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關於提婆達多得到神通矛盾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Dicky
時間:
2016-4-6 08:02
標題:
關於提婆達多得到神通矛盾問題
在五分律中表示,提婆達多的神通是由阿難教授,是因佛陀不肯教,但在五分律中卻表示,他的神通是佛陀教的,兩者為什麼會有矛盾?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6-4-6 08:28
佛法中經典一開始沒有文字記載,是用傳頌的,在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某些細節不一致的情形,如般若心經是觀世音菩薩向舍利子所說的,但《大般若經》裡,在〈學觀品〉有與心經幾乎完全相同的文句,但不是觀自在菩薩所說,而是佛直接向舍利子所說的。
因此我們當「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
作者:
Dicky
時間:
2016-4-9 12:26
請問是否有可能提婆達多在佛或其中有被記載教提婆達多神通的幾位尊者在第一次被教神通後,中間又因其心不正而失去神通,其後又再捧找其他幾位再教他,中間又因其心不正而又失去神通?
作者:
Dicky
時間:
2016-4-9 16:09
因提婆達多得到神通的經過是有不同4段事件背景和教他的人分別有4位,末學便推測這4件事是先後發生,中間可能提婆達多學會神通後又因心術不正又失去,其後在往後三段事件背景再分別找佛陀或其他三位尊者教他神通
又或者4段事情背景是同一時間發生,只是同時有佛陀與其餘3位尊者分別有份教他
因如果4件事中只有1個為真,這豈不是其餘三個是假,但是,這4個典藉都是受祖師大德和普遍正信佛教徒公認,而且均被祖師大德印證編入大藏經,如果其餘三個記載的事件是假,這樣恐怕會令人對佛法信仰生疑
作者:
Dicky
時間:
2016-4-9 18:46
另外,如果以不可思議的說法,末學之前不記得看過那部經典或一位大師開示,佛菩薩能在同一時間以示現不同境界同一時間說不同的經典,這個說法末學不記得,如果師兄知道,請告訴末學,佛陀是否可能在不同境界中作出不同做法?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6-4-12 08:23
提婆達多異譯作「調達」 ,「提婆達兜」;譯義為「天授」。他出身於釋迦王族,是「多聞第一」阿難的 兄長。
家以後的修學生活,如『十誦律』(三六)說:「調達於佛法中,信敬心清 淨。……出家作比丘,十二年中善心修行:讀經、誦經、問疑、受法、坐禪。爾 時,佛所說法,皆悉受持」。『出曜經』(一五)也說:「調達聰明廣學,十二年 間坐禪入定,心不移易,誦佛經六萬」。從三學的熏修來說,提婆達多是著實難 得的!他的戒律精嚴,是不消說的了!廣博聞持一切教法,實與阿難的風格相同 。
特別是專修禪定,引發神通。他的學習神通,諸部廣律一致記載。可能意樂不 怎麼純淨,懷有競勝與誇揚自己的動機。但禪定與神通,雖不能徹底,也並不容 易。
神通要在禪定的基礎上,加以方便修發,所以提婆達多,初夜後夜,精勤不 息,經常度著禪定的生活。『西域記』(九)還記有「大石室,提婆達多於此入定 」呢!
可惜他不曾能以真實智證入法性,不曾能位登不退,所以會以一念之差而 全盤失敗!佛所以說:「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數;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數; 神足飛行者,亦是世俗常數;智慧成就者,此是第一之義」(『增一含』四三‧四)。
因此提婆達多修定而發神通,因神通而化阿闍世王子,這才 受到利養恭敬,引起索眾破僧。
依『銅鍱律』,『四分律』(四),『五分律』(三 ),修定發通,是從釋尊學習的。有些人覺得:如不教他發神通,那不是不會破 僧嗎?釋尊怎麼會教他?為了說明與釋尊無關,有的說:釋尊不教他,五百大羅 漢也不教他,阿難以親屬愛而教了他(『十誦律』三六)。有的說:是從阿難的和尚─ ─十力迦葉學習的(『根有部苾芻律』一四;『根有律破僧事』一三) 。照這種想法,如不讓提 婆達多出家,不是更好嗎?因此有的說:釋尊不許他出家;後來他自剃鬚髮(「 賊住」),從破戒比丘修羅陀學習的(『增一含』四九‧九)。傳說不同,只是為了滿 足凡夫淺薄的想法
。其實,從佛學習而得定發通,有甚麼過失呢!
只是後來提婆達多醉心於權威,妄自誇大,受了利養恭敬的損害。
如佛在拘舍彌時 ,最初發覺提婆達多的用心,就告訴比丘們:「芭蕉、竹蘆,以實而死;駏驉懷 妊,亦喪其身;今調達貪求利養,亦復如是」(『五分律』三)。「利養恭敬」,或 說「名聞利養」、「名利」,是引發提婆達多破僧的因素。說到貪求名利的過失 ,約可分三類:
一、出家後,一切為了名利,那是「形服沙門」。這種人的罪行 昭彰,是不可能造成破僧罪的。
二、有些出家人,多聞持戒,精進修行,不失為 清淨比丘。但德望一高,利養不求而自來。名利一來,逐漸腐蝕了精進的道念, 有的變得生活糜爛,甚至墮落不堪。對這類比丘,佛每以「利養瘡深」來警策。
提婆達多與上二類不同,是屬於另一類的。他受到利養恭敬,受到讚歎,不免得 意忘形,不再認識自己,而自視越來越高。於是,更精嚴,更刻苦的修行,更能 將自己所得的施散給同學,而追求更大的尊敬。根源於我見的主宰意識(慢,權 力欲),越來越強,覺得自己最偉大,僧眾的統攝非自己不可。這是領袖欲,是 從王家尊敬──利養恭敬所引發的。
提婆達多的破僧,作新佛,立新教了,但並 不如預期的理想。因為在釋尊授意,經舍利弗等採取對策後,提婆達多就完全失 敗。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