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標題: 諷誦在大乘佛教中的意義-藍吉富老師 [打印本頁]

作者: 至欽    時間: 2014-10-13 09:06
標題: 諷誦在大乘佛教中的意義-藍吉富老師
諷誦在大乘佛教中的意義
   
一、緣起
            本文所謂的「諷誦」,包含對佛經等文獻、章句或佛菩薩名號的各種形式的讀誦。
所謂「各種形式的讀誦」,包含 默念、有聲念、甚至於帶有音樂性的吟唱。
            長久以來,「誦經」、「念佛」、「持咒」已經成了我國佛教徒的標幟之一。也有多數我國佛教徒,認為這些都是 佛教的重要修行方式。而歷代佛教徒因為諷誦而有所感應的事例,也在各種持驗錄中記載甚多。
     
     在這種傳統的薰陶之下,原始佛教的修持方式、大乘佛教的其他觀行法門,在我國佛教界幾乎被誦經、念佛等「諷誦」式的宗教行為所取代。宋代以來的大部分佛教徒、甚至於日本佛教界,幾皆如此。
  
面對中國佛教的這種趨勢,我們不禁要問﹕諷誦究竟有何宗教意義?
除了念佛法門為大家所習知之外,其他諷誦行為的理論根據是什麼?中國與日本佛教界如此強調諷誦的現象,是佛教史的常態發展或異化現象?  
二、諷誦在《般若經》中所顯示的意義
            在原始及部派佛教時代,諷誦經律,是修行之前的準備 工作,主要意義即在使行者將教法憶持於心,然後再依教奉 行。
除此之外,諷誦某些經文,也有保護修行者的作用。
在  南傳《長部》<阿吒曩胝經>中,即截有佛陀勸比丘持誦<阿吒曩胝經>俾得毘沙門天王護佑的故事。
這種思想,可能是南傳佛教迄今仍然奉行之誦持護身咒 (paritta)習慣的起源。諷誦在南傳佛教中的作用,大抵即此二端而已。
  
   到《般若經》出現之後,諷誦經典的效驗開始被大力宣揚。依《大品般若經》所載:
若書是深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久。受持讀誦乃至正憶念……諸佛皆識,皆以佛眼見是善男子善女人。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功德,當得大利益大果報
   
  同書又云:
  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深般若波羅蜜,讀誦說正憶念。復為他人種種廣說其義……是善男子善女人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疾近薩波若。
  
            像這樣的語句,在《大品般若經》中頗為常見,其中有幾點值得注意:
  (一)受持讀誦《般若經》不只可以得到大果報,而且可以「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可見「諷誦」的效驗已經開始與解脫目標--「成佛」有關,並不是僅得消災延壽之類的現世利益而已。
        
(二)經文中所謂的「善男子、善女人」,依照大乘經的通例,是指在家眾。
因此,諷誦該經並未限定在出家眾範圍內。而是緇素二眾都可以奉行的法門。
  
大品般若》之外,同屬於般若系經典的《金剛經》,對於諷誦的意義與功能,也一再地強調。該經以為:
(一)受持經中之四句偈等經文所得之福德,比用七寶布施恒河沙數之三千大千世界還要多。
而且,「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二)受持此經四句偈、為他人說,則所得福報勝過以七寶布施三千大千世界。
(三)受持讀誦《金剛經》的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亦即受持讀誦者,可以常得佛之護持。
(四)受持讀誦此經者,「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五)金剛經》之經義不可思議,而受持諷誦此經所得之果報亦不可思議。
   
類似這樣的描述,在《金剛經》中另有多處。這些描述,除了說明受持讀誦者可得不可思議果報之外,也透露出與個人成佛之道有關的信息。
如前引第(一)項所說,受持讀誦此經者,「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第(四)項也有「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說法。
這些語句加上整篇經文在「校量功德」方面的述說,以及前述《大品般若》「可以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宣示,使人隱約可見受持讀誦本身已經不是僅有「福德」而已,它本身應該就是一種大乘佛教的新穎修持法門。
   
說諷誦是修持法門,並不是說「不須如說修行」即可趣入佛果,而是因為《金剛經》所宣說的核心理趣是一種極為單純的概念 (譬如「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等)。
佛陀在該經中最主要的用意,是在宣示一種與部派佛教教義不同的新穎思想。這種新穎思想,不是複雜的哲理體系,而是一種認識諸法時所應採取的如實態度。
所以,受持讀誦者如能相信、理解經文中所宣示的思想方向,並如理作意地行為,則立刻可以步入該經義海之中,成為依循《金剛經》的實踐者 (如六祖慧能一聞便悟,其後無師自修,仍能澈悟)。
「受持讀誦」之可視為修行方式(至少是重要的修行階段), 而不只是祈求福德的宗教行為,其故即在於此。
  
視諷誦為修行」的看法在天親(世親)的《金剛仙論》  (即《金剛經》之注釋)中可以得到佐證。該書云:此金剛般若理之與教,皆能津通行人,遠詣佛果。」
  
該書並且將「受、持、讀誦」三者明言為三種修行: 「何者三種修行?一者受修行,謂從他邊受也。二者持修行,內自誦持,不令忘失。 三讀誦修行,更廣讀眾經,亦名修行。 ……依此法門三種修行,得見佛性,決定無疑也。 ……但能轉讀眾經,亦名聞慧。此是  讀誦修行也。」
  依據天親的意思,「廣讀眾經,亦名修行。」讀誦可以修持聞慧,依此般若慧,自可「津通行人,遠詣佛果」。
此一意義,與《金剛經》中所常宣示的福德果報,合而成為諷誦的兩大宗教意義。可見諷誦《金剛經》是可以使人福慧雙修的。
          
三、諷誦在其他經典中所宣示的意義
  除了般若系經典之外,《法華經》對於諷誦的價值也用相當多篇幅去強調。
諷誦《法華經》所得的功德,比起般若系經典所說,尤有過之。
  在現世利益方面,誦讀《法華經》至少可有下列等功德 :
(一)「以佛莊嚴而自莊嚴,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法師品〉)
(二)「如來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  (〈法師品〉)
(三)「讀是經者,常無憂惱,又無病痛……不生貧窮……刀杖不加毒不能害。」(〈安槳行品〉)
  
在成佛之道上,至少也有下列功德:
(一)「於未來世必得作佛」(〈法師品〉)
(二)「佛知其心深入佛道,即為授記,成最正覺。」 (〈藥王菩薩本事品〉)
  
  除《法華經》之外,其餘大乘經典中,曾在經文內敘述諷誦功德的也為數不少。
大體而言,所述功德多為諸天鬼神護持、得大福報等現世利益。
至於偏生敘述慧業功德 (如《持世經》) 者為數較少。甚至於也有全然不談諷誦受持利益的。
依據筆者的抽樣檢查,像《法華經》、《金剛經》這樣反覆敘述諷誦受持功德的經典,並不多見。這大概也是古代中國佛教徒較常持誦此二經的原因之一吧!
               
四、諷誦與佛教各宗之關係
   大乘經典中所宣示的諷誦功德,大體可分為增長福德與增長慧業二類。這二類正是佛教徒所祈求的主要近程目標。
  
從上引諸經論可知,諷誦縱使不能概括一切行門,至少可以成為統領一切行門的樞紐。透過如此簡易的方式,而可以得到如許眾多的成果,當然信徒們歡喜奉行的。
  
在這種背景之下,諷誦乃為大乘佛教及密教所競相採行。而所採取的方式,又依各經典中對諷誦意義的不同宣示,後世高僧大德的個人理解、及信徒體會的程度而互有不同。
        後世佛教界所發展出來的「諷誦文化」也就因此而顯得形形色色。
  
有些信徒只會讀誦而不甚解經義,但仍以誦經為常課。
        此等人士固然有所不足,但是依經文所說,即使如此,也仍然有相當程度的福德,並非全無意義。
  
其次,透過以諷誦為主體而編成的課誦內容,經懺儀軌,千餘年來更成為中國佛教的重要活動。
不論信徒、寺院的日課、或各種法會的內容,諷誦都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其與中國佛教徒的關係,可謂已至水乳交融的程度。
它不僅是中國佛教徒的主要行持,而且是佛教社會化的重要內涵,因為任何大規模的佛教活動(如各種法會),都幾乎與諷誦有關。
  
此外,在佛教各宗派的活動中,諷誦所占的比重也不可忽視。
南傳佛教對諷誦的價值,雖然不如大乘佛教之強調,但是迄今仍有念誦護身咒(paritta) 以加持信徒的習俗。  
錫蘭每年都要舉行瓦魯會 (Varupirita)、徹夜會 (Tis paye pirita),以及七日會等諷誦護身咒的法會。
可見以南傳上座部自居的佛教徒也未能免俗。此外,現代泰國著名的高僧阿迦曼,在平素修持時也有諷誦經文的習慣,據《尊者阿迦曼傳》載:
「晚上,……大約在八點離開禪思步道以後,就會聽到他在住處輕聲地誦念著經典上的章節。在他靜坐禪思之前,這會持續好一陣子。 」 可見以諷誦為修持法之一,南傳比丘也有人依行。
  
諷誦在中外各宗派的實踐體系中,也往往有其不同的地位。
淨土宗以「持名念佛」為宗,其對諷誦佛名的強調,眾所週知,茲不贅述。
此外,該宗對於諷誦淨土三經也甚為重視,善導《觀經疏》〈散善義〉即以讀誦淨土三經為「就行立信」中之「正行」。
  
密宗的修持原理是三密加持。三密之中的口密,所指就是諷誦。
該宗對此一修持方式有相當精密的整理,譬如在念誦法方面有五種念誦,念誦的次數依不同修法而多寡不同,對諷誦效果、諷誦用具(如念珠等)的持法、加持法等也都有不同的規定。
諷誦效驗也與諷誦數量之是否足夠有關,如準提咒須滿九十萬遍,百字明須滿十萬遍,始能有較具體的成果。
質言之,諷誦是密教修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而且也是核心的修持法之一。
  
   密教的諷誦,主要是持咒,淨土宗主要是念佛,相對於此,以諷誦經題及誦經為本宗主要修持法的是日本的日蓮宗。  
日蓮宗各派及受該宗影響的近代新興宗教 (如創價學會、靈友會等), 是日本影響力最大的宗教信仰。
該宗的實踐方法,可以歸約為「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個字。
日蓮宗的本門本尊--大曼荼羅的中心,寫的是這七個字,在本門戒壇前的懺悔法是唱念這七個字。而信徒平素最主要的修行方法就是諷誦這七字經題及《法華經》。
日蓮宗開宗於1253年 (建長五年)。這一年日蓮三十二歲  。四月二十八日早晨,他在清澄山上的「旭之森」地方,面向朝陽,以宏亮的聲音,朗誦「南無妙法蓮華經」七字,前後十遍。這是日蓮宗內有名的「立宗大宣言」。日蓮宗就是在唱題的諷誦聲中成立的。
  日蓮本人的修行法門,主要就是唱題及諷誦《法華經》。當他被流放到伊豆地方時,他曾說:
「從去年五月十二日至今年正月十六日,二百四十餘日之間,晝夜十二時奉修《法華經》。 為《法華經》故, 雖為囚禁之身,於行住坐臥讀《法華經》而信行。受生於人間如此喜悅,又有何事能相比乎?」
一直到他臨終之時,他也是在眾弟子莊嚴諷誦「南無妙法蓮華經」聲中,安詳地入滅的。
  對於日蓮提倡的佛法,我們可以將它命名為「法華易行道」,而與淨土宗的「淨土易行道」相比擬。若從修持方式來看,則此二宗其實都是以諷誦為主的「諷誦易行道」法門。
  
五、結語
透過上面的粗略分析,我們可以隱約地發現,在佛教的實踐體系上,諷誦的宗教意義並不稍遜於持戒與坐禪。
諷誦文化在佛教內部的發展,橫的方面已經跨越中(漢藏二系)日各國,甚至於南傳佛教,縱的方面也發展成為某一宗派的主要修持法(如淨土宗、日蓮宗)。
因此,這一不甚為佛教學者所重視的宗教行為,其實具有相當程度的文化意義。
         
如果回朔到本文撰寫的原始動機,那麼,經過這些分析之後,也可以知道,如果我們接受大乘《般若》等經的宣示,則中日佛教對諷誦的發展應該是常態的,它是大乘佛法的進一步發展。
而且,如依淨土宗與日蓮宗的看法,此三宗的諷誦方式,是可以取代其他大小乘的觀行法門而成為主要修持法的。





歡迎光臨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Facebook TikTok Youtube ChatGPT AI 竹林寺。竹林禪寺住持 (http://buddha-hi.net/re/) Powered by Discuz! X3.2