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六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4-5 13:17
標題: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六集)
摘自《净公上人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二集》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从心上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忧惧牵挂、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依法不依人。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第六集)  198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文件名:15-006-0006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六讲,经文第三页第一行「阿难复白佛言」,从这个地方起:

  【阿难复白佛言。人不自手杀者。不自手杀为无罪耶。】

  从这个地方开始。这是本经的第二个大段落,讲「杀业责任」。在没有讲经文之前,我们要把这一段的大意跟诸位做一个介绍。佛法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在第一个大段,我们已经费了十个小时,把「事佛吉凶」的意思说出来,这一段是属于对于佛法的认识,今天这第二大段,它的宗旨是说佛法的修学。佛法修学,无论是大乘佛法,或者是小乘佛法,它的纲领是离不开戒定慧。在初学,我们可以这样说法,人天的佛法是以戒学为中心,因为人天那是求福报的;小乘声闻、缘觉是以定学为中心,其目标是要了脱三界生死轮回,以定学为中心;大乘佛法是以慧学为中心,讲求的叫三慧,闻思修三慧。当然,戒定慧三学是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在修学过程当中,可以把它分成初级的佛学、中级的佛学与高级的佛学。这个地方讲「杀业责任」是代表戒学,是初级的修学佛法,所以必须要把大意跟诸位做一个介绍,请看表解。

  杀生是戒律里面的第一条戒,我们先讲科题,「杀生责任第二」。先解释什么叫杀生?杀的意思是讲断命,把他的生命断绝了;生是指有情众生,有情拿我们现在的术语来说,包括了所有的动物,他有情识,有情识的是指动物。植物与矿物虽然也是众生,但是它没有情识,我们从这个地方来区别。就是一切的动物在佛法里叫有情众生。杀生范围也很广大,并不仅仅指我们自己亲自去杀,这是属于身业,就是『自手杀』,你亲自动手杀害众生叫他断命。除这个之外还有口教杀生,教他杀,你下达命令,或者是劝别人去杀,虽然不是你自己杀,你是教他杀。第三种是意杀,虽然也没有动手,也没有教人,可是看到人家杀生你很欢喜、很高兴,这是你有杀心。这三者都叫杀生,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的,特别留意的就是意杀,你自己没杀,也没教他杀,可是你见到杀生起了欢喜心,或者你赞叹,这都是属于意杀。所以,我们先要了解这个禁戒的范围。

  这一科的意思我们分几点来说明,第一点是「利乐有情」。众生最苦是死,哪一个有情众生不是贪生怕死?他怕死,可见得认为死是最苦,世间什么样的苦他可以忍受,只要他不死就行,可见得他把死看得最苦,用尽了方法要来保存他的活命。惨死尤甚,被人杀害这个死死得很凄惨,这是苦里面的最苦,因此杀生为第一恶业。佛在戒律里面把它列在第一条,五戒里面第一条不杀生,菩萨戒里头第一条也是不杀生,把不杀生都是列入在戒律里的第一条;换句话说,杀生是第一恶业。因此「圣教同宣戒杀」,在佛法里,大小乘都劝我们戒杀,不但是大小乘佛法,人乘、天乘,人是五戒,天是十善,都将这个列在第一条。「仁为常首」,这是讲我们中国儒家,我们中国固有文化也是把仁爱摆在五常之首,常就是五常。五常是仁、义、礼、智、信,仁是五常里面的第一条,因此护生就为第一善行,保护众生的身命安全,这是第一好事,好事当中的好事。

  戒律在佛法里是有很多条,这一条既然讲到戒律,诸位就要晓得,这是举一略余。不是说我们学佛,只要不杀生就可以了,这是举一条,其余的以此类推,都包括在其中,所以说「余具戒律」,这是一定要晓得的。这一条做到了,其余的每一条我们都要把它做到。既然是学佛的开始,一定要从五戒做起,我刚才跟诸位说过这个意思,初级的佛法是以戒律为中心,我们一定要把五戒做到。五戒里面第一条是不杀生,就是这一章经文里面所说的。第二是不偷盗,不偷盗在律藏里的意思叫做不与取,就是不偷盗。不与就是主人他没有同意、没有答应,你就把它取来,这就叫偷盗。所以这个意思很精很深,它的境界是非常之广大,我们一定要懂它的意思。可是戒律都是很活泼的,不是死呆板的,我们谈到戒律,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这四条,必须要能够通达,然后才能谈得上持戒,就是把这个戒条都能够做到,戒条就是善行,我们才能够真正的来修这个善行。

  小乘戒里面是以事为主,论事不论心,可是在大乘佛法里是论心不论事,这是大小乘不相同的地方。在佛法修学是可以大小乘同时来修,而不是像我们一般学校读书,一定从小学再中学到大学,按部就班,循序而进。在佛法里,循序而进是属于渐修,是属于根性迟钝的;根性利的人可以不必,根性利的人他可以大小乘同时来修学,他的境界当然就不相同。这个到以后我们再讨论。

  不邪淫,除了自己夫妇之外,一切淫欲都叫做邪淫,这个罪也是相当之重。因为五戒跟十善业都是在家同修比较多,初学的总是在家学佛,发心出家的,那对于佛法有相当的认识,自己发心帮助佛来弘法利生。在出家戒里头是不淫,在家戒里是不邪淫,有这样一个区别。第四是不妄语,不妄语是不欺骗人。第五条是不饮酒。

  这五条戒大家要特别注意到,前面四条叫性罪,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你不是佛弟子,你没有受过戒,你做这个事情也有罪,不能说你就没有罪;但是饮酒没有罪,你没有受过戒,饮酒没有罪,如果受了戒,饮酒是犯戒。酒这条戒叫做遮罪,前面叫性罪,就是本身就有罪,酒是预防,怕你酒喝醉了去干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因为酒醉你的理智失掉了,你去犯罪。所以酒戒可以说是一种预防犯罪,因此,佛把酒也定为重戒之一,这是我们要晓得的。过去我在求学当中,我们老师讲《礼记》讲到郑康成,就是汉朝的大儒郑玄,我们在经题里面跟诸位谈到过。安世高大师来到我们中国的时候郑玄才二十二岁,他是我们中国的大儒。我们中国自古有所谓饮酒三百杯,三百杯这个典故就是从郑玄而来的。郑玄他的老师是马融,也是汉朝了不起的一个大儒。他学成之后,离开老师回家,同学们给他饯行,饯行当然是敬酒,一个人敬他一杯,他当时喝了三百杯。他的酒量的确是海量,三百杯小小的礼节、威仪他都不失,真正是了不起。所以老师就说,如果人人都是郑康成,释迦牟尼佛这条戒就不用制了。三百杯还跟正常人一样,非常清醒,一点都不失礼节,这是平常人做不到的。一般人喝了一点酒就发酒疯,因此释迦牟尼佛把酒列入重戒之一。

  诸位从五戒上看,在初学佛就会感觉到困难,为什么?这几条不容易做到,譬如说不杀生可以做到,我们学了佛,不杀生;不偷盗很难,的确不容易做到。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像我们一般人在公家做事,替政府机关做事,或者我们在公司行号、私人机关,我们给老板做事情,我们试问一问,公家印的信纸、信封,或者我们公司行号里面这些信纸、信封,它是叫你办公务用的这些文具,是公务上用的,你私人写信也把它拿来用,跟诸位说这就是偷盗。这样说起来,哪个人没有犯偷盗?可见得这条戒不容易守。我的老师,就是李炳南老居士,他也是在公家机关做事情,他是奉祀官府的秘书。他就跟我们说,他每次去领信纸、信封都要向奉祀官报告一下,说这个信纸、信封我私人写信也要用它。奉祀官就嫌他讨厌,他说哪个人不是把它拿去私人用?你为什么这么啰唆!他说我是个佛教徒,我向你报告,你答应了,我就不犯偷盗戒,我要没有向你报告,我就犯偷盗戒。这是一个学佛的人小心谨慎之处。这是举一个例子来说,就是这条戒不太容易守得清楚。

  不邪淫可以做得到,不妄语也很难,特别在商场上,今天讲你要是不妄语好多事情就办不通。今天这个社会可以说是个妄语的社会,你要处处诚实,不但人家不尊重你,人家还欺负你。这一点很难,有许多经商的同学来告诉我,他说如果我们不妄语,那我们做生意就赚不到钱,我们的生活不能维持。这个地方诸位要晓得,妄语的意思是欺骗人,如果不是欺骗人,那个妄语要是于别人有利益的,这个妄语有功德,不但没有罪过,有功德。经里面像这些公案、因缘例子很多,譬如经上说了一个故事,有个猎人追一只兔子,猎人在后面追,这个兔子逃掉了。旁边有个人看到了,看到这个兔子跑的方向,猎人就问他,你有没有看到兔子?他是个佛教徒,他一想,如果我要是告诉他,这个兔子的命就保不住了。所以他就欺骗猎人,兔子明明向西面走,他就告诉他牠往东面跑了,那个猎人就往东面去追,当然追不到。他这个妄语救了一条命,这种妄语是有功德的。我举这个例子诸位就了解,戒律是活活泼泼的,不是呆呆板板的。

  譬如今天我们有许多人,世间法里面所谓的为富不仁,他有钱,人家欺骗他,往往他的钱都被人家骗去了,叫他做点好事,他一毛不拔。对于这种人,你也可以跟他用妄语,你做生意的时候可以多赚他一点钱,你赚来的钱替他做功德,为什么?他不晓得做功德,做好事他一分钱不肯拿。他听骗,骗的时候他拿出来,他甘心情愿,那你就骗他,替他修福。你是以菩萨的心来行菩萨道,妄语那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如果你欺骗人,把人家钱财骗来你自己去享受,那是罪行,那是罪恶;你把他的钱用妄语骗来,替他做好事情,你是功德,你是菩萨,你是救他,这是佛菩萨应当做的。所以我们了解戒律都是活活泼泼,没有一条戒律是死呆板的,诸位一定要懂得戒律的精神,无非是利益有情众生,前面讲利乐有情,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晓得。

  至于不饮酒这条也不难持,我们自己平素不饮酒,如果在应酬当中,特别是在家的这些同修,应酬方面也可以饮酒。因为宴会当中酒是免不了的,可是你一定有个原则,保持不喝醉,你自己晓得自己的酒量,不超过酒量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能够借故贪杯,那就犯戒了,你是正当的应酬,这也不犯戒。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不但不犯戒,而且你能够度很多人。如果你要是说,一开头学佛我就要吃素,我不饮酒,一切宴会上大家都看你怪怪的。而且别人都想「佛不能学,学了佛之后,这一切享受都没有了」。一开头就把一些人吓退了心,吓得他不敢学佛,不敢接近佛法,这是很大的错误。菩萨道,所谓是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叫众生生欢喜心,必定就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入众是入众的做法,自己清修是自己清修的做法。譬如素食,我们自己在家庭里面生活我们素食,如果我们家庭妻子、儿女或者父母他们不吃素,那我们要随缘,学六祖大师吃肉边菜,这样就好。如果你一定坚持要吃素食,你家里面要特别为你做,家人也不太愿意,每餐做饭菜要特别替你做,添增麻烦,这也是不对的。佛法是讲理的,不是不讲理,它一定是合理、合法、合乎人情,不是不通人情,不是不讲理。所以佛法的确是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方便,而不是给我们添麻烦,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

  像持午这个事情,我在初学的时候,对大乘教义还不甚通达,免不了也像一般人一样死在戒律之中。我持午也很清净,我到台中去之后,跟李老师在一起,有一天晚上有个同修请我吃晚饭,那时候我不吃晚饭,李老师是日中一食,当然他晚上也不吃,可是他请了老师,请我做陪客。我就说我晚上不吃东西,老师就跟我说,他说你持午,你晓得持午的好处,那个请客的人是一番诚意,他请你,他对你有恭敬心,你要不去他心里难过。他会想你这个人架子很大,我做这么多好菜,你都没有看重,好像架子很大,好像瞧不起人,这会叫人退心。所以他就说,你这是小乘戒,你自己修行可以,你要度众不行,他就要我跟他一块去。晚上老师虽然是日中一食,可是他吃得很高兴,那个主人非常的欢喜。我听了老师教训之后,我才真正觉悟到这个问题,虽然持午,晚上有人请我吃饭,我也一样欢欢喜喜吃,令请客的人心里欢喜,他欢喜这才容易接受佛法。这不叫破斋,这叫「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而是修普贤行,普贤行是菩萨行。

  由此可知,对外面要随顺,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对我们家人更要懂得恒顺的道理,恒是恒常,要常常能够随顺众生。佛法的修学,诸位特别要记住,只是修正觉、修正念、修正行,这就是佛法。佛法修学的中心,无非是破我们一切执着而已,世间法执着是错误的,你对佛法执着也错误。去了执着,你的心是觉而不迷,你的心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修戒律也是要达到这个目的,修定亦是要达到这个目的,修慧还是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这个觉正净,虽然都是觉正净,可是觉正净里有功夫浅深不同,有境界高下不同,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所以五戒是起步,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

  还有一种,就是酒在药用的时候不禁止,特别是中药里面,有很多药它要配酒,以酒做药引子,这个不犯戒。还有菜里面用酒,料酒,这个也不犯戒。不要一看到这一条吓到,感觉到生活上不方便,其实还是非常方便。这是五戒,简单跟诸位介绍到此地。

  「世圣训诫,皆为利乐众生」,世间的圣人训诫我们,目的是利乐一切众生,是叫我们得到利益、得到快乐,使我们复性的一个设施,复是恢复,恢复我们真如本性的一种做法。儒家的礼、佛法的戒律俱是性德,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是我们的性德,本性本来具有的美德,所谓「至善者也」。如果说礼、戒律带给我们不方便,或者是有人误会这是吃人的礼教,要打倒孔家店,认为孔家店的礼,当然最重要就是礼,礼是吃人的礼教,这都是对于儒家跟佛家一种很大的误会,不知道礼与戒俱是性德。是圣人他证得,将它发明出来,告诉我们应该要如是的修学,我们照这样修,这叫修德,从修德就能够再恢复到我们的性德,其目的是在此地。所以,礼与戒是修学的基础,儒家没有礼,儒家就灭亡,佛法要不修戒律,佛法也没有。为什么?这是基础教育,根本的修学,根本没有了哪里还会有上一层?就好像我们盖大楼一样,没有地基哪里会有高楼?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明白,一定要肯定它,发心从这个地方来修学,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再看下面,第三,这是《楞严经》里面所讲的,经云「杀心不除,尘不可出」,「尘」就是讲六道,可见得杀心决定不能有,就是杀害众生的心。这是大乘经上所讲的,《楞严》是大乘经,它不讲杀生,为什么?它不说事,它说心,事上有杀生,但是没有杀心,那还是佛菩萨,还是可以超出三界;如果你有瞋恨心,杀心是瞋恨至极才会有杀害,你有这个心,六道轮回就没法子超出。又说到「禅定多智」,这是讲世间,他有禅定,他有世间智慧,「禅定多智,杀心未除,必落神道」。我们看到安世高那个同学去做神,就是这个,真的他有禅定,他有多智,瞋恚心没有离开,所以后来还落在神道上。「食肉罗剎,报终必沉」,罗剎是鬼神,我们今天所看到有很多的鬼神,祭祀的时候杀生来祭祀,所以说血食,杀生祭他,这些鬼神果报终了之后,就是他死了以后,一定堕地狱。所以说瞋恚心强,慈悲心一定是弱,这个非佛弟子,我们要记住。

  真正的佛弟子,「众心断杀,得离生死」,众是讲众生,众生他的心里的确没有杀心,他杀心断了,这样的人佛说他可以离生死,就是能够超越三界生死轮回。戒经上讲,「清净比丘,不踏生草」,这是修自己的慈悲心。比丘是出家人,如果地上有路他一定走路,路再迂回再曲折他要慢慢的走,不会抄近路去踏生草。可见得对草木他都有慈心,都有爱护之心,不忍心去踏它。除非这个地方没有路,必须要经过这个地方,这是可以的。「于世真脱」,这个世是世间法,到后来我们会讲到世间意,真正脱离了世间意,「不游三界」,超越三界之外,「同体一如,慈悲平等」,这是真正的佛弟子。所以我们爱护自己,也要爱护一切众生,不但爱护一切有情众生,连无情的众生都要以慈悲、平等心去爱护,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

  在这一节经文里面,刚才我们念的这一段,就是阿难启请的这句话,『阿难复白佛言』,就是前面一段开示之后,阿难尊者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人不自手杀者』,这是提到戒律上的问题,「不自手杀」就是不是亲手杀生,『不自手杀为无罪耶』,我不亲自杀生是不是就没有杀生的罪?是不是就可以称为不杀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下面就是佛给他开示杀业轻重,经文里面一共有三个小段,就是在这一段里头有三个小段。

  【佛言。阿难。教人杀生。重于自杀也。】

  这是第一个小段。佛首先给我们开示,『教』是教唆,下达命令,或者是劝别人杀生,那个杀生的人原来没有意思,听了你的话他就杀生。这个众生断命是因为你教的他才杀,所以这个杀生的责任,教杀的人重,亲手杀的人反而轻。因为亲手杀的他没有意思,没有杀心,教杀的这个人你有杀心,你虽然没有动手,你有杀心,所以你的罪过就重了。下面就说出这些事例:

  【何以故。】

  为什么?

  【或是奴婢愚小下人。不知罪福。】

  这是一种情形,这种情形非常的普遍。另外一种情形:

  【或为县官所见促逼。不自出意。】

  不是自己的意思。

  【虽获其罪。事意不同。】

  因此轻重就有差,罪轻重就不相同。我们从这里来看,第一个是「教杀重于自杀」,这是「无知官迫为轻」。在这个地方我要把这个文略略的跟诸位解释一下。『奴婢』都是没有什么知识的,而且自己没有办法自主,在古时候大概都是一些犯罪的人,不但他家里财产没收充公,他家里面的子女也要把他没入官府做奴婢,男子称为奴,女子称为婢。他样样要听从主人,主人今天要吃一只鸡,你去给我杀一只鸡来,他就乖乖的替他杀。所以他自己没有主张,他虽然杀,不是他自己要杀。另外一种就是『愚小』,愚是愚痴、无知,不知道爱惜生物,小就是小孩、儿童,他也无知;『下人』范围很大,像你的部下都得要听命于你的。这些人『不知罪福』,或者有知罪福的他也没办法,他自己也作不了主,所以他杀生。譬如像小孩,现在都市的小孩玩的东西多了,这些玩具很多,从前像我们这种年龄,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所以到河里去抓鱼玩、抓鸟来玩,抓蜻蜓、抓蝴蝶来玩。诸位晓得蜻蜓、蝴蝶又不能吃,抓来给牠拴一条线来玩,一直把牠玩死为止。他有什么动机,玩而已,把牠玩死。这都是属于无知,这是杀生,在儿童时代都免不了造这些杀业。有些大人他也无知,他也不懂,看到他也不禁止,反而还鼓励,这个很好玩,带着你去玩,这个业障就相当的重。

  另外一种,就是服务在官府里面,『为县官所见促逼』。像从前行刑的刽子手,刽子手是犯死罪的人他去执行,他是不是跟那个人有仇?没有仇,他也去杀他。杀他是奉命令行事的,不是他要杀的,他是去执行,下达命令的那个人是县官。从前在我们中国古时候制度,司法跟行政是合并的,都是县官来管,他不但管行政,他也管司法。不像现在行政跟司法分开,现在司法有司法官、有法院的法官,县市长不管这个事情,从前县官要管这个事情。所以执行行刑的刽子手『不自出意』,不是他自己意思,他虽然去杀人、去执行,『虽获其罪,事意不同』,他是刽子手,他是行事,下定决心存心要杀的,这是意,那是县官。所以事与意不相同,因此他罪就轻重有差。

  这个地方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这是讲犯罪的成分,今天我们在法律上判刑案也还是要注意这几个问题。第一个作意,就是他有没有这个意思,有意要杀,这个罪重,无意的误杀,那个罪轻。他有意思,他事先有没有预备,有预备的,罪就重,没有预备的,罪就轻。再就是「着手、实行、结果」,结果是不是杀死了,如果没有杀死,那是未遂罪,杀死了,则成为一个罪案。「全备此五者重」,这五条全都具足的,罪就重;「无前二者轻」,没有意思、没有预备,罪就轻了。又可以分为「心」,你有没有心,也就是有没有作意的意思,「境界、时节因缘」,又可以分为这三方面来论轻重不同。像这些,佛法戒律里面所讲,跟世间法律在精神上来说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大致上是相同的。第三段经文底下讲,「故犯欺罔为重」,这就是很重的罪了。我们看这一段的经文。

  【教人杀者。】

  这是下达命令教人杀。当然,并不是这个人真正有死罪,而是可以开脱的,并不是真正有死罪,你要把他处死,这个罪就很重。

  【知而故犯。阴怀愚恶。趣手害生。无有慈心。】

  没有慈悲心,为着你个人的利害,譬如像古时候有一些贪官,他看到你有钱,你有财富,他故意给你个罪名,无非是要你的钱,你不能够满足他的愿望他就判你重罪,甚至于判你死刑把你杀害。像这种情形,就是『知而故犯,阴怀愚恶』,这种人罪过是很重,当然他没有慈悲心。做地方官吏、地方首长,在从前县令,所谓是父母官,他的责任是要帮助民间来解决痛苦。往往一个刑案,这个人犯了重罪应该是判死刑,他总要想尽方法,是不是能把他的罪减轻一些;实在没有办法,无可奈何,没有法子不得不判他死刑,这个做官的人自己问问自己良心,对得起死者,为什么?我已经给你想尽方法,实在想不出方法。判死刑的人他自己也心安理得,因为罪有应得,也不会责怪县官,你冤枉了我,你没有给我尽到心力。正是俗话所谓「公门之中好积德」,就是在此地,那真是一念之差,一念善,无量功德,一念恶,无边罪过,因为他正站在这个边缘上,正操着这个权柄。所以我们应当要明了这个道理、这个事实,我们自己应当如何来修学,这才有一个标准。

  这个地方的「愚恶」是这一段重要的两个字,「阴怀」这好懂,什么叫做愚恶,我们在表解里面跟诸位做一个简单的说明。请看这个地方,愚恶是「瞋心未净」,瞋恚、杀害的心没有清净,不相信因果报应;另外一种是「邪见习气,如血食祭祀鬼神、祈福之恶见」,这都是不好的见解,在佛法里面讲这属于邪见,像这些事情在民间来看可以说是很普遍的。「虽有福德,世智禅定,迷俗造业,果趣三途」,造这些罪业的人他有福,他要没福他怎么能够造那么多罪业?他也很聪明,他也有禅定的功夫,可是他很迷信,迷信在这些不好的风俗习惯,他还是迷信它,于是乎不知不觉的就造了许多罪业。造这个罪业他的果报当然免不了三途,如宫亭庙神这类的事情,我们前面讲过。愚是心性闇昧,这是佛法里所讲的「无有通达事理之智」,这就是无明,「是为一切恶行之亲因缘」。由此可知,什么叫做恶?愚就是恶,愚是一切恶业的亲因缘,愚是一切恶业的根本。所以愚就是恶,我们称之为「愚恶」。

  【欺罔三尊。】

  『三尊』就是三宝,这句话特别是指已经皈依三宝者而说的。你已经皈依,你已经发愿做为三宝弟子,你还是阴怀愚恶,杀害众生,那你不是欺骗三宝吗?

  【负于自然神。】

  『自然神』拿我们今天的话讲就是良心,我们世间人讲良心,你辜负了你自己的良心,也就是我们说昧着良心。

  【伤生杌命。其罪莫大。】

  特别是指佛弟子,你受过三皈五戒,你明知故犯,如何能够对得起三宝?如何能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所以这个罪过是很重的。在表解里面,我们跟诸位解释什么叫『杌命』,这是比喻,上面「杌」是比喻,树木枯了,没有枝叶,枯木叫杌;这个地方是做令他的生命、精神受到威胁,使他身心不安稳,叫杌命。虽然你没有杀害他,你叫他受威胁,你叫他心神不能够安定,这个都是罪过。

  下面第三段讲「怨对无间」,怨是怨家,对是对头,无间就是因果循环没有间断。第一小段讲「现报灾凶」,请看经文:

  【怨对相报。世世受殃。无有断绝。现世不安。数逢灾凶。】

  『怨对相报』就是怨家对头,这种报复是生生世世永无了结,而且这个报复是一次比一次要惨烈,这是我们要特别警惕的。在这个地方我们举一个历史的事实,像这种事实在历史上可以说太多了,诸位展开二十五史来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此地跟诸位说明的是明朝昆山有一位顾锡畴先生,我在此地把他这个事情,我不能详细的说,详细的说耽误时间太多。他在温州被副将,也就是他底下的一个部下贺君尧,被他害死了,在半路上被贺君尧派了刺客把他杀死,把他的尸首丢在江里。没有多久他的学生张调鼎,在世俗里头有扶乩,就想请乩来问一问他的老师被害的情形。真的顾锡畴的鬼魂就降在乩坛上,把他被害的事情说得很清楚。他自己说他的前世,顾先生的前一世,是天台山的一个出家人,是天台僧。因为前一世出家修行,有很大的福报,所以这一世也做了很大的官。前一世出家的时候在天台山遇到一条蛇,他就把这条蛇打死了,这条蛇死了以后投胎就是贺君尧。他说这个事情是冤冤相报,我前一世把这个蛇打死,这一生当中我应该被他害死。他有两个小孩,降乩给他的学生张调鼎说,你告诉两个儿子,不要告状,不要报仇,这是冤冤相报,希望从这一次就了了。有这么一桩事情。

  这个事情,我给诸位看一部书,《历史感应统记》,这里面所记载的全是二十五史,就是正史里面抄录下来的,都是正史的原文。这一共是两册,这是卷下,上下两卷,是以因果报应为中心,说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我们中国历史里面说得非常的清楚。顾先生这一段我翻开给大家看一看,这是明朝的事情,怕耽误时间,我预先没有把它翻出来,反正这个书诸位看看也就可以了。这里头还有一段,这段也可以看,我在此地把曹翰这一段,我在这里展开来,希望大家有这么一个印象。大致上这个书流通的很广泛,诸位可以能够看得到,不妨找一部多看几遍,晓得历史上这些善恶果报是真实不虚。我们从历史上看到这些果报,再冷眼看看我们现前,我们看看世间人,作善一定有善报,作恶一定有恶报,正是佛法里面所说果报通三世,善恶到头必有报应。这是讲『怨对相报,世世受殃』。像顾先生他过去世有善根,他晓得冤冤相报之可怕,所以嘱咐他的后人不要报仇,这个果报到这就了了。如果世间人不晓得这个事情,我的父亲被他害死,我一定要报仇,再杀他,这个果报就生生世世都没有完了,所以「世世受殃,无有断绝」。

  『现世不安』,你有仇家,你的身心都得不到安稳,为什么?常常要提防人家来报复,这是你「现世不安」。『数逢灾凶』常常会遇到灾难,遇到这些凶杀。我们了解这个事情就要觉悟,不但与一切人不结怨仇,所谓是「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跟人结怨仇,连一切动物也不跟牠结怨仇。你看这个天台僧,他杀一条蛇,路上看一条蛇他把牠杀死了,这条蛇第二世变作人就要害他。由此可知,杀害众生冤冤相报,这个事情太可怕了。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是我们迷惑颠倒,佛菩萨五眼圆明,将三世因果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我们不能不信,佛菩萨不会欺骗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死入地狱。出离人形。】

  这是讲到果报重的,杀业重的人果报都在地狱,地狱罪受满之后离开地狱他也得不到人身,离开地狱大多数堕畜生道去还命债,欠钱的还钱,欠命的还命。诸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在世间你就心安理得了,为什么?如果说是某个人占某个人的便宜,占不到的,某个人吃了亏,也不会吃亏,他今天把你钱骗去了,来生会还你,他今生对你伤害了,来生一定有果报。你才晓得,世间一切的这些事,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谁也吃不了谁的亏,这个道理真正是通达明白,我们就心安理得。我们如果不欠别人的财物,我们财物摆在那个地方没有人拿;我们东西被人骗了、被人偷了、被人抢了,都是前生欠他的,如果前生不欠他的,他来生必定欠我的。以前华严宗第一代祖师杜顺和尚,他在山上住茅蓬的时候,那一带老百姓很贫穷,所以盗匪很多。有一个斋主对老和尚很恭敬,做了一双鞋子去供养老和尚,他到老和尚那里去,老和尚正在那里打坐,闭着眼睛打坐,他也不敢惊动,于是乎就把这双新鞋子挂在门口。过了三年他又从那里经过,再去看看老和尚,看那个鞋子还挂在那个地方,他就奇怪了,他就问老和尚,他说老和尚,这双鞋子是我供养你的,你晓得不晓得?老和尚说我知道。他说挂在这个地方三年了,这个地方的小偷很多,怎么没有偷去?老和尚说,我生生世世持不偷盗戒,我不欠别人的,所以我的东西放在这里没有人要,就是小偷、强盗从这里过,看到了也像没看见一样。

  可见得「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应当要觉悟,佛教给我们与一切众生广结善缘,修行里面要修布施供养。十大愿王里面「广修供养」列在第三个项目,第一个是「礼敬诸佛」,第二是「称赞如来」,第三是「广修供养」。广修供养自己决定不吃亏,广修供养果报就是广种福田,福田从哪里修?就是从供养当中修,前面我们已经跟诸位说到过这个事情。这里讲出来之后要变畜生去还债,所以说是:

  【当堕畜中。为人屠截。】

  还命债,欠命的还命,欠钱的还钱,这个事情麻烦大了。

  【三涂八难。巨亿万劫。】

  这两句,『三涂八难』是讲受苦的地方,苦处,『巨亿万劫』是说时间之长。

  【以肉供人。】

  这就是还债。刚才我给诸位看的《历史感应统记》里的曹翰,曹翰就是这个例子,生生世世都变猪,变猪什么?还命债,还钱债。这个我们在此地也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地狱,诸位可以看《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得很清楚。「三涂八难」,三涂就是三恶道,三恶道为什么说三涂?涂就是非常痛苦,涂炭。地狱为火途,地狱是瞋恚心所感的,纵然是寒冰地狱,你去看那个相,是一片火光,到处都是火,所以地狱为火途。饿鬼为刀途,刀是什么?是恐怖的意思,饿鬼他自己常常感觉到有人拿着刀要杀害他,好像就在他的周围,所以他是离不了恐怖之心。俗话也常说「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你晚上走黑路就不怕鬼了,为什么?人怕鬼只有三分,鬼怕人有七分,鬼怕人的程度比人怕鬼要厉害得多,所以你大可以不必怕鬼。你胆子很小怕鬼,鬼看到你可以欺负你,我怕你,你的胆比我还小,那我就可以跟你开开玩笑;如果你懂得这个,你的胆子一壮起来,鬼一看到你他就跑走了。的确是鬼怕人,他常常有恐惧之心,所以称之为刀途。畜生为血途,无论是家里养的家畜,或者是野生的,野外生的动物,牠死大概都是要流血,不会得好死。野生的是互相残杀,死的时候流血,家里面养的都被人杀害,当作菜把牠吃掉,都免不了流血,称之为血途。这是最苦的,这三恶道。

  八难,难是说什么?是讲有了困难,有了障碍,而八难都是说不能够闻佛法,得不到解脱的机会,所以有八种难。第一个是「北俱卢洲」,北俱卢洲这是佛经里所讲的,讲我们这个小世界有四大部洲。北俱卢洲人的福报很大,寿命也很长,衣食自然,这个地方没有佛法,佛不到这个地方说法。这个地方人太享福了,他不接受佛法,所以北俱卢洲没有佛法。你要是生到北俱卢洲,这算遭难,为什么?闻不到佛法。第二是「四空天」。我们晓得,欲界天、色界天都有十地菩萨到那个地方去讲经说法,度那些天人,所以天上还是有佛法。但是四空天没有人去,佛、菩萨都不去,你要是修四禅八定,修四空定到四空天,你也算遭了难。那个地方寿命很长,譬如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有八万大劫,八万大劫闻不到佛法。第三是「盲聋瘖哑」。盲是眼睛瞎了,眼睛瞎了不能看经文,看不到佛像,聋是说法的音声他听不见,瘖哑是自己有些疑问没有办法发问,对于佛法的修学都是有很大的障碍,所以这个也是难。第四是「佛前佛后」。释迦牟尼佛出生之前这个世间没有佛法,释迦牟尼佛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过去之后佛法不存在这个世间,又没有佛法。所以佛前佛后也是遭难。第五种就是「世智辩聪」。世间有一类人他有辩才,他也很聪明,他一切都是自以为是,他不相信佛法,不能够接受佛法,虽然他很聪明有智慧,没有办法,他不接受。

  这个五种再加上前面三涂,合称为八难,「以其难闻佛法也」,这个八难都是说他不容易接受佛法的教育,我们称他遭难了。这个世间最好的智慧的教学他没有机会去接受,有许多真是当面错过,这很可惜。

  『以肉供人』这是自作自受,如曹翰,历史上有记载,秦桧,清朝笔记小说里头有很多记载,诸位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就有说「多世猪身」。有人杀猪的时候把毛刮了之后,肉上现的有黑字,有秦桧七世的猪身,在清朝的时候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曹翰这个事情我们简单跟诸位介绍一下,刚才《历史感应统记》翻到了这一篇。这个事情是发生在明朝,发生这么一桩事情。明朝有个居士,也是个财主,他姓刘,叫刘锡元,他的田地很多,当然有很多田地是有些农夫租他的田,就是佃户。有一天他经过他自己的佃户,坐的船晚上没有赶到住宿的地方,晚上就住在船上。这个船的对面那个人家就是租他田耕种的人,这个人一面耕田一面也杀猪,也是个屠户。他晚上就做了个梦,梦到一个将军,这个人身体很魁梧,跪在他面前求他救命,他就问,你是什么人?他说我是宋朝偏将军曹翰,因为在攻打江州的时候,江州守将坚守江州城,所以很不容易才夺下这个地方。夺取江州之后他就很生气,就下命令屠城,这个城里面的人不分男女老幼统统给我杀光。造这个罪业太重,所以死了以后堕地狱,地狱出来之后就变畜生来还债。现在我又投的猪身,就是你这船对面你家的佃户,这个杀猪的,绑了有好几头猪,头一个杀的就是我,求你救救我。

  他一醒过来,感觉到这个梦很真实,境界很清楚,再听听,对面果然有猪叫的声音。于是乎他就叫船夫把船划过去,划到对面,他就上去看看,果然是他的佃户,绑了几只猪在那里准备要杀。他一看到这个情形,他说「曹翰」,他叫个「曹翰」那个猪就答应一声,再叫,牠又答应一声,果然不错,是他。而且他在梦中的时候他问他,你是什么原因堕猪身?在梦里头曾经跟他讲过。他说他在唐朝的时候是个小贩,卖布的。这种情形在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我过去在家乡的时候有这种小贩,就是肩膀上扛着几疋布在乡村里面叫卖。他说偶然之间遇到寺庙里头法师讲经,他就听了一座经,就听一次,在这听了一次,听了很欢喜,就把他卖布的钱统统拿出来打斋供众,结了这么个法缘。他就是修这一次福报,这一次的福报就感得三生的福报,他到第二世就做了个小官,像科员、科长的小官,没有失人身。一次在佛门里头修福,这是以至诚心、清净心来修福,所以生生世世都得到人身,而且果报都还不错。到宋朝这个时候他就做了偏将军,地位是相当之高。

  当时太祖赵匡胤底下两个大将,一个是曹彬,一个是曹翰,这两个在宋朝都是名将。因为他造这个杀业太重,现世的报在历史上有,曹翰死了之后,他的儿子做乞丐,女儿做妓女,沦落到这种程度,就是当时他造的杀业太重,杀人太多。他的果报落在地狱,落在畜生,生生世世『为人屠截』。由这桩事情来看,我们就晓得,善恶果报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无辜屠杀生灵,果报非常之重,这是我们特别要谨慎,要小心的。他这个公案,就是这一段事迹,在《历史感应统记》里面写得很多,我们简单的跟诸位介绍他的重点,诸位要想详细知道,可以读《历史感应统记》。这是讲「以肉供人」。

  【未有竟时。】

  永远没完了,你欠多少债要还多少。

  【令身困苦。噉草饮泉。】

  这两句是形容畜生的生活,畜生的生活跟人不能比。再看末后这一段「现畜前因」。

  【今世现有是辈畜兽。】

  畜是家里养的,兽是野外、野生的,我们叫野兽,这是讲畜生道。畜生道从哪里来的?佛跟我们讲;

  【皆由前世得为人时。暴逆无道。阴害伤生。】

  伤害一切众生。

  【不信致此。】

  对于世出世间圣人的教训他不相信,对于因果报应这些事实他也不相信,所以才在三途里头受苦,才变畜生身为人屠截。

  【世世为怨。还相报偿。】

  这个事情麻烦,他来报复的时候,他来还债的时候,他自己是不是甘心情愿?曹翰他在佛门里种的善根,所以还现了这么一点曙光,叫刘先生去救他,刘先生把牠买来之后放生,他从此之后脱离了畜生道,这一点是他闻佛法的利益。他如果不闻佛法,他变了畜生身,受业报的时候他不甘心不情愿,我没有力量反抗,你来杀害我,你吃我,他不甘心。不甘心怎么样?他来生还要报偿,佛门里面常说「人死为羊,羊死为人」,互相的报复,一次比一次残酷,永远没有完了。『世世为怨,还相报偿』,生生世世在那里报复,永远没有完的时候,这太苦了!

  【神同形异。】

  『神』是什么?神识,我们俗话讲灵魂,灵魂是一个,『形』是讲身形。这世为人,来世为猪,身形不一样,你灵魂是一个,神识是一个。

  【罪深如是。】

  这是举一个例子,说明杀生罪业太重,这是我们应当要明白的,应当要戒除的。

  经文到这个地方是个大段落,在这段里面我们读了之后,跟诸位提供一点修行的方法。在消极的方面来说是守这个戒律,不杀生,这条一定要遵守,更进一步就是要断杀心。这是大家特别要注意到的。单单不杀生还不太容易灭罪,你杀心断掉,你过去杀的众生他就没有办法报复了。你这一世虽然不杀生,你的杀心没有断,过去那些冤家债主还有办法找到你,杀心断了他没法子找你,所以我们要把杀心断掉。在生活方面,可以吃三净肉,你不能够素食的话,吃三净肉。佛陀在世,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佛陀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生活方式是托钵,托钵是施主给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这是不麻烦别人,是给别人的一种方便。在中国虽然是不托钵,我们在家的同修肉食选三净肉。什么叫三净肉?第一个是不闻杀,没有听到杀的声音;第二是不见杀,没有看到杀,没有见到杀,没有听到杀的声音;第三不为我杀,他这个杀生不是为我。今天像市场上这些鸡鱼鸭肉都有,你也没有听到杀、你也没有见杀、他也不是为你杀的,你买这个来吃,不犯戒,这佛在戒律上是允许我们的。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都是吃三净肉,这一点我们特别要记住。

  佛教到我们中国来,我们中国人比起世界上其它民族的这些人慈悲心要重,所以我们的成就比人家要高。在中国特别提倡积极的修行,素食,所以素食是我们中国人所奉行的,也就是从不杀生这条戒我们做到了积极,从消极做到积极。这个也要知道,素食只有中国学佛在家、出家才素食,这是其它国家民族学佛的人所没有的。另外就是中国人喜欢放生,这条也是中国佛法的特色。其余的他不杀生,但是放生很少,中国人放生是非常之普遍,寺院里常常放生,学佛的人家里也常常放生,这好事,这是我们应当来提倡的。我们自己素食做不到,就学着吃三净肉,这是这一条修行方法。

  其次的,我们要「广行施度」,施是布施,广是要广大,广大的来推行、来实践布施。在此地,佛在一切经论里头常常告诉我们,布施有财布施、有法布施、有无畏布施,有这三大类。财布施是以我们自己的财物帮助别人,别人没有衣食,我们能够施舍给他,使他能够得到温饱,能够保住他的生命,这是有很大的功德。第二是法布施,在前面我们跟诸位已经细细的说过,我们在福田里头的贫穷福田跟诸位讲过。物质上的贫穷不是真贫穷,智慧上的贫穷是真正的贫穷,因此,三种布施里面法布施是第一,功德是第一。

  财布施,你自己不会缺乏财富,为什么?你的财富,你今天所得到的财富这是果报,是你前世修财布施修的很多,你这一世才得到财富,这是果报。财布施这是修因,种这个因后面一定结果。你要晓得这个道理,你财施愈多你的财富源源而来,不会缺乏的,因为你过去世有这个因,现在又有财施之缘,你的果报一定非常的殊胜。法布施则得聪明智慧,因为你以世出世间法教化众生,所以你的智慧一定是天天在增长。也许有人说了,我自己根本就没有聪明智慧,我如何能修法布施?实在讲法布施不难,而且很容易做到,我们自己没有法,他人有法我们可以随喜功德。譬如说某个地方法师讲经,法师在那里教学,有很多人不晓得,我替他介绍,他去闻法开悟得利益,这就是我的法布施。

  我过去曾经教不少人,有很多人自己做生意,你们有门市、有商店,你们在你的商店门口将我们台北市各个寺院讲经的消息在那里贴一张。人家到你这里买东西一看,晓得某个地方某法师在那里讲什么经,那你就法布施了。你看,不费什么力气已经修法布施功德。更聪明的,你们做生意的人都要做广告,报纸上登一些广告,你可以在你广告的一个位置当中嵌几个字,「请念南无阿弥陀佛」、「请念观世音菩萨」,人家看到你的广告也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也念了一句观世音菩萨。我相信加这几个字不会多收你的广告费,你已经就在做法布施了。

  这些大的商家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他不晓得这个道理,在电视上做广告也可以加上这个字样,加上一个「请念南无阿弥陀佛」、「请念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不去做?你既然在电视上做广告,广告上给你加上这几个字样也不会多收你的钱。所以聪明的人应当财布施、法布施要晓得修。我们图书馆法施会成立以来,我们提倡什么?在电影院打广告片,我们图书馆跟华藏法施会现在有两张广告片,一张是「请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张是「请念观世音菩萨」。这个广告片在电影院里面放映,每场都放,大的电影院一个月一千二百块钱,小的电影院,像景美一些小的电影院,一个月只要三百块钱。这个法布施谁都做得起。

  我们花了一万块钱做电视广告片,我们做了一百多套,欢迎各地方的人向我们索取,你向我们要,我们马上赠送给你。希望你自己在你居住的乡镇,居住的地方有电影院你就向他接洽,一个月花很少的钱。你看,凡是看电影的那些人,他一看到这个广告,他自自然然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你都给他种了善根。如果你更有意思的话,哪些地方讲经,你把这个消息也用这个方法,在电影院里头用广告的方式,来告诉大家某个地方有讲经,他纵然不来听,他念一句经题也是无量功德。哪里讲《阿弥陀经》,他念《佛说阿弥陀经》,《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他念个经题都有无量功德。

  所以法布施并不难,非常容易,佛经里跟我们讲四句偈的布施,大千世界七宝布施都比不上四句偈的布施。希望诸位同修会做,你能够想到,会做。我教给学生,有很多学生,学生没有钱,没有力量,我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念书有课本,我教他们在课本上,一般人课本都写个名字,我叫他在课本上不要写名字,在课本上写个「观世音菩萨」、写个「阿弥陀佛」。你这课本摆在桌上,同学来一看,「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你看你度了他。学佛的学生,你在校园里面,现在一个学校都很大,都有几千人、上万人,你手上拿一串念珠,你就度了很多人。你手上拿一串念珠,你的同学、老师一看,「阿弥陀佛」,他这个佛号自然就念了。你自己不要说一句话,你在校园走一圈,你就度了多少同学,你就劝好多人都在那里念阿弥陀佛,念观音菩萨。可见得这个事情不难,这是法布施,这个叫法布施。

  无畏布施,我们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讲过,是叫一切众生身心能够得到安稳,这就是无畏布施,使他离开恐怖。

  这三种布施都有连带的关系,不杀生、放生这是属于无畏布施,你不杀生,一切众生看到你就不害怕,你如果杀心断掉了,一切这些动物看到你牠不畏惧你。真正杀心没有了,天上的小鸟牠可以飞到你的身边来,牠可以飞到你的肩膀上来,为什么?牠晓得你不会杀害牠。放生,已经被人家抓到将要被杀害的,你能够买了把牠放生,救了牠一条命,生命的忧虑牠离开了,这种恐怖牠离开了,这是属于无畏布施。由此可知,不杀生、放生、素食都是属于无畏布施,乃至于我们吃三净肉也是无畏布施。可见得这个三种施都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只要晓得这个意思,只要你留意,时时刻刻这三种布施都是圆满具足在那个地方修学。财布施得富贵,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生活愉快。所以,我们要想得到真正幸福美满的人生,一定要广行施度,就是六度里头的布施波罗蜜,一定要认真的去修学,我们生生世世都能够得到美满、幸福的生活。

  我们不但自己要这样做,而且要劝化别人,你自己这样做,你得到美满的果报,别人看到了一定会效法你。所以,凡是你所认识的人你都要劝他,你不认识的人,像我刚才讲了,像电影院里面打广告的方法,这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我们劝化他。像我们现在用的录像带,我们将录像带,这个财力要比较多一点,你能够在生活上节俭一点,我们将录像带供给别人,使别的人也能够明白这个道理,也懂得这个修学的方法,也能够得到美满幸福的人生,他的美满幸福是你给他的,你布施给他的。这一段,就是「杀生责任」这段,我们跟诸位介绍到此地。

  下面是第三大段,是要谈到教学。正如本经第一章里面所说的,阿难问事佛吉凶,释迦牟尼佛第一句话就说,学佛一定首先要明师受戒,一定要好老师来指导你,你才能成就。底下这一段就要讨论到师生的授受,师生的关系;换句话就是老师应该用什么态度、什么样方法来教学生,学生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法来接受老师的教导。这在佛法,特别是初学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课,我们留在下一次再来详细的讨论。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