能够受谏,人家即使提错了,也不争辩,但是心里已经是一种逆反的心理,这种心就是什么?瞋恚。这要是很细微,可能自己都不觉察,不觉察都是因为自己粗心大意。所以修行,真正要老实做反省、观照的功夫,常常反省,常常悔过自新,连最细微的念头都不放过,然后你修行才叫一帆风顺。
一个细心的人,做什么事都很细心,他不会丢三落四,他做得会很周详,这是什么?他的智慧是周全,他观照力是圆满的,他就很少犯过失。你看我们净公上人师父上人,他就是非常细心,我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常常从他的小动作就可以看到。譬如说临走的时候,他会什么?在香港,它那个插座的地方,有时候还有个电按钮,要把那个电按钮关掉,这样就不会有可能漏电。一般我们都不注意这个,都把它打开着,然后插电的时候就插,不插电拿出来,也不会关那个电钮。有一次,我跟着他老人家准备出门的时候,他环视一周,然后把那个电钮关上,动作很细微,不留意就滑过了。你看,他就能观照得这么细,我们就观照不出来。就可以看到人家的那个观照力有多强,人家的修行功夫就高,我们自叹不如。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诚敬谦卑。和顺义理。欢乐慈孝。去恶就善。奉持经戒。不念人非,欣乐人善。关怀照顾,言传身教。吃素印经。看破放下。忍辱精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