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標題: 普巴扎西仁波切《屠夫真言》:覺受和感受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6-11-8 08:55
標題: 普巴扎西仁波切《屠夫真言》:覺受和感受
什麼是智慧?此不在於外表形態或口才言詞之中,智慧是調證自心而得到的證悟和覺受。
對於覺受與感受,很多人分辨不清,造成很多過失。現在著重分析二者的區別。譬如我說“蘋果”,你們心目中相應就會產生蘋果的形象,這就叫作感受,它屬於思惟的範疇。在此基礎上,逐漸調整自相續而獲得一定的見解,雖然未能完全超越思惟,但是其中所含多數為智慧,此為覺受。
又如打坐中產生種種異乎尋常的心理體驗時,如果你完全被它所轉,就與凡夫的喜怒哀樂無異,只能說是感受。
你若知其皆由自心習氣所現,本為虛幻無實,仍然安住於平靜狀態中修持,稱為覺受。不長期精進修行的人,只具有感受但無法體會到覺受。
   
因此,自己的所顯所感是否真實、是否具有智慧,要以內心對見解的認識作為標準來判斷,而不能單憑一些表像草率地下結論。以前,法王如意寶曾經嚴肅地教誡眾弟子說:“現今在五明佛學院開始出現一些打大妄語者,所以必須清查一下。實在不能調正者,就要驅出學院。
如有些人說:看見我的身上有麥彭仁波切,門措空行母的身上有益西措嘉佛母等等。
要知道,麥彭仁波切示現涅槃至今將近一百年了,連我都沒有親自見過他老人家,更不用說你們一些青年人了。即使看到我的身上有一尊佛像,你又怎麼知道此像就是麥彭仁波切呢?有的說:因為他和學院裡供奉的麥彭仁波切瓷像很相像。但是你怎麼能把真正的麥彭仁波切和無情的瓷器混為一談呢?你們的信心還是要增加一點,請不要把麥彭仁波切看作無情之物一般……”
   
參照法王如意寶的這番話就能知道,修行者對於一些見到異相、親見本尊、獲得授記等等傳聞,不能輕易聽信,要從見解的角度細緻辨別真偽。在自己的修行中,更要注意檢別邪正。
然而明白此理者甚少,有些人在練習一些功法時,只要自己身心稍微獲得一些“靈驗”,就覺得“此法不可思議。”有的追求體驗玄妙神秘的境界,視其為真實智慧。
我曾問及某弟子:“你現在的修法如何?”他說:“感覺很不錯!”又問:“能否談一下禪修的見解?”說:“挺舒服的。”好像在談“吃後感”一般。
我就告訴他:“你這麼推崇感受,不如去當美食家得了。”
又有些修行者在禪修中被種種景象迷惑而誤入歧途,過於執著者甚至會精神失常。在修持殊勝密法如頓超時,有的很想見到光明壇城,就把顯現的光色臆造為佛像,在幻想中繪製幻象。此等過失皆因執著太強而生,因偏重感受或顯現而忘記了調證自心所得到的智慧之見才是修行的目標。
         
  在《大圓勝慧》中為了辨別修行境界的真偽而歸納了三類現象:災難魔之現象、功力增減現象、不變秘密現象。在邪魔加持下也能呈現各種本尊佛菩薩像,此時修行者若不具備見解就很容易上當受騙,為魔所使。若已調伏自心的分別,對見解的認識很穩固,即使呈現在自己面前的全是魔鬼,也會感到與佛菩薩無異。所以,僅依感受現分來作辨別取捨是不合理的。譬如在顯教中很少宣說忿怒本尊之理,倘若乍見大威德等忿怒本尊時一個顯宗行者可能會反感甚至恐懼,此時會把他當作佛還是魔呢?
     
細緻辨析了知、覺受與證悟         
     有些人請我印證他的見解是否是開悟的見解?他的空性見解是否圓滿?我想雖然我不懂空性,但若你真想辯證一下自己的見解,也不是沒有辦法,比如你可以問一下你房間的牆壁。如果你的空性見解是真實的,那麼你穿過這堵牆是決定沒問題的;但若要是頭上撞一個包的話,那我還是建議你要仔細辨析了知、覺受和證悟這三種境界。因為我們絕不能把了知和覺受當做證悟。

     就如同我們知道渴的時候喝水可以解渴,但是僅僅知道這點就能解渴嗎?當然遠遠不夠。因為即便你已經在理論上知道水可以解渴,而實際當中不去喝水的的話,你永遠無法解渴。所謂了知境界也同樣一個道理,雖然知道一切法的本性為空性,但在沒有實證空性之前,這兩者之間的距離還非常遙遠,所以這就叫了知階段。

     如何理解覺受階段呢?就如同當今很多修學禪定的弟子說自己好像對禪修已經有一些經驗了,但這種所謂的經驗還是有生滅性的,今天有明天可能就沒有了。

    這樣的狀態就如同在渴的時候,已經知道水可以解渴,也知道一定要喝,並且實際當中也已經嚐了一滴水,但此時雖然已經嚐到了水的味道,可是真的已經解渴了嗎?當然沒有。但是這種狀態比之前的了知已經更深一層,因為已經知道了水的味道,也體會到了水的稍許功能,但是由於喝得太少的緣故,所以還是解不了渴,這種狀態就叫做覺受。

    因此當我們進入實修以後,對禪修有了一些比了知更深刻的實修道驗,這就叫覺受。但是這種覺受並不可靠,若要是不繼續禪修串習,非常容易退失。

     當我們暢飲水以後,渴的感覺已經消盡,此時就是證悟。因此雖然從了知到證悟,都是在講解喝水可以解渴,但是實際當中的感覺受用完全不同。

   所謂了知只是知道水可以解渴,但是渴的感覺仍舊存在;覺受是喝了一滴水,雖然比前面的感覺更深一層,但是渴的感覺還存在;最後面完全暢飲水以後,渴的感覺已經不存在了,這三個狀態就是了知、覺受和證悟之區別。

    若不懂這三者的區別,有些人就會認為自己對一件事情已經認識,或者有某些感受就叫做開悟。可是開悟並不是這麼安立的,僅僅知道、感受的見解還是了知、覺受段。

    就如同我們說文字禪和理論禪一般,雖然文字上已經有所了知,但是並不能因此就稱之為開悟,因為了知文字的當下並不能消盡一切煩惱。如同我等歷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所傳講般:“口頭空言之了知境界,故不得菩提勝果。”也就是說,了知這些文字固然有功德,但這種了知的當下煩惱還不能消盡,成辦解脫的功德還不具有,因此他並不是真正的證悟。所以,對於了知、覺受與證悟的辨析,我們要細緻思維為妙。


來源: 普巴扎西仁波切《屠夫真言》:覺受和感受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