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地藏经(第四集)1985/10美国达拉斯档名:14-009-0004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7-11-6 12:37
標題:
地藏经(第四集)1985/10美国达拉斯档名:14-009-0004
摘自《净公上人1985年10月美国达拉斯地藏经讲义》
地藏经 (第四集) 1985/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4-009-0004
诸佛正法圣贤僧,直至菩提我皈依。
以我所修施等善,为利有情愿成佛。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请看讲义第四页,「论不思议方便大用」。前面介绍过经题,题目是一部经的纲领,明了经题,对於这部经大致上的情形都可以明白了。其次讨论过经体,就是这部经理论的依据,是以不思议性识为体。「辨体」目的是在奠定我们自己的信心,启发修学的兴趣。第三我们讲「明宗」,宗是一部经的宗旨,修行的方法。今天我们讨论到第四段,第四段是「论用」,我们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我们会得到什么样的利益;换句话说,我们会得什么样的好处。今天要讨论这个问题。假如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学而得不到好处,必定是白修了,我们也不会浪费我们的精力时间来修学这个法门。
请看第一节,经云,「佛告地藏菩萨云:吾於五浊恶世,教化刚强众生,令心调伏,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又说:「如是菩萨,於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这是引用的经文,说明这一部经的作用是不思议方便大用。这个地方说的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会上告诉地藏菩萨说的。五浊恶世,就像《弥陀经》里面所说的,第一个是劫浊,劫是指时代,我们俗话讲年头不好。如同我们今天所处的是乱世,也有人称作黑暗时代,这是乱世。世,这个时间、时代,说实在话没有什么好恶,说是年头不好、时代不好,都是从后面四种显示出来的。第一个是「见浊」,见是一切众生邪知邪见,换句话说,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导致许许多多错误的行为。「烦恼浊」,头一个是见解,再生种种的烦恼,烦恼是造作。由於造作当然就有恶劣的果报,恶因必定感召恶报,於是乎才有「众生浊」、「命浊」。这是五浊恶世。
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候,以中国的记载,三千年前。三千年前已经是浊世,五浊恶世。但是三千年前,说实实在在的话,比我们现在的环境要好得多,那个时候人心纯朴,还存著有相当程度的道德观念。现在从表面上看我们这个时代在进步,什么东西进步?是物质文明进步。如果我们从见解、烦恼上来看,比从前更污浊。讲物质享受,古人不如今人;讲见解、烦恼来得轻,那是今人不如古人。可以说,古人生活有乐趣,今人生活纵然是物质享受没有缺乏,也就是所谓「富而不乐」,你活得很苦。这个如果仔细去观察,你才能够领悟得到。你想在从前,我们一个人保持著天真烂漫差不多要保持十几年,就是十二、三岁以前的确是非常天真,他心里什么事都没有,天真。现在不行,现在小孩你仔细一观察,二、三岁他就有心事,他就察言观色,他看大人面孔不好看他就不敢说话。在从前没有,从前还不知道。这就是什么?他在受苦了,那是苦,那绝不是好事情,天真是好事情。到学校里念书,美国学校比中国学校还好一点,那美国学校念书苦不苦?还是苦。你学业完成,到社会上,在紧张生活当中。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受这个苦?中年时候劳碌之苦,晚年时候老年是孤独之苦,没有不苦的时候。所以五浊恶世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这些众生正如同经上所说「刚强难化」,不容易教化。他喜欢邪知邪见,不能接受正知见;喜欢恶业,不喜欢修善,这是刚强的众生,也就是成见非常之深,非常的固执。佛要教化这些学生,难,这些学生都不好教。令心调伏,要教他们的心,教什么?主要就是教修心。心正了,行为当然正;心清净了,我们的身一定清净。所以修行最要紧的是修心,而不是修的外表。外表装得再好看,如果心里面还是有分别执著妄想,那还是不能成功。最重要的是修心,修心是调。调是什么?所谓是调顺、调适、调理。当我们感情冲动的时候,古人怎么样?唱歌,唱几首歌,心就清净了。所以从前的音乐不是娱乐,是教育。你看儒家教育,一个是用音乐,一个是用礼节。礼节调身,教我们身一举一动都合乎礼节,音乐调心,它是教学的工具。佛法也是如此,佛法有梵呗,是歌唱,我们三藏经典统统是歌词,这三藏经典都可以谱成乐章来演奏、来唱的,尤其是经里面的偈颂都是歌词。这一唱,心就清净了,烦恼就没有了,调心。戒律调身,戒律修正我们身口行为,这些乐章、梵呗就是调整我们烦恼妄念的行为。
先讲调,调整;调了以后,起作用了,作用是什么?就伏,伏是降伏。你看《金刚经》里面,须菩提不是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吗?「云何降伏其心?」我这个心里头烦恼太多、妄念太多,怎么样能把它降伏住?伏,伏住了,我们如果用净土法门来说,你能够把妄想伏住就功夫成片,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起码的条件,你要能伏得住。虽然有烦恼,烦恼不起作用,像石头压草,压住,草不会长起来。不是根拔掉了,不是,根在,只是压住。压久了就得定,就成了念佛三昧,就得定。得定,烦恼拔掉,连根拔掉,那就是得定,这是第二层次的功夫。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所谓的事一心不乱。最上乘的功夫是从定中开智慧,这是最上乘的功夫,那就是理一心不乱,这才真正达到学佛的目的。这一句「令心调伏」是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目标,他要把众生教化到什么样子?令心调伏。下面就说他的方法,这一句是目标、宗旨。
分身千百亿,这是以无量无边的应化身,广设方便,方便就是教学的方法,这方法佛法里面常讲八万四千法门,又说无量法门,这个法门就是此地讲的方便。方法太多太多,说不尽,有顺的、有逆的。你要记住,这都是我们学佛人人人都要学的,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是好方法,记住,要叫一切众生心平气和,欢欢喜喜,你看你用什么方法能达到?又要教他明理,又要教他不起烦恼,不生邪见,这就是佛法。诸位要是读《华严》,尤其读《四十华严》,你看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顺逆皆方便,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悟了,法法皆是;迷了,念佛、拜佛、参禅都不是,都错。佛法就在迷与悟,所以一定要觉悟。
第一个要调伏自己的身心,这是你自修,自修自证。其次,帮助别人,那是化他。帮助别人什么?帮助别人也是调伏他的身心。念佛人用的方法就是一句佛号,自己心里面起烦恼、起妄念的时候,一有念头起来,自己立刻就觉悟。心原本是清净的,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起了一个念头就是一物,「怎么又有一物?」赶快念阿弥陀佛把这一物把它消掉。我们要真正叫心里头无一物,难,太难太难,不容易做到,你心里头总会有一个念头。那怎么办?就教你起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念头。所谓是以一念止一切念,是用这个方法,用这一念打断一切的妄念。这一个方法可以教你得定,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要理一心不乱如何?理一心不乱这一句阿弥陀佛也不能用,为什么?它还是一个妄念,把这阿弥陀佛也去掉,这才能到理一心不乱。可是现在可不能去,现在去了阿弥陀佛,就什么邪知邪见乱七八糟念头都来了。就好比我们现在是有病,阿弥陀佛是药,这个药不能不用,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离开了,毛病就现前。所以在时时刻刻要服这一味妙药。诸位一定要记住,这是佛法修学总纲领。
这是佛,你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了没有?千百亿化身,佛没灭度。释迦牟尼佛现在在不在?现在在他也不告诉你,你也不认识他,也许你天天碰到他,他不讲,你也不晓得。现在这个年头很奇怪,有很多人自说他是什么佛来的,这个我们不能相信。为什么?佛经里头有例子说得清清楚楚,如果身分暴露了马上就要走,再换一个身分来,总不能叫你晓得。如果身分要是暴露了,他还住世间,那是妖言惑众,那对众生决定是有害没有利。所以诸佛菩萨在我们中国应化,可以说太多太多。有一些少数身分露出来,可是一露他就走了,绝没有再住世的道理。这是我们要明了的,才不会上当,才不会被这些妖魔鬼怪欺骗。
又云:如是菩萨,於此世界,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这个菩萨是指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在久远劫可以说他就有资格成佛,他为什么不成佛?那是他的愿力,因为他最初发心他自己说过,「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地狱哪一天能空?如果我们这个头脑很冷静,仔细观察观察现在这个世间人,有几个人不造地狱的罪业?现在在世间还是个人的样子,地狱里头早已经报名注册了。换句话说,他现在已经是地狱人,他在造地狱的罪业,造饿鬼的罪业,造畜生的罪业。造人天善业的就不多见。地狱里头那个众生愈来愈多,地藏菩萨很辛苦,他不能成佛。虽不能成佛,他的学生当中可以说许许多多数不尽的都已经成佛,老师还没有成佛,学生都成佛了。所以我们打开《地藏经》,几乎跟《阿弥陀经》一样的不可思议,阿弥陀佛这个经典是十方诸佛都赞叹,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这不可思议。《地藏经》一展开,你看序分里面,十方诸佛都来参加这个法会,这也不可思议,也是一切经里面我们没看到的,真正不可思议。那些诸佛为什么来?因为都是地藏菩萨的学生,今天要讲他老师的因缘,那学生要来捧场,所以诸佛都来。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能看到地藏菩萨的功德不可思议。
地藏菩萨的化身真的是无量无边。同修当中也许听到周邦道的夫人见到过地藏菩萨,那是抗战胜利的时候,在南京她遇到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到她家里来,向她化缘,她那时不学佛,没给他,菩萨就走了。以后想想,后悔得不得了。他是变现一个出家人到她家里化缘,以后怎么晓得这个事情这么奇怪?里面门关著,他就进来了,走了之后忽然想起来,他来我没有开门,大门、二门都是关的,没有开门他怎么来的?走的时候也没有送他,门还是关著的,这个想想很奇怪,他也没叫门,也没有人给他开门,他就进来了。怎么晓得是地藏菩萨?她在台中把这个事情讲给李老师听,因为那和尚跟她讲他从九华山来的,跟她化香油,她没给,这和尚就不见了,走了就不见了。门窗都关得牢牢的,不知道他怎么来,也不晓得他怎么去。李老师告诉她那就是地藏菩萨,这是化身。所以菩萨在这个世间化身也是无量无边,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众生以什么感?苦难来感,凡是众生有苦有难的地方,菩萨总会特别来照顾你。
「又告地藏:汝须百千方便教化,劝是等人」,劝勉。「又云: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又菩萨以方便力故,使令解脱,度脱是人等。故以方便为今经之用也。」这个意思我们特别要记住,尤其是要学习,学习怎么样自修,怎么样劝别人。你能够依照这个方法来劝别人,你就是地藏菩萨化身,确确实实是如此,就怕你自己不发心。如果你要发心,专门修地藏法门,专门读《地藏经》,一生修学这个法门,弘扬这个法门,你不是地藏菩萨谁是地藏菩萨?你说你愚痴,烦恼重,没有智慧,那都是小事情。这一发心,菩萨的威德、神通、智慧全都加持上。你不发心,他想加给你加不上,你一发心就加持上。所以是应当要发心,要劝自己,要劝勉一切众生。
根本业缘就是迷惑颠倒、邪知邪见,这是根本的业缘,所谓惑业苦,在一般教下里面讲叫根本烦恼,贪瞋痴慢,一定要拔除。我们自己清净心中,本性里面,没有这个东西。所以贪、瞋、痴、慢、疑、恶见,恶见就是邪知邪见,都不是真实法,本性里头没有,真心里头没有。从哪里来的?从无明当中来的。什么叫无明?简单说从迷惑里面生的,觉性里头没有,迷惑里面才有贪瞋痴慢。如果你不迷,你就不会有贪心,就不会有瞋恚心。所有一切烦恼习气种子统统是从无明生的。大乘经典里讲得很好,「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无明就是迷,是从迷里头产生的。因此佛法在建立宗旨上就说得很明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业缘的根本。所以一定要求觉悟,要打破迷关。但是你首先要认识迷的样子是什么,然后你自己才发现我迷惑。否则你迷,你不知道你迷惑,这个事情就难了,太难太难。我心里面会起心动念就是迷,我心里头起分别执著也是迷,为什么?觉心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没有知见,那是觉悟。
《般若经》里头说得好,「般若无知」,那是真智慧。真智慧是什么?真智慧是无知,绝不是有知。有知就是无明,《楞严》上说得很清楚,「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是无明的根本。我有知有觉,我样样都知道,那是什么?那是无明,那就是无明的根本。无知显示清净心,「本来无一物」,清净心。可是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起作用就如此,正是所谓「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一句话没说,为什么?他没有知见。你问他,他对答如流,给你讲得清清楚楚,你也开悟了,他有没有说法?他没有说法。他心里有没有想「他问我这个,我应该怎么答」?没有。就像钟一样,你敲它一下,它会不会想想我要不要应他,我用什么方法应他?它不想,它不需要思想的,你一敲它,敲重它就响得声音大一点;轻一点敲,它就响得轻一点,就这么回事情。所以真正明白人修什么?修清净心。清净心对外面的境界一见就清楚,一听就分明,不要去思惟,思惟很苦。很苦,而且思惟的还是个邪知邪见,还不是正知见,你说冤不冤枉?为什么不用清净心?清净心无论办什么事情,世出世间事情,清净心是真智慧,没有一样事情办不好。事情做好了,里面决定不造业,这是真正智慧唯一的好处,他不造业。
菩萨以种种方便,以什么方便?就是以经典,把这个道理跟我们说清楚,方法给我们说清楚,境界给我们说清楚,我们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境界修正我们自己的过失,这就是帮助我们拔除根本业缘,也帮助我们解脱。解是解开,脱是脱离。解开的是什么?解开的就是迷惑颠倒。脱离什么?脱离了烦恼生死,从此以后再不生烦恼,摆脱烦恼,脱苦,解结。你心里头迷惑颠倒那是结,把这个结解开,你才能够脱苦。这部经的作用就是如此,确确实实是这样。这部经里面表面上看,好像是神话故事一样,好像是小说一样,所说的事情样样都是真实的。所以读了《地藏经》你就明白了,恶不可以做,决定不能做,恶有恶报,那个果报是相当的痛苦,很可怕,善不能不修。断恶修善有很多阶层、有很多等级,从最低的逐渐逐渐要往上提升,这个到经文里面我们会详细来讨论。
第二段是智者大师为我们解释「方便」两个字,解释这个名词。「方者,法也;便者,用也。巧用诸法,随机利物」,这叫方便。方就是方法,便就是便用,就是作用,这个方法起作用了。巧就是用智慧,善巧方便。你有巧慧运用这个方法,随机没有定法,因人、因时、因地都不一样,方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你要巧用方便。随机就是随著机会,随缘,随著机会利益一切众生。他不说人,说物,因为物范围包括大,六道都可以包括在里面。如果说人,天没分,畜生没分,饿鬼没有分。说物,全部都包括在里面,六道众生统统包括在里面,物范围大,人范围小。佛法是念念要利益一切众生,不仅仅是人道。
第二个意思是,「方便者,门也」,这从比喻上说。门是什么意思?门是能通的意思,方便为真实作门。「真实得显,功由方便」,真实是什么?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一定要靠方便法,没有方便法确实你也见不了性,你也明不了心,甚至於你也得不了定。再说得浅一点,我们讲降伏烦恼,把烦恼伏住,你要没有方便法,你这个烦恼伏都伏不住,如何能把烦恼连根拔除?所以样样都要用方便法。到你自己烦恼伏住,这是一个境界,这个境界在念佛法门决定往生。只要你能伏住烦恼,你也可以拍拍胸膛,「我是极乐世界的人,我不是娑婆世界的人」。为什么?决定往生,不一样。你烦恼没有伏住,还是娑婆世界的本地人,西方世界虽然晓得,缘分还不到,还去不成。纵然天天念阿弥陀佛,古人讲,一天念十万声,喊破喉咙也枉然。不是说念佛念得多就能往生,不是,不是这个意思。念佛要能伏烦恼才能往生,断烦恼才能往生,明心见性才能往生。伏烦恼,就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断烦恼,就是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明心见性,那叫做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
为什么教你佛号不间断?就怕烦恼起来。一面念佛号一面打妄想,这功夫不得力。功夫得力是什么?是佛号当中没有妄想,功夫得力,烦恼伏住。可是我们在开头念佛的时候,总是一面念佛一面起烦恼,那是当然,哪有那个功夫那么快一下就压住?一面压,它一面又冒起来,就是跟烦恼两个在打仗,这胜负不定。可是在这个时候你要努力,努力的念佛,把整个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妄想起来不要理会,随它怎么起,它爱怎么起就怎么起,不要理会,只注意佛号,烦恼逐渐逐渐就少了。
佛号真正要把烦恼压住、伏住,给诸位说,功夫总得十年、八年,要这么长,还是真正用功的人,得要十年、八年才能真正伏住。所以念佛念个三、五年,一支香里面起三、五个妄念非常正常,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我们在一块共修念佛念一个半小时,还会起三、五个妄念,这是正常现象。如果说一个妄念都不起,一支香当中,一个半小时当中,总得十年、八年工夫。因此我们初学佛念佛的时候起妄念不要害怕,每个人都是这个现象,诸佛菩萨他们在当初学佛、念佛也如此,也不是一念烦恼就伏住,没有这个道理。烦恼习气太深,总要常常照顾它,照顾话头,禅宗讲照顾话头,那我们就照顾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这佛号别让它中断。因为有佛号,妄念它就不容易起来。所以方便是门,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也是方便法。
第三个意思,「方者,秘也;便者,妙也。妙达於方,即是真秘」。这个意思就很深,这在佛法里面讲是属於高级的佛法。秘是深秘,对於一般初学的人来说,或者对於一般不是学佛的人来说,也可以解释为秘密。其实佛法里没有秘密,就是理太深,事太奇怪,不可思议,避免一般人的毁谤。诸位要晓得,毁谤三宝果报是在阿鼻地狱。婆罗门女她的母亲就是因为毁谤三宝,不信三宝、毁谤三宝,才堕阿鼻地狱。她救她的母亲用什么方法?用念佛的方法,她念到一心不乱,念到一心不乱就行。不要说到一心不乱,念到功夫成片就行,她母亲就得利。为什么?六道是凡夫,凡夫都讲人情的,你念到功夫成片,这是决定要修弥陀净土,修其他的法门不行。因为其他法门你念到功夫成片不算功夫,不算成就,因为你的果报在人天,不堕三恶道,果报在人天,你不是圣人,那个凡夫看到你,你还是没什么了不起,你只有一点小成就,不足以为奇。如果你要是修弥陀净土,那大家对你要另眼相看,为什么?你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你不是我们此地的人,对你特别客气,西方世界的人是菩萨,他一生要成佛。再看看她是菩萨之母,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她?这就叫「一子成佛,九祖升天」,菩萨之母,在地狱里那些执刑的所谓牛头阿傍这一类,马上要把菩萨之母请出来,把她送到天上去享福去,菩萨之母,那不是普通人,她得的是这个福报。
地藏菩萨为什么能念到一心?因为要救她母亲,她的母亲成就了她一心不乱。所以她母亲有没有福报?有福报。如果她母亲不堕到阿鼻地狱,她也不念佛,她也得不到一心,她还是凡夫。她因为救母亲心切,拼命在那里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她那个一心不乱得到是她母亲成就她的,她的母亲功德在此地。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这个前因后果真的一点都不错。她修这个法门就是修念佛法门,这经上讲得很清楚。这是妙达於方,这个是真秘,是真正的秘。这个秘法在佛法里面是最上乘之法。但是现在诸位一定要晓得,愈是上乘法愈容易被那些妖魔鬼怪利用,变质,这我们要晓得,变质。即使不变质也不是我们初学人能够修的,那要众生在大福德的时候、大因缘的时候才行。这是方便的三种解释。
「今地藏大士出假利生,以发菩提心为因,无缘大悲为缘,无得方便为究竟。终日与拔,如宝月行空而无住,亿劫度人,似雁影过水而不留,是真不住相,而行布施者也」。这讲到本经。出假是从空出假。真,是他自己的境界。假是什么?假就是我们六道众生,这假的,幻有。《金刚经》上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假有。他现在与我们一切众生和光同尘,这就是他从真,从真如本性那里出来,到我们这个假世界来,跟我们在一块,示现种种方便教我们觉悟,就是这个意思,出假利生,生是一切众生,利是利益一切众生。
菩萨教化众生当然也有因缘,他是什么因缘?是以菩提心为因。他讲三种,直心、深心、大悲心。直心是本体,真心的本体;深心是真心的自受用,就是自己的享受,自受用;大悲心是真心的他受用。佛在《观无量寿经》给我们讲这三心,名称稍微有点不同,他讲菩提心第一个是至诚心,第二个也是讲深心,第三个是发愿回向心。我们把这两个说法一对照,意思就非常清楚。什么叫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诚到了极处就是真心。所以儒家也讲诚意、正心。佛法里面讲菩提心讲三条,儒家讲两条,它是把深心、大悲心合并成一条正心,直心就是它讲的诚意,所以儒家也是以菩提心为基础。可是真正要达到诚意,前面一定要做到两层功夫,一个是格物、一个是致知。格物是什么?就是我们佛法讲的断烦恼,破烦恼障,这是格物,致知是破所知障。儒家不得了,也是不得了。而后才能讲到什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自行化他。所以真正基本的功夫,跟佛法讲的的确没有两样,佛法说得详细,儒家说得简单,是一样。所以读了佛经之后,再看儒家东西,那就非常的清楚,真正的意思都能看得出来。所以是以菩提心为因。
菩提心,我在讲席当中也是为了方便起见,说出几个很容易懂的名词。真心就是平等心,诸位要记住,不平等就是妄心,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无论在哪一法里头,你的心是平等的,是真心起作用;如果不平等,是妄心起作用。这个地方都要起觉照、观照,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在用心,究竟是用真心还是用妄心?用真心就对了,那就是佛法,就是学佛;用妄心,那你就是修六道,就不是学佛,这是学六道。所以念念要想到用真心。真心的自受用就是清净,无论在什么境界里面,保持自己的清净,清净是最高的享受,身心自在。对别人一片慈悲,慈悲是什么?慈悲就是爱,要爱人。为什么佛法不用爱?因为爱字里头有感情。感情的,慈悲带了感情就是我们世间人讲爱,如果把感情去掉,纯粹理智,就叫慈悲,理性的爱就叫慈悲,感情的慈悲就叫爱。慈悲跟爱是一桩事情,不是两桩事情,表现在形相上完全相同,就是用心不一样。用理智的心就叫做慈悲,用感情的心,感情是什么?贪心,他喜欢了,贪爱、贪心,就叫做爱;不用贪心,用无贪的心,就叫做慈悲,就这么回事情。所以慈悲是理性的爱,真正的博爱。那个感情的爱有变化,所谓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香」,那是假的,虚情假意;慈悲那个爱是真的,永远不变,他背叛你、欺负你、骂你、打你、杀你、害你,还是爱他,永远不变,那个是真的。所以佛菩萨对众生的爱是真的,绝对不会因为你不信他、你侮辱他、你破坏他,他就不爱你、不慈悲了,没有这个话,这我们在一切经典里面找不到。
为什么毁谤三宝要造恶业、要堕地狱?那不是佛菩萨不慈悲,不是佛菩萨不爱你,是你自己造的恶业,自作自受,一切境界是你自心变现出来,这没有法子。譬如说人恶业做多了,他晚上尽作恶梦。那个恶梦是别人给他的吗?不是,到晚上他要作恶梦有什么法子?恶梦是他自己心里变现的。他天天欺负人,他晚上作梦别人欺负他,就是这么回事情。所以地狱的果报是自心变现的,不是别人给你,是自己变现,自己去受。所以我们对人要以真正的心去爱人,以清净的心去爱护一切众生。佛门里所谓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就没有条件,你为什么这么爱他,什么理由?没有理由。对每个人都一样,没有理由,无缘,无条件的。同体大悲是什么?「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一体,是这么一个道理。地藏菩萨是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这个为因,以这个为根。
无得方便为究竟,究竟是圆满,以无量无边的方便法来度化众生。他度化众生,他自己得了什么好处?没有;众生得了什么好处?也没有。多清净!我自己心里无所得,他得了好处,你又起了妄念,妄念他得了好处,这又是过失。说自己心清净了,外头境界不清净,外面境界不清净还是自己心不清净。心真清净,果然清净,外面境界是清净。内外皆不可得,不可得是真智慧现前。六百卷《大般若》讲的什么?就是讲身心内外一切不可得,六百卷的《般若》就是说这个道理。这是显示菩萨的究竟般若方便。
终日与拔,与是与乐,拔是拔苦。那个相是像什么?像月亮在空中走,它不住,这就是不著相。佛法里面所讲三轮体空,我们来教化众生,没有教化的我相,不著我相;也不执著被教化的那个众生,不执著众生相;也不执著当中所使用种种这些方法,也不著这个相,三轮体空。像释迦牟尼佛当年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清净无为而无所不为,这才是真正佛法。像鸟影过水,鸟从空中飞,那影子,太阳照下影子,在水面漂一下就过去了,不留痕迹。这都是讲我们的用心,一天到晚自行化他,待人接物,心里头要清清净净,一点痕迹都不留,那就跟佛菩萨没有两样。凡夫做什么事情,那个心里头落个印象,而且印象很深,好像永远都抹灭不掉,这个事情麻烦大了。佛菩萨用心像镜子一样,照得外头清清楚楚,留不留痕迹?不留痕迹,清清楚楚,当时照的时候,当时就没有痕迹。
凡夫用心像照相机的底片,一照一张、一照一张,这个事情麻烦了,而且这个照相机底片很多张。一张只有一个相,我们照相机底片就一张。所以那里头落的相是乌七八糟,一塌糊涂,这是染污的心。如何叫你这个心不染?在境界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无论对什么人,一团欢喜,你自己清净慈悲,连个恶人看到你他都不生恶心,他都很喜欢,你这个人很好,好人,他都不起恶念。恶与恶相感,那个恶人对你起恶念是我们心里头有恶,「一看这个人就讨厌」,你这个讨厌,他也讨厌你,好了,这恶与恶相感。他心里恶,你心里大慈,大慈与恶念不相应,所以他起不了恶心。这是真的,实实在在,这是真不住相,而行布施。所以这些地方都是我们应当要学的。
第四是「利生若无方便,如救溺无舟」,这讲利益众生一定要有方便,没有方便决定不能够利益众生,也没有法子利益自己。佛法里头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又云:「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都是佛门里说的。慈悲方便皆需依三学三慧为根本,这点很重要,慈悲方便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戒定慧的基础上,这就对了。如果离开了理智、离开戒定慧,你这个方便就麻烦,那真是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一定要明了,才不至於害一切众生。所以有很多人感情用事,我这里既然是个寺庙,看到有很多出家人没有地方去的,到我这来我当然可以收容他,我要慈悲,我要给人方便。如果来了一个坏人,来了个恶人,他也装成一个出家人的样子到这来,你收容他,过了几天,把你所有道场全部给你破坏,你那时候是对谁慈悲,你给谁方便?你不错,给他方便,给他什么方便?给他造罪业的方便,给他破坏三宝的方便,给他下地狱的方便,这就祸害来了。所以一定要有理智,决定不能够感情用事。
「用有成宗之功,宗有显用之力,故知方便正慈悲与拔之妙用。故以不思议方便为力用也」。这讲功,经的作用,作用它能成就修行的功德。我们修行,依这个方法修行,得什么结果?用就是讲结果。所以宗跟用是一因一果,宗是修因,用是得果,修因当然能得果报。所以这个方便真是慈悲与乐拔苦的妙用。这是本经以不思议的方便为妙用。
再看底下这一段,讲判教,「第五判无上醍醐为教相」。首先要跟诸位解释一下什么叫判教,教是教学,判就是辨别。佛说的经很多,这部经典应当把它排列在什么时候修学?就如同现在我们排课程,把它排在第几年级,什么程度来修学,就是这个意思,课程标准。醍醐是天台家的比喻,比喻这佛法修学第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用牛奶,古时候印度人吃牛奶,用这个来做比喻。牛奶再提炼就是酪,由酪再提炼生酥,生酥再提炼就是熟酥,熟酥再提炼就叫醍醐。所以醍醐是奶品的精华,是第五次的,经过四次的提炼,称之为醍醐。拿这个来比喻最高级的佛法。无上醍醐为教相,把《地藏菩萨本愿经》可以说抬得非常非常之高,抬到最高。为什么要把这部经提出这么高?有道理,这部经是佛最后说的,佛说了这部经之后,就从忉利天再回到人间来,这部经在忉利天讲的。回到人间来是二月十四,一回来就讲《涅盘经》,《涅盘经》讲一日一夜,二月十五佛就入灭了,可以说这部经是佛最后的遗教。所以经文看起来好像很浅,里面的意思非常之深,等於说把四十九年所说的在此地做一个总结论。所以这个经文字浅显,义理非常之深。
我们依照这个顺序来介绍。第一,「通言教者」,通是通常,我们讲到教学,「以诠理化物为义」,诠是内容,内容有正确的理论来教化众生,这才算是教育。「说能诠理,化转物心,故言教也」,说是演说,言辞里面含著有真理,藉言辞使人觉悟真理,变化气质,转变人心,这是佛陀教育。转化有三个意思,也就是有三个层次。第一是「转恶为善」,这是佛法教学最初的一个阶段,五乘佛法里面讲人天乘的佛法,这是不能离三界。虽然不出三界,三界里是六道,三善道、三恶道,能达到这个阶段这个学生不堕三恶道,转恶为善。今天有几个同修来问戒律。受了戒,受戒又不晓得这戒律的意思,那是迷迷糊糊去受,糊里糊涂去受。戒律就是转恶为善。我们这次台北寄了有一批经书,大概二、三天就到了,这批经书里面有五百本在家的戒律,在家戒律是非常完整,《在家律要广集》,里面有十几种,全部是在家的。有简单的注解,将来有机会我们可以好好在一起研究研究。这是佛法的根本,转恶为善,先保住不堕三恶道。
第二个阶段是「转迷成悟」,这就是要超越三界,要叫你觉悟。它这个意思,给诸位说非常非常的圆满,而且这意义很深。你能够修学佛法,这是悟,佛法里面又有迷悟。我给诸位说得明白一点,你要是学禅、学密、学其他的,迷;你要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那你这叫大彻大悟。为什么?你这一生决定成功。你学禅,你参一辈子禅未必能开悟;你修一辈子密,持一辈子咒,未必能相应;你念阿弥陀佛念一辈子,决定能伏烦恼。那上品上生我们不敢讲,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可以说人人有分,古人讲「万修万人去」,一点都不假。所以你在佛法里,你要是选择阿弥陀佛这个法门,那你真的悟了。这迷悟关系大了,太大太大了,这个里头大需讲求的。
第三个阶段,这是真正有成就,「转凡成圣」。圣里面,小乘证了须陀洹果,这小乘的圣者。小乘证须陀洹果就不堕三恶道,保了险,决定不堕三恶道,人间天上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超出三界。修净土法门还不需要初果的功夫,因为初果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才能证初果,要断。念佛人不要断,只要你把这见惑伏住就行,不需要断,伏。伏比断容易得多,断难,伏容易。断是斩草除根,伏是石头压草,只要我用这一句阿弥陀佛的石头把烦恼压住,叫烦恼不起现行。烦恼一起来,阿弥陀佛把它压住,用这个方法带业往生,叫伏烦恼。所以念佛最方便,念佛最容易。我们把这个法门在此地发扬光大,真正能度无量众生,就是这么一个目的。没人来做,假如有人在此地提倡净土法门教人念佛,我就不来了。没人做,所以到这边来唯一的一个理由是如此。如果我们真正把这个法门自行化他,发扬光大,诸位晓得,你们每个人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因为你们是真正的转迷成悟、转凡成圣,这里头三个意思统统具足。
「今大士现身六道,以四悉檀赴缘」。缘就是人事环境,悉檀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遍施,就是普遍的布施,四种普遍的布施,给一切众生。这四种,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要记住。我们今天为什么度不了人?就是不懂得这个方法,不懂得这原理原则。布施是自己有的能舍、能给人,与人结缘,结恩惠。爱语,说的话,说他喜欢听的。虽然讲的是真话,真话也要用技巧,在言辞表达你要说好听的,这就是说话的技巧。譬如说劝人,我们一般劝人不要杀生,劝人吃素,你跟他讲,「你要是吃肉,吃它半斤,你来生要还它八两」,他气死了,他怎么会接受?不能接受,不可以这么说法。如果你要讲卫生,肉食里面有细菌,吃这东西很多疾病都是从这来的,素食也营养、也卫生,至少吃素的人血液都比较清得多,好多疾病都可以能够免除。
现在大家人最爱惜的是生命,你能从这方面替他著想,他就高兴,这个有道理。所以我劝人吃素我是讲三种,第一个是世间人讲卫生,你们都懂卫生,可是你不晓得卫性。伊斯兰回教他懂得卫性,他比一般人高明,他虽然是吃肉,他选择,凡是性情不好的、不善良的他都不吃。我从前因为念书的时候,小的时候,接触过回教,跟他们做朋友,我就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吃猪肉?他说猪肮脏、懒惰,猪肉吃多了,吸收它的气分,也就有肮脏懒惰,所以他不吃。一听很有道理。牛羊勤快,他们吃牛羊。所以凡是奇奇怪怪的东西他都不吃。所以他吃东西有选择,他要保护自己的性情,要善良、要勤奋,他要保持这个,他想得比我们周到。所以再以后到佛教里一看,佛教比他更周到,佛教提倡素食,不但卫生、卫性,而且卫心,保护你的慈悲心。
心地慈悲面貌就善良,精神就愉快,色相就饱满,这一定的道理。尤其是有很多人从年轻就怕老,怎么样不老?吃素就不老,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那时在大专讲座里面,我们老师已经七十岁,我就告诉他们。他说真的吗?我说真的,你看老师,老师老不老?不老。他们那时候看我,我那时候跟他们在一块,四十岁,我说你看我。他说我看你也只有二十来岁,顶多大我一、二岁。我已经四十岁了,不老。为什么不老?吃素就不老,这个他爱听。所以你不要讲什么果报,那他不能接受。这是爱语,他喜欢听的,我们目的也达到,言语措辞上转变转变,找他喜欢听的。确实如此,你要把这分析给他听。凡是肉食这些动物,杀它的时候它一肚子怨恨,它没有办法抵抗,它一瞋恨的时候,瞋恨心就生毒,所以它的肉里每一个细胞里都有毒素,吃多了决定会得病,都不好。所以要仔细分析道理给他听,从卫生上去分析,从保健、健康上去分析,不要从佛法里去讲,这样子才好。爱语,我举一个例子,爱语,说他喜欢听的。
下面再讲「利行」,利行是我们的行为,利是对他有利益,我们所作所为对他都有好处。凡夫贪利,我们所作所为对他都有好处,他高兴;你所作的对他没有利益,他就反对你,所以这要有智慧。最后一条,那真是到了极处,「同事」,跟他行一样的事。他喜欢跳舞,可以天天陪他跳舞;他喜欢打牌,可以天天陪他打牌,跟他同事他就高兴。学佛这样也可以?可以!没什么不可以,才能够把他诱导到佛门里来。这个地方同流而不合污,而且你还比他高明,你要打牌常常都赢钱,你为什么赢钱?我学佛,学佛人有智慧,有智慧就赢钱,「原来如此,那我也赶快学佛」,他就来了。你跳舞为什么跳得好?我学佛,学佛有智慧,跳舞当然就跳得好。这真是佛法不可思议之处。接引众生,这个四种跟诸位说就是手段,就是接引众生的手段。所以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不会叫人生烦恼的,生烦恼的不叫菩萨。这叫善巧方便。目的什么?目的无非接引他入佛门,劝他学佛,这些地方都应当要学。「随机说教,化转物心,大概不越此三」,就是上面讲的转恶为善、转迷成悟、转凡成圣。「故约此以判教相也」。
下面说,智者判一代始教为五时八教。这是天台智者大师,他将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学分成五个阶段,叫五时。第一是「华严时」。《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时候在定中说的,时间是二七日中,就是十四天,在定中讲的。我们一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谁知道他在讲经?他在讲《华严经》,还有无量无边的那些菩萨们都在听,我们肉眼凡夫一个都见不到。所以他那些当机(就是听众)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给那些人讲的。完全讲的如来亲证的境界,是讲佛自己的境界,一真法界,是讲这个境界。所以它是圆满法门,凡夫、二乘、权教菩萨都没分。於是对一般凡夫怎么办?再把这程度降下来,降下来讲阿含,阿含讲人天法、讲小乘法。等於《华严经》是把佛自己亲证的境界全盘说出来,说出来之后一般人不能够接受,这怎么办?希望他们将来也达到这个境界,所以从头教起,办幼稚园、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再进入这个境界。也如同这些做生意的,像卖珠宝,真正的宝石,无价之宝,开张这天统统展览出来,可惜此地人不识货。到第二天收起来,卖假的,假的他看到很喜欢。然后逐渐逐渐教他渐渐识货,真的、假的慢慢比较,他认识了,才晓得这是无价之宝。所以办阿含。阿含十二年,佛陀的小学讲了十二年,小乘经。
我们中文《大藏经》里面,小乘经典相当完整,小乘经总共大概有三千部的样子,有三千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四阿含》。在南洋,像泰国、缅甸、锡兰这些小乘国家,他们巴利文的藏经,小乘经,跟我们中国经典一比较,我听说只多大概五十部的样子。可见得我们的经相当完整,三千部,它只多出五十多部,我们这翻译得很完全。大乘经,这小乘没有,南洋没有,这是阿含教。我们现在这里所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就是属於阿含经典,属於初学的。
第三就是方等。方等就是大乘,方就是方方正正,是比喻,等是等於佛的境界,这是属於大乘。方等经典里面包括的分量相当之多,非常的丰富,佛讲方等讲了八年。由方等再提升就是般若。般若是以《大般若经》为主,玄奘大师翻译的六百卷,以这个为主。而《般若心经》是《大般若经》的纲要,《心经》虽然二百六十个字,很不容易懂,它是六百卷《般若》的精华。佛讲般若讲了二十二年,一共说法四十九年,差不多讲《般若经》占一半,由此可知《般若经》是整个佛法的重心,也就是最主要的课程,所以讲的时间特别长,二十二年《般若经》。《般若经》在中国最流通的就是《金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当中的一卷,中国人很喜欢,与中国人的缘分很深,所以从六百卷里抽出来单独流通。古德对这注解非常非常的丰富,有几百家的注解。
般若之后就是《法华经》,《法华经》佛讲了八年。《法华经》的境界跟《华严经》没有两样,是一样的,就是进入到佛的境界。从阿含、方等、般若到法华,法华跟华严没两样,入了佛的境界。《涅盘》,刚才讲了,最后一日一夜所说,等於佛的遗嘱,特别强调戒律。这戒律是在方等时候说的,在阿含、方等时候说的,阿含说的是小乘戒律,方等则讲菩萨戒。可是佛到最后的时候特别强调戒律,提醒我们,《涅盘经》古人讲它的性质是「扶律谈常」,特别强调戒律,都说一些很平常的,虽然很平常的话,真正是大道理。大道理都是非常的平实,一点都没有奇怪的地方,家常便饭一样。这个就是五时,就是五个层次。
八教就是底下所讲的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化法,拿现在来讲,就是课程标准;化仪,拿现在话说,就是教学法,教学的方法,一个是课程标准、一个是教学方法。现在办教育对这两样也特别的重视,佛法教育也重视这两条。所以一切经,古人一定把它判别,是圆教的还是别教的?像《阿含经》这就是藏教的,像方等经多半都是通教、别教的,像《法华》、《华严》这都属於圆教的。这就是课程标准,依它浅深次第来判定。至於教学法,就有四种,这也是四大纲领,有顿教,跟极其聪明的人绝对不拐弯抹角,直接教你证入;有渐教,渐教按部就班慢慢来教,由浅而深、由小而大,逐渐逐渐向上提升;有秘密、有不定。秘密,方式也很多,有的是以言语,有的不以言语,以种种设施、暗示,他能会意就能够通达。有不定的方法。这是讲教学法。
本经是佛入灭前三个月,「上升忉利,为三事」,佛上升忉利天为三桩事情,说这部经。第一桩事情是「为母说法」,就是报母亲之恩。摩耶夫人闻说,得须陀洹果。摩耶夫人是他的母亲,听经之后就证果,证小乘初果,刚才讲了绝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证阿罗汉果,当然这也是示现。第二为「慰别天神」,慰是安慰他,向这些诸天、天龙护法神,等於说是告别,佛要入灭,要离开我们南阎浮提洲。「以报拥护,嘱托卫护末世比丘」,最重要的意思是这一句,佛灭度了,佛还有像法、还有末法,这一段时期佛不在世,这些末世修行的比丘魔障很多,要拜托这些护法神继续不断的来拥护,所以有这个意思。第三,为六道众生求出无期,许许多多受苦受难的人想离苦得乐,想破迷开悟,而没有法子,佛又不在世,这怎么办?就拜托地藏菩萨,特别去拜托地藏菩萨,「付嘱地藏,教令救护以待弥勒下生」。我们晓得,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到弥勒佛出世,这当中是五十六亿年,这么长的时间,五十六亿年。五十六亿年没有佛教化众生,谁来代替?地藏菩萨代替。所以地藏菩萨现在是代理佛,佛不在世,他的身分是代理佛。这是特别去拜托,为这三桩事情上升忉利天。
「此经确定在法华之后,在涅盘之前,故判归无上醍醐」。因为《法华经》是无上醍醐,这部经在《法华》之后讲的,当然与《法华》是可以相提并论的。所以有这个理由。「经云:此菩萨威神誓愿,智慧辩才,种种方便,皆不可思议」。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他所教的学生许许多多都成佛了,那他的神通、智慧、方便当然可以说是集诸佛的大成。所以地藏菩萨也是为一切诸佛之所尊敬,为一切诸佛之所赞叹的。我们要学佛要从地藏法门学起,他老人家的精神就是孝道,把孝道发扬光大,孝顺一切众生,这是地藏菩萨。「故今名体宗用,一一称性,皆依不思议而立」。所以这五重玄义条条都加上不可思议,道理就在此地。
今天我们把玄义的部分讲完了,下一次我们接著讲观法,就是修行的方法。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