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印順導師 :切莫誤解佛教 [打印本頁]

作者: 蓮華種子    時間: 2012-1-1 23:20
標題: 印順導師 :切莫誤解佛教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1-3 15:25 编辑

切莫誤解佛教
印順導師著
[attach]3815[/attach]

序言

佛教傳入我國已近兩千年,證諸史實,每因朝代帝王之倡導而有興盛光大,國運亦為之大振,更由於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而予以融合注入乃成為中國特有之佛教,吾人秉持以往綿延流長之意願,應樹立正等正覺之認識,為刻不容緩之共同目的。

本會理事李英成居士,為一虔誠弟子,近數年赴大陸探親,曾專程前往江蘇南京雞鳴寺禮佛朝拜,請回「切莫誤解佛教」原講詞一冊,聞述及內容與宏願、聆聽之餘,深以其發心轉印、傳播供諸方大德、以及蓮友信士參酌有其必要據此誠可釋惑導正,更可冀以佛法弘揚。

中華民國觀音佛學會理事長            
蔡龍雄識於台北市歲次壬申四月

前言

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所以佛教與中國的關係非常密切。中國的文化,習俗,影響佛教,佛教也影響了中國文化,佛教已成為我們自己的佛教。


但佛教是來於印度的,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國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國習俗的影響,有些是不合佛教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國,信佛法的與不相信佛法的人,對於佛教,每每有些誤會。不明佛教本來的意義,發生錯誤的見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確地信仰;批評佛教的人,也不會批評到佛教本身。


我覺得信仰佛教或者懷疑評論佛教的人,對於佛教的誤解應該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認識佛教。現在先提出幾種重要一點的來說,希望在會的聽眾,生起正確的見解。




一、由於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二、由於佛教制度而來的誤解
三、由於佛教儀式而來的誤解
四、由於佛教現況而來的誤解



作者: 蓮華種子    時間: 2012-1-1 23:26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1-3 15:08 编辑

壹、由於「佛教教義」而來的誤解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就這麼講那麼講,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間」、「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現在分別來解說:


一、人生是苦
二、出世
三、一切皆空


      一、人生是苦
   (一)從無常變化說<人生是苦>

      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於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 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社會一般每每拿這消極悲觀的名詞,來批評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於消極悲觀的錯誤。


      其實,「人生是苦」這 句話,絕不是那樣的意思。凡是一種境界,我們接觸到的時候,生起一種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痛苦憂慮;如以這種意思來說苦,不能說人生都是苦的。為甚麼呢?因為人生也有很多快樂的事情。


      聽到不悅耳的聲音固然討厭,可是聽了美妙的音調,不就是歡喜嗎?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然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合家團圓,不是 很快樂了嗎?無論甚麼事,苦樂都是相對的;假使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說人生是苦,豈非偏見了。

      那麼,佛說人生是苦,這苦是甚麼意義呢?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體的健康並不長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有時候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最後還是會失掉。以變化無定的情況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沒有徹底,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


      (二)知道苦因並加以消除,才能得究竟安樂


      學佛的人,如不了解真義,以為人生既不圓滿徹底,就引起消極悲觀的態度;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要我們知道現在這人生是不徹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後才可以造就一個永久圓滿的人生。等於病人,必須先 知道有病,才肯請醫生診治,病才會除去,身體就恢復健康一樣。


      為甚麼人生不徹底不永久而有痛苦呢?一定有痛苦的原因,知道苦的原因,就會盡力把苦因消除,然後才可得到徹底圓滿的安樂。所以佛不單單說人生是苦,還說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樂。學佛的,應該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為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淨。

      常是永久,樂是安樂,我是自由自在,淨是純潔清淨。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永久的安樂,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純潔。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主要的在乎將這苦的人生,可以改變過來(佛法名為「轉依」),造成為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淨的人生。指示我們苦的原因在那裡,怎樣向這目標努力去修持。常樂我淨的境地,即是絕對的理想界,最有希望的,是我們人人都可達到的。這怎能說佛教是消極悲觀呢?

      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達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時候,還知努力為善,等到富有起來,一切都忘記,只顧自己享福,糊糊塗塗走向錯路。學佛的,不只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樂時也隨時留心,因為快樂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會墮落失敗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於專門講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法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的意義。



      2。 出世
  (一)何為<世間>

      佛法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那樣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甚麼地方去。


  這是錯了,我們一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成了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度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那麼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甚麼意思呢?


  依中國向來所說,「世」有時間性的意思,如三十年為一世,西洋也有這個意思,叫一百年為一世紀。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時間性的,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在這一時間之內的叫世間。佛法也如此:可變化的叫世,在時間之中,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有到沒有,好到 壞,都是一直在變化,變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間。

  還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因果,不知道從甚麼地方來,要怎樣做人,死了要到那裡 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糊塗塗在這三世因果當中,這就叫做世間。


  (二)何謂<出世>

      怎樣才叫出世呢?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相,心裡清清,沒有煩惱,體驗永恆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的智慧通達真理,心裡清淨,不像普通人一樣。


  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辭,是要我們修學佛法的,進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從凡夫到聖人,並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義,誤會佛教是逃避實現,而引起不正當的批評。

      三、一切皆空

  (一)空的真義:一切因緣和合,沒有不變的實體



      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樣也空,那樣也空,什麼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不幹,好事也不做,糊糊塗塗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


  其實佛法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深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 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

      佛法之中,明顯地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作善的善果,修行成佛,如果說甚麼都沒有, 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既然因果、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為甚麼說一切皆空?空是甚麼意思呢?


  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 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係才有的。因為是從因緣所產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


  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裏,怎樣才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借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產生的,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


  (二)佛說一切空,同時說<有善惡,有因果>


  所以佛法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 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善有惡。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啟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諦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法說空,等於甚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都是由於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








作者: 蓮華種子    時間: 2012-1-1 23:30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1-3 14:05 编辑

二、由於佛教制度而來的誤解

      佛教是由印度傳來的。制度方面有一點不同我國舊有的地方,例如出家與素食,不明了,不習慣的人對此引起許許多多的誤會。

      1。 出家:

      出家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國社會,特別是儒家,對他的誤解最大。在國內,每聽見人說:大家學佛,世界上的人都沒有了。為甚麼呢?大家都出家了。沒有夫婦兒女,還成甚麼社會?這是嚴重的誤會,我常比喻說:如教師們教學生,那裡有教人人去當教員去,成為教員世界嗎?學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 家可以學佛,在家也可以學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樣可以修行了生死,並不是學佛的人就一定要出家,決沒有大家學佛,就會毀滅人類社會。不過出家 與在家,既都可以修行了生死,為甚麼還要出家呢?因為要弘揚佛教,推動佛教,必須有少數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頂好是出家人,既沒有家庭負擔,又不做其他種種 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揚佛法。佛教要存在這個世界,一定要有這種人來推動,所以從來就有此出家制度。

      出家的功德大嗎?當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強,勉強出家有時不能如法,還不如在家。爬的高的,跌得更重;出家功德高大,但一不留心,墮落得更厲害。要 能真切發心,勤苦修行,為佛教犧牲自己,努力弘揚佛法,才不愧出家。出家人是佛教中的刻心份子,是推動佛教的主體。不婚嫁,西洋宗教也有這種制度。有許多 科學哲學家,為了學業,守獨身主義,不為家庭瑣事所累,而去為科學哲學來努力。佛教的出家制,也就是擺脫世間欲累,而專心一意的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 事,要特別地勤苦。如隨便出家,出家而不為出家事,那非但沒有利益,反而有礙佛教。有的人,一學佛就想出家,似乎學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誤會了,也把其 他的人都嚇住而不敢來學佛。這種思想--學佛就要出家--要不得!應認識出家不易,先做一良好的在家居士,為法修學,自利利他。如真能發大心,修出家行, 獻身佛教,再來出家,這樣自己既穩當,對社會也不會發生不良影響。

      與出家有關,附帶說到兩點:一、有的人看到佛寺廣大莊嚴,清淨幽美,於是羨慕出家人,以為出家人住在裡面,有施主來供養,無須做工,坐享清福。如流傳的「日 高三丈猶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閑」之類,就是此種謬說。不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要勇猛精進,自己修行時,「初夜後夜,精勤佛道」;對信徒說法,應該四 處游化,出去宣揚真理。過著清淨的生活,為眾生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難得,所以稱為僧寶,那裡是甚麼事都不做,坐享現成,坐等施主們來供養?這大 慨是是出家者多,能盡出家責仁者少,所以社會有此誤會吧!

      有些反對佛教的人,說出家人是甚麼都不做,為寄生社會的消費者,好像一點用處都沒有。不知人不一定要從事農工商的工作,當教員,新聞記者,以及其他自由職業,也能說是消費的 嗎?出家人不是沒有事情做,過著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進,所做的事,除自利而外,導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眾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了生死,使人生 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說是不做事的寄生蟲呢?出家人,是宗教師,可說是廣義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說,出家人清閒,或說出家人寄生消費,都 不對。真正出家,並不如此,應該並不清閒而繁忙,不是消耗而能報施主之恩。

     2。 吃素:

      我們佛教徒,特別重視素食,所以學佛的人,每以為一學佛就要吃素。還不能斷肉食的,就誤會為自己還不能學佛。看看日本、錫蘭、緬甸、暹羅、或者中 國的西藏,蒙古的佛教徒,不要說在家信徒,連出家人也都是肉食的,你能說他們不學佛,不是佛教徒嗎?不要誤會學佛就得吃素,不能吃素就不能學佛;學佛與吃 素並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人,看到有些學佛的,沒有學到甚麼,只學會吃素,家庭里的父母兄弟兒女感覺討厭,以為素食太麻煩。其實學佛的人,應該這樣;學佛 後,先要了解佛教的道理,在家庭,社會,依照佛理做去,使自己的德行好,心裡清淨。使家庭中其他的人,覺的你在沒學佛以前貪心大,瞋恨重,缺乏責任心與慈 愛心,學佛後一切都變了,貪心淡,瞋恨薄對人慈愛,做事更負責。使人覺到學佛在家庭社會上的好處,那時候要素食,家里的人不但不反對,反而生起同情心,漸漸跟你學。如一學佛就學吃素,不學別的,一定會發生障礙,引起譏嫌。

      雖然學佛的人,不一定要吃素,但吃素確是中國佛教良好的德行,值得的提倡。佛教說素食可以養慈悲心,不忍殺害眾生生命,不忍吃動物的血肉,不但減少殺業,而且對人類苦痛的同情心會增長。大乘佛教特別提倡素食,說素食對長養慈悲心有很大的功德。所以為吃素而不能長養慈悲心,只是消極的戒殺,那還近於小乘呢!

      以世間法來說,素食的利益極大,較經濟,營養價值也高,可以減少病痛,現在世界上,有國際素食會的組織,無論何人,凡是喜歡素食都可以參加,可見素食是件好事,學佛的人更應該提倡。但為學佛必須注意的,就是不要把學佛的標準提的太高,認為學佛就非吃素不可。遇到學佛的人,就會問:有吃素嗎?為甚麼學佛怎麼久,還不吃素呢?這樣把學佛與素食合一,對於弘揚佛法是有礙的!




作者: 蓮華種子    時間: 2012-1-1 23:34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1-3 14:05 编辑

三、由於佛教儀式而來的誤解

      不了解佛教的人,到寺里去看見禮佛、念經、拜懺,早晚功課等等的儀式,不明白其中的真義,就說這些都是迷信,這裡面問題很多,現在簡單的說到下面幾種:

      1。 禮佛--入寺拜佛、拿香、花、燈燭來供佛,西洋神教徒,說我們是拜偶像,是迷信。其實,佛是我們的教主,是人而進達究竟圓滿的聖者;大菩薩們也是快要成佛 的人。這是我們的皈依處,是我們的領導者。尊重佛菩薩,當然要有所表示,好像恭敬父母,必須有禮貌一樣。佛在世的時候,沒有問題,可以直接對他表示恭敬, 可是現在釋迦佛已入涅槃了;還有他方世界的佛菩薩,都不在我們這個世界了,不得不用紙畫、泥塑,木頭石塊來雕刻他們的形像,作為恭敬禮拜的對象,因為這是表示佛菩薩的形像,我們才要恭敬禮拜他,並不是因為他是紙土石木,如我們敬愛我們的國家,要怎樣表示尊敬呢?用顏色的布做成國旗,當升旗的時候,恭恭敬敬向國旗行禮,我們能否說這是迷信的行為?天主教也有像;基督教雖然沒有神像,但也有十字架作為敬念的對像,有的還跪下禱告,這與拜佛有何差別呢?說佛教禮佛為拜偶像,只是西洋聖教徒對我們惡意的破壞。

      至於香花燈燭呢?佛在世時,在印度是用這些東西來供養佛的,燈燭代表光明,香花代表芬香清潔,信佛禮佛,一方面用這些東西來供養佛以表示敬虔,一方面即表示從佛得到光明清淨。並不是獻花燒香,使佛的聞香味,點燈點燭佛才能看到一切。西洋宗教,尤其是天主教,還不是用這些東西嗎?這本來是一般宗教的共同儀式。禮佛要恭敬虔誠;禮佛的時候,要觀想為真正的佛。如果一面拜,一面想其他的東西,或者講話,那是大不敬,失掉了禮佛的意義。

      2。 禮懺--佛教徒,每禮懺誦經,異教徒及非宗教者,也常常誤以為迷信。不知道,懺、印度話叫懺摩,是自己作錯了以後,承認自己錯誤的意思。因為一個人,在過 去世以及現生中,誰都做過種種錯事,犯有種種罪惡,留下招引苦難,障礙修道解脫的業力。為了減輕及消除障礙苦難的業力,所以在佛菩薩前,眾僧前,承認自己 的錯誤,以消除自己的業障,佛法中有禮懺的法門,這等於耶教的悔改,在宗教的進修上,是非常重要的。懺悔要自己懺,內心真切的懺,才合乎佛教的意思。

      一般人不善懺悔,要怎麼辦呢?古代祖師,就編集懺悔的儀規,教我們一句一句念誦,口誦心思,也就知道裡面的意義,懺悔自己的罪業了。懺悔中教我們怎樣禮佛, 求佛菩薩慈悲加護,承認自己的錯誤,知道殺身、偷盜、邪淫等的不是,一心發願悔往修來。這些都是過去祖師們教我們懺悔的儀規,(耶教也有耶蘇示範的禱告 文),但主要還是要從心裡發出真切的悔改心。

      有些人,連現成的儀規也不會念誦,就請出家人領導 著念;慢慢地自己不知道懺悔,專門請出家人來為自己禮懺了。有人父母眷屬去世了,為要藉三寶的恩威,來消除父母眷屬的罪業,也請出家人來禮懺,以求亡者的 超昇。然而如不明佛法本意,為了舖排門面,為了民間風俗,只是費幾個錢,請幾位出家人來禮懺做功德,而自己或不信佛法,或者自己毫無懺悔誠懇的誠意,那是 失掉禮懺的意義了。

      佛教到了後來,懺悔的意義摸糊了,學佛的自己不懺悔,事無大小都請出家人, 弄得出家人為佛事忙,今天為這家禮懺,明天為那家做功德,有的寺院天天做佛事為唯一的事業,出家的主要事業,放棄不管了,這難怪佛教要衰敗了。所以,懺悔 主要是自己,如果自己真真切切的懺悔甚至是一小時的懺悔,也是超過請了許多人,作幾天佛事的功德。了解這個道理,如對父母要盡兒女的孝心,那麼自己為父母 禮懺的功德很大,因為血緣相通,關係密切的緣故。不要把禮懺,做功德,當作出家人的職業,這不但毫無好處,只有增加世俗的毀謗與誤會。

      3。 課誦--學佛的人,在早晚誦經念佛,在佛教裏面叫課誦,基督教早晚及飲食的時候有禱告,天主教徒早晚也要誦經,這種宗教行儀,本來沒有甚麼問題,不過為了 這件事情,有好幾位問我:不學佛還好,一學佛問題就大了。我的母親,早上晚上一做功課,就要一兩個鐘頭,如學佛的都這樣,家里的事情簡直沒有辦法推動了。 在一般的居士間,確有這樣情形,使人誤會佛教為老年有閑的佛教。非一般人所宜學。其實,早晚課誦,並不一定誦甚麼經,念甚麼佛,也不一定誦持多久,可以隨 心所欲,依實際情形而定時間。主要的須稱念三皈依十願也是重要的。日本從中國傳去的佛教,淨土宗、天臺宗、密宗等,都各有自宗的功課,簡要而不費多少時 間;這還是唐宋時代的佛教情況。我們中國近代的課誦,一、是叢林所用;叢林住了幾百人,集合一次,就須費好長時間,為適應這特殊環境,所以課誦較長。二、 元明以來佛教趨向混合;於是編集的課誦儀規,具備各種內容,適合不同宗派的修學,其實在家居士,不一定要如此。從前,印度大乘行人,每天六次行五悔法。時 間短些不要緊,次數不妨增多。總之學佛,不只是念誦儀規;在家學佛,決不可因功課繁長而影響家庭的工作。

      4。 燒紙--古代中國祭祖時有焚帛風俗,燒一點綢緞,給祖先享用。後來為了節省,就改用紙來代替;到後代做成錢、元寶、鈔票,甚至紮成房子、汽車來焚化,這些都是古代傳來的風俗習慣,演變而成,不是佛教裡面所有的。

      這些事情,也有一點好處,就是做兒女的對父母表示一點孝意。自己飲食,想到父母祖先;自己穿衣住屋,想到祖先,不忘記父祖的恩德,有慎終追遠的意義。佛教傳到中國,適應中國,方便的與念經禮佛合在一起。但是,在儒家「送死為大事」及「厚葬」的風氣下,不免舖張浪費,燒的越多越好,這才引起近代人士的批評,而佛教也被認為迷信浪費。佛教徒明白這個意義,最好不要燒紙箔等,佛法裡並沒有這些。如果為了要紀念先人,象徵的燒少一點,不要拿到寺廟裡去燒,免得佛教為我們受罪。

  5。 抽籤問卜扶乩--有些佛寺中,有抽籤,打笤,甚至有扶乩等舉動,引起社會的譏嫌,指為迷信。其實,純正的佛教,不容許此種行為(有沒有效驗,是另外一件事)。真正學佛的,只相信因果。如果過去及現在作有惡業,決不能用趨吉避凶的方法可以避免。修善的善果,作惡將來避不了惡報,要得到好果報,就得多做有功德的事情。佛弟子只知道多做善事;一切事情,如法合理的做去,決不使用投機取巧的下劣作風。這幾樣都與佛教無關,佛弟子真的信仰佛教,應絕對的避免這些低級的宗教行為。



作者: edmcany    時間: 2012-7-27 13:23
隨喜讚嘆,阿彌陀佛!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3-1-3 15:00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1-3 19:50 编辑

四、由於佛教現況而來的誤解

      近代人士,看到天主教,基督教等辦有學校醫院等,而佛教少有舉辦,就以為佛教是消極,不做有利社會的事業,與社會無益,這是錯誤的論調!最多只能說:近代佛 教徒不努力,不盡責,決不是佛教要我們不做,過去的佛教,也大辦有慈善事業。現代的日本佛教徒,辦大學中學等很多,出家人也多有任大學與中學的校長與教授,慈善事業,也每由寺院僧眾來主辦。特別在錫蘭、緬甸、暹羅的佛教徒,都能與教育保持密切的關係,兼辦慈善事業。所以不能說佛教不能給與社會以實利,而只能說佛教徒應該自己覺得沒有盡了佛弟子的責任,應該多從這方面努力,才會更合乎佛教救世的本意,使佛教發達起來。

      一般人士,對於佛教的誤解還有很多,今天所說的,是比較普遍的。希望大家知道了這些意義,做一有純正信仰的佛教徒,至少也能夠清除一下對佛教的誤會,使純正佛教的本意義發揚出來。否則,看來信仰佛教極其虔誠,而實包含了種種錯誤,信得似是而非,這也難怪社會的譏嫌了。

附錄:

一、佛法大意

佛法以大菩提心為主,菩提者:即是利益眾生之心,故信佛法者,須常抱積極之大悲心,發救濟一切眾生之大願,努力作利益眾生之種種慈善事業,乃不愧為佛教徒之名稱。

若專修淨土法門者,尤應先發大菩提心,否則他人謂佛法是消極的,厭世的,送死的,若發此心者,自無此誤會。

或疑經中常言空義,豈不與前說相反,今按大菩提心,實具有悲智二義。悲者如前所說(即積極的大悲心)智者,不執著我相,故曰空也。即是以無我之偉大精神,而做種種之利生事業,若解此意,即知常人執著我相而利益眾生者,其能力薄、範圍小、時不久、不澈底。若要能力強、範圍大、時間久、最澈底者,必須學習佛法,了解悲智之義,如是所做利生事業乃能十分圓滿也。故知所謂空者,即是於常人所執著之「我見」打破消滅,一掃而空。然後以無我之精神努力切實作種種之事業。亦猶如世間行事,先將不良習慣一一推翻,然後良好建設,乃得實現也。

今能了解佛法之全系統及其真精神所在,則常人謂佛教是迷信,是消極者,固可因此而知其不當。即謂佛教為一切宗教中最高尚之宗教,或謂佛法為世界一切哲學中最玄妙之哲學者,亦未為盡理。因佛法是真能:

(一)說明人生宇宙之所以然。

(二)破除世間一切謬見,而予以正見。破除世間一切迷信,而予以正行。破除世間一切幻覺而予以正覺。

(三)包括世間各教、各學之長處,而補其不足。

(四)廣被一切眾生之機而無所遺漏。

不僅中國,現今如歐美諸國人,正在熱烈的研究及提倡。出版之佛教書籍及雜誌等甚多。故望已為佛教徒者,須澈底研究佛法之真理,而努力實行,自不愧為佛教徒之名,其未信佛法者,亦宜虛心下氣,盡力研究,然後才對佛法再加以評論,此為余所希望者。以上是略說佛法大意。

又佛法與宗教其旨趣亦復相異,茲比較如次:

一、宗教有崇拜一神或多神及其教主,認為彼等有無上之權威,所謂神聖不可侵犯。

佛法則依法不依人,固然佛是三界中尊,但本体上,卻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可見一者尊卑懸殊,一者平等無二。

二、一般宗教家所奉之聖典,皆不許人討論。

佛法則依義不依語,絕非不容討論。但佛法之理所說究竟為眾所公認共許者,殆無討論必要耳,可見一者思想甚拘束,一者思想甚自由。

三、一般宗教之信仰,只許純粹感情之服從,不容許理性之批評。佛法則無上聖智,必依自證得來,佛法固重信仰。但他教之信是強信以為教主之智慧,絕非信徒所能及。佛法之信是起信,以佛徒之本性,原與教主相同,即是令人自尊自重不可蒙昧自己最清淨最圓滿之本心。故此信乃極平等,極高尚之信也。可見一則係勉強服從,一則係自由發展。

佛法與宗教異,尚有種種之說,今且略之,吾言佛法非宗教非於佛法有所私,而於他種宗教有所惡也。當知一切宗教,各有其長處,皆能令人向善。彼等有信仰之誠,是吾所敬,彼等有求真之心,尤吾所愛,但惜其不如佛浩廣大精微,真究竟耳所說佛法與宗教異,大致如此。

二、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瑜伽真實義品把真理叫做真實,分為四大類,稱為四種真實:

一、世間構成真實:是指隨類隨俗的常識真實,這又分為兩類:一是世間非人類所以為的真實,二是世間人類從自然及習慣中所幻覺的真實。

二、道理構成真實:是指學術家以研究推演中所得的學理真實,這又分四類:一是科學家由實驗所得的真實。二是哲學家由思辨所得的真實。三是神教者從神契信仰中所得的真實。四是心(定)教者從靜坐修養等所得的真實。

三、煩惱障智淨所行真實:是指出世聖者以解脫智所證的真實,這又分二類:一是小乘聖者聲聞緣覺所證的我空真實。二是大乘聖者所證一分法空的真實。

四、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是指大乘聖者正遍知覺所證的法空真實,這又分二類:一是菩薩分證的法空真實。二是佛陀滿證的法空真實。

佛教絕不武斷,也絕不輕易否定他人的真理,只是把各種真理,分成了類別與等級,各還各的本來地位,各存各的應有價值,有一種外道的神教,動輒就是抹煞異己者的一切價值,給戴上一個魔鬼的帽子,佛教絕不會如此的獨斷。以上所舉的四種真實,在佛教徒的心目中,可以承認它們都是真理,只是有著高下輕重的分別而已。

事實上,世間所謂的真理,常識的真理是最經不起考驗的,古代常識的真理,到了後代往往竟成了笑話,甲地常識的真理到了乙地往往竟成了趣談。至於學者發明的真理,無論從化驗中得來也好,從推理中得來也好,從神契的神秘經驗中得來的也好,從修煉身心,調息靜坐中得來也好,可能有部份真理,但總是出於暫有的,幻有的,局部的,假設的,而不是永恒不變的。

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以後所得的結果,我空了,煩惱障斷除。法空了,所知障斷除。我空之後即解脫生死,法空之後即不住涅槃。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便是說明我空的境界,煩惱即菩提,(正覺)生死即涅槃(寂滅)便是說明法空的境界,非空非有,不落兩邊的中道妙理,也只有證了法空之後的人,才能親自實證。

佛教的最後真理,證得二空究竟的真理,不在世間法中,已無名言可說,所謂「離名言相,離心緣相」便是究竟真理,佛典中勉強給它標出名目,叫做一真法界或真如理体。但是,佛教的究竟真理,雖然無可名狀,它卻並未離開世間萬象,世間萬象的某一象也都是究竟真理的一部份,因此,禪宗慧能大師就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的目的講空,是空去我執的煩惱障及法執的所知障,並不是要否定世間的萬象,佛教的真理是在一個覺字、唯有自覺才能了生死,惟有自覺覺他才能渡眾生,唯有覺行圓滿才能成佛。

三、正信的佛教是什麼

佛教是從大覺的佛陀,釋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來,那是充滿了智慧,充滿了仁慈,充滿光明,清涼,安慰的一種有言有行而且能得到證明的教育,根據這種教育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團形態,便是佛教。

所謂正信,就是正確的信仰,正當的信誓。正軌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賴。正信的內容,應具備三個主要的條件,第一必須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須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須是必然性的。換一個方式來說便是過去一向如此,現在到處如此,未來必然如此,凡是對於一種道理或一樁事物的信仰或信賴,如果經不起這三個條件的考驗,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個宗教的教理,經不起時代的考驗,通不過環境的疏導,開不出新興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無可諱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區,尤其是在中國,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數的士君子們所專有的,至於民間的正信,因受文化水準和生活條件的影響,始終未能普及,一般的民眾,都在儒釋道三教混雜信仰的觀念中生活,比如對於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為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內容。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3-1-3 19:51




阿彌陀佛,
本篇印順導師講述切莫誤解佛教

轉載自:

福嚴推廣教育班報佛恩網

感恩慈悲推廣,隨喜讚嘆



作者: 佛教    時間: 2013-1-3 20:00
本帖最后由 佛教 于 2013-1-4 14:24 编辑

以下為印順文教基金會聲明啓事

http://www.yinshun.org.tw/a24-p285.htm


關於〈切莫誤解佛教〉一文之作者

  〈切莫誤解佛教〉這篇文章為印順法師所作,但坊間流通的《切莫誤解佛教》小冊中,卻誤植此文是弘一大師所作,為使事實返本還原,本會特聲明如下︰


一、〈切莫誤解佛教〉這篇文章,是印順法師於一九五五年,在菲律賓華僑中學所講演的內容,已收錄於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妙雲集》中的第二十四冊《佛法是救世之光》。當時筆錄的何明懷(明道)居士,曾任宿務普賢分校校長,老居士特地自海外發表書面聲明,說明當時筆錄的重要記事。

二、目前坊間流傳的《切莫誤解佛教》小冊,因當年任中華民國觀音佛學會理事長的蔡龍雄先生,為該冊撰寫序文時,經人傳述而誤認〈切莫誤解佛教〉這篇文章為弘一大師所作,而於序文中提及作者為弘一大師,造成今日尚有讀者對〈切莫誤解佛教〉的原作者產生錯誤的認知。蔡居士事後發現此項錯誤,近日傳送聲明啟事予本會說明當時的疏忽,鄭重澄清此事的原由,並正式向印順法師致歉。

祈請教界諸位法師居士大德明察秋毫,及時將當年這件誤植作者的插曲,得以還原歷史的真相。如果持戒嚴謹的弘一大師在世,想必一定也會希望成就這件美事。


附件一:明道居士書面聲明

附件二︰蔡龍雄居士聲明啟事
敬頌  吉祥悅意
印順文教基金會 謹啟西元二○○四年十月十一日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