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6-5-24 12:32
標題: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会
一念莲华生命关怀与和谐社会
“一念莲华”这个蕴涵着提升生命内涵的社会服务理念,近年来,逐渐被台湾地区部份经历过亲友生死大事的丧亲者所认知。这是一个创新的佛教名词,既广义地表达了对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灵净化与提升的关注,亦包含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怀。并关键地指称对于社会人群之生死大事,依佛教理念所提供一系列从临终关怀、舍报助念、中阴引导、乃至于丧亲者悲伤辅导与心灵支持的社会服务。本文探讨“一念莲华”生命关怀理念的推广与实践,对于社会和谐所具有的正向意义。
一、“一念莲华”的意义与内涵
“一念莲华”的内涵:
“将生前的心灵革新,扩展到临终、舍报、及下一生之生命全程关怀与灵性照顾。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以清净的心,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关怀生命、关照生死,让生前、死后两无忧悔,让生者、亡者两无遗憾(1)。”
这样的定义指出“一念莲华”在平日是要以“净化的心”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而在他人面临生死之际,则是以关怀生命、关照生死的慈悲心,提供临终者及其亲人灵性照顾,使去世者及尚在世的亲人,都能得到生命的安慰而两无遗憾。
“一念莲华”的“一念”,是指自觉的清净心,要以犹如莲华,不染贪瞋痴慢妒等五毒的心念去净化、面对自我生命,并以佛法中,“莲华”所代表的大悲意涵,以觉他、利他的菩提心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生命的终点—正是无限希望的起点。在病人临终之际,让他对生命重新生起希望,以无畏的态度面对死亡,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来生,这便是生命关怀的积极意义。在病人临终舍报之际,帮他念佛持咒,让他在舍报的最后一念,眼见佛像、耳闻佛号,从而心中忆想于佛,则此生才一结束,下一生已于极乐净土开始,继续他更美好的生命旅程。”
死亡是人生之大苦,在佛法上也正是轮回升堕的关键时刻,“一念莲华”透过对极乐世界及弥陀宏愿的介绍安慰临终者,使临终者由对死亡的恐惧、绝望状态,转换为愿生净土的积极自我提升,与对死亡无所畏惧的超越心境。
人死之后的去向,有三种力量来决定他的上升或下降(2):
(1)随重,随着各自所造的善恶诸业中的最重大者,先去受报。
(2)随习,随着各自平日最难革除的某种习气,先到同类相引的环境中去投生。
(3)随念,随着各自临命终时的念头所归,而去受生六道,或生佛国净土
“一念莲华”在平日以清净菩提心自觉利他,一方面可以减低本身恶业及习气之影响力,另一方面亦可以积累善根福德回向极乐的净业资粮。而在临终,则强调要掌握此生最后一念,与阿弥陀佛临终接引的愿力相应,如《佛说无量寿经》中佛告阿难:“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一念莲华”在生命终极关怀的实施重点,则为要求协助即将临终舍报者,让他“眼见佛像、耳闻佛号,从而心中忆想于佛,愿求往生”与弥陀愿力感应道交,而达到随念往生净土的此生终极圆满。
二、一念莲华生命关怀的推广与实践
以下就“一念莲华”依佛教理念所提供一系列从临终关怀、舍报助念、中阴引导、乃至于丧亲者悲伤辅导与心灵支持的服务,说明其对社会和谐的正面意义。
“在台湾为生死大事默默努力的宗教团体与个人有很多,都很令人尊敬与赞叹!其中由诺那、华藏精舍,所推动的‘一念莲华’理念与实践,多年来以24小时全年无休的义务精神,平等慈悲的帮助任何一位需要临终关怀或临终助念的个人或家属;2001年台湾约有12万多人往生,其中约有1万2千人,曾接受过诺那、华藏精舍‘一念莲华’的服务,亦即该年台湾每10位往生者,即有一位曾接受‘一念莲华’的服务;就现代生死学的学术研究或教学来说,‘一念莲华’实在是一个值得我们从现代生死学的角度来认识及学习的范例之一(3)。”
诺那华藏精舍“一念莲华?生命关怀”助念方法,包括了临终关怀、舍报助念、中阴引导、乃至于丧亲心灵支持的服务。
对于请求协助的重症、临终者家属,助念志工会前往医院予以慰问,并以善巧方便对重症、临终者及其家属表达佛法对于生死的看法,以及介绍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的胜妙庄严,以改变临终者及其家属对死亡绝望的态度,转换为积极求生净土的光明心境,尤其强调家属应在病人临终舍报之际,让他在此生的最后一念,眼见佛像、耳闻佛号,心中忆佛,愿生极乐,以帮助他掌握最后一念,与弥陀愿力相应往生净土。
而对于已舍报的求助者,助念志工会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志工到达现场时,携带陀罗尼往生被、恒河金刚明沙等佛门法宝提供亡者使用,并对家属提出能符合亡者往生利益的建言。例如至少八小时内不触碰遗体,或送入冰库,以免亡者神识尚未离体,受到极大的干扰而起瞋念烦恼影响去处。家属亦应尽量避免在亡者身边哭泣,否则将使亡者情恋不舍,而障碍往生。接着志工邀请家属一同为亡者助念,志工助念内容除在舍报八小内轮班助念,并有劝慰亡者应如何往生的口语导示。整个助念过程乃至法宝提供,都是完全免费,不接受丧家任何金钱或物质的回馈。在八小时圆满后,通常建议家属仍应继续助念至舍报12小时。
除此临终关怀及舍报助念外,诺那华藏精舍并提供亡者家属参与每月举办两次的中阴共修法会,共修的内容融合了净土法门与西藏度亡经关于中阴时期的导示,并请求家属应在中阴49天内,每日为亡者作中阴引导文,并继续为亡者念阿弥陀佛及观音六字大明咒,以帮助亡者往生极乐或善道。
“(一念莲华)临终一念往生助念比舍报后助念,费力较少而且成效较大…….诺那藉此机会与各地大医院洽商,协助其成立佛堂及往生室。藉由医院佛堂的成立,除了让病患有所依托、与医护人员做佛法交流之外,并进一步与他们携手推动‘一念莲华生命关怀’系列活动及协调配合‘一念往生’助念之实行。甚至藉由往生室之设置,让所有在医院面临人生终点的病人,都能获得死亡之尊严与生命升华的喜悦。……2008五月四日缅甸‘纳吉斯’热带风暴和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难发生后,他们于五月十七日周六下午一点半紧急发起‘全省分舍视讯及网络联机中阴共修’,广邀同门师兄、莲友、曾接受助念的亡者之家属和社会大德,一起为不幸受难的亡者中阴助念(5)。”
推动医院成立佛堂的做法,在台湾已被生前契约业者吸收,而与医院合作设立往生室之类的空间,成为医院人性化服务的一环。而透过网络的虚空间,连结一群发心助念志工,在固定时间,对不受空间限制的中阴身罹难者助念,这也是创举。诺那华藏精舍自2008年五月至今,每日晚间7~11时,仍不间断地继续进行网络助念。
在“佛教助念于丧亲者走过悲伤之探讨(4)”文中指出佛教助念对于亡者家属达到了悲伤疗愈的功效,因为佛教助念形成一个“可以想象的死后存在”,导引之生死信念如“死亡不是永远的结束”,给予丧恸中希望与支持,使亲人死亡的悲伤能转换成亲人即将往生到一个很美好地方的心像。而助念历程中助念人员无私的付出与陪伴,亦提供了丧恸中的社会支持,接受过助念协助的丧亲者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在经历佛教助念后,除了原来悲伤经验转变外,原有之生命亦产生了转化,如:生命哲理有了启发,生命触角亦能延伸到自我生死的反思层面,产生回馈付出之心去服务他人,随之生命视野也扩大了,终究步上复原之路。”
结论
“一念莲华”生命关怀提出以清净的心,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关怀生命、关照生死。并指出“改变生命,必须从平常的言行思想做起。生命中多一个好的行动、好的话、好的念头,则多一个善业,生命便会更好一分。若多一个伤害别人的言行思想,则多一个恶业,生命便更恶劣一分。若能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乃至每一个念头,都不要伤害别人,都总是利益别人,如果生命中充满的都是纯善的业,则想不变好都不可能了。改变生命,要由现在每一念做起。而要决定生死,则必须在临终最后一念来把握(6)。”
如果人人都能以清净的心,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关怀生命、关照生死,对于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然有其正向意义。倘若人人能如此,则无须等待死后,这个世界就会像净土一样美好。
参考文献
1. “一念莲华”生命关怀教育手册(2008),金刚赠经会,台北。
2. 为甚么要做佛事,圣严法师,法鼓佛学小丛刊。
3. 陈锡琦(2004),从生死学的观点探索“一念莲华”对现代人的意义及其未来展望,华藏世界,41,104-109。
4. 谢雯婵,佛教助念于丧亲者走过悲伤之探讨,发表于财团法人佛教莲花基金会,第七届“临终关怀研讨会”,台北。
5. 张宝珠(2008),“正德西方莲社”与“诺那华藏精舍”助念方法之探讨。南华大学96年度生死学系研究所硕士论文。
6. 智敏 慧华金刚上师临,终一念往生(1999),金刚赠经会,台北。
作者简介:
陈声汉,中华佛教居士会副理事长。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