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三六九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2-24 10:46
標題: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三六九集)
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放下自私自利、是非人我、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嗔痴慢、七情情执、怀疑嫉妒、爱憎怨亲、胜负得失、控制占有。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六九集) 2013/7/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3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六百四十九页,第五行看起:
『各自异行』,解释前面经文,第一句,「各自异行,表种种不同之宝树各各依类成行」。这个情形,我们观光旅游的时候也见到过,我们地球上树木花草,确实是同类相聚在一处,一片广大的森林,我们看树的种类就是一种,没有其它杂的东西夹杂在里头。《易经》上所说,孔子说的,「物以类聚」,指动物、植物,总是同类它聚在一起;「人以群分」,人也不例外,人与人的相聚都是志同道合,嗜好相同的,他们常常聚在一起。喜欢唱歌的跟唱歌的在一起,喜欢打麻将的,他的朋友都是牌友,读书人喜欢跟读书人在一起,物以群分,这个是天性。所以极乐世界的宝树也不例外,一定是同类,而且排列非常整齐,这是妙德。我们走进原始森林,看的都是参天大树,几百年的、几千年的,称为神木,排列并不是很整齐,极乐世界排列很整齐。
『行行相值』,「《定善义》」,定善是修禅定往生的,《十六观经》前面十三种都是定善,定功浅深不一样。换句话说,不是事一心不乱,就是理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定善。《定善义》说,「彼国林树虽多,行行整直而无杂乱」。树的排列一行一行整齐,树都长得很直,没有杂乱,杂是不同种类的,没有;乱是没有秩序的,也没有,非常有秩序。「实」是说的果实,「实谓果实,不差其处,故云相当」。它长的处所非常恰当,就像画家画画一样,画一棵大树,哪个地方有个枝,哪个地方有叶,哪个地方有花,哪个地方有果,排列得非常巧妙。这些树木花果都叫人看到非常满意,生欢喜心,这个是阿弥陀佛性德的流露。
『荣色』,「繁茂之形色」。荣是茂盛,色是颜色鲜艳。『光曜』,「光明照耀」。『不可胜视』,真的是目不暇给,我们一般人说「五色缤纷,目光难辨」,你看到太美了,无法形容,无法想象。换句话说,你看不出极乐世界这些景色,我们讲的是大自然的景色,美妙到找不到丝毫瑕疵,那么样的完美。我们知道,大乘经里头佛常常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环境,随着正报转。正报有欠缺,依报就不圆满;依报里头没有欠缺,找不到瑕疵,我们就知道正报的圆满。正报第一个是念头,第二个是言行,极乐世界的人心是清净平等觉,没有例外的,人人都是清净平等觉,这个是圆满,表现在外面的行持、言行,诚信、仁慈、博爱,所以感得依报如此殊胜美满。阿弥陀佛本愿是因,一切众生信愿持名这是缘,因缘结合,自然显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
下面,「又《定善义》云:诸宝林树」,诸是众多,说之不尽,这些宝林的树,「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无漏」,我们参考数据里头有简单的批注。「有漏无漏条:离烦恼之清净法,及不为增长他烦恼缘之法,谓之无漏」。也就是自己身心清净,烦恼习气也尽了,这是无漏。小乘的无漏只限于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尽,习气也断尽,这个就是无漏。第二,外面六尘境界,内外一起讲七情五欲,七情是里面的烦恼,阿赖耶的不善种子,外面是财色名食睡,六尘的烦恼,都不能干扰,心地恢复到清净平等,这叫无漏法。「诸漏永尽,非漏随增」,非漏就是无漏,无漏,纯净纯善增长。所有一切烦恼断尽,纯净纯善天天增长,这叫「性净圆明」。自性本来清净,圆满光明,智慧德能相好自然现前。「若在佛果,乃为究竟无漏。」所以加个究竟,说明他是妙觉如来。等觉以下不加究竟,就称为无漏法。
「皆从弥陀无漏心中流出」。我们要常常记住世尊一句教训,它非常重要,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时时刻刻记住这一句,然后才真正知道,一个人在这个世间,所有的际遇都要自己负责任,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怨天尤人是罪、是业。为什么?与外面境界不相干,没有人惹我,我也没有能力惹别人,全都是自作自受。修行修什么?修行就是回光返照,这叫看破,把自己照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净、善要保任,佛教的名词叫保任,就是保护好;不净、不善要把它放下,这叫修行。所以真修,与别人不相干。修行这桩事情,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完全要靠自己。有没有人障碍你?没有,障碍不了。一切善与不善,全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被染污了,这个责任要自己负。别人送给你,你自己接受,就要负责任。别人送来了不接受,不要放在心上就是不接受,永远保持心是清净、平等,觉而不迷,这叫真修行人,这是真正的佛弟子。
不要说世间善人给我们讲的这些善法不能放心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一切经教也不能放在心上,这个要知道。经教放在心上,你不能成就,你成不了佛。为什么?自性清净心里头一法不立,你怎么还有佛法?所以佛说得很好,我们自己千万不要搞错,佛在《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是佛法。释迦牟尼佛给你讲了四十九年,不能放在心上,你了解意思,明白就好;放在心上,你的心被污染了,被释迦牟尼佛污染了。这个污染虽然是善,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果报在三善道;如果不放在心上,你超越六道轮回。佛没有骗我们,佛对得起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自己误会、搞错了,学佛学了一身的烦恼,不会学,处处着。佛就是教我们不要执着,不要着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华严经》上说的。佛说得清楚,我们要真正听得明白,得其受用,受其利,不受其害,这叫善学。佛菩萨善教,我们要善学,才能真正得到利益。在如来果地,这个果地是法身菩萨证得的妙觉果位,妙觉果位称为究竟无漏,等觉以下都称为无漏。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科学家接受了,即是真心所现,法尔如是,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
「由佛心是无漏故,其树亦是无漏也。乃至亦无老死者,亦无小生」。小生是什么意思?从出生到成长天天变易叫小生,我们今天讲的相似相续相,这叫小生,也就是生灭不住,前念灭,后念生。所以「亦无初生渐长」,初生的现象没有,逐渐长大的现象没有,它不生不灭。「准上之义,则彼国宝树,皆阿弥陀无漏心中所流出,无有老死,亦无迁变,故无初生与渐长之相」。极乐世界跟十方诸佛剎土大不相同。诸佛的实报土是相同的,诸佛的方便土、同居土就大不相同。为什么?众生的业不相同,众生烦恼不相同,众生的染净不相同,众生的善恶不相同,果报千差万别,无量无边。
西方极乐世界它是无生之界,虽然它有凡圣土,它有同居土,它的凡圣土、同居土完全是依据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圆圆满满转变过来了,染转变成净,无明转变成智慧,业,造的业转变成德能,果报转变成极乐世界。这个世界不生不灭,不变不迁,它没有改变,永远是这个样子,这是遍法界虚空界诸佛报土当中第一殊胜,无与伦比。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地方是无生之界,没有生灭,人到那边去化生,在莲花里面就起变化。莲花是我们化生之处,怎么化的我们自己不知道,是阿弥陀佛智慧本愿威神加持。我们自己确实不知道,佛来接引,花开的,我们坐在莲花里面,花就合起来,到极乐世界花开了,我们见佛了,完全变化成功了。我们坐进莲花那个时候是神识,一般人讲灵魂,没有肉体。花开见佛的时候,那个身相完全不一样,跟阿弥陀佛的相完全相同,跟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相好、光明也相同,叫不思议境,这个变化是究竟圆满成就了。
正报如是,依报亦如是,依报随着正报转,「故林树亦住无生」,它住在极乐世界也是不生不灭,「亦是无量寿」。人无量寿,树木花草样样都是无量寿。「有情无情,平等一味」。有情是菩萨,无情是山河大地、树木花草,平等一味。「囫囵是个不可思议」。总而言之,这个囫囵可以说整个,整个的意思,圆圆满满,一样不缺,这叫囫囵。这两个字用来形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国土、佛、一切菩萨全包括在其中,囫囵是个不可思议。「以不可思议故,如下所云,树出妙音,自然相和。」下面还有经文,我们往下看,树不但是无量寿,不迁不变,它的作用广大也是没有边际的。请看经文:
【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
树不但有色让你看,还有非常美妙的音声供养你听。「无漏清净风」,《会疏》里头说的,「故云清风」。人心无漏,人身体就无漏,人居住活动的环境也无漏。清风吹在身上,风是无漏的。『时发』,「应时而吹,故云时发」。什么叫应时?需要它的时候它就来,不需要的时候没风,需要的时候风就来了,自然的。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都不可思议。为什么?从理上来说,极乐世界的每一个人都不起心、不动念,没动念头,自然就有风,风来得恰到其时,妙!这人没有想到我现在要风,没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什么时候想到要风,什么时候想到不要风?
这桩事情,我们从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可以体会到一些信息。我们起心动念对着这一杯水,这是感,水有应,这个感应很明显。没有起心动念的对这个水,水也有感。水感,有没有起心动念?我们相信它没有。我们举一个例子,江本做过实验,用经本,无论写什么样的文字,水都会看,我们看不懂,它看得懂。给它看,摆在水旁边,摆上一个小时,把这一杯水放在冰箱摄氏零下五度,它就结霜,在显微镜下看这个霜的结晶,就有图案给你看。经典是善书,图案都非常美。同样的,不善的书,战争的历史,你让它看一个钟点,反应的图案很难看。证明水会看、会听,我们起心动念它知道,从反应的图案显示出它知道,这些境界都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东西太多了,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说不尽;可以思议的东西,占分量很小,千万分之一。为什么?不思议是性德,性德无量无边,没有数量的;可以思议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有范围,有局限。所以可以思议的不多,不可思议的无量无边。
下面讲「树具德」。『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五音」,五音指的是中国过去古代音符上五个音,「宫商角征羽」,五音。在此地这个不念征,念只,宫商角征羽,这是个多音字。「此五声可摄一切音声」,这括号有解释,「此五声乃中国古代」,乐是音乐,「乐律之本,再加变宫、变征为七声」,跟现在的音乐七声完全相同。「微妙宫商」,宫商在古时候代表音乐,什么音乐?现在所说的交响乐,就是许多种乐器在一起演奏,用宫商代表。这个古乐,我们到云南丽江,那个地方有个老人乐队,都是八十以上的老人,在那里演奏。我每次到丽江一定要去听听,这个古乐太难得,他们也经常出国去表演,中国古代的音乐。他们领队叫宣科,我跟他见几次面。老人那么大的年岁,几年之后都要走了,再找新的,新的大概最年轻也是七十多岁。这个古乐要保留下来,宣科的功德也不可思议。「一切音声」,演奏的音声,「悉皆微妙」。
「相和者,相应。《会疏》曰:愿力所成,不藉鼓吹,故云自然相和。树出和声,显极乐世界一草一木悉皆圆明具德。」经上讲的愿力所成,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所成就的。诸佛剎土,我们能想到,当然有音乐。佛门对音乐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音乐,礼乐。礼,调身的,让我们身的行为都能合法,动作端庄文雅,又能有助于身体健康,行住坐卧四威仪;乐是调心的,让心情舒畅。所以礼乐,礼乐和,人身心健康。古时候教育里,教育落实在礼乐。极乐世界一草一木都能够出微妙的音声,让接触到的、听到的、看到的,都能够增进道业,消除烦恼习气,提升修学的境界,有这么多的好处。他方世界有,没有极乐世界这么多、这么丰富,比不上极乐世界悉皆圆明具德,阿弥陀佛的本愿以及无量劫的修行功德之所成就。我们到极乐世界,过去也是多生多劫,修学不足之处,到极乐世界,快速的都把它填补起来了。最后两句经文:
【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极乐世界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是不可思议的处所,不可思议的境界。
我们再看下面第十五品,「道场觉树」。题解,念老告诉我们,「此品中之菩提树,即第四十一愿」,四十八愿里面,第四十一愿里面所说的道场树,就是菩提树。「品中先显树之广大庄严」,这分成四段,第二段,「显树之妙德难思」,后头还有一段,「末显弥陀愿力,举果明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庄严?都从阿弥陀佛本愿之所来。请看经文,这段讲「树之量」: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
这个树,说明它的高度、它的周围,我们读这个文,菩提树不可思议,太大了,我们无法想象。念老给我们的批注,『道场』,「此有五义」。道场是佛教的名称、术语,什么才叫道场?这里五个意思,能称为道场。第一个,「指释尊于印度菩提树下成道之处」,这个叫道场。释迦牟尼佛在这棵树下入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地方叫做道场,成道之场。第二,「指得道之行法」,修行的方法。「如《维摩经》曰,直心是道场」。直心能证果,直心就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我们现在在一般大众场合介绍菩提心,我用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就是真心,觉悟的心,菩提当觉悟的意思。觉悟的心是真诚,真诚是觉悟的心,我们要想求觉悟,求大彻大悟,不能不用真心。
用妄心永远不会觉悟,要用真心。可不可以对佛菩萨用真心,对一般人用妄心,可不可以?不可以。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不可能分一半是真,一半是妄,这不可能。所以用真心就不能怕吃亏,不能怕上当。怕吃亏、怕上当,这个人不会成就,不要说佛菩萨他没有分,世间贤人君子他也没分,我们得一定搞清楚。真正要搞真的,不能不放下,该放下的统统放下。我们有身体在,身体需要生活,身体生活所需很少。少,我们就少取,不要过分,过分就生烦恼,过分就造业障,造业。真正学佛的人,不要说学佛,学儒、学道都不例外,学圣贤安分守己。学佛,佛告诉我们,安分守己最好还缺一点,还得有一点欠缺,为什么?对这个世界减少贪爱。如果你的生活很丰富,你对这个世间起贪恋的心,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不错,我过得很好。所以佛教比丘,「比丘常带三分病」,为什么?对这个身没有留恋,对这个世界也没有留恋,才容易出六道轮回,这个要知道。佛不赞成我们修福,修福出不了六道轮回。佛赞成苦行,不赞成修福。你看,对大迦叶的苦行,佛常常赞叹,道理在此地,让你对这个世间不想住,不留恋这个地方,要去作佛去,要到极乐世界去。
极乐世界一切如意,会不会起贪心?会不会起瞋恚?不会。这是阿弥陀佛高明,让你享福,享究竟圆满的福报,不起贪瞋痴慢的念头,高明到极处。高在哪里?高在讲经教学不中断,善巧方便达到究竟圆满,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这个世间,不可能佛带着我,不离开我,时时刻刻教导我,做不到,共业、别业都做不到。释迦牟尼佛在世,每天跟在身边不离开的人数不多,出家众,只讲了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随众;在家众,虽没有记载,我们相信人数不会少于出家众。从这个看法,我们推想,世尊讲经教学,听众应该在三千人左右,而不能够每一个人都在佛的身边。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用的方法,化身,我们讲应化身,不离开你。在极乐世界虽然那么多的菩萨,自己感觉到阿弥陀佛专门对我一个人,专门教我一个人。他有极其善巧方便,给我们讲的一切经教,我们都能完全听懂,完全接受。所以在极乐世界,时时刻刻你感觉到的,法喜充满。日新又新,这句话在我们这个世界是勉励大家的,而在极乐世界完全兑现了。阿弥陀佛的大讲堂,初看,佛在讲台上讲经,大众在台下坐在那里听经,细细的观察,阿弥陀佛在每一个人的身边,契理契机为他宣扬佛法,帮助他看破放下,帮助他即身成佛,这是极乐世界无比殊胜之处。道场修行方法,直心是道场,直心是真诚到极处,直心能通无上道。直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我们的心直,妄念不生,不起心、不动念,就跟阿弥陀佛的心,心心相印,智慧就开了。
第三,「供佛之处,称为道场」。这个地方盖的有个亭子,有小的寺庙,里面供奉着有佛像、有菩萨像,这称为道场。第四,「学道之处」,称为道场。「《维摩经肇注》」,僧肇大师《维摩经》批注,上面说,「闲宴修道之处」,这个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学习的地方叫做道场;修行的地方,大家在一起念佛,修行的地方叫做道场。学习善法的地方,善道、养道。还有学校也是道场,学习的地方,多半是在扎根上学习。第五种,隋炀帝那个时代,把所有寺院,寺院两个字都改成道场,道场就是寺院的代名词。「诏改天下诸寺,皆名道场。今经所云道场,是第四义」,是指修道的处所,称为道场。
下面这一段,『菩提树』,「据《西域记》」,《西域记》是唐朝玄奘大师到印度求学的日记,他勤于写作,就是等于是玄奘大师的西游记。因为他出发是向西走,到现在的新疆,越过葱岭,从那边进入印度,他路是这样走法的。那个时候中国、印度都没有统一,国家都是部落,国王就是酋长,小部落的领袖。西域在那个时候有几十个国家,就是现在的新疆,印度也没有统一。中国虽然大一统,唐朝大一统,西域那些小国都是中国的附庸国,也画在中国地图里头。但是中国皇帝没有行政权,他们每个小部落都是独立的,服从中国皇上的领导,大小疑难杂事都向中国皇上请教,是这么一种性质。所以隋炀帝把寺院这个名字改成道场,他所统辖的国家,所有寺院,把寺院两个字改成道场。今经所云道场,是第四个意思,就是修道的处所称为道场。
菩提树,根据《西域记》所说的,就是「毕钵罗树」。这个树现在很多,我们在斯里兰卡看到。阿育王时代,阿育王的儿子、女儿到斯里兰卡来,带了释迦牟尼佛当年成道的那一棵菩提树,菩提树可以插枝的,他截了一段带到斯里兰卡,在斯里兰卡种下去长大了,两千多年了。菩提树长得很大,现在下面搭成架子把它架起来,怕它倒下来。菩提树不难种,有枝条,或者是挖树根,都可以栽培。毕钵罗树,翻译成道树,或者是觉树。「佛在世时,树高四百尺」。印度那么多国家,每个国家的度量衡没有统一,所以它到底一尺是有多长,说法没有一定,考据很困难,每个地方的人都说他们自己度量衡的单位,这就很难。
中国翻译出来的经典,说释迦牟尼佛个子很高,常常讲丈六金身,他的身体一丈六尺。一丈六尺很高,差不多我们普通人两个人那么高,这样的人走出去,别人都看傻了,怎么这么高!所以弘一大师做周尺考,做考据,周朝的尺到底多长,跟现在的尺来比,这一篇文字收在弘一大师《律学三十三种》里面。这个书我收藏了有,可能在澳洲。过去搬家搬的次数太多,景美那里留下有一部分,达拉斯也留下一部分,圣荷西那边也留下一部分,多半都收藏在澳洲净宗学院。弘一大师的考据,周朝的一尺,大概现在合我们的市尺六寸,这差距就很大,它的一丈就是现在六尺。丈六金身,这就讲得通,大概现在的高度一八0、一九0,大概就是这样的,这是个高个子,高不是太多。由旬,说法都不定,印度每个国家有它自己说的长度。
佛在世时,树高四百尺,我们可以相信。「后屡经残伐,犹高四五丈是为此世界之菩提树。今经云彼土树高四百万里」,这《无量寿经》上佛说的。「或以《观经》中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这两个一比,佛太高,树太小,很不相称,但是经上确实有这个字样,谁也不敢改动。下面念老给我们折衷来说,「实则此亦无碍」,实实在在讲,怎么说也没有什么妨碍。「种种说量」,这个量就是度量衡,「皆随众生机宜,故不拘于一格」,我们不要执着这些。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叫城邦国家,部落,小国只有二、三十里;换句话说,就是比较大一点的村庄,他居住在那一方,它就是一国。邻居二、三十里出去,就出了国界,另外一个国家。你看中国在周朝时候,中国的版图不大,北面黄河流域,南面长江流域,还没有达到珠江,也就是现在讲的中原这个地带,多少个国家?八百,八百诸侯。大国,一百里是大国;小国,二、三十里,真的是现在一个村庄。现在一个镇,比以前一个国都大。
中国古时候的文字,诸位要是去研究,很多种不同的写法,是不是造字人造的?不是,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人写法,多一划、少一划不一定。你看用得最多的寿字、福字,一百多个,一、二百个,你去搜集,那是什么?各个不同地方写法,很复杂。统一文字,秦始皇,完全用小篆。像钟鼎、甲骨,那地方的就很多,各个地方不一样。秦统一之后,统一文字统统用小篆。中国的典籍靠这个保留下来流传到现在,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草书,就有很多种流派。「种种说量,皆随众生机宜,故不拘于一格」,这个说法好。「且此经举体是事事无碍,不可思议境界。此处高低纵然有异,若达广狭自在之玄门,则洽入一切无碍之法界。」广狭自在玄门,《华严经》所说的。广狭无碍,广能容狭,狭也能容广,大能容小,小也能容大,互相没有妨碍,这就讲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无障碍的法界。
下面这一段给我们介绍树的庄严,「树之严」。第一段,「众宝严成」,严是庄严,成是成就,比前面说得详细。
【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
树上挂满璎珞,像我们逢年过节大典,把花草树木也装饰得金碧辉煌,一片喜气洋洋。
【云聚宝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
这是说树以及树上的庄严,不思议圣德的成就。我们看念老的批注,『一切众宝』,下面,这两行半文,「显菩提树之庄严」。这是举一个例子,道场树就是菩提树。『自然合成』,没有人工去设计,没有人工去培养,一切无不是自然的。自然从哪来的?「弥陀大愿大力之成就」。大愿是四十八愿,大力除了五劫考察学习之外,阿弥陀佛从初发心到成佛道,无量劫,无量劫累积的修学功德不可思议,用这些愿心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自然如是,不假造作」。不需要造作,自然变现出来的。『敷』,「开显」的意思。『荣』,「繁盛明丽」。繁盛,我们讲树木花草非常茂盛。这些树木花草统统放光,所以说明丽。『晖』,同光字边的辉。「意为此树亦是一切众宝自然合成,是故华果繁茂秀丽,光明普照。」佛的光明普照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没有一个漏失的,阿弥陀佛菩提树光亦如是,也是遍照十方世界,依正庄严。所以这个树也是一切众宝自然合成,花果繁茂秀丽,光明普照。
「复有下」,『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显树上之庄严」。到处都是珍宝,珍宝太多了,像我们现在看到,我们这个大地泥沙一样,这个大地泥沙、瓦砾太多,极乐世界是珍宝太多,跟我们的泥沙没有两样,到处都是。「《往生论》偈言: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无量宝,这个不是以类聚的,杂聚,美不胜收。罗网,现在人很少见,古时候宫殿的上方编织罗网,用铜丝编成的。你看里面没有障碍,透明的,看得见,手碰不到。为什么用这个东西,作用在哪里?宫殿的建筑完全是艺术品,雕梁画栋,梁柱雕这些花纹、故事,它的柱子、它的栋梁都是非常高的艺术品,彩画,只许你看,不能去摸,每个人去摸,将来这个就很难看,用铜网,铜丝编成的网,把它围绕住。另一个用意,怕鸟去做窝,有铜网,鸟飞不进去,这就是保持这些高等的艺术,用这些方法。罗网编织得非常考究,也是一种壮观。在极乐世界罗网保护什么?保护宝树。其实那里不需要保护,人间有这种嗜好,极乐世界也有这个成就。换句话说,极乐世界的生活是非常活泼、微妙,不是死呆板的,在那里生活非常快乐,这都是我们没有办法想象的。有没有歌舞?有。什么人在那里唱歌跳舞?天人,他们来供养佛、供养菩萨,做艺术表演。《往生论》里头偈子说,「无量宝交络,罗网遍虚空,种种铃发响」,这个铃是宝树有铃,罗网也有铃,「宣吐妙法音」,这个音都说法,都在那里教学。「正与此处经文相应」。《往生论》所说的这里有。
「经中璎珞、宝柱、宝网,皆树上空中之庄严。首明四色摩尼宝」。我们这个地方有没有四色摩尼?参考数据里面内容很丰富,对于学习《无量寿经》念老的批注很有帮助。经里面讲的四色摩尼宝,「此诸宝总摄众宝之善妙,乃最上之宝,故称众宝之王」。这经上讲,「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如是最上之宝作为璎珞,遍垂树之枝条以为庄严」。我们这个世间璎珞,这个是非常名贵的珠宝,都是戴在身上的。极乐世界这些璎珞是挂在树上的,不是戴在身上的,价值连城,极乐世界的人没有贪心,把它挂在树上。四色是代表四种原色,四种颜色调和就是无量色,美不胜收。《弥陀经》上讲莲花,四色莲花,青色、红色、黄色、白色,这四种颜色调和就出无量无边色。经上我们看到都是这个意思,四原色展开,无量无边。
我们修行,佛只教我们十善,十善展开,在小乘阿罗汉,三千威仪,十条变成三千条;大乘菩萨更殊胜,把它展开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归纳就是十善。十善的功德不可思议,不能小看它,佛光当中显示的就是十善业道。我们看许多画的佛像,画的佛像头部有个圆光,画一个圆光,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一般是梵文,也有用藏文写的,用中国文字写的,发音相同,叫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十善业道分配在身口意,唵是身业,不杀、不盗、不淫;阿是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吽是意业,不贪、不瞋、不痴。佛圆光顶上这三个字就表法,表显十善圆满就成佛。十善圆满是一切善法圆满,展开为八万四千,再扩大就是无量善法,无量无边善法归纳起来就这十条。佛经里面用这个方法用得很多,我们要明了它的意思。
四色,四原色展开之后是无量无边的色彩。四色摩尼,红绿青白,「此诸宝」,经上举这些例子,「总摄众宝之善妙,乃最上之宝」。极乐世界的宝有无量的善德、妙德,善德带给我们智慧,妙德带给我们福德,福慧增长。所以善妙代表福慧,妙善也可以,妙善跟善妙意思完全相通。一个表福德,一个表智慧,用妙代表智慧,善就是福德;善代表智慧,妙就是福德,可以互用。这都是一切众生念念所希求的,告诉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切所求圆满成就。「最上之宝,故称众宝之王」,它能够变现无量无边的妙宝。「以如是最上之宝作为璎珞,遍垂树之枝条以为庄严」。这是『众宝之王以为璎珞』。
下面,『云聚宝鏁』。这个地方的「鏁」,是「指建筑物中相钩连之结构」。柱跟梁如何把它结构在一起,让它坚固下来。古时候这个工做得巧妙,完全用木结构,不用一根钉子,它用榫头,榫头把它结着,这个都叫鏁,把它锁住。这是最高的建筑,不用一个钉,不用一切附属的这些成品,完全用原来的材料做榫头,让它自然结构,这是最高的艺术品。我们普通人都用钉子把它钉牢,把它锁紧,用钉子这个手段来做。「云聚者乃宝之名」,这是宝名。云聚宝鏁,「如《唐译》曰:有师子,云聚宝等,以为其鏁。故知云聚宝锁,即以云聚宝所成之钩连结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