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索达吉堪布]《愿海精髓》讲记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6-7-26 12:24
標題: [索达吉堪布]《愿海精髓》讲记

《愿海精髓》讲记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今天我们讲法王如意宝造的《愿海精髓》。这个愿文也称为“小极乐愿文”,因为其发愿最终落到了往生极乐世界上。如今不管印度还是美国,藏地还是汉地,各教派的许多高僧大德和四众弟子都在念诵此愿文,所以大家有必要了解其意义。
从传承来讲,当年我是第一批在法王面前得到此法的人,所以具有此法的清净传承。首先我用藏文给大家念一遍传承(上师念传承)。下面开始讲解愿文。
首先看标题。正标题“愿海精髓”,意思是说,普贤菩萨十万大愿的精髓是《普贤行愿品》,而《普贤行愿品》的精髓就是此愿文。所以按照我们学院的传统,每次传完法都要念一遍《普贤行愿品》,如果来不及念《普贤行愿品》,也可以念此愿文。
副标题“普贤刹之杲日”,可从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普贤刹并非普贤菩萨的刹土,而是指一切(普)极为贤妙(贤)的刹土(刹),即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愿文能照亮前往极乐世界之路(杲日),也就是说能让我们看到往生极乐世界的光明。二、普贤菩萨(普贤)有无量的大愿,依靠这些大愿才能往生极乐世界(刹),就如同在黑暗中需要依靠阳光一样(杲日)。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故此愿文名为“普贤刹之杲日”。
愿文总共有八个偈颂,首先是赞叹本师释迦牟尼佛并祈祷佛陀垂念。
无边二资功德所成身,具足六十支分梵音语,
十力功德周遍圆满意,天中胜天仁王祈垂念。
佛陀具有无边福慧资粮所成的身、六十种梵音的语以及十力功德周遍圆满的意,在具足如是功德的天中胜天能仁王释迦牟尼佛面前,我虔诚祈祷赐予垂念。
佛陀的身体具足无量的功德:佛陀最初发了无上的菩提心,中间积累了无边的福德和智慧资粮,最后通过无缘智慧资粮形成了法身,通过有缘福德资粮形成了色身。
佛陀的语言具足六十种梵音[1]。《法华经》云:“梵音深妙,令人乐闻。”佛陀的声音不像世间人天的声音,任何众生都不会对其生起厌恶心。
佛陀的智慧无与伦比,具有处非处智力、如是了知业报智力等十种力[2],其智慧是周遍圆满的。
佛陀的身语意跟众生的身语意完全不同,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在一切人天中最为微妙、殊胜,是无与伦比的,所以法王在此祈祷:天中胜天能仁王,我等在您面前祈祷,希望您垂念我们。
《华严经》云:“唯除等正觉,最胜尊导师,一切天人中,无可归依者。”除了最胜导师正等觉佛陀以外,在世间的一切天人大众里,再没有一个真实的可皈依者。在座各位都是佛教徒,应该时刻忆念佛陀,佛陀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依靠他必定会让自己获得解脱。《圣大解脱经》中说:“愍念一切故,灭除老病死,令到安稳处,以是故名佛。”意思是,世尊悲悯一切众生,能灭除生老病死之苦,令一切众生抵达最为安稳、快乐之地,由于这个原因故名为佛陀。
所以各位不要忘记祈祷佛陀,要时时刻刻祈祷佛陀:您的智慧、悲心和威力在世间无人能比,凡是祈祷、供养您,对您产生信心,都能趋入解脱之道,愿您垂念、加持我!
《福盖正行所集经》云:“解脱一切缚,成就一切智,牟尼大牛王,世间无与等。”佛陀解脱了一切束缚,成就了一切智慧,就像牛王能引导群牛抵达安乐之地一样,佛陀也能引导无量众生抵达解脱的胜地,在世间没有能与佛陀相等者。所以大家要明白,皈依世间的人和非人都是不可靠的,最可靠的就是一心一意皈依佛陀。这并非因为我们是佛教徒,所以才故意赞叹佛陀的,应该有丰富的教证和理证证成此理。
此偈主要赞颂佛陀身语意的功德,并祈祷佛陀加持我们。祈祷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祈祷,虽然佛陀是真正的如意宝,也不可能无缘无故赐予我们悉地。谁能以信心祈祷,依靠佛陀的加持力和自己的信心力,此人就会获得佛陀的加持,一切功德和悉地自然而然都会现前。
第二偈讲佛陀往昔如何发心之理。
佛以广大慈悲近摄受,极剧三苦摧残之众生,
为欲二利所愿如意成,而发无上殊胜菩提心。
吾等大师释迦牟尼佛以广大的慈悲心摄受了被极为剧烈的苦苦、变苦、行苦所摧残的浊世众生,为了令自他二利如意成办而发了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家学过《白莲花论》,都清楚佛陀为了利益浊世的众生,曾经发下殊胜菩提心,之后住于菩萨的学处。不仅释迦牟尼佛,过去诸佛都是如此,如《发心仪轨》引用《入行论》的教证说:“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
为什么我们要发菩提心呢?因为一切佛陀发现,唯有菩提心才能利益众生。有些人觉得财富能帮助别人,所以拼命地赚钱,有些人认为地位能帮助别人,所以想得到一个不错的地位,但佛陀并没有选择这些,而是唯一选择以菩提心利益众生。在座各位都是学大乘佛法的,除了极个别小乘种性者以外,修行的目标都是利益众生,所以也要像佛陀那样发心。
利益众生的方法很多,如果我天天拼命化缘,把化到的钱分给大家,每个人发一百块钱,这是不是利益众生呢?表面上看是。得到钱的人也很高兴:一百块钱!我可以好好花,买许多可口可乐!但这不是究竟利益众生,究竟利益众生就是以菩提心的妙药断除众生的生死大病。如《佛说无畏授所问大乘经》云:“菩提心功德,是胜妙良药,一切病能治,施有情安乐。”
总之,众生需要的就是安乐,怎样才能得到安乐?唯有依靠菩提心。佛陀因为发现唯有菩提心才能饶益无量的众生,所以他选择了发菩提心,并不是佛陀没有其他事可做,才不得不发菩提心的。
在这方面我们也要向前辈高僧大德学习,他们不是为了成就后特别舒服而修行的,而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修行的。世间有些人是这样的,读书就是为了找工作,找工作就是为了有吃、有穿、有钱,目标仅此而已。学习佛法不能这样,应该是为了让天下无边的众生获得解脱。
这一偈是忆念佛陀发心的历史,第三偈讲我也如是发心。既然佛陀曾经为了利益众生而发心,那我们都是佛陀的追随者,用现在的话来讲是佛陀的“粉丝”,因此也要跟随佛陀而发心。
我亦乃至等空众生尽,不贪自利寂乐之享受,
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从而趣入三有之大城。
我也乃至等同虚空的众生度尽之前,绝不贪执声闻自我寂灭的安乐,而是依于饰品般的利他意乐和行为[3],不贪执住于寂静处,也不害怕接触众生,从现在开始披上精进和无畏的铠甲,趋入生死轮回的城市度化众生。
希望各位好好思维这些道理。法王的《愿海精髓》虽然只有八个偈颂,但大乘八万四千法门的所有精华都在里面。现在我每次念诵这个愿文都感觉有很大的加持,也觉得有不共的缘起。大家应该对此愿文生起定解。当年法王发愿时,我并没有发觉有特别甚深的意义,但后来越来越觉得其中每个字都有甚深的意义,可以说是一字千金,根本无法用语言和分别念来形容。尤其学习了大乘的诸多经论后,更是深深地感到圣者的金刚语与世间人以分别念造的文字确有天壤之别。
《金色童子因缘经》云:“佛于生死大海中,自度度他皆出离,我当亦度诸众生,出离同归无上道。”意思是说,佛陀在生死轮回中发起了自度度他的菩提心,最终圆满成办了自他二利,我们应当像佛那样发愿,这样自他众生都会获得解脱。
如果人的相续中有利益众生的心,自己的许多事情都会很容易。我看到一本叫《和平》的书,其中有一段精彩的文字:人一旦想着自己,就会误入狭隘的空间,即使一件很小的事也会显得特别大;相反,如果能想着别人,视野就会变得很广阔,任何问题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很多人应该深思这一段文字,其实很多人的痛苦、烦恼、不平、焦虑都来自于自私心,如果能少想自己、多想众生,遇到再大的问题也会显得很渺小。
《华严经》说:“先发诸大愿,除灭众生苦,究竟菩萨行,成就无上道。”我们首先应该发度化众生的大愿,如果发了这样的愿,不仅能灭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己的菩萨行也会究竟,必将得成无上菩提之道。
两个人同时学佛,刚开始都是凡夫的境界,后来一个人发现了菩提心的重要性,从此不断地在菩提心方面努力,心里装的都是众生,想的全是利益众生,而另一个人没有发现菩提心的重要性,心里想的全是自己,从来没考虑过利益众生。到一定时候,一比较就会发现:利益他众者就像《二规教言论》中所说的那样,“恒时精进利他者,初时虽为贱奴仆,此后逐渐至高位,犹如苍龙腾空中”,而不利益他众者却平庸如前。因此,如果有人真正发心利益他众,刚开始他可能跟其他人一样,但后来他的事业、功德必将远远超过其他人。
发无上菩提心确实非常重要,我们也要为了成办自他二利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之后无所畏惧地趣入三有的城市。趣入城市并不是说天天到成都、北京,天天在宾馆里享受、看电视,而是要去利益众生,在此过程中要忍耐任何痛苦。
各位道友应该披上利他的铠甲。在现在这个时代,大乘修行人不能只是一个人呆在山里,这对自己的修行虽然有利,但不能利益很多众生。利益众生是很重要的,现在依靠科技利益众生特别方便,所以我们要抓紧时机利益众生。如果所有的大乘修行人都不发心,天天贪执自己的寂灭安乐,这样懂佛法的人都“睡懒觉”了,那众生的苦谁来除啊?作为菩萨不应该“睡懒觉”,应该想到:周围有那么多缺乏佛法的众生,我要用各种方法给他们送去佛法。尤其现代科技的力量很大,我们这里有许多道友在利用科技弘法,今天我在课上讲一个偈颂,世界上很多人马上都会听到,法义马上就能融入心。当然,反过来如果我发心不健康,故意讲让众生生起贪心、嗔心的语言,通过网络一发布,许多人也会马上生起烦恼。所以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们不要睡懒觉,应该关注周围的世界,这么多众生每天喝着世间八法的美酒,醉醺醺不知取舍,如果还不去利益他们,那真的很遗憾。
法王教言的每个字都有甚深的含义,拿“依于利他如饰胜意行”来说,利他的殊胜意乐和行为就像饰品一样,人们随时都佩戴着饰品,同样,菩萨也应时刻有利益众生的意乐和行为,不能有空才发菩提心,不空时就不发菩提心。哪里有这样的菩萨?应该心情好要利益众生,心情不好也要利益众生,身体好要利益众生,身体不好也要利益众生。如果什么违缘都没有时利益众生,一旦遇到违缘就不利益众生,甚至反而想害众生,这是不是大乘菩萨啊?大家应该想一想。
第四偈是以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行愿而发愿。
所有生世慧藏唯一父,文殊勇士欢喜而摄受,
由从普贤行愿品所说,如海菩萨行愿皆圆满。
从现在乃至未来的生生世世,愿一切诸佛的智慧宝藏、劝请一切诸佛最初发菩提心的文殊勇士欢喜摄受我,愿《普贤行愿品》所说的如海大愿自己悉皆圆满实现。
大乘菩萨的所有修行都包括在文殊智和普贤行中。如《普贤行愿品》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文殊师利发愿经》亦云:“如文殊师利,普贤菩萨行,我所有善根,回向亦如是。”所以我们应该发愿:乃至一切众生度尽前,生生世世得到文殊菩萨摄受,具足普贤菩萨的无量大愿!对大乘行者来讲,这两点是不可缺少的。
《华严经》云:“若有诸菩萨,不厌生死苦,具足普贤行,一切莫能坏。”意思是,如果有菩萨像文殊菩萨那样不厌倦生死轮回的大苦,具足普贤菩萨的伟大行愿,这样的修行者永远不会被违缘所毁坏。在座各位都是发了菩提心的人,要时时刻刻祈祷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要随学他们而发大愿。他们的发愿就是利益众生,根本没有为自己的利益而发愿。
现在很多人都不会发愿,如果没有遇到善知识,可能临死前都不会发一个殊胜的愿。在这方面我特别感恩诸传承上师,如果没有他们的摄受和讲经说法,我肯定不会像如今这样领悟佛法,即使信仰佛教,也只是表面上拜拜佛、作一点供养,甚至连如何发愿都不会。如果这辈子没有发好愿,以后什么时候再值遇大乘佛法啊?依靠上师们的恩德,今生我如理地发了愿,虽然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未来的生世中必定会依愿力成为大乘佛子,这样自己流转轮回就有边际了,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在这方面大家也应该想到上师的恩德。
虽然真正现前普贤大愿必须证得一地菩萨果位,但现在我们可以一边忆念愿文的意义一边随文发愿。很多人学过《普贤行愿品》,应该明白其中的意义,以后要经常边念诵边发愿。
第五偈是发愿承侍未来诸佛。
未来导师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现成佛时,
恒时随行愿成胜弟子,愿获广弘事业威猛力。
贤劫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4]在印度金刚座[5]示现成佛并转*轮时,愿我像阿难、目犍连和舍利子随行释迦牟尼佛一样恒时随行这些佛陀,成为他们的首批眷属和殊胜弟子,并祈愿自己获得利益众生、广弘深广法门的威猛力量。
我们现在很想度化众生,可是能力有限,经常找不到所化众生,即使找到众生,可是不但度不了他们,自己反而逐渐进入对方口中,即将被他们的魔力“度化”,最后拼命往回逃跑,有这个危险性。所以我们要发愿:但愿未来诸佛出世时,自己如法承侍这些佛陀,在这些佛陀面前听受妙法,获得弘法利生的能力。
在《大悲经》中,佛陀对阿难说:“我灭度后,此贤劫中当有九百九十六佛出兴于世。拘留孙如来为首,我为第四,次后弥勒当补我处,乃至最后卢遮如来(胜解佛)。如是次第汝应当知。阿难,于我法中但使性是沙门污沙门行,自称沙门形似沙门[6],当有被着袈裟衣者,于此贤劫弥勒为首乃至最后卢遮如来,彼诸沙门如是佛所于无余涅槃界次第当得入般涅槃,无有遗余。”由此教证可知,我们这些人与贤劫未来诸佛有甚深的因缘,因此大家要发愿:当贤劫其他如来出世时,自己要恒时依止他们,得到弘法利生的威力,最终度化无量的众生!
第六偈是为一切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而发愿。
一切贤劣业系众有情,此生命终往生极乐刹,
获得无量光佛语授记,智悲力之威势愿圆满。
愿凡是以善业和恶业与我结上善缘和恶缘的有情,此生命终后都往生极乐世界,获得无量光佛的授记,并且圆满智慧、悲心以及度化众生的能力。
法王一辈子就是这样发愿的,我们也应如是发愿:愿凡是与我结缘的众生,不管是结善缘还是恶缘,此生命终后都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后阿弥陀佛以妙手摩顶加持,以金刚语赞叹授记:善男子,过去汝曾发菩提心,未来汝将转生某刹土,在彼刹土示现成佛,佛号为何。如《文殊师利发愿经》云:“愿我命终时,除灭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国。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往生净土后得到阿弥陀佛的加持和摄受,之后具足悲心、智慧和能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佛陀具足了照见万法实相和差别的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对一切众生都具足犹如慈母对独子般的大悲心,还拥有度化无边众生的能力,如果我们也具足这些智悲力的功德,这才是真正的佛子。
在座各位不同程度地具足这方面的功德,这就是长期学习佛法的作用。如果没有学习佛法,不可能具足智慧、悲心和能力,通过长期的学习,跟世间人比较起来,大家对万事万物有了新的认识,对与自己关系好与不好的一切可怜众生也能时常产生悲心,而且有度化他们的能力。所以有些人还是很不错的,通过自己一个人的智慧、悲心和能力,也能饶益许多众生。
有时候我在想:依靠法王如意宝等传承上师的加持,现在许多人懂得了佛教的真理,对大乘的菩提心有所体会,也能尽心尽力饶益不懂佛理、充满邪知邪见的众生,这些现象非常令人可喜。前一段时间,各地的菩提学会搞爱心活动,看到许多人的善举,我内心也有成就感。所以上师的加持确实很重要,通过上师的加持,很多人对佛法有所认识,对大乘的菩提心也有所感悟,这样内心有所转变,行为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大家千万不能退失信心,也不能生起怯弱心和畏缩心,哪怕能让一个众生生起善妙的心,我们也要勤奋努力。即使遇到失败,也不应该气馁。如果是为了自己而奋斗,不成功可能心里不是滋味,但为了利益众生,即使不成功也没什么后悔的。
依靠大恩上师的愿力和加持,如今我们有许多利益众生的机会。虽然每个人的能力、发愿和因缘不同,但多多少少都能做一些事。大乘佛法对整个世间有无比的利益,如果我们能用各种方法让人发菩提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世间的价值观是什么?就是觉得有钱有势、有吃有穿才算成功人士。其实这是很颠倒的,成功人士不只是有吃有穿,《萨迦格言》中说:“平日不为利他想,此人行为如牲畜,唯寻自己之吃喝,岂非牲畜亦能行?”所以,即使畜生也能解决自己的生活,这没什么了不起的,真正了不起的就是有能力有因缘时尽量劝化众生学佛,宣讲净土的功德,让他们发愿往生净土,最终令自他得到真实的利益。
第七偈是为兴盛佛法、众生安乐而发愿。
无垢圣教兴盛常住世,无偏众生享受胜利乐,
意中所愿恒时唯有此,祈赐谛语加持成办之。
无垢的圣教兴盛并长久住世,无偏的众生(不仅是亲友等关系好的人)享受殊胜的利益和快乐,我心中恒时所愿的唯有这两件事,祈愿诸佛菩萨以谛实语加持令其成办。
这就是圣者的所愿。《普贤行愿品》中的所有大愿归结起来,也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这两个愿是有联系的——如果佛法兴盛,则众生自然会得到快乐。《地藏十轮经》中说:“如如意宝珠,随所愿皆满,如是三乘法,能满众生愿。”因此,如果想让众生快乐,就要兴盛佛法,如果佛法不兴盛,众生即使暂时快乐,也不可能有长久的安乐。为什么我们常说要以佛法饶益众生?就是因为有了佛法,众生才会自然而然拥有快乐。如果没有佛法,人们的经济再怎么发达、知识再怎么提高,也不会有真实的快乐。所以佛法是众生安乐的源泉与根本,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清楚。
各位有识之士一定要大力弘扬佛法,这就是对众生的最大布施。《佛所行赞》云:“佛说一切施,法施为最胜,人斯行财施,行法施者难。”一般行财施的人比较多,很多人能给钱、给物、给地位,但是作法施的人很少。真正观察起来,现在有多少人能作法施?确实非常少。本来法施是对众生的最大饶益,可是愚笨之人却不知此理,今天你给他一万块钱、一千块钱,他觉得:这个人对我太好了,给我这么多钱,我永远报答不了他的恩德!可是如果对他作了一次法布施,他却没有感恩之心。
既然法布施如此重要,所以我们应该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愿一切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广转*轮,使无边的众生得到利益。
最后是普愿世界吉祥圆满:
祈愿一切众生生存因,圆满四德宝藏皆成就,
遍寻不得违逆与衰败,善妙光照三地增吉祥。
祈愿一切众生生存之因——四德宝藏[7]悉皆圆满成就,在整个世间周遍寻找也找不到违缘和衰败,善妙的光芒普照三界,增上吉祥圆满,一切人天获得快乐。
跋文:
如是于中土金刚座,菩提树庄严之世尊法座前,阿旺洛珠宗美所言,愿诸佛菩萨加持如是成就。弟子索达吉由录音整理成文,并亦如是发愿。善矣。铁马年九月十日。1990年11月29日。
1990年,法王如意宝到南亚弘法:首先抵达尼泊尔,再去印度北方的达兰萨拉,然后去印度南方南卓高级佛学院,在那里用两个月时间传讲《定解宝灯论》,之后去不丹将近二十天,朝拜了莲花生大士的圣地,随后又回到印度朝拜四大圣地:释迦牟尼佛降生、成佛、转*轮、涅槃的地方[8]。法王如意宝到金刚座后,带领我们开了普贤云供法会,有一天法王即兴唱了这首愿文,我用一个黑色的录音机把它录了下来,法王唱完后说:“我这次发的愿很殊胜,可以记录下来。”法王开许以后,我根据录音抄录了下来,形成了这个愿文,因此此法的传承是很清净的。
当时法王让我在跋文中写:堪布索达吉由录音整理成文,但我不好意思,便写成:弟子索达吉由录音整理成文。后来法王显现上有点不高兴,说:“人家南珠堪布在跋文中都写是堪布[9],你为什么不说堪布呢?”我说:“如果说堪布,我有点不好意思。”后来有一次法王又说:“这个堪布南珠怎么自己说是堪布?自己不能说是堪布,别人说堪布是可以的。”那时我想:幸亏我没有写堪布,不然现在又要挨批评了。
希望道友们经常念这个愿文。今后去一些圣地朝拜或者做完任何善法,念《普贤行愿品》需要十分钟左右,如果当时时间不够,可以念这个《愿海精髓》。我认为此愿文是《普贤行愿品》的归纳,《普贤行愿品》的全部意义都含摄在里面,乔美仁波切《极乐愿文》的精髓也在里面,所以加持力极大。我们学院的四众弟子经常念这个愿文,而且每次传完一部大法,都是用这个愿文来回向,今后大家也要经常用这个愿文来回向,这对各位有很好的缘起。
这次我们传讲净土法的缘起也很好:在第五册法本中,前面是《藏传净土法》,接着是《阿弥陀经》,最后用《愿海精髓》回向,这样就圆满结束了。依靠这样的缘起,很多结缘者应该有往生极乐世界的殊胜因缘吧!


思考题:
1、解释此愿文的正副标题。
2、简述佛陀身语意的功德。
3、解释“所有生世慧藏唯一父,文殊勇士欢喜而摄受,由从普贤行愿品所说,如海菩萨行愿皆圆满。”
4、解释“一切贤劣业系众有情,此生命终往生极乐刹,获得无量光佛语授记,智悲力之威势愿圆满。”
5、《普贤行愿品》中的所有大愿可归结为哪两点?这两点有何内在联系?为什么?
6、学了《愿海精髓》后,你有哪些方面的体会?这对你调整自己的发愿有何帮助?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1]六十种梵音详见《大乘庄严经论》。
[2]十力详见《入中论》。
[3]利他有行为和意乐两种:为众生做一点一滴的事情也是行为上利他,产生一瞬间的利他心也是意乐上利他。
[4]贤劫共有一千尊佛出世,其中人寿六万岁时拘留孙佛出世转*轮并示现涅槃,人寿四万岁时迦那迦牟尼佛出世转*轮,人寿两万岁时迦叶佛出世转*轮,人寿百岁时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转*轮,所以在贤劫千佛中已经有四尊佛出世了,未来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出世。
[5]位于菩提迦耶,据有关经典和论典说,贤劫千佛都在那里示现成佛。
[6]这里的沙门包括出家人和居士。沙门有修善的意思,所以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在家居士,从狭义上讲则专指比丘比丘尼和沙弥沙弥尼。
[7]四德宝藏:即财富、妙欲(色声香味触法)、胜法、解脱,前二者是世间安乐的因与果,后二者为出世间安乐的因与果。
[8]佛经中说,如果朝拜这四大圣地,五无间罪也能清净。
[9]法王在尼泊尔开取的伏藏法《项带金刚橛》是堪布南珠整理的,他在后面的小字里自称堪布。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