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 元音老人 心念耳聞 ~
[打印本頁]
作者:
pnlo369
時間:
2017-9-28 17:12
標題:
~ 元音老人 心念耳聞 ~
本帖最後由 pnlo369 於 2017-9-28 17:15 編輯
「心念耳聞」是念佛念咒不可顛覆的總原則。
《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針對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的具體根性,指出了這種修法是最合適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當然,淨宗提倡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法,則是更將這個原則引伸到了極處!)念佛念咒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形式雖不一,但「心念耳聞」是總的原則。
元音老人開示:「打坐持咒,心念耳聞。這是修法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係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致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裏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建議大家持咒時不用配合呼吸。持咒時用心念耳聞的方法最好,就是心中默念(心窩那個部位在默念),用耳朵來聽默念的聲音,時間一長就能聽得清清楚楚。同時,意念一下(或持咒之前想一下就行,然後就不用再想了)默念時的聲音全部回到腹部。有大德說,如此默念持誦經咒的功德比出聲持誦的大。
附一 元音老人:心念耳聞,如法修行
大家注意,修法時一定要心念耳聞,要如法,絕對不能嘴念咒而心想別樣事情,有口無心,沒用處。念佛也是一樣,念「阿彌陀佛」,口念心散亂,思想亂七八糟,佛號念不上,將來西方極樂世界升不到,因爲心太亂了。心不清淨,佛現身時,也看不見。
永明壽大師說(永明壽大師是禪宗大祖師,又是淨土宗大祖師,他是法眼宗的徒孫,最後皈心淨土,所以是淨土宗大祖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亦徒然」。爲什麽這樣說呢?他說心如水也。心水清淨,就像河裏的水清靜了,天上的月亮影子就顯現出來,阿彌陀佛等於是天上的月亮,我們的心等於是水,水不清淨,天上的月亮顯現不出來,心不清靜阿彌陀佛在你心裏顯不出來,那就見不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就不能往生了。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要以一句彌陀聖號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凊靜靜地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六根當中意根是最難攝的,一靜下來,妄想就來了。因爲動慣了,不靜下來還不知道,有時候心亂,還不知道,靜下來後就容易看見。這是什麽緣故?因爲水清靜了,泥沙沈下來就看見了,水不清靜,就看不見泥沙,所以坐下來就看見了。妄念顛倒,很難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聞的辦法來抓攝六根,把妄想打斷、身心脕落,本來的佛性就顯現了。所以,如法修持非常重要,不如法修持就不能見性。大家修心中心法,修了很多時了,應該有所成就。爲什麽呢?因爲本來是佛,只要肯放下,就能恢復本來,就能見道。修了很多時,爲什麽還不行呢?就是因爲不如法。
第一種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說身體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擱下來,這樣修就不行。譬如燒飯,飯沒燒好就拿下來,冷一冷然後再燒,再拿下來,這飯就燒僵了。我們學法修行,猶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勁撐船,船就被水沖下來,所以斷斷續續修行不好。
第二種是沒有心念耳聞,耳朵沒有在聽,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這個事怎麽辦?那個事怎麽解決?」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斬不斷,斬不斷怎麽打得開本來呢?怎麽見得到本性呢?
第三種重要原因是下坐時不觀照,忘記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懇懇,下坐後隨妄念轉,跟著境界跑,等於一嚗十寒,功夫很難做上。尤其是現在這個動蕩的時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買的股票賺錢了吧,漲價了吧,跌價了吧,折本了吧。」顛顛倒倒地妄想,不觀照。用功需時時觀照,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要跟著跑,要了了覺知這能說、能見、能聞的是我的本性,不爲境轉才行。這些缺點不改進不能見道。
附二 何謂口念耳聞、心念耳聞、心念心聞,三者有何不同?
普通修念無相密法、念佛法有三個層次境界,一爲「口念耳聞」,二爲「心念耳聞」,三爲「心念心聞」等。初機行者所做修法均是「口念耳聞」,起碼要修入「心念耳聞」,才有一點境界的樣子,而「心念心聞」是心眼有開或微開的人之境界。茲將其用功方法及現象,在此向各同參略述。
「口念耳聞」是初修行者的狀態,用口念時系受諸於第六意識控制,由「動身發語獨爲最」的偈語可知:「嘴巴發語音是由第六意識控制」。念咒或念佛者只覺得嘴巴在動,咒或佛號從嘴巴出,若用解剖生理去感覺,口與頭內腦中意念不相契合,亦即與心格格不入之感覺。若也用耳根去觀嘴巴念出的聲音,守住此聲音即不會被外境牽引而成念佛不專心,此符闔第一階段修行是在斷外塵緣之說。
此現象只有進入第二階段的行者,才能真確地體會第一階段「口念耳聞」與「心念耳聞」之不同。「口念耳聞」,即嘴巴在動的時候,專心用耳朵聽聲音,因爲若不聽聲音,就很容易打妄想。念時念得太大聲會傷氣,因爲氣一直放出去,所以嘴巴在念時,氣要含在嘴巴裏面,不要一直往外吐出去,要讓氣回流入喉頭灌到丹田,這才是正法。若行者修完法會覺得很累,可能就是念咒時,把氣一直吐出去所造成。正確方法是吸一口氣後,把氣含在嘴巴,不要主動的把氣吐出去,念咒時,讓氣在嘴巴裏面,咕嚕、咕嚕返回喉嚨而到丹田,只有一點點氣從嘴巴跑出去。這樣愈專心念咒,氣愈旺,等到這樣慢慢專心念咒,氣通到頭部時,這時就要進到「心念耳聞」階段。
當念咒、念佛有成後,體中氣機會入頭殼腦內,可由自性覺知察覺到咒語或佛號發出的地點,如此即可進入「心念耳聞」之第二層次修行。「心念耳聞」是嘴巴已不大能自在地動,僅能微微地動,而腦筋處亦出心聲,利用耳朵注意口出之微微聲音及前額腦筋處發出的心聲,此時已可忘記外來的干擾塵境。這是一個重點,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沒辦法專心用耳根把咒抓住。如果可以抓住的話,能發覺腦筋裏有字出來,一個字接一個字出來,若你不是很專心去抓它,就容易起妄想。至此階段,要像「貓咬住死老鼠」不放。這樣就是如可覺知的我,去抓住從上額頭那裏飄念頭出來的那個點。如此,每個字都不放過。
如何又是「心念心聞」?可覺知的主人翁才是「真心」,用此心來聞從頭腦頂端流露出來的念佛聲、念咒聲,這就是「心念心聞」。會起心動念的心,本來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或第七意識的妄想心,而另外還有一可覺知起心動念或念從何處起的心。在用功方法上,此境界夾雜著嘴巴能動、微動、不能動、又能動的輪流狀態。嘴巴能動、微動,念頭都能從上額頭處出來,咒是從那裏出來的;從咒出來的起點,覺知的心就要抓住它,抓著它不放。這跟我們在看妄想念「貓抓老鼠」不一樣,仔細分析「貓抓老鼠」,有好幾種境界。如果妄想心一直起來,我看著妄想念,不被它所轉,那個也是「貓在抓老鼠」,是不爲妄想境所轉。
現在修法,咒是自己冒出來的,主人翁要抓這個,一字一字從窠臼出來的那一點地方抓著,一絲一毫不能放下,不要說腳或身體在痛,若再注意那裏,心就注意到痛了,不會注意咒出來的那一點了,這就沒有咬到死老鼠。因此,「心念耳聞」是嘴巴微念,耳朵去聽它,再來的「心念心聞」就是用主人翁去聞心聲。
其實,萬法都是一樣的,觀痛也一樣,用主人翁來觀哪里痛,一直抓著痛的那一點,是用色身在修;同樣的道理,現在不修身根,而是修心根。我在觀那邊痛,誰可以觀?誰被觀?只是換個角度,觀的「人」都一樣,但是被觀的物件變成心根,念頭要出來的那個,而且不要放棄那念頭,抓住念頭就不要放棄,不要被腳痛、聲音、…拉走,一拉走後,工夫就白用了。
同學不必用雙盤坐三、四小時,可以用雙盤坐一、二小時後換成單盤,去專心持咒。起先抓著咒語,口念耳聞,修得如法時,才會知道氣怎麽一直竄到腦筋裏面。第二階段的「心念耳聞」,做到很得力的時候,不會被外在雜音抓走,或被內在妄想念抓住,耳朵一直在咒語上,這樣氣自然會沖到頭部內,頭頂處「啵」一下,你就知道氣進去了,此時還是用「心念耳聞」。氣入腦中以後,動嘴巴好像是多餘的,氣會逼得嘴巴僅能微動,聲也變成氣聲,如此就是「心念耳聞」的境界。
最後,主人翁已經完全現出來了,當嘴巴動不起來時,覺知的「真心」就可以抓著從上額頭咒語自然出來的那一點抓住它,這就是「心念心聞」的境界,不必用耳根來聞,因已無微聲或氣聲,只有心聲心念而已。到最後連念咒、念佛的心聲也會起不來了,就進入一真法界,了了知覺而無其他雜念。此時身體的某地方氣賬或只覺腳微痛或無覺,進入如如自在的禪定之中。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