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般若波羅蜜(轉貼)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5-7-23 08:51
標題: 般若波羅蜜(轉貼)
本帖最後由 至欽 於 2015-7-23 08:53 編輯

金剛經中一在強調:菩薩摩訶薩,應以無所住心行於布施,應以無所住心行於持戒,應以無所住心行於忍辱,應以無所住心行於精進,應以無所住心行於禪定,應以無所住心行於般若。

云何心無所住?不取於相也。一切相不出四種,即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若離四相,即不住一切相,即生無所住心矣。

云何於一切法離於四相?於一切法不生貪瞋癡,即便離於四相。
故凡夫學佛,於平常日用中,莫起貪瞋癡,應以修身進德為標的。貪瞋癡心日薄,自然不造諸惡業;無惡業因緣,自然不墮諸惡道。


進一步言,無貪瞋癡心,自然不著四相。不著四相,自然心無所住。心無所住,自然一切法空。如此證法空義,便是無上菩提義。而般若波羅蜜多者,即無上菩提義也。

所以般若波羅蜜多不遠,應在平常日用中求。時時檢點,莫生貪瞋癡。
心既不染,身口自淨。身口意三業清淨,自然其德日進。故佛法是轉凡成聖之大事業,非世間一般取相之法可比也。


故佛弟子,總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時刻謹慎,日進月益。
學佛真有進步時,不在學問高,更非神通大,而是煩惱漸輕,心漸清淨。一旦斷二障,空二我,了二死,名曰成佛。
豈是有佛可成?不過斷二障,空二我,了二死,假名成佛也。
如此法門,皆從般若波羅蜜多中去。一切賢聖,皆以般若波羅蜜多而得成就。般若出生三世諸佛,與諸佛無上菩提。


其次,觀一切法如幻為方便。一切諸法,無非緣起,緣起之法,如幻如化。若知其如幻,當體即是圓成實性,是由世諦入第一義諦,由第一義諦得涅槃。若執如幻法為實有,便成遍計執,落遍計執便入生死。

知一切法如幻,自然於世間一切不生計著。應觀五陰身心如幻,於五陰
身心不生計著。應觀名聞利養如幻,於世間名聞利養不生計著。應觀親緣眷
屬如幻,於親緣眷屬不生計著。應觀怨家如幻,於怨家不生計著。應觀世間
興衰毀譽稱譏苦樂如幻,於世間八風不生計著。應觀世間一切學術如幻,於
世間一切學術不生計著。應觀生老病死如幻,於生老病死不生計著。雖處世
間,應觀世間如幻,處世間而不染世間。如船行於水,而不溺於水。

  

知法如幻而不生計著者,非是無一切法,而是於一切法不生貪瞋癡也。
既然處於世間,非是無五陰身心,應觀五陰身心如幻,不生貪瞋癡。非是無名聞利養,應觀名聞利養如幻,不生貪瞋癡。非是無有怨親,應觀怨親如幻,不生貪瞋癡。於怨親不生貪瞋癡,則怨親平等,雖平等卻復怨親分明。

非無世間八風,應觀八風如幻,不生貪瞋癡。不生貪瞋癡,則不為八風所動。非無世間一切學術,應觀世間一切學術如幻,不生貪瞋癡。不生貪瞋癡,則能轉一切學術,不為學術所轉。非是無生老病死,應觀生老病死如幻,不生貪瞋癡。不生貪瞋癡,則無生老病死。非無三種世間,應觀三種世間如幻,不生貪瞋癡。不生貪瞋癡,則於世間解脫矣。

所以吾人處世間,若能不生貪瞋癡,即便得到解脫矣。此即所謂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也。


無性能隨緣,隨緣而無性。無貪瞋癡則隨淨緣,隨淨緣則是四聖。生貪瞋癡則隨染緣,隨染緣則是六凡。故於無性中,惡應永斷,善應修習。




作者: 不知处    時間: 2015-7-23 11:25
本帖最後由 不知处 於 2015-7-24 23:45 編輯
知法如幻而不生計著者,非是無一切法,而是於一切法不生貪瞋癡也。
既然處於世間,非是無五陰身心,應觀五陰身心如幻,不生貪瞋癡。非是無名聞利養,應觀名聞利養如幻,不生貪瞋癡。非是無有怨親,應觀怨親如幻,不生貪瞋癡。於怨親不生貪瞋癡,則怨親平等,雖平等卻復怨親分明。
非無世間八風,應觀八風如幻,不生貪瞋癡。不生貪瞋癡,則不為八風所動。非無世間一切學術,應觀世間一切學術如幻,不生貪瞋癡。不生貪瞋癡,則能轉一切學術,不為學術所轉。非是無生老病死,應觀生老病死如幻,不生貪瞋癡。不生貪瞋癡,則無生老病死。非無三種世間,應觀三種世間如幻,不生貪瞋癡。不生貪瞋癡,則於世間解脫矣。


读上面一段文字,想到沃伦禅师偈:“沃伦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音掌)”。


记得坛经中,有人举沃伦禅师偈,请六祖教示,祖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做么长?

心经云:是故,
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释迦牟尼佛付法偈曰: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金刚经云: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又云: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



作者: 不知处    時間: 2015-7-26 03:22
本帖最後由 不知处 於 2015-8-5 00:36 編輯

思得一偈,拟名《持末法》,取末法时期、善自护持意,期与同修共勉,并祈教正:

佛教住,不为乱花迷;
佛法藏,如是觅菩提。


末法喧嚣世,信愿念佛持;
止恶行善道,清净至无余。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5-7-28 08:28
如是,如是,隨喜之~

作者: 不知处    時間: 2015-8-5 00:32
本帖最後由 不知处 於 2015-8-5 00:34 編輯

可否告知上帖出处?

阿弥陀佛!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5-8-5 09:00
節錄自智諭老和尚開示。
智諭和尚簡介:

台灣西蓮淨苑開山第一代祖師,上智下諭昌圓和尚,俗姓徐,名曙明,山東省博興縣人。出生于19114年農曆十一月十二日,往生于2000年十一月十四日,上午九時二十分,住世七十有七齡,僧臘三十二年,夏臘二十七年。

和尚早歲投身軍旅,報效國家。中年退役後,因參加佛學研究會,對佛法漸漸深入﹔又父母在大陸,思報父母恩﹔以及「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之願力,決志出家。於1969年九月十九觀音菩薩出家之日,依止上道下安長老剃度。同年十月受戒於基隆海會寺,得戒和尚為上道下源長老。
1970年遵道安長老囑咐,至五指山靜修。披閱《圓覺經》至「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淚流不止,頓有所悟。
後至樹林光明寺閱藏,擬禁足三年,因緣不具,未能如願。又奉道安長老之命,至日月潭玄奘寺,任職當家。1971年,任《獅子吼雜誌》主編。
1972年二月,依道安長老指示,正式接辦松山寺第三屆「北區大專佛學講座」,栽培青年。
此後和尚為淑世導俗、淨化人心,乃開辦「大專青年念佛會」,繼續接引青年學佛。

1982年開始,更於講經之外,提筆撰述,謂之「建無形的大殿」。是年,提出「持戒念佛,修學並重」為道場宗風。
1983年結夏,為住眾開講比丘尼戒。從此,每有所感,則書於黑板,與大眾共勉。
如﹕寫「際茲末法,戒律堙滅,出家人務須站穩腳跟,不享受,不浮華,不懈怠,不放逸,庶幾於心無愧,復不負十方供養也。」告示住眾。
又如﹕開示「嚴持淨戒,西方蓮開;不持淨戒,閻王入簿。」掀起持戒念佛的風氣。
1985年,開始為比丘講戒。八月,計劃成立「戒學會」,護持比丘、比丘尼學律。
十月,宣佈依「南山三大部」撰述《四分律拾要鈔》,以孤臣孽子之心,弘揚戒律,弘揚淨土。

1986年四月,開示「把淨土法門弘揚開來,讓佛號響遍三峽,甚至台北,甚至台灣,甚至全世界。」
1988年農曆六月十八日,受弟子孝心所請,喬遷至新方丈室「蓮鄉」。和尚以蓮鄉為「持戒念佛,求願往生」之地,開示淨苑宗旨﹕「弘揚大乘,專修淨土。護法安僧,弘化利生。嚴持重戒,善識開遮。但務實質,不重形式。採擇各宗,修學並重。四眾和合,續佛慧命。」
1991年和尚法體狀況漸漸欠佳,行動須有人扶持。1992年二月,住三總開刀,約二十天才出院。
1996年除夕夜大病一場,由於當家慧修法師及侍者慧道法師等盡心盡力日夜照顧,得以較為康復。四眾弟子不斷虔誠乞請,和尚為法忘軀,才再抱病登上法座,續講《楞嚴經》。
1998年,卸下住持之位,交給惠敏法師,共任職二十六年。從此萬緣放下,一心念佛。2000年再度住院十餘天。
約有十年歲月,和尚示現病苦,而十年念佛如一日,最後終於以吉祥臥,正念分明,在四眾弟子佛號聲中,安詳往生。二十四小時之後,浴身入殮,身體柔軟,頂上溫熱,面貌慈祥,如同在生。
和尚一生,弘揚大乘、持戒念佛,可謂「律紹南山、教宗般若、行在彌陀」。
於「律紹南山」:和尚講四分比丘、比丘尼戒本,編述《四分律拾要鈔》。探討戒體,云:實相無不相,真如隨緣起萬法,是作戒體﹔實相無相,萬法無性是真如,是無作戒體。使大眾茅塞頓開,發心深入戒律精微。又主編《南山律學辭典》,擷取南山三大部之重點、戒律名相,加以彙整,俾助學戒者知南山之殊勝而發心行持。更令住眾依弘一大師擬定之「南山律學程」,集體修學。我們得以如佛所教,半月半月誦戒,每年結夏安居,平時過午不食,均為和尚尊重戒律之賜。
於「教宗般若」﹕和尚在松山寺大專佛學講座授課時,一學期《心經》,另一學期便是《金剛經》,交替開講。後來更有《緣起法泛談》、《般若義理的探究》、《性緣問題之申論》等一個思想體系的般若撰述,深入緣起法,深入諦理,深入無性隨緣隨緣無性。又主編《般若藏彙粹》,俾助看經演教者能真俗不二,理事圓融。
於「行在彌陀」:和尚自己專志念佛,見人也但勸念佛。開示「願為彌陀孤臣」,對淨土法門之弘揚,不遺餘力。凡有說法,皆歸念佛﹔凡有撰述,皆歸念佛。《佛七講話》中,「現在開始念佛」成為名言,與阿彌陀佛「現在說法」相應。又主編《淨土藏彙粹》,俾助淨土行人能信願具足,持名念佛,老實修行,同生西方。
古德云:「化當世,無如講說﹔垂將來,莫若著書。」和尚一生如法講說、如法著書,即化當世、垂將來,是為典範。


和尚樂說無礙。講經有:《楞嚴經》、《無量壽經》、《法華經》等。講戒有﹕比丘戒、比丘尼戒、梵網經菩薩戒等。論典方面,曾兩番講述《中論》。其餘專題,如:〈念佛三昧〉、〈蓮宗指要〉、〈念佛法要〉等等,亦復無數。還帶領住眾修學過《法界觀門》、《彌陀要解》、《觀經四帖疏》等。另有開示,已結集成《佛七講話》(八集)、《師父的話》、《夏雨清涼》(三集)、《側聞散記》(四集)等。
和尚著作等身。從第一本出版《思益梵天所問經尋繹》至《佛說阿彌陀經鈔》、《華嚴一乘十玄門探玄》,加上講記,計有五、六十部。八十七年和尚的撰述正式上國際網路,近日亦積極作成光牒,期能更廣為流通。和尚法水,遍灑三千,佛門有幸!眾生有幸!


作者: 不知处    時間: 2015-8-5 22:56
本帖最後由 不知处 於 2015-8-5 22:57 編輯
「持戒念佛,修學並重」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