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解学佛起步集第四〇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7-12-1 18:35
標題: 净公上人讲解学佛起步集第四〇卷
摘自《净公上人讲解学佛起步集锦》



人知奉其上,君父师道士,
信戒施闻慧,终吉所生安。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亡心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
于诸众生永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
皈依佛陀,两足中尊;
皈依达摩,离欲中尊;
皈依僧伽,诸众中尊。(三遍)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儒家经典提升了。《大学》,你看开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句就统摄全经,全经是细说、注解,解释这些。明德就是本性,明明德这个意思跟佛法讲的,明德不明,不明就是迷惑,就是无始无明烦恼,现在要怎样?要把它恢复光明。所以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第二个是名词,明德不明了,现在把它恢复明德。怎么恢复?恢复的目的何在?目的是亲民,就跟佛陀出世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亲民也是这个意思。终极的目标是止於至善,要做到尽善尽美,那就是佛家讲的,止於至善就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离究竟苦就是决定要脱离六道轮回,不离开六道轮回,苦是受不完的,一定要帮助众生脱离六道轮回;得究竟乐,那就是极乐世界,你能帮助他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教化众生叫圆满,叫止於至善。你看用这个解释,用佛法来解释讲得通,把儒家东西提升到佛法,提升了。所以圆人说教,无法不圆,他圆通。下面八目,跟佛法讲的修行旨趣完全相同。
  学佛从哪里开头?从放下,就像经上所说的,「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这是什么?格物。这都是欲望,物欲。格是什么?格斗。要把欲望打败,统统放下。这个东西放下之后,智慧就现了,所以致知。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就是这个东西障碍了,这个障碍的去掉,智慧就现前。这个东西用什么东西放下?用戒律,戒律就是对付这些的。三昧就开智慧了,心地清净,心地平等。清净平等生智慧,不生烦恼;妄想分别执著生烦恼,不生智慧。所以你慢慢细心去观察整个世界,无论在学术,圣贤的学术跟宗教都能够贯通,没有矛盾,没有对立,没有冲突。那些冲突、对立都是人不通,执著经教,对经教不能执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教化众生的手段,佛菩萨教化众生的手段,这个要知道。手段用完了,下一次遇到的时候,要另换方法,不是一个方法可以做到底的,方法是活活泼泼的。你说它真的,不是真的,把病治好了就是真的。病治好了,药就不要了,那叫...(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三六集)》)


...。
  所以佛教导我们,佛弟子,学佛的人要和,修六和敬,把六和敬摆在第一条。我们净宗同学修戒定慧三学,我们的戒定慧,戒只有五个科目,简单,希望大家容易遵守。这五个第一就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最高的指导原则,不管修哪一个门都要遵守。佛在《观经》上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修行成佛的都是用这个基础,那这是非学不可。第一条四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做人的根本。要孝顺父母,要尊重师长,父母给我们身命,师长给我们慧命,我们才能做个人。我们把这两句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讲什么?就讲这两桩事情。《弟子规》明白了,把它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要把它做到。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太上感应篇》。修十善业,落实在《十善业道经》。
  我把这三样东西,称之为儒释道的三个根,没有这三个根,一切善法都不生,不可以不知道。学佛从哪里学起?就从这学起。佛教我们这是人天法,你能把这四句做到了,不失人身,来生还是人身;修得好的,生天去了,到天道去了,三善道。如果这一条不修,是三恶道,人天都没有分,怎么能成阿罗汉、成菩萨?哪有这个道理!
  由这个基础,从这个再向上提升,就是小乘。小乘的基础是什么?三皈、五戒。「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小乘修得不错了,再向上提升,大乘,大乘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因果谁都知道,这个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特别讲的这条。菩提心就是发愿求生净土的心,蕅益大师说得好,信愿持名,求生净土,深信切愿,往生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菩提心。为什么?你生到极乐世界干什么?作佛去的。作佛干什么?度众生去的。这个是最高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净土宗。
  有这个持戒的功夫了,下面要做的就是和,你看,这是理,这是发心,落实就是和,六和敬。是我们做人的原则,我们...(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二六九集)》)


...普贤最后都是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才圆满菩提,我这才回头,回头感谢李老师,感谢忏云法师。为什么?年轻人好高骛远,菩萨众里头,对文殊普贤佩服得五体投地,对其他菩萨都没看在眼里,这么学佛。看到五体投地,是最佩服的两位大菩萨,居然是发愿求生净土,这还有什么话说?才相信了,真正回头向净土了。到八十五岁,年岁老了,得准备随时可以往生了,所有一切经论全放下了。所以每天读一部经,讲也是这部经,修学就是这一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就这一部,其他统统放下。为什么?时间有限,八十岁,过一年就赚一年,随时可以走。我也随时能放得下,专念阿弥陀佛,等著佛来接引。所以这个法门,我看经上诸佛都说难信之法,我点头,我就难信。《华严》、《法华》,老师介绍我的时候,我就相信,我就欢喜。祖师大德赞叹,一乘大教,圆满的法轮。方老师介绍给我,这是佛学概论,佛家所有一切法都是从这部经流出去的,这部经是一切法的大根大本,真正要学佛从这下手。我完全接受,没有怀疑。
  「《要解》谓信即大智」,讲得好,这个大智不是学来的,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一接触这个,自性里头智慧就现前,对它就不怀疑,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很难得。「《安乐集》谓具此三心」,就是这三样的信心,「若不生者,无有是处」,肯定,《安乐集》昙鸾法师的作品,决定得生。「皆明净信极为可贵。今经复冠以一念,而为一念净信」,一念,无二念,这才是净信,二念就是夹杂。「当知此之信心,则在百尺竿头又进一步,非思量所能及」,就是不可思议。
  「禅宗三祖《信心铭》曰: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正与此一味」。禅宗三祖所说的这几句话跟此地讲一念净信意思完全相同,正与此一味,这是《信心铭》上说的。「《会疏》谓为往生正因」,《会疏》里头有这么一句话说。「《教行信证》称为清净报土真因」,一点都不错。「并谓一念即一心」,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OO集)》)


...著轮回就没有了。轮回没有了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超越六道轮回,他住十法界四圣法界,跟我们不一样。四圣法界觉悟,慢慢向上提升,再出离十法界。出离十法界就生实报庄严土,生实报庄严土不会退转,要经历三个阿僧只劫,成佛了。所以常常讲,成佛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不是从我们现在起,是从我们证得初住菩萨开始,在实报庄严土里头,有圆教四十一个位次,这不能不知道。
  「究竟者,至极也,决定於最终之极处」,就是成佛,我们要走这个路就对了。「菩萨道者,圆满自利利他而成佛果之菩萨大行」,就是六度,六度就叫「菩萨道」,也叫「菩萨行」。「如是诸正士,智愿双备,行解俱优,故皆具足功德之本。具者具有。诸功德本,指一切功德之本源。」功德从哪来的?一定要知道,是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自性之外有功德,自性之外没有,真心里头本有的。
  菩萨跟我们不一样,凡夫用妄心,什么是妄心?分别执著,这妄心;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用真心。学佛从哪里学?要从这里学起,叫真学佛。如果你不是从这里学起,现在还在学戒、学定,慢慢求慧,这个都是预备班的工作。像我们现在读书,预科,还没有到一年级,一年级正式上课了,这是预备班。正式上课就是真干,什么叫真干?该放下的真放下,该看破的都看破了。看破什么?都搞明白了,六道十法界是假的。我们知道,一真法界里面没有形相,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就是没有念头,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它是什么境界?清净寂灭,用六祖惠能大师来说就是清净、平等、具足,能生现象。为什么要修定?自性本定,动的心就是生灭心,就是有为法,那是阿赖耶识,自性不动。所以「本无动摇」,你要是回归到本无动摇,就成佛了。它从来没动过。所以动是妄、是假,静是真、是实。为什么要修定,道理在此地。
  末后这一句「能生万法」,万法是什么?是整个宇宙。宇宙从哪来的?遇到缘就出现。我们今天这个宇宙是遇到染缘,不是净缘,净缘现极乐世界...(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三四O集)》)


...个老实一句话,没受过教育。在现代这个时代,问题已经发展到极严重的阶段,所谓是世界要毁灭,基督教、天主教讲的世界末日,末日在什么时候?一九九九年,就是今年。我们也算很幸运,遇到这个时候,这个大灾难能不能化解?能。佛告诉我们,「依报随着正报转」,佛把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天灾人祸是依报,正报是人心,只要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个灾难就化解了。

  我们讲经为谁讲的?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而讲的,为诸佛菩萨而讲的。我们为什么念佛?绝不为自己,为这个世界一切众生消灾免难。不是为自己,为自己功德很小,为一切众生功德就大了。佛法里面讲「积功累德」,不在事相上,在心上,你的心量大,什么叫心量大?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众生,这个心量就大;念念为自己,念念为我的家庭,为我的小团体,为我小道场,这个功德就小。这就是佛讲的「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心。一切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心能转境界,心能转万法。学佛从哪里学?就学佛菩萨的存心,学佛菩萨的知见,学佛菩萨的行谊。这里头最重要的是心愿,人家是存的什么心,发的什么愿,这是根本,根本正确,没有一样不正。

  《感应篇》这一篇文章,是从圣贤立心发愿,一直落实到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古德所说,它的功用可以做为超凡入圣的阶梯,转祸为福的关键。在中国,过去每一个朝代,依照这篇修学的人很多,所感应的果报非常殊胜。《汇编》里面所引用的这些公案因缘,我们现在讲的故事,奉行《感应篇》这些故事,他们得的善报,造作恶业的人所得的这些恶报,搜集的可以说是相当的丰富,我们看到了。而实际上,搜集这些公案因缘依旧很有限,而感应的事迹不胜枚举。只要我们细心去观察,都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之中,我们怎么能不相信?怎么能不依教奉行?印光大师以这个做为修学净土的基础,很有道理!一个人能真正奉行《感应篇》,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有把握。如果你所作所为与《感应篇》所讲的完全相反,念佛也不能...(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三集)  1999/5/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03》)


...力,必定堕落,而且快速的堕落,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性。放下经本,佛号就提起来,就念佛;放下佛号,就展开经卷。每天我们能够说是研教八小时,念佛八小时,我们的妄想自然就少了,没有时间去打妄想。希望我们同学们认真努力,不要辜负稀有难逢的机缘。

太上感应篇  (第六十五集)  1999/7/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65

  【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

  这四句讲的是「行仁」。接着下面:

  【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

  这是第二十四句。后面: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这都是行义,仁与义都是忠孝的落实。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孝就是佛家讲的自性、性体,忠是自性的大用。佛家讲中道,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做种种示现、种种教化,都是行忠。忠是孝的落实,仁义是忠的落实,这是我们必须要明了的,我们学佛从哪里学自己就清楚、就明白。人如果不懂这些大道理,那就是古人所说的,与禽兽有什么两样!禽兽是动物,人也是动物,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差别的地方,人能够体会宇宙人生的大道,了解诸法实相,这才叫做人。这些大道理决定不是生而知之,古今中外的历史上,生而知之的没见过,都是学而知之的。学,每个人禀赋不相同,佛家常讲上中下三根,上根的人接受的能力强,所谓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中根的人差一点,下根的人就更差一点。这个根性不相同怎么形成的?世间人确实是个迷,有人说这遗传,如果说遗传,有父母很聪明,儿女很笨拙,这在遗传上又讲不通;有些父母并不聪明,很平庸,儿女非常聪明,可见得遗传这个说法也很难成立。佛说得好,无量劫来每一个人的习性不相同,这个说法我们听了能接受。人决定不是只有这一世,如果认为人只有这一世,来世就没有了,这是断见;有人说人死了来世还是人,佛说这是常见,这两种见解都是错误的。

  古印度...(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六十五集)  1999/7/2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65》)


...善知识看到寒心,善知识慈悲不能不教,总希望听众当中有一、两个觉悟的。如果你说有很多人觉悟,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十万人当中,有一个觉悟就了不起,这个善知识到这个世间来,就算没有白来了。所以我们看古今中外,大善知识传道,一生能得一个继承的人就非常满意了。一生遇不到一个传人,这个例子很多很多,一生都遇不到一个。

  我们如果真的觉悟了,真的明白六道轮回生死之可怕,了凡先生讲「畏心」,造作一切恶业,恶报的可怖,我们就不敢了。这些果报都摆在我们眼前,只要你头脑冷静一点,你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看看别人的苦报,想想他是什么业因造成的,我有没有造这个业?我将来会不会受他同样的果报?看看地狱,看看饿鬼,看看畜生。所以古时候每一个县城都有个城隍庙,城隍庙里面都塑造地狱变相图,它的教育意义非常之大,让你看看地狱里这些状况,告诉你什么样的因,感什么样的果报。不是吓唬人的,是教人去反省,这是事实,不是想象。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改造心理做起,现在人讲的心理建设。心理建设最重要的一部经典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有三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这是地藏三经。大乘佛法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常常读诵,明了业因果报的道理,你自然就能够肯定种善因得善果,种不善的因决定得不善的果报,让我们在这里头回头,务必要心善、念善、行为善,先做一个善人。

  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第一步是教你能够保住人身,不堕恶道,把堕恶道的业因统统戒除。太上这一大段,你看他讲的善不多,讲的恶比善要多两倍,为什么?用心我们很清楚、很明了,希望我们不要堕恶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得人身,遇到佛法,选择出家这个行业。这个行业是什么?续佛慧命,维持发展如来家业,我们为这个。出家之后,我们做到了没有?我是个好人,心也好,念头也好,行为也好,我出家了,我没有认真去做续佛慧命,去显扬如来家业,我已经就有罪过了。我们举个简单例子...(净公上人1999年太上感应篇讲记全195集《太上感应篇  (第一四四集)  1999/12/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144》)


...复冤亲债主这个念头舍弃,社会冲突就没有了,世界和平就能够落实,人民才真正能过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我常常劝导大家,我们一定要跟佛菩萨一样,在社会上做最好的形象、最好的样子,不要给社会大众做不好的样子。不好的样子,害社会,害众生;做好样子,是帮助社会、帮助众生。佛跟魔,就这一念的差别,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习,一定要把十善业道落实,尽心尽力把它做到,希望能够圆满的做到。
三福六度十大愿王  (第二集)  2002/10/27  日本高野山本觉院  档名:21-144-000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这一堂我们介绍「净业三福」第二条: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净业三福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做人的根本。人跟一切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人懂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人有机缘接受圣贤的教诲,能做到「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人做好了才能够学佛,第二福才真正发心学佛了。学佛从哪个地方学起?从『受持三皈』。「受持三皈」是讲总的原则,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把三皈传授给你。三皈的落实,就是在『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学佛真正落实了。如果没有后面这两句,只有形式上的三皈,这不是学佛,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名字位中」,有名无实。有名无实,鬼神都瞧不起,鬼神都在笑话,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接受佛陀教诲比什么都重要。

  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为了翻译经典,中国的文字不够用,所以造了不少新字。譬如我们看到「佛」这个字,在中国古时候就没有,这个字是新造的。没有人字边的那个「弗」,这个字有,中国古时候有。佛是人,就用这个音加上一个人字,这是新造的字,然后再加以解释、说明。三皈的「皈」字也是新造的,「皈」的左面是个「白」字,右面是个「反」,反白。在印度,他们很少讲善恶,我们中国人讲善恶,印度人讲黑白;恶的叫黑,黑业叫恶业,善业叫白业。我们从黑反过来到白,这就是「...(净公上人:三福六度十大愿王《三福六度十大愿王  (第二集)  2002/10/27  日本高野山本觉院  档名:21-144-0002》)


...?跟我们讲依报的因、正报的因、依起的因、差别的因、圆融的因、平等的因、出现的因、成行的因、法界的因、证入的因,我们修因就能证果。所以《华严》第二个大单元是「修因契果生解分」。这是我们常常讲的,我们起心动念要跟因相应,要跟果相应。

  因与果,跟诸位说,说得最简单的,就是自性、性德,一定要与性德相应。性德是什么?初学的人很不容易体会,我们用这十个字来解释菩提心就好懂多了,那就是真诚心。古人讲的,人一定是自欺而后才欺骗别人。哪个人会自己欺骗自己?六道凡夫都欺骗自己,用妄心就是欺骗自己,欺骗自己的真心,欺骗自己的性德。你本来是一尊佛,你欺骗你的佛性。所以是先欺骗自己,然后才会欺骗别人。古人讲的话很简单,里面的道理很深很广,义理无有穷尽。想想看,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没有得到佛法受用之前,哪一个不是自欺欺人?只要你还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是自己欺骗自己,你肯定欺骗一切众生,你用妄心!

  学佛从哪里学起?就从这个地方学起,这就是古来袓师大德常常讲的「从根本修」。我要学,学不欺骗人,不欺骗人就不欺骗自己;学从不欺骗自己很难,先学从不欺骗别人。从哪里下手?从十善业下手,我要道地道地的把十善业落实,我要做到。我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决定与十善业道相应。因为我知道十恶是违背性德,杀生、偷盗、淫欲,性德里头没有;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性德里头也没有,就是你真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贪瞋痴慢,真心里头也没有,那个从哪里来的?妄心来的。如果我们一条一条的去断,那很麻烦,生生世世都断不了。聪明人,从根!古人讲「寻枝摘叶」,像一棵树,你要把这棵树砍掉,一片一片叶子摘下来,一枝一枝去锯掉,你要费多少事情?那个办法很笨!聪明办法就是把根挖掉,就完了,一切都解决了。所以从根本修,这才是聪明人。

  根本就是从真诚心修。别人对我不真诚,为什么?那是正常的,一点都没有错。他是凡夫,他没有缘闻到佛...(净公上人:三福六度十大愿王《三福六度十大愿王  (第三集)  2002/10/28  日本高野山本觉院  档名:21-144-0003》)


...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里面佛讲得很清楚,人天法,你来生怎样得人身、怎样生天,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乃至无上菩提,都是以十善为根本。离开十善,你来生人身都得不到,向上就别想,向上生天、声闻、缘觉、菩萨、佛都别想,你连人都得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在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少一个也不行!儒释道的三个根就在这一句,儒家的根《弟子规》,道家的根《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佛法的根《十善业道经》,出家还要扎一个根《沙弥律仪》,出家的根。根基没有,怎么会有成就?我们学佛不能骗人,骗人有罪。

  这三个根真的扎下去,你学佛可以修成菩萨、修成佛,你修道可能修成神、成仙,你学儒可以成圣、成贤,决定有成就;如果这三个根都没有,那你什么成就都不可能。三个根从哪扎起?从《弟子规》扎起。就像三层楼一样,《弟子规》是第一层楼,《感应篇》是第二层楼,《十善业》是第三层楼,三个根,比什么都重要。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里学起。在古时候,一般人童年就把这个根扎下去,一般是儒跟道,从中国传统文化你就能看出来。中国传统文化硬件设施有三个建筑,祠堂,祠堂教什么?教孝,孝亲尊师,春秋祭祖。平常祠堂就是学校,私塾都用祠堂做教学的场所,私塾是家学,用现在的话就是家族的子弟学校。祠堂平时没有活动,除了春秋祭祀之外没活动,所以就利用这个场所来学,所以它是伦理道德的教育。第二个就是孔庙,孔庙也是每年一次祭孔,那是它的活动,平常也没事情。所以地方这些读书人就利用这个场所结社,你们看到《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里面讲的文昌社,他们就利用这些地方结社,在这个地方学习道德的教育,古圣先贤的道德教育,就利用这个场所。第三个城隍庙,城隍庙大概都是道家的或者是道教的,教什么?因果教育。这里面教学最动人的、最感人的就是十王殿,十殿阎王它是表法的。在从前这个阎王殿它多半是泥塑的,把地狱变相图做出来,说明、依据那是《玉历宝钞》,...(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五集)  2010/4/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5》)


...是中国佛教一个特色,这必须要知道,所以用儒道做基础,儒释道就融成一体。

  在中国这个社会形式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儒释道已经融成一体。学道的他读佛经、他也念四书五经,学儒的他也学道、也学佛,很普遍。尤其像《金刚经》、《华严》、《地藏经》这些,变成很普通的这些功课,儒也学、道也学。到了近代,清朝亡国之后,中国社会一直在混乱不安的状况之下,接着遇到日本人侵略,八年抗战。我们把传统这些东西疏忽了,现在正像《无量寿经》上佛所讲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不能怪父母,也不能怪祖父母,只能怪我们出生在这个环境,这环境不好,我们来了。这里面因素很多,不是他们有意疏忽的,为时势所逼,我们要知道。怎么办?这要补习,把这基础教育要补过来,真正花个一、二年的时间扎根,根真的扎好,无论修什么都会有成就,这很重要。所以净业三福头一条就是儒释道这三个根,有这个根才能学佛。所以第二条才学佛,学佛从哪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才入佛门。佛经上你一展开,「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他具足第一条善,也就是说他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他真做到。所以他有这个条件,才能到佛门里面来接受三皈五戒,出家的时候接受沙弥戒,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

  有这样的基础才能到第三,第三是大乘,第二是小乘,不违背次序。到第三是大乘菩萨,大乘菩萨第一个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小乘因果,不是世间的因果,世间因果在第一条就学。这个因果是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它是讲净土法门的,念佛成佛!不是讲普通的因果,这个讲得透彻,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法门就是教你念佛,你对这个因果你要相信,深信切愿,没有一个不往生。「读诵大乘」,读是对着经本念,诵是离开经本背诵,你念得很熟你能够背诵。这是什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就能成佛!这个大乘是讲什么?广义的讲是大乘经。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十五集)  2010/4/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025》)


...念佛人求生净土,对戒律要重视。戒律不要多,十善五戒你一定要做到。释迦牟尼佛过世的时候,留给后世的弟子们两句话,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他一生都做给我们看了。阿难尊者问佛陀,「你老人家在,我们都依你为老师,你不在了,我们依谁做老师?」佛没有指定人,佛只说「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能持戒,能吃苦,你就能成就。释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老人家走的时候是在野外,不是在房间里面。这个表演是什么?表演是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世间人看到释迦牟尼佛物质生活很苦,其实他快乐无比。你看他接待大众都是满面笑容,你从来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有哪一天面孔板着不高兴的样子,没有,从来没有过。心里面一团和气,一团欢喜。释迦牟尼佛眼目当中,一切众生都是佛,天天跟佛在一起,他怎么不快乐!佛眼看世界,《华严经》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不但有情众生是佛,无情众生也不例外,也是佛,你说这个心胸多广阔,这个心情多舒畅,学佛从这里学。有一个冤家,有一个对头,错了。不是那个冤家,那个冤家是佛,那是本善,错在哪里?自己错了,外头没错。你到外面去找不到一个错的人,都是自己内心。我们以烦恼习气看外面,外面全是烦恼;我们以恶的念头看人,人都是恶人;你以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都成佛了,这是我们应该要学习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七集)  2010/5/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4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十面,倒数第五行,最后一句开始,我们把文念一念:

  「嗟乎,凡夫例登补处,奇倡极谈,不可测度,华严所禀,却在此经,而天下古今,信鲜疑多,辞繁义蚀,余唯有剖心沥血而已。」这几句话,蕅益大师讲的。佛教衰,可以说从明朝末年已经有衰退的现象,幸好莲池、蕅益这两位大师出现,把佛教再复兴起来,才有清朝初年那样的兴盛。大师这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十六集)  2010/5/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046》)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