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3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6-7-16 08:40
標題: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3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般若之体 第一义谛二谛 八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般若经600卷其中一品是金刚经,般若经是释迦牟尼佛第二会直说,第一回释迦牟尼佛,然后讲般若,中间全是小乘教法,释迦牟尼佛用二十二年时间专谈般若,证明般若这个问题是非常大的,所以般若到底谈什么呢?其实就是谈我们本来面目,诸法实相,所以释迦牟尼佛谈般若,一般他是谈八不,我把它(般若之体)写下来,大家看一看:第一义谛,二谛,八不;释迦牟尼佛讲法无非这三个是它的实相:般若之体第一个是第一义谛,也就是讲空性;如来第一义谛是什么?就是真如实性,真如实性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就是个圆圈,这个圆圈是什么呢?寂照双亡:寂者:涅槃;照者:妙用二谛:胜义谛与俗义谛;八不: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垢不净、不来不去;整个意思是一个,但是解法不一样;我们先看看第一义谛:寂照双亡,寂照双亡就是讲我们本来的真如实性,有人说我们要证大涅槃,有人说我们要行菩萨道,但是在真如实性里面,这些都不存在;也就是说涅槃的本体也是虚妄的;因为涅槃就是生死,生死跟涅槃是不二的,都还在九界范围之内;只有离开这九界,涅槃与生死了不可得;十方诸佛,涅槃之体,分成四相,自性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与常住涅槃;自性涅槃就是阿罗汉,无余涅槃就是无生涅槃,就是菩萨,不住涅槃,不住生死,无住无所住,不离众生但无所住,就是说不住在生死这一边,不住在众生这一边,不住涅槃这一边;这也叫涅槃,叫无住涅槃,无住涅槃无处不在;不管是哪个涅槃,还有个常住涅槃;常住是十方诸佛住的地方,所以呢从自性涅磐一直到常住涅槃,在无量寿经里面,涅槃本身就是一种法用,也就是佛陀救度众生的一种方便,涅槃本来是无所得的,而涅槃与生死相当于胜义谛与俗义谛之说;二谛是方便教化众生来讲的,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方便救化于众生,一种文字的表达;
第一义谛
第一义谛完全是没有文字的,也没有生死也没有涅槃;唯有大圆镜智,哪个里面是寂照双亡,寂就是涅槃,照就是生死,而照是生死,涅槃与生死了不可得,哪里面是没有众生的,也没有十方诸佛,也没有菩萨,也没有众生,寂灭之处,所谓寂灭还是方便之说,哪个地方不可思议处,所以在哪个牵牛图上面最后就是:寂照双亡的状态,什么都没有了;这个是什么东西呢?这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这就是你的自性;这个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明了这个涅磐的方便说,才能去会这个不可思议境界)。等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东西就会显现出来。无一法不依此。我们现在六道轮回的生死,没有哪个东西不是从那个地方出来。但是那里面呢,也没有一些东西。就像水起波,但是水永远是水,水绝对不是波,波应众生显,水永远是水。这个水的本性呢,它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你认为有波,这个波是众生的心。但是它的体还是清净的水。它本体是水。对于教下来讲,在经典上说,生死、涅槃是本来具足的,一切法界由第一义谛出,但是不染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常在哪里呢?第一义谛常在不可思议处,不是用我们的眼睛所能见得到,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见不到的,彻底的离开识,离开你的意识。以识现九法界,就像菩萨以化身示现于众生,以觉悟的意识叫化身,迷惑的意识叫做业报身。我们被无始以来的业报身,三种业报,不能够清净于它。第一个就是烦恼的障碍。哪种烦恼呢?就是贪瞋痴慢疑,边见、邪见、我见、戒取见、禁戒取见,五种见,叫知见烦恼。首先有贪瞋痴慢疑这五种顿使,这顿使能生无明,这叫惑。因为贪瞋痴慢疑这五惑,迷惑了我们,生出了邪知见。而这个邪知见造业,然后还复无明。所以呢,无明中造业又见无明,无明中造业见无明,重重无尽。
无明和光明同是一体所现吗?没有哪一个好亦没哪个坏?一念觉自无明出,此世界的体即是无明的体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它的体就是无明体。而无明里面呢,显现出整个的生死,六道轮回,乃至于十法界,包括佛菩萨和声闻,都是从那里面出来。没有无明就没有光明。所以呢,佛菩萨声闻缘觉都是从无明心里出来。因为无明能现光明,因为我们见到的光明,是因为无明。如果没有无明的显现,就没有光明的觉。所以我们这一念觉从哪里出来?是从无明里面出来。因为无明跟光明是相对而言,所以呢所谓的光明也是假的,所以呢十法界和无明是相应的。因为有无明才有菩萨的出现,有无明才有觉的显现,有无明才有六道轮回,才有我们现在学佛,追求觉的概念。如果没有无明,就没有十法界,就没有佛菩萨。所以呢佛菩萨声闻都是从无明中生。一旦你见到了第一义谛法,回复到第一义谛的时候,无明即灭。无明灭,光明同时就不存在。为什么呢?在大圆镜智第一义谛里面,什么都没有,真正的是没有照没有觉,没有涅槃没有自性。所以涅槃自性都从哪里出来呢?都从无明里面出来。所以呢,一般人呢,不了解,不知道这个道理,认为有涅槃可得,有生死可去,不知道生死涅槃皆是空中之花,了不可得。把这个东西当作是可得。佛菩萨也好,众生也好,十法界也好,都是了不可得,都是从无明相对中灭。
所以呢,无明能生光明,能生大愿,种种东西,都是从无明。一旦你究竟成佛,这个世界和佛的法界,都成为虚妄,不真实。但是有大菩萨常在无明之中,常住在无明之中,叫常住涅槃。诸佛常住在涅槃,菩萨常住在涅槃,干什么呢?为度众生故,为利益众生故,安住在这个世界。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没有度尽,菩萨一般发心都不会把众生舍掉,不进入那种寂照双亡的状态,往往是安住在利益众生的大悲心体里面。
第一义谛法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是一个纯理,是一个道理,全部的理,没有任何事。无不从此出,但是也不可执着那个地方是归,你有归的那个心还是错误的。那个地方无所归,还有个归的体的话,还不是一个实体存在吗?你想一想,我还要归到第一义谛里面去,第一义谛是了不可得的。第一义谛不可思议境界,不可以用我们的思维来所归,因为有所归的话,又犯了一个毛病,所以那个地方第一义谛,那个不可思议境界是言辞道断,只有意会不可言谈,就像禅宗里讲,言辞道断的。你说归也是错,你说不归也是错,那怎么办呢?大家想一想?怎么办呢?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知道了就可以了,我们知道那个第一义谛,一切众生都在那个地方显现出来。我们知道了那个理,大圆镜智那个理啊,我们现在所有的思维都在那里面,但是那里也不生障碍,那个镜子不生任何障碍。什么东西到那个地方都是寂灭的,寂照双亡的状态。就像一个人一样,飞机到一个真空状态里面去,出来以后几百年过去了,问他怎么出来的不知道,但是出来以后呢还是那么年轻。我们都七八十岁了,他出来以后他认为呢,咦,怎么这个时间这么好过呢?一秒钟刹那时间就几十年过去了呢?问他这个是什么力量什么能量,他搞不清楚。
涅槃是错,空是错缘起性空是错,时空都只是错觉?真正的大圆镜智(第一义谛)是什么状态?
在那个境界,一刹那时间就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彻底的进入到觉的意识。没有对立,没有迷和觉的对立,就不存在。所以那个地方是什么呢?就是一个纯理,一个道理。那个理是不可思议。但是那个东西,我们现在每秒钟和你那一刹那几百万年都是一体的(时间空间都是个幻相)。我们现在一秒钟,一个小时,都是以那个为根本。但是那个东西呢不是因为我一百年或者刹那的一念,刹那的一个点和我过八十年这个时间,这个时间都是那个体。但是那个体,没有什么八十年或者一刹那,它是不存在,寂照双亡是不存在。但是我们现在的这个时间和一刹那的时间,都不离开这个。所以你现在过一秒钟,我们每秒钟过的这个刹那刹那,是我们意识的分别。但是它是不可思议的,离不开那个体。所以我们现在,我们的本体都是寂照双亡的状态。我们现在的每一秒钟,八十年和那刹那的一秒钟,其实在第一义谛里面是一体不二的,那个里面没有什么八十岁九十岁,也没有一个刹那,都不存在。它是一,不是二,它不是涅槃,也不是生死。涅槃一刹那和生死的相续,生灭灭已寂静为乐的体,寂灭的状态,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思维了那个体才是真实的我,所以我们现在流落这个法界,任何一个人的那个体,都是那个大空寂,那个空寂是不可思议的境界,彻底的离开言辞。我们讲空,还是犯了个错误。我们讲性空,还是犯了错误。我们讲相有体空,还是犯了错误,还是缘觉菩萨。缘起性空,这个缘起性空的概念还是菩萨的境界。你说涅槃生死,还是我们菩萨或者佛的境界,但是那个地方呢,彻底的超越了这个,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不可思议的境界。那个境界只可意会了。你意里面意识到了,啊,原来大千世界无非是一个大圆镜智,大圆圈。所以我们有寂有照,都是在胜义谛和俗义谛里面所安立的。就是说,寂照双亡和寂照的体,还是胜义谛和俗义谛建立观察的体。但是寂照双亡的状态,寂就是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就是涅槃;照就是生灭之相。生灭之法,无生无灭之体。我们讲到这个境界的时候,一般人认为是境界很高了,不错了,但是这个还差一点,还要过去,那个才是叫大圆镜智。所以从这里面可以看得出来,佛陀第一义谛,不可思议的境界。
寂照双亡的状态?诸佛菩萨、涅槃生死、六道轮回无一真实
所以我们思维一下,寂照双亡的状态。寂者是一行三昧,照者是一相三昧,还是在菩萨道里面,只是一个三昧而已,只是一个正受而已,只是你内心正受而已。但是这个正受还是众生的因地。我们从这里面超越这个大圆镜智的体,就像能含的种子,能含的田,我们转识叫大圆镜智,转藏识,转为大圆镜智。这个大圆镜智,什么东西在里面,我们把藏识转为大圆镜智的时候,那里面就是一个圆圈,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你要是不能转,就变成藏识。什么叫藏识啊?所有的东西堆在那个地方,到那里面去以后呢,就像仓库一样。而这个仓库,尽虚空遍法界,你是成佛的境界还是六道轮回的生死,还是涅槃,都在这个大圆镜智里面。你把这个东西都种在里面,将来都要开花结果。只要你没有到寂灭双亡的状态,都有将来的果报的。但是如果你真正进入到寂灭双亡的状态,就没有果报了,因果都不存在,没有因果了,彻底的一体性,叫胜义谛,也叫第一义谛,就是言辞道断的状态。我们应该要知道,我们本来就是第一义谛。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什么东西呢?就是涅槃跟生死是了不可得。把你这个佛菩萨在你理念里面认识到,诸佛菩萨、涅槃生死、六道轮回,是不真实的。我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不应该去执着,很简单的,因为我们理念上知道第一义谛是什么了。所以在你脑海中建一个第一义谛的觉性,你应该知道。
天天喊修行嚷着精进的人,其理上本就没会到第一义谛;有没有一个绝对灭除先世罪业拨除一切业障的方法?
所以在此世界,第一义谛不可思议之妙法,我们一般凡夫在业报里面,在惑业,惑障、业障、报障,惑障就是贪瞋痴慢疑,我们在无明中,我们凡夫把这个生灭,有佛可成,有涅槃可证,我们天天修行啊,我们要行菩萨道啊,天天发菩提心啊,一类的东西,谈般若都是不存在的。这些东西在你心中,一般人听了就会惊恐。作为我们每天都在学佛,每天在打坐修行,到最后面这些东西都不能要,那我们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害怕,一般人听了这话非常恐怖,那么多的修行到最后面什么都没有了,他非常恐怖。对于六道轮回生死的人呢,特别是修行到这个时候,讲般若因缘不成熟不会讲的,乃至于有很多人会退心。为什么呢?这个珍贵的法是为发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体会到的。也就是说,你今天听到这个东西,应该是建立无上乘,最上乘的法,不是一般的人所能接受的。听这个法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听这个法的人他能够相信的人,此人先世罪业皆当消灭,一切业障皆当消除,连佛菩萨都了不可得,何况众生呢?更了不可得。众生因为有种种业障障碍了,听到这个话会受惊恐,然后内心非常恐怖。所以呢,闻金刚经者,是人不惊不怖不畏的话,此人是真实弟子,不可思议的人。这个人能够把这个东西听懂了,他内心不惊不怖的话,此人有大善根,不是一佛二佛出世,是无量劫前在佛面前已经种了很大的善根,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实知实见。
什么是真正的三皈依?上殿三皈依的真实境界?为什么会老在大殿的门品跨过来跨过去?而不能安住于法?
所以般若智慧这个体是不可思议的。我们不断的会在上面,以后你念经的时候,你内心都是无牵无挂的。比如我们上早晚殿,大家到底是用什么心在上早晚殿的?其实只有两个心,一个心就是生灭之心,就想:我要发菩提心,皈依佛,一句话思维一下进入到里面去,都是这样的思维。其实这个文字的思维,然后进入到这个体里面都是错误的。皈依佛,念念觉就是皈依佛。在觉性里面,你知道万法皆空,这个体性你已经明了了,就是皈依佛。皈依法,这个世界都是平等之相,一切文字,一切众生都是平等之相,所以叫皈依法。皈依僧,每个字念了听了以后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内心很清净,叫皈依僧。所以我们在皈依的时候,你念完的时候已经皈依了,为什么呢?你安住在平等的法里面,安住在觉里面,安住当下这个清净里面。你懂不懂里面的意思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你已经安住在法里面修行了,所以我们行住坐卧,念念觉,念念平等,念念清净,这个叫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你从文字上思维,其实还是从门外往里跨,你天天跨,天天跨,跨来跨去,都在门外门内跑来跑去的,你为什么不进来呢?你天天念,但其实你就在门前门外的跨来跨去的,你就是进不来。所以,念一次就跨个来回,念一次就跨个来回,其实你根本就没有进来。但是你进来了以后是什么样子的呢?进来以后,宇宙法界本来是空性,本来是平等性,宇宙法界在念念之间清净之处,明明了了,很清晰的,不打妄想,当下的体。你这样的去念,你内心中无有障碍,那你这堂课下来以后,就是真正的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了,所以很清净的下来,这样是住在法里面了,这叫住法,住位。你这个皈依的体只是信位啊。你信位还不一定呢,你还从不在体里面进入到体里面的一个过程。
怎么安住到法里面去呢?安住于法是何行态?
现在众生呢,看经典,这个经典是给我讲开示的,讲了半天,放了以后就没有了。然后讲一部经典,啊,我又觉悟了,又进来了。所以看书的时候呢,就想觉悟了,不看书的时候呢,就没有了。所以你老是在门边跨来跨去的,就是不住到法里面去。现在众生说实在话,不觉悟的原因在哪里?就在门边跨来跨去的。他不知道怎么安住到法里面去。因为你不住法里面去,比如我现在跟你讲法,还有什么想法呢?我思维什么呢?一个,我住在大空性里面;第二个,我住在平等里面;第三个,我字字清晰的跟你们讲,我很清晰,不打妄想。这当下本体是清净的,这个就是皈依僧。念念之间,我在讲法也好,走路也好,都安住在法里面。这个叫做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叫做安住于法。你不断的住在法里面,你要住到法里面去,你不能够老是在门口跨来跨去的。你思维它的意思,净空法师说:为什么要做早晚殿呢,早上起来就告诉我们要发菩提心,早晚殿念一遍叫你回忆要发菩提心,要行菩萨道;晚课是忏悔业障,你一天做了好多坏事。他就不住法里面去,他把这个东西呢变成一个教学的方式,然后我们怎么去做人,……其实安住法里面,哪有什么人不人做呢?全部是佛法。你皈依佛法,就住到法里面去就对了。所以我们一天到晚,一定要住到法里面。
六祖大师的珍贵不在于他的悟,而在于他的住?
所以上早晚殿的时候,我现在跟你讲的时候,你觉了,觉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六祖大师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他跟别人不一样的,不是悟的体,是他住的体。悟,我们都可以悟到这个道理。但是能住下来的人就比较少。所以六祖大师一闻到这个东西,马上住进去,就像我妈妈现前了,我马上跟妈妈在一块,他一天到晚都跟妈妈在一块,所以这个人才叫圣人。这个人他就现量上马上心开意解,非常的清净,跟法性融成一体。这个世界对他来说,那么平等,那么清净,那么自在,那么安住,那么无住,那么无体,那么无相。但是我们不是的,我们听了以后呢变成逻辑,变成思维(这是最大的行持误区,99%的人难以越过这个误区)。
常福法师实践大方广佛华严经的一段经历,六祖大师开悟后在猎人队住十五年干什么呢?
就像我过去学华严经一样,我天天看华严经,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就不住。我知道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跟华严是相应的,我也知道这个道理啊,但是我不住。这个道理我很清晰,但是我做我的,法是法,我还是我。这个法我都懂,但是我跟人家讲的时候,也都通达。比如这个凳子就是色声香味触法,把凳子拆开就是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华严的流露。所以这一切法都是华严境界。我也知道啊,但是我自己独立的我跟华严境界产生一个距离,强行的拉开,然后我还是我,华严是华严,跟我没有关系。所以看华严的时候,讲那个道理我都会讲,但是我自己不住到里面去。我自己还有我自己独特的思维,有我自己的想法,就是跟华严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叫我去讲华严经,我才不去讲呢,我要自己打坐啊,修行啊,搞这些东西,跟华严就是不能相应。其实道理非常明了。所以,明了这个道理,理上解了,不能代表你事上已经落入了。而六祖大师不同的,一听到以后,他就不再思维,就住到里面去了,他住到里面去永不再变,他那个心非常纯洁,因为他是一个樵夫啊,没有那么多的杂心,没有那么多的名利欲望,非常纯洁。知识多的人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所知障碍,他不能够非常纯朴,安住在那个法上面,他讲那个道理,他自己不住到里面去。一旦住到里面去,砍柴啊,放牛啊,打猎啊,对他来说,都安住在法里面,没有任何障碍。他在法里面住了一十五年,在猎人队里面,在干什么,就是炼这个法,就是炼他这个心。所以他这个心明了以后,十五年之间,在猎人队里面来炼他这个心。
此世界中:哪个是你的刀?哪个是你的石?哪个是你的关?
那我们不讲明了,我们现在明了都还没明了,拿什么炼呢?不知道拿什么炼。有人明了了不肯炼,有人明了都不明了,他怎么炼呢?所以不明了的人没有东西炼啊。你叫他闭关啊,他没有东西怎么炼呢?所以都是乱搞的,只是种一点善根而已。他没有得到体,怎么炼呢?所以呢,我们在生活中来炼我们这个心。所以我在第一次讲的时候讲告诉你,娑婆世界,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切境界,就像一个磨刀石一样,让我们在这里磨刀。那我们要会磨,这把刀一定要拿到,然后在这个石头上磨。所以这个世界就是一块石头,我们要学会磨这把刀。不磨的话,这个刀永远是钝的。过去的禅师开悟以后,十年二十年不动心,安住在里面不动心。我们在师父面前,是不是找到了那把刀?是不是知道了这是磨刀石?找到了这个磨刀石,找到这把刀。你不要离开这个境界另外找磨刀石,找不到了,因为磨刀石就在你当下。你没有找到这把刀,你也很麻烦。所以这个刀跟磨刀石要相应。所以我们这个世界是个磨刀石,十年磨刀,二十年磨刀。
自度:何时可以开始自度?如何布局自度?不自度会如何?
过去的禅师,四祖在三祖面前住了多少年?二十年、三十年间,不离开师父。在干什么呢?就像六祖大师在猎人队住了一十五年,他为什么要住一十五年不出来呢?其实啊,这里面有他的奥义,就是炼他的心。就是说,他明了这个道理以后呢,就自度去了。先是他人度,祖师来度,后来他就自度了。我们还有一个自度的过程啊,你不能说自度的过程不要了,马上就悟道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大家听了这个道理,证明这个世界是磨刀石,就感受到道的珍贵。出家修道,这种念头在你内心中彻底狠心,大勇猛之力,舍去世俗之念,舍去世间这些无聊之事,舍去世俗的那些无聊的事情,敢于在道上面来下一番功夫。所以呢,听了这个话的人,内心中要生出感叹,要有修道的想法,知道这个心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出家就没有白出,就感觉到自己有事可做,有道可修。不要搞到最后面没有道可修了,就麻烦了。不要被业障迷失,什么业障呢?就是贪瞋痴慢疑种种知见,建立了我们的无明,而这个无明会造出业障。因为无明里面我们要求解脱啊。一个人无明啊,就很痛苦啊。因为痛苦,他就要造业啊。而这个造业,这个叫业报,所以叫业障。而这个业到你面前,比如我们这个身体,我们要吃喝拉撒,这些都是属于业障,这个身体都是业障,这个是业障之体。如果你这个业障,佛教讲叫业尽情空,如果你业尽了,你情也就空了。如果你情不断,业就不空。所以我们要把这个业,把这个烦恼障给转掉,烦恼障转过来就是解脱。把我们的业障转过来,就是智慧,情转为智慧,叫般若德。我们的报障,就是生死六道轮回的报,男女,这个叫报身,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叫报身。这一报,下一报,再下一报,我们现在这个叫报身,想我们改变这个报身都很困难,转报身为清净法身叫法身德。我们这个身体叫报身,佛陀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身体呢?那个报身是清净法身,叫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所以呢,转三障成三德,把三种业障转过来,三种德就出来。
胜义谛与俗义谛,有意识即不入胜义谛,离开俗义谛没有胜义谛可立
所以呢,第一义谛我们要明了。第二个是二谛,就是胜义谛和俗义谛,这两个都是在众生因地来说的。因地会果地,是有言辞来表达的,了解第一义谛叫胜义谛。不离开俗义谛建立胜义谛,胜义谛不违背俗义谛,俗义谛不违背胜义谛,胜俗不二,就像木头跟凳子一样。木头叫真谛,桌子叫俗谛。真谛是什么呢?真谛是跟觉性相应的,跟空性相应的。俗义谛呢,跟法性相应,法性平等故,这也是菩萨功德的显现。我们修这个有什么作用呢?可以显现出来我们的德。在这个世界,可以显现出来这个法身。第一义谛里面有种种德行,种种道德。真谛跟俗谛的中间是什么?中观思想了。真观、中观、俗观,三观,是天台三观。天台三观的中是什么呢?中是靠两边的。六祖大师说,你讲有我讲无,你讲无我讲有,不是有三十六对吗?我们众生呢,不偏左就偏右,我们修法的时候,要不就偏到空里面去了,要不就偏到有里面去了。所以呢,我们现在的思维,只要我们有意识,它就有思维,有思维就偏,不进入胜义谛。胜义谛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胜义谛、俗义谛不二的时候,就变成妙用。如果你胜义谛跟俗义谛有二,这是分别,就变成凡夫。所以胜义谛跟俗义谛,就是真谛跟俗谛分开来了,显成就是识;不分开的时候呢,就变成智。
智有几种?一,大圆镜智,一切法用都在大圆镜智。大圆镜智叫根本智,就是你一念的觉性,你内心明了的这个体,那是不可思议境界,就是你现在了解第一义谛这个体。这是什么呢?就叫做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是对于我们众生来讲的。在佛陀的果德上面讲,大圆镜智,无智亦无德啊,怎么来了个智的名字呢?所谓般若即非般若,是名为般若。如果你认为有个大圆镜智,建立了一个大圆镜智的概念,大圆镜智方便立名而已,对我们因地上面来说的,方便立名的,但是在果德上面来讲,没有这个名字。所以大圆镜智本身就是第一义谛不可思议智,那是不可思议的地方,但我们方便立言叫大圆镜智,又叫做根本智。所以这个根本智你得到,叫做胜义谛。俗义谛叫后得智、一切种智、方便智、无师智,这种种智,都在后得智体里面。所以总的来说叫后得智和根本智。在胜义谛里面和俗义谛里面,转识成智很重要,转识成智一定从果德上面感应出来的,并不是我们有这个智。所以我们转藏识成大圆镜智。在大圆镜智建立的时候,第二个叫平等性智。像第七识叫平等性智,第六识叫妙观察智,五识就是眼耳鼻舌身叫成所作智,成就所作智。什么叫成所作?跟空性相应以后叫成所作,就没有眼耳鼻舌身意,是名眼耳鼻舌身意,那个就是成所作智,不可思议智。
智是从果地回到因位的一种显现,不是从因地修到果地的所得
我们所谓的平等性智、大圆镜智,什么叫平等性智啊?一般人认为说我们这个法界都是空性的,有空可得,这个叫做智,然后我要去证它,这个是错误的。从因地往果地走的这个智,都是凡夫的思想所建立的。这个智都是从果地回到因位得来的,比如妙观察智,我们的妙观察智是什么?一般人说妙观察智是什么?就认为说,我看到这个东西,我不执着了,叫妙观察智。你不执着了,也就是不在乎的意思,你不在乎就变成偏空,而这种偏空,比如我放生但是我不执着了,你是偏空,就是说你做这件事情你不珍贵。而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妙观察智你执着它,但是你知道这个无比珍贵,获得法的这种信心。而这种法的信心,就是说,你执着你在妙观察智,你做这件事情完全是佛做,根本不是我在做,这个才是妙观察智。如果你认为我做我不执着叫妙观察智,你这是个偏空的思想,你只是说,我放弃。比如,妈妈我孝敬她,但是我不执着于妈妈,但是我又孝顺她。其实你应该我努力的去孝顺她,我非常执着的去孝顺她,但是我内心中建立佛的知见,是信心里面,第一义谛唯信独达,是信里面建立的,并不是你的行为里面建立的,并不是你意识里面建立的。你意思是说,我不执着了,我不执着了,那是你的意识里面发挥的,你的意识怎么能成智呢,是你的识在起作用,不成为智。如果那样讲的话,那佛可以对我们无所谓了。
那阿弥陀佛叫妙观察智,怎么叫妙观察智?不了众生心啊,不能满于众生愿望,因为佛陀能了解一切众生心啊,不会说我不管了,我是空的,他不是这样的。那我们的众生往往把妙观察智呢当作是我们的意识里面发挥出来的,不知道妙观察智全部是果德上面过来的,你只有意会到佛陀的第一义谛法,才能够了解世智。如果你不了解阿弥陀佛的第一义谛法,对于世智永不现前,永远不会有的。在你了解第一义谛的时候呢,世智在个人的境界里面显现。这个世智是个人因地上有关系的。比如有人遇到阿弥陀佛,像佛遇到阿弥陀佛可以见一大千世界,菩萨遇到阿弥陀佛可以建立种种神通自在,像天人见到阿弥陀佛立即会发菩提心成就无上的种种变化神通,或者证阿罗汉、斯陀含果位,那我们见到阿弥陀佛讲经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不可能跟他一样。就是说,每个人无为而有差别,每个众生的境界不一样,但是无为的体是一样的,但是境界各有不同。
所以我们这个大圆镜智,比如阿弥陀佛的妙观察智能接引无量无边的众生,那我们跟阿弥陀佛在一块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起法用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益众生呢?只要你不是八地菩萨,到了八地菩萨你闻到阿弥陀佛就起法用,但是你现在闻到阿弥陀佛怎么也得不到法用,只有证量上面得到八地菩萨,你闻到阿弥陀佛获得佛的功德,那是位住八地,并不是证量八地。是信位上的,住位上位住在八地,但是在你证量上来讲,你还是一个凡夫。所以你不要以为说我闻到阿弥陀佛就是证量上的八地菩萨。如果证量上的八地菩萨是什么样子的呢?把佛的功德变成是你的功德,可以马上就受用它,你就可以把佛的这个宝贝拿出来然后就发给大家,就像那个太子一样,可以把国库的金子拿出来发给众生,但是我们能做到吗?我们不能够把佛的功德拿出来发给众生,我们做不到,完全是佛起作用,因为你是识,用识在做事,识是虚妄的。在佛的功德之中,这个都是佛的功德,你可以把佛变成你的用,你就是八地菩萨了。现在还不是你的用,彻底的凡夫。就是我现在讲法,彻底的是乘着佛的力量,但是到了八地菩萨,你建立愿的时候呢,你可以改变它,比如我在讲法的时候,我可以现种种神变,但是我们现在讲没办法。到了八地菩萨,可以随意拿着佛的功德来用。因为你没有建立证量。所以呢,从胜义谛和俗义谛,就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和成所作智,都在俗义谛里面。大家紧紧记住,胜义谛、俗义谛合一的时候,才叫做智。在你分开来以后,全是识。所以我们到底有没有智慧,就看你胜义谛跟俗义谛能不能相吻合。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