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味: 心理的回味與愛著,如「受味」,「味、患、離」。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1-12-21 12:28
標題: 味: 心理的回味與愛著,如「受味」,「味、患、離」。
本帖最後由 釋大寬法師 於 2013-9-10 18:51 編輯



味:
1.味道,如「舌味」。2.心理的回味與愛著,如「受味」、「味…患…離…」、「於色有氣味」。3.詞句,如「善味善義」、「異句異味」、「同味」。4.樂趣;樂味,如「少味多苦」。

句味:

文字與詞句。(相關詞「同義.同句.同味」)

地味:

大地初凝之味,像酥一樣的顏色,像蜜一樣的味道。

色味:

對色的回味與愛著,參看「色」、「味」、「味患離」。

味欲:

對欲的味著;心理對欲的回味。

法味:

即「正法的詞句」,參看「法」、「味」。

善味:

辭句正確。(相關詞「善義善味」「善義.善味」,參看「善義」)

覺味:

1.正覺之味,如「覺味、息味(止息之味)、道味(正道之味)」(相當的南傳經文作「解脫一味」)。2.受味,參看「受」、「味」。

味是味:

(如實了知)回味愛著確實是回味愛著,參看「味」。

味患離:

味即「心理的回味與愛著」,患即「因愛著而生起禍患」,離即「出離」,另作「出要」,為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的過程。(同義詞「味.患.離」、「味.患.出要」)



















【味 】



  瑜伽三卷十六頁云:可以舌嚐,屢招疾苦;故名為味。


  二解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頁云:於順樂受所有六處,有貪慾故;名味。


  三解 顯揚一卷十三頁云:味、謂舌所行境,舌識所緣,四大所造,可嚐物為體。色蘊所攝;無見有對性。此復三種。謂甘,不甘,及俱相違。彼復云何?所謂酥油沙糖石蜜熟果等味。若俱生,若和合,若變異。是名為味。


  四解 集論一卷三頁云:何等為味?謂四大種所造舌根所取義。謂苦酢甘辛鹹淡,或可意,或不可意,或俱相違,或俱生,或和合,或變異。


  五解 五蘊論一頁云:云何為味?謂舌境界;甘味,酢味,鹹味,辛味,苦味,淡味。


  六解 廣五蘊論二頁云:云何味?謂舌之境;甘醋鹹辛苦淡等。


  七解 五事毗婆沙論下十三頁云:諸所有味,乃至廣說。諸悅意者,名可意味。不悅意者,名不可意味。與二相違,名順捨處味。舌所嚐者:謂舌根境。餘如前釋。問:若嚐味時,為先起舌識,先起身識耶?答:若冷煖等增;則先起身識。若鹹醋等增;則先起舌識。若觸味平等;亦先起舌識。味欲勝故。


  八解 品類足論一卷二頁云:味云何?謂諸所有味,若可意,若不可意,若順捨處,舌所嚐。如是諸味,二識所識。謂舌識及意識。此中一類,舌識先識。舌識受已;意識隨識。


  九解 入阿毗達磨論上二頁云:味有六種。謂甘,醋,鹹,辛,苦,淡,別故。如是六種,皆是舌識及所引意識所了別境。


FROM:【法相辭典】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