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親見本尊,見到什麼-竹慶本樂仁波切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6-3-14 08:38
標題: 親見本尊,見到什麼-竹慶本樂仁波切
其實,你要做的就只是放輕鬆,去感受,然後放下
執著,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在學習蓮師教法的過程中,我們所感受到的一切相,無論是快樂的、痛苦的,或是中性的相,各種的體驗,都是我們自身共業和不共業的顯現。這些顯相,如果我們僅是感受它,從相的本質上來說,並不會帶來什麼問題。
那問題是在什麼情況下造成,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舉例來說,如果你走進植物園,你可能會看到很多熱帶的植物、花朵;花,它的本身沒有問題,在你看到花、感受到花,而還沒有給它任何的概念或標籤之前,也不會有問題,純粹只是種很美妙的體驗。
那麼,問題在哪里?問題在於我們的貪欲和執著,我們的心總是想要執著它、得到它或佔有它。就像看到一款新推出的電腦,具有許多新的功能和零元件,在看到電腦的這個當下並沒有問題,但看到之後,你的心就會開始起心動念,開始執著它。
執著的苦,並不在於執著的本身,而是在於我們對所執著的人、事、物生起了佔有的貪欲,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我們所有的概念,各種的妄念分別或貪執,就是我們痛苦的根源。
就像一整排美麗的花,即使你只是想擁有其中的一株,但當想到將它帶回家照料的麻煩,就可能會產生痛苦。
我曾經種過一盆很漂亮的蘭花,還將它擺在房間,為了維持它生意盎然的樣子,每天幫它澆水,但後來花卻死了。自從擁有的那一刻起,就是你頭痛問題的開始!要如何維持花朵的新鮮、令它長久綻放如初次見到它的那種姿態?如果想要每分每秒都盡情享受到這朵花所帶來的喜悅,應該怎麼做?可惜的是不管你再怎麼盡力、費心照料,花總有一天會枯萎,並帶給你更多的痛苦。
在偈文的前段提到:
「就讓它顯現吧!就是單純的顯現。讓它安住在無我、無有我執的當中。」
(情器世間諸法雖顯現,令其安住遍尋無我處。)
這並不是叫我們閉上眼睛或躲到一個黑洞裏去,來逃避或想辦法阻止這一切相的顯現;相反的,是要教導我們:享受吧!就讓這些顯相自由生起、任意展現──顯相的目的就是要顯現。
所謂的「雖顯現」,就是指我們在感受事物的那一刻,它所顯現的狀態,這是指外在的對境。
而「遍尋無我處」則是要我們將自己總是在執取、感知外境的心,安住在無有我執的自性中。其實,你要做的就只是放輕鬆,去感受,然後放下,讓所有的顯相及心念起伏來去自由,不要將它們占為己有。「令其安住遍尋無我處」就是說在這整個過程裏,你絲毫沒有執著的心,也不曾有過「這是我的」的想法。不必在理論上或是字義上花時間推敲思考,而是應該透過自己的經驗去感受、體會,從而理解其中的意涵。我們六識的對境,一切事物的顯相,就讓它呈現出其本來的相貌。以赤裸裸的心,去體驗這一切相,不要試著去阻止它、改變它、抓住它或佔有它。就算你想把每一樣看到的東西都帶回家,試問你能夠帶得了多少呢?家裏的空間畢竟有限。心也一樣,如果你可以輕鬆的安住在這樣一個無有執著的心境當中,享受這種自在的體驗,那麼世界當下就是屬於你的了。
心不執著境,境就無法干擾你的心。
帝洛巴大師曾經說過:
我的兒啊,任何的顯相都沒有辦法捆縛住我們,唯一能捆縛住我們的,是我們的貪欲和執著。
所以那洛巴啊,你要斷除你的貪執。
從佛法的層面來解讀,這偈子中談到了「無我」,即沒有這麼一個「我」。
在對境中,任何事物都是無我的,沒有所謂的「自性」。我們要能夠認知外境是心的顯現,它是沒有實質、是無我的,所有一切的本質,都是空性。關於對空性的見解,我們需要透過學習逐步的去厘清,同時,也可以藉由例如「緣起」等的方式去觀察空性。什麼叫做互為緣起呢?意思是彼此是相互牽動的,會觀待而生、依緣而起。當沒有一個「對境」的時候,就無法持著一個「能夠認知對境的心」;同樣的,當沒有一個「能持的心」的時候,也就無法生起一個「所持的境」、一個能夠被認知或被執取的境。
任何事物,都是互為緣起,互相依存的,無法自己獨立生成。很多時候,就算是一個很單純、剎那的念頭或心識,都需要依靠因緣和合才能夠產生,無法自己獨立發生。例如,我們的眼識,我們能夠看到眼前的花,除了是因為我們有眼球及各種的感受神經,也因為有了光線這樣的助緣,就像我的眼鏡,沒有了它我就什麼也看不到。
再舉個例,假設你走進超市,付了錢,買了一顆蘋果,你會不會以為這一顆蘋果都是憑自己的力量得到的呢?但事實上並不是如此簡單,這其中有無盡的、不同的因緣。要得到一顆蘋果,首先要有這個超市,還要有售貨員,他也必須將蘋果上架我們才買得到。再那之前,還得要請人開貨車甚至是利用航空貨甙岩幌湎涮O果從產地咚偷戒N售點,更別提果農種植蘋果了,氣候、人為、大環境等種種因素都必須考量。而說到種植蘋果,最基本的種子,也是因緣聚合才能夠產生的。所以瞧瞧你手上拿著的這顆蘋果,它並不簡單,因為它是很多的因緣聚合的傑作。
當事物互為緣起而產生時,就是空性了。
想要更詳細深入瞭解的話,可以透過修習堪布 竹清仁波切的空性五次第教法《空,大自在的微笑》(張老師文化出版),及閱讀創古仁波切撰寫的《開啟進入空性之門》(英文版,暫名),你會對空性充滿完全的瞭解與信心。
在那之前,先來唱一首講解空性的道歌──密勒日巴大師的〈中觀真實描繪〉:
若就勝義真實言,一切諸佛亦空無,無有能修無所修,無有地道無修證。
無有佛果無佛身,無有智慧無般若,因此涅槃不可得,無非名言假立耳。
宇宙三界所有法,或現堅實或變動,本來無生無有實,本體亦不可得故。
何有俱生之智慧,更無業力及業果,是故輪回名亦無,究竟之義如是耳。
嗟呼若無有眾生,何來十方三世佛,無因則果不成故,世俗諦中一切有。
輪涅諸法皆建立,能仁訓示如是雲,有法諸物之顯現,空無法性之虛寂。
此二體性本一味,無有絲毫之差別,自他同義不可得,一切雙融遍法界。
證悟如是境界者,不見心識見智慧,不見眾生見佛陀,不見法相見法性。
由見如是真理故,大悲之心油然生,神力自在無畏法,諸陀羅尼法爾成。
諸佛所有眾功德,如摩尼寶自湧出,此我老密證悟也。
藉由禪修回觀自己內心:還有「我」嗎?
這是密勒日巴道歌中,一首非常棒、解釋有關「中觀」見地的道歌。
當我們的心處在迷惑之中時,會以為很多事物它是真實存在、實有的。透過原子科學,我們才知道,這個我們曾以為無限廣大的宇宙,在未成形之前,不過只是一顆非常細小的粒子。而不僅是宇宙,一切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粒子所組成的,再細究,粒子又是由誇克(Quark)所組成的。科學家們透過現代物理學,不斷的在證實這世間顯相的虛有。只是顯相與空性這二者都是空,你沒有辦法把它們分開,就像我們眼前的這朵花,只要你曾經體驗過、感受過它,它的顯現就已經是空性了。沒有人能夠說出這個世界到底是什麼,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什麼,也沒有任何真尩拇嬖諦浴
當你試著去分析或觀察外在的任何事物時,絕對找不到任何實有的東西,如果以同樣的辦法,向內去觀察你的自心,也會發覺其實並沒有所謂「單一、獨立、永恆」存在的、實有的心。再者,如果要將六識逐一的細解來看,甚至會發現什麼識都找不到。我們常說要相信自己,但不時也會覺得茫然,懷疑自己「我到底是誰?」要如何定義自己?十年前的你覺得自己很聰明,但十年後的今天你回頭看,可能會覺得當時真是愚蠢。人的一生中,就是不斷的在定義自己,同時卻又因為找不到一個實有的自己而無法真正的去定義。雖然念頭總是不斷的在生起、在改變,但藉由禪修,我們可以回觀自己的內心,輕鬆的安住在無有我執的心境之中。還有這個「我」嗎?你很難找到的。
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提起不同的本尊,例如某個本尊祂的法相很莊嚴等等,你在心裏可能會幻想:那位本尊一定是很神聖又充滿力量。但事實上,講白一點,本尊不過就只是明空不二的一個顯相而已。所以密乘就特別強調,千萬不要將所觀修的本尊誤以為是一個有相的、實有的本尊身,因為如此的觀修不僅無法幫助我們成就佛果,反而會種下投生到下三道的業因。
蓮師說「能所二元悉皆淨化時,即本尊身明空不二也」,其中的「二元」指的是所取之境和能執之心;當這二者都是清淨的,而能令我們安住在無執性中,單純的、真實的去體驗一切的顯相,身在其中而不起貪執,就叫做「能所二元悉皆淨化時」。這時候的本尊身,即明空不二的本尊身,也是本尊身最真實的本質。我們若能透過無所執的心來觀修本尊,就是最究竟也最真實的「生起次第」的觀修了。
為了讓心得到完全的解脫,我們也可以向蓮師祈請:「貪欲已自解脫之上師,鄔金貝瑪尊內我祈請」。貪欲的意思是當「能執的心」接觸到「所執境」、能夠被執持的境時,在那個當下,你生起了執著,想要去佔有,這就叫做貪欲。例如透過你的眼識,你會貪著色法,透過你的耳識,你會貪著聲音等。在此,主要談的是看到的色法,即「如是眼所照見」,強調的是眼睛所看到的相。我們內心的貪著,大多是我們對於外在色法上的執著,也因此我們必須向蓮師祈請,祈求祂的加持。透過虔盞鈉碚垼玫繳弾熒跎畹慕虒c口訣,令我們的心能從貪執當中解脫,這種解脫是自然的,所以也叫做「自解脫」。蓮師本身就是從貪欲當中自解脫的,所以向蓮師祈請,追隨祂的弟子們也都可以從貪欲當中自然解脫。當你沒有了執著,此時一切的相,就都是本尊明空不二之相了。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