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房山石经第03册No.0100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御注并序)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6-8-14 19:30
標題: 房山石经第03册No.0100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御注并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注序(御注并序)

  述作者明圣之能事也。

  朕诚??薄岂宜空为好古窃比▆▆▆▆▆▆▆▆▆▆徒自为矜饰盖欲弘?风教尔昔岁述孝经以为百行之首故深覃要旨冀阐微言不唯先王至德实谓君子务本近又赞道德?知圣祖垂教着经▆▆▆▆▆▆▆▆▆▆禀训况道象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为凡有以理天下之二经故不可阙也今之此注则顺乎来请夫众窍[牙-(必-心)+一]作鼓之者风也柤梨相殊可口者味也苟在▆▆▆▆▆▆▆▆▆将助我者何间然乎且圣人设教以尽理因言以成教悟教则言可忘得理而教可遣同乎大通者虽分门而一致攻乎异端者将易性于多方谅▆▆▆▆▆▆▆▆▆▆▆在乎不着人我不住福德忘心于三伐闬境于六尘以音声求如梦幻法故发菩提者趣于中道习无漏者名为入流将会如如故湏遣遣▆然三▆▆▆▆▆▆▆▆▆同证皆众妙门可不羙欤可不羙欤▆文关事迹理涉名数注中粗举而未尽明及经中梵音应湏翻译者并详诸义诀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真宝能碎坚积般若正智能破烦恼无住无取证波罗而舍筏即色即空契菩提于中道如是降伏可以称常)。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如是胜法我闻此一会之时在舍卫国祇陁施树湏达买园庄严道场如是说法)。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上果乞士其数若斯随佛经行得预今会)。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斋食之时将行求食是以具服入城持钵而乞)。

  于其城中次苐??已还至本处饭食讫??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徒▆而行故洗足将欲说法故敷座)。

  时长老湏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解空▆…▆明▆…▆)。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护持念恤成孰根性付托嘱授宣通法音功力如斯实为希有)。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前叹护▆▆▆▆▆之心咨▆▆▆▆▆)。

  佛言善哉善哉湏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哉▆▆▆▆▆光标▆▆▆▆)。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受敕谛听故云唯然深好法音故云愿乐)。

  佛告湏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胎湿化依四缘生有色无色依有无生有想无想依境界生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依粗细观生如是众缘皆非中道故我以般若正观皆令悟入圆寂常乐则灭尽苦趣超度爱流夫以般若智破烦恼障尽般若智存斯有余也若能遣之又遣空法亦空一切皆如离涅槃相湛常圆寂故曰无余)。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众生性本本来寂灭妄心取相开此万缘今但灭妄心令照性本尔岂复别有众生受灭度耶)。

  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般若正智无颠倒心计有我人即非菩萨未悟求悟故云令入入则无余谁云灭度)。

  复次湏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此以法空答前住义诸法无相不应取着故菩萨于法无所住心六度捡行六尘摄境二法空湏三施自忘则不舍之檀于群有矣)。

  湏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应如前义离六尘忘二相也)。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菩提之因无住之施▆福平等有如虚空故叵量▆也)。

  湏菩提于意云何。

  (佛言如是之义于汝意谓以为云何)。

  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湏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

  (无住之施其福甚多借喻虚空将以推挍)。

  湏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福施无相是名无住无住之施福如虚空虚空既不可量则无住之施亦不可思量也)。

  湏菩提但应如所教住。

  (所教即上不住相等教也前问应云何住答云于法住即明菩萨住无所住但依无所住即是如所教住也)。

  湏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前明所住启发▆▆▆法▆辩证▆▆)。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身相生灭是众生见法身凝寂本无去来众生见者悉皆虚妄故所说身相皆为众生妄见既除法身非相)。

  佛告湏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如来法身无生灭相见有生灭从虚妄生若能悟法空性等无生灭凡见诸相皆非真实则圆寂法身离相而见矣)。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凡夫心信因取相生般若深宗极无▆▆恐闻是理无处寄心将释此疑故▆▆▆)。

  佛告湏菩提莫作是说。

  (般若深宗为最上乘者说闻说即悟不应不信故莫作此问也)。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后五百岁像法之中具戒福者于此能信况今正法流通而无信耶)。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能信深法必藉宿因故知是能信之人所种善根非正非一佛二佛也)。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

  (不见信相是名净信持福能生信心惠解能无见相)。

  湏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般若智▆…▆具佛法眼故能悉见知见是净信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无我相者以达人空无法相者以达法空无非法者以达空空一念净信三空顿解若计诸相则不名净信能信般若知达法空故知是众生无复诸相也)。

  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何以▆此诸众生应不取相者若心起念取相即▆▆我人计有我人非达般若则不能生净信)。

  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诸法计五聚荫即于此身还生我相)。

  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非法。

  (不取法相以空破有若▆…▆滞空不空还著有相故不应▆…▆法)。

  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以是不取于相故如来常说说无所说岂取相耶故汝等比丘知我所说法本破于有若知有不有遂悟于空无取是名达解夫筏以投岸筌以取鱼得鱼忘筌到岸舍筏故大圣说空以破诸见诸见既除空法亦尽况非空法其可▆乎)。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前令舍法遣彼两偏则佛于菩提如何独得而为人说法耶)。

  湏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无上正道寂然无体无相空▆…▆经▆…▆悟佛得菩提已悟则无佛▆…▆)。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如来所说妙法本为众生离相故不可取离言故不可说而妙契圆证则未尝不取未尝不说非法则不有非非则不无不有不无离诸言相故无定法名耨多罗)。

  所以者何。

  (所以佛尝说法而无定法可说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无为法中本无差别三乘贤圣根识不同一音演说浅深随分未悟则量病授药故常说法已悟则药病皆除无法可说)。

  湏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

  (将欲挍量持经之功故举若人财宝之施以明章句理实非虚)。

  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湏菩提言甚多世尊。

  (七宝珍异三千皆满无性之福施广增多)。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所以施广而福多由非福德性故若是福德性则不应宝多而福多只由无性之福假外缘是故如来说福德)。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财施之福非福德性福虽因施不趣菩提持经之功句偈虽少能令众生除烦恼障是真福德故胜于彼)。

  何以故湏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

  (般若正智圆照无碍无上正道因是发明诸佛始则自修终以化物利济弘远何莫由斯)。

  湏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法无自性证则弥同因教悟空故称佛法法由教立悟不滞空直论无法可非岂但即非佛法)。

  湏菩提于意云何湏陁洹能作是念我得湏陁洹果不。

  (修习无漏证无漏果悟无所得名湏陁洹借小乘之无我明般若之忘相)。

  湏菩提言不也世尊。

  (是人不起得果之念)。

  何以故湏陁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湏陁洹。

  (习无漏果则名入道流不取果相故无流可入岂以忘相而无道流可入复于有我而入声色六尘耶)。

  湏菩提于意云何斯陁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陁含果不。

  (断欲界思惟得人我空相证果之时有斯念不)。

  湏菩提言不也世尊。

  (是人不起得果之念)。

  何以故斯陁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陁含。

  (尽天人趣获往来生一斯往来则明所得果不取果相故实无往来若见一往来果是生我慢则非斯陁含也)。

  湏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断欲界思尽更不复来证果之时有斯念不)。

  湏菩提言不也世尊。

  (是人不起得果之念)。

  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是而实无来是故名阿那含。

  (达无人我不复还来故名不来人法二空无取住相故实无来即阿那含而具斯义)。

  湏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修习智惠断除烦恼证果之时有是念不)。

  湏菩提言不也世尊。

  (是人不起得果之念)。

  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以断烦恼名阿罗汉烦恼性空断无所断悟无所断岂复别有阿罗汉耶)。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若取果相即计有我于我不忘诸相咸著相受报众恼皆生取相受生岂名罗汉)。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苐一是苐一离欲阿罗汉。

  (善吉乐阿兰行得三昧定深入观▆不相违诤凡诸人中最为超胜故云第一三界烦恼逐境受累是名为欲如是悉离故亦云第一)。

  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

  (我于尔时曾不起念云有欲可离有果可得)。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湏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

  (我若起念计有得果获离欲道即成着我违无诤行则世尊不应说我是乐阿兰那)。

  以湏菩提实无所行而名湏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于行无行是了空相)。

  佛告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将明菩萨亦悟于空故却问我昔为菩萨于然灯佛所授记菩提当尔之时见有菩提法可得不)。

  世尊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悟法性空得无生忍勤行般若胜果则曰菩提深入正观诸佛由之授记)。

  湏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菩萨修持净土行业见有净土可庄严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万行不常毕竟空寂示有修习假名庄严国土本空无庄严相能了无相即以是庄严故是名庄严)。

  是故湏菩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是以修习者故不取庄严之相应如是生毕竟空寂心是心清净故不住于色及声香等若于是法而生心者即非清净心所证之果非毕竟果故不应如是)。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知色相空心无所住故于无所住生清净心虽假生心之名而无住心之相无住正观惠照湛然是则以不住法住般若中)。

  湏菩提譬如有人身如湏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身相空假如湏弥山虽有大名皆非实体不应起心取相以为大身破前取色之心故起大身之问)。

  湏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观乎泰山木石同坛和合众材假名为大本无自性何定大耶所以佛说非身是名大身不应生心以取身相如色声等不可取也)。

  湏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以一恒河沙而数于河河中之沙亦复如彼如此之数为多不耶)。

  湏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以沙数河河尚无数况复于沙实为甚多)。

  湏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湏菩提言甚多世尊。

  (无性之福施广福多沙河大千其数无量故知所得福至于甚多)。

  佛告湏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财施虽多无益惠解章句虽少必趣菩提以此挍量故无等级)。

  复次湏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更标胜义以劝修行佛灭度后有塔庙遗像若复有人随说是经兼持句偈则天人等辈皆当供养如彼塔庙也)。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湏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般若正智能趣菩提若人受持必生信解即知是人能成就无上菩提故云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此云经典所在之处则上成就希有之人胜法在人则为有佛少有差降犹如尊重弟子)。

  尔时湏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前来所明皆无定法法虽无定教必有宗欲宣是义故起斯问)。

  佛告湏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般若正智喻如金刚破烦恼障了出中道渡贪爱流超到彼岸故以是名字无量胜义汝当循名责实依是奉持)。

  所以者何湏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

  (说般若法差烦恼病烦恼是妄由执见生妄病既除真法应舍若执持般若不解空义惟此般若亦成烦恼故佛说般若波罗蜜则无定法名般若也)。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前云则非般若未明所以则非故却质此疑以通前义)。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于言无滞终身言而未尝言于法无取终身说而未尝说知我所说则法尚应舍昧于斯道则言者不知故于此二夜▆我都无所说)。

  湏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湏菩提言甚多世尊。

  (前明理教无取此明境界亦空)。

  湏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散彼世界以为微尘于彼尘中本无自性积彼微尘以成世界于此世界岂有性耶本无自性故非微尘为是假缘是名世界)。

  湏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

  (法本无言因言立教身本非相因相见身因言立教既不可执言而求理因相见身故不可取相而见佛)。

  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假身立相以表法王诸法本空身相非有能知诸相非相色相皆空即此妙身是名三十二相)。

  湏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多以身命布施胜报尚有轮回少能受持是经累尽自无生灭挍量其福持经甚多)。

  尔时湏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昔得惠眼于有见空今闻是经于空亦遣是名中道故未曾闻善吉解空久得深趣将欲起教以示未来故涕泪悲泣叹其希有)。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信不著相是清净心得清净心则能照般若真实之相得兹实相必趣菩提菩提果成即名苐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以般若智趣真实相夫实相者岂有相哉则妙色法身真空无碍非假有相离空无相即此之相非实相耶也)。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

  (亲承受记久悟空法今复闻说信解非难)。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像法之中去圣逾远但闻遗教便解奉持则知是人了甚深义无出其右故云第一)。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何以故此人得名第一希有者为不着如是等相故能信解是经得为第一)。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

  (于我无相妄计有我能了我相非相即不着人众生寿者矣)。

  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何以故此人无我则为希有者能离诸相即是菩提故为希有)。

  佛告湏菩提如是如是。

  (印可其说)。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于无为法而有差别如是贤圣优劣不同中小二乘系执因果福德报应闻是深义必当惊怖能不怖畏已是希有况能信解而受持耶)。

  何以故湏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诸法莫二故云第一到彼岸者为对此流此流已尽彼岸何有是知诸法但示假名累尽名去故非第一于斯了义能入深门故是名第一波罗蜜)。

  湏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

  (忍辱者明无我也人辱我忍以为胜行本无人我谁忍辱耶)。

  何以故湏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无我无人谁忍谁辱)。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

  (前举割截无我以明无忍今举不生瞋恨复明无我小乘计执我相则多起贪嗔今隳裂支体不生瞋恨者则复何外相预其间乎知无我矣)。

  湏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了无我相非止此生当于尔时已达斯趣)。

  是故湏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从前已来明无相降住之义今明离相无性乃是菩萨发心况于菩提且无定法发心取相不亦难乎)。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

  (菩提无定相可取况六尘乎是假合相不应生心住于此也)。

  应生无所住心。

  (以有所住即着诸相故劝于无所住而生其心斯对辩也夫无所住岂生心哉若于无所住而生心是未免于有所住也但于一切法无所住以此为生心尔非谓别生无所住心也故下文云)。

  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此又遣无所住也言若心于无所住有住则为非住无所住也)。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生心布施。

  (引前佛说以证今义)。

  湏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菩萨住相布施未名悬解众生欲求利益不亦难乎故菩萨用心应如是不住相布施也)。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如来所说福德因果报应等一切诸相皆因众生妄心起念尔于法性本空是故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若住相布施则见有施者受者今不住相则无我相人相生性空故即非众生)。

  湏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夫无我人相及无住布施此甚深般若中道义门恐二乘之人不生信实故因五语以示真如善吉当知不诳不异)。

  湏菩提如来所得法无实无虚。

  (有虚有实约教以示人无实无虚两忘而自化故如来说法寄实以遣虚虚法既忘实法亦尽▆故于是法无实无虚)。

  湏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则无所见。

  (存受施法计报应果则不了般若无相之义是无明慧故如入暗无所见也)。

  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太阳朝升有目者见诸色象般若圆就无住者了诸法空为利众生故行不舍之檀不住诸相则未尝生心布施也)。

  湏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印可劝修如上深义)。

  湏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

  (分日三时以内财施如是亿劫计福德多)。

  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闻前不住之施即顺无相之心唯此信心可名达解则达解之福胜彼施身)。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信心不逆其福已多况能书诵而为人解说弘益之利其可量乎)。

  湏菩提以要言之此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以要▆▆▆▆▆大▆也无相之福与真如等故非思议得其浅深称量得其轻重如是功德岂有边际耶)。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上品利根了真如相是名大乘得无生观深入秘藏加最上之号非如来聊简二乘而不为说但二乘之人未能解了耳)。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大乘最上之人能以般若自利利他者佛心悉知佛眼悉见皆知是人成就无相胜义是法离一切相无断常边故其功德不可称量思议知也)。

  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是人深达般若广为人说即是荷负正法担运胜义令诸众生成就功德)。

  何以故湏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他人说。

  (小乘著相于此深义不能信奉也)。

  湏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此经示人诸佛无上正遍知道塔者诸佛遗像之所在也了义当趣菩提闻经即如见佛故是经所在之处同于塔??遗像故天人修罗所应供养作礼围绕示尊敬之意花香散洒表净信之心非谓求悟于香花解空于??折也)。

  复次湏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销灭当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以此敦劝持经之人尔夫业若先定应堕恶道即是钝根闻必惊怖安能信奉而读诵此经耶若后五百岁闻是章句能生信心者此人已于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复若为为人轻贱乎况此经佛为大乘最上乘者说皆真实不诳不应苟劝愚人崇信而发菩提取相之言将如来别有深意乎为译经之人失其旨也)。

  湏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

  (明我今日所证菩提亦由昔来功德所致也)。

  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譬喻所不能及。

  (末世人讹胜心难发故于此时能持经者功德甚多以我昔供养挍量百分不及其一乃至千万亿分功德不如)。

  湏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

  (报施之福人皆取相章句功德所趣无为菩提胜因因是而悟悟则获证卒难详说小乘执滞谓无是理是以狂乱狐疑不能实信)。

  湏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深奥秘藏归趣菩提以供养百千万佛犹不如持经功德故无相胜义非思议及至于果报亦复如之)。

  尔时湏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首章此问以明发心降住之义今恐菩萨存我发心能作如是降住则障解空不住之道故于此重破实无菩萨发心来问虽同往明则异)。

  佛告湏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众因缘生本非有法妄心执着起众生相今悟性空则众缘自灭菩提中道应发是心)。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但灭妄想尔若计灭此妄无离妄心今有妄既灭无空亦舍反照于性不住于常及吾无身谁受灭度)。

  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离彼四相是名无我于我无矣谁当灭耶)。

  所以者何湏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菩提无定法法空也实无发心者生空也法空无所住生空无降伏正观如此是名菩萨岂复别有一我云度众生?)。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若前云无法发菩提心则不应于然灯佛所受菩提记欲断此疑故却问善吉云于汝意以为云何如来于昔时有方法得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推解于佛以明胜义以无所得故受菩提记岂有发心者而得菩提耶欲明不发得法心乃真发心耳)。

  佛言如是如是湏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许善吉之言是成前问之无得)。

  湏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受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于菩提中为有法可得发如是心则不证斯果定光不应受记)。

  以实无有法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以般若智了诸法如悟生法空离断常见岂别有法得菩提耶以是无得之故故然灯佛知我修证与我受记耳)。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如者法性也是性清净无有定相遂通于感勿得皆如既如阴如阳亦不暾不昧悟斯如义来成佛果了此空相寂然无体岂于有法而得是耶)。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此言即非如义)。

  湏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约诸法如义则如来必不于有得法中得菩提也)。

  湏菩提如来所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

  (此又双遣也前云以有法得者虚妄也以无法证者真实也此乃寄无以遣有假实以明虚虚有之妄既除实无之法亦无但约边以趣中道尔于是中岂有虚实耶)。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中皆有中义能趣中道即会于如故诸法得中皆佛法也)。

  湏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因缘生法本无自性无性非有故即非一切法也为因缘故有假名生假名非无是故名一切法也)。

  湏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一切法假因缘生如人身长大亦资百骸九窍以赅而存耳)。

  湏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人身长大假合众缘分分不同则为非大而身相具足是名大身则知不离假合之身而有大身不离因缘生法而有佛法烦恼之外岂复别有涅槃耶)。

  湏菩提菩萨亦如是。

  (劝菩萨亦当作如是解行于中道)。

  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以计有众生故则著于相不取中道故不得名道心众生)。

  何以故湏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

  (于五聚荫中实无有一法名为菩萨也)。

  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以结前无有法名菩萨故不着此四相无是等相则不应别有菩萨度众生也)。

  湏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于内无相不应言我度众生于外无相不应庄严佛土)。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无相庄严佛土即非有相庄严之法能了无相是名庄严故菩萨不应计我能庄严佛土也)。

  湏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于人无我于法无我忘于四相不取六尘能如此者则不应计有众生可灭度有净土可庄严通达若斯是真道心众生矣)。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色相同众生即肉为眼故云肉眼)。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于眼净根普照一切故云天眼)。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依定发慧了一切相故云慧眼)。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了一切法于法无滞故云法眼)。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总彼众相成我妙身圆对无碍故云佛眼是五眼者约事为名以所观之境因能观之用如彼摸象生异号于我佛身故为同体若别为阶级次第或云修证不同此则以色见如来非谓通于无相也)。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如来说法常以河沙为喻)。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一河之沙数等诸河诸河之沙有如世界如此世界实为甚多)。

  佛告湏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世界已多是中众生心心攀缘数不能举如是心等如来悉知)。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何以故如来悉知谓此诸心皆由妄起与物相力逐境交驰如是等心是生知见妄法非有毕竟皆空唯净信心如所教住证达本末是名为心)。

  所以者何湏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以三世法求生知心是心无常求不可得前云非心名心借常心以破妄此云心不可得又遣破妄之常然不将不迎应而无主万境咸入我用不疲千相取容其心皆给不唯般若之蕴乎)。

  湏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施宝求福以果酬因故知福德甚多)。

  湏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宝施求福非福德性未绝因地故说果多七宝既尽假名所获亦非有实非有实故故不取相是以如来应缘而说云得福多若行深般若归趣中道罪既不至福亦不来心如教住法尚应舍有何福德于其间哉)。

  湏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色为有分身假缘成凡是色身皆非妙相故不应以此见如来也)。

  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具足色身分分假合故即非具足色身离假合身别无真身故是名具足色身当试论之夫无色之色见一切色非身之身见一切身若以色色空纵妙身而有我以空空色虽色身而见佛岂复舍此而别有色身妙身耶)。

  湏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以一色身不应见佛今就诸相得见不耶则一一相中同一色相故不应以此得见如来)。

  湏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

  (为众生说如彼筏喻故如来无说法之念汝不应作是思惟)。

  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法无定法说岂说耶若人以我有法可说是人不解般若空义与我说法之谤尔)。

  湏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言者在意得意而忘言法者辩空悟空而无法空本无法故云无法可说了是义者得法甚深故云是名说法)。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前云无法可说善吉启问欲明无法所由故云若无法可说者则佛于菩提无所得耶)。

  如是如是湏菩提我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菩提中无有少法若有少法不名菩提为无法可得而能感而遂通故名菩提)。

  复次湏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菩提道本无异门泯彼色空离于常断一相无二是无为法适使万殊咸其自己涅槃烦恼究竟无余只于是中名菩提义)。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彼四相明已悟空习此中道云修善法不滞无有名得菩提)。

  湏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称中道者因边获称若存中法不异于边故圣人说空以破于有故云善法有法既尽亦无空法故非善法能遣斯遣深入菩提是名善法)。

  湏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湏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有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如此挍量前来已说于所明义一一不同前云是法平等不应经优而宝劣故重宣此义将遣是疑只为般若平等故胜如山之宝耳)。

  湏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湏菩提莫作是念。

  (如来无是念故汝莫作是思惟)。

  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

  (众生正性本来清净六根起想烦恼病生观生本空有何可度)。

  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般若中观离诸名相若见众生可度者则于法如中不了空义)。

  湏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前云我于然灯佛所则是说有我也然但晓凡顺俗非系有我不同凡夫执着我相)。

  湏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未达中道是名凡夫了般若空则证等觉故即非凡夫也)。

  湏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乘如正觉既非有我故不应以三十二相观)。

  湏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凡夫之人以相求佛)。

  佛言湏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汝若以相见如来者转轮圣王亦具是相则应是如来轮王既非如来故知如来不应以三十二相见)。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善吉深达法性故不作凡夫解)。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此偈如颂非四句义)。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无色见色不可以色见非声应声不可以声求将令深趣涅槃必依声色之外故以色声求佛是人甚好俓焉得见如来)。

  湏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湏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破有相不见如来??众生即作无相求佛故此破云汝勿谓无相可得菩提菩提非有无故以有无求皆不得也论曰大圣说空法为破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今者舍有而滞无亦由避溺而投火)。

  湏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

  (汝若作无相而发道心者是断一切行灭一切法不得中道也故莫作是念)。

  何以故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菩提中道不有不无若作有念者则堕于诸法常诸法实非常若作无念者则堕诸法断诸法实非断故于菩提中不得生有无见亦不得作常断说)。

  湏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

  (离彼两边契于中道悟无生忍胜福甚多财施挍量非所及也知无有我亦无无我遣之又遣深入菩提故知一切法无我也)。

  湏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所▆胜前菩萨者悟无生忍无受福德处故也)。

  湏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发明前义而作是问)。

  湏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贪着福德求受胜报未能无我不趣菩提如骊龙珠探必受害)。

  湏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

  (法身圆对有感即通明镜鉴形无去来相若人于佛作此四仪当知是人不了深义)。

  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前云诸法如义者正所在皆如若有从来不名中道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而无不去是以随迎不得其先后名言▆究其去来故名如来其义如是)。

  湏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

  (世界之数以为无量碎为微尘故知甚多)。

  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

  (于尘无自性亦合于相分如是假名者皆非实有法)。

  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前云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引佛前说以证今说是知微尘无自性无自性故非微尘众不坏伐法说微尘故是名微尘)。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

  (聚尘▆▆界亦无性不应▆取世界之相)。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

  (不识无性以为实有者则是知一和合之相和合众尘以成世界岂有定世界耶)。

  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与世界同俱无性故)。

  湏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众缘和合本无定相无所可说凡夫计有此相故贪着之)。

  湏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湏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

  (佛说我见等将破众生妄情著相尔而是人便以为佛有诚说是知不解如来所说义也)。

  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佛说四见以破妄情故所说我▆▆▆人也而说法破妄必约俗谛是故▆▆▆)。

  湏菩提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前来广明中道空义故此劝云汝众生若发菩提心者当依我所说如是知见信解不应于正观中道而生法相)。

  湏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菩提无定法岂有一法而定有相故说法相者令离于相于相无相是名法相)。

  湏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前来挍量皆以七宝布施不如持经功德今明所以胜彼谓如下文不取于相是福德性故也)。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诸法性空假立名字假名之下无相可求故说法之人不应取相梦中占梦岂有相耶如义无相故无去来今说不取相则如彼如矣)。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无为中道毕竟清净说不取相则如彼如若一切法中作有为解如彼梦幻非究竟法作如是观应不取相)。

  佛说是经已长老湏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闻甚▆▆欢喜奉▆)。

  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右经开元二十三乙亥之岁六月三日都释门威仪僧思有表请至九月十五日经出合城具法仪于通洛门奉迎其日表贺便请颁示天下写本入藏宣付史官其月十八日于敬爱寺设斋庆赞兼请中使王公宰相百▆▆▆▆▆▆)。

  (开元廿三年十月▆▆书手臣张若芳用小麻纸三十五张 挍书郎 坦初挍 挍书郎韩液再挍 正字李希言三挍装书匠臣陈善装 典书臣侯令恽典秘书郎臣卢倬掌 朝散大夫守秘书监上柱国平乡县开国男臣宋升监 正议大夫▆▆▆上柱国戴国公臣李道▆▆ 光禄大夫秘书监同正员上柱国汝阳郡王臣揔淳监)。

  (天宝元年八月十五日立)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