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標題: [贴图故事]佛法与杀盗淫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7-6-27 20:13
標題: [贴图故事]佛法与杀盗淫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38154.html
来源http://hi.baidu.com/chuzhenren/b ... 44e0fd0ad187ef.html
末法之世,若有佛经教授杀盗妄淫法,必为魔所说经,必为伪经

佛法当然不会鼓励杀盗淫,但佛法中也有以“杀盗淫”为大方便的情况!
不能以表面的善恶来区别佛法还是非佛法,佛陀的教法本质必然是善的,但有些法门在表面上显得很恶,这种表面的恶其实是佛法中的大方便法门,不要诽谤!
如:“善男子!若有众生贪著五欲,自放逸者,为其示现不净境界;若有众生瞋恚、憍慢、多诤竞者,为其示现极可怖形,如罗刹等饮血噉肉;令其见已,惊恐惶惧,心意调柔,舍离怨结。若有众生惛沉、懒惰,为其示现王、贼、水、火及诸重疾;令其见已,心生惶怖,知有忧苦而自勉策。以如是等种种方便,令舍一切诸不善行,修行善法;令除一切波罗蜜障,具波罗蜜;令超一切障碍险道,到无障处。”
--------《华严经》入法界品
佛门密宗中,佛菩萨为五浊恶世的一阐提众生现可怖形象,表面似乎是恶的,但是为了众生的解脱所设的方便,请勿只从表面的现象就武断地诽谤为魔说或外道法!
《大般涅盘经金刚身品第五》中,佛陀提到,在无量劫以前,有佛出世,号欢喜增益如来,该佛涅盘后,遗法住世无量亿岁。当时,有一位持戒比丘,名叫觉德,“多有徒众眷属围绕,能师子吼颁宣广说九部经典,制诸比丘不得畜养奴婢牛羊非法之物。”有很多破戒比丘对觉德比丘心怀不满,执持刀杖威逼法师。释迦牟尼佛当世是一位名叫有德的国王,为了护持觉德比丘,就带领人民与破戒的恶比丘战斗,有德国王全身负伤,觉德比丘得以赞叹说:“王今真是护正法者。当来之世此身当为无量法器。”国王听后就带着欢喜心去世,国王与战死的人民都往生阿閦佛国。
你能说有德国王在护持觉德比丘的战斗中杀生是在作恶吗?请不要从表面的现象来考虑问题!
释迦牟尼佛前世作菩萨时曾为船主,一次以他以通得知船上有一人蓄意谋杀船上五百商人并夺取财物,菩萨即以尖矛刺死此人,此类杀生即是大方便!所以不要看到某宗中有杀就认为是魔说外道!不要从表面现象来考虑问题并妄下断语!
《密乘十四条根本戒讲解》中说:“第十条(不度恶者):有十种众生,若要度化他们,一般是依靠愤怒的方法度化。比如对众生有很大害处、对佛法有很大坏处的众生(这里用‘他’指代这类众生),若以其它方式根本无法度化他时,这时菩萨就暂时依靠愤怒的方式度他。从外表上看就是以禅定的能力‘杀死他’,但实际上不是杀而是度这个众生。因为任他这样造业的话,他将永远不能从轮回的苦海里解脱出来,由于他对众生对佛法有很大的危害,所以菩萨、大持明者就以愤怒的方式强行度化他,让他能够往生佛的清净刹土,使他不能继续造业,使他不致于堕在地狱里。如果这个成就者不能让他往生净土的话,就不能杀死这个众生。因为,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能力,密宗也不强迫你这样度这类众生,所以我们不会犯此戒。”
至于淫,
淫欲其实也能成为度生的大方便,淫欲不离菩提,华严经婆须密多菩萨的离贪欲际法门即是一例!
《无行经》云:「贪欲即是道,瞋恚亦如是。复不得断,断成增上慢。复不得随,随之将人向恶道。」,
《圆觉经》云:“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你如果只从表面去看某宗中有‘淫’即定为外道法,你就曲解了佛经的本意!
淫欲不仅可以成为度生的方便,对于易沉迷淫欲的众生修某种表面淫欲的法门,从淫中断淫也是一种方法
《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
“如來言。無戒不學者。不當輕易。所以者何。非是其人過也。是淫塵之咎。用愛欲見不善本態。佛法有哀護。若能覺了是淫塵念空。便可得第一道意。可得作平等忍。所以者何。智慧能壞愛欲。”
大致翻译一下:
如来说,无戒行或不学习守护戒律者,不应当对他们随便下判断。这是什么道理呢?不是那些人的过错,实在是淫尘造成的咎患。直接以爱欲的行为来见到(爱欲)不善之事的本性,佛法对方式此是有哀愍容护的。如果(在爱欲中)能够直下觉悟此欲尘的空相,就可以悟得第一等的佛道之真意。也就能证得万法起用皆平等的无生忍。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智慧能破坏爱欲之贪。
《万善同归集》也述及此理:“大教圆通,本无定法。菩萨善戒经云:声闻戒急,菩萨戒缓。声闻戒塞,菩萨戒开。又经云:‘声闻持戒是菩萨破戒。’此之谓也。若依了义经,诸佛悦可。执随宜说,众圣悲嗟。只可叹大褒圆自他兼利,岂容执权滞小本迹双迷。”智者大师《金光明经文句》的精彩论述,进一步揭示了大乘不共精神:“又圆教人何但持之是戒,唯杀唯慈,亦作事杀亦作理杀。如仙豫大王杀五百婆罗门,与其见佛之眼,与其十劫之寿。又作法门杀者,析荡累著净诸烦恼,如树神折枝不受怨鸟,如劫火烧木灰炭双亡。故央掘云:‘我誓断阴界入,不能持不杀戒。’一切尘劳是如来种,断此种尽乃名为佛,成就金刚微妙法身,湛然应一切。唯杀唯慈,垂形九道,随其所宜示长短命,任其所见用缺具根而化度之。前诸戒行浅近隘塞,非是通途,圆戒宏远径异会同,故名究竟持不杀戒也。不杀之戒,人天已上极佛已还,旷大纵横其义如是,云何而谓是小乘数耶?……复次男女身会名事淫,不会名事不淫,法门解者,若心染法是名为淫,不染法名为不淫。……圆人观一心三谛,即空即假即中,即空何所染?即假何所净?即中何所边?即空即假何所中?即空故无我人十六知见依正等爱,即假故无空无相愿等爱,即中故无佛菩提转法轮度众生等爱,三谛清净名毕竟净,是净亦净。经言:‘唯佛一人具净戒,余人皆名污戒者。’圆人行于佛法,即究竟持不淫戒也。圆人又有染爱法门,如和(婆)须蜜多女,人见人女,天见天女,见者得见诸佛三昧,执手者得到佛刹三昧,吻者极爱三昧,抱者冥如三昧,各各皆得法门。亦如魔界行不污戒菩萨,变为无量身,共无量天女从事,皆令发菩提心。如维摩诘,若入后宫,后宫中尊,化正宫女,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斯乃非欲之欲,以欲止欲,如以屑出屑、将声止声。前诸行浅塞,非是通途,圆戒宏远径异会同,是名究竟持不淫戒也。”

再说妄语,
如果有个猎人追杀一头小鹿,猎人问你小鹿跑到那个方向去了,你受不妄语戒,不应妄语,是不是应当如实告许猎人呢?显然你不会吧,你会骗猎人,是那边,以使小鹿能逃离猎人之手,这就是方便!如此妄语不算破戒,佛法中的戒律不是死不可破的,有方便开释!
再说盗,
大饥荒时,无良商人囤积粮食,受菩萨戒者不会受不盗之戒约束,盗窃财物粮食以救饥民亦是善行!
再说贪淫,贪欲所引起的快乐感不离于六根,欲求解脱,亦不能从六根之外求得,“离世觅菩提,犹如求兔角”,所以《摄乘论》云:“若见诸大方便者,烦恼即成菩提支。”
所以有佛门有宗派以淫欲为入手处来证得‘法界性空’,此法门亦是大方便,不应诽谤!只要以智慧摄受,淫欲能成修行方便,故《圆觉经》云:“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
《大佛顶首楞严经》亦云“善哉阿难。汝欲识知俱生无明,使汝轮转生死结根,唯汝六根,更无他物。汝复欲知无上菩提,令汝速证安乐解脱寂静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大乘庄严经论》云:“远离于法界,无别有贪法,是故诸佛说,贪出贪余尔。由离法性外,无别有诸法,是故如是说,烦恼即菩提。于贪起正思,于贪得解脱,故说贪出贪,嗔痴出亦尔。”

惠能大师说:“淫性本是菩提因,离淫便得清净身”,《维摩经》中也有“在欲而行禅令魔心愦乱”之说。
佛门之密宗中有一种以淫欲为修行法门的,不要只从表面现象来看,就妄下断语为外道、为魔说,必成谤佛之因!
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只看一面就乱下结论!
能在淫欲中行禅定,如婆须密多菩萨的离贪欲际法门,这的确是证得法界平等,空有不二的大方便!
这里当然不是在鼓吹行淫什么的,佛门中有这么个法门,你能轻易否定吗?

任何大乘了义经典都可以相互印证,都不会教人‘杀,盗,妄,淫’之法。
佛经确有讲述大菩萨示现妓女身度众,某外道学人最善于引用的就是华严经中所记载的婆须密多菩萨来为其邪淫双修打掩护。
但是,《华严经》中婆须密多菩萨,虽现淫女之相,却是令学人脱离淫欲的一种接引方式。与婆须密多菩萨共修中实证自性真如。而不是为了修行淫欲之法:与某外道所鼓吹的邪淫乱伦号称以此修法可以即身成佛的双身修法本质大不想同。
---------------------------------------
你并不清楚什么是本质,什么是现象,双身修法的本质和婆须密多菩萨的离贪欲际法门是一致的,不一样的只是具体的仪轨和目的!
不能拿婆须密多菩萨的法门的具本仪轨细节来当“框框”来硬套其它法门,佛陀以一个原理演说八万四千法门呢,都象你一样以一个法门的具体仪轨来套其它法门的话,其它法门倒都成‘外道’了,这不是很可笑吗?
所以常忆佛恩在9楼的贴子在逻辑上就犯了很大的错误,你虽然抄了个很长的贴子,细细一读观点和推理法完全错了,陷入诡辨之中!
佛弟子不仅应以圣言量为准,还要懂正比量,正确的推理和思惟逻辑,否则你的贴子再长又有什么用呢?
婆须密多菩萨的法门是怎样度众生的,是觉他的法门!
再举一个自觉的例子:
《悲華經》(阿閦佛國)
若諸男子。發婬欲心。至女人所。以愛心視。須臾之間便離欲心。自生厭離即便還去。尋得清淨無垢三昧。以三昧力故於諸魔縛而得解脫。更不復生惡欲之心。如是女人。若見男子。有愛欲心。便得妊身。亦得離於婬欲之想。當妊身時若懷男女。身心無有諸苦惱事。常受快樂如忉利天人身心所受上妙快樂。
这里说的是阿閦佛國的众生,男人女人行淫之后,令女人怀孕,须臾之間便能厌离淫欲,得清净无垢三昧!
看到了吧:某些净土佛国的普通众生也有淫欲,而佛也没有禁止淫欲,而是令往生佛土的众生们,从跟随淫念而来的行为中,得到解脱或者禅乐。
当然这只是在阿閦佛國才能做到的,在五浊恶世的南阎浮提,佛陀传某种以淫欲解脱的双身法门也是可能的,当然具体的修行法和阿閦佛國不会一样,不可能须臾之間便能厌离淫欲,这是众生根器不同,但不能说佛陀不会有以淫欲修解脱的法门!
你说/某外道学人最善于引用的就是华严经中所记载的婆须密多菩萨来为其邪淫双修打掩护/-------显然是没有根据的,只是建立在联想臆测的基础上的无理诽谤而已,就象文革时丑化被批判对象的做法一样,完全不讲道理,把自已想象的东西当成了事实!
这个世间有很多我们所不解的"现象",当年文殊菩萨也曾被大迦叶赶出僧团,理由是他夏安居时和JI女小儿厮混,其实呢?(《文殊师利现宝藏经》西晋.竺法护译,《大正藏》第十四册 :文殊夏安居外出与淫女、小儿厮混,被大迦叶逐出僧团的故事。目的在阐述菩萨度化众生有种种方便法。)文殊菩萨只是方便度化淫女而已,却被人误解,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
作为真信因果的佛子,不要轻易诽谤一切法,一切人,否则造地狱业的只是你自已,以护法心下地狱也是完全合理的!
乱抄些漏洞百出的谤密贴子贴上来是没有说服力的,只能证明楼主知识贪乏,逻辑思惟能力较差!

僧人当然不应参战,如果有正义护法之战,应当先行舍戒!
但特殊情况下,也有来不及舍戒的,如果是为了护法也可以开戒,如达摩祖师在五乳峰上面壁坐禅时,曾有暴徒前来杀害达摩,二祖慧可夺刀将其击毙,这次开戒就受到历代佛徒的赞扬,并不能说慧可破了戒!
释迦牟尼佛前世为船主时,以他心通得知有一恶人蓄意谋杀全船五百商人,菩萨为了不使此恶人因杀而堕入无间地狱,也为了不使五百商人被杀害,先发制人刺死这个恶人,这就是以智慧去统摄的杀业,并不是恶业,而是有无量功德的!
大乘戒律重在戒心,比小乘戒律更加难持。戒有开遮持犯,须以智慧统摄,开戒当然须慎重,但有开缘时不开戒也有过失,是否开戒在于是利益众生还是利益自己,利益众生就要开戒,利益自已就不能开戒,否则就犯戒了!
我们持戒修行只有依自心而圆满,自己什么时候从内心断除了杀生、不与取等造恶的意乐,将不造罪业的誓愿圆满了,那时就圆满了持戒波罗蜜。在《入中论》中说:圆满持戒波罗蜜的二地菩萨,乃至在梦中亦不会犯戒,因为他们已从自己的心识中断除了恶心。佛在经中也云:"何谓戒波罗蜜?谓不损恼他之断心。"不损恼其他有情的断恶之心,就是戒波罗蜜。
================
近代中国也有僧人真接参战的,是否破戒,吾等俗子不应评说!
当记一句:“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毁坏诸重罪”,以救度众生为已任者,即使表面上看似乎破了种种戒,但因有利它的大慈悲心,应以清静心观之不应妄加毁谤!
=====================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出于《入菩萨行论》,寂天菩萨造!
《华严经》云:“菩提心乃一切佛法之根本,故如种子;能增上一切众生之善法,故如田地;焚烧一切罪业,故如劫末火;能灭尽一切不善业,故如地下(?);成办一切利益,故如摩尼宝;能拔出沉溺于轮回海中之众生,故如铁钩;”
《弥勒传》:“菩提心能焚尽一切罪,故如劫末火。”
《华严经》:“嗟!善男子,菩提心救度众生脱离有海如同大船。菩提心能救脱轮回恶趣之恐怖如同勇士。”
《弥勒传》:“善男子,依靠勇士则不畏一切怨敌,如是诸菩萨依靠发心勇士亦不畏一切恶行之敌。”
《入行论》:“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若有速令解脱者,畏罪之人何不依?”
《入行论》:“欲灭三有百般苦,及除有情众不安,欲享百种快乐者,恒时莫舍菩提心。”
又《大乘窍诀经》:“何人生起无垢无上菩提心,彼断绝一切恶趣与八无暇,此人通达并修持人天之道,不成盲聋,诸根具足。”
=========================================================
太虚大师:“一切教法,莫不建立在佛果智证境上。”
楼主编的“应以佛身度者密意经”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显然然您并非是在自证的境界上写出的此经!!!如果你说是你的自证,此是大妄语!
佛弟子学佛理应依三量:圣言量(佛经和大菩萨所造论典)、正比量(正确的逻辑和推理)和亲证量!
亲证量是你自已在修行过程中的已证量,圣言量是已证悟者给你的坐标,要靠你依圣言量去一步步实证!比较亲证量和圣言量的差别不断修正才能达到佛果境界!
你编的经不过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以凡夫俗子的分别念串连起来,那算什么呢?
好好读一下《大般涅盘经》的相关开示:
“善男子。是诸外道痴如小儿。无慧方便不能了达常与无常。苦乐净不净我无我。寿命非寿命。众生非众生。实非实有非有。于佛法中取少许分。虚妄计有常乐我净。而实不知常乐我净。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复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复问贝色为何似耶。答言。犹稻米末。盲人复问乳色柔软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复何所似。答言。犹如雨雪。盲人复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复何似。答言。犹如白鹤。是生盲人虽闻如是四种譬喻。终不能得识乳真色。是诸外道亦复如是。终不能识常乐我净。善男子。以是义故。我佛法中有真实谛非于外道”
这里不是要说你是外道,但你自已编的经中没有真实谛,没有你的果地亲证,只凭想象就能指出一条到达佛果的道路吗???
给人指路应当慎重,不能凭空想,你亲自走过了吗?如果没有,你只能原汁原味地引用走过此路者的行路意见,而不能自已瞎编!
佛法是心法,这点没错,但佛法也只是证悟佛果的一切智者以无碍佛心宣说的,十地菩萨都无能力完全了达,何况一个妄念纷飞的凡夫心妄心呢,那不叫佛法,也许只是‘附佛外道法’而已!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