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果醒法師:無念,澄靜的水
[打印本頁]
作者:
乘璦
時間:
2011-5-1 21:02
標題:
果醒法師:無念,澄靜的水
本帖最後由 乘璦 於 2011-5-1 21:04 編輯
http://www.buddha-hi.net/re/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80&extra
=
無念 澄靜的水
果醒法師/講述
無念並不是把自己當木頭人,也不是冷漠沒感覺,更不是不思惟。是有覺知,但不與煩惱心相應,而與戒定慧相應,平時待人接物,能揭去成見的蒙蔽,拿掉「自我」的盔甲,才能走入他人的內心。
什麼是無念?無念是沒有知覺嗎?無念是沒有反應嗎?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能做到無念嗎?
簡而言之,
無念就是「面對念頭,不起第二念。」
即使是打坐時,想讓自己沒有妄念的本身,也是一種念頭。念頭的產生都是因為心中有對立,有自我中心。
一切的念頭都是虛幻的
在聖嚴師父所著的《神會禪師的悟境》一書裡所敘述的:惠能大師打神會禪師三下,問他痛不痛。神會回答:「亦痛亦不痛。」意思是說有痛的,但是痛過以後,沒有愛、恨、瞋、懷疑等念頭。一般人挨打以後,腦子裡會轉很多圈....會猜測到底什麼道理打我?這就是煩惱心。而六祖惠能大師說:「吾亦見亦不見。」意思是:坐禪時,「見」是心中有反應;「不見」是反應過就反應過了,反應之後沒有留下任何「我」的痕跡。
印光大師曾說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要能做到只見到自己的過失,見不到別人的過失。例如有一個很強勢的人,強迫我們接受他的想法,而且,他硬是認為他自己對,別人錯。面對這樣的人,我們可以檢視一下自己是否起了瞋心,或者是否起了想幫助他的心?無論是瞋心或想幫他的心,基本上都是有我相、人相,都沒有做到無念。
當我們面對境界時,是不是會想到「我應該提出我的意見,如果會更好……」,其實這時「我」已經跑出來了,這不是無念。無念的重點在除掉自身的煩惱、執著,與人互動時,能經常這樣自我觀照、自我檢查,心就會變得柔軟會給別人比較大的空間。
事實上,對已開悟的人來說,世界無論怎麼樣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好壞。如同晚上做夢,醒來以後自夢中看,一切都沒有什對或不對。
所以,我們應該常常提醒自己,我們的六根六塵所見,其實是很有限的世界。什麼是真?什麼是夢?什麼是醒?想想看,我們內心經常在掙扎的到底是什麼?不都是自己的念頭嗎?這無非都是在庸人自擾,不值得啊!
所謂「心不動」,是要做到「動中有不動,不動中有動」,要常觀照自己,發覺自己的過失,才能漸漸去除自我中心。我們在禪修時,念頭起來,我們很容易把它當真,其實念頭是假的。在生活中如果念頭升起都把它當真,就會有太多的煩惱,那就是不知道在生活中修行。
無念並不是把自己當木頭人,也不是冷漠沒感覺,更不是不思惟。是雖有覺知,但不與煩惱心相應,而與戒定慧相應。平時待人接物,能揭去成見的蒙蔽,拿掉「自我」的盔甲,才能走入他人的內心。
無念就像澄靜的水,不起波紋,但能如實反照一切。我們在看事情時,不預設立場,看事情只是如實的看到,不再造作因果。
[attach]558[/attach]
本文轉載自:
靜慮華園
感恩分享,隨喜讚嘆~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