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佛制凡度人出家,剃髮易形之時,即與受沙彌十戒。No.010 wiki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7-1-30 21:15
標題:
佛制凡度人出家,剃髮易形之時,即與受沙彌十戒。No.010 wiki
《 佛制凡度人出家,剃髮易形之時,即與受沙彌十戒。No.010 》
再者,
佛制凡度人出家,剃髮易形之時,即與受沙彌十戒,經過若干時日,考核梵行無虧
,然後給他受比丘戒及菩薩戒。但我國僧尼,剃度徒弟,大都把頭髮一剃,便算了事,沙彌十戒須等到有戒壇傳戒時,將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等,一期同受,美其名曰「三壇大戒」。既失次第無從考核戒行,又與佛制不合。
致使佛門之內,龍蛇混雜
。
解釋: 佛制凡度人出家,剃髮易形之時,即與受沙彌十戒,經過若干時日,考核梵行無虧 → 依照佛制定的戒律,凡是要度人出家,在剃髮改俗人之相為出家僧相的時候,做師父的就要為他授「沙彌十戒」,經過一段時間,考察審核其清淨戒行,是否有犯戒的行為
致使佛門之內,龍蛇混雜 → 所以使得佛教的出家僧團之內,有很賢能的人也有很愚昧的人,就像龍與蛇混雜在一起而分不清楚
希望今後精通戒律之僧尼,將此錯誤,率先糾正過來。沙彌出家之日,便給他授沙彌十戒,授戒手續不麻煩,剃度恩師即沙彌戒和尚,
另請一位教授阿闍黎
,便可授沙彌戒了。至於授戒儀規,大藏經裏有,續明法師遺集中亦有。
解釋: 另請一位教授阿闍黎 → 另外再請一位教導受戒儀軌的教授阿闍黎(教授師)
因取十戒,略解數語
,使蒙學知所向方。好心出家者,切意遵行,慎勿違犯。然後近為比丘戒之階梯,遠為菩薩戒之根本。因戒生定,因定發慧,庶幾成就聖道,不負出家之志矣。
解釋: 因取十戒,略解數語 → 因此將「沙彌十戒」,大略的解釋幾句
蓮池大師由於看到當時的沙彌,對本身所受持之戒律,不知不學,覺得可慨可憐,「因取」沙彌「十戒」,
逐條約「略」註「解數語」
,使初出家的啟「蒙學」人,得「知」修學「所向方」位。然後加行精進易得成就。西歐諺語道:「好的開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正是此意。
解釋: 逐條約「略」註「解數語」 → 每一條都大約簡略的加上幾句註解
怎樣叫「好心出家者」?
凡是不圖賴佛逃生,而真發心為上求佛道
,弘法利生來出家的人,都是「好心出家者」。佛教分出家在家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等,若論修行弘法,出家在家,一律平等。可是,要想證羅漢果及成佛道,卻非出家不可。所以出家若不發大心,勤修聖道,求證菩提,既失世俗的五欲之樂,又未得出世的清淨法樂,兩頭皆失,最划不來了。
解釋: 凡是不圖賴佛逃生,而真發心為上求佛道 → 只要不是貪圖依賴佛教以逃避社會生產,而是真正發菩提心為了向上求證覺悟成佛之道
本是好心為求佛道來出家者,首先便應受持淨戒,「切」實注「意」,恪「遵」奉「行」,小心謹「慎」,切「勿違犯」。戒是成佛的根本,不但重戒不可犯,輕戒亦不可犯。
戒如渡海的浮囊,不但不可讓它破個大窟窿
,就是破個小洞洞亦不可以。
解釋: 戒如渡海的浮囊,不但不可讓它破個大窟窿 → 戒律就像是渡海時浮在水面上充氣的皮囊,不但不可以讓它破個大洞
沙彌十戒持得清淨,然後進求比丘戒和菩薩戒。沙彌戒和比丘戒同屬小乘戒,所以說「近」;受過沙彌戒即可受比丘戒,如登高自卑,故名為「階梯」。沙彌戒與菩薩戒之間,隔了一重比丘戒,說名為「遠」;若破沙彌戒,便不得進受菩薩戒,故說沙彌戒是菩薩戒的「根本」。毘尼毘婆沙云:「若破五戒中重戒,若更受十戒、具戒、
并禪無漏戒
,一切不得戒。若破十戒中重戒者,
若欲勝進受具戒、菩薩戒者,無有是處
。」
解釋: 并禪無漏戒 → 以及禪戒(也就是「定共戒」)和無漏戒(也就是「道共戒」)
若欲勝進受具戒、菩薩戒者,無有是處 → 如果還想往上進一步求受比丘的具足戒、及菩薩的戒律,這是不可能的事
「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此語出自楞嚴經。戒定慧是佛法三大綱領,它的生起,有一定的程序:初學持戒,攝諸妄心;戒行清淨,便易得定;
定性現前,發無漏慧
,斷諸煩惱,見自本性。
這便「庶幾」
(差不多)可以「成就」三乘「聖道」,「不負」當初為求佛道來「出家之志」願啦。
解釋: 定性現前,發無漏慧 → 清淨佛性中的定力顯現之後,就能夠開發出照破一切煩惱的智慧
這便「庶幾」 → 這樣子就「或許可以、相近於」
若樂廣覽者,自當閱律藏全書。
解釋: 若樂廣覽者,自當閱律藏全書 → 如果是喜歡廣泛閱覽學習的人,自然應當閱讀「大藏經」中有關戒律的「律藏部」全部經典
這本書於沙彌律儀,切要而簡略。為的是給初始出家啟蒙學道之沙彌,開示進修方向而已。是故蓮池大師,希望讀者讀過本書之後,「若樂」愛進求「廣覽」沙彌律儀細節者,「自當」從大藏經中,遍閱沙彌戒經,及沙彌威儀、沙彌成範等。將來受具足戒之後,復當研讀「律藏全書」。現在臺灣各寺院,大都有大藏經,希望發大心出家之沙彌,多多研讀,將來振興佛法,普度眾生。
後十戒,出沙彌十戒經。
佛敕舍利弗,為羅睺
羅說
。
解釋: 佛敕舍利弗,為羅睺羅說 → 佛陀命令舍利弗,為羅睺羅傳授「沙彌十戒」並且詳細解說
後十戒者,始從一不殺生戒至十不捉持金銀寶物是也。出沙彌十戒經者,說明這十條戒律,
非作者杜撰
,乃是出自沙彌十戒經,佛先說給舍利弗聽,敕令舍利弗去給羅睺
羅說戒的。
敕者法王的命令叫敕令
。
舍利弗中國話叫鶖鷺子
,他是佛的第一大弟子,智慧第一。
羅睺
羅中國話叫覆障,
他出生時適逢阿修羅以手障日
,故得此名。他
是佛在俗的兒子。
解釋: 非作者杜撰 → 不是作者自己憑空捏造的
敕者法王的命令叫敕令 → 「敕」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法王的命令」,猶如古代「皇帝的聖旨」一般,稱為「敕令」
舍利弗中國話叫鶖鷺子 → 「舍利弗」這幾個字是印度的梵語,翻譯成中國話,就叫做「鶖鷺子」
他出生時適逢阿修羅以手障日 → 他出生的時候剛好遇到阿修羅王用手把太陽遮住(也就是現代所說的「日全蝕」)
未曾有經說:羅睺
羅九歲出家為沙彌,
佛敕舍利弗為和尚,大目犍
連作阿闍黎
,給羅睺
羅授沙彌十戒。所以
羅睺
羅是第一位受沙彌戒者。
西域記說
:印度的沙彌,奉
羅睺
羅為祖師。就是這個道理。
解釋: 佛敕舍利弗為和尚,大目犍連作阿闍黎 → 佛陀命令舍利弗作為「得戒和尚」,大目犍連作為「教授師」(阿闍黎)
西域記說 → 在唐朝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中說道
問:佛為什麼不作和尚(俗稱剃度恩師),度
羅睺
羅出家?答:如來是佛寶,十戒是法寶,和尚是僧寶,
欲令三寶毋相混濫
,故敕舍利弗為作和尚,度
羅睺
羅出家。
解釋: 欲令三寶毋相混濫 → 佛陀的用意,是要讓「佛、法、僧」三寶不會相互混亂,所以「佛陀(佛寶)」就不去做「剃度沙彌」這種「僧寶」應該做的事情
附表解如次
┌1.初出家五年之中,專心研究戒律的開遮持犯,及受持
五│淨戒不犯威儀,堪能誦戒羯磨,辦比丘事,方許離師。
│(若是沙彌,便終身依止。)
夏│
│
學├2.五夏未滿,縱得三明六通,猶須依止師住。
│
戒│
└3.五夏雖滿,不明開遮持犯,還須盡壽依他。
┌持戒──欲免三途必須持戒──戒──人天因
三│
├聽教──因解起行必須聽教──慧──成佛因
學│
└參禪──悟明心地務必參禪──定──魔外因
┌攝心為戒──初學持戒攝諸妄想──戒是定之本
三│
無├因戒生定──戒行清淨便易得定──定是慧之體
漏│
學└由定發慧──定性現前發無漏慧──慧是定之用
┌佛寶──釋迦牟尼佛
羅雲│
出家├法寶──沙彌十戒
三寶│
└僧寶──舍利弗為和尚
測驗題
1.
我教中第一位受沙彌戒的是誰?
2.
沙彌十戒出自什麼經?
3.
你默寫得出沙彌十戒嗎?
4.
試說沙彌戒和比丘戒及菩薩戒的關係。
5.
試申論佛制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後方乃聽教參禪之義理。
6.
世間有那兩種人,對於戒律不知不學?
7.
怎樣叫「好心出家」者?
8.
試說戒定慧三學之關係。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