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標題: 念佛三昧摸象記 - 印光大師 [打印本頁]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1-5-7 20:27
標題: 念佛三昧摸象記 - 印光大師
歲在丙午,予掩關於慈谿之寶慶寺,謝絕世緣,修習淨業。值寺主延諦閑法師講彌陀疏鈔於關邊,予遂效匡衡鑿壁故事,開一小竇,不離當處,常參講筵。 從玆念佛愈覺親切,佛號一舉妄念全消,透體清涼,中懷悅豫,直同甘露灌頂,醍醐沃心,其為樂也,莫能喻焉。

一日,有客詣關而問曰:「念佛一法,吾己修習二十餘年。予生信發願修行,非不真切,而業障深重,終未能到一心不亂境界,窺吾根性衹合帶業往生,雖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冀,其能得之法與所得之相,師其為我言之。」

予曰:「三昧境相,唯證方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既未證,焉能宣說。」客固請不已, 予曰:「若論其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反觀,專注一境,勿使外馳,念念照顧心源,心心契合佛體; 返念自念,反觀自觀, 即念即觀,即觀即念。 務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 全觀即念,觀外無念。觀念雖同水乳,尚未渠到根源, 須向 "一念 " 南無阿彌陀佛上重重體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愈提愈親,及至力極功純, 豁然和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的境界; 所謂 "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 "者,此之謂也, 工夫至此,念佛得法,感應道交,正好著力。」

「其相: 如雲散長空,青天徹露。親見本來,本無所見。 無見是真見,有見即隨塵。 到此,則山色溪聲,咸是第一義諦,鴉鳴鵲噪,無非最上真乘。 活潑潑應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諸境而了無一物。

語其用: 如旭日之東昇,圓明朗照。

語其體: 猶皓月之西落,清淨寂滅。即照即寂,即寂即照, 雙存雙泯,絕待圓融。 譬若雪覆千山,海吞萬派,唯是一色,了無異味,無罣無礙,自在自如。

論其利益: 現在則未離娑婆,常預海會; 臨終則登上品, 頓證佛乘。 唯有家裡人,方知家裡事; 語於門外漢定遭謗無疑。」

作者: 數取趣    時間: 2012-4-5 16:13
看不太懂........有人可以解釋一下嗎?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2-4-6 13:27
仁者因為末學未證佛三昧所以沒法跟你解釋,末學從懺雲法師開示錄擷錄相關的解釋與大眾共勉~


懺雲法師:……………………這種文章很難得呀!講的都是念佛三昧中、心中那個意境、怎麼能得念佛三昧呢?這個方法尤其要緊。
「歲在丙午,予掩關于慈谿之寶慶寺。謝絕世緣,修習淨業。值寺主延諦閑法師,講彌陀疏鈔于關傍。予遂效匡衡鑿壁故事,于關壁開一小竇。不離當處,常參講筵。」
在丙午這一年,這是閉關的這位大師,並不是印光大師閉關,說是他閉關在慈谿--浙江省慈谿縣,有個慶寶寺,謝絕世緣,修習淨業,把世間的俗緣都謝絕,而專心修習淨業。
寺主→方丈和尚、住持,請諦閑法師,講《阿彌陀經疏鈔》,在他老人家的關房旁邊。
他老人家自己說,就學匡衡鑿壁的故事,在關房旁邊開一個小窗戶、小孔,「不離當處,常參講筵」,就能聽見講座講經。
其樂呢?「從茲念佛,愈覺親切。佛號一舉,妄念全消。」這是功夫的話。那個感受呢?「透體清涼,中懷悅豫。」我們怎麼體驗呢?
閉了關、專心念佛,專心念佛又聽《阿彌陀佛疏鈔》,就是很契機了,一聽之後,舉起佛號再一念,妄想都消除了,透體清涼啊!徹底的清涼而沒有煩惱→悶哪、熱惱。
心中的歡喜,簡直像甘露灌頂,觀音菩薩的甘露灌頂一樣。這個樂簡直沒法說、沒法比呀!沒法形容。
有一位來客,來到關房問我說:念佛一法,吾已修持二十餘年,于生信發願修行,非不真切,我也是真實懇切這樣下功夫,而業障深重,終未能到一心不亂境界。看看我的根性啊,只可帶業往生,得一心不亂、念佛三昧往生很難啦!可以帶業往生而已。
雖然念佛三昧不是我今生所敢希求的,可是呢?期能得知念佛三昧的方法,和所得的念佛三昧那個相--心理現相、那個境界,您能給我講一講嗎?
我說:三昧的境界,唯證才能了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沒證,我怎麼說呢?
客再三請:您老人家慈悲,務必給我開示開示、講一講。這時候推辭不掉了,不得不說了。

「若論其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返觀」
就在念佛的時候要觀照,觀照什麼呢?觀照這一句佛號,專注這一句佛號,心不要往外跑,就觀照這一句佛號。
念念照顧心源,這一句佛號就是心源,念念相連、照顧心源。念念,從開始就專注在一句佛號,開始一念那是心源。
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心,用那個心,去念佛,那就是心的本源。
一念一念那個心都契合阿彌陀佛的本體→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是我契合阿彌陀佛那個本體,那麼念念照顧心源,念念觀自己那一念無生,無生而生再念佛,念念的心就心心契合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個本體→本覺理體。
「返念自念,返觀自觀」,這個諸位體會,返念自念,返過來念頭自己念佛;返觀、自己觀自己念的這一句萬德洪名,觀自己念佛的心,念出來這一句萬德洪名→佛號。
「即念即觀,即觀即念」
在念的時候就要觀;即觀即念,觀的時候還要念,不要不念。
「務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
務必使全念佛的這一心,同時就觀我念佛的佛號;我念佛的心以外沒有觀,就在念中要觀。
下兩句呢?「全觀即念」:我全付的精神,全心在觀,同時我全心就在念 ;我觀我念佛以外,沒有別的念頭→「觀外無念」。
觀和念,這時候就像水和乳一樣,「尚未鞫到根源」,還沒有到家。
這個水乳,普通說,大家和合一同修行像水乳一樣,那個意思,是水和水合,不是水和乳合。水和水合,還是如此;乳和乳合還是乳。要講和合,大家六和合修行,增加多少人,都是一樣,沒有第二個意見,心裡都像水一樣,同見、同行、同願。乳呢?添在乳裡頭,也都是乳,不是水和乳合。那麼,觀和念這時候還沒達到根源,須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上,重重體究→體會、參究,切切的下功夫。
「越究越切、愈提愈親」
越去追究、參究,越覺得懇切、親切,愈提起來,愈覺得親切,如母憶子。
「及至力極功純」,到了用功用到極處,功夫純一不雜的時候,「豁然和念脫落」,忽然間,這一念脫落,
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無念,沒有能念所念;無不念,任運自然地,念念都在念,證入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這個意境。
「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我想著百丈禪師的法語是「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啊,這個妄緣,就是過去的妄想,現在念佛的時候,又從心裡帶出來了,這個妄想就是虛妄的因緣,從心起來了。要說是妄念呢?我但有念佛這一念,不要其他的妄想雜念,離開妄想雜念,當下就是如如不動的佛。如如佛,頭一個如也可以說是「像」,就像如如不動的佛。「此之謂也」,就是這樣。功夫至此呢?「念佛法得」,得了念佛的方法。「感應道交,正好著力。」還往前念不停。
其相呢?
這是得了念佛三昧之後,那個心理得現相,「如雲散長空」,雲都散了,萬里無雲,長空一碧啊!
親見本來的自性天,「青天徹露」。這個「天」是天命謂之性那個天,天然本具的第一義諦天,徹底地顯露出來了,親見本來面目了。「
親見本來」→一念不生;「本無所見」,這一念是空,所以無所見。
無所見才是真見,有見就隨塵了,隨法塵。第六意識,看見自己心中過去的業障影子,有見就隨塵了,這個塵是法塵。
到此呢,「山色溪聲,咸是第一義諦。」這時候,外面的境界,鬱鬱蔥蔥、碧綠的山色;溪聲,溪水流的聲音,都不離這一念無生,咸是第一義諦,無生而生。這是依報的聲音。正報,「鴉鳴鵲噪」,烏鴉叫、鵲雀吵,都是最上的真乘,都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最上真乘。
「活潑潑應諸法」,靈明不昧,活潑潑地,色法現--色聲香味觸;心法現--眼耳鼻舌身意,現出種種的法,都能應付上。應法而不住在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上,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諸境」,很明亮的、皎皎地,什麼境界都能照得到。「而了無一物」,而不著。
說其用呢?
「如旭日東升」,就像早晨太陽才出來,圓明朗照啊!
語其體呢?
「猶皓月之西落,清淨寂滅。」用是活潑潑的,依體起用;用了歸體呢?是寂寂靜靜的,像皓月往西邊落下。我們有時候早晨,很早起來作早課,看見月亮在西邊要落下去,那和月亮才出來不同,和旭日東升也不同,是皓月,月亮很光明,在西邊要落下去。這是體的意思,清淨寂靜。照耀那是用,這是體,所以是西落、寂靜、清淨寂滅呀!這是體的意思。
那麼「即照即寂,即寂即照」,這個寂說是止,照就是觀。
「雙存雙泯」,寂照同時具足,同時還不執著、不勉強、不用力,而自然地,即寂即照,即照即寂,雙存雙泯。「絕待圓融」:寂照不二、寂照一如。寂照不二就是圓融;寂照至極歸作一如,就是絕待,沒有對待。「譬如雪覆千山」,就像下雪呀,各處山上都是一片白雪。「海吞萬派」,江河呀、溪水,流到海裡頭,都成海了,就是一色,就是一味,沒有兩樣。無罣無礙,自在自如啊!
論其利益呢?
「現在則未離娑婆,常預海會。」雖然沒離開娑婆世界,已經到了蓮池海會了。
「臨終則一登上品,頓證佛乘。」頓證佛乘,名詞叫乘ㄕㄥˋ,這個意境和佛那個意境相同了。
「唯有家裡人,方知家裡事」,唯獨家裡的人,達到家裡頭,都是一家人,達到那個境界的人,才知道那個境界的事、家裡的事。「語于門外漢,遭謗定無疑。」你和門外漢講一講,說家裡怎麼好、怎麼好,他說 :你儘胡亂講,沒這款事情!打妄語!一定遭他們毀謗,不用疑了,一定要遭毀謗的。
這一段哪,是念佛三昧的境界、一心不亂的境界。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黃金價格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