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第二十四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6-7-8 20:52
標題: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第二十四集

第二十四集
因为佛在世时,也可以这样的因缘的,现在南传佛教还是这样的因缘,大家都很欢喜,当时。没有人明显地表示反对,因为我一个一个说的。后来,我说谁剃呢?大家说还是您老人家来剃吧!剃就剃吧,然后把三衣一搭,大家唱个赞,拈个香,庄严一点,这一唱不当紧,唱到一半,大家不唱了,就是因为这个—心生嫉妒!不唱了!但是在下面都是说可以,可以,初发心我们都赞叹、随喜!但是到事上就不行了,当时我拿着刀子,也不知道是笑还是不笑,反正是说出来那个味道。
佛是如语者。这不是指责哪个人,这个时代的因缘就是这么个样。我们平时还不在乎,但一到事上,事一现前,一看别人讨便宜了,就受不了。
今年来了几个初发心,好几个出家师父都给我说:不能让他们这么便宜。我说那怎么办?让他受三年苦?吊他三天?他们发心剃头,作个行同沙弥。大家种种心态表现得炽盛得很,啥呢?不能跟我一样,我要比他胜一筹,跟我一样那还了得?出家人人能出,只要发心、只要六根具备,都可以出。但是现在的人不喜人向善、增上啊!种种阻拦,种种善巧干扰,其实就是妒嫉,心生嫉妒。
由彼众生,未断我爱
什么我爱呢?我有圣法,别人不要学。末法时代的人占有心极强,世间占有不能成就了,要占有佛法了,那可能吗?更不可能!你这个梦做得大了!
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入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
你看跟净土法门相应了,跟《大集经》相应了。佛告诉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希望成道,无令求悟”,不要让他开悟不开悟的,不要在这个地方引导他。
唯益多闻
要给他说开悟,他光在多闻上下功夫,何以故?
增长我见
徒增口舌,我老感觉我自己有这么一个罪过、过失,常想闭口。念南无佛法僧,念诸佛的教诲,给大家读读文字,真是不敢发明其它因缘,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
禅那这一法最为方便了,就是欲入寂静、至静,你也可以把这放一放,于诸三摩钵提幻化自在,你也可以先放一放,直归断烦恼方便,就是不染不住,所谓地觉性无著是为方便,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样的运用方法极为善巧。
念佛法门也是这么运用的,你念佛,你也不能得到个什么,你也是没有什么开悟的,也没有什么理解的,只是说舍报往生,现世安稳,现世你就是一个心念了——我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人天福报我也不求,我也不执着,我也不求开悟,我也不求多闻,随缘,但以念佛作为唯一的归依,往生作为唯一的成就,不作其它因缘,报佛深恩,知佛深恩,直发菩提心,劝发菩提心——简单!这个地方烦恼自然地消除,特别快。学净土法门,断烦恼的确是很快的。
未得令得,未断令断
因为啥呢?断烦恼这一法是最直接的。你烦恼是不是薄了,爱憎是不是歇心了,在爱憎上是不是慢慢地淡泊了;人情也淡泊了;种种贪欲,包括对法的贪欲、开悟的贪欲,是不是淡泊了;热恼是不是减少了?
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
的确,末法时代这些事情真是厉害,贪、嗔、爱、慢炽盛,谄曲嫉妒炽盛得很。不是诽谤大家,我自己感觉亦是这样,我常观察这些因缘——见人善者,生喜者少;见人倒霉了、堕落了,龇牙咧嘴笑的人特别的多,情不自禁的人特别多。很糟糕,这个地方就是没有学佛,这就是烦恼炽盛的人。
彼我恩爱,一切寂灭
寂灭也就是禅那,禅那也可以断除烦恼,断除烦恼也就出生死海,末法时代这个最方便了。
净土法门为啥单提名号?你单念一个名号、单念一个真言,其它不顾,本来就是寂灭相,就是喜悦相,就是断除烦恼相,就是超越相。因为你这个地方没有嫉妒,也没有贪嗔爱憎。它没有爱,这个地方他没有法爱,你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说我爱阿弥陀佛,不可能的,你爱不起来,他没啥可爱的;你说恨,也没啥可恨的;念久了,才知道阿弥陀佛尽虚空徧法界,是个光明藏、是个佛性真实、是你心地本源、是无上觉路,是断烦恼最方便下手处罢了。
佛说是人,渐次成就
末法时代,这个地方最方便。
许多人现在求神通,这概念一发,基本上都会有天魔或者小妖魔鬼怪早就把你记上号了,等因缘一熟,就占有你的生命;有人追求威德、怪异,都被这一类所摄;有的人追求开悟,很多相似的因缘随之而来就产生了,不入实利呀。
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这样的人可以作善知识,引导我们断除烦恼,使我们在断除烦恼因缘上运用,在远离爱憎上运用,这样的可以作善知识,不堕邪见的善知识。
这个地方不让你往生极乐世界,不让你断烦恼,不让你开悟、多闻,这个地方也可能是方便,也可能是误区。要小心!末法时代的根性与总体业报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
若能归悟刹,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刹,先去贪嗔痴。法爱不存心
对法执要消掉,不消掉不行。
渐次可成就
要不然法爱一样可以成为恨,人家要坏你的法的。所以在一些传承教化上就反复地告诉我们,说法之时不要坏人的我、我所,如果坏我、我所,对方就会起嗔恨心。可以使他的我、我所转化,就是有一个接度,要不然他突然失控了,突然把他的我、我所打碎了,他就会起大嗔恨心,产生诽谤。所以,多作接度。
好比有人喜欢神通,你也可以给他说个真言,说个手印,说念这样的真言可以得神通,给他个接度;然后告诉他,神通也只是个方便,没啥意义,也是个幻化的接度,神通不敌业力,你要接度可以。你要直接把这个因缘一坏,或者说直接呵斥,对方就起嗔心!就象他刚盖好一个房子,你把它扒掉了,外面一下大雨,他会被雨浇掉的,痛苦不堪。这是个接度因缘。
下面这两句话特别重要。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这两句话要当口诀念一念,你修法也好,做人也好,那真是烦恼少呢!以前我把这两句话当作座右铭跟着我,到哪里都对照。别人骂了,念这两句话: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别人赞了,亦复如是。你无有我,赞、谤有啥意义啊!八风无所吹处,任它起!
要不然有个法相、我相、爱相、利相、悟相、涅槃相、如来相,什么相只要立起来,这八风都能吹得动,八种恶风都可以使你团团转。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
要是这样的人——远离爱憎的人,可以作为亲善友。亲疏概念,拉眷属的人不可作善友,这决定是恶知识。小帮派,小体系,有亲有疏,那就有占有、就有排斥、就有取有舍,非真实利益。这个地方会破和合因缘。现在的人多搞这种——这个人是我的好朋友,这个是我的亲人,那个地方的我反对。所以我们过去出家人要求:出家要离家千里,干什么呢?先把亲疏因缘从我们心理上去掉,再视一切众生为亲人,你就有善巧了。
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你要有所求,有所取舍,非无上道业。念南无阿弥陀佛,法界同生,光明遍照,这是阿弥陀佛名号的本来功德。
释迦佛在《阿弥陀经》上讲何为阿弥陀——彼佛光明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是故号为阿弥陀。这个讲的都是同等利益,平等利益,清净利益,本来就是大菩提心。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本身,就是南无菩提心,就是运用菩提心,运用平等智,运用这种功德。所以不假修持,自得善利。直接得很,远离爱憎,不离亲疏成就无上道业,舍弃差别,直归平等觉!
十、普觉菩萨启教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
上面讲四相,现在说禅病。
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
佛法的确是使我们得一个大安稳,大休息,大利益!
“普觉”,这样的名词多好啊!
世尊!末世众生,
末世众生,讲我们这个时代。
去佛渐远,贤圣隐伏
到我们这个时代,贤圣少有出世,这是必然的。
邪法增炽
这不是我们说的,佛在经典上都是这么授的记,是这个时代的象征。
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
这都是要命的地方,这都是我们下手的地方。越讲越直接,把一些理论的东西,慢慢都筛完了,现在干脆直接给你讲怎么做就对了!
令彼群盲
不是骂我们,人不获大般若之智、平等智,两眼就是盲,睁着眼睛看不见路,鬼打墙。
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
普觉菩萨,哪个普觉啊?哪个菩萨呀?问问自己。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谘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
何为无畏?知道依什么样的人学法,学什么样的法,怎么样修行,去什么样的病,发什么样的心,这就是无畏道眼。把这些都搞明白了,你的确能生无畏。为啥呢?不堕邪见故,不走邪路故,成就正果故。这样的文字,的确对我们末世众生太重要、太重要了!
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著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藐三菩提。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住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
什么叫现尘劳呢?生活在这种烦恼的末世,与末世众生同一运作。《楞严经》讲四种清净明诲,佛呵护诸阿罗汉、诸大菩萨,亦是这样的住于末世,对众生实施教化。
示有诸过
并不是完人出世了,不是,还有种种的过失,但是主要的因缘是赞叹梵行,对种种清净行持赞叹。
不令众生入不律仪
即不令众生破威仪戒。有些人说没有戒,跟这个是背道而驰的;有的人说,做什么,随便做什么,甚至佛法,都是背道而驰的;这不叫善知识,是剜人眼目。这个要依经教,若不依经教根本没有个标准的。
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我们都知道,出家人的戒律都是威仪戒、三聚戒。末法时代的人一般要没有律仪,没有威仪摄护,自己说自己有佛法,早已不知骄慢、狂妄到哪里去了。
释迦佛反复说,“我灭度之后汝等依婆罗提木叉为师,此是汝等大师,如我住世无疑”。但是现在人说没有戒、没有佛法,就要灭释迦佛。释迦佛说,汝等以戒为师,现在人说没有戒,就是扼杀我们的师,使我们学法无由。
末法时代最强的,就是这样的一类魔眷属,先破佛法的根——戒根。为什么呢?戒为无上菩提本!若丧失菩提心一切善法都是魔业,《大方广佛华严经》反复讲这句话,说丧失菩提心一切善法也是魔业。那你怎么护持住菩提心呢?戒律是菩提之本、菩提心之本。现在人欲灭佛法,先要剜根本啊!
末法时代,这样的眷属——波洵眷属,用佛法、相似佛法来害人眼目的人极多、极多。象在密教来说,无论哪一类的菩萨修持,以哪一类的因缘修持,不依别解脱戒——七众解脱戒(编注:菩萨戒是优婆塞、优婆夷、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比丘尼等七众戒之外的别解脱戒,它涵盖了七众戒;又超胜了七众戒)你都不能出离生死苦海,这是决定的,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但现在许多学佛法的人,一张嘴根本不要戒,说我心里干净就对了,你干净个什么?自我标榜我相,爱憎分明就是干净?破佛律仪,看人持守律仪,就说人是小乘,说人被戒缠缚,种种诽谤就现前。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说得很简单。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
现在学佛法不要根,但求末梢,不要律仪、不要戒律,单去求法,不知道法必然建立在戒律的因缘上才能行持,若不如是无法可行,皆是邪法罢了。若没有戒律,佛法如何区别于外道?我们好好地审视、审视。
戒律有威仪戒,有摄善法戒,有摄众生戒,从根本上一说,都是无差别的。摄众生戒,主要是菩萨戒所显发。摄善法戒主要是我们的本分戒,好比说居士有居士戒,在家菩萨戒有在家菩萨戒,出家菩萨有出家菩萨戒,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奴各自有各自的戒律。这种戒律就是各自的本分。这种本分,依本分而行,可以生种种善法,使众生远离诽谤。若不如是,法益无由、解脱无由,你怎么能生善法呢?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说狂言狂话:我不要戒,我不受戒我也有戒,狂得很。
佛法不是这个,佛法不是骄慢的东西。佛法是真打真的,平平等等、清清净净、光光明明的,无有高下,但这决定于严格的戒律行持才能发明的。那你说我不要戒能不能发明呢?不要戒,本具戒的人那是大善根人,这样的人有没有呢?不具戒而不出其规,还是行戒。
藏地有活佛,有喇嘛,他们转世之后,还要严格地施教。这次去丽江,见一个活佛,这活佛已经转世十世了,我们就问过这个事情,我们不太知道藏地转世的因缘,请他给我们讲讲这个转世施教的因缘。他说,进寺简单得很,先磕个头,念个什么,磕个头,拿个鞭子打你,往死里打,管你活佛不活佛,你过去的善根是过去的善根,这一生还得好好从头学起,一点都不差!他们五六岁、七八岁就被选为这种因缘,就来施教,严格得很!许多活佛都不干,不愿意干,说活佛不如修行,太苦了,就是这个意思。后面的一般都看到他们荣耀了,给他磕头供养,不知道他受的因缘、行持的因缘,他们都用过功夫的,受了些苦难。
但我们汉地狂妄的人多、自以为是的人多,实际啥也不是,或者有些过去相似的因缘,自己就胡扯八道。佛法不是那个。
象班禅、达赖这样的大喇嘛,他们转世的时候,那教育都极为严格的,有戒师、有论师、有经师,要求是极为严格、极为严格的。好比说一天让你背六十颂,不会背就是打、罚,没有啥好说的。但是打也是有仪式,也不是随便打的,但主要那样的因缘还是要打的。
有人看过近代冈波巴的录相,上完功课就要出去要跑一圈,像疯子一样,压抑!孩子小啊!很小的孩子要背诵很多东西,要学习很多东西,他虽有宿世的善德,也不行,必须要学习,从头学习,这是决定无疑的。要不然发生不了功用,所以说学佛一定要认认真真的。
“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成就无上菩提。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骄慢,况复抟财妻子眷属,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
现在见到这样的人唯恐他能多活两天,现在的人不喜律仪、不喜戒律,就是不喜释迦、不喜释迦的正教诲。稍有人提倡戒律,压力都大得很。种种诽谤,就象泼大粪一样。作为人情上来说,受不了。但的确,这地方很利害,末法时代就是你做罪恶之事、相似佛法,那捧场的人多得很啊!真是没有办法,所以说不惜身命啊!
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
所谓地行、住、坐、卧叫四威仪。
乃至示现种种过患
他并不是说是完人,完人是佛。声闻还现种种习气,唯佛一人方尽习气,就是完人,无有过患。许多人求善知识,不是求善知识,是去看别人的过失去了。开始慕名或者听到一些因缘,我们汉地的人这样对待藏地的喇嘛是比较多的,开始看到或听这神奇那神奇、这转世那转世,还欢喜,但一看到习气,就诽谤,结果不得法益,欲升反堕,就是那么个因缘。
心无骄慢
真正的善知识决无骄慢的因由,这个骄慢的因由都是没有的。邪慢的人,自以为自己有福、有慧、有修持的人,多是波旬眷属、修罗弟子,天魔所摄,或者说一些鬼魔入心、大力王入心的人,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就是如此之类。觉醒者,可能还有善根因缘,不觉醒者,堕落无疑。
况复抟(tuan)财妻子眷属
就是聚集财产、妻子眷属。对这样八种不净,象我们出家人说的八种不净。现在许多人拼命地搞庙子、搞眷属、搞财产,这皆非佛法利益、善士所行。但是许多人都在给我们设这样圈套,挖这样的陷阱。搞庙子是为了搞道场,当然跟这不是一类。搞庙子是为自己养老,为自己安稳,为自己搞眷属,一定是这一类。
末法时代的出家人多被这个地方毁灭,因为这样的人稍有佛法相似因缘,许多魔宫就会震动,这些魔罗就会派自己的子女、子孙来设种种爱憎因缘,使这样的人堕落!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万刹。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
假设于善知识处不生起种种恶念,就能发生这种利益。
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
那善知识若不离四病,亦非真善知识。下面说四病,所谓地作、止、任、灭,这是末法四病。末法时代的人多说此四病为四法。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
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因为圆觉性无起无作,非垢非净,非是作起所能发生,所以发这样的心是一种病态。这样的发心就是病态。象文殊所发那个无上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得不碍再发,就是这个地方,一见一启用以后,尽未来际再也不会重复,他不是说反复地作,不可能的,你一作永远就是运用这种善巧功德利益了,不需要再重复地启用,因为它尽虚空徧法界,徧于一切时、一切处,这样的利益无有间断。这是一病。
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槃
这话说得多么相似,中道行者啊!
涅槃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
我们现在能不能说这样的话呢?很少有人能说这样的话呢!这虽是病,但这也有佛法份,这不可怕!但是这样的话,现在人都很少能说,从心底涌出来,已经很少了!但是还是病态!
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末法时代要于求理上发生利益,极难、极难。不破无始无明就是一个黑漆漆的桶子,箍住你,你心里怎么都没法发明,你再去思惟,再去理解你也无法发明,到这个地方就壅塞。
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心地,这个地方不破,所谓地无始无明的人根本没法认识,就是突破这样的因缘,根本没法突破。到这个地方就止这个地方,求于顽空,多堕顽空,没法再往前运作了。所以说名为病!
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
所有的这些言说、假设、法益的举起,你一沾染、一运作、一作意、一有所得,就失掉了,清净的法性就丢失了。但对我们这些薄地凡夫来说,这太稀有了。我们往往到这个地方就迷闷,迷闷就是不知所以然了。一般我们要是把这个文字改一改,就可以欺骗任何人了,因为不是大彻大悟的人,说这是佛法,大家一心不疑。但这都是病态。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