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教育集第六六五卷卍南无阿弥陀佛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7-12-29 13:41
標題:
净公上人讲教育集第六六五卷卍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净公上人讲解教育集锦》
身口意常行,清净十业道。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谛知五阴法,深修六和敬,
远离不恭敬,除去六触身,
观六度相续,舍彼六爱身。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真诚 清净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净公上人讲教育集第六六五卷
...到别人。义是义理,应该要做的。现在连外国人也懂得,你应当要学习的,善的要学习,恶的要学习离开、学习放下,这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你要学著舍弃、学著放下,戒定慧你要学著增长,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标准里面讲得更细,它讲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讲十二个字。因果教育,善因善果,恶因恶报,从小薰习,就培养成就了。所以在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虽然是与这个标准有上下,总不太离谱,也就是还能过得去。这是古时候,所以这个社会安定和平。现在不一样,现在全没有了,伦理没有了,道德没有了,因果也没有了,修行之难可想而知,怎能保住不退?我在这几十年经验当中,还能保得住靠什么?靠天天读经,天天跟同学们研究讨论,每天没有离开,天天佛菩萨在提醒。
可是看看我们佛教的弘扬效果不彰,欢喜的人不少,真正做的人没几个,那我们就要研究原因到底在哪里?原因确实出在基础教育疏忽了,所以这才想到基础教育比什么都重要。儒的基础是弟子规,道的基础是感应篇,佛的基础是十善业,如果不在这三样东西上面扎根,我们这一生不会有成就,无论怎么学,总是跟佛结个缘,阿赖耶识里头落下的金刚种子,我们一生所造的业还是要受报。细细想想这一生到底是善业多还是恶业多?不要问人,自己清楚。
善恶业从哪里观察?从起心动念。我这一天当中善念多还是恶念多?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众生,这是善念。如果为自私自利,是恶念,做好事也是恶念,不能不知道。现在连外国人,知道轮回果报,人数愈来愈多,这是好现象,对於改善一个人的行为,改善社会风气,肯定有良好的帮助。如果不在这三种教育上奠基础,佛法真的像李老师常说的,变成佛学了,是世间一种学术,玄学,不能落实。儒也变成儒学了,不是学儒。学儒要学孔子,学佛要学释迦牟尼。我们今天搞佛学、搞儒学,不是学儒,不是学佛。学儒就要跟孔圣人一样,学佛就要跟释迦牟尼佛一样。你要晓得,学儒、学佛才能提升,才会升级。搞儒学、搞佛学不能提升,这是李老师以前常说,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不能帮助你,这不能不知道。
我们再看下面的《疏》文:「今文中后半,总以信智因缘三宝境」,这是几个项目,信、智、因、缘、三宝,以这个境界。「信,谓於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故云净信」。这个文里面是引用《唯识论》里面所说的,清凉大师有注解,注解是钞文。我们看它的小注,「信谓於实德等者」,这就是我们刚才念的第一句。「唯识第六云」,第六就是第六卷。「云何为信」,什么是信?「於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清凉说这句是总明,「此总明业」。这是...(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三卷) 2006/8/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3》)
...悟了;根钝的,一年、二年、三年;还有根很钝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才回头,他才觉悟。所以要有耐性,没有耐性你怎么能成就?忍,这里头就有耐性。菩萨帮助众生不是一生,生生世世,这一世回不了头,来世;来世再回不了头,再来世。
你看有人在这个世间,到这个世间来几十次、几百次,为什么一直升不上去?这是功课没有做完。人间要学的功课是什么?基本的伦理道德,这些东西要学完了,都及格,都做到满分,肯定提升。人升上一级就是天,欲界天,欲界天再升一级就是色界天,他要慢慢往上升。你无论在哪一界,都有你必须学习的功课,你要把它学好,你学不好会留级,如果成绩实在太差就降级。咱们六道轮回用这个方法来讲,诸位就很容易明白。人间那些功课,基本的功课,就是讲的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现在加上科学,学得不及格,来生再来。这几样东西是纲领,细目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中国人所讲的伦常八德,落实在弟子规,你真正学好,学好升级;因果教育在《感应篇》,智慧教育在十善业道。统统学好了,你就不会再到人间来,上去了;学不好,来生再来,来生学不好,再来生再来。如果学得太差,烦恼习气太重,就降级,这一降就降到饿鬼、畜生、地狱。降级怎么样?降级还是学,地狱道里面的功课你都学完,能毕业了,你离开地狱到饿鬼道,这升级了;饿鬼道的课程也学完,也都及格,升到畜生道;畜生道功课学完,及格了,你才能到人道。跟念书没有两样。
现在西方人讲灵魂的学习没有止境的,我看了这些报告,不错,很难得。灵魂的学习有止境的,到什么时候止境?贤首菩萨就是止境。为什么?贤首菩萨这个时候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他脱离十法界,往上去一真法界,完全不一样,所以是有止境不是无止境的。可是这个时间不是一生一世,可以说是千世万世。但是也不能够一定这样讲法,《华严经》上讲念劫圆融,个人的缘不相同。所以善导讲得好,善导虽然是讲的净土宗四土三辈九品,他说总在遇缘不同。我们听了这句话之后,可以把它引申,我们...(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三卷) 2006/8/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3》)
...,要升级了,肯定升级。
可是有些人真的修行修得很好,他来生还要到人间来,什么原因?贪图人间五欲六尘的享受,那就是自动留级。他可以升级,他不升级,他自动留级,这个没有智慧,这是烦恼习气。真正有智慧的人决定不干,希望自己快快提升,至少要提升到华严会上十信位的菩萨,你自己才有保障,纵然到六道里面来,不会堕三恶道,而且决定是往上升级,不会留级。七信之后,可以乘愿再来,但那是小菩萨,不是真正大菩萨。《金刚经》上讲的菩萨摩诃萨,常常要照顾这些小菩萨。这些小菩萨就是四圣法界里面的,他们也有菩提心、也有悲心,看到众生苦也来帮助,但是他会迷,所以有隔阴之迷。但迷不怕,一定会有大菩萨来帮助他,他一接触,马上就开悟、就明白了。所以佛菩萨照顾这些小菩萨,小菩萨是四圣法界,那些人很容易度,一接触就回头。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学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四卷) 2006/8/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4
请看「贤首品第十二」,今天我们接著前面清凉大师的《钞》文,从「然信差别,略有三种」这句看起。我们把文念一遍:「然信差别,略有三种。一信有实,谓於诸法实事理中,深信忍故」,这是一段。信一定要有对象,下面所说的「信依处」。信的是什么?第一个我们要相信有实,真实,这就是法性,就是真心,就是本性,中国古圣先贤所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我们要相信这是决定有的。佛法里面讲真妄,真是永恒不变,也就是它不是生灭法;说是虚妄的,虚妄里头是生灭法,就是虚妄的,换句话说,它不能够永恒存在。真妄的定义在此地。
宇宙之间什么是真实的?实就是真实、真有,只有法性,这是真的。中国古人讲得好,性本善,用一个字,本来就是善。善会不会变质?不会变。如果会变质那就是虚妄的,那就不是真的,所以真的永远不会变。在佛法里面讲得更清楚,中国只讲一个字,善。善是什么意思?佛法里...(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四卷) 2006/8/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4》)
...藏卫视他们发起,同修们在这段时间当中,他说的是七月,今年是两个七月,闰七月。在这段期间当中,希望全世界看卫星电视的同学,收看网际网路的同学们,我们在一个时间同时来祈祷,就是我们诵经念佛,我们用这个方法来祈祷,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因为世界太乱,灾难太多,所以我的建议是,我们必须把这种祈祷当作一门功课来做。正如同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那个时候,时局就很乱。我们现在这个动乱,超过那个时候十倍不止,应该将近一百倍。所以印光大师那个时候劝导大家,劝导念佛同学,每天在自己早晚课加一千声菩萨名号,就是念南无观世音菩萨,特别为全世界灾难而祈祷的。我们今天相信人数更多,那力量就更大,会有效果,我们要有信心。只要你能够真正相信实德能,它就会产生效果,带动我们无限的希望。我们能做到,要有信心。今天时间到了,这一段信实德能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五卷) 2006/8/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5
诸位同学,请看「贤首品第十二」,我们从偈颂第一首看起,就是发心行相第一首看起,我们将经文念一遍:
【菩萨发意求菩提。非是无因无有缘。於佛法僧生净信。以是而生广大心。】
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接著昨天讲的这段看起。昨天我们把《唯识论》里面「实德能」介绍过,今天我们接著看《疏》文:「今法宝中,已摄初后」。偈上给我们讲的是三宝,『於佛法僧生净信』。法宝中是明显的实德能,里面有实有能,其实德也在其中,这是偏重在讲法,所以已摄初后。「亦三宝中,皆具此三。体实具德,大用救生故」。这个意思都不难懂,三宝就是佛法僧。佛虽然在这个世间示现灭度,灭度了是形相,现在我们懂得,我们也承认。因为世间人常说,人的生死是肉身有生死,灵魂没有生死。照这个例子来说,佛的肉身有生死,有入般涅盘,佛的灵性没有生死,没有生灭,这不难懂。
今天我们用造像来代表佛的法...(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五卷) 2006/8/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5》)
...心,这个罪过重;你供养他的时候上当,你自己也堕落。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他有没有德行,他有没有修行,与我不相干,我诚心诚意去供养他,你真的就有福。
六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真正修供养的人也不见世间过,但是如果你明知他有过,你要用这样大的供养,那你是错误,你有过失,你生不了化乐天。你不知道,你的心里头认为这五个人是真正修道人、是好比丘,你护持佛法,一点疑惑都没有,这个福报不得了。所以大乘教里头论心不论事,各人因果各人负责。人的一生,有觉的时候、有迷的时候,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年轻的时候有觉悟,老的时候糊涂,有;年轻迷惑,老的时候觉悟,也有。你要把这个搞清楚再修供养,你的机会就失掉了。诚心诚意供养,这是对的。现在时间到了,这段故事明天我们再继续跟诸位报告,我们要在这里面学习,成就自己的功德、福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六卷) 2006/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发心行相」偈颂第二首: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这首偈清凉大师注得也很多,前面我们曾经学习清凉的《疏》文,今天接著再看他的《钞》文,我们从「若心念念专贪瞋痴」这个地方看起。「若心念念专贪瞋痴,摄之不还,拔之不出,日增月甚,起上品十恶,如五扇提罗者,此发地狱心,行火途道」。这是第一句,总共有十句,就是十个小段。当然最重要的,我们要回过头来认真反省自己,不要去看别人,别人能不能成就与我们不相干;他成佛,我成不了佛,他堕地狱,我不见得跟他堕地狱。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回光返照,见贤思齐,见到不贤能够知道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过失。这一条比什么都重要,这就是『不求五欲』。
为什么求五欲?五欲增长贪心,王位增长瞋恚,大富增长愚痴,这贪瞋痴。如果我们起心动念,念念都...(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六卷) 2006/8/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6》)
...面常讲一切恭敬、一心顶礼,都是教谦。谦是对治傲慢,对治贡高。如果阿修罗修的这些善法是以谦卑之心,他的善心就变成上品,就不是下品,这岂不是都在用心不同!岂不是大乘教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他心想不一样,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要不然你修很大的福报,将来堕到阿修罗道。阿修罗因为贡高我慢,一般人如果是无知无意得罪他,可是他可有心,他会找你算帐,他会报复你,你的麻烦就大,常常怨就从这里结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麻烦就大!
所以什么叫善心?夹杂著贪瞋痴慢,心就不善,不善的心行善法,他得福。总而言之,你做好事一定得福报,可是果报,那要看你的福报大小,如果在天道(在天上),就是大福报在天上,天阿修罗,天上的罗刹;中品是人间的阿修罗,人间的罗刹;下品是畜生道、鬼道的阿修罗。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晓得,要细心去观察,避免这些过失。今天时间到了,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七卷) 2006/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发心行相」第二首偈: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这首偈前面我们学到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给我们说的十桩事情。『发心』,世间人发心发什么心、行什么道,我们一定要清楚。大师引用《摩诃止观》里面所说的,天台止观,第一种,如果念念都是贪瞋痴,我们常讲贪瞋痴慢,坚固不舍,这是发地狱心,行火途道。第二种,贪图眷属,念念多眷属,这是畜生心,行血途道。第三种是念念想得名闻,我们今天讲的知名度,用虚伪、其他的方法取得别人的赞叹,内无实德,这是发鬼心,行刀途道。第四是念念都想胜过别人,就是今天讲的竞争,一定要超过别人,不肯屈居人下,心里是轻慢别人,珍重自己,这是行修罗道。
今天再看下面第五段:「若其心念念欣世间乐,安其臭身,悦其痴心,此起中品善心,行於人道」。这是我...(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七卷) 2006/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7》)
...人,从哪里做起?从我心做起。这是我在昆士兰大学和平学院讲的,教授座谈会。从我们内心深处把对一切人、对一切事、对一切物对立的念头要化解,永远没有对立,我们的身心和谐。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百病不生,你自己得受用,外面那是附带的,别人尊重,别人赞叹。我们身心清净,接触圣贤教诲才能体会;心浮气躁,不但经典摆在面前你看不懂,善知识给你讲解你也听不懂,为什么?心不清净。
我们看到现在的学生,我所看到的大学生,没有耐心。现在在大学上课,跟五十年前的学生不一样。我在大学上课,好像是学佛十年,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之后大概三、四年的时间在中国文化学院教书,是正式在哲学系里面上课,学生还行,还能很认真的学习,现在不行了。现在,中国的学校我不太清楚,没有接触过,外国的学校我接触得多,学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钟,十五分钟之后他就听不进去,真的是心浮气躁,我看了之后很难过,这怎么教法?你要是追究这个原因,这是基础的教育没教好。基础教育,在现在讲小学,小学已经来不及,他已经学坏了。
所以外国人研究教育的,他们也懂得,教育的根是在七岁以前要扎根。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比外国人高太多了,中国人教育从哪里开始?怀孕开始,胎教。一般平民家庭里面,夫妻都需要工作,最晚,小孩出生之后就开始教。虽然出生二、三天,只要他眼睛睁开了,他会看,耳朵他会听,大人在他面前一举一动,言谈嬉笑,他统统都落印象。在婴儿的面前,任何一个人举止言谈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开个玩笑到外面去,不可以让他看到,不可以让他听到。所以小孩三岁就很懂事,中国谚语所谓「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道理就在此地。外国人能够想到七岁之前就很不错了,他没有读中国书,读中国书现在一定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最懂得教育的是中国的老祖宗。懂得教育,懂得方法,真正在这四千五百年当中看到殊胜的效果。如果我们今天把这个放弃,舍弃掉,重新搞一套,能不能超过?这实验将近一百年,不行。不行,赶快回头还来得及,要不回头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这是我们知道,中品善心,行於人道。记住前面所说的,来生还得人身是留级,没有提升。在人道,我们现在是中品善心,如何能学习到上品善心?因为上品善心你就生天,不到人道来了,升级了。来生还到人道,留级,我们没学得好,留级。如果造作罪业太重,烦恼习气太深,降级,降级还是要去学,无论在哪一道都是学习,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六句,「若其心念念知三恶苦多,人间苦乐相间,天上纯乐。为天上乐,闭六根不出,六尘不入,此起上品善心,行於天道」,这是第六小段。这种人智慧比一般人高,为什么?他知道六道里面大致的状况,换句话说,他受过因果教育,知道三恶...(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七卷) 2006/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7》)
...祖宗。懂得教育,懂得方法,真正在这四千五百年当中看到殊胜的效果。如果我们今天把这个放弃,舍弃掉,重新搞一套,能不能超过?这实验将近一百年,不行。不行,赶快回头还来得及,要不回头问题就严重了。
所以这是我们知道,中品善心,行於人道。记住前面所说的,来生还得人身是留级,没有提升。在人道,我们现在是中品善心,如何能学习到上品善心?因为上品善心你就生天,不到人道来了,升级了。来生还到人道,留级,我们没学得好,留级。如果造作罪业太重,烦恼习气太深,降级,降级还是要去学,无论在哪一道都是学习,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六句,「若其心念念知三恶苦多,人间苦乐相间,天上纯乐。为天上乐,闭六根不出,六尘不入,此起上品善心,行於天道」,这是第六小段。这种人智慧比一般人高,为什么?他知道六道里面大致的状况,换句话说,他受过因果教育,知道三恶道苦。三恶道是什么样的业感得的?贪瞋痴慢,后面还有个疑,怀疑,怀疑什么?怀疑圣教。圣贤佛菩萨的教诲不完全相信,认为这些东西顶多是劝人为善而已,不见得是真的,所以他起心动念、一切造作还是随顺他的烦恼习气,对这怀疑。如果对圣贤教诲相信不怀疑,他就会接受,他就会认真的去学习。
佛告诉我们三恶道真的是苦多,这不是假的,比我们人间苦得多!这些年来,我们一些同学们都曾经接触过灵媒,大概我们所接触多半都是灵鬼附身,附身的状况在我们这个小道场也有过好几次,大家都看到,绝对不是假装的。给我们透出恶道的苦多,告诉我们现在饿鬼道的苦几乎等於地狱。我们是这么多年来接受佛法的薰习,所以一看这个形相,听他传出的讯息,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为什么现在的鬼道所受之苦几乎相当地狱,我们从现在的人所造的业就明白了。
他传来的讯息是果报,我们今天可以冷静观察众生所造的业因,虽然都是造的贪瞋痴,过去人造的比现...(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七卷) 2006/8/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7》)
...即使能往生,我也知道凡圣同居土下辈往生的,只能到这个程度。我到今年,延寿(延长寿命)延了三十五年,这三十五年修行的功夫,我往生净土就不是凡圣同居土,这样说起来就是寿命很重要。
在这个地方修行,将来往生大幅度的提升品位,这就是佛在经上讲,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於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因为这个地方就是你会不会修,会修,进步很快;不会修,退转很快,大起大落。西方极乐世界是平平稳稳的,有进无退,但是进得很慢,这个地方是大起大落。我们如果学善财那就大起,就不会大落;如果随顺我们的习气烦恼,真的是大落。就是不能够忍辱,顺境不能忍,生贪爱;逆境不能忍,生瞋恚,统统是堕落。生贪爱堕饿鬼,生瞋恚堕地狱。如何保持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不退,有进无退?那就要学善财,善财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也就是要学《华严》。好,今天时间到了。
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八卷) 2006/8/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发心行相偈颂第二首,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前面我们学习到清凉大师在《钞》文里面,跟我们讲发心错误的十种相。我们今天接著看第七小段,「若其心念念欲大威势,身口意业,才有所作,一切弭从,此发欲界主心,行魔罗道」,这个「七」就是第七段。这在我们世间也是常见,我们看到这些现象,回过头来想想看自己有没有?念念都想求,威势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权力地位,现在人讲权位,不仅是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今天的社会,工商业里面也不例外。人民团体,有些大的团体走向国际组织,联合国有政治的组织,也有其他不同学术方面的组织,譬如教科文组织,教育、科学、文化,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都可以结盟,都可以参与,走上国际化。是不是都争这些权位、都要向高峰去攀缘?
底下这一句,身口意业,才有所作,一切弭从。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全心全力争名逐利。这个问题归根结柢总是一个教育问题。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有没有教人去争名位?没有。中国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教人要做一个好人,好人的教育,爱人的教育,服务社会大众的教育。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是什么样的行业,无非是为社会大众造福,不争名利。在因果教育里面讲得就更好。中国自古以来,因果教育可以说相当发达,相信人有命运,所谓命里有的肯定是有,丢也丢不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没有竞争的心?没有,真的像佛法所说的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位高权重,古时候做到宰相、做到总督,可以为国家人民服务。如果是个布衣百姓,没有这种权位,像孔夫子、孟夫子没做官,能不能为国家服务?能,不但为国家,为整个民族;不但为当时,为万代。圣贤事业...(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八卷) 2006/8/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8》)
...第二首,我们先把经文念一遍:
【不求五欲及王位。富饶自乐大名称。但为永灭众生苦。利益世间而发心。】
前面我们学习到清凉大师在《钞》文里面,跟我们讲发心错误的十种相。我们今天接著看第七小段,「若其心念念欲大威势,身口意业,才有所作,一切弭从,此发欲界主心,行魔罗道」,这个「七」就是第七段。这在我们世间也是常见,我们看到这些现象,回过头来想想看自己有没有?念念都想求,威势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权力地位,现在人讲权位,不仅是在政治上、在军事上,今天的社会,工商业里面也不例外。人民团体,有些大的团体走向国际组织,联合国有政治的组织,也有其他不同学术方面的组织,譬如教科文组织,教育、科学、文化,全世界每个国家地区都可以结盟,都可以参与,走上国际化。是不是都争这些权位、都要向高峰去攀缘?
底下这一句,身口意业,才有所作,一切弭从。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全心全力争名逐利。这个问题归根结柢总是一个教育问题。中国自古以来的教学,有没有教人去争名位?没有。中国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教人要做一个好人,好人的教育,爱人的教育,服务社会大众的教育。无论是什么样的身分,是什么样的行业,无非是为社会大众造福,不争名利。在因果教育里面讲得就更好。中国自古以来,因果教育可以说相当发达,相信人有命运,所谓命里有的肯定是有,丢也丢不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没有竞争的心?没有,真的像佛法所说的一切随缘而不攀缘。
位高权重,古时候做到宰相、做到总督,可以为国家人民服务。如果是个布衣百姓,没有这种权位,像孔夫子、孟夫子没做官,能不能为国家服务?能,不但为国家,为整个民族;不但为当时,为万代。圣贤事业,这是大事,比做宰相、做总督的还有意义,还有价值,为国家作育人才,你说这种事业多伟大!从事於教学的工作。所以无论哪个行业,不分贵贱,都要懂得舍己为人,处处与人方便,这就对了。
所受的教育,伦理教育是和睦人群。今天我们处在乱世,我们有非常深刻的体会,人与人为什么不能相处?本来是和睦的,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没有教。能不能怪人?不可以。你怪人,你有罪过,你只有怜悯他,只有同情他,他没有受过教育。从小没人教他,所以从小就随顺烦恼习气养成习惯,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中年以后要想改可不是那么容易。中国教育是从小,从婴孩教起。
我常常说,我们的传统教育至少断了三代,有人断了四代。我这种年龄,如果是生长在都市那就完全断了,断四代。我们生长在农村,农村还朴实,还有私塾,传统旧的观念还没有完全丢掉,所以小时候还受了十年这个教育。十年这个根扎得很深,影响到一生。处处要体谅人,好心对人,人家未必好心回报,我们是不是要求回报?不是,如果要求回报,事情就不能做。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希望把传统的,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让现在人能够认识、能够觉悟,我们目标在此地。
所以做好事不可以希求别人表扬,没有人...(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0八卷) 2006/8/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08》)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