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第七集)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5-2-20 19:14
標題: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第七集)
摘自《净公上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佛说观无 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七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2-07
请掀开经本三十九面,看第二行,「究竟即」:
「究竟佛者,道穷妙觉,位极於茶故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边际智满,种觉顿圆,无上士者,名无所断,无上士者,更无过者」,到这个地方是一段。下面是比喻,「如十五日月,圆满具足,众星中王,最上最胜,威德特尊,是名究竟佛义」。究竟佛这是圆教圆满的果位,地位在等觉之上,就是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这个时候我们称他做妙觉。位极於茶这个「茶」是印度梵文,就像英文一样,是字母拼音的,它总共有四十二个字母,茶是最后一个字母。他是比菩萨前面四十一个果位,第四十二个这就究竟圆满成佛了,是这样的一个比喻。这个字是梵文音译过来的,就是四十二个字母到最后了,后面再也没有了,这是比喻他的果位到了极处。唯佛与佛,只有证到极果之人,他才能够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圆满的明了。等觉菩萨虽然明了,还不能够说究竟明了。必须到如来果位才真正完全明了,无明破尽了。
所以说到修行,总是要特别注意到,修行的方法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个法门我们用了,用了有没有效果,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就好像我们生病吃药,这个药吃了之后,对於病况有没有好转?这个我相信每个生病的人都知道的。假如这个药吃下去对病没有好转,一定就是要重新再去找,或者重新再去看大夫。如果这个药吃得不对症,吃了病不但没有起色,吃了是愈来愈严重,那就更可怕了。佛法就好比药一样。大家现在也不看医生,也没有医学常识,在那里乱吃,这个怎么得了!修行没有成就倒还罢了,将来把法身慧命给断掉了,那就问题严重,这是一定要注意的。
我们的重病,实在讲除了烦恼之外,再就是无明。什么叫无明?邪知邪见,邪知邪见就是无明。《楞严》上讲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上再立知见,就是邪知邪见。想法错了,看法错了,这是大病。治疗的原则就是先教我们什么都不要想,把想法、看法统统把它终止住,让心恢复到清净,这就讲的修定。无论哪一个法门,讲到真正功夫都是修定。首先修清净心,心不清净,就是念佛也没有用处,也不能相应。等觉菩萨因为还有一品无明没断,换句话说,要是跟佛两个比,他的心不清净。跟我们比,那他的心真是清净到极处,跟佛比就不行了。所以他还是带业,他带的最少,因为有这一点障碍,对於诸法实相,他还是不能究竟彻底的明了。譬如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念佛往生这种殊胜的功德,等觉菩萨就不能完全了解,这就是他有那么一点障碍存在。所以,真正修行人总要知道,我修的是什么?就是把一切错误去掉,恢复到正知正见,这就对了。《法华经》上说得好,「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的知见就是正知正见,这才能到究竟觉。
「边际智满」,智慧圆满,边际就是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这个智慧才算是圆满。「种觉顿圆」,种是一切种智,这时候圆满了,所以称他做「无上士」,没有比他更上的。「名无所断」,等觉菩萨还有得断,还要断一品生相无明。到佛,佛没有东西好断了,该断的全都断尽,没有得再断的,无所断。「无上士者,更无过者」,没有再超过他了,在十法界里面他是至高无上。下面是个比喻,好像十五的月亮,圆满具足。十四的月亮虽然圆,还欠一点,通常经上把十四的月亮比做等觉菩萨,把十五的月亮比做佛果。这是究竟觉。所以他是最上、最殊胜,「威德特尊」,这个叫究竟佛。
我们看后面这段。「佛有无量德,应有无量号」,这是真的,佛的名号无量无边,为什么?一个德号不能代表无量,显示不出无量。不要说佛了,我们世间人有许多人很聪明,有智慧,很能干,多才多艺,你看名片一打开,十几个头衔。你要问他,一个不可以吗?一个不能代表他的身分地位。真如本性的德能说不尽,所以你看到佛经里头有《万佛名经》,那万佛名号就是一个佛的名号,他有那么多的名号,那还只略说而已!凡是佛的名号都是讲性德,真如本性本来具足的;菩萨名号叫修德,性德有多少,修德也是有那么多。佛法绝对不是一个多神教,绝对不是泛神教,《华严》上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是一个人是多才多艺,所以才有这么多名号,显示他的智慧德能无量无边,是这个意思。
「举一蔽诸」,名号多,才举一个,其他的就显不出来,这是为什么要有这么多名号之由来。名号太多了也烦,也搞不清楚,所以把佛的无量名号归纳成十个,这就是一般经上讲佛的通称有十号,我们常常见的。「华严有十万号」,这里本子上掉了一个字,诸位把它加起来,有十万号,《华严》有十万号。「又经有万号,三世诸佛,通有十号」,这个十号就是无量无边名号归纳,归纳成好像纲领一样,有十号。「净名三号,以劫寿说,不能令尽,何况诸号耶。」净名是《维摩经》,《维摩经》上讲的三号,实在讲就是十号当中的三号。这一句在第四十面倒数第五行,你看当中。「净名经云,正遍知,如来及佛」这三个号,这是十号里面的三个号。这三个号,「此三句义,大千众生」,是讲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皆如阿难多闻第一」,聪明智慧就像阿难尊者一样多闻第一。「以劫之寿」,寿命多长?寿命一个大劫,来解说这三个名号的意思都说不尽。三个名号都说不尽,何况十个名号,何况无量名号,每个名号里面含义都是广大无边,说之不尽。
到这个地方才算把《佛说观无 量寿经》这个佛字介绍完了,讲了一个字。下面讲第二个字「说」,佛说。
「说者,悦所怀也」,这个解释在一切经里面我们都常见到。底下说,「即十二部经」,这个十二部经就是整个的佛经,要用现代话来说,佛经总共有十二种不同的体裁,所以讲到这十二种体裁,就包括了整个的佛法。「八万法藏」,这是讲他修学的方法与门径。「六度四等」,六度是讲菩萨修行纲领六波罗蜜,四是讲四悉檀。「一切法门,又於一法中,作四门分别,於一一门,巧作四悉檀利益,闻者欢喜,赞用,受行,施戒进念,而得开发,贪恚愚痴,豁尔冰消,革凡成圣,入法流水,或二三一益,若都无益,则示默然。」这段解释「说」,不仅是解说能说,后面这一大段,就是「十二部」以下我们念的这一大段,是佛所说。所说里面给我们讲了一个原则,佛对众生说法决定是有利益的,利益多少、浅深不一样。如果没有利益,佛就不说了,这里说「若都无益,则示默然」,佛就不说。
「若一机扣圣,於一门施四益者」,一门是一种法门,四益就是四悉檀,「余三门亦如是,为一缘说一法既尔,诸缘诸法亦如是」。这段话的意思,有一个人他有疑问向佛请教,佛给他说法,离不开四悉檀;如果是很多人,佛为大众说法,也离不开这个原则。这是讲说法的原则。我们看注解,注解的第一行,我们从下半段看起。「若就本经,即是如来久修久证念佛三昧,蕴之在怀」,这句话重要,跟《无量寿经》、《弥陀经》里面讲的没有两样。佛是怎么成佛的?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诸佛是念佛成佛的,诸佛所得甚深三昧,就叫做念佛三昧。蕅益大师在《弥陀经》注解上这样说,我们在《无量寿经》里头确实看到,所以《观经》三福里面「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佛看到众生成佛的机缘成熟,成佛机缘成熟,佛要给他说成菩萨法、成阿罗汉法,对不起这个人。佛说法应机施教,这个人看看这一生还没有成佛的分,只能成个菩萨,佛就给他说菩萨法,决定不给他讲成佛之法。为什么?他没有这个福报,给他讲了也不相信,白说了。所以佛说法契机契理!看到成佛的机缘成熟,换句话说,对於成佛这个法门,跟他说了他能够相信,他能够理解,他能够认真的去学习,他这一生当中决定成佛。那是什么法门?就是念佛法门。净土三经都是教成佛的众生,这不是对普通人说的。这个法门,佛藏在心里面久了,找不到对象,这下找到对象了,你说多欢喜,比说什么法门都欢喜。度众生,你这一生当中能度几个众生成佛?这下遇到一下就成佛了,这还得了,这个机会不能错过。所以,佛说净宗法门显示是无比的欢喜,这是我们在《大经》上面看到了。「今机扣发说之」,「机」就是韦提希夫人,遇到这个人,无量劫中她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熟,佛把这个法门传授给她,她今天就成佛了。「乃畅昔之所怀也」,蕴藏在心里面很想说,找不到对象,这下遇到了。这个几句话我们要注意到。
底下我们再翻过来看四十二面。四十二面这个地方有一段是说法的一个典范,无论在家出家同修,将来要发心给人说法,要记住这个原则。你不懂这个原则,你就不是讲佛法,要懂这个原则。在四十二面第二行,从当中看起。「趣举一法」,这是随便拈一法,「须开四门」,就是一定要懂得四悉檀。悉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遍施,就是普遍以佛法布施给一切众生。这里面有四种,我们称之为四悉檀。「机生熟故」,机就是说法的对象,你为那个人说,这个人他的机缘有没有成熟?成熟到什么程度?生熟里面有程度不同,你跟他说法也就不一样,「四悉被之」。下面给我们说明了。
「为未种者,作世界说」,这是四悉檀里面第一条「世界悉檀」,对什么人说?没有种善根的,也就是对社会一般人说的。说法目的在哪里?目的是叫他认识佛教。听到佛教的时候,他心里欢喜,他还不一定接受,还没想来学佛;只是教他认识佛教,不要对佛教发生误会,目的在此地。这就叫欢喜。实际上说,「令其乐欲,赞用受行」,这是他的目的,希望他欢喜,对佛法不至於误会,对佛法赞叹,知道佛法对社会还是有用处的,没有害处。建立他这个正确的观念,这是一种说法。这个我们通常讲宣传,现在宣传的人很多,但是内容我不太清楚。我常常看到报纸甚至於电视里都有广告,哪个法师在哪里讲经说法,听众都是几千人几万人,这个有点像佛教秀,作秀去了。这个他的目标只能达到这个阶段。
第二种,「为已种者,用中二悉」,已经有善根的人,已经有善根的人就用四悉檀当中两个,当中是「为人、对治」,用这两个。已种善根,要看他善根深浅,「善根未发者」,他有善根,善根还没有发出来,确实有善根,没有发出来。那要怎么说法?「作为人说」,比前面的意思要深了。这种说法的目的,「令起宿善信戒进念」,使他能够善根发现,信、进、念、定、慧,他听了佛法他能够生起来。这是已经种善根,善根并不很深厚的人,激发他的善根,我们今天讲道心,道心跟善根意思是一样的。这是激发他的道心,激发他的善根。
第三种「恶未破者」,善根是有,善根也发现了,善根虽然发现,他的烦恼习气没断。这两种情形在我们一般佛教界里面,无论出家在家太多了。我们不能说没有善根,习气烦恼不断。习气烦恼不断,换句话说,这是修行障碍,修行决定不能成就,因为你有障碍在,念佛也不能往生。我们对这种人说法就要用「对治说」,对治是「令其三毒忽豁尔冰消」,三毒就是贪瞋痴。说贪瞋痴,当然就包括了贪、瞋、痴、慢、疑、恶见,把这个烦恼全部包括了。这些烦恼没有断,那说法的目的是要帮他断烦恼,能断烦恼、能除习气,功夫就能够得力,在佛法里头真的有成就,法喜充满。
烦恼习气没有断,在从前是决定不能离开善知识。他跟某个善知识学,不可以离开,没有能力离开老师。就像小孩很小,自己不能独立,不能离开父母,要常常受父母照顾,他才能够得到安全。烦恼习气没有断,如果离开了善友,要跑到外面去,危险就大了。自古以来,不是讲现在,古时候就有。没有出来的时候,在他自己寺院里面修行,好!真有道心,值得人尊敬。一出来讲经说法,再去找一个寺院去做住持领众,皈依的信徒也多了、钱财也多了、架子也大了、贡高我慢也起来了,烦恼统统起现行。为什么?掉在名闻利养里面去,堕落在五欲六尘,将来的果报到三恶道去了。
诸位如果看看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不晓得在哪一页我不知道,莲池大师曾经批评一位大德。那位大德从前是住山,也很有名气,大家对他的道德、学养都非常佩服,非常尊重。以后在都市里的一个寺庙做住持,道心统统退掉了。他去拜访他的时候,他讲从前某个人,山上修行怎么好,佩服!到以后堕落了。那个法师说,哪一个?「就是你老兄!」他还算不错了,还能遇到莲池大师当面把他点醒。现在人堕落时候,点也点不醒,他还认为他那是对的。现在人修行比从前人难,从前人心地厚道,尊师重道,他能听老师的话,现在人不听。看到别人知名度高,他也想尽方法去打知名度,唯恐自己落在人后面。看到人家福报比他大,他心里看到很难过,也想去想尽方法,我福报也要追上他。那个心在哪里?心专门在求名闻利养,在求五欲六尘。不知道修行是修清净心,不知道修行就是要把这些烦恼习气断尽。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即使在家居士,弘法利生都是人家来请法的,哪有自己去找地方说法?没有这个道理。人家来请,自己还很谦虚,恐怕我不行,我说的不契机。哪有自己想尽方法去找地方讲经?没有这个道理。我们过去在台中学教的时候,练习讲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到哪里去讲?同修们家里,「请你慈悲慈悲,我讲给你听,你替我改正」。是去请教,「我讲的你听了满不满意?你有没有疑问?告诉我,我来改进」。听的人,三、五个人,每个星期一天到同修家里去讲。这是什么?这是求教!我讲的人是学生,听的人是老师,是我的监学,我们是这样学出来的。
我们在台中学佛的时候,每天晚上都有讲经法会,今天在这个居士家里,明天在那个居士家里,因为同学多。今天这个同学讲,我们统统都是学经的同学,一定要去参加,因为替他改正也就是替我们改正。到老师听了以后,同意点头,没有什么过失,才可以上台去讲。上台还是练习,台中难得的有两个练习讲经的讲台,一个在莲社,一个在灵山寺。莲社,台中莲社是女众练习讲经的场所,灵山寺是男众。来捧场来听经的有七、八十个人,当然那些听众都很客气,你向他请教,他不会批评的。但是我们这个练习讲经,李老师是一定要来的,李老师是坐在最后一排,坐在角角上。为什么?我们讲经没有扩音器,必须他听得清楚,他要听不清楚不可以,那就是你的音量不够。讲完之后,老师把同学集合起来,再做一次严厉的讲评,哪些地方要改正,下次再讲的时候要改正过来。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不是容易事情。
我们现在在美国这个小道场,有几个同修,人数虽然少,五、六个人,也是个小班。学习的方法,我就把从前我在台中学的那个告诉他们,依照老方法来学,学个三年。因为他们的程度高,环境殊胜,没有干扰,环境没有干扰,三年一定会有成就。
这是已经生起善根的,就是要帮助他真修,真正来断烦恼。我们同修当中,前面这个阶段有了,善根已经发现,烦恼习气没断。现在开始要认真去断,不断就不得了,问题就大了,一定要断烦恼。
末后一个,「为已熟者」,什么是已熟?已熟是指成佛的机缘到了,这才叫已熟。他这一生还不能成佛,他的机缘还没有成熟。成佛机缘到了,这是非常稀有,佛就要把成佛的方法教给他,也就是念佛的方法教给他。我们今天得到这个法门,我们也在许许多多地方弘扬这个法门,虽然讲的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经》,乃至於《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是做什么个讲法?给诸位说,是做第一、第二的讲法。为什么不做第三、第四?第三、第四看看机缘还没有成熟。如果我今天特别强调大家要断烦恼,他明天就不来听了。所以,现在要对大家讲好话,听了很欢喜,明天还要来。如果我要讲断烦恼,讲的都不是好话,听得都很难过,「这个法师骂我,我明天不来了,我不让他骂」,就不来了。说的时候,虽然是同样一部经,讲的方法不一样,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也不相同。这是讲四大类,方法的四大类,每一类里面还有许多的善巧方便。同样一部经,可深可浅,可长可短。我昨天收到新加坡给我寄来一个传真,邀我明年到那里去讲《弥陀经疏钞》。《弥陀经疏钞》那么大,他邀请我到那里去住一个月把《弥陀经疏钞》讲完。实在上也可以讲,浅讲、短讲,不过《疏钞》文还是很长,念一遍都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个到明年再说,我还没有回他的信。
底下讲,为已熟者,这是善根成熟了,这个人福报很大,他快要作佛了。佛有神通能够观机,这个人的善根成熟了。善根,无量劫修成的善根,这善根成熟,成熟之后,就一定要教他成佛的方法。「作第一义说,令得契真,革凡成圣」,革凡成圣就是超凡入圣。超凡入圣永不退转,只有念佛往生净土这一条路,这个法门是真正超凡入圣,永不退转,一生成佛。遇到这个人,佛要不给他说,那就对不起人。说实在话,我们台湾在这一个阶段,根熟的众生很多。我们晓得这四十年当中,台湾人口现在才两千万,以前没有那么多,四十年前只有六百万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没有详细统计,但是最保守的估计应该有四百到五百人,这就不得了。这么多人都成佛,还得了!这个地方称之为宝岛,名符其实,这世界上哪一个地区在四十年当中有这么多人成佛?这个不容易。念佛的人很多,有几十万几百万,真正往生的,四十年当中有四、五百人,就不得了。我们想想,我们是不是在这个数字之内?要真想自己在这个名额之内的,那就要真修。可以说因缘不缺,在台湾的缘不缺,如果要缺那就是自己的善根福德还不够,这个法门要多善根多福德。善根什么叫多,什么叫少?前几次我们在《弥陀疏钞》里面跟诸位详细报告过。
「佛智鉴机,说之必中,知不入理,令得三益。」三益是前面三种利益,为什么?他这一生还不能成佛,还不能往生,得前面三种利益。「知不破恶,令得二益」,晓得这个人烦恼习气不会改过来的,那讲经说法就叫他得前面两种利益。断烦恼改习气是要自己发心认真去做,别人不能勉强。「无善可发,作世界说但生欢喜,若全无益,佛则不说。」你给他讲了,他听也不听,信也不信,甚至於反对反驳,那就不说,「故云默然」,佛就不说了。这个原则、这个典范我们要记住。说法确实如此,同样是一部经,会说的人就得懂得这个原则,见什么人有什么样的说法,千变万化,没有说是一定的。
所以,法无有定法可说,法是活活泼泼。在讲台上要有观机的能力,看看底下听众,看他的面孔、看他的表情,就晓得他是什么程度,我应该要怎么样说法。不是说把我所讲的东西先写成讲稿,上台来念,念给大家听,那不是说法,那好像医生治病,先把药方都已经开好,然后来给你治病。看了病,把药方拿来给你吃,吃死了,不是我药方不对,是你病害的不对,你病害的跟我药方不对。这是错误的。由此可知,讲经比讲什么都困难,这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所以学讲经的同修要虚心,要时时刻刻向听众请教,才能够得利益。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