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二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7-4-1 21:21
標題: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二
选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净土大经解演义·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二集) 2011/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1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四十四面,第三行经文看起:
【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这是这品最后的一段经文。我们看念老的注解,「末段普劝」,普遍的劝告大众,「止恶从善,求生极乐」。这个也是佛法跟中国传统文化不相同的地方,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讲求的,没有离开我们这个世界。老祖宗教我们,人生一世一定要做个好人。中国人自古以来相信有天神,相信有地神,所以民间几千年来,普遍的祭天、祭祖、祭土地神。土地神,因为中国自古是以农立国,不但靠天吃饭,天时地利,我们离不开土地,所以对於土地非常尊重,也供奉土地神。土地庙最普遍,在中国无论在哪个农村里面都看到土地庙。随著人民的迁徙,像我们中国人到外国,外国土地庙也很多,都带去了。沿海一带,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拜妈祖,其实妈祖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保护这些渔民,让他们进出捕鱼的时候能得到平安回来。所以在过去为了生活,不能不捕杀这些动物,但是他还有良心,像捕鱼大鱼可以,小鱼不可以,它还没长大;不像现在,现在是一网打尽,这是有伤天和,上帝爱人之德我们疏忽了。春天决定不杀生,为什么?生物刚刚生长的时候,所谓春生夏长,畋猎打猎的时候在秋天,没有春天打猎的,秋收冬藏。所以人的行为一定要符合天道,今天讲的大自然的秩序,随顺自然的秩序,这个样子让天时、地利、人和面面都能够顾到,所以它不出事。
中国人一般对佛法不了解的,总希望将来死了以后能生天,这是第一个期望;第二个,希望来生生活比这一生过得更好,能不能做到?能。在佛法里面是凭五戒,五戒不失人身,这一生是人,来生还得人道,不会堕三恶道。五戒是不杀生,不杀生等於传统文化里面讲的仁,传统讲五伦、五常,五伦是讲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换句话说,一家人。「凡是人,皆须爱」,这是关系讲到极处!五常,常是永远不能够失掉的,做人基本的德行。佛家的不杀生,就是五常里第一个讲的仁,仁爱是推己及人,想到我自己同时一定想到别人,这个意思很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自己不希望别人加於我的,我就不可以对待别人。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是爱,父子有亲这亲爱,教育第一个目标,如何能保持这种亲爱一生不会变质,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希望把这个亲爱发扬光大,爱父母、爱祖父母、爱曾祖父母、爱兄弟、爱亲属这个家族;爱邻里,这邻居、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最后推展出去「凡是人,皆须爱」,所以它是个爱的教育。自古以来教育目的不是升官发财,孔子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身分是平民。他不是高官厚爵,不是的,他的生活很清苦,是小康之家,生活能维持不富裕。这都是做出榜样给后人看,生活只要能过得去,但是精神生活非常充沛。中国人把物质生活看得很低,精神生活看得很重,所以有道德、有学问,用今天讲的他有思想,所谓思想家、教育家。
佛法它的范围大,它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天堂、地狱。因此在归属这方面,跟中国传统文化不一样,它讲的是十方诸佛刹土,特别重视的是弥陀净土。为什么?十方刹土虽好,条件很高,你没有具备这个条件你去不了。极乐世界条件不高,换句话说,人人都可以去,人人都可以成就。所以有这样殊胜的方便法门,诸佛推荐、诸佛赞叹,都劝我们能够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的目的何在?是去上学。实际上来说,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净土,净土到底是个什么性质?它是学校。它不是一个国家,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国王、没有上帝。看了世尊许许多多这些介绍,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极乐世界是学校,阿弥陀佛是校长,这个校长还天天上课。十方世界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也常常到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就好比教授、讲师这种身分到极乐世界。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人,有菩萨、有声闻、有天人,也有我们人道乃至於畜生道,畜生、饿鬼、地狱都有往生的,这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是凡圣同居土;阿罗汉、辟支佛这一类的,往生到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真正是明心见性的菩萨,生实报庄严土。生一般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必须是明心见性,有这个条件才能往生。西方世界不需要,只要具足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几乎没有一个不往生的,这是极乐世界的殊胜。所以这边首先劝我们要断恶修善,止恶从善就是断恶修善,求生极乐,这真正是究竟圆满,我们要珍惜这个机会。
「若曹」,这是古时候的话,现在就叫「你们」,我们现在叫你们,你们这些人,古时候若曹,现在说你们,「即汝等」。「熟思计」,认真去思考,好好的去计画一下。这就是常讲的「深思熟计」,多想想,你想清楚、想明白,极乐世界真好。我们到极乐世界,用今天的话来说,是移民,我们移民到极乐世界,到那里去学习。毕业之后,毕业就成佛了,再回来,回来教学,所谓倒驾慈航。在这边成佛太难,没有好的老师,没有好的修学环境。你看我们最近遇到了,有几个非常优秀的小朋友七、八岁,将中国传统的典籍,有不少都能背诵了,家长都希望培养他将来从事於传统文化。可是现在到了上学的年龄不能不上学,一上学当然受学校环境的影响,他就不能专门学传统文化了。在我们现前环境里头又没有私塾,又没有这种学校,所以就非常困难。来找我,我也没有办法,家长的想法是好,希望小孩一直学传统文化。如果在过去念私塾那是没有问题,老师可以能够带你十年、二十年,一直到你学业成就。今天难,你不能不上学校,上学教的时候困难,小孩同学多了,就染上不好的习气,对你自己的进修要打很大的折扣。用佛法来说,真正是圣贤再来的,是再来人,不怕,他能守得住;不是再来人,不行,肯定被污染,你小时候这二、三年所学的保不住。自己教要加倍的辛苦,顾虑到学校课程,也要教给他传统东西,这些典籍。所以现在很辛苦,辛苦也要教,不能不教。
教导我们深思熟计,重点在哪里?就底下这四句,『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这四句,要多想。爱欲荣华,人之所好,要晓得这是保不住的,是非常短暂的受用,一定要把它看破。真正看破之后深入经藏,古大德有一句话说「世味哪有法味浓」!爱欲荣华是世味,这世间的滋味比不上法味。但是法味一般人不容易尝到,特别是这个时代,为什么?法味是真的,世味是假的。你要想学真的,得用真心,现在人没有真心,全是假的,虚情假意,不是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印光大师常说「诚敬」,真诚、恭敬,这个态度现在没有。真诚、恭敬必须要从小去培养,现在从小疏忽了,父母都要工作,没人教他,祖父母照顾,祖父母溺爱,喜欢孙子、疼孙子,一切都随他,这还得了吗?所以现在的小朋友,影响他最大的是什么?电视、电动玩具,这个东西影响太大,这不是个好东西。所以把他那点天真、那点真诚,在电视、玩具里头消失掉,他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重长辈,不知道友爱兄弟,这是人伦最基本的要求,他做不到,所以没有诚敬心。长大之后更是如此,他已经养成习惯,表现在外面是浮躁,内心没有诚敬,心浮气躁,这种心态求圣贤的学问,是很大的障碍,孔子来教你也没有办法。学经教更困难,佛菩萨来教你都教不好,为什么?你不能吸收。诚敬心能吸收,印祖讲得好,一分诚敬你能吸收一分,十分诚敬你能吸收十分。现在有几分诚敬?几乎没有。没有诚敬心,在古时候老师不教你,你随著旁听可以,老师不会教你,为什么?你不能接受,不是老师不慈悲。这是我们谈到传统文化的复兴,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关节,很不容易突破,学佛问题也在此地。心浮气躁,对於爱欲荣华他认为这是乐事、好事,他天天在追求,他天天在享受,他怎么肯放弃?
虽然古圣先贤的典籍都这么说,像底下《会疏》讲的,「荣华不可保,会者定离散。爱欲不可常,盛者必衰故。颠倒妄乐,故无可乐者」。纵然他知道这回事情,他也不会放弃,有一天享受,他得好好享受一天,明天,明天还没到,还没想到。所以这非常难,要人家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荣华富贵,这个在今天比什么都困难。如果真正放下,他尝到法味,那就不一样,真的明白法味超过世味,法味里头有真乐,与性德相应;世间法与烦恼相应,与不善的心行相应。法乐不是如此,法乐确实与性德相应,这是圣者之乐,应当去追求的。佛在这里讲得好,儒跟道亦如是,荣华保不住,时间很短。世间荣华富贵至极无过於帝王,我们看看历史,历代的帝王他们能享受多少年?享受二十年的就不多。你看他在位多少年?少的二、三年,他寿命到了,多的也不过是二、三十年,很难得了。五、六十年,在位五、六十年的不多,很稀少,清朝康熙不错,那福报是真大,做六十年皇帝。可是雍正只有十三年,干隆也做了六十年,往后时间就不长,二、三十年,十几年,像康熙、像干隆真正是太少了。干隆自称为古稀天子,自古以来稀有的,真是稀有,他活到八十多岁。寿命到了,再一转世,福报享尽了,福享尽一转世那个不善的业报就现前,到哪里去?没有多大的过失,一般人道、畜生道,能够到天道的很少。这些只有真正学佛的人他知道,真正入佛境界,我们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表演的是一个真正超脱的人的生活,他自在、安乐,经上前面给我们讲四个字的标准,「净定安乐」,释迦牟尼佛全有了,跟释迦牟尼佛学的这些弟子各个也都得到。净定安乐是真乐,比荣华富贵高得太多!为什么?他这个享受,他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牵挂,自在无碍,这世间法里头找不到的。净定安乐可以常保,永远不衰,愈修愈快乐,境界不断的向上提升,它不一样!所以称世间叫颠倒妄乐。
「彭际清曰:一切世人以欲为乐」,这个欲是财色名食睡,叫五欲,以这个为乐,「不知是苦」。这五样东西不是真乐,能够有节制可以得它的乐,不受它的苦;如果不节制的话,贪而无厌,五种都是害,确确实实会把你的寿命减损。极其纵欲享受,你付出的代价是寿命,你有八十年的寿命,可能六十年就享完,六十岁死了,你付出二十年寿命的代价,不值得。还有更早的,四十几岁就走,三、四十岁就走,他那个享受不过十几年而已。所以「智者观之,唯苦无乐」,真正有智慧,真正了解事实真相的人,他看到了,没有乐。「所以者何?以有为乐,无即是苦」,有为的乐,佛法讲的是无为之乐,净定安乐是无为的。这是有为的,有所作为,每天歌舞游宴,乐!但是如果没有,没有他就觉得很痛苦,所以这种乐是刺激。「不知有者无所因故」,你所有者无所因。「以得为乐,失即是苦,不知得者失所因故」。上面的无所因跟此地失所因是一个意思,你把你那个乐的因失掉,你就感觉得很苦,得到财富是乐,财富丢掉你就觉得苦。所以佛他是无为的,他不要财富,他每天生活很简单,出去托钵,三衣一钵,衣食方面他永远没有苦,他真的是快乐自在,知足常乐。大概世间法主要的痛苦就来自不知足,所谓欲海难填,欲望像大海一样永远填不满,换句话说,永远觉得不够,永远痛苦。不如知足常乐,知足这是无为之乐。「以聚为乐,散即是苦,不知聚者散所因故」,有聚就会有散「以生为乐,灭即是苦,不知生者灭所因故」。
「盖谓众生所乐正是苦因」。所谓乐极生悲,乐极就苦,生悲,乐要是失掉也感觉到苦,所以说众生所乐的正是苦因。佛家讲的什么?坏苦,你所乐的坏了,产生变化,你的苦就来了。「从兹苦因,必生苦果」,故云『无可乐者』。这做了一个总结,世法里无可乐。总的来说,世法里头有生死,有生老病死,八苦里头这四种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够避免的。其他的四种也不例外,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后头有个五阴炽盛苦。五阴是什么?烦恼太多,五阴炽盛就是烦恼太多、妄念太多。佛给我们讲了八种苦,叫八苦交煎,一定要觉悟。离开这八种苦那就叫乐,所以诸佛菩萨觉悟,这些东西全舍掉了。
西方极乐世界这八种全没有,所以叫极乐。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去是化生,它不是胎生,胎生有苦。极乐世界的人不老,寿命很长,无量寿,他不老、他不生病、他永远不死。我们从经本里面得到的信息,我们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是有量的无量,你到极乐世界有量的无量。在西方极乐世界证果,成佛了,从有量的无量又变成无量的无量,真的无量。每个到极乐世界的人决定成佛,成佛就变成无量,真的无量寿,所以西方世界说他无量寿不是假的。古大德有说,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是有量的无量,包括阿弥陀佛,但是我们清楚有量会变成无量。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变成无量的无量。所以凡圣同居土烦恼习气没断,有量的无量;方便有余土亦复如是,也是有量的无量;实报庄严土是无量的无量,真的无量。这些理事我们都搞清楚、搞明白,对极乐世界就会认真考虑我要去,我一定要去。
我们再看后面这段,「继劝精进,求生安乐国」。『安乐国』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名符其实,确确实实平安、快乐。得生彼国,悉皆『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如果有人要问,你为什么要到极乐世界去?我们最简单,人家也最容易听懂的,我到极乐世界去为两桩事情,第一个我要求圆满的智慧,第二个我要求究竟的福报。到极乐世界不是为别的,是为福报而去的,为智慧而去的,肯定在那个地方这两桩事情得到圆满,圆满就成佛。所以我们皈依佛的时候常念,「皈依佛,二足尊」,这二是什么?就是智慧跟福德,就这两种。足是什么?足就是圆满,没有一点点欠缺,这两种圆满了。我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了,为这个去的。「明者明了,达者通达」,智慧明达,明了通达。「《净影疏》曰:智慧明达,得智胜」,智慧殊胜,究竟圆满的智慧。「功德殊胜,得福胜」,福慧双修。「智福并胜」,超胜,一切声闻、缘觉、诸天都不能跟他相比。「故劝世人,精勤求生」,世间求不到的,到极乐世界全都得到了。
「并诫之曰」,指告诫,『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千万不能够随顺自己的欲望,疏忽经戒,什么叫疏忽?也学、也听,但是没有认真去做。那我们要问,为什么听了学了做不到?那就是你没有能力降伏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什么?贪瞋痴慢疑,你降伏不了它,怨恨恼怒烦,你控制不了它,它常常会发作,常常起现行。於是你每天生活在烦恼习气当中,圣教虽好,圣教的利益,你体会不到,你享受不到。所以虽学佛,你落在后面,别人得到了,你没有得到。「亏者,缺也。负者,欠也」,少了,不够,「经指经教,戒指戒行」,叫亏负经戒。「此处特劝持戒,以戒乃万行之基」。学佛,绝大多数都把戒看轻,都认为戒没有必要。释迦牟尼佛讲的戒,我在年轻的时候也常常这样想法,全想错了,认为这是三千年前古印度社会生活规范,从时间上来讲,三千年前的,我们今天是三千年后,我们能用他的吗?从空间来说,那是印度,这是中国,我们有我们自己的生活习惯,有我们自己的规范。我们的这些规范,还随著时代在增减,我们讲修订,像法律,国家立法,过个几年、十几年觉得不适用,宪法都可以修订。由於这种想法,对戒律就不尊重,爱好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它说得好,我们学这些东西。那就是什么?佛经变成哲学,喜欢这些东西,变成学术,变质了,所学的是佛经知识,不是智慧。诸位要知道,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自性!从分别执著的心里面流不出智慧。我们道道地地用的是分别执著心,哪来的智慧?美其名可以说一句,我们这是世间的小聪明,这个有,这对的,没错,世间聪明才智,不是智慧。
智慧从清净心、平等心里面生出来的,清净心生出来的是小乘智慧,平等心生出来的是大乘智慧。我们的心不清净,有妄想分别执著。阿罗汉有本事,他能把执著放下,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所以他才生一点小智慧;菩萨不但执著放下,分别也放下,所以菩萨的智慧高过阿罗汉;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这才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智慧、福德都圆满的现前。怎么圆满?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要知道外面没有智慧,外面也没有真正的福德,只有自性里头才真有。大乘佛教教导我们:放下便是!所以佛在这里特别的劝我们要持戒,这个戒怎么持法?我学佛学了十几年,才真正体会到戒的重要。没有戒的根基,就像盖大楼一样,你盖个茅蓬没有问题,你盖大楼肯定盖不成,为什么?没地基。念佛,说老实话,不能往生,这个要知道。念佛法门得生净土,还是戒为基础。我们展开经卷,经上称呼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问自己:善不善?善的标准就是五戒十善。如果五戒十善没做到,佛经上叫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没分,你不是的。五戒十善统统做到,你是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这才具备往生的条件,凡圣同居土。
今天为什么五戒十善做不到?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释迦牟尼佛教诫学生,「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这个话说得很重,换句话说,佛教导学生不可以躐等,循序渐进。像现在读书一样,一定是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不能躐等。於是佛法是师道,我们明白,释迦牟尼佛是老师,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要不孝父母,怎么会尊重老师?小乘里面讲伦理、讲道德,那是扎根教育。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对於小乘经教非常重视,隋唐时代小乘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学佛都要从这个地方开始,奠定基础然后再学大乘,提升学大乘。所以小乘的经论翻译得很圆满,我们《大藏经》里面,小乘经叫《四阿含》,《四阿含经》跟南传巴利文的藏经去对比,南传的藏经比我们小乘经只多大概五十多种,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总共有三千多部,只多五十几部,你就晓得我们翻译是多么完整。可是唐朝中叶之后,我们中国,这祖师大德提倡的,无论在家、出家不学了,这两个宗派到宋朝没有了。我们是不是违背了世尊的教诲?世尊讲得很好,挺清楚,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我们祖师现在不学小乘,只学大乘,并没有忘记世尊的教诲,而中国佛教是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这一千三百多年来,佛教在中国高僧、高士,出家是高僧,在家是高士、居士,人才辈出,成绩非常可观,祖师大德没有做错。所以用儒家、用道家来奠定基础代替小乘,有这么好的成就。
真的,应该是一千三百年前,中国儒释道的关系就非常密切,表面上有儒释道,实际上儒释道已经圆融了。因为儒,他读佛经,他也学道,佛、道的经典他都学;道,他也学儒,也学佛;佛,亦学儒,亦学道。所以里面它就融成一体,这个事实我们要清楚,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了一体。三教九流,这三教是儒释道,三教九流变成一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它是三教九流混合一体。到最近这一百五十年,中国的国力衰了,外国人以战争为手段,中国打了几次败仗,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迫我们接受他们的文化。我们受了这个影响,很不幸的自己丧失民族自尊心,民族的自信心丧失,什么都是外国人好,中国不如人,自己承认了。所以这一百五十年,我们衰了,衰到今天传统文化几乎灭亡,现在变成中不中、西不西,问题出来了,社会动乱,居住的环境许多灾变。也很难得现在慢慢觉悟,慢慢醒过来了。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西方这个文化解决不了,它解决它自己本身也解决不了。所以外国人要学中国东西、学印度东西,现在非常认真去学习、去找,他能不能找到?能找到。是不是真找到了?没有。为什么?没有真诚恭敬心。典籍他找到,他不能契入,也就是开经偈上所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他们虽然得到,他不解如来真实义。好在最近这三十年,科学家研究的成绩很好,我们看到这些研究报告,里面有不少跟大乘佛法、跟中国传统的文化逐渐融成一体,这是好现象。这个现象帮助外国人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异,增长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来讲也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对老祖宗更有信心,对佛菩萨再不怀疑了。
极乐世界有没有?真有;明心见性有没有?真有。佛经上讲的阿赖耶,阿赖耶是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是佛法里头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给我们解释宇宙怎么来的,我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我。这是哲学跟科学里头的大问题,大乘经论给我们讲得很详细。虽然讲得很详细,我们看了还是疑惑,为什么?它说的跟我们的常识完全不一样。现在经过科学的证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回过头重新再去研究这些大乘经论,逐渐明白了,明白才能得受用,知道是一回什么事情。我们这一生完全生活在错误之中,错误就造业,与事实真相完全相违背。我从哪里来的,这是根本问题,这个问题了解,宇宙怎么来的也就明白了。大乘教里面佛是这么说的,「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无明称它作无始无明。这些名称含的意思就很深,一念不觉没有原因,一念不觉没有时间,所以叫无始。大乘经教上有解释,无始什么意思?就是当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所以叫当下。
这一念不觉,出现了一个无明的现象,为什么?本来自性是明达,这经上常讲明了通达,这无明是什么?不明了、不通了,就发生障碍。这东西叫什么?佛教的名词叫阿赖耶,阿赖耶里面产生了现象。现在科学家讲的这个现象,能量,自然现象;信息,心理现象;物质,这三种现象。这三种现象的变化产生了宇宙,这个变化是自然变化,不是人为的,没有人设计,没有人去建造。怎么来的?意念变现出来,这都很难懂。佛在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就是意念,你的念头变出来,不可思议。念头真能变吗?能变。日本江本博士在琵琶湖做的水实验,这个实验做成功,说明我们的意念真的能改变山河大地。日本的琵琶湖是非常大的一个湖泊,像海一样面积很大,有个海湾,海湾里面水是死水,就是不流通,死水,二十多年来脏乱,气味很难闻。江本博士就用这个地方来做实验,看看我们的意念能不能改变它。他找了三百五十个人,请了一个老和尚,他不信宗教,他是科学家,他来实验。让这三百五十个人在老和尚带领之下,实验是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大家统统把妄念放下,什么都别想,只想一桩事,共同来想一桩事:湖水干净了。就想这么一桩事情,口里念湖水干净了,心里想湖水干净了,心跟口一致,再加一个「我爱你」,念一个小时。三天之后这个湖水真的干净,脏乱现象没有了,这湖水风平浪静,那个难闻的气味也没有了,真成功了。日本的媒体都报导这桩事情,认为是奇迹。
三百五十人把一切妄念放下,单想这一桩事情,这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让湖水清净,湖水真干净了。干净了多久?江本博士告诉我,半年,半年之后它又变成老样子。所以这种意念就像祈祷一样,管用,有效,治标不治本。怎样才治本?记住,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心地清净,我们心里没有杂念,没有这些不善的念头,它这个湖水就永远清净,就不会再变质,这是用教学。所以释迦牟尼佛在世,从开悟那天开始,一直到圆寂,四十九年天天讲经教学,讲经教学治本。人心地善良,这个善良就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要做到,你的身心健康,你不会生病。虽然衰老,会衰老得很慢,不容易衰老,为什么?你正常。人为什么会老化?心理的问题,心理不健康。年岁大了退休,觉得自己老了,这种念头一生,老化就非常快,这是我们亲眼看到的。诸位如果细心去观察,你能看到,我们的朋友、同学,在工作的时候很得意,没有想到老,这一退休没事干了,在家养老退休了,他忽然觉得老了。两年没见面,一碰到好像突然老了二十岁,怎么会这么快?念头、意念。老了怎么样?老了就想病,他想病他真的生病,这不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吗?我这些老朋友碰到我,他说你身体不错,你怎么保养的?我没想过老,我也没想过生病,我心里只想阿弥陀佛,只想《大乘无量寿经》,阿弥陀佛不老,《无量寿经》不生病。你怎么想法!所以佛讲的这个原理原则太重要,我们要记住,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地不善,一切不善的果就现前;心地善良、心地清净,清净善良的果报就现前,就这么个道理。学了得管用,用在我们身心上,用在我们生活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
江本博士的实验,既然能够叫琵琶湖的水从脏乱恢复到干净,不要用任何人工去清洁、去打理,不需要,用意念就把它摆平了。今天我们看到地球许许多多灾难,用意念能不能摆平?肯定能摆平,关键你得相信才行。你不相信意念能改变物质环境,你要不相信,这个效果就达不到。佛这么教我们,难得现代物理学家也是这样教我们,我们把佛法跟科学一结合,这种疑惑大幅度的减轻,这好事情,相信科学,相信三千年前佛所说的。我们真正能够放下万缘,就像美国科学家布莱登所说的,他说明年灾难严重。古老的马雅灾难预言,去年八月这些科学家在雪梨开了个会,讨论这个问题,明年银河对齐是真的,这个不是假的,就是银河的中心、太阳跟地球排成一条直线,这是天文现象,明年决定是有,天文学家都计算出来。对地球究竟有什么影响?有两派,两派势均力敌,等於说一半一半。百分之五十认为马雅灾难预言是真的,另外一半他否定,认为马雅预言不可靠,影响是肯定有,不会像它说得那么严重的影响。
美国布莱登先生他就说,化解二0一二马雅灾难预言可以做得到,他呼吁地球上的居民,我们应当改过自新。他说了三句话,第一个弃恶扬善,就是我们佛法讲的断恶修善;第二改邪归正;第三端正心念,这个端正心念就是我们要决定遵守五戒十善。中国的话来讲,一定要把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把它找回来。我们依照这个标准重新做人,他说不但灾难可以化解,还能把地球带到更好的走向。这个说法,跟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一样,跟佛经的说法一样,值得赞叹。所以我们明了,只要心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睦,居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纵然灾难不能完全化解,大幅度的减轻。科学家的预测,明年银河对齐的灾难,最轻应该是影响我们通信的这方面,电磁波会受影响。换句话说,人造卫星现在在太空当中很多,这些卫星可能全部都失效。这对我们的影响呢?对通信产生影响,对飞机的航行、甚至於轮船在海里的航行会受影响。磁极要改变,指南针就不准、不准确了,这种影响是可能的。引发大的地震、海啸,有人说不太可能,这都是提供我们做参考的。
我们学佛的人,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应对这桩事情?我们懂得布莱登所说的三句话,跟佛经完全相应,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我们的端正心念是老实念佛,真正去念佛。现在我们明了,佛法里头大善、至善、究竟圆满的善是什么?是阿弥陀佛。我们能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就像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所教导我们的,「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这一换掉,这心里不要想别的,只想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就成功了。再加上我们现在提倡的,落实《弟子规》、落实《感应篇》、落实《十善业道》,出家我们再落实《沙弥律仪》,认真去学习。依《无量寿经》、依这一句六字洪名,灾难真的能化解。现在在世界上净宗同学这么多,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大家都能守住这个目标,心上只有阿弥陀佛,行为上面决定落实《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老老实实这样去做,我们身心健康。纵然有灾难,对我们没有影响,我们居住的地方不能完全化解灾难,也会大幅度减轻灾难。自利利他,功德不可思议,我们要认真努力去做。
这品经文里面的教诲,最重要的,我们要把欲望降低,不要做欲望的奴隶,真正彻底断恶修善。世尊在此地特别劝导我们持戒,佛在经上常说:戒为无上菩提的根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求无上菩提,世出世间一切善法的根本,我们得真干。经教不能不学,为什么?理论的依据,我们没有开悟,不能离开经教。经教只学这一部《无量寿经》够了,经是会集本,注解也是会集本,经是五种原译本的会集本。而注解呢?是许多经论跟祖师大德的注疏,从这个地方会集而成的。所以这部经是大乘经的精华,学这一样,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全在其中,一样都不缺。这个本子是宝中之宝,经典称法宝,法宝当中第一法宝,我们要有这个认知,要真正的相信。什么叫真相信?你真做就相信,你没有做到不是真信。这是早年我受戒的时候,李老师教诫我,受完戒之后,他说:你要真信佛。我们听了感到很奇怪,我出家两年才受戒,而且这两年教佛学院,在外面讲经,怎么能说不信?老师告诉我一个信的标准,从这个标准上来看,我们信是相信了,不够,还有怀疑,还有做不到的,这就不信。真正相信,没有怀疑,彻底做到,这可不是容易事情。
所以这些年来,我自己觉得很安慰的,我的信心年年在增长,没有后退,年年在增长;我的疑惑年年减少,不能说没有,一年比一年少。学习经教得到法喜充满,这些是好现象,一般人来讲,这有进步,没退转。现在年岁大了,体力不如从前,时间我相信也不是很长,所以我把全副的精力都用在念佛上,都用在这部经上,晚年其他的不讲了,专讲这部经。还有同学问,《华严经》要不要讲?这一问也难倒了我,《华严》怎么办?有高人建议我,《华严》不必细讲,《无量寿经》要细讲。《华严》不必细讲,《华严》只是讲大意,点到为止,当然点到为止那真正听得懂的人就不多了,要有相当的根基,《华严》不是给初学人讲的。取重点,重点标准是什么?标准是对现代社会、现前生活完全能用得上的,能帮助我们信解《无量寿经》,以这个为目标。这个设想非常之好,那这样讲法,这一部《华严经》应该三年可以圆满,不要用很长的时间,这倒是个好办法。细说《无量寿》、细说净土,希望每个同学、每个念佛人都能够往生净土。这跟经上讲的又不一样,到极乐世界,我们永远在一起,不至於分散找不到。如果在六道里面,生死离别之后,以后很难碰到,碰到也不认识;极乐世界可以永远在一起,每个人都认识,这是好事情。
经文里面讲: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勿得随心』,「《涅槃经》云:常为心师,不为师心。」这两句话怎么说法?黄念老有解释,「盖师心自用,乃行人大失」。古时候读书人就怕犯这个错误,师心自用。孟子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孔子自己非常谦虚,「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哪里敢自称老师?不敢。所以老师对学生他什么态度?叫友生,友是朋友,我们志同道合在一起研究学术。不敢讲指导,现在的话说,我们分享,都用平等的语气。但是学生对老师一定尊重,尊师重道,为什么尊师?是重道。而且也是表法,给一般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老师也要做最好的榜样,老师谦虚。你看看孔子对人多谦虚,释迦待人多谦虚,没有一丝毫傲慢的习气,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因此妄心,正是生死根本」。常为心师,不为师心,这心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会有这个念头,真正圣人他没有这个念头。妄心是生死根本。
「师此妄心,恰是认贼作子。煮砂作饭,何能得食」。这是《楞严经》上所说,妄心是什么?妄心有念头,就是有分别、有执著,现在我们讲,我的看法、我的想法。你看看没有忘记「我」,我就是虚妄的,我没有了,真知、真见就出现。只要有个我在,麻烦就大了。这也是佛法跟世法不相同的地方,佛法一入门就把身见放下。身见放下,那个最隐密的后面有我见,我见没放下。身见是相,四相里面的我相,我相放下了,那个我见是什么?我见是末那识的根,那是意根。所以《金刚经》前后两半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前半部放下四相,后半部放下四见。你就晓得,《金刚经》后半部转八识成四智,那是什么境界?法身菩萨,华严初住以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小乘初果就有了,刚刚破四相,往后愈破愈显著。初果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身见破了,同时也不执著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不执著,叫破四相,这个功夫浅深差别很大。如果还有我见,那就是「认贼为子」,《楞严经》上所说的,错了。「何况随心任性,妄作非为者耶!」那就大错特错,这世间人现象。
「《四十二章经》曰: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与此同旨」。跟这个意思完全一样,能不能相信我所想的、我所见的?不可以。为什么?大乘教里面佛说得很清楚,有念就是妄念。正念无念,连无念也没有,有无二边都没有,这才叫正念。苦乐二边都没有才叫极乐,为什么?那是性德现前,没有乐在意识里头。只要有细微的执著,就出不了六道轮回;还有细微的分别,就不是菩萨,这个道理总要晓得。回到我们现前的这个位置,我们怎么修?给你说真话,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把我忘掉,不要想到我,就是阿弥陀佛,念久了,我执自然没有,这个好!我执要是念掉,你往生极乐世界不是生同居土,那生方便有余土,品位大幅度的提升。什么时候念佛念到我没有了,我空、人空,念到这个境界,这是方便有余土,得事一心不乱。凡圣同居土里面,得一心不乱那是功夫成片,这个很容易得到,人人都可以得到。得到功夫成片,往生自在了,往生有把握,想什么时候走,真去得了,念头一动,阿弥陀佛真来接你。因为什么?你没有杂念,你起心动念跟六道三善道、三恶道都不相应,你的念头全是阿弥陀佛。这比什么都要紧,而且我们都能做到的。做不到的不谈,我们一定要能做到的,这才行。
末后这一句,『在人后也』,「落后於他人」,他人是什么?念佛往生的人,包括那些生到边地的人,我们都不如他。生到边地,说老实话,也就生到极乐世界,不过是去的时候要耽误一段时间,不能见佛、不能闻法,这个后面会详细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我们能把这些毛病改掉,真正一心念佛,不怀疑,就不会有这个现象。要相信佛有圆满的智慧,相信自己决定得生,你就不会生边地。我们能把这部经参透,上辈往生有可能,不是没有可能。善导大师的话说得不错,「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的缘非常殊胜,这种殊胜的缘分,我们要感恩夏老跟黄念老,这个缘是他们给我们的,他们一生的心血就在这个本子里头,以这个本子给我们做增上缘。说恭敬一点,以这个本子加持我们,我们要感恩,认真学习。今天时间到了。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