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五法即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wiki [打印本頁]

作者: 釋大寬法師    時間: 2011-12-19 22:53
標題: 五法即 五戒 (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wiki
本帖最後由 釋大寬法師 於 2013-9-7 09:23 編輯

中阿含大品優婆塞經

舍梨子。云何白衣聖弟子善護行五法。白衣聖弟子者。離殺.斷殺。棄捨刀杖。有慚有愧。有慈悲心。饒益一切乃至昆蟲。彼於殺生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一法。

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不與取.斷不與取。與而後取。樂於與取。常好布施。歡喜無吝。不望其報。不以偷所覆。常自護已。彼於不與取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二法。

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邪婬.斷邪婬。彼或有父所護。或母所護。或父母所護。或兄弟所護。或姐妹所護。或婦父母所護。或親親所護。或同姓所護。或為他婦女。有鞭罰恐怖。及有名雇債至華鬘親。不犯如是女。彼於邪淫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三法。

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妄言.斷妄言。真諦言。樂真諦。住真諦不移動。一切可信。不欺世間。彼於妄言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四法
復次。舍梨子。白衣聖弟子離酒.斷酒。彼於飲酒淨除其心。白衣聖弟子善護行。此第五法。





五法
出處: 佛光電子大辭典


解釋:
(一)指五種迷法、悟法之本質。又稱五事、相名五法。據入楞伽經卷七等所說,名、相、分別、正智、真如稱為五法。名指於現象界所立之假名;相指有為法各自因緣而生,呈各種現象之差別貌;分別乃由上述之名、相二法起分別心,產生虛妄之念;正智為契合真如之智慧;真如(如如)即是一切存在之本體,亦即如實平等之真理。前三者為迷法,後二者為悟法。






(二)佛地之五法。又作理智五法。據佛地經說,五法係指清淨法界與四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於此所悟之真如理(前一)與能悟之菩提智(後四),包含佛之三身(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參閱「智」5009)






(三) 行之五法。摩訶止觀卷四下說二十五方便,其中欲、精進、念、巧慧、一心即為行之五法。






(四)俱舍論稱五蘊為五法。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五)五位七十五法之五位亦稱五法。即色法、心法、心所法、不相應法、無為法
(參閱「五法事理唯識」1115)
頁數: p1114
出處: 陳義孝編, 竺摩法師鑑定, 《佛學常見辭彙》
解釋:
楞伽經與唯識論等,把一切有為無為,有漏無漏諸法,歸納為五法,即一、相,即森羅萬象的事物,其形相各各不同;二、名,即依彼種種相,假設種種名,以作表詮;三、分別,即於萬物的相及名,思量之,識別之,於是有所謂大小、高低、美醜、是非等出現;四、正智,指無漏心心所,離虛妄分別,觀名相互為其客,離常離斷,如理而知;五、如如,由正智所證的境界,心境皆寂,一如真如的體性。此中前二是所變境,第三是能變心自緣其所變境,三者皆屬有漏法,第四是就法相正觀法性,屬於無漏法,第五是心境一如,湛然寂滅。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