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四三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7-11-1 20:16
標題: 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第四三卷
摘自《净公上人讲六和敬集锦》







...上来说,
是居『僧宝』的地位。我们是不是称得上为一个「僧宝」?我们有没有常
常做这样的反省!古人说得好,说「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
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有没有认真的去思惟过?既然发心出了家,就要
好好的去办出家人的事业,出家人是什么些事业?这赞颂里面都说清楚了。
我们要自己问问,我们有没有做到?
前面跟诸位略说「僧」的大意,僧是个和合的团体,四个人以上称之
为僧、僧团。我们在皈依三宝的时候,念誓词「皈依僧,众中尊」!众是
团体,僧也是个团体,这个团体在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最值得人尊敬,尊就
是尊敬的意思。为什么他值得人尊敬?因为他是和合僧团。遵守释迦牟尼
佛的教诲「六和敬」。六和敬「见和同解」跟诸位说过了,「戒和同修」,
戒律重要!最低限度要落实《沙弥律仪》,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我们居住
在一起依众靠众,互相的勉励,互相警策。看到同学不如法,我们如法不
如法的标准就是十戒二十四门威仪。
实在有做不到的地方,为现实环境形式所逼,没有法子做。譬如「不
持金钱」这一条戒,在现实的环境里面做不到,你出门,现在人出门不带
钱行不通。在佛教的国家,行!像泰国、缅甸、斯里兰卡,这些是佛教国
家,出家人不要带一分钱。为什么?你有困难,周边的人都会帮助你,都
会供养你,你不必操心。除了这些国家之外,一般社会大众不愿意供养你。
你坐车得要买票,你没有钱,人家那一张票不会供养...(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五五集)》)


...,锡杖摇三次,门不开,赶紧走,不能
在那里逗留,就托第二家。
佛规定,托钵不可以超过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回去念佛。但是还是
有得吃,因为托钵不是托了一面走一面吃,不是的,那是犯威仪的。托完
之后回到道场,还是大家一起吃。有托多的就分给少的,没有托到的,都
可以分到。「振锡杖提携」,我今天托钵没有托到,那个托得多的分一点
给我。这是事,从这个事引申,我们修行遇到困难、遇到挫折、遇到迷惑、
遇到障难,要靠善知识提携,要靠善友来帮助;这些善友,僧宝!讲到这
个地方本来可以告一个段落了,这里头还有一层深的意思,在家人也是僧
宝。
这怎么说法?因为「僧」的意思,不分在家、出家。只要修六和敬严
持戒律,四个人在一起,在家人四个人在一起也是僧宝,也是僧团,你一
定有真修行。佛门里头出家有四种,这个一定要晓得。第一种身出家,心
没有出家。形象上是个出家人,他的思想、见解、行为是在家人,这不是
——784——
僧宝。这种出家人就是古大德讲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
了道,披毛戴角还」,他们将来要还债的,他没有如法修行。
第二种心出身不出。这是在家真正修行人,他是僧宝。虽然形象是在
家人,但是他真的修得跟出家人一样,没有两样,这属于僧宝。
第三种身心俱出,这当然是最标准的出家人。身出家,心也出家,真
正于尘世(尘是尘土的尘)一尘不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五五集)》)


...样的。
所以经藏展开是什么?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法宝,自性本有的戒、定、
智慧,在经藏里头。不是跟别人学习,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是回归到
自性,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我们哪一天明心见性,展开经卷你全都懂了,
为什么懂了?是你自性的。展开经卷把你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戒定慧三
学统统给带出来了。没有见性,那只好看着已经见性的人,我们好好的跟
他学习。学习是阶段性的,不是永久的,希望我们学习一个阶段之后,能
够把我们自己自性的三学、三宝带出来!是这么个意思,那就叫大彻大悟、
明心见性,入佛境界。末后一句: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这是皈依自性僧宝。自性僧宝是什么?六和敬。清净法身,六根清净
一尘不染是自性僧宝。以六和敬与一切大众相处是「自性僧宝」。这一条
实实在在是说明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开群体独立生存,不可能。一定要
与许许多多人相处,共同生活。许多人相处,怎样能够和睦?中国古圣先
贤教导我们的,和平!和睦相处是果,怎么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如果
不平等,和睦那是一个理想,决定不能落实。
今天这个世界有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动乱、染污。什么原因?不平等。
你家不和,你一家人不平等;夫妻不和,夫妻不平等;你的公司行号不和,
老板跟员工不平等。所以国与国不和,宗教与宗教不和,族群与族群不和,
什么原因?不知道平等对待,不知道六和敬。六和敬是平等,平等对待的
——815——
落实就是六和敬。人人都能修六和敬,这个世界、社会肯定是安定、和睦,
彼此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那是大同之治。
这些年来,我们总结大乘经教的教诲,提出十句二十个字,「真诚、
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说我们用心。佛的心就是这样的,
佛心是真诚,佛心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能用这个来修正自己
的心行,我们的心跟佛心一样!用这样的心来修四十八愿,那我们的心同
佛、愿同佛。佛在一切经上教我们「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这五个项目十个字,菩萨行!看破是对于事实真相通达明了。放下,放下
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生活在这个世...(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五七集)》)


...宝。以六和敬与一切大众相处是「自性僧宝」。这一条
实实在在是说明人是社会动物,不能离开群体独立生存,不可能。一定要
与许许多多人相处,共同生活。许多人相处,怎样能够和睦?中国古圣先
贤教导我们的,和平!和睦相处是果,怎么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如果
不平等,和睦那是一个理想,决定不能落实。
今天这个世界有始以来从来没有过的动乱、染污。什么原因?不平等。
你家不和,你一家人不平等;夫妻不和,夫妻不平等;你的公司行号不和,
老板跟员工不平等。所以国与国不和,宗教与宗教不和,族群与族群不和,
什么原因?不知道平等对待,不知道六和敬。六和敬是平等,平等对待的
——815——
落实就是六和敬。人人都能修六和敬,这个世界、社会肯定是安定、和睦,
彼此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助合作,那是大同之治。
这些年来,我们总结大乘经教的教诲,提出十句二十个字,「真诚、
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十个字是说我们用心。佛的心就是这样的,
佛心是真诚,佛心是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能用这个来修正自己
的心行,我们的心跟佛心一样!用这样的心来修四十八愿,那我们的心同
佛、愿同佛。佛在一切经上教我们「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这五个项目十个字,菩萨行!看破是对于事实真相通达明了。放下,放下
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生活在这个世间随缘多自在,决定不攀缘,自在、随
缘。最后,念佛重要,我们晓得念佛是一...(净公上人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第五七集)》)


...个修学方法,大乘佛法的教学这四根柱子,缺一个都不可以。

  四大名山,这四大菩萨表法的,现在人把它当作神去膜拜,这不是迷信吗?这是糟蹋佛菩萨。佛菩萨看到那么多人来烧香磕头,来拜拜,不喜欢,流眼泪。真的,你把他的意思全部误会掉了,搞错了,真的是流眼泪。那什么人喜欢?有一些喜欢的人,喜欢的人那不是真的佛子,假的佛子。看到这么多人烧香,这么多人供养,钞票滚滚进来,好喜欢,他看到这个喜欢;他喜欢,佛菩萨流眼泪。我们要明白事理,佛法里头没有一丝毫迷信。懂得自己基本修学的原则之后,一定要真正的去信受,要去奉行。

  人不能离开人群独立生活,人是个社会动物。与大众相处,佛给我们制订六个原则,叫「六和敬」,人与人之间相处,这都是最重要的戒律。第一个「见和同解」,用现代的话来说,与大众建立共识,这最重要。我们的想法、看法相同,不至於有争执,不至於有矛盾、有误会,引起社会的动乱。国家与国家的战争,人与人的纷争,从哪里起来?误会,彼此没有充分沟通,没有充分了解,都是从这些误会里头产生的。所以佛教给我们第一桩大事情,意见要沟通,见解要把它接近,这样就好,建立共识。所以把这个列在第一条。

  共识如何建立?现在人人都知道建立共识的重要,究竟共识要以什么为标准?我订的标准,我的共识你未必肯听;你订那个标准,我未必会点头。各人立下不同的标准,他怎么会不打架?怎么会不争执?决定免不了的。所以到最...(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  (第三卷)  香港  档名:12-19-3》)


...这个道理,你才算是看破,然后你放下了。自己生活节俭一点,我多节俭一分钱,我就多帮助社会一分的力量。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一些苦难的人,去养你的慈悲心,这就对了。放下,是放下心里面的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尘,自己一天当中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了!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把佛法随时随地介绍给一些众生,代佛弘法,这个工作是最伟大的、最有意义的。我们为谁工作?为佛菩萨工作,为阿弥陀佛工作,为一切众生真正的幸福而工作,你说这种生活过得多有意义!身上什么都没有,得大自在,随缘度日,绝不攀缘;攀缘你就有烦恼,随缘没烦恼。我们过这样的日子,这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日子。所以我们待人要以「六和敬」,建立这样的共识。

  「戒和同修」,这个戒是守法,每个人都守规矩,每个人都守法,这个团体自然和睦。然后才做到,「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同悦是法喜充满),利同均」,我们要真正去做。我有福报,我得的利养多,他没有福报,我分给他就均了。说人人均等这不可能的,个人修的不一样,因不相同,果怎么会相同?唯有觉悟的人,得到果报之后,能够把自己的果报分给一切大众共享,这就均了,这是均的真正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以「六和敬」来处世,处事待人接物。

  在行持上面落实在「六度」,六度是我们做人处事的总纲领、总原则。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真正肯帮助别人,放下自己一切的享受,能为众生牺牲自己。「持戒」就是守法。「忍辱」就是耐心,做事做人很有耐性。「禅定」就是自己有主宰,不轻易的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般若」是智慧,对於一切事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教给我们生活处事待人的六个原则,我们真正能遵守,怎么会有错误?真正能遵守,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这是真正的佛法。所以佛法学了马上就管用,现在学了回家就晓得孝顺父母,就知道奉事师长,很管用,学了马上就管用。你从今之后,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你就能遵守这些...(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  (第三卷)  香港  档名:12-19-3》)


...我们都省悟过来,我们要从事宗教教育工作。不错,有不少宗教家都有这个觉悟了,都有希求社会安定、世界和平的理念。

  可是他们有个现实问题很难解决,他说我们自己教会里面,内部都很多争执,都不能团结,怎么能跟外教团结?这个话说的是实话。说这个话的是天主教的神父,说明他们里面内部不团结。我们想想,我们佛教里也不团结,这个道场跟那个道场不能合作,这个法师跟那个法师不能够同心同意,怎么办?所以我们在会议里提出这个问题,我跟大家说,我说我们现在会发生这些问题,原因在哪里?我们有宗没有教,所以出了问题。一定要教,要去教导大家。释迦牟尼佛在世为什么没有问题?天天讲经说法,天天教导大众,所以四众弟子都能修「六和敬」,形成一个和睦的团体。如果要没有教学,每一个人都有烦恼,都有习气,个人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问题就会出来了,彼此不能相容。天天要教,天天要劝导,三天不听经,就迷惑颠倒,毛病都出来了,所以世尊苦口婆心的教导我们。现在是每一个宗教团体,都缺乏讲经说道之人,所以必须要培养讲经弘法的人才,著重宗教教育,推行宗教教育,希望宗教教育能够普遍到全世界。凡是有宗教信仰的这些人,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知道「法法平等,无有高下」,我们就能够和睦共处。消除异见,消除隔阂,消除误会,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存共荣,这个目标才能够达到。

  后头两句是『言说故不同,此众咸通达』。在《华严经》里面,我...(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  (第一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3-01》)


...比什么都重要。我这两天看到大家在此地念佛,我非常欢喜。如何将念佛能够长期延续下去,那个功德就不可思议。但是这个场所是临时租借的,他们能不能够长期租给我们,我想跟他这一边商量商量看;或者我们另外再找地方,使大家有一个好的场所,大家在一起念佛。如果因缘不具足,我劝勉同修们,你们应当在家里念,在自己家里念。同修当中,如果有哪一个人家庭里面的客厅比较大一点,你所认识的同参道友,可以到你家里念佛。

  在佛法里面,我们念三皈依,「皈依僧,众中尊」,这个僧是讲僧团。僧团是什么意思?四个人以上,不论是在家出家,在家同修只要受过三皈,四个人在一起都是受过三皈的,这就是一个僧团。四个人都能遵守世尊的教诫,六和敬,僧团叫和合僧,和合的团体。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四个人都能遵守这六条戒,在一起共修,这个团体就叫僧团。换句话说,你的家庭就是道场,你有四、五个同修在一块念佛,真正的僧团,这个团体就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这是实在我们找不到场所,诸位同修念佛要日夜的念。念累了就休息,不要勉强;休息好了,赶紧接著念,不分昼夜,一直这样念下去,决定有好处。果然能够放下万缘,一心称念,我相信你不久就能够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佛在经上讲是三昧中王,无量三昧都没有念佛三昧殊胜。底下这一句说:

  【法界三昧,无二无别。能所入亡,为真入也。】

  这是讲的真正契入...(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  (第三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3-03》)


...开「大乘佛学」,在辅仁大学博士班开「华严哲学」,在学校里讲课,完全用佛经做教材。所以这个地方「寄人历位」,这是表演。

  清凉大师说「历事炼心」,这是指菩萨如何修行证果,就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你去锻炼,去炼心,炼什么心?真心。妄心淘汰掉,提炼成真心,这是《华严》修学的方法。怎么炼法?一定要懂得「人皆法师」、「触类皆法」。我们自己这一个人,整个融化在三宝之中,时时处处,念念都没有离开三宝,一切人是佛宝,一切法是法宝,触类皆法,人法具足,僧宝就在其中。僧宝是和合,和合到极处就是无碍,事无碍就是僧宝。所以僧这里头含著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第二个是和睦,「六和敬」,处事待人接物,不离六和敬,这叫僧宝。

  在五十三参里面我们看到,世尊以五十三个人,代表每一个阶段的修学。一开端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代表十信位,实在讲,十信没有入位,用一个人代表。到初住才有学位,像我们现在在学校念书,小学、中学、大学;小学、中学,到高中,没有学位,这个好比是十信法门,没有学位,文殊菩萨一个人代表。上了大学,这就有学位。在大乘圆教里面,初住菩萨就有学位,所以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个学位。这四十一级又分成五位,五个阶段,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个阶段,等觉算一个阶段,这五位。这个「位」是这个意思,他修学的地位。

  在末会里面每一个位次,清清楚楚用一个人来做代表,所以叫渐修...(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  (第二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4-02》)


...,佛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句话主要是对比丘、比丘尼说的。其次,再讲护持佛法的:

  【优婆塞。优婆夷。】

  这两类是护法的。弘、护是一体,有弘法的人,没有护法的人,弘法工作做不成功,一定要有护法。这两类的人,优婆塞跟优婆夷都是梵语,它的意思近事男、近事女,亲近佛陀,亲近僧团,承事服务的这些人,我们今天讲护法;或者是说,僧团、道场里面义务的工作人员,是属於这两类。也都要遵从佛的教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工作,就会做得很圆满,就会做得很有成效。现在我们知道许许多多的道场做不到,本身里面矛盾很多;出家人当中有矛盾,在家信徒里面也有矛盾,不和。佛教给我们「六和敬」,我们把它忘得干干净净,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跟这六条完全相违背。这不是佛的道场,这是什么道场?魔道场;在这个道场里面,身心都受折磨,不清净、不快乐。

  这些现象我们要知道,这些现象为什么发生,我们更要清楚,把世尊这句话忘掉了。我常常教人读经,劝人念佛,有很多同修来告诉我,经我已经念完三千部,佛号好几年没有间断,依旧烦恼重重,身心静不下来,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不顺心,好像学佛没有效果,没有得到利益,来问我这什么原因?我点点头,没错!你天天念经你不会念,天天念佛也不会念,为什么?念经打妄想,念佛也打妄想,对不对?「是。」他也承认。那你就不会!要怎么念法?佛教给我们「受持」,佛在经...(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  (第一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5-01》)


...就清净;有信徒,心不清净,信徒常常来找你,常常来纠缠你。没有道场,没有信徒,什么都没有,你说多自在!

  这从哪里学来的?从释迦牟尼佛学来的。释迦牟尼佛没有信徒,当年他老人家在世跟他求学的,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人,那是他的学生,不能算他的信徒,他的学生。学生都是自动自发的,我们没有看到经典上,这一千二百多人,这个团体不小,应该把它组织起来,要分班;经典里头从来没有看到分班,没有看到哪个第一班、哪个第二班,哪个是班长,哪个副班长,没有看到。世尊完全顺乎大自然,唯有顺乎大自然,才是真理,才是完全正确的。那么庞大一个僧团,也没有掺杂一点点念头在里头,佛只是教大家在一起生活,说了一个「六和敬」。

  人人都能够遵守六和敬,这个团体还要什么组织?不需要。没有组织好,人人平等,没有哪个比哪个高,哪个比哪个低,没有,一律平等,老师跟学生也平等,这个僧团在世间找不到第二个。平等才是真法界,平等才真正能解决问题。所以他老人家的生活就是实现佛华严的生活,他那个团体是佛华严的生活,是把大方广落实到生活上,生活就成佛华严。我们学佛要从这些地方去著眼,知道从哪里学起,然后才会学得很像,才能得佛法真正的受用;佛经典里面讲这些精神生活,我们才真正体会到,才真正得受用。所以「称解起行,行如所说」,这两句话比什么都重要。

  下面是比喻,『目足相资』。「目」是眼睛,眼睛能看,你「足」才能够走到;眼帮助足,足帮助眼,「资」是资助...(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八)  (第一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6-01》)


...「六千」真正的意思,所以六千不是一个数字。懂得表法,我们才有真正学习下手之处。第四节里面讲:

  【经文有十胜。】

  『胜』是殊胜,十种殊胜。第一个是:

  【身相胜。】

  『身相』是比丘的身分。

  【身仪摄益,令其根熟,起乐欲心。】

  后面三句是解释。比丘遵守佛的教诫,尤其是比丘众,众就是说团体,出家人这个团体。我们在受三皈依的时候,念誓词:「皈依僧,众中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众是现在人讲的团体,我们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社团,比丘也是许多社团里面的一个社团,这个社团是所有一切社团里面最尊贵,值得其他社团尊敬。原因是什么?这个社团里头每一个分子都修「六和敬」,就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是其他社团没有的,这个社团每个分子都做到了。所以其他的社团,对这个社团没有不敬仰、没有不尊敬,进而效法这个社团,所以称之为「众中尊」。他们的身相,他们的威仪,都值得社会大众学习,所谓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为社会大众的表率,这是身相殊胜。第二:

  【常光胜。】

  『常光』,我们现在所说的威仪、风度、风采。出家人生活虽然简单,但是身心洁净,和蔼慈悲,我们跟他接触,自然感受他光明的注照。现代人所讲感受他的气氛,慈祥、智慧、柔和的气氛,外国人讲磁场,都是佛法讲光明的意思。第三:
...(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八)  (第三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6-03》)


...对联,我不知道现在在不在,很久都没去了,那个对联很有趣味,上联是「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冤冤相报」;下联是「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这两副对联很能警惕人,说明夫妻、儿女是什么一回事情。你要把这两副对联的话参透了,你就把这个事情放下了,你真看破,真放下。放下之后,是不是就不要了?那也错了,不是不要,放下之后,夫妻还是夫妻,儿女还是儿女,心念、观念不一样。为什么?这一家是个道场,这一家同参法侣,你说那多殊胜!家庭就是僧团。

  佛家三宝:佛、法、僧,僧不是讲出家人,僧的意思,诸位一定要搞清楚,现在一提到「僧」,都以为是出家人,在家人也是僧。僧本来是团体的意思,凡是依照如来教诲,六和敬的教诲,四个人在一起修六和敬,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在家人四个人,一家要是有四个人,一家修六和敬,你的家庭是僧团。只要是僧团,决定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所以三皈依里面,「皈依僧,众中尊」,众是团体。人不能离开团体生活,人是社会生活的动物,所以他都是有团体的。众就是无量无边的社团、团体,僧团最尊贵,最值得人尊敬,最值得人佩服。为什么?他六和,他修六和,其他僧团里不见得修六和,佛家僧团修六和。你明白这个意思,出家人四个人在一块儿,依六和敬是僧团;如果出家人再多,他不修六和敬,它不是僧团。在家四个人以上,在一起修六和敬,它是僧团。所以僧团不分出家、在家,它的标准是依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也不要细说,过去都曾经跟诸位说过。

  我们这样子才能勤求正法,邪正一定要有能力辨别。现在善知识没有了,有善知识,善知识也无能为力了。我学佛算是非常幸运,亲近三位都是真善知识,三个老师教导我的都是一门深入。我在没有学佛之前,学哲学,亲近方东美先生。我是想作旁听生,正科生我没有资格,我必须要工作,要养活自己,上学校念书,学费也缴不起,只希望做个旁听生。拜访方先生,我跟他也不认识,我跟他写信,我自己写的文章寄一篇给他看,承蒙他不嫌弃,回我的信,要我到他家里跟他见面。我去拜访他,他问我,首先问我学历,我告诉他:我初中毕业。他听...(净公上人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九)  (第二集)  香港九龙  档名:12-27-02》)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