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益西彭措堪布:《紅樓夢》中《好了歌》故事的大乘詮釋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1-5-10 07:44
標題: 益西彭措堪布:《紅樓夢》中《好了歌》故事的大乘詮釋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5-10 07:46 編輯
益西彭措堪布:《紅樓夢》中《好了歌》故事的大乘詮釋
《紅樓夢》的故事
以下講《紅樓夢》裏的故事,這個故事有極強的啟發性。
故事是說,有個姑蘇閶門,屬於紅塵裏一二等的富貴風流地方。閶門外有條十里街,街中有個仁清巷,巷裏有個古廟,因為地方狹窄,人們叫它「葫蘆廟」。
廟的旁邊住著一戶官宦人家,主人叫做甄士隱,妻子封氏,性情賢淑,深明禮義。甄家雖然不很富貴,但本地也推他是望族了。主人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天只是賞花、修竹、酌酒、吟詩,作為人生的樂趣,倒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只有一件事美中不足,到他年過半百時,膝下還沒有兒子,只有一個三歲的女兒,乳名叫做英蓮。
真是閑處光陰易過,轉眼間又到了元宵佳節。甄士隱叫家人霍啟抱了英蓮出去觀賞社火花燈。半夜裏,霍啟去解手,把英蓮放在一家的門檻上。等他解手回來,哪里有英蓮的蹤影?急得霍啟找了半夜,一直到天亮也沒有找到。霍啟不敢回來見主人,就逃到其他地方去了。
甄家夫婦見小女兒一夜都沒回來,就知道有些不對,又派幾個人去找,但也毫無下落。夫妻倆半世只生得這個女兒,一旦失落,哪有不想的?因此晝夜啼哭,幾乎不曾尋死。才一個月,甄士隱先得了一場病,夫人封氏也因為思念女兒傷心得病,天天請醫生治療。
沒想到,到了三月十五號,葫蘆廟裏炸供,油鍋的火沖出來燒了窗紙,這一帶的人家多半是竹籬笆木頭房子,於是接二連三、牽五掛四,把一條街燒得像火焰山一樣。
雖然有軍民來救火,但火已經燒成勢頭,怎麼救得下?大火燒了一整夜,才漸漸熄下來,也不知燒了多少房屋。可憐甄家就在葫蘆廟的隔壁,早就燒成一片瓦礫場了。只有他夫婦倆和幾個家人的性命沒有傷到,急得甄士隱頓足長歎。
夫妻倆沒有辦法,只好暫時到田莊上去安身。偏偏趕上這段時間旱澇不收,盜賊四起,官兵出來剿捕,難以安身。甄士隱只好把田莊賣掉,帶著妻子和兩個丫環投奔岳父。
他的岳父是個農民,但是家裏還算富裕,現在見女婿這般狼狽地趕來,心裏有些不高興。幸虧甄士隱還有點變賣田地的銀子沒有用完,就拿出來托岳父隨分就價置辦點房地,作為今後的生計。
甄士隱是個讀書人,做不慣種田、幹活等的事情,勉強支持了一兩年,日子越過越窮。岳父每次見面,都說些現成話,而且人前人後抱怨他們不會過日子,只是好吃懶做等等。
甄士隱知道沒投到人,心裏不免悔恨,加上上一年的驚嚇,急忿怨痛,已經有了積傷。一個暮年之人,貧病交加,竟漸漸露出了下一世的光景。
可巧這一天,他拄了拐杖掙紮著到街上去散散心。忽然看到那邊來了個跛足道人,瘋瘋癲癲,腳上穿了一雙麻鞋,衣衫襤褸,口裏還念著幾句詞,詞這樣說: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上的人心裏也明白做神仙快活自在,只是忘不了功名,才做不了神仙。古來那麼多的帝王將相,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只留下一個個被亂草遮蓋的墳堆。今天更是推土機一推,連葬身之處都平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上的人都曉得神仙日子過得逍遙,只是他忘不了黃金美鈔,所以做不了神仙。整天只抱怨錢賺得不多,等到錢賺到差不多時,眼睛也閉了,連一張票子也帶不走,這又是何苦呢?)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上的人都曉得神仙日子好,只是忘不了嬌媚的妻子,在生時,日日說恩情,說這一生不變心。死了沒幾天,又跟著別人走了。凡人的心像天上的浮雲,哪有不變的情?)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世上的人都曉得神仙無牽無掛,只是忘不了兒孫,一輩子給兒孫做牛馬。從古至今,世上有多少癡心的父母,但能見到幾個孝順的兒孫呢?父母對孩子有很多期望,希望他將來做哪種職業、過哪種生活,孩子長大了像斷了線的風箏一樣,根本不是父母所想的那樣。所以父母的一片癡心,付之東流。)
甄士隱聽了,迎上去說:「你滿口說些什麼?只聽見好了、好了的。」
道人笑笑說:「你果真聽見『好了』兩個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就叫《好了歌》。」
甄士隱是有慧根的人,一聽這些話,心裏就明白了。他笑著說:「停停!等我把你的《好了歌》解出來怎麼樣?」
道人笑著說:「你解,你解。」
甄士隱就說了下面這首詞: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簡陋的房屋空空蕩蕩,想當年這裏擠滿了達官貴人。草木枯黃,曾經是一處熱鬧的歌舞場。廳堂裏,雕梁畫棟上結滿了蜘蛛網,今天又用綠紗糊在窗戶上。)
說什麼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埋白骨,今宵紅綃帳底臥鴛鴦。
(說什麼胭脂正濃、粉正香,到如今兩鬢怎麼又變成斑白如霜?昨天還在黃土坡的墳邊埋下丈夫的白骨,今天夜裏就另找新歡,在紅綃帳底同床共枕。)
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曾經是金子、銀子裝滿了箱子,轉眼之間一落千丈,成了沿街乞討的乞丐,誰見了都譏笑說:大富翁變成乞丐了。剛剛還感歎別人年紀輕輕就走了,哪曉得自己回來就一命嗚呼。)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擇膏梁,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對兒子教導有方,希望他長大了做個君子,但也保不定他日後變得性情剛強。本想女兒嫁給富裕人家,這一生有好日子過,誰料到她淪落在煙花巷裏,賣身作了妓女。)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因為嫌官職太小,努力地往上爬,沒想到最後披枷戴鎖,成了階下囚。以前還可憐自己命苦,寒冬臘月穿著破破爛爛的棉襖,到如今做了高官,卻嫌蟒袍太長,穿了太累贅。)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這些妙語有很深的意味在裏面。「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是比喻現象的替換,就是一個現象隱沒了,另一個現象又登場了。上面講細無常時,抉擇到身心世界是許多個他體的?那顯現,前前滅了,後後出現,用文學來表達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這樣舊的沒有了,新的又出現,不斷地被換掉,這裏面有什麼實義呢?佛法的道理隨處可以體會,比如電視就在說無常法,觀察電視,一個畫面滅了,又出新的畫面;一個節目結束,又演新的節目,亂哄哄的,前面哭,後面笑;前面生,後面死;前麵團圓,後面分手……在在都在顯示什麼叫做人生無常。
再看「反認他鄉是故鄉」,什麼是他鄉?什麼是故鄉?他鄉是指客塵有為法。故鄉就是本有的自性。大家怎麼「反認他鄉是故鄉」呢?這個他鄉就是這個身體、這個分別心、這個器世界,地水火風和合的身體忽生忽滅,旋聚旋散,屬於無常法,你卻認為是自己的身,這是一;攀緣六塵的妄分別,忽起忽滅,也是無常法,你卻認為是自己的心,這是二;器世界的山河大地,由業惑變現,?那生滅,你卻認為是自己的安身之處,這是三。你認為這些就是你本有的故鄉,是生命唯一的、最真實的內容,這就是顛倒。這些如浮雲般忽生忽滅的法,怎麼會是生命的本有呢?它僅瞥然一現,過後就消失了,能說是常住是自性嗎?不認識身心世界只是忽生忽滅的虛妄假相,反而認為它是常住的,貪執它、想永遠擁有它,認為它就是實實在在的,這叫「反認他鄉是故鄉」。他鄉就是客塵法,像旅客暫時在旅店裏過夜,一清早就走了,表示「不住」。或者「他鄉」的意思是,不是自己本來有的,就像虛空中的空花,把本來沒有的看成實有,這叫「反認他鄉是故鄉」。
上面我們抉擇了身心世界都是?那滅的法,第二?那就滅了,當然都是客塵的假相。不認得這一點,勞心費力地執取,都是被假相所騙,冤冤枉枉起煩惱受苦。
「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為他作嫁」是個成語,唐詩說:「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意思是古代貧女為了謀生替人縫製出嫁的嫁衣,自己年年辛苦製作的衣服沒有一件能自己穿上。就像這樣,凡夫人為了求得客塵法而忙碌,辛苦一生,費盡心思,最終自己什麼也得不到,這不荒唐嗎!
我們已經抉擇了細無常,知道不論器界、根身、心和心所,都只是一?那就滅盡的假像。人生的富貴、功名、家庭、環境只是這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所以無論我們怎樣努力,最終也得不到任何東西。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正當你起心動念去捕捉它時,它早已沒有了,怎麼能抓到它呢?
從粗相續的角度來說,富貴、功名,如果能不斷顯現同類的假相,也算是長久的維持,但連這也做不到,誰也沒見過果上能一直顯現同類的假相。最終連心識顯現同類的假相都得不到,徹徹底底地煙消雲散。總而言之,這是荒唐的事,日日夜夜辛苦操勞,最終什麼也得不到,我們為誰辛苦為誰忙呢?
(再看故事最後的情節:)
那個跛腳道人聽了,兩手拍掌笑著說:「解得切!解得切!」
甄士隱說了聲:「走罷!」說完就把道人肩上的包搶來,背在自己身上,竟然不回家,和瘋道人一同飄飄而去了。
甄士隱原先迷在紅塵裏,貪著安逸、清閒的生活。雖然日子像流水一樣一天天過去了,但他總是不醒悟,他一點沒覺察到眼前的生活只是?那幻化的光影。心是微妙的,心一時看不清真相,就一時落在錯覺中執著假相;心一貪著假相,在假相破滅時,就免不了憂悲苦惱。
現在經跛腳道人一指點,他頓時大變活人。現在他看透了有為法只是個泡泡,恍然明白了「他鄉並不是故鄉」,有什麼必要在這裏苦苦希求執著呢??那滅的幻像中,本來沒什麼真東西。
這一下看到只是個空花泡影,心裏頓時就放開了。他不想套在客塵法裏面,生生世世妄想執著下去,所以就很乾脆地說「走吧!」把跛腳道人的包搶過來,背在自己身上。這一句有它表示的意義。「跛腳」表示什麼?跛腳是兩隻腳一高一低,人是同一個人,腳是一只在地上、一只在空中,我想這是比喻「即世間而離世間」,表示「處世間而不染、在俗恒真」的境界,即身處在這個現象界裏面,心無絲毫染著。「把跛腳道人的包背在自己身上」表示承當,就是把出世間的道業完全擔當起來,包表示大乘的道業。這一句就是說看破客塵如空花之後,自然發心求證真實的解脫,發心求證自己的本性。
「不回家」就是不再走老路了,意思是不再回到過去那種苦自己的方式當中。過去是什麼方式呢?就是認假為真,緣著幻生幻滅的有為法,貪戀、耽著、希求,最終落得一無所有。現在不入惑、業、苦的圈套,不落在輪回流轉的緣起裏面,就是不回家。
從究竟來說,這個「不回家」並不是要躲到一個虛無的世界裏去。身心世界本是?那滅的假像,像空花一樣,對這樣的空花,貪求它、執取它固然是妄想,害怕它、躲避它也同樣是妄想。
當然這不是說初學者不必要遠離紅塵,因為初學者習氣深重,道力不足,一遇見境就會動心,陷在裏面。但也要知道,塵境本是空花,它並沒有障礙你,避開它,也是一種執著。所以聖者諦洛巴說:「顯現法沒有障礙你,只是執著障礙你。」唐朝龐居士的詩也說:「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
再看「飄飄而去」,這要聯繫前後才看得懂,前面拄著拐杖出來,後面是飄飄而去,這是講心上的變化。拄著拐杖,不拄就跌倒,可見壓力很重。壓力是什麼?就是執著。對家庭、對子女、對地位、對財富,心裏執著得很深,這些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身上,就是因為看不透。「飄飄」是什麼?就是看到有為法是空花,一下子放下了,不再對過去法苦苦留戀,不再對未來法妄想追求,不再對現在法抱怨,這樣心中沒了壓力,就飄飄而去了。「而去」指趣向解脫。
這個故事生動地解說了通達無常的利益,讓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內心是怎樣得到改變的。人生從哪點開始走向解脫呢?就是從看破世間開始。看破世間從哪開始呢?就是從了達?那無常開始。
甄士隱的故事是一個樣板,它顯示了一個人一生的興衰際遇和趣向解脫的過程和方法。甄士隱的心態前後變化很大,告訴我們,通達無常會有離貪的作用、希求解脫的作用。
他的一生可以分成樂、苦、悟三個階段,前面沒有入道時,不論在樂裏還是在苦裏,總是迷。後面悟了,看清了人生的真相,內心就從對現象的貪著中擺脫出來,不再受影響。
他的一生從前半生到後半生顯示的就是無常四邊,所謂崇高必墮落、積聚皆消散、會合終別離、有命鹹歸死。當初,他是當地的望族,有身份有地位,家庭幸福、生活美滿。轉眼間,天崩地裂,他的人生境遇突然大變,女兒失蹤,僕人跑了,妻子傷心得病,家庭變得殘缺不全。這是「會和終別離」,往日的團圓再也看不到了。
緊接著,一場大火把他的家產燒得一乾二淨,然後他到田莊去安身,又遇上天災人禍、土匪出沒、連年旱澇不收,置辦的田產也變賣虧損,他從富裕變得貧窮,這是「積聚皆消散」。
再後來他投奔岳父,過去他身份高,現在寄人籬下,他一個讀書人不會幹農活,被岳父瞧不起,比一般人還卑賤,這是在說「崇高必墮落」。
心裏悔恨、氣惱、憂愁,很快露出下一世的光景,也就是這一生快走到盡頭了,這是講「有命鹹歸死」。
所以,他這一生就是展示無常活生生的樣板,把人生的真相托出來給我們看,讓我們看清楚什麼是人生。
甄士隱是現實世間無數人的命運的樣板,在他身上出現了無常四邊的現象,現實世界無數人何嘗不是有這四邊呢?只要沒有修解脫道,誰也逃不出甄士隱所演示的人生模式。
大家自己反省或者觀察周圍熟悉人的人生經歷,或者讀國內外新聞人物的傳記,就可以找到無數大同小異的甄士隱式的人生命運。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不能只是就甄士隱而剖析甄士隱,而是要把甄士隱這樣一個模板結合到自己和無數有情的身上來觀察,觀察到自他有情是如何在三有中流轉的。對此深深思維,真正認識到無常四邊,認識到沒實義,真切地從內心深處生起出離心。認識到自己就是故事中的甄士隱,自己的命運不會逃出甄士隱的模式,不會超出那種結局。看透這一切是無常、虛幻的,看透沿這種走法走下去,只是枉受痛苦而已,便會毅然決然地放下世間的一切。
所以不要只作一個局外人看熱鬧,要想到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出現了甄的情況,是不是必然出現無常,必然落得甄的結局,無論現在的狀態如何圓滿,最終一定落在這條流轉的鏈子上。我們能借甄士隱看透自己的命運,早早明白,就能早早像他那樣看破、放下,趣入解脫道。
把甄士隱研究清楚了,就知道該怎麼走、該怎麼修了。這個走法是這樣的,首先,以甄士隱作為樣板,觀察人生,看到四邊的現象,也就見到粗無常;其次,由粗無常就說明是細無常,由此發現苦樂等的兩端都是虛假的客塵法;既然是虛假的客塵,就不應貪著、不應希求,由此自然生起希求解脫的功德和進入對實相的修證。
細緻生動地描寫甄士隱一生的前後有什麼必要呢?這是為了讓我們看得很清楚、一目了然的認知。不細緻觀察、不真切體察這個世間,而只是空泛地說無常、說要出離,就無法和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身處的這個輪回緊密地結合,也就無法對輪回世間生起真切的體認。這樣不切身,容易托空,不能把自己身處的世間真正看透、看破、放下。
修行不是修外在、不是修別的,是修自己,是體察自己有血、有肉的生活,所以要觀察自己的命運,切實地分析自己生生世世的葫蘆裏,到底在賣什麼藥,到底在唱哪場戲,到底背後的規則是什麼,一一落到切身上來。這樣看來,是非觀察自己不可的,是非觀察現實人生不可的,所以參照甄士隱認認真真地做觀察,就會和他一樣出現心態上的轉變。
他作一首歌是表明自己真正瞭解了,有為法都是無常的、無實義的。「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功名過去了,時過境遷,當年顯現的功名不是真的。「金滿箱、銀滿箱,轉眼乞丐人皆謗。」財富過後沒有了,當年的財富也不是真實的財富,只是一?那的顯現。「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壽命過後也沒有了,去後成空,說明生死也是虛假的。諸如此類,家庭、財富、感情、地位,一切都是緣生緣滅,緣聚就顯現,緣散就消失,所以執取不到任何實義。
他這樣唱,能看出他的心已經脫開了,看到了這一切都只是生生滅滅的幻像,沒什麼可貪的地方,他的心一下就放下了。以前他內在的貪執沒有放下過,那時候他不懂無常,不知道這些只是客塵,總覺得世間有很多實實在在的東西,得到時心裏也很陶醉,其實這是貪執的狀態。這樣就免不了在幻像破滅時內心悲傷、苦惱。總之,種種煩惱都是由貪執?那客塵而引發的。後來,他認識到這只是客塵幻化之後,心就打開了。同樣的事,觀念不同,心態就大不一樣。這時再看人世間的興衰成敗、悲歡離合,宛如舞臺上的戲劇,所以說「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只見到世間萬象生生滅滅,這些生滅的並不是本有的,並不是常住的,實際上,只是自己這顆心迷失在幻化的光影裏,認為它是真的、是本有的,把這些虛幻的泡影視為真實義,然後苦苦地追求、貪執,最終也只落得兩手空空,所以說「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我們不但是這一生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是從無始以來的無量生當中,都一直為他人作嫁衣裳,這真是一場無比漫長的無意義追逐,一生又一生都累死在輪回裏,結果什麼也沒得到。能觀察到這一點,就會斷然放下這種虛妄的追求、沒有必要的貪著,義無反顧地尋求真實的解脫。
[attach]601[/attach]
附註:本篇文章轉自:學佛網,相片引用自:熊太部落格,感恩大愛 分享,謝謝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