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十三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8-1-13 20:22
標題: 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十三集)
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菩提树下。四十八日。乃于癸未二月七日之夕。入正三昧。二月八日明星出时。廓然大悟。成正等觉。叹曰。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
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02/02-041/02-041-0013.flv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02/02-041/02-041-0013.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02/02-041/02-041-0013.mp3

来源: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41-0013&lang=zh_CN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三集)  2014/3/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1-00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一百六十页最后一行,看念老的注解:
  「夫众生之生灭心,处处能缘,独不能缘於般若。须位登别教地上之菩萨,方能契入,於无住时即生心,於生心时即无住」。我们看这一段,这里都是讲的事实真相。凡夫迷失了自性,大乘经上常说,「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一念不觉就是无明。怎么不明?觉是明的,把觉失掉了,变成不觉。觉是一切法自然通达,所以称为本觉,它本来就觉悟。这一念不觉,本觉变质了,变成阿赖耶,阿赖耶就是不觉。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依阿赖耶起来的,阿赖耶是生灭心。觉心不生不灭,觉心就是自性。阿赖耶处处能缘。实在讲三心,三心是一体的,从执持种子来说叫阿赖耶,从分别来说叫它做意识,从执著来说叫它做末那。於是我们就知道,末那跟意识就是阿赖耶的作用,它两大种类的作用,一个是分别,一个是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的根本,分别是所知障的根本。
  第六意识能缘的能量最大,遍法界虚空界没有它缘不到的,就是缘不到般若。法身、般若、解脱是自性的三德。它缘不到法身,缘不到般若,为什么?法身、般若都是没有形相的,缘要有对象。你看前五根,眼耳鼻舌身,它能缘的是物质现象,眼缘色、耳缘声、鼻缘香、舌缘味、身缘触,叫五尘,它有对象的。第六意识是心,它不是物质,它是个念头,念头能缘法,它能够想过去,它能够想未来,功能最大,与它相应的心所五十一个全了,没有一个不相应。所以佛在经上说,它对外能缘虚空法界,对内它能缘到阿赖耶的三细相,阿赖耶的业相、转相、境界相。业相,现在科学里头讲的能量,它是波动的现象,就是一念不觉;转相就是念头,科学叫信息,能缘得到;境界相是物质。境界相现在叫它做物质现象,与它相对的精神现象,精神现象就是信息(就是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就是念头。确实现代量子物理学家把目标就对准这三个问题,物质被揭穿了,彻底搞明白了,现在信息还没有搞清楚,到底从哪里来的不知道。
  物质现象,这也是最近三十年被发现的,德国人普朗克博士率领这个小组,专门研究物质到底是什么,把最小的物质,小到不能再小,找出来了。物质在佛经上叫极微色,微是微细,极其微细的色相,肉眼看不到,天眼也看不到,阿罗汉的慧眼也看不到。佛经上说的,阿罗汉的天眼能看到微尘。欲界天、色界天人都看不到,阿罗汉能看到,这什么东西?应该就是现在科学里面所讲的原子。科学家在八十年前发现原子,认为原子是基本的物质,不能再分,最小。殊不知这些年来科学不断在进步,日新月异,新的仪器发明出来,有能力掌握一千兆分之一秒,能够掌握到。这在过去作梦都不敢想的,这样高度的仪器,才把佛经上讲的极微色找出来。科学的名字叫中微子,或者叫微中子都可以,这才是物质最小的,不能分了,再分就没有了。佛叫它做邻虚尘,邻是邻居,它跟虚空做了邻居,就是它不能分,再分就没有了,就是虚空。科学家还是把它分开了,一分真的没有了,发现的是什么?发现是念头波动的现象。於是这个谜揭穿,物质是假的,是念头产生的幻相,我们误会把它当作物质,其实是假的。单独这一个物质,我们是不能觉察到的,因为它太小,生灭的频率太高。要依照弥勒菩萨所说的,它存在的时间只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换句话说,一秒钟它生灭多少次?前念灭后念生,一秒钟生灭一千六百兆次,单位是兆。在这么高的频率之下,怎么会知道?这叫什么?这叫一念,一个生灭就是一念,一念就是一个生灭。
  从一念来说,这是心理现象,生灭现象,这一念当中具足五蕴。我们以前对於佛经上讲的五蕴都没有搞清楚,都产生误会,色受想行识。《心经》念的人太多了,有许多人用它作早晚课,里面「照见五蕴皆空」,谁照见?现在科学家已经掌握到,但是还没有能搞得究竟,没有佛经上讲得那么清楚。他发现微中子,就是发现了色,发现了受想行识,他没有讲得这么清楚,他只说是念头波动产生的现象。这个念头里头有受、有想、有行、有识,你看佛讲得这么清楚。基本物质里头,极微色它具足色受想行识,就是讲一个微中子,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它有感受,它会想,它有行,行是相续不断,前念灭后念生这叫行,就是相续不断。实际上它是相似相续,它不是真的相续,真的相续,前面跟后面是相同的,它这个前面跟后面是不同的。我们看到科学报告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情,肯定佛是了不起的科学家。佛怎么看见的,这是宇宙的奥秘,物质的源起、源头,精神的源头,起心动念那个源头是什么,科学把它当作一个命题来研究。佛经上告诉我们的,一念不觉叫业相,这个业相就是阿赖耶的本体,从这个业相生出念头,叫转相,转是转变,业相是根本,转变是枝叶,从转变里面产生色,物质现象。所以第六意识能够缘到阿赖耶,能够缘到极微色,缘不到自性。
  对外,现在科学走两个极端,一个宏观宇宙,研究天文;第二个走反方向,微观世界,就是极小的,极细小的,都有成就。特别是量子力学,就是研究微观宇宙的,跟佛经上讲的相同。微观宇宙他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到,还有个大的问题,那就是大小不二。极其微细的微中子,佛经上讲「芥子纳须弥」,须弥山放在芥子里面,芥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那怎么放下去的?这有点像现在科学用的晶片,你看晶片,大概比小指甲还小,那里面藏了很多信息,还有很多画面,从电脑里面就看到了,这就是芥子纳须弥。佛讲的比这个更神奇,极微之微,就是微中子里面有宇宙,整个宇宙就在一粒微中子里头。它能不能现相?能现,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整个宇宙是它现的。它现它没有放大,现出来的大小是一不是二,妙极了!换句话说,佛法里面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从心想生,都是自性变现的,心现识变。现相是心,心就是自性,自性现的;产生变化,把它变成六道、变成十法界,这是阿赖耶。阿赖耶能变,自性能现。换句话说,阿赖耶不能现,它能变,把自性现出来的境界扭曲了。自性现的是一真法界,在净宗叫实报庄严土,实是真实,真实是不生不灭。阿赖耶进去了,把它变成生灭、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我们六道凡夫所用的心是妄心,就是阿赖耶。阿赖耶是从真心变出来的,真妄不二,真妄是一体,好像一体的两面,有正面、有负面,它是一体,我们用正面的就是一真法界,用负面的就是十法界、就是六道轮回。
  这桩事情只有佛经讲得透彻、讲得微妙,我们现在能够体会,但是不踏实,要踏实还得要用几年功夫。如何能够让它踏实?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用科学的方法跟事实真相不相应,你永远不知道,你能够知道的就到此为止。这是八识的能量,它是有限的,有局限的,要用真心,真心的能量是无限的。真心是什么?我们前面学过,真心就是正念、就是无念。念有念无是妄心,念善念恶是妄心,念佛法念世法也是妄心,有念都是妄,无念就是真。无念也不是什么念都没有,什么念都没有,那邪正都全没有了。无念里头有无量智慧、有无量德能、有无量相好,这是《法华经》上讲的性具,也是《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性具的,自性本有的。自性有圆满智慧、圆满德能,智慧德能决定不是从外头求来的,外头没有。你看此地说的,「处处能缘,独不能缘於般若」,般若是智慧,它缘不到,为什么?它是妄心。智慧是真心起的作用,妄心缘不到真心,所以它缘不到般若。般若什么时候被发现?明心见性就发现了。什么样的程度能明心见性?别教地上菩萨,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华严》把菩萨的地位分为五十二个阶级,这五十二个阶级完全是定功的浅深,修禅定浅深分成五十二个阶级。这五十二个排列,从下到上,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四十个,十地,五十个。要初地以上,在圆教里面,圆教初住等於别教的初地。换句话说,圆教是从别教初地算起,又往上排列四十二个位次,这四十二个位次都是明心见性,都是永远断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
  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还有什么阶级?应该是平等的,有起心动念就不平等,没有起心动念当然平等。没错,实报土的菩萨真的是平等,平等里头还有不平等,那是什么?习气厚薄不一样,在下面的习气就很浓厚,在上面的习气就很薄,这个不一样。我们要知道,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习气要断干净,他就不叫阿罗汉,他升等了,叫辟支佛。辟支佛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真正做到不分别了,不分别的习气还在。所以辟支佛把分别放下,他升级了,他是菩萨。菩萨有分别的习气,把分别的习气断掉之后他又升一级,十法界里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无明没断,无明断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无明破了,无明习气还在。见思烦恼的习气有方法断,尘沙习气也有方法断,无明习气没法子断,为什么?他们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你用什么方法断,你要用方法不就起心动念了吗?那就大幅度的退转了。这时候怎么办?这叫任运,就是随它去,时间长了自然没有。古人在这用个比喻,好比酒瓶,酒瓶里面盛酒,酒倒干净了,擦得很干净,确实一滴都没有,闻闻有味道,这味道怎么断?没法子断。只有一个方法,瓶口打开放在那个地方,放上半年、一年再去闻,没有了。要很长的时间,这个习气才能断得了。
  习气断完之后,实报土就不见了。《金刚经》上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例外。实报土没有生灭,它有也会灭掉,没有了,这叫隐现。实报土现前,这现;实报土没有了,隐。它不是生灭,它没有生灭,有缘它现,没有缘它不现,隐了,隐藏,所以大乘教里讲的隐现。隐现对於实报土的人来说是个别的,是别业,不是共业。这个人无始无明习气断掉,他醒过来,他的实报土没有了,他到哪里去?到常寂光去了。所以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什么障碍,像如来一样,智慧、神通、德相没有不能实现的,能分无量无边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去供养佛,这是修福,听佛讲经说法是修慧,福慧双修,得大自在。具足法身、般若、解脱,叫三德秘藏,真正常乐我净。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有常乐我净,解脱也有常乐我净,就是不能回归常寂光,必须无始无明习气断了,他就回常寂光。
  回到常寂光,常寂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常寂光在哪里?常是不生不灭,寂是清净无染,光是光明遍照,照全宇宙,一切时一切处无所不在,我们大家统统在诸佛如来常寂光当中。像我们这个房间里头有十几盏灯,每一盏灯打开,光都是照满这个空间,光跟光融在一起分不出来。所以进入常寂光,就跟一切诸佛如来融成一片,这是自性。融入常寂光就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才真正证得大圆满。你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天天在想著,阿弥陀佛我想见你,阿弥陀佛忽然在面前看到了,就现身了。他有没有从哪里来?没有;消失了到哪里去?也没有。不来不去,「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楞严》上说的。他没有地方不在,所以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全知道。什么时候得度,什么时候应该去照顾你,他全晓得,绝对不会错过时节因缘。到时候他真来了,真现身,真给你说法,真的帮助你、成就你,这是我们要深信不疑。
  「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华严经》上说的。十方讲空间,无穷大,没有边际,为什么?是自性变的。自性没有边际,所以虚空法界没有边际。自性没有染污,自性具足无量智慧德能。我们为什么学佛?想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证得大圆满。回归自性跟一切万事万物同一体,证得了一体,在这一体当中才叫彻底的觉悟,这个求学就毕业了,证得大圆满。这个大圆满,梵文称之为大般涅盘,所以涅盘在中国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是寂灭。寂灭是什么?像我们现在讲的真空,它什么都没有。可是它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能现,妙就妙在这里。真的,什么都没有,所以叫它做空。这个空不是无,不当作无讲,它遇缘会现相,所以说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什么?我们感觉得有,全是假的,确确实实不存在,是我们眼睛看错了,我们没有看到真相,看到妄相,许许多多妄相纠缠在一起,我们以为它是真的。其实它不是真的,根本就不存在,我们以为它存在,早就过去了。你想想看,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生灭,你能掌控一个生灭吗?决定不可能的。我们的时针一秒一秒的过去,你一秒都掌握不到,何况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次的生灭。一个生灭就是一个画面,全宇宙的画面。宇宙从哪里来?不是大爆炸,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阿赖耶里的种子那是因,心想是缘,想什么现什么,全是自作自受,与任何人都不相干。这是事实真相,只有佛在大乘经里头讲得透彻、讲得明白。
  於是我们就晓得,法身、般若、解脱这是自性,只有别教地上菩萨他能缘到、他能掌控,这个人就是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行。有没有人缘到这个地方?有。在中国这两千年的历史,就是佛教传到中国,公元六十七年,今天二0一四年,到二0六七年才整整两千年。这两千年里,佛教在中国有什么成就?我们看《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里头记载的,达到这个境界的,就是别教初地以上的,我们最保守的估计超过三千人,在中国禅宗里头的。还有教下,贤首、天台、三论、法相,其他宗派成就的不在少数。净土就更多了,这是易行道,难行道都有这么多人,易行道更多。从慧远大师,这东晋时候,在庐山建第一个莲社(念佛堂),一百多人在一起念佛共修,远公大师率领,这是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传到现在,这一千七百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保守的估计超过十万人。佛教对中国的贡献!往生到极乐世界等於成佛,比其他法门成就的,他们虽然明心见性,跟往生极乐世界不能比。往生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他们也是阿惟越致菩萨,净宗得阿弥陀佛的加持,速度特别快,安稳,安稳就是你不招魔障,佛力加持,一切诸佛都加持你,一切护法神都照顾你,所以称为易行道。
  无住生心是同时的,无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无住。生心是般若智慧放光普照,无住是心地清净平等,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放光普照。「其余地前诸贤,仍是打成两截,一时生心,另一时无住」,无住不生心,生心不能无住,「可见凡夫绝分」,三乘菩萨都做不到,凡夫怎么会做到?「今此净土法门,教众生持名念佛,令众生即念离念,潜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无念,即凡成圣」。这个方法妙极了,即念就是一句阿弥陀佛,离念是把其他的妄想杂念放下,让我们心里只有一念,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叫离念,有这句阿弥陀佛是即念,即念离念,离念即念。潜通佛智,佛智是无所不知,潜通佛智就是潜通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暗合道妙,这个道是成佛之道,妙极了。巧入无念,就教你念一句阿弥陀佛,念久了自自然然无念而念,念而无念。你说他有念,他没有念;你说他没有念,他阿弥陀佛的名号相续不断,一个接著一个。即凡成圣,我们的身是六道凡夫身,成圣,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身。我们现在这个身体是法相身,是阿赖耶的相分,就是物质现象,极乐世界的身不是物质现象,它是从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是清净的,所以身是清净的,法性是没有念头的,所以他心是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就是形容法性的德能、德相。
  「故《疏钞》曰」,莲池大师的《疏钞》,这两句话说得好,「越三只於一念,齐诸圣於片言」。越是超越,三只是三大阿僧只劫。菩萨成佛,一般的讲法,第一个阿僧只劫修满三乘,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一个阿僧只劫;第二个阿僧只劫,初地到七地,七个位次;第三个阿僧只劫,八地、九地、十地,三个位次,三大阿僧只劫。别教从十信位到十地,修满三个阿僧只劫。净宗一念就超越了,一念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有榜样、有证据给我们看,来佛寺的贤公老和尚,海贤老和尚做出榜样给我们看,他一念超越菩萨三大阿僧只劫。你要问我,他老人家往生什么品位?我毫不怀疑、毫不思索告诉你,上上品往生。齐诸圣於片言,片言就是一句佛号,用这一句佛号跟一切诸圣,这个诸圣是讲十圣,从初地到十地,跟他们平等,齐是平等。我们是凡夫,提升到法云地的菩萨,简直无法想像。这是世尊在经上讲的,决定不是妄语。我们修学不能害怕,舍弃生命也无所谓,要干到底。
  黄念祖老居士写这个注解的时候重病,不是轻病,每个人看到都希望他休息,他太累了,一天到晚趴在桌子上。桌子旁边堆那么多参考资料,我都吓坏了,堆那么多。我问他从哪里来的?感应不可思议,都是一些人找到送给他的,你找都找不到。我们学一样东西,找个十几二十种参考资料,都得找一、二年。你看他的参考资料,经论八十三种,祖师大德的著作一百一十种,总共用的参考资料是一百九十三种,我们亲眼看到能不佩服吗?五体投地没话说。带著重病,这都是示现给我们看,示现代众生苦,示现的勇猛精进,不畏病魔也不畏年老,不肯休息,注解写完成之后还常常在修订,一直到定稿。我们已经认识很久了,如果要考虑到自己身体,每天工作一定的时间,也有一定的时间休息,他这个注解就要拖好几年。六年完成的,要休息的话那就得十二年,不能休息,为正法久住,为净宗的承传要做出牺牲奉献。好几次严重病发,还是不肯休息。我们了解事实状况,对这个注解,每一次展开就想到他老人家当时的状况。他为谁?为我们。我们为了便利后人,编这个参考资料,对於学习就方便太多了。希望大家都有像海贤老和尚一样的成就,正法就恢复了,众生得到真实的利益。
  正法能不能恢复?不在外缘,都在我们自己。世尊讲得很明白,什么叫正法?有讲经的人,有听经的人,有修行的人,有证果的人(净土往生就是证果),这一切具足就是正法。有讲经,有听经,有修行,没有证果的,这叫像法。修净土没有人往生,这像法道场;有人往生,正法道场。来佛寺这个小庙,用这个标准来看,它是正法当中的正法,纯正之法。三位往生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正中之正,表演给我们看,我们应当学习、应当跟进。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要有信心。如果你说他能做到我做不到,你就完了,你永远做不到,为什么?你信心没有了。信心比什么都重要!大经大论,像《华严》、《大智度论》上都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佛法从信心生的,圣贤教诲也从信心生的,不信就没法子。现在为什么传统文化衰了?因为大家不信。很可能将来在外国兴旺起来,为什么?外国人信。所以我们要建立信心。老和尚一生给我们表法,表什么法?就是帮助我们增长信心、坚定信心、坚固愿心,决定得生。「至哉妙用」,至是达到极处。阿弥陀佛杰作,极乐世界是他的杰作,普度一切苦难众生,个个圆满成就佛道,真不可思议。
  我们把底下这段文先念一念,「念佛乃修行之径路」,径路就是近路,就是抄小路,最近的距离叫径路。「持名又为四种念佛之径路,称为径中之径。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不提倡这一句,「直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宗」,宗就是修学的总纲领,修行的总原则。「但能发心专念,皆可往生,故更为明确简要。故称净宗第一经,因其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利济众生,此经为最。」确确实实是如来所说第一经,一点都不假。我们遇到的是第一法门,实在是太荣幸、太幸运了,怎么会在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
  下面我们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其他法门乃正入无生」,他们走的路是正道,入无生法忍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八地以上,「故为难行道」,真难,不是假难,入门都难。说老实话,我们按一般正规的轨道来走,我们入不了门。入门的条件是要断见惑,惑是迷惑,见是见解,也就是说我们看错了,把这个看错的要纠正过来,你才能入门。头一个看错是什么?身体,叫身见。你想想看,六道众生哪一个不是把身体看作自己?佛说这错了,身不是我。身不是我,什么是我?佛告诉我们,我不生不灭。这个身,身生灭。身是我,人死了,我不就没有了吗?那还要修什么?不必修了。身不是我,认清楚,它是假的。身是什么?像衣服一样,这诸位知道,衣服不是我。那是什么?是我所有的。身体也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了,对生死就不害怕。生死是什么?就是换衣服罢了,这衣服穿脏了换一件,六道轮回就是换衣服,你换到哪一道去了,这个要知道。要破身见,换句话说,我们干真的就不要为身著想,为身著想错误,要为我著想。我是什么?灵性是我。不说灵魂,为什么?灵魂迷了,它没有觉。灵魂灵是假的,应该换一个字,迷魂。它要真的灵,它就不可能到三恶道去投胎,它到人间来投胎一定要选择大富大贵的家庭,生下来就享福,享一生福,这才灵。性是灵的,灵性。不迷就是灵性,迷了就是迷魂。迷了,它在六道里头找身体,这个身体坏到不能用了,再去换一个身体。找身体也不是随便找,跟父母有缘分。缘分都不好,我们迷而不觉,什么缘分?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要是没有这个缘不会来投胎;凡是来投胎的,佛给我们讲,不外乎这四种缘。所以怀孕不能堕胎,你好好的把他生下来,好好去养他。他要是报恩来的,自自然然就是孝子贤孙,为什么?过去你对他有恩。如果一堕胎,好了,你把他杀掉,他来报恩,你用这种手段对他,那就结成大怨,他再来怎么样?再来是报仇了。如果他是报怨来的,那怨上加怨,那个仇恨可深了。他是还债来的,过去欠你的,现在来他要赚钱还给你,养你,你把他杀掉,还债又加了杀业,变成仇恨。是讨债来的,是父母欠他的,他来讨债,你再把他杀掉,来生来世麻烦可大了。永远纠缠不清,生生世世,不是一生一世,我们跟多少人结了怨!所以了解事实状况,这一生吃亏不怕、上当不怕,为什么?还债,我就了了,没有怨恨、没有报复的念头。这叫什么?这懂得还债,结帐,不可以再造恶业。学佛之后明白了,要把冤亲债主用佛陀教育的方法,统统变成同参道友,上上乘法,这就对了。佛法给我们带来无比殊胜的利益就是这个,把讨债还债、恩恩怨怨统统变化成法眷属,我们有共同的老师,诸佛如来,同参道友都是菩萨。我们走易行道,不走难行道。
  「今此净业,巧入无生」,它太巧妙了,就是一句佛号。真信真愿,这一句佛号不要中断,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都在念佛。对待一切人、一切事物,用清净心、平等心。能舍,不要占有,不要占人便宜,不要障碍人的善法,要发心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人家是好事情,对他自己有好处,对社会、对大家都有好处,不但不能障碍,要想方设法帮助他,这就对了。我肯帮助别人,就有很多人帮助我;我处处障碍别人,将来得的果报,我想做什么事情,就很多人障碍我。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万不可以为我今天有权有势,我可以障碍他;实际上障碍不住,这条路有障碍不通,我走那条路,一定要晓得。实际上有这种错误念头的,他障碍自己,他没有障碍到别人。这一生当中善心善行,缘不足就会遇到很多障碍,不能成就,但是功德是圆满的,不做就圆满。没有障碍,他做成功才圆满;有障碍,不成功也圆满。《楞严经》上说的,「发意圆成,圆满功德」,因为你发的是真心。为什么有障碍?不是自己的业障就是众生福薄,方方面面看清楚。那障碍我的那个人不是障碍我,障碍众生,我们为众生服务他障碍,我们没法子为大家服务,我们乐得清闲,功德还圆满,他造的罪业。他结罪不从我这结,因为我不见怪他,我不跟他作对,他跟众生结罪。「今此净业,巧入无生」,这是易行道。
  「念佛法门乃修行之径路」。佛门有个小册子,《径中径又径》,我初学佛的时候喜欢看这个。径路跟谁比?大乘小乘比,大乘是径路,小乘距离远;大乘跟禅宗比,禅宗是径路,一般大乘教修学起来很难;禅宗跟净土比,净土又是径路,禅就难了。净土里面有四种念佛,实相念佛难,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观想念佛就比较容易,但是观想要很细心的人、很有耐心的人,心浮气躁观想观不成。你要不相信实验一下看,十六观第一观观太阳,「落日悬鼓」。观成功是什么?睁开眼睛太阳在面前,闭著眼睛太阳也在面前,无论什么时候你一观想,太阳就在面前。你试试看,你能不能观成,观成了,用这个功夫念佛决定往生。再有观像念佛,你喜欢的佛像你天天看著它。这要很有福报,为什么?你不需要工作,白天晚上对著佛像;不对著呢?不对著就观不成,一定不离佛像。现在我们用的方法就用照片,我们早年在华藏图书馆,供的一尊蓝底白的瓷像,阿弥陀佛像,现在我们都用,我这一生没改。把这个像照相放大了,非常庄严。这张像自己细心去观察,阿弥陀佛很少现这种面相,童子的面相,我们供的童子的面相。心里想阿弥陀佛,这个相就会现前,叫观像念佛。
  但是最方便的,持名,四种念佛里头是最方便的,捷径当中的捷径,直通无上菩提大道,不拐弯的,叫易行道。所以,「持名一法又为四种念佛中之径路,故称为径中之径。又本经不倡一心不乱」,为什么?一心不乱一般人做不到,看到《弥陀经》上这一句他害怕,这我做不到,不肯念佛了,我遇到过这样的人。梵文原本也没有一心不乱,换句话说,一心不乱是鸠摩罗什大师他翻的,他用了一心不乱。有没有道理?有道理。我们念佛要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往生,功夫成片不是一心不乱,就是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就叫功夫成片,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有这个功夫就能自在往生,来佛寺的三位老人都达到这个境界。为什么罗什大师翻成一心不乱?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先用佛光照你,佛光照你的时候,你的功夫就提升一倍,功夫成片就提升到事一心不乱,他没翻错。但是一般人不知道,不讲清楚他不晓得。事一心不乱的人就提升到理一心不乱,佛光一照,功夫马上就加一倍。那没有功夫的人,佛光一照就到功夫成片。只要你有真信真愿,临命终时头脑清楚,念十声佛号,乃至於一声佛号都可以往生,那就是佛光注照把你提升到功夫成片。
  决定不能怀疑,决定不要掺杂妄想杂念,心要清净。所以我们平常要练用真诚心,无论对待什么人用真心,决定不吃亏。不可以说我对佛用真心,我对一般人就用妄心。他用妄心对我,我用妄心对他,错了。妄心用成习惯,对佛还是妄心,这就错了,要把它转过来。不怕吃亏,不怕上当,吃亏上当无所谓,因为我们的目标在极乐世界,我不想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什么都能放得下,没有贪恋,没有占有,你多自在!心开意解,快乐无比,没有烦恼,没有忧虑,真心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全用真心。我们念念跟阿弥陀佛一样,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明了、都有缘分接触到净土法门,都能够真信真愿老实念佛,将来都是极乐世界弥陀会上的同参道友,这多美好!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好;别人毁谤我,我赞叹他,对自己有大利益,为什么?自己真正放下,跟任何人没有冲突。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我们跟任何人没有利害冲突。世间人放不下的,财色名利、七情五欲,不就这个东西吗?我们这个全放下,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我们还建学校,建汉学院、建佛教大学,那是什么?为别人建的,不是为我。我们有这个缘遇到这桩事情,希望成就,帮助正法久住,帮助成就人才,这是应该做的。随分随力去做,也不要勉强。
  本经直截了当,就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修学的宗旨、宗要。「但能发心专念,皆可往生」,决定往生。「故更为明确简要。是故此经称为净宗第一经。因其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绝待圆融」,绝待就是绝对,绝待圆融是《华严》、《法华》,这部经跟《华严》、《法华》去相比,比《华严》、《法华》还要圆融,更不可思议。「日本净宗大德推重此经,过於我国」。这个话讲的是真的,日本净宗这些大德,大概都是隋唐时候到中国来留学,他们亲近善导大师,我们净宗第二祖,亲近智者大师,所以日本的佛教,净土跟天台特别兴旺。他们尊重善导大师为日本净土宗开山第一代祖师,这个我们赞叹,他不忘本,尊师重道,没有在日本传教,他就是始祖,他把善导大师奉为始祖。
  「《黑谷大经释》」,这个大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的注解,里面有一段话说,「於往生教」,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教法),「有根本亦有枝末」。净土有三经一论,这在那个时候,唐朝时候。净土的经典最少,容易,愈少愈容易,只有三经一论。三经里面是以《无量寿经》为根本,《观经》、《弥陀经》、《往生论》,这都叫枝末。「又此经名正往生教」,在往生经教里头,《无量寿经》是正往生教,对极乐世界介绍得非常详细;「余名傍往生教」,余就是其他的三种,《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往生论》,这叫傍往生教。「又此经名往生具足教」,为什么?它面面都讲到了,性相、理事、因果全讲到,所以它是具足的。「他经」,《弥陀经》也讲到,讲得简单,跟这个比就差很远,这个详细;《观无量寿佛经》只讲两种,其余的没提,只讲净宗理论,根据什么道理建立这个教的,得有理,第二个讲方法,往生的方法,它只讲这两样。理论只有两句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净土宗所依据的理论,因为你本来是佛,这是佛在《华严》、《法华》里都说过的。凡是佛弟子,无论学哪个宗派,无论修哪个法门,这个理论一定要承认,一定要接受,不接受不能成就。一定要相信佛没有说错,每一个众生本来都是佛,只是迷失了自性。自性迷了,於是思想见解产生了偏差,言行有了错误,这才把一真法界,就是实报庄严土变成十法界、六道轮回。是错误的念头变出来的,变的时间太久就回不去了,如果不是遇到佛陀,我们永远错下去。轮回里头太苦了,现在我们很幸运,遇到了佛法,遇到大乘,遇到了净宗,这是无比的幸运。这个幸运必须要自己全盘了解,才知道我太幸运了;如果你对於净宗了解得不够深刻、不够透彻,你不会珍惜。你怀里头带著宝物,你不知道,这个宝物不起作用,依旧还搞轮回,这叫大错特错!
  「据上之义」,就是根据黑谷大师所说的,「净土宗譬如妙高峰头」,他就这个意思,妙高峰的峰顶,山顶,「而本经正如峰头之顶尖」。这话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求法,一切法的顶尖就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识货、不认识,以为还有好的,到处去找,错了。谁认识,谁明了?来佛寺的三个老人,他们认识,他们明了,他们一生不找第二个法门。他们有多大的成就?我肯定他们都是明心见性的,都是法身菩萨,不是凡人。我们说这个话不是随便说,是看这三个老人一生的行持,跟他最后的表演。无疾而终,自在的走了,像开玩笑一样,说我走了,就真走了。这令人惊讶,人走哪有这种走法!你到医院去看看,走得多苦,样子多难看,哪有这样笑咪咪走的?这么开心的走了,在这个地方表法任务告一段落了。后面呢?后面有后面人来接班,像接力赛跑一样,他把棒子交给下面人了,非常快乐,离开他的跑道。这个法门就一句阿弥陀佛,顶尖,顶尖的顶尖,就这一句。你要真认识,可以说你的智慧就圆满了,你不需要再用别的,就这一个法子成无上道,一定得念佛三昧,一定大彻大悟。不是念佛三昧,不是大彻大悟,走的时候怎么那么自在!
  「本经谓」,这本经说,「当来一切含灵,皆依此法而得度脱」,这释迦牟尼佛说的。当来是将来,释迦牟尼佛末法还有九千年,往后九千年真正能够学佛得度,能够一生成就的只有这部经,只有这个方法,老实念佛。印光大师一生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我刻了一块印,这是印光大师传心法要,你要问印光法师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十六个字就是他一生的写照。敦伦尽分,敦是亲爱,伦是同类,范围扩大,同是人皆须爱,这是敦伦。人有亲疏,先从自己家庭,然后扩大到家族,再扩大到邻里乡党,再扩大到社会、扩大到国家、扩大到全世界,「凡是人,皆须爱」,《弟子规》上说的,这叫敦伦。尽分是什么?尽自己的本分,为一切众生服务,关怀一切众生,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尽心尽力,不求回报,这是尽分。这是世间法,世间法是出世间法的基础,没有世间法,哪来的佛法?佛法建立在世间法的基础上。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基础,不能不认真去学习。我们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基础没有,基础不够深厚。要拼命在这上扎根,往后才能够壮大,才能够开花结果,这根深蒂固,根不深不行。对於这个法门要真认识,那就是经多念、多听,帮助你认识。真正认识,你的心就定了,心定之后经就可以不要了,一句阿弥陀佛就念到底,你会愈念愈欢喜。为什么?这一句阿弥陀佛,所有经都在里头,全念了,一部也没漏掉;一切诸佛菩萨名号都在里头,也一样都不缺,一句名号是大圆满。
  「是知利济众生」,利益众生,救济众生,「此经为最」。我才发心把《华严》都放弃了,生平最喜欢的;专门学这个法门,专门学这部经,专门讲这部经,无论到哪里统统讲这部经。我还有个学校的头衔,终身教授,我到学校里开课开什么?开《无量寿经》,我就开这个法门。因为这个大学有汉学系,汉学系里头就是儒释道,所以我可以开这个法门。汉学系有学位的,有学士、硕士、博士,有学位的。「持名之法,暗合道妙,最易行故。」这最后三句劝勉我们,我们要记住,真容易,不难,真成就。你看看来佛寺三老,平常人,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权势,贫穷,也没有财富,什么都没有,暗合道妙,最易行故。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