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智諭老和尚佛七開示(七十九年第二期) [打印本頁]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6:07
標題: 智諭老和尚佛七開示(七十九年第二期)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7:34 编辑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一天 放下我慢隨順一切


佛七期間,大家要把作息時間記準,一切規定記熟。這樣才不會動輒得咎,一行一動有錯誤。千萬不可不守規矩,不守規矩,稱為剛強難調。


或許你認為「我個性剛強」,那不是剛強,是我慢心重。凡是規矩、時間要隨順。隨順,功德無量。隨順一切,才真正是剛強。


佛在經上說,修道人「性如調柔金」,這個話很有意思。大家都知道,黃金最調柔了。怎麼彎,怎麼是。可是你要知道,金最堅硬。換句話說,金最堅強。


我們念佛人,要學「性如調柔金」,你怎麼規定,我的念佛心不動。苦來了,樂來了,念佛心不動;是順是逆,念佛心不動。這樣最剛強,這是佛所教。


依法來講,這就稱為自己沒有個性。無性能隨緣。在法,為法性;在眾生,為佛性。


所以我們知道,調柔金有一個意思,告訴我們︱至柔就是至剛。至剛者能隨順一切。所以我們大家要記住,不可以有我慢心。


七天當中你能隨順一切,佛七一定有成就。你如果不能隨順一切,時時刻刻會生煩惱。你的道心就退了。所以你把作息時間記清,把一切規定、規矩記熟,這七天之中,你要放下我慢。


佛七你求的是什麼呢?就是放下我慢,求生西方。七天當中,執事人員如果糾正你的地方,要好好隨順。不管齋堂的規矩、念佛堂的規矩、寮房的規矩,你要好好隨順。你如果隨順圓滿,就是念佛成就。


大家不相信,你看一看阿彌陀佛,或者觀世音菩薩,他隨順一切眾生。阿彌陀佛,凡是稱念阿彌陀佛名號,皆得往生。阿彌陀佛自己講,若人稱念我名,臨命終時,不與聖眾來迎接,不取正覺。觀世音菩薩自己也說,十方眾生,三稱我名,不能尋聲救苦者,不取正覺。你看!佛和菩薩都隨順眾生,如果我們剛強難調,就難以得度了。


你如果性如調柔金,隨順一切,七天佛七你會很愉快,同時有成就。隨順一切,自然心不生煩惱;心不生煩惱,自然心清淨;心清淨,自然佛土淨。


今天開始佛七,一下手你不要錯了。記住!性如調柔金,隨順一切。希望大家皆得成就,我先預祝各位佛七成功。


打佛七,你在世間放逸慣了,突然七天把你拘束起來,要循規蹈矩,你會感覺不能適應。佛七不是累,也不是苦;是你這匹野馬之心不能受拘束。如果隨順一切,你自己會心安理得。今天一開始,我告訴大家這個要領。


現在開始念佛。
-----------------
本文引自:winda100生活資訊網誌

感恩頂禮  隨喜讚歎  功德無量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6:09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6:11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二天 念佛三昧在心清淨




今天和大家講,如何簡別念佛三昧。

所謂念佛三昧,也稱為念佛定。有人認為念佛三昧是無想。有人認為心中什麼都不想,就是修念佛定。其實錯了。

念佛三昧在於心清淨,不是無想。修無想是昧然無知,住於愚癡法,是無記的;念佛三昧不同,念佛三昧在於心清淨。

般若經講,知法不住法,就是心清淨。心中知道一切法,分別一切法,可是不住著。

禪宗所說的,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是知法不住法。分別一切法,就是遍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是心不住著。

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是不住法,而生其心是知一切法。這樣修才對。

知法,禪宗又稱為惺惺;不住法,禪宗又稱為寂寂。所謂「惺惺寂寂、寂寂惺惺」才對。這樣就是清淨心。

如此修去,可以上至佛道。成佛的時候,知法稱為照,不住法稱為寂。寂而照,照而寂,是念佛三昧的方便。寂而照,其照謂之無量光;照而寂,其寂謂之無量壽。無量壽、無量光,是清淨心。

修念佛三昧修到清淨心,自得往生。約心講,其清淨謂之清淨心;約土講,其清淨謂之清淨土。所以這樣才心淨則佛土淨。

回頭再講,凡夫這麼深法怎麼修呢?這是圓頓大乘法,愚癡凡夫怎麼修呢?有方便。道理是一樣。你的心中了了明明而不生煩惱,一絲煩惱不染而了了明明。這和修無想大不相同,無想墮入無記,癡癡呆呆等業報臨頭。

我今天講,雖然講得很深,淺的方法我也告訴大家。大家靜坐的時候注意到,各位靜坐,求你的心了了明明;雖然了了明明,可是不生煩惱。在凡夫講起來,了了明明是不昏沉、不打瞌睡;不生煩惱,是你的心不打妄想、不散亂。所以掌握這個要點,各位靜坐時不散亂、不昏沉。清淨心雖然深奧無邊,不散亂、不昏沉就會到它。

我再告訴大家,怎麼能不散亂、不昏沉呢?這也有修的方便︱心中持念一聲佛號。佛號念得清楚,自然不散亂;佛號念得清楚,一定不昏沉。心止於一聲佛號,修行上,稱為止;一聲佛號念得明白清楚,修行上,稱為觀。止觀雙運,雖然是圓頓大乘,可是就在一聲佛號上。會念佛的就知道了。所以大家想到,當你念佛時,就是修止觀。止也在一聲佛號,觀也在一聲佛號,所謂止觀雙運,不出一聲佛號。

止,是修定;觀,是修慧。定慧等持就這麼修。定慧等持,就是念佛三昧。

慧而定,稱為一心;定而慧,稱為不亂。這就是一心不亂。念佛三昧沒什麼很奇巧的,就教你一心不亂。

要想求一心不亂,也有方便。說來說去,就是在於一聲佛號。一聲佛號,功德無量。心因一聲佛號得定的時候,稱為正;心因一聲佛號得慧的時候,稱為遍知。這就是佛所說的正遍知。

正遍知是佛的果位,怎麼能得到呢?在於一聲佛號。希望大家深深體會,知道一聲佛號的可貴。不要人云亦云,說念一聲佛號有什麼用呢?那他把深法作淺解。深奧微妙,非劣智所能知。

可是有一點,你怎麼能得到益處呢?要真信切願念彌陀。說來說去,還是一句話,真信切願念彌陀就是清淨心;清淨心就是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淨念相繼、都攝六根,也就是惺惺寂寂、寂寂惺惺,照而寂、寂而照。這個方便說起來,名相無量;總說一句,就是無量光、無量壽。

現在我們開始念阿彌陀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6:12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6:14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三天 知足常樂不造惡業



今天講一點平時個人修行應注意的事項,回去以後各自檢點。


如果方便,每天起床以後,家裏有佛堂的,漱洗以後,先在佛前上上供水,然後上香,然後拜佛,隨自己意思拜多少拜。你如果有早課,按早課進行,其實在家人就念佛是早晚課最好了。或者跪或者立,持念佛名。念佛多少聲,也在你自己,隨緣規定。如果沒有佛堂的,起來以後,在院子裏頭的話,向西方拜佛。如果在房間,向上方拜佛,然後或跪或立,持念佛名。


修道人,在家眾修福的機會多,出家眾修慧的機會多。實在說起來,雖然有機會多、機會少,總要福慧雙修。


障慧的,婬最重;障福的,殺最重。所以出家眾,首先要淨修梵行;在家眾,首先要慈心不殺,不可以縱恣口腹。在家,身上穿的,口中吃的,得過就過,不可放縱。要想吃,隨便吃,要想穿,隨便穿,妨礙道人心。如果縱恣口腹,一定造諸惡業;以惡業因緣,要落苦道,所謂業繫苦。為一點小事情,滿足自己口腹,惹下惡業受苦,很不應該。


古德有句話,大家可以參考:「節身儉口,不生奢泰,聞說少欲,深樂修行。」節身儉口,就是身上穿的、口中吃的,要節儉。衣服不求華麗,禦寒足矣;飲食不求美味,果腹足矣。所以說,節身儉口,不生奢泰,不敢生奢侈安泰之想。聽善知識說,少欲知足,深樂修行。古人是聖人,皆如此作,何況我們凡夫?究竟誰說的這個話呢?永嘉大師。


所以大家在世間,不可縱恣口腹,甚而言之,妄造殺業。有機會熏修佛法,增進智慧。一旦福慧具足,就成佛。


在世間,不要和人家爭強鬥勝。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如果有事情,和人家起抵觸的時候,路,總要讓他一步,其實,是你賺了最大的便宜。讓他一步,你的路愈走愈寬;搶,爭他一步,你將來愈走愈窄。


為人在世間,可貴的不在精明,要存憨厚。墮苦道的人,多部份都是精明者;有福的人,差不多是憨厚之士。在世間,所謂仁義,出於憨厚之人;不仁不義,多部份是精明者。


在佛門當中也是一樣,慈悲喜捨,皆是憨厚之人;三塗苦道,多是精明之人。譬如說,佛,最憨厚,為眾生不請之友。一般說起來,救別人,利益別人,別人請我,我就去;對方不請,我就不管了。佛不是,十方眾生雖然不請,佛自動地救十方眾生。何止於不請去救他呢?甚而言之,有的眾生害佛,佛還救他。譬如說魔波旬,處處時時相機害佛,佛生生世世要度他。我們在經上祇看到魔害佛,沒有一本經說過,佛害魔。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


我們無論在家出家,既然學佛,就要跟著佛學。譬如經上說,提婆達多害佛,佛還給他授記,說在若干劫以後,提婆達多可以成就辟支佛道。甚而言之,他告訴弟子,提婆達多是我的善知識。我們望佛雖不能及,心嚮往之。


在世間,記住:欲無止境。如果欲求多,煩惱多。相反地,知足常樂。所以,衣,禦寒足矣;食,果腹足矣。切莫縱恣口腹。這樣可以不造惡業;不造惡業,就不受苦報。


或者有人說:「我以前造的惡業,怎麼辦呢?」稱念阿彌陀佛名號,對佛懺悔。你如果能聲淚俱下地懺悔,一定可以消罪業。


有人說:「持念佛名,怎麼能消罪業呢?」」觀經︾上說,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念念中消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回去以後,照這個方法修行,一方面增進功德,一方面消除業障。人生短短數十年,就算是天天精進如此修行,能消多少罪業呢?你如果再懈怠,實在更可憐愍。


有人或者問:「你剛才不是說,念佛念念中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嗎?你現在怎麼又說,縱然精進能消多少罪業呢?」要知道,我們的罪業太多了,無量劫來造無量罪。佛說過一句話,眾生之罪業,如果有體性的話,盡虛空遍法界,容納不下。縱然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如果不精進的話,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相較之下,實在是太少。因為我們的罪業,盡虛空遍法界容納不下。


「那麼說起來,就不能消滅盡啦?」佛在大乘法裏說得很明白,罪業由心造,還將心來滅。有一句偈貢獻給大家:「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滅罪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話雖如此講,你根機不夠,理懺辦不到。所以你還要進行事懺,過去所造的罪業,無量劫來的罪業,對佛求哀懺悔。跪在佛前,聲淚俱下,痛哭流涕,至誠懺悔。這樣一定蒙佛加被。


念佛念念中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也要至誠懇切。那怎麼念佛呢?」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過,要如子憶母那麼至誠懇切才行,如果飄飄浮浮、悠悠蕩蕩地念,就消不了你的罪業。


所以我們要如子憶母,開始念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6:15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6:20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四天 一心不亂轉識成智



昨天講一點淺近的道理供大家參考,今天講一點較深的道理供大家參考。


一心有兩種用,所謂「智」和「識」。智是清淨的,識有染有淨。


或者有人說:「既然識有染,乾脆把它滅了,所謂滅識存智,這不是很好嗎?」大家知道,識不可滅,可轉,所謂轉識成智。


唯識宗說,轉八識成四智。八識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和阿賴耶。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其實八識、四智皆是一心,所以和念佛法門有密切關係。


念佛法門念到一心不亂,就是轉識成智。怎麼轉法呢?我介紹給大家知道。


首先知道什麼是識,什麼是智。心有所住,是識;心無所住,是智。心取相,是識;心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是智。心知法,是識;知法不住法,是智。禪宗說,分別一切法,是識;不作分別想,是智。總說一句話,識是有分別,智是分別而無分別。如果圓滿地說,應該說,分別而無分別,是智;無分別而分別,是識。


法性如此,所以皆歸一心。譬如說,外面的虛空,沒有分別,應眾生知見而分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雖分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虛空還是無分別。這就是分別而無分別,是智;雖然無分別而分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這就是無分別而分別,是識。


由於識是分別性,所以有染有淨,可以轉識成智。怎麼個轉法呢?就是說,雖然知道分別一切法,而不作分別想,這就是轉識成智了。


處在世間,知道一切法,不生貪瞋癡,就是轉識成智。在世間,辦一切事情,不生煩惱,就是轉識成智。知道一切法,有善有惡有是有非,心無所住,就轉識成智。


我這麼說,恐怕再說的話,大家都不懂啊!所以我們說淺顯的好了。在世間無論遇到好事、壞事,一切事,念佛心不動,求生西方心不改,就是轉識成智。雖然作生意,雖然辦公,可是心不動,就是轉識成智。


心怎麼不動呢?十種惡業不犯,就不動了。不犯殺盜婬、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貪瞋癡。我們說過,世間染的話,就是貪瞋癡。十項惡業皆由貪瞋癡心而起,不起貪瞋癡就沒有十惡業,這就「心是智」。如果起十業,十業裏頭有善有惡,就是分別,這就把智變成識了。


如果心清淨,就是智;心煩惱,就是識。智是聖人之流,識是生死之流。


怎麼能夠出離生死?淺顯地說,不生貪瞋癡。因為生死有兩種因,一種是煩惱,一種是業。煩惱就是貪瞋癡,業就是殺盜婬、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如果沒有貪瞋癡,十惡業不犯,這就離業繫苦。


講這麼多,恐怕大家聽不懂。你要記住:無論任何時、任何地,不生貪瞋癡。教你的念佛心清淨,這就轉識成智。


唯識宗提出轉識成智的法門,淨土念佛法門實在就說轉識成智的方法。所以持念佛名,持到一心不亂,就是轉識成智。因為一心就是智;不亂,不被一切法所亂,就轉識。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轉識;淨念相繼,就是成智。轉識成智,唯在一心。一心隨念而轉。那麼這個念佛心怎麼能夠隨念而轉呢?隨你的佛念而轉。佛念綿綿密密,它自然轉識成智。


怎麼知道呢?念佛念到綿綿密密,沒有間斷,貪瞋癡進不去,不是智是什麼呢?


此法說起來,名相無量,我們今天不過是略說而已。記住,你在世間遇到好事、壞事、苦事、樂事,念佛心不動,那就是轉識成智了。


這個轉識成智,還有一個名字︱念佛三昧。念佛以念佛的功德力轉識,以三昧定心,就是智。所以我們知道中國各大宗皆有共同之處,各宗不應該互相排斥。


共同之處,是在何處呢?無論大乘宗、小乘宗,都在歸入一心。所謂「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萬法是識,是了別;一心是智,是清淨。


這個就很明白了,如果你注意到萬法歸一心,轉識成智。這個都在那個地方呢?如果按照唯識宗講起來,叫阿賴耶識。不是說過嗎?阿賴耶識染淨和合。可是修行方便還在淨土。


念到一心不亂,就是轉識成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轉識成智。八識四智,皆是一心,一心隨阿彌陀佛一句名號而轉。


現在我們就隨阿彌陀佛名號轉一轉、看一看。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6:21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6:25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五天 識心不動迴向西方




大家念佛要知道,讓自己的識心不動。識心就是第六意識,不打妄想,所謂識心無一動念處。如果識心動的話,就是生死。


法性身本來常住不動,識心剛一起心動念,就是生死。你的識心怎麼動的呢?隨著六處動。所謂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五識若動的話,皆有一分意識,隨著前五識取境而動。取什麼境呢?眼取色,耳取聲,鼻取香,舌取味,身取觸。還有意識自己動,叫獨頭意識。


你的識心動,不外乎這六處。自己留神,念佛的時候,要讓它識心無一動念處。怎麼叫無一動念處呢?就是眼耳鼻舌身和意皆不動。這樣念佛一定得受用。如果你看著光景,眼識動;聽著聲音,耳識動;乃至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皆動,念佛很少得益處。


所以我們念佛,要不打妄想。妄想是第六意識所生。如果它隨著眼耳鼻舌身五識而動,稱之為帶質妄想。帶質就是帶著五識。如果第六意識自己動,稱之為獨頭妄想。


妄想害了我們不得往生,好比說你種稻穀滿地是草,生不起稻穀來。


所以注意到,要識心無一動念處。怎麼能達到識心無一動念呢?單提一聲佛號。一聲佛號裏頭不雜其他的妄想。當然是帶質妄想、獨頭妄想都沒有,這樣念佛,和佛相應。


再談到我們修淨土法門不是不學其他的法,不過以念佛求往生為主,其他的法都為輔助、助緣。


那怎麼能把念佛求往生為主呢?一切功德迴向西方。如果有其他的因緣,也可以拜拜大悲懺、淨土懺,可是拜懺的功德,迴向西方極樂世界。修念佛,大悲懺、淨土懺可以修,它是為助緣,這兩個懺分別為四明尊者法智大師、慈雲懺主遵式大師所制。他們拜懺都迴向西方。你誦金剛經、地藏經,將其功德迴向西方。甚而言之,你給人家討飯的一塊錢,功德也回向西方。每天修行一定要修念佛求往生。修其他的法,拜佛啦!禮懺啦!有因緣也可以修,不過不以它為主。


般舟三昧經講得很清楚,菩薩往生,問阿彌陀佛說:「他方眾生,云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金口所說:「欲生我國,持念我名。」所以我們以持念佛名為主修。


持念佛名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阿彌陀經講得很清楚,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有人說多善根福德因緣要廣修眾善;廣修眾善,一切佛法皆要修,念佛法門不是正修。若有人執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此人不善閱經,斷章取義。他沒看經文,經文一句沒完啊!


阿彌陀經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下文接著就說,善男子善女人,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即得往生彼國。下面就說往生彼國要持念佛名,一天乃至七天,一心不亂。這就告訴我們,持念佛名,一心不亂,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有一般人斷章取義,錯解佛的意思了。


還有人說:「佛說的無生法,你為什麼教我們求生西方呢?這不是和佛所說相違背嗎?」他不知道,往生即無生。他要在生以外,另求無生。如果生以外另有無生的話,那無生是斷滅。他不知道,生死當下即無生。


談到這裏,不得不再講點深的給大家聽。你如果懂,很好;如果你聽不懂,我很抱歉。


生死,沒有啊!生死不存在。如果生死存在的話,那個存在就不生也不死。既然生死不存在,就是涅槃。所以經上說,生死即涅槃。如果我們在生死以外另找涅槃,那是斷滅法。我們應該生死當下即了生死,這才是大智慧者。莫在生死以外另求涅槃。生死是世俗諦;世俗諦無性,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涅槃。


中論上說,因世俗諦而解第一義諦,解第一義諦即入涅槃。就是這個意思。所以生死不存在,就是涅槃。這麼說起來,生死即法身,即涅槃。


道理如此,可是我們沒有善知識佛菩薩指導,不覺不知,所以虛妄落入六道輪迴。如果有人證到了,六道輪迴就是法身。所以智者大師說過,常六道常法身。那是指智慧者而言,愚癡眾生呢,常法身常六道。


常六道常法身,他會到生死即無生。如果知道「生死無性即涅槃」,此人稱之為「了生死」。


所以我們說,有人執著「佛說無生法,為什麼教我往生呢?」實在這個話講得很可笑。


這段話,不知道大家懂不懂?如果你聽不懂,我很抱歉。我再解釋,也是如此嘛!


所以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讓識心無一動念處,一切功德迴向西方。
現在開始念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6:25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6:29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六天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觀經講觀想念佛,觀想念佛不容易修。前面十三觀,是觀佛報身,凡夫不能修。從十四觀開丈六金身、八尺之身,這是為凡夫設的方便。


不過,觀佛像,經上說,一定要金色圓光,相好具足。因為阿彌陀佛神通不可思議,可現大身、現小身。大身遍虛空界,小身丈六或者八尺。丈六金身八尺佛像,要有條件,不是胡觀亂觀,要有三心三福。三心就是直心、深心、迴向心。三福就是慈心不殺具諸戒行、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修行六念,回向發願往生。這樣才可以的。


所以觀想念佛千萬不可取相,說我見到什麼境界了,見到什麼東西了,都不對。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五陰皆空,那有相?心經說得明白,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等等,是故空中無色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乃至無一切法,你能觀見什麼東西呢?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你觀的什麼呢?


所以這個觀照啊,金剛經所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才是觀照呢!取相起觀,皆是虛妄法。


或者有人問,說:「你講話矛盾,開始講」觀經︾觀佛像丈六、八尺,現在又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不是矛盾嗎?」要知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要以智慧觀。這個觀法,不取於有相,也不取於無相,心才清淨。清淨心是大觀照。所以六祖說過,於相離相。如果你取著無相,那是歸入斷滅無記。不取有相,不取無相,稱為妙。你如此觀察,稱為妙觀察智。


怎麼觀照要以智慧觀呢?因為無相隨緣就現相,所以不取無相;諸相隨緣而現,沒有自性,不取有相。這樣,於有離有,於無離無,才是大觀照。


如果取著境界相,那是凡情見,凡情見皆是生滅法,大家要切實注意到。你觀佛像取著其有,就錯了。智慧觀照知道它是隨緣現,所謂以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知道隨緣現,你就會到法身了,所以不取它有相;雖然實相無相,隨緣就現相,所以也不取著無相。


這話怎麼說呢?實相無相,隨緣現一切相;實相現一切相,無性,皆歸無相。如果取著有相,是凡情見;取著無相,也是凡情見。


古德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若干年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再過若干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是怎麼分別呢?一開始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完全是凡情見。若干年以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他取著無相了。剛開始從凡情見入空,不對。經過若干年以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出空入假。


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怎麼說他不對呢?實在是對啊!因為他雖然離假相,取著空相,還是取相。取著什麼相?取著空相相。以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才不取著空相,這時才不取空,不取有。


經上說得明白,祇怪大家不會。都知道」心經︾上說五陰皆空,既然知道五陰皆空,那翻然就是「空就是五陰」。如果僅僅知道五陰皆空,取著空了,若以智慧知道空就是五陰,不取空,也不取假。離空離假,方是妙智慧。


譬如說,六祖說過,「本來無一物」,有人執著,什麼都沒有。他自己不知道他還是取相。因為他取著於「本來無一物」那個相了。「本來無一物」也「無」,才是六祖的真正意思。


所以大家佛七期間,見一切相,不動心。縱然是你見佛,也不動心。如果你動心,是取相;如果不動心,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講到這裏,再說一點讓大家注意到,如果你見佛、見菩薩,是好,不可遇人便說。如果遇人便說,有罪。如果你要知道是對是不對,可以個別向我說,我可以告訴你,是對是不對。所以有很多打佛七的下來說,我見到鬼了,見到神了,見到佛了。他不知道有罪。因為你說,聽的人如果不相信,他一定毀謗。他毀謗,他得罪。可是他得罪的原因在你啊!所以不可亂講。戒律上說,向同意的人說還勉強可以。


所以大家注意到,觀想念佛,不可取相。縱然佛來了,我還是一片清淨心;菩薩來了,我還是一片清淨心;神來了,鬼來了,魔來了,我還是一片清淨心。總教念佛心不動。所以禪宗說,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心清淨是最好的境界。這點提出大家知道,千萬不可胡言亂語。


最好境界︱清淨心。什麼道理呢?你想一想,就算你見佛吧,見佛的時候,生法,它生了。佛一定要去吧?那是滅法。你隨生滅法走,怎麼了生死呢?如果你的心清淨,它不生也不滅,才了生死往生西方啊!所以經上說,心淨則佛土淨。


希望大家慎重觀察,千萬不可把錯的當對的修。
現在開始念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6:31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6:37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七天 正念分明西方去


今天佛七圓滿,我大略講一講,不講太多。因為今天加香到十二點,須要調息。



臨終之時,正念第一。所謂正念,就是阿彌陀佛一念。如果起別的念,就是六道輪迴;起阿彌陀佛的一念,就往生西方。


我們生到何處,隨念而生。如果臨終之時,失掉阿彌陀佛正念,淪落六道輪迴,無有出期;如果正念分明,就往生西方。可以說,一念之差,天地之別。


因為一切唯心造,念是由心生,心正起正念,心邪起邪念。念怎麼來的呢?如果染,就是貪瞋癡;如果善,就是十善業;清淨,就是淨土極樂。


念生業,也可以說,眾生隨業而走。不過業由念生,根本還是念。


怎麼知道呢?我們說過,染念就是貪瞋癡。不是說「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嗎?所以起什麼念,生到什麼地方去。這樣才說一切唯心造。


至於罪業是由念而生,不生於念,沒有罪業。經上也說,「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大家注意到,臨終之時,正念第一。如果你一念之差,墮入六道,萬劫不復。


念阿彌陀佛這一念,很方便,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就得往生西方。無量壽經也說,十方眾生,欲生我國,持念我名,臨命終時,前來迎接。十六觀經也說,臨命終時,持念佛的名號,十聲即得往生。我們打佛七,根據阿彌陀經,阿彌陀經也說,持念佛名,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亂,即得往生。




為人子者,皆應孝其親。孝親之道,在於念佛。如果你的雙親健在,勸他念阿彌陀佛名號,增長其善根福德。如果你的雙親臨命終時,幫助他。助念求其往生。如果你的雙親已經不在了,念佛迴向,求其往生,以報親恩。這樣,也可以算是大孝。不要光希圖給他一點口腹,吃,吃好的,穿,穿好的,那對他無益。


如果遇到親友有命終之人,或者自己的家緣眷屬有命終之人,助念第一。因為命終之時,正念最要緊啊!助其念佛,增長其正念。


千萬不可問長問短,談俗事,或者問他:「你有什麼交待的沒有?」這個話不要講,這樣會使他失掉正念。子女難免悲傷,可是在命終人前邊,不要哭泣,這樣會使其亂心,失掉正念。


尤其不可以給他葷腥的吃、酒喝,增長他的業繫苦。據善導和尚說,如果有吃酒吃肉的人,不可到病人的床前。如果到了病人床前,會令病人暴死。如果親友看病有吃肉和吃酒的人,勸其遠遠的,不要靠近。


其他的細節很多,記住幾項重要的。不可為病人殺生,不可哭泣,其他的事情很繁多,來不及一一地提醒大家。總而言之一句話︱使病人保持正念,所謂「正念分明西方去」。希望大家記住。

現在開始念佛。
--------------------------------------------------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1-12-17 17:45
讚嘆倒茶師兄 !      

念佛之功德,    唯佛與佛能知其究竟!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