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二六卷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6-11-9 06:40
標題:
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二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七二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七二六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四段「剎体」。清凉大师在这里特别给我们做了个说明,「唯约净剎」。换句话说,像娑婆秽土就不包括在其中了。净剎,它的标准包括了四圣法界。换句话说,除六道之外,十法界里面的六道不包括。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藏、通教的佛法界,都包括在其中。经文长行里面给我们说了二十种,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在前面我们都曾经读过,一切众生心想不同,造的业不相同。
剎土是属于依报,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什么?正报是心性。说心性,那是纯净土,那连四圣法界都不包括在其中。像华藏、像极乐,诸佛的报土,纯净。四圣法界也有许许多多的差别。为什么?他们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烦恼犹存,没有断尽,无明烦恼他一品也没有破,所以比法身菩萨那他们要差很多。
身跟土确确实实是一不是二,我们大乘经上常常读到,实在讲读过多半是囫囵吞枣,真正的义趣没有能够体会到,这是当然之理。为什么?我们烦恼习气一分都没破。读诵大乘经典也只能说是听别人说说而已,不是自己的境界。不是自己境界怎么能得受用?真正得受用一定得要自己契入,自己契入这是佛法里头最重视的。
怎么样才能契入?《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着你能够放下,你才能够契入,你体会得到,你用得上,你享受得到。可是妄想分别执着要不断,那你只有听听之分,真实的受用你决定得不到,真实的事相你也没有办法完全理解。为什么?所有一切现相,《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一句话包括世出世间,不但十法界如此,一真法界也不例外。
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我们就是讲诸佛菩萨,诸佛菩萨是人,他们妄想分别执着真的都断尽了。因此,他那个现相依旧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这才讲的是事实真相。虽然如露如电,似乎相续相没有什么变化。像我们拍电影片一样,前面一张跟后面一张,好象完全是一样,其实并不是一样,是剎那生灭,但是他没有变。为什么没有变?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这个境界好象是常住的,好象是永恒的。佛也在经上常常这样说法,这个说法诸位一定要晓得叫方便说,随顺众生说。
十法界,特别是六道,变化太大了,变幻莫测。为什么?这里面的众生妄想分别执着特别重,前念跟后念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从自己的身体(根身)到外面的生活环境,你要是细心观察,这个心要很细,我们一般人讲这是禅定,你在定中观察,你才晓得变化太大了,我们一般凡夫看不到事实真相。现在凡夫可以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身体跟居住的环境,年年有显著的变化,这个能觉察得到。心思头脑清楚冷静的人,他能够观察到月月不相同。小有定功,身心清净能够觉察到每个星期不一样。我们佛法跟中国古人讲的七天,每七天你就能看到显著的不相同。法身菩萨了不起,法身菩萨能够观察到念念不相同,前念跟后念不一样,那种功夫我们凡夫无法想象。
经里面跟我们讲「剎体」,讲了二十种,其实何止二十种?这二十种我们晓得是归纳,无量无边,剎体无量无边。这个「体」用今天的话来讲这是物理,确确实实这是世间最高深的物理学。万事万物,「体」是什么?近代的科学家、哲学家在这上面用了不少功夫,古代也不例外,唯有真正证得的人,他才彻底明了,了解得透彻。佛在此地为我们介绍,也特别避开六道的世界,从四圣以上归纳为二十种。我们现在来看看: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应知世界海有种种体。】
「体」就是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真正的体只有一个,哪有种种。真正的体是什么?本经在后面「出现品」里面佛讲得很清楚,虚空法界剎土众生的本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一句话就说完了。这个地方讲的种种不同的体是讲唯识所变,不是讲唯心所现;唯心所现那就是一个,唯识所变无量无边。法相唯识宗他们主修的有六经十一论,《华严》是其中的一部经,六部经里头的一种,就是因为《华严》讲到宇宙本体唯识所变。
从这一个原理原则我们就能够想象得到,每一个人所显现的法界、所依之体,跟另外一个人不相同,那种种体就是无量无边。这个道理很深很广很难懂,佛常常用比喻来说,比喻里面说得最多的是「梦幻泡影」。特别是梦,每个人都有做梦的经验。试问问梦中有没有世界?有没有众生?凡是有做梦经验的人都知道,梦中有境界,梦中有自己,也有很多人,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梦中也有虚空,也有山河大地,好象所见的一切跟现实的境界没有两样。梦中时间短,一觉醒来之后,梦境就没有了。就在梦中现的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的体是什么?从这个地方我们领会到《华严经》所讲的义趣,种种体。
我们做梦的经验很多,做梦不止一次,有些人天天都做梦,还有的人一个晚上睡觉做好几个梦。每一个梦境体都不一样,那个体是唯识所变,但是诸位记住,绝对离不开唯心所现。唯心所现像什么?像我们电视的萤幕现的相,这是唯心所现;相里面的动作变化,那是唯识所变。诸佛如来现的萤幕的现相是不动的,像我们看照片一样,他不动的。为什么不动?他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以好象那个境界是永恒的,我们称它作一真法界。那个只有唯心所现,他没有唯识所变,他的识已经转变成智了。这是真正的究竟圆满的功夫。我们今天不行,我们今天随缘随变,变化实实在在太大。
所以我们从做梦这里头你能够体会一点,你每天晚上做的梦不一样,每天早晨起来,你看到自己的形相、身相,看到自己生活环境,其实今天跟昨天不一样,上午跟下午不一样,前一个小时跟这个小时不一样。由此可知,我们确实叫粗心大意,来到这个世间糊里糊涂来,糊里糊涂去了,这个很可惜。佛在经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第一殊胜就是有机会闻到佛法。闻到佛法第一殊胜是听了佛法之后觉悟。觉悟就走的是佛菩萨的道路,不觉就走六道众生的道路。
佛门里头常讲回头是岸,从哪里回头?从六道。从六道回过头来向佛菩萨,要走成佛之道。不可以迷失目标,不可以迷失方向,这一点太重要了。别人迷,我们很清楚,我自己决定不迷。从哪些地方看?争名夺利,那是迷!迷的人才搞这个。再细一点,攀缘,迷的人攀缘,觉悟的人不会攀缘。觉悟的人学佛菩萨,佛菩萨随缘而不攀缘,随缘自在,攀缘很辛苦。
学佛的人,我常讲了,每天做早晚课,早晚课什么意思总得要懂。早课提醒自己,我今天这一天不能忘记经典的教诲,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经典相应,这是早课。晚课是反省、是检点,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遵守经典的教诲?有没有违背佛菩萨的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晚课。早晚课绝对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早晚课是自己真正做功夫。
学佛的同学,你们常常听经上讲的十法界、讲六道,你们对这个相不相信?不信的人有,相信的人也很多。你为什么会相信?大概两个原因:一个是善根深厚,听了佛说的,自自然然就相信了。另外一种是跟鬼神的感应,从这个地方相信的人多,听经他还未必以为是真的,真的跟鬼神接触到了。还有一些人,少数,在中国称为特异功能,佛门里面讲有一点小通,佛门常讲的天眼、天耳,我们一般人看不到的境界,他们能看见,他能看见鬼神,他能听得到鬼神讲话。这是真的,不是造谣。修行人当中,心地稍微清净有一点定功,往往空间维次能够突破少分;突破少分就能跟鬼神接触,你能看见他,你能跟他接触。
鬼神有报得的五通。人必须要修行,要修禅定,定中的境界也能突破空间维次,所以你能够看到过去,也能够看到未来。这不是预言,未来的事情你能看到是现量境界。虽然看到未来的境界,未来还没有到,如果距离的时间愈长,它这里头还有变化。现在这种念头,妄想分别执着,或者是明年,或者是后年,或者十年二十年之后是什么样的境界。但是过了几个月,或者过一两年,我们功夫又提升了,境界又改变了。所以因果是一定有,但是因果剎那剎那也在变化,因此教育重要!
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无不是教人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能这样去修学,肯定改善你往后的果报。命里贫穷可以变成富有,短命可以变成长寿,命里头无儿无女,可以得到好的子孙。「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诸位一定要明了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
「佛氏门中」,什么叫佛氏门中?很多人曲解了,不知道什么是佛氏门中,以为是学佛、佛教,那是错误的。佛是什么意思?佛是印度话音译过来的,佛是觉悟的意思,佛氏门中就是觉悟门中,觉悟的门中有求必应。我们现在这个话要讲白,要讲清楚,讲佛氏门中往往把人家误导了。
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唐朝时候人,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三百多年,将近一千四百年。他那个时候传授三皈就不讲皈依佛,他讲皈依觉,这个说得好。皈依佛怕我们发生误会,因为我们提到佛就想到佛像,就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很容易误导。佛没有误导我们,是我们自己有妄想分别执着,误导了。所以他不说、不用佛的名词,用「觉」,好!我们平常称「佛法僧」三宝,他称「觉正净」三宝,佛是觉,法是正,僧是净。这个讲法我们听了之后,概念很清楚很明白,不会误导。
觉正净,你走觉正净的门肯定有求必应,对于世出世间法,没有说是不能满愿的。你懂得这个原理,懂得这个法则,你再去念《了凡四训》就不一样了,你真能念得懂,你真能念得通。迷信是不能解决问题,你的求愿未必能够实现。唯有真正觉悟,觉门才能够称心如意,才能够圆满你的愿求。所以不觉悟怎么行?觉悟必须把不觉悟的障碍排除,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三大类的障碍,每一类都无量无边,你自己要常常警觉到。我要求觉悟,我要把所有一切觉悟的障碍,要把它排除,这叫真正修行。
所以世界的体要是给你透一点消息,那真的是无量无边,这经上讲的种种体。『世界海』,海是形容,世界广大没有边际。
我们看经里面给我们举的二十种,这是大类,记住清凉大师讲了,这专门是讲净土,讲净剎。净剎我在前面说过,四圣以上,不包括六道。请看经文,第一句:
【所谓或以一切宝庄严为体。】
我们还是一句一句的说。我们在经典上看到极乐世界,看到华藏世界,特别是极乐世界,为什么?修净土的同修多。你看到极乐世界是以七宝为体,这就是『宝庄严为体』。极乐世界的地跟我们这边的地不一样,我们这边的地是泥沙,是这个东西为体。极乐世界,经典里面祖师大德告诉我们,琉璃为体。琉璃是什么?极乐世界的琉璃我们没办法,我们没有见过,但是我们世间有琉璃,现在人不叫琉璃,古时候称琉璃,现在人称什么?称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佛在经典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地,从地的表面能够看到地底,底部透明的,绿色的玉。
黄金为地,那个黄金为地是铺的道路。像我们现在地球上做的公路,我们公路是用柏油做的;极乐世界的道路是黄金铺的,不是铺柏油,它铺黄金。所有一切建筑材料是七宝,七不是一个定数,七是代表圆满。换句话说,无量无边的珍宝,极乐世界是用来做建筑材料的,树木花草都是宝所成就的,是以一切宝为体。所以他说「唯约净剎」,这第一句实实在在讲就是像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剎土,完全是无量无边的珍宝所成。第二句讲:
【或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
从这些地方看,极乐世界那个珍宝无量无边,但是有诸佛的净土只有一宝,只有一种。或者纯是黄金,或者纯是白银,或者纯是琉璃,一宝成的。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体现到,菩萨行愿不相同,用现代的话来讲,确实有不少菩萨,他是修单一的。我们常说一门深入,他永远是一门,一门成就的很单纯。他这个不是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大方广佛华严》。好象种花,毗卢遮那的花园是所有一切花草树木的品种统统都有,是齐全的,样样都有,一样都不缺少,美不胜收。有些人他的园林只有一种,没有第二种。
我前几年在澳洲看到专门种竹子的,他有个竹园我去参观,从布里斯本开车过去大概两个多小时。是一对澳洲的夫妇,好象他有两个小孩,这么一家人经营很大的一个竹园,他的土地面积有一百个英亩,一百英亩合中国是六百亩。他在全世界专门收集竹子,他告诉我,他总共收集有两百多品种,他来培植,培植成功的有一百八十多种。我们去参观,美不胜收,很多品种我们都没有见过。我去参观,我喜欢竹子,我选了四种,他给我讲解介绍,选了四种请他帮助我们来种竹。这就种在布里斯本的净宗学会,前后有两个小竹园,我是请他来种。
那么大的园林只有一种竹子。虽然是竹子,他里面也有一百八十多种,单一,真叫一门深入,他变成竹子专家。竹子用途很广,竹笋外销,日本人很喜欢吃竹笋,中国人也有这个爱好。那个时候他在构想,想建一个竹笋的罐头工厂,我想他一定做成功,用这个大量出口。所以我们去看了之后,真的中国古人讲的行行出状元。我问他这个经营多少年才有收成,他告诉我八年,八年时间并不算很长,他经营成功了。所以那个园林里面只有一种,就像此地讲的,『或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一种宝就像我们看到竹子;种种,竹子的品种有一百八十多种;这样的一个园林。第三句:
【或以一切宝光明为体。】
这样的例子有,不是没有,用宝光明。我们在很多游乐的场所看到,我第一次到美国是一九八二年,参加万国道德会第三次世界代表大会,在洛杉矶,所以有机会那边的同学陪同我到圣地牙哥去游览。去看什么?水表演。水表演看什么?看到他们做的喷泉,完全是人工用机械来操作,配了许许多多彩色的灯光,看到水在那边表演,在那边跳舞,那个灯光颜色不断在变化,美不胜收,那是以宝光,此地讲的『一切宝光明为体』。实在讲,如果没有光,那个水就没有什么看头了,配出种种不同之光,我们看到了。
所以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体会到,宇宙之间许许多多世界,在世界里面我们看到什么?光明。我们每天晚上看到天空当中许许多多的星星,这些星星都是自己放光的,光的颜色不一样。这个常识我们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了,星的光有蓝色的,有白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的。我们知道所有放光的,一般人讲都是恒星,就像太阳一样。还有许许多多不放光的行星,行星的光是反射的,本身并不放光,本身放光的那就是「以宝光明为体」了。底下一句:
【或以种种色光明为体。】
这个刚才我就连带说出来了,光的颜色不一样,我们从星星里面能够看得到。第五句:
【或以一切庄严光明为体。】
这个就是种种光色都有了,不是单纯的一种。像我们现在看到许许多多游乐场所的灯光,灯光的表演、水表演都是以种种不同的光彩,就是此地讲的『一切庄严光明为体』。我们继续往底下看:
【或以不可坏金刚为体。】
金刚是比喻,比喻坚固,我们今天讲密度很大。现在在天文学里面所讲到的黑洞,大概黑洞就是此地所讲的不可坏金刚为体了。黑洞密度大,引力强,连光线都被它吸收了。这是一个星球,星球的体积并不大,密度非常大,吸引力特别强,属于这一类的。第七句说:
【或以佛力持为体。】
佛的愿力、佛的神通,我们讲的是加持,这是许许多多的剎土,可以说没有一个剎土不得佛力加持。特别是众生造作种种不善,如果没有佛力加持,这个世界就会毁灭,就不能存在。一切众生不造善,他造恶,这个世界是肯定毁灭了,宗教里头常讲的世界末日。佛特别慈悲,用神力加持,以佛的愿力,以佛的神通,把他的恶业淡化了,众生虽然还是要受果报,不致于毁灭。这种现象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太多太多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看「剎体」长行第八句:
【或以妙宝相为体。】
『宝』前面加一个妙,这个『妙』的意思很深,大乘经里面通常用这个字都是代表非有非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这个才是事实的真相。经上常常用云,云也代表这个意思,远看它有,近看它没有,云表法我们很容易体会得到。「妙」字表法意思就深了,境界微细了,我们一般凡夫粗心大意,不太容易体会。像大乘经上讲的妙有真空,妙有真空是一椿事情,妙有是从相上讲的,真空是从体性上说的,它是一不是二。《心经》上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就是妙有,空就是真空。
『宝相』上加一个妙,体、相都说到了。阿罗汉的境界,阿罗汉所居的剎土,辟支佛所居的剎土,菩萨所居的剎土,很多是这个境界。在我们这个世间,像唐朝时候法照禅师朝五台山,遇到文殊菩萨的道场大圣竹林寺,说明我们这个地方是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凡夫住秽土,菩萨住净土,净跟秽它在一起。虽在一起,它又没有障碍,它又不混杂,妙!
法照禅师跟菩萨有缘,在传记里面,他不是编故事,不是说寓言,确确实实的事实。他朝五台山见到大圣竹林寺,进去看到文殊菩萨在讲经说法,听众一万多人,他也挤到前面听了一座,听了一堂课。下课的时候他向文殊菩萨请教,那个时候已经进入末法了,他说末法时期人的根性比不上从前,愈来愈暗钝,向菩萨请教,在一切法门里面学哪一个法门容易契机、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就告诉他净土法门。特别教导他学持名念佛。他请教佛要怎么个念法?文殊菩萨教他念阿弥陀佛,念给他听,他学会了。以后离开菩萨道场,他还沿途做标记,希望以后再来不会迷路。但是走了不远,回头一看,这个道场没有了,是一片荒山。他心里也明白了。所以他从禅宗回过头来修念佛法门,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他提倡的叫「五会念佛」,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传给他的。
但是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现在也有人提倡五会念佛,这个现代人提倡五会念佛跟我有关系。我是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倓虚老法师创办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九龙。我在图书馆里面看到五会念佛的这个本子,是简谱,民国初年一些法师们在想象当中写出来的。这个本子我带了一本回到台湾,那个时候好象印了三千本在台湾就流通了。台湾有些法师懂得音乐,就找了一些人按照这个谱子来练,以后录成录音带、光碟流通,很好听。
是不是法照禅师所传的五会念佛?我肯定不是。为什么?念佛,功夫得力是念到心很清净,这个有受用。但是他这个五会念佛像唱歌一样,不能得清净心。所以我肯定它不是文殊菩萨传的,因为它不能摄心。值不值得提倡?值得。为什么?接引初机很好。初学的人教他念佛枯橾无味,唱歌很欢喜,那是唱歌,所以接引初机很好。不是真正念佛人,用这个带着他念佛,跟净土法门种一点善根。所以我也常常提倡,要知道这是对初机的,不是真正修净土的。法照禅师五会念佛这个方法已经失传了。这是说明「妙宝相为体」,在我们中国出现的。
还有一桩大家都熟知的慈悲三昧水忏。悟达国师去参访迦诺迦尊者,那是阿罗汉,这在四川,他见到了。他是得个人面疮,求迦诺迦尊者帮助他,这个故事在慈悲三昧水忏序文里面讲得很清楚,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说得很明白。他的人面疮治好了,离开道场也是回头一看是荒山,再去找找不到了。像这一类的都是属于「妙宝相为体」,诸佛菩萨以他的神力变现,接引有缘的众生。第九句:
【或以佛变化为体。】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注解,他说「或通果色,或一切法,令三世间互相作故」,清凉大师有这么几句解释。『佛变化为体』,前面讲宝相,我们是讲到菩萨跟阿罗汉也是变化为体。我们晓得佛有三身,这是大乘经上常讲的,《华严》上讲十身,讲得更详细。三身,大家所熟知是法身、报身、应化身;应化身里面有应身、有化身。释迦牟尼佛出现在我们世间是应身,像刚才所讲的文殊、迦诺迦尊者是属于化身。早年在抗战期间,抗战胜利之后,我的一个中学老师他的夫人,我们称她师母,抗战胜利之后她在南京遇到地藏王菩萨,那也是化身。
地藏王菩萨变化一个出家人,到她家里面去化缘,化缘并不多,五斤香油。她问这个法师,你从哪里来的?从九华山来的。当时她不是一个佛教徒,对佛教没有信仰,也没有给他,这个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感觉到很讶异,为什么?她家大门没有开。她居住的地方我去过,那个庭院很大,大门到她居住地方还有内院子,那个路也很长。大门没开,她住的房子的门也没开,这个和尚怎么进来的?他走了,走了也没开门,他怎么走的?所以多少年来这个疑团没有办法解释。以后到台湾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把这个事情告诉李老师。李老师跟她讲那是地藏菩萨化身,地藏菩萨跟你有缘。所以她后悔,非常后悔,当年没有给五斤香油。这不是做梦,清清楚楚,还谈了不少话。所以这是属于变化,诸佛如来变化为体,那就太多太多了。
清凉大师讲的几句话范围就很广,「或通果色」,或者是不定之词,这个变化太多了!果色就是化身,变化的身相来教化众生,帮助众生。「或一切法」,一切法的范围就更广了,不一定是以人身,变化人身,变化成种种不同的境界,可以变化动物,可以变化树木花草,可以变化山河大地,让有缘的众生在剎那之间接触豁然大悟,他开悟了。为什么平常他接触这个环境不开悟,这个时候开悟?这是佛的神力在加持着,使一切境界都变成佛的化身。我们世间人常讲的灵气,这个时候的灵气特别显著。
通常山川花草树木的灵气,我们知道那是神灵。这种灵气也能叫一些有缘的人得到灵感。像喜欢文学的,喜欢艺术的,喜欢科学、哲学的,在这里头得到灵感,但是他不会开悟。如果佛菩萨在这里加持的时候、变现的时候,那个灵感就非常特殊,能令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境界、这个剎土是佛变化的,我们如果要不读这些大经,这些事实真相,我们很不容易理解。第十句:
【或以日摩尼轮为体。】
日摩尼轮就是太阳,这个意思我们很清晰的明了,在太虚空当中,像太阳这一种星体的很多,在银河系里面就不少,这是现代天文学家非常熟悉的。这个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体,以太阳为中心,星球上许许多多些生物离不开阳光,这个不难懂得了。第十一句:
【或以极微细宝为体。】
这一句我们也不难体会到,现在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像《金刚经》上讲的世界,世界是一合相。一是什么?一就是『极微细宝』,极微细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原子、粒子,基本粒子,星球是由这个东西组合起来的,你一分析就分析出来了。所有地球上的物质,只要是物质,包括我们人的身体,所有一切动物的身体、植物、矿物,都是这个极微细的粒子组成的,所以是一合相。它组成的方式不同,科学家讲它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所以组成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形相。这是物质世界。
物质世界的变化离不开精神,在佛法里面讲离不开心想,所有一切的变化从心想生,唯识所变。所以这一句跟现代的科学家,现代从最小的地方去观察,这个科学家称为量子力学,从最大的无穷大去观察叫太空物理。现在科学几乎走向这两个极端,一个向最大,一个向最小,都有相当可观的成就。这个是讲最小的。
【或以一切宝焰为体。】
『焰』是火焰,现在我们从天文望远镜里面观察太阳,太阳是个火球,整个星球都是火焰,这是从一个星球来讲的。在太空当中像这样全部燃烧的这种星球也很多,它的燃烧也会有终了的时候,所以世界有「成住坏空」。虽有成住坏空,物质不灭。这些现象都被现代科学家观察得很清楚,真的,科学家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然的甚深之理,不是普通观察能够见得到的,不是肉眼,不是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决定看不到事实真相,你能够看到局部,你能够看到事相,你不能够彻底了解它的原理。
佛经里面常讲彻法底源,法是一切万法。这个剎土是一切万法里面的一种,大的。彻法底源要很深的禅定,要很高的智慧,智慧从哪里生的?从禅定里面生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你不能持戒,你的心怎么能定得下来?你的心定不下来,你怎么能开智慧?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由此可知,我们学佛,我们修行什么最重要?戒律最重要!今天许许多多修行人,出家人、在家的大德居士,何以修学成就不如古人?原因在哪里?原因都是在疏忽了戒学。喜欢经教,不重视戒律,结果怎么样?在经教上用了许许多多的时间、精力,经教也不通,顶多经教上只能够了解皮毛。佛在大乘经上讲的深解义趣,不要说深了,浅你都没有办法理解,哪里还能谈到深?什么原因?没有戒学的基础。我们要想在佛法里头有成就,尤其是有些同学想在这一生当中了生死出三界,用什么方法?念佛求生净土,要不要持戒?如果把戒学疏忽了,你的愿望会落空。
早年李炳南老居士常常给我们说明,提醒我们,念佛人,一万个念佛人往生的只有两三个。那两三个人是什么?持戒。由此可知,念佛念得再好,你不持戒,你不能往生,为什么?你不是善人。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你要搞清楚,《弥陀经》上明明白白告诉你,那个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念得再好,你心行不善,怎么能往生?你死了,人家说你往生是恭惟你,不是真的。真正往生,你仔细去观察,他在生前戒定慧三学一定都具足。一般人粗心大意,你看不出来,实际上他统统具足。
心地善良决定不伤害众生,这是不杀生。决定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不偷盗。没有淫欲的念头。不妄语。五戒十善他统统具足。你仔细观察,他孝养父母,尊敬师长,三福、六和、五戒十善,这是基础。你仔细看,真正往生的人他一定具足。没有这个条件,念佛是不能往生的,念佛是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什么时候你能往生?你具足这些条件你就往生了。这个条件最重要的是「净业三福」。我讲经实在说,已经把这个标准讲到最低了。
净业三福里面头一条,它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知道有许多念佛往生的人没有正式受过三皈,没有经过这个仪式,也没有受过五戒,他真往生了,那是什么原因?头一条他具足了,这个人生凡圣同居土。他真做到了,百分之百做到,才取得净土的资格。再进一步学习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们想想这三句话,这三句话几个人做到?许许多多人受三皈五戒,甚至出家剃度了,受了比丘戒、菩萨戒,全是形式,没有实质;没有实质那不算的。所以鬼神瞧不起你,你怎么能往生?哪有这种道理,理事上都讲不通。
所以我经典也把标准讲到最低,劝导大家学《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你要不做到,你这一生往生没指望。为什么?你不相信。你试试看,你在念佛堂念佛,日夜不间断,你得不到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最浅的是功夫成片,你做不到,你怎么能往生?净土法门在所有法门比较之下叫易行道,你要懂得那个「易」也不是你想象当中那么容易,具足三福,老实念佛,你就能成功。印光大师一生教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他讲十六个字肯定往生。但是你要晓得前面两句就是「净业三福」。
「敦伦」是孝亲尊师;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那是敦伦。「尽分」是我们自己的本分,慈心不杀是本分,修十善业是本分;换句话说,做个好人是本分。「闲邪存诚」,闲邪就是三福的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防止邪恶。存诚是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存诚。印祖是换一句话来说,说的是一桩事情。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的?一点都不错!然后才教你「信愿念佛」,这是三资粮「信愿行」,求生净土。我现在劝导大家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老实就具足三资粮,三资粮缺一个,不老实!不但三资粮不能缺,净业三福不能缺才老实;净业三福缺一条,不老实了。这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传法的宝印。
我请加拿大陈风子老先生给我刻了一颗这个印,十六个字,印光大师传法印。他所说的话,仔细去思量跟佛经完全相应,有根有据。你要是违背,过失在你自己,佛菩萨祖师大德没有欺骗你,而是你自己读经听经错解了意思,以为念佛法门就那么样的容易。你自己这一生去不了,你不能怪别人,不能怪经典,是你自己错解了经义。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曲解经义,误解经义,责任你自己要负,你不能怪别人。所以「净业三福」基本的戒律,不能不认真学习。
我们的学院要求所有同学,在家出家四众同学,希望用两年的功夫,落实这个基础,三福、六和、《沙弥律仪》,希望在两年当中落实,我们的修行有根!我们旁边是菜园,大家现在对种菜都有一点常识了,种菜要根,那个菜要没有根就死了。我们学佛要有根,没有根,戒定慧三学不能增长。三学里面戒学是根,只要有戒,定增长,慧增长。没有根,哪来的定慧,天天增长的是什么?是愚痴、是烦恼,恶业。你增长这些东西,这还得了吗?再看下面一句:
【或以种种香为体。】
这个『香』,清凉大师有很简单的解释,「香通质气」,我们现在人讲气质,有这个意思。古人教学说得很好,读书在变化气质。我们的气质要没有变化,读书就没有成绩,学佛更要变化气质。为什么?转凡为圣,转迷为悟。怎样变化气质?还是「持戒修定」,你的气质自然就转变了。愈是认真,愈是努力学习,你的变化愈明显。别人能看得出来,你自己也能够觉察。所以基本道德的修养,决定不能疏忽,佛重视,儒也重视。
孔老夫子教学,在那个时代两千五百年前,他教学的科目是四个科,第一个德行,在佛法里面就是戒律。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化众生以德行为根本。初学不守规矩,不守法度,他怎么能成就?他怎么能够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这是摆在面前的现实。古往今来,你看看那些有成就的人,他能够控制自己的妄想杂念,用什么?戒律。他知道遵守禁戒,他知道遵守规律,在这里扎根。无论在家出家,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这是基础,离开基础一事无成。
所以清凉大师解释这个「香」字,虽然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意义很深,也相当的明显。在佛经里面大乘经一般也说到以六尘为体,六尘里面色、声、香、味,「香」不但在教学里面它可以用为教体,果报里头,「剎体」。但是这个「香」,诸位要记住,这个香是说气味,鼻根所对的,所有一切气味都用这一个字来做代表。然后你才晓得那个戒德庄严的,他的气体芬芳。
早年虚云老和尚,我跟他没见过面,我在香港讲经,听同学们告诉我。大陆刚刚解放的那一年虚云老和尚到了香港,在香港住了一个月,亲近他的人不少。很多人告诉我,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剃一次头,所以你看到他剃头的像,你就晓得他一年剃一次头,洗一次澡。身上衣服都不换洗的,领子油垢很浓,领子黑黑的。但是你闻一闻清香,一点都不难闻。不像我们一般人衣服几天不换洗,那个味道就很难闻。他的身体清香,说明什么?他心里头没有染污,没有贪瞋痴慢,没有自私自利,身体放清香。
有人遇到恶的境界,在美国甘贵穗居士,这是甘老居士的女儿,我跟她很熟,她也真正是了不起的传奇人物。她在美国租的房子是鬼屋,她告诉我,每天晚上大概到十一点多钟的时候就有鬼出现。她说这个鬼奇臭无比,来找她,跟她讲要她的命。她还看到鬼没有来,先闻到气味,很臭的气味,那个气味先来,以后鬼就现形了。她就坐在床上念阿弥陀佛,一心念阿弥陀佛,鬼距离她面前有几尺的距离,她念佛,他就不能靠近;她要不念佛,鬼就慢慢靠近她;念佛号,念大声,鬼就退一点,念到天快亮了,鬼就走了。天天如是。很多人讲,你为什么不搬个屋子?她说不要搬。她说这是我的善知识,他警惕我,让我非常认真努力在念佛;要没有他,我也松懈了。难得,她不怕。
这个臭味也是属于「香」,证明什么?证明这个鬼心里面充满了贪瞋痴慢。贪瞋痴慢的味道臭气难闻,戒定慧的气味是香气,都叫「香」,我们从这些地方去体会。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