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認識業和因果的作用
[打印本頁]
作者:
會腐敗的肉
時間:
2015-6-9 16:06
標題:
認識業和因果的作用
認識業和因果的作用
-阿姜查尊者
執著愉悅會帶來清醒後的痛苦
。
你讓自己狼吞虎嚥,但是接踵而來的便是腸胃的不舒服。抑或,你對你偷的東西感到滿意,後來,員警便來逮捕你了。
當你觀照時,你可以學習如何去行為,也可以學習去斷除執取和悲傷。
佛陀看到了這點,所以想要脫離這個世間的危險,然而這是必須對治自己內心的。
外在危險,不比內在危險的令人駭懼。什麼是內在危險的元素呢?
“
風
”──外塵接觸感官,造成貪、嗔、癡的生起,並摧毀我們內在的良善。
通常,我們只看到會吹動樹葉的風,卻沒看到我們的感官之風,而如果沒觀照的話,會造成欲望的風暴。
“
火
”──我們的寺院也許永遠不會被大人所襲擊,但是,貪、嗔、癡卻會不斷地焚燒我們。
貪和嗔會造成我們說錯或做錯,癡會導引我們將好的視為壞的,將壞的視為好的:醜的視為美的,美的視為醜的。但是,沒有禪坐的人是看不到這點的,而且被這些人所征服。
水
”──這裡的危險指的是內心的煩惱(雜染)之流,淹沒了我們的真性。
“
賊
”──真正的賊並不在我們的外面。我們的寺院二十年來只遭過一次小偷,但是,內在的五個執著──五蘊,一直在剝奪、攻擊和摧毀我們。
五蘊是哪五蘊呢?
一、“
色
”──它是病痛的受害者,當它與我們的意願相違時,我們便會憂慮和悲傷。不明了自然的老化和身體的腐敗,會痛苦。
我們對他人的身體感到吸引,而剝奪了真正的平靜。
二、“
受
”──當痛苦和愉悅生起時,我們忘記它們是無常、苦和無我的。
我們認同我們的情緒,因而受到妄見的折磨。
三、“
想
”──認同我們所認知與記得的事物只會引發貪、嗔和癡。我們的妄見變成了慣性,貯藏在潛意識中。
四、“
行
”──不明了心理狀態的本然的話,我們會產生反應,而念頭、感覺、喜、惡、悲、欣便生起。我們忘卻它們是無常、苦和無我的,所以去執著它們。
五、“識”──我們執著那個認知其他四蘊的。
我們認為:“我知道、我是、我覺得”而被這個自我的幻覺和分別所束縛。
這五個賊都是妄見,都會導致錯誤的行為。
佛陀對這個並沒有欲望,他看到在這根本找不到真正的快樂。因此,他給那些也看到這點並尋求出離之道的人取名作“比丘”。
佛陀教導他的弟子五蘊的真實本然和如何去放下它們,不執著它們為我或我的。當我們明瞭時,我們會看到它們有很大的傷害與價值的可能性,但它們不曾消失,它們只是不再被執著為我們自己的罷了。佛陀在他覺悟之後,仍然有生理上的病痛,有愉快和疼痛的感覺,有記憶(想)、有念頭(行)、有意識,但他卻沒有執取它們為自我、我或我的。他知道它們的本然,而那個知道的,也不是我、自我。
要將五蘊從煩惱(雜染)和執著中分隔開來,就好像要在森林中清除樹叢而不砍樹一樣。一切都只是不斷地生起與消逝罷了──煩惱並無立足之地。我們不過是跟五蘊生、死而已了──它們只是依著它們的本然來、去罷了。
如果有人咒駡我們,而我們卻沒有自我的感覺的話,事情就會停在話語上,而不受苦。
如果不悅的感覺生起,我們應該讓它停在那裡,覺知感覺並不是我們。“他恨我、他找我麻煩、他是我的敵人。”一位比丘並不會做如此想,也不會執取自負或比較的見解。如果我們不去站在戰火線上,我們是不會被射擊到的;如果信沒人接的話,就會被退回去的。優雅地走過世間而不執著於事相的分別,比丘會變得平靜詳和。這就是涅槃、空和解脫之道。
審視五蘊吧!創造一個清淨的森林。你將會是一個不一樣的人。
真正明瞭“空”而且依此修行的人很少,但是,他們將體會到最大的喜悅。
為何不試一試呢?你可以剷除你心中之賊,然後把每一件事都安置好。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