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智諭老和尚佛七開示(七十九年第三期) [打印本頁]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5:13
標題: 智諭老和尚佛七開示(七十九年第三期)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7:32 编辑

七十九年第三期


第一天 一心不亂老實念佛


佛以四種因緣、四種方便度眾生。第一種,相好光明度眾生;第二種,說法度眾生;第三種,以神通度眾生;第四種,以名號度眾生。以相好光明度眾生,是以身業度眾生;說法度眾生,是以語業度眾生;以神通度眾生,是以意業度眾生;以名號度眾生,是以功德願力度眾生。


四種方便之中,以名號最方便。因為名號發之於心,還之於心。我們念佛聖號,一念就是一心。經上說,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這就是稱佛名號的大方便。其餘三種方便,相好光明、說法和神通,都是外在因緣;唯有稱佛名號是一心。


七天要求大家一心念佛,如果念到一心不亂處,方知佛心是我心。


一心約法界講,稱為一真法界;約法性講,就是佛性。佛與眾生相去不遠,佛心、眾生心繫於一念,一念繫於阿彌陀佛一句佛號,這是我們稱念佛名的原因。一心即是法界,法界就是一心。所以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我們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聲聲皆聞,因為念者、聞者不出一心。大家知道這個道理,應該本此努力。你怎麼能念到佛心是我心呢?要「誠」。一句佛號要念到至誠懇切;不可飄飄浮浮、悠悠蕩蕩,那樣,是自己誤自己。怎麼能夠誠呢?心中不可亂打妄想,不可生煩惱,不可隨著外面境界轉。


七天之中要求你如聾如瞎,只有一心念佛。一心就是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大家知道要點,重點是在單提一聲佛號,心中不可生貪瞋癡。如果單提一聲佛號,不生貪瞋癡,稱為老實念佛。如果你打妄想、生煩惱、隨境轉,就是不老實。


今天佛七開始,提醒大家老實念佛。
現在我們開始老實念佛。
-------------------------------------------------
本文引自:winda100生活資訊網誌
感恩頂禮  隨喜讚歎  功德無量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5:15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5:18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三期


第二天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昨天講持名念佛,是靠佛的功德願力。有人不知道,他說:「持佛名有什麼用?」不知道那是佛的功德和願力。諸佛當中,阿彌陀佛願力最大,號稱大願王。所以釋迦牟尼佛在經中處處多讚阿彌陀佛。


淨土經都說到持念佛名。譬如阿彌陀經,持念佛名,一天到七天,一心不亂,即得往生。我們打佛七就是根據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也說,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觀經也說,下品眾生者,地獄相現,持念佛名,十稱聖號,即得往生。般舟三昧經,菩薩生到西方,請問阿彌陀佛,欲生此國,應修何法?阿彌陀佛金口所說,欲生我國,持念我名。所以持念佛名,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大願迎接,眾生求願往生,佛願我願相應,即得往生西方。所以古德講,念佛是為正業,其餘的都是助緣。


或者有人問:「經上不是說無念嗎?你怎麼提倡念佛呢?你提倡念佛不是著於念嗎?」當知如果離開念而求無念,是斷滅法;離開無念求念,是定性有。斷滅法著於斷邊;定性有著於常邊。所以著於念,是一邊;著於無念,也是一邊,不契合中道。


我們要知道,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為什麼念而無念呢?念佛是因緣所念,所謂願以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念佛之念皆是因緣,自己沒有性質。自己既然沒有性質,所以念當下即是無念,無念當下就是念。如果念而無念,雖然無念,不落於斷邊,因為無念由念全體而成;無念而念,雖然是念,不落於常邊,因為念是由於無念而成。念由無念而成,念即無念;無念由念而成,無念即念。這樣念佛,深契中道,所以說念佛法門是圓頓大乘。


大家知道這個道理,應該真信切願念彌陀。因為人生無常,轉眼就成過世,趁現在趕緊念阿彌陀佛,修積往生資糧。


我看到很多居士時常來,可是一番相見一番老,可見無常迅速。大家提高警覺念佛,不要認為現在年輕健康,靠不住的。所謂「漸漸雞皮鶴髮」,眼看雞皮面皺,頭髮白了;「看看行步龍鍾」,有很多人到這兒來的時候,走不動了,老態畢現。這是值得我們提高警覺的。


任何人免不了老病死,生下那一天,註定要受老病死。你現在想想過去,好比昨天一樣;如果老了再回頭看現在,就像昨天一樣。所以古德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大家既然有機會來念佛,應該放下一切,以至誠懇切心念阿彌陀佛,念佛求往生。我願如斯佛自知,希望各自努力。


不要小瞧一聲佛號。我聽有很多人說:「持佛名號有什麼用?」他不知道甚深道理,他不知道佛心、我心繫於一聲佛號,這是最懇切、最切要的了!大家念佛的時候,不雜餘想,使你的心清清淨淨,只有一聲佛號,所謂心淨則佛土淨。


七天當中,人我是非放下,苦樂皆放下,憂喜皆放下,要想到生死大事就在當下。不要計較一切,什麼人我是非啦!成功失敗啦!榮辱啦!你要知道,當你兩眼一閉的時候,一筆勾消。眾生可憐愍,可憐在這個地方。命終後,過去的人我是非一筆勾消了,來生他又計較新的人我是非。你何不當下覺悟呢?


所以佛傳十念法門,第一個就是念佛,最後一念就是念死。


希望大家想到,最後一天身死命終時,一切就不計較了,這樣才能單提一聲佛號,真心懇切地念阿彌陀佛。


現在我們就念阿彌陀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5:20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5:21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三期



第三天 孝親有道持戒念佛



無論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須孝養其父母。尤其出家眾,是為大孝。孝養父母,有其道理,應該勸父母持戒念佛;如果僅僅供養父母衣食,不能算孝。



因為孝有四種,總說起來,於父母有利益,稱為孝。利益就分四種了。第一種,現前得益,後世不得益。第二種,現前得益,後世也得益。第三種,現前不得益,後世得益。第四種,現前不得益,後世也不得益。



四種當中,兩種為孝,兩種不孝。如果現前得益,後世得益,是孝;現前不得益,後世得益,也是孝;如果現前得益,後世不得益,不孝;現前不得益,後世也不得益,不孝。總說起來,後世得益,是為孝;無論現前得益不得益,皆稱為孝。什麼原因呢?後世得益,終成無上佛道,所以是大孝。如果現前得益不得益,後世皆不得益,墮落三塗,所以不孝。



在家眾如果僅僅供養衣食,是養其色身;如果勸父母持戒念佛,養其慧命。養其色身,容易造業,使父母後來落於苦道;如果養其慧命,成就其佛道,成其法身。



所以出家重在養父母之慧命。經上說,如果修禪定人,人家布施你衣服,你穿這件衣服得初禪,對方供養你衣服的人,他的福報天天增長,直到你衣服穿破不穿,才停止。更何況二禪三禪四禪、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無上佛道呢?出家眾有這個機會,在家眾這個機會很少。如果是你得一點點法的利益,譬如小乘的五停心觀,你何止衣服呢?你的身體受之於父母,得福報的第一個是父母。所以出家眾知道盡孝的,可盡大孝。



在家眾不知道盡孝的,容易給父母造惡業。在家眾總認為給父母吃點好的,殺隻雞、殺隻鴨供養他,其實給父母造惡業。要知道人死為畜,畜死為人。六道輪迴隨業而轉,你只知道孝養你的父母,殺隻雞給他吃,說不定這隻雞是你前生的父母,隨業而轉,投生到畜生道。你殺你前生的父母給今生的父母吃,怎麼能算孝呢?要知道鬼神受血腥之供都墮落,何況人呢?所以在家眾孝養父母,多是供養色身,止於一個「情念」;出家眾供養父母,供養其慧命,止於一個「道念」。



父母後世不得利益,有兩種近因,就是起惑造業。你起惑造業,怎麼能稱為供養父母呢?起惑造業必然受苦報。惑業苦流轉不停,造成六道輪迴。持戒就可消滅惑業,念佛往生西方就可不受六道苦報,所以孝親有道,持戒念佛。



你如果自己能夠持戒念佛,你父母也得利益。根據經上說,七分當中,他得一分。如果你勸父母持戒念佛,七分全得。所以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應該孝養父母。在家的以善心孝養,出家的以道心孝養。如果出家眾不修佛道,在家眾不修善行,於父母毫無利益,不能為孝。



或者有人說:「我父母沒受戒,也不知道持戒,因為戒條太繁太多,怎麼辦呢?」有十種法,你勸父母修,一切戒具足。意不生貪瞋癡,身不犯殺盜邪婬,口不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一切戒具足了。你不相信打開戒本看,無論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都是闡述這十種道理。這是十業清淨,可以成佛。



十業不犯,就是持戒。意不生貪瞋癡,惑就滅了;身不犯殺盜邪婬,口不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業就滅了。惑業一滅,自然沒有苦。



如果根據十二因緣說起來,惑滅就破無明了,貪瞋癡就是無明;業滅了就破行;其餘皆是苦。惑業苦三一滅,到那兒去了呢?雖然不落六道輪迴,還沒有去處啊!念佛求往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法性身。怎麼知道呢?無量壽經說過嘛!無量壽經說,彼國眾生皆是無極之體。無極之體就是法身啊!



大家修念佛,應該起孝養父母之行。如果你得到利益,你的身體受於父母,父母自然受大福報。知道這番道理,怎麼能不至誠懇切念佛呢?
現在就至誠懇切念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5:22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5:24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三期



第四天 三障皆滅佛道圓成



眾生被惑、業、苦所縛,不得解脫。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惑、業、苦。



為了使大家知道什麼是惑業苦,不得不分析給大家聽。



所謂惑,也稱為煩惱。佛在經上所說,有兩種惑,也就是兩種煩惱。佛在勝鬘經上說,有五住煩惱。五住煩惱,就是兩種惑。什麼是五住煩惱呢?第一個是無明住地煩惱。第二個,四住地煩惱。無明住地煩惱,又稱為無明惑。四住地就是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我們知道,見一處住地就是見惑,欲愛、色愛、有愛都是思惑。我們就知道,四住地煩惱就是見思惑。所以說,無明惑、見思惑,就是五住地煩惱。



天台宗又立塵沙惑,當然也是根據經上立的。惑有粗,有細,有根本,有枝末。無明惑細,可是它是根本。就是見思惑,也是無明惑所生。見思惑比較粗,它由無明所生,稱為枝末之惑。



今天講的名相多,希望大家靜靜地聽。見思惑有一百六十九品無明,這是枝末無明。



我們講明白一點,使大家了解。什麼東西是惑呢?貪瞋癡就是惑,貪瞋癡又稱為煩惱。由於貪瞋癡,由於見思惑,就造諸惡業。惡業如果廣說無量無邊,略說有七種,都是由身口所生。身就是殺盜婬,口就是妄語惡口綺語兩舌,這七種稱為業。因為貪瞋癡還沒起現行,是種子。殺盜婬、妄語惡口綺語兩舌,起現行,造業了,墮落三塗六道。所以出家先斷七支惡,就是教他不造業;菩薩戒三業清淨,也兼除貪瞋癡,所以到微細處,可以破根本無明。由於起惑造業,所以受苦報,受苦報被業所繫,不得出離。



佛說一切法,皆為滅惑業苦,我們認為和我們最有機緣最方便的是念佛法門。所以今天講惑業苦,是約凡夫位分段生死講。惑和業,是世間之因;苦,是世間之果。由此世間因果,眾生不得出離,所以惑業苦,稱為三障,障我們的菩提道。惑既然是煩惱,就稱為煩惱障;業,就是業障;苦,就是報障。我們所謂三障的,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煩惱障,就是貪瞋癡;業障,就是十惡業;報障,就是三塗苦報。



我們既然曉得它的來龍去脈,要想辦法出離。當然是一切法門皆是出離三障的,其中最方便、最有效果的是念佛法門。念佛有阿彌陀佛佛力加被,可以往生西方,到西方以後,就沒有三障了。經上說得明白,彼國眾生沒有貪瞋癡,甚而言之,有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沒有貪瞋癡,枝末無明就破;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根本無明就破。根本破、枝末破,都破。



再談到業,極樂世界眾生,沒有不善的,所以沒有業障。極樂世界眾生,但受諸樂,無有眾苦,所以沒有報障。三障皆滅,佛道圓成。怎麼有這麼方便的事呢?這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力,總說四十八願意思就是這樣。就是說如果往生我國,三障不滅,不取正覺。當然四十八願的經文沒有,不過他的意思就是這樣。



今天和大家講的名相很多,希望大家善思惟。要想滅惑業苦,求生西方。要想滅三障,求生西方。怎麼能生到西方去呢?持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嘛!欲生我國,持念我名。我們的願心和阿彌陀佛的大願相符合,只要是至誠懇切念佛,怎麼會不往生呢?


現在就至誠懇切念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5:25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5:48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三期


第五天 念佛人貴在老實



念佛人貴在「老實」二字。念佛就老實念佛,辦公就老實辦公,作生意的就老實作生意。甚而言之說,吃飯老實吃飯,睡覺老實睡覺,這樣念佛定得成就。



我們要知道什麼是「不老實」。心清淨,是老實。如果心生貪瞋癡,不老實。如果造十惡業,不老實。如果起五欲,不老實。五欲是什麼呢?眼貪色、耳貪聲、鼻貪香、舌貪味、身貪觸。總說五根貪著五塵,不老實。起五蓋,不老實。五蓋就是貪欲蓋、瞋恚蓋、掉悔蓋、睡眠蓋、疑蓋。五欲五蓋十不善,是不老實。佛典上說,欲惡不善法。欲就是五欲;惡不善法就是五蓋。此外,」成實論︾又云,不善就是十不善。這都是不老實。 六祖說過,讓你的六識出於六根門頭,在六塵當中來去自如,那是老實。這我們知道「不老實」與「老實」是什麼東西了。



沒有貪瞋癡,老實。沒有十惡業,老實。沒有五欲五蓋,老實。這些欲惡不善法當中,它有一個根源,其根源就是貪瞋癡。如果沒有貪瞋癡,就沒有十惡業。沒有貪瞋癡,自然不生五欲。沒有貪瞋癡,自然不生五蓋。它的根源在貪瞋癡,這我們就知道了,老實念佛是沒有貪瞋癡。



你辦公要老實辦公,沒有過錯。老實辦公,就是沒有貪瞋癡。作生意老實作生意,沒有貪瞋癡。吃飯老實吃飯,不生貪瞋癡。睡覺老實睡覺,沒有貪瞋癡。念佛的時候,老實念佛,沒有貪瞋癡。所以,「老實」二字為貴。 我們害就害在有貪瞋癡。辦公它生貪瞋癡,作生意生貪瞋癡,甚而言之,吃飯睡覺生貪瞋癡,造成五濁惡世。所以我們應該學老實,時時刻刻檢討,是不是起貪瞋癡? 」



地藏經︾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舉足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什麼原因呢?不過由於貪瞋癡不斷。如果老實,不生貪瞋癡,娑婆就是淨土。往生極樂淨土,那兒沒有貪瞋癡,成就一切功德。 如果你一天二六時,不生貪瞋癡,你所作所為都是功德。如果所作所為不生貪瞋癡,身業清淨;不生貪瞋癡,所說的話,語業清淨;不生貪瞋癡,自然意業清淨。



大家念佛要以清淨身語意,稱念阿彌陀佛。各人檢討,你是不是這樣念佛呢? 如果你念阿彌陀佛,還有貪瞋癡,趕緊提高警覺,把貪瞋癡掃除,就是功德。貪瞋癡掃除以後,心自然清淨,心淨則佛土淨,就得往生了。



清淨心有三種功德,所謂直心、深心、迴向心。直心,誠直之心,沒有委曲之處。深心,不成佛道不止。迴向心,此心迴向無上佛道,迴向度一切眾生。如果不幸你生貪瞋癡,直心、深心、迴向心皆被破壞。所以大家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老實念佛。如果老實念佛,心念佛,心即是佛。 如果你起貪瞋癡,就算念佛,是等於雜毒食。雜毒食,就是雖然吃飯,雜了毒藥吃。道理說給大家明白,修行要你自己用功,我雖然可告訴你,老實念佛不生貪瞋癡,可是我不能替你老實念佛、不生貪瞋癡。



這個法知道以後,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念佛心,是平常心,希望大家老實念佛。



現在開始念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5:31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5:36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三期


第六天      隨緣與染緣


今天和大家講一講,隨緣與染緣。隨緣是菩薩,染緣是凡夫。大家千萬不要把染緣認為是隨緣。


什麼是隨緣?什麼是染緣?現在舉個例子說。譬如說你勸人家念佛,人家不高興,發起牢騷,你聽了難過,生煩惱,那是染緣;你如果勸人家念佛,甚而言之,對方罵你,你不生煩惱,隨其罵緣,這是隨緣。染緣,心隨境轉;隨緣,就是金剛經說,無所住而生其心。生其心是知道一切法,無所住是不住著於法。也就是大般若經所說,知法不住法。生其心就是知法,不住法就是無所住。


禪宗講隨緣,他說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分別一切法,就是金剛經所說,而生其心;不作分別想,就是金剛經所說,無所住。法是一種,佛說出種種名。眾生多部份是染緣,不是隨緣。譬如說,聽人家讚歎,心生歡喜,是染緣;如果聽人家讚歎,心無愛著之處,是隨緣。聽人家罵我們,我們生氣,是染緣;如果人家罵我們,我們不生煩惱,不生氣,是隨緣。隨其打罵緣,我的心始終不動,是隨緣;如果心生感情、欲念,是染緣。 我想大家應該了解到一點點,如果你在世間處處隨緣,是菩薩;如果處處染緣,是生死凡夫。隨緣就是外面的因緣怎麼來,我的心不動。念佛人不管什麼因緣來,我的念佛心不動,稱為隨緣。


外面的因緣,略說有八種,四種是好的,是順緣;四種是壞的,稱為違緣,違背我們。這八種緣,聖人難免,可是聖人遇到八種緣他不動,所以稱為聖人。凡夫隨它轉,所以稱為凡夫。


那八種緣呢?這八種緣又稱為八風,就是興衰毀譽稱譏苦樂。興衰毀譽稱譏苦樂,稱為八風,唯有佛「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所以我們要知道,所謂的隨緣就是不變,好的因緣來也好,壞的因緣來也好,我不變;如果變的話,稱為染緣。


所以菩薩行,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凡夫不同,心隨境轉,好的因緣來了,高興得很,壞的因緣來了,非常懊惱,這就是染緣,變了。菩薩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也有其道理。菩薩不變,是上求佛道不變;所謂隨緣,下化眾生隨緣。所以隨緣的人,能夠上求佛道不變,下化眾生隨緣。上求佛道,是智慧;下化眾生,是慈悲。如果菩薩以智導悲,就是隨緣而不變;以悲導智,就是不變而隨緣。


所以觀音菩薩救度十方眾生,好比一月印千江,雖然天上只有一個月,地下有水處處現月,所以觀音菩薩,法身是一個,能夠尋聲救苦,度一切眾生,這是隨緣。


今天,我再講一點點比較深的,大家去理會。阿彌陀佛就如此,阿彌陀佛翻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壽就是無量光,無量光就是無量壽。大家可曾想到,無量壽是不變,無量光是隨緣。再說一句話,佛的法身不變,佛的報身、化身隨緣,所以大家深深體會隨緣。


我們講過了,隨緣是慈悲心,不變是智慧行。念佛人就是這樣,你好的環境來,壞的環境來,我念佛心不變,我以不變的念佛心,可以應一切因緣。 講明白一點,我辦公,念佛心不變;我作生意,念佛心不變。怎麼能不變法呢?不生貪瞋癡,不變。昨天講過,甚而言之,吃飯睡覺皆不變。這容易修吧!這叫修學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是三昧王。這個話,須要和大家解說解說。怎麼是三昧王呢?如果在菩薩地位,念佛三昧,修的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甚而言之到佛,也是如此。到了佛的地步,是照而寂,寂而照。照十方,隨緣;寂靜不動,是不變。「照而寂,寂而照,太深了,我辦不到啊!」不是法深,是你迷惑。照而寂,它那個寂不就是無量壽嗎?寂而照,這個照不是無量光嗎?無量光無量壽不是阿彌陀佛嗎?你只要稱念一聲阿彌陀佛,一切法都在裡頭了。


希望大家深深體會。現在開始念佛。
=====================================


作者: 倒茶弟子    時間: 2011-12-17 15:38
本帖最后由 倒茶弟子 于 2011-12-17 15:46 编辑

回复 倒茶弟子 的帖子

七十九年第三期


第七天 厭離娑婆欣往西方


修念佛法門,有所謂好處修。好處修,就是向西方修。坐向西方坐,站向西方站。 「我不一定啊!我站並不一定向西方,坐也不一定向西方。譬如說,辦公桌不向西方,怎麼能向西方?」 有一個方便,無論你面向何方,總想自己面向西方,這是深深合於佛理的。


因為虛空無量無邊,在虛空當中,沒有東西南北,依眾生心分開東西南北。你雖然說東方,還是無量無邊的虛空,無量無邊的虛空是一個;向西方,西方也是無量無邊的虛空,無量無邊的虛空還是一個。這麼說起來,面向東方,虛空是一個,面向西方,虛空還是一個。 既然是一個虛空,就出來道理了。說東方,一切十方皆是東方;說西方,十方皆是西方。所以說,面向何方,總想它是西方。


或者有人問:「既然十方皆是西方,究竟何方是西方?我不知道啊!譬如說,我們在這個房間,就不知道那個是西方。」 佛在觀經說方便,記住!落日之處,就是西方。平時你不能修落日觀,因為落日觀不好修。你可想,我面前就是落日之處。這有什麼好處呢?你想西方的時候,想西方有阿彌陀佛,天天如此修,到你命終之時,你的神識自然趨向西方,所以古德稱之為「好處修」。


古德修的時候,不敢向西方吐痰,不敢向西方大小便利。這是指以前;現在的生活不同。譬如說,現在生活都有便所,進入便所不須要顧慮是不是西方。不敢面向西方大小便利,是以前的人到田野去大小便利,以前的人在野外大小便利,不敢面向西方。這是敬佛,心存恭敬,神識就深深種入第八識了。


不過向西方好處修,有一個要點,厭離娑婆,欣往西方。如果你雖然是好處修,想西方有佛,想落日之處,可是你不厭離娑婆,不欣往西方,也是沒有用啊!厭離娑婆,欣往西方,是你的心發生作用,要求你一切唯心造,雖然在沒有十方的情況之下,往生西方。一旦往生西方的時候,就入一真法界。所以有一句話,如果有人深知法界性,十方任遨遊。極樂世界就是一真法界,所以要點在,厭離娑婆,欣往西方。


佛開始說法,就說這個法。娑婆是世間,世間因是集諦,世間果是苦諦,佛為眾生離世間,所以教眾生修道諦、證滅諦,道諦是出世間因,滅諦是出世間果。世間是凡夫,出世間是聖人。知苦斷集,離世間,是轉凡夫,簡單說,就是轉凡;修道證滅,是聖人之路,簡單說,就是成聖。佛說四諦法,知苦斷集修道證滅,不過是教眾生轉凡成聖就是了。


佛說四諦法,實在是說一乘佛法,不過聲聞乘聽到以後把它聽成四諦,緣覺乘把一乘佛法會成十二因緣,菩薩乘把一乘佛法會成六度。六度有一特點,就是自度度人;四諦十二因緣,只管自度不管度人。所以分出大乘小乘,其實這都是佛說的一佛乘。


不相信,我們以理推尋。轉世間凡夫位要修福,成出世間聖人要修慧。所以知苦斷集,不過是修福的方便,可惜小乘人把它會到自度,直到大乘才知道自己知苦斷集,也勸眾生知苦斷集,所以是修福的方便。修道證滅是修慧的方便。大家都知道,修道是求菩提,證滅是求涅槃。菩提涅槃,稱為無上慧。


所以修道證滅,按照一佛乘說起來,就是修慧的方便。 這個在六度菩薩法中才有,不過菩薩在因地還是因,沒證果;到佛的時候才證果,佛證到果位的時候,稱為福慧兩足尊。福慧兩足尊,佛對五比丘說四諦法時就說了,不過五比丘沒會到,只會到苦集滅道。 我們念佛求往生不出此法,知苦斷集就是厭離娑婆,修道證滅就是欣往西方。


所以理無高下,根機才有高低。我們念佛求往生,直求佛果。念阿彌陀佛,大家想不想到,十念法門有念佛念法念僧,第一個就是念佛?所以念佛法門是圓頓大乘。


今天佛七圓滿,希望大家理解以後,深深起真心修行。七天我講不少廢話,其實你如果至誠懇切念阿彌陀佛,一切都具足了。你對我所說的,了解也好,不了解也好,至誠懇切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就都具足了。所 以念佛法門是行門,不貴理解,貴乎於認真修行。


現在我們就開始至誠懇切念阿彌陀佛!
==================================


作者: stanley    時間: 2011-12-17 15:53
善哉!   大仁 大智 大勇 倒茶弟子師兄 善能貼此開示!     功德無量!        

阿彌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