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七十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7-7-12 21:30
標題:
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七十集)
摘自《净公上人: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http://ft.hwadzan.com/media/flv/02/02-041/02-041-0070.flv
http://ft.hwadzan.com/media/mp4/02/02-041/02-041-0070.mp4
http://ft.hwadzan.com/media/mp3/02/02-041/02-041-0070.mp3
来源:
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41-0070&lang=zh_CN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集) 2014/7/4 台湾台南极乐寺 档名:02-041-007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二百八十七页,第七行:
「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门曰贤。此即位后之普贤,是为如来之化现也。」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现在接著看下面,「至於《会疏》云:体遍法界,故曰普。位邻极圣,故曰贤。是为位中普贤,乃等觉菩萨也」。大乘经里头称普贤菩萨多半都是说位中普贤,华严会上文殊、普贤都是位中人,也就是等觉菩萨。「《会疏》又云:能导御一切」,导是教导、引导,带路的人,御是驾驭,也就是导御两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教授、教师,是这样的一种身分,能够导御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里面包括四十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他们接受等觉菩萨的教化,下面三乘菩萨、缘觉、声闻,再下面六道众生。这是说菩萨帮助诸佛如来教化一切众生。「发十大愿王」,像《华严经》上所说的,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菩萨具体的表法,真的做出来给我们看。五十三参第一参是吉祥云比丘,他代表初住菩萨,圆教初住。普贤菩萨化身为五十三位善知识,统统是普贤菩萨化身。四十一个位次我们清清楚楚的看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发十大愿王,从礼敬诸佛到普皆回向。「愿西方往生」,这一句比什么都重要,如何叫大家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到,四十位法身大士接受普贤菩萨的教导,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特翼赞弥陀」,翼是羽翼,他跟文殊菩萨两个人,也是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十方信愿往生的菩萨们,往生到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故於此经是为上首」,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普贤菩萨在座,是菩萨众里面的上首。
「又《探玄记》」,《六十华严》的注解,贤首国师作的,他的解释,「德周法界曰普」,无量无边的功德周遍法界,这是普的意思。「贤是最妙善义」,像中国老祖宗在《大学》里面所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个最妙善就是止於至善。至善是什么?是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才叫至善。祖师大德为我们称的妙善,最妙善。「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发愿,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标准了,要什么样的标准去发愿?要菩提心。菩提心是什么?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就是菩提心。通常经论里面告诉我们,菩提心的体是真诚心,菩提心的用是深心、大悲心,深心是自受用,真心对自己叫深心,对大众叫大慈大悲。我们为了学习方便起见,把发菩提心写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心是菩提心的本体,菩提心的作用对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菩提心一发你的心就清净、就平等,觉而不迷,对待一切众生决定是大慈大悲,他受用,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分别,觉就不迷。菩提心一发,自自然然下一联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最后归到净土。这是菩提心所起的愿,愿是十大愿,行是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所以讲「身口意」,你看「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跟《大学》里头所说的止於至善是一个境界。「备具众德」,无量无边的功德都在其中,「故以为名」,名是菩萨的德号,普贤菩萨。
「普贤、文殊乃释迦如来之二胁士,侍佛左右」。我们中国大乘贤首宗,也就是华严宗,所供养的佛像,当中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佛的左手是文殊菩萨,右手一边是普贤菩萨,这叫胁士,是释迦如来的两位助手,真正得力的助手。文殊、普贤这两位菩萨,文殊代表解,表智慧,普贤代表行。华严会上文殊排名第二,普贤排名第一,这个排名先后有关系,就是这一个法门、这一个宗派,是重在解还是重在行。如果文殊摆在第一,重在解门;普贤摆在第一,它重在行门。我们一看就晓得,华严重在行门。我们净土宗也是重在行门,净土宗阿弥陀佛的两位胁士是观音、势至,观音排名第一,大势至排名第二,观音菩萨代表行门,大势至菩萨代表解门、代表智慧,跟华严表法的义趣相同,都是重在行。普贤行,十大愿全包括了。净土行,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帮助阿弥陀佛,以三十二应,三十二种应身,普遍示现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接引众生往生净土。所以他们站在佛的左右两边,「乃释尊会中上首」,释迦牟尼佛法会里面的上首,在华严会上他也是上首。「普贤菩萨为一切诸佛之长子」。《华严经》上说的,文殊为庶男,庶男是老二,老大,大哥是普贤,文殊是老二。表法的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
「《四十华严经四十颂》曰」,底下的四十是第四十卷,也就是《四十华严.普贤菩萨行愿品》,全经有四十卷,最后一卷偈颂里头有这两句,「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有这两句话,所以说可见普贤正是如来长子。这个地方说,「如来法身之所流现,化作等觉大士,襄赞释尊,演唱圣教」。经中告诉我们,文殊、普贤都是如来法身变现出来的,法身之所流现完全是讲自性,能大师告诉我们「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里头包括诸佛菩萨在十法界现身教学,都包括在其中,一法不漏,这是自性流现的。化作,这是变化,做为应身、应化身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协助释迦牟尼佛演唱圣教,唱是讲经说法,演是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的一举一动是身教,把释迦牟尼佛从早到晚他的生活状况,记录下来就变成戒律。学戒律就是学释迦牟尼佛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那样的智慧,那样的威仪,这属於律。律是行门;教,教是解门,著重在解。行门里头有两种:一种从言教,这里头包含著华严贤首宗、天台法华宗、三论宗,还有法相唯识、律宗、净土宗,都包括在教里面;除了教之外,还有一个叫教外别传,禅宗。总的来说叫三学,戒学,禅宗代表定学,教下就是属於教学。这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统统都包含尽了。古大德告诉我们,世尊一代时教,行门里头是律宗,最后终极的目标是在净土。连《华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最明显的表示,门门都归净土,归净土才究竟圆满。
这个法门确实是难信之法,我自己亲身经历。我学佛入门,是从佛经哲学入门的,方东美教授教我的。老师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是这么样入门的。所以早年,我年轻的时候,忏云法师劝我修净土,我没接受;李老师劝我修净土,很多次,我也没接受。什么原因?对於净土没有认识,没有人把净土讲清楚、讲明白,很难接受。怎么会接受?我讲《楞严》、讲《法华》、讲《华严》,看到文殊、普贤,年轻人学佛,菩萨当中最羡慕的、最敬仰的就是文殊、普贤,文殊代表智慧,普贤代表德行,这是我们非常尊敬的。就在《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第三十九卷经文里头看到,文殊、普贤怎么成就的?信愿持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成就的。看到这段经文寒毛直竖,原来我们心目当中最仰慕的这两位大菩萨,往生极乐世界才成就的。於是再不敢轻视净土,认真去学习净土,终於把净土搞清楚、搞明白。
我学佛那个时候,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没出来,如果这个注解要出来了,那对我帮助很大,他讲得清楚、讲得明白。不能说古人古注没有讲清楚、没有讲明白,不敢这样说法。古注真讲清楚、讲明白,我们看不懂,它的文字太深了。现在我们看古注看懂了,年轻的时候看不懂,所以很难接受这个法门。到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之后,才把以前想学的经教全部放下,《华严》、《法华》、《楞严》统统放下,一心专学《无量寿经》。在《无量寿经》之前,我讲过《弥陀经疏钞》,讲过蕅益大师的《要解》。《疏钞》完全用《华严》十玄门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以后遇到黄念祖老居士,在当时弘扬这部经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我在海外,就一个人,黄念老在国内也是他一个人,我们碰到了,无比的欢喜。以后保持经常的联系,每一年我至少会有三次到北京去看他,在北京住一个星期。这是当代真正的大德,通宗通教、显密圆融,对我帮助很多。
他写这部注解的时候,我跟他认识,初稿刚刚完成,先用油印印出来,不是流通,老人非常谦虚,向十方一切大德请教。我遇到他是在美国,他到美国去带了一套就送给我了。当时我们心里常想,这么好的法门,无比殊胜的,一生成就的法门,没有一个好的注解。看到黄念老这个,我们心里常常想的,终於想到了。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你有没有版权?他问我,你说这个话什么意思?有版权我尊重你,如果没有版权我就翻印,我说我可以拿到台湾把它出版。他告诉我没有,完全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流通。所以我把他这一本带到台湾来,印成精装本一册,他原本四册。初版就印一万本,在海外就流通,这是初稿,用初稿印的。以后他又改了很多次,又补充了一些。第一次版子在台湾出版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原稿,刚刚出笼的。我们可以拿著以前老本子跟现在的注解对比,你就看到老人多次修改,希望这个注解能做到尽善尽美。稀有难得!
这个注解李老师没有看到过,我跟念公见面的时候,李老师已经往生了,他没见到。他所看到的是夏莲老的会集本,曾经在台中法华寺讲过一遍,自己做的眉注。这个本子老师给我了。所以我今天学习的本子是有承传的,李老师传给我的。我要是把它放下学别的本子,就会有人告我背师叛道,那这个罪名就成立了。所以我曾经说过,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学习这个本子,我还是要学习。为什么?老师交给我的,我相信老师不会欺骗我,我相信老师爱护我。老师亲手交的,我们就要一直学下去。他这个本子为什么没有交给别人,他交给我?我能够一直学下去,老实、听话、真干。我们学了这么多年,遇到的障碍、困难是史无前例,真不容易。非常难得,国内有一个年轻的法师支持我、鼓励我,宏琳法师,用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一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我跟他不熟,听说见过一次面,但是没有留意,他很年轻。晚年,遇到海贤老和尚最后表法,为这桩事情作证。我们感谢老法师,感谢阿弥陀佛,感谢世尊的加持,我们的信心坚定,再不会动摇。海贤老和尚二十岁出家,师父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这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最后拿著一本《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的这本书照相,为我们表法,告诉我们经是真经,注解是正确的注解,没有错误,依照这个经注修行,方向是正确的,没有错误。所以我们感恩,这都叫演唱圣教。
海贤老和尚有演没有唱,表演给我们看,把《无量寿经》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完全做到了,身教。言教,人未必会相信,他统统做出来了,还有什么话说。所以他这一片光碟,我看完之后告诉大家,这是《大乘无量寿经》的总结,要把这一片光碟当作《无量寿经》一样看待,《无量寿经》是讲解,它是落实。我劝大家,真正想修净土,真正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最好的修学方法,光碟每天看三遍,念佛号一万声。对初学大概需要五个小时,一天修行五个小时,一年不间断,你往生净土没问题了。有许许多多同学真干了,有人来告诉我,他已经听过一、二百遍,很难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中之难。虽然难,只要真正相信,真正发愿,肯念佛,比什么都容易。真正这是易行道,难信易行,只要你真正相信,决定成就,没有一个不成就。
我们再往下面看,「若据密教」,密宗,「普贤即是密教初祖金刚萨埵,金刚萨埵即是金刚手菩萨摩诃萨」。下面念老引经据典告诉我们,《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里面说,「此金刚手是法身大士,是故名普贤」,密宗说的。「又金刚智」,金刚智是密宗的大德,《五秘萨诀》里面说,「金刚萨埵者,即是普贤大菩萨异名也。亦名一切如来长子,亦名大阿闍黎」。这个一切如来长子,《华严经》上说的;亦名大阿闍黎,密宗里头称的。「本经《德遵普贤第二品》中,复有为教菩萨作阿闍黎之文」。你看,普贤有个名字叫大阿闍黎。阿闍黎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轨范师,这个老师他的言行是我们的模范,我们应当要跟他学。
「今此经中,普贤大士列最上首」,说什么意思?「正显密净不二」。我们修这个法门的,要不要再去学密?不需要。为什么?密在《无量寿》里头,密在阿弥陀佛名号里头,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句咒语,无上的密咒。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句弥陀名号里面包含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的德号,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你念这一句名号全都念了,不要再念别的,全念到了。不但包含一切诸佛名号,还包含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无边的法门经卷,统统在这一句佛号里头,所以这一句佛号包括所有的经教。在中国,大小乘过去总共十个宗派,现在中国没有小乘,大乘八个宗,南传的是小乘,都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普贤菩萨列在上首,代表什么?密净不二,净土里头有密宗,有圆满的密宗。「故先师夏老云」,先师是夏老,已经往生了,他说,「净土即是密教显说」。说得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密教里头所说的大成就,圆满的成就。
下面说,「藏密红教祖师莲花生大士,即阿弥陀佛之化身佛,故红教尊崇弥陀,劝生极乐,远盛於其它教派。密净不二之旨,於本解中暂不详论。」在这部注解里头没有详细讲解,详细讲解的好像夏莲老有,黄念老也有,他们的著作很丰富。至於这部经,是专门介绍净土法门,专讲信愿持名,求生净土。
下面,「庚二」,菩萨众里头第二位上首。
【文殊师利菩萨。】
「文殊师利,亦云曼殊室利」,这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此云」,我们中国人称为「妙首」,也称为「妙吉祥」。妙是妙法、妙慧、妙行、妙德,都可以讲得通。妙首很好,一切妙里头摆在第一。「亦云妙德。是诸佛之师」,大家很多人知道,文殊是七佛之师。「《放钵经》曰:今我得佛」,这释迦牟尼佛说的,「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释迦牟尼佛做过他的学生,学生示现成佛,老师示现做他的学生,就像舞台表演一样,学生唱个主角,老师跑龙套。这个在戏剧里头常有,很平常,老师来唱配角,唱主角的是学生。文殊师利菩萨在诸佛会下,做配角的就太多太多了。佛佛道同,佛佛平等,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要知道,没有这高那低的,没有,佛法是平等法,到法身菩萨就入平等的境界。「过去无央数诸佛」,就是我们讲无量无边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将来的,这是讲过去,将来这些修行人,都会得到文殊师利菩萨的照顾。「譬如世间小儿有父母」,父母照顾他。「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由此可知,菩萨悲心不可思议,慈悲到极处,每一个发心学佛的人,特别是发心求净土的人,他没有不照顾的。你求他,他照顾,你不求他,他也照顾,只要你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
我们在近代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里面记载的有一段话,老法师四十七岁的时候,发心朝五台山。不容易,三步一拜,从普陀拜到五台,足足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你想三步一磕头,一天能走多少路?三年拜到了。在路途当中两次生病,都是在旷野,附近没有人家。病危的时候遇到一个乞丐,这个乞丐救了老和尚,照顾老和尚。老和尚问他什么名字。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叫文吉。问他住在哪里?他说他住在五台山,他说五台山的人都知道我,你要到五台山朝山,大家都知道。他就记在心里头。第二次生病又遇到他,两次照顾他一个多月。拜到五台山,打听,问人知不知道有个文吉,没有人知道。最后到了五台山,见到许许多多出家同修,他把这桩事情告诉人,别人告诉他,文吉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他才恍然大悟。两次,在危难的时候菩萨现身,现身做个乞丐,让你一丝毫怀疑都没有,荒山野岭遇到乞丐,这是正常的。这个乞丐救了他,菩萨感应不可思议。
「如《心地观经》曰:三世觉母妙吉祥」,妙吉祥就是文殊师利菩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觉就是佛,把他比喻三世诸佛之母。母亲照顾小孩无微不至,文殊菩萨照顾发心修行的人,也是无微不至,只要你发的是真心就有感应。一切没有感应,那不是真心,妄心,妄心不可能有感应,真心有感应。所以我常常提醒大家,你既然学佛了,就要用真心。学佛人最可贵的不是别的,不是你根性利不利,那是另外一回事情,最重要的你不再用妄心,你就得到一切诸佛菩萨的加持。特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对修净土的人没有不加持的道理。为什么见不到?我们的心有染污、有妄想、有杂念,所以跟他们没有感应。如果我们把妄想杂念放下,心里只有一句佛号,感应就现前。
再看下面,「又妙德者,《法华嘉祥疏二》曰:文殊,此言妙德。以了了见於佛性故。德无不圆,累无不尽,称妙德也」。这对菩萨介绍得也很清楚、很详细。什么叫妙德?了了见於佛性,这句话就是通常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叫妙德。德无不圆,圆满了;累无不尽,累是烦恼,烦恼断干净了,称妙德也。
下面又引《会疏》,「《会疏》曰:具三德秘藏」,三德,智德、断德、恩德,大乘教里头通常也称法身、般若、解脱,这叫三德,三德秘藏;具是具足。换句话说,这是果后文殊。普贤有果前、果中、果后;文殊也有这三种,果前、果中、果后。「神化不思议,故名妙德」。你看,虚云老和尚去我们不远,抗战时期老和尚还在世,也是一百二十岁的高龄。这个老人朝拜五台山,文殊菩萨变化一个乞丐来帮助他,每天供养他饮食,给他治病。两次,总共照顾一个多月,这么长的时间。化身,不是真的。这就是说神化不思议,称为妙德。
「妙吉祥者,《圆中钞》曰:微妙三德,同佛所证」,这个三德跟《会疏》里讲的三德是一个意思,法身、般若、解脱,或者我们讲智德、断德、恩德,圆满具足,同佛所证,「故亦云妙吉祥」。「惑业苦三,有少分在,皆未吉祥」。有少分在是什么人?等觉菩萨。换句话说,这是果后的文殊,早就成佛了,化身到这个世间来,帮助释迦牟尼佛,帮助毗卢遮那佛教化众生。文殊、普贤早都成佛,所以他们这个惑业苦断得干干净净,丝毫习气都没有,这叫真正的吉祥。由此可知,称吉祥,只有《华严经》上讲的妙觉果位,真正的吉祥;等觉还不行,等觉还有少分在。「位居究竟」,这说清楚了,究竟是妙觉。「三德圆彰」,法身、般若、解脱圆满彰显,「故又号妙吉祥」。
「文殊於菩萨众中,智慧第一」。这下面说得好,「本为龙种尊王如来。现在北方常喜国成佛,号宝积如来」。早就成佛了,所以是宝积成佛化现的菩萨身分。「未来成佛,号普见如来,故知文殊大士乃过现未三世成佛者」。他的三世成佛,这是表演的,表法给我们看,特别是表法给法身大士们看。「今示现会中,大智独尊,表此法门唯大智方能信入」。净宗能够相信,不容易,不是真正的大智,你怎么可能相信?信的人很多,信中带著有疑惑。一切修学净土的大众,李老师常讲,当年老人在世,我们常常听说。台中莲社的莲友,老师往生的时候,我听说台中莲友大概有五十万人,真正往生的,老师讲了,一万人当中大概只有三、五个往生,其他的不能往生。什么原因?信,信里头掺杂著有疑,到临终的时候会产生障碍,你不能往生。
不能有疑,愿,愿生净土,但是这个世界亲情有一些牵挂放不下,这也不能往生。这都是什么?都是智慧缺少。真正有智慧,统统放下,没有怀疑。真有怀疑,自己不能客气,不要隐瞒,一定要断疑生信。用什么方法断疑?读经,读经能帮助你断疑生信。一天如果能读十个小时,念上三年,疑就断掉;没有十个小时的功夫,不行,你的疑惑拔不掉。业障、习气、罪业、冤亲债主都是你的障碍,所以你必须要彻底放下。海贤老和尚的光碟,会起很大的作用,问题就是你会不会。听经不能摄心,有妄想、有杂念,心不能专注,听经不生功德。念佛,念念就念跑了,就想别的东西去了,不能专注,这都是业障的现象,这都是不能往生的现象,我们要觉悟,要有高度的警觉心。那怎么办?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我推荐给你的,海贤老和尚的光碟,一天真正用五个小时,听三遍、念阿弥陀佛一万声,一万声大概两个小时。要注意佛号不间断,要注意佛号不夹杂,念阿弥陀佛里面没有妄想、没有杂念。念佛、听经的时候,最好把电话线拔掉,没有人打搅你。一打搅,功夫断了,就破了。难,真难!真有恒心、有决心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但是这些障缘你可不能疏忽,它确确实实把你拉到六道轮回不准你往生,很可怕。
「又妙德者,了了见佛性故。今邻普贤位列上首」,他代表禅净不二。禅宗以文殊师利菩萨为本尊,代表禅,普贤代表密,所以它都有用意的。这句佛号当中有禅,圆满的禅;有密,究竟的密。这个意思就是教你,禅放下,密也放下,阿难在前面代表教,教也放下。海贤老和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就了,圆满成就,究竟成就。所以他在此地,「正表禅净不二之旨」。
下面第三位,我们再看「当来承传」。
【弥勒菩萨。】
真正懂得了,念阿弥陀佛里面就有弥勒菩萨在其中,不必再分心。『弥勒』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慈氏」,慈悲的慈,「菩萨之姓也。名阿逸多」,阿逸多的意思是「无能胜」,意思就是他是真正慈悲,慈悲到极处,一切慈悲的人都不能跟他比,他超胜,无能胜。在中国梁朝时候,五代后梁的时候出现在奉化,在浙江奉化,叫布袋和尚。大家不知道他的法号,他的形象,每天提了个大布袋,到外面化缘,别人供养他东西都放在布袋里头,所以叫他布袋和尚。他在临终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再来,说完之后他真的走了。所以中国从宋以后,造弥勒菩萨的像,统统造布袋和尚像。而且把布袋和尚像放在山门口,面对著大门,你一进山门,第一个见面就见到弥勒菩萨,满面容的欢喜。这个意思就是说入佛门要欢喜心,入佛门就得法喜充满,取这个意思,这表法的意思。「具足则为慈无能胜」,就是菩萨表法。
他放在山门口,这个用意很深。你想入佛门,你要不要通过山门进来?山门进来第一眼就看到他,这个意思就告诉你,没有真正慈悲进不了佛门,你学佛是假的不是真的。特别是大乘,大乘是建立在菩提心上,净业三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福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是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中国佛教是大乘,所以弥勒菩萨是大乘,把他摆在门口,你有大慈悲你就能入大乘,你没有大慈悲入不了大乘,这个意思多深。今天大家把佛门表法的意思统统忘掉,都把弥勒菩萨当作神来供养,烧香、磕头、礼拜,还在他面前许愿,全搞错了,不但大乘的福你得不到,小乘的福也没有。这就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没有人给你讲清楚、讲明白,世间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懂。大乘菩提心,你看,菩提心三种,第一个是本体,第二个自受用,第三个他受用,他受用就是待人接物,对待别人一片慈悲;对待自己清净平等觉,这是真诚心。真诚心就是清净心,真诚心就是平等心,真诚心就是明心见性的心,在我们经题上五个字,「清净平等觉」是真诚心的自受用,大慈大悲是真诚心的他受用。我们要用真诚心学佛,要用真诚心生活,要用真诚心工作,这叫真学佛。
海贤老和尚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这个人他的长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老实就是用真心,这个人诚实,没有欺骗人的心,没有轻慢心,当然更没有贡高的心,谦虚、恭敬、真诚,心地清净没有染污,所以他有成就。师父就教一句阿弥陀佛,教他一直念下去,他就老老实实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么样的功夫?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诸位仔细看光碟,你能不能看得出来?他什么时候得功夫成片?什么时候得事一心不乱?什么时候得理一心不乱?什么时候阿弥陀佛嘱咐他表法,给念佛人做一个好榜样?要会看。他是受阿弥陀佛的嘱咐,让他在这个世间多住几年表法,做个好样子给人看,给社会大众看,给学佛的人看,给修净土的人看,给求往生的人看。我们要会看,把他所表现的统统看到,统统看明白,向他学习,我们往生就决定成就,这是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大乘学人处事待人接物,一定是大慈大悲。特别在这个世界里头,只有大慈悲心的人能修忍辱波罗蜜,大慈里头就有大智慧,能够舍己为人。
我们看下面,「《弥陀疏钞》云」,莲池大师的话,「以在母胎中即有慈心,故以名族」。他这一族人叫慈氏,所以弥勒是他的姓。这个姓从意思上翻,就是很慈悲的族群,他们这一族人个个都很慈悲,弥勒族。因为他在母亲怀孕的时候他就有慈心,这个慈心是与生俱来的,是他从前世带来的。「又过去生中,遇大慈如来,愿同此号,即得慈心三昧」。这是说菩萨不是这一生修行的,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遇到大慈如来非常欢喜,做大慈如来的弟子,愿意将来自己成就也用这个名号,所以他得慈心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字就是定,心定在慈悲上,慈悲就是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慈悲,所以称为弥勒。
下面还有些公案,「又昔为婆罗门,号一切智,於八千岁修习慈行」。这都是佛在经中讲的,告诉我们弥勒菩萨过去世,生生世世都是修慈悲心。所以在过去,这都是过去很多劫了,无量劫之前,曾经做过婆罗门,这在印度出现的。婆罗门在印度人中地位最高,他们自称是大梵天的后裔,掌管宗教教学,地位在帝王之上,帝王以他们为国师。号一切智,这婆罗门,一切智婆罗门,於八千岁修习慈行。娑婆世界人的寿命,佛告诉我们,人寿命最长八万四千岁,最短十岁。从十岁,每一百年加一岁,加到八万四千岁,这叫一增,增上;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叫一个中劫,四个中劫叫一个大劫,这个常识我们要有。这个地方,於八千岁的时候,没有说明是增劫还是减劫,只说在八千岁。人的寿命愈长,福报愈大。我们现在是减劫,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人寿是一百岁。一百年减一岁,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记载,是三千零四十一年,三千年就是减三十岁,现在世界人的寿命,平均是七十岁。八千岁,无论是增劫是减劫,福报比我们大,我们比不上。他在那个时候修慈行,大慈大悲,爱护一切众生。
「又弗沙佛时」,弗沙是古佛,世尊在经上告诉我们,这尊古佛曾经是释迦如来跟弥勒的老师,也就是弥勒菩萨跟释迦牟尼佛都曾经在弗沙佛的时候做佛的弟子。「与释迦如来同发菩提心,常习慈定」,所以世尊跟弥勒关系很密切,过去生中是老同参,同参道友,而且都喜欢修慈悲心,慈定,就是慈心三昧,慈定。又《思益经》里头说,「众生见者,即得慈心三昧」。你见到弥勒菩萨没有不生欢喜心的,他能够用慈心三昧加持众生,让众生跟他见面的时候都得到慈心三昧的加持,慈悲心都能够生起来。念老在这里引很多经典,来注解弥勒菩萨。
又《悲华经》里头说,「发愿於刀兵劫中拥护众生。是则慈隆即世,悲臻后劫,至极之慈,超出凡小,故无能胜」。这介绍菩萨,我们要向他学习,决定不能疏忽。没有慈悲心的人不能往生,为什么?菩提心里头有慈悲,没有慈悲心的人菩提心没发,念佛不能往生。经上讲得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没有菩提心,光有一向专念,不能往生。经文千万不能错会意思,世尊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自己疏忽、大意了,没有注意到,以为念这句阿弥陀佛就行。你看看海贤老和尚有没有慈悲心?真诚、清净、慈悲,他统统具足。我们净宗学会提倡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自受用,慈悲他受用。菩提心说了十个字。要记住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发菩提心,这个人能往生,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记住,经上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一向专念,是跟净宗结一个法缘,阿赖耶识里头落谢净土种子,这一生不能往生,千万不能疏忽。疏忽不是佛说经疏忽,也不是黄念祖老居士注解疏忽,是我们自己太大意了。一定要爱护别人,要关怀别人,不能跟人做敌、做对头,那完全错误。冤亲债主是过去没有学佛结的怨,现在没法子。现在学佛,发菩提心,将我们自己修行功德都要回向给冤亲债主,希望把这个冤结化解。他那边没有化解,我这边化解了。这不能不知道,这都是往生的障碍。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你还有怨恨、还有贪爱,还没有放下,佛就走了,佛不等你。真正想往生,现在就要放,你还等什么时候?你要想等到明天,明天还有明天,到临命终时还没有放下,你这个机会就错过,多可惜。所以这个事情不能等,赶快要抓住。在这个世间别想自己,自己随缘就好,随喜功德,说什么都好,做什么都好,决定不要放在自己心上,自己心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学海贤老和尚念到底,一直念下去。
《悲华经》里面这一句说得好,完全正确,「发愿於刀兵劫中拥护众生」。刀兵劫是在战争,这不是天灾,这是人祸。现在我们看到汤恩比博士的谈话,这个老人有慈悲心,非常慈悲,有爱心,告诉我们,我们今天处在这个境缘当中,是什么样的境缘?是人类的文化是存是亡,地球上这些生物,是能继续活下去还是同归於尽,我们走到这个路口。他说得很清楚,如果要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的文化就断掉,没有了,地球上的生物全部灭亡。过去战争没有这种武器,人想灭亡全世界做不到,现在有这个武器,可以做到。今天一爆发战争可不得了,整个世界绝灭了。所以他说决定不能有战争发生。他说那怎么办?最好这个世界变成一国,一个国家,就不会发生战争。这一个国家怎么统一?不是用武力,是用文化。他举的例子,像中国几千年当中出现过不少次的盛世,盛世是完全靠文化,四周这些小国自动的来归属中国,不是中国用武力压迫他的,不是的,是他自动来的,他来朝贡,他来结盟,愿意听从中国领导人的指导。所以他说,未来如果有世界国家出现,他说这个世界国家肯定是中国人领导,中国文化领导。
那我们相信,这领导的是什么?就是《群书治要》。汤恩比没有看过这本书,他要看过这本书,他一定就知道,就是这一样东西。这个东西被我们发现、找到了,大量印刷流通。现在在国内,习主席已经把它放在党校必修课程;在马来西亚,我们在里面选择一小部分,十分之一,编成一部《群书治要360》,同时把它翻成英语,在联合国流通,看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欢喜,好的信息!所以我跟外国人往来,我告诉他们,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说没错,我承认,但是不是中国政治、不是中国武力、不是中国科学技术,也不是中国经济贸易、科学,都不是,是什么?是中国的《群书治要》。他们相信,那是用中国传统文化、用伦理、用道德、用因果、用圣贤教育来教化众生。我们深深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性本善,人都是好人,没有坏人。坏人是没有人教他,学坏了,有人教他,他就学好了,这是一点都不假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