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一二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4-2 20:34
標題: 净土大经科注(第五一二集)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诚敬谦和,仁慈博爱。一门深入,长时薰修。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实友信
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怀疑嫉妒、七情情执、爱憎怨亲、胜负得失、身见对立、成见邪见、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每自作是念,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一心观礼,娑婆教主,九界导师,如来世尊,于五浊世,八相成道,兴大悲,悯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宣说易行难信之法。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大恩大德,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一拜三称
一心观礼,清净法身,遍一切处,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接引法界众生,离娑婆苦,得究竟乐,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一拜三称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一二集)  2012/9/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5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一千零十六页,我们从第二行看起:
  「疑惑佛智」。现在在这个时代,对于经论怀疑的人很多。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跟李老师学《楞严经》,这应该不是现在人,过去的人对《楞严经》已经抱怀疑态度,说《楞严》不是佛说的。南传佛教不承认大乘,说大乘非佛说,那《华严经》更不必说了,《华严经》在定中讲的,不相信。那这些事情,特别是现代这些专家学者,学校里这些老师、教授,他不是佛教徒,他也读佛经,读了之后就批评。过去台大有个教授,我跟他往来很多,他年龄比我大很多,现在不在了,严一平先生,教考古学的。以后他把教职辞掉了,去开书店,艺文印书馆。他们几个教授合起来开个书店,他当总经理,出版中国的古籍。我最初得到的《十三经》、《二十五史》、《资治通鉴》,都是他们印的。严先生批评《金刚经》,他说《金刚经》实际上很浅薄,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这是高等知识分子。
  我们学佛六十一年,讲经也讲了五十四年,一生遇到这些事情很多很多。最猛烈的打击就是我们学习这个会集本,批评的人非常之多,我很了解。会集本有很多种,夏莲居不是第一个会集的,在他之前,王龙舒的会集本,为什么没有人批评?魏默深的会集本,还有节校,蕅益大师有《十善业道经》的节校本,彭际清居士有《无量寿经》的节本,为什么没有人批评,单单批评夏莲老的本子?夏莲老本子前面有一篇长序,梅光羲居士作的。这两位当年在世,在中国佛教里面很有名气的两位在家居士,称之为南梅北夏。梅老是江西南昌人,这南方,夏老是山东人,北方,南梅北夏。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的佛法是跟梅光羲老居士学的,他称梅光羲居士为梅大士。当年这个本子传到台湾,律航法师送了几本给老师,给李老师。李老师看到,特别看到前面这篇序文,五体投地,在台中把这部经翻印。第一次翻印是照原本照相影印的,第二次是重新排版,至少印过两次。最后是有佛门里面的大德看到都是居士搞的,当然心里不是很舒服,对这个有批评。李老也是避免口舌,讲过一遍之后,就没有再讲了。
  我跟诸位说过几次,这本子给我了。我一看到这个本子非常欢喜,在台北也印了三千本准备讲,向老师报告。因为老师的注解我看得懂,他只要给我一点醒,我就知道什么意思。老师就告诉我,你太年轻,如果有人提出反对,这个压力你受不了,等待机缘吧!所以我就把这本子收起来,带到美国去了。老师往生之后,我在美国的住所把这个经找到。我们怎样纪念老师?这个本子实在太好了,有承传的,不是随便的,而且会集确实依照会集的规矩,字字句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经文,没有改动一个字。我们在这里看黄念老的注解,你看注解,说明这段经文出自于哪一个经都介绍得很清楚,这是负责任的做法。
  有人说不能会集,老师没有说。那说的人至少要跟李老师平等的这种修持跟学问,我才能相信;你比不上我老师,我不相信你,我相信老师。老师他的老师是梅光羲居士,梅老跟夏老老同参,也都是做官的同僚、好朋友,一生在一起学佛。到晚年,梅光羲居士拜夏老做老师,这晚年表演这么一招给我们看,那不是普通人!慧明老和尚,当年的大德,慈舟法师最初作科判的,那是在那个时代律宗的大德。如果你们的德行修持能够超过他,你的批评我不敢说话;你没超过他,我也不敢说话,我听了怎么样?我听了无动于衷,我不受影响,我不会受动摇。
  老师把这个经传给我,我知道今天我不弘扬,夏老居士的会集十年工夫白费了,念老这部注解也没有人过问了。我觉得这是我的使命,老师交给我,我有使命感。压力,我知道一般人是忍受不了的,我能够承受。我曾经说过,全世界的人反对,我不敢反对。我说老师给我的,我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来反对它,我就是背师叛道。那这事情怎么办?这事交给韦驮菩萨去吧!我把这些资料全部供养在韦驮菩萨座下,由韦驮菩萨处理,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没有这个能力,韦驮是贤劫千佛的总护法。
  至于中峰禅师《三时系念法事》,确实是有人谈到不是中峰禅师作的。这些年来我提倡把它当作一次法会圆满的大回向,冥阳两利。这个本子也是会集本,会集本太多了,说不尽。那经可不可以学、可不可以传?世尊给了我们一个原则,佛说佛经有五种人说,第一种是佛说的。第二种,佛弟子说的,阿罗汉、菩萨们说的。这都是佛认可的,没问题。第三种,仙人说的。第四种,诸天说的。第五种,化人说的。有这么多。在中国,惠能大师,这是佛门弟子,《六祖坛经》那就是佛弟子说的,也能够称之为经,没人反对。佛给我们说了个原则,让我们怎么辨别,这就是法印。小乘有三法印,大乘有一法印,就好比是佛的法印盖在上面,那就是佛认可的。
  我早年曾经在大专佛学讲座开讲《太上感应篇》,道教的。当时有个法师,也很有名气的,现在不在了,叫我过去,质问我,你参加大专佛学讲座,对这些学生讲经,哪一部经不好讲,你怎么去讲外道的?我说我没讲外道的。那《感应篇》不是外道的?我说你说这个,这个佛的法印印在上面。什么法印?我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你承不承认它是法印?我说《感应篇》符合,字字句句都符合,那就是这个印印在上面了。他一句话不说,掉头走了。有这个法印,我们这范围就广了,所有宗教经典我们都来看,看看符不符合这法印。符合大乘的,那就是大乘经,符合小乘的三法印,那就是小乘经。学东西要活学活用,我们才得到真实利益。
  佛教我们破执著、破分别、破无明,也就是像《华严经》上所说的,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了,你就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你本来是佛,为什么不能成佛,搞成这个样子?就是你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三样东西都有,你是六道凡夫,道道地地的。三种里面,如果能够放下执著,你就证阿罗汉果;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你就成佛了。最低限度,你是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经上讲得很多。
  学佛,最重要的好老师!你得跟着好的老师,你才会有成就。这些大德,他们的承传都是高人。李老师学过密、学过禅。黄念老的禅跟虚云老和尚学的,密也是有两个很有名的上师,他自己是金刚阿闍黎,从禅、从密最后回归到净土。晚年,注解完成之后,一天十四万声佛号,念了半年,他往生了。这两个人,我很清楚,就是为这部大经来的。大经五种原译本,初学的人学习都有困难,因为五种原译本内容差别很大。少一种,佛所讲的意思不圆满,五种都读很麻烦。你们诸位看看,五种原译本都在,我还印了九种本子都印在一起。你自己去看,九种本子都好,依任何一种都能成就,你喜欢依哪一种,你就用哪一种,没有限制的。各人根性不相同,一种法门契一类根机,度一类众生。念佛法门普度一切众生,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稀有难逢。
  最重要的,经用意何在?第一个作用,帮助我们破迷起信。你看这么一大段经文不都讲这桩事情吗?帮助我们建立信心。第二个作用,你契入境界之后,经给你做证明。你悟入的境界,你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跟经上所说是不是一样?一样,真的不是假的。那不一样?不一样是魔现的,不是真的。经就这么两个作用,一个是印证,一个是起信。我们从这部经,对西方确实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真正想发愿求生,目的达到了。这个目的九种本子都有,所以说我们对九种本子作平等观。为什么要会集?是便利一类有情众生。那我的根性不行,我读古人这个译本有困难,夏老这一会集,我看起来很舒服。原译本里很艰涩、深的地方,他都会得浅,一看就懂,一点都不难,读了之后法喜充满,它适合我的根机。我并不排斥其他的本子,不可以!那是有罪过的,不可以毁谤。因为都能帮助众生建立信心;修行契入境界之后,都能帮助你印证你的境界是真的还是假的,这两种作用要知道。
  三法印要清楚,这是总的指导原则。所以人问的时候,你说这个经不好,不好能帮助我起信心,我真信了,我真发心了,目的达到了。真信了,经要不要念?不需要了,一句佛号念到底。眼前摆的很多例子,锅漏匠的例子大家都熟悉。锅漏匠不认识字,虽然出家了,一天经都没听过,念佛堂一天也没有去过。一剃了头,就自己住小庙,一个人住。师父就教他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你老实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将来一定有好处。他老实,他也不问好处,有没有什么好处不问,他说行,我就听你的话,就一句佛号念到底。念了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往生之后,因为在乡下,那时候没交通工具都走路,到谛闲法师那里报信,一个来回三天,这老和尚回来替他办后事,看他还站在那里。老和尚对他赞叹这两句话,你们听听感觉是什么味道?老和尚称赞他,天下弘宗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你成就了,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也比不上你。这个称赞还得了!如果你把这个经告诉他,这个经是有问题、那个经有问题的时候,他决定不能往生。把人家一生往生的机会掐断了,这是什么因果?这是断众生法身慧命,这个事怎么敢做!
  所以对于任何不同的法门,我们只有赞叹,学善财童子。你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修的法门各个不同,善财都是礼赞、欢喜,明白了,他不学。他礼敬、赞叹,他不学,为什么?他学了净土,学了念佛法门。念佛法门谁告诉他的?吉祥云比丘告诉他的。这个是什么?五十三参第一参,先入为主。后面为什么要学?学了是为接引众生,众生根性不相同,要用种种不同的方便法门。你要知道,接引最要紧的意义是什么?帮助他生起信心,信自己、信佛、信老师、信这个修学的法门,然后真学真干,他就成功了。这个道理重要!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不会受人动摇了。他们来谈论经典,的确这个功过优劣,我们笑笑而已,我们没有资格参与。这不是普通人的事情,这大善知识的事情。但是大善知识在一起,心都清净的,万法皆空,一尘不染,他圆融了,没有一法不圆融,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圆融了。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人家入那个境界,入不二法门,我们在这里还分二、分三,把心愈分愈乱,愈分信心就愈降低,到最后信心完全没有了,把念佛的功夫全毁掉,这就上了大当。所以记住,万缘放下,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一切经都放下。我今年八十六岁了,还搞什么?死期快到了。我不念别的,现在跟印光大师一样,天天念这个死字,把这个死字挂在墙壁上,每天看它。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想到极乐世界。那到极乐世界,就一句佛号,我就守住一句佛号。我用的是印祖念佛的方法,心里头计数,一到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个方法好,杂念进不去,妄想进不去,能够让清净心现前。
  经教统统放下了,你叫我现在去教学,我精神体力不足了。所以为了这部经,我跟大家做证明,这部经确确实实能帮助现前这个时代,能帮助世尊末法往后九千年。信愿持名,往生净土,决定是真的,决定是实在的。我今天一切经放下了,天天读的经就这一本。看参考资料,就看黄念老这个注解、集注,它是集注,也是会集的,这个注解是从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里面会集而成的。经是会集本,注也是会集本,我跟大家分享也是会集的,我还常常用近代科学家讲的,引用经句,也是会集的。目的是什么?目的让我们真正能相信,真正能理解,真正发心老实念佛,功德就圆满了。三藏十二部,年轻人可以去悟,为什么?他有时间,他还能学,我不需要了。一句阿弥陀佛,行了,不要搞得太多、太杂了。
  「三法印」,第一个是「诸行无常印」。第二个是「诸法无我印」。行,行有迁流的意思。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相似相续,这就是迁流的意思。所以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无常。你看,一秒钟,我们依照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这诸行无常。第二个诸法无我。法,有为法、无为法都包括在里头。行是有为法,也就是阿赖耶的三细相。诸法无我,这个法通无为法,有为、无为全在里头。无我!我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体,它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所看到的实体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是什么?刹那生灭。这个现代科学家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第三个「涅盘寂净印」。涅盘,梵语,翻作中国的意思就是灭,苦集灭道里头的灭谛。灭什么?灭烦恼,灭生死。烦恼是生死的因,生死是烦恼的果,这两者俱不可得,所以统统要放下,这是小乘经最高的境界。
  「智度论二十二曰」,说佛法印有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现在我们对这个很清楚。「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盘」。大乘中说的「诸法不生不灭,一相所谓无相」,跟小乘涅盘讲的完全相同。玄义第八卷说,「释论云: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盘」,有这个意思,那就是佛说的。为什么?佛承认,佛的法印印上的。「修之得道」,你依照这个方法去修,你一定会成就。没有这三法印,那是魔说,跟这个不合,这就是魔说。大乘经只有一法印,「但有一法印,谓诸法实相,名了义经,能得大道」。大乘经什么?说一切法的真相,实就是真实,不是讲假的,完全给你讲真的。讲真的,那就是确实是宇宙之间的奥秘。这现在的,现在学术里面,就是属于最高的科学跟最高的哲学,探讨宇宙怎么来的,万物怎么来的,生命怎么来的。你统统都明了了,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世出世间一切问题自然能解决。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你迷在里头;了解事实真相,你全悟了,不迷了。所以这些原理原则我们明了,就不会被外面境界迷惑。
  比什么都重要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这个要真正承认,果然承认了,一切经要不要没关系,不重要了。你们争论,你们去争论去,我不参入、不搅和在里头。我跟诸位讲过很多次,这个是李老师以前常常告诉我,讲乡下阿公阿婆老实念佛,他们年岁大了,一天到晚就是一串念珠,阿弥陀佛念到底。痴痴呆呆,你问他什么话,也不知道听到没听到,他总是笑咪咪对着你,一声一声佛号灌到你耳朵里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问什么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他不会说别的话。你称赞他,阿弥陀佛,你骂他也阿弥陀佛,什么都是阿弥陀佛。这种人将来往生,我肯定他们都是生实报庄严土,而且是上三辈往生,为什么?暗合道妙。他对经教懂不懂?不懂,可能一生没有听过经,可能里面很多不认识字。
  倓虚老和尚跟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早年,哈尔滨极乐寺刚刚建成的时候,传戒,传一次大戒。请谛闲老和尚做得戒和尚,那住持就是倓虚法师,当家师是定西。有一个出家人到这个道场来,来做义工。老法师问他,你能做什么?他愿意看护病人。传戒,那个时候是五十三天,有些伤风感冒需要人照顾的,他专门照顾病人,很好,留了他。住了十几天之后,他来告假,他说他要走了。倓老有涵养,那你要走就走,没说什么话。定西法师就非常不满意,把他教训了一顿,你一个出家人到这里来讨单,要到这做义工,怎么这个戒子还没有进堂,你就想走了。修无师说,我不是到别的地方,我到极乐世界去。这两个老和尚紧张起来了,几时?不出十天,请求老和尚给他准备两百斤劈柴,准备火化。这当然,老和尚同意了。这个难得,不容易。这一次开戒,有人在这个地方预知时至往生,这好事情。到第二天,他又去找老和尚,他说老和尚,我明天就走了。这就赶紧替他预备后事,到第二天真走了。修无师在家的时候做泥水匠,也是不认识字,没念过书。出家之后,在寺庙里头做苦工,修苦行,别人不愿意做的全他做,无怨无悔,一天到晚就一句佛号。这说明什么?老老实实,这一句佛号就成就了。
  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很多,这个重要!别人提出这些问题,有同学来送给我看,我哪有时间去计较这些,我要计较这些的话,我这一生往生的机会就没有了。我看到之后就叫他们,你们把这些资料送给韦驮菩萨,请韦驮菩萨处理。自己想都不要想,没这回事情,好好的把佛念下去,这个重要。不过有一桩事情,有人告诉我,现在有人送往生,就是助念,用三时系念,这是大错特错。我们过去这个三时系念是怎么做的?是一个大的活动,办讲座,讲座圆满的那一天,因为听经当中有很多有缘的众生,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他们来听经。经圆满之后,做一堂三时系念佛事,冥阳两利,做为大回向,是这个意思。这个诸位一定要搞清楚。
  至于怎么样送往生,印光法师说得很多。净土宗里头还有两个小册子,早年的《饬终津梁》,文言文写的,文字比较深,后来有人把它用白话文写出来,叫做《饬终须知》,那个就是送往生的。我在美国那个时候,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重要地方我用红笔把它画起来,以后有人印出来了。我那是做什么?是交给我弟弟,我母亲往生的时候要依照这个去做。我把这一本书寄给我弟弟,好像大概一个多月之后,我母亲往生就用上了。往生的时候,送往生就一句佛号,连开示都不能讲。讲开示是什么时候?这个人还没走,告诉大家,他看到什么人来了,家亲眷属,都是老朋友,来了,这个时候提醒他,只有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才可以跟他去,不是阿弥陀佛,一概都不要理会。开示就讲这一句,不讲别的。如果看到别的菩萨、别的佛,提醒他,不能跟他去,一定认定了阿弥陀佛才跟他走,没有二话可说。说其他的都叫打闲岔,都让他分心,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临终关键的时候,那就是一心专念。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这个是一定要记住的。
  三时系念不是送往生的,三时系念是属于超度佛事,但是冥阳都超度。你看里面的开示说得多好、多精彩,我们用三法印、一法印都可以印证它。所以这一样东西,在今天这个时代值得提倡。果然我们能够依教奉行,确实能够化解灾难,个人少病少恼,居住的地方少灾少难,学习的人愈多愈好。
  净宗一定要记住,听经为主,念佛为主。道场,我们这几年来极力提倡宗教要回归到教学,免得人家说我们搞迷信。寺院庵堂是学校,讲经的法师多,叫分座讲经。每一个讲堂都开课,喜欢听什么经,就跟着这一个法师,你就专听他的。每一天讲经不中断,这样佛法就能兴旺起来;不讲经,佛法决定不能兴旺,而且愈演愈烈,都是往错误的方向去走,非常可惜。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都是怀疑,没有智慧。
  『不了佛智』,我们看注解。「昙鸾师《略论》云:不了佛智者,谓不能信了」,信是相信,了是明了,不能深信,不能明了,「佛一切种智」。不了,所以才起疑。「此一句,总辨所疑。下四句一一对治所疑」。圣学最忌讳的就是怀疑,不像科学,科学怀疑没有问题,怀疑能发现问题。圣学它是圆满的,它是称性的,一怀疑就坏了,一怀疑就走偏了、就走岔了。要用什么样去学?真心去学,真心离念。什么叫真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叫真心,用真心就见性了。见性,见到佛性;用闻性去闻、去听,听到声性,色受想行识不叫尘,不叫六尘,都是自性,明心见性,这是真正回归自性,见性成佛。
  所以佛法修学跟世间不一样,用世间方法来学佛法,佛法变成世间法。尤其是斤斤计较这些经论,把我们宝贵的精力时间全部浪费了,经题上告诉我们,清净心、平等心、觉心,都得不到。这五个字是学佛三个成就,最小的成就是清净,中等的成就是平等,高等的成就是觉悟,分配在阿罗汉、菩萨、佛陀这三个人身上。净宗是一乘法,一乘法是成佛的方法,净宗的觉悟不在现前,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个跳板,往生极乐世界,再进一步明心见性。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想见性,做不到,不得已我们要到极乐世界去。到极乐世界,保证你见性成佛,这就太难得了。所以往生就等于成佛,你说这还得了!我们往下看。
  下四句一一对治所疑。「净影、法位、元晓诸师均同上之说」,他们的说法都相同,都是「以不了佛智一句为总。余四为别」。下面大乘广智,这个『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不了佛智这一句是总。「《净影疏》云:初言不了佛智此句是总。不思等别。佛智渊深,余不能测」,这是先把名词解释出来。佛的智慧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实在讲,人人都有,个个不无,只是我们迷失了自性,虽有,它不起作用,问题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起作用?大乘教上常讲,三大类的烦恼把它障碍了。第一类的烦恼是无明烦恼,名字起得好,为什么?智慧是明的,本来是明的,现在不明了,叫无明。无明是什么?大乘教里头常说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无明,无明就是一念不觉。本来是觉,这一念不觉了,这个问题很深,很不好懂,《楞严经》上有很长的一段文字说这桩事情。到最后,佛用「演若达多迷头认影」这桩事来做比喻。因为一念不觉它没有原因,什么缘故都没有,突然的会发生这个事情,这个比喻我们容易懂。
  我这个年龄,念小学的时候,正是中日战争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小学五、六年级(就是高年级的)就有军训,跟日本人打仗,小孩就受军事训练。政府派的有军官,在学校里担任教官,教军训的。这普通时间没有的,抗战是非常时期。那军训每一天要演习的就是紧急集合,教官一吹哨子,三分钟,服装整齐,要到操场去排队。这个时候,一念不觉来了,你就会看到,也许是我们自己,也许看到同学。你看他服装穿得很整齐,慌慌张张,到处问人,你有没有看到我帽子?到处去找,找不到。人家告诉他,你帽子不是戴在头上吗?一摸,是真的戴在头上。什么时候戴在头上他忘掉了,那就是一念不觉。没有理由,吓得一身冷汗,人家一点,原来摸真在,这就是迷了。这迷是什么?多半都是紧张,过分紧张,出这个现象。佛用这个做比喻,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无明就是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无明。一念就是不觉,不觉就是一念,没有原因,突然起来的。
  那成佛了,完全觉了,还会不会再有一念不觉?这个问题是富楼那尊者问的。释迦牟尼佛说,不会了。世尊比喻,譬如黄金,在金矿里面它是不觉,经过冶炼,提炼成为纯金,它不会再变成金矿。这就是告诉我们,真正成佛之后,不会再迷了。不但真正成佛不会迷,真正成阿罗汉就不会再迷了。阿罗汉觉悟虽然没有圆满,他逐渐,有快有慢,各人的缘不相同,最后都会达到圆满。也就是说,他只会往前进,不会往后退,纵然有退,他退有个点,不会退得很多,再加功用行,他又上去了。
  这个大乘经读多的时候,你就全明白了。无明障碍我们,让我们不觉,很难断,因为它太微细了,我们找都找不到它;分别就比较容易,我们有这个概念;执著,这是更重的烦恼,日常生活当中,统统受它们的支配,自己不自由,做不了主。就是什么?贪瞋痴慢疑,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搞这些,这些都属于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放下了,放下不是事,放下是心,心里头执著这个念头断掉了,这就真放下了,这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果也有浅深次第不同,小乘经上告诉我们四果四向,总分八个阶段,慢慢的一步一步去学。我们初学,在第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初果向,我向着这个方向走,但是没走到。如果走到了,走到就证初果,那真的就登堂入室。证初果,叫圣人,初果向还是凡夫。初果就是圣人,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这里头第一个身见,知道身不是我,把这一个执著放下了,不再执著身是我。第二个边见,边见今天讲的对立,这个概念没有了,不跟一切人对立,不跟一切事对立,不跟一切万物对立。不对立就能够和谐相处,所以六和敬他能做到,六和敬的基础就是不对立,对立就不和了。六和,凡夫做不到,证得初果的人能做到。证初果无论是出家在家,在家也能证果,在家也可以证四果罗汉,这个与出家在家没关系。与什么有关系?放下有关系,真放得下,不再计较了。再成见放下,没有成见就没有争论,真正能够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一定要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众生,言教是补助的,不是主要的,主要是德行,身教。别人看到你很好,向你请教,你是怎么修的?这才用言语教他。他不问,不说。我们自己做得很好,样样都如法,让他看。看了,他一定会来找你,向你学习,这个时候你教他。他不找你,没这个必要。你找他,他不肯学,他不愿意学,这里头就有过失,这种过失佛菩萨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佛说法一定要有启请的,没有启请不说。凡夫不知道启请,菩萨知道,代我们启请。佛跟菩萨说法,我们在旁边听,沾光了。那这种问,叫利益有情问。菩萨知不知道?知道,明知故问。所以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而且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用。譬如,外地来了初学的到这来看我,像我们看老师,老师有很多好的教诲,他们问不出来,那我们趁这个机会就可以向老师提问题;提问题,老师讲解,大家听,他都懂了。为什么一尊佛成佛,千佛拥护?这个千不是数字,就是很多佛都跟他一起示现在同时同处,帮助他教化。如果没有这么多人问,佛怎么能说这么多经,那经都是问出来的。无问自说的太少了,《弥陀经》是无问自说,《观无量寿佛经》跟《无量寿经》都不是无问自说的。所以什么?帮助老师教学,那个帮助老师教学的是老师的学生,实际上,他早就成佛了,他不成佛,他问不出来。所以这是在表演,让这些初学真正得利益,问的人功德无量无边。
  阿难在这一会当中,这是他发问问出来的。释迦牟尼佛示现,什么示现?念佛。念佛,又得到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加持,所以这个身体、身相特别庄严,从来没有过。阿难请教,世尊今天示现这样庄严,当然心情很好,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那你今天的心好到极处了,才会有这种表示。那佛就为他说出这部经典,讲出西方极乐世界。佛在那里念阿弥陀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心想就得弥陀威神加持,而且也得到一切诸佛加持。为什么?一切诸佛没有一个不赞叹阿弥陀佛的,你只要跟阿弥陀佛沾了边,一切诸佛都护持你、都加持你,原因在这里。那佛这一说,就说出这部大经,这部大经你说度多少人?多少人知道有这么一桩事情,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结果都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所以讲的人功德无量,问的人功德也无量。
  底下说,佛智渊深,余不能测。佛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深广没有边际,成佛才知道,等觉菩萨都不知道。等觉菩萨没契入法性,在净土就非常明显,净土成佛是常寂光。什么人住常寂光?等觉还有最后一品生相无明的习气没断,这一分习气断掉了,他就入常寂光。那换句话说,这个无明习气没有别的障碍,就是障碍他回归常寂光。无始无明习气断掉之后,大乘经里面称他作妙觉,等觉上面叫妙觉,再上面没有了,妙觉才是真正的无上正等正觉。
  那说正等正觉,在《华严》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叫做正等正觉,没有无上。妙觉是无上,无上不住在实报土,实在讲,实报土不见了,没有了。实报土是怎么现的?是无始无明习气现的。这习气一断,这个境界没有了,像作梦醒过来了。醒过来之后,什么境界?常寂光。身、土都不见了,完全跟光,跟这个寂光,清净寂灭这个佛光融成一体。《华严》上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身没有了,全部都融入常寂光。我们自己将来证到这个境界,也是融入常寂光。常寂光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个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所以佛跟我们感应道交,我们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身。是不是从极乐世界十万亿国土到这儿来?不是的,就在现前。为什么?佛身就在现前,现不现都在现前,我们从来没有离开常寂光,只是自己不知道。
  那在实报土里面,实报土的那个体、那个形相是从常寂光现的,变现的,所以叫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刚才讲了,那叫梦中境界。有,不是没有,他不变,寿命很长。我们用圆教来说,从初住到等觉,要多长的时间无明习气自然就没有了?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只劫。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不是说我们现在念佛成佛,不是的,这不算,证得圆教初住那一天起,三个阿僧只劫。因为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这个境界里头叫无功用道,古人说,「此处用不得力」。为什么?你一用力,你就下坠了。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了。实报土里头没有起心动念,只有起心动念的习气,没有起心动念。习气是什么?众生有感,你自然有应,这是习气应,应,没起心动念。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住世八十年,讲经三百余会,四十九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如果起心动念,他是凡夫。连法身菩萨都不起心不动念了,寂光里头的妙觉如来怎么会起心动念。
  你真正把这个搞通、搞明白了,你才晓得,原来智慧本事不是学来的,一切是你自家本有的,妙不可言!本有的为什么失掉了?就是因为你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它不现前了。不是没有了,它在,你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它就现前,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那我们今天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看作宝,非常喜欢,天天让它在起作用,不肯舍弃它,这错就错在这里。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把这桩事情,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这里讲的五种智慧,是自己自性本具的,叫不思议智。
  「佛智众多,非言能尽,言不可称」,没法子说。众多,多至什么程度?一般人常讲,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众多。佛没有一样不知道的,世出世间极其隐密的事情他都晓得。极微之微,这是极其隐密,阿罗汉、菩萨都不知道,阿罗汉的天眼、菩萨的天眼看不到。极微之微,就是今天科学家发现的微中子。小到什么程度?微中子的体积是一个电子的一百亿分之一,一百亿个微中子聚集起来,体积等于一个电子。肉眼看不见,天眼看不见,三贤位的菩萨看不见,十地,一地到七地看不见,到第八地才看见,虽看见,不是很清楚。到等觉、妙觉才真正彻底搞清楚了。从这些地方看,佛教不是科学吗?
  今天科学家发现了,微中子发现了,物质这个事情搞清楚了。可是物质是念头变现的,念头这个事情,科学家开始发现,真相没清楚。这个意念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意念?这没有搞清楚。所以科学还有发展的空间,等到他把阿赖耶全部搞清楚了,科学就达到最高峰了,再没有东西被他发现了,宇宙间的奥秘统统揭穿了。那这些东西从哪来的?是自性变现出来的。科学家见不到性,就是说常寂光他见不到。为什么?科学家必须要有东西、要有现象,研究他有个对象。自性没对象,自性就是常寂光,佛经上也叫它做大光明藏,都说这桩事情。因为它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科学、哲学对它一筹莫展。如何能接触到它?佛说唯证方知。仪器能观察,还是有东西看的,有现象;没有现象,你怎么看法?所以它离开现象,这叫无为法,有现象就是有为法。有为法,科学全能达到,无为法一点办法都没有。无为法要用禅定,要用内功,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一丝毫都没有,连习气都没有,就见到了。
  见到,你就融入了,这是真的,为什么?永恒不变。六祖惠能大师入这个境界,你看他的五句话,虽然简单,其味无穷。第一个说,自性是清净的,决定没有任何染污,为什么?染不上。它不是物质,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怎么染?它不生不灭,它本自具足,它什么都不是,它什么都能现,什么都能变,它什么念头都没有,但是没有一样东西不知道,你问它,它全知道。能生万法,众生有感它现相,你希望见什么样的身,它就现什么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妙!不是随自己,它自己没有意思,现相完全随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众生想什么相,它就现什么相,想个蚂蚁,它就现蚂蚁相;想个蚊虫,就现蚊虫相;想佛,就现佛相。它没有意思,它是照见,像一面镜子一样,你想什么,它就现什么,真妙!
  这是性德,一定要相信自己,大乘经上讲的全是自己,没有一个字是讲心外之法。心外没法,法外没心,说明心跟法交融了。法从哪里来?心变现出来的。心是能生能现,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这真妙!我们没法子解释。能跟所不是一个,能是能,所是所,这个我们好懂,是我们凡夫境界。能跟所是一不是二,我们就不懂了。所以在体上说,叫真空,在所现的相上讲,叫妙有,真空妙有,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它又融在一起去了。这样逐渐逐渐把我们的迷破掉了,一层一层像剥那个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剥到里面完全是空的,你才恍然大悟,世出世间没有一样东西是真实的。所以不可称,它太多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叫不可称。
  「于诸法门,知之穷尽,名为广智」。世出世间一切法,他没有一样不知道,极大的,叫大而无外,他知道;小而无内,他也知道。这是六道凡夫做不到,四圣法界也做不到,实报庄严土里面,位次低的法身菩萨也做不到,为什么他要说八地以上?小而无尽,重重无尽,这个境界不好体会。贤首国师在宫廷里面讲这一段东西的时候,这皇上纳闷,无法体会。贤首国师请皇上在大殿门口建一个八角亭,当然很快就建好。八角亭每一面,有八方,八面,每一面放一面镜子,那时候镜子是铜镜,上面天花板上一面镜子,下面地底下铺的也是一面镜子,这一共十面。建好了,贤首国师请皇帝到亭子当中站一站,他到这一看,一看到自己的身体无量无边,没有穷尽,他明白了,没有边际。这是让他能体会到,体会到是彷佛,不是真实。真实要亲证,那是定功,很深的定功。佛给我们说,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里头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没底。这个相,幻相,两面镜子对照能显示出来,你看不到底。但是你要记住,不论大小、不论久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可别执著它,执著它就错了。
  佛在经上没有说极微之微这个东西是真的,没说。现在物质现象是假的被科学家揭穿了,下面一个就是精神现象,就是念头,念头也不是真的。念头能变,万物所变,所以科学家提出这个概念是正确的,这个概念就是佛讲的境随心转,科学家提出这新的概念是「以心控物」,用念头来控制物质。这就是把物质现象搞清楚之后,发现物质的基础是念头波动的现象,所以提出以心控物。以心控物,也就是说,我们用意念能够改变世界,用意念能够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第一个就是健康,我们身体疾病不需要医药,用念头能把身体健康恢复。所有的病毒、所有的感染与意念有关系,所以佛菩萨不生病,为什么?他没有邪念,他没有不善的念头。经典上告诉我们,贪瞋痴慢疑这五种不善的念头,对我们五脏六腑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贪瞋痴慢疑这五种烦恼都有,你的五脏一定有问题,你的五官也有问题。五官是什么?眼耳鼻舌身,一定有病态,五脏有病毒。如果反过来,贪瞋痴慢疑这五个统统断掉了,你的病毒立刻就消失了,自然消失了,你身心毛病都没有了,就恢复健康。这个道理现在科学家承认,那就要通过实验来证明他所说的是真的。这对身体,现在功夫做的对身体,不但身体,外面环境能转变。
  日本江本胜博士在东京做了一次实验,他找了三百多个人,大概有三百五十多人,请了一位老和尚,九十多岁的老和尚,带领大家在日本琵琶湖。琵琶湖是内海,很大一个海湾,这个湾水里头不流,死水,二十多年来水很脏,染污很严重,气味很难闻。他们在这做实验,这三百多个人在一个小时这个时间里,把一切念头放下,大家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说一句话,「湖水干净了,我爱你」。你看,就这一句话,「湖水干净了,我爱你」。老和尚带头,三百多个人,这样念了一个小时。到第三天,湖水真的干净了,难闻的气味没有了,他有照片给我们做证明。这样保持了半年。江本来告诉我,我就给他说,我说最好你们每三个月去做一次,那水不就常年都保持了吗?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去做。真的,不是假的。
  于是科学家提出来,应对地球的灾难太简单了,只要我们把贪瞋痴慢疑断掉,地球上什么灾难都没有了。为什么?贪心感应的是水灾,海水上升,海啸,江河泛滥,贪婪感得的;瞋恚感应的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气候不正常,与发脾气有关系。咱们什么事情都不要发脾气,这个灾难就没有了。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怀疑,现在出现了,山崩下来,地突然掉下去了,山崩地陷是怀疑。对人身体来讲,怀疑就是没有自信,你的免疫系统丧失了,你很容易感染疾病,就是你没有抵抗力了。不怀疑就是有抵抗力,你不容易感染疾病。你看看,这五种不正常的心态感染着山河大地,不是自然灾难,科学家知道是人意念所感应的。
  「位分高出,名无等伦最上胜智」,佛的位分,地位太高了,在等觉菩萨之上。所以,名这种智慧叫无等,没有人跟他相等。无伦,伦也是同等。无等、无伦、最上,再没有超过他的殊胜的智慧,这都是赞叹佛的智慧。所以不了佛智,这一句话是总说,后面四句都是这一句话的别说。从这个四句我们就知道,佛的智慧不可思议。
  「唐海东元晓师」,唐朝在中国留学的,海东是现在的韩国,那个时候日本跟韩国许多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元晓师是个很杰出的人,他把佛法传到韩国去了。「更于余之四句,配当四智。如《宗要》云」,他配什么?配在阿赖耶转识成智,这四种智慧: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他把这个配在这四智上了,行,也能讲得通。今天时间到了,明天我们接着学这一段集注。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