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三十忠告論》講記(二)
[打印本頁]
作者:
悦音海螺
時間:
2015-4-4 13:41
標題:
《三十忠告論》講記(二)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壹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龍欽巴大士的《三十忠告論》。在表面上《三十忠告論》是尊者給自己定的標準,對自己的要求,實際上是給我們的壹些教導和忠告。
昨天講了首先給上師做禮拜,然後立下造論典的誓言。今天開始講《三十忠告論》的主體內容。
噫呀!
種種方便攝受眾眷屬,雖具順緣主持寺廟等,
糾紛之源自心貪執因,獨自安居即是吾忠告。
“噫呀”是感嘆詞。
“攝受眾眷屬”,“主持寺廟等”,若是修行不到位、發心不到位,做這些事情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因為在做這些的同時會造作很多業,甚至是非常嚴重的惡業。
有些人可以修世間八法,有些人不可以修,因為每個人的根基不同,修行的層次也不壹樣。大致上說,眾生有下等、中等和上等三種根基。下等根基的人可以修世間八法,上等根基的人也可以修世間八法。這兩種根基的人有什麽區別呢?下等根基的人是為自己而修世間八法,上等根基的人是為眾生而修世間八法。這兩種人的發心截然不同:壹個是為自己,另壹個是為眾生;壹個是自私的,另壹個是利他的;壹種是罪惡,另壹種是功德、福德。
下等根基的人為什麽可以修世間八法呢?因為他學佛修行的目的,根基和意樂都在此處。他不求解脫,也不求成佛,只求世間這些暫時的利益和福報,所以他可以修世間八法。但是他這樣修行,始終不會得到解脫,更不可能成佛,還是在六道中輪回。雖然他能得到世間的福報,但是無法從煩惱與痛苦中解脫出來。他得到的利益不是究竟的,而是暫時的。壹般來說,這種修行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沒有辦法,他就是這種根基和意樂。
上等根基的人也可以修世間八法,這不但沒有罪過,反而有極大的功德和利益。他不僅能解脫,而且能成佛。他成佛是為了弘法利生,因此修世間八法,采取壹些世間的方便,靠壹些助緣,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他修世間八法是有功德的。這些功德和福德不但不阻礙他的解脫,而且還對他所承辦的利他的事業有極大的幫助。
但是,中等根基的人不能修世間八法,因為他不是為了希求世間八法和暫時的利益而修行,而是求解脫。但他只求自己解脫,不是為了眾生求解脫。所以對他來說,必須要放下和遠離世間八法。
龍欽巴大士在這裏講,不要去以種種方便攝受眷屬、攝受弟子,也不要去建立道場、主持寺院,因為這都是壹些糾紛、爭鬥的來源,也容易讓自己對世間的福報產生貪執。所以“獨自安居即是吾忠告”,應該找壹個寂靜的地方好好修這顆心。這是龍欽巴大士的忠告。
在前壹個偈頌裏,龍欽巴大士也說了,是為了勸他人生起厭離心(出離心)而說此忠告。如果妳連出離心都沒有,就不用說菩提心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做這些事情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很大的罪過。
出離心是給自己的壹種保障,菩提心是給他人的壹種保障。妳若是沒有出離心,會對世間八法產生壹些貪著和貪戀,這就會變成自己解脫成佛的最大障礙。菩提心沒有生起來,還沒有利他心,妳無法真正攝受眾生,也無法感化眾生,這樣,就無法度化眾生。內心不清凈、發心不到位、機緣不成熟的時候,別急著去建道場、收弟子、攝受眷屬,否則對自己和他人都沒有好處,只有壞處,這是不允許的。所以最好找壹個寂靜處,找壹個安靜的地方先修出離心。
這個偈頌對我們來說也非常重要。現在有些人正在做這樣的事情,有的還沒有正式做,但是心裏特別著急。這些事情不是誰都可以做的,沒有壹定的能力,修行沒有到壹定的層次,不能著急去做這些事情,否則會造業的!連出離心都沒有,對世間、輪回的貪戀心還沒有斷除,利他心、慈悲心、菩提心還沒有生起來,無法弘揚佛法,救度眾生。第壹,浪費財物,浪費十方的供養。第二,道場裏應該有“道”、有正法,應該能引導眾生。若是妳本身的修證沒有到位,道場裏沒有“道”、沒有正法、沒有修行,只是舉辦壹些表面上的佛事活動,搞壹些旅遊項目,道場裏只有邪,沒有正;只有惡,沒有善;只有是非,沒有正確的修持方法。這樣用三寶來造業,罪過非常嚴重!
建道場和搞這些活動的過程中,自己也會生起貪嗔癡慢疑等煩惱或不好的念頭。自己的相續被染汙了,會造壹些不可思議的惡業。對壹個真正希求解脫、希求正法的人來說,這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最好不要這樣。但是現在很多地區都有這樣的情況。
當妳與眾生結緣,收弟子、攝受眷屬、利益眾生的時候,應該把他們引入佛道,讓他們開悟證悟,解脫成佛。但是妳沒有這個能力,修行沒有到這個層次,慈悲與智慧都不夠的時候,還這樣做,相當於欺騙了這些眾生,最終他們也會造更多的業,白白地浪費了今生解脫的機會。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大的損失和傷害。
“糾紛之源自心貪執因”,若是自己內心不清凈、發心不到位,搞這些事情也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鬥,這也是造業,會影響自己的正常修行。自己有很多弟子與眷屬,如果對他們生起貪執等不好的念頭,對自己也有害,對自己的修行也會產生極大的障礙。修行沒有到位、機緣沒有成熟的情況下,最好別搞這些,不會有任何的功德和利益。先把自己修好,有出離心、菩提心了,有壹定的能力了,有壹定機緣的時候,再去建道場、接引眾生也不晚。這是壹個程序。
“獨自安居即是吾忠告”。自度度他,先度自己,再度他人;自覺覺他,先覺自己,再去覺他。這是壹個程序,是有過程的。連自己都沒有度好,就想去度他人,就像壹步登天,這是不可能的。
所以要按程序、按次第來。先找壹個有修行條件的場所,修好自己的身口意。三門清凈了,相續成熟了,真正生起了利他之心,有壹定的弘法利生能力的時候,再去建道場、接引眾生也不晚。本來建莊嚴道場、接引更多的眾生是佛的宏願,是菩薩的偉大事業,是最殊勝、最有意義的事情。但若是條件不具備、機緣不成熟的情況下,也不能搞這些。這樣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好處,只有害處。
建道場、接引眾生都不著急,先修好自己、管好自己。有的人總是著急,想去弘法,想去利益眾生,但是首先觀察自己的發心有沒有到位,是不是真正為了他人,為了眾生?自己有沒有這個能力?“智悲雙運”,悲心是動力,智慧是能力。有這樣的條件,再去度化眾生。
誦經祈福以及降魔等,雖自功德傳揚人群中,
為貪食財自心被魔使,調伏自心即是吾忠告。
“誦經祈福以及降魔等”,有的人在寺院、道場,甚至去信眾的家裏搞誦經、祈福、驅魔、降魔等佛事活動,暫時讓他們順利了,或者解決了身體、家庭、工作上的壹些問題和障礙——這並不難,壹般的修行人都有這個能力。“雖自功德傳揚人群中”,有些人說:“這個法師佛事做得特別有威儀、有成就。”雖然壹些功德在人群中被傳揚,人們暫時會尊重、恭敬、供養自己,然而,若是相續中沒有出離心、菩提心,也沒有多大意義。
這些情況在藏地、漢地都有。有些寺院經常搞這些活動,如消災免難、祈福、吉祥等。尤其在藏地,有些出家人、修行人經常去信眾家裏誦經祈福,做降魔等法事。這主要看自己的發心與動機,若是妳自己有清凈的發心和願力,為了方便地攝受、接引眾生也可以,但是不能為了暫時的名聞利養而經常搞這些事情。
第壹,這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的意義。解決了問題、得到了利益都是暫時的,解決不了根本上的問題,不能真正地利益眾生。若是想真正利益眾生,應當以清凈的發心和願力,到有緣的眾生面前宣講佛理,這樣他們自然會生起正念,外魔和違緣自然就會消失。“心魔不起,外魔不生。”都是自心的顯現和遊舞。心凈則壹切都會清凈,心不清凈壹切都不會清凈的。
第二,對自己的修行也會有極大的障礙。經常搞這些佛事活動,會影響自己的正常修行。暫時得到壹些恭敬和供養,也會讓自己生起壹些貪心、嗔恨心、傲慢心、嫉妒心等煩惱。有的人沒有得到足夠的供養,就會生起嗔恨心。有的人得到別人暫時的恭敬、供養和贊嘆,就會生起傲慢心,而且會越來越傲慢,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很有成就。本來就很難認識自己的錯誤、缺點和毛病,這樣就更認識不到了。去施主家裏做佛事的同伴得到了比自己更多的恭敬、供養或贊嘆時,有的人會生起嫉妒心,產生很多非理作意,增加煩惱。這樣對自己的修行不但沒有好處,反而有更多的障礙和違緣。
“為貪食財自心被魔使”,“貪食財”,指貪圖食物、財物;“被魔使”指自己不但不能降伏這些惡魔,反而被惡魔降伏。我執我愛、自私自利越來越強烈,貪嗔癡慢疑這些煩惱越來越熾盛,惡業積累得越來越多,最終會走火入魔。臨終之時,眷屬、施主、財物、名利等都帶不走,兩手空空地離開世間,獨自面對死亡,面對來世。這時,人會被業力牽引而墮落惡趣,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所以,大家壹定要謹慎!在沒有能力、沒有特殊意義的情況下,不要經常去做這些事情。
名聞利養、功德福德,要看自己怎樣利用。為了方便接引眾生,我們可以擁有這些,但是不能貪執。若是貪著,甚至拿這些來造業,將來就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若是不貪著這些,還能拿這些來弘揚佛法,饒益眾生,讓世間的名聞利養、自己的功德和福德成為弘法利生中的壹種助緣,是可以的,客觀上也是必要的。但是,這要建立在對自己有壹定保障的基礎上,也就是生起出離心的基礎上。當自己對輪回、對世間生起了強烈的厭患心了,就算得到了再多的贊嘆與供養,得到了再多的福報、功德與利益也不會產生貪戀之心,自己的相續絕不會被染汙的時候,才可以做這些。 菩提心是對他人的保障,若是妳有慈悲心,有利他之心,真有正知正見,有智慧,壹定能度化他人。眾生的根基和意樂都不壹樣,有的人對這些佛事活動非常有信心。必要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壹些善巧方便來接引眾生。這時要觀察自己的發心動機,為什麽要這樣做?若是為眾生就可以做,也是應該做的;若是為自己暫時的利益,最好不去做這些事情。
“調伏自心即是吾忠告”,先要調伏自心,去降伏自身的魔——自相續中的煩惱和習氣。這是龍欽巴大士對自己、也是對我們這些眾生的壹種忠告。
由從貧眾收取高賦稅,雖塑佛像發放布施等,
他人依善積惡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
“由從貧眾收取高賦稅”,通過各種方式讓大家捐款、交賦稅,然後去塑佛像、做布施等。若是發心不到位,最好不要做。龍欽巴大士當時肯定看到了很多這樣不如法的現象,所以這樣講。塑佛像、做布施,功德非常大,對於大乘修行者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修持方法。但是,這裏講的,募集財物的方法若是不如法的話,對自己和他人都沒有好處,只有壞處;不但不是善事,反而會造很多惡業。我以前經常和大家講,布施、供養都要隨緣而做。不管是隨喜,還是捐款,發心很重要,發心壹定要到位。如果對方沒有如實、正確的發心,而通過強硬的方式要求對方做,這都是不如法的,有罪過的。現在這種情況在內地、藏地都有。
有些人處於迷信的狀態,又沒有壹定的定力,到處亂跑,去見這個道家、那個佛家。那些人當中肯定有佛菩薩的化現,也肯定有具德的善知識。但是,也肯定有好多是騙人的。說妳的命運如何坎坷,有何種災難,如果不做某種法事,兒女會出何種事……妳壹聽就害怕了,開始忐忑不安了。這些騙子在社會上經歷很多,壹聽妳的口氣,壹看妳的表現,就能猜出妳的心思,抓住妳的弱點。如果妳很心疼自己的孩子,他們就嚇唬妳說孩子的學習、身體或事業上要出現壹些違緣障礙,然後迫使妳捐錢、做法事。這都是不如法的。
我們現在在建佛學院和實修中心,但是我從來都沒有跟大家說過這樣的話。我到漢地已經七八年了,沒有向任何人要過壹分錢,就是隨緣,看自己是否願意做這些功德,有沒有這個心。我們經常講,發心很重要。發心到位了,怎樣都行;發心不到位,做這些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
隨喜、放生、助印的時候,也要看是否有正確的發心。有的人看別人捐款了,自己也捐;有的人為了得到暫時的利益,為了遣除身體、家庭的壹些違緣、障礙而捐;有的人看大家都捐了,自己不捐面子過不去,還不敢少捐,就捐很多,裝得很有施舍心、很有修行。
若是妳有條件可以多捐些,若是沒有條件也不要勉強。下面這兩點很重要:第壹,妳有條件;第二,妳有這個心。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才是真正的功德。只有條件,沒有發心也不行;只有發心,沒有條件也不行。妳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能力,不要勉強自己,哪怕拿出壹分錢也可以。壹分錢也是壹滴水,若是放進大海裏,和大海也是壹個整體。
其實佛講做布施是很方便的,哪怕是壹滴水、壹粒米都可以做供養、做布施,這個功德不可思議,得到的福德和果報也不可思議。若是發心到位了,而且還有條件,布施越多越好。舍得、舍得,付出的越多,以後得到的也越多,因果是不虛的。若是發心不到位,即使布施得再多,也是有汙染的、有漏的,將來果報成熟的時候,也會摻雜壹些不好的果報。現在社會上有些人雖然擁有很多財富、權勢、名利,但仍然煩惱、痛苦,就是因為他們往昔種善根、做福德的時候,心裏不清凈,善念裏摻雜著諸多煩惱。
曾經有個乞丐遇見了佛陀,當即對佛陀生起了信心。當時他除了有七粒米之外,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供養,於是他就把這七粒米用心地撒在了佛陀的身上。後來,他得到了七次轉輪王的果位。這是供養佛七粒米所得到的果報,特別不可思議。當時他發心肯定很清凈、很到位。所以,只要發心到位了,供養多少都可以。
身口意三門都可以做供養和布施,財供養、財布施只是其中的壹種,此外還有力供養、力布施,法供養、法布施。為上師三寶出力,叫力供養;為父母眾生出力,叫力布施;法供養、法布施是表裏如壹、依教奉行地學法修行,這是對上師三寶最殊勝的供養。然後每天回向父母眾生。回向本身就是最大的施舍——施功德、施福德、施善根。
其實功德和善根是最寶貴的,其次是生命與能力,最後才是錢財。但是現在的人都顛倒了:錢財是第壹,生命是第二,功德和善根是第三。施舍善根、福德都很大方,“我的善根可以給妳,我的功德可以給妳。”而要出點力,就難多了,要施舍錢財就更難了。為什麽不敢舍?放生、助印、建廟、塑佛像,為什麽拿不出來錢?就怕舍完以後沒有了!總有顧慮:“我就這麽多了,不能都拿出來,如果都拿出來,吃飯怎麽辦?孩子上學怎麽辦?將來生病了怎麽辦……”這些擔心都是多余的,但是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沒辦法,修行還沒到這個層次。
其實,妳越舍得到的就越多。因為妳能做財布施就能得到財富,妳能做無畏布施就能健康長壽,妳能做法布施就能聰明,增長智慧。這就是佛講的因果,不會有錯的。
我在這方面也有壹定的體會,越舍來得就越多,無窮無盡,不會有沒有的時候。發心很重要,但是很多人就是沒有這種發心。有的人說:“現在寺院是不是很需要錢,上師是不是很需要錢啊?”這不是問題。妳有沒有這個發心,才是最重要的。我也不是很需要錢,我做這些事情都是隨緣而做。有了就做,沒有就不做,能做到哪兒算到哪兒,我是不會攀這些緣,執著這些的。我是隨緣做利益眾生的事,沒有就沒有。沒有還能怎麽辦,難道去勉強嗎?那樣不是造業嗎?那樣還是攀緣,還是執著,還是沒有隨緣麽!我現在建寺院、建道場,都是隨緣而做,沒有必要去攀緣。
對眾生有利是很重要的。為什麽要舍這些錢財、財富呢?為什麽要塑佛像或者做這些事業呢?都是為眾生。若是對眾生沒有好處、沒有利益,沒有變成善事,甚至“依善積惡”——依善業實際上卻積累了惡業。這樣做沒有意義!我弘法利生不是不需要這些助緣,但是我為什麽從來沒有跟任何人要過壹分錢?這是自己的發心,讓他自覺地發心,才是如法的,不能被動地做這些事。任何事情都是這樣,尤其是做善事。所以我沒有跟誰去要什麽,很多人也很感激我,若是我在這方面有要求,肯定也能拿出壹些來。但是我不會的,都是憑他主動做。這點很重要。
“發放布施”,就是廣大、全面地做壹些施舍或布施。若是用不如法的手段去做這些,不但沒有功德,反而還有罪過。對雙方而言,只有害處,沒有好處,所以最好別去做這些事情。如果妳能依教奉行,表裏如壹地學法修行,本身就是對上師三寶最殊勝的供養和感恩。如果妳能為眾生學佛修行,把功德善根回向給眾生,這本身就是壹種最殊勝的布施,其他的隨緣而做。若是有條件、有能力,為上師三寶的弘法利生事業做貢獻,也是很好的。
“他人依善積惡之因故,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通過各種不如法的手段和渠道獲取信眾的財物,去塑佛像或做布施,還不如好好地修自己的心。
從字面上看,有人會覺得這些教言和自己的修行無關,其實這些都是我們需要的,對大家都有幫助,所以大家壹定要好好學修,對照自己,將這些教言牢記在心裏,落實在日常的生活中。
今天就講到這裏。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