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六一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2-15 16:00
標題: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六一卷)
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父子有亲 夫妇有别 君臣有义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夫和妇顺 君仁臣忠 朋友有信
仁义礼智信 礼义廉耻 孝悌忠信 仁爱和平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误人第一是多疑,疑网缠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功纯自有佛加持。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
老实,听话,真干。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六一卷) 2000/2/11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17-0261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鸠盘茶王长行,第三句:
【庄严幢鸠盘茶王,得知一切众生心所乐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只说了八个字,「知其现欲,如应化伏」,这八个字虽然很简单,非常重要。佛菩萨教化众生,不仅是佛菩萨,世出世间的圣贤,乃至於我们讲一位擅於教学的老师,都懂得应机说法。所以教化众生,第一个条件就是对於众生要了解,知道他的根性,知道他的愿望,然后这个教导才能契机。佛法里面常讲契机契理,理机双契这是佛菩萨的教诲,理指的是什么?《般若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这是理;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定要与事实真相相应,决定不能够违背,然后又要契合众生现前的需要。此地讲『得知一切众生心所乐』,「乐」就是爱好,他欢喜的,知道这一切众生,现前心里面想的是什么,希求的是什么。
佛法之所以殊胜,是真实帮助我们解脱生死的大事,永脱轮回,成无上道;这个事情虽然好、虽然大,但是决不是现前大多数众生心里面所希求的。现在众生心求什么?求名,求利,求五欲六尘的享受。我们可以说,迷恋在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之中,不肯回头。现在我们要推展佛陀的教学,如果佛所讲的跟他们心之所欲完全相违背,佛法再殊胜,也不会被他们接受。这就是所谓契理而不契机,我们所用的功夫、所用的心血,不能达成效果;换句话说,白费心机。如果是契机,帮助这些众生获得名利,满足他的欲望,不能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这是契机不契理;佛经里面讲,那是魔说。什么是魔?魔是折磨的意思。现前可以得名利,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里面决定不能够避免造作种种恶业,将来恶的果报现前,这不就是折磨吗?所以那是魔说。
佛要用什么方法帮助众生?这方法叫正法。佛家有两句话说,「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这就是正法。先满足你的欲望,这个满足是少许的满足,不是给你充分的满足,那就做错了。给你少许的满足,帮助你觉悟,这叫后令入佛智,这个样子契机契理。你去接引众生,你不用这个手段,他不会入佛门来。所以可以用它做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让他觉悟,让他接受大乘佛法。於是佛教化众生就用「四摄法」,摄是摄受,我们今天讲的引诱。四摄法里,第一个是「布施」。
我这一次在洛杉矶讲演的时候,同学们逐渐也意识到多元文化的重要,要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多多的接触,多多的了解,化解误会,化解纷争,这样才能够真正得到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唯有安定与和平,我们才能够有发展。二次大战之后,我们看到许多开发的国家,工商业的兴起,高科技的发展,诸位要晓得,都是得助於安定的社会;如果社会不安定,人心惶惶,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所以安定、和平,是一切发展、幸福的第一个基础,我们要知道。怎么样与不同的宗教、族群往来?很多人来问我,我说了两句很简单的话,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我说,多请客,多送礼,就行了,礼尚往来!这是我们在许多宗教典籍里面看到,馈赠礼物,接受礼物,宗教经典里面都有记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礼物,你以很恭敬虔诚的心赠送给别人,别人都有感激,受的人都会有感恩之心,他知道你没有忘记他,你还常常照顾他,人与人之间感情从这个地方建立了。所以要发出真诚的心、清净心,真诚是决定没有虚假,清净是决定没有染污,决不求回报。
我们今天帮助人,有人目的在哪里?目的是要希求许多新闻记者知道,给我在报纸上表扬,那你的心被污染了。你为什么做这个好事?为名利,你被名利污染了。没有条件的,无私无条件的帮助别人,清净心;平等心,没有高下。我们对待别人一定要非常尊重,尊重的心布施就是佛家讲的供养,布施是对平辈、对晚辈的,供养是对长辈。我们要把所有一切的对象都看作尊长,这就是广修供养,比布施的功德还要殊胜。所以供养里面,决定具足清净、平等、真诚,具足这三种心布施就是供养,普贤菩萨心。佛教给我们跟一切众生往来,第一个你就要修布施供养。
第二个「爱语」。爱语不是说些好听的话,那个不是爱语。爱语是真诚爱护他,甚至於责备他,仍是真诚爱护。爱语,关心他,照顾他,爱护他。第三「利行」;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的行为对他是有利益的,这叫利行。这里面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北师大所提倡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句话就是利行。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表现的,工作里面所表现的,处事待人接物,都足以为社会大众的榜样,为社会大众的模范,这叫利行。换句话说,我们的思想言行必定对社会有利益,对一切众生有利益,你才能够摄受一切众生。中国古人所谓感化一切众生,你自己不能做个好样子,如何能感化众生?第四个方法是「同事」,同事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同甘苦、共患难。佛是用这四个原则,接触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原则佛教导我们,我们要能够体会佛教导的义趣,要认真努力的修学,学佛、学菩萨。
佛菩萨住世是为什么?前面我们讲过,六道凡夫到这个世间来,我们一般讲投胎来作人是为什么?佛给我们说明,「人生酬业」;六道众生所受的果报,都是酬偿他过去生中造的业因。《法华经》上说,「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是受报来的。诸佛菩萨不造业了,不但不造恶业,善业也不造,他到六道轮回来干什么?他不是业力来的,他没有造轮回业;他们来,我们称他作乘愿再来,他不是业力而来的,他是愿力来的。什么愿力?诸佛菩萨在因地里头都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他是来还愿的;换句话说,他是来度众生的,他不是来受报的。受报而来,我们不自在;换句话说,我们在一生当中,不但一生,生生世世,过去、未来,都受业力的支配,一丝毫的自在都没有。我们心里想一个事情能成就吗?绝不可能心想事成;愿力才能够心想事成,业力不能够。古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受业力的拘束,决定不能自在。
诸佛菩萨来示现,就像《普门品》里头所说的,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他是这么来的,他是应化而来的。众生之感,如果不是佛给我们说明,我们没法子了解。众生感有显感、有冥感,显感是显著的,我们自己知道,我心里想求佛,想求佛菩萨帮助;冥感,有这个感应,但是自己连个念头都没有生起来,佛菩萨知道了。怎么念头没有生起来,佛菩萨知道?其实念头是有,念头非常微细,我们自己还没发现,佛菩萨发现了,发现他也来了。譬如我们在经典上读到,释迦牟尼佛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那个时候众生是冥感,佛是显应。众生确实有求解脱的愿望,因为在当时印度许许多多的宗教他们修定,有甚深的禅定,在定中突破了时空的维次,他们见到六道,甚至於有不少人生四禅天、生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没有办法突破六道轮回。希望突破六道轮回,但是没有方法,这一念就是冥感,诸佛菩萨看到了,你有这个意思,他就来帮助大家。
可是佛陀示现成道,没有人启请,在这种状况之下,释迦牟尼佛就要示现入般涅盘。到这儿来怎么样?来了没人请;虽示现,依旧达不到示现的目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真正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在这个地方体会到了。世间人,许许多多修行人,不认识释迦牟尼佛,不知道他有智慧,他有解脱的方法,没人向他请教,於是感动净居天人,净居天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四禅五不还天,这个天里面是圣人,不是凡人,都是修行人,他们看到了,世尊成佛,没有人启请,佛马上要入般涅盘,赶紧下来请法,「请转法轮」,於是佛就留在这个世间,就不走了。所以他不是业力身,他是愿力身,愿力身生死自在,来去自如。这里面一些错综复杂的情形,我们要很冷静的去观察、去体会,然后在这里面才学到东西。佛在鹿野苑展开教学,最初度五比丘,传记里面诸位都曾经读过,这就是所谓同事,示现同样的身、同样的生活方式、同样的生活习惯,跟你完全打成一片。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楞严经》上说的。所以诸佛菩萨慈悲到极处,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这样才能够广度众生。众生喜乐不一样,嗜好不相同,一定要懂得随顺。
我在这边几天,Greame会长,每一餐吃饭我们两个坐在一起,我看到他餐盘里面拿一点点,我看了很难过,他的饮食生活习惯跟我们不相同。我们有时候应酬当中,遇到别的不同的族群,他们摆的这些饭菜,我们也只拿一点点。所以我就想到他,偶尔一次没有关系,天天这个吃法可不得了!我就想一定要想到,他们的生活习惯,他们的喜爱,所以这两天他们买了些PIZZA,我看他吃得很多,那一片很厚,他吃两、三片。这些地方不能疏忽,我们爱护人家、尊重人家,一定要尊重人家的饮食生活习惯,让他生欢喜心,也感觉到我们是真心接待他。
在这种情形之下,有些同学就又问,有些人喜欢吃肉的怎么办?我们招待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印度教徒、伊斯兰教徒,他们的饮食都不一样,我们千禧年大会当中,如果诸位到我们会场去看,我们每个桌上的菜不一样,确实有肉。他喜欢吃什么,我们照样供养他什么,不能说我们吃素,请他们来统统都吃素,下次再也不来了。伊斯兰回教徒吃的东西还非常讲究,他们吃牛羊肉,牛羊如果没有经过阿訇做法的,这个牛羊肉他们不敢吃,一定有他们的阿訇去祝福祭祀,这个牛羊肉他们才可以吃。我们招待他,一定要请清真的馆子,他们回教的馆子,如他们宗教的方法宰杀的这些牛羊,我们请他们来做,他吃得就安心了。
我们的素食,人家觉得也很奇怪,我们是养成一种习惯,习惯成自然。所以要随顺众生的习性,随顺他们的生活习惯,千万不要说吃肉是有罪过,你开头讲这些,他下次再不来了。换句话说,学佛的机缘断掉了,要知道这个事情重大!佛家讲慧命比生命还重要,第一要紧的事情,不可以断绝众生的法身慧命。这一句话现在人听不懂,换一句话大家就听懂了,决定不要把众生学佛的机缘断掉了,学佛的机缘就是法身慧命。只要能保住学佛的机缘,吃肉杀生也不要紧,为什么?那是一时的,到他深入经藏的时候,逐渐逐渐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他自动会放弃,不要劝,不要勉强。
中国早年,素食相传是梁武帝提倡的。佛在经典里面虽然说是不食一切众生肉,培养大慈悲心,可是佛陀在世每天日中一食是出去托钵,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这叫慈悲。托钵一定要托素食,那叫人家天天还要替你准备素食,来供养法师,你不叫找麻烦吗?找人家麻烦,慈悲何在?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永远是恒顺众生,托钵的时候,你们家里吃什么就供养什么,完全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佛法。
佛菩萨、修行人为什么要托钵?要接受你这一餐的供养?意义很深,为众生培福。这个意义太深了,一般人不知道。你在一生当中修福,什么是真正的福田?三宝是真正福田,三宝当中是真正修行人。现在我们在经教里面懂得,塑造佛像是种福,为什么?这一尊佛像,许许多多人见到了,生起恭敬心,生起敬仰心;纵然不能生恭敬,所谓是「一历眼根,永为道种」,阿赖耶识里头,佛的种子种下去了,这叫福田,这是造像真正的意义。第二是法宝,现在印刷术发达,成本低廉,我们可以发心印经流通。随著科技的发达,现代年轻人有很多不愿意看书,喜欢看录像、听卡带,我们利用这些科技把佛法灌输进去,这也就成为法宝。
我们要利用这些科技,制作讲经、读经的录音、录像,这就是什么?「一切众生心之所乐」,现在人心他欢喜这个,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可是要记住,经书还是非常重要,为什么?这些科技东西离不开电,哪一天电要断掉了,全都变成废物。电可不可能断?很可能!上一次我听说台湾停电几天,大家都感觉得慌张,都不方便。以后调查清楚,听说一个高压电线杆倒下来,导致全台湾停电。我们就联想到,如果一旦发生大战争,恐怕所有的电源统统都完了、都断掉了,到那个时候还是经书管用,所以书籍有它的重要性。
书籍也会跟著灾难消失,古时候的人他想得很远,真叫熟思远虑!这个书本,我们现在所用的纸张,大概它的寿命可以延续一百年,一百年之后这个纸张就变成粉,不能存在,所以要不断的翻印,它才能够延续,续佛慧命。古人想出方法,把经文刻在石头上,这保存得久,石头比纸张要保存得久。像最近北京房山云居寺发现的石经,古人刻的,把全部的《大藏经》刻在石版上,石版大小差不多是一张桌子那么大,两面刻。全部《大藏经》刻在石头上,总共将近用了一千年的时间,三、四百人做这个工作,做了一千年才完成。我们想想古人用意何在?希望经法永远保存在世间,不至於失去,古时候只有用这个方法。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到古德的用心,所以我们发心要继续,把石刻的《大藏经》印出来,我们印成经本,分送给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这样就永远不会丧失了。世间这里有灾难,那个地方没有灾难,那里有灾难,还有地方没有灾难,古人用意是要经法久住世间,我们今天要助一把力量,要把这个愿望完成,使佛法久住世间。
可是佛法的弘传还是要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什么人能弘道?僧的事情,这出家人的事情。所以僧宝之可贵,僧宝诸佛赞叹,龙天拥护,为什么?他能传道,灯灯相续,使佛的慧灯永远不会在这个世间断绝。所以出家第一桩大事就是传法,讲经说法还是其次,最大的功德是传递佛法,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自己能讲经说法说得很好,后继无人,你的过失就很大了。为什么?佛法到你这一代断了、绝了,没有后代,这还得了吗?传法是第一功德。传法,今天讲教学,帮助底下一代,弘传都需要缘分。
我们要懂得,要懂得佛法真实的利益,於是我们才真正肯去干,像诸佛菩萨一样,来到这个世间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为自己的造业,为众生的那是累积功德,积功累德。同样做事情,为众生就是积功累德,为自己就是造业,为自己你就没有办法免六道轮回。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穿衣吃饭是要维持这个身体,那怎么是为众生?身体不是为我,这个身体要给众生服务,是个工具,我要好好的保养这个工具,让它为众生服务,穿衣吃饭为众生。由此可知,诸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在哪里?差别在念头不一样,佛菩萨也穿衣吃饭,我们也穿衣吃饭,我们穿衣吃饭搞六道轮回,人家穿衣吃饭积功累德。为众生,不为自己,这一念转过来了,转迷为悟,转凡成圣。问题我们会不会转,我们能不能真的转过来?如果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能彻底了解明白,你就很不容易转过来。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是一个体性,无二无别,一念觉则称为佛菩萨,一念迷则称为众生,所以佛说生佛不二,就是这个道理。觉悟的人要帮助迷惑的人,要帮助他觉悟,这就是佛法;帮助他,不能使他觉悟,这是世间法;世法跟佛法差别就在此地。佛法是决定要帮助众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宗门里头常说见性成佛。
我们再看看现前这个社会,就知道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去做,从哪里做起。遵循佛陀的四摄法,接引广大的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以清净平等摄受教化一切众生。首先要跟他结缘,结缘用现在的话来说,第一步要跟他交朋友,真正的好朋友,中国人讲知己的朋友。诸佛菩萨摄化众生,要用现在的话说,诸佛菩萨是法界一切众生最真诚的知己朋友,所以才能得到众生的信心。他对你有信心了,你教导他的,他才欢喜接受;如果他对你没有信心,你的法再好,他不能接受,也是枉然。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伦理、道德、人文教育完全破产的状况之下,唯一能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是宗教教育。宗教教育里面,对於事理讲得最透彻、最明了的,无过於佛法。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活在这个世间是来做什么的,我们要怎样作法,如何能收到效果,使这一次到世间来没有白跑,世间人所谓人生的意义、价值,我们确实获得了。
所以要帮助他,很有耐心观机设教,逐步把他的境界向上提升,帮助他减少烦恼,增长智慧,使他觉了宇宙人生真相,他也会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真正觉悟了,大彻大悟。悟了以后,他就跟诸佛菩萨没有两样;如果还有寿命,他还不想走,他所作所为跟乘愿再来的佛菩萨没有两样;如果寿命已尽,寿命到了,他达到这个境界,他发大慈悲心,愿意帮助成就一切众生,他寿命可以延长,这就是所谓转业力为愿力。所以佛法修学到一定的程度,生死自在了,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可以走,想多住几年,决定不碍事。但是要知道,多住几年,多住几十年,决不是为自己;如果为自己,依旧是业力。业力跟愿力在形象上差别的,就是为自己、为众生,为众生是愿力,为自己是业力。
这两天你们看过新加坡许哲居士的录像带,她是愿力,她不是业力。一百零一岁现在还照顾二十多个苦难的人,不是二十多个人,二十多户。每天还在劳碌奔波,给他们送粮食、送衣服,帮助他们治病,解决他们的困难,愿力,不是业力。她有这么好的体力,完全是从愿力来的。她说得很好,人不要想老,想老就老化了,她永远想著,她还很年轻,她还有体力,还可以为大家服务;证实佛在经典里面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要反省,我们一天到晚想的是什么?再仔细观察,他们想的是什么?我们想的不一样,我们所想的总是自己的利益;他们所想的是别人的利益,自己忘掉了,没有自己,这就是佛菩萨。
所以帮助众生一定要先了解众生,这是庄严幢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我们帮助他,他需要什么?他困难在哪里?我们要了解他,针对他的需要去帮助,这个帮助是有意义的,这个帮助是实在的。不是所谓锦上添花,那是没有必要的帮助,人家在真正有需要的时候帮助人家。我们不是在讲经说法的时候才想到观机,那已经迟了,来不及了,观机要在日常生活当中,与一切众生交往之处,时时刻刻念念不忘。
现在交通便捷,资讯发达,整个地球,一般人讲地球村,地球变小了,这个意思说往来密切了,对於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特别是各个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一定要多了解、多留意,我们推动多元文化、推动佛陀教育,自自然然就得心应手,就没有障碍了。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叫交通。为什么会产生隔阂、产生猜疑、产生误会、产生冲突,都是缺乏交往这么个缘故。
我们人的身体,我们知道身体器官很复杂,如果血气畅通无阻,这个身体健康。毛病从哪里出的?管道不通,哪个地方有障碍,於是乎毛病出来了。处理的方法,只要使管道恢复畅通,这病就好了,这是一个基本的知识。治病,药物帮助管道畅通的,消除里面的障碍,药物是用化学的方法;针灸、按摩是用物理的方法,你哪个地方阻塞不通,用针灸把它打通,用按摩的方法把它打通,它就恢复正常。佛法里面还有更高明的方法:念咒,念咒也是物理的方法,物理治疗。你什么地方有病,佛教你念个咒,这个咒一念,病就好了。我们现在听到,感觉到非常神奇,其实道理很简单。念咒是用音声振动,可是这个咒的发音一定要正确,振动到你里面某一个部位,把那个不通的地方给它振动,它就通了。
现在《大藏经》里面治病这些咒,我们念起来都不灵,原因是什么?念的音不准。那个一定要口传,但是释迦牟尼佛到现在三千多年了,代代相传音都变了,音都变质,所以正确的音现在没有了。我们在古时候读到古人的书,唐朝时候还行,这个咒都能治病,我们相信。我们相信它是一种物理的治疗,用音声振动,这是最高明的方法。非常可惜现在失传了,失传证明什么?这一代众生没有福报,这一种好的医疗方法失传,没有了,众生没福,福薄。凡事它都有个理,理明白了,事就通了。我们身体的病需要治疗,需要血气畅通,社会也是如此,国家也如此,世界也如此。这里头人情事理都要达到畅通无阻,社会就安定,世界就和平,人民才能真正享幸福美满。
佛法是教学,以教学这个手段,来达到幸福美满的目的。教学不能不懂得观机,不能不懂得现在的世人他们想什么,他们对宇宙人生是怎么个看法、怎么个想法,我们要多看多听,然后才知道病症之所在,我们用什么方法对症下药,来帮助社会,帮助众生。佛给我们说的是总纲领、总原则,我们要懂得怎样去运用这些纲领原则,这就是智慧。佛家的纲领说得很简单,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怎么个转法,这是技术,佛家称为善巧方便,现在人讲技术、讲艺术,我们要懂得转。自己要晓得转,然后才能够帮助别人转,自己都转不过来,怎么能帮助别人?自己转了,自己会有信心、有经验,肯定自己的经验,肯定自己的成果,帮助别人才有效果,叫人家不怀疑。自己没有转过来叫人转,说法语气都不敢肯定,半信半疑,这就得不到教学的效果。所以一定是佛家常讲的,先度自己,然后才度别人;如果自己没度,要想度别人,佛经上常讲「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
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庄严幢鸠盘茶王,这是八部鬼神之一,这是诸佛如来现鬼神身。应以鸠盘茶王身而得度者,即现鸠盘茶王身而为说法,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诸天也好,人王也好,这个地方讲的是神道,全是如来化现的,他不是真的六道众生,真的六道众生哪有这种成就!这些话他怎么能说得出来?从他们得法,我们有更深一层的体会,真的是法门无量无边,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因为我们看他们得的法门都不一样,这个是从「得知一切众生心所乐」,从这个法门里头也能够修行证果,「解脱」就是证果。这个地方的解脱,这个经是《华严经》,不是小乘经,这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解脱。从这个法门也能够证得,哪一门不能成无上道?
这正是世尊在《金刚经》上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话虽然这么说,说得没错,必须要对机,才能有成就。「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是理上说的,机上就不一样了。机上是我们自己的根性,哪一种法门我们修学比较容易成就,这叫契机。所以佛度众生,观机实在讲是第一,不能够观机,往往收的效果相反。我们在日常也曾经遇到过,同修们心地很慈悲,非常热忱想帮助人学佛,结果效果适得其反,他对佛法产生了厌恶,这就是自己不擅於观机,方法用错了。机缘非常非常复杂,不好学,在日常生活当中要留意,细心观察,累积经验,然后你才能够实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能到这个境界。这是个长时间的工作,是一个很认真的工作,真的要有心去做,才能够收到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人家欢喜接受,才能得到这个效果。
我们在初学的时候观机,老师教我们三个重点:一个是人,一个是时间,一个是处所,面面要顾到。人有男女老少不同,各行各业不同,这就讲他心之所欲不一样,要懂得!时是时节因缘,现在是个什么时代;处是处所,在澳洲环境跟美国的环境不一样,美国的环境跟台湾环境也不一样。所以观机面面顾到,说法才契机,你讲的东西,他听了觉得有道理,他能够得到真实受用。
庄严王这是位菩萨,他从这个法门得成就。由此可知,这一法能通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贯通的;就好像我们人身体血气一样,虽然血管管道,微细的管道很多,但是全部都是贯通的;像一棵树一样,树叶、树梢必定贯通它的根本;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都不例外。所以众生与自己息息相关,我们现在人讲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佛家讲「共同一法身」。共同一法身的意思,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个生命共同体,这大家好懂。这个样子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的关系多么密切!我们帮助一切众生,才真正做到真诚、清净、平等。真诚清净平等的理论基础在此地,他不是外人,他是自己。今天讲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佛弟子妙音代父母师长、历劫冤亲、法界众生礼佛三拜,求生净土。
祈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印行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