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道信大師禪凈圓融修法心要(轉貼)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5-2-16 09:02
標題: 道信大師禪凈圓融修法心要(轉貼)
一行三昧——道信大師禪法特色
道信大師的禪法著作《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深奧,僅對有緣、根熟的弟子傳授。
他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中,對一行三昧的踐行,引用《文殊說般若經》文說:
【我此法要,依《楞伽經》“諸佛心第一”,又依《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即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
我的這個入道安心法要,所依据的是《楞伽經》所說的“諸佛心第一”。
“諸佛心第一”,主要是說,一切諸佛皆以修心為第一要務。
又依据《文殊說般若經》,一行三昧,即實相念佛心是佛。
念佛時,一念清凈,心即是佛。一念清凈心即是佛心。如果一邊念佛,一邊打妄想,妄念紛飛,便是凡夫。
(一)什麼是一行三昧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一行,很專心地做一件事。三昧,梵語音譯,即正定之義。一行三昧,又名真如三昧,或一相三昧,即心定于一件事上而修正定。
一行,又與圓行相通,稱性而修,于事無所執著。一行之中同時具足一切行;念一佛,即是念一切佛;修一法,即是修無量法門;生极樂凈土,即是生諸佛凈土。
《文殊說般若經》中講,文殊師利菩薩問釋迦牟尼佛什麼叫一行三昧,佛回答說:法界一相,系緣法界,是名一行三昧。
法界一詞,有兩種解釋:
1、就事而言,法是諸法,界是分界,諸法的分界,各各不同,名為法界。但是,一一法名為法界,而總括萬法,也可以稱為一法界。
2、就理而言,真如的理性,名為法界,故法界即是諸法所依之性,諸法皆同一性,故名法界。
一相,即事理相和,一入一切,一切入一,相即無礙。一相,即是一實相,亦即空相。
法界一相,即諸法實相,是名實相。
系緣法界,就是把心安住在真如的理性上。把心安住在真如的理性上,就叫做一行三昧。
(二)如何証入一行三昧
【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說修學,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緣,不退不坏不思議,無礙無相。】
若善男子、善女人想入一行三昧,當先听聞般若波羅蜜,听從佛的教誨,如佛所說,從聞思修,認真修持學習,然后便能入一行三昧。
般若是印度梵語的音譯,可理解為大智慧、妙智慧或者般若智慧,二詞聯用,以表其深奧含義。
波羅蜜是究竟圓滿到彼岸的意思。
般若象渡船一樣,能夠把眾生從生死的此岸,渡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彼岸。般若是諸法之母。
按照般若發心,一切法都沒有自性,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也將隨因緣分散而滅,實相本空。
按照般若修行,亦可知真相本無相,修六度萬行而不執著于諸相,便能由此岸到達究竟圓滿的彼岸。
以聞、思、修的順序,听聞佛法,聞般若波羅蜜,是文字般若,屬于聞慧。由聞慧而起智慧觀照,進而引發觀照般若,開啟思慧。以觀照般若為因,所觀照的理境,便是實相般若,而得修慧之果。三般若當下在一念中,同時現起,如如不二。依此修行,由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再由觀照般若,然后能入一行三昧,証入實相般若,究竟到彼岸。
如是依,隨之義。把心安住在真如的理性上,依諸法所依之性,不退轉、不散滅、不牽念計較,無有挂礙,也無一切相,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一切本空,性相一如。
(三)如何修持一行三昧
【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善男子善女人要修一行三昧,應該在空閑的時間和清凈的地方,把一切妄想妄念放下舍棄,不取于相,把心念系于一佛,專稱佛的聖號,隨佛所處的方向位置,面向佛端身打坐,能于一佛的名號念念相續,不令間斷,即是于念中能顯現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
此中“系心一佛,專稱名號”,並沒有強調必須念哪一尊佛的聖號。
念釋迦文佛也好,葯師如來也好,阿彌陀佛也好,彌勒尊佛也好,不動尊佛也好,寶生尊佛也好,多寶尊佛也好,……念哪尊佛都好。念觀音菩薩也行,念文殊菩薩也行,念普賢菩薩也行,念地藏菩薩也行……。
(四)修持一行三昧的殊胜
【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佛功德無二,不思義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得恆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解釋:面向佛所,端身打坐念佛名號,如果能于一佛的名號念念相續,不令間斷,即是于念中能顯現過去、未來、現在一切諸佛。
為什麼有此殊胜的功德?
因為,念一尊佛名號的功德無量無邊,多得無法計量,大到沒有邊界,也與念無量諸佛的功德一樣。諸佛平等,諸法平等。不可思議的佛法,義理相同,等無差別。
乘字,運載的意思,譬喻佛法如渡船,或稱般若船,能把眾生從生死的此岸運載到涅槃的彼岸。
一如,一是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變。一如也就是真如的意思。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也是搭乘著般若船,証得了法界本性真實如常的本來面目而成就了無上正覺。
念一佛和念無量諸佛都具有無量功德,無量辯才。
証入一行三昧人,完全通曉恆河沙那樣多的諸佛法界性相沒有差別、性相一如的奧妙。
所謂性相,天然的本質為性。性是諸法的本性,或者說是諸法永恆不變的個性。相是形相義理,也就是諸法顯現于外的形相。還有一種解釋以無為法為性,有為法為相。性相一如,是說理性和事相融通無礙,體用不二。
三、一行三昧的任運
【夫身心方寸,舉足下足,常在道場;施為舉動,皆是菩提。】
証入一行三昧的修行人,把心安住在真如的理性上,自己的身體心靈、思想意識、行住坐臥,等于都是在道場中修行。言談舉止,行為舉動,任運自如,皆是佛道。
四、一行三昧——禪凈圓融的坐禪念佛
道信禪師提出了三種坐禪念佛方法:持名念佛、忏悔念佛、實相念佛。
具有非常清楚、极為重要的修學次第,由淺入深,由相而臻無相。
(一)一行三昧:持名念佛
“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
“系心一佛,專稱名字”和“能于一佛念念相續”兩句,是持名念佛的關鍵,與凈土宗強調的“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的念佛法門相映互証。
(二)一行三昧:忏悔念佛
道信大師引用《普賢觀經》,闡釋實相忏悔的念佛方法:
【一切業障海,皆從妄想生,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是名第一忏悔。摒除三毒心、覺觀心。念佛心心相續,忽然澄寂,更無所緣念。】
《普賢觀經》云: 像大海一樣深廣的業障,都是從妄想所生。
妄想就是無明。依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触,触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
有的人沒有正知正見,不是經過自己的辛苦勞動創造財富,經過積功累德改善人生,而是整天在那里打妄想:怎麼騙別人的錢財?怎麼把別人銀行卡上的銀子搞到自己的銀行卡里來?于是編手机短信,或者說沒生活費了,速將錢存到某某銀行卡;或者說在派出所里接受調查,將錢打到某警察的銀行卡里…… 花樣翻新,相信許多人都接到過這樣的短信。目的只有一個:騙錢。据說還真有上當的人
還有的人眼睛特別忙,總是盯著別人的錢包。他們是眼珠子亂轉,東瞧西看,面對警察不敢正眼看,一說話就冒汗。為什麼?偷錢。
除此外,世界上的許多造作和罪業,皆是妄想所生。
怎麼辦?“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你如果想要忏悔,打坐實相念佛。
為什麼四祖道信大師不說“端坐念佛”?要大家自己去參!
一行三昧可以簡要地理解為端坐實相念佛。端坐就是打坐,修禪定。
“實相念佛”不能簡化為“念佛”。大家須認真參究“實相念佛”與“念佛”之間的細微差別。
六祖曰:“罪從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忏悔。”真忏悔就是第一忏悔。
大家注意,“罪從心起將心忏”里面的“心”字,前面加上“妄想”兩個字就容易理解了。“將”字在這里是動詞,發音jiang(音獎),第三聲。
摒除貪、瞋、痴三毒心,覺觀心也去掉。
覺觀,粗的思想為覺,細的思想為觀。覺與觀都能擾亂禪定之心。
修一行三昧,不要覺觀心。覺觀心也是妄想分別。一門心思集中在實相念佛上。
把心安住在真如的理性上,以清凈心念佛,念念相應,心心相續。忽然澄明空寂,能念的人和所念的佛悉皆空寂。
恰如梁武帝開悟時所云:“心有也,曠劫而滯凡夫;心無也,剎那而登妙覺。”忽然澄寂,心靈剎那進入另一個世界一樣,契入一行三昧。能所雙亡,自然無所緣念。
一行三昧的端坐念佛就是殊胜的實相忏悔,也是第一忏悔。
(三)一行三昧:實相念佛
道信大師引用《大品經》開示無所念念佛:
【無所念者,是名念佛。何等名無所念?即念佛心,名無所念。離心無別有佛,離佛無別有心。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所以者何?識無形,佛無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
以無所念之心來念佛,就是實相念佛。此心當下與佛同,心即是佛,無所念心即是念佛。
什麼叫無所念?即是念佛心,名無所念。以清凈心念佛,或者叫實相念佛,就是念佛心。念而無念,無所執著,即無所念。
人們常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這里的心,不是肉團心,而是清凈心。離開清凈心別無有佛,離開佛別無清凈心。
為什麼?佛是由清凈心修成的,沒有清凈心便不能成佛。
沒有佛的教誨人們便不知怎樣修清凈心,清凈心不能顯現,等于沒有清凈心。
念佛就是念佛心,念清凈心。求清凈心便是求佛。什麼原因呢?“識無形,佛無相貌。”這里的“佛”字,是講佛的法身。心意識沒有形狀形相,佛是般若智慧,涅槃寂靜,哪里有相貌?
《金剛經》云:“離一切相。則名諸佛。”如果了知這個道理,即是安心。
二祖慧可向達摩祖師求安心之法,達摩祖師說:“將心拿來,我予汝安。”二祖“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我予汝安心竟。”
明白了以清凈心念佛,即實相念佛,也就是“無所念者。是名念佛。”的道理。如說修行一行三昧,人們的妄心才能安住在念佛心上。
從“系心一佛,專稱名字”的持名念佛,到“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摒除三毒心、覺觀心,念佛心心相續”的忏悔念佛,到念無所念的實相念佛,這三種念佛方法,即具鮮明的次第,又有清楚的實用性。
念佛是一種非常殊妙的修行方法,以禪宗的立場,主張“念心即是念佛,佛外無心,心外無佛”的“心佛平等不二”,比起凈土宗的主張“他力往生”,更加強調自心的功用。
同時,也更清楚地看出念佛這一法門的攝机之廣大,內涵之深遠。
道信禪師對念佛利益的闡明,從事、理兩個角度加以概括,並不亞于凈土宗對此的描述。
正如后人所說的“若人凈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一樣,這從禪宗祖師的口中說出來,其意義就更為深遠了。
五、每日實修一行三味——坐禪念佛
一行三味的“坐禪”方法,是道信大師個人修行 和 教授徒眾的最重要的方法。
据杜朏《傳法寶記》載:道信“每勸門人曰‘努力勤坐,坐為根本。’”
這種“坐禪”方法簡單,便于攝心,易得禪定。希望大家珍惜此法,每日修習。
時間:每天至少半個小時,最好一個小時以上。
內容:七支坐法。打坐持誦阿彌陀佛聖號。自然呼吸,吸氣念阿彌,呼氣念陀佛。
口念耳聞,逐步深入,心念耳聞,心念心聞。
一九九三年初,北京靈光寺的海圓老和尚教仁炟修禪定時,就是教的這種法門。海圓老和尚講:打坐時,意念要清凈,心無妄想,保持清凈心。吸氣念“阿(音O)彌”,呼氣念“陀佛”,一吸一呼正好“阿彌陀佛”四個字。(台灣 慧律上人亦教授此法)
這是祖師大德所傳下來的法門,叫禪凈雙修,定慧等持。
這種方法同時也蘊含了耳根圓通、安那般那,奧妙無窮,容易成就!
來源: 道信大師禪凈圓融修法心要(轉貼)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