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亲友书学习]亲友书第二十节课 [打印本頁]

作者: wlxg20130220    時間: 2015-2-8 17:54
標題: [亲友书学习]亲友书第二十节课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亲友书学习]亲友书 第二十节课
第二十节课
思考题
82、八正道为什么立为“道”呢?通过修持八正道,可以获得什么智慧?为什么说这种智慧涵摄了佛陀的所有教言?
83、大小乘的经论中都说,在家人远远不如出家人,那依靠在家身份是否可以解脱?请说明理由。你对此有何想法?
84、在藏传佛教中,有些大成就者有妻子儿女,对此现象你如何看待?为什么?
85、佛教中各种修法浩如烟海,短暂的人生中不可能一一修持,我们希求解脱者应该怎么办呢?请引用教证进行说明。
86、我们学完《亲友书》之后,应当如何回向?假如实在不会回向,那最好怎么做?为什么?
87、通过学习《亲友书》,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接下来你有哪些打算?怎样具体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宣说修道”中“宣说道之本体八正道”已经讲完了,现在讲第二个科判。
卯二、宣说彼为道之理:
此生即苦称谓爱,爱即彼之集谛因,
灭尽此等即解脱,能得即八圣道支。
八正道为什么立为“道”呢?因为在四谛当中,它属于道谛,能够断除集谛而获得解脱。
生是痛苦的事相,只要有产生,必定有痛苦。人们认为生了孩子很高兴,值得庆祝庆祝,其实只要孩子生下来,从那一天开始,母亲已经陷在苦海中了,没死之前都要辛苦操劳。(有孩子的人可能感觉更强烈,我们没有孩子的人,旁边看也能体会到父母的痛苦。)佛陀在经中也说,近取五蕴即是痛苦。有了这样的产生,就会导致爱著——对喜欢的事物起贪爱、对不喜欢的事物起畏爱,有了爱著即会产生无量痛苦。而这一切痛苦的来源,究其根由则是集谛,也就是由业和烦恼而生。
那业和烦恼通过什么方式断除呢?正如《宝性论》所言,首先要了知苦谛的本体,然后断除它的因——集谛,就像你先要知道自己生病了,接着再找出病因一样。针对病因对症下药之后,我们才能恢复健康,同样,依靠道谛灭尽集谛之后,才能得到真实解脱。
很多人经常抱怨道:“我好苦啊!我不要这么苦!”其实叫苦连天也没有用,如果你真想消除痛苦,就要通过闻思修行,将无明、烦恼、我执统统断掉,那时所得到的快乐,在佛教中称之为解脱。当然,解脱不可能无缘无故获得,那依靠什么方式获得呢?就是前面所讲的八种正道。这八种正道属于道谛,依止道谛以后,才能现前灭谛。
因此,为了断除一切痛苦,需不需要修道呢?肯定需要。这种道最好是八正道,虽然我们凡夫人无法真实具足,但也可以相似的方式修持。
卯三、教授彼道主要为见四谛之智慧:
事实如此故为见,圣者四谛恒精勤。
倘若你想离苦得乐、永脱轮回,必须掌握四谛的修行,其他法不一定成就,就好比外道,天天在恒河里洗澡,或者以五火焚身,结果却离解脱道越来越远。为了现见四圣谛的真如性,我们应当恒常精进修道。
四圣谛之所以有个“圣”字,是因为它唯是圣者的境界,具一切烦恼的凡夫人无法通达。谁能现见这样的圣谛,谁就见到了万法的实相。然有些凡夫不要说现见,就连相信恐怕也没有,但不相信也无法改变它的本体,《遗教经》云:“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纵然令月亮变热、太阳变冷,佛陀所说的四谛,其本体也不可改变。愚者的各种怀疑,根本不会泯灭真相、毁坏真理。
作为修行人,我们理当精进修持四圣谛,因为它涵摄了佛陀的所有教言。释迦牟尼佛的第一转*轮是四谛*轮,若再深入了解,在它的灭谛和道谛中,间接包括了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的教义。因此,按照大乘的观点,即使在第一转*轮中,也具有补特伽罗获得成就的完整圆满的方便法。由此可见,四圣谛涵摄了佛陀的所有教言。
丁三(教诫实行彼等之义)分三:一、以劣身亦能成就之理赐安慰;二、以简要实修之理赐安慰;三、以力所能及实修之理赐安慰。
戊一、以劣身亦能成就之理赐安慰:
龙猛菩萨安慰说:虽然有些人身体比出家人低劣,但只要好好地修持,也同样会获得成就。
未抛舍财诸俗人,了知取舍越惑河,
现前圣法之彼等,亦非从天而降临,
非如庄稼由地出,昔随惑转之异生。
乐行国王是个在家人,很多在家人都有这种顾虑:“佛陀在大小乘的经典中,讲了出家的百般功德,出家人如住凉室,而在家人如处火坑,总之在家人远远不如出家人,那以我在家身份到底能不能成就呢?”包括乐行国王自己,有关历史 中说,他也想在龙猛菩萨面前出家,想把国家大大小小的事全部放下来,依止寂静的地方精进修行。但龙猛菩萨没有答应,劝他回去继续利益全国人民,不要放弃国政。
本来出家的功德非常大,但对有些人来讲,在家身份也照样能成就。很多在家人经常考虑:“我到底要不要出家啊?不出家会不会得不到解脱?”其实也不一定。在印度84位大成就者中,只有5位是出家人,其余79位都是在家人。从佛教历史上看,佛陀在世时,波斯匿王等很多国王,还有一些虔诚居士,后来都获得了圣果。而且在藏传佛教中,很多大成就者也没有出家。在家人即使是身居红尘,没有抛弃妻儿、财富,但如果了知取舍,懂得善恶有报、轮回痛苦以及空性道理等等,也能越过业和烦恼的江河,现前圣果。
已现前殊胜果位的释迦牟尼佛与文殊、观音等大乘菩萨及目犍连、舍利子等小乘阿罗汉,他们的成就并不是像雨水一样从天而降,也不是像庄稼一样从地而生,其实,他们在往昔学道的过程中,也是业障深重、受烦恼左右、地地道道的凡夫人。米拉日巴尊者曾说:“你们弟子认为我是金刚持或某位佛菩萨的化身,这说明你们对我有虔诚的信心,但对正法来说,恐怕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邪见了 。我只是具有一切束缚的凡夫人,因为对佛法有信心,集中精力修持正法,安忍无量苦行,如今才获得了圆满功德。但不仅是我,你们任何一个人,若对佛法也有像我这样的信心,谁都可以生起同样的功德,到那时,你们也可以称为是金刚持或佛菩萨的化身了。”
因此,在家人只要懂得取舍,精进修行,也有机会获得解脱,不一定提倡所有人都出家。昔日很多成就者也是在家人,他们未成就之前,同样具足烦恼。包括佛陀在因地时,也有贪心嗔心,也有妻子儿女,布施时也舍不得,就像我乳轮王的故事 一样,从很多方面看,他都是凡夫人,但这样的凡夫人,最终亦可从烦恼束缚中得到解脱,获得成就。
尤其是藏传佛教宁玛巴中,很多大成就者表面上没有出家,家里有妻儿老小,但他们临死时所显现的瑞相、成就相,令无数人对佛法生起极大信心。我们作为凡夫人,最好不要轻易诽谤别人的行为,有些事情确实说不清楚,尤其是密法的殊胜行为,的的确确难以一目了然。
以前我讲过恩扎布德国王的公案:当时一些阿罗汉到其他洲时,凌空飞过他的花园。因为相距遥远,国王看不清楚,便问大臣:“那些红色的大鸟飞来飞去干什么?”大臣说:“那些不是飞禽,而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因为国王是利根者,一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字,顿时生起大信心,问:“我怎样才能一睹佛的尊颜呢?”大臣说:“佛在很远的地方,不可能来我们这里。”当晚,国王向佛陀所在的方向虔敬祈祷。第二天一早,佛与五百阿罗汉以神变飞来应供,国王竭尽全力,做了极为广大的供养。
应供结束时,他向佛求取成佛的方便之道。佛陀说:“如果你要成佛,就要舍弃一切妙欲,勤修戒定慧三学,行持六度。”但国王不愿意,他说:“我想要一个能与众妃共享妙欲而成佛的方便法。”并随即唱道:“赡部花园极惬意,宁可我成为狐狸,释迦佛位永不欲,愿具妙欲共解脱。”意思是说,王宫里的赡部花园令人留恋,我宁可变成一只狐狸,也不愿意求取你的佛果。如果有解脱,那我要不舍妙欲与妃嫔一同解脱。
此时,所有声闻阿罗汉从他视线中消失了。佛陀知道他是利根者,于是幻化出无量坛城,为他授以灌顶,他当下证悟了密宗的一切境界。佛陀把所有续部都交付给他,他对邬金地区的众生作了广泛弘扬。后来,该地区的所有众生,乃至昆虫等微细生灵,全部都变成了虹身。这是可靠历史中记载的。
释迦牟尼佛曾给国王恩扎布德为主的部分人,亲自传讲过密法,《时轮金刚》、《文殊真实名经》等都是佛陀亲口所宣。但显宗个别人认为佛陀从来没有讲过密法,这是一种偏见,也是一种邪见,就像小乘宗认为佛陀从未宣说大乘空性一样。其实在密宗中,有各种各样的甚深窍诀,即使是在家身份,依靠它也完全能成就。
对外面的很多居士而言,今生不一定有出家的因缘,就算出了家,对年幼的孩子不负责任,对年迈的父母也不负责任,这样的话,如果你戒律清净、修行圆满倒可以,对他们也是一种回报,但若还俗或者行为不如法,那还不如当一个虔诚的在家人,经常修持真正的佛法。
戊二、以简要实修之理赐安慰:
要想修持佛法的话,千经万论浩如烟海,短暂的人生中不可能修完,因此,作者给我们讲了一个关键且简单的窍诀。
离畏何须更繁述,有益窍诀此义藏,
汝当调心世尊说,心乃诸法之根本。
“离畏”是对国王的恭敬词,也是对他的一种赞叹。远离了外在怨敌攻击、内在烦恼畏惧的国王啊,我不需用繁多的言辞给你说明,把所有的窍诀归纳,就是在一切时处调伏自心。倘若你无法掌握《亲友书》的全部内容,那只要学会调伏自心即可,不要被贪嗔等恶心所转,而应恒常处于善心中,对众生心怀慈悲,内心寂静调柔。
什么叫做调柔呢?藏传佛教的大德用羊毛比喻说,羊毛上没有洒水时,它随时都在动摇,哪怕一阵小小的微风,它也能随风飘走,但若在上面洒一点水,羊毛马上就不动了。我们的心也是同样,假如没有听过佛法,起心动念会随烦恼所转,而听经闻法之后,则可控制自己的心。所以一个人是否听过法,看他的行为就能知道。有的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很粗暴野蛮,那他肯定没有听过佛法,身体里不可能有一颗调柔的心。而有些人的言行举止非常如法,那他的心也会比较调柔。
调伏自心非常重要,佛陀说:心是一切法的根本。如言:“内心调柔最善妙,内心调柔引安乐。”心是解脱与束缚的关键,华智仁波切在《自我教言》中说,众多窍诀可归纳成一条,即自己要观察自己的心,这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精要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也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
像乐行国王这样的在家人,日理万机、国务繁忙,一会儿来一个大臣启奏事情,一会儿来一个大臣商量国策,有些故事中说,乐行国王统治着八百四十万人民,当时他的国家挺大,事情也肯定非常多。所以,他不可能有时间修很多法。
如今有些在家人也很忙,但每天忙的都是各种散乱。我有时候看到社会上的有些人,从早到晚的语言,没有一句是有意义的。
——“昨天打麻将,你打到几点钟?”“两点钟。”“没意思,我都打到四点钟了。”
——“那个单位有没有钱啊?钱不多的话,我才不去呢!”
——“昨天你吃得如何?那个餐厅怎么样?”
……
整天就是吃喝玩乐,还有很多不清净的话题,调伏自心根本谈不上。但是作为修行人,即使你有做不完的琐事,抽不出时间念这个经、念那个经,也应该常常观自己的心。龙猛菩萨在这里说了,你什么都不用做,什么经也不用念,只要观心就可以了。开玩笑!不是这么简单,但还是要抓住修法之根本。
戊三、以力所能及实修之理赐安慰:
如是奉劝汝教言,纵是比丘难尽行,
随力能修其一德,当令人生具实义。
以上对大王你所宣讲的整部《亲友书》,不要说在家人,甚至是抛弃一切俗世的比丘,也难以完全做到。龙猛菩萨可能有点害怕吧,所以语气很婉转。很多上师调化众生的过程中,对一些领导也有特别慈悲的开许:“你这样的大菩萨,念观音心咒的话,一天只念一句就可以了,没问题的!”其实《亲友书》只有一百多颂,内容很简单,作为真正的比丘,不一定受持不了,但龙猛菩萨说:不要说你这样繁忙的国王,我们受了近圆戒的比丘,已经舍弃了世间一切琐事,也难以全部行持《亲友书》的法要。然而,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哪怕行持一个善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依此功德可令你得来不易的人身没有白费。
佛法犹如浩瀚无际的汪洋大海,所有经论要一一修持的话,这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应掌握关键窍诀,选择性地行持。以前上师如意宝去不丹国家时,给国王桑格旺修传了莲花生大士的一些略修法,还灌了金刚橛的顶,国王很高兴地说:“像我这样俗务比较多的人,特别适合修这么简单的法,因为太忙,没有时间修广的法。”所以,我们虽然不能修持全部内容,但只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法门长期修持,也可断除生活中的烦恼,得到人身也算没有虚度了。
记得《水木格言》中有这样一个教言:“诸法纵难全知,少知亦得大利。江河虽难全饮,少饮亦能解渴。”我二十多年前读甘孜师范学校时,特别喜欢这个偈颂。确实,所有佛法和所有知识,要全部了如指掌比较困难,但即便了知少许,对自己也有很大利益。例如,《萨迦格言》的整篇你不一定能背,但只要背下一个偈颂,并经常串习运用,对你的生活也有大利;《亲友书》的全部你不一定懂得,但只要懂得一个偈颂,用它经常来观察自己,就像仲敦巴尊者那样,天天忆念摧毁世间八法的那个偈颂 ,这样完全可以调伏自己的心。
以前恰卡瓦格西于六年中,专心修持“亏损失败自取受,利益胜利奉献他 ”这一偈,最后完全断除了珍爱自己的执著。这就如同所有的江河你无法饮尽,但只要喝一碗,也能解除自己的干渴。我觉得贡塘丹毕准美——《水木格言》的作者,他有些教言非常殊胜。佛法不一定要全部精通,《般若经》有多少卷,《阿含经》有多少卷,一个一个精通是不现实的,但若能掌握一分,对自己也有莫大的利益。
既然如此,那是不是上师只讲一句话就可以了?并不是。毕竟每个众生的根基截然不同,如果只讲一句话,那无法普被一切众生。就像商场里的货物应该琳琅满目,若只摆一个百事可乐,其他什么也没有,则无法招揽顾客光临。因为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喜欢那个,摆很多商品才能供他们挑选,最终人人都心满意足。
同样,佛陀之所以宣说那么多法,也是为了让每个众生各取所需,找到与自己相应的法门。就像《亲友书》有一百多个颂词,有人对这个颂词赞不绝口,有人对那个颂词颇有感触,最后大家都能从中得到利益。所以,这个教言真的很重要,大家务必要悉心体会!
整个论义已经讲完了,下面是末善尾义。
乙三(末善尾义)分二:一、教授随喜与回向;二、以摄上述道果诸义而教诲。
丙一(教授随喜与回向)分二:一、回向;二、彼之果。
丁一、回向:
随喜诸善三门善,为得佛果普回向。
对所有圣者与凡夫三门所造的一切善根,我们应当满心欢悦地加以随喜,并以此随喜功德和自己身口意所行的一切善法功德,回向于一切众生,愿他们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而不是有吃有穿就足够了。
假如你实在不会回向,那可以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并观想随学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怎么回向,我就怎么回向;普贤菩萨怎么回向,我就怎么回向。或者想上师如意宝怎么回向,我就怎么回向。
他们回向肯定是直接或者间接利益众生,不可能贪图自己享受,为了生活快乐而回向。寂天论师也说:“直接或间接,所行唯利他,为利诸有情,回向大菩提。”大菩萨们的回向,就是为利众生而求无上大菩提。所以,我们回向时也要以大愿来摄持。
丁二(彼之果)分二:一、暂时道果;二、究竟佛果。
戊一、暂时道果:
如是以此善福蕴,汝于无量生世中,
拥有天人世间福,犹如圣者观自在,
摄受数多苦难众,出世除老病贪嗔。
我们讲闻《亲友书》以及龙猛菩萨著此殊胜论典的善根福蕴,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于无量生世中拥有人天福报。此人天福报分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自在修道的福分,获得禅定、智慧、神通、悲心、菩提心等殊胜功德;二是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样,遣除无边众生的一切苦难,引导他们趋入安乐。
每个人都应该这样发心,看到众生的痛苦,当以此策励自己精进,作为发菩提心的一种动力。我今天遇到一个我资助的学生,他讲述了自己的家庭状况、生活经历,我听后生起很强的悲心。当然,我的悲心只是凡夫的相似悲心,但有些人贫病交加、穷困潦倒,确实很可怜。一首佛教歌曲中唱到:“眼角中的泪,是延续生命的水,你让我见到了光和美。 ”其实,我们怜悯苦难众生的泪,就是延续他们生命的水,有了这种大悲心的促动,就愿伸手去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让他们拨开绝望的阴霾,见到生命中的光和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任何一个可怜众生,都不应该视而不见。不过,我们讲《入菩萨行论》那么长时间,可昨前天有个道友竟用棍棒打狗,无论你是不小心也好、故意也罢,大家听到狗叫的声音之后,有些人有感觉,有些人没有感觉。但我听到之后,不是假装的,心里非常难受,当天晚上辗转难眠,一直想了很多很多。我们讲了那么久菩提心,引用了那么多经论教证,可一点一滴也没有融入你的心,对很多人而言,菩提心是另一回事情,悲心是另一回事情,对众生的痛苦置若罔闻,那你到底修了什么样的法?!
所以,大家要发愿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经中言,观世音菩萨的悲心特别大,佛陀也说过:“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授记。”我们应该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救苦救难、度化众生,哪怕为一个众生做一点好事,也要尽心尽力去行持。
戊二、究竟佛果:
犹如阿弥陀佛尊,世间怙主寿无量。
最后发愿:在无学道(佛果)时,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建立自己的刹土,乃至轮回未空之前,利益众生的誓愿也一直不空。
阿弥陀佛因地时曾是一位国王,后于世自在王如来座下出家,号为法藏。当时他发下四十八大愿,其中有一愿是:“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发了这样的大愿后,他于无量岁中广度有情,最终成就圆满佛果。我们也要像阿弥陀佛一样发愿,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这是究竟的发愿或回向。
丙二、以摄上述道果诸义而教诲(上述道理以总结的方式进行教诲):
戒慧施生净大名,遍及虚空大地上,
人类天众妙龄者,喜乐生爱定寂灭。
尽息惑缠苦有情,坏生死证如来性,
超离尘世名亦息,证得无惧无罪果。
最后归纳本论的主要内容。简而言之,我们要励力行持持戒、智慧、布施,具足这三种功德的人,名声将会在天上人间传遍,而且能息灭对妙龄者的贪爱烦恼。但愿我们在此功德的引导下,断除自己的所有烦恼,获得究竟寂灭的智慧法身。同时,还能遣除其他众生的业、烦恼、萨迦耶见,摧毁他们不断流转的生死轮回,令其获证圆满如来正等觉的果位,超离世间中如梦如幻的尘浊,证得无死亦无得、不来亦不去的殊胜境界。
也就是说,愿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通过清净戒律、具足智慧、行持布施,暂时获得人天善趣的快乐,究竟证得像释迦牟尼佛那样断证圆满的功德,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乃至虚空未尽之前,利他事业也永无穷尽。这就是我们所发的殊胜大愿!
甲四(尾义)分二:一、著跋;二、译跋。
乙一、著跋:
阿阇黎圣者龙树劝勉挚友乐行王的《亲友书》撰著圆满。
乙二、译跋:
印度堪布遍知天萨瓦匝德瓦,大罗匝瓦万得即噶瓦拜则(国王赤松德赞时西藏著名三大译师之一)于前弘时期翻译并校对审订。
《亲友书》今天已经传讲圆满了!本来,后面部分我想像《入菩萨行论》一样,讲得稍微详细一点,但最近事情比较多,所以讲得很简单,可能有些道友不是特别满意。假如时间比较充裕,很多颂词中的道理我也能发挥一点,但是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简略地讲完了。很多道友也认认真真地学习了,百分之八九十的人都发愿背诵,这是值得欢喜的事情,也是你们对诸佛菩萨作法供养。
本论学习结束之后,接下来将为大家安排学习《前行》,同时辅以修五十万加行。如果你们没有修加行,听闻再甚深的法,也绝对不可能证悟。当然,像恩扎布德、布玛莫扎那样的根基,不用修加行也可以,但现今是末法时代,你们也应该清楚自己的根基。所以,我第一步要求修加行。这次由我本人亲自带修,这也是许多道友多年盼望的,今年因缘才得以成熟。(可报名“加行组”)
或者,依圣者对法王如意宝的授记,与他老人家结缘的人,均可往生极乐世界。而所谓的“结缘”,即是念满藏文阿弥陀佛名号 一百万遍,或者汉文“南无阿弥陀佛”六百万遍,如此定会往生净土,这也是法王如意宝多次担保过的。(可报名“净土组”)
此外,我们还要传讲《现观庄严论》和《般若摄颂》等法,有能力的人可以参加学习。(可报名“闻思组”)
希望每个道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今后的学习方向,不要听一两堂课就得少为足。我个人来讲,至今二十多年了,听法和学法一直没有间断过,只要自己有一口气,就想通过这种方式度过分分秒秒。最近我们这里的发心人员也会给大家做一些安排,希望你们不要退下去,否则,我的确无法用其他方式来救护你们。
有些上师对我们的闻思修行非常支持,有些上师也不一定,但对我来讲,不管别人怎么看待,只要自己发心清净,就会劝大家好好地修行。将来一旦各方面因缘具足,我打算针对那些条件具足 的学员,传授一些相当甚深的密法。但若连加行都没有修,那听密法可能有一定困难。
这次讲授《亲友书》,我个人认为比较圆满,这也许是我今生中最后一次传讲,也许是你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听闻。回顾我自己的闻思历程,在上师如意宝面前听的很多法,是第一次,也成了最后一次。我虽然不能与上师相提并论,但从传承的角度来讲,都是大同小异的。你们对自己的传承、法脉一定要重视,不要认为学习佛法很辛苦,花费钱财、精力、时间不值得,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在今后的一两年中,希望大家对三个组的学习踊跃参加,你们若能完成五加行,或者念满六百万遍佛号,那我死了也不后悔。当然,有些人早就修完了五加行,但可能你只是数量上过关,质量上却无法保证。今天我遇到一个道友,她说:“我数量上已经圆满五加行了,但我当时是初学者,刚刚学佛,所以好像一点质量都没有,现在有机会重新修,我真的非常欢喜!”
外面很多道友虽然很忙,但只要按照我们的安排,应该没有太大问题。而我们学院的道友,除了身体特别不好的以外,一般来讲,两年中完成这两件中的一件应该可以。如果是特别精进的人,在兼修加行、净土的同时,还可以参加闻思组的学习,当然,这只属于利根者、精进者的范畴。一般的人,包括我们的发心人员,在这两年中,看能不能跟我一起修加行?
我以前确实修过五十万加行,但是质量比较差,为什么呢?因为基本上没以菩提心摄持。现在自己虽不敢说有菩提心,但至少懂得怎么样发愿、怎么样观想,从道理上比较明白。而在当时,我每天想的都是:“别人已经修了多少万,我如果再不修,就跟不上了!”以这样一个目标来鞭策自己,五加行只是简单的数量累积,离修法的完成标准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带大家实修一些佛法,是我下一步的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圆满,对自他都有利益。当然,假如你实在不愿参加,佛法也是随缘的,我们不会强迫任何人,但希望大家能再三权衡,解脱应该由自己来掌握! 二OO八年八月三十日
定稿于喇荣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