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0八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7-8-18 07:34
標題: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0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0八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欲界日天子长行,第一句:

  【复次日天子,得净光普照十方众生尽未来劫常为利益解脱门。】

  日月都是象征着光明,所以在利益众生上来说,都是用光来表法。第一句里面说『日天子』,长行有十一句,十一句都是日天子,我们世间一般人有称他作太阳神,在佛法里称为日天子。他得的法门是『净光普照十方众生』,这个范围就大了。「十方」是遍虚空法界,可见得不是照一个地区,不是我们一般观念当中的太阳。我们观念当中的太阳,是本身能够发光的一个星球,我们称为太阳系。现在我们知道,在这个大银河当中,能发光的星球太多太多了。我们晚上看到空中的星星,都是自己能发光的;自己本身不能发光的星球,我们肉眼看不到。肉眼能看到,只是太阳系里面这九大行星,九大行星用肉眼观察,大概只能看到五个行星,其余的两个要用望远镜才能够观察到;因为这种行星它的光是反射光,反射的光弱,没有那么强。我们晚上肉眼能够看到,天空当中的星星大约有六千个;换句话说,有六千个太阳是肉眼能看到的。如果用望远镜看的话,能够看到几十亿,所以晓得太空之大。

  这个地方讲的十一个人都是日天子,这十一个都是属于日天子,他们每个人所修学的法门不一样。从第一位来看,他是「净光普照十方众生尽未来劫」,这要不是如来应化,决定做不到。前面我们读到三十三天,忉利天,在佛经里面讲属于地居天,并不算很高,而每一位天王我们看他所得的法门,在赞颂里面我们看到,他修学心得以及他弘法利生的弘愿,都是如来果地的境界。这个样子我们才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族类,都是诸佛如来化现的,我们从这里能体会到佛化现的。真正要度的众生,实在讲就是我们自己一个人,我们几时觉悟、几时明白、几时能体会到,你几时就得度了。

  清凉大师在注子里面跟我们说得很详细,「既为日天」,这个「日」我们也称它为「天」,「多辨光益」,多从光明利益众生这一方面来说。第一句「名及法门,皆是总也」,日天子是总说,法门也是总说;由此可知,向下这十句是别说,意思太深太广了。「谓佛身智光,犹如彼日,无私而照,是曰净光,此光体也」。从清凉大师解释里面来讲,那就是诸佛。诸佛如来的身光、智光,就像太阳一样。佛菩萨决定没有私心,为什么?佛菩萨究竟圆满证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一个身,清净法身,一个身。一个心,一个性,一个身,那哪里来的私?二里面才有私,一里面公、私都没有,都不存在。所以宗门常说「识得一,万事毕」,我们净土宗讲「一心不乱」,真的是一个心,一个自性,一个法身,所以是「无私而照」,这才叫「净光」。净,净到极处了。在我们凡夫看,阿罗汉清净,菩萨清净,佛清净;在《华严》标准来观察,一定到如来果地才清净,等觉菩萨还不清净,如来果地才清净。

  因此我们仔细观察《华严经》上与会的这些大众,与会的大众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一个都没有漏掉,我们都在里面。经文上所说的代表,这个代表是一个族类一个族类的代表,还不是族群,是族类。我们想到有没有说到族群代表?一定有说到,但是不是这个本子,一定是大本《华严》,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见到的。那个分量大,「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那个大概就是族群都说到了。我们这个本子是略本,是《大华严经》的目录提要,所以里面所讲的是族类,大类。每一个大的族类,以一个人来做代表,让我们能够体会到,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是一家人。这里头不是外人,没有外人,「无私而照」。真正体会到这个意思,才知道一切众生何以能够跟诸佛如来感应道交,这个道理才懂得,疑惑才真正解除了。佛身就是自己身,智光就是自己自性本具般若的光明。所以我们看到佛身,是自己的清净法身,自己本具的般若光明,遍照十方世界。这是讲「光之体」,总说。

  下面再讲「光之用」,光之用清凉给我们说了四个意思:第一个是约心,第二个是就处讲,第三个是从时间讲,第四个是从作用上讲。我们要晓得,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真正只有一个目的,教导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破除一切疑惑。悟的是什么?自性本具的智慧,这是佛教学的目的。智慧是本有的,不是从外面得来的,所以佛在《出现品》里面,也就是本经,里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开示,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但是现在我们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他说「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一句话说破了。换句话说,他老人家住世四十九年,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还不都就是讲这一句。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就是讲这么一句;十方三世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说无量无边的法门,还是这一句。离了这一句就不叫佛法,与这一句相应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法,我们要深明此义。我们要想恢复自性,恢复本觉,恢复自己本来面目,本来面目是如来,没有别的,只要把自己的妄想执着放下,就成功了。

  我学佛的缘比较诸位同学是要殊胜一点儿,我学佛第一次就是遇到章嘉大师,跟他老人家见面第一句话,我就问他:有没有方法教我们很快速的契入佛的境界?我提出这个问题。他老人家答复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这个真的叫直截了当,《楞严经》上的话,「中间没有委曲相」,直截了当,看破、放下。你能够放下妄想执着,你就证得了。佛说个妄想、说个执着,当中还有一个分别,说两端,当中就包括在其中。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佛经里头所说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我们是被烦恼障碍了自性,自家的如来智慧德相不能现前;除掉这个障碍,自然就现前。从哪里除起?要从最粗、最严重的部分先下手。这是执着,就是见思烦恼,这是最粗的相,我们从这下手。《金刚经》上教导我们,也不离这个原则;《金刚经》教给我们先破四相,是教我们断除执着;《金刚经》后半部教我们离四见,那是教我们放下分别;确实他有层次、有次第、有方法,我们要能够体悟,要能够依教奉行,这样才能够恢复我们自性的智慧德相。

  智慧就是心,心之起用,所以清凉四义第一个讲心,「高下齐明,故名普照」,所以「普照」这两个字是从用心上来说的。「高」,用我们的话来说是四圣法界,「下」是六凡法界,统统照。佛的身光、智光遍照,我们要问问,我们的身光、智光照不照?跟诸佛如来一样普照。我们虽然在迷,有障碍,迷有障碍,不是不照,还是照样的照。佛给我们讲真话,真话只有迷悟之别,理跟事上都没有迷悟。理是自性,性之体哪有迷悟?事是现的相,相上也没有迷悟,所以说觅迷悟了不可得。迷悟到底是什么?是一个现象,是个幻相,不是真相。诸位要知道,迷是个幻相,悟还是个幻相。

  我们在《华严》「入法界品」里面,「吉祥云比丘章」就看得很清楚,特别是清凉大师的注解。善财童子参访吉祥云比丘,七天见不到善友;他去找吉祥云,找了七天见不到,清凉大师给我们注出来,「七天见不到」是表什么意思?表你觉悟了,你要不觉悟,你怎么能够参访一真法界的善知识?可是到了一真法界,还见不到善知识,什么原因?你还有个「觉」,还有个「悟」。七天之后,「悟」也放下了,那就见到了。这就是迷悟两边都放下,两边不再分别执着,善知识现前,看到了。看到他不在此处,在「别峰」,这又是什么意思?别峰是代表特别法门,此处是代表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之外有个特别法门,他在那里。那个法门是什么?那个法门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吉祥云比丘修的是净土法门,用我们现代话来说,修的是「般舟三昧」,它有用意的。

  所以那个「觉悟」也要放下,你有「觉」,觉的对面就有迷,你还是住在二法当中。你看看《六祖坛经》,印宗跟惠能大师见面的时候,印宗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南方第一位讲经说法的高手、大德,见到能法师他能够以极尊敬的心来接待,不容易做到!卑躬折节向能大师请教,问他:你从黄梅来,你有机缘亲近五祖,五祖平常说法,对禅定、解脱他老人家怎么讲的?能大师回答,也没有说五祖怎么讲,只说了一个原理原则,「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这个一说,印宗就开悟了,印宗讲经说法,始终心住在二法里头。你们晓得,迷悟是二法,二法我们套六祖的话来说,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是最高明的说法,真正高明的人,一听就开悟了。迷悟两边放下,他真的开悟了。还觉得自己悟,还在悟的阶段里面,那个悟是相似的悟,不是真正的悟,是相似。必须把悟也放下,所谓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这个时候真性显露了。

  我们今天的障碍也是住在二法里头,学得再高明,也不过就是印宗没有遇到六祖之前那个境界,你还能向上提升吗?这是我们要深深明了的,我们住在科学家讲的相对,我们永远住在相对的世间。相对就是佛法里面所说的,见惑里面的边见,边是两边,大跟小是两边,长跟短是两边,我跟你是两边,众生跟佛是两边,这叫相对,我们佛法叫边见,两边。六祖讲的,两边就是二法。古大德也讲落在二、三,二、三是凡夫知见,二、三通常我们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是相宗里面讲的八识。三心是讲心、意、识,二意是讲末那跟意识,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落在这里头是凡夫,不是圣人。圣人不落二、三,不落二、三是一心,《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真心。

  诸佛如来身光、智光普照,我们自己每一个众生,身光、智光跟诸佛如来一样的普照。我们决定不可以说,今天阴天,太阳没有了,说这个话是愚痴。阴天是什么事情?云遮住太阳,太阳还是普照。我们凡夫今天就是乌云的天气,诸佛菩萨没有云彩,是晴天的天气,我们是乌云遮盖的阴天,阴天不能说没有太阳,阴天的太阳与晴天的太阳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所以佛教给我们,如何把我们乌云去掉,阳光普照你不就见到了吗?这个乌云是什么?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要把它去掉。

  佛光普照,我们自性般若光明跟佛光一样普照,要信得过,我们在这儿要有自信心。所以我们只是一时迷惑而已,迷不是真的,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头讲得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不觉就是迷,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本来无。本无的决定可以断得了,不要以为烦恼太多我断不了,没这个话。本来没有的,决定可以断得了;本来有的,决定可以恢复。法身、般若、解脱本来有的,决定可以证得;妄想、分别、执着本来无的,决定可以断得了。能不能断得了,就在你自己信心,你自己没有信心,那怎么能断得了?根本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你就永远做不到。

  所以有很多人来问我,他说:法师,我念佛能不能往生?我给他的答复,摇头!我说:我很怀疑。他说: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怀疑,你怀疑,我当然就怀疑;你没有信心不能往生,我就肯定告诉你,你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你自己不相信你能往生。你要相信,具有决定信心,「我一定往生」,我会点头,你一定往生。不是我有神通,我看看你那个样子,是你自己决定自己,不是别人决定。世出世法都是这个道理,世出世间一切事无一不是自己决定自己,这就是佛法,这就是诸佛如来真实教诲。

  第二就处所来讲,「则穷十方界」,都是讲真的。所以我们自己起心动念,现在讲波,起心动念这个心波,也是立刻就遍十方法界。光的波,电磁波,现在人都很清楚,都相当明了,这是物象的波,事物的波;起心动念是思想的波,是心波。心的波传播快,剎那之间就遍虚空法界;物象是属于色法,色法的波速度很慢,思想的波速度快。为什么?物象是思想变现的,所以能变的力量一定比所变的大。所变出来这些物象的力量从哪里来?是从能变那个力量里分一部分过来的,分得少分。所以一切波动的根源,就是思想波、心波。

  我们起心动念跟十方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既然如是,我们有艰难困苦求佛菩萨帮助,佛菩萨为什么不来?佛菩萨不是不来,如果你说佛菩萨不来,于理于事都讲不通。佛菩萨来了,而且佛菩萨立刻就来了,真来帮助你;我们没有感觉到,还是受苦受难,还是要受业报,佛菩萨帮助在哪里?佛菩萨帮助,我们感觉不到,是因为自己有业障,佛菩萨不能代我们消除业障,这个道理要懂。佛菩萨帮助人,我们在佛经上看到,通常讲佛的加持,加持有四种,有显加、有冥加:显感显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冥感冥应,这四大类的加持决定是有。我们只懂得明显的,暗中的保佑不知道。我们凡夫业障习气深重,佛菩萨对我们加持冥加的多,显加的少。

  何以有冥显?冥显还是二法。为什么有冥显?冥显是从我们自己身体里头发生的现象,佛力加持是一味的,绝对没有冥显。换句话说,我们的业障轻就看到显相,我们的业障重明显相就见不到,这是自己业障因缘里面所生的现象,佛的加持平等一味。不但我们有求他的时候他加持,无求他的时候还是加持,就像日光遍照一个意思,一样的;无需要我们求与不求,太阳遍照、普照。所以「约处」,从处上看「穷十方界」,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照不到的,这讲空间。

  第三就时间上来讲,「尽于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时不照,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原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在佛光之中。佛是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自性,佛就是心,心就是佛;佛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佛。如果我们真正从这个地方体会得了,你的慈悲心、爱心自然就生出来,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平等的真爱,哪里会有差别!如果还有差别,自己立刻就要反省、要觉悟到,我还在迷,我没有悟。我要悟了的话,对一切人事物就不会有差别,真的爱护他,真的帮助他。如果还有差别、还有等级,决定是迷,不是悟。悟了,确确实实世出世间决定没有二法,迷才有二法。

  佛菩萨教诲众生,其目的就是教我们破迷开悟。迷感得的是苦报,样样不称心,样样不如意;悟了之后,感受的是乐报,极乐世界,事事称心如意,《华严经》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无碍就是称心如意。悟了你生活在无障碍的法界里,迷了事事都有碍,处处成障。由此可知,这个障从哪里来?障是从自己迷来的,自己没有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所以什么障碍都现前了。妄想分别执着放下,立刻就得大自在。所以佛菩萨的生活状况,经题上「佛华严」,形容佛菩萨的生活。他何以能够这么样的自在快乐?因为他悟得「大方广」。用章嘉大师教我的两句话,大方广就是看得破,佛华严就是放得下,放下就是佛华严,看破就是大方广。这是我们要明了,要体悟,要认真学习。

  我们学,也很认真努力在学,天天在读诵,天天在研究讨论、在讲解,但是入不了境界。为什么入不了?清凉在这个经上跟我们讲了四个字:信、解、行、证,我们只做前两条,后两条没有,所以入不了境界。必须知道这四个字是一个字,不能分;二就不能入门了,你搞四还能入门吗?哪有这个道理!必须晓得一就是四,四就是一,一多不二。《华严经》上讲「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几时能够知道一多不二,你就入进去了。所以这四个字,每一个字圆满含摄其他三个字;信,信里头有解、有行、有证,这叫信,缺少一个字,那个信不圆满,那个信就不是真信;解里面有信、有行、有证,这叫真解,解里头那三个字少一个,你的解不圆满;同样行里面有信、有解、有证;证里面有信、有解、有行,这叫大圆满。

  我们总是搞一边,有很多人,信佛的人不想来听经,不喜欢听经,信里头没有解,哪来的行?那个信佛不管用。有很多人天天听经还不信,还相信自己的意思,认为佛菩萨讲得虽然好,不适合现代,行与证当然更不必谈。所以我们仔细去观察,为什么学佛的人那么多,证果的人那么少,四面他总是搞在一面、两面上,另外两面茫然无知,这是学佛的人多,证入的人少,原因在此地。我们今天很难得的机缘,总算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明白之后自己要去行。这里面「信解行」意思都很深,但是一般人以为还可以理解,证就很难解,到底证的是什么?什么才叫证?证是什么?你所信的、你所解的、你所行的融合成一个,就叫证。并不是离开了信解行,别有一个证,那你就错了。证明,行就是日常生活,《金刚经》上着衣持钵,我们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就是大方广、就是佛华严,这叫证。就是你所信的、所解的,完全落实在生活上,生活就是自己所信所解,这叫证。

  佛在哪里?菩萨在哪里?凡是落实的那个人就是菩萨、就是佛,不必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在这里看到日天子,日天子示现的是一个族类,我们一般人讲天人,他没有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文殊菩萨,佛在经上介绍得很多,古佛再来,在我们世间示现菩萨身。虚云老和尚朝五台山,遇到文殊菩萨现的是乞丐身,你们看看《年谱》里头记载的,他的名字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乞丐,那是佛,不是凡夫。所以现的身相种种不同,做的事业也种种不同,身相是佛相,事业是菩萨业,无论他做什么事业都是菩萨业,无论他现什么样的身相都是佛相,没有一定。

  所以佛是在十方三世,无时无处不现身,无时无处不说法,开口是说法,闭口还是说法。我们凡夫只能听到他开口说法,闭口我们就说他不说法了,哪里晓得他在说法,永远没有间断。不得已说一个六尘说法,大家似乎有那么一点儿体会,诸佛如来动、静、语、默,无一不是在说妙法,会的人懂,会的人他就会了,不会的人跟他说也是枉然,实在讲说他也听不懂。真正听懂了,他就真正落实。这一个理念是我初学佛的时候,跟着章嘉大师,我跟他讨论多次。不可能说,真信而做不到的,没有这回事情。做不到,你的信是半疑半信,如果没有疑惑你决定做到,只有里头有疑才没有办法做到。我跟章嘉大师讨论最后的结论,佛法是「知难行易」,所以世尊要说法四十九年,知难!说法目的何在?帮助大家断疑生信。我们如果能用这一句话常常检点自己,我没有做到,我的信里头有问题,你就会认真努力去修学。如果认为信解行是三桩事情,各是各码的,互不相干,你永远不能契入,佛法真实利益你决定得不到;换句话说,你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学佛也是造轮回业,这个道理要懂。

  第四就功用上来说,「常无间断,如斯利益,即大智之功」。在作用上讲,佛光智光遍照法界,是确确实实没有间断。为什么?性德,性德怎么可能有间断?修德上有间断,性德上决定没有间断。佛与大菩萨,我们这个地方称大菩萨是指法身大士,分证位的果位,在这个果位上性德没有间断。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见一分自性,性德就流露出来,初住菩萨性德就不间断,见性;修德也不间断了。我们为什么修德会间断?没见性,迷失自性,所以我们的修德有间断。在他那个地位,就是初住以上的果位,修德不间断,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我们要什么时候能够证得圆初住菩萨?我们细细从经教里面来观察,《无量寿经》大家天天念,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你们想想多长时间?佛不常出现。亿,印度计算方法很多,十万也叫亿,百万也叫亿,千万也叫亿,我们就算最小的,算十万,十万是一个亿,四百亿也就相当可观,不只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见不到十万亿诸佛如来。所以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话,我们讲真话是无量劫,我们每一个人过去修行都是无量劫。无量劫修到今天还是这个样子,这到底怎么回事情?这个样子也就算不错了,为什么?你能遇到《华严经》,「开经偈」说「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要不是过去百千万劫修积的善根,你这一生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也算不错了。

  为什么会落到这个样子?生生世世学佛,「信解行证」这四个字分做四样,原因就在此地。你哪一生搞清楚了,把四个合一,你这一生就成功了,你就超越三界,你才晓得这个事情多难,非常不容易!正因为如此,所以十方诸佛偏赞净土,《华严经》一展开,看到他表演给我们做示范,第一个吉祥云比丘教念佛法门,头一个,这就是代表诸佛共赞。为什么?断烦恼习气真的是太不容易,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可是念佛求生净土,也要三个条件具足:信、愿、行,如果把信愿行分做三桩事情,决定不能得生。

  「信愿行」这三个字,也是深广无际,不能浅看了它。蕅益大师讲,信要具足六条,不能再少了;信自、信他(他是阿弥陀佛)、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这六个具足才叫信。愿亦如是,如果要细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为什么我们把四十八愿选作早课的经文,你要圆满具足四十八愿,你那个才叫愿。如果嫌这个太麻烦了,有简单的,简单是四弘誓愿,四愿不圆满不叫愿。行亦复如是,一行具足一切行,通常大乘法里面讲六度万行,一句佛号圆满含摄六度万行,一行具足一切行,一切行即是一行,那叫行。我们平常以为,行就是念佛,有口无心,「口念弥陀心散乱」,古德说的,「喊破喉咙也枉然」!

  如何摄心念佛?这一句佛号里头有信、有愿、有行,这样念佛才能往生。这个法门比起其他法门容易太多,哪一个法门都比这个法门艰难。我们也不能把这个法门看轻了,这是祖师告诉我们的。不可以看轻,也不可以看得太难,看得太难就不敢修,看得太轻,你以轻忽的心修这个法门,不能成就。所以经教不细讲,我们往往看错了,曲解了,把这一生大好的机缘空过,这很可惜!所以一定要细讲、要深讲,有疑一定要提出来讨论,断疑才能建立真正的信心。

  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性德、修德都永无间断,好在这个地方。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入这个境界,恐怕我们还要无量劫,决不是三大阿僧祇劫可以能做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切诸佛劝我们求生净土,道理在此地。阿弥陀佛所开的法门,确确实实是个特别法门,这么样简单扼要,就能够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给我们示现,这四个人都是古佛化现的,世尊在经论里面为我们介绍得很多,久远劫前已经圆成佛道,在华藏世界、在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示现菩萨身,帮助佛陀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我们要明了,他们无处不现身,无时不现身,性修都无间断,性修不二。

  在这样的位次,为什么还要示现修功?他的功德圆满了,为什么还示现?示现是教化众生,是表演给我们看,不是真的。他还要修吗?他不需要修了。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还要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去乞食,他不需要了,做给我们看的。那是说法,那是教导我们,教导我们不要贪着五欲六尘的享受,用意在此地。五欲六尘可不可以享受?可以享受,决不能贪着;享受是事事无碍,贪着是造业、堕落。诸佛菩萨境界里面都是清净平等觉,我们看经上,世尊给我们介绍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我们世间哪能比?华藏世界美不胜收,大梵天、摩醯首罗天都不能跟它相比,所以古人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他有没有贪着?没有,心地永远是清净的。

  为什么佛教给我们要离开这些物质享受?就是因为我们凡夫有贪心,不接触的时候贪心还少一点,愈接触贪心愈增长。你要不相信,你看看救济灾难的那些出钱的人,没有钱的人肯出钱,有钱的人一毛不拔,钱愈多贪心愈重,斤斤计较,反而没有钱的人,一天这一点点收入,很慷慨,很大方,很容易施舍。娑婆世界众生有这么厚的习气,佛用这个方法来教导。他是王子的身分,舍弃王位,舍弃荣华富贵,名闻利养统统舍弃了。这些东西最容易引发贪瞋痴慢,是贪瞋痴慢的增上缘,我们要断贪瞋痴慢,先要把缘断掉。这是佛教化众生的智慧,这是佛教学的善巧方便,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才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真实受用就是我们恢复生活到佛华严,我们悟入大方广,落实佛华严,佛家教学终极的目标就圆满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如是,一切诸佛如来的教学亦如是,没有例外。这是如斯利益,真实的利益,这是大智的功德。日天子从这个地方得到解脱,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在我们现前的阶段,以自己的智慧德能,时时处处、念念之中发心供养一切众生。换句话说,为社会服务,为利益一切众生服务,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积德累功,才能把自己的修学向上提升。只有认真依教奉行,才能得到法味,法味比世味浓。这个话如果要听不懂,很难理解,我们换一句话说,方东美先生的话:「人生最高的享受」,法味是最高的享受。佛家还有一句话比较好懂一点,叫法喜充满,你这一生当中生活在欢喜快乐之中。那个欢喜快乐不是从外头来的,外面来的那些歌舞欢乐场中,那种欢喜快乐,那是打吗啡,那是吸毒,那不正常的。佛法里面法喜快乐是从心性里头,从里面流出来的,不是从外头境界来的,真乐;外面来的,那是假乐,那个乐在佛法叫坏苦,缘断了你就苦;这是真乐,永远的常乐。所以我们要善于学习。

  「普照十方众生」,在我们现前就是一定要发广大心,发利益一切众生之心。要懂得学佛,佛利益一切众生,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日常生活,连穿衣吃饭都是为利益一切众生。我们想不到,我们自己穿衣吃饭怎么利益一切众生?自己想想,佛穿衣吃饭,起心动念,一举一动,都是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那就是利益众生。穿衣有穿衣的样子,吃饭有吃饭的样子,表演给大家看,从来没有间断过,睡觉有睡觉的样子,这个人称之为佛,称之为菩萨。所以我们总结一句话,什么叫佛菩萨?佛菩萨是一切众生最好的生活模范、生活的榜样。换句话说,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不能让别人学习的,我们就决定不可以做;凡事值得让大家效法的,我们就应当要努力去做。诸佛菩萨的起心动念、言行举止,都是值得一切众生效法的,我们从这里学佛,所以是圆满功德,没有一丝毫的过失。表现在哪里?《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一个很圆满的示现,其他经论里头是局部的,这个经是圆满的。局部跟圆满不二,这个意思深,我们初学的人学《华严》是非常非常理想。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